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努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努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努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众所周知,现代教育体系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和要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仍然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学校教育孤位、社会教育错位、家庭教育缺位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还需建设。

一、学校教育孤位

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学校教育显得很孤立,主要表现在:

1、市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是不够充分的。尤其是对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缺乏应有的认识。他们常常习惯性地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对教育应有的投入、解决了应该解决的问题就是对教育的重视、支持。他们常常表现出对教育指责的多,关心的少。

2、许多家长也对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教育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孩子行为有偏差,认为是学校没有教好,有的甚至认为是被学校教坏了。把自己应负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3、就学校本身而言,管理者往往将学校定位为一个“小社会”,把教育的责任全部往自己头上加,缺少与社会、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忽视了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封闭式教学、军事化管理等模式,在给学校管理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学校与社会、家庭更加孤立起来。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够,家庭教育的作用也得不到真正地发挥。

二、社会教育错位

从目前社会环境来看,存在着两多两少:

一是不良的社会环境因素多,包括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厅、洗头房、美容店、城市“牛皮癣”、淫秽光盘、淫秽图书、学生彩票、非法饮食摊点等等。

相对而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社会活动场所明显不足。让我们细数一下孩子值得去的活动场所或回顾一下我们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尴尬就一目了然了。

二是各部门及社会各界开展的活动重形式、重政绩的多。这几年,各部门开展的活动确实多了起来,但多注重形式,对效果却很少考虑。往往搞一个启动议式,新闻媒体一报道就结束了,如深受社会关注的留守儿童问题,起动仪式后就几乎没有后续工作。相对而言,真正关心青少年成长的活动少。

三、家庭教育缺位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质在很大程度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每一位家长都是望子成龙,但是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却认识不足,更缺乏教育子女的正确方法。家庭环境不和谐、家长不闻不问、家长不良习惯、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式等等都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如有的家长骑电动车送孩子,带着孩子天天闯红灯,驶入机动车道,能保证孩子长大以后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吗“?家长往往把孩子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对学校教育指责的多,配合的少。还有部分家长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子女中无所适从。特别下岗的、失业的、离异的、残疾人等问题家庭,孩子的成长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让我们的下一代健康地成长。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形成合力,构建起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在此建议:加强领导,切实把“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建立长效机制,制定考核办法,每年对各县(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等;各部门单位要在各级党委统一领导下,明确职责,按照分工,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学校、家庭和社区、村镇在工作中,要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相互补充,做到“三位一体”;抓好典型示范工

作。

一、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

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

1. 学校要实现德育工作制度化,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学校课程计划中,要突出德育地位。通过各种平台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要深化基础教育课课程改革,强化道德教育,推进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防止和纠正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业成绩轻综合素质的倾向。要建立德育教育体系,制定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规划,丰富和创新“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加强社会实践教学和社会锻炼,定期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科技教育基地、军事教育基地接受教育。

2. 学校要把德育工作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各中小学校都要建立完善家访制度、建立家长委员会,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学校同家长的联系与沟通,请家长为学校管理和德育工作献计献策,同时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实现学校家庭互动,保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连贯和延续。学校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议,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通报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3、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校外辅导员制度和队伍。各中小学校可聘请各有关方面有责任心、有能力、有经验的人士担任校外志愿辅导员。

二、创建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1、各部门、单位要提高认识,真正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按照职责分工,发挥各自优势,主动配合教育部门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不搞流于形式的活动。

2、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组织文化、公安、工商等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学校周边环境建设,加大力度,整治网吧、违法歌舞厅和电子游戏厅,规范文化娱乐市场秩序。治理淫秽光盘和淫秽图书。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拆除了违章建构筑物,取缔校园周边的无证营业网点和流动摊贩。

3、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重点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使用和管理,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经费,建好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

三、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

首先,家庭教育应该侧重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创造和谐的家庭成员的关系,使青少年心情舒畅,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健康成长。其次,家长要以身作则,从细微处做起,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品行修养给孩子做出榜样。第三,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特别是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不仅要教育孩子学习知识,更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

要让每位家长做到以上几个方面,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社会氛围。二要加大对家长的培训力度。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整合各种资源,精心搭建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活动平台,保障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促进,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格局。让我们努力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落到实处,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总结报告图文稿

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总 结报告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工作总结报告为了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立体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此,设立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根据学校实际,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学校方面 1、班主任、科任教师定期开展了家访活动,以书信、电话、网络等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联系,交流信息,提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对家访中发现的学困生、贫困生等典型案例进行“送温暖”活动; 2、建立心理咨询室,对一些心理、行为、品行等有问题的同学进行心理梳理,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3、学校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课任教师定期与家长进行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沟通; 4、学校组织防火、防溺、交通安全的相关知识教育并与家长签定相关安全责任书。 5、班主任利用团队课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重点进行养成教育,总结一周班级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每周班级召开一次主题班会,配合学校工作重点,根据本班实际,确定专题,努力把本班建成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

6、重大节日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学雷峰,树新风”发掘身边的美德少年,树立道德榜样,并且,学校团委组织学生会干部到敬老院探望老人。寓德育教育于各项活动中,让学生接受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 二、家庭方面 1、家长与教师保持良好沟通。我校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校讯通和微信,建立了家校、家长与教师交流平台,对家长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形成引导与帮助, 家长在遇到困惑时也能及时向我们教师和学校进行反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议。我校除了加强平台信息交流,还通过每个学期最少举办一次家长会的形式,将学生在校情况通过面对面与家长取得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配合学校工作。 三、社会方面 人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依托,是人的社会化的扩大。 在社会教育这一方面,学校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为响应我市创文工作要求,我校团委定期组织学生在校开展环境卫生活动,雷峰节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全校师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敢于实践的能力;重阳佳节,团委都组织学生会干部到我市的敬老院为孤寡老人表演节目、送礼物、打扫卫生等等。通过这样的教育形式使学生增加社会责任感、学会尊敬老人奉献爱心,让自己学到的德育教育得到升华;清明节团委组织学生到沙浦烈士陵园开展祭扫烈士墓缅怀先烈的活动,通过祭扫“烈士墓”,抓住契机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激发学生

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1]

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1]

花梨镇中学建立学校、家庭和社 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呈现多元化,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以往一些贯用的德育工作方法与途径,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式发展的要求。造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这几点:1、九年义务教育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素质不高;2、当今社会环境复杂化,各种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言行充斥其中,如聚赌、斗殴、黄色书刊、音像制品、吸毒贩毒、封建迷信等等,很容易使青年学生受到污染和毒害。又因青年学生喜欢交友,且容易结成小群体,而某些落后的小群体的不健康甚至不法活动,很容易使他们受到不良影响。面对这些新的问题,仅仅依靠学校一方的德育教育已经显得十分单薄,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配合与支持,而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建设本来就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参与。我校正是抓住了这些原因,率先构建起了一个由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紧密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为更好地抓好学生的德育方面的培养,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以下内容就简单地给大家阐述一下我校的德育工作网络。 首先,学校方面,由于学校是负责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其肩上的“担子”也是最重的,因此,我校建立了多种德育工作机构和队伍,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从不同的角度,给学生灌输正确的德育思想,使学生的素质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我校的德育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长之间能极大地增进了解,解决日常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家长更加了解学校,信任学校,依靠和支持学校,达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有的放矢地为学生谋划未来。但是,由于我们学校是面向全国招生的,有部分同学是来自外省的,因此,让老师到每个家庭里面去家访是显得不太现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校领导经过反复的研究,最终得出了“电话家访”这样一个方法,要求每个班主任在一定的时期内,例如期中考试后等等,要给每个学生的家长都打去电话,进行一个电话家访,向家长汇报一下其子女在校时的表现,以及向其家长了解学生性格上的某些特点,通过这样一个互动的过程,让家长和老师都对自己的子女和学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家访也不拘泥于形式,灵活多样的形式才有利于交流。我校特色家长会就是让人耳目一新的一种特殊的“家访”。在学生专业技能、才艺展示中让家长全面了解,重新审视自己的孩子,同时了解学校的教学成果。这样也会拉近家长与孩子、与学校的距离,促进学生学习。 学生对家访也比较认可。作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受人重视已经习以为常,混个毕业证的想法也见怪不怪。最初不理解,职业学校的学生怎么还有家访,又不是重点高中的学生,最怕老师告状,所以强烈反对。但没有想到老师的家访,没有单独批评,还有表扬和鼓励。还有那次才艺展示的家长会,让父母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的风采,他们感动得流泪了,自己也第一次相信自己也可以是个有才能的人,家访还使别的好多同学有了较多变化。家庭贫困的某同学,通过家访得到学校的资助,他安心地学习了;那不讲道理,爱顶撞老

家长学校“三位一体”制度汇编

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制度 为使学校、家长、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迈进,我校决定建立三结合的教育网络,组织社会参与,优化家庭和社会教育环境,制订“三结合”教育工作制度。 1、成立以学校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小组。由社会、家长共建单位参加的三结合教育委员会,各班选派5—7名家长组成班级家长学校,并推选一名家长为校级家长学校成员,组成两级家长学校。 2、学校每学期邀请校级家长学校成员和三结合领导小组来校开会。研究学校计划和总结及假期计划。每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 3、学校定期组织家长开放日、开放课,征求家长意见,共同搞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4、班级家长学校定期召开会议,商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5、开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教学育儿、家庭教育的指示,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提高家长们的素质。 6、请有经验的家长给学生、教师和家长讲课,共同办好学校。 7、建立评选优秀家长的制度。宣传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好人好事,树立全社会关心教育的良好风气。 家长学校工作制度 一、为切实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制定工作制度。 二、家长学校要做到“三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三、家长学校要做到:有学校委员会及管理机构的负责人,有活动经费、有教室、有计划、有教材、有考核、有工作制度、有总结。 四、定期开设课程、开展活动。家长学校及时向学校反馈家长的意见、建议,学校对家长提出的意见及问题给予解决。 五、“家长学校”每个年级每学期至少讲1~2个专题。 六、教师必须对每名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各方面的表现情况,认真做好家访记录。

七、每学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社区活动,邀请家长积极配合、参与活动。 八、家长学校每学期做好家庭教育经验交流工作,及时总结。 家长学校校长岗位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和上级创办家长学校的指示,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 2、负责组建家长学校组织网络,聘任好教务主任、教师、辅导员和其他工作人员,通过多种途径,给他们创造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3、定期召开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会议,研究家长学校重大问题,建设一个团结、服务、实干、高效的领导班子。 4、全面规划,统一安排家长学校各项工作,确定家长学校目标,制定家长学校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及重大改革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5、经常了解家长的思想学习情况,听取家长们的意见和要求,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教沟通的新局面。 6、负责开展教师、辅导员和家长的考核评估工作,评比出文明班级、优秀教师和优秀家长。 7、自觉接受县关工委的监督,征求对家长学校重大问题决策的意见。 8、负责处理与社区等单位的协作关系,争取社会力量,共同办好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副校长职责 1、协助校长做好家长学校的工作。 2、制定家长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检查、督促、执行。 3、制定教学计划,协调各项工作,保障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4、督促、检查教育教学活动。 5、成立家长委员会,按《章程》发挥全体委员的作用。 6、负责年度的家长学校检查、考核、评比、总结工作。

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德育方案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方案 学生的生活环境离不开广阔的社会。有资料显示,我们学校4小时的正面教育不如社会1小时的反教育。因此,只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协调与配合,共同构建德育教育网络,才能保证青少年德育工作的真正落实。就此,我结合学校近年来的工作实践,谈谈个人的见解。 一、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调与配合,家长是重点。 在农村,家庭教育是个“薄弱”环节。搞好家庭教育,重要的是家长要 懂得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使他们能正确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充分发挥 家庭教育在三者协调与配合中应有的职能。因此,我校向家长提了几点建议: 1、家长定期与学校交流学生情况,把握学生思想动向; 2、家长应充分支持并配合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 3、家长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合作伙伴,应成为重要的教育力量; 4、学校密切合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此外,我校还不断采取主动措施,认真做好家与校的联系工作,如定期 做好家访工作,指导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此外,为了增进家长对学校 的了解,我们充分地利用校刊的窗口作用,及时、准确地把校内的新事件、 新现象传达给家长。本学年,我校还建议家长以书信形式,给学校的各项工 作尤其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活动提高 了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老师们也学习了不少科学 适用的德育工作方法,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血液。 二、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调与配合,社会是难点。 正如胡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所指,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 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因此,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的协调与配合应在党委、政府的统筹规划下,积极协调宣传、科教、文化、公安、体育、卫生等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的 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优化社会育人环境,切实保证 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图 学校 家庭社会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探讨随着现代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发展,现代教育的构成愈来愈趋向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协作。《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加强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一项全民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针对教育新形势,我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对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经过研究和实践,我校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教育的合力,现将有关探讨略述于下。 一、认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向社会扩展。因此,必然要充分认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促成学生的健康发展。 学校是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学校可以有意识的对各种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因素进行选择和重组,系统的发挥作用。学校承担了过去由家庭完成的大部分教育功能,成为少年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对于一个现代的少年儿童而言,学校不仅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同时也是社会生活形式,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整个青少年时期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度过,从中掌握了知识技能,养成道德习惯,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念,锻炼了体魄。因此,学校对于个人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对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尤为重要。 家庭是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一个人生下来受到的最

初影响就是家庭。家庭结构、家庭职能、家庭关系、家庭伦理道德等方面形成人的基本特点。我国著名儿科专家刘湘云教授经过两年对128名"健优儿童"及128名一般化儿童的家庭环境进行研究调查后指出,少年儿童发展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环境。家庭的结构特点、家庭的稳定性、父母的思想意识、文化修养、言行举止、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参与子女教育的自觉性及其教育方式、生活资料的数量和质量都对子女的身心发展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 社会为少年儿童提供成长的基地。人是社会的产物,一个人出生以后,在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要加入许多群体。就个人的发展而言,加入群体能够满足人的社会交往需要,满足人的多方面的心理需求,从而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交往会从学校、家庭扩展到社会,加入社会不同的群体之中,这对儿童的成长影响极大:如果是健康的,能促进儿童的发展,比如几个喜欢制作小发明的孩子形成的兴趣小组。反之,会有消极影响,例如一些沉迷于电子游戏的孩子形成的小集团。同时由于儿童身心都未成熟,一般不易摆脱这种影响,对其成长影响较大。 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并且它们的作用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影响的,即可相互促进也可以相互制约抵消,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从我校的实际来看,地处农村的学生与外界接触相对较少,家长的文化层次也较低。由于我们认识到学校、家庭、社会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我们有意识加强与社区的合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学观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学观 初二李迎群 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了发挥教育的功能,我们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观念,打破学校和社会的界限,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体、社会为平台,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为了更好地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作用,确立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育人的新育人观念,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1、提高确立“三位一体”教学观的认识 为了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教育作用,教师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育人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担负着引导学生、诱导学生、启发学生的主要任务,但是,现代教育及素质教育对学生及学生素质的要求,是教师单个教育难以实现和完成的。因此,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育人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其次,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利用家长学校,,通过座谈会、开放家长听课周、家校联系会等形式,提高家长的思想认识.,确立家庭教育的职责和义务,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努力使家、校形成合力,共同担负起教育的责任! 2、办好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 在家庭生活中,子女都会看到,家长是家庭生活的组织者,是家庭生活的支柱,是自己生存和生活的依赖者。在社会生活中,家长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这一切,子女在同家长长时间的相处过程中,都有切身的体会和深刻的了解。家长在子女心目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应该得到子女的尊重和信任。家长越是有权威,对于子女的要求和教育越具有可接受性,教育的效果就越具有深刻性和持久性。家长的权威是家庭教育成功的保障和前提。 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是相对于遗传素质和后天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而言的。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有重要影响,而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在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可以控制和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限制和消除不良环境因素的干扰,利用和发挥一切积极因素的作用,以确保个体发展的方向。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网络的措施 随着现代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发展,现代教育的构成愈来愈趋向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协作。我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对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的检验,我校认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教育的合力,是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良好教育途径。 (一)树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大环境教育观是顺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当前社会,知识经济的出现,使人类社会比任何时候都依赖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这使得教育的功能也应有相应的变化。因此,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出发,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一个现代的教育观,明确我们要培养的是怎样的人才。那么,应该树立怎样的一个现代教育功能观呢?从现代青少年的实际状况看,他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随着社会信息传播的发展,他们越来越早的接触到成人化的世界,生活的范围不再是学校家庭简单的交叉,而受外界多方面的影响:从宏观系统看,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

和社会心理的影响:从中观系统看有社区的影响:从微观系统看有 家庭的影响。因此,顺应时代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二)认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 面的作用,明确立足实际构建三结合教育网络的重要性 从上述的论述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步向社会扩展。因此,必然要充分认识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生活的基本环境,在学生成长中所起的作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促成学生的健康发展。 学校是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主要的决定因素。学校可以有意 识的对各种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因素进行选择和重组,系统的发挥 主体作用。在现代社会,由于知识传授的专门化程度越来越高,学 校越来越普及,因此学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了越来越大。学校承 担了过去由家庭完成的大部分教育功能,成为少年儿童社会化的主 要场所。对于一个现代化的少年儿童而言,学校不仅是一种社会组 织形式,同时也是社会生活形式,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孩子 从出生到整个青少年时期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度过,从中掌握了知识 技能,养成道德习惯,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念,锻炼了健康的体魄。因此,学校对于个人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对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尤 为重要。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实施方案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整体功能,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立体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此,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三结合”教育网络的重要性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不仅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社会、家庭环境,公民道德素质,家庭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为未成年人创设良好的社会成长环境和家庭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和教育水平是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校要积极主动与各相关部门联系,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发挥社会各方面和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健全“三结合”教育网络,发挥综合教育效益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要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知事、明理、动情、践行。同时要切实搞好“五爱”教育,并注意挖掘和发挥本地各种德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1.学校方面 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建立以学校领导、德育干部、教师和班主任为主体,少先队及家长学校负责人共同组成,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道德建设,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习引导和生活指导,使学生知事、明事。 关工委要深入学校,督促指导学校办好家长学校,推动和促进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三结合,优化育人环境,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机构,办好家长学校,每学期分年级段召开学生家长会,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适时开展家庭教育咨询,组织家长交流育人经验。同时,承担对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组织协调和总体规划;加强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信息交流,做到资源共享。

努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努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众所周知,现代教育体系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和要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仍然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学校教育孤位、社会教育错位、家庭教育缺位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还需建设。 一、学校教育孤位 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学校教育显得很孤立,主要表现在: 1、市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是不够充分的。尤其是对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缺乏应有的认识。他们常常习惯性地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对教育应有的投入、解决了应该解决的问题就是对教育的重视、支持。他们常常表现出对教育指责的多,关心的少。 2、许多家长也对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教育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孩子行为有偏差,认为是学校没有教好,有的甚至认为是被学校教坏了。把自己应负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3、就学校本身而言,管理者往往将学校定位为一个“小社会”,把教育的责任全部往自己头上加,缺少与社会、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忽视了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封闭式教学、军事化管理等模式,在给学校管理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学校与社会、家庭更加孤立起来。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够,家庭教育的作用也得不到真正地发挥。 二、社会教育错位 从目前社会环境来看,存在着两多两少: 一是不良的社会环境因素多,包括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厅、洗头房、美容店、城市“牛皮癣”、淫秽光盘、淫秽图书、学生彩票、非法饮食摊点等等。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奥林花园社区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图 学校 奥林小学、奕阳幼儿园 美禾幼儿园、康居幼儿园 家庭社会 “1+1”家长互助会QQ群社区儿童教育服务站社区家长学校社区科普馆 社区儿童之家

奥林花园社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的基本内容,结合社会实际、学生实际,拓展教育影响的广阔空间,走开放办学之路,德育工作的创新,要求学校必须进行多种途径、多种方法的创新。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的教育模式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一、工作目标 (1)、营造家庭、社会、学校一体化育人氛围; (2)、建设校外育人基地,即办好学校观察社会的窗口; (3)、培养一批优秀家长,并以此建立优秀育人家; (4)、对接奥林花园社区儿童教育服务站、社区家学校、社区科普馆、社区儿童之家、充分利用校外活动阵地。 二、方法步骤 (1)、以学校德育处为主阵地,协调学校教育网络,家庭人网络,社会育人网络三网合理运行。 (2)、建设阶段性和开放性网络,在实施中不断拓展网络,随时吸纳鲜活的校内外德育源泉。

(3)、建立各班优秀家长辅导站,培养优秀家长,建设优秀育人家庭网,宣传优秀家长的教育方法及典型事迹,请优秀家长到班开主题班会。 (4)、建立校外育人基地,让学生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学习、锻炼,感受来自社会的积极教育因素,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他们博大的胸怀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进校园,让他们给校园注入新的血液,带来清新诱人的时代气息,感受时代发展的铿锵脚步。 (5)、创造性地开展三结合教育工作,不断总结得失,把三结合教育这个开放性网络不断引向深入。 (6)、对接奥林花园社区儿童教育服务站、社区家学校、社区科普馆、社区儿童之家、充分利用校外活动阵地,开拓未成年人周末、假期文化活动场所,为特殊群体未成人提供支持,寓教于乐,培养兴趣爱好。 奥林花园社区工作站 2014年1月

浅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

浅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 摘要: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小学生德育教育实践证实,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同心教育,对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质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应该在教育实践中充分发挥三者的协作作用。本文在深入分析小学德育教育特点的基础上,较为详细的阐述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 关键词: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小学德育教育模式 通过实践证明,德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德育教育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而且能够促进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生德育教育需要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作用,给小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德育教学环境。但是从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实践来看,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作用还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探讨“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对于提升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于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学校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依旧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学校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升学质量,教育的重点也在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德育教育对于学生升学的影响似乎并不大,所以一些小学认为,德育教育是可有可无的,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一些小学仅仅安排少量的德育教育课时。这些小学的根本问题在于没有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1]。目前社会人才竞争十分激烈,而人才在竞争过程中除了应该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之外,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操守也是十分重要的,而这两种品质是在日常的小学教育中通过良好的德育教育形成的。但由于一些小学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 2.德育教育形式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谈话式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的主流形式,所以在小学教育实践中,还有一个问题影响着德育教育的整体质量,那就是德育教育的形式过于传统和枯燥,学生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也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受传统教学形式的深刻影响,老师一般都采用谈话式教育形式进行德育教育,但是德育教育与其他学科不同,谈话式教育并不是理想的教学模式,德育教育需要在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产生深入的情感共

三结合教育网络说明报告

三结合教育网络说明报 告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说明报告教育好学生是学校、社会、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到:“随着人员流动性加大,一些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给未成年人教育带来新的问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政策措施等方面还有许多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这些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校积极开展建立健全完善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相关活动。 一、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探索一种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搞好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合作模式,共同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深入了解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使家长了解学校、了解教师、了解孩子,使社会了解学校、了解教师,理解并支持学校和教师工作,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正向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推动家庭和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三、通过“三结合”教育网络建设,促进行风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争取社会各界对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学校、家庭、社会必须三者结合

学校、家庭、社会必须三者结合 才能真正实施有效教育 德育是实施以德治国的方略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我们都知道德育在孩子一生中的作用,但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必须首先要明确: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德育的三个支柱,缺一不可。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发展,我们需要坚持学校、社会、家庭德育三结合,切实加强和改革德育工作,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德育教育中,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统一的教育计划,有较为完备的教育场地,设施和图书资料,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队伍,是学生成长的主要教育环境。学校教育可以利用其调控机制联合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实行有效的调控,注意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和发挥他们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影响,尽量排除和克服消极因素的影响。但是,学校教育虽起着主导的作用,但也有它的局限性,在内容上还不能满足学生多方面成长的需要,在时间、空间上也无法周到全面。 在德育中,对学生影响最深地是家庭,而这种影响却往往是反面的。 父母的言传身教为孩子提供了一种无意识的教育,这种无意识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比有意识的教育更容易接受。原因就是父母比老师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亲和力。正是这种教育使学生对在课堂所受的教育产生动摇和怀疑。我们苦口婆心的教育怎么就抵挡不住家长的一句话?我们很不愿意的看到:我们所奉为经典的一些道德准则被家长断然否定。 现在的孩子很有见解,但这些见解却明显带着父母的影子。父母要教孩子做好人,为孩子树榜样,任重而道远。首先为人父母的要首先重新认识和定位这个不断变化着的社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会的主流是公平正义的。其次作为父母的要循序渐进滴水穿石对孩子进行熏陶,从小为孩子的人生态度和以后对人生的选择指明方向。 在日常的教育中,经常会发现有部分家长会给孩子一些坏的榜样,例如:经常看到有的家长骑着电瓶车或者摩托车,车子后面载着孩子,明知前面是红灯,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图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网络图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图 2009年9月20日 近年来,认真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以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为主线,以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为重点,积极营造浓厚的德育

氛围,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取得了显着的成绩。特别是在家长学校建设方面,不断加强学校、家庭的联系,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我本人担任学校的政教处主任,在家长学校建设和实践方面做了一些具体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举办家教知识讲座 为了优化家教环境,协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有效进行家校配合,使家教发挥正向作用,政教处积极为家庭教育提供服务,为更多的家长创造学习的条件和机会。我们把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作为实施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一条重要内容来抓。每学期的开学初和期中,学校领导都通过“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教知识讲座,向家长介绍初中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形成指导、学习方法指导以及加强家校联系的方法等有关知识,效果较好,受到欢迎。比如针对初一的《迈好中学第一步》、面对初二的《帮子女顺利走过青春期》、面对初三的《面对中考我能行》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等,都很实际的走进了家长的心理,赢得了家长的好评。2004年以来,学校还先后邀请到北京未来起跑线的专家和开心妈妈研究机构的着名家教演讲家屈开教授来校为家长讲座,促进家长改进家教理念,革新家教方法,受到家长的热烈欢迎。 二、定期召开家长会 三中的家长学校活动,不是简单的成绩汇报会,更不是告状会、施压会,而是通过教师、学校领导、专家和家长的沟通对话,为家长提供科学的家教办法,给家教提供全新的教育理念,特别每次都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内容。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的情况、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让家长了解学校各项工作的要求,以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通过问卷调查和行风监督员收集到的家长意见和建议,校领导、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通过家长会与家长沟通,保持教育的一致性,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做好家访工作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特别要求在新时期、新形式下,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和情感体验,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要有全面的了解。家访是了解学生学校以外尤其在家庭中的学习生活条件、环境以及家庭教育有效的一条途径。因此,学校要求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要积极开展家访活动,争取家校配合。政教处要求全体班主任要阶段性家访,尤其是要加强特殊生的家访工作。一年来,政教处尤其加强对“特殊生”的管理和教育。针对部分学生出现厌学、逃学、爱打架、爱上网玩游戏的现象,我们建立定期“交流与反馈”制度,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通过引导、疏通、谈心等方式对这类学生进行教育。许多有“问题”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 四、举办家教咨询活动 学校每学期都定期开展家教咨询活动。学校明确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的星期五为家长接待日,由校长主任接待家长来访,听取家长建议和意见。开展家教咨询活动,学校组织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方案_精选精选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方案 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 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仅供学习参考, 切勿通篇使用!】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方案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逐步培养学生,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 为了更好的开展这一工作, 促进教育网络工作步入正轨, 特制定教育系统工作方案。 一、教育的目的 学校, 社会, 家庭相结合, 教育网络是教育学生, 初步具有爱国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初步养成关心他人, 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勇敢、勤劳、节俭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 初步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为培养他们成为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奠定初步的, 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二、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 学校、社会、家庭及三结合教育网络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团队工作计划的安排, 建立了以新三好(即好心态、好性格、好习惯)为主旋律的紧密结合, 行为规范的德育系列活动, 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 同时有计划地召开学生家长会, 让家长与学校, 社会在一起。共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学会生活、学会服务、学会创造。学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将思想道德教育和荣辱观教育践行活动有机结合, 将宏观的道德教育细化为具体的争星活动。学校共设置了五个星(学习星、互助星、礼仪星、进步星卫生星)。每颗心都有它独特的内涵, 口号及标准, 并对每个星提出相应的要求, 学生对照跟标准, 根据自己的实际申报, 学生一步一个台阶, 有自己奋斗的目标, 具有针对性和较强的操作性, 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到在学的一切努力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都能得到肯定和认可, 让学生在荣誉和荣誉的激励中形成良好的品质, 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快乐的成长,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育方法和途径 教育网络, 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 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 以养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文明习惯为重点和起点, 引导学生知识明理, 动情践行, 同时要切实抓好真心活动教育, 并注意挖掘和发挥本地各种德育资源, 丰富教育内容。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的相结合, 在知事、明理, 动情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并逐步建立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互联系的有效机制, 不断巩固教育成果。 学校教育的阵地, 主渠道是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和班主任老师日常对学生的品行教育引导, 并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教育内容, 使学生知识明理长大, 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社会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教育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 每学期我们将采用请进来, 走出去的方法, 让校外教育队伍对学生开展教育, 做到绝大多数学生离

浅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111219589.html, 浅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作者:于军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2年第06期 从事教师工作二十年,在与学生一起上课、学习以及共同探讨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学生的激情与无忧无虑的快乐,同时也在他们犯下了错误后,进行语重心长的教育和严肃认真的批评,既有开玩笑式的嗔怒,更有恨其不努力时的痛心。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在深深地思考着,我们面临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感性与理性的综合体,处于快速成长中的青少年,他们受到年龄、性格、知识、心理、行为习惯、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其道德认知水平和行为模式具有易反复、善变的特征,从而使得学校的德育工作成果难以巩固和顺利发展。育人德为先,一切教育归根到底是“德”的教育,所以如何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德育工作能够更好地为其他教育服务,成为目前教育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根据工作体验,我认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是解决青少年学生德育问题的一种好方法。下面就从两个方面与各位同仁一起探讨。 一、理论探究 1.学校教育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重要条件 学校德育的优势在于组织的严密性、教师的专业性、教育目标的确定性、教学内容的确定性和教育组织形式的固定性,但也正是这样的优点,在另一方面又成为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及针对性的制约因素。比如说,我们的教育手段、教育方式有时不能够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所以,学校教育应该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 2.家庭教育具有明显的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全面性 (1)启蒙性。孩子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了解,个性形成的起点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家人的言谈举止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思想形成、智力发展、品格形成至关重要。 (2)长期性。家庭教育的时间最长,远远超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从孩子出生、上学、参加工作,一直在起作用。一个孩子在成人、步入社会的过程中和家庭的距离在拉大,但是家庭教育的影响仍然存在,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起到的作用要比学校教育大得多。 (3)感染性。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除了理性,还有很强烈的情感性。父母对孩子的那份牵挂、那份爱、那份不舍的亲情,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难以相比的。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总结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总结 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三者之间并且还是相互推动的,怎样将三者合力为一呢?如何推动素质教育和家庭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呢?现将本课题阶段性研究总结如下。 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了切实发挥教育培养人、塑造人的功能,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观念,打破学校和社会的界限,以学校为龙头、家庭为基础、社会为平台,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共同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它不同于家庭、社会的影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不可替代的而且是不容忽视的优势。从学校育人功能来看,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教育的社会化活动,它能按一定社会需要,根据教育大纲的要求,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从学校育人环境来看,学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们的学习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从受教育的时间来看,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最集中,更利于全身心接受各种知识的传授,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 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对学校教育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它具有早期优势,是子女成长的摇篮,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有益于增强儿童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使儿童的智力得到尽可能早的开发,使他们从小就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形成最初的伦理道德观念、审美观念和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最能根据孩子的智力发展特点实施个别教育,最能培养孩子的情感,也最能有针对的对各种社会信息景进行整理、筛选。此外,家庭教育是终生教育,具有长期性、持久性,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步入社会前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渡过的,甚至走向社会后仍然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终身受益,是非常重要的。瑞士教育家斐斯塔洛齐讲“道德教育最主要的场所是家庭”孩子对母亲的爱进而发展到对 兄弟姐妹、邻里的爱,这就是道德发展的基本原则。

德育工作三结合教育网络及工作制度

德育工作三结合教育网络及工作制度 2012年度 毛都西伯小学 2012.3 德育工作三结合教育网络及工作制度 2012年度 一、指导思想: 完善机构建设,进一步拓宽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各种途径,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形式,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生活,结合“责任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氛围,特别是让全体学生做在学校和在家庭、在社会表现中都表里如一的好孩子,将责任教育落到实处。 二、领导机构: 组长:曹海森 副组长:李树军 成员:刁春秋、汤铁英、刘颖、王淑华、刘丽新、张国玲。 三、管理分布图:

学校→少先队→班级→德育基地→村委会→家长学校 四、工作制度 1、学校领导及年级班主任和家长委员会负责制定、组织、安排活动,并及时对学生校内、校外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2、社区负责配合学校为学生参与校外实践活动提供条件。 3、定期组织开展家长、学校和社区交流活动,举办家长学校,开好家庭教育课和社会实践课程。 4、学校、家庭、社区经常保持联系,互通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情况,做到对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关爱全覆盖,不留盲区。 5、学校发挥主渠道作用,家庭、社区积极配合,为留守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动员社会各界对特困留守学生予以资助,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上的具体困难。 6、学校和社区要大力宣传,提高公民关爱留守学生意识,配合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为留守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7、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每学期举办一次家长(监护人)培训班,提高家长的法律意识,在教育管理学生上给予方法指导。 8、开发和利用社区现成的教育资源,组织留守学生到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留守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他们在活动中受到锻炼和熏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