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分析-2019年精选文档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分析

一、陈旧而贪图安逸的就业观念不利于大学毕业生成功就业

为了促进就业,各高校始终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与现实严重脱节。比如,有的毕业生在就业和择业过程中“求安稳”,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铁饭碗”。这种观念促使大学生在就业和择业的过程中,过分注重用人单位的性质,把目光放在机关单位和大型的国有企业,对集体企业和个体私营单位往往不屑一顾。有的毕业生怕吃苦,这是一种贪图安逸就业观念。由于此种观念作祟,在就业的过程中,自然把目光集中在地理位置比较好的东部城市和薪酬比较高待遇比较好的企业单位,而这样的企业单位需要的是高学历、高职称、高资历的成熟型人才,很大一部分大学毕业生不但在学历上不符合要求,还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实在是力不从心和望尘莫及。而有就业需求的西部地区、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的农村,由于这些地区地理位置不优越,所致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环境比较艰苦,大学生往往是不愿意前往。这种怕吃苦、贪享乐的心理,一方面造成一种消极就业和等待就业的心态,另一方面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到企业、下基层没几天就离职,成为失业者,离职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企业环境差、工作累、管理严、适应不了倒班制度等等。在以上就业观念指导下,多年来,“无业可就”、“有业不就”的矛盾局面一直并存,毕业即失业的大学生更是随处可见。

二、专业知识功底不深厚,技术能力不足,造成就业缺乏竞争力

据调查,省属二本及以下的院校,很多学生自爆是边玩边学的考进了大学,这样的学生进入大学之后,自由散漫的习惯和贪玩的心理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在自由宽松的大学环境里极度的膨胀,大把的时间被用来上网聊天打游戏、处朋友谈恋爱,白白地的浪费掉,而当他们茫然地度过大学生活,却发现学到的知识少得可怜。临到毕业找工作面试之时,面对招聘人员提出的有关专业知识方面的问题,可谓是一问三不知。加上不注重实践积累,技术能力也较差。导致就业竞争力不强,很难获得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青睐和聘用,失业在所难免。

三、不良的就业心理影响下,部分大学毕业生难以顺利就业

就业竞争的挑战与压力,复杂而多元化的就业环境,给毕业生造成很大的压力,一些毕业生无法排解,因而产生了种种不良的就业心理。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顺风成长,很少经历社会磨练,面对顺境,很容易夸大自己的优势,感觉自己不可一世、目中无人,在就业过程中,表现为既好高骛远又缺乏远见,低不成高不就。大学生就业是双向选择,尤其在就业形势较严峻的今天,大学生选择就业单位和岗位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大学生处于被选择的地位,挫折失败在所难免,可是偏偏有些大学生在心理上承受不起,在压力和挫折面前,不能客观的看问题,焦虑、自卑、自负冷漠、对所有事情漠不关心和愤愤不满,不能以阳光健康的心态迎接就业的挑战,导致一部分毕业生难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角色,从而影响就业的成功。

四、缺乏职业规划意识,没有明确目标,导致部分毕业生就业失

我国的学生、家长和老师每个人都自始至终在围着“中考指挥棒”和“高考指挥棒”转,进入大学之前,中国的孩子几乎没有一点儿职业观念,缺乏职业准备;进入大学之后,本来对职业规划应该有紧迫感,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年就考虑自己的生涯发展和职业前程问题。就像有的职业规划师所指出的那样:“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确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地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可实际情况是:大学生们在大学的一、二年级里,却觉得职业与自己相隔甚远,往往忽视规划自己;进入大三、大四,当学业和就业的压力同时袭来的时候,却又往往不知所措,头脑空白,不知道怎么规划未来。根据一项调查发现,60%的大学生没有“生涯”概念,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这种状态下的大学毕业生又何谈在大学阶段进行职业体验、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当大学毕业季来临时,才“临时抱佛脚”,盲目地参加招聘会,这种情况导致就业的过程中,方向不明,路子不清,无所适从,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聘用,或者就业搁浅,或者勉强就业后不久离职,就业后又很快失业。

五、依赖心理严重,缺乏独立性,择业主动性不足而错失就业机会

在我们国家,学生的教育无不是围绕中考和高考“指挥棒”在转,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即便上了大学仍然有很强的依赖性,独立性和主动性都非常差,在就业过程中,他们表现出极强的“等、

靠”的依赖心理,不会主动去了解和适应就业市场;不能主动参与市场竞争、依靠自身努力去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不会积极主动地收集与求职有关的各类信息;不会主动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在择业目标选择上,缺乏主见,依赖心强;将择业寄希望于父母的社会关系上,使自己在就业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这样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或者因为积极主动性不够、准备不足,致使面试屡次遭受失败,或者干脆错失就业机会。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多年来,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我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试图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提供强力而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我认为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对症下药”,既然“就业难”有很多大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所致,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应该从大学生本身抓起,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改变其就业观念,培养其独立和自主能力,消除其各种不良的就业心理,增强其职业规划意识,更主要的是加固其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其技术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培养出合格的大学毕业生。正如温家宝总理说过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

参考资料:

[1]任云.从大学生就业观念看大学生就业难[J].基础理论研讨,2010.

[2]崔淑琴.2009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指导对策[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3]徐霞.大学生就业难的本质[J].法制与社会,2008.

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精选范文两篇

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精选范文两篇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对策分析篇一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也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客观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出发,对改善就业难现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开始向大众化教育形式转变,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部分高校盲目扩招导致毕业生在就业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本文从社会及政府、高校教育体制、用人单位、学生自身素质等方面分析毕业生就业难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及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及政府的影响 首先,社会及政府在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和就业政策的管理上仍然不够完善。比如在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机制方面还比较滞后,仍然存在着制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和体制性障碍,从而制约了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在我国,高校就业工作由教育部门管理,户口归公安部门管理,人才市场归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部门在沟通协调方面经常存在各种问题,同时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毕业生在跨地区就业时经常会遇到各种条件限制,这些不利条件都会影响公正有序就业市场的建立。其次,市场缺陷也是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市场规则不统一、秩序混乱导致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难以达成一致,既浪费成本又影响就业。 (二)高校教育体制的影响 当前,我国高校在教育体制上仍然沿袭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导致教育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同时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也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第一,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一些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盲目性和趋同性,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够紧密甚至产生脱节现象,对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一定困难。第二,管理体制不合理。我国的高校教育管理体制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与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实用型的人才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第三,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滞后。一些高校忽视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在就业指导和服务中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导致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不能迅速适应角色的转变,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用人单位的影响 当前,用人单位在人才选择和聘用上经常存在重学历、重经验和轻诚信等情况,导致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中存在一定的障碍,进而引发毕业生就业难。一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为快速创造价值,拒绝录用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二是人才高消费。一些用人单位在人才选择上盲目追求高学历,追求人才高消费,从而造成人才浪费,也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一定的难度。三是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存在依托和暗箱操作等行为,影响就业竞争中的公平性和大学生的诚信度,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四)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在就业观念方面过于传统、陈旧,存在就业观念误区。首先,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工作中经常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其次,学生自身定位偏颇。有些大学生对自身能力没有正确的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与职业生涯规划-精选教育文档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与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大学生毕业人数不断攀升,就业压力逐年增加。据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毕业生人数是653万,2012年毕业生达到680万,而2013年大学生毕业人数高达699万人次。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现实。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产业结构不稳定 我国是一个加工制造业大国,在某种程度上缺少设计、高品质的服务和高科技含量的产业。 (二)企业的用工制度不合理 例如:劳动法出台后,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多数企业还处于短期效应的阶段,只是注重对人的使用,不注重对人才的培养。 (三)大学扩张的影响改变了供求局面 在2002年之前每年大学生只有几十万人,2002年之后有145万人,到了2013年已达到699万人。 (四)高校专业设置的问题 高校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而不少高校缺少在将来就业与否的层面上对学生进行技能的培训。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宏观、中观、微观三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宏观层面上,如果等待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模式的快

速转变,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实现这一调整和转变起码是几十年之后的事情,这显然不能快速有效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局面。中观层面上,我们如果被动地等待高校进行专业结构与专业设计的调整与优化,显然,仅有的四年大学时光是等不起的,而且这个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如果仅仅苛求于宏观与中观层面的转变的,无异于坐以待毙,只有把微观层面作为切入点――那就是改变自己,从自己出发,这才是一条切实有效的快速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导者在对大学生的主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职业倾向等,有针对性地帮助个体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明确实现目标的途径,使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尽可能少走弯路。 [1]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自我定位、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明确自己的方向,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根据过往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相信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一个方面。那么应该从这些方面着手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正确认知自己 认识自己才能真正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寻找合适自己的工作和方向,包括要认知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能力以及价值观。 (二)合理把握趋势

大学生就业难分析论文7篇

大学生就业难分析论文7篇 第一篇:大学生就业观问题研究 1、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1.1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分析。事实上就业难的原因还有大学生心 态的问题,认为大学毕业就是精英。有些学生认为到了大学里不用学习,大学四年过去了,等到找工作时,发现自己除了有一张毕业证外,什么都没有。还有一些大学生认为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就是“精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过度在意单位的规模性质、地理位置、起点待遇,往往失去了一些好的就业机会。 1.2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分析。金融危机也是近年来就业难的原因之一。近几年金融市场的动荡也是引起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的方面,市场经过了一次大的整顿,有太多的企业倒闭,很多人失业,而事业 的人群又具有极大的技能,而我们的大学生仅仅空有理论,在实际工 作中要实行磨练,这个时期都是相当长的阶段对于很多的企业都是不 喜欢的。同时市场真正为我们留下的就业的岗位又是很少,这样对于 就业来说更加的艰难了,这样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在未走出校园的时候 就要积极的参加各类的社会的时间的工作,目的是当走入社会的时候 更好的融入到社会这个大的群体当中来。 1.3大学人才培养定位脱节分析。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关系到大学 生就业的根本原因。现在我国的大学生的心态有一定的问题,在他们 的心里想的是如何能够做到学有所用,对于书本的知识过于依赖,对 于自己未来从事工作的方向不够清晰,想的是如何管理别人的工作, 而不是实行实际现场的经验的积累,绝大多数都是处于空想的阶段, 如果真的顺着大学生的意愿出发,那么将来就会出现乱指挥的现象, 对于实际的工作的方向上提供不了任何的协助。所以,我们在定位的 过程就要实行全面的分析,本着未来的发展前景,现阶段仅仅一个学 习的阶段,要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报告(大全)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报告(大全)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导游词、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tour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十大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十大原因分析 又到了一年中的毕业季,很多大学生出来找工作,但是多少大学生人认为工作不好找,这是怎么情况?下面给大家分析,希望能帮到大家。 1、不明职业自我,难以找到匹配职业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 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 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那就是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可惜大多数的大学生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既然在职场犯下的错误都是我们自己所造成的,那为什么你不早些有意识的认识我们自己呢? 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工作,适合什么工作,能做什么工作,这些都 是因为大学生对职业自我的认识不清。职业上的所有成功都是由内而外的成功。职业自我 是个人谋求职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在职业上的抉择缘于其对职业自我的不满与期望,职业自我直接决定了人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潜能、职业理想等职业发展因素。对职 业自我的深刻分析才可以也才可能找到与己匹配的职业,而开发职业自我的程度则决定了 职业理想的实现程度。先天与后天的综合因素决定了人只可能最适合一类职业,分析职业 自我的目的就是在主观上找到这个职业,并且最大化的发挥自己的优势。 2、少有职业理想,不明职业实现通路 看不到目标比死还可怕:有一位军阀每次处决死刑犯时,都会让犯人选择:一枪毙命 或是选择从左墙的一个黑洞进去,命运未知。 所有犯人都宁可选择一枪毙命也不愿进入那个不知里面有什么东西的黑洞。 一天,酒酣耳热之后,军阀显得很开心。 旁人很大胆地问他:「大帅,您可不可以告诉我们,从这黑洞走进去究竟会有什么结果?」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许多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原因分析 1.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许多传统产业面临着淘汰的风险,大量工人被裁员或失业。而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有限,无法承载大量大学生的就业需求。 2.人才供给过剩 大学扩招导致每年毕业生数量激增,就业市场供给过剩。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相对薄弱,与企业需求不匹配,导致就业形势严峻。 3.信息不对称 许多大学生对就业市场了解不足,不清楚企业的需求和招聘信息,因此错失了很多就业机会。同时,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不够明确,使得大学生难以满足招聘标准。 4.创业压力 大学生承担着家庭的期望和自身的压力,许多人选择创业。然而,创业的风险较大,许多创业者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市场洞察力,导致创业失败的风险增加。

二、对策建议 1.调整教育理念 大学需加强与企业合作,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提高学生的 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2.加强就业指导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在毕业前 进行职业规划和求职技巧培训。大学设立就业指导中心,主动与企业 对接,提供招聘信息和就业指导服务。 3.提高创业支持力度 加强创业教育,提供创业导师和创业孵化基地等支持,帮助创业者 规避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培 养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加强职业实践 大学应积极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和实训机会,让学生在校期间接 触实际工作,提升实践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扩大社会资源和人脉。 5.加强国家政策引导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近年来,我国开始连续扩大招生规模,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有212万,2004年达到250万,而2005年和2006年各增长到330万和413万,2009年毕业生达到610万。伴随着毕业生如潮水般地涌向就业市场,而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则是呈现一个缓慢增长趋势,毕业生与就业岗位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现象,这里有诸多原因。 一、主观原因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心态不好是造成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浮躁、急功近利的就业心态。主要表现在:一毕业后眼光高,刚毕业就想拿到高工资;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合理的规划;毕业生在毕业后没有给自己定下合适的目标,面对社会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二)片面的“人才观”带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在我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思想根深蒂固,大部分的毕业生都想去大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大型国企工作,都希望能够在大城市就业。而一些位置相对偏远,待遇较低的单位都遭到冷落,毕业生都冒着风险去挤独木桥。一方面是有业不就,另一方面又是招不到合适的人。每一个单位、企业,他们的人员结构都是呈金字塔型,他们分别由基础人力、基本人才、管理人才、研发人才、决策者组成,越到上层,人员需求越少。如果每一位大学毕业生都想要往上走,需求量小竞争性大,那就业的压力也就相当大。 (三)家庭因素产生就业难,相当家长认为,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付出了很大心血,经济支出不计其数,认为既然孩子受了高等教育,就应有出息,应该干一份体面工作,这样心里才能平衡。对此可以理解,这样带来的就是“择业”的问题。孩子选择的职业必须经过父母同意。由此也引发就业难。 二、客观原因 (一)我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人口占的比例相当大,文化水平不齐,地区经济发展又不平衡,工业化水平不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每年需就业的人数达2000万(2010年大学生63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00万,城镇人口和新增劳动力1000万)。以我国每年经济增长10%算,每一个经济增长1%带来80~100万个就业岗位,每年还有近1000万人失业。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带来就业的压力相对增大,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二)社会就业环境相对不公平造成就业难应该说,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国正在建立一个相对公平的就业环境,如公务员凡进必考,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必须面向社会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录取。但靠关系就业,灰色就业等现象还确实存在,特别是一些事业单位,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这是由多方面造成的。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下面将进行分析。 首先是外部因素:①经融危机的冲击使我国的经济受到冲击,所以影响高校的就业空间。部分企业裁员减薪,所以金融危机严重影响招聘的数量。②是学校方面存在的不足,比如高校人才的培养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人才的全面发展,而当代大学生的人才在综合能力方面仍有欠缺,专业素质不够强硬。专业课程的设置及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不太适应。盲目招生,盲目设置专业。无法根据市场去培养人才。有些学校甚至缺乏对学生就业的指导,缺乏对他们的思想,技能,信息的培训。③用人单位方面,有些用人机构过分重视文凭,看重选拔高学历,这将会导致受聘人员的能力与水平与岗位不相适应,从而造成人才浪费。不少用人单位还会注重工作经验和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因为企业会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状况,工作成本。④在社会与家人的观念方面,家长们对孩子给予太多的期望并且为他们读大学,培育方面投入太多的成本,家长们希望孩子能有一份高薪且稳定的工作,这些观念在无形中影响大学生就业,所谓好的工作毕竟吸纳的劳动力有限,如果我们把目标定位在范围较小的岗位将会加大就业的压力和难度。 其次是内部原因,①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不全面,对职业的了解存在认识的偏差,缺乏全面了解职业的渠道和信息。②大学生的就压价值取向失衡,他们更多考虑职业的个人价值,考虑自身利益较多,很少考虑职业的社会价值,功利主义较为突出。③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近年来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他们动手能力较差,社会经验匮乏,很少能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所以满足不了企业以及社会的需求。④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也有待提高,不因过分重视成绩,结果而忽略过程,能力的培养已及锻炼。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精选文档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一?p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人口基数大,劳动力供给量大 一直以来,人口基数大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加上建国初期,我国失误的人口增长政策,使我国的人口供给量出现“奔腾式”增长,在20年的时间内,人口总数增加了41383万人。虽然后来把计划生育定为我们的基本国策,也并非意味着我国人口问题的解决,也不等于人口压力的减轻。人口总量大,是形成我国巨大的劳动力供给的重要基础。据预测,我国在未来2010年和2015年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62亿和14.13亿。国家发改委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发布的《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显示,2006年以后,劳动力供大于求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经济战略制约就业发展 从理论上讲,对于许多市场经济国家而言,失业通常是比增长更重要的目标。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为有效解决占世界总人口的1/5的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保持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是非常必要的。但在这些理性目标的支持下,长期以来评价政府业绩的标准往往是GDP的增长速度。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将“增长速度优先”作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宏观调控目标。 (三)高等教育模式不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急功近

利 由于历史的惯性等原因,大多数高等学校在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办学理念和教育理念等诸多方面仍沿袭有当年计划经济时代的浓重色彩,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盲目招生、盲目设置专业,这从根本上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实现程度。自从国家采取高校扩招的政策以来,很多高校只注重自身利益和短期效应,盲目扩充专业,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忽视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忽略了社会用人的需求,导致师资和实验设备条件严重不足,教学实验设施严重滞后于扩招规模和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要,使人才素质的提高和拓展严重受限,大学生就业缺乏竞争力。 (四)高校进行就业指导人员短缺、形式单一、内容有局限性 许多高校虽然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就业指导的手段、工具比较匮乏,只有少数高校能够通过有效的职业测评工具为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同时就业指导的课时数少,就业指导教师短缺,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另外,很多高校就业指导的开展都是从在大学四年级才开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样的就业指导对多数毕业生而言为时过晚。除了少数一入校对自己有明确职业规划的学生外,多数毕业生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时仍然未能从思想上、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p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成为政府工作报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无论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还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无疑已成为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是现代化建设中高素质的生力军,其就业问题有没有解决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虽然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与各行业人才需求总量相比仍然不足,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日益凸显,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大学生就业问题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就渐露端倪,近几年成为突显的社会问题,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局势。从2003年至2011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每年增加量超50万,而每年毕业大学生一次就业率在70%左右,未就业人数逐年增加,从2006年开始,未就业人数已经超过100万。就业形势紧张的现状似乎已很难避免。尤其是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就业可能就是难上加难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影响到高校稳定、社会和谐和人力资源作用的充分发挥等,而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有识之士的更多关注。 二、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1.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2.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缺乏标准 有关方面统计,目前我国企业使用的技术和设备已达到发达国家90年代后期水平,但管理方面是发达国家20年代水平。1000—9000万资产的中小企业中严重缺乏现代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更是缺少。在调查中发现,中小企业选人用人基本上没有导入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多数企业是缺什么人找什么人,在企业快速发展阶段,长期处于救火式选人用人方式,没有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组织架构设置及岗位的科学设定、岗位需求计划都属空白,多数企业选人用人凭经验靠感觉、不科学。这种现象的存在,制约了企业发展,也影响了选择人才的成功率,在我国现阶段有一种现象,越是小企业越不愿意选大学生,不注重自己培养和储备人才。而外企,特别是500强企业,企业发展中愿意选择大学生进企业,从头培养。这种用人上的差异与企业文化、企业规模、CEO战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度关联。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重要的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选人、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大学生的就业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关系到大学生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家庭教育投资的收益,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的投入分配,关系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吸引着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多方的视线。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既有来自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的客观原因,又有来自大学生个体的主观原因。 1.客观原因 (1)总量失衡 全社会大学生总量的扩张与需求的相对不足既是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首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高校连续大规模的扩招,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倍增期与全国就业高峰期重叠,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攀升,再加上往年积压未就业毕业生的存在等因素,使得大学毕业生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大学生就业也就由过去的“卖方市场”日益走向现在的“买方市场”。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正处于全国性的就业高峰期,农民工、城镇下岗待岗人员、留学回国人员等多路劳动大军同时汇入劳动力市场,必然使得劳动力供求总量严重失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受到挤压,而巨大的就业岗位缺口将使我国的就业压力长期存在,这对未来几年的大学生就业来说,仍将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2)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造成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根本原因。从我国的产业结构看,过去30年里,我国的产业政策主要是发展劳动、资源为基础的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发展迅速,而像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能够大量吸纳高层次人才(即大学生)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发育明显不足。 相对新型的知识密集产业来说,传统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相对比较小的。我们知道,我国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同时劳动力素质较低,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依靠发展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得经济的总量规模跃上了新台阶。相对而言,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普通劳动力和技术工人的需求更大。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向社会输送有知识、有素质的高层次人才;与之对应的,必须要有足够的知识型的就业岗位相匹配,才能做到人尽其才。而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大量供给和社会产业的较少需求,就造成了结构性的不匹配问题。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制约了劳动力市场对于知识型人才的需求。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技术工人和体力工人就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不需要雇用高成本的大学生来工作。 (3)空间结构失衡 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另一个表现是空间结构的失衡,包括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从区域发展情况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区域层面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北京、上海、东部发达地区对大学生的就业需求比较大、生存环境比较好、经济回报也比较高,而广大的中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描述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描 述 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许多大学生毕业后总是埋怨找不到工作,社会的专场招聘会、学校的校园招聘会、网上招聘会,多种途径都尝试了,但是令学生们自己满意的工作却是寥寥无几,或者根本找不到。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在应聘过程中很顺利,但是在实习期间或者鉴定合约的时候往往出错,犹豫不决,错失良机。我国大学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时期,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大学生就业难的解决方案和措施的实施将直接关系到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稳定。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进行正确归因,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是因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市场供需结构性失衡导致就业难。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转型时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相适应,形成大学毕业生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①大量新增劳动力的出现,必然给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了竞争压力。大学生就业困难加大的这几年,正好赶上我国总体就业矛盾加剧的几年,不断涌出的新生劳动力就业和原本的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相互交织,就业人数一时总体提升,市场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字表明:虽然2021年城镇安排就业人数已经突破记录高达1000万人,但是依然存在1400万人处于失业状态,2021年国家提供了就业岗位总数大概有1200万左右,但与此同时社会新增就业人口达到了2400万人,这样

大学生就业压力产生的原因及缓解建议-2019年精选文档

大学生就业压力产生的原因及缓解建议 近些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其中就业压力问题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出现的问题中最大的来源。就业压力是指人在面临择业时所产生的压力,是在就业情境中许多内外变量与个人主观因素交互作用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紧张现象,虽然政府社会屡次出台政策缓解就业的问题,但是大学生就业压力并没有因此而减轻。 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 1.学习因素 进入大学后许多大学生并非主动地去学习,而是被动地为了完成学业去学习,对于知识的了解并不深刻,这样就会造成专业知识上的缺失。另外,因为大学中的学习多样化,学习要达到的目标也是多种多样,外语过级、计算机过级、职业资格证书等都让大学生学业负担加重,导致学习效率下降,产生考试恐惧、怯场等心理压力,从而对就业问题产生回避。 2.就业动机因素 就业动机过强,对部分大学生来说,为了收回自己的教育成本减轻家庭的负担或证明自己,往往会急于求成,没有充分了解就业信息就去盲目投放简历,当没有收到自己期待的结果时就会产生就业压力。就业动机过弱,部分大学生对就业以及自身的认识不够,在前期对自己的工作问题考虑较少,导致就业时,就业

环境与自身不相适应,产生就业压力。 3.自身价值观因素 价值观上,在大学生产生就业压力的诸多例子中,因自身心态不佳而产生就业压力的为数不少。由于大学生对工作、社会的整体认知不够成熟,容易被误导或陷入迷茫,且社会存在对工作岗位认知的不良导向,造成一些大学生形成急功近利、贪图享受的价值观。一些学生性格不够完善,当面对就业时,不能主动适应激烈的竞争和难以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当面对就业挫折时往往会产生悲观情绪,并容易消极归因,而不是吸取失败经验继续努力奋斗,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4.认知观因素 认知指个体在认识事物时从感觉、记忆、思维到想象的一系列过程。大学生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各方面还不是很成熟,不能很好地思考自己就业的各项指标,导致盲目就业,事后后悔;有些学生则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对校园中的事关心甚少,就业随意性较大,失败概率也大。 二大学生就业压力缓解建议 1.高校应对措施 第一,各高校应每年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就业辅导和职业规划教育,让学生提前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有一个目的性的了解和准备。还应开辟职业训练课程,从多个角度去训练学生,从而为他们的受聘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分析-2019年精选文档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分析 一、陈旧而贪图安逸的就业观念不利于大学毕业生成功就业 为了促进就业,各高校始终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与现实严重脱节。比如,有的毕业生在就业和择业过程中“求安稳”,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铁饭碗”。这种观念促使大学生在就业和择业的过程中,过分注重用人单位的性质,把目光放在机关单位和大型的国有企业,对集体企业和个体私营单位往往不屑一顾。有的毕业生怕吃苦,这是一种贪图安逸就业观念。由于此种观念作祟,在就业的过程中,自然把目光集中在地理位置比较好的东部城市和薪酬比较高待遇比较好的企业单位,而这样的企业单位需要的是高学历、高职称、高资历的成熟型人才,很大一部分大学毕业生不但在学历上不符合要求,还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实在是力不从心和望尘莫及。而有就业需求的西部地区、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的农村,由于这些地区地理位置不优越,所致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环境比较艰苦,大学生往往是不愿意前往。这种怕吃苦、贪享乐的心理,一方面造成一种消极就业和等待就业的心态,另一方面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到企业、下基层没几天就离职,成为失业者,离职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企业环境差、工作累、管理严、适应不了倒班制度等等。在以上就业观念指导下,多年来,“无业可就”、“有业不就”的矛盾局面一直并存,毕业即失业的大学生更是随处可见。 二、专业知识功底不深厚,技术能力不足,造成就业缺乏竞争力

据调查,省属二本及以下的院校,很多学生自爆是边玩边学的考进了大学,这样的学生进入大学之后,自由散漫的习惯和贪玩的心理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在自由宽松的大学环境里极度的膨胀,大把的时间被用来上网聊天打游戏、处朋友谈恋爱,白白地的浪费掉,而当他们茫然地度过大学生活,却发现学到的知识少得可怜。临到毕业找工作面试之时,面对招聘人员提出的有关专业知识方面的问题,可谓是一问三不知。加上不注重实践积累,技术能力也较差。导致就业竞争力不强,很难获得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青睐和聘用,失业在所难免。 三、不良的就业心理影响下,部分大学毕业生难以顺利就业 就业竞争的挑战与压力,复杂而多元化的就业环境,给毕业生造成很大的压力,一些毕业生无法排解,因而产生了种种不良的就业心理。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顺风成长,很少经历社会磨练,面对顺境,很容易夸大自己的优势,感觉自己不可一世、目中无人,在就业过程中,表现为既好高骛远又缺乏远见,低不成高不就。大学生就业是双向选择,尤其在就业形势较严峻的今天,大学生选择就业单位和岗位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大学生处于被选择的地位,挫折失败在所难免,可是偏偏有些大学生在心理上承受不起,在压力和挫折面前,不能客观的看问题,焦虑、自卑、自负冷漠、对所有事情漠不关心和愤愤不满,不能以阳光健康的心态迎接就业的挑战,导致一部分毕业生难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角色,从而影响就业的成功。 四、缺乏职业规划意识,没有明确目标,导致部分毕业生就业失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对策分析三篇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对策分析三篇下面职场的我就给大家共享的关于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缘由对策分析,欢迎阅读! 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及对策分析篇一 本文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高校生就业难问题以及成因,提出了化解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对策,一是高校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力量以适应社会需求;二是高校应当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对同学综合素养力量的培育;三是政府要加大统筹高校生就业政策宣扬和优待政策落实的力度。 2022年毕业季立刻到来,新一批毕业生即将迈入社会,在他们迈入社会之前,首要的就是解决就业问题。当前,高校生毕业人数呈不断递增态势,但是,数量浩大的毕业生军却不得不接受一个高毕业率低就业率的事实。2022年,中国高校生毕业人数为212万人,而2022年则达

到了680万人,十年时间,毕业人数猛增。2022年毕业生就业率为70%,而到2022年,毕业生就业率却降到了令人咋舌的55.7%,如此巨大的差别让人不禁汗颜。2022年毕业期将至,即将有699万毕业生走出校内,开头面临就业压力。伴随着毕业生如潮水般地涌向就业市场,而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则是呈现一个缓慢增长趋势,毕业生与就业岗位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现象。 一、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分析 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缘由: 客观方面主要是结构性冲突突出,结构性冲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区域经济进展不平衡与大批毕业生涌入经济发达地区的冲突。在我国,沿海城市及北京、上海等地经济进展快速,这些城市企业多,机会多,薪酬高,文化氛围浓,成为毕业生首选的抱负就业地。依据我们的

调查,选择到上海、北京和以深圳为代表的沿海地区就业者高达65%以上,而中西部等经济欠发达、条件较艰苦的地区人才奇缺,大城市的一些边远郊区、县、乡镇一级的民营企业、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也远未饱和。地域经济进展不平衡导致的人才"扎堆'现象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缘由之一。虽然国家有许多的优待措施鼓舞同学支援西部,去艰苦地方,但这些政策许多难以兑现,成了空头支票,因此毕业生对西部、农村、落后地区望而却步。 高校专业设置与培育方向与社会需求的冲突。高校在规划自身进展时,存在令人担忧的专业及课程设置盲目现象,详细表现在高校在设置专业的时候"扎堆'现象严峻,许多高校为了追求综合进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短时期内开设近乎相同的专业,这样造成某个专业的同学在短期内严峻供大于求,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一些人或许会认为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措施-精选文档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措施 为何就业难,大学生就业是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一个过程,大学生能否实现就业,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社会有用人需求;二是大学生的自身条件要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在双向选择的过程中,任何双方的需要不能达到协调一致,大学生就业就不能实现。 一、大学生就业难存在的原因 (一)社会用人需求方面 劳动力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取决于经济发展规模、速度、产业结构状况,以及经济发展战略。如果市场需求同期远远大于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那么是不致于就业率下降的。但目前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应届毕业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种供求关系是保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那么究其主要原因,不外乎社会及大学生单方面的问题了。从社会用人单位角度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难: 1、很多企业吸纳大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一些私营企业认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技术特长、没有工作经验,对工作待遇要求较高,且考虑到大学生不能很快的为公司创造出价值因而他们会雇佣一些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以减少培训成本,因而导致他们对大学生的现实需求量小于最佳需求量。 2、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大学生的需求不足。贫困地区、中西

部、中小城镇及农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落后,财政紧张,没有能力吸纳大学生。而大学生由于地区经济差距也不愿意到这些地区就业,造成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迟缓,形成恶性循环。 3、隐性就业人员增多。随着民办高校和私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一批能力较强、经验丰富的知识分子(如教师、工程师、会计师、律师等)退而不休、业余兼职的现象越来越多,这种隐性就业以其“低成本、高收益”的特点而挤占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加重大学生就业难度。 4、我国的人才分配体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制约了高校学生就业。我国传统的高校学生派遣制度,死板的干部身份和相关的政策,看似保护学生利益,实际上对学生就业的阻碍作用很大,增加了学生就业的期望值、提高了企业吸纳就业大学生的成本,这种相对滞后的人事分配制度与极具活力的市场就业机制,发生了严重的碰撞, 5、受工作地点的影响。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向往着去心目中理想的大城市就业扎根,但很多企业却会因为考虑到员工的稳定问题而将户口所在地作为一个招聘的必要条件,因此很多大学生仅仅因为户口不符合条件而与自己心仪的工作擦肩而过。这一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率。 6、目前的劳动力结构所导致的大学生就业难。随着我国经济近几年的飞速发展,各企业的用人需求迅速扩大,但亟需的却是一些诸如生产线上的操作工人之类的技工,而大学生的就业起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精选教育文档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当前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更是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已超过600万,加上2007年、2008年待业的毕业生,数目更加惊人。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着高校今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和谐。而体育教育专业因为专业性较强,专业口径相对较窄,而且除了体育院校之外,各大综合性院校和地方院校都在招生,招生数量远远超出了社会需求量等因素的影响,就业形势相对而言就更为严峻。本文就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原因从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对策与建议,以期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一些帮助。 1.制约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1.1 学校方面 1.1.1 培育机制与市场需求机制脱轨 近年来,高校一再扩招,体育教育专业的招生人数也是不断攀升,而与体育教育相匹配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位则处于饱和状态。这导致许多毕业生无法找到对口的工作而不得不放弃自己的

专业选择其它的职业,或者为了就业选择继续深造。而选择非本专业的这些学生,因为专业门槛限制,无法胜任那些必须有深厚专业功底的工作,只能从事些技术含量不高的简单的工作,更有许多毕业生因无法胜任非本专业的工作而被拒之门外。由此一来,来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人才积压现象越来越严重。就业市场需求有限,造成人才浪费,国家好不容易培养的人才因为没有就业机会而无奈放弃自己的专业而改行,甚至无法就业[1]。 1.1.2 课程设置老化,专业优势不突出 很多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才发现自己知识的匮乏。他们认为在大学里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这其中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和教师的原因。一方面,大多高校作为非盈利性的单位,不参与市场竞争,生源充足,又没有中学的升学压力,所以在自身的建设中难免懈怠,不注重教学质量,不因时制宜的调整本校的培养计划,不和时的更新教学内容[2],从而造成学生所学知识无法与中小学改革以后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接轨。另一方面,很多高校在专业设置上重复现象严重,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和就业方向相差不大,造成其它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抢饭碗的现象。加之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都是从大三才开始进入专项的学习,到了大四又要实习和找工作,真正专项学习的时间仅仅一年左右,这样学生的专项技术技能就不会太突出。与同一级别的二级学科运动训练专业和民族体育专业的学生相比,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所学知识全而不专,没有优势

新形势下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分析-2019年精选文档

新形势下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分析 据教育部的最新统计,截至09年7月1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68%,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是仍然还有32%的近200万的毕业生还在积极寻求就业机会,再加上往年遗留下来的未就业大学生,这一相当大的就业缺口足见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要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题,我们应该坚持科学的系统思维,把大学生就业问题置于整个社会系统之中来考虑。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L.von贝塔朗菲早在1928年就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系统思想是一般系统论的认识基础,是对系统的本质属性(包括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统一性)的根本认识。系统思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根据系统的本质属性使系统最优化。基于一般系统论的思想,笔者在认真分析大学生就业系统本质属性的基础上,从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中,选取了具有关联性、统一性的五个子因素:大学生自身、家庭、高校、社会和政府政策作为分析因子。并以成都市大学生群体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性调查和研究,拟从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中找出关键成功因素,以求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措施。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分析 1.大学生自身能力与就业具有高度相关性:通过问卷数据的分析整理,可以看出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大学生的择业观念、

薪酬期望以及就业地点期望都是比较理性的,也能较为理智地处理寻找过程中的内心焦虑,应该说大多数毕业生的择业心理是相对成熟的。而真正影响就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大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包括能力、素质和品格等一系列要素。一些大学生总是习惯把就业的失意归因于外部因素,如就业形势严峻、人力资源的供求关系失衡、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不符合市场需求等等,这种归因方式有利于维护其自我效能感,有利于保持较高的就业动机和良好的情绪状态,但是却很容易就忽略了问题的本质,即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的提升。 2.家庭因素与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性不大:调查发现,家庭的社会资源,比如亲朋好友的人脉、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对自己的就业建议等等以及家庭所在地(户籍等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就业机会产生一定的作用。但是家庭因素与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性并不大,可见以家庭为核心载体的社会资本并未对大学生就业起到显性的影响。 3.高校因素与大学生就业具有高度相关性:从高校方面看,学校教学质量(包括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力量等因素)的高低与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并呈现出正相关的趋势。另外,从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来说,尽管绝大多数高校都意识到其重要性,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构建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工作体系,但是仍然存在就业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就业指导力度不够等问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