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48个解题模型

高一物理48个解题模型

高一物理48个解题模型

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说,掌握解题模型是学好物理的关键。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一物理常见的解题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各种物理问题。

1. 运动学模型:根据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位移、加速度等信息,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2. 动量守恒模型:根据系统内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分析碰撞、爆炸等情况下动量的守恒关系。

3. 能量守恒模型:根据物体的势能、动能等信息,分析物体在能量转化过程中的关系。

4. 弹性碰撞模型:根据碰撞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分析碰撞后物体的速度和能量转化情况。

5. 万有引力模型:根据物体的质量和距离,分析物体之间的引力关系。

6. 电路分析模型:根据电路中的电阻、电容、电流等元件,分析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等参数。

7. 磁场分析模型:根据磁场的大小和方向,分析磁场对物体的作用力和磁感应强度等参数。

8. 电磁感应模型:根据磁感应强度和导线运动情况,分析感应电动

势和感应电流等问题。

9. 光学成像模型:根据光的传播规律,分析凸透镜、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10. 热力学模型:根据物体的温度、热量和热容等参数,分析热力学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和热平衡问题。

11. 物质结构模型:根据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分析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12. 机械振动模型:根据弹簧振子、摆锤等物体的振动特性,分析振动频率和振幅等问题。

13. 波动模型:根据波的传播规律,分析波的频率、波速和波长等参数。

14. 电磁波模型:根据电磁波的特性,分析电磁波的频率、波长和传播速度等问题。

15. 电磁场分析模型:根据电磁场的大小和方向,分析电磁场对物体的作用力和电磁感应等问题。

除了上述模型外,还有很多其他解题模型,如力学模型、静电模型、波粒二象性模型等等。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分析和计算。

同时,掌握解题方法也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学生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建立良好的物理思维和逻辑能力,通过大量的练习和

实践,熟悉不同模型的应用,培养自己的解题能力。

总之,高一物理涉及的解题模型非常多样化,学生应该系统地掌握这些模型,灵活应用于解决各类物理问题。只有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积累,才能在物理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高一物理48个解题模型

高一物理48个解题模型 高一物理48个解题模型 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说,掌握解题模型是学好物理的关键。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一物理常见的解题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各种物理问题。 1. 运动学模型:根据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位移、加速度等信息,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2. 动量守恒模型:根据系统内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分析碰撞、爆炸等情况下动量的守恒关系。 3. 能量守恒模型:根据物体的势能、动能等信息,分析物体在能量转化过程中的关系。 4. 弹性碰撞模型:根据碰撞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分析碰撞后物体的速度和能量转化情况。 5. 万有引力模型:根据物体的质量和距离,分析物体之间的引力关系。 6. 电路分析模型:根据电路中的电阻、电容、电流等元件,分析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等参数。 7. 磁场分析模型:根据磁场的大小和方向,分析磁场对物体的作用力和磁感应强度等参数。 8. 电磁感应模型:根据磁感应强度和导线运动情况,分析感应电动

势和感应电流等问题。 9. 光学成像模型:根据光的传播规律,分析凸透镜、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10. 热力学模型:根据物体的温度、热量和热容等参数,分析热力学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和热平衡问题。 11. 物质结构模型:根据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分析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12. 机械振动模型:根据弹簧振子、摆锤等物体的振动特性,分析振动频率和振幅等问题。 13. 波动模型:根据波的传播规律,分析波的频率、波速和波长等参数。 14. 电磁波模型:根据电磁波的特性,分析电磁波的频率、波长和传播速度等问题。 15. 电磁场分析模型:根据电磁场的大小和方向,分析电磁场对物体的作用力和电磁感应等问题。 除了上述模型外,还有很多其他解题模型,如力学模型、静电模型、波粒二象性模型等等。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分析和计算。 同时,掌握解题方法也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学生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建立良好的物理思维和逻辑能力,通过大量的练习和

高考常用24个物理模型【高考必备】

F m 高考常用24个物理模型 物理复习和做题时需要注意思考、善于归纳整理,对于例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把老师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解题能力,下面是物理解题中常见的24个解题 模型,从力学、运动、电磁学、振动和波、光学到原子物理,基本涵盖高中物理知识的各个 方面。主要模型归纳整理如下: 模型一:超重和失重 系统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或此方向的分量a y) 向上超重(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F=m(g+a); 向下失重(加速向下或减速上升) F=m(g-a) 难点:一个物体的运动导致系统重心的运动 绳剪断后台称示数铁木球的运动 系统重心向下加速用同体积的水去补充 斜面对地面的压力? 地面对斜面摩擦力? 导致系统重心如何运动? 模型二:斜面 搞清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的临界条件 斜面固定: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定 μ=tgθ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μ> tgθ物体静止于斜面 μ< tgθ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a=g(sinθ一μcosθ) a θ

模型三:连接体 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连接体的圆周运动:两球有相同的角速度;两球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单个球机械能不守恒) 与运动方向和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及与两物体放置的方式都无关。 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只要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 记住:N= 211212 m F m F m m ++ (N 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 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的分子m 1F 2和m 2F 1两项的规律并能应用?F 2 12m m m N += 讨论:①F 1≠0;F 2=0 122F=(m +m )a N=m a N=212 m F m m + ② F 1≠0;F 2≠0 N= 211212 m F m m m F ++ (2 0F =是上面的情 况) F=2 11221m m g)(m m g)(m m ++ F=122112 m (m )m (m gsin )m m g θ++ F=A B B 12 m (m )m F m m g ++ F 1>F 2 m 1>m 2 N 1

高中物理典型物理模型方法

高中典型物理模型及方法〔精华〕 ◆1.连接体模型: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解决这类问题的根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是指连接体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是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各局部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展分析的方法。 连接体的圆周运动:两球有一样的角速度;两球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单个球机械能不守恒) 与运动方向和有无摩擦(μ一样)无关,及与两物体放置的方式都无关。 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只要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 记住:N=211212 m F m F m m ++ (N 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 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的分子m 1F 2和m 2F 1两项的规律并能应用⇒F 2 12m m m N += 讨论:①F 1≠0;F 2=0 122F=(m +m )a N=m a N= 2 12 m F m m + ② F 1≠0;F 2≠0 N=211212 m F m m m F ++ (20F =就是上面的情 况) F=211221m m g)(m m g)(m m ++ F=122112 m (m )m (m gsin )m m g θ++ F=A B B 12 m (m )m F m m g ++ F 1>F 2 m 1>m 2 N 1

高中物理24个经典模型

高中物理24个经典模型 高中物理中有许多经典的模型,这些模型帮助我们理解物理世界的运作原理。本文将介绍高中物理中的24个经典模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们吧! 1.单摆模型:单摆模型用来研究摆动的物体的运动规律。它包括一个质点和一个细线,可以通过改变细线长度或质点的质量来研究摆动的周期和频率。 2.平抛运动模型:平抛运动模型用来研究水平投掷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它假设没有空气阻力,只有重力作用。可以通过改变初速度和仰角来研究物体的落点和飞行距离。 3.牛顿第一定律模型:牛顿第一定律模型认为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这个模型帮助我们理解惯性的概念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4.牛顿第二定律模型:牛顿第二定律模型描述了物体受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它的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表示物体受力,m表示物体质量,a表示物体加速度。

5.牛顿第三定律模型:牛顿第三定律模型表明对于每个作用力都 存在一个等大反向的相互作用力。这个模型帮助我们理解力的概念和 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6.阻力模型:阻力模型用来研究运动物体与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它的大小与速度和物体形状有关,在物体运动时会减小其速度。 7.功率模型:功率模型描述了物体转化能量的速度和效率。它等 于功的大小除以时间,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能量的转变和利用。 8.热传导模型:热传导模型描述了热量在物体间传递的过程。它 通过研究热导率和温度差来解释热量传递的速率和方向。 9.摩擦力模型:摩擦力模型用来描述物体在接触面上滑动或滚动 时的相互作用。它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可以通 过摩擦力模型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停止。 10.力矩模型:力矩模型用来研究物体旋转的平衡和加速度。它的 数学表达式为M=rF,其中M表示力矩,r表示力臂,F表示作用力。

高中物理经典解题模型归纳

高中物理经典解题模型归纳 高中物理24个经典模型 1、"皮带"模型:摩擦力.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及摩擦生热等问题. 2、"斜面"模型:运动规律.三大定律.数理问题. 3、"运动关联"模型:一物体运动的同时性.独立性.等效性.多物体参与的独立性和时空联系. 4、"人船"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数理问题. 5、"子弹打木块"模型:三大定律.摩擦生热.临界问题.数理问题. 6、"爆炸"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7、"单摆"模型:简谐运动.圆周运动中的力和能问题.对称法.图象法. 8.电磁场中的"双电源"模型:顺接与反接.力学中的三大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 9.交流电有效值相关模型:图像法.焦耳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能量问题. 10、"平抛"模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类平抛运动). 11、"行星"模型:向心力(各种力).相关物理量.功能问题.数理问题(圆心.半径.临界问题). 12、"全过程"模型:匀变速运动的整体性.保守力与耗散力.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全过程整体法. 13、"质心"模型:质心(多种体育运动).集中典型运动规律.力能角度. 14、"绳件.弹簧.杆件"三件模型:三件的异同点,直线与圆周运动中的动力学问题和功能问题.

15、"挂件"模型:平衡问题.死结与活结问题,采用正交分解法,图解法,三角形法则和极值法. 16、"追碰"模型:运动规律.碰撞规律.临界问题.数学法(函数极值法.图像法等)和物理方法(参照物变换法.守 恒法)等. 17."能级"模型:能级图.跃迁规律.光电效应等光的本质综合问题. 18.远距离输电升压降压的变压器模型. 19、"限流与分压器"模型:电路设计.串并联电路规律及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能.电功率.实际应用. 20、"电路的动态变化"模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判断方法和变压器的三个制约问题. 21、"磁流发电机"模型:平衡与偏转.力和能问题. 22、"回旋加速器"模型:加速模型(力能规律).回旋模型(圆周运动).数理问题. 23、"对称"模型:简谐运动(波动).电场.磁场.光学问题中的对称性.多解性.对称性. 24、电磁场中的单杆模型:棒与电阻.棒与电容.棒与电感.棒与弹簧组合.平面导轨.竖直导轨等,处理角度为力电角度.电学角度.力能角度. 高中物理11种基本模型 题型1:直线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

高中物理48个解题模型归纳

高中物理48个解题模型归纳 高中物理是一门重视实践与应用的学科,其中许多概念可以通过解题模型的归纳总结来有效掌握。以下是高中物理的48个解题模型,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1. 球体内空气质量变化模型 2. 刚体动力学模型 3. 热传导的计算模型 4. 同向碰撞模型 5. 初速度为零自由落体模型 6. 电能守恒模型 7. 电倾斜摆动力学模型 8. 均匀运动变速运动模型 9. 空气阻力的计算模型 10. 磁感应强度计算模型 11. 电容并联电路模型 12. 力矩平衡计算模型 13. 空气密度计算模型 14. 能量守恒模型 15. 碰撞动能守恒模型 16. 热传导节气门口的芯片计算模型 17. 弹性碰撞动能守恒模型 18. 火箭发射速度计算模型

19. 平衡态下弹性势能计算模型 20. 马蹄星座引力模型 21. 电容串联电路模型 22. 机械功势能计算模型 23. 动能定理模型 24. 单摆摆动周期模型 25. 反射镜物镜成像模型 26. 反射镜像距离计算模型 27. 平衡重力计算模型 28. 波长计算模型 29. 劳埃德镜像计算模型 30. 电势差计算模型 31. 姿态稳定模型 32. 行星轨道计算模型 33. 条纹间隔计算模型 34. 单色光波长计算模型 35. 反射镜像像距计算模型 36. 振动级比计算模型 37. 电阻并联电路模型 38. 雷达初速度计算模型 39. 棱镜折射率计算模型 40. 弹簧振动周期计算模型 41. 水面反射像距计算模型 42. 剩余热能计算模型

43. 能量转换计算模型 44. 声波衍射计算模型 45. 磁感应强度计算模型 46. 叉丝仪利用计算模型 47. 电源功率计算模型 48. 静电力与距离计算模型 以上是高中物理的48个解题模型,同学们可以针对不同的题目,选择合适的模型来理解和解决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实践和应用,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物理必考18个模型总结

高中物理必考18个模型总结 高中物理必考18个模型总结 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除非外力的作用。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外力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 3.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弹簧振子模型:弹性力与重力之间的竞争作用形成振动。 5.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6. 热力学模型:物体的温度与其内部粒子的平均动能有关。 7. 熵的增加模型:在孤立系统中,系统中的熵一定会增加,直到达到 最大值。 8. 热传导模型:高温物体中的热量会流向低温物体,直到两者达到热 平衡。 9. 安培环路定理模型:电路中的各个元件形成一个回路,所通过回路 的电流总和等于零。 10. 电容器模型:电容器存储电荷,它的电容量与板之间的距离和电介 质的介电常数有关。 11. 磁场模型:一个带电的粒子在磁场中会受到一个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力。 12. 波动模型:波动是沿着传播方向传递的能量或信息。 13. 等离子体模型:由气体中的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的四态物质。 14. 半导体模型:半导体的电流与掺杂类型和施主、受主杂质的浓度有

关。 15. 能带模型:固体的电导率与其能带结构有关,能带上的电子以电荷载流子的形式参与电导。 16. 布拉格衍射模型:X射线穿过晶体时遇到空间周期性结构,会产生衍射。 17. 激光模型:激光的产生是通过激发原子的外部电子,使它们释放急速衰减的光子。 18. 星际物质模型:由物质和不同类型的辐射组成,对宇宙学和天文学研究非常重要。 以上就是高中物理必考的18个模型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物理知识。

高中物理24个经典模型

高中物理24个经典模型 高中物理领域有许多经典模型,这些模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 解释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和规律。以下是高中物理中的24个经典模型。 1.质点模型:物理中最简单的模型之一,将物体简化为一个几乎 没有大小的点,用于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学性质。 2.弹簧模型:用来研究弹簧和弹性体的力学性质,它可以模拟很 多弹性形变的现象。 3.质点弹簧模型:结合了质点和弹簧模型,用于研究弹簧振动和 简谐振动的性质。 4.轨迹模型:用来描述运动物体的路径,常用的轨迹有直线运动、圆周运动、抛物线运动等。 5.平衡模型:用来研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力学性质,如平衡 条件、平衡位置等。 6.载体模型:用来研究物体在载体上的运动,常用的载体有斜面、轨道、绳子等。

7.力模型:用来描述物体受到的力,包括重力、摩擦力、弹力、拉力等。 8.力矩模型:用来研究物体围绕固定点转动的性质,描述物体受到的力矩和力矩平衡条件。 9.阻力模型:用来研究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如空气阻力、水阻力等。 10.平衡力模型:用来描述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达到平衡的条件,如平衡力的合成和分解。 11.载荷模型:用来研究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变形和应力分布,如悬链线、横梁等。 12.动力模型: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学性质,描述物体的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13.动能模型:用来描述物体的能量和能量转化规律,包括动能和动能守恒定律。 14.位能模型:用来描述物体的势能和势能转化规律,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15.电路模型:用来研究电流、电压和电阻在电路中的分布和变化 规律,如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等。 16.磁场模型:用来描述磁场和磁力在磁场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如磁场线、磁感应强度等。 17.光学模型:用来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等光学现象,如几何光学模型、波动光学模型等。 18.波动模型:用来研究波的传播和波动性质,包括机械波、电磁 波等。 19.音响模型:用来研究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如声音的频率、波长、音强等。 20.原子模型:用来描述原子和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如玻尔模型、 波尔模型等。 21.相变模型:用来研究物质的相变过程和特性,如固液相变、固 气相变等。 22.气体模型:用来研究理想气体的性质和状态方程,如玻意耳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

高中物理68个解题模型

高中物理68个解题模型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解题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本文将介绍高中物理中常见的68个解题模型。 一、力学部分 1. 牛顿第一定律模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为零。 2. 牛顿第二定律模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模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重力模型: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5. 弹簧模型:弹簧的伸长或缩短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 6. 摩擦力模型: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物体受到的压力成正比。 7. 斜面模型: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时,重力分解为平行于斜面的分力和垂直于斜面的分力。 8. 动量守恒模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9. 能量守恒模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二、热学部分

10. 热传导模型: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11. 热膨胀模型:物体受热后会膨胀,受冷后会收缩。 12. 热平衡模型:两个物体处于热平衡时,它们的温度相等。 13. 热容模型:物体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变化成正比。 1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模型:PV = nRT,描述了理想气体的状态。 15. 热力学第一定律模型:热量的增加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与对外做功的总和。 三、光学部分 16. 光的直线传播模型: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17. 光的反射模型:光线与平面镜或曲面镜相交时,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 18. 光的折射模型: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遵循折射定律。 19. 光的色散模型:光在经过棱镜等介质时,会发生色散现象。 20. 光的干涉模型:两束相干光叠加时,会出现干涉现象。 21. 光的衍射模型:光通过狭缝或物体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22. 光的偏振模型:光的振动方向只在一个平面上。

高中物理48个解题模型

高中物理48个解题模型 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模型 2. 牛顿第二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模型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的模型 4.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的模型 5.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的模型 6. 弹性碰撞:弹性碰撞的模型 7. 不完全弹性碰撞:不完全弹性碰撞的模型 8. 重力:重力的模型 9.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模型 10.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模型 11. 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模型 12. 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模型 13. 飞行物体的运动:飞行物体的运动的模型 14.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模型 15. 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模型 16. 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模型 17.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的模型 18. 谐振运动:谐振运动的模型 19. 电场:电场的模型 20. 磁场:磁场的模型 21. 电流:电流的模型

22. 电阻:电阻的模型 23. 电势差:电势差的模型 24. 电场强度:电场强度的模型 25. 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的模型 26. 波的传播:波的传播的模型 27.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的模型 28.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的模型 29.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的模型 30.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的模型 31. 镜子和透镜:镜子和透镜的模型 32. 光的干涉:光的干涉的模型 33. 光的衍射:光的衍射的模型 34. 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的模型 35. 恒定电流的磁场:恒定电流的磁场的模型 36. 磁感应强度的方向:磁感应强度的方向的模型 37. 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的模型 38. 双光栅实验:双光栅实验的模型 39. 天体运动:天体运动的模型 40. 物体运动的分析:物体运动的分析的模型 41. 土星环的形成:土星环的形成的模型 42. 阻力的大小:阻力的大小的模型 43. 万有引力:万有引力的模型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_高考物理48个解题模型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_高考物理48个解题 模型 高中物理解题模型汇总 必修一 1、传送带模型:摩擦力,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及摩擦生热等问题。 2、追及相遇模型:运动规律,临界问题,时间位移关系问题,数学法(函数极值法。图像法等) 3、挂件模型:平衡问题,死结与活结问题,采用正交分解法,图解法,三角形法则和极值法。 4、斜面模型:受力分析,运动规律,牛顿三大定律,数理问题。 必修二 1、“绳子、弹簧、轻杆”三模型:三件的异同点,直线与圆周运动中的动力学问题和功能问题。 2、行星模型:向心力(各种力),相关物理量,功能问题,数理问题(圆心。半径。临界问题)。 3、抛体模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类平抛运动)。 选修3-1 1、“回旋加速器”模型:加速模型(力能规律),回旋模型(圆周运动),数理问题。

2、“磁流发电机”模型:平衡与偏转,力和能问题。 3、“电路的动态变化”模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判断方法和变压器的三个制约问题。 4、“限流与分压器”模型:电路设计,串并联电路规律及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能,电功率,实际应用。 选修3-2 1、电磁场中的单杆模型:棒与电阻,棒与电容,棒与电感,棒与弹簧组合,平面导轨,竖直导轨等,处理角度为力电角度,电学角度,力能角度。 2、交流电有效值相关模型:图像法,焦耳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能量问题。 选修3-4 1、“对称”模型:简谐运动(波动),电场,磁场,光学问题中的对称性,多解性,对称性。 2、“单摆”模型:简谐运动,圆周运动中的力和能问题,对称法,图象法。 选修3-5 1、“爆炸”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2、“能级”模型:能级图,跃迁规律,光电效应等光的本质综合问题。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一、运动的描述 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 ,a用Δv与t 比。

高考物理24个经典模型

高考物理的24个经典模型包括: 1.“皮带”模型:涉及摩擦力、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及摩擦生热等问题。 2.“斜面”模型:研究运动规律、三大定律、数理问题等。 3.“运动关联”模型:讨论一物体运动的同时性、独立性、等效性,多物体参与的独立性和时空联系。 4.“人船”模型:涉及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数理问题等。 5.“子弹打木块”模型:研究三大定律、摩擦生热、临界问题、数理问题等。 6.“爆炸”模型:探讨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7.“单摆”模型:涉及简谐运动、圆周运动中的力和能问题、对称法、图象法等。 8.电磁场中的“双电源”模型:研究顺接与反接、力学中的三大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等。 9.交流电有效值相关模型:图像法、焦耳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能量问题等。 10.弹簧振子模型:这个模型主要研究简谐运动的规律,如振幅、周期、相位等,以及能量守恒在振动系统中的应用。 11.平行板电容器模型:涉及电容的决定因素、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等问题。 12.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模型:主要研究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受

力、运动轨迹(如圆周运动、螺旋式曲线运动)等。 13.电磁感应中的单杆模型:涉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左手定则、右手定则、安培力等知识点。 14.电磁感应中的双杆模型:在单杆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两杆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问题更加复杂和有趣。 15.回旋加速器模型:主要研究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加速和偏转问题,涉及洛伦兹力、动能定理等知识点。 16.光学模型: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全反射、干涉、衍射等现象,以及光学仪器的原理和应用。 17.原子物理模型:涉及原子结构、能级跃迁、衰变、核反应等知识点,是理解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 18.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综合模型:这类问题往往涉及多个物体和多个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进行求解。 19.碰撞模型:这个模型涵盖了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是研究动量守恒和能量转换的重要工具。它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和计算题中,考察学生对碰撞前后动量、能量变化的理解。 20.滑块木板模型:滑块木板模型是动力学中的经典问题,涉及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公式、摩擦力做功、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等众多知识点,综合性很强。 21.天体运动模型:这个模型主要研究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如行星轨道、卫星轨道、逃逸速度等。天体运动模型也经常与其他物理模型(如圆周运动模型)相结合,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

高一物理 典型例题与模型

高一物理 典型例题与模型: 1、过河问题 例1.小船在200m 的河中横渡,水流速度为2m/s ,船在静水中的航速是4m/s ,求: 1.小船怎样过河时间最短,最短时间是多少? 2.小船怎样过河位移最小,最小位移为多少? 2、连带运动问题 指物拉绳(杆)或绳(杆)拉物问题。由于高中研究的绳都是不可伸长的,杆都是不可伸长和压缩的,即绳或杆的长度不会改变,所以解题原则是:把物体的实际速度分解为垂直于绳(杆)和平行于绳(杆)两个分量,根据沿绳(杆)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相同求解。 例2 如图所示,汽车甲以速度v1拉汽车乙前进,乙的速度为v2,甲、乙都在水平面上运动,求v1∶v2 3、(1)平抛运动 例3平抛小球的闪光照片如图。已知方格边长a 和闪光照相的频闪间隔T ,求:v0、g 、vc

(2)临界问题 典型例题是在排球运动中,为了使从某一位置和某一高度水平扣出的球既不触网、又不出界,扣球速度的取值范围应是多少? 例4 已知网高H ,半场长L ,扣球点高h ,扣球点离网水平距离s 、求:水平扣球速度v 的取值范围。 4、圆周运动 例5如图所示装置中,三个轮的半径分别为r 、2r 、4r ,b 点到圆心的距离为r ,求图中a 、b 、c 、d 各点的线速度之比、角速度之比、加速度之比。 例6 小球在半径为R 的光滑半球内做水平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试分析图中的θ(小球与半球球心连线跟竖直方向的夹角)与线速度v 、周期T 的关系。(小球的半径远小于R 。) 例7:长m l 5.0=,质量可忽略不计的杆,其下端固定于O 点,上端连接着质量kg m 2=的小球A ,A 绕O 点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在A 点通过最高点时,求在下面两种情况下,杆的受力: ⑴ A 的速率为1m/s; ⑵ A 的速率为4m/s ;

高中物理常见的物理模型

1 专题:高中物理力学常见物理模型 高考中常出现的物理模型:斜面模型、叠加体模型(包含滑块、子弹射入)、(弹簧、轻绳、轻杆)连接体模型、传送带模型、人船模型、碰撞模型等。 一、斜面模型 每年各地高考卷中几乎都有关于斜面模型的试题。以下结论有助于更好更快地理清解题思路和方法. 1.自由释放的滑块能在斜面上(如右图)匀速下滑时,m 与M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g tan θ. 2.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右图所示): (1)静止或匀速下滑时,斜面M 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 (2)加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右; (3)减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 3.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右图所示)匀速下滑时,M 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这一过程中再在m 上加上任何方向的作用力,(在m 停止前)M 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依然为零.. 4.悬挂有物体的小车在斜面上滑行(如右图所示): (1)向下的加速度a =g sin θ时,悬绳稳定时将垂直于斜面; (2)向下的加速度a >g sin θ时,悬绳稳定时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上; (3)向下的加速度a <g sin θ时,悬绳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下. 5.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以速度v 0平抛一小球(如右 图所示): (1)落到斜面上的时间t =2v 0tan θ g ; (2)落到斜面上时,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恒定,且tan α=2tan θ,与初速度无关; (3)经过t c =v 0tan θg 小球距斜面最远,最大距离 d =(v 0sin θ)2 2g cos θ . 6.在如下图所示的物理模型中,当回路的总电阻恒定、导轨光滑时,ab 棒所能达到的稳定速度v m =mgR sin θ B 2L 2. . 7.如图所示,当整体有向右的加速度a =g tan θ时,m 能在斜面上保持相对静止 8.如下图所示,当各接触面均光滑时,在小球从斜面顶端滑下的过程中,斜面后退的位移s =m m +M L .

高中典型物理模型及解题方法

高中典型物理模型及方法(精华) ◆1.连接体模型: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是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是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连接体的圆周运动:两球有相同的角速度;两球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单个球机械能不守恒) 与运动方向和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及与两物体放置的方式都无关。 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只要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 记住:N= 211212 m F m F m m ++ (N 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 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的分子m 1F 2和m 2F 1两项的规律并能应用⇒F 2 12 m m m N += 讨论:①F 1≠0;F 2=0 122F=(m +m )a N=m a N= 2 12 m F m m + ② F 1≠0;F 2≠0 N= 2112 12 m F m m m F ++ (20F =就是上面的情况) F=2 11221m m g)(m m g)(m m ++ F=122112 m (m )m (m gsin )m m g θ++ F=A B B 12 m (m )m F m m g ++ F 1>F 2 m 1>m 2 N 1〈N 2(为什么) N 5对6=F M m (m 为第6个以后的质量) 第12对13的作用力 N 12对13=F nm 12)m -(n ◆2。水流星模型(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是典型的变速圆周运动) 研究物体通过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情况,并且经常出现临界状态。(圆周运动实例) ①火车转弯 ②汽车过拱桥、凹桥3 ③飞机做俯冲运动时,飞行员对座位的压力。 ④物体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汽车在水平公路转弯,水平转盘上的物体,绳拴着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绕绳的一端旋转)和物体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翻滚过山车、水流星、杂技节目中的飞车走壁等)。 ⑤万有引力-—卫星的运动、库仑力-—电子绕核旋转、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偏转、重力与弹力的合力——锥摆、(关健要搞清楚向心力怎样提供的) m 2 m 1 F m 1 m 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