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建设与管理总体情况

教材建设与管理总体情况
教材建设与管理总体情况

教材建设与管理总体情况

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职能主要是组织教材建设、教材研究、教材选用与教材评价、教材征订计划制定、自印教材管理、教材供应、协助教材费用的结算、教材样书库管理等。

教材管理一贯坚持服务理念,为师生员工做好服务。2011年、2012年经过多次修改,制定了文件《湖南农业大学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湘农大[2012]68号)文件,教材管理严格按制度执行,按程序办事。

每年春秋两次集中征订教材,教材选用坚持审批制度,由开课单位组织教师选择合适教材,通过系、院把关,最后形成教材选用计划,交由供应公司采购,开学前把教材发放到学生手中,使学生上课有教材。教材费结算由学校计财处按招标折扣与中标单位结算学生领取的教材费用。为了掌握、统计每学期学生使用教材的情况,通过复印每学期使用的教材重要版面,整理、统计教材的相关数据,建立使用教材“样书库”,方便对教材使用的评价与数据分析。

教材建设以编写“高质量、高级别、高档次”教材为导向,明确教材建设思路,将编写教材纳入教师职称晋升、年度目标考核的指标。每年划拔教材专项基金,资助教师编写教材与出版。对于获得的优秀教材给予一定的奖励。“十二五”期间主编教材81本,其中主编部级规划教材22本,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5本,获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16本。

为实现教材供应的透明化与市场化,积极探索学校与供应商合作建设大学书店的教材供应新模式,努力推动学校教材供应模式的创新。2007年10月,学校与教材供应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使学校教材供应由传统的学校教材建设与管理科供应模式转变为由大学书店市场化供应模式。双方合作采取由学校提供场地,供应公司投资,在校园内建立大学书店,学校委托大学书店独家供应、发放学校教学计划内的全部教材,结算学生教材费用。通过双方合作,推动了教材供应服务体制的转

变,满足了师生日益多样化的图书需求,学校也能获得优质的教学资源。

教务处教材建设与管理科

2016年6月28日

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题目和答案

. . . .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与综合复习 一、基本概念 1、管理 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 达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2、决策 是管理的基本要素。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都是管理的职能,而每项职能都要求做 出迅速且明确的决定,这些都是决策问题。 广义定义:人们为了实现目标,根据客观条件,通过调查和研究,在掌握大 量有关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从众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最满意或合 理的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狭义的决策:为达到某个目标,从众多方案中选定一个满意方案的行为,也就是通常 所说的“决定” 、“拍板”、或“决断”。 3、保健因素 是指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由于这类因素带有预防性,只起保持人的积极性、 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 4、控制 对组织各方面的活动给以监控,使组织实际运行状况与组织计划要求保持动 态适应的工作过程。这项工作由管理人员来做,并作为一项管理职能开展,通常称之为“管理控制” 。 5、反馈控制 把组织系统运行的结果返送到组织系统的输入端,与组织预定的计划标准进行比较,然 后找出实际与计划之间的差异,并采取措施纠正这种差异的一种控制方法。 6、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也称为管理宽度,指一个管理者直接管理下级人员的数目。 二、基本原理 1、决策的程序 要使决策有效就要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一般来说,决策的程序可以分为一下几个步 骤: (1)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问题是决策的起点,任何管理组织的进步、发展都是从发现 问题开始,然后做出变革而实现的。这里的问题是指应有的状况和实际之间的差距。 (2)确定决策目标:决策要求有明确而具体的决策目标。 (3)拟定备选方案:决策的基本含义是抉择,这就要求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可行性方案要具备 3 个条件,能够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有可行性,具有排他性。 (4)分析评选备选方案:鉴定所有方案执行后可能产生的后果。要明智地评价备选方案,必须设法预测该方案执行后可能产生的后果,应尽量把所有可能都估计到。 专注专业

十六〈〈常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管理办法〉〉

常州市中小学教师 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管理办法(试行)根据市教育局《关于下发<常州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五”规划>的通知》[常教师(2001)字第17号文]精神,为加强对全市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管理,推进全市校本培训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组织管理机构 校本培训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为满足学校和教师的需求和发展,由学校组织的以学校为基本单位开展的教师继续教育形式。 常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统筹全市中小学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的总体规划、宏观管理。常州市教师培训中心负责对全市中小学校本培训(常州市教育教研室负责校本培训中校本教研部分)的业务指导及有关管理工作。 辖市区教师培训机构,按分级管理原则,负责对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的业务指导。开展校本培训的中小学可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也可依托现有的职能部门指定专人负责校本培训。校长是开展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 二、开展校本培训的基本要求 1、学校领导重视教师继续教育,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2、有师资培训的目标和规划。 3、有健全的教师培训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4、能开发本校教师培训需求的师资资源和实质性的培训内容。 5、学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 三、开展校本培训实行申报审批制度 1、申报时间:凡开展校本培训的学校均须提出计划书报批,每年9月为下一学年度校本培训学校申报时间(2003年的申请报批时间为11月份)。 2、申报程序:由学校填写校本培训计划报告(附件一),一式三份,市直属中小学报常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市教育局人事处)、辖市、区中小学报所在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审批。 (1)市直属中小学的校本培训申请报告由市教师培训中心和市教育教研室按各自分工审查,市教育局批准。 (2)辖市、区中小学的校本培训计划书,由辖市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或培训机构审查,辖市、区教育局批准。 3、申报校本培训需提交的材料:校本培训计划书(附件一)、学年度培训计划;课程表。校本培训计划书要分析本校开展校本培训的条件,明确培训的目标,确定培训的重点,提出组织管理的措施等;学年度培训计划包括培训范围和对象、培训目的和要求、培训内容和形式、培训时间和管理,培训考查和考核以及落

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与管理暂行规定

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与管理暂行规定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工作基层组织,是教学指挥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基本组织单位,学科备课组是学校教研组附设的教研组织,是落实校本研究“同伴互助”的主要组织,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研究活动搞得如何,与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工作质量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因此,加强和改进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建设与管理,是落实校本教研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研组 (一)教研组的构建要求 规模较大的中小学,一般应分学科设置教研组,规模较小的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学校,可以跨学校设立片联校教研组或相近学科的联合教研组,教研组每两三周开展一次活动,活动时间要安排进课程表,活动地点由学校统一规划,并粘贴标志牌。 (二)教研组的基本职能 1.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学科特点,制定本学科落实学校教学计划的细则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2.组织本学科教师实施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发的《教学常规》和学校制定的实施细则,经常检查教师的执行情况; 3.了解和分析教情与学情,定期分析教学质量,搞好教学质量的管理; 4.组织本组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基本操作技能; 5.举办新课标、新教材的“校本培训”活动,特别要强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培训和提高; 6.抓好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推广先进经验; 7.组织落实本学科的课外活动计划及辅导讲座,组织好学科竞赛等活动;

8.做好本学科的教学参考资料、教学经验总结等教学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 9.根据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出并且丞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确立自己的研究课题,有条件的教研组可承担国家、省、市、区级教育科研课题。 (三)教研组的主要活动内容 1.传达、讨论和落实上级教研部门及学校领导布置的有关工作; 2.研究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3.组织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交流教育教学经验; 4.讨论新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 5.邀请专家指导,开展专业引领; 6.集体备课、听课、议课、评课等。 (四)教研组活动的记录 每次的教研组活动都要用笔记本作好记录,记录的主要内容有:活动的时间、地点,参加活动的教师名单、主持人、记录人,活动的主要内容等,活动内容记录提倡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教研组活动要着重体现学习性、会务性、事务性、活动性等特色。教研组计划、总结及教研组组织机构均要求写进教研组活动记录本,使教研组活动记录成为学校一部本学科的教研活动简史。 二、集体备课组 (一)集体备课组的构建要求 集体备课组原则上分学科、年级设立,同一学科同一年级教师数少于3人的可以跨年级或跨学校成立片联校备课组,人数特别少的学科(兼课较多的)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综合组。集体备课有条件的可按每个教学单元进行一次,也可结合实际,选择几个单元或几个典型课例进行有代表性地备课。集体备课时间要安排进课程表,场地统计规划,并粘贴标志牌。

管理学第16章

第十六章管理的创新职能习题 一、填充题 、_______与_______是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所不可缺少的,同属于管理的“维 持”职能。 和_______是管理的本质内容,有效的管理在于适度的_______与适度的_______ 的组合。 3.创新首先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_______,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 下的具体_______,是管理的一种_______。 4.实践和理论研究都表明组织的创新工作经历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几个 环节。 是保证系统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手段,也是系统中大部分管理人员,特别是 中层和基层的管理人员要花大部分精力从事的工作。 6.系统自诞生被社会承认开始到消亡被社会淘汰结束的时期称为系统的_______。 7.从创新的规模以及创新对系统的影响程度来考察,可将其分为_______和_______。 8.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来分析,可将其分为创新与创新。 9.从创新的组织程度上看,可分为_______与_______。 是企业创新的主要内容,企业中出现的大量创新活动是有关技术方面的。 11.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三个方面。 12.要素创新包括_______和_______。 13.要素的组合包括_______和_______的时空组织两个方面。 14________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它既受制于技术创新的其他方面,又影响其他技术创新效果的发挥。 15.制度创新则需要从社会经济角度来分析企业系统中各成员间的_______的调整和变革。主要指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17.管理制度是_______和_______的各种具体规则的总称。 18.企业制度创新的方向是不断调整和优化企业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者之问 的关系。

《管理学原理》2020期末考试试卷

《管理学原理》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充题: 1、管理方法一般可分为:管理的法律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管理的经济方法、管理的教育方法。它们构成为一个完整的管理方法体系。 2、在外部环境中,反映企业竞争实力的指标主要有三类:销售增长率、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的获利能力。 3、马斯洛将需要划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A 系统 B 效益 C 控制 D 决策 2、在管理方格法中,对人和生产都很少关心,被称为贫乏管理方式的方格是((1,1)方格)。 A (1,1)方格 B (5,5)方格 C (1,9)方格 D (9,1)方格 3、(行政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 A 经济方法 B 行政方法 C 教育方法 D 法制方法 4、人员选聘的主要途径是(内部选聘)。 A 内部选聘 B 外部选聘 C 内部调动 D 外部引进 5、在管理活动中,被称为一切成功管理的钥匙的是(重视人的需要)。 A 重视人的行为 B 重视人的情感 C重视人的需要 D 重视人的动机 6、(斯密)在分析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时,特别强调了分工的作用。 A 詹姆斯 B 法约尔 C 泰罗 D 斯密 三、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目标管理的过程可分为(新的循环、检验结果、组织实施)步骤。 A 商谈 B 自检 C 新的循环 D 检验结果 E 组织实施 2、集权制的特点有(统一经营、决策审批手续繁琐、统一核算、决策权集中在高层领导)。 A 对下级的控制较少 B 统一经营 C 决策审批手续繁琐 D 统一核算 E 决策权集中在高层领导3、(职工流动率、组织对市场占有率的设想)因素属于部分可控的前提条件。 A 组织内部政策 B 职工流动率 C 组织对市场占有率的设想 D 人口增长 E 产品市场价格 4、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有(数据收集、信息存贮、信息传输、信息加工、信息输出)。 A 数据收集 B 信息存贮 C 信息传输 D 信息加工 E 信息输出 5、目标管理的优点有(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有利于改善组织机构、有利于控制)。 A 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 B 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C 有利于改善组织机构 D 有利于控制 E 有利于纠正偏差 四、名词解释: 1、领导:就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2、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追求欲实现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3、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方式以及这种方式所反映的被组织成员共同接受的信仰、 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 4、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工作中,由于兴趣、感情或归属等因素进而构成的组织体系。"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是保护工人免受内部成员的疏忽所造成的损失,保护工人免受管理人员的干涉。 五、简答题: 1、何谓管理?它的基本的特征是什么? 答: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既定措施,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它的基本的特征是: (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3)、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之中。 (4)、协调的中心是人。 (5)、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也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 2、简述人员配备的基本原则。 答:(1)因事择人的原则。要使工作卓有成效地完成,要求工作者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因事择人是人员配备的首要原则。 (2)因材器用的原则。只有根据人的特点来安排工作,才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校本培训实施细则

裕民县第五管理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实施细则(试行)为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规范校本培训工作,提高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塔城地区第五管理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管理办法(试行)》,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一、组织管理 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有效开展继续教育的基本途径,为强化校本培训的组织管理,特成立裕民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永群(教育局副局长) 副组长:尹太平(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倪崇家(教育局双语办主任) 成员:全县各中小学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教研室,办公室主任由尹太平同志担任,具体负责裕民县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日常管理工作。 校长是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各中小学要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包括分管副校长、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名优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制订学校校本培训规划,明确学年、学期培训具体目标、任务。 二、健全制度 进一步建立健全校本教研规章制度。重点建立考勤制度、教师自学制度、信息交流制度、教研制度、教学反思制度、教研成果展示与奖励制度、培训档案管理制度等,从教师学习、培训、教研活动、成果展示等方面规范校本教研行为。要实行目标责任制,业务领导要根据各自的业务专长分工到教研组(备课组),教研组(备课组)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承担相应的教师指导责任。学校要把校本教研

活动情况纳入教师量化考评,把教师的活动成果计入教师业务档案,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使校本培训做到制度化、科学化,努力提高培训的效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培训内容 校本研修的内容应主要集中于教师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各种能力,包括新课程、教师教学基本功、师德、班主任培训和有关教育理论的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拓展、教学实践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专业研究能力的培养等等。 四、培训形式 学校要处理好集中培训与教师自主学习、专题培训与系统培训、校内培训与校外学习等关系。要优化培训资源,加强教学、科研、培训的有机统一。校本培训的基本形式可采取专题学习、个人自学、案例分析、交流研讨、考察观摩、课题研究、学术讲座、技能竞赛、上公开课、合作探究等,使培训呈现理论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集体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同伴互助与自我反思相结合等多样化特征,倡导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五、制定规划 各学校要按照《塔城地区第五管理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管理办法(试行)》,结合工作实际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制订学校校本培训规划,明确学年、学期培训的具体目标、任务,并制订详细的校本培训学年,并将规划和计划及时上报县教研室备案。 1.学校每学期都要提前制订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并落实到月行事历上(见附件1)。 2.学校要规定备课组或教研组制订学期工作计划,落实学校校本培训工作。 3.培训内容要根据《温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校本培训工作的通知》有关

《管理学》第十六章重难点笔记

《管理学》第十六章重难点笔记 第六篇创新 第十六章管理的创新职能 16.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创新及其作用

创新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 创新工作是管理过程的重要一环,是重要的管理活动,具有逻辑的结构。 2.创新与维持的关系 作为管理的基本内容,维持与创新对系统的生存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是相互联系、不可或缺的。创新是维持基础上的发展,而维持则是创新的逻辑延续;维持是为了实现创新的成果,而创新则是为更高层次的维持提供依托和框架。 3.创新的类别 (1)从创新的规模以及创新对系统的影响程度来考察,可将其分为局部创新和整体创新; (2)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来分析,可将其分为消极防御型创新与积极攻击型创新; (3)从创新发生的时期来看,可将其分为系统初建期的创新和运行中的创新; (4)从创新的组织程度上看,可分为自发创新与有组织的创新。 二、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1.目标创新 企业在各个时期的具体的经营目标,需要适时地根据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的特点及变化趋势加以整合,每一次调整都是一种创新。 2.技术创新 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要素创新、要素组合方法的创新以及产品的创新三个方面。 (1)要素创新。包括材料创新和设备创新。 (2)要素组合方法的创新。利用一定的方式将不同的生产要素加以组合,这是形成产品的先决条件,包括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的时空组织两个方面。 (3)产品的创新。其中,物质产品创新主要包括品种和结构的创新。

制度创新需要从社会经济角度来分析企业系统中各成员间的正式关系的调整和变革。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产权制度、经营制度和管理制度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4.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 企业系统的正常运行,既要求具有符合企业及其环境特点的运行制度,又要求具有与之相应的运行载体,即合理的组织形式。因此,企业制度创新必然要求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发展。 组织创新的目的在于更合理地组织管理人员的工作,提高管理劳动的效率。 5.环境创新 环境创新是指通过企业积极的创新活动去改造环境,去引导环境朝着有利于企业经营的方向变化。就企业来说,环境创新的主要内容是市场创新。 三、创新过程及其管理 1.抵制创新的原因 包括:(1)个人利益;(2)缺乏了解;(3)评价差异;(4)惰性;(5)团体心理压力。 2.创新的过程 (1)寻找机会 创新是对原有秩序的破坏。创新活动正是从发现和利用旧秩序内部的不协调现象开始的。不协调为创新提供了契机。旧秩序中的不协调既可存在于系统的内部,也可产生于对系统有影响的外部。 (2)提出构想 采用头脑风暴、德尔菲、畅谈会等方法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消除不协调,使系统在更高层次实现平衡的创新构想。 (3)迅速行动 创新成功的秘密主要在于迅速行动。创新的构想只有在不断地尝试中才能逐渐完善,企业只有迅速地行动才能有效地利用“不协调”提供的机会。

管理学原理期末复习题

管理学原理复习题 1.下列原理中,属于人员配备工作原理的是(c ) A.许诺原理 B.目标统一原理 C.责权利一致原理 D.命令一致原理 2.20世纪初,提出图表系统法的人是(A ) A.甘特 B.泰罗 C.维纳 D.穆登 3.管理控制工作的基本目的是(A ) A.维持现状 B.打破现状 C.改变现状 D.实现创新 4.管理的主体是 (D ) A. 企业家 B.全体员工 C. 高层管理者 D.管理者 5.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是 (B ) A.因果法 B.外推法 C. 德尔菲法 D.头脑风暴法 6.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 (D ) A. 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德鲁克 7. 下列哪种组织结构又称为斯隆模型 ( D) A. 多维立体结构 B.矩阵结构 C.职能型 D. 事业部制 8. 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C ) A.人和物的因素 B. 信息与环境的因素 C.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D. 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9. 利克特的管理模式认为,极有成就的管理者一般采用的管理方法是(C ) A.利用-命令 B. 温和- 命令 C.集体参与 D.商议式 10.管理的核心是 (D ) A.决策 B.领导 C.激励 D. 处理好人际关系 11.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出现在(A ) A. 19世纪末20世纪初 B. 20世纪 30年代 C. 20世纪40年代 D. 20世纪60年代 (B ) 头脑风暴法属于12. A.外推法 B.直观法 C. 因果法 D.德尔菲法 13. 弗鲁姆提出的激励理论认为 (A ) A.激励力= 期望值×效价 B.人是社会人

C.对一主管人员来说,最重要的需求是成就需求 D. 激励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 14. 控制活动应该(D ) A.与计划工作同时进行 B.先于计划工作进行 C.在计划工作之后进行 D.与计划工作结合进行 15.组织结构设计中,划分管理层次的主要原因是( D) A.组织高层领导的偏好 B.法律的规定 C.组织规模 D.管理宽度的限制 16.泰罗认为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D ) A.管理培训 B.管理实践 C.劳动竞赛 D.心理革命 17.从某种意义上讲,组织就是一个信息沟通网络,处在这个信息网络中心并对网络的畅通负有责任的人是(D ) A.信息系统管理员 B.高层管理者 C.一线员工 D.主管人员 18.一般说来,组织越稳定,管理宽度应该(B ) A.越小 B.越大 C.无法判断 D.无影响 19.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代表性理论是(A ) A.科学管理理论 B.管理科学理论 C.行为科学理论 D.权变理论 20.使科学、技巧、艺术和人的属性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有机结合起来的是 (A ) A.指导与领导工作 B.组织工作 C.控制工作 D.计划工作 21.个人管理与集体管理相比,据美国管理协会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制定决策方面( A) A.前者更有效 B.后者更有效 C.两者同样有效 D.两者都无效 22.适合于评价任何一种职位,最有创见和最有前途的主管人员评价方法为 (B ) A.职务系数法 B.时距判断法 C.四象限法 D.比较法 23.成功地履行管理职能最基本的要求是 (C ) A. 德才兼备 B. 具有管理能力 C.强烈的管理愿望 D.符合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要求 24.从某种意上说,既是计划工作的基础,又是控制的基本标准的是 (A ) A.实物标准 B. 费用标准 C.收入标准 D.成本标准 25.被称为决策硬技术的决策方法是指(A ) A.计量决策法 B.主观决策法 C.边际分析法 D.德尔菲法

《四川大学教材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附件: 四川大学教材建设管理办法 试行稿 为实现我校发展目标和规模,培养高质量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实际需要,编写出质量更高、更具特色、适应性强的教材,落实学校重点教材建设规划,加强对重点资助教材编写、出版及全校教材的选用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已正式列入国家、省(部、委)教材规划项目,且由我校教师担任主编的教材;我校教师任副主编,并且批准立项文件上正式列入由我校校名的国家级、省(部、委)级重点规划的参编教材;经学校审定批准的校级重点资助教材;经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教材等。 二、组织领导于工作机构 1、由校长直接领导下的教材建设委员会和教务处 负责研究、规划和指导全校的教材建设工作。 各教学部门的学科学术评议小组,在部门负责 任领导下,指导部门的教材建设工作。 2、出来日常事务的工作机构设在教务处 三、教材建设的基本要求

1、教材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根据课程设 置于教学改革的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学校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制订教材建设规划,既有较为长期(五年)的规划,又要有短期(二 至三年)的具体计划。 2、教材建设规划的制订,既要全面考虑,又要确 定重点。要将教学改革力度较大、有创新精神、有特色风格的教材,以及教学急需,尚无正式 出版的教材选题优先列入规划。 3、教材建设范围,主要包括全日制本科生教学使 用的文字教材(包括实践课、习题课、实验指 导书等配套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以及电子类教 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4、根据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教材工作规程》的精 神,教材建设应本着以下七项原则: (1)要把教材建设的重点放在师资力量比较强,教学和科研水平比较高的教学部门。 (2)要把重点发展本校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学科专业。 (3)要把重点放在各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各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尤其是国家、省、校级 重点课程。

第十六章 激励员工

第十六章激励员工 一、什么是动机 1.什么是动机?答:⑴动机指的是个体希望通过高水平的努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愿望,其前提条件是这种努力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在动机的定义中有三个关键要素:努力、组织目标和需要(一种内部状态,它使人感到某种结果具有吸引力)。在动机的定义中包括了个体需要必须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含义。⑵动机过程:未满足的需要-紧张感-驱力-寻求行为-需要获得满足-紧张解除。 二、早期的动机理论 1.为什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一种动机理论?答:⑴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 ①生理需要(食物、住所、性和其他的身体需要);②安全需要(保护自己免受身体和情感伤害,同时保证生理需要得到持续满足的需要);③社交需要(包括爱情、归属、接纳和友谊的需要); ④尊重需要(内部尊重因素包括自尊、自主和成就感等,外部尊重因素包括地位、认可和关注等); ⑤自我实现需要(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⑵在动机方面,马斯洛指出,每个需要层次必须得到实质的满足后,才会激活下一个目标。同时,一旦某个层次的需要得到实质的满足,它就不再具有激励作用了,下一层次就会成为主导需要。⑶马斯洛将五种需要划分为高和低两级。生理需要与安全需要称为较低级的需要,而社会需要、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称为较高级的需要。划分的前提条件:高级需要通过内部使人得到满足,低级则主要通过外部使人得到满足。⑷马斯洛的理论得到普遍的认可,因为该理论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具有内在的逻辑性。不过从总体上说,这一理论尚未得到实证研究的检验。 2.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中人性假设是什么?答:⑴X理论主要代表了一种对人的消极观念,它认为工人没有雄心大志,不喜欢工作,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为了保证工作效果必须要严格监控。⑵Y理论则提供了一种积极的人性观点,它认为工人可以自我指导,他们接受甚至主动寻求工作责任,他们把工作视为一项自然而然的活动。麦格雷戈相信Y理论更抓住了人的实质特点,认为应该以此指导管理活动。⑶利用需要层次理论框架对其意义进行分析:X理论假定较低层次的需要支配着个人行为,Y理论则假设较高层次的需要支配着个人行为。麦格雷戈本人坚信Y 理论的假设比X理论更有效。⑷并无实证证据证实哪一种假设更为有效。 3.描述赫茨伯格的激励-保健理论。答:认为不是所有的工作要素都能激励员工。①保健因素(导致工作不满意感的外部因素: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只能给工作场所带来和平,只能安抚员工,减少不满意感,不能激励员工。②只有激励因素(内部因素:成就、认可、责任等)才能使员工产生工作满意感。 三、当代动机理论——六种理论:三种需要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强化理论、具有激励作用的工作设计、公平理论、期望理论。 4.在工作环境中,麦克利兰的三种需要指什么?答:⑴大卫·麦克利兰的三种需要理论认为主要有三种需要推动人们从事工作,它们是:①成就需要-达到标准、追求卓越、争取成功的需要; ②权力需要-左右他人以某种方式行为的需要;③归属需要-建立友好和亲密的人际关系的愿望。⑵成果:①高成就需要者追求的是个人成就感,而不是成功之后得到的荣耀与奖励。高成就者喜欢工作目标具有适度挑战性,他们回避特别容易或者特别困难的工作任务。但高成就需要者未必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因为,他们关注自己的成就,而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应该重视的是帮助他人实现自己的目标。通过培训可以激发员工的成就需要。②归属需要与权力需要和管理的成功密切相关。最优秀的管理者是那些权力需要较高而归属需要较低的人。 5.谈谈如何运用目标设置理论解释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答:①大量证据支持了目标设置理论的观点:具体的目标会提高工作成绩;另外,困难的目标一旦被人们接受,将会比容易目标导致更高的工作绩效。②为了达到目标而工作的愿望是工作动机的主要源泉之一(个人的内在目的指导着行为)。有关目标设置的研究表明,作为激励力量,设置具体而有挑战性的目标具有优越性。

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

2012年管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1 周三多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管理 目标管理 预测 决策 人员配备 激励 控制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管理的性质不包括(C) A.二重性 B.科学性 C.理论性 D.艺术性2.人们常说,身体是“三分治七分养”,对于这件事(D) A.反馈控制比前馈控制更重要 B.现场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 C.反馈控制比现场控制更重要 D.前馈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 3.打电话请供应商来换一台同目前用坏的机器一样的设备,这是设备的简单替换问题,需要的管理技能主要是(B)A. 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 C.技术技能 D.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4.差别计件工资制是(A)的内容之一。 A.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B.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C.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 D.现代管理理论 5.没有一个固定的信息中心,成员之间总是互相传递信息的是(C)A.园型沟通 B.Y型沟通 C.全通道型沟通 D.轮型沟通 6. 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将计划分为 (C) A.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7.(C)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预 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 算。 A.经营预算 B.投资预算 C.财务预算 D.成本预算 8.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高度和难度, 这体现了目标的(D) A. 差异性 B.层次性 C. 时间性 D.先进性 9.某企业制造并销售单一成品,固定成 本总额为60万元,产品售价为每件30 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元,该企业的盈 亏平衡时的产量为(C) A. 3000 B.2000 C. 30000 D.20000 10.按照决策的主体,可以将决策分为 (B) A. 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 B.个体决策和 群体决策 C. 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决策D.确定型、 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11.下列关于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描 述正确的是(A) A.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共同决定组织规 模 B. 为了保证管理效果,管理幅度越大越 好 C.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 规模成正比关系 D.管理幅度越窄,管理层次就越多,组 织结构就呈扁平型 12.如何留住人才、减少人才的流失、 发挥人才优势,这体现的是领导艺术中 的(C)

小学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小学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教师是教育思想、方向、方法最集中的体现,他不仅决定教育质量而且制约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所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指出“振兴民族教育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因此,为培养造就一支品德高尚、教育观念新颖、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参加校本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全体教师必须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培训任务。特制订以下培训制度:一、培训目标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自身素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1 2、不断更新全校教师的教育观念,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际教育教学能力。 3、进一步发展教师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创造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提高教师课改的研究、探索能力,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水平。 4 5、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指导教师学会学习,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自主成长和提高。二、培训组织 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由组长、副组长和成员组成,主要有以下职责: 1、制定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评估考核措施、建立参培教师业务档案。 2、定期检查指导培训教师的学习和教学、帮助教

师解决学习与教学中的疑惑困难。、每学期期末总结教师校本培训情况,评估考核。3 4、经费和时间保证。积极投入资金,为顺利开展校本培训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开展培训时,领导要大力支持各个负责人组织的活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阻碍教师参加各式培训。确保教师培训时间,动,同时也规定教师职责: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不得无故缺席和迟到、早退,活动考勤纳入教师培训考核中。 2、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做到读书有笔记,学习有体会,教研有案例或课例,研究有论文,课题有成果。 3、新理念要与教学实践研究反思相结合,学习实践、反思提高、探索新课程理念,并把新课程理念从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整理自己的业务档案。 4 三、培训内容 1、师德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造就一支品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有关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能力、教研科研能力的培训。 2 、探索、研究如何构建“学为中心”的小学课堂。 3 4、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培训,要求教师普遍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四、培训形式 学校校本培训的方式灵活多样,切实可行,采取主要以下形式:以会代培、以研代培、以课代培、以学代培等,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可以与校本教研相结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但

教材建设与管理总体情况

教材建设与管理总体情况 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职能主要是组织教材建设、教材研究、教材选用与教材评价、教材征订计划制定、自印教材管理、教材供应、协助教材费用的结算、教材样书库管理等。 教材管理一贯坚持服务理念,为师生员工做好服务。2011年、2012年经过多次修改,制定了文件《湖南农业大学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湘农大[2012]68号)文件,教材管理严格按制度执行,按程序办事。 每年春秋两次集中征订教材,教材选用坚持审批制度,由开课单位组织教师选择合适教材,通过系、院把关,最后形成教材选用计划,交由供应公司采购,开学前把教材发放到学生手中,使学生上课有教材。教材费结算由学校计财处按招标折扣与中标单位结算学生领取的教材费用。为了掌握、统计每学期学生使用教材的情况,通过复印每学期使用的教材重要版面,整理、统计教材的相关数据,建立使用教材“样书库”,方便对教材使用的评价与数据分析。 教材建设以编写“高质量、高级别、高档次”教材为导向,明确教材建设思路,将编写教材纳入教师职称晋升、年度目标考核的指标。每年划拔教材专项基金,资助教师编写教材与出版。对于获得的优秀教材给予一定的奖励。“十二五”期间主编教材81本,其中主编部级规划教材22本,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5本,获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16本。 为实现教材供应的透明化与市场化,积极探索学校与供应商合作建设大学书店的教材供应新模式,努力推动学校教材供应模式的创新。2007年10月,学校与教材供应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使学校教材供应由传统的学校教材建设与管理科供应模式转变为由大学书店市场化供应模式。双方合作采取由学校提供场地,供应公司投资,在校园内建立大学书店,学校委托大学书店独家供应、发放学校教学计划内的全部教材,结算学生教材费用。通过双方合作,推动了教材供应服务体制的转

《管理学基础》仿真试卷(第十六套)

《管理学基础》仿真试卷(第十六套) (依据仲崇高教材编写,题后为出题页码) 一、多选题(1~10题,每题2分,10题共20分。) 1. 巴纳德认为,正式组织是有意识的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与力量的体系,而卡斯特则认为组织是一个属于更广泛环境的分系统,并包括怀有目的的并为目标奋斗的人们,人们对于组织的认识仍在不断加深,但组织的特征已经形成较为固定的答案,下面的选项中确定为组织的特征的正确选项有哪些()(P4) A.具有明确的目标 B.具有一定的结构 C.拥有各种形式的资源 D.具有明确的分类 E.受环境影响和制约 2.非正式组织是指自发的无意识的,行动无规律,仅以感情、习惯、喜爱、相互依赖来满足个人不同的心理需要的群体,而对于非正式组织的研究可以上溯到哈佛大学的梅奥教授所领导的霍桑实验,而对于它的存在在管理中的作用也要从正反两面去认知,所以下列选项中非正式组织的特征的主要表现有哪些()(P6) A.没有共同的组织目标 B.没有明确的组织制度和规定 C.成员人数和形式不稳定 D.它的存在只有负面影响 E.职位的可取代性 3.中国古代组织管理思想最早在《周礼》一书中已经有了体现,该书第一次把中国官僚组织机构设置为360职,并规定了相应的级别和职数,层次、职责分明,这说明中国古代已经有了初步的管理思想。下面的选项中能够体现中国古代经营理财的理论思想和初步的管理概念的理论有哪些( )(P30) A.《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 B.范蠡计然的待乏原则和积著之理 C.南宋时期提出的出纳与会计分离的思想 D.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 E.刘向编著的《战国策》 4.在20世纪初期,由泰罗发起的科学管理革命导致了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泰罗、法约尔、韦伯从三个不同角度,即车间工人、办公室总经理和组织来解决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管理问题,为当时的社会解决企业组织的劳资关系等问题提供了管理思想的指导和科学理论方法。所以下列选项中代表人物与之理论思想对应的选项是( )(P33)A.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B.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C.韦伯的古典管理理论 D.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E.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 5. 古典管理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是于美国当时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的,所以古典管理理论形成的时代正是美国经济处于起飞阶段时期,所以古典管理理论的意义在于()(p36) A.古典管理理论确立了管理学是一门科学 B.古典管理理论建立了一套有关管理的原理 C.古典管理理论为后代的管理理念奠定了基础 D.古代管理理论把人作为管理的中心 E.古代管理理论认为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6.激励,顾名思义就是启发和鼓励之义,启发式对人的动机而言,鼓励则是指对人的行为趋向加以控制,激励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管理功能的精髓,激励的作用有()(p206) A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B.有利于将职工的个人目的和企业目标统一起来 C.有利于员工利益的实现 D.有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促进组织内部的协调和统一

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A卷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管理的主体是() A.员工B.管理工作 C.组织D.管理者 2.在个人道德发展阶段中,个人已做出明确的努力,摆脱其所属团体或社会权威,确定自己的道德准则,这属于() A.前惯例阶段B.惯例阶段 C.后惯例阶段D.原则阶段 3.陈述“企业是干什么的”和“应该干什么”是指企业的() A.使命B.目标 C.政策D.程序 4.计划工作的真正起点是() A.确定目标B.估量机会 C.确定前提条件D.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 5.企业利用过去的资料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是() A.外推法B.内推法 C.因果法D.直观法 6.“l+1>2”体现了系统特性中的() A.目的性B.整体性 C.开放性D.交换性 7.被后人尊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的是() A.法约尔B.韦伯 C.泰罗D.梅奥 8.通过分析、比较和研究各种各样成功和失败的管理经验,抽象出管理的一般性的结论或原理的是哪一个学派的观点() A.社会合作学派B.经验或案例学派 C.决策学派D.权变学派 9.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组织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是()A.使命B.战略 C.政策D.程序 10.随着企业实力的增强,某家电生产企业将其经营业务扩展到医药、金融、餐饮等领域,这种做法属于() A.集中多元化B.横向多元化 C.同心多元化D.混合多元化 11.“确立一种正式的、用来协调各种活动和任务的框架,以便明确人们在其中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这属于管理的哪项职能() A.计划B.组织 C.领导D.控制 12.下列不属于 战略管理特点的是() ... A.系统性B.长远预见性

XX大学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

XX大学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高等学校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深入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师学术水平、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及教学改革成果的表现形式。为规范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提高教材建设与管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此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教材建设与管理包括各级规划教材、统编教材、自编教材(讲义)的立项建设与管理以及教材选用、征订、发放、评价等工作。 第三条教材建设应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政策,结合我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四条学校“教材建设与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全校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制定有关教材建设的政策、措施并督促落实;审议教材建设规划和出版教材计划,评审优秀教材(或讲义)。 第五条教材建设具体工作由教务处负责,包括制定教材建设规划,组织教材建设立项、评奖,编制、统计教材建设各类报表,开展教材研究和评价工作,筹集并管理教材建设基金项目等。 第六条各教学单位负责教材的选用,教务处负责教材的审

定和质量评价,资产处负责教材的订购、保管与发放等工作。 第三章指导原则 第七条以课程建设与改革为抓手,以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课程教材建设与改革为重点,加大应用型课程教材建设力度,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 第八条基本思路:①公共基础课教材建设要注重实践,推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改革;②专业基础课教材建设要整合教学内容,减少重复性、交叉性内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与模块;③专业课教材建设要加大实践(实验)课程比重,注重于生产实际相结合;④实践课教材建设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完善实践保障条件。 第四章自编教材(讲义)建设与管理 第九条自编教材(讲义)立项的基本原则 凡我校教师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需要编写并由学校组织印刷、出版与发行的教材、实验(实习)指导书、课程讲义、习题集、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通称为自编教材(讲义)。自编教材(讲义)的立项基本原则是: 1.必要性。专业培养方案需要但目前没有规划、统编、推荐教材或虽有此类教材但不适合专业层次定位的要求。重点支持国家、省部、学校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终期成果拟出教材;新建专业或优势和特色学科专业的基础课、专业课教材。 2.可行性。本专业或教师本人有足够的水平或力量承担编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