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指纹图谱在质量评价中的作用概述

中药指纹图谱在质量评价中的作用概述
中药指纹图谱在质量评价中的作用概述

中药指纹图谱在质量评价中的作用概述

【关键词】中药指纹图谱质量评价综述

指纹图谱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发展至今,已由研究阶段进入到实际应用阶段,并从总体上对中药质量控制起到了推动作用[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颁布了《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中药指纹图谱有望作为一种强制执行的质量措施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实现中药走向世界提供有力的质量保证。

1 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意义及目的

中药指纹图谱能全面反映中药内在化学成分的种类与数量,进而反映中药的质量。现阶段中药的有效成分绝大多数没有明确,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的方式,将有效地表征中药质量。指纹图谱已为国际社会所认可,有利于中药进入国际市场。

1.1 控制中药原材料质量,规范中药GAP标准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加剧、农药残留超标、品种退化及混杂等原因,中药原材料的安全稳定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2]。建立国家中药材GAP基地,可实现中药农业生产的安全、可控。而中药指纹图谱是实现中药GAP的必要标准。以标准指纹图谱为依据,

可以对中药生产过程进行监督指导,保证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

1.2 对中药质量控制的补充和提高

一个理想的指纹图谱不仅能达到定性鉴别的作用,色谱图中大部分色谱峰应达到基线分离,对大部分成分应可进行定量分析。在没有对照品的情况下,也可以已知标准品针对其他未知或无标准品的色谱峰进行定量。因此,中药指纹图谱是对现行中药质量标准控制方法的提高。

1.3 控制中间体、成品的一致性,减少批间差异

通过指纹图谱研究,可以掌握每一个批次的原药材、中间体成分变化,进行有指导的合理“勾兑”,保证成品在成分含量、组成比例上一致,减少批间差异。

无论是原药材、中间体还是成品,因组方已固定、生产工艺相对恒定,药品的安全性不可能直接通过指纹图谱来保障,但中药指纹图谱可直接解决中间体、成品的批间一致性及稳定性问题,从而可以间接并最终保障成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中药指纹图谱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对中药质量评价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较为常用的分析技术包括光谱、波谱、色谱、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及各种技术的联用,尤其对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最为广泛、深入。

2.1 薄层色谱指纹图谱

薄层色谱(TLC)法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但提供信息量有限,对分析含有几十种或上百种化学成分的复杂体系有困难,可作为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借鉴与补充。而采用了更细更匀吸附剂的高效薄层色谱(HPTLC)因其较好的分离效果,近年来有较为广泛的应用。高氏等[3]对不同产地的何首乌药材进行TLC分析,建立了能区别不同产地何首乌药材的TLC指纹图谱,适用于何首乌药材的质量控制与鉴定。颜氏等[4]对24个批次的三七药材进行研究,建立了三七药材的TLC指纹图谱,能快速有效地评价三七药材的质量。

2.2 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HPLC)具有分离效能高、选择性高、检测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等特点,所以,该方法应用范围最为广泛,方法也最为成熟。目前,三七、芦根、蛇床子、牡丹皮、银柴胡、葛根、川芎、丹

中药指纹图谱建立的原则和步骤

(一)建立指纹图谱的一般原则 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应以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和药理学研究为依托,体现系统性、特征性和稳定性三个基本原则。唯此,才能保证指纹图谱的标准化、规范化、客观化,从而便于推广和应用。 1.系统性是指指纹图谱中反映的化学成分应包括该中药有效部位所含大部分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的全部,如中药两头尖中抗肿瘤的有效成分为皂苷类化合物,则其指纹图谱应尽可能地反映其中的皂苷类成分;银杏叶的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和银杏内酯类,则其指纹图谱可采用两种方法,针对这两类成分分别分析,达到系统全面的目的。 2.特征性是指指纹图谱中反映的化学信息(如保留时间)应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这些信息的综合结果,将能特征性地区分中药的真伪与优劣,成为中药自身的“化学条码”。如北五味子的HPLC指纹图谱和TLC指纹图谱,不仅包括多种的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而且具有许多未知类成分,这些成分的峰位顺序、比值在一定范围内是固定的,并且随药材品种不同而产生差异,依此可以很好地区别其来源、产地,判别药材的真伪优劣。 3.稳定性是指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在规定的方法、条件下的耐用程度,即不同操作者、不同实验室所重复做出的指纹图谱应在所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以体现其通用性和实用性。因而要求包括样品制备、分析方法、实验过程、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等全过程都要规范化操

作,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评价机构,对其进行客观评价。 (二)建立指纹图谱的一般步骤 1.方案设计与思路 (1)研究对象的确定 在调研有关文献、新药申报资料(质量部分和工艺部分)及其它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详尽地了解药材、中间体及成品中所含成分的种类及其理化性质,综合分析后找出成品中的药效成分或有效成分,作为成品和中间体指纹图谱的研究对象,即分析检测目标。 例如,黄芪含黄酮、皂苷及多糖三类有效组分,黄芪多糖注射液及其中间体的指纹图谱则以多糖为研究对象,黄芪原药材的指纹图谱应把黄酮、皂苷及多糖作为研究对象。 复方注射剂应根据君臣佐使的原则,以君药、臣药中的有效成分作为指纹图谱的研究对象,佐使药中的成分可采用其它指纹图谱方法进行辅助、补充研究。 (2)研究方法的选择 研究方法应根据研究对象的物理化学性质来选择。大多数化合物可采用HPLC。例如黄芪中黄酮、皂苷、多糖等。挥发性成分应采用GC。例如鱼腥草中的鱼腥草素、土木香中的土木香内酯、异土木香内酯和二氢土木香内酯等。某些有机酸经甲酯化后亦可用GC分析。采用上述方法难以分离检测的成分,可考虑使用TLC和CE。

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

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

关于印发《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的通知 国药管注[2000]348号 2 年 8 月 1 5 日 发 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为加强中药注射剂质量管理,我局在《关于加强中药注册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国药管注[2000]157号) 中要求“中药注射剂应固定药材产地,建立药材和制

剂的指纹图谱标准,具体要求另行发布”。据此,我局在组织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现予发布,并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新的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标准复核,临床试验用药品,其药材和制剂的指纹图谱标准由省级药品检验所复核;生产用药品,其制剂的指纹图谱标准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进行二次复核。二、已批准生产的中药注射剂,其质量标准若缺乏内在质量控制指标和无严格工艺条件,应提高和完善并起草试行标准,在此基础上制订药材和制剂的指纹图谱标准,试行标准起草管理要求同《中药仿制药品试行标准管理规定》,此项工作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实施。三、已批准多家生产的中药注射剂,各生产厂家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或联合起草药材和制剂的指纹图谱。联合起草工作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牵头组织进行。四、已批准生产的中药注射剂,其药材和制剂的指纹图谱标准复核由省级药品检验所进行,需二次复核的品种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完成。五、制定指纹图谱所需的对照品(单一化合物或提取物),由生产单位向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对照品原料及有关技术资料,经标

定合格后统一发放。附件:《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二○○○年八月十五日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为了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管理,确保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稳定、可控,中药注射剂在固定中药材品种、产地和采收期的前提下,需制定中药材、有效部位或中间体、注射剂的指纹图谱。一、注射剂用中药材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中药材指纹图谱系指中药材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该中药材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如原药材需经过特殊炮制(如醋制、酒制、炒炭等),则应制定原药材和炮制品指纹图谱的检测标准。(一)指纹图谱的检测标准包括名称、汉语拼音、拉丁名、来源、供试品和参照物的制备、检测方法、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有关项目的技术要求如下: 1.名称、汉语拼音按中药命名原则制定。 2.来源 包括原植、动物的科名、中文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产地、采收季节、产地加工、炮制方法等,矿物药包括矿物的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主要成分、产地、产地加工、炮制方法等。动、植物药材均应固

中药指纹图谱在质量评价中的作用概述

中药指纹图谱在质量评价中的作用概述 【关键词】中药指纹图谱质量评价综述 指纹图谱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发展至今,已由研究阶段进入到实际应用阶段,并从总体上对中药质量控制起到了推动作用[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颁布了《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中药指纹图谱有望作为一种强制执行的质量措施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实现中药走向世界提供有力的质量保证。 1 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意义及目的 中药指纹图谱能全面反映中药内在化学成分的种类与数量,进而反映中药的质量。现阶段中药的有效成分绝大多数没有明确,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的方式,将有效地表征中药质量。指纹图谱已为国际社会所认可,有利于中药进入国际市场。 1.1 控制中药原材料质量,规范中药GAP标准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加剧、农药残留超标、品种退化及混杂等原因,中药原材料的安全稳定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2]。建立国家中药材GAP基地,可实现中药农业生产的安全、可控。而中药指纹图谱是实现中药GAP的必要标准。以标准指纹图谱为依据,

可以对中药生产过程进行监督指导,保证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 1.2 对中药质量控制的补充和提高 一个理想的指纹图谱不仅能达到定性鉴别的作用,色谱图中大部分色谱峰应达到基线分离,对大部分成分应可进行定量分析。在没有对照品的情况下,也可以已知标准品针对其他未知或无标准品的色谱峰进行定量。因此,中药指纹图谱是对现行中药质量标准控制方法的提高。 1.3 控制中间体、成品的一致性,减少批间差异 通过指纹图谱研究,可以掌握每一个批次的原药材、中间体成分变化,进行有指导的合理“勾兑”,保证成品在成分含量、组成比例上一致,减少批间差异。 无论是原药材、中间体还是成品,因组方已固定、生产工艺相对恒定,药品的安全性不可能直接通过指纹图谱来保障,但中药指纹图谱可直接解决中间体、成品的批间一致性及稳定性问题,从而可以间接并最终保障成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中药指纹图谱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指纹图谱技术要求

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为了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管理,确保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稳定、可控,中药注射剂在固定中药材品种、产地和采收期的前提下,需制定中药材、有效部位或中间体、注射剂的指纹图谱。 一、注射剂用中药材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 中药材指纹图谱系指中药材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该中药材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如原药材需经过特殊炮制(如醋制、酒制、炒炭等),则应制定原药材和炮制品指纹图谱的检测标准。 (一)指纹图谱的检测标准 包括名称、汉语拼音、拉丁名、来源、供试品和参照物的制备、检测方法、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有关项目的技术要求如下: 1.名称、汉语拼音 按中药命名原则制定 2.来源 包括原植、动物的科名、中文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产地、采收季节、产地加工、炮制方法等,矿物药包括矿物的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主要成分、产地、产地加工、炮制方法等。动、植物药材均应固定品种、药用部位、产地、采收期、产地加工和炮制方法,矿物药应固定产地和炮制、加工方法。供试品的取样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规定的中药材的取样方法,以保证供试品的代表性和均一性。 3.供试品的制备

应根据中药材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和检测方法的需要,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制备。制备方法必须确保该中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在指纹图谱中的体现。对于仅提取其中某类或数类成分的中药材,除按化学成分的性质提取各类成分制定指纹图谱外,还需按注射剂制备工艺制备供试品,制定指纹图谱,用以分析中药材与注射剂指纹图谱的相关性。 4.参照物的制备 制定指纹图谱必须设立参照物,应根据供试品中所含成分的性质,选择适宜的对照品作为参照物,如果没有适宜的对照品,可选择适宜的内标物作为参照物。参照物的制备应根据检测方法的需要,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 5.测定方法 包括测定方法、仪器、试剂、测定条件等。应根据中药材所含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选择适宜的测定方法。建议优先考虑色谱方法。对于成分复杂的中药材,必要时可以考虑采用多种测定方法,建立多张指纹图谱。以色谱方法制定指纹图谱所采用的色谱柱、薄层板、试剂、测定条件等必须固定;以光谱方法制定指纹图谱,相应的测定条件也必须固定。 6.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 (1)指纹图谱 根据供试品的检测结果,建立指纹图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制定指纹图谱,其指纹图谱的记录时间一般为1小时;采用薄层扫描法制定指纹图谱,必须提供从原点至溶剂前沿的图谱;采用光谱方法制定指纹图谱,必须按各种光谱的相应规定提供全谱。对

最新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

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 进展

药物分析学选论期末综述 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 姓名: 学号: 班级:

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 摘要:中药指纹图谱的质量控制是中药现代化的突破口和中药基础研究领 域的热点,目前建立的方法主要有:①光谱法: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荧 光光谱法等;②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 法等;③其他方法:x射线衍射法、核磁共振法、电化学法等。 关键词:中药指纹图谱、光谱法、色谱法 Advances in the means research on fingerpri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 Fingerpri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 breakthrough in modern medicine and a hot area of basic research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eld. the current established method: ①Spectroscopy: UV、IR、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②Chromatography:TLC、LC、GC、CE;③Other means: XRD、 NMR、Electrochemical. Key words: fingerpri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pectroscopy、Chromatography 中药指纹图谱是指采用一定分析手段,对适当处理后中药材或中成药进行分析,得到标识该中药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它是建立在中药化学成分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能基本反映中药全貌的一种综合的,可量化的鉴定手段。使其质控指标由原有的对单一成分含量的测定上升为对整个中药内在品质,包括杂质的检测。实现了对中药内在质量的综合评价和整体物质的全面控制,使中药质量达到稳定可控。主要用于评价中药材以及中药制剂半成品质量的真实性、优良性和稳定性。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的研究进展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分别从中药指纹图谱的形成发展、国内外研究进展等方面对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情况做一总结,旨在为各类中药指纹图谱技术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中药指纹图谱;研究 中药指纹图谱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是指具有相关指纹特性的中药的所有化学特征和生物学特征的图谱,同时可对其进行表征并加以描述。而狭义的指纹图谱的概念则是指某种或者某个产地的中药及其制剂等经过适当的前处理后,运用一定的研究分析手段,得到的可以标示中药材及其制剂特征成分的共有峰图谱[1]。 1 指纹图谱技术的形成及发展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指纹”鉴定这个概念,最初指纹鉴定运用于法医和犯罪领域里,是根据每个人的手纹的结构有着绝对唯一的差别,来区分个体身份的。也因此“指纹”技术也成了当时一个标志性的词汇。后来随着仪器和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在生命科学的研究领域里也开始使用指纹分析技术来进行研究,之后发展了蛋白组学指纹分析技术,即利用种群和种群间的共性以及种群内部个体间的差异,来进行物种的鉴定的。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中药指纹图谱技术也应运而生。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有学者用薄层色谱法指纹图谱技术对中药的定性鉴定分析进行了研究。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很多中药品种都已经收录了用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的方法用于其品种的鉴定,特别是薄层扫描仪、成像系统、自动点样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的出现和发展更使得TLC指纹图谱的运用不在是幻想。到了21世纪,指纹图谱可以运用在生物、食品、环境、石油、化学等很多领域的研究中,特别是在中药和食品质量的控制方面,有时还结合一定的分子生物学的知识。有学者通过吸收面积和体积排阻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组分面积的百分比值显示与品质性状显著相关性,说明质量特性与蛋白质的分子量分布的关联[2]。伴随着更多更新的仪器的出现和发展,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开始向纵向快速发展,技术种类越来越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日趋完善的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包括:TLC法指纹图谱技术、GC法指纹图谱技术、HPLC法指纹图谱技术、NMR法指纹图谱技术、XRD法指纹图谱技术、IR法指纹图谱技术、HSCCC法指纹图谱技术、HPCE法指纹图谱技术等。其中色谱法比较流行,而色谱法中的HPLC法应用最为广泛。 2 中药指纹图谱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国内研究进展 中药是多组分的复杂体系,化学成分种类丰富,同时又会受到中药品种,产地,运输,加工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所以对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的研究一直是中药及其制剂现代化和走向国际的瓶颈,一直是中药及其制剂研究的一个重中之重,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而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现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用来鉴别中药品种和质量控制的最有效,最准确,最直接的方法手段。近年来,国内外医药相关领域为了解决中药的质量评价方面的问题,对中药指纹图谱技术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值得祝贺的成绩。杜程芳和屠鹏飞[3]以不同产地的白鲜皮药材为材料,运用反相高效液色谱梯度洗脱法建立了白鲜皮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结果该指纹图谱可以用来评价白鲜皮药材的质量;王斌等人利

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

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 (草案) 为了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管理,确保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稳定、可控,中药注射剂在固定中药材品种、产地和采收期的前提下。需制定中药材、有效部位或中间体、注射剂的指纹图谱。 一、注射剂用中药材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 中药材指纹图谱系指中药材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该中药材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如原药材需经过特殊炮制(如醋制、酒制、炒炭等),则应制定原药材和炮制品指纹图谱的检测标准。 (一)指纹图谱的检测标准 包括名称、汉语拼音、拉丁名、来源、供试品和参照物的制备、检测方法、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有关项目的技术要求如下: 1.名称、汉语拼音 按中药命名原则制定。 2.来源 包括原植、动物的科名、中文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产地、采收季节、产地加工、炮制方法等,矿物药包括矿物的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主要成分、产地、产地加工、炮制方法等。动、植物药材均应固定品种、药用部位、产地、采收期、产地加工和炮制方法,矿物药应固定产地和炮制、加工方法。供试品的取样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规定的中药材的取样方法,以保证供试品的代表性和均一性。 3.供试品的制备 应根据中药材中所令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和检测方法的需要,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制备。制备方法必须确保该中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在指纹图谱中的体现。对于仅提取其中某类或数类成分的中药材,除按化学成分的性质提取各类成分制定指纹图谱外,还需按注射剂制备工艺制备供试品,制定指纹图谱,用以分析中药材与注射剂指纹图谱的相关性。

4.参照物的制备 制定指纹图谱必须设立参照物,应根据供试品中所合成分的性质,选择适宜的对照品作为参照物,如果没有适宜的对照品,可选择适宜的内标物作为参照物。参照物的制备应根据检测方法的需要,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 5.测定方法 包括测定方法、仪器、试剂、测定条件等。应根据中药材所合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选择适宜的测定方法。建议优先考虑色谱方法。对于成分复杂的中药材,必要时可以考虑采用多种测定方法,建立多张指纹图谱。以色谱方法制定指纹图谱所采用的色谱柱、薄层板、试剂、测定条件等必须固定;以光谱方法制定指纹图谱,相应的测定条件也必须固定。 6.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 (1)指纹图谱 根据供试品的检测结果,建立指纹图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制定指纹图谱,其指纹图谱的记录时间一般为l小时;采用薄层扫描法制定指纹图谱,必须提供从原点至溶剂前沿的图谱;采用光谱方法制定指纹图谱,必须按各种光谱的相应规定提供全谱。对于化学成分类型复杂品种,必要时可建立多张指纹图谱。 指纹图谱的建立:根据10批次以上供试品的检测结果所给出的相关参数,制定指纹图谱。 (2)共有指纹峰的标定 采用色谱方法制定指纹图谱,必须根据参照物的保留时间,计算指纹峰的相对保留时间。根据10批次以上供试品的检测结果,标定中药材的共有指纹峰。色谱法采用相对保留时间标定指纹峰,光谱法采用波长或波数标定指纹峰。 (3)共有指纹峰面积的比值 以对照品作为参照物的指纹图谱,以参照物峰面积作为1,计算各共有指纹峰面积与参照物峰面积的比值;以内标物作为参照物的指纹图谱,则以共有指纹峰中其中一个峰(要求峰面积相对较大、较稳定的共有峰)的峰面积作为1,计算其它各共有指纹峰面积的比值。各共有指纹峰的面积比值必须相对固定。中药材的供试品图谱中各共有峰面积的比值与指纹图谱各共有峰面积的比值比较,单峰面积占总峰面积大于或等于20%的共有峰,其差值不得大于土20%;单峰面积占总峰面积大于或等于10%,而小于20%的共有峰,其差值不得大于土25%;单峰

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材质量控制中的意义与作用

中药的质量是其疗效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人们多是凭借经验,从药材的外观形态、气味以及一些简单的物理、化学现象来判断其真伪。虽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常常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片面性。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中药材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材质量控制中显示了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 (1)中药指纹图谱的概念和分类“指纹”(fingerpint)鉴定来源于法医学,每个人的指纹在微小的细节构造中各有不同,依据这些差异,通过“比对”方式,可以确定鉴别每个人的特征。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提出了DNA指纹图谱分析,主要是通过DNA指纹图谱,对人、动物、植物等生命体进行鉴别鉴定,乃至亲子鉴定等,扩大了指纹分析的含义,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为指纹图谱。指纹是以图像形式表现,而DNA指纹图谱是一些DNA片段所构成的条带图谱。二是分析目的有所扩展,既可以像指纹分析一样作个体“唯一性”的鉴定,又可以鉴别确定整个物种的“唯一性”(多个个体之间的共性),还可以用作亲子鉴定,即判断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等。中药指纹图谱则和DNA指纹图谱又有所不同。 1)中药指纹图谱的概念:中药指纹图谱(fingerprinting)借用DNA 指纹图谱发展而来,最先发展起来的是中药化学成分色谱指纹图谱,特别是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HPLC具有很高的分离度,可把复杂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而形成高低不同的峰组成一张色谱图,这些色谱峰的出峰位置和高度(或峰面积)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化学成分和及其含量,整个色谱图表征了该样品所含化学成分的多少和量的

大小。 如前所述,中药指纹图谱不同于法医学中的DNA指纹图谱。常规意义下的指纹强调的是绝对的“个体特异性”,据此可对任何犯罪嫌疑人指证和控罪。恰恰相反,中药指纹图谱赖以鉴别中药的药材真伪和质量优劣所要强调的却是作为药用植物物种的“共有特征性”。更值得指出的是,常规意义的“指纹”分析的依据主要是来源于先天的遗传,而中药药用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分析依据却主要来源于该植物物种后天的代谢产物,且大多为植物的次生代谢物。它对后天的生长环境的依赖性很强,远比纯先天性遗传的“指纹”脆弱得多,故有中药“道地性”和“最佳采集时间”之说。然而,植物的代谢过程仍受其物种先天遗传的影响,所以,利用中药药用化学成分的色谱指纹图谱是完全可以对不同药材种属进行鉴别,对同种药材质量优劣进行评价的。 谢培山先生对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给出了以下定义:中药色谱指纹图谱是一种综合的、可量化的色谱鉴定手段。借以鉴别真伪,评价原料药材、半成品和成品质量均一性和稳定性。其基本属性是“整体性”和“模糊性”。 2)中药指纹图谱的分类:狭义的中药指纹图谱是指中药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广义的中药指纹图谱则可按测定手段和应用对象进行不同的分类。 (ⅰ)按测定手段分类:中药指纹图谱按测定手段可分为中药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和中药生物指纹图谱。①中药化学(成分)指纹图谱

中药材品种数据系列之:黄精

中药材品种数据系列之:黄精 概述: 别名:鸡头黄精、黄鸡菜、笔管菜、爪子参、老虎姜、鸡爪参 黄精是我国常用的中药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黄精Polygonatum sibirifum Red.或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的干燥根茎。按形状不同,习称“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透心,干燥,黄精温补平补,且蒸煮后,除去涩感,味道甜,所以很多人用黄精泡茶泡酒或煲汤,每天吃一点,用于补气健肾。有关黄精的记载始见于《名医别录》其性味甘、平,归脾、肺、肾经,具补肾益精、滋阴润燥之功,用于滋补强身和治疗肾虚精亏,肺虚燥咳以及脾胃虚弱之证。黄精属植物在全球分布很广,大约有40多种,我国约有31种,分布于全国各地,野生资源有限,但适应性较差、生境选择性强,主产于河北、内蒙古、陕西、云南等省区。 基源鉴定: 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 根状茎近圆柱形或近连珠状,结节有时作不规则菱状,肥厚,直径1-3厘米。茎高1-3米,顶端作攀援状。叶轮生,每轮3-10枚,条形、条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6 -20(-25)厘米,宽3-30毫米,先端拳卷。花序具(1-)2-4(-6)花,总花梗下垂,长1-2厘米,花梗长0.5-1.5厘米,苞片膜质,微小,通常位于花梗下部;花被粉红色,长18-25毫米,裂片长3-5毫米;花丝长3-5毫米,丝状或两侧扁,花药长4-6毫米;子房长4-6毫米,花柱长(8-)10-14毫米。浆果红色,直径1-1.5厘米,具7-12颗种子。花期3-5月,果期9-10月。根状茎也作黄精用。 本种变异相当大,在我国标本中,花丝可由短而扁至长而成丝状,但这种变异与其它性状的分化和地理分布上均无相关连,因而不足以作为区分种的特征。据《印度支那植物志》,越南标本的花柱可短至6毫米。在我国云南大理、禄丰一带,有一类型,其植株较矮小,高仅达60厘米,花序具1-2花,仅生于下部叶腋间,花被白色,曾被命名为小黄精P. uncinatum Diels(in Notes Bot. Gard. Edinb. 5: 297. 1912)。在四川和湖北西部,另有一类型,其植株亦高大,但

专题10 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一、中药指纹图谱的含意 中药指纹图谱借用了法医学中的指纹鉴定的概念,通常是指借助于现代分析及检测技术来表达中药(主要是次生代谢产物)化学信息特征的指纹图谱,包括含中药材(原料药材)指纹图谱;中药原料药(包括饮片、配伍颗粒)指纹图谱和中药制剂指纹图谱。中药指纹图谱是组分群体的特征图谱,能全面反映中药所含化学成份的种类与数量,进而反映中药材及产品的质量。它是一种十分可行的质量控制模式,运用整体性与模糊性的基本属性,即物种特征的唯一性和同种个体间的相似性,为中药材和中成药提供综合的、宏观的和可量化的质量评价,可使中药质量评价过程更加科学化、标准化。 二、中药指纹图谱的属性 中药指纹图谱是以各种分析技术为依托的质量控制模式,通过特定条件下完整图谱的整体信息来鉴别真伪,同时,在定量操作的前提下,用所得到的量的信息来估量被测样品的量的差别。 中药指纹图谱有两个基木属性:整体性和模糊性。所谓整体性,是指要把所得指纹图谱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价,而不是孤立地看其中单一峰的有无、高低来判断药材或成药质量;而模糊性是指个体样品本身就存在着差异,难以精确地进行测量,绝大多数的指纹图谱本身就存在模糊性,不能保证所得的指纹图谱中每个峰都没有重叠,而且也不能保证所得的图谱包含了样品的所有特征,只要能固定图谱中关键部分就可对样品进行质量控制。 三、中药指纹图谱的起源、发展与构建 中药指纹图谱按测定手段可分为中药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和中药生物指纹图谱。最先发展起来的,目前最主要和常用的是中药化学指纹图谱。中药化学指纹图谱首推色谱方法和联用技术。光谱最常用的是红外光谱(IR),色谱最常用的是薄层色谱(TLC)、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毛细管电泳(CE),近来又出现了X-射线粉末衍射指纹图谱。现代指纹鉴定始于19世纪末的犯罪学和法医学。每个人的指纹在微小的细节构造上各有不同,可以以此鉴别每个人的特征。指纹图谱技术应用于植物药质量控制,是从20世纪70年代色谱技术的发展开始的。人们大量采用薄层色谱(TLC)方法,将植物中化学成分展载于由各种担体铺成的薄层板上,根据薄层板上的斑点的位置、大小、颜色、数目进行定性鉴别,这种薄层鉴别方法具备了指纹图谱的特征。20世纪70年代及80年代,出现了薄层扫描仪,日本和我国部分学者用薄层扫描仪得到复方成药扫描图作为色谱指纹图谱,尝试应用于药材及成药的分析。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得到发展,同时植物药中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活性成分的不断阐明,高效液相色谱广泛应用于中药的定性、定量分析。随着HPLC—MS和GC—MS等联用技术的应用,中药指纹图谱技术更趋完善。中药指纹图谱的发展概要见图1。 构建指纹图谱的步骤通常包括:样品采集、方法建立、数据分析、样品评价和方法检验。样品采集是指采集足够多反映样品质量的标本;方法建立是指选取适当的方法建立指纹图谱并进行考察;数据分析是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找出共性与异点,确定评价指标;样品评价是指按所确定指标对样品进行质量评价找出孰优孰劣;方法检验是指在方法确立后的一段长时间内对更多未知样品进行检测,进一步考察方法的可行性。指纹图谱的构建与评价流程见图2。

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实验研究技术指南

说明:本实验研究规程指南为在原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规范中药注射剂色谱指纹图谱试验研究而制订。本指南未能概括的内容,通过实践可自行补充调整,但申报资料或复核资料中须有相应的说明和申述。指南中的"色谱指纹图谱"指采用柱色谱及薄层色谱等各种色谱技术实验研究的指纹图谱。光谱指纹图谱将另行规定。 一、供试品收集 供试品收集是研究指纹图谱最初也是最关键的步骤,由于不可能对一个药材的所有样本进行试验,而且生长环境条件对药材代谢产物有影响,所以要收集有代表性的供试品。收集不少于10批供试品的含义是指样本的数和量要有足够的代表性。 (一) 原料药材:在药材的化学成分与中医临床疗效的之间的关联尚未能阐明的现阶段,基本上是在承认其传统的功能主治及临床验证的基础上进行指纹图谱的实验研究。原料药材的指纹图谱主要是反映其自然状态的内在质量情况,研究其指纹图谱是以此作为选择原药材投料或混批提取的依据,同时作为研究注射剂成品指纹图谱相关性的基础。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药材个体之间指纹图谱的差异是正常的,在品种鉴定无误的基础上,力争药材有较为固定和稳定的来源,个体之间的指纹图谱主要特征大致相似即可,使成品指纹图谱特征的稳定有起码的保证。 药材的"批" 不是工业生产的"批",是指相互独立的供试品,即不能将同一地点或同一渠道同一时间获得的供试品分成若干份供试品,以保证试验结果的代表性。由于收集药材供试品受主观和客观的条件限制,供试验的供试品严格讲均没有统计学的意义,所以供试品数越多越好,10批是最低的要求。供试品应保证其真实性,应有完整采样原始记录,内容包括: ?药材名称 ?供试品来源(真实记录供试品来自何处:传统产地收集或是资源丰富的产地收集,或者来自GAP基地供应;还是产地购买、市场购买或委托购买,等,以便于生产原料的采购选择和测试数据的可追溯)。 ?收集时间(购买时间)及收集人 ?货源情况调查(货源是否充足和稳定) ?基原鉴定及鉴定人:产地或GAP基地收集的药材结合植物形态鉴定品种。 如缺原植物,由熟练的专业人员凭性状或显微特征鉴别。如近缘品种、难以区分的野生品种(如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应在指纹图谱研究中仔细比较,如获得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很高,也可应用,但须明确记录。并在今后实施GAP时确定一个品种,如指纹图谱相似度很低,则须确定品种,改为栽培品使用。商品混乱的品种(如陈皮)产区的选择应缩小范围,并结合资源选用药典收载品种中的一种。复方制剂中的君药及处方量大的药材必需重点注意品种的鉴定,以避免今后执行指纹图谱过程中出现难以预料的困难。

_中药指纹图谱_介绍

2010第十二卷第四期★Vol.12No.4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 Jingyan 1,2,Zhang Guijun 2 (1.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Beijing 100035,China; 2.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102,China)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as China's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owns a unique theoretical system and rich clinical experience.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serves as the material basis for the efficacy of Chinese medicine,and the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a single compound,but a combination of active components.Only under the guidance of in -depth study concerning the efficacy of Chinese medicine components,will it possible to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Chinese medicine to cure diseases and protect drug safety,efficacy and stability,thus facilitating the TCM development to a higher level. Keywords: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ctive components,Component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责任编辑:李沙沙,责任译审:张立崴)《中药指纹图谱—质量评价、质量控制与新药研发》一书由清华大学罗国安教授等编著,化学 工业出版社2009年出版。中药指纹图谱是目前为国内外广泛接受的一种中药质量评价模式。该书系统论述了中药指纹图谱的基础理论、方法学研究以及应用实例。全书创新性强,技术前沿,体现了下列特色: 1.全面总结中药指纹图谱的基础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2.详细阐述中药指纹图谱的获取方法、信息处理技术及计算机辅助软件系统和相关的新方 法、新技术。 3.通过清开灵注射液和人参、丹参、栀子、板蓝根、金银花等药材实例具体介绍中药指纹图谱 在中药质量评价、生产质量控制与新药研发领域中的应用。 该书对中药注射液再评价与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提高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可作医药 院校相关师生的学习参考书,也可对中药制药企业、科研院所及药品检验等从事中药质量控制的技术人员进行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指导。 《中药指纹图谱》介绍514

中药指纹图谱质控技术的意义和作用

中药指纹图谱质控技术的意义和作用 中药指纹图谱质控技术的意义和作用 中药指纹图谱质控技术的意义和作用 中药业发展到今天,中成药指纹图谱质控技术已是牵动行业全面进步的关键技术。其应用研究,对保证中成药功效,提高中药工业整体水平,带动中药农业现代化,推进中药走向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采用指纹图谱质控技术是保证中成药功效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必需 自晋代葛洪在<肘后备急要方)首次提出“成药”概念以来,中成药已有一千七百年历史。受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中成药在成品内在质量的控制上缺乏检验的方法手段,可谓“丸散膏丹,神仙难辨”。中成药功效,主要依靠原料药材的地道性和药工制作的经验性予以保证。同仁堂“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力;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集中反映了传统中成药生产保证质量的基点。虽然这种缺乏事后内在质量检验方法的状况,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徐国钧先生提出显微鉴别方法才发生变化。但由于传统中成药蜜丸、水丸、散剂等主要剂型都以药材饮片粉末为制剂主料,又是小生产状态,所以中药材的地道性、老药工的经验性,基本尚可保证成药功效。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叶起到现在,中成药从剂型工艺到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片剂、颗粒剂、口服液等现代剂型已取代“丸、散、膏、丹”占主体地位。制剂主料也由提取物取代原料粉。已有上百个中成药工业企业规模化、机械化,年产亿元以上,前三名达十亿元以上。与此同时,从一九五八年起,各地为解决需求供应短缺,广泛引种药材,许多药材地道性显著淡化。所有这些巨大变化都表明中成药生产质量稳定性的传统基础基本已不适应。中成药业和世界上一切产业发展过程一样,在由手工业小生产向工业大生产过渡的同时,其产品质量也必须实现由凭过程经验控制到事后检验控制的过渡。时至今日,中成药功效的稳定性,已到必须建立在现代化成品内在质量标准的基础上,予以检验控制的时候。 随着三十多年来现代化学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药材和中成药内在化学成分的研究手段和方法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将研究知晓的内在成分及其测定方法用于质量控制,制定相应检验标准,在近二十年来,有了很大进展。如中国药典一九六三年版收载的中药材只有基源与外观状鉴别,中成药则仅有处方和制法,没有任何检验项目。14年之后颁布的七七年版药典大量采用了显微鉴别。从八五版药典开始,色谱、光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上被采用,应用的具体方法、技术、测定的成分和被要求的品种,都不断增长,最新二

中药指纹图谱和特征图谱的区别以及各自的意义

中药指纹图谱和特征图谱的区别是什么?各有什么意义? 区别:中药材或中成药经过适当处理后 , 利用现代信息采集技术和质量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显现中药材或中成药性质的图像、图形、光谱的图谱及其数据 , 称为中药指纹图谱。它可以较全面地反映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与数量 , 进而反映中药的质量和中医用药所体现的整体疗效 ; 现阶段中药的有效成分大多尚未明确 , 中药指纹图谱的整体性和模糊性正好符合中药质控的要求 , 较之单一成分或指标成分的质控方法 , 更具有科学性和全面性;中药特征图谱是指中药材经过适当的处理后 , 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和仪器检测得到 , 能够标识其中各种组分群体特征的共有峰的图谱。它是一种综合的、可量化的鉴别手段 , 可用于鉴别中药材的真伪 , 评价中药材质量的均一性和稳定性。中药特征图谱可分为化学 (成分特征图谱和生物特征图谱。 意义:中药材多为植物的干燥器官 , 由于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状况以及我国历史上科技发展不平衡等多种原因 , 造成了中药材在应用方面的复杂性。同一名称的中药材可能来自不同基源的植物。同一基源的中药材由于产地不同、采收季节和生长年限不同而存在差别。一些中药材 , 特别是名贵药材 , 常可见到伪品与正品相混淆。由于以上因素的存在 , 使得不同来源的同种中药材其化学组成有可能相同 , 也有可能不同 , 这就必然影响到中医的临床疗效和中药的实验研究 , 并影响以其为原料生产出的中成药的化学组成 , 从而影响其质量和疗效。此外 , 我国中成药品种繁多 , 中成药生产过程中各工艺环节的稳定性等多种因素对产品的化学组成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从现有的中药内在质量控制现状来看 , 还存在很多问题需逐步解决。其中 , 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中药整体化学特征的表征。因此建立中药指纹图谱对于更加客观地从整体上评价中药的内在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样,建立准确有效的鉴别中药材方法——中药特征图谱,对于我国中药资源丰富 , 但长期以来 , 缺乏系统的整理和归类 , 导致中药商品混乱 , 中药材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屡有发生 , 甚至出现有以假充真 , 以次充好的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彩图

74.赤芍: 为芍药的一种。现今药材赤芍都为芍药组多种野生植物的根,经直接晒干而得。 功效分类:清热凉血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芍药科。 别名: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药。性味:苦;微寒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75.白芍:是芍药的一种,属多年生草本,高40-70cm,无毛。根肥大,纺锤形或圆柱形,黑褐色。 别名:金芍药、芍药。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 主治: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各城市和村镇多有栽培。 药材基源:为芍药科植物芍药(栽培品)及毛果芍药的根。 用药禁忌:虚寒之证不宜单独应用。反藜芦。

76.蒲黄:为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狭 叶香蒲、宽叶香蒲或其同属多种植物 的花粉。 功效分类:凉血止血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香蒲科。 别名:蒲厘花粉、蒲花、蒲棒花粉、 蒲草黄。 性味:味甘、微辛;性平。 归经:肝经;心经;脾经。 功能:止血;祛瘀;利尿。 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备痢;便 血;崩漏;外伤出血;心腹疼痛;经 闭腹痛;产后瘀痛;痛经;跌扑肿痛; 血淋涩痛;带下;重舌;口疮;聤耳; 阴下湿痒。 用药禁忌:孕妇慎服。 77.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 仁。 功效分类:收涩药;补肾药;健脾药 科属分类:睡莲科。 别名:卵菱、鸡头实、雁喙实、鸡头、雁头、 乌头、水流黄、水鸡头、肇实、刺莲藕、刀 芡实、鸡头果、鸡头苞、刺莲蓬实。 性味:甘;涩;平。 归经:脾经;肾经;心经;胃经;肝经。 功能:固肾涩精;补脾止泄。 主治:遗精;白浊;淋浊;带下;小便不禁; 大便泄泻。 用药禁忌:大小便不利者禁服;食滞不化 者慎服。

几种常见的中草药图片

几种常见的中草药图片 一.金银花 金银花全身都可入药,是国务院确定的名贵中药材之一。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保肝利胆的功能。临床应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头痛咽痛等疾病。 1.抑菌,金银花对葡萄菌、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都有抑制作用。 2.金银花能与胆固醇进行中和,从而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 3.流行性感冒、肺炎、冠心病、高血脂等症。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效果 二..蒲公英 性味功能 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 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胃炎,痢疾,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 应用参考: 1.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鲜蒲公英捣烂敷患处。 2.慢性骨炎:蒲公英15克,酒酿1食匙,水煎混合饭后服。 3.痈疖疔疮:蒲公英,野菊花,金银花,地丁草各30克, 水煎服 三.鱼腥草 鱼腥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的作用。夏天是痢疾的高发季节,鱼腥草虽不是“救命稻草”,但是经济又没有副作用,不妨一用:鲜鱼腥草150克,捣烂取汁,兑入适量白糖水后共约100毫升。口服每天2次,佐以白粥,一般三天后基本能恢复正常。但要密切观察,严重的脱水患者一定要去医院治疗。凉拌鱼腥草,对咳嗽和支气管炎患者有很好的食疗效果。冬天,用超市中买来的鲜鱼腥草根茎,洗净煮水,加入少量红糖,治疗小儿咳嗽也有明显的效果,比抗菌素要安全可靠。对于急性泌尿系感染者,取鱼腥草100克,水煎取汁300毫升,加入少量食盐,分3次口服,每天1剂。三天后症状基本能缓解或消失,通过检查尿常规可以判断。另外,经常食用鱼腥草,可去小儿食积,增强抗病能力;患有心

中药指纹图谱和特征图谱的区别以及各自的意义

. 中药指纹图谱和特征图谱的区别是什么?各有什么意义? 区别:中药材或中成药经过适当处理后,利用现代信息采集技术和质量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显现中药材或中成药性质的图像、图形、光谱的图谱及其数据, 称为中药指纹图谱。它可以较全面地反映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与数量,进而反映中药的质量和中医用药所体现的整体疗效; 现阶段中药的有效成分大多尚未明确,中药指纹图谱的整体性和模糊性正好符合中药质控的要求,较之单一成分或指标成分的质控方法, 更具有科学性和全面性;中药特征图谱是指中药材经过适当的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和仪器检测得到,能够标识其中各种组分群体特征的共有峰的图谱。它是一种综合的、可量化的鉴别手段,可用于鉴别中药材的真伪,评价中药材质量的均一性和稳定性。中药特征图谱可分为化学(成分)特征图谱和生物特征图谱。 意义:中药材多为植物的干燥器官, 由于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状况以及我国历史上科技发展不平衡等多种原因, 造成了中药材在应用方面的复杂性。同一名称的中药材可能来自不同基源的植物。同一基源的中药材由于产地不同、采收季节和生长年限不同而存在差别。一些中药材, 特别是名贵药材, 常可见到伪品与正品相混淆。由于以上因素的存在, 使得不同来源的同种中药材其化学组成有可能相同, 也有可能不同, 这就必然影响到中医的临床疗效和中药的实验研究, 并影响以其为原料生产出的中成药的化学组成, 从而影响其质量和疗效。此外, 我国中成药品种繁多, 中成药生产过程中各工艺环节的稳定性等多种因素对产品的化学组成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从现有的中药内在质量控制现状来看, 还存在很多问题需逐步解决。其中, 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中药整体化学特征的表征。因此建立中药指纹图谱对于更加客观地从整体上评价中药的内在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样,建立准确有效的鉴别中药材方法——中药特征图谱,对于我国中药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整理和归类,导致中药商品混乱,中药材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屡有发生,甚至出现有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