2018年全国高考理综1卷(化学试题部分)答案与分析

2018 年全国高考理综 (Ⅰ)卷

化学试题部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磷酸亚铁锂( 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

艺回收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NaAlO2 溶液沉淀

正极片碱溶含 Li、Fe、P 等

滤液

碱溶

含 4

渣H2SO4/

液LiFePO

HNO3 Na2C

O3

炭黑等滤渣

含锂沉淀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 Fe、 Li

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

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答案分析】 D。硫酸锂可溶于水,不能形成沉淀,所以上述最后从滤液中将

锂形成沉淀而从滤液中分离的目的,不宜用硫酸钠。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植物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能使

Br2/CCl4褪色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生均

为葡萄糖【答案与分析】 A。果糖属于单糖。

9.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乙醇、冰醋酸

浓硫酸

饱和碳酸钠

溶液

A B C D

【答案与分析】D。实验室用乙醇与乙酸酯化反应制备并分离乙酸乙酯的方法是用分液法,而不能采用加热蒸发结晶法,

10.??A是阿伏加得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6.25gFeCl3 水解形成的 Fe(OH)3胶体粒子数为 0.1??

A

B. 22.4L(标准状况下)氩气含有的质

子数为18??

A

C . 92.0g 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 1.0??A

. 4 与 Cl2 在光照下反应生成 3 分子数为

1.0??A D 1.0molCH CH Cl 【答案与分析】 B 。盐类水解的程度是很小的, A 不对;隋

性气体属于单原子分子,

1mol 的氩气 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为

22.4L ,所含的电子数和质子数相等,均为 18mol ,B 正确; 1mol 甘

油 (丙三醇)中含有 3?? 的羟基, C 错误;CH 4 与 CL2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的产物中含有 CH

3

、 ?? Cl

CH 2Cl 2 、CHCl 及 CCl ,则生成物中含有的 CH 少

于 , D 不对。

34 3Cl

1mol

11.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 [2, 2]戊烷( )是最简单的一种。下

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

A .与环戊烯互为同份异构

体 B .二氯代物超过两种

C .所有碳原子均处于同一

平面 D .生成 1molC5H12 至少需要 2molH2

【答案与分析】 C 。 螺[2, 2]戊

烷(

)的分子式为 C 5H 8,与环戊烯相同,它们互为同份异构 体, A 正确;螺 [2, 2]戊烷( )的二氯代物有 3 种, B 正确;螺烷中共用的碳原

子采用 3 杂

SP 化成键,根据价键互斥理论,螺 [2,2]戊烷中的两个三角形平面互相垂直,共用的碳原子形成的四

个价键不在同一平面上, C 观点不正确;由于 3 个碳原子形成三角形的键角为 60°? 107.5°,形成的键张力容易使 C —C 断裂,在一定条件下螺 [2,2]戊烷能够与氢气发生类似不饱和烃的加成反应那样形成饱和直链烷烃, D 正确。

12.主族元素 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且均不大于 20。W 、X 、Z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0, W 与 Y 同族, W 与 Z 形成的化合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 X 的单质为气态

B .Z 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

C .Y 和 Z 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D .W 与 Y 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答案与解释】 B 。能够腐蚀玻璃的二元化合物是 HF ,由此推断, W 、X 、Y 和 Z 分别是 F 、Mg 、

Cl 与 K ,Mg 在常温常压下为固体, A 错误; KH 发生离子化合物, B 正确; KCl 属于强酸强碱盐,其水溶液呈中性, C 观点不正确; F 是所有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不能形成

正价态, Cl 的最高正化合价为“ +7”, D

不对。 和 H2 的高效去

除。 2 2 协同转化装置,实现对天然气中 2

13.最近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 CO +H S CO S

示意图如右图所示,其中电极分别为

ZnO@石墨烯(石墨烯包裹的 ZnO )和石墨烯,石墨

烯电极区 发生反应为:① EDTA · Fe 2+ - · 3+

3+ + 2+ -e =EDTA Fe ② 2EDTA ·Fe +H2S=2H+S+2EDTA ·Fe

光伏电源

质子交换膜

石 ZnO@

2+ +

EDTA-Fe 墨

CO2

H 、 S

墨 H2S ① 烯 ②

CO

3+ EDTA-Fe

天然气 天然气

( CH 4、 CO )( CH 4、 CO 2 、 H2S )

该装置工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阴极的电极反应: CO 2+2H ++2e -=CO+H 2O

B .协同转化总反应: CO2+H2S=CO+H2O+S

C .石墨烯上的电势比 ZnO@石墨烯上的低

2+ 3+ 2+ 3+

D .若 Fe /Fe 取代 EDTA-Fe /EDTA-Fe ,溶液需为酸性。

2+ -

3+ ,即发生了氧化反

应,

【答案与分析】 C 。由于石墨烯电极区发生反应为: ①EDTA-Fe -e

=EDTA-Fe

因此石墨烯为阳极,而

ZnO@石墨烯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即 CO2 +- 2 , A 正

确, +2H +2e =CO+HO

则电池发生的反应

为:

2+- 3+

⑴ 阳极: 2EDTA-Fe -2e =2EDTA-Fe ,,,,,,,,,

3+ 2++

2EDTA-Fe +H2S=2EDTA-Fe+2H +S,,,,,, ⑵

阴极: CO2+2H ++2e -=CO+H2O,,,,,,,,,,,,, ⑶

⑴ +⑵ +⑶得:协同转化反应总方程式: CO2+H2S=CO+H2O+S ,A 、B 正确;阳

极电势高于阴极电势, C 不对;碱性条件下, Fe 2+与 Fe 3+

容易产生 Fe(OH)2或Fe(OH)3沉淀, D 正确。

26.(14 分)

醋酸亚铬 [(CH3COO)2Cr · 2H2O]为砖红色晶体,难溶于冷水,易溶于酸,在气体分析中,用作

氧气吸收剂, 一般制备方法是先在封闭体系中利用金属锌作还原剂, 将三价铬还原为二价铬, 二价铬再与醋酸钠溶液作用即可制得醋酸亚铬。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盐酸 K2 K1 a

K3

醋酸钠

蒸馏水

bc

d

锌粒 +氧化

回答下列问题:

⑴实验中所用蒸馏水均需要经煮沸后迅速冷却,

目的是

,仪器 a 的名称是

⑵将过量锌粒和氧化铬固体置于 c 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按图连接好

装置,打开

K 1、K 2,关闭 K 3。 ①c 中的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亮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是 ;

②同时 c 中有气体产生,该气体的作用是 。

⑶打开 K 3 ,关闭 K 1 和 K 2,c 中亮蓝色溶液流入 d 。其原因是 ;

D 中析出砖红色沉淀。为使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需采用的

操作是 、 、

洗涤、干燥。

⑷指出装置 d 可能存在的缺点 。

【答案与分析】⑴ 除尽蒸馏水中的空气(所含的氧气)

、球形分液漏斗。 ⑵①

Zn+6H + 2 3 +Cr O

===

Zn2++2Cr2++H2 O;②排除装置中的空气(氧气),以免二价铬重新被氧化为三价铬;⑶随着氢气的生成,锥形瓶中的气压增大、冷却静置、过滤。⑷没有尾气处理装置,可能产生污染环境。

二价铬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因此,为了避免被氧气重新氧化为三价铬,须将装

置及其相关容器、试剂中的空气排除干净。

27.(14 分)

焦亚硫酸钠( Na2S2O5)在医药、橡胶、印染、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⑴生产 Na2S2 O5,通常是由 NaHSO3过饱和溶液结晶脱水制得。写出该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

式:。

⑵利用烟道气中的SO2生产 Na2S2O5的工艺为:

SO2 Na2 CO3

固体SO2

Na2CO3 饱和

溶液ⅠⅡⅢ结晶脱水Na2S2O5

pH=4.1 pH=7~8 pH=4.1

①pH=4.1 时,Ⅰ中为溶液。

②工艺中加入 Na2 CO3固体,并再次充入SO2的目的是。

⑶制备 Na2 2 5 也可采用三室膜电解技术,装置如图所示,其中

SO2 碱吸收液中

含有

NaHSO3

S O

室的 NaHSO 浓度增

加,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电解

后, Na2SO3

Na 2S 2O 5。 3

将该室溶液进行结晶脱水,可得到

阳离子交换膜

+

-

a

b

稀 H2SO4 SO2 碱吸收液

⑷ Na 2S 2O 5 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在测定某葡萄酒中 Na 2S 2 O 5 的残留量时,取 50.00mL 葡萄酒样 品,用 0.01000mol ·L -1 的碘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 10.00mL ,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为

(以 SO 2 计)。 ,该样品中 Na2S2O5 的残留

量为

g ·L -1

【答案与解释】⑴ 2NaHSO 3 2 2 5 2 ;

⑵① 3;②增大 NaHSO 3 浓度,形成过饱和溶液 ; Na S O +H O NaHSO ==

= ⑶

2H 2 O —

+ 2↑、阴极室; ⑷?? ??- + ??????+ ??????=?? ??- + - ;0.158g ·L -1。 4e-=4H

+O ?????? ????????+ ???? + ???? 分析:⑴ 2 2 5 是由 NaHSO3 过饱和溶液结晶脱水 得到,则是发生了非氧化还原反应

的分解反

Na S O .......

..

应,固在

2NaHSO 3 2 2 5 2 ;⑵利用烟道气中所含的 2 与 Na 2 3 饱和溶液反应是工业制

===Na S O +H O SO CO 备 NaHSO 常用的方法,有关化学反应方程

式为: 2SO ↑,显然Ⅲ中 3 2+Na 2CO 3+H 2ONaHSO 3+CO 2

=== 2 的溶液是经过进一步增加 NaHSO3 的浓度,形成过饱和溶液;⑶三膜室电解法制备 Na2S2O5,在电解的过程中实质上是电解水:即阳极反应式为: 2H 2O —4e-=4H ++O 2↑

阴极反应式为: 2H ++2e -=H 2↑

随着阳极产生的 H +通过阳离子交换膜不断向阴极移动,并与 SO2 的碱吸收液中的

Na2SO3 反应生成的 NaHSO 3 的富集,阴极室中的 NaHSO 3 的浓度增加;

⑷碘滴定 Na2S2O5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 Na2S2O5+2I2+3H2O===2NaI+Na2SO4 +2HI 。列式计算:

0.01×10.00 ×10-3 mol=1.00 ×10-4 mol,则葡萄酒样品中含有的 n( Na2S2O5)===0.50× 10-4 mol,

-4 -3

相当于 n(SO ) === 1.00 ×10

mol m(SO )=6.4 × 10 g

2 2

∴该样品中 Na2 2 5 2的残留量

6.4

×

-3 g÷ (50 × 10-

3

L

) 128g· L-1。

S O (SO ) 10===

0.

28.(15 分)

采用 N2O5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回

答下列问题:

⑴1840 年, Devil 用干燥的氯气通过干燥的硝酸银,得到

其分子式为。

⑵F.Daniels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

25℃时N2O5,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一种气体,

N2O5(g)分解反应:

2N 2O 5(g) 4NO 2(g)+O 2(g)

2N 2O 4(g )

其中 NO 2 二聚为 N 2O 4 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 体系的总压强 p 随时间 t 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时, N2O5(g)完全分解);

t/min 0 40 80 160 260 1300 1700 ∞

p/kpa 35.8 40.3 42.5 45.9 49.2 61.2 62.3 63.1

①已知: 2N2 5 2 4

2 ?H 1 = - 4.4Kj ?mol - 1 O (g)=2N O (g)+O (g) = - 55.3Kj ?mol - 1 2NO2(g)=N2O4 (g) ?H 2

则反应: N2 5 2 1 ?H 3 = ·

mo l -1 O (g)=2NO (g)+2 O2 g Kj

②研究表明: N 分解的反应速率 ν × 10- 3 × p N 2 O5 KPa ?min - 1

, t = 62min 时,测

得 2 O5 (g) = 2 体系中 p ,则此时的 pN 2O 5 = ; ν · mi

n -1

O 2 = 2.9kPa Kpa = Kpa

③若提高反应温度至 35℃,则 N2O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 p ∞ (35 ℃)

(填

“>”“=” 或“<”)63.1Kpa ,原因

④ 25℃时, N 2O 4(g) 2NO 2(g)反应的平衡常数 k p

=

KPa(k p 为以分压

示的平衡常数,计算结果

保留

1 位小数 )。 ⑶对于反应 2N 2O 5(g)=4NO 2(g)+O

2 g R.A.Ogg 提出如下反应历

程:

第一步:

N2O5 NO2+N2O3 快速平衡

第二步:

NO2+NO3

NO+NO2+

O 2 慢反应

第三步:

NO+NO3

2NO 2 快反应 其中可以近似认为第二步反应不影响第一步的平衡。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填标

号)

A . υ(第一步的逆反应)> υ(第二步反应)

B .反应的中间产物

NO3;

C .第二步中的 NO3 与 NO 2 的碰撞公部分有

D .第三步反应活化能较高 【答案与解释】⑴ O2;⑵① +53.1Kj ·mol -1;②30KPa 、6.0×10-2 KPa · min -1

; ③>、刚性容器体积不变,提高温度,压强增大,此外,由于 2NO 2(g)=N 2O 4(g)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加,压强增大。 ④ 13.4。⑶ A 、C 。

35.[化学——选修 3:物质结构与性质 ]

Li 是最轻的固体金属, LI 作为负极材料的电池具有小而轻、能量密度大等优良性能,得到广

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⑴下列 Li 原子电子排布图表示的状态中,能量最低和最高的分别为(填标号)

A.

1s 2s 2px 2py 2pz B.1s 2s 2px 2py 2pz

C.

1s2s 2px 2py 2pz D。 1s2s 2px 2py 2pz

⑵Li+与 H+具有相同的电子构型, r(Li+)小于 r(H+),原因是。

⑶LiAlH4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还原剂, LiAlH4中的阴离子空间构型是,中心原

子的杂化形式为 , LiAlH4 中存在 (填标号)

A 、离子键

B 、σ 键

C 、 π键

D 、氢键

⑷Li 2O 是离子晶体,其晶格能可通过图( a )的 Bom-Haber 循环计算得到。

2Li + (g) + O 2 - (g) -2908Kj · mol -1

-1 Li 2O (晶体)

Li -1

703Kj ·

mol

1040Kj ·mo l + O O

2Li(g)

(g)

318Kj · mol

-1

1

249Kj ·mol -1

-598Kj ·mol -1

2Li( 晶体 )

+ O 2 (g)

2

图( a ) Kj · mol

-1 , 图( b ) · -1, 可知, Li 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为 O=O

键能为

mo l

Kj ·mol -1。

Kj

Li 2O 的晶格能

⑸ Li2O 具有反荧石结构,晶胞如图( b )所示,已知晶胞参数为 0.4665nm ,阿伏加得罗常

数的

值为 N A ,则Li 2 O 的密度为 g ·cm - 3 (列式计算 )。

【答案与解释】⑴ D 、C ;⑵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情况下,核电荷数越大,微粒半经越小; ⑶ 正四面体形、 sp3;A 、B ;⑷ 520Kj ·mol -1、498Kj ·mol -1、 -2908Kj ·mol -1。

⑸5.50g · cm -3

分析:⑴原子轨道的能量大小依次为: nf >nd > np >ns ,能量最低原理告诉我们,原子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原子轨道上,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则较低能量轨道上的电

子越多,原子的状态越稳定,反之,能量越高,原子越不稳定。⑵微粒半经大小与电子层数、核电荷数二者相关,在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情况下,核电荷数越大,则核对外围电子的吸引越强,

微粒半经越小;⑶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 =

中心原子的

价电子 + 每个配位原子提供的价电子对数

±所带的电荷数

, LiAlH 4 ??

??+ ??+ ?? -

的中心原子 Al 的价电子对数 = = ??对,根据成键电子对互斥理论 ??????呈正四面体型结构,并 ?? ??

且中心原子采用 sp3杂化方式, LiAlH4中不存在氢键, H 原子也没有存在孤电子对,因此也不能形

Li

成π键,⑷略;⑸O 晶胞中含有 8 个 Li+和 4 个 O2-,则相当于含有4 个

??×(??×??+

????)

Li2O,因此 Li2O 的密

度=

????

??.????×????

-?? ?? -??

(??.???????????

?×) ???? ≈·-?? ??.??????????

36.[化学——选

修 5:有机化学基础 ](15 分)

化合物 w 可用作高分子膨胀剂,一种合成路线

如下:

ClCH2COO H Na2C O3 ClCH2COON a NaCN 2 COO Na

H + 2 COOH ① ② H C

CN ③ H C COOH A

B

C

D COOC 2H5

COOC2

H5

1)ClCH2 COOC2H5 2) C6H5CH2Cl

2 5 H 2 H2C ⑤

C2H5ONa/C 2H5 OH

COOC H

④ COOC 2H5 C6H5

⑥催化剂 COOC2H5

E

F

6 5 OH 6 5

O O C6H5

C H

C H CS2

O O

(P-C8H9 )2SeO

OH H O OH OH

W G

回答下列问题:

⑴A 的化学名称是 。

⑵②的反应类型是 。

⑶反应④所需的试剂、条件分别

为 。

⑷G 的分子式为 。

⑸W 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

⑹写出与 E 互为同份异构体的酯类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核磁共振氢谱为两组峰, 峰面积比为 1: 1) 。

⑺苯乙酸苄酯(

CH2COOCH2

)是花香型香料,设计

由苯甲醇为起始原料制备苯

乙酸苄酯的合成路线: (无机试剂任选)

【答案与解释】⑴ 2-氯代乙酸(或氯乙酸) ,⑵ 取代反应(或复分解反应) ;⑶ 乙醇 / 浓硫酸、

CH3

CH3

加热;⑷C 12H 18O 3⑸ 醚键、羟基;⑹ H 3COOC C COOCH3 、 H 3COCO C OCOCH3

⑺ CH3

CH3

CH2

OH

HCl CH2Cl NaCN + CH2CO

OH 2 H

CH CN

浓硫酸 CH2COOCH2

CH2 OH

分析: ⑴ClCH 2

的结构式是 2— 固名称为 氯代乙酸; ⑵②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 为:

ClCH 2 COOH Cl-CH COOH , 2- COONa+NaCN 2 ,从有机化学角度来考量, 属于取代反应,

NC-CH-COONa+NaCl

从无机化学角度来考量,则属于复分解反应;⑶反应④属于酯化反应,所需的醇系乙醇,而条件则是在以浓硫酸作催化剂,并加热;⑷键线型结构式中每个端点、交点、转折点及

未端各代表 1 个碳原子,固 G 的分子式为 C12H18O3;⑸(略)⑹ E 中有三种不同环境的氢,要改为两种环境的氢并且两种氢的个数相同;⑺(略)

2018年全国高考理综1卷化学试题部分答案与分析79203

2018年全国高考理综(Ⅰ)卷 化学试题部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选项就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磷酸亚铁锂(LiFePO 4)电池就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 的就是 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与资源再利用 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 、Fe 、Li 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 3+ 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答案分析】D 。硫酸锂可溶于水, 不能形成沉淀,所以上述最后从滤液中将锂形成沉淀而从滤液中分离的目的,不宜用硫酸钠。 8、下列说法错误的就是 A.蔗糖、果糖与麦芽糖均为双糖 B.酶就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植物油含有不饱与脂肪酸甘油酯,能使Br 2/CCl 4褪色 D.淀粉与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生均为葡萄糖 【答案与分析】A 。果糖属于单糖。 9、在生成与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 A B C D 【答案与分析】D 。实验室用乙醇与乙酸酯化反应制备并分离乙酸乙酯的方法就是用分液法,而不能采用加热蒸发结晶法, 10、 就是阿伏加得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A.16、25gFeCl 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 B.22、4L(标准状况下)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 C.92、0g 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 饱与碳酸钠 溶液 乙醇、冰醋酸 浓硫酸 正极片 碱溶 2溶液 LiFePO 4滤渣 H 2SO 4/ HNO 3 含Li 、Fe 、P 炭黑等滤渣 碱溶 沉淀 滤液 Na 2CO 3 含锂沉淀

2018年全国高考理综1卷(化学试题部分)答案与分析

2018 年全国高考理综 (Ⅰ)卷 化学试题部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磷酸亚铁锂( 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 艺回收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NaAlO2 溶液沉淀 正极片碱溶含 Li、Fe、P 等 滤液 碱溶 含 4 滤 渣H2SO4/ 滤 液LiFePO HNO3 Na2C O3 炭黑等滤渣 含锂沉淀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 Fe、 Li 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 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答案分析】 D。硫酸锂可溶于水,不能形成沉淀,所以上述最后从滤液中将 锂形成沉淀而从滤液中分离的目的,不宜用硫酸钠。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植物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能使 Br2/CCl4褪色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生均 为葡萄糖【答案与分析】 A。果糖属于单糖。 9.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乙醇、冰醋酸 浓硫酸 饱和碳酸钠 溶液 A B C D 【答案与分析】D。实验室用乙醇与乙酸酯化反应制备并分离乙酸乙酯的方法是用分液法,而不能采用加热蒸发结晶法, 10.??A是阿伏加得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6.25gFeCl3 水解形成的 Fe(OH)3胶体粒子数为 0.1?? A B. 22.4L(标准状况下)氩气含有的质 子数为18?? A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

的贡献为1。 12. 化合物W可用作高分子膨胀剂,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 (2)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3)反应④所需试剂,条件分别为________。 (4)G的分子式为________。 (5)W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6)写出与E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酯类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核磁共振氢谱为两组峰,峰面积比为1∶1)______________. (7)苯乙酸苄酯()是花香型香料,设计由苯甲醇为起始原料制备苯乙酸苄酯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无机试剂任选)。 【答案】(1). 氯乙酸 (2). 取代反应 (3). 乙醇/浓硫酸、加热(4)。 C12H18O3(5). 羟基、醚键(6). 、(7)。

【解析】分析:A是氯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乙酸钠,氯乙酸钠与NaCN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C水解又引入1个羧基.D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E发生取代反应生成F,在催化剂作用下F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将酯基均转化为醇羟基,2分子G发生羟基的脱水反应成环,据此解答. 详解:(1)根据A的结构简式可知A是氯乙酸; (2)反应②中氯原子被-CN取代,属于取代反应。 (3)反应④是酯化反应,所需试剂和条件分别是乙醇/浓硫酸、加热; (4)根据G的键线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2H18O3; (5)根据W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是醚键和羟基; (6)属于酯类,说明含有酯基。核磁共振氢谱为两组峰,峰面积比为1:1,说明氢原子分为两类,各是6个氢原子,因此符合条件的有机物结构简式为或; (7)根据已知信息结合逆推法可知合成苯乙酸卞酯的路线图为。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和合成,涉及官能团的性质、有机物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合成路线设计等知识,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考查有机合成与推断、反应条件的选择、物质的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的知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自学能力、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考查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机物的结构、性质、转化、反应类型的判断、化学方程式和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的书写及物质转化流程图的书写是有机化学学习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掌握常见的有机代表物的性质、各类官能团的性质、化学反应类型、物质反应的物质的量关系与各类官能团的数目关系,充分利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是解答的关键。难点是设计合成路线图时有关信息隐含在题干中的流程图中,需要学生自行判断和灵活应用。

(解析版)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化学试题及解析

绝密★启用前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 1. 硫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硫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 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 C. “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 D. 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答案】D 【解析】分析:正极片碱溶时铝转化为偏铝酸钠,滤渣中含有磷酸亚铁锂,加入硫酸和硝酸酸溶,过滤后滤渣是炭黑,得到含Li、P、Fe的滤液,加入碱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滤液中加入碳酸钠生成含锂的沉淀,据此解答。 详解: A、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随意排放容易污染环境,因此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 环境和资源再利用,A正确;

B、根据流程的转化可知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B正确; C、得到含Li、P、Fe的滤液,加入碱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因此“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 是Fe3+,C正确;学科@网 D、硫酸锂能溶于水,因此上述流程中不能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D错误。答案选D。 点睛:本题以废旧电池的回收为载体考查金属元素的回收,明确流程中元素的转化关系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 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 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CCl4褪色 D. 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答案】A 【解析】 A、双糖又名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组成的糖类化合物; B、根据酶的性质特点解答; C、植物油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 D、淀粉和纤维素均是多糖。 详解: A、果糖不能再发生水解,属于单糖,A错误; B、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和高度选择性的蛋白质,B正确; C、植物油属于油脂,其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因此能使Br2/CCl4溶液褪色,C正确; D、淀粉和纤维素均是多糖,其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D正确。答案选A。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性质,平时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易错选项是B,注意酶的性质特点。 3. 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详解1卷(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全国卷Ⅰ) 7.D 本题考查工艺流程分析,铝、铁、锂的化合物的性质等。合理处理废旧电池可回收有关金属,达到资源再利用的目的,同时有利于环境保护,A项正确;由流程图可知,“正极片”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有Al、Fe、Li,B项正确;LiFePO 4 中 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在H 2SO 4 、HNO 3 作用下转化为Fe3+,经碱液处理形成 Fe(OH) 3沉淀,C项正确;Li 2 CO 3 难溶于水,而Li 2 SO 4 可溶于水,故不能用Na 2 SO 4 代替 Na 2CO 3 ,D错误。 8.A 本题考查基本营养物质。果糖是单糖,A项错误。 9.D 本题考查乙酸乙酯的制取与分离、提纯。冰醋酸、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反应生成乙酸乙酯,A涉及;导出乙酸乙酯的导气管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上方可以防止倒吸,B涉及;乙酸乙酯难溶于水,浮在溶液上方,可以用分液法分离出乙酸乙酯,C涉及;蒸发是使易溶固体从其溶液中析出,D不涉及。 10.B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16.25 g FeCl 3 的物质的量是0.1 mol,Fe3+水解生成的Fe(OH) 3胶体粒子是若干Fe(OH) 3 的聚集体,故胶体粒子数目 远小于0.1N A ,A项错误;Ar是单原子分子,22.4 L(标准状况)氩气的物质的量是 1 mol,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 ,B项正确;甘油(丙三醇)的分子式为C 3 H 8 O 3 ,其摩尔 质量是92 g·mol-1,则92.0 g甘油含有羟基的数目为3.0N A ,C项错误;甲烷与氯 气反应的产物中CH 3Cl、CH 2 Cl 2 、CHCl 3 、CCl 4 同时存在,1.0 mol CH 4 与足量氯气 反应时上述四种有机物的总物质的量为1.0 mol,D项错误。

2018年全国高考I卷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7.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 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3 Fe 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 Br/CCl褪色 24 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9.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10.A N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6.25 g 3FeCl 水解形成的3Fe(OH)胶体粒子数为0.1A N B .22.4 L (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A N C .92.0 g 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A N D .1.0mol 4CH 与2Cl 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3CH Cl 分子数为A 1.0N 11.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2.2]戊烷( )是最简单的一种。下 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与环戊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B .二氯代物超过两种 C .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 D .生成1 mol 512C H 至少需要2 mol 2H 12.主族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W 、X 、Z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 为10;W 与Y 同族;W 与Z 形成的化合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X 的单质为气态 B .Z 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 C .Y 和Z 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D .W 与Y 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13.最近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22CO H S +协同转化装置, 实现对天然气中2CO 和2H S 的高效去除。示意图如右所示,其中电极分别为ZnO@石墨烯(石墨烯包裹的ZnO )和石墨烯,石墨烯电极区发生反应为: ① 2+3+EDTA-Fe e EDTA-Fe --= ② 3++2+22EDTA-Fe H S 2H S 2EDTA-Fe +=++ 该装置工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阴极的电极反应:22CO 2H 2e CO H O +-++=+ B .协同转化总反应:222CO H S CO H O S +=++

2018年高考新课标Ⅰ卷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新课标Ⅰ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个小题,每小题 6分,共 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硫酸亚铁锂( LiFePO 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硫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 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10.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的说法错误的是( ) D .生成 1molC 5H 12 至少需要 2molH 2 12.主族元素 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 20, W 、X 、Z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0;W 与Y 同族; W 与 Z 形成的化合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 . 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 Al 、 Fe 、Li C . 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 Fe 3+ D . 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8. 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 . 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 . 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 Br 2/CCl 4褪色 D . 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9. A . 16.25gFeCl 3水解形成的 Fe (OH )3 胶体粒子数为 0.1 N A B . 22.4L (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 18N A C . 92.0g 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 1.0 N A D . 1.0molCH 4与Cl 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 CH 3Cl 分子数为 1.0 N A 11.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 [2.2] 戊烷( )是最简单的一种,下列关于该化合物 A .与环戊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二氯代物超过两种 C .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

2018年全国高考Ⅰ卷化学答案与分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Ⅰ)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磷酸亚铁锂(LiFePO 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B .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 、Fe 、Li C .“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 3+ D .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 .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 .植物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能使Br 2/CCl 4褪色 D .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生均为葡萄糖 9. 10. 是阿伏加得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6.25gFeCl 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 B .22.4L (标准状况下)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 C .92.0g 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 D .1.0molCH 4与Cl 2 在光照下反应生成CH 3Cl 分子数为1.0 11.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2,2]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与环戊烯互为同份异构体 B .二氯代物超过两种 C .所有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 D .生成1molC 5H 12至少需要2molH 2 12.主族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W 、X 、Z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W 与Y 同族,W 与Z 形成的化合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X 的单质为气态 B .Z 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 C .Y 和Z 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D .W 与Y 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13.最近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CO 2+H 2S 协同转化装置,实现对天然气中CO 2和H 2S 的高效去除。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电极分别为ZnO@石墨烯(石墨烯包裹的ZnO )和石墨烯,石墨烯电极区发生反应为: ①EDTA ·Fe 2+-e -=EDTA ·Fe 3+ ②2EDTA ·Fe 3++H 2S=2H ++S+2EDTA ·Fe 2+ 该装置工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阴极的电极反应:CO 2+2H ++2e -=CO+H 2O B .协同转化总反应:CO 2+H 2S=CO+H 2O+S C .石墨烯上的电势比ZnO@石墨烯上的低 D .若Fe 2+/Fe 3+取代EDTA-Fe 2+/EDTA-Fe 3+ ,溶液需为酸性。 2溶液 LiFePO 4Li 、Fe 、P Na 2CO 3 含锂沉淀 A 饱和碳酸 钠溶液 B C D

(完整版)2018年新课标I卷理综化学试题+答案精校版

2018年新课标I卷——理综(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7.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 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 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2/CCl4褪色 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9.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10.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 N A B.22.4 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 C.92.0 g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 A D.1.0 mol CH4与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为1.0N A

11.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2,2]戊烷()是最简单的一种。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环戊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B.二氯代物超过两种 C.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 D.生成1 mol C5H12至少需要2 mol H2 12.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W、X、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 W与Y同族;W与Z形成的化合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X的单质为气态 B.Z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 C.Y和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D.W与Y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13.最近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CO2+H2S协同转化装置,实现对天然气中CO2和H2S的高效去除。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电极分别为ZnO@石墨烯(石墨烯包裹的ZnO)和石墨烯,石墨烯电极区发生反应为: ①EDTA-Fe2+-e-=EDTA-Fe3+ ②2EDTA-Fe3++H2S=2H++S+2EDTA-Fe2+ 该装置工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阴极的电极反应:CO2+2H++2e-=CO+H2O B.协同转化总反应:CO2+H2S=CO+H2O+S C.石墨烯上的电势比ZnO@石墨烯上的低 D.若采用Fe3+/Fe2+取代EDTA-Fe3+/EDTA-Fe2+,溶液需为酸性

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1卷理综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35.5 K39 Ti 48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 B.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C.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D.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 3.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 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 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 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 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 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一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6.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

2018高考理综化学真题和答案解析全国卷

2017年高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真题及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K 39 Ti 48 Fe 56 I 127 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A.尼龙绳 B.宣纸 C.羊绒衫 D.棉衬衣 【答案】A 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蒸馏 B.升华 C.干馏 D.萃取 【答案】B 【解析】“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属于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类似于碘的升华,因此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答案选B。 9.已知(b)、(d)、(p)的分子式均为C6H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 B.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答案】D 【解析】A.b是苯,其同分异构体有多种,不止d和p两种,A错误;B.d分子中氢原子分为2类,根据定一移一可知d的二氯代物是6种,B错误;C.b、p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不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C错误;D.苯是平面形结构,所有原子共平面,d、p中均含有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D正确。答案选D。10.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 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答案】B 11.支撑海港码头基础的钢管桩,常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2018年高考全国Ⅰ理综化学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卷理综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7.硫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硫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 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 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₂/CCl4褪色 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9.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10.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 N A B.22.4 L(标准状况)氨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 C.92.0 g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 A D.1.0 mol CH4与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为1.0N A

11.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2,2]戊烷()是最简单的一种。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环戊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B.二氯代物超过两种 C.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 D生成1 mol C5H12至少需要2 mol H2 12.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W、X、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W与Y同族;W与Z形成的化合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X的单质为气态 B.Z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 C.Y和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D.W与Y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13.最近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CO2+H2S协同转化装置,实现对天然气中CO2和H2S的高效去除。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电极分别为ZnO@石墨烯(石墨烯包裹的ZnO)和石墨烯,石墨烯电极区发生反应为: ①EDTA-Fe2+-e-=EDTA-Fe3+ ②2EDTA-Fe3++H2S=2H++S+2EDTA-Fe2+ 该装置工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阴极的电极反应:CO2+2H++2e-=CO+H2O B.协同转化总反应:CO2+H2S=CO+H2O+S C.石墨烯上的电势比ZnO@石墨烯上的低

历年全国高考理综1卷(化学试题部分)答案与分析

2018年全国高考理综1卷(化学试题部分)答案与分析

2018年全国高考理综(Ⅰ)卷 化学试题部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磷酸亚铁锂(LiFePO 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 .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 、Fe 、Li C .“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 3+ D .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答案分析】D 。 硫酸锂可溶于水,不能形成沉淀,所以上述最后从滤液中将锂形成沉淀而从滤液中分离的目的,不宜用硫酸钠。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 .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 .植物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能使Br 2/CCl 4褪色 D .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生均为葡萄糖 【答案与分析】A 。果糖属于单糖。 9.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A B C D 【答案与分析】D 。实验室用乙醇与乙酸酯化反应制备并分离乙酸乙酯的方法是用分液法,而不能采用加热蒸发结晶法, 10.N A 是阿伏加得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6.25gFeCl 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N A B .22.4L (标准状况下)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 C .92.0g 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 A D .1.0molCH 4与Cl 2 在光照下反应生成CH 3Cl 分子数为1.0N A 【答案与分析】B 。盐类水解的程度是很小的,A 不对;隋性气体属于单原子分子,1mol 的氩气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为22.4L ,所含的电子数和质子数相等,均为18mol ,B 正确;1mol 甘油 饱和碳酸钠 溶液 乙醇、冰醋酸 浓硫酸 正碱 LiFePO H 2S 含Li 、Fe 、P 炭黑 碱沉滤 Na 2 含锂

201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1含答案解析

徐老师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1.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2.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C12N 14O16Na23S32Cl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35.5 Ar40Fe56I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 小题,每小题6 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生物体内的DNA 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 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 聚合酶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 和NO - 2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第 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