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氢钠-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表-氟化氢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化学危害因素简介——氟化物

1、氟及其化合物 氟为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元素之一,氟是人体的必需元素,各种组织和体液含氟,人体每日需摄入1~1.5mg,最多不超过4mg。过量的氟进入人体是有害的。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含氟气体或粉尘可引起慢性氟中毒(工业性氟病)。 (1)理化性质 元素氟(F)为黄色气体,一种强氧化剂。分子量38,密度1.318g/L,熔点-219℃,沸点-188.1℃。气态氟具有高度化学活性,能与大量的物质发生强烈反应。遇水产生臭氧和氢氟酸,与氢接触发生爆炸,能与氯、溴、碘发生反应形成含这些卤素的氟化物,能使溴、碘、硫、晶体硅、碱金属和大量的有机物质(如苯和乙醇)着火燃烧。 (2)主要毒作用 侵入途径氟的无机化合物以气体、蒸气或粉尘形式经呼吸道或胃肠道进入人体,吸收的速度和程度随各种氟化物的水溶性而不同。气态的氟化氢、四氟化硅,以及氟化钾、氟化钠等水溶性氟化物在呼吸道吸收很快而完全。氟化钙、磷灰石及冰晶石等水巍性差的物质吸入其粉尘也能经呼吸道吸收在消化道中,水溶性的氟化物,如氟化钾氟化钠、氟硅酸、氟硅酸钠等几乎全被吸收(吸收摄入量的93%~97%)。溶解性差的氟化钙、冰晶石、磷灰石约吸收摄入量睁60%。大多数氟化物不易经完整的皮肤吸收,但氟化物经被灼伤的皮肤可大量被吸收。 分布、蓄积和排泄正常情况下,进入体内的氟量不大时,大部分很快通过肾脏排泄。氟与骨骼有亲和性,当大量的氟进入人体后,有50%沉积于骨骼,以这种方式清除血氟的半减期是30min,另约50%通过肾脏排泄。在稳定状态下,身体负荷的氟化物,99%是在骨骼系统和牙齿。由于饮水、食物或接触等因素摄入的氟化物不断地蓄积于骨骼内,因此,人体内氟化物的总负荷量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是,过多的氟化物在骨骼的沉积是可逆性的,当氟吸收减少时,或工人终止接触氟后,蓄积于骨骼的氟可缓慢排出,在数周或更长时间内尿氟排泄超过摄入量,直到骨氟的负荷达到一定水平,排泄和摄入处于平衡状态。如果过量吸收氟化物就会发生骨骼氟化物的超负荷沉积。每日进入人体的氟量大于4mg就可能发生氟在骨骼的蓄积,长期高浓度接触或过量摄入,氟在骨骼的沉积将变成永久性而发生慢性氟中毒(工业性氟病、地方性氟病),此时骨氟含量可达到正常人骨氟含量(大约0.1%)的10倍。氟可通过胎盘。 发病机制氟对人的致病机制表现为: ①慢性氟中毒(工业性氟病和地方性氟病)氟骨症。 A、破坏正常钙、磷代谢 B、羟基置换反应形成氟磷灰石 C、氟对破骨细胞的影响:小量的氟有刺激破骨细胞的作用,这是造成低氟地区骨质疏松症发生率较高的原因;大量的氟可抑制破骨细胞而产生骨质增生。 D、氟抑制与成骨作用有关的酶,导致骨质疏松症。 ②急性中毒 元素氟及多数无机氟化物,如氟化氢、二氟化氧、三氟化氯、五氟化硫、十氟化硫、氟化钠和氟硅酸盐是原发性刺激剂,对皮肤、呼吸道和胃肠道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高浓度接触时有强刺激和腐蚀作用。吸入可引起喉痉挛、支气管痉挛、肺炎、肺水肿和肺出血。三氟化氮(NF3)、四氟化二氮(N2F4)虽然毒性较低,但对呼吸道也有刺激作用。 氟进入血液可导致低钙、低镁血症,出现四肢麻木,甚至抽搐。氟与血红蛋白结合成氟血红素,并能抑制琥珀酸脱氢酶,致氧合作用下降,影响细胞呼吸功能。氟还干扰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如烯醇化酶、a.酮戊二酸脱氢酶、乌头酸酶等,阻碍糖代谢和三羧酸循环,使能量代谢发生障碍。低血钙及直接的细胞毒作用可引起心肌损伤,甚至肝、肾损伤。 ③氢氟酸灼伤 氟是卤族元素中最活跃的元素。氟离子带很强的负电荷,与其结合的氢离子不易分离。

氟硅酸钠(CAS:16893-85-9)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氟硅化钠(CAS : 16893-85-9 )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CAS : 16893-85-9 名称:氟硅化钠氟硅酸钠 sodium fluosilicatesodium silicofluorate 分子式:Na2SiF6分子量:188.06 有害物成分:氟硅酸钠健康危害:误服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 样的急性中毒症状,吐泻物中常含血,严重者可发生抽搐、休克、急性心力衰竭 等。可致死。皮肤接触可致皮炎或干裂。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有毒。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危险特性:不燃。与酸类反应,散发出腐蚀性和刺激性的氟化氢和四氟化硅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氟化氢、氧化硅、氧化钠。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 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 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 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 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乳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 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保持包装完整”方止洒漏。配备泄漏应急 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 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中国MAC(ma/m3) : 1 旧前苏联MAC(ma/m3) : °・2[F] TLVTN : ACGIH 2.5mg[F]/m3TLVWN : 未制订标准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 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表-氟硅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表 - 氟硅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危险货物编号:中文名:氟硅酸钠;氟硅化钠 标61514 识英文名:Sodium fluosilicate ; Sodium silicofluorate UN 编号: 2674分子式:Na2SiF6分子量:188.06CAS 号: 16893-85-9理外观与性状白色颗粒粉末, 无臭无味 , 有吸湿性。 化熔点(℃)/相对密度(水 =1) 2.68 性沸点(℃)/饱和蒸气压(kPa)/ 质溶解性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溶于乙醚等。 毒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性毒性/ 及 健误服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样的急性中毒症状, 康健康危害吐泻物中常含血,严重者可发生抽搐、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等。可致 危死。皮肤接触可致皮炎或干裂。 害 燃烧性 燃闪点 (℃) 烧自燃温度 (℃ )爆危险特性 炸建规火险分危级 险禁忌物 性 灭火方法 不燃燃烧分解物氟化氢、氧化硅、氧化钠。 /爆炸上限%( v%):/ /爆炸下限%( v%):/ 不燃。与酸类反应,散发出腐蚀性和刺激性的氟化氢和四氟化硅气体。 戊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强氧化剂。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 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急 ①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②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 救 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③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措 就医。④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施 泄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漏 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处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置

氟化氢、氢氟酸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氟化氢、氢氟酸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 原则 特殊警示 有毒气体,对呼吸道黏膜及皮肤有剧烈刺激和腐蚀作用。 理 化 特 性 无色气体,有强刺激性气味。分子量为20.01,熔点 -83.55℃,沸点 19.5℃,相对密度(水=1)0.988,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27,饱和蒸气压 122kPa(25℃),临界温度188℃,临界压力6.48 MPa。溶于水,生成氢氟酸并放出热量,氢氟酸为无色透亮有刺激性臭味的液体。微溶于乙醚。具有强腐蚀性。不易被氧化。 主要用途:氢氟酸主要用于蚀刻玻璃,以及制氟化合物。氢氟酸用作分析试剂、高纯氟化物的制备、玻璃蚀刻及电镀外表处理等。 危 害

信 息 【燃烧和爆炸危急性】 不燃。 【活性反响】 反响性极强,能与各种物质发生反响。腐蚀性极强。 【安康危害】 有剧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急性中毒可发生眼和上呼吸道刺激、支气管炎、肺炎,重者发生肺水肿。极高浓度时可发生反射性窒息。 职业接触限值:MAC(最高容许浓度)(mg/m3):2。 安 全 措 施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需经过特地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娴熟把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学问。 严加密闭,防止泄漏,供应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或采纳露天设置,供应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作业现场应设置氟化氢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工

作场所浓度超标的,操作人员应当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宜采纳隔离式、机械化、自动化操作。避开产生酸雾。 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压力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汲取装置的联锁装置。重点储罐需设置紧急迫断装置。 避开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吊装时,应将气瓶放置在符合安全要求的专用筐中进展吊运。制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工作现场制止吸烟、进食和饮水。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车间应配备急救设备及药品。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应准时处理。 【特别要求】 【操作安全】 (1)翻开氢氟酸容器时,确定工作区通风良好且无火花或引火源存在,避开让释出的蒸气进入工作区的空气中,并有随时可以用于灭火及处理泄漏的紧急应变装置。一旦发生物品着火,应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砂土灭火,切忌水流冲击物品。 (2)生产设备的清洗污水及生产车间内部地坪的冲洗水须收入应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