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 综述 语气词

现代汉语 综述 语气词
现代汉语 综述 语气词

现代汉语语气词综述

系别:中国语言文学系

班级:汉语国际教育二班

学号:BC14820226

姓名:张震

摘要:现代汉语语气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本文对近三十篇有关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概况的论文进行综述,其中主要对语气词的意义用法,分布,连用,功能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现代汉语;语气词;综述

目录

序言

一.语气与语气词----------------------------------------1 二.语气词的分类----------------------------------------1 三.语气词的语气意义及用法------------------------------1

3.1基本语气词---------------------------------------1

3.2派生语气词---------------------------------------1 四.语气词的分布------------------------------------------1

4.1句中---------------------------------------------1 4.2句末---------------------------------------------1 五.语气词的连用------------------------------------------1 六.结语-------------------------------------------------1 参考文献---------------------------------------------1 后记-------------------------------------------------1

序言

孙苹的《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综述》从语气词的名称、语气词的分类

和语气词语气意义的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将前贤们对语气词研究的大致情况

进行了梳理,并就语气词的研究所应采取的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1] 齐沪扬的《语气词与语气系统》从语气系统的宏观角度对语气词进行考察,探讨了语气系统中的语气词和其他语气成分的意义、功能、结构、发展、规范等各种问题,对与语气表达相关的语气成分、语气助词、助动词和叹词也进行了一定的考察,这样有利于对语气词及其相关成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语气词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

林超的《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综述》主要说明语气词研究重视语法、语用、历时、共时的结合,以及多角度的、动态的描写。但这方面的研究也有不足之处,对于具体的、单个的语气词研究和分析较详细,对于整体的、系统的语气词研究和理论的探讨则相对薄弱。语气词的研究应更多的放在具体的句子中,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研究,而不是只注重语气词本身的意义和用法。对现代汉语语气词的研究作一简单的梳理,总结前贤们的研究成果及不足之处。[3]

现代汉语语气词的研究一方面随着描写的深入,大多数语气词的发展轨迹已经比较清晰,描写的比较详细充分;另一方面,对于语气词的系统性研究还不够深入,更应该将普通话的研究与语气词的的研究相结合。

一.语气与语气词

1.语气:语言学术语,表示说话人对某一行为或事情的看法和态度。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语气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一定的思想感情,一方面是一定的具体声音形式。包含有三个要点:其一,语气以内心感情的色彩和分量为灵魂、为神;其二,语气以具体的声音形式为躯体、为形;其三,语气存在于一个个有具体语境的语句当中;其四,语气可以将想表达的意境跟准确的表达出来。

2.语气词:现代汉语的最大特点之一,具有能够与其他语言区别开来的特征。其他语言,尤其在西方语言中没有跟语气词相对应的词类。语气词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是一门表达现代汉语语气的词类。

语气词的作用在于表示语气。主要用在句子的末尾,也可以用在句中主语、状语的后面有停顿的地方,它本身念轻声。

语调是表达功能语气的必要手段,其它手段都是次要的,语气词也不例外,虽说如此,但有没有语气词,句子的功能语气在细微之处总有些差异。看下面对比:

(l)你吃饭了吗?(l,)你吃饭了?

(2)你就那么不懂事吗?(2,)你就那么不懂事?

(3)昨天你去书店了吧?(3,)昨天你去书店了?

(4)快去吧!(4,)快去!

(l,)比(l)、(2,)比(2)少用了语气词“吗”,句子表达显得直率、生硬、急促。

(3,)比(3)少了语气词“吧”,就少了揣测的意味,没了委婉的感觉,句子显得生硬。

(4,)比(4)少了语气词“吧”,口气强硬得多,简直就是命令,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而用“吧”则显委婉,有商量的意味。

可见,要细致入微地表达功能语气,语气词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语气词的分类

郭攀在《叹词、语气词分类方面存在着的问题》通过上述对叹词、语气词所属不同下位词类特征的系统调查,对与不同下位词类特征相应、相关诸类型的系统认知,不难认识到,叹词、语气词所涉及诸词类是一由三个层次构成的关联性类型系统,中位层次和下位层次内部并列性类型之间,一方面客观存在着一些区别性特征,另一方面,彼此间又具有一定的关联性。[4]

1.语气词表示停顿,也含有列举、假设或引起注意等意思。

例如:

他啊,从小就爱到处跑。(引起听话人的注意)

你这个孩子啊,什么时候才能理解父母的心情呢?(引起听话人的注意)等他一来啊,咱就出发。(表示假设语气)

你要用呢,就提前说一声。(表示假设语气)

他要愿意呢,就回个电话;不愿意呢,就算了。(表示假设语气)

语言啊、文学啊、理论啊、计算机啊、外语啊,都是基础课。(表示列举)。

2.表示陈述语气的语气词:的、了、吧、呢、啊、着、也好、啦、呗、喽。例如:

其实学习计算机除了下苦功夫勤学多练之外可什么窍门也没有啊。

钱不够了,就只好先不买呗。

3.表示疑问语气的语气词:吗、呢、吧、啊。例如:

今天可真够冷的,有零下三十度吧?

以后再也别忘了啊?

4.表示祈使语气的语气词:吧、了、啊。例如:

还是再试试吧。

你可小心,别上他的当啊!

5.表示感叹语气的语气词:啊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啊!

他能考上大学可真不容易啊!

传统上,人们对语气词进行分类,多以表达语气的不同为依据, 我以语音形式为依据,将语气词分为辅音语气词和元音语气词,再以音节数目为依据,将辅音语气词分为单音节语气词和双音节语气词,这是横向分类;纵向上,依据来源,将

辅音语气词与元音语气词。所谓的辅音语气词是指音节中有辅音声母的语气词, 元音语气词是指音节中只有元音的语气词。辅音语气词又有单音节和双音节之分。基本语气词与派生语气词。基本语气词大多是历史上沿用下来的,它们或者是由实词意义虚化而来, 我们通过纵横两个标准对语气词进行分类,可以将语气词系统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呈现出来。

三.语气词的语法意义及用法

语气意义是大家对语气词研究得最多的一个方面。语气词是虚词,其意义比较空灵,很难把握,而且往往和句中的语调、重音词语、语法格式、语境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全句的语气。研究语气词的语气意义,难度相当大,很容易就将其与全句的语气混淆起来。并且研究的角度不同,结论也有差异.

储诚志的《语气词语气意义的分析问题`—以“啊”为例》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从语法形式和分析程序上探索一种有效的控制办法和验证手段,以使语气词语气意义的分析过程更为可信,得出的结论更为准确。文章还运用这种方法以语气词“啊”作为例子进行了实际的分析。[5]

(一)基本语气词(“吗、呢、吧、的”)

以“吧”为例。

(1)如果不互相尊重吧,爱也难以持久。

(2)要是你不去吧,那么谁去?

(3)假如你认为有必要的话吧,我就设法去

办。

(4)你临时有事的话吧,可以打个电话来。

(5)要想皮肤好吧,早晚用大宝。

(6)我们如果有缺点吧,就不怕别人批评指

出。

(7)宝石哪怕混在垃圾堆里吧,也仍然晶莹

夺目。

(8)如果没有群众的支持吧,那么我们就什

么都做不成。

(9)假如你同意吧,我们明天一早就出发。

(10)倘若说,作品越多,知音愈少吧,那么推

论起来,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11)如果明天不下雨吧,我们就去参观工业

(12)如果你不让他去吧,他就不去。

(13)要是姥姥能和我一起来送你吧,你就该

高兴了。

(14)倘若是从外地来吧,那就大不相同了。

(15)我死了吧,就埋在八斗立,行啵?

(16)你不答应吧,我会难过一辈子的。

(17)辛姨,你不讨厌我的话吧,我会常来的。

(18)她原是可以救活的,如果及时送到医院

的话吧。

由此可见如果假设分句表示的是非常肯定的假设,不表示猜度或者商量的口气,那么一般不能用“吧”;如果假设分句后已经有了助词“的话”,一般也不能加“吧”,因为“的话”本身有使语意确定的意思,而且也起到语义停顿的作用;如果假设句位于结果句后面,也不能加“吧”,原因也在于位于结果句后面的假设句一般语意也较为肯定。从逻辑学角度来讲,“吧”的语意表达的是猜度或商量,和表达肯定陈述的语气之间不一致,形成矛盾,所以无法共现在一个句子里。那么“吧”能够出现在假设句中的条件是(1)假设句本身表示不肯定的意义时;(2)没有其他助词或者语气词标志语意停顿。

(二)派生语气词(“啦、喽、呗、啵、哪”)

以“啦”为例

啦”是“了”和“啊”的合音,是二者的复合形式,兼有“了”和“啊的作用,但以“啊”的作用为主。我们前文分析过“了”的语气意义是申明本来没有这个情况,现在才有或者本来没有注意或知道这件事,现在才注意或知道。“啊”的语气意义为引起注意,并期待着对方作出积极的反应。“啦”的语气意义是它们二者的结合,但是意义往往偏重于“啊”。如:

(1)牛大嫂来啦。

(2)我好象年轻啦.

(3)你这两天怎么啦?

用以申明“牛大嫂来”这一新情况的出现,而这是听话人事先所不知道的,或者没有注意到的,突出,引起听话人注意,并且期待着对方对此变

化作出积极的反应意义偏向到一定程度,有的就基本等同于“啊”,主要体

现为“啦”还可用于句子停顿、举例处,如:“篮子里有苹果啦、梨啦、桃

子啦……很多很多水果。”这里的“啦”换成“啊”的话,语气意义几乎没

有什么不同。

四.语气的分布

张彦的《句中语气词的分布》中表明语气词除了可以分布于句末位置外,还广泛地分布于句子内部的各个位置,多出现于句子成分之间,有的

还可以出现在句子成分内部。每个位置上所能出现的语气词也是多样的。

[6]

(一)句中

1.我昨天在商店遇到了一位姓张的老师。

2.我呀昨天在商店遇到了一位姓张的老师。

3.我昨天呀在商店遇到了一位姓张的老师。

4.我昨天在商店呀遇到了一位姓张的老师。

5. 我昨天在商店遇到了呀一位姓张的老师。

6.我昨天在商店遇到了一位呀姓张的老师。

7. 我昨天在商店遇到了一位姓张的呀老师。

从由这组句子可见,主语后、多重状语的各项后、多重定语的非直接定语后都可以出现语气词。句中位置的语气词基本上限于“啊”“呀”“啦”“呢”“吧”“嘛”等少数几个。但是它们可以广泛地分布于句中各个不同的位置。当然,各种情况在表达上都有或明显或细微的差别,这也正显示出现代汉语词汇丰富、结构精密的特点。就出现位置的多少来说,“啊”及其语音变体最多,其次是“呢”,再次是“吧”,“嘛”最少。但是从结构上说,句中语气词除了部分举例式,重叠式必须使用之外,其它位置都不是非用不可;有些位置也不是非用某些语气词不可,比如举例式有的用“呀”的地方也可以用“啦”“啊”等。至于具体用与不用语气词,用这个还是用那个语气词则因人、因表达需要而异,影响语气词使用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

(二)句末

语气词用于句末是最常见的,所有的语气词都可以用于句末而且相当一部分如“来着”等只能用于句末。

(1)她是你的语文老师嘛!

(2)她是你的语文老师钦!

(3)她是你的语文老师了.

(4)她是你的语文老师啦!

(5)她是你的语文老师不成?

(6)她是你的语文老师而已.

(7)她是你的语文老师啊!

(8)她是你的语文老师呀!

可独立成句的成分后附着不同的语气词,句子表义就会明显不同。充分显示了现代汉语表义的精确性与丰富性。

五.语气词的连用

语气词可以连用,以两个连用最为常见,少数也可以是三个连用。另外,并不是所有的语气词都可以连用.双音节语气词“来着”类通常不与其它语气词连用,还有元音派生语气词除“呀”外,也不与其它语气词连用。其余的语气词连用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又因为辅音语气词“啦”类本身就是由单音节辅音基本语气词与元音基本语气词连用而来,所以它们与其它语气词并不是在同一层次上,在探讨连用规律时只须从基本语气词着眼即可。

(1)你没看见我手里做着活呢吗?

(2)他那儿不是还有一桌客人呢吗?

(3)李华是不会去的啦!(的+了+啊)

尽管“的”“了”都还仍保留着自己原有的语气,确定和申明新情况,但是全句的语气还是由最后一个语气词“啊”决定。

结语

语气词是现代汉语中比较独特的一个词类,数量不多表义却相当丰富,词义之间的差异有的相当细致微妙,因此成为汉语的一大特色,但同时也形成了外国人学汉语的一大难点。迫于现实,关于现代汉语语气词的研究,一直处于进行中,对某个语气词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但是由于语气词本身具有复杂性以及学者观察问题角度的不同,总难取得共识。语气词做了一些归纳与分析。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综述》孙苹(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

2.《情态语气范畴中语气词的功能分析》齐沪扬(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海

200234)

3.《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综述》林超鲁东大学山东烟台 264025

4.《叹词、语气词分类方面存在着的问题》郭攀,夏凤梅(1.华中师范大

学文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2.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湖北武汉 430056) 5.《语言教学与研究99年第期》语气词语气意义的分析问题—以“啊”为例

储诚志

6.《句中语气词的分布》张彦(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天津 3000071 )

7.《句尾语气词连用的发生因素》于秀娟,周坤(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

内蒙古通辽028043)

8.《三十年来近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综述》何丽君(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贵州

贵阳550025)

9.《试论语气词连用》王志清(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10.《现代汉语祈使句句末语气词选择性研究》齐沪扬,朱敏(上海师范大学

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234)

11.《疑问语气词的连用》李晟宇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北京100875)

12.《与语气词规范有关的一些问题》齐沪扬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234)

13.《语气、语气词和古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综述吕文科》(青海广播电视大学青海西宁 810008)

14.《语气词“吧”和“呢”用于假设句的比较研究》孟晓慧 (泰山学院汉语言文学院,山东泰安 271021)

15.《著文研究》1987年第2期(总第32期) 语气词“了”源流浅说曹广顺

16.《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2期》语气词韵律特征研究综述张彦

汉语形容词大全

汉语形容词大全 形容词检索: 按结构分类 aabb式A里AB式abab式abb式aab式 aa式abac式abcc式aabc式单字形容词 形容人 男人女人儿童老人 心情笑 形容季节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描写季节六月 其它常用 颜色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和状态等。如“大、高、认真、生动、美丽、精明、可爱、冰凉、初级”。 主要语法特征 (1)性质形容词一般能受“不”和“很”的修饰。如“不大、很大、不生动、很生动”。少数状态形容词不受“不”和“很”的修饰。如不说“不冰凉、很冰凉、不雪白、很雪白、不初级、很初级”。

(2)能修饰名词,经常作谓语或定语。如“大眼睛、高楼、冰凉的酸梅汤、初级职称”。 (3)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 (4)不能带宾语。 A、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是“AA”,如“大大、高高、短短、细细”。这类重叠式修饰动词时表示程度的加强,修饰名词时不仅没有加强的意味,反而表示程度减弱,即表示一种轻微的程度。例如: 大大缩短了距离(程度加强) 大大的眼睛(与“大眼睛”相比程度减弱) 高高举起(程度加强) 高高的个儿(与“高个儿”相比,程度减弱) B、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一般表示程度的加强,有三种格式: a、AABB: 口口声声断断续续浩浩荡荡开开心心干干净净 松松散散密密麻麻冷冷清清来来往往踉踉跄跄 大大方方客客气气说说笑笑的的确确反反复复 方方正正实实在在踏踏实实扎扎实实平平安安 是是非非堂堂正正偷偷摸摸唯唯否否快快乐乐 蝎蝎螫螫形形色色铮铮佼佼白白胖胖陆陆续续 洋洋洒洒战战兢兢零零散散老老实实遮遮掩掩 b、A里AB:这里的AB限于某些含贬义的形容词,重叠后既表示程度加强,又表明嫌恶的感情。如:小里小气古里古怪慌里慌张糊里糊涂马里马虎 c、ABAB:这里的AB只限于某些带有表示程度的语素的双音节形容词。如:

现代汉语兼语式研究综述_相关句式

现代汉语兼语式研究综述_相关句式 论文导读::兼语式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兼语式的类别。兼语式与相关句式的比较。论文关键词:兼语式,概说,类别,相关句式 兼语式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其特点是一个动宾结构套在一个主谓结构上。两个谓语不连系同一主语。(吕叔湘,1979) 所谓的“兼语式”用符号可以表示为:(S)V1N V2。其中,S表示动词可能存在的主语,外加括号表示可有可无,V1表示动词,V2表示谓语,N表示V1和V2之间的那个名词性成分。各成分的语法关系是N 是V1的宾语;N 是V2 的主语;V2是N的谓语,不是其他成分。一、兼语式研究概况 汉语语言学界明确地对兼语结构进行的研究已经很多相关句式,自上世纪中叶以来,这种研究经历了由提出到论争,最后趋向统一的过程。第一阶段:兼语式命名及其定义 兼语式问题由来已久。最早是由王力(1955)提出的“递系式”,并将其定义为:“凡句中包含两次连系,其初系的谓语的一部分或全部分即用为次系的主语者。”丁声树(1963)首次使用“兼语式”:“兼语式的特点是两个主谓结构套在一起。”吕叔湘(1979)称为“递谓式”。名称虽然不同,但基本精神是想同的,都存在一个名词性成分既是前边动词的宾语或表位,又是后边成分的主语。后来才逐渐采用“兼语式”这个名称。即便是语法学家把它看作独立的句式,他们对其范畴的界定也不尽相投。主要有两类观点:“肯定说”和“否定说”。

㈠“肯定说”:在兼语式这一特殊句式被提出来之后,承认兼语式的存在的代表人物有:胡附、文炼《现代汉语语法探索》(1955),他们将兼语式的第一动词限定在致动意义这一范围内论文提纲怎么写。陈建民《记兼语式和一些有关句子分析法问题》(1960)从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原则分析兼语式。吴竞存、侯学超《现代汉语句法分析》(1982)认为兼语式符合切分三原则,承认兼语式的存在。邢欣《论兼语式的生层结构》(1984)借用转换生成的语法理论,深入这类结构的深层结构中去,认为兼语式是站得住的。赵元任《中国话的文法》(1980)着重分析了兼语句式的主要句法成分及于相关句式如宾语分句、紧缩句的不同之处。 ㈡“否定说”:如:史存直《论递系式和兼语式》(1954)提出质疑,认为一个句子不能有两个叙述,这类句子大都为主谓补结构(少数为连环句)。李临定、范方莲《语法研究应该依据意义和形式相结合的原则》(1961)中认为“所谓兼语,它或者是前边动词的定语,或者只是后面词语的主语,不能一身二任。”萧璋《论连动式和兼语式》(1956)应该将兼语式和连动式划到主从词组和复句中去。张静《“连动式”和“兼语式”应该取消》(1977)也持有相同观点。张礼训《从层次分析作业方法的要求看兼语结构分析上的矛盾》(1977)从层次分析的角度建议用“谓词性结构的连用”来取代兼语结构。朱德熙《语法讲义》中把“兼语式”和“连动式”并未一类相关句式,叫做“连谓结构”。 第二阶段:随着语言学新理论新方法的出现及应用,学者们开始从不同角度对兼语式进行分析。吴竞存、侯学超(1982)以结构、功能、

现代汉语词语修辞研究的综述

现代汉语词语修辞研究的综述 摘要:词语修辞是汉语修辞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它的研究古已有之,但真正比 较系统的研究则是在现代。总的说来,词语修辞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除了屈指可数的几本专著对词语修辞的研究有所建树外,其余大都显得比较粗浅。也就是说,词语修辞研究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悬而未决,而且有些问题争议很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开展,不但是词语修辞研究本身的需要,还是汉语修辞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字:现代汉语;词语;修辞; 词汇是一种语言中全部的词和固定语的集合,因为它包含了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固定语,所以又叫词语、语汇。词语是造句的材料,也是修辞的材料。古人说“夫人之立言, 因字而生句,……句之精英,字之不妄也。”[1] “一字之失,一句为之蹉跎。”[2]这里所谓的“字”相当于现代的词。古人“炼字”的理论和实践,都精辟地说明了词语修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代修辞中关于词语选用、加工和调整等各种方法,就是对古人“炼字”方法的继承和发展。传统词汇学对汉语词汇的研究大多偏重于对其内容结构、意义、源流、分化、发展诸方面作日益精细的条分缕析和考辨性研究.20 世纪70 年代末,词汇的研究领域扩大了,派生出相关的词典学、熟语学、语义学等新的分支学科,但大多只作单一的静态研究。90 年代开始,一些语言学家把视角扩大到了多学科交叉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了词语研究的层面和空间,如词汇学与语义学、语用学、修辞学、心理学、文学、美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汉语词语修辞的研究也突破了传统的选用、加工、调整等方法手段及效果的研究层面,扩大到语形、语义、语用、语表、语里、文化、审美诸多层面,且这些层面尚待研究的内容极为丰富,研究的方法更为多样化。 一.问题的提出 最初的修辞,专以修辞格为主要对象,甚至达到了相等同的地步。这显然是有偏颇的。而今我们将修辞研究的本体范围扩至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辞格的使用和语言风格四项组成部分,整个体系建设应该说才变得相对完善了。从内容的丰厚度上讲,足以和其他的学科相抗衡了。但真正以冷静的态度来认识修辞学自身建构的话,即会发现,它仍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首先是四项内容间轻重份量不但不对应,而且差距甚大。拿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的有关内容为例,前边两个、后边一个,三者是各占一节,而辞格一项即占四节,这种安排在一定程度上透现了辞格仍为修辞学主体的现实。再看我们修辞学领域最值得推崇并引以自豪的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其体系的建立虽与唐钺的《修辞格》已有根本差别,然则各部分内容份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也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再则是这种差别不但表现在数量上,从质量的厚重程度上讲似乎也有明显的不同。比如说修辞学研究里一向很少讲规律二字,好像这种言语使用及效果往往都是个案性质的。这里,唯独辞格好像是个例外。吴士文先生曾对辞格的建立提出过三项要求,即特定的语词材料、特定的表现方式以及特定的修辞效果。以此将辞格与非辞格区分开来。人们在认识该类言语现象的时候因而具有了普遍性的可遵循的价值标准。其他三个方面呢? 语言风格,其实是对前边三项内容综合运用所形成的整体格调,不是某一方面的着意苛求便能达到的。而词语的锤炼和句式的选择,其内容如何? 有没有规律? 具不具备可操作性? 多少年来,好像还没有一个比较一致

古代汉语语气词和词头

古代汉语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一、语气词 语气是人们说话时的口气,是说话人对所说的事物表现态度、情绪。有提顿、直陈、疑问等语气。就印欧语来讲,语气是通过谓语动词的屈折变化和句子的语调来表达的。就汉语而言,因为没有词形变化,语气是通过词汇形式、句子类型、语调和语气词来表达的。(一)句尾语气词 古代汉语常见的句尾语气词有“也”、“矣”、“乎”、“哉”等,这些语气词放在全句的最后,分别表达全句各种不同的语气。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语气词的数目是有限的,句子所能表达的语气是多种多样的,一个语气词除了它的基本用法之外,在不同类型的句子中所表达的语气也往往有所不同。 1、也 “也”字位于句尾时,主要出现在判断句中,帮助谓语进行判断,这是“也”字的基本用法。在复句中,“也”字常常用于最后一个分句的句尾,表示对前面论断的肯定和确认,加强全句的语气。例如: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孟子·许行》 虽杀臣,不能绝也。《墨子·公输》 2、矣 “矣”字也是古代汉语常用的一个语气词,它和“也”的区别是:“也”字表静态,“矣”字表动态。“也”字的基本作用是把对事物进行的判断告诉别人,现代汉语语气词“了”的作用大致和它相当。 “矣”有时候还可以表示将然,即预料将要发生某些情况,把它当作新情况告诉别人。例如: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矣。《国语·句践减吴》 吾属今为之虜矣。《史记·鸿门宴》 “矣”字用于描写句时,往往使全句语气略带感叹意味。有时把这种带“矣”的谓语提前,这种感叹语气就更为明显。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远矣,全德之君子。《庄子·田子方》 祈使句也可以用“矣”字。例如: 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诺。先生休矣!《战国策·齐策》 “矣”字还可以用于疑问句,这种疑问句中必然还另有专门表示疑问的词。例如: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年几何矣?《战国策·触龙说趙太后》 3、乎,与(欤)、邪(耶) “乎”、“与”、“邪”都经常用于疑问句的句尾表示疑问语气。其中“乎”的疑问语气最强,用得也最普遍。 在是非问句里,发问者把一件有疑问的事情全部说出来,要求对方作肯定或否定的答复,往往用语气词“乎”。这种“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例如: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趙太后》 “乎”字还可以表示反问语气,但前面必须有疑问代词、否定词或“岂”字、“宁”字、“况”字等相呼应。例如: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墨子·兼爱上》

现代汉语 综述 语气词

现代汉语语气词综述 系别:中国语言文学系 班级:汉语国际教育二班 学号:BC14820226 姓名:张震

摘要:现代汉语语气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本文对近三十篇有关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概况的论文进行综述,其中主要对语气词的意义用法,分布,连用,功能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现代汉语;语气词;综述

目录 序言 一.语气与语气词----------------------------------------1 二.语气词的分类----------------------------------------1 三.语气词的语气意义及用法------------------------------1 3.1基本语气词---------------------------------------1 3.2派生语气词---------------------------------------1 四.语气词的分布------------------------------------------1 4.1句中---------------------------------------------1 4.2句末---------------------------------------------1 五.语气词的连用------------------------------------------1 六.结语-------------------------------------------------1 参考文献---------------------------------------------1 后记-------------------------------------------------1 序言 孙苹的《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综述》从语气词的名称、语气词的分类

现代汉语形容词做谓语问题

现代汉语形容词做谓语问题 张伯江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提要形容词在不同的语言里有偏谓词性和偏体词性的两种倾向,偏体词性的语言里,形容词做谓语 依赖系词性句法标记。本文强调汉语形容词在句子平面上做谓语依赖句法标记。文章第一部分论述 了汉语形容词做谓语时“很”“不”等程度副词都有系词的性质,第二部分提出“状态形容词”不是词,是汉语形容词独有的形态化的谓语形式。综合这两方面的观察,可以总结出:程度副词、形态化谓语 形式和“是……的”框架是现代汉语形容词做谓语的三种主要句法手段。文章第三部分依据形容词 陈述性的普遍特征,在汉语里寻找性质形容词直接做谓语现象,得出性质形容词不加标记直接做谓语 只出现在主谓谓语句和动补结构这种低于句子平面的结构里的结论。 关键词形容词系词状态形容词句子平面 〇引言 讨论形容词做谓语问题,首先要把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分开。状态形容词自由地 做谓语是没有争议的。性质形容词做谓语是否自由,是否依赖语法标记,做谓语是不是汉语性质形容词的主要功能,这样的问题在汉语语法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将讨论性质形容词做谓语带标记与不带标记的情况(文中如不特别指明,则“形容词”均指性质形容词),并提出对汉语形容词(包括状态形容词)谓语功能的总体看法。 什么情况是形容词做谓语? 需要简单地交代一下。性质形容词表示恒定的属性意义, 做谓语时应该是这一意义的实现。不管加不加句法标记、加什么样的句法标记,“陈述恒定的属性”这一意义都是基本意义。依此,形容词加时体标记做谓语的情况就不在考虑之内了。这是因为,时体标记所表达的“变化”意义,是带给谓语的,无论什么词性的成分充当谓 语,都是如此。动词谓语句“张三休息[了]”、名词谓语句“张三大学生[了]”、形容词谓语 句“张三开朗[了]”都是在原本的陈述意义上由“了”带来了变化义( 见赵元任(1968:8. 1. 3. 4)。因此,本文所讨论的形容词做谓语现象,不包括“花红了”这样的句子,也不把“了”看 成形容词做谓语时的一种必要的句法标记。 一性质形容词做谓语带标记问题 朱德熙(1956)指出形容词单独做谓语并不自由(要依赖比较或对照意义的语言环境), 跟“的”结合成体词性结构之后,还要依赖系词才能自由地做谓语。同一篇文章里,朱先生3 张伯江: 现代汉语形容词做谓语问题 也指出形容词做谓语“不是自由的造句原则”。性质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做定语还是做谓语,这篇文章里没有明确表态;但朱德熙(1982) 把形容词归为谓词。沈家煊(1997) 引申了赵元任(1968)关于形容词做定语并不绝对受限制的说法,明确指出“单音性质形容词做定语所受的限制并不是语法上的限制”。沈文的结论是:“汉语形容词典型的或无标记的句法功能是充当定语”,“性质形容词做谓语大多要加标记”,“性质形容词只在有标记的句式中 才可以不加标记做谓语”。 郭锐(2001)对此提出不同意见。他认为沈文的论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不该把“程度

现代汉语兼语句综述

现代汉语兼语句综述 【摘要】:兼语句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特殊句式。本文从兼语句的定义、分类、结构以及与其他句式的比较和区分来说明兼语句的特性,也是我结合书本知识和个人对其内容的理解而对这一句式展开的综述。【关键词】:兼语短语语义特征结构区分 在学习现代汉语的过程中,兼语句是我不太熟悉,理解也不透彻的一个句式,在经过深入学习和研究后,我对兼语句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以下我将结合书本知识和个人的一点理解对现代汉语兼语句进行综述。 一、兼语句的定义 黄伯荣、廖序东两位在《现代汉语》中所下的定义是:由前一动词的宾语兼做后一动词或形容词的主语,即动宾短语的宾语和主谓短语的主语重叠,形成一个宾语兼主语的兼语。兼语句就是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 齐沪扬先生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中下的定义是:一个述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叠在一起,而且述宾短语中的“宾语”兼做主谓短语中的“主语”,这样的短语为兼语短语。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称作兼语句。 结合上述两种定义,我们可以把兼语句的定义概括为:兼语句是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和由兼语短语构成的非谓语句。比如说:爸爸鼓励我学英语。 二、兼语句的分类 从广义上分,兼语句可分为一般兼语句和特殊兼语句两种。 (1)一般兼语句 在一般兼语句中,名词兼宾语、主语双重身份,且在语义上名词是前一个动词的受事,同时又是后一个动词的施事。 比如说:老师叫我告诉你这件事。“我”是前半部分“老师叫我”的宾语,是受事;同时也是后半部分“我告诉你这件事”的主语,是施事。并且,两个动词“叫”和“告诉”之间也具有目的关系。 (2)特殊兼语句 特殊兼语句包括第一个动词是“有”的兼语句和第一个动词是“是”的兼语句。 比如说:我有朋友去法国留学。“朋友”是“我有朋友”的宾语,是“朋友去法国留学”的主语,也就是说名词“朋友”兼宾语和主语双重身份。 从狭义上来分可以根据兼语句第一个动词的语义特征分类。 (1)表示使令意义的兼语句。在这种兼语句中,第一个动词是表示使令意义的动词,如“请、使、叫、让、派、催、逼、求、托、命令、吩咐”等。第一个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是兼语句所发出的行为动作的原因,也就是说,兼语后面的词语所表示的行为动作或状态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 ------以《吾国与吾民》黄嘉德汉译版为例 摘要:本文对几位知名语言学家的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作了大概分析,并提出了自己对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的研究。本人认为形容词的分类一定要结合语义和语法功能,并根据两个标准,对形容词所在的语句进行综合分析。文中把现代汉语形容词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并作了大量比较分析。第二部分本人对现代汉语形容词的的语义功能和语法功能作了细致的分析和举例。从语义的角度,形容词主要起抽象表述、状态描写、程度区分、感情表达、施事陈述和未来驱动的作用。从句法功能的角度,本人详述了形容词作定语和谓语的主要功能。第三部分本人选取了形容词的三个特殊现象作具体分析。 关键词:语义功能语法功能状态描述程度区分形容词叠词 第一部分前人对形容词的定义及分类的论述 (一)马建忠先生在《马氏文通》对形容词的论述 马建忠先生在《马氏文通》1里把形容词定义为能惟妙惟肖地描绘事物的实字2。《文通》中把形容词定名为“静字”,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形容词实为“静字”中的“象静”一类。他认为,客观世界的事物都存在着差别,而形容词承载着细致描绘这些差别的功能。 在《文通》的实字卷里,马建忠先生讨论了文言文中形容词的构词方式3主要有三类:一,名词(字)、代词(字)、动词(字)、副词(字)作状语形容词(放在名词前)二,同义语素构成的复合式形容词,如圣明、辛勤、端庄等; 三,有反义语素构成的复合式形容词,如安危、奸贤、公私等。 尽管一个世纪以来部分学者指责此书以文言文为研究对象,不能作为现代汉语的语法书,同时还批评它机械模仿西方语法,但《文通》作为中外文化产物,它的研究价值和开创之功是不可否认的。 (二)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对形容词的论述 新中国第一部白话文语法著作是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1924年),在此书中 1《马氏文通》:出版于1898年,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古代汉语语法的著作。以下简 称《文通》 2原文为:“凡实字以肖事物之形者” 3《文通》第112页

语气词研究

一.选题理由 语气范畴是语法范畴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人类语言交际过程中语气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语气范畴的研究也具有特别的意义。 要研究语气范畴,语气词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研究之一,因为语气词是语气范畴最基本的一种形式标志。再说,在现代汉语词类系统中,语气词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由于上术的理由,我就决定选择研究"现代汉语语气词"该题。 二.研究目的 本论文对语气词的语音、结构、作用等各种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的考察作出合理的解释。这些分析和考察不仅有利于对语气词本身的认识也有利于汉语信息处理和对外汉语教学。本论文注意研究一些典型的语气词,如"了、呢、吧、的、吗"本文也把汉语语气词和越语语气词进行对比并分析越南学生在使用语气词的常见错误及提出纠正法。 四.研究任务 第一:对语气词与语气系统进行比较全面考察 第二:研究语气词的语音、结构、作用 第三:研究语气词"了、吧、呢、的" 第四:介绍越南学生在使用汉语语气词中常见的错误并提出纠正法。 六.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有许多,但因为本论文的特征所以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使用并结合这几个方法:收集、分析、综合、调查统计等研究方法。

七.论文结构: 本论文包括三章: 第一章:现代汉语语气词的概说 第二章:语气词的语音、结构、作用的研究 第三章:语气词"了、吧、呢`、的"的研究 第一章:现代汉语语气词的概说 1. 语气词的基本性质 语言的基本功能是表情达意。不同的句子表示不同的意思,首先是凭借不同语义内容的词语。语言还有转情的功能,比如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语调说出来情态和作用就不一样。具有语气词使汉语有别于一部分印欧语系语言的一个明显特点。在语气系统中语气词可以单独或与其他结构成分一起表示各种不同的语气。作为现代汉语中一个独立的词类语气词表现出来的语法性质可以归纳为三点: 1.1.语气词后一般有语音停顿。 以前各位学者对语气词语法性质的论述总是强调"语气词一般位于句未"这一点。近些年来,有学者再次提出了句中语气词的问题。不管是句未语气词还是句中语气词都是用在语气的停顿处。 跟聪明的人啊,我也不抖机灵儿了。 1.2.语气词可以连用:语气词的连用涉及到好几个问题: (1)能够连用的语气词是指位于句未的语气词,位于句中的语气词一般都不能连用。 (2)能够连用的语气词主要是但音节的典型的六个语气词,即"的、了、吧、呢、吗、啊"双音节的语气词一般不能连用。

现代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词性

一、实词 (一)名词 1.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 (2)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例如:能说“一个人”,不能说“不人”。 (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例如“妈妈、哥哥”和“星星”等,这些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4)汉语名词单数、复数同形。在表示模糊复数时,部分指人名词(和代词)可加构形后缀“们”,如“朋友们、你们”。加“们”之后不能再受表示确定数目的词语修饰。 2.时间名词和方位词 时间名词较特殊,除了能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外,还经常作状语,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例如“他昨天来了。” 方位词表示方向、位置。 方位词有定位性,总放在词语之后,与实词语组成方位短语,表示空间位置,如“桌子上”、“房间里”。 方位短语前头往往加介词,组成介词短语,如“在椅子上”。 少数方位词,如“前、后、之前、以后、内、之内、以内”可表示时间,如“出发前”等。方位词有封闭性(指数量有限),它能产性差,又有定位性,因而带有虚词性,所以有人称它为“后置词”。 (二)动词 1.动词的语法特征 (1)动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来了”、“我爱祖国”。 (2)动词能够受副词“不”修饰,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例如能说“很怕、很喜欢”等。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4)有些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动作的动量少或时量少),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单音动词重叠是AA式,如“想想、说说”,双音动词重叠是ABAB式,如“打扫打扫”。有些动宾式合成词的重叠式是AAB,如“散散步”。 (三)形容词 1.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例如“太阳红~红太阳”。少数性质形容词能够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例如“快走、老实说”。 通常要重叠或者加助动词“地”,才可以做状语。例如“慢慢说、轻松地说笑”。 一部分形容词也能作补语,例如“看清楚,走快(了)”。 (2)形容词不带宾语。 但是有些双音节的性质形容词兼属动词,作动词时能带宾语。例如“端正态度”(使态度端正)、有致使义,这样用时叫“使动词”。 还有“花了眼、直着身子”,表示一种变化或者事物表现为某种状态,“直、花”等是动词。这种词,前加程度副词时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后带宾语时不能前加程度副词。这些词兼属形容词和动词两类。 (3)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例如“很简单”。 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和状态形容词,或者因为是表情态的,或者因为本身带有某些程度意义,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综述 对现代汉语形容词的论述,根据词类划分的不同而不同,主要有两种:一种从意义出发,另一种从功能出发。 一、意义派 意义派对形容词的处理主要是在中国语法学的创立时期和革新时期,代表人物有:马建忠,黎锦熙,王力,吕叔湘等,他们的词汇划分标准的主要特点是根据意义划分。但并不完全一致,首先,语义内涵不同。,马建忠的语义主要是指词汇意义,依次划分的词类实际上属逻辑分类。这种词类是孤立于句法结构之外的归类,不是语法分类。黎锦熙先生承袭马建忠的逻辑分类观点的同时,明确提出根据词的句法功能给词分类。显然黎锦熙先生进了一步,有人认为他第一个明确地使词类成为语法分类,他的观点是现代汉语最早的词类划分。吕叔湘先生按意义和作用归类。王力先生把词类分为理解成分和语法成分,前者按意义分类,后者按语法作用。其次,在意义和功能发生矛盾时,各家处理不同。马先生发现“字无定义,故无定类”。而欲知其类,当先知上下文何如耳。自然陷入字无定类的困境。对此他提出了字类假象说,先确定某种字常做某种句子成分,他类词作此成分时算是假借。黎锦熙的四类形容词中只有性状形容词与我们所说的形容词相当。能充当定语的不一定是形容词,为了维持其句法功能标准,他提出转类说:性状形容词由它种词类转成的颇多。比如名词转成形容词:“玻璃窗”等。由此得出句品说:“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马先生和黎先生都没有根本解决这个问题,留下了“词无定类”、“类无定词”的结论。吕叔湘的《文法要略》和王力的《现代语法》与马、黎的处理方法不同。《文法要略》采纳了陈承泽《国文法草创》中词类活用的理论,提出了本用和活用说。《现代语法》里的词变性说与此相当,把本用称为正常用法,把活用称为变性。但这里的活用和变性指的是极其罕见的临时用法,不是

语气词啊的研究

语气词“啊”的研究 【摘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汉字“啊”的使用频率一直居高不下,在不同的语境中,“啊”的词性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当它单独使用可以帮助人们表达附加意义,使表达内容感情色彩更加丰富明显。因此,“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一笔。 【关键词】辨析、语音学、规范 一、语气词“啊”与感叹词“啊”的辨析 啊,叹词,表示赞叹或惊异。在不同读音中,“啊”具有不同理解。大多数留学生由于语言知识有限,不能依据不同的的背景来选择“啊“的读音,因此通常会造成使用上的偏误。同时,除了读音问题之外,在“啊”使用过程中也仍须注意语境问题,使之可以在表达感叹的基础之上,结合后面出现的句子,通过丰富的语音变化来表达出不同的意义。 “啊”在词类中既属于拟声词中的叹词,即表示感叹和呼应的声音又属于语气助词,即附在句子末尾表示某种语气。通过分析发现,“啊”字在很多句子中充当了很特殊的又很重要的角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且从例子中可以看出当“啊”以“āáǎà”四个声调使用时,其词性多是以叹词为主,而当“啊”以“a”使用时,则更偏重于作为语气助词出现。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啊”字在句中的作用以及对语义的影响,可以说他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因此,我们在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1)二者读音不同。“啊”作为语气助词一般读轻声,如“千万小心啊!”而叹词“啊”一般不读轻声,读本音。如“啊!真漂亮”。(2)语法特点不同。语气助词“啊”一般附在句末或句中的停顿处,不作句子成分;而叹词“啊”经常独立于句子结构之外,不跟任何词语发生基本的句法结构关系,充当句子的独立成分。如“你来啊!”“啊,上课了”。前者的“啊”附在句末,不作句子成分,是语气助词;后者的“啊”独立于句子的结构之外,充当独立成分,是叹词。 二、语气词“啊”的音变的语音学原理 关于语气词“啊”的音变,各种现代汉语教材均早有定论,且说法基本一致。对此,笔者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因此,想从音变的原理出发重新深入探讨一下这

关于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

关于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 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是指通过重叠、附加后缀等构词方式或几种方式的综合运用使形容词具有显著描绘性的生动化形式。在汉语研究史上,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这一说法形成较晚,但其重要形式——形容词重叠式却出现较早,研究历史比较长,而且从对状态形容词的研究现状来看,几乎所有学者都把它放在形容词的研究中一起讨论,并把它当作形容词重叠这一特殊现象来分析。虽然,对形容词重叠现象的研究成果为状态形容词的研究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但目前,状态形容词研究中还存在着界定模糊、范围和名称不统一、形式归属不一致,研究力度不均衡等一些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标签: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问题与争论研究价值 一、前人的研究成果 朱德熙、吕叔湘为形容词重叠研究奠定了基础。朱德熙先生在《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1956年)里,对形容词作了全面而又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形容词的复杂形式包括重叠式和带后加成分的形容词。重叠式按构造可以分为完全重叠式XX、XXYY和不完全重叠式X里XY,例如:“小小儿、老老实实、古里古怪”等;带后加成分的形容词可分为双音节的和三音节的两类,例如:“红通通、脏里呱唧、可怜巴巴、老实巴焦”等。同时,在他的另一篇优秀著作《语法讲义》(1982年)中,他又把上面这种形容词的复杂形式归为状态形容词,并指出了它跟性质形容词在功能及语义上的对立。他认为,从语法功能上看,状态形容词无论是作定语还是作状语都比性质形容词自由。也就是说状态形容词可以较为自由地修饰名词和动词。 吕叔湘先生对形容词重叠的研究体现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微观上,一是发现了形容词重叠AA式、ABB式、AABB式都有两类不同的存在形式。在他撰写的论文《形容词使用情况的一个考察》(1965年)中,他将重叠式分为:a)AA式,有两种。一种是单音节形容词重叠,例如“淡淡的清香”,一种是重叠后方才成为形容词,例如:“漫漫的岁月”。b)ABB式,有两种。一种是AB成词的,例如:“冷清清的地方”;一种是AB不成词的,例如:“活生生的历史”。c)AABB式,有两种。一种是AB成词的,例如:“渺渺茫茫的海市”;一种是AB 不成词的(AA都能单用,BB不一定),例如:“茫茫荡荡的大湖”。二是考察了形容词重叠式作定语、状语、谓语、补语的具体情况。他认为形容词重叠后修饰名词性成分,无论哪种格式一般都必须带“的”,例如:“清清的水,蓝蓝的天”;修饰动词短语,一般都带“地”,例如:“慢慢地走过来,笑嘻嘻地说”;作谓语,一般都带“的”,例如:“小河的水清悠悠的”;在“得”字后作补语,AABB式可省“的”,其他格式不能,例如:“收拾得整整齐齐”,“脸气得煞白煞白的”。宏观上,吕叔湘全面分析了形容词生动形式的构成与功能,并对AA、ABB、ABC、AXYZ、AABB、A里AB、BABA等各式重叠格式和生动格式一一列表,分析它们的结构。

现代汉语 简答题

现代汉语简答题 第一章;简答题: 1.普通话为什么要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普通话就是北京话吗? 2.请简述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3.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4.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有什么特点? 5.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是什么? 第二章;简答题 1.什么是语音?它具备哪些性质? 2. 语音声音的四要素是什么?语音四要素在汉语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3.怎样理解语音的社会性?为什么说语音的社会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4.什么是音素?什么是音位?二者有什么异同? 5、元音和辅音有什么区别? 6.什么是声母?举例说明声母与辅音的关系。 7.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之中的“前、中、后”含义是什么? 8.什么是韵母?举例说明韵母与元音的关系。 9.请你说出普通话中各个单韵母的发音条件。 10.什么是“四呼”?普通话韵母在四呼中各有多少? 11.汉语拼音方案为什么能用一个字母“i”代表三个音素? 12.什么是押韵?诗歌中的“韵”和普通话中的韵母有什么不同? 13. 举例说明普通话音节结构的主要特点。 14.什么是音变?音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普通话音变主要包括哪些现象?

15、普通话声母与韵母配合的规律主要有哪些? 16、什么叫轻声?轻声为什么不是一种独立的声调?轻声有什么作用 17、举例说明语气词“啊”的音变规律? 18.请你举例说明y、w的用法。 19. 举例说明轻声在物理属性上的变化。 20.什么是儿化?请举例说明儿化的作用。 21.什么是儿化韵?儿化与儿化韵是什么关系? 22.什么是变调?普通话的变调主要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变化的? 23.上声最主要的变调有哪些?请你举例说明。 24.“一”“不”的变调有哪些?请你举例说明。 25 . 汉语拼音规定ü行的韵母与j、q、x相拼时,ü上的两点可以省略,但是和n、l相拼时,ü上的两点不能省略,为什么? 第三章;简答题 1.为什么说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2.汉字形体演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汉字形体演变的趋势有哪些?为什么说总趋势是简化? 4.形声字形旁和声旁的组合方式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5.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汉字的功绩与局限性? 6.我们国家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7.新时期汉字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8.简化汉字的方法有哪些?请你举例说明。 9.汉字标准化的内容是什么?

现代汉语语气词“吧”的偏误分析

现代汉语语气词“吧”的偏误分析 发表时间:2019-12-27T14:57:39.74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7期作者:邓舒 [导读] 本文从偏误分析的视角研究现代汉语语气词“吧”的习得情况。首先将语气词“吧”主要的的语法意义作简要描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语气词“吧”的分布和意义进行分类;然后对语气词“吧”的偏误类型进行分类,包括与其他语气词误用、漏用、使用冗余三种偏误类型;最后对语气词“吧”的偏误来源进行分析。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24) 摘要:本文从偏误分析的视角研究现代汉语语气词“吧”的习得情况。首先将语气词“吧”主要的的语法意义作简要描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语气词“吧”的分布和意义进行分类;然后对语气词“吧”的偏误类型进行分类,包括与其他语气词误用、漏用、使用冗余三种偏误类型;最后对语气词“吧”的偏误来源进行分析。 关键词:语气词;“吧”;偏误分析 一、引言 在汉语教学中,对学习者习得过程中产生的偏误进行分析有利于帮助我们了解学生在习得过程的各个阶段对某一语言点的掌握。对汉语学习者在汉语语气词“吧”的习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偏误分析,有助于进行一些规律性总结,更有利于帮助他们向目的语过渡。本文在进行偏误分析类型分析时所采纳的语料来自HSK动态语料库。 二、语气词“吧”语法意义 1.“分”的观点 持“分”的观点的学者主要有朱德熙、吕叔湘先生。朱德熙(1982)根据语气词“吧”出现的语境,将语气词“吧”分为两种:一是表示疑问语气;二是表示祈使语气。吕叔湘先生(1999)认为“吧”可出现在祈使句末尾,表示命令、请求、催促、建议等;可以用在疑问句句末,待遇揣测的语气;可以用在“好、行、可以”等后面,表示同意;用在句中停顿处,表示左右为难、犹豫不决的意思;或用在“动词+就+动词”的句子后面,表示没关系、不要紧的意思。张斌(2000)根据“吧”作为语气词表示语气的职能,将“吧”的语气职能分为表示陈述语气、表示疑问语气和表示祈使语气三种。 2.“合”的观点 主张语气词“吧”的“合”的观点的主要代表有陆俭明和胡明扬。陆俭明(1984)认为语气词“吧”可以出现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中,但不可以出现在感叹句中,“吧”是个半疑问语气词。胡明扬(1988)则认为“吧”是“表态语气助词,赋予说话内容以不肯定的口气”,尽管其与其他词语和语调结合起来可以表示不同的语气,但是语气词“吧”的作用是单一的,“吧”的语气意义是表示不肯定的陈述意义。 三、语气词“吧”使用偏误类型 本文结合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语料,对汉语为二语学习者使用语气词“吧”时出现的偏误类型进行归类分析。 (一)“吧”与其他语气词的误用 3.“吧”与“吗”的误用 语气词“吗”一般用在疑问句中,表达说话人询问某事,希望听话者将会给予比较强的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语气词“吧”表示疑问语气时常有半信半疑的语气,语气较弱,主要表示对某件事情的不确定的推测。除此之外,“吧”还有建议、协商之意,语气比较缓和。汉语学习者在使用语气词时容易出现“吧”与“吗”的误用,例如: (1)*像她这样开朗的人也可能得那种病吗? (2)*因此,既然在这“反吸烟”的社会中苦苦地抽下去,不如就为自身健康和周围的美丽环境而戒烟吗。 以上两例都是对语气词“吧”和“吗”的误用所造成的偏误。句尾应该用语气词“吧”,例(1)来表示对事情的不确定性的推测,例(2)来表示建议大家戒烟,类似于一种呼吁,两句中都不可以用语气词“吗”来替代“吧”。 4.“吧”与“了”的误用 (3)*跟你们一起生活已经二十多年吧,我也知道我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4)*死前他跟他的朋友们说:“现在我很后悔……你们别抽烟吧……”所以我认为,我要健康,我就不吸烟。 (5)*我很长时间没给你们写信吧。 (6)*所以为了别人也为了自己,尽量少吸烟了。 语气词“了”是成句的主要成分之一。例(3)“了”与已经连用,表示对现在(说话时)来说已经完成了的事,意思是到现在为止“跟你们已经一起生活了二十几年了”,“吧”则不表示此意。“吧”带有商量的语气,例(4)中应使用“了”,此处表示一种强烈的请求,没有缓和和商量的语气,所以不能用“吧”。例(5)中应用“了”来表示已经完成的事情,不应用“吧”。例(6)将“吧”误用成了“了”,表示说话者的建议、请求,“了”通常表示新情况的出现或者行为变化后的结果,所以此处应该用“吧”。 5.“吧”与“呢”的误用 (7)*在学习中肯求一些趣味,那么,不但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还可以为自己增添一些情趣吧! 例(7)中本该使用语气词“呢”误用成语气词“吧”,语气词“呢”与“还”连用,形成“还……呢”这种句式,在这种句式中不能用“吧”,“呢”在此处表示对某种现实情况的强调。 6.“吧”与“啊”的误用 语气词“啊”在祈使句中昌常常表示嘱咐,命令,带有比较强烈的要求或者催促的情绪,不含有商量的语气。 (8)*你们也别忘记吧! (二)“吧”的漏用 语气词“吧”漏用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可能因为学习者母语中并语气词或者并没有与汉语语气词相对应的语气词,二是语气词“吧”没有具体的实在的词汇意义,汉语学习者可能会忽视其存在,在使用时采取回避态度造成语气词缺失。

建国以来汉语语气词研究述评

第29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11月 Vol. 29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07 ────────── 收稿日期:2006-12-27 作者简介:李小军(1974-),男,湖南邵阳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 35 - ?语言学研究? 建国以来汉语语气词研究述评 李小军 (江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7;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088) 摘 要:建国以来汉语语气词研究取得了巨大成绩:描写比较详细充分;绝大多数语气词的发展轨迹已较清楚;随着描写的深入,功能解释开始并重。不过不足也很明显:系统性研究不够;方言语气词与普通话、汉语史的联系不够;语气词语气意义的概括不够;从比较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角度研究语气词很不够。 关键词:语气词;建国以来;系统性研究;语气意义 中图分类号:H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7)06-0035-04 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汉语语气词(又称语气助词)研究开始于1898年的《马氏文通》,不过至1949年,汉语语气词研究方面的文章并不多,只十来篇,较有成就的是赵元任的《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清华学报》1926年3卷2期)开创了标准语和方言、文言结合研究的新路子,具有奠基性;吕叔湘的《释<景德传灯录>中“在”“著”二助词》(《中国文化研究所集刊》1941.1)则开辟了近代汉语研究的新领域,具有筚路蓝缕之功。 建国后语气词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在数量上(专著8部,论文200多篇)、质量上、研究队伍上都有所体现。根据时间可以把建国后的研究分为三期:兴盛期(50年代至60年代初)、衰落停顿期(60年代至70年代)、繁荣期(80年代以来),不过我们的述评却是根据汉语史的分期(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四个时期)。 一、上古汉语语气词研究 甲骨卜辞语气词研究。《今文尚书》和《诗经》等最早的传世文献里都已经有了语气词,那么语气词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殷墟卜辞里是否有呢?李学勤在《关于师组卜辞的一些问题》(《古文字研究》3辑)首先认为“拟”和“执”是语气词,后来裘锡圭《关于殷墟卜辞的命辞是否问句的考察》(《中国语文》1988.1)支持李的说法,并对字形重新作了考释。张玉金《关于卜辞中“抑”和“执”是否语气词问题》(《古汉语研究》2002.4)赞同裘锡圭的观点,杨逢彬《殷墟甲骨刻辞词类研究》(花城出版社2003)指出在殷墟卜辞中语气词“拟”字的出现次数为100以上,“执”次数为30以上。反对者主要有范毓周(Early China 1989.14)、陈炜湛《关于甲骨文“印”、“执”二字的词义问题》(《出土文献研究》第三辑,中华书局,1998)、朱歧祥《由对贞句型论 殷墟卜辞有属问句考辩》(《甲骨文研究》,台湾里仁印书局1998)等。他们认为句末的“拟”和“执”大部分都是名词或动词,而不是语气词。殷墟卜辞大多简短,句中少有修饰成分,依据语义组合关系来判断“拟”和“执”是否语气词有不小难度。根据裘锡圭,把“拟”和“执”释为语气词似可通。但是语气词的观点也遭遇到一重困难,即在同时或后世的文献材料中见不到它们的踪影,诚如郭锡良《先秦汉语语气词新探》(《古汉语研究》1988创刊号、1989.1)所说:“一种语法范畴,突然冒出来,又突然消失了,这是不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所以,语气词起源于甲骨卜辞的观点还需要检验。 除了前面几篇,研究上古汉语语气词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有:张振林《先秦古文字材料中的语气词》(《古文字研究》7辑)认为语气词在西周产生,并同地域及文字的表现能力发展有关。裘燮君《先秦早期不同文体文献在语气词运用上的差异》(《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4)指出不同体裁的文献里语气词的使用具有不划一现象。郭锡良《先秦汉语语气词初探》提出了语气词的单功能说。刘晓南《先秦语气词的历时多义现象》(《古汉语研究》1991.3)赞同郭锡良的观点,同时认为先秦也是一个历时过程,期间语气词层层积累,不同层面的单功能往往经由其历时性积淀而显出多功能特征。钱宗武《<尚书>句首句中语助词研究的几点认识》(《古汉语研究》2000.2)和《今文<尚书>语气词的语用范围和语用特征》(《古汉语研究》2001.4)对今文《尚书》里的语气词作了深入考察。 另有一组研究语气词连用的文章:赵长才《先秦汉语语气词连用现象的历时演变》(《中国语文》1995.1)指出先秦汉语语气词连用现象经历了由产生、发展、高潮、衰退的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