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操作常规及流程

儿科操作常规及流程
儿科操作常规及流程

儿科护理操作常规及流程

目录

一、体温测量法 (2)

二、脉搏测量法 (2)

三、呼吸测量法 (3)

四、血压测量法 (4)

五、婴幼儿沐浴法 (4)

六、配奶与消毒法 (6)

七、婴幼儿约束法 (6)

八、婴幼儿大、小便标本采集法 (7)

九、婴幼儿氧气吸入法 (9)

十、先天性巨结肠洗肠法 (9)

十一、婴幼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术 (10)

十二、简易呼吸气囊操作法 (11)

十三、机械通气操作法 (11)

十四、机械通气病人密闭式吸痰法 (12)

十五、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 (13)

十六、压缩雾化吸入法 (14)

十七、肝部理疗仪法 (15)

十八、深部机械排痰使用法 (15)

十九、叩击震颤排痰操作流程 (16)

二十、注射泵的操作流程 (17)

二十一、心电监护仪的操作流程 (18)

二十二、口罩使用技术的操作流程 (20)

二十三、留置针封管技术操作流程 (21)

二十四、儿科中药贴敷操作流程 (22)

二十五、鼻腔滴药法的操作流程 (23)

二十六、小儿休克急诊抢救流程 (24)

二十七、小儿心力衰竭抢救流程 (25)

二十八、小儿惊厥急诊抢救流程 (26)

二十九、小儿急性中毒抢救流程 (27)

一、体温测量法

【目的】

1.测量、记录患儿体温。

2.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

【评估】

1. 询问、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向患儿解释测量体温的目的,取得患儿的配合。

2. 评估患儿适宜的测温方法:取出体温表,检查有无破损,将汞柱甩至35℃以下。根据年龄及病情选择测量方法。

【用物准备】

体温表、纸巾、笔、记录本。放体温计的盒或杯2个(一个干净的放消毒后清洁的体温计,另一个放使用后需要消毒的体温计)。

【操作程序与方法】

1.直肠测量法

(1)拉下床栏,患儿侧卧屈膝或仰卧,露出臀部,将肛表蘸石蜡油轻轻插入直肠2~3cm。(2)需手扶体温表,并用手掌和手指轻轻将双臀捏在一起,防止测量过程中排便或体温表脱出。

(3)测量3分钟,取出肛表用纸巾擦干净,观察温度,然后用有效消毒液浸泡消毒。(4)整理床单,使患儿舒适,拉上床栏。

(5)洗手,记录体温。

2.腋下测量法

(1)拉下床栏,向患儿或家长解释,解开上衣,擦干腋下。

(2)将体温表放入腋下,将臂过胸夹紧体温表。

(3)测量7~10分钟后观察体温,并将结果告知患儿或家长,然后甩至35℃以下,体温表用有效消毒液浸泡消毒。

(4)拉上床栏,洗手,记录体温。

【注意事项】

1.对3岁以下及较顽皮患儿、昏迷及手术未清醒的患儿测腋温需协助扶好体温表。

2.患儿坐浴、灌肠后半小时方可测肛温。沐浴后半小时可测腋温度。

3.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相符时,应重复测温,必要时可同时测量另一部位对照,以便得到更准确的体温数值。

4.婴幼儿不宜测口温。

5.测量体温前后,应清点体温计的数目。

二、脉搏测量法

【目的】

1.测量患儿的脉搏,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2.监测脉搏变化,间接了解心脏的情况。

【评估】

1. 询问、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向患儿解释测量的目的,取得患儿的配合。

2. 评估患儿适宜的测量脉搏方法。

【用物准备】

手表(秒表)、记录单、笔、听诊器。

【操作程序与方法】

1.听诊法

(1) 协助患儿采取舒适的卧位。

(2) 将听诊器放在患儿左侧胸壁心尖搏动点,记1分钟心脏跳动次数。

2.切脉法

(1) 协助患儿采取舒适的卧位。

(2) 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可选择桡动脉、颈动脉、颞浅动脉等处。

(3) 以示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按压浅表的较大动脉,力度适中,以能感觉到脉搏搏动为宜。

(4) 一般患儿可以测量30秒,危重患儿、心脏病患儿、脉搏异常的患儿,应测量1分钟,核实后,报告医师。如脉搏细弱数不清时,可用听诊器数1分钟心率。

(5) 将结果告知患儿或家长,记录脉搏值。

【注意事项】

1.如患儿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情况,需稳定后再测量。

2.脉搏短绌的患儿,按要求测量脉搏,即一名护士测脉搏,另一名护士听心率,同时测量1分钟。

3.因拇指本身有小动脉搏动,勿用拇指测量脉搏。

三、呼吸测量法

【目的】

1.测量患儿的呼吸频率。

2.监测呼吸变化。

【评估】

询问、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及一般情况。

【用物准备】

手表(秒表)、记录单、笔,必要时带棉球。

【操作程序与方法】

1. 测量脉搏后,护士仍保持诊脉手势。观察患儿的胸腹部,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测量30秒。

2. 危重患儿呼吸不易观察时,用少许棉絮置于患儿鼻孔前,观察棉花吹动情况,计数1分钟。

【注意事项】

1.呼吸的速率会受到意识的影响,测量时不必告诉患儿。

2.如患儿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需情绪稳定后测量。

3.呼吸不规则的患儿应当测量1分钟。

四、血压测量法

【目的】

测量、记录患儿的血压,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评估】

(1.询问、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了解基础血压。

2. 告知患儿及家长测量血压的目的,取得患儿及家长的配合。

【用物准备】

血压计、听诊器、记录本、笔。

【操作程序与方法】

(1)根据患儿年龄大小,选择宽窄适当的袖带。

新生儿袖带宽2.5~4.0cm,袖带长5.0~10.0cm.

婴儿袖带宽6.0~8.0cm,袖带长12.0~13.5cm.

儿童袖带宽9.0~10.0cm,袖带长17.0~22.5cm.

(2)检查血压计有无破损,汞柱有无裂隙,汞柱平面是否在零度处。检查血压计(合格证、水银、袖带、连接管、零点、气囊、开关等),检查听诊器(连接管、膜、传导性等)。(3)协助患儿采取坐位或卧位,保持血压计零点、肱动脉与心脏同一水平。

(4)驱尽袖带内空气,平整地缠于患儿上臂中部,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下缘距肘窝2~3cm。

(5)听诊器置于肱动脉位置。

(6)按照要求测量血压,正确判断收缩压与舒张压。

(7)测量完毕,排尽袖带余气,关闭血压计。

(8)记录血压数值。

【注意事项】

(1)保持测量者视线与血压计刻度平行。

(2)长期观察血压的患者,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3)按照要求选择合适袖带。

(4)若衣袖过紧或者太多时,应脱掉衣服,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5)患儿活动或饮食后应休息15~20分钟,再测量血压。

(6)脑血管意外及偏瘫患儿,应在健侧臂测量,如上肢有大面积烧伤、血管畸形、无脉症等,须测下肢血压,将患儿平卧,脱下一侧裤腿,将袖带缠在大腿下端近腘窝处,摸到腘动脉后,放上听诊器,测量方法同上肢。记录时应注明“下”字,一般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高2.7~5.3kPa.(1kPa=7.5mmHg)

五、婴幼儿沐浴法

【目的】

1.使患儿清洁舒适。

2.促进血液循环及皮肤排泄、散热。

3.活动肌肉和肢体。

【评估】

1. 询问、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病情。

2. 告诉患儿及家长沐浴的目的,取得患儿及家长的配合。

【用物准备】

大毛巾、小毛巾、婴儿襁褓、婴儿浴液、洁净衣服、尿布、护理篮(内置:婴儿爽身粉、石蜡油、护臀膏、75%酒精或0.2%~0.5%碘伏、消毒植物油、棉球、棉棒等)。

【淋浴法】

1. 将用物带至沐浴室,关闭门窗,室温调至25~27℃,水温38~40℃,擦浴台上铺垫子,罩上清洁被单。

2. 操作者系上围裙,洗手,将婴儿儿置于擦浴台上,解开包被,检查手圈,核对姓名、床号,脱去衣服,除去尿布。

3. 将婴儿儿抱至沐浴垫上,用小毛巾洗净脸部,用拇指及中指按住耳郭,然后湿润头发和全身,用手将肥皂(或浴液)搓成沫于新生儿身上,顺序:头、颈、上肢、腋下、躯干、腹股沟、臀部和下肢。注意洗净皮肤皱褶处,用水冲净,防止水误入鼻腔。

4. 洗毕,将新生儿抱至擦浴台,用大毛巾擦干全身,测量体重并记录。脐部用75%酒精轻拭,臀部涂护臀膏,穿衣,兜好尿布,检查手圈字迹是否清晰,耳、眼、鼻有无异常,如有分泌物用棉签拭去。更换衣服,核对后放回小床。

5. 整理用物,用消毒液擦拭台面。

【盆浴法】

1.关闭门窗,室温调至25~27℃。

2. 携用物至床旁,把用物按顺序摆好,浴盆放在床旁凳上(有条件的放在操作台上),盆内放2/3温热水,水温38~40℃。

3. 将盖被三折至床尾,脱去衣服,用大毛巾包裹全身。

4. 洗面部:面巾擦眼(由内眦向外)擦耳、洗面。

5. 抱起患儿,左手托着患儿枕部,将躯干挟于护士腋下,左手拇指和中指分别将耳部向前折,堵住外耳道口。

6. 右手将肥皂涂于手上,洗头、颈、耳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7. 盆底铺一块浴巾,解开大毛巾,护士左手握住患儿左臂靠近肩部,使其颈枕于护士手腕处,右手托住双腿,轻轻扶入盆内。

8. 用手抹肥皂,按顺序洗颈下、前胸、臂、手、腹、背、腿、脚、会阴。

9. 洗毕,迅速将患儿依放入水中方法抱出,用大毛巾包裹全身,并沾干水分,测量体重并记录。

10. 检查全身各部位,用棉棒清洁鼻孔,必要时用液状石蜡棉棒擦净女婴大阴唇及男婴包皮处污垢。

11. 穿好衣服,垫上尿布,必要时剪指甲、换床单等。

12. 整理床单位,物归原处,洗手记录。

【注意事项】

1.仔细核对床号、姓名、手圈,避免抱错婴儿。

2. 勿使浴水流入耳、鼻、眼、口腔内。脐带脱落干燥可盆浴。

3.沐浴时需选用婴儿专用沐浴液,注意观察皮肤及全身状况,如发现感染等异常及时处理。4.注意安全,淋浴时先调水温再沐浴,操作时动作轻柔、敏捷。

5.动作轻快,注意保暖,减少暴露。

6.口唇干裂可涂液状石蜡,脐部有渗出可涂2.5%碘酊及75%酒精脱碘。如有臀红可根据程度遵医嘱处理。

7.头部有皮质结痂时,可涂消毒植物油,次日轻轻梳去结痂,再清洗。

8.皮肤皱褶处,可用毛巾擦干。

六、配奶与消毒法

【评估】

配奶间环境:单独房间,冰箱。

【用物准备】

500ml或1000ml量杯1个、配方奶粉1罐、量勺1个、无菌调奶器(搅拌棒或勺)1个、无菌开水壶1个、无菌奶瓶若干、温开水适量(煮沸后5~10分钟再冷却至40~60℃)。【操作步骤】

1.洗手,检查无菌包有效期,取出无菌量杯、无菌调奶器、开水壶。

2.将开水壶内晾好的温开水(40~60℃),倒入量杯中。

3.跟据配方奶要求的水量与奶粉的比例,用量勺取适量奶粉倒入量杯,用搅拌勺搅匀,使其完全溶解。

4.根据婴儿奶量倒于奶瓶内,喂哺婴儿。

5.整理用物,初步清洁后送消毒,洗手。

【注意事项】

1.护士配奶前必须洗手、戴口罩。

2.配奶时,先准备好适量的温水,再加入奶粉搅拌,集中配奶。现配现喂。

3.配奶的量杯、搅拌勺、奶瓶和奶头一用一消毒。

4.配方奶粉注明开盖起始时间,有效期为14天。配方的量勺用后不能放在奶粉罐内,防止奶粉污染。

【消毒】

1.配奶间消毒

(1)配奶间每天湿拭打扫1次,物体表面每天用500mg/L含氯制剂擦拭。

(2)空气消毒:紫外线照射每天1次。

(3)每月做一次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手卫生效果的监测和物体表面(奶瓶、奶头、消毒后的量杯等)的消毒效果监测。

2.配奶用物的消毒

(1)奶瓶、奶头可以使用一次性的。如不是一次性,按下列方法消毒:①奶瓶:先用毛刷刷净奶渍-后清洗-晾干-高压灭菌。②奶头:用清水洗净-晾干-高压灭菌。

(2)配奶的量杯和搅拌勺要集中使用,一用一消毒(高压灭菌)。

3.配方奶粉

(1)打开奶粉前要查奶粉的有效期。

(2)注明起始开盖时间,有效期为14天。

(3)配奶的量勺用后不能放在奶粉罐内,防止奶粉污染。

七、婴幼儿约束法

【目的】

1.防止患儿过于活动,以利于诊疗操作顺利进行。

2.保护伤口及敷料,以免患儿抓伤或引起伤口感染。

3.防止患儿坠床、碰伤肢体,以免发生意外。

【评估】

1.评估患儿病情、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度、约束部位皮肤色泽、温度及完整性等。

2. 评估需要使用保护具的种类和时间。

3. 向患儿和家属解释约束的必要性,保护具作用及使用方法,取得配合。

【用物准备】

1.手足约束带或纱布与绷带。

2. 特制的手足约束带。

3.凡能包裹患儿全身的物品皆可使用,如:大毛巾、毛毯、大单等。

【全身约束法】

1. 将大单(或大毛巾)折成自患儿肩部至足跟部的长度,将患儿放于中间。

2. 以大单一边包裹患儿的手足,上端掖于患儿对侧的腋下。下端拉平压于患儿的身下。

3. 再将大单的另一边包裹另一侧的手臂,经胸前压于患儿的背下。如患儿过分活动,可用绷带打活结系好。

【手足约束法】

1. 用约束带一端系于手腕或足踝部,另一端系于床屉空隙处。

2. 实行四肢约束的患儿需加强巡视,重点观察腕、踝部位的皮肤、温度、颜色,做好皮肤的护理。

3. 对持续约束的患儿做到2~3小时松解一次,必要时进行局部按摩,保持功能位置。

4. 有完整的记录及交班手续。

【绷带卷及棉垫法】

1. 用四层绷带打成双套结。

2. 以棉垫包裹手腕或足踝。

3. 将结套在棉垫外稍稍拉紧,使手足不易脱出,又不影响血液循环为限。

4. 将绷带末端系在床屉的栏杆上。

【特制手足固定带法】

1. 使患儿平卧,体位舒适。

2. 将固定带横铺在床上相当于患儿手腕足踝处,用约束带中段系住患儿的手腕或足踝处,将两端紧系于床屉的栏杆上。

【注意事项】

1.约束带捆扎松紧要适宜,以可以放入一个手指为宜。注意手足的位置,以免拉床档时夹伤手足。使用约束带以保证被约束患儿的安全和治疗的顺利进行为原则,不应过度限制患儿的肢体活动。

2.定时观察局部皮肤血液循环状况。

3.避免皮肤损伤,必要时局部按摩或加厚棉垫。

4.使用约束时,要使患儿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定时松解。

5.治疗完成后,应及时将约束带解除。

6.使用约束带之前应对家长履行告知程序。

八、婴幼儿大、小便标本采集法

【目的】

1. 做尿常规检查,检查尿液的性质或肾功能等,测定有无异常。

2. 检查24小时尿液及其内容物(钾、钠、糖等)的总尿液量及比重。

3. 留取尿液做细菌培养。

【评估】

1. 询问、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

2. 告诉患儿及家长留尿目的,取得患儿及家长的配合。

【用物准备】

1. 一次性留尿袋、较大的患儿备便盆、一次性留尿试管。

2. 留尿器、固定带、胶布条、橡皮管(或乳胶管)、玻璃尿瓶、储尿容器。

3. 除导尿用物外,另备无菌标本瓶,络合碘棉球及生理盐水棉球,酒精灯,弯盘、镊子一把。

【留取普通尿标本法】

(1)婴儿可用一次性留尿袋,首先检查小瓶口是否有破裂情况,一次性留尿袋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内。

(2)男婴可将阴茎放在一次性尿袋内,女婴则分开大阴唇,将一次性尿袋固定在尿道口将尿布包好,使患儿舒适。

(3)留尿后将核对标签贴在小瓶外或尿袋外,放在规定的地点,及时送检。

【留取24小时尿标本法】

1. 用肥皂水洗净外阴部。

2. 标本瓶置于床底下(标本瓶事先用20%甲醛溶液刷洗以便防腐)。

3. 将男或女患儿留尿器接好,将乳胶管一端接留尿器上,另一端放进床下标本瓶内,瓶外应注明留尿患儿的姓名、日期、起止时间。

4. 乳胶管用胶布固定在瓶口处。

5. 略抬高床头。

6. 24小时尿留完后要记录起止日期、尿液总量,贴上核对标签后送检。

7. 较大患儿可自己将尿液直接尿入24小时留尿的容器内。

【留取尿液细菌培养法】

1. 男患儿用络合碘棉球及盐水棉球擦洗干净尿道口,将弯盘放在患儿的两腿之间,将先排出的尿液留在弯盘内,取中段尿装入无菌瓶内。将留取标本的瓶口在点燃的酒精灯上烧灼一下,塞上瓶塞,贴上核对标签送验。

2. 女患儿及婴幼儿、昏迷患儿,按导尿术将尿液导入无菌瓶内,将留取标本的瓶口在点燃的酒精灯上烧灼一下,塞上瓶塞,贴上核对标签送验。

【注意事项】

1.将床头稍抬高,以便使尿液流入瓶内或袋内。

2.经常巡视患儿,有尿即将尿袋取下,以防尿液洒掉。

3.乳胶管头部不可深入瓶底,以免有尿时皮管头部浸入尿瓶内。

4.留取24小时尿时,根据实际情况,需在尿液中加适量防腐剂。

5.尿瓶快要装满时,即倒入专用24小时尿的玻璃瓶或容器内。

6.留24小时尿的过程中,注意更换患儿的卧位。

7.需导尿的患儿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8.及时送验,不得放入冰箱内保存。

九、婴幼儿氧气吸入法

【目的】

提高患儿吸氧浓度,纠正缺氧。

【评估】

1. 询问、了解患儿身体状况,向患儿及家长解释,取得配合。

2. 评估患儿鼻腔情况、缺氧程度。

3. 评估环境:注意安全,严防明火。

【用物准备】

氧气、湿化瓶、治疗盘内放治疗碗1个,内盛蒸馏水,氧气头(面)罩1个,吸氧管、棉签。【操作程序与方法】

1. 面罩吸氧法

1)使用时用面罩将患儿鼻孔及口盖住,用松紧带套在头上固定。

2)调节氧气至所需流量。

3)整理床单位及用物,观察患儿情况。

4)记录用氧时间。

5)面罩吸氧法适用于婴幼儿及儿童

2. 鼻导管吸氧

1)洗手,按需要备齐物品,顺序放置,检查湿化瓶与导管的连接是否紧密。

2)携用物至患儿床前,核对患儿,解释吸氧目的及注意事项。

3)检查氧气装置、正确安装,准备胶布。

4)连接鼻导管,检查管道是否通畅,根据医嘱或病情调节氧流量。

5)将鼻导管上预留的小孔对准患儿鼻孔(使用鼻塞者将鼻塞插入患儿鼻孔),用胶布将鼻导管固定于鼻翼两侧。

6)记录用氧时间及流量,患儿用氧期间加强巡视。

7)停用氧气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擦净面部(用患儿毛巾)。

8)清理用物,洗手,记录停氧时间。

【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氧源周围严禁烟火及易燃品,以防引起燃烧。

2.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而后应用。停氧时应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以免一旦关错开关,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而损伤肺部组织。

3.用氧过程中应观察氧气装置有无漏气,管道是否通畅,固定是否牢固,氧气流量、湿化瓶内蒸馏水是否符合要求,如面罩用氧时防止面罩移位。经常观察缺氧状况有无改善,鼻腔分泌物多者应及时清除,以免影响吸氧效果。

4.湿化瓶内的蒸馏水每日更换1次,以免液体不够量,呼吸道的黏膜被干气体所刺激。5.使用中的湿化瓶每日更换,进行消毒处理。

十、先天性巨结肠洗肠法

【目的】

1.促进肠管蠕动,扩张狭窄段,清除积存粪便,减轻腹胀,促进食欲,改善营养状况。2.减轻炎症对肠粘膜的刺激性水肿,防止粪便对手术的污染,减少术后并发症。

【评估】

1. 询问、了解患儿的身体情况。

2. 告诉患儿及家长为患儿洗肠的目的,取得患儿及家长的配合。

【用物准备】

灌肠器、肛管(12~22号)1根、液状石蜡、生理盐水、灌肠专用治疗碗2个、200ml量杯1个、尿垫、卫生纸、扁便盆1个。

【操作程序与方法】

1. 灌肠应在处置室或在患儿的床单位操作。

2. 一般应两人操作,遵医嘱备适量温生理盐水。

3. 患儿取截石位,略抬高臀部。

4. 了解结肠病变位置的高低及痉挛段的长短,以掌握肛管插入的深度。

5. 选择合适的肛管,润滑后轻轻插入,肛管插入要求动作缓慢、轻柔,遇阻力时应后退再向前,切忌粗暴操作,如发现肛管上带有血迹或灌出液中带有血丝,提示有穿孔的可能,应立即停止操作。

6. 肛管必须插至扩张的结肠内,有气体和粪便排出时才达到要求。一般插入痉挛松弛的近端扩大的肠腔内。

7. 灌洗时要用灌肠器,每次遵医嘱灌入37~38℃的生理盐水20~50ml,随即让粪便由肛管排出,同时做腹部按摩,休息片刻后,反复灌洗。并要求每次排出量不少于灌入量。

8. 粪便干硬灌洗困难时,可遵医嘱用等渗盐水和甘油混合注入结肠保留2~3小时,再用等渗盐水灌洗。

【注意事项】

1.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做好核对工作。

2.插入肛管长短适度,缓慢推注药液。

3.观察患儿的面色、腹痛、脉搏等情况,如有异常立即停止灌洗,及时与医生联系。4.注意观察排出粪便的颜色、量,并作记录。

5.每次灌洗切忌用清水,根据医嘱每日定时灌肠1次,腹胀未改善应保留肛管。

十一、婴幼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术

【目的】

采取血标本

【用物准备】

护士准备:了解患儿病情、体重、采血量;操作前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5ml注射器、碘伏、棉签、纱布(棉球)、胶布

患儿准备:仰卧位,固定大腿外展成蛙形,以便暴露腹股沟区。

环境准备:清洁、宽敞,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扫地及更换床单

【操作程序与方法】

1.碘伏消毒患儿穿刺部位及护士左手食指。

2.在患儿腹股沟中、外1/3交界处,以左手示指触及股动脉搏动处,右手持注射器在股动脉搏动内测0.5cm处垂直穿刺,边退边抽回血。

3.见回血后固定针头,抽取所需血量。

4.拔针,用纱布压迫穿刺点5分钟左右至止血,用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注意观察患儿反应。

十二、简易呼吸气囊操作法

【目的】

当病情危急,来不及气管插管或在呼吸机使用前或停用呼吸机时,可利用简易人工呼吸器直接给氧,使患儿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改善组织缺氧状态。

【物品准备】

简易呼吸气囊一套、型号合适面罩、氧气储气袋.、氧气导管

【操作程序与方法】

1.彻底清理患儿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仰卧位颈肩部垫高2-3cm,鼻吸气位。

3.抢救者应位于患者头部的后方,轻推下颌,使患儿张口,使气道保持通畅。

4.将面罩扣住口鼻,左手C字形用拇指和食指紧紧按住,其它的手指轻托下颌骨。

5.用另外一只手挤压球体,将气体送入肺内,规律性地挤压球体提供足够的吸气/呼气时间,频率40- 60次/分。

6.抢救者应注意患儿胸廓是否有起伏,密切观察通气是否有效。

【注意事项】

1.注视患儿胸部上升与下降(是否随着压缩球体而起伏)。

2.经由面罩透明部分观察患儿口唇与面部颜色的变化。

3.使用完毕应送供应室消毒、备用。

十三、机械通气操作法

【目的】

1.改善通气

2.辅助呼吸

【评估】

1.核对患者腕带:查对患者。

2.病人情况:包括年龄、体重、病情等。

3.呼吸机性能。

4.病房有无中心供氧,氧气及空气管道的接头是否吻合,电源及电源插座是否与呼吸机上得电源插头吻合。

【物品准备】

呼吸机、消毒好的管路、湿化器、无菌蒸馏水、模拟肺、手消毒剂、简易呼吸器、听诊器、连接管、50ml注射器1个、记录纸笔等。

【操作程序与方法】

1.使用呼吸机前准备

1)正确安装安装湿化器。

2)连接呼吸机管道各部件,向湿化器内加无菌蒸馏水至刻度,连接模拟肺将模拟肺与呼吸机管路连接置于专架上。

3)连接电源、氧源,打开空压泵开关、开主机,开湿化器电源开关调节湿化器温度。

4)进入呼吸机自检,自检通过后,调至待机状态,连接模肺。

2.使用呼吸机

1)选择呼吸机模式。

2)遵医嘱调节参数,观察呼吸机在模肺下运行情况正常。

3)取下模拟肺,将呼吸机与气管导管相连。

4)听诊两肺呼吸音,检查通气效果,监测有关参数。

5)设定报警限,打开报警系统。

6)记录有关参数。

7)观察患儿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同步情况,必要时吸痰或遵医嘱应用镇静剂通气半小时后查血气,遵医嘱调节参数。

8)停用呼吸机

①遵医嘱检查患儿是否符合撤机指征。

②准备好合适的给氧装置,充分吸痰,撤去呼吸机,调至待机状态。

③观察病人病情,确认病情平稳。

④先关湿化器开关,再关主机开关,最后关空压泵,最后断电源。

⑤记录

3.终末处理

①呼吸机管路、湿化罐送供应室消毒。

②呼吸机显示屏每日用75%酒精擦拭消毒,机身用0.5%有效氯擦拭消毒

【注意事项】

1.呼吸机管道避免过份牵拉,防止损坏及牵拉病人,翻身时应有专人安置管道,管道上的积水杯应放管道的最低位,并要及时倾倒积水杯和管道内的冷凝水。长期使用呼吸机病人应每日更换湿化罐,每周更换呼吸机管道,必要时随脏随换。呼吸机上的过滤网应每天清洗,机器电源插座要牢靠不松动,机器应定期充电维修。

2.及时正确处理呼吸机报警。

3.使用呼吸机期间,床旁应备简易呼吸囊。

4.使用呼吸机期间,应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加强气道的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定时检查血气分析,防止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

十四、机械通气病人密闭式吸痰法

【目的】

1.用吸引器清除患儿气管插管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气体的交换,防止窒息和并发症的发生。

2.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

3.防治感染。

【评估】

1.查对床头牌、头帖、手圈。

2.评估病情及痰液情况。

3.吸痰装置放于适当的位置。

【用物准备】

密闭式吸痰管、吸引器、生理盐水、2ml空针、无菌剪刀

【操作程序与方法】

1.打开开关,检查吸痰器,调节压力(早产儿≤0.02Kpa、足月儿≤0.03 Kpa)。

2.将患儿头转向操作者一侧并略向后仰。

3.将吸痰装置与密闭式吸痰管的Y型接管连接。

4.确定注水孔处于关闭状态。

5.右手扶气管导管,左手持密闭式吸痰管内吸引管快速向气管导管内送,送到导管顶端,回抽0.5cm,按压控制开关,边退边吸。

6.用注射器吸取3-5ml生理盐水,接注水口,左手按压控制开关,右手推注射器冲洗管道。7.吸痰前可增加氧气吸入。

8.旋转退管吸痰(防止固定一处吸引)。

9.每次吸痰不超过15s。

10.可反复进行至痰液吸净。

【注意事项】

1.防止冲管时生理盐水进入气管导管。

2.吸痰完毕,关上吸引器开关,清理用物。

3.观察患者面色、呼吸是否改善。

4.观察痰的性质、颜色。

5.吸痰器储液瓶内液体不可超过瓶体的2/3。

十五、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

【目的】

1.补充液体、营养,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2.使药物快速进入体内

【物品准备】

1.输液器、液体及药物。

2.治疗盘:内置吉尔碘,棉签,弯盘,胶布、头皮针、无菌巾内放有已吸入生理盐水的注射器、一次性剃刀。

【操作程序与方法】

1.在治疗室内核对、检查药液、输液器,按医嘱加入药物,并将输液器针头插入输液瓶塞内,关闭调节器。

2.携用物至患儿床旁,核对患儿(床头卡、手腕带)再次查对药液,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排尽空气。

3.将枕头放在床沿,使患儿横卧于床中央,必要时全身约束法约束患儿(家人一人固定头及躯干部,一人固定双下肢)

4.如两人操作,则一人协助固定患儿头部,另一人穿刺。穿刺者立于患儿头端,消毒皮肤后,用注射器接头皮针,驱除气体后,一手绷紧血管两端皮肤,另手持针在距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0.3cm处将针头沿静脉向心方向平行刺入皮肤,然后将针头稍挑起,沿静脉走向徐徐刺入,见回血后推液少许如无异常,用胶布固定。

5.取下注射器,将头皮针与输液器连接,调节滴速,并将输液皮条绕与患儿头上适当位置,胶布固定。

6.整理用物,记录输液时间、输液量及药物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2.针头刺入皮肤,如未见回血,可用注射器轻轻回抽以确定回血;因血管细小或充盈不全而无回血者,可试推入极少量液体,如畅通无阻,皮肤无隆起及变色现象,且点滴顺利,证实穿刺成功。

3.穿刺中注意观察患儿的面色和一般情况。

4.根据患儿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观察输液情况,如速度是否合适,局部有无肿胀,针头有无移动、脱出,瓶内液体是否滴完,各连接处有无漏液,以及有无输液反应发生。

十六、压缩雾化吸入法

【目的】

1.湿化气道:常用于气管切开术后

2.预防﹑控制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减轻水肿,稀释痰液、帮助怯痰。

3.改善通气功能:解除支气管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

【评估】

1.患儿的病情、意识状态、呼吸及痰液、过敏史等;

2.患儿自行排痰情况

3.家长对雾化吸入的认识及配合程度

【用物准备】

压缩雾化吸入器装置、遵医嘱备药物、纱布、治疗巾、弯盘。

【操作步骤】

(1)在配制或取用药之前一定要彻底洗净双手,认真核对。

(2)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喷雾器,取下其上半部和进气活瓣。

(3)按医嘱注入药液,注入药量2-6ml的范围内。

(4)将其上半部垂直插入喷雾器中然后按顺时针方向旋紧。

(5)安装面罩。

(6)握住喷雾器,连接压缩机的空气导管。

(7)婴幼儿用面罩时把口鼻罩住,用力适当。

(8)患儿放松,打开压缩机,嘴唇裹住口含器缓慢地吸气,在吸气时按下间断控制按钮,喷雾器喷雾,呼气时松开间断控制按钮,喷雾器则停止喷雾。

(9)直至听到指示药物已用完的声音信号响起来,或查看喷雾器的出雾是否清晰可见,当出雾变得不规则时,即停止治疗。

【注意事项】

1.使用前检查电源电压是否与压缩机吻合。

2.压缩机放置在平稳处,勿放于地毯或毛织物等软物上。

3.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出现不适可做适当休息或平静呼吸;如有痰液应协助患而拍背咳出。

4.定期检查压缩机的空气过滤器内芯,喷雾器要定期清洗,发现喷嘴堵塞,应反复清洗或更换。

十七、肝部理疗仪法

【目的】

促进患儿肝部血液循环,加速胆红素等的代谢,促进患儿黄疸的消退。

【评估】

了解患儿身体和疾病状况,告知家长应用肝部理疗仪治疗的必要性。

【用物准备】

理疗仪应检查其性能完好,保证安全,使用前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操作程序与方法】

1. 理疗仪使用前清洁擦拭。

2. 接通电源,检查理疗仪各项显示是否正常。

3. 根据患儿的病情和年龄调节好理疗仪的各项指标,即时间调至15分钟,方式调至半功率半调制。

4. 将灯罩对准患儿肝区,按下开始键开始治疗。

5. 治疗结束3分钟后,移开灯头,关闭电源,整理用物。

【注意事项】

1. 使用理疗仪应注意观察使用效果,如理疗仪发出警报,应及时查找原因,妥善处理。

2. 理疗仪不宜放在阳光直射、高热和潮湿的环境中,以免影响仪器的正常使用。

3. 要掌握理疗仪的性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定期检查有无故障、失灵现象,如有异常应及时拔除电源,以保证安全。

4. 了解病情,准确评估和处理常见的护理问题,如高热、皮肤受损及光敏体质的患者慎用。

5. 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巡视,以防烫伤或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

6. 熟练掌握患儿使用理疗仪的护理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十八、深部机械排痰使用法

【目的】

1. 治疗呼吸性疾病,促进排痰。

2. 改善肺通气、换气功能,提高血氧分压,减轻缺氧症状,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

【评估】

1. 结合胸片、肺部听诊、血气指标、气道力学指标、血氧饱和度等评估患儿肺功能状况。

2. 向患儿家属解释操作目的,取得配合。

【用物准备】

深部机械排痰机一台,选择合适叩击头,装上一次性叩击罩,连接好备用。

【操作程序及方法】

1. 协助患儿取舒适体位,平卧位、侧卧位、半卧位等。

2. 开始排痰:

(1)连接排痰机电源,打开开关。

(2)调节操作时间:根据患者肺功能评估结果来确定操作时间,一般是一侧震动3--5min 为宜。

(3)调节振动频率:根据病人病情、体格、耐受程度选择频率,一般为15-30次/秒。

(4)排痰方向:一手握住叩击头的手柄,稍加压力,由外向内、由下向上循环进行叩击振动排痰。

(5)操作后指导患儿有效咳嗽,必要时吸痰。

【注意事项】

1. 使用叩击头,要使用一次性叩击罩,避免交叉感染。

2. 患儿如有下列情况,应禁止应用机械排痰机:皮肤及皮下感染,胸肺部肿瘤及床上,肺结核、肺脓肿、气胸、肺部血栓、肺出血及咯血,凝血机制差,不能耐受振动患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极度衰弱等。

3. 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作,通知值班医生。

4. 操作时间安排在餐前1-2小时,或者餐后2小时进行。

5. 治疗后应用消毒液擦拭叩击头、机箱、导线等,定期专人进行机器维护和保养。

6. 痰液粘稠的先进行雾化适当湿化气道。

十九、叩击震颤排痰操作流程

目的:通过叩击背部,促进附着在气管,支气管、肺內的分泌物松动以利肺炎控制,以防肺泡萎缩和肺不张。

用物准备:听诊器、血压计、痰盂、治疗碗、漱口水、吸管、纸巾、垫枕

操作流程:

操作前→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携至床旁→查对解释、评估、向患者解释目的→取舒适的体位→叩击:叩击者两手指指腹并拢,掌指关节屈曲呈120°角左右,使掌测呈杯状,利用碗关节活动,用腕力轻柔迅速叩击,每一肺叶叩1~3分钟,每分钟120~180次,总叩击时间为5~15分钟为宜→震颤→咳嗽→操作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呼吸情况,如出现呼吸困难及发绀,立即停止并采取相应措施→听疹评估咳痰效果→整理床单位→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注意事项:

1、体位的摆放要在患者病情能耐受的前提下进行,充分暴露患者肺部

2、叩击原则:按支气管走向由外周向中央叩击,从下往上,避开乳房和心脏,勿在脊柱、骨突部位进行。

3、震颤紧跟叩击后进行,并只在呼气时震颤,不适宜骨质疏松患者。

4、叩击加震颤的时间15~20分钟为宜在餐后2小时至餐前30分钟进行。

5、有效咳嗽方法:深呼吸3~5次,憋气2秒,用力咳嗽。二十、注射泵的操作流程

目的:准备控制输液速度,使药液速度均匀、用量准确并安全地进入患者体内发生作用。

用物准备:注射泵、注射器、延长管、一次性头皮针、药物。操作流程:

操作前洗手、戴口罩准备注射泵,遵医嘱抽取药液,做好标记,接延长管,首次排气查对、解释、评估、安抚病人操作中固定微量泵接电源

注射泵连接注射器设置参数,排气选择血管,皮肤消毒再次排气穿刺、固定按启动键

操作后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理用物

洗手记录

注意事项:

1、正确设定输液速度及其他必需参数,防止设定错误延误治疗。

2、随时观察输液进程,根据报警显示,及时排除故障,消除警报后启动泵重新工作。

3、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防止发生液体外渗,出现外渗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二十一、心电监护仪的操作流程

目的:1、监测患者心平、心率等变化。

2、观察起搏器功能。

用物准备:多功能监护仪一台、一次性电极片3~5个,弯盘1个,棉签数根。

操作流程:操作前→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携至床旁→查对解释、评估、安抚病人,屏风遮挡→操作中→连接监护仪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合适体位→安置电极片→连接心电导联线→连接血氧饱和度探头→连接血压袖带→启动→设置调节各参数→固定各种导联线→操作后→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及时处

理干扰和电极脱落。

2、正确设定报警界限,不能关闭报警声音。

3、注意保护导联线,观察患者粘贴中极片的皮肤,定时更换电极片和电极片的位置。

4、注意保暖。

5、仪器应有专人负责保管维修,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

二十二、口罩使用技术的操作流程

目的:1、口罩可预防经空气、飞沫传播疾病

2、减少患者的血液、体液等传染性物质溅入医护人员的口及鼻。

3、防止医护人员将病原体传染给患者

用物准备:口罩(用6~8层纱布缝制的纱布口罩或一次性使用口罩)操作流程:操作前→洗手→取出清洁口罩→罩住口鼻→将上端两条带子系于颈后→口罩的下半部遮住下巴→轻压鼻端,调整位置,检查有无漏气→操作后→准备操作。

注意事项:

1、口罩可预防经空气、飞沫传播疾病。

2、戴上口罩后,口罩不可以悬挂于胸前,不可用污染的手触摸口罩。

3、离开污染区前将口罩放入待定汚物袋內,以便集中处理。

4、始终保持口罩的清洁、干燥。纱布口罩使用2~4小时应更换。一次性口罩使用不超过4小时。口罩潮湿或可疑污染应立即更换。

新生儿科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

新生儿科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 预防与处理规 范 心电监护 常见并发症:皮肤发红、破损 预防与处理: 1.选用适宜的心电电极及氧饱和度指套。 2.保持皮肤清洁,黏贴及捆绑松紧度适宜, 3.定时更换部位,电极每天更换一次,氧饱和度指套每2-4小时更换一次。 有皮肤发红等情况及时更换,及时使用护肤品。 气管内吸痰 常见并发症:气道粘膜损伤,加重缺氧、窒息,肺不张,诱发支气管哮喘,心律失常等。 预防与处理: 1.选用合适的气管插管及吸痰管,吸引压力适宜,一般10-15Kpa,吸痰时动作轻柔,插管时不可使用负压,吸痰管插入不可过深,不可上下提插。 2.湿化液量适宜,一般不超过0.3-0.5ml/次,并及时吸引,吸痰时头偏向一侧。 3.吸痰前、中、后予提高氧浓度或纯氧吸入,吸痰时间每次8-10秒,不超过15秒,连续吸痰不能超过2次,每次吸引间隔至少1分钟。若发现痰液里带新鲜血液则提示粘膜破损,应停止吸痰。 4.加强呼吸道护理,定时翻身、拍背,及时评估肺部及呼吸情况,及时吸

痰。 蓝光箱 常见并发症:体温过低、体温过高、腹泻、皮疹、皮肤破损、声音嘶哑、低血钙、青铜症等。 预防与处理: 1.根据患儿胎龄、日龄、体重、病情设置合适箱温,光疗过程中保持箱门关闭,所有操作集中进行。监测体温Q4h,及时调节箱温(不宜调节过快,每次不超过0.5℃-1.0℃)。如体温超过38.0℃或低于36.5℃,报告医生,暂停光疗或调节箱温。 2.光疗前后清洁皮肤,光疗中保持皮肤干洁,勤换尿布,如出现皮疹,适当使用氧化锌软膏等护肤品。 3.光疗中使用适宜的保护用具,及时巡视,适当喂开水,必要时使用镇静剂,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哭闹不安。 4.蓝光治疗前后及时复查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等,及时补液,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皮肤黄染消退情况,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暖箱 常见并发症:皮肤破损、体温不稳定 预防与处理: 1.根据患儿胎龄、日龄、体重、病情设置合适箱温,保持箱门关闭,所有操作集中进行。监测体温Q4h,保持体温及时调节箱温(不宜调节过快, 每次不超过0.5℃-1.0℃)。保持体温在36.8-37.5℃,如体温超过38.0℃或低于36.5℃,报告医生,调低箱温等处理。

儿科护理工作流程

儿科护理工作流程 急诊抢救患儿处置 [规范要求] 使急、危重患儿能及时、准确地得到抢救、治疗与护理。 [处置步骤](图1-13) 1、听到救护车声,接诊护士迅速将患儿接入急诊室,妥善安置在抢救床上,确保患儿安全,通知医。 2.评估病情,注意评估患儿得反应、呼吸、循环,作出抢救判断,及时进行复苏。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连接心肺监护,监测血压、心率、呼吸,测量体温,及时给氧。 4.配合抢救,按医嘱及时给予药物治疗,注意口头医嘱必须复述一遍,特殊药品两 人核对,安瓿暂保留,待查对后方可丢弃。做好抢救登记。 5.做好进一步评估与对症处理。 6.电脑通费,通知家长付费、取药,核对患儿用药,补齐抢救药品。 7.加强生命体征得监测,做好病情观察,准确记录。 8.如需住院,电话联系有关病房,告知患儿得病情及需准备得抢救用物。并通知家 长办理住院手续。 9.待家长办好住院手续,护士护送患儿至病房,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 【结果标准】 1.患儿家长对于抢救、治疗及护理表示理解、满意与配合。 2.患儿得到及时准确得抢救、治疗与护理。 3.正确得记录。 4.患儿被安全转送到指定科室。 5.与病区护士做好清楚得交接工作。

护士接收新患儿,同时向主班(责任班)护士交代必要得病情(如患儿得体温,就是否用 过退热药等)。

6.主班(责任班)护士应详细询问病情,并做必要得对症处理及护理体检,小婴儿 要特别注意有无皮肤破损及臀红。 7.向患儿及家长介绍病区得环境(包括大小便标本放置处、晾衣间、医生办公室、开水间等)与人院须知(包括陪客制度、患儿与家长饮食、病室得物品放置、床护栏及呼叫铃得使用等),并根据病情做相应得疾病宣教,要求重点突出,通俗易懂。 8.做好新患儿得卫生处置,特别就是小婴儿耳后、指(趾)缝及腹股沟处皮肤得清洁,修剪指甲等。 9.按医嘱留取各项标本,并执行治疗。 10.准确记录相关内容。 【结果标准】 1.患儿及家长对解释与给予得护理表示理解、满意与配合。 2.患儿得到舒适安置,并熟悉病房环境。 3.正确得记录。

儿科流程图汇总

儿科流程图汇总目录 1.入院流程图????????????????????2 2.出院流程图????????????????????3 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流程图??????????????4 4.出院患者的随访及指导流程图????????????5 5.危急值报告流程图?????????????????6 6.院内常规会诊流程图????????????????7 7.院内紧急会诊流程图????????????????8 8.全院会诊流程图??????????????????9 9.住院疑难患者诊治流程图??????????????10 10.可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处理流程图????????11 11.病人转科、转院流程图??????????????12 12.申请院外会诊流程图???????????????13 13.门诊预检分诊流程图???????????????14 14.儿童急诊就诊流程图???????????????15 15.儿科危重症病人抢救流程图????????????16 16.新生儿疾病诊疗流程图??????????????17 17.住院患者出现输血反应的应急处理流程图?????? 18 18.住院患者出现输液反应的应急处理流程图?????? 19 19.住院患者发生误吸时的应急处理流程图???????20 20.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图??????????????21

持住院通知单 住院部收费处(门诊护士陪同) 完成相关住院检查(门诊护士陪同) 住院部护士站接诊 责任护士入院介绍、评估、测量生命体征 通知医生处理 入住病房

主班护士接到医嘱 责任护士做好出院宣教 到清洁工处退洁具 到住院部药房领出院带药 持出院证明、身份证、户口簿、医保IC 卡收据、住院押金收据、住院卡等到住院部收费处办理出院结账手续 患者离院 患者随访

儿科急危重症抢救预案及流程

儿科急危重症抢救预案及流程

目录 一、输液、输血反应 二、误吸 三、突发猝死 四、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 五、小儿惊厥 六、窒息 七、重症哮喘 八、中毒 九、急性喉梗阻 十、心搏呼吸骤停与心肺复苏术十一、急性呼吸衰竭 十二、高血压危象

一、患儿出现输液、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发生输血反应时: 【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皮条,改换为生理盐水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若为一般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 4.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及时上报院感科和血库 5.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并抽取患儿血样一起送血库。6.患儿及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患双方对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实物由医院保管 7.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通知中心血站派人到场 【应急程序】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并记录→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院感科、输血科→怀疑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儿血样→送输血科(二)发生输液反应时: 【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静脉通路,改换液体和输液皮条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 4.观察和记录患儿生命体征 5.填写输液反应报告卡,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记录救治经过

6.保留输液皮条和药液备检 7.患儿家长有异议时,立即按输血处理程序对实物进行封存 【应急程序】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液体和输液皮条→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就地抢救→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及时上报→保留输液皮条和药液→送检吸氧过程 二、住院患儿发生误吸的应急预案与程序 【应急程序】立即抢救→通知医生→继续抢救→及时清理分泌物观察生命体征→告知家长→记录抢救过程 【应急预案】 1. 住院患儿因误吸而发生病情变化后,护人员要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进行抢救处理。当患儿处于神志清醒时:取站立身体前倾位,医护人员一手抱住上腹部,另一手拍背;当患儿处于昏迷状态时:可让患儿处于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医护人员按压腹部,同时用负压吸引器进行吸引;也可让患儿处于俯卧位,医务人员进行拍背。在抢救过程中要观察误吸患儿面色、呼吸、神志等情况。并请患儿家长帮助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2. 其他医护人员应迅速准备好负压吸引药品(负压吸引器、吸痰器、生理盐水、开口器、喉镜等),遵医嘱给误吸患儿行负压吸引,快速吸出口鼻及呼吸道内吸入的异物。 3. 患儿出现神志不清、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加压给氧、心电监护等心肺复苏抢救措施,遵

常见儿科护理操作

实践一小儿体格测量方法 实践目的: 1.能熟练掌握小儿体重、身长(高)、头围、胸围、腹围等的测量方法。 2.通过分析测量结果,能正确评价小儿的体格生长和营养状况。 3.实习时表现出严谨认真的态度,关爱小儿,动作轻柔。 实践步骤: 1、称体重 (1)站立式磅秤:协助患儿脱下外套及鞋子,站在秤上,当磅秤指标稳定时读数;再将患儿穿衣鞋。记录精确到50-100g。 (2)婴儿磅秤:适当除去婴儿衣服及尿布,磅秤放平稳并垫上一次性治疗巾,再校零;将婴儿轻轻放在磅秤上,当磅秤的指针稳定时读数;给婴儿穿衣,包尿布。记录精确到10g。 2、测量身高 (1)身高计:协助小儿脱下衣帽鞋,背靠身高计立柱,抬头挺胸收腹,使脚跟、臀部及肩胛同时接触立柱,移动身高计顶板与小儿头部接触,读数。记录到0.1cm。 (2)量板:小儿脱下衣帽鞋,仰卧于量板,助手将小儿扶正,头顶接触头板,测量者一手按直小儿膝部,使两下肢伸直贴底板,一手移动足板使其紧贴小儿两足底并与底板垂直,读数。记录到0.1cm。 3、测量头围:以卷尺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记录到0.1cm。 4、测量胸围:以卷尺沿乳头下缘水平,经两侧肩胛骨下缘绕胸一周的长度。记录到0.1cm。 5、测量腹围 (1)协助患儿平躺,拉起衣服至剑突处,露出腹部。 (2)用卷尺从患儿腰背部绕至脐上,测量腹部最高点。如为小婴儿,通过剑突与脐的中点绕腹一周的长度。记录到0.1cm。 实践二小儿营养与喂养 实践目的: 1、学会鲜牛乳、全脂乳粉、酸乳和脱脂乳的配制方法,为人工喂养的婴儿提供

适宜的食物。 2、学会乳瓶哺喂法、滴管哺喂法、鼻饲法,以满足不同吸吮能力的婴儿的进食 需要。 实践步骤: (一)配乳法 1、普通牛乳配制法 (1)核对配乳卡,计算出婴儿全日所需的牛乳、糖及水量。 (2)天平称出所需糖量,量杯量出所需水量及鲜牛乳量,分别倾注于广口容器内并混合均匀。如:用全脂乳粉,按比例1:8或1:4 调成乳汁。 (3)按小儿一日哺乳的次数排列乳瓶,挂上床牌号。 (4)将配制好的牛乳放入奶锅中加热煮沸3-4分钟,用量杯量出每次的乳量,用漏斗将乳液倾倒与瓶内,盖好瓶盖,待凉后置于 冰箱内备用。 (5)配乳用具及时清洁、消毒后置于冰箱内备用。 2、酸乳配制法:将乳液煮沸消毒,冷却至40℃后,用滴管吸取所需酸 溶液慢慢加入,边加边搅拌,使其形成均匀而细小的凝块。 3、脱脂牛乳配制法:将牛乳煮沸后置于广口容器内冷却8-12小时,除 去浮在表面的乳皮,反复2-3次,即成脱脂乳,喂前再加糖煮沸。(二)喂乳法 1、乳瓶喂哺法 (1)核对床号、姓名、乳液种类和乳量。 (2)用镊子选择大小合适的无菌乳头,按无菌操作套在乳瓶口上。 (3)抱起婴儿,喂哺者坐在凳上,使婴儿头部枕于其左臂上呈半卧位。 (4)喂哺者右手将乳瓶倒转,先试乳液温度,滴1-2滴乳液于左手背部,以温热(40℃左右)不烫手为宜。轻触婴儿一侧面颊, 刺激其吸吮反射,使其含住乳头吸吮,倾斜乳瓶,使乳液充满 整个乳头;哺喂过程中注意观察。

儿科护理操作常规M

儿科专科技术护理常规 目录 1.给氧护理常规2 2.气管插管内吸痰护理常规3 3.使用无创呼吸机护理常规4 4.使用呼吸机护理常规5 5.气管内给药护理常规6 6.脐部护理常规7 7.臀部护理常规7 8.沐浴护理常规8 9.眼部护理常规8 10.奶瓶喂养护理常规9 11.非营养性吸吮护理常规10 12.体重测量护理常规10 13.经胃管饲喂养护理常规11 14.暖箱护理常规12 15.光照疗法护理常规13 16.新生儿复苏护理常规14 17.头围、胸围、腹围测量护理常规15 18.口服给药护理常规16 19.经皮氧饱和度监测护理常规17

给氧护理常规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病情、意识、缺氧程度。 2、评估鼻腔状况。 3、观察呼吸形态,动态观察氧疗效果。 护理措施

1、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严格掌握吸氧指征,据病情及医嘱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 3、正确安装氧气装置,管道连接紧密。 4、根据病情调节合适的氧流量,严格控制氧浓度和用氧时间,早产儿在吸氧条件下,应以最低的氧浓度维持经皮氧饱和度在8593%之间。 5、用氧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监测吸入氧浓度、经皮氧饱和度并记录。每天更换湿化瓶及输氧管,保持吸氧管通畅。 健康指导 1、向患儿家属解释用氧的目的。 2、告知家属用氧安全管理。

气管插管内吸痰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等情况。 2、听诊患儿双侧呼吸音情况。 3、观察痰液的性状、量及患儿对吸引的耐受程度。 护理措施 1、负压吸引装置各管道连接正确、紧密、通畅。 2、调节负压在0.02—0.04,吸痰前给高浓度氧1。 3、双人操作,一人戴无菌手套,连接吸痰管于负压吸引管上,另一人断开呼吸机与气管插管连接,戴手套者将吸痰管迅速插入气管插管内,插入深度为气管插管深度加1,遇阻力后上提1吸引,并螺旋快速拔出吸痰管,吸痰时间不超过10-15s。吸引时先吸气管内,再吸口鼻处,吸痰管外径不得超过气管插管内径的1/2。 4、吸痰毕连接气管插管与呼吸机,冲洗管路关闭负压。 5、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面色、口唇颜色的变化情况,吸痰过程中出现发绀、心率减慢,应立即球囊加压给纯氧,病情稳定后再次吸引。 6、观察并记录痰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健康指导 告知患儿家属吸痰的重要性。

儿科急危重症抢救预案及流程

目录 一、输液、输血反应 二、误吸 三、突发猝死 四、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 五、小儿惊厥 六、窒息 七、重症哮喘 八、中毒 九、急性喉梗阻 十、心搏呼吸骤停与心肺复苏术十一、急性呼吸衰竭 十二、高血压危象

一、患儿出现输液、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发生输血反应时: 【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皮条,改换为生理盐水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若为一般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4.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及时上报院感科和血库 5.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并抽取患儿血样一起送血库。6.患儿及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患双方对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实物由医院保管 7.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通知中心血站派人到场 【工作流程】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并记录→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院感科、输血科→怀疑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儿血样→送输血科

(二)发生输液反应时: 【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静脉通路,改换液体和输液皮条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 4.观察和记录患儿生命体征 5.填写输液反应报告卡,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记录救治经过6.保留输液皮条和药液备检 7.患儿家长有异议时,立即按输血处理程序对实物进行封存 【工作流程】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液体和输液皮条→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就地抢救→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及时上报→保留输液皮条和药液→送检吸氧过程

二、住院患儿发生误吸的应急预案与程序 【工作流程】立即抢救→通知医生→继续抢救→及时清理分泌物观察生命体征→告知家长→记录抢救过程 【应急预案】 1. 住院患儿因误吸而发生病情变化后,护人员要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进行抢救处理。当患儿处于神志清醒时:取站立身体前倾位,医护人员一手抱住上腹部,另一手拍背;当患儿处于昏迷状态时:可让患儿处于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医护人员按压腹部,同时用负压吸引器进行吸引;也可让患儿处于俯卧位,医务人员进行拍背。在抢救过程中要观察误吸患儿面色、呼吸、神志等情况。并请患儿家长帮助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2. 其他医护人员应迅速准备好负压吸引药品(负压吸引器、吸痰器、生理盐水、开口器、喉镜等),遵医嘱给误吸患儿行负压吸引,快速吸出口鼻及呼吸道内吸入的异物。 3. 患儿出现神志不清、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加压给氧、心电监护等心肺复苏抢救措施,遵医嘱给予抢救用药。 4. 给患儿行持续胸外按压,直至患儿出现自主呼吸和心跳。 5. 及时采取脑复苏,给予患儿头戴冰帽保护脑细胞,护理人员根据医嘱给予患儿脑细胞活性剂、脱水剂等 6. 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和瞳孔变化,及时

儿科门诊护士工作职责、制度、流程

儿科门诊护士工作职责 1 ?在科室主任及护士长领导下进行工作。 2. 负责接诊、分诊病人以及开诊前的准备工作。 3. 熟悉掌握专家坐诊时间,热情接待每一位就诊患儿及家长, 4. 负责诊疗室的整洁、安静,维持就诊秩序,做好健康教育。 5. 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对危重患儿优先安排就诊,发现病情变化, 立即配合医生处理。 6. 经预检为疑似传染病患儿的,应将病人分诊至分诊点就诊,同时对 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7. 预检为传染病患儿,做好相尖登记工作,将患儿转诊到具备传染病 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 8. 负责协助医生进行各种检查,并按操作常规完成患儿药物雾化吸入 治疗工作。 9. 负责隔离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儿科门诊治疗护士工作职责 1 '负责执行儿科门诊所有病人的治疗如:雾化吸入、肌注、皮试、采 血等。 2、维持治疗室秩序,正确指导、协助病人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并注意 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3'督促及时送检标本。 4、熟悉各项检查项目的取结果时间,正确指导病人。

5、治疗室无菌物品、药品按要求存放使用,定期检查。 6、检查急救箱、氧气、冰箱。 7、清理雾化吸入用物。 8保持治疗室整洁。 儿科门诊护理工作制度 1、门诊护理人员必须热爱本职工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把“人文尖爱”贯穿于实际工作中,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对待病员,要讲文明礼貌,态度和蔼,待病人如亲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2、做好开诊前的准备工作,维持好门诊秩序,科学地组织安排病人就诊,按各科专业分诊。对老弱病残及行动不方便的病人,优先照顾就诊。对危重及病情突变的病人配合医师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 3、认真做好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对传染病人按病种分类,安排到传染科门诊就诊,以防交叉感染。 4、门诊环境要做到清洁、整齐,做好病人的就诊指导和卫生宣传工作,利用各种形式,根据不同季节宣传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能力。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防交叉感染。诊室、桌椅、诊查台每天做好清洁卫生工作,遇血液、体液污染时,使用消毒液擦拭。 6、门诊护理人员要负责各种医疗器械及各种医疗用品的保管、维修和补

10换血疗法-新生儿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换血疗法的操作流程 一、目的 1、换出部分血中游离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 2、换出血中胆红素,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 3、纠正溶血导致的贫血,防止缺氧及心功能不全。 二、患儿准备 1、禁食2~4h(减少一次喂奶),留置胃管,禁食时间过短则于换血开始前抽 尽胃内容物。 2、备吸氧、吸痰器,心电监测(有心电、SPO2、血压监测装置)。 3、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尽量选择较粗的四肢静脉进行留置针,标记”v”。 4、建立动脉出血通道,常选择桡动脉、或肱动脉、或股动脉以贝朗直式进 行留置针穿刺,穿刺成功连接预充肝素液的三通管,标记“A”,妥善固定。 5、等候换血的过程中遵医嘱补液及蓝光照射。 三、用物准备 1、无菌物品:输血器5~6付,50ml注射器4~5付,20ml注射器3~5付,10ml、 5ml、2ml、1ml注射器各2~3付。无菌手套2付,无菌纱布一包,砂轮一个,无菌剪一把。 2、铺无菌盘备用 3、药物: 1)12500u/2ml规格肝素钠1支,抽取0.2ml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配置成浓度12.5u/ml的肝素稀释液,用50ml注射器抽好备用。(肝素 12500u=100mg) 2)葡萄糖酸钙10ml+10%葡萄糖20ml(或遵医嘱配制),用50ml注射器抽好备用。 3)苯巴比妥钠,水合氯醛各一支备用 4、输血泵2~3台,推泵2~3台(至少需要4台输液速度控制装置) ,引流袋 或废血瓶1~2个 5、换血量一般为150m l~180ml/kg体重(约为患儿全血量的2倍)。 6、换血开始前将连接输出血液的各管道用肝素生理盐水过滤滑润保持抗凝 状态。 四、术中监测 1、生命体征:换血刚开始时应5~10分钟记录一次HR、R、BP、SPO 2、入 血量及出血量,出入量平衡、生命体征平稳则每15分钟记录一次。同时注意面色改变,每15分钟关闭蓝光灯观察面色一次。 2、生化指标:换血开始前、换血后1h、换血后2h及换血结束后分别采血作 血气、E4A、BS、胆红素、血常规。血标本可从动脉留置针处采集。操作时应注意血气标本勿混入太多肝素,血清标本勿混入肝素。

儿科护理操作技术

儿科疾病护理操作技术 第一节体温测量法 【目的】 1.测量、记录患儿体温。 2.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 【评估】 1. 询问、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向患儿解释测量体温的目的,取得患儿的配合。 2. 评估患儿适宜的测温方法:取出体温表,检查有无破损,将汞柱甩至35℃以下。根据年龄及病情选择测量方法。 【用物准备】 体温表、纸巾、笔、记录本。放体温计的盒或杯2个(一个干净的放消毒后清洁的体温计,另一个放使用后需要消毒的体温计)。 【操作程序与方法】 1.直肠测量法 (1)拉下床栏,患儿侧卧屈膝或仰卧,露出臀部,将肛表蘸石蜡油轻轻插入直肠2~3cm。 (2)需手扶体温表,并用手掌和手指轻轻将双臀捏在一起,防止测量过程中排便或体温表脱出。 (3)测量3分钟,取出肛表用纸巾擦干净,观察温度,然后用有效消毒液浸泡消毒。 (4)整理床单,使患儿舒适,拉上床栏。 (5)洗手,记录体温。 2.腋下测量法 (1)拉下床栏,向患儿或家长解释,解开上衣,擦干腋下。 (2)将体温表放入腋下,将臂过胸夹紧体温表。 (3)测量7~10分钟后观察体温,并将结果告知患儿或家长,然后甩至35℃以下,体温表用有效消毒液浸泡消毒。 (4)拉上床栏,洗手,记录体温。 【注意事项】 1.对3岁以下及较顽皮患儿、昏迷及手术未清醒的患儿测腋温需协助扶好体温表。 2.患儿坐浴、灌肠后半小时方可测肛温。沐浴后半小时可测腋温度。 3.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相符时,应重复测温,必要时可同时测量另一部位对照,以便得到更准确的体温数值。 4.婴幼儿不宜测口温。 5.测量体温前后,应清点体温计的数目。

第二节脉搏测量法 【目的】 1.测量患儿的脉搏,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2.监测脉搏变化,间接了解心脏的情况。 【评估】 1. 询问、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向患儿解释测量的目的,取得患儿的配合。 2. 评估患儿适宜的测量脉搏方法。 【用物准备】 手表(秒表)、记录单、笔、听诊器。 【操作程序与方法】 1.听诊法 (1) 协助患儿采取舒适的卧位。 (2) 将听诊器放在患儿左侧胸壁心尖搏动点,记1分钟心脏跳动次数。 2.切脉法 (1) 协助患儿采取舒适的卧位。 (2) 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可选择桡动脉、颈动脉、颞浅动脉等处。 (3) 以示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按压浅表的较大动脉,力度适中,以能感觉到脉搏搏动为宜。 (4) 一般患儿可以测量30秒,危重患儿、心脏病患儿、脉搏异常的患儿,应测量1分钟,核实后,报告医师。如脉搏细弱数不清时,可用听诊器数1分钟心率。 (5) 将结果告知患儿或家长,记录脉搏值。 【注意事项】 1.如患儿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情况,需稳定后再测量。 2.脉搏短绌的患儿,按要求测量脉搏,即一名护士测脉搏,另一名护士听心率,同时测量1分钟。 3.因拇指本身有小动脉搏动,勿用拇指测量脉搏。 第三节呼吸测量法 【目的】 1.测量患儿的呼吸频率。 2.监测呼吸变化。 【评估】 询问、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及一般情况。 【用物准备】 手表(秒表)、记录单、笔,必要时带棉球。 【操作程序与方法】 1. 测量脉搏后,护士仍保持诊脉手势。观察患儿的胸腹部,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测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 按入院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 保持病室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但避免直接对流。室温以18-22℃为宜,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 3. 按不同年龄与病种,感染和非感染疾病,分别安置病儿,防止院内感染。 4. 病情危重及急性病儿,须绝对卧床休息,注意更换体位;恢复期及慢性病者,可适当活动,但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5. 按医嘱给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并根据不同年龄及病种对饮食的特殊要求,协助营养食堂提高烹调技术,增进病儿食欲。正在断奶的婴儿,在住院期间应暂停断奶。 6. 凡入院24小时以内的病儿、新生儿、未成熟儿、危重病儿以及体温在38℃以上或36℃以下者,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其余病儿每天测体温二次。体温在39℃以上者经与医生联系后给物理或药物降温,低于36℃者应注意保暖。 7. 一般病儿每周测体重一次。 8. 保持床铺平整、干洁,注意皮肤护理。婴幼儿便后应洗净、擦干臀部并涂油,以防红臀。夏季每天洗澡1-2次,冬季每周一次。危重病儿应床上擦浴。 9. 饭前便后应洗手,培养病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0. 病儿所用面盆、毛巾,每日收回消毒一次,便盆每日清刷一次。 1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逻。遇有病情恶化,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作好计划护理或特别护理,并认真作好书面及床头交班。 12. 注意病儿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13. 帮助病儿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可根据病儿年龄、病情轻重。选择适当的游戏与玩具,使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得到安慰,从而安心休养,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14. 病儿出院时,所有物品须分别清洁、消毒。向病儿家长进行预防疾病及正确育儿的知识宣传教育,并作出院后家庭特殊护理的示教,使其熟练掌握。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1 儿科常用急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氧气疗法操作规程【目的】提高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用物】氧气装置一套乙醇、纱布、鼻导管、胶布、棉签、玻璃接管、夹子、用氧记录单、扳手根据不同用氧方法分别增加鼻塞、漏斗、面罩、氧气枕、氧气帐等。【操作要点】 1.携用物至床前患儿核对床号及姓名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必要时对患儿进行约束。 2.使用氧气管道装置或氧气筒供氧安装管道。 3.用湿棉签清洁鼻孔。 4.连接鼻导管。打开总开关再打开流量表确定氧气流出通畅调节氧流量自一侧鼻孔轻轻插入鼻导管长度为鼻尖到耳垂的13固定。 5.停用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然后关总开关。使用氧气筒时应再打开流量表放尽余气。 6.不同用氧方法 1鼻导管法包括单侧鼻导管法及双侧鼻导管法。 2鼻塞法用塑料制成的球状物塞于鼻孔用氧。 3漏斗法以漏斗代替导管连接橡皮管调节流量将漏斗置于病人口鼻处适当距离固定防移动多用于婴幼儿及气管切开病人。 4面罩法选择合适的面罩调节氧流量面罩盖住病人口鼻用带子在头上固定。 5氧气枕法抢救在转移中的危重病人或家庭中的病人临时用氧。 6氧帐法一般为抢救患儿时应用可用 严格遵守操作塑料制成氧帐氧气经过湿化瓶由橡胶管通入帐内。【注意事项】 1.规程切实做好防火、防油、防热、防震注意用氧安全。氧气筒放置阴凉处。 2.持续吸氧病人鼻导管每日更换双侧鼻孔交替插管以减少对鼻粘膜的刺激和压迫。 3.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后应用停用时应先拔除鼻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以免操作错误大量氧气突然冲人呼吸道而损伤肺部组织。 4.氧气筒内氧气切勿用尽至少保留5kgcm 对已用完的氧气筒应悬挂quot空压强以防外界空气及杂质进人筒内引起爆炸。 5.

新生儿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12蓝光照射

蓝光照射疗法 一. 准备用物 双面蓝光箱, 单面蓝光及温箱, 黑色眼罩, 绷带, 纸尿裤 二. 光疗指征及适应症 1.指征:A.凡患儿总胆红素在204~255umol/L以上者; B若早期出现黄疸(生后36天内)并进展较快者, 可不必等总胆红素到204~255umol/L, 低体重儿有黄疸者指征可放宽; C.若产前已知胎儿为Rh溶血病, 出生后待黄疸一旦出现即可进行光疗; D.在换血前作准备工作时应争取光疗, 在换血后仍应继续进行。 2.适应症:光疗只适应于未结合胆红素增高者, 它适应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如同族免疫性溶血病(母婴Rh,ABO血型不合), G-6-PD缺乏,感染, 血肿等。 三. 护理 1.照光前的护理 A. 检查蓝光箱的性能,灯管是否全亮, 不亮应及时调换, 有灰尘时应先擦去。 1

水槽内加入灭菌注射用水至水位线,箱内放置温、湿度计,接通电源,打开开关,设置光疗箱温度、预热。 B. 待箱内温度在30℃左右时才放患儿入内, 为此可先开全部荧光灯, 再在灯之四周围上兰布, 既保暖又反光。 C. 照光前一般先洗澡, 可清洁皮肤, 减少感染, 洗澡后不应扑粉, 以免阻碍光线照射皮肤。 D. 剪短指甲, 防止因哭吵而两手舞动, 抓破皮肤, 必要时可用绷带固定两手或戴婴儿手套。。 E. 用黑色稍硬不透光纸片或布遮盖两眼, 用黑布或纸尿裤保护会阴部。 F. 记录光疗开始时间及灯管使用时间。 2:照光时的护理 A. 患儿应裸体放于床中央, 以获得最佳照光位置, 若患儿烦躁, 移动体位, 巡视时应予以纠正。 B. 保持玻璃床板透明度,如患儿呕吐, 泪水, 出汗, 大小便等污染应及时清除,以免影响疗效。 C. 光疗下箱温应保持在28℃~32℃, 湿度为50%~65%, 巡回时注意纠正。 D. 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 一般超过38℃报告医生并做相应降温处理。 2

儿科重点病种服务流程制度

儿科重点病种服务流程制度 一、目得 为了确保急诊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规范诊疗行为,确保患者能够得到连贯、及时、有效得救治,进一步提高急危重症患者得抢救成功率,加强医疗安全,按照《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2016年版)与医院《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规定得要求》,结合我科际,制定出重点病种得范围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 二、服务对象范围 儿科急危重患者重点病种包括:儿童高热惊厥、心力衰竭。 三、服务流程 1.值班护士接到门急诊或总值班有危急重症患者即将来院得通知 2.立即通知值班医生与二线上级医生,必要时通知科主任 3.根据初步病情判断,酌情通知二线值班护理人员或护士长 4.准备相应得抢救设备,如供氧设施、呼吸机、静脉输液泵、急救用 药物等 5.门急诊医护人员送患儿入科,即主动上前迎接,送入抢救室床位, 确认腕带,如无腕带需立即填写并为患儿佩戴,由门急诊护士与住院部护士双签名确认 6.迅速确认患儿得生命体征与供氧、输液管道得通畅,并建立对呼

吸、循环、中枢神经系统等得监护系统 7.值班医护人员迅速与门急诊医护人员交接病情、用药与注意事项 8.由在场级别最高得医生负责主持抢救,初步判断病情后,尽快制定 抢救方案,下达医嘱,根据抢救中就诊者得病情,及时调整抢救方案,尽最大努力改善与/或维持其它相关脏器得功能 9.涉及多学科危重就诊者得抢教,应立即通知医务科与业务副院长, 并通知相关学科得上级医师(二级或三级以上)立即到抢救现场10.医师应当及时向其监护人报书面病危通知、告知病情,填写病情 告知书,患儿监护人签名后收入住院病历中 11.在抢救过程中做到边抢救边记录,严密观察病情,记录及时详细, 用药处置准确,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若因抢救未能及时记录得,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入病历,并加以说明,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主持抢救得人员应当审核并签字 四、服务时限要求 1.值班护士接到通知后,立即通知参与抢救得人员 2.值班护士接到通知后,10分钟内准备好相应得抢救设备与药品 3.门急诊将患儿送入病房后,值班医护人员需立即前往接诊与查瞧 患儿生命体征情况 4.值班医护人员与门急诊医护人员得交接,应简明扼要,在10分钟 内完成 5.患儿入科30分钟内,下达抢救医嘱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一、约束法 【目的】 防止病儿过于活动,以利于诊疗操作顺利进行或防止碰伤身体。 【用物准备】 1.全身约束法用物凡能包裹病儿全身的物品皆可使用,如大毛巾、毛毯、大单等。 2.手足约束法用物手足约束带或纱布棉垫与绷带。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全身约束法 (1)将大单折成自病儿肩部至踝部的长度,将病儿放于中间。 (2)以靠近护士一侧大单紧紧包裹同侧病儿的上肢、躯干和双脚,至对侧自病儿腋窝处整齐地掖于身下。 (3)再将大单的另一侧包裹手臂及身体后,紧掖于靠护士

一侧身下。如病儿过分活动,可另加绷带系于大单外。 2.手足约束法用约束带一端系于手腕或足踝部,另一端系于床栏上。 (1)绷带卷及棉垫法:用约束带打成双套结,以棉垫包裹手腕或足踝,将双套节套在棉垫外稍拉紧,使手足不易脱出,又不影响血液循环为限,将约束带末端系在床栏上。 (2)特制手足固定带法:使病儿平卧姿势舒服,将固定带横铺在床上相当于病儿手腕、足踝处,将约束带两端紧系于庥档的栏杆上。 【注意事项】 1.约束带捆扎松紧要适宜,定时松解。 2.定时观察局部皮肤血液循环状况。 3.避免皮肤损伤,必要时局部按摩或加厚棉垫。 二、早产儿暖箱的应用 【目的】 以科学的方法,创造一个温度和湿度都适宜的环境,使

病儿体温保持稳定,用以提高未成熟儿的成活率。 【用物准备】 暖箱。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入暖箱条件 (1)凡出生体重在2000g以下者。 (2)异常新生儿,如新生儿硬肿症、体温不升者。 2.入暖箱前准备 (1)暖箱需先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2)接通电源,检查暖箱各项显示是否正常。 (3)将水槽内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4)将暖箱调温至所需的温度预热。根据早产儿出生体重与出生天数决定暖箱温度(表2),相对湿度为55%~65%。 表2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暖箱温度参考数 出生体重(g) 暖箱温度 35℃34℃33℃32℃

儿科操作常规及流程

儿科护理操作常规及流程 目录 一、体温测量法 (2) 二、脉搏测量法 (2) 三、呼吸测量法 (3) 四、血压测量法 (4) 五、婴幼儿沐浴法 (4) 六、配奶与消毒法 (6) 七、婴幼儿约束法 (6) 八、婴幼儿大、小便标本采集法 (7) 九、婴幼儿氧气吸入法 (9) 十、先天性巨结肠洗肠法 (9) 十一、婴幼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术 (10) 十二、简易呼吸气囊操作法 (11) 十三、机械通气操作法 (11) 十四、机械通气病人密闭式吸痰法 (12) 十五、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 (13) 十六、压缩雾化吸入法 (14) 十七、肝部理疗仪法 (15) 十八、深部机械排痰使用法 (15) 十九、叩击震颤排痰操作流程 (16) 二十、注射泵的操作流程 (17) 二十一、心电监护仪的操作流程 (18) 二十二、口罩使用技术的操作流程 (20) 二十三、留置针封管技术操作流程 (21) 二十四、儿科中药贴敷操作流程 (22) 二十五、鼻腔滴药法的操作流程 (23) 二十六、小儿休克急诊抢救流程 (24) 二十七、小儿心力衰竭抢救流程 (25) 二十八、小儿惊厥急诊抢救流程 (26) 二十九、小儿急性中毒抢救流程 (27)

一、体温测量法 【目的】 1.测量、记录患儿体温。 2.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 【评估】 1. 询问、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向患儿解释测量体温的目的,取得患儿的配合。 2. 评估患儿适宜的测温方法:取出体温表,检查有无破损,将汞柱甩至35℃以下。根据年龄及病情选择测量方法。 【用物准备】 体温表、纸巾、笔、记录本。放体温计的盒或杯2个(一个干净的放消毒后清洁的体温计,另一个放使用后需要消毒的体温计)。 【操作程序与方法】 1.直肠测量法 (1)拉下床栏,患儿侧卧屈膝或仰卧,露出臀部,将肛表蘸石蜡油轻轻插入直肠2~3cm。(2)需手扶体温表,并用手掌和手指轻轻将双臀捏在一起,防止测量过程中排便或体温表脱出。 (3)测量3分钟,取出肛表用纸巾擦干净,观察温度,然后用有效消毒液浸泡消毒。(4)整理床单,使患儿舒适,拉上床栏。 (5)洗手,记录体温。 2.腋下测量法 (1)拉下床栏,向患儿或家长解释,解开上衣,擦干腋下。 (2)将体温表放入腋下,将臂过胸夹紧体温表。 (3)测量7~10分钟后观察体温,并将结果告知患儿或家长,然后甩至35℃以下,体温表用有效消毒液浸泡消毒。 (4)拉上床栏,洗手,记录体温。 【注意事项】 1.对3岁以下及较顽皮患儿、昏迷及手术未清醒的患儿测腋温需协助扶好体温表。 2.患儿坐浴、灌肠后半小时方可测肛温。沐浴后半小时可测腋温度。 3.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相符时,应重复测温,必要时可同时测量另一部位对照,以便得到更准确的体温数值。 4.婴幼儿不宜测口温。 5.测量体温前后,应清点体温计的数目。 二、脉搏测量法 【目的】 1.测量患儿的脉搏,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儿科门诊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儿科门诊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目录 一、儿科门诊工作制度 (2) 二、儿科门诊医生工作流程 (2) 三、儿科门诊护士工作流程 (3) 四、儿科各级人员岗位职责 (3) (一)、儿科主任职责 (3) (二)、主任医师职责 (4) (三)、主治医师职责 (5) (四)、医师(士)职责 (6)

儿科门诊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一、儿科门诊工作制度 1. 医院由一名分管院长分工负责、科主任协助领导本科的门诊工作,加强对本科门诊的业务技术指导。 2. 参加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在门诊办公室领导下进行工作,门诊医护人员要派有一定经验的执业医师、注册护士担任。人员调换时,应与门诊办公室共同协商。 3. 门诊医生要坚持首诊负责制,遇有疑难危重病员或两次以上复诊仍不能确诊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专科会诊。 4. 门诊医师对患者要认真检查,简明扼要,按《病历书写规范》准确记录病历。主治医师应定期检查门诊医疗质量。 5. 门诊医师要采用保证疗效、经济便宜的治疗方法,合理检查,科学用药,尽可能减轻病员的负担。 6. 对基层转诊病人要认真诊治,在转回基层时要提出诊治意见。转上级医院的病人,要简要介绍病史、病情及诊治经过,转诊前应与转往医院科室做好联系工作,备好液体、监护等。 7. 门诊检验、放射等各种检查结果,必须做到准确及时。 8. 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及时合理分流病员,传染病分流至感染。 9.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并做好疫情报告。 10. 发生不良事件及时主动报告。 11. 门诊标识清晰明白,环境清洁整齐。 、儿科门诊医生工作流程 1、患者持卡就诊,门诊医师要坚持首诊负责制,做到关心体贴病员,态度和蔼。 2、对患者要耐心询问病史,认真查体,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临床检查。 3、依据检查、诊断结果,科学用药,规范使用抗生素,尽可能减轻病员的负担。 4、对儿科急症要快速做出诊断和救治措施,并对患儿的病情及救治措施进行准确

产儿科急救管理工作方案

XX县产儿科急救管理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产、儿科急救工作,降低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不断提升妇女儿童生活质量,根据原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XX市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XX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要求,结合我县妇幼健康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建立科学、严谨的产、儿科急救工作秩序,强化产、儿科急救质量与安全意识,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产、儿科急救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产、儿科急救中,充分利用和发挥县级急救专家作用,确保危重孕产妇及患儿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医疗救治,切实降低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不断提升妇女儿童生活质量。 二、工作原则 依法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管理,依法规范机构和人员的执业许可,打击非法行医。 预防为主。加强产、儿科建设,提高孕产期和儿童保健质量,狠抓高危妊娠管理,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宣传普及孕产期和儿童保健知识,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各单位要加强重点人群和关键环节的管理,畅通信息,及时救治,准确处置。 三、组织体系及职责 (一)领导小组。 由县卫计局和相关医疗保健机构组成产、儿科急救领导小组,负责产、儿科急救应急工作的领导和指挥;负责制定产、儿科急救应急对策、措施及应急预案;完善产、儿科急救网络(见附件)。 县级产、儿科急救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人民医院,由XX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产、儿科急救应急的日常管理工作,急救办公室电话:XX。 (二)专家组。 县级产、儿科急救专家组由县人民医院和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承担,专家组由妇产科、儿科、内科、外科、ICU、检验科、药剂科、血液科、输血科及麻醉科等科室专业技术骨干组成。负责全县危重、疑难孕产妇和患儿的会诊、抢救工作;负责对口辅导单位的人员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产、儿科应急抢救能力;接受上级专家的技术指导(见附件)。 (三)支持体系。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儿科常用急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氧气疗法操作规程 【目的】提高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 【用物】氧气装置一套,乙醇、纱布、鼻导管、胶布、棉签、玻璃接管、夹子、用氧记录单、扳手,根据不同用氧方法分别增加鼻塞、漏斗、面罩、氧气枕、氧气帐等。 【操作要点】 1.携用物至床前患儿,核对床号及姓名,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必要时对患儿进行约束。 2.使用氧气管道装置或氧气筒供氧,安装管道。 3.用湿棉签清洁鼻孔。 4.连接鼻导管。打开总开关,再打开流量表,确定氧气流出通畅,调节氧流量,自一侧鼻孔轻轻插入鼻导管(长度为鼻尖到耳垂的1/3),固定。 5.停用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然后关总开关。使用氧气筒时应再打开流量表放尽余气。 6.不同用氧方法 (1)鼻导管法包括单侧鼻导管法及双侧鼻导管法。 (2)鼻塞法用塑料制成的球状物,塞于鼻孔,用氧。 (3)漏斗法以漏斗代替导管,连接橡皮管,调节流量,将漏斗置于病人口鼻处,适当距离固定防移动,多用于婴幼儿及气管切开病人。 (4)面罩法选择合适的面罩,调节氧流量,面罩盖住病人口鼻,用带子在头上固定。 (5)氧气枕法抢救在转移中的危重病人或家庭中的病人,临时用氧。 (6)氧帐法一般为抢救患儿时应用,可用塑料制成氧帐,氧气经过湿化瓶,由橡胶管通入帐内。 【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切实做好防火、防油、防热、防震,注意用氧安全。氧气筒放置阴凉处。 2.持续吸氧病人鼻导管每日更换,双侧鼻孔交替插管,以减少对鼻粘膜的刺激和压迫。 3.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后应用,停用时应先拔除鼻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以免操作错误,大量氧气突然冲人呼吸道而损伤肺部组织。 4.氧气筒内氧气切勿用尽,至少保留5kg/cm压强,以防外界空气及杂质进人筒内,引起爆炸。 5.对已用完的氧气筒,应悬挂"空"的标志。并避免急救时搬错而影响使用。 氧浓度测定仪操作规程 【目的】监测吸入氧浓度,使其合理有效地用氧,避免患儿长期吸入高浓度氧而致氧中毒的发生。 【用物】氧浓度测定仪 【步骤】 1.将测氧仪调为零。 2.将探头植入所测部位,按压皮囊3~4次,取得所测气体标本。 3.按测定键,测氧仪显示的是所测病人吸入氧浓度。 【注意事项】 1.测氧仪探头每次使用后应用消毒液纱布擦拭,然后用紫外线或电子灭菌器照射消毒,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