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下数学教案

浙教版七下数学教案

【篇一:2016年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1.1从自然数到分数

教学目标:1.回顾小学学过的关于“数”的知识,进一步理解自然数,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

实际背景,

2.通过学生身边的例子体验自然数,分数的意义和在计数、测量、

排序、编号

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自然数的各种应用,从自然数到分数是来源于

生活实践。

教学难点:自然数、分数的各种应用,

教学过程:

引入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个方面,无处不有数学的重大贡献。

一、创设情境

出示材料:(多媒体显示)

请阅读下面这段报道:

2008年8月8日到8月24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召开,我国

体育代表团以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获得奖牌榜的第

一名,为国家争得了荣誉。我国金牌数约占总金牌数的

特以9秒69第一个冲过终点线。男子100米世界纪录历史性地首

次被―浓缩‖到了9秒70以内。提问:你在这篇报道中看到了哪些数?请你把它们写下来,并指出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数?如果将9

秒69写成9.69秒,9.69又属于什么数?

(由北京奥运会有关报道引入,既合时事形势,又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提出课题:今天我们复习自然数、分数和小数及它们的应用 [板书课题]第1节从自然数到分数

二、提问复习

问题1:先请同学们回忆小学里学过的自然数,哪一些数属于自然数?你了解自然数最初是怎样出现的吗?

注意:自然数从0开始。

问题2:你知道自然数有哪些作用?

(让学生思考、讨论后来回答,教师提示补充)

自然数的作用:

①计数如:51枚金牌,是自然数最初的作用;

②测量如:小明身高是168厘米;

③标号和排序如:2008年,金牌榜第一。

注意: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因为自然数在小学里已经非常熟悉,因此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回忆有关知识)

三、做一做(多媒体显示,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请学生回答)

下列语句中用到的数,哪些属于计数?哪些表示测量结果?哪些属于标号和排序?

(1)、 2002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003所;

(2)、小明哥哥乘1425次列车从北京到天津;

(3)、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国银行大厦高368米,地上70层,至1993年为止,是世界

第5高楼;

(4)、信封上的邮政编码321407;

(5)、今天的最高气温是35℃

(补充2小题,加强巩固自然数的作用)

四、小组讨论

问题1:我们知道小学里先学自然数再学分数,但你了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你能用自然数表示四人均分一个西瓜,每人可得多少西瓜吗?

(用分配等实际问题说明自然数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使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问题2:在解答下列问题时,你会选用分数和小数中的哪一类数?为什么?

(1)小华和她的7位朋友一起过生日,要平均分享一块生日蛋糕,每人可得多少蛋糕?

(1)小明的身高是168厘米,如果改用米作单位,应怎样表示?(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使学生理解什么时候用分数,什么时候用小数,关键是怎样方便简单)

五、巩固提升

见书本p4课内练习1、2、3,其中第2题,让同桌两位同学先各自估计,然后一起测量,培养同学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问题3:分数可以转化为小数吗?怎样转化?如

小数。

问题4:小学里学过的小数怎样转化为分数?如1.68= ;

0.00062= 。问题5:小学里还学过一种数叫什么数?(百分数)它可以看成分母是多少的分数?指出:小学里学过的小数和百分数都可以看作分数。

六、合作学习

请讨论下列问题:

1如图1-1(见书本p:3)

你能帮小慧列出算式吗?如果用自然数怎样列算式,用分数呢?(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后请小组代表书写算式并计算,同学和教师一起批改)

注意:列式时,市内交通和检票时间选用30分还是40分,学生可能会混淆,可让学生通过联想情境,在保证不会误了上火车的情况下,小慧最迟什么时候从温州出发,那么杭州市内乘公交和检票时间应假设用最长时间。

2某市民政局举行一次福利彩票销售活动,销售总额度为4000万元。其中发行成本占总额度15%,1400万元作为社会福利资金,其余作为中奖者奖金。

⑴你能算出奖金总额是多少吗?你是怎样算的?

⑵为了使福利资金提高10%,而发行成本保持不变,有人提出把奖金总额减少6%。你认为这个方案可行吗?你是怎样获得结论的?(第二小题,涉及到得数量比较多,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是这节课的难点,要让学生充分思考、交流。有同学可能这样思考:因为发行成本不变,所以只要计算奖金减少部分是否多于或等于福利

资金提高部分,如果是,那么这个方案是可行的,如果不是,那么

这个方案是不可行的;也有同学可能这样思考:将变化后的福利资金,奖金总额,发行成本的总和与销售总额度比较,如果是小于或

等于,是可行的,如果是大于,是不可行的。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指出:分数可以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分

子当被除数,分母当除数,因此分数可以转化为124= ;1= ;=。835

指出:从上面两题可以看出,通过数的运算,可以帮助人们分析,

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说明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应用于实践。思考:上面问题2中的第⑵题可以用如下的算式求解:

算式中被减数小于减数,在这种情况下,能否进行运算?能否用我

们已经学过的自然数和分数来表示结果?

(用实际问题说明自然数、分数又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使学生了解

数还需作进一步扩展的必要性)

读一读:请阅读下面报道;并回答下面问题: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3年6月8日奠基,计划在5年后建成通车,这座设计日通车量为8万辆,全长36

千米的6车道公路斜拉桥,将是中国大陆的第一座跨海大桥。

问题:1、你在这段报道中看到了那些数?

2、这些数它们都属于哪一类数?

三、做一做:下列语句中用到的数,哪些属于计数?哪些表示测量

结果?哪些属于标号和排序?

(1)2002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003所;

(2)小明哥哥乘1425次列车从北京到天津;

(3)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国银行大厦高368米,地上70层,至1993年为止是世界第5高楼。

想一想:(1)小华和她的7位朋友一起过生日,要平均分享一块生日蛋糕,每人可得多少蛋糕?

(2)小明的身高是168厘米,如果改用米作单位,应怎样表示?

解答这些问题,你选用了什么数?为什么?

练一练:某市民政局举行一次福利彩票销售活动,销售总额度为4000万元,其中发行成本占总额度的15%,1400万元作为社会福

利资金,其余作为中奖者奖金。

(1)你能算出奖金总额是多少吗?你是怎样算的?

(2)为了使福利资金提高10%,发行成本保持不变,把奖金总额

减少6%,你认为这个方案可行吗?你是怎样获得结论的?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2有理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了解从自然数、分数到有理数的扩展过程,体会有理数应用的广

泛性。

2、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3、会用正数、负数、零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理解有理数的分类。

(二)能力训练要求

通过大量的现实实例,多彩的数学活动机会,让学生体验数学和现

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的合作交流能力,

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正数、负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数学抽象思维的一

次重大飞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看一看,说一说:本章章前图(珠穆朗玛峰与吐鲁番盆地两地海拔与

气温比较)与节前图(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在图中你发现了你还不

是很熟悉的数了吗?凭你的经验,你能解释这些陌生数字的意义吗?这里零下233℃不用-233℃表示,直接用自然数233℃表示,可以吗?看来我们学过的数不够用了,自然数、分数还不能够满足我们生活

所需。因此必须把数的内容推广。引入课题“有理数”。

二、合作讨论、探究新知

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用带有“-”号的数来表示某一种量,请讲出来。把学生讲出的较恰当的量写到黑板上,再引导学生把与之相对

的量分别写在后边,如:零下20℃——零上10℃,降低5米——

升高8米,支出100元——收入500元。指出这样的量就是具有相

反意义的量,并从以下方面加以理解。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意义相反,与值无关。

区分“意义相反”与“意义不同”。

以上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用我们学过的自然数和分数表示出来吗?

显然是不能的。为了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我们需要引进一种新的数——负数。

我们把一种意义的量(如零上)规定为正,用学过的数(零除外)

来表示,如8848,12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正数前面可以放上

正号“+”来表示(常省略不写),;把另一种与之意义相反的量规

定负,用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上负号“-”来表示,如-155,-233等,这样的数就叫做负数(负号不能省略)。读作“负155,负233”。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例1(1)在知识竞赛中,如果+10分表示加10分,那么扣20分怎样表示?

(2)某人转动转盘,如果用+5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

针方向转了12圈怎样表示?

(3)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克记作

+0.02,那么-0.03克表示什么?

【做一做】:p7

1、(口答)读出下列各数,它们各是正数还是负数?

【篇二: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全部数学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教学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教学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学

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

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

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

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

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

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l=∠3(同角的补角相等).

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

(等量

代换).

学生活动:例题比较简单,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一个学生板演。

5.1.2垂线(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能力.

2.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经过一点,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重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

1.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

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

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指出:“垂直”两个字对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垂直

的意义,垂线有什么性质,我们不一定都了解,这可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2.学生观察课本p3图5.1-4思考: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当b的位置

变化时,a、b所成的角a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b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

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中,应学生明白:当b的位置变化时,角a从锐角

变为钝角,其中∠a是直角是特殊情况.其特殊之处还在于:当∠a是直角时,它的邻补角,对顶角都是直角,即a、b所成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都相等.

3.师生共同给出垂直定义.

师生分清“互相垂直”与“垂线”的区别与联系:“互相垂直”指两条直

线的位置关系;“垂线”是指其中一条直线对另一条直线的命名。如

果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其中一条必定是另一条的“垂线”,如

果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则它们必定“互相垂直”。

4.垂直的表示法.

垂直用符号“⊥”来表示,结合课本图5.1-5说明“直线ab垂直于直线cd,垂足为o”,则记为ab⊥cd,垂足为o,并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图. 5.简单应用

(1)学生观察课本p6图5.1-6中的一些互相垂直的线条,并再举出生

活中其他实例. (2)判断以下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 ②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 ③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组邻补角相等; ④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互补. 二、画图实践,探究垂线的性质

1.学生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

(1)已知直线l(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l),画出直线l的垂线.待学生上黑板画出l的垂线后,教师追问学生:还能画出l的垂线吗?能画几条?通过师生交流,使学生明确直线l的垂线有无数多条,即存在,但有不确定性.教师再问:怎样才能确定直线l的垂线位置?在学生道出:在直线l 上取一点a,过点a画l的垂线,并且动手画出图形.

教师板书学生的结论:经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变式训练,巩固垂线的概念和画法,如图根据下列语句画图: (1)过点

p画射线mn的垂线,q为垂足;

(2)过点p画射线bn的垂线,交射线bn反向延长线于q点; (3)过点

p画线段ab的垂线,交线ab延长线于q点.

学生画完图后,教师归结:画一条射线或线段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

直线的垂线. 三、课堂小结

本节学习了互相垂直、垂线等概念,还学习了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画法,并得出垂线一条性质,你能说出相关的内容吗?

四、布置作业:课本p7练习,p9.3,4,5,9.

5.1.2垂线(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进

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能力。2.了解垂线段的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重点:“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及其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教师展示课本图5.1-8,提出问题:要把河中的水引到农田p处,如何挖渠能使渠道最短? 学生看图、思考.

2.教师以问题串形式,启发学生思考.

(1)问题1,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什么最短的知识,还记得吗? 学生说出:两点间线段最短.

(2)问题2,如果把渠道看成是线段,它的一个端点自然是p,那么另一

个端点的位置呢?把江河看成直线l,那么原问题就是怎么的数学问题.问题2使学生能用数学眼光思考:在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

各点的线段中,哪一条最短?

3.教师演示教具,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教具如图:在硬纸板上固定木条l,l外一点p,转动的木条a一端固定

在点p.

使木条l与a相交,左右摆动木条a,l与a的交点a随之变化,线段pa 长度也随之变化.pa最短时,a与l的位置关系如何?用三角尺检验. 4.学生画图操作,得出结论. (1)画出直线l,l外一点p; (2)过p点出po⊥l,垂足为o;

(3)点a1,a2,a3??在l上,连接pa、pa2、pa3??;

(4)用叠合法或度量法比较po、pa1、pa2、pa3??长短. 5.师生交流,得出垂线的另一条性质.

教师板书: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关于垂线段教师可让学生思考: (1)垂线段与垂线的区别联系. (2)垂线段与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二、点到直线的距离

1.师生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的意义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命名.

按照两点间的距离给点到直线的距离命名,教师板书: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在图5.1-9中,po的长度是点p到直线l的距离,其余结论pa、pa2??长度都不是点p到l的距离.

2、练习课本p6练习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呢?四、布置作业:课本p9.6,p10.10,11,12,p11观察与猜想.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目标:1、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2、会识别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与识别;难点: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研究了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相交的情形,接下来,我们

进一步研究一条直线分别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

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a、b与直线c相交,或者说,两条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得到八个角。

我们来研究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的关系。

c

1

ab

8

∠1与∠2、∠4与∠8、∠5与∠6、∠3与∠7有什么位置关系?

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直线的同方向(同上或同下).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篇三:浙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案全集_新】

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一、目标

1 .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及有理数的分类;

2 .能辨别正、负数,感受规定正、负的相对性;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概念

难点:建立正数、负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数学抽象思维一次重大

飞跃。

三、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

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

生的.

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

4.87、??

为了表示“没有人”、“没有羊”、??,我们要用到0.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正负数概念

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

清楚.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

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高于”和“低于”其意义是相反的.“运进”和“运出”,其意义是

相反的.

提问:怎样区别相反意义的量才好呢?

现在,数学中采用符号来区分,规定零上5℃记作+5℃(读作正5℃)或5℃,把零下5℃记作-5℃(读作负5℃).这样,只要在小学里学过的数前面加上“+”或“-”号,就把两个相反意义的量简明地表示出来了.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前面例子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高于海平面8848米,记作+8848米;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

155米;

讲解:什么叫做正数?什么叫做负数?强调,数0既不是正数,也

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表示“基准”的数,零不是表示“没有”,它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并指出,正数,负数的“+”“-”的

符号是表示性质相反的量,符号写在数字前面,这种符号叫做性质

符号.

(三)介绍有理数的有关概念。

1.给出新的整数、分数概念

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了.过去我们说整数只包括自然数和零,引进负数后,我们把自然数叫做正整数,自然数前加上负号的数叫

做负整数,因而整数包括正整数(自然数)、负整数和零,同样分数包

括正分数、负分数。

2.给出有理数概念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3.有理数的分类

为了便于研究某些问题,常常需要将有理数进行分类,需要不同,

分类的方法也常常不同根据有理数的定义可将有理数分成两类:整

数和分数.有理数还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

小结:按有理数的符号分为三类: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

并指出,在有理数范围内,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

强调:分类可以根据不同需要,用不同的分类标准,但必须对讨论

对象不重不漏地分类.

(四)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下列给出的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整数?哪些

是分数?哪些是有理数?

-8.4,22,+17,0.33,0,-,-9 56

(五)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如下问题: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基本内容?学习了

什么数学思想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由于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因此产生了正数与

负数.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就是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一个实际存

在的数量,如0℃.

六、练习设计

1.北京一月份的日平均气温大约是零下3℃,用负数表示这个温度. 2.在小学地理图册的世界地形图上,可以看到亚洲西部地中海旁有

一个死海湖,图中标着-392,这表明死海的湖面与海平面相比的高

度是怎样的?

3.在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3.6,-4,9651,-0.1.

4.如果-50元表示支出50元,那么+200元表示什么?

5.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非负有理数就是正有理数

b.零表示没有,不是有理数

c.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3

d.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6.如果自行车车条的长度比标准长度长2毫米记作+2毫米,那么

比标准长度短3毫米记作什么?

7.一物体可以左右移动,设向右为正,问:

(1)向左移动12米应记作什么?(2)“记作8米”表明什么?

七、教学后记

这节课是在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基础上,从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

进负数的.

从内容上讲,负数比非负数要抽象、难理解.因此学生通过这节课

只能对负数概念有初步的理解,使学生掌握正负数的记法和它的描

述性定义,要求不能过高.对有理数的深入理解将在以后的学习中

逐步加强.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的选择上,尽可能注意中小学的衔接,既不

违反科学性,又符合可接受性原则,教师在课堂上要起好主导作用,并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机会,使得课堂气氛有新鲜感.所以这节课

采取了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究解决的途径,以谈话法

为主.同时,教师的语言要尽量儿童化。

1.2数轴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数轴、相反数的概念;

2 .掌握数轴的画法、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3 .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相反数,探索他们的位置关系;

4 .感受数形结合与转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

上的点表示有理数.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三、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

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

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数轴.

(二)讲授新课

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

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

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

直线上的点表示正

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

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

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

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

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

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的直线叫做数轴.进而提问学生:在数轴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数轴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

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

位长度,缺一不可.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 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例2 画一个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55(1)0.5,-,0,-0.5,-4,,1.4; 2,-50,100,-100. 2(2)200,-150

想一想:-4与4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

么关系?-55与,22-0.5与0.5呢?

(四)介绍相反数的概念和性质。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

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比如,-5的相反数是5,4是-4的

相反数。注意,零的相反数是零。观22

察归纳得到相反数性质: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零除外)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例如,表示-100和100的点分别位于原点的左侧和右侧,到原点的

距离都是100个单位长度。

例:求5,0,-9的相反数,并把这些数及其相反数表示在数轴。 2

课堂练习

见课本第12-13页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

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

(四)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

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

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数轴,在此还

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

来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数轴上的哪些

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六、练习设计

1.在下面数轴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

(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2.在下面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数轴,然后在数轴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

一组数的点:

(1){-5,2,-1,-3,0}; (2){-4,2.5,-1.5,3.5};

七、教学后记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研究新问题,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一个重

要原则.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

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

计为模型,引出数轴的概念.教学中,数轴的三要素中的每一要素

都要认真分析它的作用,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直线、数轴都是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当然对初学者不宜讲的过多,但适

当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还是可行的.例如,向学生提问:

在数轴上对应一亿万分之一的点,你能画出来吗?它是不是存在等.

1.3绝对值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绝对值的概念与几何意义;

2 .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不涉及字母)及绝对值等于某一正数的有

理数;

3 .探索绝对值的简单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难点:绝对值的实际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它是正数或零?这些问题

学生不好理解,因此,绝对值的概念也是难点。

三、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下列各数中:

+7,-2,,-8.3,0,+0.01,-1

321,1,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非负数? 52

2、什么叫做数轴?画一条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下列各数:

-3,4,0,3,-1.5,-4,3,

22

3、问题2中有哪些数互为相反数?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一对

有理数有什么特点?

4、怎样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绝对值概念

例1两辆汽车,第一辆沿公路向东行驶了5千米,第二辆向西行驶了4千米,为了表示行驶的方向(规定向东为正)和所在位置,分别记作+5千米和-4千米。这样,利用有理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