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常用计算

暖通常用计算
暖通常用计算

暖通常用计算:

(1)水泵轴功率计算

P=2.73HQ/η

P轴功率,单位w,H扬程,单位m;Q流量,

单位m3/h.

(2)膨胀水箱容积计算

50~60℃热水系统,V=0.017*Vsys

7~12℃冷水系统,V=0.0063*Vsys

Vsys系统总水容积

1、泵的效率及计算公式: 指泵的有效功率和轴功率之比。η=Pe/P 泵的功率通常指输入功

率,即原动机传到泵轴上的功率,故又称轴功率,用P表示。有效功率即:泵的扬程和质量流量及重力加速度的乘积。Pe=ρg QH (W) 或Pe=γQH/1000 (KW)ρ:泵输送液体的密度(kg/m3)γ:泵输送液体的重度γ=ρg (N/ m3)g:重力加速度(m/s)质量流量Qm=ρQ (t/h 或kg/s) 2、关于风机的计算公式具体可见

3、泵的叶轮扬程计算公式扬程=功率X泵效率/流量/密度/重力加速度你没说已知条件。H=(Dω)^2/8/g=(0.165X2900X2X3.14X2900/60)^2/8/9.81=31.96米其中D——叶轮直径g——重力加速度ω———叶轮角速度(弧度/秒) ^2——平方。公式由能量守恒定律推导来的。

离心式鼓风机的工作原理

当电机转动带动风机叶轮旋转时,叶轮中叶片之间的气体也跟着旋转,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出这些气体,气体流速增大,使气体在流动中把动能转换为静压能,然后随着流体的增压,使静压能又转换为速度能,通过排气口排出气体,而在叶轮中间形成了一定的负压,由于入口呈负压,使外界气体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立即补入,在叶轮连续旋转作用下不断排出和补入气体,从而达到连续鼓风的目的。同等功率下,风压和风量一般程反比。

同等功率下,风压高,风量就会相对低,而风量大,风压就会低些,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电机的功效率。

风管的长度完全根据需要来定,设计风管要考虑风机的风压、流量,还要考虑送回风距离、沿程阻力等,风机前后的风管不一定很长,如果为了降低噪音,可加消声器。

风速X风口截面积=风量!

通风系统的设计一般是在系统及风量已确定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计算风管的段面尺寸和阻力,进而确定风机的型号和动力消耗。常用的系统设计计算方法是假定流速法,它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如下:

(1) 绘制通风系统轴侧图,对各管段进行编号,标注长度和风量。管段长度一般按两管件间中心线长度计算,不扣除管件(如三通、弯头)本身的长度。

(2) 选择风管内空气流速

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对通风系统的经济性有很大影响,必须通过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选定适当的流速。

(3) 根据各风管的风量和选择的流速确定各管段的断面尺寸,计算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

风管断面尺寸,应采用通风管道统一规格。风管断面尺寸确定后,应按管内实际流速计算阻力。阻力计算应从最不利环路(即阻力最大的环路)开始。

(4) 对并联管路进行阻力平衡,计算系统总阻力。各并联管路之间的计算阻力差值。除尘系统不宜大于10%,一般送、排风系统不宜大于15%。最不利环路的阻力即为系统总阻力。

(5) 根据系统的总阻力和总风量选择风机。

计算风管长度时,一律以图注中心线长度为准,包括弯头,变径管,天圆地方等管件的长度,但不包括通风部件:蝶阀,止回阀,多叶调节阀,防火阀,斜插板阀所占的长度

排风量与风压的计算

风量可以根据换气次数去算,查查规范。排风量=房间体积X换气次数。风压的话,由于你的是排气系统,你就算一下你的系统的阻力,然后再选风机公式不外乎就是沿程阻力加上局部阻力。

什么情况采用双速风机

由于地下室受地下条件和空间的限制,在满足风量及风压等参数的条件下,消防的排烟系统和平时的排风换气是可以合用的,所以我们在地下车库内采用双速风机,也就是同一风机及同一风管。在一般情况下,风机低速运行作为排风换气使用,当发生火灾时,风机立刻变为高速运行,作为消防排烟风机使用。这样一机二用,不但降低建筑造价,节约空间,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及可靠性。如果排风和防排烟是完全分开的两套系统,而消防排烟风机只是在发生火灾时才投入运行,平时很少使用,那么出现故障很难及时被发现并得到检修,而真正火灾时,又很难保证能顺利投入使用。而双速风机刚好克服了这一缺点,平时作为排风机运行着,出现问题能及时被发现并得到维修,时时处于良好的准备状态。

针对高层地下室平时排风与事故排烟两种速度的工作状态,双速异步电动机尤为适合。双速风机由低速转为高速运行时,同步转速提高很多,排风量也相应大大提高,此时系统立即由排风改为排烟状态。但是在设计过程中,又会遇到双速风机的电气控制问题,就是说如何去解决电机绕组从Δ接法到双Y接法的转换及联锁,消防联动中的自动和手动控制;风机在高速运转中的保护停机以及如何最大限度保障事故排烟的可靠性,如何确保电源供电等问题。

风压就是垂直于气流方向的平面所受到的风的压力。根据伯努利方程得出的风-压关系,风的动压为:

wp=0.5·ρ·v2 (1)

其中wp为风压[kN/m2],ρ为空气密度[kg/m3],v为风速[m/s]。

由于空气密度(ρ)和重度(r)的关系为 r=ρ·g, 因此有ρ=r/g。在(1)中使用这一关系,得到

wp=0.5·r·v2/g (2)

此式为标准风压公式。在标准状态下(气压为1013 hPa, 温度为15℃), 空气重度 r=0.01225 [kN/m3]。纬度为45°处的重力加速度g=9.8[m/s2], 我们得到

wp=v2/1600 (3)

此式为用风速估计风压的通用公式。应当指出的是,空气重度和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和海拔高度而变。一般来说,ρ在高原上要比在平原地区小,也就是说同样的风速在相同的温度下,其产生的风压在高原上比在平原地区小。

关于风机盘管的制冷量有什么公式?

例题吧

某型号风机盘管的标准工况数据如下:风量810m3/h,水量12l/min,制冷量4500W,求非标准工况下24℃/17℃时的制冷能力。

1.忽略铜管的热阻,根据标准工况已知的进出水温度(7℃/12℃),求得盘管表面的平均温度(9.5℃)。

2.根据假定的接触温差(1.5℃)与盘管表面温度计算盘管表面饱和空气温度(tc=11℃),也即理想工况下空气处理的最终状态点。

3.根据标准制冷量(4500W,仅对本算例有效)及空气进口参数(t1=27℃/19.5℃)及标准循环风量(810m3/h,仅对本算例有效),求得风机盘管出口空气焓值(i2=39.11kJ/kg,仅对本算例有效)。

4.在ID图上连接空气状态点t1与tc,并与出口空气等焓值线相交得到出口空气状态点(t2=15.84℃,仅对本算例有效,接触系数为0.7)。

5.由空气状态点tc,t1,t2在ID图上做出该风机盘管标准工况的等价干工况(由tc做等

湿线,t1,t2做等焓线,相交得到t1’,t2’)。

6.由tw1=7℃,tw2=12℃,t1’=34.3℃(仅对本算例有效),t2’=18℃(仅对本算例有效),得传热温差△tm=17.13℃(仅对本算例有效)。

7.根据标准制冷量(Q=4500W,仅对本算例有效)及等价干工况下的传热温差(△tm=17.13℃,仅对本算例有效),计算得到等价干工况下的传热系数KF=262.7W/m2℃(仅对本算例有效)。

8.在非标准工况下假定水侧温升△tw(取较小温升,3℃,仅对本算例有效),计算盘管表面平均温度,并由接触温差(1.5℃)得到tc新的空气状态点(10℃,仅对本算例有效)。9.在ID图上,由非标准工况下新的空气进口参数i1做等焓线,过tc做等湿线,两线相交得非标准工况的等价干工况的空气进口参数t1’(29.56℃,仅对本算例有效)。

10.由水侧进口温度tw1=7℃、已知水量12l/min(仅对本算例有效)及假定温升3℃(仅对本算例有效)求得盘管制冷量2512W(第一次试算初值,仅对本算例有效)。

11.在非标准工况等价干工况下,由试算制冷量2512W(第一次试算初值)及空气进口参数t1’(29.56℃,仅对本算例有效),求得空气出口参数t2’ (20.34℃,仅对本算例有效)。12.由非标准工况等价干工况下的状态点tw1、tw2、t1’、t2’计算得到新的传热温差△tm=16.45℃(仅对本算例有效)。

13.由标准工况等价干工况下计算得到的传热系数KF=262.7W/m2℃(仅对本算例有效)及非标准工况等价干工况下的试算传热温差△tm=16.45℃(仅对本算例有效)求得新的制冷量4321W(第一次试算终值,仅对本算例有效)。

14.重复8—13步骤,取较大温升3℃(仅对本算例有效),得到制冷量第二次试算值初值5024W(仅对本算例有效)和终值2175W(仅对本算例有效)。

15.以水侧出口温度tw2为横坐标,制冷量为纵坐标,分别连接两次试算的初值和终值,得交点处值即为所求非标准工况制冷量3480W(仅对本算例有效),此时横坐标值即为非标准工况下的水侧出口温度值tw2=11.2℃(仅对本算例有效)。

消声器、静压箱总结

一、概念

(一)消声器

1。阻式消声器:是通过吸声材料来吸收声能降低噪音,一般的微穿孔板消声器就属于这个类型,一般是用来消除高、中频噪声。但是由于结构的原因,在高温、高湿、高速的情况下不适用。

2。抗式消声器:是通过改变截面来消声的。我们常用的消声静压箱都是这个原理。一般降低中、低频噪音。对风系统没有具体的要求。

3。阻抗复合式:当然是结合二者的结构原理。可以消除低中高频噪音。但是对风系统的要求同阻式消声器

4、对于一般的民用空调通风系统,我个人认为选用阻抗复合消声器为好。

阻性消声器具有良好的中高频消声性能。按气流通道几何形状不同,可分为直管式、片式、折板式、迷宫式、蜂窝式、声流式、障板式、弯头式等。抗性消声器适用于消除中低频噪声或窄带噪声。按其作用原理不同,可分为扩张式、共振腔式和干涉式等多种型式。阻抗复合式消声器,有共振腔、扩张室、穿孔屏等声学滤波器件,综合了阻性消声器良好的中高频消声特性和阻抗性消声器较好的低频消声特性,因此其消声频带宽,它是最常用的标准消声器系列之一。适宜风速为6~8米/秒,最高可达到8~12米,可单独使用,也可串联使用。消声效果:低频10~15dB/m,中频15~25dB/m,高频25~30dB/m,平均阻力系数为0.4。根据《空气调节》,消声弯头,消声静压箱均属于消声器的一种。

(二)消声器的作用

消声器是一种既能允许气流通过,又能有效地阻止或减弱声能向外传播的装置。

(三)静压箱

静压箱是送风系统减少动压、增加静压、稳定气流和减少气流振动的一种必要的配件,它可使送风效果更加理想。

(四)静压箱的作用

1、可以把部分动压变为静压使风吹得更远;

2、可以降低噪音

3、风量均匀分配

4、静压箱可用来减少噪声,又可获得均匀的静压出风,减少动压损失。而且还有万能接头的作用。把静压箱很好地应用到通风系统中,可提高通风系统的综合性能。

二、计算方法

什么NR曲线,声学计算撇开不谈了,P601也不说了。收录网友言论仅供参考(排名不分先后)!

1、在设计静压箱时,如果按着规定的风速成进行设计,箱体将会很大;一般的静压箱长边要宽出风管边400mm,高度要宽出风管高度400mm。数值是从约克设计手册上搞来的,那是估算。

2、静压箱一般老工程师的经验是5~10db(a)/m,阻抗复合型(似乎空调通风系统一般都用这个)消声器10~15db(a)/m

3、控制风速在2.5以内若体积太大可适当得提高一下风速关于长度一般大于1米没有其他得强制要求

4、高度×深度=静压箱截面面积,静压箱截面面积×2.5m/s=风机风量,至于高度和深度怎么配,自己把握吧~~

5、用你机组的风量L÷3米/秒,可得到你静压箱一个面的面积,然后你根据你房子的高度,假如是4米,可你的机组是2米高,在减去软接头大概0.5米,上面留高0.5米,那你的静压箱只有1米高,那你就可以确定宽度了,有了两个数,第三个数也就容易确定了,这里最主要的是要看自己的空调机房够不够位置,如果够位置就尽量的大点!!长度的计算方法也是一样的,你知道了宽度,那么你的宽度乘以长度不也是有个面积吗?这个面积也要等于L/3,不过在设计院里的面风速是取用2m/s的,如果够空间,就做大点吧。

6、静压箱厚度最好大于600mm,断面风速小于2m/s,另外注意接出位置与接入位置间有点气流缓冲区,以前在上海和华东院的师兄草根时,师兄告诉我华东院老总强烈不建议用静压箱,造价高阻力大,有条件尽量用裤衩三通加消声弯头或管道消声器。

7、华东院的老总高见呀,我看到过有很多这样的设计了,起初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不用静压箱,其实现在说的静压箱只是铁皮箱,并不是贴有消音棉的静压箱,造价上可能不太紧要,如果真的是贴消音棉的静压箱,那就要好好考虑一下成本了,另外的消声器要注意流速的控制,大部分的都是控制在8m/s以内,只要能达到这个数值,消音效果也就不错了。

8、我觉得消声静压箱很有必要,正如棕榈树和尚所说,在机房内不使用静压箱有时简直很难接出管道,消声只是其次的,断面风速最好小于1.5m/s,高宽比尽量小于1:4;至于阻力,其实绝大多数设计师都明白,比起风管阻力计算值,我选的风机能力肯定猛男。

9、静压箱的作用是把动压变为静压,均匀分配风量,多用于条缝风口前

10、我记得北京市建院编的那本技术措施上好象是说以总风量计,通过三个截面的任一个速度不得大于1.5m/s

11、我一般选取在4米/秒左右,起个例子,一个商场,风柜24000风量,静压箱尺寸为2000*600*600,贴消音棉,空调运行了一年,效果尚且可以

12、静压箱的主要作用就是稳压、降噪。规范上好像有,静压箱内的风速不大于2.5m/s,根据风量、风速就可以确定静压箱的容积,静箱一般是定做的。宽度方向不宜小500mm。通常静压箱的尺寸比室内机略小即可。

13、采用地板送风,它的静压箱采用两种,一种是使用夹层作为静压箱,另一种采用普通的静压箱然后在静压箱上接几个风管到送风口。夹层也能做静压箱?

急求排风量与风压的计算

[ 标签:风压计算,排风,风压]

各位大侠帮忙算算。85㎡的凉菜房,高为3米,风管为450*200 长9米,400*150长11米,三个弯头。风口布置为350*200 4个。我应该用多大风量的排风机,风压为多少合适。急等回音!谢谢!

问题补充2008-06-29 21:54

谢谢;我需要排风量的计算与风压的计算公式,与关系

匿名回答:1 人气:7 解决时间:2008-06-29 21:56

网友完善的答案

风量可以根据换气次数去算,查查规范。排风量=房间体积X换气次数。风压的话,由于你的是排气系统,你就算一下你的系统的阻力,然后再选风机公式不外乎就是沿程阻力加上局部阻力。

完善答案

罗曙琦2010-01-30 10:17

评价答案

?是否解决问题(参与评价1次)

?能解决:

0次

部分解决:

0次

不能解决:

1次

是否原创答案(参与评价1次)

?原创:

0次

非原创:

1次

满意答案

要求送风管道从风管侧壁上的若干风口(或短管),以相同的出口速度,均匀地把等量的空气送入室内,这种送风管道称为均匀送风管道。均匀送风管道的构造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均匀送风管道的断面变化(即断面逐渐缩小)而侧风口(或短管)的面积相等;另一种是送风管道的断面不变化而侧风口(或短管)的面积都不相等。

其计算的基本原理是保持各侧孔的静压相等。根据管道阻力的计算和能量方程即可求得各侧孔静压相等的关系式。

均匀送风管道计算的目的是确定侧孔的面积, 风管断面尺寸以及均匀送风管段的阻力。当侧孔的数量,侧孔的间距以及每个侧孔的送风量确定之后,按上述原理即可计算出均匀送风管道的尺寸。

均匀送风管道的计算方法是:

(1)确定侧孔个数、侧孔间距及每个侧孔的送风量。

(2)计算出侧孔面积f0

m2

式中 L0——均匀送风管道总风量,m3/h;

——侧孔的平均出流速度,m/s;

f0——侧孔面积,m2。

侧孔静压流速

式中μ——孔口的流量系数。

(3)计算送风管道直径(或断面尺寸)

首先按vj/vd≥1.73的原则设定vd(管内速度),然后计算对应段的管段直径D:

(4)计算管道的阻力

侧孔应有的静压

计算风机全压方法?

例如一个100m高的防烟楼梯间要设置正压送风,(比如Rm取4.5Pa/m(砖砌,没有抹灰))

100m x 4.5pa/m = 450pa + 50pa(余压) = 500pa

静压、动压、全压

在选择空调或风机时,常常会遇到静压、动压、全压这三个概念。根据流体力学知识,流体作用在单位面积上所垂直力称为压力。当空气沿风管内壁流动时,其压力可分为静压、动压和全压,单位是 mmHg或 kg/m2或 Pa,我国的法定单位是 Pa。

a. 静压(Pi)

由于空气分子不规则运动而撞击于管壁上产生的压力称为静压。计算时,以绝对真空为计算零点的静压称为绝对静压。以大气压力为零点的静压称为相对静压。空调中的空气静压均指相对静压。静压高于大气压时为正值,低于大气压时为负值。

b. 动压(Pb)

指空气流动时产生的压力,只要风管内空气流动就具有一定的动压,其值永远是正的。

c. 全压(Pq)

全压是静压和动压的代数和: Pq=Pi十Pb 全压代表 l m3气体所具有的总能量。若以大气压为计算的起点,它可以是正值,亦可以是负值。

全压=静压+动压

动压=0.5*空气密度*风速^2

余压=全压-系统内各设备的阻力

比如:空调机组共有:回风段、初效段、表冷段、中间段、加热段、送风机段组成,各功能段阻力分别为:20Pa、80Pa、120Pa、20Pa、100、50Pa,机内阻力为290Pa,若要求机外余压为500Pa,刚送风机的全压应不小于790Pa,若要求机外余压为1100Pa,刚送风机的全压应不小于1390Pa,高余压一般为净化机组,风压的大小与电机功率的选择有关。一般应根据工程实际需要余压,高余压并不都是好事。

空调机组或新风机组常将风机装在最后,风机出口风速高,动压高,静压小,工程中常在出口处加装消声静压箱,降低动压,增加静压,同时起均流、消声作用。

希望对你有帮助!

空调风管系统设计参数

你只需要风管系统的设计参数吗?

1、主要的参数有风量G,阻力P,风速.

空调设备的风量G与冷量Q有关,Q/焓差=G,或直接查设备参数资料。

阻力P,为了选择适合的设备需计算管道内的沿程阻力和阻部阻力沿程Pm=RL

局部Pj=局部阻力系数X风道内空气的密度X风道内空气的流速风速,它是权衡经济指标的参数,直接查规范,风口出口风速2-5米,支管3-5米,主管5-8米(尽量不超过10米/秒)

2、其它参数,

管材,镀锌板,塑胶管,或其它板材,按风速和工质的温度来选用板材

保温棉(福乐斯或B2,B1级保温板材),设计时注意保温材料的厚度。

风管支吊架,按风管长边直径来选用支架材料。

先说这些了。1。了解风量。这个具体品牌样本上都有。如果没有你就用房间人数(高级办公室一般8平米一人)X人均需风量(一般20到30不等,看房间用途)这样风量就知道了。

2.知道风速一般机器最近接管的风速可以定高一点大约4~5米每秒,一次往下排 5 4.5 4

3.5 3 2.5

3.风量/风速=横截面积(注意单位要统一正确)

4.根据面积可以算管径了

一般分为矩形管和圆柱管:

圆柱管就是圆面积=横截面积这样半径可得

矩形管需要长X宽=横截面积

一般长宽可取下列数值:

120 160 200 250 320 400 500 630 800 1000 1250 1600 2000

需要你自己实践一下。

一般来说,1匹的制冷量大致力2000大卡,换算成国际单位应乘以1.162,故1匹之制冷量应力2000大卡×1.162=2324(w),这里的w(瓦)即表示制冷量,则1.5匹的应为2000大卡x1.5x1.162=3486(w),以此类推,根据此情况,则大致能判定空调的匹数和制冷量,一般情况下,2200W一2600W都可称为1匹,4500(w)- 5100(w)可称为2匹,3200W一3600W可称为1.5匹。

制冷量确定后,即可根据目己家庭之实际情况估算制冷量,选择合适的空调机。

家用电器要消耗制冷量的较大部分,电视、电灯、冰箱等每w(瓦)功率要消耗制冷量1(w),门窗的方向也要消耗一定的制冷量,东面窗150W/m2,西面窗280/m2,南面窗180W/m2,北面窗100W/m2,如是楼顶及西晒可考虑适当增加制冷量。

在选择空调时,请您根据以上介绍,估算一下自己的制冷量大小,从而选到满意的空调机。

制冷(热)量:

空调器在进行制冷(热)运转,单位时间内从密闭空间除去的热量。法定计量单位W(瓦)。

电源额定消耗功率:

空调器在额定工况下进行制冷(热)运转时,消耗的功率,单位W。

性能系数:

又称能效比,COP值,EER值,是空调器制冷运转时,制冷量与制冷功率之比,单位W/W。

噪音:

空调器运转时产生的杂音,主要由内部的蒸发机和外部的冷凝机产生

管道的水力计算包括长管水力计算和短管水力计算。区别是后者在计算时忽略了局部水头损失,只考虑沿程水头损失。(水头损失可以理解为固体相对运动的摩擦力)

以常用的长管自由出流为例,则计算公式为

H=(v^2*L)/(C^2*R),

其中H为水头,可以由压力换算,

L是管的长度,

v是管道出流的流速,

R是水力半径R=管道断面面积/内壁周长=r/2,

C是谢才系数C=R^(1/6)/n,

n是糙率,其大小视管壁光洁程度,光滑管至污秽管在0.011至0.014之间取。

呵呵,计算这个比较麻烦,短管计算更麻烦,公式不好打。总之,只知道压力和管径,无法算得流速的,因为管道起始端压力一定,管道的流速和管长和糙率成反比。

水在一根管道内的流速与他所受的压力没有关系。加上管道对水的阻力之后也没有关系。只与管道两头的压力差有关。

管道水流量计算公式

在一寸的管道里的水,如果给其加上一公斤的压力,它每秒的流量是多少?以立一公斤应该是0.000001*π/9立方米,两公斤的话是0.000002*π/9立方米

注意单位的转换!

用到的公式 G=mg m=ρgV Q=SV

方米计算,加两公斤又是多少?

管道流量如何计算?

流量分为体积流量和质量流量。

体积流量是单位时间通过指定截面的体积。用过流截面的面积(比如管道横截面积)乘以该截面内流体的平均流速求得;

质量流量是单位时间通过指定截面的质量。用体积流量乘以该流体的密度求得。

质量流量:单位时间通过一截面的质量q=m/v(千克/秒)

体积流量:单位时间通过一截面的体积q=v/t(立方米/秒)

请问截面一定的管道经济流量如何计算

[ 标签:流量计算,管道,经济]

请问,比如说自来水管道吧,直径固定的截面上,经济流量如何计算呢?

问题补充2009-10-08 21:31

其实是想问怎样最省钱。怎样的流量、流速、管径、(材料、形状。。。。。。)组合下最省钱。

FF回答:3 人气:21 解决时间:2009-10-16 18:38

满意答案

可根据流量公式

提问人的追问2009-10-07 12:30

界面面积乘以流速

即:

Q=S*V ?

回答人的补充2009-10-07 12:42

水的流量可用公式Q=vS(式中v为流速,S为水流截面积)计算。一台农用水泵的出水管是水平的,当抽水时,怎样利用卷尺和直棍,测出水的流量Q?请写出需要直接测量的量,并写出流量的表达式(用所测量的物理量来表达)

流量=流速*截面积;从式中可以看出流量与流速和截面积成正比.1.如果把水龙头阀门关小的话,流量也变小了,而出口的面积没有变,所以流速会变小.2.用手堵住部分水管口,阀门的截面积没有变,油于压力作用流量基本不变,而出口面积变小,所以小流速度加快.流量、流速、截面积、水压之间的关系

式:Q=μ*A*(2*P/ρ)^0.5式中Q——流量,m^/S μ——流量系数,与阀门或管子的形状有关;0.6~0.65 A——面积,m^2 P——通过阀门前后的压力差,单位Pa,ρ——流体的密度,Kg/m^3;

参考资料:工程流体力学

导线截面积与载流量的计算公式是不存在的平时我们在实际应用就用的是一个经验值

铜导线载流量为5-8A/mm2

铝导线载流量为3-5A/mm2

提问人的追问2009-10-08 21:07

多谢您专业的回答,请问在管壁材料一定的情况下,怎样确定流量或者说流速、管径这样的组合以达到最经济(最合算、最省钱)的效果?

提问人的追问2009-10-08 21:22

现在有这样一种说法:

通常是知道压力、有规定流量,然后计算经济流速,然后推算管道口径的。从经济角度看,你选择的管径,要使管路通过规定流量时的压力损失恰好等于给定压力,换算为水头损失H ,这只能用试算法。根据经验先选择一个管径,考虑到管路很长,可忽略局部水头损失,仅考虑沿程水头损失,其计算公式:

H =(KL/D)(V^2/2/g) (1)

式中流速 V=4Q/(3.14*D^2) (2) ^2表示平方,K为管道的沿程阻力系数,可取K=0.03,管长L= 米,

流量Q= 立方米/秒

假设一个管径D,由(2)式可算出流速V,以V值代入(1)式,可算出水头损失H1,首次计算肯定H1不等于H,再估计一个新的管径D,重复以上的计算,又得出一个新的H1,......,直至H1等于H= 米(一般只能做到近似相等),最后一次的管径值即为所求。您看对吗?

回答人的补充2009-10-10 13:06

流量的计算公式:Q=4.44F*((p2-p1)/ρ)0.5

流量Q,流通面积F,前后压力差p2-p1,密度ρ,0.5是表示0.5次方。以上全部为国际单位制。适用介质为液体,如气体需乘以一系数。

由Q=F*v可算出与管径关系。

以上为稳定流动公式。

液体流量公式:Q=v/t这是体积流量的公式,q是流量,v在t时间内流过的体积。

其他的公式我没用过,所以不清楚,不好意思

V={2P/p(1+λL/d+ζ)}^(1/2)

水压P =(pV^2/2)(1+λL/d+ζ)

式中:P——水压;p——水密度;λ————管道沿程阻力系数;L——管道长度;ζ————局部阻力系数;d——管道内径。

计算水流量问题

单位时间流量=截面积*水流速度*时间

排烟量计算和排烟系统控制

如果说多个排烟分区共用一台排烟风机的话,每个防烟分区的排烟口排烟量是按照系统排烟量除以二,还是按照本防烟分区面积乘以60?又是如何控制的呢?

有人说:

举个例子,比如说3个防烟分区,面积分别为300,400,500

那么总的排烟量就是500*120*1.2=72000CMH

300区的防烟分区排烟风口风量为300*60*1.2=21600CMH,风口风速小于10,取8的话,尺

寸为1000*600

400区的排烟口风量为400*60*1.2=28800CMH,尺寸为1200*700

500区的排烟口风量为500*60*1.2=36000CMH,尺寸为1300*800

300区补风量为9000CMH,风速小于7,取5的话,尺寸为800*600

400区补风量为12000CMH,尺寸为900*700

500区补风量为15000CMH,尺寸为1000*800

但是有人有疑问:

当发生火灾时,你怎么保证该防烟分区的排烟量就是其面积乘以60?

那排烟风机运行时,每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到底是多少呢?

那么当300防烟分区发生火灾时,其实际排烟量是多少呢?

如果每个排烟系统只负责一个防烟分区,上面的算法是对的

三个防烟分区,不论其中哪个发生火灾,其中两个防烟分区的排烟口会打开,你又没有设置风量调节装置,你怎么能保证每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就是面积乘以60呢?

如果总风量按500x120来计算,那么每个防烟分区的实际排烟量,都是500x60,而不是按其实际面积(300或400)。

排烟口风速有点大了,要考虑风口有效面积

而且那个1.2只是在选排烟风机的时候才乘(考虑漏风等因素),实际排烟量还是面积×60

没错,这个问题在论坛上经常讨论,置顶的一个帖子也是这个内容。

不过,我相信以下观点是主流观点:排烟主管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x120计算,每个防烟分区的支管均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x60计算(而不是按其实际面积)。每个防烟分区的管径、排烟口尺寸,都是统一的,设计简单明了。

3楼的问题,也讨论过许多次。我个人认为,着火时,先只开启第一个防烟分区的阀门和风口,这个时候风速有可能超标。由于火灾扩散的速度很快,那么这种多个防烟分区合用一个系统的情况,往往很快就有第二个分区着火了,此时第二个分区开始排烟,超速的问题就没有了。当然了,有的同志不同意这个观点,绝不容许超速的情况出现,那么每个防烟分区的支管都要按系统总风量计算,风管尺寸大了一倍,造价大大提高,房间净高也很难保证了。

4楼说的对:风管、风口计算时不必乘1.2系数,选风机时才需要考虑乘以1.1-1.2。

张三大哥遵守规范很严格啊。但在这个问题上,我不认为规范这个例题有多权威,这个问题既然经常拿出来讨论,也说明很多人对这个例题有异议,关键是对风速超标的问题没有给出答案。“风速不能超标”是规范正文,比后面的例题更醒目哦。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既要遵守规范,又要尽量缩小风管尺寸,为甲方提高房间净高,因此产生了几种设计方法,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把所有风管都按总风量设计,结果风管庞大得不得了;有的把小分区的风管画的很小,排烟初期风速有可能高达30-40m/s。如果分区数量很多、面积参差不齐,如果按照那个例题的方法,每根支管都要核算,非常繁琐,也容易出错。

因此我建议简化设计方法(不是我的发明,我知道很多人都这样做):把所有分区支管按统一的风量(总风量的一半)计算,排烟口也采用统一的尺寸。这样设计的工作量大大降低,也不容易算错。当然前提条件是分区的功能和面积不能相差太悬殊。

个人感觉黑眼圈的话很有道理,我有个师兄在一家比较大的设计院,他跟我说每个排烟口风量他都是按系统总风量除以2算得,但是他说的有一个观点我不明白,他说着火时开启的是着火区防烟分区和相邻防烟分区的排烟口,也就是说只要着火至少开启两个排烟口,是这样

的吗?

俺能告诉你的是:GB50045的例题是从日本规范中有关条文原样复制的。而人家在30年前就做了关于排烟的火灾试验。GB50045中这些复制过来的数据(如一个排烟分区每平米60立米/时的排烟量;两个及其以上排烟分区时排烟风机按最大防烟分区每平米120立米/时排烟量计等等)在国内是没有“根”的。

请问大家地下车库的排烟一个排烟系统分担多个排烟分区的排烟的排烟量怎么计算?

看看高规

8.4.2 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的部位,其排烟风机的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8.4.2.1 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或净空高度大于6.00m的不划防烟分区的房间时,应按每平方米面积不小于60m3/h计算(单台风机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7200m3/h)。

8.4.2.2 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 3/h计算。

地下车库的排烟是按高规,还是按库规,还是按上海规程

好象都不一样,感觉高规不太合适

按库规合适 ,

排烟量按排烟区域不小于6次/H计

我记得高规上明确说过,地下车库按库规去做,所以一定是6次/小时.

地下建筑在需要设置排烟设施的部位,应划分防烟分区。通常对净空不超过6m的

场所,以400m2划分为一个防烟分区,分区之间可用挡烟垂壁、隔墙或顶棚突出不小于0.5m的梁来划分,但在划分时,防烟分区不能跨越防火分区。

走道和房间等使用场所采用机械排烟时,其排烟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该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60m3/h(米3/小

时)计算。但风机的最小排烟风量不应小于7200m3/h.

②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

120m3/H儿计算。

走道或房间采用自然排烟时,其排烟口总面积(当利用采光窗井排烟时为窗口排烟

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防烟分区面积的2%。

车库排烟量计算

车库一个防火分区3900 画成两个防烟分区排烟量是按防火分区总面积算还是按单个面积最大的防烟分区算

一般按分区设置风机吧.还是根据风机设置定.

两个防烟分区合用排烟系统吗?那不如按一个防烟分区考虑,规范只是说不宜超过2000平米。

如果按两个防烟分区,排烟量也要按最大防烟分区的两倍考虑,排烟量还更大!

从风量上考虑:最大防烟分区面积*120m3/h>作为一个防烟分区时的面积*60m3/h,作为一个防烟考虑时风机风量可选小;并且规范上只说不宜超过2000平米,完全可以作为一个防烟分区。

反正这个车库就只有一个防火分区,车库面积也不算很大。

我认为如果合用排烟系统,换气次数是应该按照车库总体积的6倍来考虑,并且排烟风机的排烟量是再考虑10%~20%的裕量。因为本工程是汽车库,规范规定汽车库的排烟量按照换气次数6次/小时来考虑就是放宽要求,不同于其它的场所。故我认为如果是合用系统,总的排烟风机排烟量按照换气次数6次/小时再考虑10%~20%的裕量即可。

4000分四个防烟分区一个1000,1000x120=12w风量

车库套汽车库的规范算4米高4000x4x6=9.6w

排烟时只开一个防烟分区的排烟口,这样做就可以的。

分两个防烟分区,两个分区共用一套系统,每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按2000x4x6=4.8w可以。但担负两个及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排烟量两倍考虑,所以排烟风机应按4.8x2=9.6w,而且排烟口的控制还得说明,如果只有两个防烟分区都同时打开是可以的。三个以上就要考虑开启控制方式。

划两个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个设一台双速风机,排烟与平时通风合用一套系统.

排烟量按6次/h换气次数计算,

排风量按5次/h换气次数计算.

合用系统也应该按一个最大的分区计算吧》

所谓防火分区就是限定着火点的,不可能是两个分区同时发生火灾。

另外,在计算时设计否应该扣除分区内结构构件所占的体积?

既然是汽车库,那就应该按照汽车库的防火规范。防烟分区的120在这里不合适最好的办法楼上都说了,按照防烟分区分别设置系统及风机

焓湿图

焓湿图

摘要:将湿空气各种参数之间的关系用图线表示,制成湿度图,应用甚为方便。包含一定质量干空气的湿空气系统,还可能有蒸汽含量的变化,它比简单可压缩系统多一个状态变化的自由度,因此湿空气的状态确定于三个独立参数。

平面图上的状态点只有两个独立参数,所以湿度图常在一定总压力下,再选定两个独立参数为坐标制作。采用的坐标可以有各种选择,常见的有以含湿量和干球温度为坐标的d-t 图,和以焓和含湿量为坐标的h-d 图。各种湿度图的制作原理和应用方法基本相同,本书主要介绍我国应用较多的焓湿图,即h-d图。

上图表示h-d 图的结构。h-d 图以焓h为纵坐标,以含湿量d为横坐标。图上画出了定含湿量d,定蒸汽分压力pv,定露点温度td、定焓h、定湿球温度tw,定干球温度t、定相对湿度各组线簇,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形状说明如下。

定含湿量线簇:定d 线是一垂直线。按照式(7-25a),在一定的总压力下,pv与d 值是一一对应的,因此定d 线也就是定pv线。并且,湿空气的露点温度td仅确定于蒸汽分压力pv,因此垂直线簇又是定线簇。

定焓线簇:h-d 图以参数h为纵坐标,为使图线不致过于密集,定h 线作成一组与纵坐标轴夹角为135°的平行直线。相对于1kg干空气,绝热饱和过程的能量平衡方程为

其中,h为湿空气的焓,为补充水的焓。由于一般是个很小的值,而且水的焓与湿空气的焓h和hw相比,数值也是很小的。因此,在计算能量时,(dw–d) 项可以忽略,hw为空气处于绝热饱和状态时的焓,它的数值确定于湿球温度,即hw= f (tw)。故有

上式表明,h值近似地与tw成单值函数关系,定tw线接近是定h线。我们采用的h-d 图温度范围不高,就用定h 线作为定tw线。

定温(干球温度)线:按照式

在温度t不变的情形下,h与d 成线性关系,其斜率

恒为正值,且随温度t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在h-d上定温线是一组斜率为正的斜直线。随着温度值的增大,斜率亦逐渐增大。

定相对湿度线:定线是一组向上凸的曲线。它表征,在一定值下随着焓值(或随温度)的增加,湿空气中的含湿量相应增加。在一定的d 值下,相对湿度f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定f线随值增大而位置下移。值最大( =100%)的定f线处于最下位置,称为饱和空气曲线。饱和空气的干球湿度t、湿球温度tw和露点温度td 是同一个数值,所以在饱和空气曲线上标出的温度值既是露点温度,又是湿球温度,也是干球温度。不存在的湿空气状态,因此湿空气状态点都在饱和曲线的上方。

应该注意,湿度图是在一定的总压力下制作的,对应于不同的总压力有不同的湿度图。

如何根据相对湿度计算湿球温度?

已知干球温度Tg与相对湿度Φ,可以利用湿空气的焓湿图(i—d)查出湿球温度。

操作如下:

在焓湿图(i—d)上找出Tg与Φ的交点p1,过p1点作等焓(i)线的平行线Li,

Li与曲线Φ=100%的交点p2,p2对应的温度Ts就是湿球温度。

干球温度范围在(-30~60℃)。

利用焓湿图处理很快。

常温常压下空气的露点是多少??

空气的露点温度tl就是使湿空气中所含的未饱和水蒸汽在含湿量d(g/kg干空气)不变的情况下变成饱和(相对湿度φ=100%)时的温度。

在1个大气压下,20℃,相对湿度φ=50%的湿空气的含湿量d=(14.69/2 )g/kg干空气。

在焓湿图(i—d图)上可查得露点为9.4℃。

(数据与焓湿图引自《空气调节设计手册》)。

就是有第一滴液体凝析出来是的工况你这个问题有问题露点本身就是工况你把温度压力都给了那还求什么呀

已知空气的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怎么求含湿量、露点温度、水份气压、湿球温度、焓。

题目和内容是两个问题啊

问1:已知空气的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怎么求含湿量、露点温度、水份气压、湿球温度、焓?

答1:最好的办法:查焓湿图,当然,现在有很多软件已可以计算的,但他的原理还是用公式模拟曲线计算。(计算软件网易暖通上很多)

问2:焓湿曲线是怎么来的?公式是怎么推导的?

答2:焓湿图是根据实测数据画出来的,是先有图,人们根据图,经过曲线拟合,才有近似公式的,不是先有公式再有图的。

什么叫制冷系统的等焓加湿

就是在焓湿图上,沿着等焓线加湿,具体定义是:当水温等于空气湿球温度温度时,此时由于等湿球温度与等焓线相近,可以认为空气状态沿等焓线变化而被加湿。在该过程中,由于总热交换量近似为零,说明空气的显热量减少,潜热量增加,二者近似相等。实际上,水蒸发所需热量取自空气本身。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

做暖通空调课程设计,请问暖通空调课程设计的步骤先后循序是多少?空调风系统跟空调水系统有什么样的联系??

先找到手册或者规范或者你学习的课本

然后

1.开始算负荷(冬季稳态算法夏季瞬时,所以夏季还要找很多该地方的数据)

2.统计出最大负荷。(下面的情况以夏季为准,冬季你可以选择锅炉或者热泵系统,比较简单)

机械设计基础公式计算例题

一、计算图所示振动式输送机的自由度。 解:原动构件1绕A 轴转动、通过相互铰接的运动构件2、3、4带动滑块5作往复直线移动。构件2、3和4在C 处构成复合铰链。此机构共有5个运动构件、6个转动副、1个移动副,即n =5,l p =7,h p =0。则该机构的自由度为 3-2) 3-3) 同理,当设a >d 时,亦可得出 得c d ≤b d ≤a d ≤ 分析以上诸式,即可得出铰链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为:

(1)连架杆和机架中必有一杆是最短杆。 (2)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不大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 上述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否则机构中便不可能存在曲柄,因而只能是双摇杆机构。 通常可用以下方法来判别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 四、从动件位移s与凸轮转角?之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示,它称为位移曲线(也称? S曲线) -位移曲线直观地表示了从动件的位移变化规律,它是凸轮轮廓设计的依据 凸轮与从动件的运动关系 五、凸轮等速运动规律

???? ? ?? ?? == ====00 0dt dv a h S h v v ? ?ω?常数从动件等速运动的运动参数表达式为 等速运动规律运动曲线 等速运动位移曲线的修正 ,两轮的中心距α=630mm ,主动带轮转速1n 1 450 r/min ,能传递的最大功率P=10kW 。试求:V 带中各应力,并画出各应力1σ、σ2、σb1、σb2及σc 的分布图。 附:V 带的弹性模量E=130~200MPa ;V 带的质量q=0.8kg/m ;带与带轮间的当量摩擦系数fv=0.51;B 型带的截面积A=138mm2;B 型带的高度h=10.5mm 。

通信机房电源计算公式

柴油发电机容量计算1:asdfss P=2*(P入+P空调+P照明+P其他…) 其中: P ----- 油机容量 P 入电源输入功率 P 空调空调输入功率 P 照明照明用电 P 其他其他需要油机供电设备 柴油发电机容量计算2: 柴油发电机组容量应该满足稳定计算负荷的要求。 P js =K c P e = P e P rg =kP jS = P js - 需要柴油发电机供电的负荷的计算功率(kW); K c- 总需用系数;取Kc=1; P e- 需要柴油发电机供电的负荷的额定功率(kW); P rg - 柴油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kW); K- 可靠系数:K= 市低压配电屏容量计算: 市电低压配电屏在中小局站一般按满足终局容量考虑, 其额定容量应满足下式: Ie > Se*1000/ V 3*380 式中:Ie- 市电低压配电屏额定电流( A);

Se- 变压器的额定容量( KVA). 通信用交流配电屏容量计算:电力室交流配电屏的额定容量应满足下式需要: le > P*1000/ V3*380*cosQ 式中:Ie- 交流配电屏的额定电流(A); P- 交流配电屏所保证的交流负荷远期最大值 (kw); cosQ- 功率因数。 整流模块配置: N=(I f +I c)/I m +1 (取整) N-- 整流模块数 I f-- 本期负荷电流 I c--10 小时率电池充电电流Q/10 I m-- 每个模块电流 NW 10时,1只备用;N > 10时,每10只备用1只. 蓄电池的容量计算: Q> KIT/ n [1+ a (t-25)] Q-蓄电池容量(Ah); K-安全系数,取 I- 负荷电流(A); T-放电小时数(h),见表 n - 放电容量系数, 见表; t-实际电池所在地环境温度系数。所在地有米暖时,按15 C考虑,无米暖设备时,按5C考虑;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 说明书 课题名称:济南市某街道办公楼空调系统 学生学号: 131807011 专业班级: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学生姓名:蔡世坤 学生成绩: 指导教师:崔鹏 教师职称: 设计日期: _ 2017年1月________

第一章设计资料 (5) 1.1设计题目 (5) 1.2设计基本参数 (5) 1.2.1室外参数 (5) 1.2.2 土建参数 (6) 第二章负荷计算 (7) 2.1负荷计算基本公式 (7) 2.1.1外墙、屋顶的瞬变传热的冷负荷 (7) 2.1.2内围护冷负荷 (8) 2.1.3外窗玻璃瞬变传导得热形成的的冷负荷 (8) 2.1.4玻璃窗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 (9) 2.1.5设备散热冷负荷 (9) 2.1.6灯光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9) 2.1.7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10) 第三章空调方案确定和设备选型 (18) 第四章夏季空调过程设计 (20)

4.1送风状态确定 (21) 4.2汇总于下表 (22) 4.3送风量计算 (23) 4.4新风量计算 (23) 4.5总排风量的计算 (24) 第六章房间的气流组织计算 (27) 6.1气流组织计算 (27) 第七章布置风管、进行风管水力计算,水管水力计算 (29) 7.1风管的布置 (29) 7.2风道的设计及水力计算 (30) 参考文献 (33)

摘要 本设计是济南市某街道办公楼空调工程设计,根据此楼功能要求,本建筑需要夏季提供冷负荷。以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力求达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节能环保、管理方便,功能调整的灵活性及使用安全可靠。在比较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及水系统形式后,此工程设计采用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水系统采用一次泵、双管制系统:为满足整栋大楼需求,并且为了在运行过程中的节能,本设计冷热源采用风冷热泵模块机组。根据夏季空调计算负荷依次选择机组、末端设备、新风机组、风口,最后还要对空调系统的设备和管路采取消声、防振和保温等措施。

暖通空调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集中采暖系统主要由热源、输送管网和散热设备三部分组成。 2、根据供暖系统散热方式不同,主要可分为对流供暖和辐射供暖。 3、以对流换热为主要方式的供暖,称为对流供暖。 4、辐射供暖是以辐射传热为主的一种供暖方式。 5、利用热空气作为热媒,向室内供给热量的供暖系统,称为热风供暖系统。 6、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与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主要区别是在系统中设置了循环水泵,主要靠水泵的机械能使水在系统中强制循环。 7、蒸汽采暖系统按干管布置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上供式、中供式和下供式蒸汽 采暖系统。 8、蒸汽采暖系统按立管布置特点的不同,可分为单管式和双管式蒸汽采暖系统。 9、蒸汽采暖系统按回水动力的不同,可分为重力回水和机械回水蒸汽采暖系统 两种形式。 10、集中供热系统都是由热源、供热管网和热用户三大部分组成。 11、热负荷概算法一般有两种:单位面积热指标法和单位体积热指标法。 12、我国目前常用的铸铁柱型散热器类型主要有二柱M-132、四柱、五柱三种类 型 13、最常用的疏水器主要有机械型疏水器、热动力型疏水器和热静力型疏水器三 种。 14、按照通风系统的作用动力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15、通风房间气流组织的常用形式有:上送下排、下送上排、中间送上下排等。 16、局部排风系统由排风罩、风管、净化设备和风机等组成。 17、有害气体的净化方法有燃烧法、冷凝法、吸收法和吸附法。 18、自然通风可分为有组织的自然通风,管道式自然通风和渗透通风等形式。 19、风机的基本性能参数有风量、风压、轴功率、有效功率、效率、转数。 20、常见的避风天窗有矩形天窗、下沉式天窗、曲线形天窗等形式。 21、通风系统常用设计计算方法是假定流速法。 22、一般把为生产或科学实验过程服务的空调称为工艺性空调,而把为保证人体

机械设计转动惯量计算公式-参考模板

1. 圆柱体转动惯量(齿轮、联轴节、丝杠、轴的转动惯量) 8 2 MD J = 对于钢材:3 410 32-??=g L rD J π ) (1078.0264s cm kgf L D ???-M-圆柱体质量(kg); D-圆柱体直径(cm); L-圆柱体长度或厚度(cm); r-材料比重(gf /cm 3)。 2. 丝杠折算到马达轴上的转动惯量: 2i Js J = (kgf·cm·s 2) J s –丝杠转动惯量(kgf·cm·s 2); i-降速比,1 2 z z i = 3. 工作台折算到丝杠上的转动惯量 g w 22? ?? ??? =n v J π g w 2s 2 ? ?? ??=π (kgf·cm·s 2) v -工作台移动速度(cm/min); n-丝杠转速(r/min); w-工作台重量(kgf); g-重力加速度,g = 980cm/s 2; s-丝杠螺距(cm) 2. 丝杠传动时传动系统折算到驱轴上的总转动惯量: ()) s cm (kgf 2g w 122 221??? ??? ??????? ??+++=πs J J i J J S t J 1-齿轮z 1及其轴的转动惯量; J 2-齿轮z 2的转动惯量(kgf·cm·s 2); J s -丝杠转动惯量(kgf·cm·s 2); s-丝杠螺距,(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fg). 5. 齿轮齿条传动时折算到小齿轮轴上的转动惯量 2 g w R J = (kgf·cm·s 2) R-齿轮分度圆半径(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gf)

6. 齿轮齿条传动时传动系统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总转动惯量 ???? ??++=2221g w 1R J i J J t J 1,J 2-分别为Ⅰ轴, Ⅱ轴上齿轮的转动惯量(kgf·cm·s 2); R-齿轮z 分度圆半径(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gf)。 马达力矩计算 (1) 快速空载时所需力矩: 0f amax M M M M ++= (2) 最大切削负载时所需力矩: t 0f t a M M M M M +++= (3) 快速进给时所需力矩: 0f M M M += 式中M amax —空载启动时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加速力矩(kgf·m); M f —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摩擦力矩(kgf·m); M 0—由于丝杠预紧引起的折算到马达轴上的附加摩擦力矩(kgf·m); M at —切削时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加速力矩(kgf·m); M t —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切削负载力矩(kgf·m)。 在采用滚动丝杠螺母传动时,M a 、M f 、M 0、M t 的计算公式如下: (4) 加速力矩: 2a 106.9M -?= T n J r (kgf·m) s T 17 1= J r —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总惯量; T —系统时间常数(s); n —马达转速( r/min ); 当 n = n max 时,计算M amax n = n t 时,计算M at n t —切削时的转速( r / min )

常用计算公式

常用计算公式: 1、钢板拉伸: 原始截面积=长×宽 原始标距=原始截面积的根号×L0=K S0 k为S0为原始截面积 断后标距-原始标距 断后伸长率= ×100% 原始标距 原始截面积—断后截面积 断面收缩率= ×100% 原始截面积 Z=[(A0—A1)/A0]100% 2、圆材拉伸: 2 原始截面积= 4 (= D=直径)标距算法同钢板 3、光圆钢筋和带肋钢筋的截面积以公称直径为准,标距=5×钢筋的直径。断后伸长同钢板算法。 4、屈服力=屈服强度×原始截面积 最大拉力=抗拉强度×原始截面积 抗拉强度=最大拉力÷原始截面积 屈服强度=屈服力÷原始截面积 5、钢管整体拉伸:

原始截面积=(钢管外径—壁厚)×壁厚×(=) 标距与断后伸长率算法同钢板一样。 6、抗滑移系数公式: N V=截荷KN P1=预拉力平均值之和 nf=2 预拉力(KN)预拉力之和滑移荷载Nv(KN) 第一组425 第二组345 428 第三组343 424 7、螺栓扭矩系数计算公式:K= P·d

T=施工扭矩值(机上实测) P=预拉力 d=螺栓直径 已测得K 值(扭矩系数)但不知T 值是多少可用下列公式算出:T=k*p*d T 为在机上做出实际施拧扭矩。K 为扭矩系数,P 为螺栓平均预拉力。D 为螺栓的公称直径。 8、螺栓标准偏差公式: K i =扭矩系数 K 2=扭矩系数平均值 用每一组的扭矩系数减去平均扭矩系数值再开平方,八组相加之和,再除于7。再开根号就是标准偏差。 例:随机从施工现场抽取8 套进行扭矩系数复验,经检测: 螺栓直径为22 螺栓预拉力分别为:186kN ,179kN ,192kN ,179kN ,200kN ,205kN ,195kN ,188kN ; 相应的扭矩分别为: 530N ·m ,520N ·m ,560N ·m ,550N ·m ,589N ·m ,620N ·m , 626N ·m ,559N ·m K=T/(P*D) T —旋拧扭矩 P —螺栓预拉力 D —螺栓直径(第一步先算K 值,如186*22=4092 再用530/4092=,共算出8组的K 值,再算出这8组的平均K 值,第二步用每组的K 值减去平均K 值,得出的数求出它的平方,第三步把8组平方数相加之和,除于7再开根号。得出标准差。 解:根据规范得扭矩系数: 2 1 ()1n i i K K n σ=-=-∑

暖通空调复习答案

(0757)《暖通空调》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填空题 1、集中采暖系统主要由热源、输送管网和散热设备三部分组成。 2、根据供暖系统散热方式不同,主要可分为对流供暖和辐射供暖。 3、以对流换热为主要方式的供暖,称为对流供暖。 4、辐射供暖是以辐射传热为主的一种供暖方式。 5、利用热空气作为热媒,向室内供给热量的供暖系统,称为热风供暖系统。 6、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与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主要区别是在系统中设置了循环水泵,主要靠水泵的机械能使水在系统中强制循环。 7、蒸汽采暖系统按干管布置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上供式、中供式和下供式蒸汽采暖系统。 8、蒸汽采暖系统按立管布置特点的不同,可分为单管式和双管式蒸汽采暖系统。 9、蒸汽采暖系统按回水动力的不同,可分为重力回水和机械回水蒸汽采暖系统两种形式。 10、集中供热系统都是由热源、供热管网和热用户三大部分组成。 11、热负荷概算法一般有两种:单位面积热指标法和单位体积热指标法。 12、我国目前常用的铸铁柱型散热器类型主要有二柱M-132、四柱、五柱三种类型 13、最常用的疏水器主要有机械型疏水器、热动力型疏水器和热静力型疏水器三种。 14、按照通风系统的作用动力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15、通风房间气流组织的常用形式有:上送下排、下送上排、中间送上下排等。 16、局部排风系统由排风罩、风管、净化设备和风机等组成。 17、有害气体的净化方法有燃烧法、冷凝法、吸收法和吸附法。 18、自然通风可分为有组织的自然通风,管道式自然通风和渗透通风等形式。 19、风机的基本性能参数有风量、风压、轴功率、有效功率、效率、转数。 20、常见的避风天窗有矩形天窗、下沉式天窗、曲线形天窗等形式。 21、通风系统常用设计计算方法是假定流速法。 22、一般把为生产或科学实验过程服务的空调称为工艺性空调,而把为保证人体舒适的空调称为舒适性空调。 23、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每年不保证50h的干球温度。 24、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每年不保证50h的湿球温度。 25、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每年不保证一天的日平均温度。 26、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27、围护结构的冷负荷计算有许多方法,目前国内采用较多的是谐波反应法和冷负荷系数法。 28、按所使用空气的来源分类,空调系统可分为封闭式系统、直流式系统、混合式系统。 29、根据空调机组的结构形式分为整体式、分体式和组合式三种形式的空调机组。 30、空调系统常见的气流组织形式有上送下回方式、上送上回方式、中送风方式、下送风方式。 31、空调系统常见的空调送风方式有侧向送风、散流器送风、孔板送风、喷口送风、条缝送风、旋流送风等。

机房空调热负荷计算方法整理

根据现有资料计算机房空调按如下比较简易有理: 所需空调的热负荷为Q; Q=Q1+Q2 Q1:设备热负荷,设备热负荷一般为设备总功耗的60%-80%作为发热。(一般按80%计算) Q2:为环境热负荷,一般取值为120-180W/每平方米 同时考虑设备的主备则可按1+1模式设置。 算出即是空调所需的功率。 其中机房热负荷计算方法还有: 概略计算(也称为估算) 在机房初始设计阶段,为了较快的选定空调机的容量,可采用此方法,即以单位面积所需冷量进行估算。 计算机房(包括程控交换机房): 1kcal/h(大卡/小时)=1.163W 楼层较高时,250~300kcal/m2h 楼层较低时,150~250kcal/m2h (根据设备的密度作适当的增减) 办公室(值班室):90kcal/m2h

简易热负荷计算 计算机房空调负荷,主要来自计算机设备、外部设备及机房设备的发热量,大约占总热量的80%以上,其次是照明热、传导热、辐射热等,这几项计算方法与一般空调房间负荷计算相同。计算机制造商,一般能提供设备发热量的具体数值。否则根据计算机的耗电量计算其发热量。 a. 外部设备发热量计算Q=860N¢(kcal/h) 式中:N:用电量(kW);¢:同时使用系数(0.2~0.5);860:功的热当量,即l kW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所产生的热量。 b. 主机发热量计算 Q=860× P× h 1×h 2 ×h 3 式中, P:总功率(kW); h 1:同时使用系数; h 2:利用系数; h 3:负荷工作均匀系数。 机房内各种设备的总功率,应以机房内设备的最大功耗为准,但这些功耗并未全部转换成热量,因此,必须用以上三种系数来修正,这些系数又与计算机的系统结构、功能、用途、工作状态及所用电子元件有关。总系数一般取0.6~0.8之间为好 c. 照明设备热负荷计算 机房照明设备的耗电量,一部分变成光,一部分变成热。变成光

暖通常用计算

暖通常用计算: (1)水泵轴功率计算 P=2.73HQ/η P轴功率,单位w,H扬程,单位m;Q流量, 单位m3/h. (2)膨胀水箱容积计算 50~60℃热水系统,V=0.017*Vsys 7~12℃冷水系统,V=0.0063*Vsys Vsys系统总水容积 1、泵的效率及计算公式: 指泵的有效功率和轴功率之比。η=Pe/P 泵的功率通常指输入功 率,即原动机传到泵轴上的功率,故又称轴功率,用P表示。有效功率即:泵的扬程和质量流量及重力加速度的乘积。Pe=ρg QH (W) 或Pe=γQH/1000 (KW)ρ:泵输送液体的密度(kg/m3)γ:泵输送液体的重度γ=ρg (N/ m3)g:重力加速度(m/s)质量流量Qm=ρQ (t/h 或kg/s) 2、关于风机的计算公式具体可见 3、泵的叶轮扬程计算公式扬程=功率X泵效率/流量/密度/重力加速度你没说已知条件。H=(Dω)^2/8/g=(0.165X2900X2X3.14X2900/60)^2/8/9.81=31.96米其中D——叶轮直径g——重力加速度ω———叶轮角速度(弧度/秒) ^2——平方。公式由能量守恒定律推导来的。 离心式鼓风机的工作原理 当电机转动带动风机叶轮旋转时,叶轮中叶片之间的气体也跟着旋转,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出这些气体,气体流速增大,使气体在流动中把动能转换为静压能,然后随着流体的增压,使静压能又转换为速度能,通过排气口排出气体,而在叶轮中间形成了一定的负压,由于入口呈负压,使外界气体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立即补入,在叶轮连续旋转作用下不断排出和补入气体,从而达到连续鼓风的目的。同等功率下,风压和风量一般程反比。 同等功率下,风压高,风量就会相对低,而风量大,风压就会低些,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电机的功效率。 风管的长度完全根据需要来定,设计风管要考虑风机的风压、流量,还要考虑送回风距离、沿程阻力等,风机前后的风管不一定很长,如果为了降低噪音,可加消声器。 风速X风口截面积=风量! 通风系统的设计一般是在系统及风量已确定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计算风管的段面尺寸和阻力,进而确定风机的型号和动力消耗。常用的系统设计计算方法是假定流速法,它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如下: (1) 绘制通风系统轴侧图,对各管段进行编号,标注长度和风量。管段长度一般按两管件间中心线长度计算,不扣除管件(如三通、弯头)本身的长度。

暖通空调习题解答

第二章热负荷、冷负荷与湿负荷计算2-1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是如何确定的?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是如何确定的? 答:本部分在教材第9页 《规范》规定,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取夏季室外空气历年平均不保证50h的干球温度;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取室外空气平均不保证50h的湿球温度(“不保证”系针对室外空气温度而言)。 这两个参数用于计算夏季新风冷负荷。 2-2 试计算北京市夏季空调室外计算逐时温度。 答:参见计算表格。 2-3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是否与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相同? 答:参见教材第10页 不同,因为规范对两者定义就是不同的。 《规范》规定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1天的日平均温度作为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 《规范》规定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取冬季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从定义上可知同一地点的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要比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更低。 2-4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是如何确定的,在何种工况下使用?

答:见教材第10页 《规范》规定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取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用于计算全面通风的进风热负荷。 2-5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如何确定的,在何种工况下使用? 答:《规范》规定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取历年最热月14时的月平均温度的平均值;夏季通风室外相对湿度取历年最热月14时的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这两个参数用于消除余热余湿的通风及自然通风中的计算; 当通风的进风需要冷却处理时,其进风冷负荷计算也采用这两个参数。 2-6 在确定室内空气计算参数时,应注意什么? 答:见教材第10页 (1)建筑房间使用功能对舒适性的要求、工艺特定需求; (2)地区、冷热源情况、经济条件和节能要求等因素。 2-7 建筑物维护结构的耗热量包括哪些?如何计算? 答:《规范》规定,维护结构的耗热量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修正)耗热量两部分。见教材第13页 (1)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即按照基本公式计算

弱电工程中常用设备材料数量计算方法

弱电工程中常用设备材料数量计算方法 弱电工程量计算: 一辅材的计算 1、统计信息点数,包括各房间和机房,填入点位分布表中; 2、确定是否超长?如超长,应在何处设置子配线间,几个?如有子配线间,那么交换机的数量也相应有变化。3、确定路由的走向;4、确定各处桥架的型号和长度。计算方法:(长×宽)×0.4/28,结果为信息点数,常用标准桥架有:300×100,200×100,100×100,100×50,50×50,其它桥架都需要定做。 一、辅材的计算 1、统计信息点数,包括各房间和机房,填入点位分布表中; 2、确定是否超长?如超长,应在何处设置子配线间,几个?如有子配线间,那么交换机的数量也相应有变化。 3、确定路由的走向; 4、确定各处桥架的型号和长度。计算方法:(长×宽)×0.4/28,结果为信息点数,常用标准桥架有:300×100,200×100,100×100,100×50,50×50,其它桥架都需要定做。 注:如果分支路由有相同的桥架型号,则分别计算其长度,最后才统计该桥架型号的总长度。 5、?25和?20管的计算(通常?25可以布6根线,?20可以布4根线)。计算时,以?20为准,平均某一信息点从桥架到终端需要?20的长度,如为A,那么就可以计算出所有信息点需要?20的长度了,即B=A×(总点数/4),而实际在工程中,?20=2/3×B,?25=1/3×B。

6、角钢(30×30)的计算。角钢的长度=30cm×(桥架的总长m/1.5m),即每根角钢的平均长度为30cm,每隔1.5m的距离就需要一根角钢。 7、龙骨(75×45)的计算。龙骨的长度=70cm×(总点数/2),即每根龙骨的长度为70cm,通常布置为双口面板。 8、龙骨卡子、管接、盒接、铆钉、钢锯条等辅料的计算。=总辅料价格×10% 9、底盒(86×86)的计算。底盒的数量=总点数/2 二、设备材料的计算 1、线缆的计算:(最远+最近)/2×点数×1.1/305 说明: 最远为从机房到信息点的最远点;最近为机房内的信息点,一般为20米; 点数为从机房开始所覆盖的信息点,如果有子配线间,那么该点数就为从子配线间开始路由所覆盖的信息点数,1.1中的0.1为富裕量,即10%。305为每箱线的长度为305米。 如果有子配线间,则应该分别计算,公式是一致的。即:中心机房覆盖信息点所需的线缆数量+子配线间覆盖信息点所需的线缆数量+子配线间到中心机房级联线所需的线缆数量。 还有一点请注意网线的数量一般为300米左右,不到305米,如果这个工程线缆数量比较大的时候,这个也有考虑。比如穿线设备端预留的线缆长度,也要综合考虑,这个也会根据您的施工队伍的整体施工

暖通空调最常用的设计计算公式

暖通空调最常用的设计计算公式 常用设计计算公式 总热量:Unit:kcal/h 1RT=3.5kw 1P=2.324kw 1kw=860kcal/h 1k=4.27J 1.QT=QS+QL 空气冷却:QT=0.24*&*L*(h1-h2) QT-----空气的总热量QS-----空气的显热量 QL-----空气的潜热量& -----空气的比重取1.2 kg/m3 L -----室内总送风量M3/H h1 -----空气的初焓值kJ/kg H2 -----空气的终焓值kJ/kg 2,显热量: Unit:kcal/h QS=Cp*&*L*(T1-T2) Cp ---空气的比热取0.24kcal/ kg T1 --空气最初的干球温度 T2 -----空气最终的干球温度 3,潜热量: Unit:kcal/h QL=600*&*L*(W1-W2) W1 ----空气最初水分含量kg/ kg W2 ----空气最终水分含量kg/ kg 4,冷冻水量: Unit:L/S V1=Q1/4.187*(T1-T2) Q 1-----主机制冷量(KW), T1-T2 -----主机进出水温差 5,冷却水量: Unit:L/S V2=Q2/4.187*(T1-T2)

Q2=Q1+N Q2-----冷却热量KW T1-T2 -----主机冷却水进出水温度 N -----制冷机组耗电功率KW 6,电机满载电流计算: Unit:A FAL=N/1.732*U*COS@ 7,新风量: Unit:M3/H L0 =n*V n -----房间换气次数V -----房间体积 8,送风量: Unit:M3/H 空气冷却:L= QS/ Cp*&*(T1-T2) QS -----显热量kcal/h Cp ---空气的比热取0.24kcal/ kg T1 --空气最初的干球温度T2 --空气最终的干球温度 & -----空气的比重取1.2 kg/m3 9,风机功率: Unit:KW N1=L1*H1/102*n1*n2 L1 -----风机风量(L/S) H1 -----风机风压(mH2O) n1 -----风机效率n2-----传动效率,直联传动取1;皮带传动取0.9 10,水泵功率: Unit:KW N2=L2*H2*r/102*n3*n4 L2 -----水流速(L/S) H2 -----水泵压头(mH2O) n3 -----水泵效率=0.7~0.85 n4 -----传动效率=0.9~1.0 r -----液体比重(水的比重为1kg/l) 11,水管管径: Unit:mm D=35.68*根号L2/ v L2 -----水流速(L/S) v -----水设计流速(m/s) 12,空气加湿量: Unit:g R=LX*1.3*(h1-h2)

机房经验算法公式

1.1容量计算方法及说明 容量的计算公式及相关文字说明。 A 、 负载容量的确定 a) 列出UPS 所要保护的设备清单。 b) 每一设备的铭牌或说明书上均标有额定功率或额定电压电流。将其折算成视在功率 S 。 1K VA S = i. 标明额定功率的可以直接采用 ii. 标明额定电压电流的,VA 值=V 值×A 值,通常V 值取220 iii. K1为负载匹配系数,阻性负载的K1=0.7,感性负载的K1=0.3,容性负载的K1=1。 c) 计算所有负载总和 ΣS=S 1+S 2+……+S n S n 即各设备功率,单位VA B 、 确定UPS 的功率容量P UPS P UPS =5432K K K K S ???∑ 其中,K2为容量使用率,取值0.6~0.8。 K3为环境系数,与温度、海拔有关,一般情况下取值1。 K4为UPS 负载系数,工频机取1,高频机取0.9 K5为扩容系数,根据用户需要确定,一般可取值0.6~0.8,如不考虑扩容则取值1 1.2 使用建议 UPS 挂接电子设备应遵循哪些原则 UPS 负载应该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类精密设备,一般为容性或阻性负载,避免使用感性类负载如日光灯、空调、电风扇、电动工具、复印机、大型打印机等,因为感性类负载对UPS 的冲击很大,极易造成UPS 的逆变器损坏或相关精密负载设备受到干扰,在不得不使用的场合下,必须加大UPS 的功率容量。 1.3 精密空调 机房散热用精密空调。精密空调分为水冷和风冷。空调制冷量是根据机房冷负荷来确定的。举例,一个面积为85平米,UPS 设计容量为120KVA 的机房,其空调制冷量计算如下: 依据经验采用“功率及面积法”计算机房冷负荷。 Q t =Q 1+Q 2 其中,Q t 总制冷量(KW ) Q 1 室内设备负荷(=设备功率×0.8) Q 2 环境冷负荷(=0.12~0.18kW/m 2 ×机房面积) 因为所有设备均通过UPS 供电,所以可根据UPS 的功率来确定整个机房的设备负荷。设计UPS 的容量为120KVA ,则室内设备冷负荷为 Q1 = 120*0.8*0.8*0.8=61.44KW (需要扣除设计时考虑的20%余量) 环境冷负荷为 Q2=0.1kw/平方米×85平方米=8.5KW 则Qt=Q1+Q2=61.44+8.5=69.94KW 注:电池发热量和UPS 的发热量忽略不计。 1.4 蓄电池的选配 根据公安部相关标准的要求,视频系统所配电源需保证系统在市电断电后1小时内能够正常

暖通专业公式

注册暖通工程师专业考试公式 1.围护热阻及厚度的计算:R0=R n+R j+R w=1/αn+∑αjδj/λj+1/αw,R0围护结构的传热阻,R n内表面换热热阻,R w 外表面换热热阻,R j本身热阻。两个对流热阻和一个导热阻。厂房外门的最小热阻,是墙的热阻值的60%,墙的最小热阻值的计算:R min=α(t n-t w)/[△t y*αn]。α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t n室内计算温度,t w室外计算温度,△t y冬季室内计算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允许温差,αn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室内空气对流换热系数)。所有数据值均可查表得到。传热系数K=1/R。αn=1/Rn。表面换热系数是表面换热阻的倒数。 2.管道保温厚度的计算:热流恒等原理:温度与热阻之比相等,δ=λ(tl-tn)/[αw(tw-tl)]。λ围护的导热系数, α保温外表面换热系数,tl室外露点温度,tn室内温度,tw室外温度。建筑的体形系数是指表面积与体积之比。 3.散热器公式求进出水温度:F=Q/K(t pj-t n)*β1β2β3β4,, Q热负荷,K散热器的传热系数,t pj散热器内热媒平 均温度,t n供暖室内计算温度。组装片数修正系数,连接方式修正系数,形式修正系数,流量修正系数。K=α(t pj-t n)^b,a和b给定。散热器的数量:N=F/f,f是指单片散热面积。 4.阻力系数△p=SV^2。网段和管段阻力系数。Q=GC p(t n-t w)=αKF(t n-t w),Q =0.28C pρwn L(t n-t w), K围护结构的传 热系数,F为围护结构的面积。三个重要公式。水的比热为4.187*10^3Kj/(Kg.K)。空气的比热为1 Kj/(Kg.K)。空气的密度为 1.2Kg/m3。伯努方程和传热方程和压力方程。换热器面积计算:F=Q/[K*B*△t pj]。K传热系数,B 污垢系数,△t pj=[△t a-△t b]/ln(△t a/△t b),热媒与取热介质△ta为两进口温度之差,△t为两出口温度之差。5.流量公式:L=vπD^2/4。排放浓度:η=1-exp[-FW e/L],Y2=Y1(1-η)。F烟极板面积,W e有效驱进速度,L烟气 量.exp表示e的指数函数。 6.水泵的功率:N=HQ/(36 7.3η)=ρgHQ/(3600*1000η)KW .系统的输送能效比ER=0.002342H/[△t*η]。水泵的 流量计算:G =0.86Q/△t=3600Q/(4200*△t)=3600Q/(Cp*△t)。风机质量流量:G=3600Q/( Cp△t)。体积流量:V=G/ρ。不同温度ρ=RT/p。风机的功率N= QP/(1000*3600*η)。Q单位m3/h,P单位Pa。N单位为KW。 7.车库通风量计算:L=G/(Y1-Y0),G为CO散发量g/h,Y1库内CO浓度规定标准,Y0室外CO空气浓度。注意G 与Y1、Y0单位统一。地下汽车库换气量计算:L=nV,次数,体积。 8.有害气体体积浓度C与质量浓度Y换算公式:Y=CM/22.4,空气的摩尔质量为22.4,Y单位mg/m3,C的单位为 ppm=mL/m3。吸咐剂的用量:W=V*Y*η*t/q0。V体积流量,Y有害气体浓度,η吸附效率,t有效使用时间(穿透时间),q0每公斤吸附剂吸附有害气体的量。 9.大气污染排放规定新建污染源计算结果严格50%,Q=50%*Q c(h/h c)^2,污染物标准,h c排放烟囱高度,h实际烟 囱高度。过滤器出口含尘浓度Y2=Y1(1-η1)(1-η2). 10.除湿量公式:W=Lρ(d w-d n),L体积流量,ρ空气密度,d w室外空气湿度,d n室内空气湿度。 11.表冷器设计冷量:Q=Q N+Q x包括室内冷负荷和新风冷负荷,Q N=G(h N-h0),Qx=G(h w-h N)。回风的焓值即为室内空 气的焓值即h N,h O为送风焓值,h W为外风焓值。 12.混风温度计算:L1t1+L2*t2=(L1+L2)t。Gn*hn+Gx*hx=(Gh+Gx)ho风盘的送风量计算:G=Q/△h,L=G*3600/ρ。 13.声音的叠加:∑Lp=10lg[∑10^(0.1Lp)] 14.建筑的放热量:Q=Q N*(1+1/COP)。Q N机组的额定制冷量。 15.蓄冷槽的容积计算:V=QsP/(1.163η△t)。Qs空调日总负荷,P容积率。 16.机修制冷修正:φh=qK1K2,K1温度系数,K2化霜系数。 17.显热回收效率:η=(t w-t p)/(t w-t n),t w进口温度,t p出口温度,t n室内温度。全热回收效率:η=(h w-h p)/(h w-h n)。 h w进口焓值,h p出口焓值,h n室内空气焓值。 18.单位风量耗功率W=P/3600η,节能标准:系统最小新风比:Y=X/(1+X-Z),X总新风比,Z最大新风比。理论制 冷系数:ε=(h1-h4)/(h2-h1)。 19.案例分析:供暖10题,通风12题,空调14题,制冷10题,其他4题。 第一章供暖 1、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负荷概算:A供暖热负荷(体积热指标法、面积热指标法Q=qfF)B通风热负荷(通风体积指 标法)C空调热负荷(单位面积空调热冷指标)D民用建筑全年耗热量:供暖全年耗热量Q=0.0864NQh(ti-ta)/(ti-toh),N供暖期天数,Qh供暖设计热负荷,ti室内计算温度,ta供暖期室外平均温度,toh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供暖期通风耗热量Q=0.0036TvNQv(ti-ta)/(ti-tov)。Qv通风设计热负荷,N供暖期天数,Tv 供暖期内通风装置每日平均运行小时数。Ti室内计算温度,ta供暖共室外平均温度,tov冬季通风室外计处温度。空调供暖耗热量:Q=0.0036TaNQa(ti-ta)/(ti-toa),Ta供暖期内空调装置每日平均运行小时数,N供暖期天数,

机房空调的负荷计算公式大全

机房空调的负荷计算公式大全 一、机房得热量及冷负荷 (一)机房得热量:在室内外热、湿扰量作用下,某一时刻进入一个空调房间的总热量和湿量称为在该时刻的得热量和得湿量。如果得热量为负值时称为耗热量。根据性质不同,得热量又分为显热和潜热,而显热又包括对流热和辐射热两种成分。 1、机房显热量来源:(1)、透过外窗进人室内的太阳辐射热量;(2)、通过围护结构传人室内的热量;(3)、设备散热量;(4)、人体散热量;(5)、照明散热量; (6)、新风散热量。 2、机房潜热量来源:(1)、工作人员人体散热量;(2)、渗透空气及新风换气散热量。(二)机房冷负荷:在某一时刻为保持房间具有稳定的温度、湿度,需要向房间空气中供应的冷量称为冷负荷。相反,为补偿房间失热量而需向房间供应的热量称为热负荷。为维持室内相对湿度所需由房间除去或增加的湿量称为湿负荷。冷负荷与得热量在数量上有时相等,有时则不等。围护结构热工特性及得热量的类型决定了得热和负荷的关系。在瞬时得热中的潜热得热及显热得热中的对流成分是直接散放到房间空气中的热量,它们立即构成瞬时负荷。机房内计算机的散热则大部分构成瞬时负荷,例如CPU散热片与CPU表面直接接触,CPU表面的热量通过热传导传递给CPU散热片,散热风扇产生气流通过热对流将CPU散热片表面的热量带走,而机箱内空气的流动也是通过热对流将CPU散热片周围空气的热量带走,直到机箱外。而显热得热中的辐射成分,如外窗的瞬时日射得热及照明辐射热,不能立即构成瞬时冷负荷,因为镭射热透过空气被室内各种物体的表面所吸收和储存,这些物体的温度会升高,一旦其表面温度高于室内空气温度时,它们又以对流方式将储存的热量散发给空气。树上鸟教育暖通设计杜老师 二、如何计算恒温恒湿机房内所需的冷量为了确定空调机的容量,以满足机房温度、湿度、洁净度和送风速度的要求(简称四度要求)。必须首先计算机房的热负荷。(一)机房的热负荷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机房内部产生的热量,它包括:(1)、室内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的发热量,机房辅助设施和机房设备的发热量(电热、蒸气水温及其它发热体)。这些发热量显热大、潜热小;照明发热(显热);(2)、工作人员的发热(显热小、潜热大);(3)、由于水分蒸发、凝结产生的热量(潜热)。2、机房外部产生的热量,它包括:(1)、传导热:通过建筑物本体侵入的热量,如从墙壁、屋顶、隔断和地面传入机房的热量(显热);(2)、放射热(也称辐射热):由于太阳照射从玻璃窗直接进入房间的热量(显热);(3)、对流产生的热量;(4)、从门窗等缝隙侵入的高温室外空气(也包含水蒸气)所产生的热量(显热、潜热);(5)、为了使室内工作人员减少疲劳和有利于人体健康而引入的新鲜空气所产生的热量(包括显热和潜热)。 总之,人体放出的热量、缝隙风侵入的热量和换气带进的热量,不仅使室温升高,也会增加室内的含湿量,因此需要除湿。这部分热负荷称为潜热负荷,而机房内所有设备散发的热量只是室内的温度升高,这种热负荷称为显热负荷。与一般宾馆、办公室、会议室等潜热占有相当大比例所不同的是,计算机、程控机机房内

暖通空调专业设计公式集合

暖通设计常用公式总结 序 号 名称公式内容备注 1 水采暖系统热 水循环水泵耗 电输热比 t ) a 14 ( 0056 .0 △ L Q N Q EHR ∑ + ≤ = ∑ = η εN:水泵功率(kw) Q:供热量(kw) η:电机和传动效率 △t:供回水温差(℃) ∑L:室外主干线总长度(m) 《公建节能》 5.2.8 2 风机单位风量 耗功率 t P W η 3600 s = W s:单位风量耗功率[W/(m3/h)] P:风机全压值(Pa) ηt:风机、电机及传动总效率 《公建节能》 5.3.26 3 空调冷热水系 统输送能效比η? = T H ER △ 002342 .0H:水泵设计扬程(m) △t:供回水温差(℃) η:水泵在设计工作点效率 《公建节能》 5.3.27 4 热量与水量转 换公式 3600 tρ? ? ? = △ P C L Q Q:制冷量(kw) L:水流量(m3/h) C P:水的比热4.18[kJ/(kg·℃)] △t:温差(℃) ρ:水的密度,1000(kg/m3) 5 热量与风量转 换公式(全热) 3600 ρ h? ? = △ L Q Q:制冷量(kw) L:风量(m3/h) △h:焓差(kJ/kg) ρ:空气密度,1.2(kg/m3) 6 热量与风量转 换公式(显热): 3600 ρ t? ? ? = △ P C L Q Q:制冷量(kw) L:风量(m3/h) C P:空气比热1.01[kJ/(kg·℃)] △t:温差(℃) ρ:空气密度,1.2(kg/m3) 7 除湿量与风量 转换公式: 1000 ρ d? ? = △ L W W:除湿量(kg/h) L:风量(m3/h) △d:湿度差(g/kg) ρ:空气密度,1.2(kg/m3)

暖通空调计算题

6-8:室内空调设计温、湿度为t=25℃, φ=55%,室内冷负荷为80kw,湿负荷为36kg/h,送风温差为10℃,求送风量和送风状态参数(h、t、φ)。 解:由室内要求t N =25℃,φ=55%在i-d图上确定室内N状态点的焓值分别是h N =kj/kg, h w =76kj/kg,如图 kg kj /80003600 / 3600080 1000=×= ε 过状态点N做热湿比线kg kj /8000=ε与15℃等温线相交S送风状态点h S =37.5kj/kg, φ=85% 3.确定房间送风量G s kg h h Q G S N /2.55.375380 =?=?= 6-10:图6-7的全空气露点送风空调系统,已知室内冷负荷为100kw,湿负荷为36kg/h, 室内设计温、湿度为26℃、55%,室外干湿球温度为30℃、25℃,新风量占总风量的30%,求系统送风量、新风冷负荷和空气设备的冷负荷。 解:由室外空气计算参数,t w =30℃, t ws =25℃和室内要求t N =26℃,φ=55%在i-d图上确定N,W状态点的焓值分别是h N =56kj/kg, h w =76kj/kg, 1.确定室内送风状态点M 计算室内热湿比 kg kj /100003600/36000100 1000=×= ε 过状态点N做热湿比线kg kj /10000=ε与φ=95%相交得出送风状态M焓值42kj/kg如图

kg kj h h h h h h RO RM m M M R O R M /623.056 7656 ==??=??== 确定房间送风量G s kg h h Q G S M /5.4262100 =?=?= 3.新风负荷 ()()kw h h G Q R O O 3556763.050=?××=?= 4.空气冷却设备冷负荷 ()()kw h h G Q S M M M 704262=?=?= 6-11:同上题,已知冬季建筑热负荷为75kw(显热),湿负荷为36kg/h,室内设计温、湿度为22℃,55%,室外冬季温、湿度为-5℃,70%,送风量、新风量同上题,求冬季室内热湿比、送风状态点、新风热负荷、空调机中空气加热设备的热负荷及喷蒸汽的加湿量(kg/h)。 解:1.根据式6-9P125求送风温度t S。 ℃37005.1575 22=×??=?? =P R s C M Q t t 2.确定室内送风状态点S 计算室内热湿比 kg kj /75003600/3600075 1000'?=×? =ε 过R点作热湿比线kg kj /7500'?=ε与t S 相交得出送风状态S焓值42kj/kg如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