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动压润滑向心滑动轴承实验

滑动轴承习题与参考答案

习题与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从给出的A 、B 、C 、D 中选一个答案) 1 验算滑动轴承最小油膜厚度h min 的目的是 A 。 A. 确定轴承是否能获得液体润滑 B. 控制轴承的发热量 C. 计算轴承内部的摩擦阻力 D. 控制轴承的压强P 2 在题2图所示的下列几种情况下,可能形成流体动力润滑的有 B 、E 。 3 巴氏合金是用来制造 B 。 A. 单层金属轴瓦 B. 双层或多层金属轴瓦 C. 含油轴承轴瓦 D. 非金属轴瓦 4 在滑动轴承材料中, B 通常只用作双金属轴瓦的表层材料。 A. 铸铁 B. 巴氏合金 C. 铸造锡磷青铜 D. 铸造黄铜 5 液体润滑动压径向轴承的偏心距e 随 B 而减小。 A. 轴颈转速n 的增加或载荷F 的增大 B. 轴颈转速n 的增加或载荷F 的减少 C. 轴颈转速n 的减少或载荷F 的减少 D. 轴颈转速n 的减少或载荷F 的增大 6 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验算][pv pv ≤是为了防止轴承 B 。 A. 过度磨损 B. 过热产生胶合 C. 产生塑性变形 D. 发生疲劳点蚀 7 设计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时,若发现最小油膜厚度h min 不够大,在下列改进设计的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A 。 A. 减少轴承的宽径比d l / B. 增加供油量 C. 减少相对间隙ψ D. 增大偏心率χ 8 在 B 情况下,滑动轴承润滑油的粘度不应选得较高。 A. 重载 B. 高速 C. 工作温度高 D. 承受变载荷或振动冲击载荷 9 温度升高时,润滑油的粘度 C 。 A. 随之升高 B. 保持不变 C. 随之降低 D. 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 10 动压润滑滑动轴承能建立油压的条件中,不必要的条件是 D 。 A. 轴颈和轴承间构成楔形间隙 B. 充分供应润滑油 C. 轴颈和轴承表面之间有相对滑动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实验汇总

CQH-A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实验台 使用说明书 本实验台用于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实验,主要用它来观察滑动轴承的结构,测量其径向油膜压力分布和轴向油膜压力分布,测定其摩擦特征曲线和承载量。 该实验台结构简单、重量轻、体积小、外形美观大方,测量直观准确,运行稳定可靠。 一、实验台结构简介 1. 该实验台主要结构见图1所示: 图1 滑动轴承试验台结构图 1. 操纵面板 2. 电机 3. V带 4. 轴油压表接头 5. 螺旋加载杆 6. 百分表测力计装置 7. 径向油压表(7只) 8. 传感器支承板 9. 主轴10. 主轴瓦11. 主轴箱 2. 结构特点 该实验台主轴9由两个高精度的单列向心球轴承支承。 直流电机2通过V带3驱动主轴9,主轴顺时针旋转,主轴上装有精密加工制造的主轴瓦10,由装在底座里的无级调速器实现主轴的无级变速,轴的转速由装在面板1上的左数码管直接读出。 主轴瓦外圆处被加载装置(未画)压住,旋转加载杆5即可对轴瓦加载,加

载大小由负载传感器传出,由面板上右数码管显示。 主轴瓦上装有测力杆,通过测力计装置可由百分表6读出摩擦力值。 主轴瓦前端装有7只测径向压力的油压表7,油的进口在轴瓦长度的1/2处。 在轴瓦全长的1/4处装有一个轴向油压表的接头,需要时可用内六角扳手将堵油塞旋出,再装上备用的轴向油压表。 3. 实验中如需拆下主轴瓦观察,需按下列步骤进行: a. 旋出外加载传感器插头。 b. 用内六角扳手将传感器支承板8上的两个内六角螺钉卸下,拿出传感器支承板即可将主轴瓦卸下。 二、主要技术参数 实验轴瓦:内直径d=60mm 有效长度B=125mm 表面粗糙度?7) 材料ZCuSn5Pb5Zn5(即旧牌号ZQSn6-6-3)加载范围0~1000N(0~100kg?f) 百分表精度0.01 量程0—10mm 油压表精度 2.5% 量程0~0.6Mpa 测力杆上测力点与轴承中心距离L=120mm 测力计标定值k=0.098N/格 电机功率:355W 调速范围:2~400rpm 实验台总量:52kg 三、电气工作原理 5 4 3 图二 1—主轴转速数码管:主轴转速传感器采集的实时数据。

油液动压径向轴承设计及计算【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油液动压径向轴承设计及计算 1、选题的背景、意义 流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具有承载能力大、功耗小、耐冲击、抗振性好、运转精度高等突出的优点。所以,在高速、低速以及高速精密的旋转机械中应用十 分普遍,而且成为旋转机械的重要部件。比如在汽轮机组、舰船主动力机组、石油钻井机械、轧机及各类大型机床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而且成为这类机械的关键部件之一。在这些机器中,径向滑动轴承的性能优劣直接影响或决定了整台机器的性能和效率。比如在汽轮发电机组中,性能优良的滑动轴承可以减少停机检修的次数,烧瓦的可能性也低得多。 轴承基本参数(轴径的长径比、半径间隙、偏心距和轴承包角等)的变化,对轴承的静动态特性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另外,实际工作中的滑动轴承,由于加工、安装误差等因数,其工况条件与理论分析时所考虑的理想工况有很大差距,这种情况下,轴承的一些性能参数会发生变化。 2、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我国轴承行业发展到现在,已具备相当的生产规模和较高的技术、质量水平。具有一定规模的轴承企业已发展到1 500余家,职工人数壮大到近80万人,轴承年产量从1 949年的1 3.8J5套增加到目前的20多亿套,轴承品种累计从1 00多个增加至7000多个,规格达28000多个。 近1 0年来国外轴承知名公司(如SKF、FAG、NSK、NBM 、 KOYO、T JM KEN、TORRlNGTON等)先后在我国投资办厂,对我国轴承设计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工艺和生产管理的规范、生产装备水平的现代化、产品的质量和使用性能的提高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OO亿元,年出口量逾7.7亿套,出口创汇约达7

滑动轴承的润滑

滑动轴承的润滑 润滑剂的作用是减小摩擦阻力、降低磨损、冷却和吸振等,润滑剂有液态的、固态的和气体及半固态的,液体的润滑剂称为润滑油,半固体的、在常温下呈油膏状为润滑脂。 一、润滑油 润滑油是主要的润滑剂,润滑油的主要物理性能指标是粘度,粘度表征液体流动的内摩擦性能,粘度越大,其流动性愈差。润滑油另一物理性能是油性,表征润滑油在金属表面上的吸附能力。油性愈大,对金属的吸附能力愈强,油膜愈容易形成。润滑油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轴承的承载量、轴颈转速、润滑方式、滑动轴承的表面粗糙度等因素。 一般原则如下: 1.在高速轻载的工作条件下,为了减小摩擦功耗可选择粘度小的 润滑油; 2.在重载或冲击载荷工作条件下,应采用油性大、粘度大的润滑 油,以形成稳定的润滑膜; 3.静压或动静压滑动轴承可选用粘度小的润滑油; 4.表面粗糙或未经跑合的表面应选择粘度高的润滑油。 二、润滑脂 轴颈速度小于1m/s~2m/s的滑动轴承可以采用润滑脂,润滑脂是用矿物油、各种稠化剂(如钙、钠、锂、铝等金属皂)和水调和而成,润滑脂的稠度(针入度)大,承载能力大,但物理和化

学性质不稳定,不宜在温度变化大的条件下使用,多用于低速重载或摆动的轴承中。 三、固体润滑剂和气体润滑剂 固体润滑剂有石墨、二硫化钼(MoS2)和聚四氟乙烯(PTFE)等多种品种。一般在重载条件下,或在高温工作条件下使用。气体润滑剂常用空气,多用于高速及不能用润滑油或润滑脂处。四、润滑方法 向轴承提供润滑剂是形成润滑膜的必要条件,静压轴承和动静压轴承是通过油泵、节流器和油沟向滑动轴承的轴瓦连续供油,形成油膜使得轴瓦与轴颈表面分开。动压滑动轴承的油膜是靠轴颈的转动将润滑油带进轴承间隙,其供油方式有间歇供油和连续供油。 1、间歇供油:可采用油壶注油和提起针阀通过油杯注油,脂润滑只能采用间歇供应。 它的结构特点是有一针阀,如图所示,油经过针阀流到摩擦表面上,靠手柄的卧倒或竖立以控制针阀的启闭,从而调节供油量或停止供油。它使用可靠,可以观察油的供给情况,但要保持均匀供油,必须经常加以观察和调节。 2、连续供油: 芯捻火线纱油杯,装在轴承的润滑孔上的油杯,其中有一管子内装有毛线或棉线做成的芯捻,芯捻的一端装在油杯内,另一端在管子内和轴颈不接触。这样,利用毛细管作用,把油吸到摩擦面

实验三 动压滑动轴承实验

实验三动压滑动轴承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动压滑动轴承油膜压力分布规律,了解影响油膜压力分布规律的因素,并根据油膜压力分布曲线确定端泄影响系数K b; 2.测定动压滑动轴承的摩擦特征曲线,并考察影响摩擦系数的因素。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1.HZS-1型动压滑动轴承试验台 图1 HZS-1型动压滑动轴承实验台 图1为试验台总体布置,图中件号1为试验的轴承箱,通过联轴器与变速箱7相联,6为液压箱,装于底座9的内部,12为调速电动机,通过三角带与变速箱输入轴相联,8为调速电机控制旋钮,5为加载油腔压力表,由減压阀4控制油腔压力,2为轴承供油压力表,由减压阀控制其压力,油泵电机开关为10,主电机开关为11,试验台的总开关在其正面下方。 图2为试验轴承箱,件号31为主轴,由一对D级滚动轴承支承,32为试验轴承,空套在主轴上,轴承内径d=60mm,有效宽度=60mm。在轴承中间横剖面上,沿周向开7个测压孔,在120°范围内的均匀分布,测压表21~27通过管路分别与测压孔相联。距轴承中间剖面L/4(15mm)处,轴承上端有一个测压孔,表头28与其相联,件号33为加载盖板,固定在箱体上,加载油腔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为60cm2在轴承外圆左侧装有测杆35,环34装在测杆上以供测量摩擦力矩用,环34与轴承中心的距离为150mm,轴承外圆上装有两个平衡锤36,用以在轴承安装前做静平衡。

图2 实验轴承箱 箱体左侧装有一个重锤式拉力计如图3所示,测量摩擦力矩时,将拉力计上的吊钩与环34联接,即可测得摩擦力矩。测杆通过环34作用在拉力计上的力F,由重锤予以平衡,其 数值可由 α sin 1 R WL F= 求得。式中R为圆盘半径,W为重锤之重量,L1为重锤重心到轴 心之距离,α为圆盘之转角,圆盘转角α通过齿轮放大,可使表头指针转角放大10倍,表头刻度即为F的实际值,单位为克。 JZT型调速电动机的可靠调速范围为120~1200转/分,为了扩大调速范围,试验台传动系统中有一个两级变速箱,当手柄向右倾斜,主轴与电机转速相同;当手柄向右倾斜,主轴为电机转速的1/6。因此主轴的可靠调速范围为20~1200转/分。 图3 重锤式拉力计工作原理图 2.测速仪表及温度计 三、实验步骤 1. 测定动压滑动轴承的油膜压力分布,确定轴承端泄影响系数K b

ZCS液体动压轴承实验指导书M

液体动压轴承实验 一、实验目的 该实验台用于机械设计中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实验。主要利用它来观察滑动轴承的结构、测量其径向油膜压力分布、测定其摩擦特征曲线。 1、观察滑动轴承的动压油膜形成过程与现象。 2、通过实验,绘出滑动轴承的特性曲线。 3、了解摩擦系数、转速等数据的测量方法。 4、通过实验数据处理,绘制出滑动轴承径向油膜压力分布曲线与承载量曲线。 二、实验系统组成 (一)实验系统组成 图1 滑动轴承实验系统框图

轴承实验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它由以下设备组成: 1、ZCS—I液体动压轴承实验台——轴承实验台的机械结构 2、油压表——共7个,用于测量轴瓦上径向油膜压力分布值 3、工作载荷传感器——为应变力传感器、测量外加载荷值 4、摩擦力矩传感器——为应变力传感器、测量在油膜粘力作用下轴与轴瓦间产生的磨擦力矩 5、转速传感器——为霍尔磁电式传感器、测量主轴转速 6、XC—I液体动压轴承实验仪——以单片微机为主体、完成对工作载荷传感器,磨擦力矩传感器及转速传感器信号采集,处理并将处理结果由LED数码管显示出来。 (二)轴承实验台结构特点 实验台结构如图2所示 该试验台主轴7由两高精度的单列向心球轴承支承。直流电机1通过三角带2传动主轴7 ,主轴顺时针转动.主轴上装有精密加工的轴瓦5由装在底座上的无级调速器12实现主轴的无级变速,轴的转速由装在实验台上的霍尔转速传感器测出并显示。 主轴瓦5外圆被加载装置(末画)压住,旋转加载杆即可方便地对轴瓦加载,加载力大小由工作载荷传感器6测出,由测试仪面板上显示。 主轴瓦上还装有测力杆L,在主轴回转过程中,主轴与主轴瓦之间的磨擦力矩由磨擦力矩传感器测出,并在测试仪面板上显示,由此算出磨擦系数。 主轴瓦前端装有7只测径向压力的油压表4,油的进口在轴瓦的1/2处。由油压表可读出轴与轴瓦之间径向平面内相应点的油膜压力,由此可绘制出径向油膜压力分布曲线。

油润滑滑动轴承常用润滑方法

油润滑滑动轴承常用润滑方法 (1)手动润滑 在发现轴承的润滑油不足时,适时用加油器供油,这是最原始的方法。这种方法难以保持油量一定,因疏忽而忘记加油的危险较大,通常只用于轻载、低速或间歇运动的场合。最好在加油孔上设置防尘盖或球阀,并用毛毡、棉、毛等作过滤装置。 (2)滴油润滑 从容器经孔、针、阀等供给大致为定量的润滑油,最经典的是滴油油杯。滴油量随润滑油粘度、轴承间隙和供油孔位置不同有显著变化。用于圆周速度小于4~5 m/s的轻载和中载轴承。 (3)油环润滑 仅能用于卧轴的润滑方法。靠挂在轴上并能旋转的环将油池的润滑油带到轴承中。适用于轴径大于50mm的中速和高速轴承。油环最好是无缝的,轴承宽径比小于2时,可只用一个油环,否则需用两个油环。 (4)油绳润滑 靠油绳的毛细管作用和虹吸作用将油杯中的润滑油引到轴承中,用于圆周速度小于4~5m/s的轻载和中载轴承。油绳还有过滤作用。 (5)油垫润滑 利用油垫的毛细管作用,将油池中的润滑油涂到轴径表面。此方法能使摩擦表面经常保持清洁,但尘埃也会堵塞毛细孔造成供油不足。油垫润滑的供油量通常只有油润滑的1/20。 (6)油浴润滑 将轴承的一部分浸入润滑油中的润滑方法。这种方法常用于竖轴的推力轴承,而不宜用于卧轴的径向轴承。

(7)飞溅轴承 靠油箱中旋转件的拍击而飞溅起来的润滑油供给轴承,适用于较高速度的轴承。(8)喷雾润滑 将润滑油雾化喷在摩擦表面的润滑方法,适用于高速轴承。 (9)压力供油润滑 靠润滑泵的压力向轴承供油,将从轴承流出的润滑油回收到油池以便循环使用,是供油量最多,且最稳定的润滑方法,适用于高速、重载、重要的滑动轴承。

3动压滑动轴承实验

实验三 动压滑动轴承实验 实验仪器:HS-B 型液体动压轴承试验台、计算机、绘图工具等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滑动轴承的结构; 2、测量及仿真其径向油膜压力分布和轴向压力分布; 3、测定及仿真其摩擦特性曲线 二、实验内容: 1、 测出某工况下的流体动压油膜压力分布和不同工况下的摩擦系数。 2、 整理计算实验数据,按比例绘制出油膜压力P 周向和轴向的分布曲线和轴承摩擦特性曲线。 三. 液体动压润滑径向滑动轴承的工作原理 当轴颈旋转将润滑油带入轴承摩擦表面时,由于油的粘性作用,当达到足够高的旋转速度时,油就被带入轴和轴瓦配合面间的楔形间隙内而形成流体动压效应,即在承载区内的油层中产生压力。当压力与外载荷平衡时,轴与轴瓦之间形成稳定的油膜。这时轴的中心相对轴瓦的中心处于偏心位置,轴与轴瓦之间处于完全液体摩擦润滑状态。因此这种轴承摩擦小,寿命长,具有一定吸震能力。 液体动压润滑油膜形成过程及油膜压力分布形状如图3-1所示。 滑动轴承的摩擦系数f 是重要的设计参数之一,它的大小与润滑油的粘度 (Pa s)、轴的转速n (r/min)和轴承压力p (MPa)有关,令 (1) 式中:λ — 轴承特性数 观察滑动轴承形成液体动压润滑的过程,摩擦系数f 随轴承特性数 λ 的变化如图8-2所示。图中相应于f 值最低点的轴承特性数 λc 称为临界特性数,且 λc 以右为液体摩擦润滑区,λc 以左为非液体摩擦润滑区,轴与轴瓦之间为边界润滑并有局部金属接触。因此f 值随 λ 减小而急剧增加。不同的轴颈和轴瓦材料,加工情况、轴承相对间隙等,f —λ曲线不同,λc 也随之不同。 λη=n p (b) 启动时 F F (a) 静止时(n=0) h min F φ e (c) 形成动压油膜 图 3-1 液体动压润滑油膜形成过程及油膜压力分布 0 λc λ f 非液体摩擦润滑区 液体摩擦润滑区 图 3-2 f —λ 特性曲线

滑动轴承实验报告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测量轴承的径向和轴向油膜压力分布曲线。 2、观察径向滑动轴承液体动压润滑油膜的形成过程和现象。 3、观察载荷和转速改变时的油膜压力的变化情况。 4、观察径向滑动轴承油膜的轴向压力分布情况。 5、测定和绘制径向滑动轴承径向油膜压力曲线,求轴承的承载能力。 6、了解径向滑动轴承的摩擦系数f 的测量方法和摩擦特性曲线λ的绘制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滑动轴承实验台 三、实验原理 1、油膜压力的测量 轴承实验台结构如图1所示,它主要包括:调速电动机、传动系统、液压系统和实验轴承箱等部分组成。 在轴承承载区的中央平面上,沿径向钻有8个直径为1mm 的小孔。各孔间隔为 22.50,每个小孔分别联接一个压力表。在承载区内的径向压力可通过相应的压力表直接读出。 将轴径直径(d=60mm )按比例绘在纸上,将1~8个压力表读数按比例相应标出。(建议压力以1cm 代表5kgf/cm 2)将压力向量连成一条光滑曲线,即得到轴承中央剖面油膜压力分布曲线)。 同理,读出第4和第8个压力表示数,由于轴向两端端泄影响,两端压力为零。光滑连结0‘,8’,4‘,8’和0‘各点,即得到轴向油膜压力分布曲线。 图1 轴承实验台结构图 1、操纵面板 2、电机 3、三角带 4、轴向油压传感器接头 5、外加载荷传感器 6、螺旋加载杆 7、摩擦力传感器测力装置 8、径向油压传感器(8只) 9、传感器 支撑板 10、主轴 11、主轴瓦 12、主轴箱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电气课件中调试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

液压传动轴承实验

实验三液体动压轴承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实验台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动压润滑的形成,加深对动压原理的认识。 2、学习动压轴承油膜压力分布的测定方法,绘制油膜压力径向和轴向分布图,验证理论分布曲线。 3、掌握动压轴承摩擦特征曲线的测定方法,绘制f—n曲线,加深对润滑状态与各参数间关系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及装置 1、实验原理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轴颈的旋转将润滑油带入摩擦表面,由于油的粘性(粘度)作用,当达到足够高的旋转速度时油就被挤入轴与轴瓦配合面间的楔形间隙内而形成流体动压效应,在承载区内的油层中产生压力,当压力的大小能平衡外载荷时,轴与轴瓦之间形成了稳定的油膜,这时轴的中心对轴瓦中心处于偏心位置,轴与轴瓦间的摩擦是处于完全液体摩擦润滑状态,其油膜形成过程及油膜压力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建立液体动压润滑的过程及油膜压力分布图 2、实验装置 本实验使用湖南长庆科教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HS-B型液体动压轴承实验台如图2所示,它由传动装置、加载装置、摩擦系数测量装置、油膜压力测量装置和被试验轴承等组成。

图2 滑动轴承试验台 1.操纵面板2.电机3.三角带4.轴向油压传感器接头5.外加载荷传感器6.螺旋加载杆7.摩擦力传感器测力装置8.径向油压传感器(7只)9.传感器支撑板10.主轴11.主轴瓦12.主轴箱 1)传动装置 由直流电机2通过三角带3带动主轴顺时针旋转,由无级调速器实现无级调速。本实验台主轴的转速范围为3~375rpm,主轴的转速由装在面板1上的数码管直接读出。 2)加载装置 油膜的径向压力分布曲线是在一定的载荷和一定的转速下绘制的。当载荷改变或轴的转速改变时所测出的压力值是不同的,所绘出的压力分布曲线也是不同的。转速的改变方法如前所述。本实验台采用螺旋加载,转动螺杆即可改变载荷的大小,所以载荷之值通过传感器数字显示,直接在实验台的操纵板上读出。 3)摩擦系数测量装置 径向滑动轴承的摩擦系数f随轴承的特性系数λ=μn/p值的改变而改变(μ—油的动力粘度,n—轴的转速,P—压力,P=W/Bd,W—轴上的载荷,W=轴瓦自重+外加载荷。本实验台轴瓦自重为40N,B—轴瓦的宽度,d—轴的直径。) 在边界摩擦时,f随λ的变大而变化很小,进入混合摩擦后,λ的改变引起f的急剧变化,在刚形成液体摩擦是f达到最小值,此后,随λ的增大油膜厚度也随之增大,因而f也有所增大。摩擦系数f之值为 f=(π2/30ψ)·(μn/p)+0.55ψξ 式中,ψ—相对间隙; ξ—随轴承长径比而变化的系数,对于l/d<1的轴承,ξ=1.5;l/d≥1时,ξ=1。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实验指导书

实验四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实验台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动压润滑的形成,加深对动 压原理的认识。 2、学习动压轴承油膜压力分布的测定方法,绘制油膜压力径向和轴向分布图,验证 理论分布曲线。 3、掌握动压轴承摩擦特征曲线的测定方法,绘制f —n 曲线,加深对润滑状态与各参 数间关系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及装置 1.概述 此项实验是径向加载的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实验。其目的是测量轴承与转轴间隙中的 油膜在圆周方向的压力分布值(见图1),并验证径向油膜压力最大值批P MAX 不在外载荷F R 的垂线位置,而是在最小油膜厚度附近,即0=??X P 处。该实验还可以测试下列几项内容。(1)测量轴承与转轴间隙中的油膜在轴线方向的压力分布值,并验证轴向压力分布曲线呈抛物线分布,即轴向油膜最大压力值在轴承宽度的中间位置(见图2)。 图1 周向油膜压力分布曲线 图2轴向油膜压力分布曲线 (2)测量径向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在不同转速、不同载荷、不同粘度润滑油情况下的摩 擦系数f 值,根据取得的一系列f 值,可以做出滑动轴承的摩擦特性曲线,进而分析液体动压的形成过程,并找出非液体摩擦到液体摩擦的临界点,以便确定一定载荷、一定粘度润滑油情况下形成液体动压的最低转速,或一定转速、一定粘度润滑油情况下保证液体动压状态的最大载荷(见图3)。

图3 轴承摩擦特性曲线 2.实验装置及原理 本实验使用湖南长庆科教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HS-B型液体动压轴承实验台如图4所示,它由传动装置、加载装置、摩擦系数测量装置、油膜压力测量装置和被试验轴承等组成。 图4 滑动轴承试验台 1.操纵面板2.电机3.三角带4.轴向油压传感器接头5.外加载荷传感器6.螺旋加载杆7.摩擦力传感器测力装置8.径向油压传感器(7只)9.传感器支撑板10.主轴11.主轴瓦12.主轴箱 1)传动装置 由直流电机2通过三角带3带动主轴顺时针旋转,由无级调速器实现无级调速。本实验台主轴的转速范围为3~375rpm,主轴的转速由装在面板1上的数码管直接读出。2)加载装置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实验台毕业设计

摘要 滑动轴承是用来支撑轴及其它回转零件的一种重要部件,因其本身具有一些独特的优点:轴颈轴瓦间所特有的润滑油膜具有缓冲吸振作用,使用寿命长,结构紧凑,回转速度高等,这些优点使它在某些场合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滑动轴承在金属切削机床、内燃机、铁路机及车辆、轧钢机、雷达、卫星通信地面站及天文望远镜等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为了帮助大学学生更加深入、细致地了解和研究滑动轴承,各种滑动轴承实验台应运而生,但在实验的效率、效果方面都还有不足。现有的滑动轴承试验台不能满足我们需要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为了测试专门的改进。 本论文主要对液体动压滑动轴承进行分析、设计,使得其能够更好的工作,测得各种实验数据。对电机、温度传感器、加热装置进行解析、选择,可以测量及仿真径向油膜压力分布、油膜温度变化、油槽温度变化等各种参数。在基于流体力润滑理论的基础上,以雷诺方程的建立和求解过程,揭示了影响油膜压力的因素和其变化规律。可以通过改变各种参数揭示影响油膜压力的因素及其变化规律,从而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滑动轴承的原理。如此一来,不仅完成了滑动轴承实验,并且加深了对油膜承载机理的理解,同时还提高了对滑动轴承的设计能力。 关键词:液体动压滑动轴;油膜压力;油膜温度

Abstract Sliding bearing is used to support shaft and other rotating parts is an important part,Because of its itself has some unique advantages:Between the journal bearing of lubricating oil film vibration cushioning、Long service life、Compact structure、Rotation speed is higher and so on,These advantages make it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some occasions.So the sliding bearing in the metal cutting machine tools,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railway and vehicle, rolling mill, rada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earth station and astronomical telescope are widely used, etc.In order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more in-depth and meticulous understanding of and research on the sliding bearing, all kinds of sliding bearing experimental platform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but in the experimental efficiency, effect and inadequacy.Existing sliding bearing test rig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we need, therefore, we need to test the specific improvements. This thesis mainly analyze the fluid dynamic pressure sliding bearing, the design, make it can work better, measured a variety of experimental data.Motor, temperature sensors, heating device for parsing, choice, can be measured and simulation of radial oil film pressure distribution, oil film temperature, oil temperature and other parameters.Based on flow, on the basis of manual lubrication theory,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ynolds equation and the solving process, reveal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oil film pressure and its change rule.Can by changing various parameters that influences factors of oil film pressure and variation law, to be able to more deeply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principle of sliding bearing.As a result, not only completed the sliding bearing experimental, and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of oil film bearing, also raised the design capability of sliding bearing. Key words:Liquid dynamic pressure sliding bearing; The oil film pressure;The oil film temperature

第十二章 滑动轴承习题解答

第十二章 滑动轴承习题及参考解答 一、选择题(从给出的A 、B 、C 、D 中选一个答案) 1 验算滑动轴承最小油膜厚度h min 的目的是 。 A. 确定轴承是否能获得液体润滑 B. 控制轴承的发热量 C. 计算轴承内部的摩擦阻力 D. 控制轴承的压强P 2 在题5—2图所示的下列几种情况下,可能形成流体动力润滑的有 。 3 巴氏合金是用来制造 。 A. 单层金属轴瓦 B. 双层或多层金属轴瓦 C. 含油轴承轴瓦 D. 非金属轴瓦 4 在滑动轴承材料中, 通常只用作双金属轴瓦的表层材料。 A. 铸铁 B. 巴氏合金 C. 铸造锡磷青铜 D. 铸造黄铜 5 液体润滑动压径向轴承的偏心距e 随 而减小。 A. 轴颈转速n 的增加或载荷F 的增大 B. 轴颈转速n 的增加或载荷F 的减少 C. 轴颈转速n 的减少或载荷F 的减少 D. 轴颈转速n 的减少或载荷F 的增大 6 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验算 ][pv pv ≤是为了防止轴承 。 A. 过度磨损 B. 过热产生胶合 C. 产生塑性变形 D. 发生疲劳点蚀 7 设计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时,若发现最小油膜厚度h min 不够大,在下列改进设计的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 A. 减少轴承的宽径比d l / B. 增加供油量 C. 减少相对间隙ψ D. 增大偏心率χ 8 在 情况下,滑动轴承润滑油的粘度不应选得较高。 A. 重载 B. 高速 C. 工作温度高 D. 承受变载荷或振动冲击载荷

9 温度升高时,润滑油的粘度 。 A. 随之升高 B. 保持不变 C. 随之降低 D. 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 10 动压润滑滑动轴承能建立油压的条件中,不必要的条件是 。 A. 轴颈和轴承间构成楔形间隙 B. 充分供应润滑油 C. 轴颈和轴承表面之间有相对滑动 D. 润滑油温度不超过50℃ 11 运动粘度是动力粘度与同温度下润滑油 的比值。 A. 质量 B. 密度 C. 比重 D. 流速 12 润滑油的 ,又称绝对粘度。 A. 运动粘度 B. 动力粘度 C. 恩格尔粘度 D. 基本粘度 13 下列各种机械设备中, 只宜采用滑动轴承。 A. 中、小型减速器齿轮轴 B. 电动机转子 C. 铁道机车车辆轴 D. 大型水轮机主轴 14 两相对滑动的接触表面,依靠吸附油膜进行润滑的摩擦状态称为 。 A. 液体摩擦 B. 半液体摩擦 C. 混合摩擦 D. 边界摩擦 15 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最小油膜厚度的计算公式是 。 A. )1(min χψ-=d h B. )1(min χψ+=d h C. 2/)1(min χψ-=d h D. 2/)1(min χψ+=d h 16 在滑动轴承中,相对间隙ψ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是 与公称直径之比。 A. 半径间隙r R -=δ B. 直径间隙d D -=? C. 最小油膜厚度h min D. 偏心率χ 17 在径向滑动轴承中,采用可倾瓦的目的在于 。 A. 便于装配 B. 使轴承具有自动调位能力 C. 提高轴承的稳定性 D. 增加润滑油流量,降低温升 18 采用三油楔或多油楔滑动轴承的目的在于 。 A. 提高承载能力 B. 增加润滑油油量 C. 提高轴承的稳定性 D. 减少摩擦发热 19 在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中,限制 pv 值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轴承 。 A. 过度发热而胶合 B. 过度磨损 C. 产生塑性变形 D. 产生咬死 20 下述材料中, 是轴承合金(巴氏合金)。 A. 20CrMnTi B. 38CrMnMo C. ZSnSb11Cu6 D. ZCuSn10P1 21 与滚动轴承相比较,下述各点中, 不能作为滑动轴承的优点。 A. 径向尺寸小 B. 间隙小,旋转精度高 C. 运转平稳,噪声低 D. 可用于高速情况下 22 径向滑动轴承的直径增大1倍,长径比不变,载荷不变,则轴承的压强 p 变为原来的 倍。 A. 2 B. 1/2 C. 1/4 D. 4 23 径向滑动轴承的直径增大1倍,长径比不变,载荷及转速不变,则轴承的pv 值为原来的 倍。 A. 2 B. 1/2 C. 4 D. 1/4

ZCS-Ⅱ液体动压轴承实验台指导书

ZCS -II 型 液体动压轴承实验台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该实验台用于机械设计中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实验。主要利用它来观察滑动轴 承的结构、测量其径向油膜压力分布、测定其摩擦特征曲线。使用该实验系统可 以方便地完成以下实验: 1、液体动压轴承油膜压力径向分布的测试分析 2、液体动压轴承油膜压力径向分布的仿真分析 3、液体动压轴承摩擦特征曲线的测定 4、液体动压轴承实验的其他重要参数测定:如轴承平均压力值、轴承PV 值、偏心率、最小油膜厚度等 二、实验系统 1、实验系统组成 轴承实验台的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它由以下设备组成: ⑴ 轴承实验台——轴承实验台的机械结构 ⑵ 压力传感器——共7个,用于测量轴瓦上油膜压力分布值 ⑶ 力传感器——共1个,测量外加载荷值 ⑷ 转速传感器——测量主轴转速 ⑸ 力矩传感器——共1个,测量摩擦力矩 ⑹ 单片机 ⑺ PC 机 ⑻ 打印机 2、实验系统结构 该实验机构中滑动轴承部分的结构简图如图2 轴承实验台 力 传感器 力矩传感器 数据采集器 计 算 机 CRT 显示器 打 印 转速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1、电机 2、皮带 3、摩擦力传感器 4、压力传感器:测量轴承表面油膜压力,共7个F1~ F7, 5、轴瓦 6、加载传感器:测量外加载荷值 7、主轴 9、油槽 10、底座 11、面板 12、调速旋钮:控制电机转速 试验台启动后,由电机1通过皮带带动主轴7在油槽9中转动,在油膜粘力作用下通过摩擦力传感器3测出主轴旋转时受到的摩擦力矩;当润滑油充满整个轴瓦内壁后轴瓦上的7个压力传感器可分别测出分布在其上的油膜压力值;待稳定工作后由温度传感器t1测出入油口的油温,t2测出出油口的油温。 3、实验系统主要技术参数 (1) 实验轴瓦:内径d=70mm 长度L=125mm (2) 加载范围:0~1800 N (3) 摩擦力传感器量程:50 N (4) 压力传感器量程:0~1.0 MPa (5) 加载传感器量程:0~2000 N (6) 直流电机功率:355 W (7) 主轴调速范围:2~500 rpm

ZCS-Ⅱ液体动压轴承实验台指导书

ZCS-II型液体动压轴承实验台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该实验台用于机械设计中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实验。主要利用它来观察滑动轴承的结构、测量其径向油膜压力分布、测定其摩擦特征曲线。使用该实验系统可以方便地完成以下实验: 1、液体动压轴承油膜压力径向分布的测试分析 2、液体动压轴承油膜压力径向分布的仿真分析 3、液体动压轴承摩擦特征曲线的测定 4、液体动压轴承实验的其他重要参数测定:如轴承平均压力值、轴承PV值、偏心率、最小油膜厚度等 二、实验系统 1、实验系统组成 轴承实验台的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它由以下设备组成: ⑴轴承实验台——轴承实验台的机械结构 ⑵压力传感器——共7个,用于测量轴瓦上油膜压力分布值 ⑶力传感器——共1个,测量外加载荷值 ⑷转速传感器——测量主轴转速 ⑸力矩传感器——共1个,测量摩擦力矩 ⑹单片机 ⑺ PC机 ⑻打印机 2、实验系统结构 该实验机构中滑动轴承部分的结构简图如图2

1、电机 2、皮带 3、摩擦力传感器 4、压力传感器:测量轴承表面油膜压力,共7个F1~ F7, 5、轴瓦 6、加载传感器:测量外加载荷值 7、主轴 9、油槽 10、底座 11、面板 12、调速旋钮:控制电机转速 试验台启动后,由电机1通过皮带带动主轴7在油槽9中转动,在油膜粘力作用下通过摩擦力传感器3测出主轴旋转时受到的摩擦力矩;当润滑油充满整个轴瓦内壁后轴瓦上的7个压力传感器可分别测出分布在其上的油膜压力值;待稳定工作后由温度传感器t1测出入油口的油温,t2测出出油口的油温。 3、实验系统主要技术参数 (1) 实验轴瓦:内径d=70mm 长度L=125mm (2) 加载范围:0~1800 N (3) 摩擦力传感器量程:50 N (4) 压力传感器量程:0~1.0 MPa (5) 加载传感器量程:0~2000 N (6) 直流电机功率:355 W (7) 主轴调速范围:2~500 rpm

滑动轴承润滑分类和选择

滑动轴承润滑分类和选择 滑动压滑动轴承的分类 动压滑动轴承是滑动轴承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包括液体(油与非油润滑介质)与气体动压润滑两种类型。油润滑动压轴承,包括有单油楔(整体式)、双油楔、多油楔(整体或可倾瓦式)、阶梯面等多种类型,润滑特点各有不同。一般要求在回转时产生动压效应,主轴与轴承的间隔较小(高精度机床要求达到1~3μm),有较高的刚度,温升较低等。 滑动轴承润滑剂的选择 滑动轴承一般使用普通矿物润滑油和润滑脂作为润滑剂,在特殊情况下(如高温系统),可选用合成油、水和其它液体。在选择滑动轴承润滑油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1)载荷 根据一般规律,重载荷应采用较高粘度的油,轻载荷采用低粘度的油,为了衡量滑动轴承负荷的大小,一般以轴承单位面积所承受的载荷大小来定。 (2)速度 主轴线速度高低是选择润滑油粘度的重要因素。根据油楔形成的理论,高速时,主轴与轴承之间的润滑处于液体润滑的范围,必须采用低粘度的油以降低内摩擦:低速时,处于边界润滑的范围,必须采用高粘度的油。 (3)主轴与轴承间隙 主轴与轴承之间的间隙取决于工作温度、载荷、最小油膜厚度、摩擦损失、轴与轴承的偏心度、轴与轴承的表面粗糙度的要求。间隙小的轴承要求采用低粘度油,间隙大的采用高粘度油。

(4)轴承温度对于普通滑动轴承 影响轴承温度的最重要的性质是润滑剂的粘度。粘度太低,轴承的承载能力不够,粘度太高,功率损耗和运转温度将会不必要地过高。矿物油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润滑脂的性能在很大和程度上决定于在其配制过程中基油的粘度和稠化剂的种类。 (5)轴承结构 载荷、速度、间隙、速度、温度、轴承结构等并不是单一影响因素,在选择滑动轴承润滑油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液体动压润滑径向轴承油膜压力和特性曲线

精品资料推荐 液体动压润滑径向轴承油膜压力和特性曲线 (二) HZS —I型试验台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滑动轴承液体动压油膜形成过程。 2. 掌握油膜压力、摩擦系数的测量方法。 3. 按油压分布曲线求轴承油膜的承载能力。 二.实验要求 1. 绘制轴承周向油膜压力分布曲线及承载量曲线,求出实际承载量。 2. 绘制摩擦系f与轴承特性的关系曲线。 3. 绘制轴向油膜压力分布曲线 三?液体动压润滑径向滑动轴承的工作原理 当轴颈旋转将润滑油带入轴承摩擦表面,由于油的粘性作用,当达到足够高的旋转速度 时,油就被带入轴和轴瓦配合面间的楔形间隙内而形成流体动压效应,即在承载区内的油层 中产生压力。当压力与外载荷平衡时,轴与轴瓦之间形成稳定的油膜。这时轴的中心相对轴瓦的中心处于偏心位置,轴与轴瓦之间处于液体摩擦润滑状态。因此这种轴承摩擦小,寿命 长,具有一定吸震能力。 液体动压润滑油膜形成过程及油膜压力分布形状如图8-1所示。 滑动轴承的摩擦系数f是重要的设计参数之一,它的大小与润滑油的粘度(Pas)、轴的转速n (r/min)和轴承压力p (MPi)有关,令 n P (7) 式中:一轴承特性数 观察滑动轴承形成液体动压润滑的过程,摩擦系数f随轴承特性数的变化如图8-2所示。 图中相应于f值最低点的轴承特性数c称为临界特性数,且c以右为液体摩擦润滑区, c以左为非液体摩擦润滑区,轴与轴瓦之间为边界润滑并有局部金属接触。因此f值随减小而急剧增加。不同的轴颈和轴瓦材料、加工情况、轴承相对间隙等,f—曲线不同,c 也随之不同。 四.HZS-1型试验台结构和工作原理 1?传动装置 如图8-7所示,被试验的轴承2和轴1支承于滚动轴承3上,由调速电机6通过V带5 带动变速箱4,从而驱动轴1逆时针旋转并可获得不同的转速。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 修改版(赵扬)

机械设计基础(A2)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沈阳理工大学

一.皮带传动实验报告 ----------------------------------实验指导教师------------------ 日期:----------------- 专业班级:----------------- 成绩:------------ 学号:------------ 姓名:------------ 1.1.实验目的 1.2.实验机构造及测试原理 1.3.实验步骤 1.4.数据和曲线

二.齿轮传动效率实验报告 ----------------------------------实验指导教师------------------ 日期:----------------- 专业班级:----------------- 成绩:------------ 学号:------------ 姓名:------------ 2.1.实验目的 2.2.实验机构及测试原理 2.3.实验步骤 2.4.数据和曲线

2.5.思考题 (1)T9-T1基本上为直线关系,为什么T9-η为曲线关系? (2)哪些因素影响齿轮传动的效率?加载力矩的测量中存在哪些误差? (3)提高齿轮传动效率的措施有哪些?

三.HS-A型液体动压轴承实验报告 ----------------------------------实验指导教师------------------ 日期:----------------- 专业班级:----------------- 成绩:------------ 学号:------------ 姓名:------------ 3.1.实验目的 3.2.实验机构及测试原理 3.3.实验步骤 3.4.数据和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