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RIZ物场分析理论的共享单车平台优化设计

基于TRIZ物场分析理论的共享单车平台优化设计

单海峰;席涛

【摘要】随着共享经济的繁荣,共享单车应运而生,单车再度成为城市居民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然而,伴随着共享单车的兴起,车辆停放、运营维护、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浮现并愈演愈烈.由于共享产品自身的发展模式、产品设计、运营手段等都处于一个探索阶段,使得这些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文章旨在通过TRIZ理论的物—场分析法对共享单车平台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解法探究,提出解决方案.

【期刊名称】《工业设计》

【年(卷),期】2018(000)003

【总页数】3页(P106-108)

【关键词】共享单车;TRIZ;物—场分析法

【作者】单海峰;席涛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472

1 共享单车平台问题现状与物场理论背景

1.1 共享单车平台发展现状与问题

根据《2017共享单车与城市发展白皮书》采用的摩拜平台运行一年来的数据以及对36个城市投放的10万份问卷调查显示,共享单车在进入市场不到一年的时间

里,自行车出行率从占出行总量的5.5%已经上升到了11.6%,并且还在不断增长。传统的出行工具借助共享经济的新模式,转身成为了全新的出行方式。在丰富了人们出行选择的同时,共享单车也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根据全球移动数据研究机构Cheetah Lab(猎豹全球智库)于2018年3月发布

的《共享单车全球发展报告》,2017年全球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已增至2.27亿。

据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透露,上海的共享单车总数已经突破150万,而研究表

明整个上海市共享单车容量上限约为60万辆,投放量已远远大于城市的承载量。共享单车作为新生事物,未来的发展还存在着大量空白。各大共享单车平台发展至今,尚未有一家探索到可靠的盈利方式,而这正对各个平台造成越来越大的市场运营压力。根据第三方数据整合机构iiMedia Research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在2019年中国单车租赁市场规模将上升至1.63亿元,用户规模将达1026.15万人。由此带来的结果将是共享单车市场越发混乱,原本存在的一些问题更加突出,例如车辆随意停放造成的大量占用公共空间、影响用户体验的高坏车率、儿童用车的安全隐患等。特别是由于使用者目的地不同,造成停放地分散,导致了后续有骑行需求的用户有找车困难的问题。而找车是用车的前提,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中心利益,所以这也是用户在使用共享单车时最为关键的问题。如何让找车更加容易,是共享单车平台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

1.2 TRIZ理论物—场分析法基本原理介绍

不同学科在解决问题时,首先需要建立一个问题模型,才能更规律的去分析问题,揭开问题的本质并发现其它潜在的问题。其中有一种著名的问题解决方法叫做TRIZ。TRIZ直译过来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在TRIZ理论中,为寻找新的技

术方案通常采用各种模型,它们反映了技术系统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而基于TRIZ理论中的物—场分析法就是一个问题建模分析工具,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物—场模型所描述的问题,来查找相对应的一般解法和标准解法。

在任何一种寻求解决方案的发明课题中,都应有物体,以及物体同外界环境(或其它物体)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从课题所需要的答案中,一般必须具有的基本组成内容包括两个物质(Substance)和它们之间的作用力,称为场(Field),场是产生作用力的一种能量,整个系统如图1左所示。值得注意的是物场分析中的“物质”比我们一般理解的含义更广一些,还包括技术系统(或其组成部分)、外部环境甚至有机体,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暂时抛开物体所有多余的特性,只区分出那些引出冲突的特性,简化解决问题的进程。系统的作用就是实现某种功能,理想的功能是场F通过物质S2作用于S1并改变S1,其中,物质(S1和S2)的定义取决于每个具体的应用。S1是系统动作的接受者,是一种需要改变、加工、位移、发现、控制、实现等的“目标”;S2通过某种形式作用在S1上,是实现必要作用的“工具”;而F代表“能量”、“力”,是实现两个物质间相互作用、联系和影响的介质。如图1右所示锤子(S2)通过机械场(F)作用于钉子(S1),解决了打钉问题。

TRIZ物场分析的解题模式就是将待解决的问题转化为物场模型,利用标准解法系统得出标准解法,并应用到最终方案(如图2所示)。除去有效完整模型,常见的物场模型还有3类,分别是不完整模型、有害效应的完整模型和效应不足的完整模型。对于不完整模型,应针对所缺少的元素给予引入物质或引入场,使之形成有效完整的物场模型从而实现功能。对于效应有害的完整模型,一般解法为增加另一物质S3来阻止有害效应的产生或者增加另一个场F2来平衡产生的有害效应的场。而对于效应不足的完整模型则有3个解法,分别是用另一个场F2代替原来的场F1、增加另外一个场F2来强化有用的效应或者增加物质S3并加上另一个场

F2来强化有用效应。而对于共享单车平台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可以将其转化为物场模型,从而寻求标准解法。

图1

图2 TRIZ的解题模式

图3 共享单车的一般物场模型

图4 2017年1月中国车站与目的地间不同距离使用单车的人群比例

2 基于TRIZ理论物场分析法的共享单车平台优化方案

对于共享单车平台目前出现的各种问题,本文重点讨论最直接关系到用户中心利益的用车问题―找车难。一方面,许多共享单车的停放由于使用者目的地不一而呈现

较大的随机性,后续的用户只能根据GPS定位寻找最近可用的共享单车,但有时

最近的车可能也超出了用户能接受的最短距离;另一方面,工作日上下班等是共享单车使用需求较为集中的时段,并形成了所谓的潮汐现象,此时共享单车的资源分布极不均匀,找车也因此变得十分困难。

所以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希望结合TRIZ理论中的物―场分析法去探究一些标准解

法解决。

2.1 适度增加车辆投放数量

首先把问题进行模型转化,可以得出在整个系统中共享单车作为S1,用户作为S2,在用户通过各大平台的APP找车的过程中,APP扮演了一个场F的角色,如图3

所示。每一个用户的每一次用车都可以作为一个模型,而对于有些用户无法找到车的情况则是作为一个不完整的模型―缺少了S1,所以系统无法有效运行。相对应的办法就是引入S1,使形成完整的物场模型,从而得以实现功能。再具体到应用场

景中,标准解法就是通过投放更多的共享单车来填补那些不完整模型的空缺,增加更多的用户在用车范围内有车可用的概率。

但是投放的数量也需要做一个限制,因为一座城市的共享单车可容纳数是有限的,超过一定的数量就会引发各种管理问题,随之而来的运营成本和维护成本也会成倍增长,最终企业和用户都会得不偿失。关于具体的投放数量和投放区域,共享单车平台可以根据收集到的用户数据等信息建立一些数学模型,推算出不同区域对共享

单车的需求量以及投放阈值等,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区域投放。

2.2 围绕交通枢纽的共享单车基站网络设计

虽然通过增加共享单车的数量一定程度解决了找车难的问题,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模型,但是仍可能出现功能未有效实现或实现不足的情况。比如虽然周围有车,但是距离都较远,或者周围的车已损坏到不能安全使用,这时问题就成了一个三个元素齐全但是效应不足的完整模型。这个时候根据物场模型法我们需要给模型一个新的场力F2来强化效应,也就是说除了APP之外,需要增加一种新的形式去加强单

车与人的联系,使共享单车能更好更高效地服务用户。

数据显示大约有70%的共享单车用户会将其作为出行交通组合中的一环,其余30%的用户更多则是仅使用共享单车去往目的地。其中,运动爱好者占多数,比例达到了37.4%。而90%的用户在目的地与地铁或者公交站台相距3000米以内时会选择使用共享单车,此时用户的使用需求被激活,共享单车成为“最后一公里”最好的解决方案,如图4所示。而根据摩拜实际运营的数据,共享单车的使用时间集

中在早上8:00-10:00以及晚上的18:00-20:00的上下班期间,主要用于地铁站、公交站与家和商区间的代步。

由以上两组数据可见,地铁站、公交站等交通枢纽以及商业圈等地是共享单车重要的流通节点,而从这些节点辐射出的周边3公里内范围则是共享单车使用的高频

区域。从时间来看,早晚上下班高峰是共享单车需求最大的时候。所以我们新增加的场力F2可以考虑为在地铁站或者公交沿线3000米内一些共享单车APP高频使用的区域,在此区域内通过数据分析设计间隔距离合理的单车基站网络,通过基站网络辐射周边区域,实现区域覆盖,并在每个基站指派一至两名管理者,如图5

所示。而在基站的运营上,一方面,可以通过用车红包、信用积分等奖励措施来鼓励用户将共享单车停至最近的单车基站;另一方面,基站管理者可以通过配备的运输车,利用GPS定位对随意停放的单车进行收集,并根据用户实际使用的数据以

及预约的信息(用户可以针对最近的基站进行预约)等将这些单车按照一定的比例重新分配至各个基站。同时,基站之间也需要确保一定的流动性,使得每个基站的单车数量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而在收集单车外的其余时间,基站的管理员则作为维护人员,利用基站的设施对故障单车进行集中维护。

图5 围绕交通枢纽的共享单车基站布局示意图

图6 共享单车的逆流动调度示意图(以早高峰为例)

对于需要使用单车的用户来说,合理的基站间距离能减少用户取车的成本,减轻其找车的困难,成为找车的最有效途径。此外,用户可以通过app直接面向最近的

单车基站发出预约使用的需求并可以确保拿到的单车车况良好。而对于共享单车平台来说,这些单车基站将不仅有助于对单车进行集中管理,同时也将作为共享单车平台最有力的宣传推广渠道。

除此之外,通过对人们骑行意愿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去往目的地的路上道路状

况越是丰富,交通越是拥挤,甚至良好的天气情况都是让人们更倾向于选择使用共享单车出行而不是其他交通方式。所以除了在上述的交通枢纽附近建设基站外,还可以根据这些环境因素,以及结合一些单车使用频率的数据,设计一些其他地区的小型基站,方便更多的用户使用共享单车。

2.3 共享单车的逆流动调度设计

在共享单车的使用情境下,有一种常见且突出的情况,即上下班等高峰时段,共享单车的使用往往呈现单向流动的特点,流动但不构成循环,而这往往导致无车可用情况的发生。比如在上班高峰,地铁站周围小区的共享单车极度紧缺,大量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在地铁站却产生了数目众多处于闲置状态的单车。这其实是供与求在时间、空间上相匹配的问题。匹配度越高,问题解决的就越好,匹配成本越低,效益就越好。

再次把这个问题带回物场理论中,三个元素齐全但是效应不足的完整模型。根据物

场模型法除了可以给模型一个新的场力F2来增强效应,还有一种解法为增加物质

S3和另一个场F2来强化有用效应。

基于之前在交通枢纽附近建设单车基站的想法,可以设计一种方便装卸的停车箱。在上班高峰时,将这种停车箱置于地铁口方便用户停放的地方。一旦停车箱装满,即由专人装上可以在非机动车道通行的交通工具上(早高峰机动车道易拥堵),将收集的单车再次按比例分发至各个基站以供用户使用。这样的逆流动调度将一直持续到早高峰结束。而晚高峰则与之相反,从各个基站收集一定数量的单车,集中到各交通枢纽以匹配该时间段用户的需求,如图6所示。该方法通过让闲置的车辆

继续流动起来,提高每辆单车的使用频率,从而缓解早晚高峰的用车压力。这种设计虽然增加了一定的运营成本,但是能够在不增加车辆投放数量的基础上有效提高每辆单车的使用频率。

3 总结

TRIZ理论中的物—场分析方法是一个专门针对问题建模分析的工具,有着分析并

改进技术系统的功能。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可以根据物―场模型所描述的问题来

查找对应的一般解法和标准解法,文章通过物―场分析方法,针对共享单车平台最

突出的找车难问题,分别探究了适度增加车辆投放数量、围绕交通枢纽的单车基站网络设计、逆流动的调度设计三种设计解法,希望这些通过TRIZ理论得出的解法,可以为共享单车的平台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让“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被更好的解决,使人们的出行更加高效方便。

参考文献

[1]葛新权,李静文,彭娟娟.技术创新与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张莉娟,朱爱斌,陈渭,谢友柏.物-场分析及其演变形式—TOP功能分析[J].工程设计学报,2009,3.

[3]肖云龙.创造学[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4]刘训涛,曹贺,陈国晶.TRIZ理论及应用[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艾瑞研究院.2017年中国共享单车行业研究报告[Z].2017,03.

[6]MBA物联网智库.TRIZ理论[Z].2015.

TRIZ理论

TRIZ理论 TRIZ的俄文拼写为теориирешенияизобрет-ательск ихзадач,俄语缩写“ТРИЗ”,翻译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按ISO/R9-1968E 规定,转换成拉丁文Teoriya Resheniya Izobreatatelskikh Zadatch的词头缩写。其英文全称是Theory of the Solution of Inventive Problems,缩写为TSIP,其意义为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 目录 主要内容 (2) 基本哲理 (3) 核心思想 (4) 解决过程 (4) 解决工具 (4) 进化理论 (5) 解决原理 (5) 解决算法 (5) 特点优势 (6) 基本措施 (7) 物质场 (17) 常规发明 (17) 效应 (18) TRIZ应用 (18) 理论中国 (19) 实践意义 (19) 国际TRIZ协会 (19)

TRIZ理论的起源 创始人阿奇舒勒 根里奇.阿奇舒勒(GenrikhAltshuller)于1926年10月15日生 于苏联乌兹别克的塔什干(Tashkent),他在14岁时就获得了首个专 利证书,专利作品是水下呼吸器,即用过氧化氢分解氧气的水下呼吸 装置成功解决水下呼吸问题。在15岁时他制造了一条船,船上装有使 用碳化物作燃料的喷气发动机。1946年,阿奇舒勒开始了发明问题解 决理论的研究工作,通过研究成千上万的专利,他发现了发明背后的 模式并形成了TRIZ理论的原始基础。 TRIZ理论的发展 TRIZ理论是阿奇舒勒(G. S. Altshuller)在1946年创立的,Altshuller也被尊称为TRIZ 之父[1]。1946年,Altshuller开始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研究工作。当时Altshuller在前苏联里海海军的专利局工作,在处理世界各国著名的发明专利过程中,他总是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当人们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时,是否有可遵循的科学方法和法则,从而能迅速地实现新的发明创造或解决技术难题呢?答案是肯定的!Altshuller发现任何领域的产品改进、技术的变革、创新和生物系统一样,都存在产生、生长、成熟、衰老、灭亡,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们如果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能动地进行产品设计并能预测产品的未来趋势。以后数十年中,Altshuller穷其毕生的精力致力于TRIZ理论的研究和完善。在他的领导下,前苏联的研究机构、大学、企业组成了TRIZ的研究团体,分析了世界近250万份高水平的发明专利,总结出各种技术发展进化遵循的规律模式,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创新原理和法则,建立一个由解决技术,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方法、算法组成的综合理论体系,并综合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法则,建立起TRIZ理论体系。 80年代中期前,该理论对其他国家保密,80年代中期,随一批科学家移居美国等西方国家,逐渐把该理论介绍给世界产品开发领域,对该领域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1世纪,每个国家都不可能离开全球市场而独立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就必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而成功生存的法定就在于创新。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了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这也奠定了创新中国的理论。TRIZ理论正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批量发明创新的夙愿。[1] 主要内容 创新从最通俗的意义上讲就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TRIZ理论的强大作用正在于它为人们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工具。 现代TRIZ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TRIZ

浅谈TRIZ TRIZ其英文全称是Theory of the Solution of Inventive Prob-terms(在欧美国家也可缩写为TIPS),中文意思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理论是由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G. S. Altshuller)在1946年创立的,阿奇舒勒和他的团队研究了世界各地250万份高水平专利,总结出各种技术发展进化遵循的规律模式,并综合多学科领域解决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创新原理和法则而建立起来的一个由解决技术问题,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方法、算法组成的综合理论体系。它利用创新的规律使创新走出了盲目的、高成本的试错和灵光一现式的偶然。 相对于传统的创新方法,比如试错法、头脑风暴法等,TRIZ理论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它成功地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着力于澄清和强调系统中存在的矛盾,而不是逃避矛盾,其目标是完全解决矛盾,获得最终的理想解,而不是采取折中或者妥协的做法,并且它是基于技术的发展演化规律研究整个设计与开发过程,而不再是随机妥协的做法,并且它是基于技术的发展演化规律研究整个设计与开发过程,而不再是随机的行为。TRIZ 理论大大加快了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它能够帮助人们系统地分析问题情境,快速发现问题本质或者矛盾,它能够准确确定问题探索方向,不会错过各种可能,而且它能够帮助人们突破思维障碍,打破思维定式,以新的视觉分析问题,进行逻辑性和非逻辑性的系统思维,根据技术的进化规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大大加快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并生产出高质量的创新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TRIZ理论已经成为基于知识的、面向人的解决发明问题的系统化方法学。 TRIZ理论被公认为是使人聪明的理论,曾作为苏联的国家机密,在军事、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均发挥着巨大作用。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特工与苏联的克格勃曾经围绕TRIZ理论展开谍战。因为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惊异于苏联在军事、工业等方面的创造能力,它们把创造这种奇迹的神秘武器称为“点金术”,但强大的克格勃使欧美国家只能望“术”兴叹。 苏联解体后,大批TRIZ研究者移居美国等西方国家,TRIZ流传于西方,受到极大重视,TRIZ的研究与实践得以迅速普及和发展。西北欧、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地出现了以TRIZ为基础的研究、咨询机构和公司,一些大学将TRIZ列为工程设计方法学课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TRIZ理论和方法已经发展成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成熟理论和方法体系,它实用性强,并经过实践的检验,如今已在全世界广泛应用。创造出成千上万项重大发明.为众多知名企业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TRIZ解决发明创造问题的一般方法是,首先将要解决的特殊问题加以定义、明确;然后,根据TRIZ 理论提供的方法,将需解决的特殊问题转化为类似的标准问题,而针对类似的标准问题已总结、归纳出类似的标准解决方法;最后,依据类似的标准解决方法就可以解决用户需要解决的特殊问题了。当然,某些特殊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试错法或头脑风暴法直接解决,但难度很大。TRIZ理论一般求解过程如图1所示:

triz物场分析与76个标准解-

triz物场分析与76个标准解- TRIZ(俄语全称为“理论创造问题解决”)是由苏联发明家阿尔图·谢列梅捷夫于1946年发明的一种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TRIZ提供了一些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人们识别和解决问题,特别是那些看起来难以解决的问题。 TRIZ的方法论是基于一套模型,这些模型说明了哪些问题需要解决,以及如何解决它们。 TRIZ的物场分析方法是其重要的一部分,它提供了一种分析物体或系统的方法,以了解它们如何工作,以及如何改进它们。这种方法要求将物体或系统分解为比较简单的部分,例如组件,以帮助识别和定位问题。用于这个方法的一些技术包括功能分析和属性分析。 TRIZ物场分析方法的主要目的是确定问题的本质,了解问题的来源以及可能导致问题的因素。这种分析方法通过评估与系统相关的活动和变量来实现这一点。在TRIZ物场分析的过程中,会使用76种常见的问题解决过程,称为“标准解法”。这些标准解法旨在帮助人们找到新颖的解决方案,包括那些原本不明显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76个TRIZ标准解法: 1. Segmentation(分割) 2. Extraction(提取) 3. Local Quality(局部质量) 4. Asymmetry(不对称) 5. Merging(融合) 6. Universality(普适性) 7. Nested Doll(套娃) 9. Prior Counteraction(先前对抗) 11. Cushion in advance(提前垫垫) 12. Equipotentiality(等电位) 13. The other way round(相反的) 15. Dynamicity(流动性) 16. Partial or excessive actions(局部或 excessive)

基于TRIZ物场分析理论的共享单车平台优化设计

基于TRIZ物场分析理论的共享单车平台优化设计 单海峰;席涛 【摘要】随着共享经济的繁荣,共享单车应运而生,单车再度成为城市居民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然而,伴随着共享单车的兴起,车辆停放、运营维护、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浮现并愈演愈烈.由于共享产品自身的发展模式、产品设计、运营手段等都处于一个探索阶段,使得这些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文章旨在通过TRIZ理论的物—场分析法对共享单车平台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解法探究,提出解决方案. 【期刊名称】《工业设计》 【年(卷),期】2018(000)003 【总页数】3页(P106-108) 【关键词】共享单车;TRIZ;物—场分析法 【作者】单海峰;席涛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472 1 共享单车平台问题现状与物场理论背景 1.1 共享单车平台发展现状与问题 根据《2017共享单车与城市发展白皮书》采用的摩拜平台运行一年来的数据以及对36个城市投放的10万份问卷调查显示,共享单车在进入市场不到一年的时间

里,自行车出行率从占出行总量的5.5%已经上升到了11.6%,并且还在不断增长。传统的出行工具借助共享经济的新模式,转身成为了全新的出行方式。在丰富了人们出行选择的同时,共享单车也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根据全球移动数据研究机构Cheetah Lab(猎豹全球智库)于2018年3月发布 的《共享单车全球发展报告》,2017年全球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已增至2.27亿。 据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透露,上海的共享单车总数已经突破150万,而研究表 明整个上海市共享单车容量上限约为60万辆,投放量已远远大于城市的承载量。共享单车作为新生事物,未来的发展还存在着大量空白。各大共享单车平台发展至今,尚未有一家探索到可靠的盈利方式,而这正对各个平台造成越来越大的市场运营压力。根据第三方数据整合机构iiMedia Research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在2019年中国单车租赁市场规模将上升至1.63亿元,用户规模将达1026.15万人。由此带来的结果将是共享单车市场越发混乱,原本存在的一些问题更加突出,例如车辆随意停放造成的大量占用公共空间、影响用户体验的高坏车率、儿童用车的安全隐患等。特别是由于使用者目的地不同,造成停放地分散,导致了后续有骑行需求的用户有找车困难的问题。而找车是用车的前提,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中心利益,所以这也是用户在使用共享单车时最为关键的问题。如何让找车更加容易,是共享单车平台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 1.2 TRIZ理论物—场分析法基本原理介绍 不同学科在解决问题时,首先需要建立一个问题模型,才能更规律的去分析问题,揭开问题的本质并发现其它潜在的问题。其中有一种著名的问题解决方法叫做TRIZ。TRIZ直译过来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在TRIZ理论中,为寻找新的技 术方案通常采用各种模型,它们反映了技术系统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而基于TRIZ理论中的物—场分析法就是一个问题建模分析工具,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物—场模型所描述的问题,来查找相对应的一般解法和标准解法。

基于TRIZ理论的汽车创新设计

基于TRIZ理论的汽车创新设计 1 问题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们消费水平的逐渐提高,汽车社会化的进程大大提高,汽车产业进入跨越式的蓬勃发展时期。但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长对环境以及能源问题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城市道路越来越拥挤,车辆停放成本也日趋增高,这些问题也将制约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2 问题描述 随着工业技术和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均汽车保有量连年递增,汽车大量进入普通家庭的同时,与人口密集区域停车空间有限的矛盾,必将会带来全国性的停车难问题。特别是大中城市交通拥堵严重,停车空间严重匮乏。停车难与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的矛盾必然会在不久的将来摆在人们面前,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挑战。此外,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按照目前预计的汽车增长速度增长下去,我国的经济发展将因能源的缺乏而受到严重的制约。由于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节能环保的优点,各国政府以及汽车企业都对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和开发高度重视,电厂发出的电能直接用于汽车的驱动,就可以省去中间环节能源转换时所损耗的大量电能,而且从电力生产源头上控制污染和节能总比控制上亿辆移动汽车的排放来说容易的多。但是电动车现在的发展是受电池的续航能力的影响,使得电动汽车的发展受阻。在社会和环境的压力以及市场的需求下,人们亟需一款能代替传统汽车而又能解决传统汽车带来的负面作用的低能耗的、小体积、安全性好、经济实新型交通工具。 3运用的创新方法 我国是现在汽车工业大国,同时也是人口大国,交通拥堵,停车难问题严重。。我们应该从汽车行业自身积极探索对策,化解停车难与汽车保有量激增的矛盾,能源与环境的矛盾,是解决问题的新的角度,并具有较大现实意义。TRIZ 理论是G.S.Altshuller 及其团队自1946年开始,通过对世界专利库中约250 万件世界高水平专利的分析与研究,提出的以逻辑思维为主的现代创新理论方法,主要包括了技术系统演变与进化的8

triz理论内容及发展

TRIZ理论内容及发展 02311002 1120100359 陈科仲

一、什么是TRIZ理论?它又如何有着如此大的神奇威力? TRIZ是发明题目的解决理论,其拼写是由俄语含义的单词首字母组成,在欧美国家也可缩写为TIPS(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创新式解决题目的理论)。其研究始于1946年,原苏联的大学、研究所和企业所组成的数百人的研究组织分析研究了世界近250万件发明专利,综合多个学科领域的原理、法则形成了TRIZ 理论体系。其主要目的是研究人类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困难过程中所遵循的科学原理和法则。并将之回纳总结,形成能指导实际新产品开发的理论方法体系。运用这一理论,可大大加快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而且能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 任何领域的产品改进、技术的变革、创新和生物系同一样,都存在产生、生长、成熟、朽迈、灭亡的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们假如把握了这些规律,就能能动地进行产品设计并能猜测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发明题目解决理论TRIZ通过分析人类已有技术创新成果———高水平发明专利,总结出技术系统发展进化的客观规律,并形成指导人们进行发明创新、解决工程题目的系统化的方法学体系。 二、TRIZ的诞生与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1、有关Genrich Altshuller TRIZ之父——Genrich Altshuller(根里奇"阿奇舒勒)于1926年10月出生于前苏联北部城市塔什干(Tashkent,今乌兹别克共和国首都)。 由于卓越的发明才能,阿奇舒勒进进了海军的专利评审机构进行专利的评审工作。就是在这一工作期间,在研究了成千上万项发明专利后,他于1946年总结出了发明背后所隐躲的规律,由此为TRIZ理论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为了检验自己的理论,他做出了很多项军事发明,其中一项排雷装置使他获得了前苏联发明竞赛的一等奖。 阿奇舒勒于1956年发表了第一篇有关TRIZ理论的论文,1961年出版了第一本有关TRIZ理论的著作《怎样学会发明创造》。他于1970年一手创办的一所进行TRIZ理论的研究和推广的学校后来培养了很多TRIZ应用方面的专家。从1985年开始,早期的TRIZ专家中的一部分移居到欧美等国,从而促进了TRIZ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1989年,阿奇舒勒集合了当时世界上数十位TRIZ专家,在彼得罗扎沃茨克(Petrozavodsk)建立了国际TRIZ协会,阿奇舒勒担任首届主席。国际TRIZ协会从建立至今一直是TRIZ理论最权威的学术研究机构,目前它在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0余个成员组织,共拥有数千名TRIZ专家。 2、TRIZ理论——创新的科学 Altshuller在大量专利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各种技术发展进化遵循的规律模式,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矛盾的创新原理和法则,构建了TRIZ理论。可以说TRIZ理论是人类已有科技知识与创新思维规律、方法的完美结合。它是对人类创新活动规律和原理更深进和系统的揭示,为更好的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方法基础,是熟悉和推动人类创新活动的一个突破性成果。 3、TRIZ理论核心思想和基本特征 现代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无论是一个简单产品还是复杂的技术系统,其核心技术的发展都是遵循着客观的规律发展演变的,即具有客观的进化规律和模式。其次,各种技术困难、冲

TRIZ理论的应用实例分析

TRIZ理论的应用实例分析 一、TRIZ理论的起源 TRIZ理论是阿奇舒勒(G。S。Altshuller)在1946年创立的一种发明理论,其意义为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二、主要内容 现代TRIZ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创新思维方法与问题分析方法 TRIZ理论中提供了如何系统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如多屏幕法等;而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则包含了科学的问题分析建模方法——物-场分析法,它可以帮助快速确认核心问题,发现根本矛盾所在。 2. 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针对技术系统进化演变规律,在大量专利分析的基础上TRIZ理论总结提炼出八个基本进化法则.利用这些进化法则,可以分析确认当前产品的技术状态,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开发富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3. 技术矛盾解决原理 不同的发明创造往往遵循共同的规律。TRIZ理论将这些共同的规律归纳成40个创新原理,针对具体的技术矛盾,可以基于这些创新原理、结合工程实际寻求具体的解决方案。 4。创新问题标准解法 针对具体问题的物—场模型的不同特征,分别对应有标准的模型处理方法,包括模型的修整、转换、物质与场的添加等等. 5。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 主要针对问题情境复杂,矛盾及其相关部件不明确的技术系统。它是一个对初始问题进行一系列变形及再定义等非计算性的逻辑过程,实现对问题的逐步深入分析,问题转化,直至问题的解决。 6. 基于物理、化学、几何学等工程学原理而构建的知识库 基于物理、化学、几何学等领域的数百万项发明专利的分析结果而构建的知识库可以为技术创新提供丰富的方案来源。 三、基本哲理TRIZ理论的基本哲理包括以下6条: 1、所有的工程系统服从相同的发展规则.这一规则可以用来研究创造发明问题的有效解,也可用来评价与预测如何求解一个工程系统(包括新产品与新服务系统)的解决方案。 2、像社会系统一样,工程系统可以通过解决冲突(Conflicts)而得到发展。 3、任何一个发明或创新的问题都可以表示为需求和不能(或不再能)满足这些需求的原型系统之间的冲突。所以,“求解发明问题”与“寻找发明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意味着在利用折衷与调和不能被采纳时对冲突的求解. 4、为探索冲突问题的解决方案,有必要利用专业工程师尚不知道或不熟悉的物理或其它科学与工程的知识。技术功能和可能实现该功能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效应对应的分类知识库可以成为探索冲突问题解的指针。 5、存在评价每项发明创造的可靠判据。这些判据是: (1)该项发明创造是否是建立在大量专利信息基础上的?基于偶然发现的少数事例的发明项目不是严肃的研究成果。事实证明,一项重大或重要的发明项目通常是建立在不少于1万到2万项专利(或知产权/版权)研究的基础上。 (2)发明人或研究者是否考虑过发明问题的级别?大量低水平的发明不如一项或少量高水平的发明。因为,低水平的发明只能在简单的情况下运用。 (3)该项发明是否是从大量高水平的试验中提炼出来的结论或建议? 6、在大多数情况下,理论的寿命与机器的发展规律是一致的。因而,“试凑”法很难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系统解。 四、解决原理 原理是获得冲突解所应遵循的一般规律。TRIZ主要研究技术冲突和物理冲突.技术冲突是指传统设计中所说的折衷,即由于系统本身某一部分的影响,所需要的

TRIZ理论的产品创新设计(全文)

TRIZ理论的产品创新设计(全文) 本文在对TRIZ理论的研究基础上,论证其在产品创新设计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性。在构建产品创新设计过程及步骤方面做出了初步的尝试,将TRIZ理论工具应用于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中。以订书机为实例,说明了基于TRIZ理论产品创新设计的应用过程,同时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最终使订书机产品创新设计由理论走向现实。 TRIZ,产品创新设计,订书机 TRIZ是基于逻辑和专利数据统计的创新问题解决理论,成功地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可以普遍适用于各种工程技术创新问题。它具有逻辑结构严密,可重复性等特点,受到诸多国际知名企业的青睐,已经成为帮助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问题、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法宝”[1]。TRIZ理论传入我国以来,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河北工业大学谭润华教授利用TRIZ中的技术进化法则建立了一种产品过程的设计模型,并将其用于解决企业中遇到的实际技术问题[2]。陕西科技大学任工昌博士分析了TRIZ理论是以深度技术知识为基础,建立了从专利中获取启发式原理和技术效应的方法[3]。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正处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期,结合“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大力开展TRIZ理论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着眼于工业产品的创新设计,探讨TRIZ在产品创新设计实践中的应用模式与支持作用,为更

好地设计开发工业产品和TRIZ理论应用提高借鉴。 1.TIRZ理论为产品设计提供理论 依据产品设计的核心特点是创新,从本质上说就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TRIZ理论的强大作用正在于它为创新过程提供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工具。因此,近年来在产品设计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很多应用。TRIZ理论实现产品由初始状态通过单步或多步变换,最终实现或接近理想状态,完成产品创新设计的过程,已经成功地解决了产品设计中的许多难题。[4]将TRIZ 的理论成果应用于产品设计是现代产品设计方法及理论发展的需要。借助TRIZ是有助于提高设计效率、减少设计时间,又易于操作的设计理论。[5]至今国内外还未形成专门针对产品设计利用的系统创新理论[6],本文将TRIZ理论应用于产品创新过程中,对其创新工具进行归纳和整理,尝试构建基于TRIZ的产品创新设计的过程和流程。 2.基于创新工具支持的产品设计流程构建 产品设计的完整过程可划分为四个关键步骤:设计计划的提出(发现问题阶段)、调研分析阶段(寻找关键问题,完成设计定位)、设计展开阶段(思维发散、创意激发)、设计实施阶段(方案确定的评价及优化阶段)四个阶段。分别将TRIZ工具融入产品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恰当应用可以提高产品创新水平。 2.1设计计划提出:将TRIZ理论中初始形势分析应用其中,对产品原型问题情境进行整理,快速发现问题本质,准确定义创

TRIZ理论详细介绍

TRIZ理论详细介绍

TRIZ理论 TRIZ,中文音译为:萃智; TRIZ,就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俄文首字母对应转换为拉丁字母的缩写; Altshuller被尊称为TRIZ之父。 1946年,前苏联发明家G. S. Altshuller完成了他的第一项成熟的发明——在没有潜水服的情况下,从被困的潜水艇中逃生的方法,也正是在这一年,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开始萌芽。 1946年之后,Altshuller逐渐展开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研究工作。当时Altshuller在前苏联里海海军的专利局工作,在处理世界各国著名的发明专利过程中,他总是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当人们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时,是否有可遵循的科学方法和法则,从而能迅速地实现新的发明创造或解决技术难题呢?Altshuller坚信这样的发明创造方法一定存在。在发现从心理学角度不能很好地揭示发明创造的客观规律之后,他逐渐认识到发明的实质就是技术系统发生根本性变化,他因此将注意力转移到专利文献的分析研究上。他从来自于世界各地的20多万项专利中挑选了4万已产生发明成就的专利开始进行严格分析。这一工作成果铸就了TRIZ的理论基础,也为日后将要开发的问题解决工具奠定了基础。 Altshuller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任何领域的产品改进、技术的变革、创新和生物系统一样,都存在产生、生长、成熟、衰老、灭亡的过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们一旦掌握这些规律,能动地进行产品设计并预测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便成为可能。以后数十年中,Altshuller穷其毕生的精力致力于TRIZ理论的研究和完善。在他的组织参与下,前苏联的数十家研究机构、大学、企业组成了TRIZ的研究团体,分析研究了世界200万份发明专利。经过多年努力,Altshuller及其团队总结出各种技术发展进化遵循的规律模式,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创新原理和法则,建立一个由解决技术问题,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方法、算法组成的综合理论体系,并综合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法则,建立起TRIZ理论体系。

基于TRIZ理论物质—场和标准解法研究及应用

基于TRIZ理论物质—场和标准解法研究及应用 基于TRIZ理论物质—场和标准解法研究及应用 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是由苏 联发明家格里戈里·阿特弗列维奇·阿尔图尼亚扬于20世纪 50年代提出的一种创新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其中的物质—场分析方法和标准解法是TRIZ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 旨在探讨基于TRIZ理论的物质—场和标准解法的研究及其在 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一、物质—场分析方法 物质—场分析方法是TRIZ理论中解决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步骤。该方法通过将问题抽象化为物质和场的关系,分析它们之间的矛盾以及相互作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在物质—场分析方法中,物质是指问题中涉及的具体物质,而场是指物质所处的环境或条件。通过分析物质和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系,可以发现隐藏在问题中的矛盾,并通过创新的方式解决矛盾。 例如,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如何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通过物质—场分析方法,我们可以将电池抽象为“容器”,将使用寿命抽象为“电池的电能输出时间”,则问题可以被描述为“如何延长容器中电能的输出时间”。接下来,我们分析容器和电能之间的关系,可能发现矛盾存在于容器的储存空间和电能输出的消耗速度之间。进一步分析可能揭示出多个解决矛盾的思路,如增加容器的储存空间、减少电能的消耗速度等。 物质—场分析方法不仅可以用于解决技术问题,还可以应用于解决各种其他领域的问题,如管理、服务等。通过抽象问题为物质和场,可以突破常规思维,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

二、标准解法的研究和应用 在TRIZ理论中,标准解法是指在历史经验和创新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的解决特定问题的通用方法。标准解法体系覆盖了多个领域,可以为问题求解提供全面的指导。 标准解法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帮助解决复杂问题时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学习和掌握标准解法,我们可以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和策略。 以“矛盾矩阵法”为例,这是TRIZ理论中常用的标准解法之一。它通过列举可能存在的矛盾条件和解决方法,为问题求解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思考方式。矛盾矩阵将多个矛盾条件进行分类和集中分析,从而提供了一种快速找到解决方案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运用矛盾矩阵法来解决各种问题,比如产品改进、工艺优化等。通过矛盾矩阵法的应用,我们能够更加具体地定位问题所在,并从已有的解决方案中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三、物质—场和标准解法的应用效果 物质—场和标准解法的应用在实际工程和技术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运用这些方法,研发人员和工程师能够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并提出创新解决方案。 物质—场分析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系统地理解问题所涉及的元素和关系,以及它们对问题解决的影响。通过分析物质和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地把握问题的矛盾点,并发现创新的思路和方案。 标准解法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加快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和策略。通过学习和掌握标准解法,我们不仅可以避免重复劳动,还能够借鉴过去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从而降低

关于TRIZ的技术理论

关于TRIZ的技术理论 以下是关于TRIZ的一些概念和技术的关键点,多年来已经证明是很成功的。 技术理论的系统演化 TRIZ的主要理论基础,所谓的技术理论的发展就是每个人所制造出的产品(或技术系统)都是由专门设计并提供一定的功能价值。而往往演变系统按照通用的模式和趋势演变。 Altshuller作出这一论断是基于以上进行全面研究的数以十万计的专利,书籍和文章,介绍了历史上的科技产品演进。该TRIZ理论的规律和趋势的演进,都是独立于任何特定的技术领域。 规律和趋势的技术演进 具体的法律和趋势科技的演变。其中TRIZ理论提出了9个法律和趋势的演变。一些趋势,包括更具体的路线和规律,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或其组成部分如何发展。 TRIZ理论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是很强大的知识力量。它是对未来预测的基础,未来将会发生什么,选用什么产品或技术,从这个角度来看,它是内部进化发展的一种系统演变。 想象力 在TRIZ理论中想象力是人造系统演化的一个大趋势,想象力的程度被定义为在整体系统中所承担的比例(创造一切价值),系统中所产生的有害的影响(削弱一切价值),所需的费用来完成效益(所需创造的一切价值)。想象力在TRIZ 理论是个质的衡量,这不能直接计算,可以作为解决问题和新理念产生的一个方针。 思想的最终结果(IFR) 在想象力系统中能够制定目标并且解决问题,思想最终结果的形成能帮助我们正确的确定目标,打消惰性和设计具有成本效益的产品与服务。 矛盾 矛盾在TRIZ理论中是一个首要的问题模型,可以用来表述发明的问题。正如Altshuller所说,矛盾出现的主要的特征是发明的问题区别于普通的问题。

TRIZ理论之物场分析

TRIZ理论之物场分析 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创新问题解决理论)是苏联工程师阿尔图尔·盖尔(Genrikh Altshuller)在20世纪40年代 提出的一种创新方法论。其中的物场分析是TRIZ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物理场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的本质以及潜在的解决方案。 物场分析的基本概念是将问题、系统或产品看作一个物理场,即一种 能量场、磁场或其它物理场。通过对物理场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到与问题 有关的主要矛盾,从而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物场分析通常经历以下几个 步骤: 1.定义系统: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问题所涉及的系统。系统可以是一 个产品、一个流程或一个完整的系统。例如,如果我们要解决一个生产线 上的质量问题,那么这个系统可以是整个生产线。 2.确定物理场: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系统中存在的物理场。物理场 可以是能量场、电磁场、热场等。以生产线为例,可能存在的物理场包括 机器的动能、零件的热量等。 3.寻找主要矛盾:通过对系统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到与问题相关的主 要矛盾。主要矛盾是指系统中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要素。例如,在生产 线中,质量和生产效率可能存在矛盾,提高质量可能会降低生产效率,但 降低质量可能会增加次品率。 4.消除矛盾:一旦找到主要矛盾,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原则和工具 来解决矛盾。TRIZ提供了40个创新原则,如分割、统一、反方向等。这 些原则可以用于生成创新的解决方案,使得系统可以同时满足矛盾的要求。

5.生成解决方案:在应用创新原则之后,我们可以生成一系列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可以是针对主要矛盾的改进措施,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设计思路。通过综合和评估这些解决方案,我们可以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来解决问题。 物场分析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从问题的本质出发,找到最根本的解决方案。相比于传统的经验法则和启发式方法,物场分析更加科学和系统性。通过将问题转化为物理场,我们可以抽象出问题的本质特征,从而寻找到更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然而,物场分析也有一些挑战和限制。首先,物场分析需要一定的物理学基础和领域知识。对于没有相关知识背景的人来说,理解和应用物场分析可能会比较困难。其次,物场分析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支持。如果缺乏准确的数据和信息,物场分析的结果可能不够准确和可靠。此外,物场分析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物场分析可能过于复杂,不值得投入这么多资源。 总结而言,物场分析是TRIZ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工具,通过对物理场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的本质以及潜在的解决方案。它可以帮助我们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提高解决问题的效果和效率。然而,物场分析也有一些限制和挑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谨慎应用。

TRIZ理论及应用研究论文

[摘要] 本文在对TRIZ理论的定义、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概括介绍的基础上,分析 了TRIZ在生产管理系统创新中的应用与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 创新 TRIZ 生产管理系统对于企业来说,创新涉及到工程 领域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TRIZ理论作为工程领域解决创新问题的最有力的方法,目前已扩展非工程领域创新研究中,本文主要针对生产经营管理领域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TRIZ理论方法在TRIZ之父Althuller的领导下, TRIZ研究团体分 析了近250万件高水平的发明专利,并综合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法则后,建立起 由解决技术问题和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方法、算法组成的TRIZ理论体系。 1.TRIZ 体系结构TRIZ提供了发现、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设计人员避免解决问题过程中繁琐的试凑工作。TRIZ方法论包含分析工具和基于知 识的工具。 (1)TRIZ分析工具。分析工具包含物质-场分析、ARIZ算法、需求功能分析等,这些工具用于问题模型的建立、分析和转换。①物质-场分析:TRIZ将所有的功能都分解为两种物质及一种场,产品是功能的一种实现,可用物质-场分析产品 的功能。物质S1可以是被控粒子、材料、物体或过程,物质S2是控制S1的工具 或物体,场F是用于S1与S2之间相互作用的能量,如机械能、液压能、电磁能等。② ARIZ算法:ARIZ称为发明问题解决算法,是发明问题解决的完整算法, 该算法采用一套逻辑过程逐步将初始问题程式化。③功能分析:从完成功能的角 度分析系统、子系统、部件,设计中的重要突破、成本或复杂程度的降低往往是功能分析的结果。 (2)基于知识的工具。基于知识的工具包含40条发明原理、76个标准解和 效应数据库。①40条发明原理:用于找出创新的解决方案。每一种解决方案都是 一个建议,应用该建议可以使系统产生特定的变化以消除技术冲突。②76个标准解:用于解决基于技术系统进化模式的标准问题。按照目标这些标准解被分为五类,分类中解的顺序反映出技术系统的进化方向。③效应知识库:库是TRIZ中最容易 使用的一种工具。运用库中的各种物理、化学和几何效应可以使解决方案更理想和简单地实现。 2.TRIZ解决问题流程应用TRIZ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对给定的问题进行 分析;如果发现存在冲突则应用原理去解决;如果问题明确但不知道如何解决, 则应用效应去解决;第三种选择是对待创新的技术系统进行进化过程的预测;最 后是评价,确定是否满足求。如果满足要求,则进行后序的设计工作;反之,要 对问题进行重新分析。 二、TRIZ的应用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基于TRIZ理论的应用非常广泛, 从工程领域到政治、生产管理、组织结构、教育等非工程领域,无不显示出它的生命力

运用TRIZ理论改造自行车

基于TRIZ 理论的自行车驱动方式改进 一 . 设计背景及意义 我国是自行车大国,拥有的自行车数量在世界上一直名列前茅。随着环保,健康等理念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行车代步。然而传统的自行车驱动方式较为单一,都是由脚驱动,由手控制方向。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也越来越突出,因此自行车的驱动方式也需要更加多样化,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二.用TRIZ方法解决问题 1 .TRIZ 理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如下: (1)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大多都是不同的,因此我们称之为具体问题或者特殊问题。在这一部分,我们要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清楚的定义,将问题明确化,然后搜索可能的方向,最后定义我们项目成功的标准或者目标(理想最终 解) 。 (2)利用因果分析和功能模型分析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到突破问题瓶颈的其它路径,或者找到问题出现的根源,然后将这个问题抽象为一个一般化的问题。 (3)对于这个一般化的问题,根据TRIZ 的工具,如标准解,发明原理,科学效应库,技术发展趋势等找到一般的解决方案。 (4)将这些一般化的解决方案引入到我们的具体项目中,转化为我们自己的解决方案。 TRIZ 理论更注重问题的分析和借用,从前人的解决方案中,从其他领域的类似的问题中去寻找答案。所以通过TRIZ 理论所得到的解决方案通常是被证实可用的,所以可靠性高,易于操作,项目失败的风险也比较小。 2.定义问题 我们的目的是设计出由脚控制方向,由手进行驱动的的自行车。但是如果按照传统自行车的设计来看,手脚的相对位置是手在前,脚在后的,若改为手驱动的话会导致重心不稳,难以控制平衡的问题。 3.功能模型分析 工程系统:工程系统指的是能够执行一定功能的系统。一般说来,它指的是我们整体的研究对象。比如,我们研究的对象是一辆车,车的功能是载人或者载物,则车就是一个工程系统。而如果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一个车轮,车轮能够执行的功能是支撑车以及移动车等功能,则我们可以将车轮看成一个工程系统。工程系统的级别是相对的,根据我们的研究目的来确定谁是工程系统。 超系统:超系统指的是包含被分析的工程系统的系统,在超系统中,我们所要分析的系统只是其中的一个组件。

基于TRIZ理论的轨道车辆走行部的结构优化设计

基于TRIZ理论的轨道车辆走行部的结构优化设计 李云召 【摘要】利用TRIZ创新理论建立了物场模型,对轨道车辆走行部转向架ATC支架的开裂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了优化设计,最终提出了3种优化方案. 【期刊名称】《技术与市场》 【年(卷),期】2017(024)010 【总页数】2页(P26-27) 【关键词】TRIZ创新理论;物场模型;结构优化 【作者】李云召 【作者单位】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1 【正文语种】中文 TRIZ理论是基于知识的,面向设计者创新问题的解决系统化方法学,是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一套专门解决工程技术难题的发明理论。这套理论是建立在对200万份专利的统计研究、抽象升华基础上,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如今TRIZ理论已经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企业创新优化设计中广泛应用[1]。 轨道车辆的走行部转向架是其他零、部件的安装基础,同时也是承载体和传力体,转向架构架的强度决定了机车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地铁车辆的ATC天线设在司机室端的走行部转向架的端部(见图1),ATC是一套以安全和效率为目的、调节列车运行间隔的自动控制设备。

1.1 基本情况 某地铁车辆的走行部转向架的ATC支架在运营过程中发生了几期开裂现象,严重 影响了车辆的正常运营,开裂部位见图2。 1.2 问题分析 ATC设备挂在ATC支架横梁中部的运载板上,运载板通过钢管与安装座焊接,连接在转向架的端部,转向架通过牵引装置与车体连在一起。 经过现场振动测试,车辆运行过程中的转向架端部的惯性冲击(振动加速度)较大,垂向振动加速度达到10 g,横向10 g和纵向为5 g。由于ATC支架把转向架的两 侧梁连了起来,转向架的“H”型结构变成了“目”字型结构,转向架端部的刚度增加。 2.1 组件分析 建立ATC支架组件的功能模型(见图3),深入分析各个组件的功能,明确组件的各功能。 2.2 物场模型 2.2.1 支架和钢管之间过度作用的物场模型 钢管与支架的焊接使转向架端部连接为整体,限制了转向架左、右侧梁的扭转运动。钢管与支架连接处的过度限制作用,导致支架开裂,物场模型见图4。 2.2.2 ATC设备振动有害作用的物场模型 车辆运行过程中,转向架端部的惯性冲击(振动加速度)较大,垂向振动加速度达到10 g,横向10 g和纵向为5 g,振动冲击是有害作用,物场模型见图5。 优化方案示意见图6。 1)方案1。根据物-场分析的6个一般解法,采用一般解法2:加入第三种物质(S3)来减弱过度作用。在安装座与钢管连接处增加橡胶弹性套管,将刚性焊接变为弹性铰接

基于TRIZ方法的曲臂式高空作业车优化设计

基于TRIZ方法的曲臂式高空作业车优化设计 王添羽;韩宇翃;吴安琪 【期刊名称】《包装工程》 【年(卷),期】2022(43)S01 【摘要】目的结合TRIZ创新理论,针对现有曲臂式高空作业车难以民用这一问题, 得出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提高曲臂式高空作业车的环境适应性,扩大其在农村自建 房方面的使用范围。方法运用TRIZ分析方法得到产品的需求点以及设计方案。首先,在发现问题阶段,对现有的曲臂式高空作业车进行现状分析,引入TRIZ理论中的 功能模型、5-WHY因果分析法得到现有产品的问题以及改进方向。其次在设计阶段,使用冲突矩阵分析法和40个发明原理进行产品创新设计。最后,在方案评价阶段,运用有限元分析完成方案可行性分析。结果设计出优化版的曲臂式高空作业车。优化后的曲臂式高空作业车以民用为主,在保证高度的同时减小整体体积并加强稳 定性,解决了之前曲臂式高空作业车不适于民用、体积较大、物料运输不便等问题, 提高其环境适应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碳中和理念。结论首先 在课题方面得出了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其次研究和应用TRIZ方法在对各种产品设计的新方向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以及实践意义,最后有限元分析可以为设计 方案的可行性提供参考。 【总页数】10页(P161-170) 【作者】王添羽;韩宇翃;吴安琪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211.6 【相关文献】 1.基于Pro-E的曲臂高空作业平台车臂架动力学分析及优化设计 2.基于TRIZ理想度方法对自洁式空气过滤器阻力的优化设计 3.曲臂式高空作业平台三铰点位置优化 4.曲臂式高空作业车液压系统设计及研究 5.曲臂式高空作业平台的结构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TRIZ理论

一、TRIZ理论 (一)TRIZ理论的基本思想 ●基本思想;大量发明创造所包含的基本问题和矛盾是相同的。 优势;避免传统创新过程的试错法带来的盲目性和局限性。掌握TRIZ理论提高发明的成功率,缩短发明周期。 ●TRIZ理论核心;是系统进化理论,解决技术矛盾和冲突是系统进化的推动力。(二)TRIZ理论体系结构 1、TRIZ理论的理论基础 体系结构中的第一部分:TRIZ理论的理论基础 TRIZ理论基础是技术系统的进化模式。该模式包含用于工程技术系统进化的基本规律,理解这些模式可以帮助人们形成对问题发展轨迹的总体概念,得到其发展前景的正确判断,从而增强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TRIZ理论认为任何领域的技术产品都与生物系统一样,存在着产生、生长、成熟、 衰老和灭亡的产品进化规律。 ●掌握了这些规律,人们就能能动的进行产品的创新设计、开发并能预测产品的未来 趋势。 ✧案例:数据化信息储存技术的进化 ❖穿孔纸带→磁带→磁盘 ❖光盘→U盘→移动硬盘 ✧案例:计算技术的进化 ●伴随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计算技术一样,先是算盘的发明、推广和广泛运用,达到珠 算技术的成熟。 ●伴随着计算机的出现,算盘技术也就走向衰老和灭亡。 2、TRIZ理论分析工具 (1)矛盾分析 ●发明问题的核心是:解决矛盾冲突。矛盾分为物理矛盾和技术矛盾。 A.物理矛盾是指一个系统中同一个参数的矛盾也就是自相矛盾; ✧案例:自行车使用时变大、停放时缩小。(这就是同一参数--体积的矛盾) B.技术矛盾:一个技术系统中的不同参数之间的矛盾。 ✧案例:汽车速度越高,安全性下降。 ●TRIZ理论归纳整理了39个通用工程参数,对工程设计中存在的技术矛盾进行描述。 ●通过39个工程参数构造了矛盾冲突矩阵,来引导设计者选用TRIZ理论的40条发明原 理。 (2)物质--场分析 TRIZ理论认为:任何产品的所有功能都可以分解为两个物质和一个场,可以用物质--场分析法来分析产品的功能。 (3)ARIZ算法 ●将初始问题程式化; ●将矛盾冲突与理想解进行程式化处理; ●使技术系统向理想解的方向进化。 (4)需求功能分析 需求功能分析的目的是从完成功能的角度来分析系统、子系统或部件。 3.基于知识的问题解决工具 ●TRIZ理论提供了三个基于知识的问题解决工具,他们是40条发明创造原理、76个标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