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史纲上(读书笔记)

中国人史纲上(读书笔记)
中国人史纲上(读书笔记)

浅读《中国人史纲》

柏杨写的够详细,来龙去脉也交待清楚了,尤以东西的对比让我更加欣赏。但中间各种名号实在头晕。在叙述时,穿插对事件的评论,有的相对到位,也免不了主观,也有令我茅塞顿开之感。

通过他写的夏商周,尤其是春秋战国时的各国政治军事生态,攻伐结盟诸事,让我想起一战二战亦有大相似之处,巴黎和会的协定不也是一张废纸?跟诸侯和平会盟区别不大。自不强,无所依持,春秋时如此,今亦如此,不是今不出古,而是人性大抵如此。再到秦国,远交近伐,外交长袖善舞,将山东各国各个击破。而所谓合纵,也只是徒有虚名,都在坐视,绥靖政策古已有之,可观二战之前的英法。秦国各个君主的能屈能伸,决心之大,政策之熟,令人赞叹。人性不变,历史总在相似的播放。

再及诸子百家,实在扼腕叹息,灿灿文化,各自争鸣,论及民国也不能及。待罢黜百家,只留儒家,乃成一家之言,再及程朱,国人灵性渐灭,,至明清绝矣。大分裂造就文化的大繁荣,各种流派按照自己的理论寻找拯救世界的方法。再论儒家,也不一定是先秦的儒家了,几千年来,统治阶级夹杂了太多私货,每个朝代都是特色的儒家。不过,不可否认儒家为中国提供了文化上的向心力,民族同化的有力工具。如果百家一直在,中国也许是另一个欧洲大陆。历史总是带有主观性,没有绝对公平的忠实记录者,柏杨也不是。

东西方间在早年没有交流,各自发展,但早期演化的过程却惊人相似。都在纪元前后出现圣贤大爆发,学术流派熙熙攘攘。面临威胁也很相似,甚至相同时间统一被破坏的方式也类似,都是北方蛮族入侵。匈奴西迁,算是第一次把东西方连在一起,不过各自完全没有意识到,汉朝的北伐引起连锁反应,四世纪时,一连串民族入侵导致罗马亡,罗马至死都不知道真正凶手是谁。东西文明如果提前碰撞,会有什么火花呢?如果亚历山大到达战国时的中国;凯撒征服高卢后继续北上,会是什么景象呢?谁胜谁负,还是和平交流?会不会同化掉欧洲大陆?历史不容假设。

幸有秦始皇将大一统的观念注入民族的基因中,无论大分裂还是小分裂,统一终究是人心所向。这其中也有儒家的功劳,中华民族以顽强的文化融合力不断同化来到这里的民族,无数来了又走的民族,中国还在这里,一直延续。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流淌着的还是先民的血液。中国终究没有像欧洲大陆一样,也没有像其他文明那样,创造文明的先民的后代还在这里继承遗志。

以史为鉴,以一国可以及一人。柏杨说,历史已显示一个定律,处在巨变的时代,有能力彻底改变的国家强,,改变不彻底的国家乱,而拒绝改变的国家则继续没落,直到灭亡。我觉得这个定律用到人身上照样正确。巨变的时代,有能力,有勇气不断改变,顺应潮流的人会越开越强;心猿意马,瞻前顾后的人会迷

茫,困惑;而一成不变,墨守成规的人会被淘汰,甚至死的很惨。读史不为记史,引以为鉴,以求明智。

史学家记录历史,我们需要从历史中寻找经验教训,读史可不是精准的掌握历史的年代,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以史为鉴。透过历史的长河,读懂当下的形势,此为读史上乘境界。

读《风险社会》有感

做好现代文明的传播者 ——读《风险社会》有感今天是冷战早已过去的二十一世纪,大规模的战争不再有,甚至连曾经折磨人类的许多病痛也在当今的医疗技术手段一下被一一攻克。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大规模应用,现代的人们可以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寄托于虚拟世界,同时也在其中参与共享与互动,只要稍加学习,在PC端或者移动端上寻找和学习自己想要了解的东西,更不用说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可以让人们在线购物,预订出行计划等等。可是,在现代社会却依旧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有来自恐怖主义的,有来自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有来自经济危机的,有来自新发现和变异的疾病的,有来自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甚至有来自科学技术发展本身的。在科技不断发展,媒介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人类的安全感与生存舒适度反而没有升高,甚至还会出现下降,这个时代的我们值得去思考如何在新时代下进行传播,如何做得更好。 在传统媒体时代,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舆论影响力,实际上,政府往往是最大的把关人,许多能引起舆论混乱,大众恐慌的事件最终大都会被隔离在传播渠道外,可能只有少数人了解到,这样就把一些问题可能带来的危机与风险降到了最低。可是这样做的弊端是一旦消息走漏,没有权威渠道的声明,加上政府遮遮掩掩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和加剧民众的恐慌与抵制,从而引发激化不可控的群体性事件。实际上,我们可以预见,也经历过在信息闭塞阻绝情况下,谣言四起所带来的后果。2002年11月,首例非典病例在广州被发现,在随后三

个月的时间里,疫情快速传播,多地政府选择封锁消息,传播媒体也隐瞒疫情,甚至在世界卫生组织进行访华时,政府也只是将广东的发病情况进行了描述,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短时间内看,起到了暂时稳定民众情绪的作用,控制了舆论的走向,在非典的初阶段控制了舆论,掌握了主动权。然而还是有些许情况流传了出来,太平假象很快就被戳破了,于是各种谣言通过手机短信,甚至当时不太发达的互联网社交软件上迅速发酵传播,政府部门又使用饿了额强硬手段进行的舆论管制,致使民众更加恐慌,出现了恶性抢板蓝根事件,也由于没能及时告知公众相关防范措施,非典感染人数越来越多。虽然后来政府公布了信息,媒体也澄清了事实,但那次事件以后政府和传统媒体在国人心中的形象却一落千丈,甚至在国际上的声誉也因此受损。再看之后的南方雪灾,西南旱灾以及HXNX流感病毒中政府公关与各 大媒体的表现,从事件的初端到结束,始终在行使着自己的话语权,他们的信息公布或者报道都可以说是比较及时,让民众在第一时间能了解到事件以及相关的自我防护措施,因此,民众在这些事件面前都比较镇静,没再出现大面积恐慌。 但到了互联网媒体时代,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互联网上的社交软件,娱乐软件,甚至游戏软件都在不同程度的媒介化,媒介不再只是担负信息传递的功能,它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领域,重构着人们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让人们更加的依赖它。再强大的政府舆论管控在互联网效应下都显得力不从心,光是互联网的传播渠道和传播速度,就让人鞭长莫及。再加上在“人人是记者”的今天,人们

高考作文《海龟与老鹰》

08年高考作文《海龟与老鹰》.txt再过几十年,我们来相会,送到火葬场,全部烧成灰,你一堆,我一堆,谁也不认识谁,全部送到农村做化肥。这篇文章出来,争议很大。本来刚开始一一回复的,但后来回复太多,忙不过来了。看到一位替我说好话的网友,觉得她说到我心里了。把他的回复贴出来,算是对各位网友的疑问做一个集体的回应。 饼干拌不动 零零落落看到了很多声音,但是还是只想说一句,楼主是实战高手。 高考中,我就是语文发挥失常,尤其是作文,最后没有填报理想的大学。当时就是太想出彩,太想拿高分,最后语文成绩比较烂。考场上那种压力下,有一些小状况出现的话人是会崩溃的。理想与现实就在笔下,怎么选择?不管是八股还是什么,既然游戏规则就是这样,你来参加了这个游戏,那么考生就应该这样做,稳定就是一切。(2008-06-15 20:27:07) 这正是我多年考试最大的心得。我从小考到大,从小学到博士,从来没有享受过加分或者保送的待遇,都是一次一次硬考过来的。但从未失手过,都是一次考上。发挥的好的时候,比如高考,可以考得很高。发挥不好,成绩普通,但也肯定能上线。说到底我的秘诀就是两个字“稳定”。不管题目怎么千变万化,只按照最简单最保守的方式回答,从不冒险,反正肯定能拿到自己需要的分数。至于是不是高分,是不是状元,那个只能看运气,而且也没有什么实际价值。 此外还有网友希望我也写一写其它省市的高考作文,我其实也有此打算,这么多年没写过“作文”了,写着玩玩也挺有意思的。只是最近实在太忙,过几天稍微空闲下来再写吧,争取多写几篇,把作文的构思方法彻底说清楚。谢谢关注 考场上的时间有限,作文的从构思到完成的时间大约在45分钟左右。如何才能快速理出作文思路,写出一篇得分较高的作文? 前几天收到一位读者来信,说我的《高考状元的屠龙宝刀》上面的思维导图都是用电脑画的,想看一看用手画的是什么样子。正好高考刚刚结束,高考作文是一个很受关注的问题。我在《宝刀》中也专门将过如何用思维导图来写作文。于是就用手画一下在高考场上用思维导图快速理清命题思路,写出一篇好作文的过程。首先我给自己规定了时间,画图很快很潦草,关键在于理出思路。作文的写作也是半个小时完成的,写完之后改了一些标点和错别字,但没有增减内容。文章水平不算高,我八年没写过定时限定字数和题目的作文了,这些年写的书和文章都是说理型的,讲究清楚明了,不注重文学性,所以谈不上什么文采,只是给大家看看思路和文章框架。 现在也有很多名作家写今年的高考作文,我写的没他们好。不过希望能够详细说明我的整个写作过程,不仅让大家看到一篇还不错的文章,更重要的是希望让大家能看到它是如何写出来的——掌握这个写作的过程比阅读一篇范文更重要。文章中的内容也都力求在高中生所可能具备的知识范围以内,不涉及大学甚至更高学历的内容。 分为三步:读题、理出思路、写作。跟高考场上考生的路数一样。全国高考卷一的试题是关于地震,这个题目很普遍,类似的文章随处可见,而且我前面正好还写过一篇《致地震灾区的同学们》的文章。所以我先选择了全国高考卷二的作文题《海龟与老鹰》。将来如果有

小人精丁宝读后感250字_读后感

小人精丁宝读后感250字 《小人精丁宝》读后感_250字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它的书名叫《小人精丁宝》。之后,有了很多感想,现在把它叙述如下: 书中有一个叫丁宝的孤儿,虽然她不能说话,但她跟着郝医生,给郝医生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她和郝医生的女儿共同建立了“孤独孩子之家”,吸引了蜘蛛大侠、胡三朗、虫虫等几位孤独的好朋友。 在丁宝的带领下,她们惩罚了总是欺负人的小军,拯救了马戏团的猴小君,帮郝爸爸找到宝藏……她们团结在一起,做了很多的好事,帮助了很多很多的人。 于是我想到:很多时候,班上的同学们做事,都需要团结起来,有困难时大家要共同面对。团结起来才会有更多的力量。 我还想到:像丁宝那样的残疾孤儿,能做出这么惊人的事,一定要花费很多精力,吃很多苦。我们现在应该更加地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做出更惊人的事,帮助更多的人。 《南丁格尔》读后感_300字今天,我无意中在书柜中翻到一本《中外名人传记》,那里面有疯子作家萧伯纳、军事奇才拿破仑、抗金英雄岳飞、才思敏捷的李清照,可最让我感动的是南丁格尔的传奇一生。 南丁格尔是一位信念坚定,被别人改变不了的人。她有一颗善良无私的心,总喜欢帮助别人。她从小就有一个想当护士的梦,在当时护士这个职业是不被别人所尊重的,可南丁格尔不顾家人反对,坚持自己的护士梦、爱国梦,长大后她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她经常会带领她的护士们前往战场为伤员护理,在她们悉心照料下,士兵们很快就恢复了伤病,常常被士兵称作“提灯女神”。后来她创建了护士学校,慢慢地经过她的努力,最终护士这个职业倍受人们尊重。 然而,她追求梦想、舍身为国的爱国精神激励着我,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梦想。我将更加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梦想有一天我是一名老师,学生桃李满天下,梦想我成为一名外交官,为祖国与世界和平尽职尽责,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让我们努力实现它吧!坚持走自己的路,不再乎别人说什么,追求梦想,让梦想相伴一生。 感悟人生_《精灵鼠小弟》读后感_800字 没有人相信有一个美国家庭会生下一只10克不到的老鼠儿子,也没有人相信这家美国人会把老鼠儿子养活下来并且相处得很好,更没有人会相信这只老鼠开着帆船把一个人类操纵的帆船撞得满池子乱转,当然绝没有人相信这只老鼠还会与一只鸟建立深厚的友谊,最后为了寻找这只小鸟而浪迹天涯。而E·B·怀特在《精灵鼠小弟》这本书里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奇妙的故事。 我想那应该是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当利特尔太太生下她第二个儿子的时候,所有人都发现这位小少爷比老鼠大不了多少,只有两英寸高,长着老鼠的尖鼻子,长长的尾巴,八字须,连一举一动都像老鼠。这个小少爷被叫做斯图尔特·利特尔。 小斯图尔特想当一名水手,他来到纽约中央公园放模型船的水池边,驾驶着“黄蜂号”帆船和“莉莲号”比起了赛。凭着自己的勇敢、自信,成功完成了他的任务——驾驶“黄蜂号”稳稳地笔直开,让“莉莲号”偏离航线,满池子乱转。

社会契约论 读书报告

刺向封建专制的利刃 ——《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 一、《社会契约论》创作背景 14、15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封建经济开始逐步瓦解;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天主教实力被削弱,适应资产阶级需求的新教形成,17世纪,英国爆发了著名的“光荣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随后英国便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这股“工业化风暴”迅速席卷了整个欧洲,并且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社会的面貌;另外,人文主义成为当时社会思潮的主流,人们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种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形成了一股时代的洪流。 在这样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诞生了很多大师,这些大师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著作,它们反映了历史发展的新方向,适应了社会变革的新需求,提出了新观念、新思想和新理论,给我们的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时至今日,大师们的作品仍然对我们的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社会契约论》就是其中之一。 二、《社会契约论》主要类容: 《社会契约论》分为四卷,每卷论述的主题都不同。 1.第一卷论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契约: 社会结构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决定的,不是天生的,这从根本上驳斥了“有些人生来就是被奴役”这一观点。同时社会也不是建立在强力的基础上,因为绝对的强力是不存在的,所以没有哪种强力可以迫使人一直服从,除非它可以使人自愿服从。 社会契约是最原始的约定。自然状态下侵害人类生存的力量超过了个人的限度,于是人类就要改变生存状态,转而走向联合,这样集体的力量便可以战胜、破坏力量,这是社会契约产生的原因。形成了约定后,每个人都在一个“主权体”的指导下共同平等地生活。这个“主权体”可以称为国家,而缔约者就是最初的

《丁丁历险记》读后感及心得

《丁丁历险记》读后感 妈妈送我一套比利时著名作家埃尔热的《丁丁历险记》,我很喜欢,爱不释手。这套书有《丁丁在刚果》、《丁丁在美洲》、《法老的雪茄》、《蓝莲花》、《破损的耳朵》等22本。主人公丁丁是一名记者,他的足迹遍步全球,他的经历很神奇。他有个寸步不离的伙伴,是一只淘气的小白狗,叫白雪。好些关键的时刻,都靠它化险为夷。丁丁还有个好朋友,是阿道克船长,他是个有名的洒鬼,总是笑话百出。我非常喜欢丁丁的勇敢和善良。通过读书我知道了,进行科学创造要敢于尝试,地球是我们最佳的生存家园,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地球。坏人最终会得到应有的惩罚,我们在遇到危险时要沉着冷静,才能想出办法化险为夷。 二年级 我最喜欢《丁丁历险记》连环画,《丁丁历险记》是一套非常好的书,我很早以前就想拥有这套连环画,万万没想到:我在这个暑假会拥有这套连环画,当爸爸把《丁丁历险记》连环画拿到我面前时,我高兴极了。我每天拼命地看,用了5天就看完了22本(一套)的第一遍。 我之所以喜欢《丁丁历险记》这套连环画,是因为我喜欢里面的主人公丁丁和他的宠物小狗米卢。丁丁的外表最可爱的是:他的头发打了一个卷(

命七次。 在这套连环中,我最喜欢的一本《丁丁与丛林战士》。锁妖楼坏了,关在里面的丛林战士(怪兽)跑了出来,并到处害人。丁丁知道后,经过思考后,很快想出一个办法:“由丁丁的两个朋友去修理锁妖楼,丁丁自己去制服丛林战士。”经过他们团结一致地努力终于把丛林战士关进锁妖楼里。在整个战斗中充分体现了丁丁勇敢机智、聪明善良的品质。 在看这套连环画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有很多地方不如丁丁。如丁丁的大度、冷静、勇敢和机智都是要向丁丁学习的。我也要成为象丁丁那样勇敢善良、明辨是非、遇事冷静的男子(本文来自好范文网:)汉。),米卢可爱之处在于聪明、勇敢地救了它的主人性 丁丁历险记读后感 年前,妈妈给我买了一套书,名叫《丁丁历险记》,这套书非常好看,主要讲了一个叫“丁丁”的小记者在世界各地环游冒险的故事。 丁丁游历了刚果、中国、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还飞上了月球,深入到海底。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粉碎坏蛋们的阴谋。他勇敢,每次都能用自己的力量拯救水深火热之中落难的人们;他正直,从不接受坏人的贿赂也不怕坏人的威胁。他有缜密的思维、细致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极强的分析力,天衣无缝的推理

《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及感受

《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及感受 《社会契约论》第一卷主要是讲契约论,第二卷主要讲的是主权论。我对这两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行一下介绍。 第一卷 在这一部分,主要谈到约定和契约。 在第一卷的开头部分,卢梭提到“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p4)其实,就是说,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也要受到约束。在第一卷中,卢梭主要是为这种约束寻找一种依据。卢梭的观点就是,约定是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所以,卢梭首先谈到了约定。 首先,他从家庭的角度来谈约定。家庭是一切社会之中最古老而又唯一自然的社会。当孩子依赖父亲养育时,才依附于父亲。当这种需要停止,双方都恢复到独立状态。这时候,如果他们继续在一起,就需要靠约定来维系。卢梭进而将家庭放大到政治社会,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放大到首领和人民的关系。 之后谈到,社会秩序也不可能建立在强力的基础上,因为最强者无法一直保持强势霸权,除非他把强力转化为权利,把服从转化为义务。而强力并不构成权利,人们只是对合法的权力才有服从的义务。既然强力并不能产生任何权利,只剩下约定才可以成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 至此,卢梭为这种约束找到了依据——约定。同时,卢梭指出,在约定的情况下,并不能规定一方的绝对权威,另一方无限的服从,否者,这是无效而且自相矛盾的约定。 在约定的基础上,卢梭提出了社会契约。约定是社会契约的基础。卢梭提出一种假设,当人类达到这样一种境地,自然状态中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使得依靠个人的力量难以生存的时候,如果人们不改变生存方式,就会消灭。就“需要寻找出一种结合形式,亦即那种能以整体的共同力量来保护和捍卫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的结合形式,而且在这种结合体中,每个人在与所有其他的人相互结合的时候仍服从他的意志,且仍像以往一样自由。”(p19)这就是社会契约所要解决的问题。人民订立契约产生国家,并将自己的全部自然权利让渡给国家,即共同体。 第二卷 这一部分主要谈到主权、公意、立法三个问题。 首先,卢梭指出,主权是公意的运用,是不可转让、不可分割的。主权的不可转让性,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依据。首先,主权是意志的体现,意志是无法转让的,转让意志意味着出卖人的本质属性——自由。其次,所谓主权,实质上是全体公民公意的体现,不同于狭隘的个别意志,是一种集体生命,只能在全体人民的共同行动中表现出来,因而无法转让。关

中国人史纲读书报告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 闲谈时,同事推荐了台湾作家柏杨的《中国人史纲》(以下简称《史纲》)一书,说可以一读。借来同事的书,虽不是正版,错字、别字不少,阅读不便,但每每于工作闲暇择页开卷,却也能静下心来,目随笔走、意随页转、思绪纵横。每读到有见地处就会频濒点头,读到幽默、轻快处就会呵呵出笑,读到悲愤处就不忍继看,推书叹息。一路下来,看得时断时续,却也一以贯之,积少成多,终于篇末。看完回想,记不起、搞混杂的地方不少,于是重读,觉得确也有益愉快。 一、有感于叙史脉络清晰。《史纲》全书近80万字,从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时代一直讲到清朝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的中国历史。《史纲》以世纪分章和以问题分节,不以帝王年号而以公历纪年,每一个世纪又以十年为一个年代,避免了时间的分割和跳跃,使历史有一个整体、清晰的脉络。作者将国家(王国)的兴衰更替,民族的分化融合,文化宗教的发展、重大历史事件的起承转合,历史人物的生平功过,前后贯串在时间的主线上,使历史流畅,让读者对未知和已知的历史有一个新的了解和整体把握,让读者知始知终,使阅读流畅。我对达赖喇嘛怎么有如此大的影响感到不解。读了《史纲》后,我才知道原因。喇嘛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喇嘛是西藏语,喇意思是“上”,嘛意思是“人”,喇嘛就是“上人”,就是高僧。十三世纪时,喇嘛教主八思巴,被蒙古帝国加封为蒙古国师,喇嘛教与政治结合。十四世纪五十年代,喇嘛教出现了马丁·路德一样的宗教改革家宗喀巴。他有达赖 和班禅两位徒弟。他宣称达赖和班禅可以转世再生。宗喀巴逝世后达赖以大徒弟的身份继承为喇嘛教教主,班禅以第二徒弟的身份充当副教主。后来一个汗王将后藏土地献给达赖喇嘛,达赖则要班禅到后藏传播黄教。达赖主持喇嘛教,成为西藏政治三巨头之一。从喇嘛教立教时间、传播地域、达赖的教主地位和主教时间上,我知道达赖喇嘛影响大是有原因的。 二、有感于作者的敏锐。作者在叙史的同时,对历史分析不乏精到之处,至今仍有借鉴意义。如瓶颈危机。作者这样写到:任何王朝,当它建立后四五十年左右,或当它传位到第二第三代时,就到了瓶颈时期。??能通过这个瓶颈,即可获得一个较长期的稳定,不能够通过或一直胶着在这个瓶颈之中,它必然瓦解。发生瓶颈危机,原因很多,主要的是,王朝建立伊始,人民还没有养成效忠的心理惯性作用。新政权就好像一个刚刚砌好的新砖墙,水泥还没有凝固,任何稍大的震动都会使它倒塌。一旦统治者不孚众望,或贪污腐败,或发生其他事故,如外患内哄之类,都是引发震动的炸药。不孚众望往往使掌握军权的将领们兴起取而代之的欲望。贪污腐败则完全背叛了建国时的政治号召,跟当初赖以成功的群众脱节。外患内哄之类的伤害,更为明显。虽然瓶颈危机发生的原因有待商榷,但历史佐证了作者关于瓶颈危机的说法。像隋朝、元朝第二代国君未处理好瓶劲危机,国家即行灭亡,而汉朝、唐朝虽出现七国之乱、玄武门之变的瓶劲危机,但当权者处理得好,通过了瓶劲,两个王朝就获得一个较长期的稳定和发 展。作者对汉字的凝聚力,对汉字在促进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中的作用,也有独到的认识。 三、有感于作者的批判精神。《史纲》的历史观以“人”为中心,所以取名《中国人史纲》,重点在“人”。如《丑陋的中国人》一样,作者以他一贯的批判精神写历史,站在人性的角度评论历史,“不为帝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他赞扬孔子,说他是一位伟大的老师,认为他的教育精神可贵而且成功,他的言论是中国最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但他批评儒家学派提倡礼教特别是丧礼,推崇复古,进而保守拒绝改变,如祖宗成法不可变等等。他批评道学压制人性、压制灵性,“存天理,灭人欲”,批评道学家对于牺牲别人生命或幸福的事,无不十分慷慨激昂。他将门第世家、豪族比作寄生集团。他说宦官是中国文化体系中最可耻的产物之一。他批评统治者的残暴、腐败,不惜民力、不恤民情。杨广死后作者来了个反讽。他(杨广)的故事使人想到《伊索寓言》。一个农夫牵着一匹驴子走过悬崖,农夫恐怕驴子跌

丁丁历险记读书笔记_读后感_模板

丁丁历险记读书笔记_读后感_模板 丁丁历险记读书笔记 《丁丁在刚果》是《丁丁历险记》这套书的第一册我很认真的看了好几遍,它讲述了记者丁丁受够了单调无味的生活,想去非洲拍照片,他带着小狗米卢去了刚果,丁丁找到了向导小黑人可可。一路上,丁丁与米卢遇到了鳄鱼、可恨的秘密乘客(坏人)、猴子、一大群鹿,他们到了巴包隆人领地里,毁灭了想除掉他的巴包隆巫师与秘密乘客的阴谋,因为他的威信太高,成了巴包隆人的大首领。然后巫师与想杀死丁丁的秘密乘客,又挑拨马土乌部落的大首领与巴包隆人打起战争,丁丁用电磁铁把箭和长矛全部吸在哪里,由于马土乌人没有这种科技,所以丁丁也当上了马土乌人的国王。秘密乘客在一棵大树下把丁丁打倒,还好,丁丁最后被一个神甫救了,当上了非洲刚果老师,在上课中,用海绵和水把一只误进学校的豹子赶跑……这本书太让我发笑了――丁丁、米卢、可可、巴包隆人、马土乌人、秘密乘客给我很多快乐时光。丁丁幸运、聪明、善良、可爱、机智勇敢,是一个“好青年”。所以,他穿过了无人能过的刚果森林,得到了刚果人民的喜爱。 我觉得我们个个也能成为丁丁。他有勇气、有自信还勇敢。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读后感 这本书断断续续差不多看了一周,我慢慢的读书速度真叫人无语,不过通过这本书我发现我真的爱上了读书,我想我可以成为一个爱读书的大学生。 这是一本谈死的书,讲天堂的书,通常会比较神秘和恐怖,所以刚看到名字的时候我并没决定读下去。但当我真正读完全书的时候并没有心惊胆战,反而感觉阳光灿烂。作者只不过跳出生活,用一种眼光回观生活。就像作者所说的一个世界的死去正是另一个世界的开始。 蓝皮人在天堂等着爱迪。他与爱迪是地球上没有交集的两个陌生人,但蓝皮人却因爱迪尔死,而一切爱迪并不知道。一个故事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看所感受到的完全不同,就像爱迪和蓝皮人,同一天,同一时刻,同是交通事故的当事人,但一个角度看到的是一个完美的结局,而另一个角度看到的却是一场悲剧。我们以为很多事情都是偶然,但一切的一切都自有某种平衡,一个凋谢了,另一个正在成长,出生和入死皆是生命的一部分。没有一种生命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当我们觉得孤独的时候,我们才是在浪费我们自己的生命。我的生命注定是有意义的,即便没有机会走进名牌大学,即便学生会不要我,我不会孤独,我有爱我的家人,我有美丽的未来,我的生命注定永远有意义。 上尉在天堂等着爱迪。他是打伤爱迪脚的人,他是为了拯救士兵而牺牲的人。尉的这种自我牺牲爱迪不知道,其他人也不知到。不过自我牺牲其实是生命的一部分,他不需要惋惜,而是值得追求的东西。他并没有真正的死去,就像亚当夏娃当初来地球一样,他们并没有死去,一个崭新的世界等着他去开拓,而他拥有了另一件东西,他的昨天。我失去很多东西,经常耿耿于怀,看来真的没有必要这样,把他们当做自己的明天,拥有昨天的人也才有机会拥有明天。 鲁比在天堂等着爱迪。鲁比是爱迪这辈子奉献生命的地方的名字----红宝石游乐场,这

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

国际关系学院1002 国政经外 走向自由的基石——读卢梭《社会契约论》有感 201055030 王缇萦 2011/4/30

走向自由的基石 ——读卢梭《社会契约论》有感关键词:社会契约自然状态人身自由公民社会公民自由 文章摘要:《社会契约论》是世界思想宝库中的得要经典之一,是西方17、18世纪资产阶级用以反对封建“君权神授”理论、争取平等自由的政治地位的思想武器。社会契约理论不仅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家在政治上与法律上获得正当化的基础,同时亦为资产阶级国家以平等、自由为核心理念的法律制度得以确立并发达的先导。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阐述了社会形成以前的人们所拥有的人身自由和社会形成后人们通过缔结社会契约而拥有的公民自由,并指出公民自由由于有公民社会制度保障以及其自身的理性和道德性而优于人生自由。然而,这种理想化的自由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而未能真正为人们找到谋求政治权利和公益的正确出路。 一.重要内容 1. 人民主权说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论述人民主权学说。卢梭认为,主权并非自然产物,而是源自于人们自愿缔结的、使人们结合为一个共同体的 契约;主权的本质是人民的共同意志。 主权具有限制性和合理性。所谓限制性指的是主权只能涉及社会公共事务、公共主权,其所干涉的内容和个人自由存在着分界;而主权的合理性有三条原 则:主权来自于社会公约的约定授权;主权者服从对社会公约的约定义务;义 务约束平等以致公正。

主权的主体是主权者——集体行动的所有公民。主权者的意志称为公意,其以公共利益为目标,形成途径是投票。。主权者不能是政府,不能是议会,更不能是君主或其他任何国家机构。主权的本质是公意,意志是无法转让的,所以主权不可转让,其仅属于人民。同时,意志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主权的不可分割性,只有政府的执行权才是可以分割的。 人民主权的主要内容是立法权。执行权是由立法权派生的权力,对立法权具有从属性。人民不宜直接行使执行权,但必须直接行使立法权。主权的行使方式是人民集会。人民只能以集会的方式成为实在的主权者,并且也只能在集会中行使主权——立法权,阻止人民集会就是阻止或篡夺人民主权。保障人民主权的关键点就是保障人民定期集会。 至此,人类民主政治理论至于成熟。 2. 人民直接立法 自由是人的本质,而人的自由除了为利益而转让外是不可放弃的。这就与要人们接受国家的约束并放弃之前的自由存在矛盾。能够解决矛盾的唯一方法是让人民自己接受自己制定的规则的约束。当人们受到约束的规则不是他律而是自律,人们就是自由的。 国家建立之后,有可能从整体上剥夺人民自由、把人民变成奴隶的就是政府,尤其是专制君主形式的政府。政府作用只能被严格限定为执行法律,相应地,授予其执行法律权。人民保有并直接行使立法权。卢梭认为,当议员或代表代替人们集会的时候,就是人民丧失主权与自由的时候,因此其强烈反对代议立法,积极倡导人民直接立法。 法律的实质是人民的普遍意志,而主权的实质也是人民的公意。小国因时空资源条件的限制而无法付诸实践,实际上是制定法律规则的正义追求与法律供给的效率的矛盾。人们长期得不到立法供给、长期享受不到这种“正义”的法律利益,以致人们实际上仍然是在没有法律的不正义中生活,这种立法方式所追求的正义法律就没有社会意义和价值。

中国人史纲上(读书笔记)

浅读《中国人史纲》 柏杨写的够详细,来龙去脉也交待清楚了,尤以东西的对比让我更加欣赏。但中间各种名号实在头晕。在叙述时,穿插对事件的评论,有的相对到位,也免不了主观,也有令我茅塞顿开之感。 通过他写的夏商周,尤其是春秋战国时的各国政治军事生态,攻伐结盟诸事,让我想起一战二战亦有大相似之处,巴黎和会的协定不也是一张废纸?跟诸侯和平会盟区别不大。自不强,无所依持,春秋时如此,今亦如此,不是今不出古,而是人性大抵如此。再到秦国,远交近伐,外交长袖善舞,将山东各国各个击破。而所谓合纵,也只是徒有虚名,都在坐视,绥靖政策古已有之,可观二战之前的英法。秦国各个君主的能屈能伸,决心之大,政策之熟,令人赞叹。人性不变,历史总在相似的播放。 再及诸子百家,实在扼腕叹息,灿灿文化,各自争鸣,论及民国也不能及。待罢黜百家,只留儒家,乃成一家之言,再及程朱,国人灵性渐灭,,至明清绝矣。大分裂造就文化的大繁荣,各种流派按照自己的理论寻找拯救世界的方法。再论儒家,也不一定是先秦的儒家了,几千年来,统治阶级夹杂了太多私货,每个朝代都是特色的儒家。不过,不可否认儒家为中国提供了文化上的向心力,民族同化的有力工具。如果百家一直在,中国也许是另一个欧洲大陆。历史总是带有主观性,没有绝对公平的忠实记录者,柏杨也不是。 东西方间在早年没有交流,各自发展,但早期演化的过程却惊人相似。都在纪元前后出现圣贤大爆发,学术流派熙熙攘攘。面临威胁也很相似,甚至相同时间统一被破坏的方式也类似,都是北方蛮族入侵。匈奴西迁,算是第一次把东西方连在一起,不过各自完全没有意识到,汉朝的北伐引起连锁反应,四世纪时,一连串民族入侵导致罗马亡,罗马至死都不知道真正凶手是谁。东西文明如果提前碰撞,会有什么火花呢?如果亚历山大到达战国时的中国;凯撒征服高卢后继续北上,会是什么景象呢?谁胜谁负,还是和平交流?会不会同化掉欧洲大陆?历史不容假设。 幸有秦始皇将大一统的观念注入民族的基因中,无论大分裂还是小分裂,统一终究是人心所向。这其中也有儒家的功劳,中华民族以顽强的文化融合力不断同化来到这里的民族,无数来了又走的民族,中国还在这里,一直延续。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流淌着的还是先民的血液。中国终究没有像欧洲大陆一样,也没有像其他文明那样,创造文明的先民的后代还在这里继承遗志。 以史为鉴,以一国可以及一人。柏杨说,历史已显示一个定律,处在巨变的时代,有能力彻底改变的国家强,,改变不彻底的国家乱,而拒绝改变的国家则继续没落,直到灭亡。我觉得这个定律用到人身上照样正确。巨变的时代,有能力,有勇气不断改变,顺应潮流的人会越开越强;心猿意马,瞻前顾后的人会迷

推荐下载 最新读后感-读《丁丁历险记》有感300字精选-最新

读《丁丁历险记》有感300字精选 想来认识一下他吗? 在第11集《红色拉克姆的宝藏》里,丁丁与在《金钳螃蟹贩毒集团》这一集里第一次碰面的阿道克船长,以及杜邦杜庞两个警-察,和向日葵教授一起去参与抓到克拉姆的宝藏。 他们到达了藏宝小岛,发现了一尊神像。 他们把神像搬回了船上。 后来,丁丁乘坐着向日葵教授设计的潜水艇下海去寻找克拉姆的宝藏。 他们发现了镶嵌着宝石的十字架,还有海战军刀!到了最后,他们发现了阿道克船长族人留下来的城堡,发现了宝藏。 我喜欢丁丁那勇于和坏人搏斗的精神,因为他怀着一颗善良、纯朴的心。 他机智勇敢,冷静,从而使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他,甚至在月球上写上了他的名字,他是代表和平、幸福的人。 我喜欢丁丁每一次都能临危不乱、化险为夷的处事能力;同时,我也为他的运气而感到惊讶,但有时也被其他的客观原因被坏蛋捉祝但他将友谊、重许诺的品质终究不会改变。 他曾奋力抢救过他的小狗--米卢。 因而米卢也正救过他的主人,帮过主人的大忙。 但他的坏习惯仍死活不改--到现在还喜欢喝威士忌。 当丁丁拿他没有办法的时候,我不禁哈哈大笑,为米卢的坏习惯感到无奈。 丁丁,我们永远的丁叮当我一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就想到额头上翘着一小撮头发,永远穿着灯笼裤,脸上永远带着单纯的微笑的丁叮。 从故事中我觉得丁丁是一个沉着、冷静、勇敢、机智的人。 我如果遇到坏人也不能慌张,要静下心来想办法,对坏人也可以不讲真话。 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就一定能想到战胜困难的方法。 前不久,我和爸爸在云南旅游时碰到了坏人们在打架,还拿刀砍人,我们冷静地躲到了安全地方,所以没有收到伤害。 《丁丁历险记》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应对坏人的办法,我很喜欢这本书。 读《丁丁历险记》有感300字【二】

读《社会契约论》有感:自由与枷锁

读《社会契约论》有感: 自由与枷锁 自由与枷锁 ——读《社会契约论》有感 原创:张静雅 《社会契约论》算是我读的第一本政治著作了,之前对政治的理解仅限于初中政治课本中的一些基本介绍以及每日发生的一些国家大事,新学期开设的西方法律思想史这一课程,既加深了我对法律的理解,又拓宽了我对政治的认知。毕竟,政治作为"上层建筑"的核心,法律还是为政治服务的。 这本书是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一篇论文。它探讨的是政治权利的原理,主旨是为人民民主主权的建立奠定理论的基础。全书一共包括四卷内容,篇幅不长,我大概花了四个晚上看完的。初读政治著作,书中很多生疏但有隐晦含义的表述,着实需要花费心思去了解其背后的含义。 第一卷论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契约。第

一卷的题旨"人生来是自由的,但却无处不身戴枷锁。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任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当第一眼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便联想到了现实社会中的人,赤裸裸的来到人世间,从幼年到青年再到成年,但凡身处社会中,我们便要遵循条条框框的那些规则,有思想上的限制,也有身体上的限制。接着作者通过"论原始社会"提出家庭是政治社会的原始模型。但区别在于,在家庭中,父亲对于子女的爱表现在他对子女的关心,从对子女的关心中得到乐趣;而在国家中,首领对人民没有这种父爱,他所关心的是如何统治人民,他以统治人民为乐。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只有在他们需要父亲养育他们的时候,才依附他们的父亲,而一旦没有了这种需要,他们之间的联系便宣告解体,之后,就需要靠一系列的约定来维系,作者通过这样的一个类比联系,之后在"论最强者的权利"中,便详细讲述了这个约定,既然孩子长大以后与家长之间都是通过约定来维系关系,那国家与人民之间,就更不用说了吧?重要的是,这种约定不是建立在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

读《社会契约论》有感 首先,我先谈一下读完这本书后的直观感受,只有两个字“神奇”,如今很难想象这本在1762年著成的书会清楚的预言了如今的政治,如今政治生活深入生活各个方面,而几乎每个政治结构,形态,活动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影子。它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也为现代社会民主制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这本书创作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的改变了传统社会的面貌,人文主义成为当时社会思潮的主流,人们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诞生了很多大师,他们的新观念、新思想、新理论,给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就是其中一部耀眼的著作。时至今日,他的思想仍然对我们的思想产生深刻影响。 本书共分为四卷,第一卷论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契约。社会结构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决定的,不是天生的,这从根本上驳斥了“有些人生来就是被奴役”这一观点。同时社会也不是建立在强力的基础上,因为绝对的强力是不存在的,所以没有哪种强力可以迫使人一直服从,除非它可以使人自愿服从。社会契约是最原始的约定。这对目前某些国家的强权政治是一种科学的否定。 第二郑是论述主权及其权利。主权是普遍意志的行使。由于普遍意志的作用,主权是不可转让的,主权也是不可分割的,主权的任何变更都会使普遍意志发生改变,这个是不合理的。主权体要一视同仁,要以人民的福祉为己任,并且有公共力量和至高强力的保证。 主权权利是一种十分绝对、十分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但是并不能超越普遍协议的界限,任何人都有协议规定给他的财产自由,主权体也不能给一个人民比另外一个更多的负担。警示统治者要尊重公民,合理使用权利。 第三卷论述了政府及其运作形式。政府是为了臣民和主权体的相互沟通而设立在他们之间的,负责实施法律、保障社会和政治自由。政府可以分为:君主制,民主制和贵族制。一个好的政府的标准是不存在的,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实际情况,因此也有不同的政府。 政府制度不是一种契约,因为人民同政府所订立的是一种个别约定,不是普遍约定,而是一种法律,人民不是服从政府,政府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有权利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或者罢黜一个政府。对现在简政放权,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第四卷论述了几种社会管理组织。公意是不可摧毁的,需要通过投票来表达。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选举模式,例如:人民大会、保民官、独裁、监察官等。 每个公民都应该有一个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可以使他们热爱自己的责任,所以我们要宽容宗教,如果他教导人民向善的话。对目前民主的发展具有中套的启示作用。 卢梭是资产阶级的精神导师,在当时反封建的背景下他把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特权,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对封建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在当时封建制度即将瓦解,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断鼓吹君权神受,不断麻木民众,让他们服从自己的意志这一社会大背景下,卢梭走在了时代的前沿,认为人生而平等,人们生而自由,不存在绝对的特权阶级,这充分体现人的本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这符合了社会进步的要求,符合资产阶级社会发展的要求。只有当人拥有了独立的地位和自由,人民的私有财产才是真正不可侵犯的,而这也为新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奠定基础。 对政府的权利和政府的运作卢梭也有十分精彩的阐述。卢梭认为人民权力优先于国家权力,政府是为了臣民和主权体的相互沟通而设立的一个中间体,政府的存在不是社会契约规定的,国家权力的形成正是人民让度其权力的结果。所以,这个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政府特权的存在,政府是为了服务于臣民存在的,臣民在不满意时有权力推翻它,沉重打击封建统治阶级所鼓吹的君权神受这一论调。政府意志要体现普遍意志,不能体现体现政府的个别意志,否则政府会“蜕化”,进而国家会解体。

丁丁历险记读后感

丁丁历险记读后感 丁丁历险记读后感(一) 我的第一个寒假开始了,在这个寒假里老师给我们安排了丰富的寒假活动,我根据活动的安排阅读了“新华书苑”里推荐的书籍《丁丁历险记》的书。在以前我就看过这套书,但都是看画,不知道里面所写的内容。自从我上了一年级认识了好多字以后,这次我可以认真读一下书里的内容了。读完之后我觉得还是很有意思的,比光看画有意思多了。 《丁丁历险记》是一套22本的丛书。讲的是一位小记者名字叫丁丁,他和小狗白雪以及他的好朋友阿道克船长去好多国家探险,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不怕困难,不害怕危险和各种困难作斗争的故事。在许多国家历险的时候还结交了好多朋友并帮助警察抓到了很多的坏蛋。我真的很喜欢丁丁和小狗白雪。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红色拉克姆的宝藏》,故事讲的是丁丁和阿道克船长要去海里寻找250年前的红色拉克姆的财宝,遇到了一个奇怪的科学家,科学家的耳朵不好用,每次丁丁问东他答西,总是答非所问的,特别搞笑。但是他制造了很多的机器,其中有鲨鱼潜水艇给丁丁帮了很大的忙,丁丁用这艘潜水艇找到了传说中的沉船。经过大家的配合一起最终找到了拉克姆的宝藏。其中在故事结束的时候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善始必善终”。 我很佩服丁丁的勇气,他是个很勇敢的人而且还很聪明。遇到困难总是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当危险来临的时候总是可以化险为夷,他也是幸运的。我要向他学习,遇事情多动脑筋,不怕困难,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 丁丁历险记读后感(二) 去年圣诞节,妈妈给我买了一套《丁丁历险记》,这是比利时着名连环画大师埃尔热的经典巨着。一拿到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通过作者生动的描写和一幅幅精彩的图画,我仿佛也跟着丁丁一起游遍了世界一样。丁丁的机

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

读《社会契约论》有感 学院(系):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班级: 09级行政管理一班 姓名:胡汉杰 学号: 290302133 指导教师: 武贤芳

摘要卢梭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间而非人与政府之间的契约关系。政府的权力来自于被统治者的认可,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公意)所控制的,建议由公民团体组成的代议机构作为立法者,通过讨论来产生公共意志。 社会契约论的主要表述是探究是否存在合法的政治权威,“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他所说的政治权威在我们的自然状态中并不存在,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社会契约。在社会契约中,每个人都放弃天然自由,而获取契约自由;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只有每个人同等地放弃全部天然自由,转让给整个集体,人类才能得到平等的契约自由。 卢梭尤其注重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及定位。他主张把更多的权利留给人民,让政府更有效率。人民应该在政府中承担活跃的角色,根据个人意志投票产生公共意志。如果主权者走向公共意志的反面,社会契约遭到破坏,人民有权决定和变更政府形式和执政者的权力,包括用起义的手段推翻违反契约的统治者。 【关键词】社会契约天赋人权公共意志 引言《社会契约论》是法国作家卢梭的杰作,在此书中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强调自由平等,反对压迫;主张“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反对专制暴政。其思想对当时社会制度进行了道德评价和改造,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法国、美国等宪法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对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孙中山等革命先驱都深受其革命思想影响。 内容概要 《社会契约论》共分四卷,分别论述了社会结构及契约,主权其公民权利,不同政府及运作形式和五种不同社会组织的利弊。在第一卷中。卢梭指出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秩序并非来源于自然。家庭是最古老和自然的社会形态,但是,父母与能够自立的子女之间的联系,有必要用一系列约定来维系。某些哲学家认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奴役和统治是天然的,但他们混淆了原因与结果;如果有些人天生为奴,那么一定是因为有反自然的奴隶制度存在为先。社会秩序不可建立在强力的基础上,因为最强者无法一直保持强势霸权,除非他能把强力转化为权利,把服从转化为义务。在那种情形下,权利与强力就要互换位置。如果必须要用强力使人服从,人们就无须根据义务而服从了;因而,只要人们不再是被迫服从时,他们也就不再有服从的义务。约定是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这个论断,根据格老秀斯的理论,是人民转让自身自由的权利。转让就是奉送或者出卖。但一个使自己作另一个人的奴隶的人并不是奉送自己,他是出卖自己,是为着自己的生活。一个人无偿地奉送自己,是荒谬的和不可思议的。这样一种行为是不合法的、无效的。即使一个人可以转让自己,他也不能转让自己的孩子,孩子们生来是自由的;他们的自由属于他们自己,其他人都无权加以处置。格老秀斯为了替奴隶制度开脱,鼓吹征服者有权屠杀被征服者、或夺取其自由而赦免其生命。但战争不是人与人的一种关系,而是国与国的一种关系;战争的目的既是摧毁敌国,人们就有权杀死对方的保卫者,只要他们手里有武器;可是一旦他们放下武器投降,不再是敌人或者敌人的工具时,他们就又成为单纯的个人,而别人对他们也就不再有生杀之权。没有人有权奴役他人的权力。奴隶制和权利,这两个名词是互相矛盾的。 社会秩序来源于共同的原始、朴素的约定。当自然状态中,生存障碍超过个人所能够承受的地步,人类就被迫改变生活方式。人类不能产生新的力量,而只能是集合并形成力量的总和来克服生存的阻力。“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

这个假期,我读了台湾作家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这本书。这本书是近代以来中国作家著史的最杰出代表作,讲述和评论了从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时代到二十世纪第一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整部中国历史。它以中国人的特定活动为对象,让历史成为一部电影,人民成为这部电影的主角,而中国大地则是这部电影的演出场地。 柏杨的史观以“人”为中心,自称是平民著史、狱中著史,“不为帝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所以取名《中国人史纲》,重点在“人”。柏杨一生经历坎坷,因有大苦难,所以有大愤懑与大悲悯,这种情怀始终激荡在文字里,才使得柏杨作品的魅力不因时间的流逝而稍有减衰。本书完成于监狱之中,以世纪为经,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写到20世纪初;以事件为纬,内容涵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篇幅浩大,文字流畅生动,结构精练紧凑。 历史是酷的,我却是浅薄的。历史并非全是鲜衣怒马繁华似锦,它事实上如此残酷,战争和暴政将它涂抹得血迹斑斑。这斑斑血迹又迷惘了众生的眼睛,在穿越历史重重迷雾之后却对狰狞的暴徒流露出顶礼膜拜的眼神。原来颠倒众生的,并非只有倾国倾城的美女。唯物史观无疑是科学的,但不能否认的是在长河迂回蜿蜒的转弯处,历史是富有戏剧性的。某一个个体可以影响历史的走向,使它选择了其中的一个方向,而将其余诸般可能性留给了后人遐想与感叹的空间。历史上最热闹的地方,往往是占少数的权贵们明争暗夺,而最冷清的地方,却充斥着占绝大多数的老百姓。李唐赵宋复朱明,历史的姓氏不断更迭,历史中人声鼎沸,却不知有一双冷眼在历史的边缘静静旁观,它叫做权利。历史只有一个,但面孔却有多种。某个角度上它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者,换个角度,即是一个穷凶极恶的屠夫。 本书的内容精彩绝伦,并且很有特点。洒脱自在、游刃有余的表述。作者常常开门见山又一针见血地进入历史中最重要的事件和最关键的人物,分析勾勒,寥寥数笔,便使历史中那些老朽的事件和人物神采顿生,也使隐藏在历史积尘下的规则与真相昭然若揭。 每章最后的“东西方世界”一节,别具匠心和视野。宋明之后,尤其是十六世纪开始,西方政治文明突破性地发展起来,科技之光兴起,中西方的发展遂于此分道扬镳,并终于导致十九世纪以后中国社会的不堪收拾。今天的人在扼腕叹息之余,更应该明白到,不仅仅从中国来看中国历史,和不仅仅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未来的发展,是多么必要和意义非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