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楼长联 拼音版 翻译注释

大观楼长联 拼音版 翻译注释
大观楼长联 拼音版 翻译注释

大观楼长联孙髯

五(wǔ)百里(bǎilǐ)滇池(diānchí)奔(bēn)来(lái)眼底(yǎndǐ),披(pī)襟(jīn)岸(àn)帻(zé),喜(xǐ)茫茫(mángmáng)空阔(kōngkuò)无边(wúbiān)。看(kàn)东(dōng)骧(xiāng)神(shén)骏(jùn),西(xī)翥(zhù)灵(líng)仪(yí),北(běi)走(zǒu)蜿蜒(wānyán),南(nán)翔(xiáng)缟素(gǎosù)。高人(gāorén)韵(yùn)士(shì),何妨(héfáng)选(xuǎn)胜(shèng)登临(dēnglín),趁(chèn)蟹(xiè)欤(yú)螺(luó)洲(zhōu),梳(shū)裹(guǒ)就(jiù)风(fēng)鬟(huán)雾(wù)鬓(bìn),更(gèng)频(pín)天(tiān)苇(wěi)地(dì),点缀(diǎnzhuì)些(xi ē)翠(cuì)羽(yǔ)丹霞(dānxiá),莫(mò)辜负(gūfù)四周(sìzhōu)香(xiāng)稻(dào),万顷(wànqǐng)晴(qíng)沙(shā),九(jiǔ)夏(xià)芙蓉(fúróng),三春(sānchūn)杨柳(yángliǔ);

数千年(shùqiānnián)往事(wǎngshì)注(zhù)到(dào)心头(xīntóu),把酒(bǎjiǔ)临(lín)虚(xū),叹(tàn)滚滚(gǔngǔn)英雄(yīngxióng)谁(shuí)在(zài)想(xiǎng)汉(hàn)习(xí)楼船(lóuchuán),唐(táng)标(biāo)铁(tiě)柱(zh ù),宋(sòng)挥(huī)玉(yù)斧(fǔ),元(yuán)跨(kuà)革囊(génáng),伟(wěi)烈(liè)丰(fēng)功(gōng),费尽(fèijìn)移(yí)山(shān)心力(xīnlì),尽(jìn)珠帘(zhūlián)画(huà)栋(dòng),卷(juǎn)不及(bùjí)暮(mù)雨(yǔ)朝(cháo)云(yún),便(biàn)断(duàn)碣(jié)残(cán)碑(bēi),都(dōu)付与(fùyǔ)苍(cāng)烟(yān)落照(luòzhào),只(zhī)赢得(yíngdé)几(jī)杵(chǔ)疏(shū)钟(zhōng),半(bàn)江(jiāng)渔火(yúhuǒ),两(liǎng)行(háng)秋(qiū)雁(yàn),一(yī)枕(zhěn)清(qīng)霜(shuāng)。

译文:

上联: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开冠戴,

这茫茫无边的碧波,多么令人欣喜啊!看吧:东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蛇山如灵蛇蜿蜒,南端的鹤山如白鹤翱翔。诗人们!何不选此良辰登上高楼,观赏那螃蟹似的小岛,螺蛳般的沙洲;薄雾中的绿树垂柳象少女梳理秀发一般摇曳;还有那漫天的水草,遍地的芦苇,以及点缀其间的翠绿小鸟和几抹灿烂红霞。尽情观赏吧!切莫枉费了滇池四周飘香的金色稻谷,明媚阳光下的万顷沙滩,夏日婀娜的莲荷,春天依依的杨柳。

下联:数千年的往事,涌上我的心头,举起酒杯,仰对长空感叹,那些历史长河中诸多的英雄,而今还有谁在呢试想:汉武帝为了开辟西南到印度的通道,在长安挖凿昆明湖操练水军;唐中宗派兵收复洱海地区,立铁柱以记功;宋太祖手挥玉斧,面对版图,将西南划在界外;元世祖率大军跨革囊及筏渡过金沙江,统一了云南。这些伟业丰功,真是费尽了移山的心力啊!但是朝代更替之快,有如傍晚的雨,早晨的云一样的短暂,连幕帘都来不及卷起就很快消失了;就连那纪功的残碑断碣,也都倾颓在夕阳暮霭之中。到头来,只留下几声稀疏的钟声,半江暗淡的渔火,两行孤寂的秋雁,一枕清冷的寒霜

重点注释:

⑴五百里:滇池周广五百余里。围湖造田后,今仅八十里长。

⑵披襟:披开衣襟。岸:动词,推开的意思;帻,古时的一种头巾。

⑶神骏: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骧:昂头奔跃的马。

⑷翥:飞起。灵仪:凤凰一类的鸟,指滇池西面的碧鸡山。

⑸蜿蜒:指昆明北面的蛇山(长虫山)。

⑹缟素:白色的绢帛,指昆明西面的白鹤山。

⑺蟹屿螺洲:滇池中以蟹与螺壳堆成的小岛或小沙洲

⑻风鬟雾鬓:鬟,环形发髻;鬓,耳边垂发;喻风中垂柳。

⑼萍:水草。苇:芦苇。“天”和“地”形容数量之多。

⑽翠羽:翠绿的小鸟。丹霞:红色的云霞。

⑾孤负:意思是枉然,白费。

⑿九夏:指夏季的90天。芙蓉:荷花。

⒀把酒凌虚:对天空举起酒杯。

⒁汉习楼船:汉武帝修昆明湖、治楼船以习水军。打通通往印度的路。

⒂唐标铁柱:唐中宗时平吐蕃之乱“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

⒃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镇纸用。为阻止宋徽宗在大渡河畔和大理购买战马,当时的边官编造宋太祖曾在版图上用玉斧“画大渡河为境界”的谣传: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

⒄元跨革囊:指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皮筏以渡。

⒅断碣残碑: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碑,随时间而断裂残破

昆明大观楼经典导游词

昆明大观楼经典导游词 云南大观楼位于昆明市西郊约3公里的滇池畔,始建于康熙年间,因其面临滇池,远望西山,尽揽湖光山色而得名。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去大观楼观光。请大家往车子左边看,这里有处河湾,这个河湾自清代始称为“篆塘”。“篆”为汉字形体行草隶篆的篆,塘就是水塘的“塘”字。在这里,“篆”同“转”谐音,意思就是流水转湾处。车行的左边,我们沿河而行,据传,这条河是在清康熙年间,吴三桂统治云南时,疏挖了自滇池沿岸晋宁、昆阳、呈贡等地运粮到昆明的河道,古称西门河(因在昆明明清古城小西门外),俗称“运粮河”。今称“篆塘河”或“大观河”,是一条人工河道。;大观楼公园座落在昆明城西南郊的滇池之滨,与苍翠连绵的太华山隔水相望。公园碧水涟漪、长堤垂柳、夏荷秋菊、楼外有楼、景外有景,是一个风光秀丽之湖泊公园。更因为有孙髯翁的“古今第一长联”而闻名遐迩。元明以来,不断开挖海口河,滇池水位下降,水域缩小,现在大观楼一带,才渐渐露出水面,成为小岛。因与太华山隔水相对,故名“近华浦”。据徐霞客《游太华山记》载:“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两岸平畴夹水。十里田尽,崔苇满泽,舟行深绿间,不复知为滇池巨流,是为草海。草间舟道甚狭,遥望西山绕臂东出,削崖排空,则罗汉寺也。”由此看来,近华浦在明

末仍是芦苇沼泽,与滇池草海连成一片,尚未形成风景名胜区。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湖北籍和尚乾印在近华浦结一茅底,讲《妙法莲华经》,听者常千人。后来,善男信女募化将茅庵修为观音寺,游客逐渐增多,便成了城郊名胜。大观楼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云南巡抚王继文看中这里的湖光山色,在此大兴土木,挖池筑堤,植花种柳,建楼二层。此楼因面临滇池,观远浦遥岑,风帆烟树,擅湖山之胜,遂命名“大观楼”。后来又相继建华严阁、催耕佰、观稼堂、涌月亭、澄碧堂等,成为昆明的游览胜地。清道光八年(1828年),云南按察使翟锦观将大观楼由原来的二层改建为三层。咸丰三年(1853年),皇帝询问滇池形势,兵部侍郎何彤云历陈大观情形。咸丰帝听后,御书“拔浪千层”匾额,颁赐大观楼。以后,大观楼曾先后遭兵燹和大水而被毁灭。光绪九年(1883年),云贵总督岑毓英命住持性田和尚重新修建,保存至今,就是今天的大观楼。当年大观楼建成之后,由于秀逸之湖光山色,甚至有人将其称为“省城第一名胜”。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每于良辰佳日,登楼赏景,或欢宴宾朋,或弹歌相庆,或饮酒赋诗,可谓盛极一时。两三百年来,大观楼留下了许多诗文楹联,但多为吟风弄月、离情别绪之作。就在乾隆年间,一位寒士出类不群,一扫俗唱,写出了具有深广社会内容的“海内第一联”,一时惊动儒林。请问诸位,在座有人知道这是一副怎样的对联,

滇池大观楼长联赏析

滇池大观楼长联赏析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孙髯题昆明大观楼 【注释】(1)五百里:《云南通志·地理志》:“滇池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余里。”(2)帻:古时的一种头巾。(3)神骏: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4)翥:飞举。(5)灵仪:指昆明西面的鸡碧山。(6)蜿蜒:指昆明北面的蛇山。(7)缟素:指昆明南面的白鹤山。(8)蟹屿螺洲:指滇池中如蟹似螺的小岛或小沙洲(9)风鬟雾鬓:比喻摇曳多姿的垂柳。(10)翠羽:翠绿色的鸟雀。(11)丹霞:丹红色的云霞。(12)九夏:指夏季的90天。(13)芙蓉:莲花。(14)汉习楼船:据《史记·平淮书》载,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大修昆明池,治楼船……”以操习水军,打通从滇池通往印度的路径。(14)唐标铁柱:《新唐书·吐蕃列传上》,公元707年,吐蕃及姚州蛮寇边,“九征毁絙夷城,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15)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镇纸用。《续资治通鉴·宋纪》:北宋初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帝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16)元跨革囊:《元史·宪宗本纪》,公元1252年,“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皮筏以渡。”(17)断碣残碑: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碑,随时间而断裂残破。(18)孙髯,字髯翁,号颐庵,自号“咒蛟老人”、“万树梅花一布衣”。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0余岁。孙髯一生勤奋,著述甚丰,有《金沙诗草》、《永言堂诗文集》;纂辑过《国朝诗文》、《滇诗》等,惜佚失。仅有《孙髯翁诗残抄本》、《滇南诗略》传流于世。他最著名的作品,是题昆明大观楼长联,素有“天下第一长联”之称。(19)大观楼:在昆明西郊滇池之滨,在今昆明大观楼公园内。园林初辟于明代。大观楼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楼前悬挂孙髯长联为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书写刊刻,至清咸丰七年(1857)毁于兵燹。现存三层楼宇系清同治五年(1866)所建,长联是光绪十四年(1888)由云南剑川人赵藩重书。

前赤壁赋原文和翻译 共4页

《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胪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

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 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友人敬酒,吟诵《诗经》中 (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期中婉转优美的乐曲。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听任苇叶般的小船自由飘流,浮在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多么辽阔呀,像是在天空中驾风遨游,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遗弃尘世,登上仙境。 就这样喝着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 歌中唱道:“桂木的船棹呵香兰的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 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啊,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好似远在天的另 一方。”有善吹洞箫的友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 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 余音在江上回荡,丝丝缕缕缭绕不绝。(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又使孤舟上的孀妇为之饮泣。

昆明大观楼长联赏析-最新范文

昆明大观楼长联赏析 篇一:昆明大观楼长联的语言文化内涵探析 昆明大观楼长联的语言文化内涵探析 大观楼位于风景秀丽的昆明西南郊滇池畔,建于康熙二十九年。大观楼四周视野开阔,滇池烟波浩渺,从西山俯瞰,大观楼掩映在湖光山色之间,可谓洋洋大观,故取名大观楼。大观楼自建成后便成了省城第一名胜,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画。其中乾隆年间著名寒士孙髯翁超凡脱俗,所撰写的大观楼长联堪称一绝,被后人誉为古今第一长联,大观楼也因此而扬名天下。孙髯,字髯翁,祖籍陕西三原,幼时随父入滇,天资聪颖,年轻时参加童试,因不愿受其搜身之辱,便愤然离去,从此不复参加科举,终生为布衣。髯翁博学多识,却贫困潦倒一生,晚年只能靠卖卜为生。他所作的大观楼长联上下联共180字,就字数而言,并不是最长者,但就思想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而论,大观楼长联古今第一的美誉实至名归。关于此联的艺术成就,前人已经做过很多的研究,但就文化内涵而言,前人涉及较少,所以本文试从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对长联进行剖析和解读。 一.大观楼长联的语言特色 对联是中国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联一般应该具备四个要素,一是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但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如民国时期有这样一幅对联,上联是袁世凯千古,下联为中国人民万岁,这副对联意在讽刺袁世凯,虽然上下联字数不等,却很符合当时中国人民的心声,所以也被接受和广泛传诵。

二是平仄相合,音调和谐。对联要求上下联平仄要对应,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是要求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即虚词对虚词,实词对实词。四是要求内容要相关,上下衔接。髯翁所作的大观楼长联立意高远,气势磅礴,除了具备对联的基本要素之外,在语言运用上也颇具特色,值得玩味。 (一)长联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长联巧妙地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使之气势如虹,意境深远,为长联增色不少。 1.比喻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长联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比如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联中就用神骏来比喻昆明东边的金马山;灵仪喻西面的碧鸡山;用蜿蜒来形容北面的长虫山;缟素喻南面的白鹤山。这样一来,就把滇池四周静态的山脉描写得活灵活现,再加上前边的看字,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立刻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看吧:东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长虫山如灵蛇蜿蜒,南端的白鹤山如白鹤翱翔。此外,上联中还用蟹屿螺洲比喻滇池中沙洲的独特形状,用风鬟雾鬓比喻岸边摇曳多姿的垂柳。 2.排比修辞手法的精妙运用 长联中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尤为突出。如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作者在描绘这些自然景物时,运用了空间排比的手法,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运用到句子中,构成排比句。汉习楼船,

大观楼长联 拼音版 翻译注释

大观楼长联孙髯 五(wǔ)百里(bǎilǐ)滇池(diānchí)奔(bēn)来(lái)眼底(yǎndǐ),披(pī)襟(jīn)岸(àn)帻(zé),喜(xǐ)茫茫(mángmáng)空阔(kōngkuò)无边(wúbiān)。看(kàn)东(dōng)骧(xiāng)神(shén)骏(jùn),西(xī)翥(zhù)灵(líng)仪(yí),北(běi)走(zǒu)蜿蜒(wānyán),南(nán)翔(xiáng)缟素(gǎosù)。高人(gāorén)韵(yùn)士(shì),何妨(héfáng)选(xuǎn)胜(shèng)登临(dēnglín),趁(chèn)蟹(xiè)欤(yú)螺(luó)洲(zhōu),梳(shū)裹(guǒ)就(jiù)风(fēng)鬟(huán)雾(wù)鬓(bìn),更(gèng)频(pín)天(tiān)苇(wěi)地(dì),点缀(diǎnzhuì)些(xi ē)翠(cuì)羽(yǔ)丹霞(dānxiá),莫(mò)辜负(gūfù)四周(sìzhōu)香(xiāng)稻(dào),万顷(wànqǐng)晴(qíng)沙(shā),九(jiǔ)夏(xià)芙蓉(fúróng),三春(sānchūn)杨柳(yángliǔ); 数千年(shùqiānnián)往事(wǎngshì)注(zhù)到(dào)心头(xīntóu),把酒(bǎjiǔ)临(lín)虚(xū),叹(tàn)滚滚(gǔngǔn)英雄(yīngxióng)谁(shuí)在(zài)想(xiǎng)汉(hàn)习(xí)楼船(lóuchuán),唐(táng)标(biāo)铁(tiě)柱(zh ù),宋(sòng)挥(huī)玉(yù)斧(fǔ),元(yuán)跨(kuà)革囊(génáng),伟(wěi)烈(liè)丰(fēng)功(gōng),费尽(fèijìn)移(yí)山(shān)心力(xīnlì),尽(jìn)珠帘(zhūlián)画(huà)栋(dòng),卷(juǎn)不及(bùjí)暮(mù)雨(yǔ)朝(cháo)云(yún),便(biàn)断(duàn)碣(jié)残(cán)碑(bēi),都(dōu)付与(fùyǔ)苍(cāng)烟(yān)落照(luòzhào),只(zhī)赢得(yíngdé)几(jī)杵(chǔ)疏(shū)钟(zhōng),半(bàn)江(jiāng)渔火(yúhuǒ),两(liǎng)行(háng)秋(qiū)雁(yàn),一(yī)枕(zhěn)清(qīng)霜(shuāng)。 译文: 上联: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开冠戴,

苏轼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苏轼《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赤壁赋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页 1 第 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翻译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婉转优美的乐曲。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听任小船飘流到各处,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乘着轻风(在江面上)无所不至,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于是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同伴吹

大观楼长联

大观楼长联 一、“天下第一长联” 昆明大观楼长联是清朝乾隆年间昆明名士孙髯翁登大观楼有感而作,全联如下: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zhù )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注释】 (1)五百里:《云南通志·地理志》:“滇池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余里。” (2)帻:古时的一种头巾。 (3)神骏: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 (4)翥:飞举。 (5)灵仪:指昆明西面的鸡碧山。 (6)蜿蜒:指昆明北面的蛇山。 (7)缟素:指昆明西面的白鹤山。 (8)蟹屿螺洲:指滇池中如蟹似螺的小岛或小沙洲 (9)风鬟雾鬓:比喻摇曳多姿的垂柳。 (10)翠羽:翠绿色的鸟雀。 (11)丹霞:丹红色的云霞。 (12)九夏:指夏季的90天。 (13)芙蓉:莲花。 (14)汉习楼船:据《史记·平淮书》载,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大修昆明池,治楼船……”以操习水军,打通从滇池通往印度的路径。

(15)唐标铁柱:《新唐书·吐蕃列传上》,公元707年,吐蕃及姚州蛮寇边,“九征毁絙夷城,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 (16)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镇纸用。《续资治通鉴·宋纪》:北宋初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帝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 (17)元跨革囊:《元史·宪宗本纪》,公元1252年,“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皮筏以渡。” (18)断碣残碑: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碑,随时间而断裂残破。 (19)孙髯,字髯翁,号颐庵,自号“咒蛟老人”、“万树梅花一布衣”。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0余岁。孙髯一生勤奋,著述甚丰,有《金沙诗草》、《永言堂诗文集》;纂辑过《国朝诗文》、《滇诗》等,惜佚失。仅有《孙髯翁诗残抄本》、《滇南诗略》传流于世。他最著名的作品,是题昆明大观楼长联,素有“天下第一长联”之称。 (20)大观楼:在昆明西郊滇池之滨,在今昆明大观楼公园内。园林初辟于明代。大观楼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楼前悬挂孙髯长联为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书写刊刻,至清咸丰七年(1857)毁于兵燹。现存三层楼宇系清同治五年(1866)所建,长联是光绪十四年(1888)由云南剑川人赵藩重书。

长联欣赏:峨眉山第一长联

长联欣赏:峨眉山第一长联 长联欣赏:峨眉山第一长联长联欣赏:峨眉山第一长联 峨眉山,又称大光明山,从晋代开始一直为佛教普贤道场,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文化史。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影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高出五岳,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秀甲天下,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之妙喻。山中重峦叠嶂,古木参天;峰回路转,云断桥连;涧深谷幽,天光一线;灵猴嬉戏,琴蛙奏弹;奇花铺径,别有洞天。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使峨眉山赢得了“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等诸多美誉,其巍峨、秀丽、古老、神奇,“雄、秀、险、神、奇、幻” 的独有特色,给人以种种美感和享受。清代诗人谭钟岳将峨眉山佳景概为:“金顶祥光”、“象池夜月”、“九老仙府”、“洪椿晓雨”、“白水秋风”、“双桥清音”、“大坪霁雪”、“灵岩叠翠”、“罗峰晴云”、“圣积晚钟”十景。 “峨眉天下秀”。千百年来,峨嵋山香火旺盛、游人不绝,永 葆魅力,历代诗人词客名流雅士撰文题诗书联甚多。唐代诗

人李白诗曰:“蜀中多仙山,峨眉邈难匹”,明代诗人周洪谟赞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文豪郭沫若题书峨眉山为“天下名山”。 十景之一的“洪椿晓雨”,位于天池峰。这里有一座右寺----洪椿寺,据说在明万历年间由楚山性一禅师开建,原名千佛禅院,时内塑千尊佛像,又名千佛庵,清初毁于火灾。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峨云和尚重修,因寺外山崖上千年洪椿古树,而改名洪春坪。 洪椿古树被人视为“神树”,传栽于春秋,但后人考证为唐贞观年间之物,距今有1300余年。寺中一联中说:“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典出自《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是以“大椿”来比喻洪椿树的古老和寺庙的历史悠久。 洪春坪现存三殿,殿宇宏伟,廊庑修洁。春夏雨后初霁清晨,坪上烟鬟雾鬓, 山鸟长吟,寺院古木葱茏,清幽静雅,风景佳绝.。 游山必游寺,游寺必观联。在洪椿坪前殿有一副十分有名的“双百字联”,据称为峨眉山第一长联,堪与昆明大观楼长联相媲美。该联为冯庆樾(1875-1936 字荫青,四川省什邡人)1924年秋游峨眉山时所撰。原联刻于一石碑上,中刻“什邡冯庆樾于甲子(一九二四年)季秋游此以百字联语纪胜”,后被埋。一九八四年夏,维修寺庙时从地下挖出石碑,现立于

昆明大观楼长联鉴赏

昆明大观楼长联鉴赏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孙髯撰昆明大观楼联 【注释】(1)五百里:《云南通志·地理志》云:“滇池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余里。”(2)滇池:现为我国第六大淡水湖。(3)岸帻:岸在这里做动词,推高的意思。帻即头巾。岸帻这是推高头巾。(4)骧:指马昂首奔驰。(5)神骏:骏即马,神骏即为神马,这里指昆明的金马山,该山在昆明之东面,故曰:“东骧神骏。”(6)翥:即飞翔。(7)灵仪:凤凰为灵禽,凤凰来仪,称为灵仪。这里以灵仪代指昆明西面的鸡碧山。相传曾有凤凰鸣其上,当地人不知是何鸟名系称其为碧鸡。此山也由此而得名。(8)蜿蜒:即指昆明北面的蛇山,该山有如长蛇曲折前伸,山势蜿蜒而去。(9)缟素:缟即白缯,素乃生帛,均为洁白。这里以缟素代指昆明西面的白鹤山。(10)高人:即旧时说的“高士”,他们是一些蔑视权贵、退隐山林江海的封建知识分子。(11)韵士:即诗人。(12)蟹屿螺洲:即指散落在滇池中的小岛。它们有的形似螃蟹,有的状如泫螺。(13)风鬟:即高髻,有如风吹,显得蓬松秀丽。(14)雾鬓:指双鬓梳裹的似薄雾。(15)蘋天苇地:蘋指水草;苇指芦苇。蘋天苇地,泛指水草之多、芦苇之茂。(16)翠羽:泛指各种翠绿色的禽鸟。(17)丹霞:即红霞。(18)孤负:孙髯原作为辜负,1888年赵藩重书时写作孤负。孤负与辜负相通。(19)九夏:即夏季中的90天。 (20)芙蓉:即莲花。(21)三春:即春季中的三个月。(22)把酒凌虚:高举着酒杯对着天空。 (23)汉习楼船:据《史记·武帝纪》及《史记·平淮书》载云,公元前120年,汉武帝下令“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卒,半发谪吏穿昆明池”,周围40里“治楼船高十余丈”以操习水军。(24)唐标铁柱:典出《新唐书》及《大唐新语》。云公元707年,因“吐蕃及姚州蛮寇边”,唐中宗遗御史唐九征率兵回击,大败之,在今云南祥云县建铁柱以示纪念战功。(25)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写字时镇纸用。相传北宋初年在论定边界时,宋太祖赵匡胤竟手持玉斧沿着地图上的大渡河一划,说“此外非吾有也!”置大渡河以外而不顾了。(26)元跨革囊:革囊即皮筏子。据《元史·世宗本纪》云,公元1252年,成吉思汗孙蒙哥命令其弟忽必烈统兵取云南,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筏以渡”,收回大理,统一云南全境。(27)伟烈丰功:即丰功伟烈,指功业多而且伟大。(28)尽珠帘画栋:珠帘画栋,形容宫廷的豪华,以珍珠串成帘幕,以雕梁彩画构建宫室。尽:尽管之意。(29)卷不及暮雨朝云:卷即卷起。“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系王勃《滕王阁序》中“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诗句的化用。(30)断碣残碑:碣为圆形的碑。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碣碑,经过风化雨蚀而断裂残破。(31)苍烟:暮色苍茫中的烟雾。(32)落照:落日时那昏暗的光线。(33)几杵疏钟:寺庙中那疏落的钟声。(34)一枕清霜:一觉醒来,遍地寒霜。(35)孙髯,字髯翁,号颐庵,自号“咒蛟老人”、“万树梅花一布衣”。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0余岁。孙髯一生勤奋,著述甚丰,有《金沙诗草》、《永言堂诗文集》;纂辑过《国朝诗文》、《滇诗》等,惜佚失。仅有《孙髯翁诗残抄本》、《滇南诗略》传流于世。他最著名的作品,却是这副长联。(36)大观楼:在昆明西郊滇池之滨,在今昆明大观楼公园内。园林初辟于明代。大观楼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楼前悬挂的孙髯长联为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书写刊刻,至清咸丰七年(1857)毁于兵燹。现存三层楼宇系清同治五年(1866)所建。长联是光绪十四年(1888)由云南剑川人赵藩重书。长联注解 上联: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高冠戴,这茫茫无边的碧波,多么

大观楼长联拼音版翻译注释

大观楼长联拼音版翻译 注释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大观楼长联孙髯五(wǔ)百里(bǎilǐ)滇池(diānchí)奔(bēn)来(lái)眼底(yǎndǐ),披(pī)襟(jīn)岸(àn)帻(zé),喜(xǐ)茫茫(mángmáng)空阔(kōngkuò)无边(wúbiān)。看(kàn)东(dōng)骧(xiāng)神(shén)骏(jùn),西(xī)翥(zhù)灵(líng)仪(yí),北(běi)走(zǒu)蜿蜒(wānyán),南(nán)翔(xiáng)缟素(gǎosù)。高人(gāorén)韵(yùn)士(shì),何妨(h éfáng)选(xuǎn)胜(shèng)登临(dēnglín),趁(chèn)蟹(xiè)欤(yú)螺(luó)洲(zhōu),梳(shū)裹(guǒ)就(jiù)风(fēng)鬟(huán)雾(wù)鬓(bìn),更(gèng)频(pín)天(tiān)苇(wěi)地(dì),点缀(diǎnzhuì)些(xiē)翠(cuì)羽(yǔ)丹霞(dānxiá),莫(m ò)辜负(gūfù)四周(sìzhōu)香(xiāng)稻(dào),万顷(wànqǐng)晴(qíng)沙(shā), 九(jiǔ)夏(xià)芙蓉(fúróng),三春(sānchūn)杨柳(yángliǔ); 数千年(shùqiānnián)往事(wǎngshì)注(zhù)到(dào)心头(xīntóu),把酒(bǎjiǔ)临(lín)虚(xū),叹(tàn)滚滚(gǔngǔn)英雄(yīngxióng)谁(shuí)在(zài)?想(xiǎng)汉(hàn)习(xí)楼船(lóuchuán),唐(táng)标(biāo)铁(tiě)柱(zhù),宋(sòng)挥(huī)玉(yù)斧(fǔ),元(yuán)跨(kuà)革囊(génáng),伟(wěi)烈(liè)丰(fēng)功(gōng),费尽(fèijìn)移(yí)山(shān)心力(xīnlì),尽(jìn)珠帘(zhūlián)画(huà)栋(dòng),卷(juǎn)不及(bùjí)暮(mù)雨(yǔ)朝(cháo)云(yún),便(biàn)断(duàn)碣(jié)残(cán)碑(bēi),都(dōu)付与(fùyǔ)苍(cāng)烟(yān)落照(luòzhào),只(zhī)赢得(yíngdé)几(jī)杵(chǔ)疏(shū)钟(zhōng),半(bàn)江(jiāng)渔火(yúhu ǒ),两(liǎng)行(háng)秋(qiū)雁(yàn),一(yī)枕(zhěn)清(qīng)霜(shuāng)。 译文: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背古诗文: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背古诗文: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背古诗文:赤壁赋原文,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背古诗文:赤壁赋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 续关注语文网。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背古诗文:赤壁赋原文 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背古诗文:赤壁赋翻译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游于赤壁之下。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 于是,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词说:“桂木的棹啊,兰木的桨,拍打着清澈的江水啊,船儿迎来流动的波光。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她在那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箫声呜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扬,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会这样?”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缭绕,郁郁苍苍,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洒酒祭奠,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渔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

海内第一长联

海内第一长联 清朝 孙髯翁 五百里滇池wu bai li dian chi ,奔来眼底ben lai yan di ,披襟岸帻p i j i n a n z e , 喜茫茫xi mang mang ,空阔无边kong kuo wu bian ! 看k a n :东骧神骏dong xiang shen jun , 西翥灵仪xi zhu ling yi , 北走蜿蜓bei zou wan yan ,南翔缟素nan xiang gao su , 高人韵士gao ren yun shi ,何妨选胜登临he fang xuan sheng deng lin , 趁蟹屿螺洲chen xie yu luo zhou ,梳裹就风鬟雾鬓shu guo jiu feng huan wu bin , 更苹天苇地geng ping tian wei di ,点缀些翠羽丹霞dian zhui xie cui yu dan xia , 莫辜负m o g u f u ,四围香稻si wei xiang dao ,万顷晴沙wan qing qing sha , 九夏芙蓉jiu xia fu rong ,三春杨柳san chun yang liu 。 数千年往事shu qian nian wang shi ,注到心头zhu dao xin tou ,把酒凌虚ba jiu ling xu , 叹滚滚tan gong gong ,英雄谁在ying xiong shui zai ! 想xiang :汉习楼船han xi lou chuan ,唐标铁柱tang biao tie zhu ,

宋挥玉斧song hui yu fu ,元跨革囊yuan kua ge nang , 伟烈丰功wei lie feng gong ,费尽移山心力fei jin yi shan xin li , 尽珠帘画栋jin zhu lian hua dong ,卷不及暮雨朝云juan bu ji mu yu zhao yun , 便断碣残碑bian duan jie can bei ,都付于苍烟落照dou fu yu cang yan luo zhao , 只赢得zhi ying de ,几杵疏钟ji chu shu zhong ,半江渔火ban jiang yu huo , 两行秋雁liang hang qiu yan ,一枕清霜yi zhen qing shuang 。 (云南昆明滇池大观楼的长联堪称"古今天下第一联"。共一百八十个字。) 【注释】 (1)五百里:《云南通志·地理志》:“滇池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余里。” (2)帻:古时的一种头巾。 (3)神骏: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 (4)翥:飞举。 (5)灵仪:指昆明西面的鸡碧山。 (6)蜿蜒:指昆明北面的蛇山。 (7)缟素:指昆明西面的白鹤山。 (8)蟹屿螺洲:指滇池中如蟹似螺的小岛或小沙洲 (9)风鬟雾鬓:比喻摇曳多姿的垂柳。 (10)翠羽:翠绿色的鸟雀。 (11)丹霞:丹红色的云霞。 (12)九夏:指夏季的90天。 (13)芙蓉:莲花。 (14)汉习楼船:据《史记·平淮书》载,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大修昆明池,治楼船……”以操习水军,打通从滇池通往印度的路径。 (15)唐标铁柱:《新唐书·吐蕃列传上》,公元707年,吐蕃及姚州蛮寇边,“九征毁絙夷城,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 (16)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镇纸用。《续资治通鉴·宋纪》:

苏轼《赤壁赋》原文和译文

苏轼《赤壁赋》原文和译文 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白濛濛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任凭水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江在旷远啊,船儿象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象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果的神仙。 原文: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文:这时候,喝着酒儿,心里十分快乐,便敲着船舷唱起歌来。唱道:“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拍击着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瞻望心中的美人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会吹洞箫的,随着歌声吹箫伴奏,箫声呜咽,象含怨,象怀恋,象抽泣,象低诉。吹完后,余音悠长,象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这声音,能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原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昆明大观园长联

昆明大观园楼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仕,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疏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朱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青霜。 昆明大观园楼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仕,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疏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朱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青霜。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 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 归?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 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 人不识君。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大观楼长联历史典故

大观楼长联历史典故 1、“汉习楼船”: 西汉时期,为消除匈奴的长期侵扰,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准备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22年,张骞从西域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在大夏国(今阿富汗)看到中国产的蜀布和筇(qióng)竹杖,据说是从身毒国(今印度)贩运去的,估计西南夷可通印度。汉武帝对此极为重视,派遣使者“四道并出”,以探求通往身毒国的道路。然而,当汉朝使者来到傍水而居的昆明族地区时,“昆明之属……辄杀略汉始,终莫能通”(《史记.西南夷列传》)。汉武帝一怒之下,决心以武力讨伐昆明,便征发因犯罪遭贬嫡的官吏在长安南开凿了一个周围四十里的人工湖,称之为“昆明池”,以象征洱海(一说滇池),演习水战,准备以武力打通通往印度的道路。司马迁在《史记.平淮准书>中记载了当时的盛况。“乃大修昆明池,外观环之,沿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后来,汉武帝的讨伐之役因故未能付诸行动。但从此以后,历代封建帝王都将在京城修建的人工湖,沿袭称为“昆明池”。汉武帝用来演戏征战的楼船,虽然最终没有派上用场,但却为后世留下了“汉习楼船”这一著名的历史典故。 2、唐标铁柱 公元7世纪中叶,我国西部吐蕃奴隶主政权统一了青藏高原各部,在北方与唐王朝争夺安西四镇,在南方与唐争夺四川边境和洱海地区,严重威胁到唐朝在西南地区的利益和安全。唐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唐朝派遣唐九征为讨击使,击毁吐蕃城堡,拆出了吐蕃在漾水、濞水上的铁索桥,切断了吐蕃与大理洱海地区的交通,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唐九征就立铁柱记功,这就是昆明大观楼长联里“唐标铁柱”典故的出处。史载此铁柱立于苍山,今天的漾濞江畔。 3、宋挥玉斧 宋太祖赵匡胤不光能打天下,还是个超级古玩迷,他平时无论是上朝还是干别的,手里总不离一把“玉斧”,率军打到大渡河边,未敢渡河的典故,集中反映宋朝与大理国之间的关系,是宋王朝天生软弱的一个真实的写照。 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尔后进行统一战争。965年,宋王朝派遣王全斌进入四川,灭掉了后蜀国,统一了四川。对此,大理国立即派使臣送公文祝贺。982年,宋太宗令黎州(今天四川汉源)官吏在大渡

写景的对联

写景的对联 篇一:对联集锦 一、有关对联的知识 1、什么是对联?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 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 以说是对联的题目, 也是对联的中心。 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 相互补充的作用。 对联的基本句式来自骈文和律诗。但是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只有在脱离律诗或骈文 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 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 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2、对联的特点 对联的特点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 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对联的特点 具体如下: ⑴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 同,不多不少。 ⑵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 字用平声。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例如: 云带钟声穿树 去 平仄平平平仄仄 月移塔影过江来 仄平仄仄仄平平 ⑶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 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 上。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⑷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如明代东林党首 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 励之心。

大观楼长联

大观楼长联 (清)孙髯翁 上联: 五百里,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联: 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开冠

戴,这茫茫无边的碧波,多么令人欣喜啊!看吧:东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蛇山如灵蛇蜿蜒,南端的如白鹤翱翔。诗人们!何不选此良辰登上高楼,观赏那螃蟹似的小岛,螺蛳般的沙洲;薄雾中的绿树垂柳象少女梳理秀发一般摇曳;还有那漫天的水草,遍地的芦苇,以及点缀其间的翠绿小鸟和几抹灿烂红霞。尽情观赏吧!切莫枉费了滇池四周飘香的金色稻谷,明媚阳光下的万顷沙滩,夏日婀娜的莲荷,春天依依的杨柳。 下联: 数千年的往事,涌上我的心头,举起酒杯,仰对长空感叹,那些历史长河中诸多的英雄,而今还有谁在呢试想:汉武帝为了开辟西南到印度的通道,在长安挖凿昆明湖操练水军;唐中宗派兵收复地区,立铁柱以记功;宋太祖手挥玉斧,面对版图,将西南划在界外;率大军跨革囊及筏渡过金沙江,统一了云南。这些伟业丰功,真是费尽了移山的心力啊!但是朝代更替之快,有如傍晚的雨,早晨的云一样的短暂,连幕帘都来不及卷起就很快消失了;就连那纪功的,也都倾颓在夕阳之中。到头来,只留下几声稀疏的钟声,半江暗淡的渔火,两行孤寂的秋雁,一枕清冷的寒霜。 戴雨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