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的原理

颜色的原理
颜色的原理

颜色的原理

调色和润色随着经济繁荣,科技提高,人们对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发型造型除了以点线、面、形、轮廓。人们对发型的单一色彩有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到现在流行的挑色、润色使设计造型更加完美的体现出来,展示出特有的个性魅力和形象特征。

挑色指在原有发色的基础上,在发型中挑染出发片,以点、线、面或其它几何造型,使整个发型体现出韵律感和跳跃感。一般所选色彩为邻近色,如:朱红与橘黄则有少量的红,以红为主,而橘黄则有少量的黄,以红为主,而橘黄则有少量的红,以黄为主,总之在色轮上60度范围之内的颜色都属于邻近色,所以两种方法1、反沙宣学校应挑的发色漂浅后染同一目标色,整个造型会出现发色反差;

2、用不同色度的邻近色,调入不同色度的双氧乳和时间差,来

改变发色;3、用反差较大的邻近色直接匀后用锡纸包好(如色度高基色一定要漂浅,和目标色相差2一3度为宜)。

同类色指比邻近色更加接近,主要指在同一色相中不同的颜色变化,例如:红颜色中有紫红、深红、玫瑰红,蓝颜色中有深蓝、浅蓝等,在挑染这些发色时,关发基色的色度,不超过目标色的2一3度,在汉有目档色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双氧的浓度,时间差和以料的浓度来改变色差。

对比色(互补色)颜色之间的互补(对比)关系,是指某一间色与另一原色之间互相补充三原色成分,如绿色是由黄加蓝原色调配出来的,红色就是绿色的补色或对比色,紫色是由红加蓝的原色调配出来的;黄则是紫色的对比色,蓝则是橙色的对比色。这些色差的调染,具有极强烈、醒目、鲜明,在运用补色时,要注意运用的得当,否则就会产生强烈的对比,产生不协调。怎样避免不协调呢?1、改变对比色差的大小,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形在强烈对比较大面积和谐色调,绿中局部红调具有宝石般活力,缩小三原色的单色发量。

2、改变颜色的明度、降低纯度,减弱强烈对比;

3、色彩一定要协调,保持对比色的平衡十分重要,因为对比色的挑色大多以三原色为主,所以要求发色必须和目标色相差2度,而蓝色属艺术色,是我们头发本身不存在的色彩,头发几乎漂到乳白色才能达到目标色。

润色指头发从发根到发梢同一色调不同的色度变化,在造型中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1、发色由发根至发梢利用不同浓度的双氧乳或时间差[]渐漂浅,使同一目标色产生过渡色;

2、在同一色度的基础上也可以[逐渐减少目标色的纯度,改变头发色调的渐变效果。

在设计造型过程中,利用头发的色调,冷暧、明暗

的轻重、层次的高低

,增加多样性,变化性更加鲜明的突出造型中的表达效果。

高级美发师的色彩调色的要求

发布人:亚洲美发协会浏览:85 次发布时间:2010-6-8

现在美发店和发廊对美发师发型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发型师之间也存在着很强的竞争,我们对高级的美发师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操作,还要有很浅的理论的要求,下面我们针对调彩来进行一下讨论。而要想做好调彩,色彩学是重中之重,但市面上色彩学的资料很多,关于染发的色彩学却很少,至少我还没有看到过。下面就我个人已知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同时声明:我所发表的内容并非“真理”,难免有不到之处,还请大家指正。

调彩运用在染发上,关键有4个方面是需要掌握的:

1、色彩之间的关系

2、量之间的比例wqeqwesww

3、冷与暖

4、头发自身的色素。

接下来,我一个个的说明:

一、色彩之间的关系

世间色彩均由三种颜色组成,头发与染膏也不例外,红、黄、蓝。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三原色。最基础的合成如下图:

从这个图可以看出,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这是他们的合成色的关系,可以根据你自己的想象,合成更多的颜色,最后可以形成一个色轮:

这就是颜色之间的合成关系。下面再来看一下颜色之间的抵消关系:

谈到抵消,随便说一下颜色的彩属性分类,黑、灰、白称为无彩,其他称为彩色,所谓抵消就是一种颜色与另一种颜色混合后,产生无彩系颜色就称为抵消,也就是我们说的对冲。

仔细观察抵消的这一张图会发现,凡是色轮正对面的那个颜色就是该色的“完全抵消”色。“完全抵消”是指同等的色素分子量会全部抵消,不残留任何其他彩系色。(有关色素分子量会在下面提到)。

二、量之间的比例

了解色彩与色彩之间的合成、抵消后,可能会问,为什么我用一样多的蓝加上一样多的黄,合成出来的颜色总是偏蓝一些,而不是纯正的绿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深入一些,来看一下色素分子的组成。

首先我们要了解三原色的分子量,具体如下:

红:4000

黄:2000

蓝:8000

这个数据的意思是,一个色素分子是由多少个小色素分子组成的。换句话说,如果想将一份蓝色完全合成为绿,需要8000÷2000=4份黄色来做,或者用2份红合成为紫。

继续推理:橙为3000,紫为:6000,绿为:4000。当然,这个数值是“大约”。

三、冷与暖

既然知道了颜色分子量,就可以开始推理颜色的透光性,小色素分子越多,证明其“体积”越小,间隙也就越小,同时透光性越差,颜色越发偏暗,越暗的颜色

也就越“冷”,越亮的颜色越“暖”。

那么在颜色里,小分

子量为8000的蓝,自然就是最冷的颜色了,而2000的黄自然就是最暖的颜色。我们可以用一条斜线将冷与暖分开来。

可能你会问,不是黑色最暗吗???在色彩学里,没有绝对的黑,也没有绝对的白。我们所看到的黑只不过是非常深的蓝而已。

了解冷暖后就要记得,当你想染浅的的时候,不要用冷色来调,反过来也一样,染深则不要用暖色调。

四、头发自身的色素

和剪发一样,我们最需要了解头发本身。

上面已经提到过,头发颜色也是由三原色组成,经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先回忆一下漂发的过程。肉眼所看到的变化,是由黑发慢慢开始褪浅,然后是褐色、金黄、黄、浅黄。说到这里,我想你应该已经明白这一过程的原因了!

由于蓝色分子最小,所以也就最容易被褪掉。而剩下红与黄,所以我们看到了褐色,接下来是其次的红色、黄色。当达到黄甚至浅黄的时候,头发里的色素量已经很少了,有大量的填充空间,所以颜色是非常容易进入的。这也是为什么漂过的头发好上色的缘故。

刚才说的是头发里天然色素的褪除,下面来重要讲一下染膏里人工色素的褪除。色素在头发里出入就象进出门一样,体积越大的分子越难进入,越小的则越容易。我们在3原色里取一个中间的红色为标准,比红色与比红色大的分子难以出入,比红色小的就相对容易。

还记得紫色吗?这是一个容易褪掉颜色,因为里面含有最小的蓝。当蓝色慢慢褪掉后,颜色会越来越偏红,而红色本身是原色,且分子刚好“够大”,所以红是比较难改的颜色。

也许你又有新问题了

1、为什么黄色比红色更大,却容易被改掉呢?

记得,黄色是暖色,当呈现黄色的时候,证明其透光性已经非常好了,头发里一定存在着大量空间,可以让其他颜色容易进入。再想一下,你能够把黄色全部褪掉吗???

2、为什么绿色与红色,同为4000分子量,却容易褪色呢?

绿本身不是原色,是由黄与蓝合成的,褪掉的是蓝色素。

为了能使大家容易读懂,我现在把头发的色素比喻成红、黄、蓝,三种液体,而头发比喻成一个杯子!

头发的混色原理来自于“减法混色”我们现在把三种颜色的液体充分的混合起来,也就相当于把色彩重叠起来,重叠得越多,光线也被吸收得越多,最后会形成黑色,

要想改变头发的颜色,我们必须先拿走一部分色素,也就是把一满杯色彩液体向外倒出一部分,因为我们需要倒进一些新的色彩,通常我们使用的工具是双氧。但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改变一下你

的思维,即:倒出的色彩是有顺序的。

在这一满杯液体里,蓝色是最“轻”的,所以它浮在最上层

,其次是红色,最“重”的是黄色!

所以,用双氧带浅头发颜色的时候,我们最快拿走的是蓝色素,这时,你应该注意的是,再倒出大量蓝色的时候,同时也有一小部分红色素被倒出;在倒出大量红色的时候,也有小部分黄色被带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单用漂,漂不出纯正的红,却能够漂出纯正的黄。因为到黄色的阶段,几乎红色与蓝色所占的比例可以忽略了。

那为什么我们用肉眼看不到蓝色呢,同样的道理,因为天然蓝色素的存在,代表着绝对有大量的红与黄的存在。我们看到的只是它们混色之后的效果!

从理论上讲,如果我们需要一个绿色,只需要把大量的红与蓝倒出来,再倒进与剩下黄液体相等量的蓝色,混合后,就会得到一个绿。假设你倒入的蓝色是纯正的,那绿色的纯正度就取决于你剩下的那点黄色的纯正度,如果黄色中还带有少量的红色,那结果就会有偏差!如果你需要一个偏蓝的绿,就可以增加蓝色的倒入量。

那是不是我们染绿色时,就是把头发漂到纯黄再用蓝色染膏直接上色呢!当然不是,因为如果头发到黄色的时候,头发可吸收色素的空间是非常大的,你很难掌握蓝色的量,你可以做个实验,用一束漂到8-9度的头发,用蓝色染,只用几秒的时间,马上冲洗,你就会看到混色后的绿色!但这在实际给顾客染发的时候,几乎不可能做到!

以上的总结是在发廊的实践中我们总结的一部分理论知识的要点,颜色色彩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用自己实践去一步步验证这些知识。

作为一个优秀的美发师,必须对头发的结构,生长规律功能,性质以及它们的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才

A的色素量* A的份数+B的色素量*B的份数

混合后的色素量= ---------------------------------------------------

A的份数+B的份数

6度的红色想要染棕色,就要用6度蓝绿色来染。而6度的蓝绿色要用6度的黄色〈金色〉+6度的蓝色〈灰色〉来调。可用三原色来做用量分析图,首先想『蓝绿』是由“蓝色”和“绿色”各一半,而『绿色』是由“蓝色”和“黄色”各一半〈把绿色导回三原色的蓝色与黄色〉,如此就可知黄色占1/4用量,蓝色占3/4用量,表示要用6度金色1/4的量+6度灰色3/4的量,就能精准的调出所要的6度蓝绿色。

用此方法把黄色染棕色、灰色,可用蓝紫色来染,同样先把蓝紫色分成蓝色与紫色各一半,再把紫色分成蓝色与红色〈三原色〉,就可知道要用红色1/

4的量+蓝色3/4的量,就是所要的蓝紫色用量比例。当然也可以蓝色1/2+紫色1/2来调成所

要的蓝紫色。如果没有目标色,怎么用相邻的色调配出来?

色彩调配参照表:

色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色素量: 10 9 8 7 6 5 4 3 2 1

碱性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例:要染6/41但没有这个染膏,只有5/41和8/41,要用多少5/41和多少8/41调配出6/41呢?

解:设5/41的用量为X,8/41的用量为Y

5/41是5度,相应的色素量是6,8/41相应的色素量是3

那我们的就用5/41的色素量乘以用量+8/41的色素量乘以用量=6/41的色素量乘以用量,得出以下公式

6X+3Y=5(X+Y)

得出:X=2Y

所以5/41用量是2份,8/41用量是1份

其它顏色也是用上的公式换算出来,注意:只能同色调的顏色才可以这个方法.

加强色:也是工具色

只有色调没有色度,每一种色调都有自已的加强色。主要有两种作用:1、当某种颜色不够深时,加入能使某种颜色进行加深加强。2、用来中和其他色调使之变成近似灰色。

1.调配颜色〈色调〉时使用。

例如:红色染膏+加强蓝=紫色、紫红、红紫;

黄色+加强红=红橙色、橙色、黃橙色;

2.浅染深时加在染膏中做色素打底用。

例如:7~8度的红要做5度的紫,可在配方5度的基色+5度的紫色中加一些加强蓝,让打底紫色中的紫味明显些

3.做互补色〈校正色、抵消色〉、对比色时使用。

例如:6度红色+6度绿色+再加一些加强黃=棕黃色〈对比〉;

6度红色+6度绿色+再加一些加强蓝=棕色〈互补〉。

在做这些调配时还要考虑到色素的多少,红色的色素多余绿色,不可能是1:1的去操作,具体多少大家最好自己去实验,红的正常可以比绿的少。色素(红:4000 黄:2000 蓝:8000 橙为3000,紫为:6000,绿为:5000)­

4.调特殊色时使用。

例如:增亮剂+加强蓝=浅蓝色、淡蓝色。

增亮剂+加强红=粉红色、淡红色。

推荐大家使用威娜或者梨菲的110/0做增亮剂。

5.白发染黑时使用,加强覆蓋率。

例如:70%的白发要染3~4度的基色,可以在基色中加一些加强蓝,可以帮助覆蓋白发,减缓退色。

6.染時尚的藍黑色時使用。

例如:想染時尚感的藍黑色,就必須用到加強藍,做出那種冷豔又有魅力的顏色。除了以上的用途,另外在使用時尚須注意: 1.因為一般加強色的覆蓋率較弱,盡量不要單獨使用,與其他染膏一同調配使用較佳。雖單獨使用也會上色,但是退色也較快。 2.不限雙氧水的濃度,都可以搭配使用。 3.各家廠商生產時色素濃縮的程度不同,所以用量也不同。 4.使用加強色是

屬於彩度增加,在淺色髮況中會出現彩度增加,明度下降的情形。

颜色抵消

红色加上绿色,便会形成灰褐色。把黄色与

紫色,或蓝色与橙色混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两种颜色会相抵销。了解混色的原理,染发的时候,这种技巧就很有用。例如,如果金发带有暗黄色,你便可以在染发剂里加一点紫色,来消除黄色。同样,漂染后头发若出现橙色的痕迹,也可以用一点蓝色作抵消。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只有冷色系可以抵销暖色系,而暖色系不可抵销冷色系!例如:蓝色抵销橘色,OK!橘色抵销蓝色,NO!

如果同一位顾客,固定染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双氧乳,只是用量比例不同,结果顾客会觉得每次染出来都不一样,有时还像斑马线一样,一截一截的,看顾客资料表,每次都一样的配方,但是染出来就是有色差,却不知问题到底在哪里?答案是明度与色调均改变了。

1. 3度的基色2/3+7度的红色1/3= 4度的紫色

2. 3度的基色1/2+7度的红色1/2= 5度的紫红

3. 3度的基色1/3+7度的红色2/3= 6度的红紫

调和添加色使用比例

以30ml 目标色染膏用量为例,所需调和添加色如下:

9 度色:1 cm 8 度色:2 cm

7 度色:3 cm 6 度色:4 cm

5 度色:5 cm 4 度色:

6 cm

3 度色:7 cm 2 度色:8 cm

1 度色:9 cm

注:调和添加色用量不可超过目标染膏用量之25%。另外也可调合成颜色的深度--加入黑色,色调便会加深;加入浅色[白色],色调则会转淡。

加强色的功能与调色引用操作方法

一棟房子在主人般進入住之前,大都會先裝潢一番,其過程有些時候會用到油漆,還會看到油漆師傅他們在試調顏色。地上會放一些大桶白色的油漆,桌上則放一些小瓶單色油漆,那些小瓶調色用的油漆,就像我們染髮時所用的“加強色”,又有人稱“色彩濃縮劑”。

在整支染膏中,除了化學成份外,色素粒子是單一色,而且是“鮮色調、高彩度”的色彩呈現。對它的使用時機與功能,了解越多用途也就更廣闊,在現場上用色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它的功能與用法又有那些呢?

在現場常會用在:

1.調配顏色〈色相〉時使用。

例如:紅色染膏+加強藍=紫色、紫紅、紅紫。

金色+加強紅=紅桔色、桔色、黃桔色。

2.淺染深時加在染膏中做色素打底用。

例如:7~8度的黃要做5度的紫紅,可在配方5度的基色+5度的紫紅色中加一些加強藍,讓打底

紫紅色中的紫味明顯些。

3.做互補色〈校正色、抵消色〉、對比色時使用。

例如:6度紅色+6度綠色+再加一些加強黃=棕黃色〈對

比〉。

6度紅色+6度綠色+再加一些加強藍=棕色〈互補〉。

4.調特殊色時使用。

例如:增亮劑+加強藍=淺藍色、淡藍色。

增亮劑+加強紅=粉紅色、淡

紅色。

5.白髮染黑時使用,加強覆蓋率。

色彩规律

油画的色彩规律 张军强 自然界的色彩尽管千变万化,但它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一规律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色彩的空间透视: 色彩的透视实际上就是指空间色,这也是任何造型艺术无法摆脱的透视变化规律。因为人的视觉是按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来反映物体的远近距离的。同样大小的东西,靠近我们的则显得高大。距离我们远的,则感觉矮小。这是近大远小的形体透视规律所造成的。色彩也有透视变化规律,如近的暖,远的冷,近的鲜明,远的模糊等。尤其是画风景写生,因为空间距离深远开阔,这种色彩透视变化的规律格外突出。而画静物空间小,色彩的透视变化程度也相应的减小。一切物体不仅形象特征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大而发生变化,而且色彩关系也随之逐渐削弱,这就是空间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光与色的客观变化规律: 我们能够看清物体色彩的媒介是光线。物体受到不同的光照,出现了阴阳向背及明暗、深浅,呈现出立体的、冷暖不同的色彩变化。因为光的作用,物体发生了环境色的相互散射的影响,不同的物体固有色互相辉映与影响而产生出五彩缤纷的丰富色彩。但应该指出,光源色的冷暖对自然界色彩的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有色光线照射下的一般规律为:在“暖色”光线下的物体,其亮部呈“暖色相”,这时它的暗部就呈“冷色相”。在“冷色”光线下的物体,其亮部呈“冷色相”,而它的暗部则呈“暖色相”。如果色光的冷暖不明显,就应按照两色光的强弱来分。一般情况下,早晨和傍晚的日光、灯光、火光等为暖色,中午的阳光、天光、白炽灯光等为冷光。我们画静物多在室内,接受的光源多是从窗口透进的天光。一般情况下,天光多为冷色,但也有特殊情况,如朝霞、夕阳的余光,室外红墙壁反射的光线,有时也影响室内光线变暖,阳光直照室内的物体就一定是暖光源了。要注意这种光线的变化,作画时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既要尊重客观对象,又要认真分析,注重自己的感觉。但光源的直接照射是在物体环境的受光面,因而光色的冷暖也决定亮面色彩的冷暖。 3、关于补色:

色彩基本理论

设计师必修课:色彩构成基本理论知识 一、色彩与视觉的原理 1.光与色 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1)光与可见光谱。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从0.39微米到0.77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觉受。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 。波长大于0.77微米称红外线,波长小于0.39称紫外线。 (2)光的传播。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生色相差别。不同的振幅强弱大小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光直射时直接传入人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色。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面色彩。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人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2.物体色 自然界的物体五花八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身虽然大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 性。当然,任何物体对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黑色或白色。 常见的黑、白、灰物体色中,白色的反射率是64%-92.3%;灰色的反射率是10%-64%;黑色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很受物体表面肌理状态的影响,表面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色光的反射较强,如镜子、磨光石面、丝绸织物等。表面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生漫射现象,故对色光的反射较弱,如毛玻璃、呢绒、海绵等。 但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虽是固定不变的,而物体的表面色却会随着光源色的不同而改变,有时甚至失去其原有的色相感觉。所谓的物体“固有色”,实际上不过是常光下人们对此的习惯而已。如在闪烁、强烈的各色霓虹灯光下,所有建筑及人物的服色几乎都失去了原有本色而显得奇异莫测。 另外,光照的强度及角度对物体色也有影响。 二、色立体及表色系 1.色立体 色立体是依据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变化关系,借助三维空间,用旋围直角坐标的方法,组成一个类似

色彩口诀

画水粉静物的口诀 一、起稿 起稿用色无定法,可看画面主色调。暖画赭来冷画蓝,颜色稀释侧笔描。首先定位找角度,再量比例仔细瞧。画形采用辅助线,浅定大形深改好。最后根据亮暗面,画出素描感觉要。 二、上色 画板调色按调分,从深到浅各色要。先到投影色宜厚,一深二浅三变调。小心调色细观察,大胆落笔画势豪。完成投影画暗面,明暗交界下笔好。颜色渐变有过渡,环境色变极重要。亮面上色注衔接,相对暗面色单调。色彩配置有讲究,基本概念应知道。先看色相找不同,色变倾向细比较。再看明度找深浅,同色须注勿混淆。后看纯度分亮暗,前高后低注意到。色彩还应有呼应,结合整调来统稿。懂得以上还不够,还须了解主色调。不同调子看面积,根据调子把色找。 三、调改 上色阶段须快速,大体铺好再细调。一看色相是否准,改色须厚水应少。二看明度比素描,明暗清晰感觉好。三看细部可画出,点睛之处别忘掉。四看有无空间感,前实后虚可混淆。五看整幅色不乱,冷暖调子把握好。步骤熟练先做到,再求技巧画格高。 四、用笔 色彩写生讲调子,同时用笔也重要。造型质感都靠它,不同方法要知道。一般物体随形摆,衬布多用揉笔好。小花碎物多点挑,金属玻璃可刷扫。精细之物小笔勾,高光亮点轻擦好。整幅笔触统中变,画面耐看感觉妙。 五、毛病 初学写生毛病多,改正方法要记牢。

一是色彩太单调,环境色彩多找找。二是色彩太粉气,滥用白色太糟糕。三是色彩太鲜亮,毛病在于纯度高。四是色彩太闷暗,加浅加亮可改好。五是色彩太灰脏,笔没洗净就改掉。六是色彩太花哨,环境色彩画多了。 六、画物 1、金属类物体: 光泽走向选用笔,画准结构力要到。深浅层次差别大,亮点尤须纯度高。反射物形忌太清,色彩突出就很好。 2、透明类物体: 用笔方法如金属,色差降低刚刚好。透明视物是特点,遇水插物形变了。无色透明诸物体,背景同步方法巧。如遇半遮挡之物,内外色差注意到。 3、陶瓷类物体: 深浅层次虽不多,高光色纯应知道。反射环境色虽明,物像形状却混淆。细小花纹先别管,整体画好再细描。 4、布料类物体: 布料色彩看整调,统一有变虽花了。花纹只须大致画,整体考虑别太跳。折皱复杂别着急,取主舍次就行了。 5、蔬果类物体: 水果把握基本色,亮暗衔接转折好。反光注意环境色,过花过亮都不要。蔬菜品种形态杂,尤须注意大色调。细纹或趁湿色加,或待干后笔轻扫。 6、花卉类物体: 先叶后花是次序,大花留形小不要。花叶尤须辩色别,花亮叶暗是基调。大花暗面可稍变,小花简分明暗好。 7、书纸类物体: 一般书纸反光弱,环境色彩不重要。难点在于字和画,色彩整体把握好。画面物体找外形,细小之处省略掉。大字采用勾和填,小字侧点就行了。 七、训练方法 训练模式多样化,才能进步快提高。以下方法循序练,关键要点须记牢。 1、临摹训练

色彩对比规律

色彩对比规律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出现明显的差别,并产生比较作用,称为色彩对比。 同一色彩被感知有色相、明度、纯度、面积、形状等因素是相对固定的,且处于孤立状态,无从对比。而对比有成双成对的比较的含义,所以色彩的对比现象是发生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间的;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是指空间上的并置或时间上发生的位移以及空间和时间上的共存关系;色彩对比的前提要出现明显的差别,没有差别的色彩对比失去对比的意义。 色彩的对比规律,就是研究色彩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差异。不同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和面积、形状、位置以及心理效应的差别构成了色彩之间的对比。色彩丰富的表现力在于色彩对比因素的巧妙使用。各种因素差别越大,色彩对比效果就越强烈,缩小或减弱这些关系,对比效果就会趋向调和。色彩配置都带有一定的对比关系,因为各种色彩在构图中并不是孤立出现的,总是处于各种色彩环境之中,因此色彩对比在画面构成中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根据不同的色彩环境而显现出不同的对比效果。受光线变化、周围环境、物体固有色、物体表面的组织构造、反光程度、距离的远近等因素的影响,视觉所能观察到的色彩现象丰富多彩,而色彩间的差别还因性质、程度与效果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在构成色彩对比诸条件中,色彩间的差别是最基本和广泛的,因此色彩对比也有其广泛性。任何视觉形象的发生源于色彩的差异和对比。单一色彩没有差别和对比,不会产生空间感和形象感。无彩色有明度的特性,无彩色之间就可形成非常多样化的明度对比;有彩色同时具有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等关系,有彩色与无彩色之间,也可形成非常多样的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及综合对比等关系。此外,色彩间还有冷暖、轻重、进退等心理效应方面的差别以及形态上的差别。 色彩的对比,从发生的现象上可以分为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都是由于视觉生理条件的作用在视觉中发生的色彩现象。同时对比基于同一时间条件下色彩并置时视觉的补偿作用,而连续对比则基于不同时间条件下视觉的残像现象。伊顿的“补色平衡理论”揭示了一条色彩对比的基本规律,对色彩艺术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连续对比与同时对比说明了人类的眼睛只有在互补关系建立时,才会满足或处于平衡。”“视觉残像的现象和同时性的效果,两者都表明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生理上的事实,即视力需要有相应的补色来对任何特定的色彩进行平衡,如果这种补色没有出现,视力还会自动地产生这种补色。” 色彩的对比,从色彩的基本要素上可以分为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决定了色彩对比的外部特征,明度对比决定了色彩形状的认知度,纯度对比决定了色彩的性格特征的变化;从色彩对比的心理知觉上可以分为冷暖对比、轻重对比、进退对比等;从色彩对比存在的形态上可以分为面积对比、形状对比、位置的对比等。强调每一种对比都能呈现出其他对比无法达到的效果。下面我们分别具体进行论述。 1、同时对比 同时对比主要指的是在同一时间下色彩并置的对比效果,同时对比产生于这样的事实:看到任何一种特定的色彩,眼睛都会同时要求它的补色,如果这种补色还没有出现,眼睛就会自动的将它产生出来。正是由于这个事实,色彩和谐的基本原理才包含了互补色的规律。

色差仪原理

色差仪工作原理 分类:印刷之印中 2007.12.13 19:10 作者:群荣 | 评论:0 | 阅读:1633 工作原理: 自动比较样板与被检品之间的颜色差异,输出CIE_Lab三组数据和比色后的△E、△L、△a、△b四组色差数据。 △E总色差的大小 △L大表示偏白,△L小表示偏黑 △a大表示偏红,△a小表示偏绿 △b大表示偏黄,△b小表示偏蓝 范围 色差(容差) 0 - 0.25△E 非常小或没有;理想匹配 0.25 - 0.5△E 微小;可接受的匹配 0.5 -1.0△E 微小到中等;在一些应用中可接受 1.0 - 2.0△E 中等;在特定应用中可接受 2.0 - 4.0△E 有差距;在特定应用中可接受 4.0△E以上 非常大;在大部分应用中不可接受 你可以通过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 章:https://www.360docs.net/doc/1912567607.html,/viewdiary.22228601.htm l 自动比较样板与被检品之间的颜色差异,输出L、a、b三组数据和比色后的△E、△L、△a、△b四组色差数据。 △E总色差的大小 △L大表示偏白,△L小表示偏黑

△a大表示偏红,△a小表示偏绿 △b大表示偏黄,△b小表示偏蓝 色差仪使用方法: 1、取下镜头保护盖。 2、打开电源北京深圳广州常熟盐城宜兴OWER至ON开的位置。 3、按一下样品目标键TARGET,此时显示Target L a b。 4、将镜头口对正样品的被测部位,按一下录入工作键,等“嘀”的一声响后才能移开镜头,此时显示该样品的绝对值:Target L **.* a +-**.* b +-**.*。 5、再将镜头对准需检测物品的被测部位,重复第4点的测试工作,此时显示该被检物品与样品的色差值:dL **.* da +-**.* db +-**.*。 6、根据前面所述的工作原理,由dL、da、db判断两者之间的色差大小和偏色方向。 7、重复第6、7点可以重复检测其他被检物品与第4点样品的颜色差异。 8、若要重新取样,需按一下TARGET,在由4点开始即可。 9、测试完后,盖好镜头保护盖,关闭电源。 CIE1976色度空间 分类:印刷之印中 2007.12.24 19:49 作者:群荣 | 评论:1 | 阅读:275 (一)、CIE1976色度空间及色差公式 从一开始研究色彩学,人们为了使色彩设计和复制更精确、更完美,为色彩的转换和校正制定合适的调整尺度或比例,减少由于空间的不均匀而带来的复制误差,在不断寻找一种最均匀的色彩空间,这种色彩空间,在不同位置,不同方向上相等的几何距离在视觉上有对应相等的色差,把易测的空间距离作为色彩感觉差别量的度量。若能得到一种均匀颜色空间,那么色彩复制技术就会有更大进步,颜色匹配和色彩复制的准确性就得到加强。 从CIE1931RGB系统到CIE1931XYZ系统,再到CIE1960UCS系统,再到CIE1976LAB系

色彩变化的规律

色彩变化的规律 光色是一种物理现象。我们知道,是英国科学家牛顿用三棱镜把光分离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彩光谱,并把阳光分解成光谱的现象称之为光的色散。现代科学证实,光是一种以电磁波形式存在的辐射能,具有波动性及粒子性。色彩世界的本质是一种光波运动,缤纷的色彩是光线辐射的结果,而不同物体对吸收和反射光波的情况是有差异的,如我们看到的绿色树叶,它是吸收了光线中的其他色彩,从而将绿色的光波反射出来。黄色、红色、蓝色的色彩显现也都是基于同样的道理。至于白色,则是反射了所有的光线,而黑色则把光线全部吸收了。 我们在进行色彩写生之前一定要先了解色彩是如何变化的,受那些因素影响,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准确表现.色彩作品不外孚这么几大类:写生色彩/装饰色彩/表现色彩,后面两种色彩表现形式都是较为主观地表现作者对色彩的独特感受和表达,这里我们暂不作讨论,下面我们主要就写生色彩进行研究.写生色彩是按照色光变化的科学原理进行的,首先必需要在光源固定、物体固定、环境固定这三个基本前提下才能进行,否则画面的色彩关系将是杂乱无章的。前一节我们已经把这几个概念给大家解释了,相信大家都理解了吧! 比较一下下面两面两张不同光源色下的同一物体吧!

光源色影响物体亮部的色彩(光源色对物体的冷暖产生决定性影响),环境色影响物体暗部的色彩,在光线间间接照射部份以物体的固有色为主. 下面先分析光源色:在一定的光源下,物体的色彩在特定的环境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呢?我们知道,一个物体在阳光的照射下,受光部会产生暖的感觉,而阴影部就会产生冷的色彩感觉,这种经验几乎每个人都有直观的体会。如强烈的阳光照射在白色墙面上,受光照射的白色墙面会产生暖黄的色彩,背光的墙面阴影处或树干、枝叶留在白墙上的投影则会产生一种偏浅紫蓝灰的冷色彩。如果再细细地观察这些阴影的色彩,我们又会发现墙的上方阴影偏蓝灰色,接近地面的阴影则给人以蓝中带些黄的色彩感觉。这是环境色对投影进行反射的结果。上部分阴影偏蓝,是因为天光(蓝天)的色彩的反射而形成的;下半部的阴影在蓝色调中逐渐产生偏黄的色彩,是因为地面的色彩对它的反射而形成的。 另外,在阴天的光色中和在日光灯的照射下,由于天光和日光灯都属冷色,亮部就非常明显地呈现冷光色(如上图中的梨),而暗部的色彩则偏暖。这类例子不胜枚举。它说明了一个基本道理:物体的受光部冷,暗部就暖;受光部暖,暗部就冷。这种色光现象的冷暖变化本身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同时它与人类的视觉生理及心理密切相关。理解并掌

色彩关系以及变化规律

我们都知道,自然界任何物体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之内,相互联系制约。色彩也是如此,任何有色物体也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之内,它们的色彩也必然与周围邻接的物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定的关系,这就是色彩关系。它的变化规律就是固有色与条件色的对立统一规律。如在我们的静物写生中,常可看到这样的现象,被描绘出来的苹果,由于过多地注重条件色对其固有色的影响,使本来颜色很鲜艳的苹果,画出来后给人的感觉很脏很烂。还有在描绘物体时只注意了其固有色,忽视了条件色对它的影响,给人的感觉好像此物体不是放在这个特定环境中的物体。以上两例所描绘出来的物体都给人以不典型、不生动的感觉,原因多在于缺少用色彩关系及变化规律的原理去理解和分析对象的色彩。 因此,理解和掌握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是至关重要的。它能使我们观察色彩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会使我们在色彩写生和创作中占有主动权,免于被动地模仿对象的颜色,而是按照客观对象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形成的色彩关系进行描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画画是画关系,而不是画东西。 在静物写生中还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有些质感特殊的物体,如瓷器、金属制品,它们对光源色及环境色的反射能力很强,它们所反映出来的光源色和环境色有时与被反映的物体的颜色几乎没有什么差别。有些如陶制品、木制品类的物体等,它们对光源色及环境色的反射敏感程度很弱,很难辨出受光源色及环境色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对反射能力极强的物体要找出其固有色的因素,反射光色能力弱的物体寻找出其光源色及环境色的成分。总之,要求我们对待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避免只靠感觉作画。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只靠感觉作画有时也可能画得很好,但只限于写生,离开了具体对象你将束手无策。此外,单凭感觉作画不能排除不必要的光源色对物体的影响,画面常出现色彩凌乱、光线不统一的感觉,因此,单靠感觉作画对我们来说是不可取的。

颜色的原理

颜色的原理 调色和润色随着经济繁荣,科技提高,人们对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发型造型除了以点线、面、形、轮廓。人们对发型的单一色彩有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到现在流行的挑色、润色使设计造型更加完美的体现出来,展示出特有的个性魅力和形象特征。 挑色指在原有发色的基础上,在发型中挑染出发片,以点、线、面或其它几何造型,使整个发型体现出韵律感和跳跃感。一般所选色彩为邻近色,如:朱红与橘黄则有少量的红,以红为主,而橘黄则有少量的黄,以红为主,而橘黄则有少量的红,以黄为主,总之在色轮上60度范围之内的颜色都属于邻近色,所以两种方法1、反沙宣学校应挑的发色漂浅后染同一目标色,整个造型会出现发色反差; 2、用不同色度的邻近色,调入不同色度的双氧乳和时间差,来 改变发色;3、用反差较大的邻近色直接匀后用锡纸包好(如色度高基色一定要漂浅,和目标色相差2一3度为宜)。 同类色指比邻近色更加接近,主要指在同一色相中不同的颜色变化,例如:红颜色中有紫红、深红、玫瑰红,蓝颜色中有深蓝、浅蓝等,在挑染这些发色时,关发基色的色度,不超过目标色的2一3度,在汉有目档色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双氧的浓度,时间差和以料的浓度来改变色差。 对比色(互补色)颜色之间的互补(对比)关系,是指某一间色与另一原色之间互相补充三原色成分,如绿色是由黄加蓝原色调配出来的,红色就是绿色的补色或对比色,紫色是由红加蓝的原色调配出来的;黄则是紫色的对比色,蓝则是橙色的对比色。这些色差的调染,具有极强烈、醒目、鲜明,在运用补色时,要注意运用的得当,否则就会产生强烈的对比,产生不协调。怎样避免不协调呢?1、改变对比色差的大小,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形在强烈对比较大面积和谐色调,绿中局部红调具有宝石般活力,缩小三原色的单色发量。 2、改变颜色的明度、降低纯度,减弱强烈对比; 3、色彩一定要协调,保持对比色的平衡十分重要,因为对比色的挑色大多以三原色为主,所以要求发色必须和目标色相差2度,而蓝色属艺术色,是我们头发本身不存在的色彩,头发几乎漂到乳白色才能达到目标色。 润色指头发从发根到发梢同一色调不同的色度变化,在造型中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1、发色由发根至发梢利用不同浓度的双氧乳或时间差[]渐漂浅,使同一目标色产生过渡色; 2、在同一色度的基础上也可以[逐渐减少目标色的纯度,改变头发色调的渐变效果。 在设计造型过程中,利用头发的色调,冷暧、明暗 的轻重、层次的高低

颜色的混合规律

颜色的混合规律 颜色感觉是上光刺激产生的,而光的一个最基本特性就是具有光波的叠加性和分解性。相同波长的光混合到一起,可以强度,光亮度感觉增加,例如两盏灯照明会比一盏灯照明更亮;不同波长的光混合到一起,可以形成不同的颜色感觉,例如红光与绿光混合就得到黄色。反之,一束光可以分解成多束光,分解后的每束光的强度会减弱,将每束光合到一起又可以还原为原来的光的强度;由许多海藻暌一起的光波可以分解为各波长的单色光,去掉混合光中的某些波长成分就会改变原来光的颜色,例如从白光中去掉蓝色就形成黄色。光波的这些基本物质称为加色混合色和减色混色,被广泛用来进行颜色的混合和复制。 在进行颜色法例时,通常只要使用三种基本的颜色就可以混合出各种各样的颜色来,这三种基本颜色就称为三原色。色光加色混合使用红、绿、蓝三原色,而色料减色混色时使用青、品红、黄三原色,在这两种混色条件下,相同数量的三原色混合的结果是变成图1和图2所示。当以不同比例三原色进行混合时,就会在些基础上依三原色的比例大小得到各种不同的颜色感觉,混合后的颜色接近比例大的原色。 在使用计算机进行印刷品设计时,在应用软件中即可以通过设置红、绿、蓝数值得到混合色,也可以设置青、品红、黄得到混合色,但这两种情况遵循的混色规律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因此,熟悉颜色混合的规律对于正确运用颜色非常重要。显示器通过红、绿、蓝混合得到各种颜色,而彩色印刷使用青、品红、黄三种彩色油墨和黑油墨,印刷色的基本规律符合图2所示的减色规律。 四色印刷颜色有如下几条规律: 1.用一个原色或两个原色可以印刷出纯彩色,彩色的大小取决于原色油墨的数量,数量越多,彩度越高; 2.用两个原色印刷得到的色调取决于两个原色的相对比例,印刷色的色调偏向于比例大的颜色。 3.在两个原色印刷的纯色基础上增加第三个原色,会使印刷色的彩度变低,明度也相应降低,而印刷色 的的色调基本不变,因为三个原色混合会形成非彩色,其效果与用较少同比例彩色加一定量黑油墨印刷的效果类似。 4.在彩色的基础上增加黑油墨的数量,不会改变混合勾搭的色调,在降低颜色明度的同时也使彩色降低。 5.三个彩色原色以接近的比例印刷会产生近似非彩色的低彩度颜色,与黑色加一定量彩色印出出的颜色 接近。在彩色印刷中,经常利用这个特性来减少彩色油墨的用量,称为底色去除(UCR)和灰色成分替代(GCR)。 图1图2

色彩变化的基本规律

色彩变化的基本规律 时间:2015-03-09 16:13来源:我爱画画网作者:王木木点击:1285次 色彩给人的感觉引起心理上的联想,感到冷暖,这往往缘于人对生活经验具有一种影响人的心里甚至生理活动的特质。因此,称红、黄类的颜色为暖色,这类颜色使人振奋、热烈、欢快、刺激,马上使人联想火焰、阳光,蓝、绿、紫等色为冷色,这类颜色使人感到宁静、深沉、阴冷,马上联想到冰、霜、雪和夜晚。 一、色彩的冷暖规律 色彩的冷暖也是相对的,任何两块不同颜色放在一起由于对比作用,就会区别出冷暖不同的倾向。同一色相也有冷暖区别,如大红与朱红比较,大红就骗冷。大红与紫红比较,大红就偏暖。把复杂的色彩分为冷暖对立系统,对观察理解和表现对象的色彩关系非常重要,它犹如素描的眀与暗构成复杂素描关系一样,这种相互对立关系又是相互依存关系。冷暖规律是色彩关系中普遍存在和起着重要作用的一条规律。暖色有向前突出、放大扩散的感觉,冷色则相反。这些规律在作画中只有与具体形象结合才有意义,不要用公式去硬套。物体的两面受光源色决定,光源的冷暖决定了亮面色调的的冷暖,呈现的色相是固有色和光源色的总和。暗面受周围环境来决定,环境色的冷暖,决定了安眠的冷暖,安眠的色相是由固有色的纯度、光源色的饱和、环境色的强弱来决定处理。明暗交界线是物体最暗的部位,它的冷暖倾向也最弱,实际上明暗交界线也是冷暖交界线,它既含亮面色彩又有暗部的色彩,它是明暗亮面对立色彩的总和。高光色主要是光源色的体现,点物体高光时多以光源色为主略加固有色。 二、色彩补色规律 补色也称余色,就是一个原色与另两个原色合成的间色互称为补色。即补足三原色的意思。在色环上180°的相对两色有无数对,互为补色的两色放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对比,各自突出自己的色相,显得夺目响亮,而补色相混、相互抵消会灰暗。补色规律有:1 在一般情况下,物体亮部色与暗部色具有补色关系。2 两色并置如果互为补色,各自突出自己的色相。如果不是补色,使各自向对方补色方向转化,例如:黄与蓝并置,黄显得带有橙味,蓝则显得带有紫味。3 一般在浅色物体上表现明显,也与光源色倾向、强弱关系很大。物体在有色光线照射下,更容易观察到补色关系。补色对比也与色彩面积大小有关,补色规律广泛应用于绘画中,有着强烈的色彩效果,是一条重要规律。运用得当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但若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不协调、刺眼,影响画面效果。

测色仪设计原理

第二章测色仪设计原理 来源:发布时间:2010-7-10 23:23:57 1.为何眼睛可以给我们颜色色感 人感觉颜色的原理 人眼之所以能看到色谱,是因为这些特定的波长刺激了人眼中的视网膜。按照光的不同波长*1,色谱的顺序安排为红、橙、黄、绿、蓝、靛蓝、紫;在波长最长的区域内的光线看起来就是红色的,波长最短的区域内的光线看起来就是紫的。人眼可以看到的光区被称为可见光区。 如果我们超出可见光区以外向波长更长的一边移动,则就进入红外线区;如果我们向波长更短的一边移动,则进入紫外线区。这两个区均不能为人眼所见。 *人眼可以看到在可见范围内的光;但是,“光”和“颜色”并不是一回事。光的定义为:“刺激眼睛视网膜的辐射线,并使眼睛产生视觉”。对眼睛的刺激传送到脑,在脑子里首先产生“颜色”这一概念,作为脑对接收来自眼睛的信息的反映。 *分光测色法,使用这种方法的测色仪器用来测量光的光谱特性,然后根据CIE标准观察者函数的方程式来计算三刺激值。利用光谱光度分析法的仪器除了以各种色空间显示数字数据之外还可以直接显示光谱数据,提供有关该物体颜色的更为详细的信息。 2.常见的分光方法 *三刺激法 利用三个经过过滤的敏感器使具有与人眼相同的、、灵敏度来测量物体的反射光,从而直接测量三刺激值X,Y和Z。另外图20c中,光谱光度分析法利用复合敏感器(在柯尼卡美能达分光测色计CM-2600d内有40个)来测量物体在每一个波长或每一个窄波长范围内的光谱反射比。于是该仪器的微计算机根据光谱反射比数据通过积分来计算三刺激值。三刺激值色差计有相对价格低廉,外形小巧,出众的灵便性以及操作简便的特点。它可以很方便地测得三刺激值。但是色差计却不适合用于例如反射率光谱及色强度等复杂的色彩分析中。 *光栅分光方式 分光计是用来把光源激发出来的复合光展开成光谱的一种仪器,这种仪器的主要作用使复合光色散。使之成为各种不同波长的光叫做光的色散或叫分光。有棱镜和光栅二种,以棱镜为色散元件做成的分光仪,有水晶、玻璃、萤石等多种分光仪。以光栅为色散元件的分光仪又有平面衍射光栅或凹面衍射光栅分光仪之分。由于光栅刻划技术和复制技术进一步的提高,光栅已广泛应用于光电直读光谱仪中。光栅与棱镜比较具有一系列优点。首先棱镜的工作光谱区受到材料透过率的限制;在小于120nm真空紫外区和大于50微米的远红外区是不能采用的,而光栅不受材料透过率的限制,它可以在整个光谱区中应用。

颜色的规律...

1.颜色的规律 (1)常见物质颜色 ①以红色为基色的物质 红色:难溶于水的Cu,Cu2O,Fe2O3,HgO等。 碱液中的酚酞、酸液中甲基橙、石蕊及pH试纸遇到较强酸时及品红溶液。 橙红色:浓溴水、甲基橙溶液、氧化汞等。 棕红色:Fe(OH)3固体、Fe(OH)3水溶胶体等。 ②以黄色为基色的物质 黄色:难溶于水的金、碘化银、磷酸银、硫磺、黄铁矿、黄铜矿(CuFeS2)等。 溶于水的FeCl3、甲基橙在碱液中、钠离子焰色及TNT等。 浅黄色:溴化银、碳酦银、硫沉淀、硫在CS2中的溶液,还有黄磷、Na2O2、氟气。 棕黄色: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CuCl2的烟。 ③以棕或褐色为基色的物质 碘水浅棕色、碘酒棕褐色、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的烟等 ④以蓝色为基色的物质 蓝色:新制Cu(OH)2固体、胆矾、硝酸铜、溶液中淀粉与碘变蓝、石蕊试液碱变蓝、pH试纸与弱碱变蓝等。 浅蓝色:臭氧、液氧等 蓝色火焰:硫、硫化氢、一氧化碳的火焰。甲烷、氢气火焰(蓝色易受干扰)。 ⑤以绿色为色的物质 浅绿色:Cu2(OH)2CO3,FeCl2,FeSO4?7H2O。 绿色:浓CuCl2溶液、pH试纸在约pH=8时的颜色。 深黑绿色:K2MnO4。 黄绿色:Cl2及其CCl4的萃取液。 ⑥以紫色为基色的物质 KMnO4为深紫色、其溶液为红紫色、碘在CCl4萃取液、碘蒸气、中性pH试纸的颜色、K+离子的焰色等。 ⑦以黑色为基色的物质 黑色:碳粉、活性碳、木碳、烟怠、氧化铜、四氧化三铁、硫化亚铜(Cu2S)、硫化铅、硫化汞、硫化银、硫化亚铁、氧化银(Ag2O)。 浅黑色:铁粉。 棕黑色:二氧化锰。 ⑧白色物质 ★无色晶体的粉末或烟尘; ★与水强烈反应的P2O5; ★难溶于水和稀酸的:AgCl,BaSO3,PbSO4; ★难溶于水的但易溶于稀酸:BaSO3,Ba3(PO4)2,BaCO3,CaCO3,Ca3(PO4)2,CaHPO4,Al(OH)3,Al2O3,ZnO,Zn(OH)2,ZnS,Fe(OH)2,Ag2SO3,CaSO3等; ★微溶于水的:CaSO4,Ca(OH)2,PbCl2,MgCO3,Ag2SO4; ★与水反应的氧化物:完全反应的:BaO,CaO,Na2O; 不完全反应的:MgO。 ⑨灰色物质 石墨灰色鳞片状、砷、硒(有时灰红色)、锗等。 (2)离子在水溶液或水合晶体的颜色

幼儿园小班科学《按颜色特征排序》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按颜色特征排序》教 案 活动目标: 1.能按颜色的特征,进行按ABAB、ABCABC的规律排序,感知物体排序的规律美。 2.能用语言描述排序的规律。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排序ABAB板、排序ABCABC板,砖块、雪花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导入,引导幼儿感知色彩的规律美并讲述色彩排列的规律。 1.师:今天呀小兔要搬新家了,我们一起看看小兔家的这面墙饰怎么装饰的? 2.师:小兔家的墙是按照红黄、红黄两种颜色交替的规律排序的。

3.幼儿操作。 (1)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红色和黄色的雪花片,等一下请小朋友按照这面墙红黄、红黄两种颜色交替的规律在托盘里排序。现在请小朋友轻轻拿起椅子底下的托盘按规律排序。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师:老师这面墙还没装饰,现在请一名小朋友上来按照红黄、红黄两种颜色交替的规律排序装饰这面墙,小朋友们认真看你的排序和他一样吗? (二)复习ABCABC的排列顺序。 (1)师:那现在我们接着看小兔的另外一面墙饰怎么装饰的呢? (2)师:小兔的这一面墙是红黄蓝、红黄蓝三种颜色交替排序的。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红色、黄色、蓝色三种颜色的雪花片,等一下请小朋友按照红黄蓝、红黄蓝三种颜色交替排序的规律在托盘里排序。 (3)师:老师这还有一面墙没有装饰,现在老师请一名小朋友上来给这面墙排序,小朋友们认真看你的排序和他一样吗? (三)引导幼儿按颜色特征排序进行操作。

1.师:小兔家的围墙还没有弄好,我们一起来帮助。老师准备了不同颜色的砖块。现在请小朋友按照红黄、红黄两种颜色交替的规律来砌小兔家的围墙。 2.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砌的围墙有没有对了。 3.师:小朋友做的真棒,墙都砌对了。小兔家的还有一面围墙没有弄好,我们再一起来帮助。老师准备了不同颜色的砖块。现在请小朋友按照红黄蓝、红黄蓝三种颜色交替的规律来砌小兔家的这一面围墙。 4.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砌的围墙有没有对了,小朋友做的真棒,墙都砌对了。 (四)活动结束。 1.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红黄、红黄两种颜色交替排序和红黄蓝、红黄蓝三种颜色交替排序,小朋友回家后可以找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这样排序的。

LED灯具混色原理及颜色控制方式

LED灯具混色原理及颜色控制方式 LED灯具的颜色控制近年来,固态LED照明灯具大量普及,笔者在此尝试解析LED颜色技术的复杂性及其控制方式。关于加法混色LED 灯具采用多个光源获得各种色光和强度。对于演艺灯具行业,加法混色已是老生常谈了。多年来,从业者采用带滤色片的灯具来投射天幕上的同一区域,这种方式控制起来并不容易。笔者使用的首台智能型灯具是一台采用 3 个MR16光源的聚光灯,它们分别带有红色、绿色和蓝色滤色片。早期,这类灯具只有3个DMX512控制通道,没有独立的强度控制通道。所以很难在调光过程中保持颜色不变。通常,电脑灯程序员还会设置一个“灭光换色”,以便轻易地熄灭灯具。当然,还有更好的方法,此处不再一一列举。颜色的控制与定义如果使用者不用纯粹的DMX 值来控制智能型灯具,而用某种抽象的控制方式,就可以采用一个虚拟的强度值。即使制造厂家规定灯具使用3个DMX通道,抽象的控制方式也可分配4个手柄来控制:强度值和3 个颜色参数。此处笔者写的是“ 3 个颜色参数”,而非红色、绿色和蓝色,因为RGB 只是描述颜色的一种方式。另一种描述方式是色调(hue)、饱和度(saturation )与亮度(luminance)——HSL (有人称它为强度(intensity)或明度(lightness),而非亮度)。另一种描述是色调(hue)、饱和度(saturation)与明度(value)——HSV。 Value(明度)也常被称为brightness(亮度),它与luminance (亮度)相似。然而,HSL和HSV对于饱和度的定义差别很大。为简单起见,笔者在本文中把色定义为颜色,把饱和度定义为颜色的量。

色彩变化的规律

色彩变化得规律 光色就是一种物理现象。我们知道,就是英国科学家牛顿用三棱镜把光分离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彩光谱,并把阳光分解成光谱得现象称之为光得色散。现代科学证实,光就是一种以电磁波形式存在得辐射能,具有波动性及粒子性.色彩世界得本质就是一种光波运动,缤纷得色彩就是光线辐射得结果,而不同物体对吸收与反射光波得情况就是有差异得,如我们瞧到得绿色树叶,它就是吸收了光线中得其她色彩,从而将绿色得光波反射出来。黄色、红色、蓝色得色彩显现也都就是基于同样得道理。至于白色,则就是反射了所有得光线,而黑色则把光线全部吸收了.?我们在进行色彩写生之前一定要先了解色彩就是如何变化得,受那些因素影响,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准确表现、色彩作品不外孚这么几大类:写生色彩/装饰色彩/表现色彩,后面两种色彩表现形式都就是较为主观地表现作者对色彩得独特感受与表达,这里我们暂不作讨论,下面我们主要就写生色彩进行研究、写生色彩就是按照色光变化得科学原理进行得,首先必需要在光源固定、物体固定、环境固定这三个基本前提下才能进行,否则画面得色彩关系将就是杂乱无章得。前一节我们已经把这几个概念给大家解释了,相信大家都理解了吧! 比较一下下面两面两张不同光源色下得同一物体吧!

光源色影响物体亮部得色彩(光源色对物体得冷暖产生决定性影响),环境色影响物体暗部得色彩,在光线间间接照射部份以物体得固有色为主、 下面先分析光源色:在一定得光源下,物体得色彩在特定得环境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呢?我们知道,一个物体在阳光得照射下,受光部会产生暖得感觉,而阴影部就会产生冷得色彩感觉,这种经验几乎每个人都有直观得体会。如强烈得阳光照射在白色墙面上,受光照射得白色墙面会产生暖黄得色彩,背光得墙面阴影处或树干、枝叶留在白墙上得投影则会产生一种偏浅紫蓝灰得冷色彩.如果再细细地观察这些阴影得色彩,我们又会发现墙得上方阴影偏蓝灰色,接近地面得阴影则给人以蓝中带些黄得色彩感觉。这就是环境色对投影进行反射得结果。上部分阴影偏蓝,就是因为天光(蓝天)得色彩得反射而形成得;下半部得阴影在蓝色调中逐渐产生偏黄得色彩,就是因为地面得色彩对它得反射而形成得。?另外,在阴天得光色中与在日光灯得照射下,由于天光与日光灯都属冷色,亮部就非常明显地呈现冷光色(如上图中得梨),而暗部得色彩则偏暖.这类例子不胜枚举。它说明了一个基本道理:物体得受光部冷,暗部就暖;受光部暖,暗部就冷.这种色光现象得

色彩理论知识

色彩理论知识 一、色彩与视觉的原理 1.光与色 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1)光与可见光谱。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从0.39微米到0.77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觉受。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波长大于0.77微米称红外线,波长小于0.39称紫外线。(2)光的传播。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生色相差别。不同的振幅强弱大小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光直射时直接传入人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色。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面色彩。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人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2.物体色 自然界的物体五花八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身虽然大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性。当然,任何物体对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黑色或白色。 常见的黑、白、灰物体色中,白色的反射率是64%-92.3%;灰色的反射率是10%-64%;黑色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很受物体表面肌理状态的影响,表面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色光的反射较强,如镜子、磨光石面、丝绸织物等。表面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生漫射现象,故对色光的反射较弱,如毛玻璃、呢绒、海绵等。 但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虽是固定不变的,而物体的表面色却会随着光源色的不同而改变,有时甚至失去其原有的色相感觉。所谓的物体“固有色”,实际上不过是常光下人们对此的习惯而已。如在闪烁、强烈的各色霓虹灯光下,所有建筑及人物的服色几乎都失去了原有本色而显得奇异莫测。 另外,光照的强度及角度对物体色也有影响。

色彩理论基础

色彩理论知识(01) 一、色彩与视觉的原理 1.光与色 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1)光与可见光谱。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从0.39微米到0.77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觉受。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波长大于0.77微米称红外线,波长小于0.39称紫外线。 (2)光的传播。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生色相差别。不同的振幅强弱大小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光直射时直接传入人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色。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面色彩。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人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2.物体色 自然界的物体五花八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身虽然大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性。当然,任何物体对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黑色或白色。 常见的黑、白、灰物体色中,白色的反射率是64%-92.3%;灰色的反射率是10%-64%;黑色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很受物体表面肌理状态的影响,表面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色光的反射较强,如镜子、磨光石面、丝绸织物等。表面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生漫射现象,故对色光的反射较弱,如毛玻璃、呢绒、海绵等。 但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虽是固定不变的,而物体的表面色却会随着光源色的不同而改变,有时甚至失去其原有的色相感觉。所谓的物体“固有色”,实际上不过是常光下人们对此的习惯而已。如在闪烁、强烈的各色霓虹灯光下,所有建筑及人物的服色几乎都失去了原有本色而显得奇异莫测。 另外,光照的强度及角度对物体色也有影响。 二、色立体及表色系 1.色立体 色立体是依据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变化关系,借助三维空间,用旋围直角坐标的方法,组成一个类似球体的立体模型。它的结构经了比地球仪的形状,北极为白色,南极为黑色,连接南北两极贯穿中心的轴为明度标轴,北半球是明色系,南北半球是深色系。色相环的位置则赤道线上,球面一点到中心轴的重直线,表示纯度系列标准,越近中心,纯度越低,球中心为正灰。 色立体有多种,主要有美国蒙赛尔色立体、德国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日本色研色立体等。 2.蒙赛尔表色系 三、色彩三要素及色彩对比 <一>.色相对比的基本类型

[AE] 关于数字色彩原理!(高品质画面色彩的物理关键)

部分截图 这个短片的色彩很漂亮,那么进入正题。

数字色彩是由色深(位元深度bit)和色域两部分构成,先看色深: 8位和16位比较好理解,我详细介绍下32位。

在AE里,分别对红色方框里的数值设置如下: AE在32位模式下,拾色器里的RGB数值范围都变成了0~1,示范中RGB分别是1、2、3, 也就是说绿色和蓝色的值都增加到2倍和3倍。这时候我们“数字色彩”字的颜色凭肉眼 看上去还是白色,但是施加了快速模糊滤镜后并加大模糊值就会出现很神奇的效果,字出 现了颜色而且还有白的部分是亮得有点刺眼了(这和没有施加快速模糊前的白色不同)而 且模糊数值越大越明显,你可以把模糊数值从0到300做个关键帧动画看看这神奇的效果,这就是超白。 32位也是HDR格式图片的必要保证(部分JPEG格式的伪HDR除外),32为提供了足够大

的容量来储存HDR图片中的光照信息。 这是一张HDR照片,在PS中降低曝光值,照片中原本白的地方出现了蓝天白云。调高曝光值,原本死黑的地方出现了很漂亮的天花板,是不是也很神奇。其实拍这种DHR照片也不难,分别用不同的曝光档拍下后再到专门的HDR合成软件里合成。 下面来讲数字色彩的另一个构成部分--色域: 色域(Color Gamut),就是指某种设备所能表达的颜色数量所构成的范围区域,即各种屏幕显示设备、打印机或印刷设备所能表现的颜色范围。在现实世界中,自然界中可见光谱的颜色组成了最大的色域空间,该色域空间中包含了人眼所能见到的所有颜色。

我们可以把色深看作是数字色彩的容器,那么色域就是装在这个容器里的物品种类的多与少。色深高可以使数字图像的色彩更纯厚,亮度过渡(黑白灰)更平滑;色域越广,数字色彩的颜色种类就越多,颜色之间的过渡更自然。 为了能够直观的表示色域这一概念,CIE国际照明协会制定了一个用于描述色域的方法:CIE-xy色度图。在这个坐标系中,各种显示设备能表现的色域范围用RGB三点连线组 成的三角形区域来表示,三角形的面积越大,就表示这种显示设备的色域范围越大。

色彩原理——原色、间色、复色

色彩构成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循序渐进,才能逐步深入步入色彩的殿堂。 原色原色是指不能用其他色混合而成的颜色。而原色则可以混合出许许多多其他的色彩。在依顿色相环中红、黄、蓝为三原色,他把这三种原色的标准定为: 红:不带蓝也不带黄味的红色。 黄:不带绿也不带红味的黄色。 蓝:不带绿也不带红味的蓝色。 间色由任意两个原色混合后的色被称为间色。那么,三原色就可以调出三个间色来。它们的配合如下: 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以上原色色像混合所得的橙、绿、紫既是我们所说的间色。 复色由一种间色和另一种原色混合而成的色,被称为复色。复色的配合如下: 黄+橙=黄橙 红+橙=红橙 红+紫=红紫 蓝+紫=蓝紫 蓝+绿=蓝绿 所得得六种复色为:黄橙、红橙、红紫、蓝紫、蓝绿、黄绿。 这样由原色、间色、复色组成了一个有规律的12种色相的色相环,如同彩虹的接续,在这个色相环中,每一种色相都有它自己相应确定的位置。 色彩原理-色相、明度、纯度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一般人往往只停留在对色彩的表层认识,也就是对红、黄、蓝、绿(色相部分)等较纯颜色的分辨。如果碰到淡一点的色就加一个“浅”字,重一点的色就加一个“深”字,而一旦遇到中间调的色就称之为“旧”了。这种对色彩简单地认识,对要进入美术专业学习的人来讲是远远不够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对色彩原理不够理解所致。如何走进神秘,丰富的色彩世界,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我们不妨借用色立体的结构原理,来说明构成色彩理论的三大基本要素: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和以之三者之间的关系。 为阐述方便,我们先弄懂有关名词的概念和图列演示。 色立体色立体是借助与三维空间的透视理论,立体的表现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的一种色彩坐标体系。这种坐标的构成方式,可以帮助你学会从平面的角度分析理解色彩在空间的延续。 色相色相是色彩最明显的特征,是指色彩的相貌而言,一般用色相环来表示。通常的色相环有12色,20色,24色,100色。 明度明度示指色彩的明亮程度,一般用明度轴来表示。 纯度纯度示指色彩的纯净的程度,可以用纯度阶段表现。 有了识别这三中色彩的能力,你就初步掌握了色彩变化的规律,无形中开阔了自己的色域。使你认识色的能力不只停留在表层,而是走上科学的识别色彩、理解色彩的专业化道路。色彩原理-色相对比 因色相的差别色彩对比关系被称为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是一种相对单纯的色彩对比关系,视觉效果鲜明,亮丽.一般来讲色相对比可借色相环做辅助说明,根据色相环排列的顺序我们把相对比归纳成六个方面,说明它的对比规律和视觉效果. 1、同一色相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