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氟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氢氟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雨滴穿石,不是靠蛮力,而是靠持之以恒。——拉蒂默

氟化氢HF

氟化氢HF 1.别名·xx (无水)氢氟酸;Hydrogen fluoride、Anhydrous hydrofluoricacid. 2.用途 制备氟里昂气及其它氟化物,乙醇、乙醛、乙醚的溶剂(液态氟化氢),聚合、烃化等反应的催化剂,玻璃雕刻,杀菌剂,清洗金属,清洗铸件,电镀,滤纸的处理,矿石类的分析,锗、硅的蚀刻剂。 3.制法 (1)萤石和浓硫酸作用: CaF 2+H 2SO 4→2HF+CaSO4(2) CaF 2+2HNO 3→Ca(NO 3) 2+2HF (3) Fz+H 2→2HF 4.理化性质 分子量: 20.0064

熔点(三相点):-83.4℃ 沸点( 101.325kPa): 19.5℃ 液体密度(20℃, 103.453kPa):968kg/m3 气体密度(25℃, 101.325kPa): 2.201kg/m3 相对密度(气体,空气=1,25℃,101.325kPa): 1.858 比容( 21.1℃, 101.325kPa): 1.2048m3/kg 临界温度: 188.0℃ 临界压力:6485kPa 临界密度:290kg/m3 压缩系数:

压缩系数 温度 (℃)10kPa50kPa80kPa100kPa150kPa200kPa250kPa 150.99790. 98970.9835 500.99860. 99270.98840. 98540.97800. 97050.9628 熔化热(- 83.4℃): 196.355 kJ/kg 气化热( 19.51℃, 101.325kPa): 374.72 kJ/kg 比热容(气体,30℃, 101.325kPa): Cp= 40355.3J/(kg·K) Cv=2383 J/(kg·K)

化学危害因素简介——氢氟酸

氢氟酸 品名 氢氟酸; Hydrofluoric Acid; CAS:7664-39-3 更新日期 2000-8-24 理化性质 氢氟酸是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为无色透明至淡黄色冒烟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分子式HF-H2O。相对密度1.15~1.18。沸点112.2℃(按重量百分比计为38.2 %)。市售通常浓度:约47% 。是弱酸。它的化学性质参见氟化氢。 消防措施 用雾状水、泡沫灭火。灭火时戴氧气防毒面具和全身防护服。防止酸液溅及皮肤。 储运须知 包装标志:腐蚀品和毒害品。包装方法:(I)(II)类。聚乙烯或聚四氟乙烯塑料桶。储运条件:储存于通风的不燃库房。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火种、热源。切忌接触H发孔剂、氰化物、金属粉末、碱类等。工作人员必须穿戴用聚氯乙烯或氯丁橡胶制的防护用品(包括长袖工作服、防毒面具、面罩或化学安全防护镜、安全帽、手套和脚套)。并备有淋浴和洗眼睛设备供工作人员工作后清洗。 泄漏处理 对泄漏物处理必须戴好防毒面具、防护眼睛、手套和全身防护服。将污染地面洒上苏打石灰,用水冲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接触机会 常用作蚀刻玻璃及陶器的腐蚀剂,作为高辛烷汽油和有机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某些金属如铍、铀等的冶炼,清洗铸件,电子制品的硅洗涤剂,用于染料化工、制造氟塑料、氟橡胶、氟化铝、六氟化铀、特种金属。在洗涤剂中代替草酸也可用于搪瓷、镀锌铁、分解纤维素、擦亮结晶玻璃。分析上用作测定二氧化硅试剂。 国内主要生产厂商: 四川硫酸厂、上海电化厂、上海致冷剂厂、浙江东阳化工厂、山东济南化工厂、天津自强化工厂、江苏常熟化工厂、辽宁阜新市6111厂、包头第一化工厂、武汉长江化工厂、广东惠州化工厂 侵入途径 可经皮肤吸收,氢氟酸酸雾经呼吸道吸入。 毒理学简介 对皮肤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

氢氟酸MSDS

一、 理化特性: 二、 危险性概述: 1 、 危险性类别: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2、 G HS-分类:急性毒性, 经口 (类别2);急性毒性, 吸入 (类别2);急性 毒性, 经皮 (类别1);皮肤腐蚀/刺激 (类别1A);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 (类别1)。 3、 图标或危害标志 信号词 危险 4、 危险信息:吞咽、皮肤接触或吸入致命;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5、 预防措施:不要吸入粉尘/ 烟/ 气体/ 烟雾/ 蒸气/ 喷雾;严防进入 眼中、接触皮肤或衣服;作业后彻底清洗皮肤;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在通风不足的情况下]戴呼吸防护装置。

三、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立即脱掉被污染的衣服和鞋。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请教医生。 2、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3、吸入: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请教医生。 4、食入: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喂食任何东西。用水漱口。请教医生。 四、消防措施 1、危险特性:本品不燃,但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而引起爆炸。遇H发泡剂立即燃烧。腐蚀性极强。 2、灭火方法与灭火剂: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灭火时戴氧气防毒面具和全身防护服。防止酸液溅及皮肤。 3、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灭火时,应佩戴呼吸面具((符合MSHA/NIOSH要求的或相当的))并穿上全身防护服。在安全距离处、有充足防护的情况下灭火。防止消防水污染地表和地下水系统。 五、泄漏应急措施 1、作业人员防护措施:戴呼吸罩。避免吸入蒸气、气雾或气体。保证充分的通风。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2、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处置材料:用惰性吸附材料吸收并当作危险废物处理。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工作人员必须穿戴用聚氯乙烯或氯丁橡胶制的防护用品(包括长袖工作服、防毒面具、面罩或化学

氟化氢安全周知卡、职业危害告知卡、理化特性表

氟化氢安全周知卡 危险性类别腐蚀 刺激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码及CAS号 氟化氢 hydrogen fluride HF CAS号:7664-39-3 危险性理化数据 熔点(℃):-83.7 闪点:无意义沸点(℃):19.5 相对密度(水=1):1.15 饱和蒸气压(kPa):53.32(2.5℃)危险特性 本品为无色液体或气体。氟化氢为反应性极强的物质,能与各种物质发生反应。腐蚀性极强。 接触后表现 健康危害:对呼吸道粘膜及皮肤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急性中毒:吸入较高浓度氟化氢,可引起眼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支气管炎、肺炎或肺水肿,甚至发生反射性窒息。眼接触局部剧烈疼痛,重者角膜损伤,甚至发生穿孔。氢氟酸皮肤灼伤初期皮肤潮红、干燥。创面苍白,坏死,继而呈紫黑色或灰黑色。深部灼伤或处理现场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身体防护措施 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若是气体,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氨水或其它稀碱液中和。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也可以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若是液体,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若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浓度 MAC(mg/m3):1[F]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 市消防队:119 市人民医院:120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 消防队:119 人民医院:120 危险性标志

氢氟酸MSDS

一、理化特性: 二、危险性概述: 1、危险性类别: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2、G HS-分类:急性毒性, 经口(类别2);急性毒性, 吸入(类别2);急性 毒性, 经皮(类别1);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严重眼睛损伤/眼睛 刺激性(类别1)。 3、图标或危害标志 信号词危险 4、危险信息:吞咽、皮肤接触或吸入致命;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5、预防措施:不要吸入粉尘/ 烟/ 气体/ 烟雾/ 蒸气/ 喷雾;严防进入眼 中、接触皮肤或衣服;作业后彻底清洗皮肤;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 食、饮水或吸烟;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戴防护手套/穿 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在通风不足的情况下]戴呼吸防护 装置。

三、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立即脱掉被污染的衣服和鞋。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请教医生。 2、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3、吸入: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请教医生。 4、食入: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喂食任何东西。用水漱口。请教医生。 四、消防措施 1、危险特性:本品不燃,但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而引起爆炸。遇H发泡剂立即燃烧。腐蚀性极强。 2、灭火方法与灭火剂: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灭火时戴氧气防毒面具和全身防护服。防止酸液溅及皮肤。 3、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灭火时,应佩戴呼吸面具((符合MSHA/NIOSH要求的或相当的))并穿上全身防护服。在安全距离处、有充足防护的情况下灭火。防止消防水污染地表和地下水系统。 五、泄漏应急措施 1、作业人员防护措施:戴呼吸罩。避免吸入蒸气、气雾或气体。保证充分的通风。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2、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处置材料:用惰性吸附材料吸收并当作危险废物处理。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工作人员必须穿戴用聚氯乙烯或氯丁橡胶制的防护用品(包括长袖工作服、防毒面具、面罩或化学安全防护镜、安全帽、手套和脚套)。并备有淋浴和洗眼睛设备供工作人员工作后清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