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课程

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课程
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课程

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

00260011 晶体管的发明和信息时代的诞生 1学分 16学时

The Invention of Transistors and the Birth of Information Age

晶体管的发明,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科技进步。晶体管及以晶体管核心的集成电路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对社会的进步起着无以伦比的作用。晶体管的发明,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电子学以及相关技术科学的迅速成熟。晶体管的发明造就了一大批物理学家、工程师。晶体管的发明,也随之产生了许多著名的研究机构与重要的公司,如贝尔实验室、仙童公司、Intel等都与晶体管的发明密切相关。“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晶体管发明作为现代科技史上的重大事件发生过鲜为人知的重要经验和教训,涉及科研管理、人才和科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可以从成功和失败两个方面为后人提供十分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本课程试图从晶体管的发明到信息社会的诞生,探讨技术革命和创新的方向,为大学低年级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建立正确的思想观。所讨论的课题包括,科学预见和准确选题的重要性、科学研究的方法、放手研究的政策、知人善任和合理配备专业人才等。

00260051 固体量子计算器件简介 1学分 16学时

Introduction to solid-state quantum computing devices

作为量子力学和信息学的交叉,量子信息学是最近二十多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量子信息处理技术能够完成许多经典信息技术无法实现的任务。比如,一旦基于量子信息学的量子计算机得以实现,其在几分钟内就可解决数字计算机几千年才能解决的问题,那么用它就可及时地破解基于某些数学问题复杂性假定之上的传统保密通信的密钥,从而对建立于经典保密系统行业的信息安全构成根本性的威胁。这种新兴技术的实现可以直接地应用于国防,政治,经济和日常生活。本课程在此大的学术背景下展开,主要介绍最有希望成为量子比特的固体量子相干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目前的研究状况,以及如何用这些器件实现量子计算。

00260061 量子信息处理的超导实现 1学分 16学时

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 and its implemention with superconducting devices

基于半导体集成电路的经典信息处理技术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处理器件,例如个人电脑和手机,为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但是经典信息处理技术的继续发展面临着技术上的瓶颈,其性能很难在现有技术路线上继续提高。一种新型的完全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量子信息处理技术,有望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并解决一些经典信息处理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量子信息处理技术的成功实施,将为我们提供绝对保密的量子通信技术和高效的量子计算机。本课程将学习量子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超导材料的基本特性以及利用超导器件实现量子信息处理的原理与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利用超导器件实现量子信息处理的最新进展和面临的挑战,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00260071 智能传感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1学分 16学时

Smart Sensing in Social Activities

智能传感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组织方式和行为方式。本课程采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方式,以活泼生动地方式,向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深入浅出地讲述智能传感器及其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文化与智能传感器章节中,结合大家熟知的电影形象《指环王》中的“咕噜”,介绍智能运动传感器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结合《机械战警》中的形象,介绍脑机接口传感器在脑神经科学研究及帕金森症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在传感器与智能交通章节中,介绍汽车中种类繁多的传感器对未来无人驾驶汽车的作用。在传感器与智能家居章节中,介绍iphone手机中集成的多种传感器,及其功能扩展。在传感器与现代国防章节中,结合南斯拉夫亚炸馆事件,介绍控制炸弹穿透多层建筑后再爆炸的

加速度传感器,以及给炮弹装上“眼睛”的惯性传感器组合。在传感器的形成艺术章节中,介绍防尘保护到只露出眼睛的技术人员在超净工厂中制造集成传感器的方法等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现代智能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分类、以及在建筑、安全、环境、现代艺术、军事等领域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

30260032 MEMS与微系统 2学分 32学时

MEMS and Microsystems

MEMS与微系统是一门前沿交叉学科,将对生物医学、汽车、仪器、化学能源、通讯、纳米科学、航空航天、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本课程将在讲授MEMS多学科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系统讲述微机电系统的设计及加工技术,包括微电子机械系统原理、设计方法、体和表面微加工技术,以及微电子机械系统在生物医学、汽车、化学能源、通信等领域的应用。主要采用讲授的方式完成。重点内容包括微系统的基本力学和建模方法、表面微加工和体微加工技术、微型传感器原理及设计制造、微型执行器、RF MEMS典型器件、光学MEMS 的分析与设计、微流体与芯片实验室、BioMEMS等。

30260063 微电子器件与电路 3学分 48学时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and Circuits

本课程内容涵盖微电子学专业所需掌握的主要基础知识,包括半导体材料与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简单介绍、然后再学习半导体物理基本知识、重点讨论pn结二极管、双极型晶体管和MOS场效应晶体管等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制备与工作原理,最后还将介绍微电子器件的最新进展以及集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微电子专业从物理到电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重点在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在集成电路中的应用。还将了解微电子的应用领域及研究热点、学科方向与发展趋势等内容。微电子专业的学生在本课程的基础上,能顺利进入后续课程的学习。对于非微电子专业的学生,本课程将为其进入微电子学研究领域或与微电子学相关的交叉学科,打下一个初步扎实的基础。

30260072 微电子工艺技术 2学分 32学时

Microelectronics Fabrication Technology

本课程主要讲授硅集成电路制造的工艺。首先,在介绍单晶硅的生长、晶园的制备以及集成电路制造污染控制方法和制造环境后,重点学习微电子制造工艺各单项工艺的基本原理(包括氧化、扩散、离子注入、薄膜淀积、快速退火、光刻、刻蚀、金属化工艺等),并了解常用的工艺检测方法、集成电路工艺集成技术和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等。其次,课外通过计算机模拟试验,学习氧化、扩散、离子注入等工艺设备的简单操作和模拟方法。第三,课外组织观看工艺录像,并到微电子学研究所集成电路试验线参观进行现场讲解。

30260093 固体物理学 3学分 48学时

Solid State Physics

固体物理学是固体材料和固体器件的基础。该课程主要研究晶体的结构及对称性,晶体中缺陷的形成及特征,晶格动力学,能带理论的基础知识以及晶体中的载流子输运现象等。是微纳电子专业的核心课。

30260103 半导体物理学 3学分 48学时

Semiconductor Physics

主要讲授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物理知识,半导体器件基本结构的工作原理。主要内容包括:半导体材料基本性质(能带结构),半导体中的电子态和平衡载流子统计,载流子的输运过程(非平衡载流子,过剩载流子的产生和复合,载流子的漂移、扩散,散射,热载流子效应,电流连续性方程),PN同质和异质结、金属-半导体接触的电学特性,MOS结构物理,半导体基本光电特性

30260133 电子学基础 3学分 48学时

Fundamentals of Electronics

本课程主要内容:电路原理部分包括电路基础、电路分析方法、正弦量与频率分析、一阶二阶瞬态等内容。电子电路部分包括集成电路工艺流程与MOS晶体管的IV特性、共源放大器、共栅放大器和源级跟随器、电流镜和电流源、差分放大器、反馈分析与频率补偿、运算放大器与应用电路、双极型电路基础等内容。

40260012 量子信息学引论 2学分 32学时

Introduction to 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

量子信息学是运用量子力学基本原理进行信息的编码、通信与处理的新兴交叉学科。本课程深入浅出地介绍量子信息科学领域的主要思想与方法,一方面提供理解量子信息学所需的物理、数学、计算机科学的知识背景,另一方面使大家理解并掌握本领域的基本工具与结果。具体内容分为八章。第一章介绍量子信息学的历史发展和基本概念,突出一些重要的待解决的问题。第二章深入介绍量子信息学所需的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第三章深入介绍量子信息学所需的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如图灵机、线路、计算资源的量化、计算复杂性等。第四章描述量子计算所需的基本元件和许多基本操作。第五章讲解量子富立叶变换及其在因数分解与离散对数问题中的应用,并解释这些结果对于密码学的重要性。第六章对量子搜索算法进行扼要的讲解。第七章采用实验中已经成功实现的例子,讲解量子计算机的一般设计原则与物理实现的满意判据。第八章讲解量子信息学的最新进展. 内容以同学们的报告为主。

40260033 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 3学分 48学时

Analysis and Design of Analog Integrated Circuits

本课程介绍模拟集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基础电路理论,实现简单的模拟集成电路。课程可分成3个部分:分别是电路理论知识、电路仿真和版图介绍。课程以讲述电路理论为主,通过电路仿真对电路理论加以验证和应用,最后介绍版图、流片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对全定制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本课程先讲述器件模型,它是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的基础。然后说明基本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它是课程的主要内容。围绕如何设计和使用运算放大器,分析构成运算放大器的单管放大电路、差分电路、电流源及电流镜;讲解运算放大器在使用中涉及的反馈理论和反馈系统的频率补偿方法;研究两个重要的电路指标——噪声和非线性失真;介绍以运放为基础的开关电容电路。此外将介绍有关电路仿真和版图的基础知识。通过这样的课程安排,希望学生能掌握分析电路的方法、完成运算放大器的设计。

40260043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CAD 3学分 48学时

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 CAD

课程内容主要为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要求掌握原理和EDA设计方法。具体内容包括:VLSI CAD 基本算法;仿真方法;高层次综合;逻辑综合;形式验证;测试方法;物理设计-版图分割、布局布线、压缩。EDA工具实验包括:VCS, Design Compiler, Formality, TetraMax, Astro等各种EDA工具的使用。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VLSI计算机辅助这几工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可以独立使用各种最新的集成电路设计工具。通过选做实验,学生还可以进一步掌握自行设计集成电路辅助工具的基本方法。

40260063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 3学分 48学时

Project on Integrated Circuits Design

本课程为加强学生的电路设计与分析能力、掌握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而设立的,主要内容包括:集成电路的基本概念;集成电路的工艺与版图流程;集成电路中的元件;版图设计规则;版图识别和提取电路;全定制设计流程的介绍;全定制设计流程中的电路设计、电路仿真、版图编辑、版图验证、寄生参数提取、后仿真等内容;基于单元综合的设计流程的介绍;基于单元综合设计流程中的代码设计、仿真、综合、布

局布线、验证等内容。课程项目设计一个10-bit循环式模数转换器的电路设计、仿真和版图设计,要求最后提交整个转换器的版图,并提交标准的项目设计报告。

40260072 微电子学概论 2学分 32学时

Introduction to Microelectronics

微电子学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泛,相应地,《微电子学概论》课程也将与其他的微电子专业课程进行区别,使本课程与各专门课程强调“深入”的特点相反,转而强调本领域知识的全面性(在某些知识点上有所深入)。《微电子学概论》包含固体物理学、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数字电路、模拟电路以及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等专业课程中的最基础的一些概念与处理方法。在介绍以上内容的基础上,着重探讨这些内容之间的前后联系。

40260082 专业英语 2学分 32学时

Specialty-reading in English

“微电子学专业英语”课程是面向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旨在提高学生在微电子与集成电路专业领域英语阅读、翻译及写作水平的任选课程。根据微电子学专业的具体要求,本课程选用最新英文原版教科书的相关章节、和相关的英语读物做教材,其中包括不同风格的英文研究论文,并辅以相应的音像资料、以及英语演讲等,力求使学生在微电子学专业英语的听、说、写等方面有所提高。

40260092 集成传感器 2学分 32学时

Integrated Sensors

本课程面向全校电类各专业的学生,介绍各种集成传感器的原理和设计。内容包括传感器的材料、传感器设计原理、传感器集成方法、传感器信号的转化和驱动电路、智能和网络传感器的基本结构。介绍了压力、加速度等力学传感器、磁传感器、声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体和离子等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重点是各种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和集成方法,让学生掌握现代传感器的制作及其应用。

40260103 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 3学分 48学时

Digital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本课程讲授数字集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以CMOS集成电路为主,在回顾集成电路器件的基础上讲授CMOS 反相器、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互连线的寄生参数和延时模型,算术运算逻辑功能单元以及半导体存储器的结构与实现,并介绍数字集成电路与系统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流程。针对数字集成电路的各种类型和基本单元,通过课堂授课、答疑讨论、作业、模拟实验和课程设计等环节,培养学生分析和设计数字集成电路与系统以及优化电路结构、面积、速度和功耗等方面的能力。

40260112 纳电子学导论 2学分 32学时

Introduction to Nanoelectronics

本课程为微纳电子学系本科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纳电子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与技术,了解微电子向纳电子发展的学科与技术前沿。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包括纳米CMOS技术、共振隧道现象与器件、单电子器件、碳纳米管电子学、自旋电子学、超导电子学、量子信息处理、分子电子学、纳电子机械系统、纳电子工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纳电子相关领域的前沿进展。

40260141 微纳电子实验A 1学分 32学时

Lab. Work of Microelectronics and Nanoelectronics A

我们开了如下几个实验:1)集成电路测试实验数字集成电路测试(包括功能,最高工作频率各种直流参数测试)A/D及D/A转换器测试(数、混合电路测试)2)计算机模拟实验:包括集成电路工艺模拟、器件模

拟、Spice模型参数提取等;3)半导体器件实验:测MOSFET的三类I-V特性以获取:阈值电压VT、衬偏调制系数(体因子)γ、亚阈值斜率、反型层载流子迁移率。

40260151 微纳电子实验B 1学分 32学时

Lab. Work of Microelectronics and Nanoelectronics B

本课程有如下几个实验:1. 半导体物理实验1) MOS高频C-V特性测量(计算二氧化硅中的固定电荷和可动电荷)霍尔效应实验2. 纳电子教学实验量子点红外探测器实验

40260162 微纳电子材料器件分析技术 2学分 32学时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 & Nano-electric Materials and Devices

本课程将介绍微纳电子材料等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成分的分析测试方法,每一种分析技术中又介绍相关原理、分析方法、能达到的性能指标以及在微纳器件方面的具体应用,这对于微电子、纳电子、光电子以及材料、物理、化学等学科都非常重要。

40260185 专业实践 5学分学时

Professional Practice

大三夏季学期连续进行五周实习,实习内容必须是与学到书本理论知识有联系的研究课题,课题范围不做规定,但必须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40260193 半导体器件电子学 3学分 48学时

Semiconductor Devices

本课程系统介绍了集成电路器件电子学,首先介绍学习半导体器件必须的知识,包括半导体物理和工艺的基本知识,以及金属-半导体接触和pn结理论,然后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双极晶体管和MOS场效应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40260202 集成电路设计与实践 2学分 32学时

IC Design and Practice

本课程内容包括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简单介绍、数字集成电路和模拟集成电路的基本知识、EDA软件的使用、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和设计技术,最后实际进行一个小规模电路的设计及最终版图实现。

40260233 计算机原理与设计 3学分 48学时

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Design

本课程是为微纳电子系的本科生开设的,是微纳电子系学生,在掌握了数字电路的设计方法及集成电路工艺后,深刻理解数字电路设计的在集成电路中的体验。本课程讲述微处理器的内容如下:

微处理器的现状,发展和组成;微处理器指令设计;微处理器的性能评测;微处理器的基本运算电路;微处理器结构设计及数据通路设计;

控制单元状态机的硬件实现;流水线技术;存储管理与Cache设计;微处理器多核关键技术与最新进展。基于微电子所的EDA工具平台,进行实验,完成一个简单的5级流水线的微处理器的设计和验证,能够运行一段简单的累加程序。

40260243 数字信号处理 3学分 48学时

Digtial Signal Processing

本课程系统学习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时域、频域分析理论,抽样定理,谱估计理论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包括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数字化分析方法,滤波器设计方法,快速算法等),通过该课程的学

习,使得学生牢固掌握离散时间信号的谱分析的原理及快速实现方法,借助于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及实现,掌握数字滤波系统的分析以及设计方法。结合微电子专业特色,密切联系数字信号处理在集成电路设计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实验的形式,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物理意义的真正掌握。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还应掌握一些必要的软件工具,既有利于加强概念的理解,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一步。

40260251 微纳电子工艺实验 1学分 24学时

Micro/Nano Fabricatoin Experiments

本门课程提供了学生动手制备微电子器件的机会,是微电子工艺课程的实验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和实验,学生有机会学习MOSFET三极管,PN结二极管,霍尔器件,接触电阻,电容等测试器件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测试方法。学生将有机会在超净间里面自己动手,操作各种工艺设备,最后将器件制备出来,并进行完整的电学测试。涉及到的工艺包括光刻,湿法刻蚀,干法刻蚀,氧化,LPCVD,PECVD,扩散,溅射等。

40260272 纳米科学实验技术基础与前沿进展 2学分 32学时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and Progress of Nano-technology

本课程是为微纳电子系、自动化系、电子工程系、精仪系、物理系等理工科院系的本科生开设的,面向对纳米科学技术感兴趣的同学。在本课程中,我们将讲授纳米科技的前沿进展,例如量子信息学、纳米电子学、量子控制等;实验技术基础,包括真空技术、低温技术、超精细加工和量子反馈控制等;还将带学生在一线科研实验室中现场授课,讲授实验技术与设备原理。最终的考核形式包括一篇前沿纳米科技的调研报告(占总分30%)和一个实验类的大作业(占总分70%)。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课程标准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课程类型:考查课 课程代码:授课对象: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班,物联网创新班 学分:先修课:物联网导论、操作系统教程、编程 学时:后续课:智能家居、智能物流、云计算 制定人:理艳荣、张海兰制定时间: 二、课程性质 《大数据技术》是一门专业选修课,大数据技术入门课程,为学生搭建起通向“大数据知识空间”的桥梁和纽带,以“构建知识体系、阐明基本原理、引导初级实践、了解相关应用”为原则,为学生在大数据领域“深耕细作”奠定基础、指明方向。 课程将系统讲授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大数据处理架构、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库、云数据库、分布式并行编程模型、流计算、图计算、数据可视化以及大数据在互联网、生物医学和物流等各个领域的应用。在、、和等重要章节,安排了入门级的实践操作,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大数据关键技术。 三、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学习大数据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大数据的系统架构及关键技术以及具体应用场景,并结合具体设计实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件系统的重要概念、体系结构、存储原理和读写过程,并熟练掌握分布式文件系统的使用方法; ()能够了解分布式数据库的访问接口、数据模型、实现原理和运行机制,并熟练掌握的使用方法; ()能够了解数据库与传统的关系数据库的差异、数据库的四大类型以及数据库的三大基石;基本掌握、等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具体目标:

序号单项能力目标 能够掌握大数据的基本概念 能够掌握相关的数据管理、存储、分析计算等的技术基础 能够掌握的相关知识 通过对数据库的学习和编程设计,掌握的使用方法 掌握大数据知识体系的系统架构 (2)知识目标 序号知识目标 了解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和设计需求,掌握的概念 了解布式数据库的访问接口、数据模型、实现原理和运行机制 了解数据库与传统的关系数据库的差异、数据库的四大类型以及数据库的三大基石 了解云数据库的概念、基本原理和代表性产品的使用方法 2.课程内容设计 ()设计的整体思路:面向实践,以理论知识与具体应用相结合的方式介绍大市聚。理 论结合实际,由浅入深,加强对大数据概念及技术的理解与巩固。此课程划分为下列模块。 ()模块设计表: 模块名称学时 介绍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并阐述大数据、云计 算和物联网的相互关系 介绍大数据处理架构 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分布式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数据库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云数据库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分布式并行编程模型原理和使用方法 架构再探讨 总复习 合计 3.教学进度表设计

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信息学院)本科培养方案面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微电子学、示范性软件学院的计算机软件等五个专业,从2003级开始实行多学科交叉背景下、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构建具有各专业共性基础的学院平台课程体系以及具有一定特长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强调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技能)以及健全人格、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为学生提供增强基础、选择专业的机制,培养基础厚、专业面宽、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从2011级开始,信息学院对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进一步将学科交叉范围扩大到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选课机制和更加宽广的专业空间;并将继续深入研究和不断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更好地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信息科学技术专业人才。 信息学院致力于为学生全面参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文化艺术、社会服务等活动创造条件,提倡学生在参与中发现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智力和潜能,鼓励学生敢于面对挑战、不断探索、努力创造、追求卓越,并提供一种基础和环境,促使学生养成独立工作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基本要求 信息学院各专业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具有成为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精神以及人文、社科方面的背景知识;具有国际化视野;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提出、解决带有挑战性问题的能力。具有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在信息科学技术领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相关领域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在相关领域跟踪、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信号获取、处理和应用,通信及系统和网络,模拟及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和应用,微波及电磁技术理论、信号与信息处理的新型电子材料、器件和系统,包括信息光电子和光子器件、微纳电子器件、微光机电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和电子信息系统芯片的理论和应用等方面的科研、开发与教育工作。 微电子学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大规模模拟及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和应用,工艺开发,EDA工具开发,新型电子材料、微纳电子器件和系统,量子信息和电子信息系统的理论和应用等方面的科研、开发与教育工作。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有国际视野的微纳电子专业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开发与教育工作。 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国民经济、国防和科研各部门的运动控制、过程控制、机器人智能控制、导航制导与控制,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新型传感器、电子与自动检测系统、复杂网络与计算机应用系统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及管理等工作。 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应该具备扎实的软件理论和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工具使用与实验能力、软件分析与开发能力、过程控制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实验班) 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且计算机理论及应用基础扎实、熟悉计算机科学前沿领域、科研实践能力强,能够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的领跑国际拔尖创新计算机科学人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专业致力于培养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本科生具有同等、甚至更高竞争力的领跑国际拔尖创新计算机科学人才。 二、基本要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实验班)本科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全面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前沿领域。具有较高的计算机科研实践能力,具备成为国际一流计算机科学研究人才的良好综合素质。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 本科培养总学分不少于165。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127,夏季学期实践环节14学分,第七学期在清华或各著名研究院所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实践9学分,第八学期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五、专业核心课程 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特设全英文教学的专业及核心课程25门,覆盖计算机科学的前沿领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研究兴趣在专业核心课中按要求进行选择性修读。其中大一、大二专业核心课开设13门,以“通才教育”为主,涉及计算机科学基本专门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科学前沿领域;大三、大四专业核心课开设12门,以“专才教育”为主,分别面向两个专业方向“理论和安全”以及“系统和应用”。25门专业及核心课程如下: 计算机入门(3学分),计算机应用数学(3学分),普通物理(1)英(4学分),信息物理(2学分),算法设计(4学分),普通物理(2)英,计算理论(4学分),网络科学(4学分),密码学基础(4学分),博弈论(4学分),近代物理(1)英,计算机安全的理论及实践(2学分),Java程序设计基础(2学分),分布式计算(基础与系统)(4学分),量子信息(4学分),大数据算法与模型(4学分),机器学习(4学分),高等计算机图形学(3学分),近代物理(2)英,计算机网络基础(3学分),操作系统(4学分),计算生物学(3学分),信息论与网络编码(3学分),专题训练实践(5学分),计算机科学研究实践(9学分)。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公共基础课程 26学分 (1) 思想政治理论课 14学分 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

面向大数据时代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面向大数据时代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研究

面向大数据时代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 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及其对专业人才的特殊需求分析 重点分析大数据时代特点、大数据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对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特殊需求。特别是从大数据理念、技术和方法在农业领域的实践,分析农业大数据应用研究。了解涉及到水、土、光、热、气候资源,作物育种、种植、施肥、植保、过程管理、收获、加工、存储、机械化等各环节的农业大数据特征,探索多类型复杂数据采集、挖掘、处理、分析与应用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了解大数据时代对专业人才的特殊需求。 2. 面向大数据需求的我院本科专业设置优化 系统地分析我院本科专业设置及其缺位问题,结合当前中国学科体系及本科专业设置,提出我院面向大数据需求的本科专业调整与优化方案。 (1)我院本科专业设置及其缺位分析:近年来,我院学科建设及本科专业建设取得来显著地发展。学院现在涵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工程与计算机两大学科群,拥有7个本科专业、1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一个“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国家级重点学科,成为实力雄厚、基础扎实的电气、电子与信息工程学科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教育基地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可是,由于受到当前中国学科体系及本科专业设置的限制,面对大数据时

代的特殊人才需求我院本科专业设置表现得特别滞后,本科专业设置与建设存在明显的缺位问题。 (2)当前中国学科体系及本科专业设置分析:专业设置是高等教育部门根据科学分工和产业结构的需要所设置的学科门类。它是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标志。在教育部的学科划分中,学科门是最高级别的学科,共有13个: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比学科门低一级的学科称为学科类,学科类(不含军事学)共有71个;比学科类再低一级的学科称为专业;专业就是高考生填报的志愿,本科专业(不含军事学)共有258个。本科专业设置上由于受到中国学科体系及本科专业设置规范与管理,需要严格遵照相关的要求与规范。可是,国家层面的学科体系及本科专业设置存在滞后问题,因此需要本科专业设置上能够遵循就近的原则。分析当前中国学科体系及本科专业设置,探索面向大数据需求的相近专业及其设置是本部分研究的重要内容。 (3)面向大数据需求的我院本科专业优化:由于农业大数据是由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构成,对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的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与传统信息学科人才教育内容与培养目标显著不同,大数据时代对专业人才的特殊需求决定了面向大数据需求的我院本科专业设置与优化的方向及其建设内容。经过整合与优化我院本科专业设置,能够为面向大数据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与基础支撑。 3. 面向大数据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2017年清华大学电子系828初复试第一考研经验分享:xxx-nls

以梦为马,不忘初心 考研一路走来,师兄师姐研友朋友给与过我很多帮助。如今,我如愿进入清华电子系读研,也希望这份经验贴能够为后来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一点参考。 简单自我介绍一下吧。我本科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信工程,考研初试总分为436,其中数学147,英语83,政治76,信号130。复试成绩422.56,总成绩排名第一,成功考上电子系专硕。下面从考试科目、录取情况、参考书目、复习过程、复习思路、专业课的重点内容、复试等七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清华828考研的情况。 一、考试科目简介 828信号与系统是清华电子系考研信息与通信工程必考专业科目,电子与通信工程选考科目之一,分值150分,考试时间3个小时,一般位于考研第二天下午考查。 信号与系统是电子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前面承接电路分析、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科目,同时也是后续数字信号处理、图像信号处理、雷达原理、通信原理等科目的基础。信号与系统问题的无处不在,在众多学校专业课考试两三门科目的背景下清华电子只考一门,足以可见清华对信号与系统的重视。学好信号与系统不仅是考研成功的关键,对于未来在通信领域进行科学研究也至关重要。 二、录取情况分析 2017年清华电子系统招录取学硕5人(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1人,信息与通信工程4人),专硕21人。入围复试人数共43人,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3人,信息与通信工程7人,电子与通信工程33人。复试分数线如下表所示。

综合往年招生计划,电子系每年统招录取学硕4到5人,专硕20到25人。 三、复习参考书目 根据新祥旭学姐学长给我推荐的参考书目如下: 1.专业课: 《信号与系统(第三版)》郑君里高等教育出版社 《信号与系统(第二版)》奥本海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数字信号处理(第四版)》程佩青清华大学出版社 2.数学: 《考研数学复习全书》李永乐国家行政出版社 《数学基础过关660题》李永乐国家行政出版社 《数学历年真题权威解析》李永乐国家行政出版社 3.英语: 《历年考研英语真题》华研外语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4.政治: 肖秀荣的一整套书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C++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C++期末考试题 一、填空题(25小题,共50分) (以下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C++中,函数的参数有两种传递方式,它们是值传递和____________。地址或指针或引用传递 2.当一个成员函数被调用时,该成员函数的___________指向调用它的对象。this指针3.在基类和派生类中,派生类可以定义其基类中不具备的数据和操作。对两个有相同名字的数据成员进行访问时,如果没有___________,对此数据成员的访问将出现歧义。作用域分隔符限定时 4.拷贝构造函数使用___________作为参数初始化创建中的对象。引用 5.在公有继承的情况下,基类数据成员在派生类中的访问权限___________。保持不变6.描述命题"A小于B或小于C"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Ac&&b==c"的值是___________。0 (以下每小题2分,共20分) 11.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有四大特征,它们是抽象、封装、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承、多态 12.在C++中,定义重载函数时,应至少使重载函数的参数个数或参数类型___________;在基类和派生类中,成员函数的覆盖是指___________。不同派生类成员函数与在基类被覆盖的成员函数名、参数个数、参数类型和返回值类型均相同 13.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除功能不同外,在定义形式上,它们的区别还包括构造函数名与类名相同,而析构函数名是在类名前加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析构函数没有参数、析构函数可以定义为虚函数 14.动态联编要满足两个条件,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调用的成员函数是虚函数、用指针或引用调用虚函数 15.在C++类中,有一种不能定义对象的类,这样的类只能被继承,称之为___________,定义该类至少具有一个___________。抽象类纯虚函数 16.在C++类中,const关键字可以修饰对象和成员函数,const对象不能___________,const成员函数不能___________。被修改修改类数据成员 17.举出C++中两种用户自定义的数据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枚举18.C++中没有字符串类型,字符串是通过___________来表示的,每一个字符串都有一个结尾字符___________。字符数组\0 19.C++中没有输入输出语句,输入输出是通过___________实现的,写出一条打印整型变量n的输出语句:___________。输入输出库cout<

2018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软件工程考研(0835)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复习经验---新祥旭考研

2018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软件工程考研(0835)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复 习经验 一、招生信息 所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工学[08]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软件工程[0835] 二、研究方向 01(全日制)软件工程 三、考试科目 1、初试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912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 912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含数据结构(70分)、计算机原理(30分)、操作系统(30分)、计算机网络(20分)。 2、复试考试科目: 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软件工程和编译原理。 四、参考书目 汤子瀛《计算机操作系统》; 唐朔飞《计算机组成原理》; 严蔚敏《数据结构》;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 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

五、复习指导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 (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 (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编好页码等序号。另外注意每隔一定时间对于在此期间自己所做的笔记进行相应的复印备份,以防原件丢失。统一的参考书书店可以买到,但是笔记是独一无二的,笔记是整个复习过程的心血所得,一定要好好保管。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清华大学 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简报 2012年第一期(总第77期)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编印 2012年3月25日 学科与科研 ●[电机系组织完成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1月5日,我 系组织完成2009年至2011年批准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 此次中期检查涉及我系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杰出青年基金1项,面上项目23项。 ●[电机系组织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结题工作] 1月15日,我系组织完成2008 年批准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结题审查工作。此次结题的项目共有15个。 其中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11项,国际合作交流项目2项。 ●[电机系组织完成访问学者中期检查工作] 1月中旬,我系组织完成对访问学者陈 平、盛莉老师的中期检查工作,包括安排学术报告及提交中期工作总结。 ●[电机系举行“低碳电力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第一次管委会会议] 2月24 日上午,由电机系和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联合成立的“低碳电力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第一次管委会会议在我系举行。该中心于2012年1月经第13次校务会议批准成立。 揭牌仪式由低碳电力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康重庆教授主持。科研院王治强副院长、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吴越院长、系主任闵勇教授先后致辞并共同为该中心揭牌。随后,低碳电力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管委会主任吴越主持召开了第一次管委会

会议。江西电科院介绍了2012年重点科研领域与技术需求、电机系介绍了近年的科研项目情况,双方讨论了2012年工作计划,并一致认为,应以低碳电力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为平台,全面发展双方的合作关系,形成长期合作机制。当天参加会议的还有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章力副院长、电机系副系主任肖曦副教授等。 ●[电机系与长园集团合作成立“智能配电网调度自动化联合研究所”] 3月2日,由 电机系与长园集团联合成立的“智能配电网调度自动化联合研究所”在丙所举行揭牌仪式。长园集团常务副总裁鲁尔兵、科研院常务副院长姜培学、系主任闵勇教授先后致辞并共同为联合研究所揭牌。仪式由联合研究所所长吴文传副教授主持。长园集团相关人员以及我系张伯明教授、孙宏斌教授等参加了仪式。 智能配电网调度自动化联合研究所将依托清华大学电机系的科研成果和研发力量,结合长园集团的产业化和工程实施能力,致力于智能配电网的优化调度与自愈控制技术研究。通过产、学合作进一步加强清华大学在智能配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将研究所建设成为我国智能配电网领域的重要技术研发基地。 ●[南方电网电力调度中心来电机系调研科技项目] 3月2日至3日,南方电网电力调 度中心一行来我系调研有关电网调度运行技术的科技项目。内容涉及国际调度科技最新研究进展;863等国家级科技项目的管理经验;0S2框架下的广域监视和紧急控制技术;0S2框架下的节能发电调度系统;智能电网运行指标体系研究;大电网经济运行优化技术。系主任闵勇教授和副系主任肖曦副教授等接待了客人一行。●[电机系顺利完成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工作]3月8日,我系顺利完成 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工作。全系共申请项目47项,申请项目经费共4939万元。其中杰出青年基金4项,经费800万元;优秀青年科学基金3项,经费300万元;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经费300万元;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2项,经费40万元;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项1项,经费300万元; 联合基金项目1项,经费70万元。申请项目中重点项目1项,经费340万元;面上项目26项,经费2565.5万元;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项,经费223.5万元。我系在站博士后共申请7项,占申请项目总额的14.9%。 ●[电机系2009年度自主科研计划项目完成结题工作] 3月15日,我系2009年批准 立项的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项目“高速列车牵引供电及传动关键技术研究”(项

清华大学2015年电子工程系统考硕士复试名单

清华大学2015年电子工程系统考硕士复试名单 2015年3月10日 总分备注考生编号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成 绩1000350231105486270148139419 1000350231105026066144148418 1000350231101436853138134393 1000350231105506272133125392 1000350231092455571121140387 1000350230006666451134133382 1000350231094286058139125382 1000350231105496367138111379 1000350230005845567133123378 1000350230005905973135111378 1000350230006685966136110371 1000350231105036353135120371 1000350231073325781121106365 1000350230005897158120105354 1000350231094275557105131348 100035023107584655812893344 100035023109426625713193343 1000350231092476978142116405 1000350231086896765142121395 1000350231064807067139111387 1000350230006436871140107386 1000350231076946767130122386 1000350231080466068143115386 1000350231103096671132117386 1000350230006426577138105385 1000350230006476359148114384 1000350231078196967142105383 1000350230006245960150110379 1000350231101035966133116374 1000350230006186861140104373 1000350231104646050140123373 1000350231105526351142102358 100035023000622566614094356 1000350231075865767100130354 1000350231062936255136100353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培养方案一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培养方案一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第一年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12090043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3 3 考查 秋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107 1 体育(1) 1 2 考查 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 2 考查 10640532 英语(1) 2 2 考查 10420874 一元微积分 4 4 考试 10420904 几何与代数(1) 4 4 考试 0412 工程图学基础 2 2 考试 2选1 20240023 离散数学(2) 3 3 考试 程序设计课组 3 3 考试选1门,详见附录2 30210041 信息科学技术概论 1 1 考查 文化素质选修课≥1 1

合计≥21 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离散数学(2)”,其它专业必修“工程图学基础”。 春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107 1 体育(2) 1 2 考查 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2 考试 10640682 英语(2) 2 2 考查 10420884 多元微积分 4 4 考试先修一元微积分 10421002 几何与代数(2) 2 2 考试 大学物理课组1 4 4 考试先修一元微积分 20220214 电路原理 4 4 考试 20220221 电路原理实验 1 1 考查 合计≥21 夏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 主要先修课 - 3 -

- 4 - 21510192 电子工艺实习(集中) 2 考查 2周 程序训练课组 2 考查 3周 合计: 4 第二年 秋季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 说明及 主要先修课 107 1 体育(3) 1 2 考查 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 3 考试 10420892 高等微积分B 2 2 考试 10420252 复变函数引论 2 2 考试 304 3 复分析 3 3 考试 大学物理课组2 4 4 考试 见附录2 10430782 物理实验A(1) 2 2 考查 10430801 物理实验B(1) 1 1 考查 电子基础课组1 3 3 考试 电子基础课组2 3 3 考试 21550012 电子技术实验 2 2 考查 文化素质选修课 ≥1 2 10420262 数理方程引论 2 2 考查 20240013 离散数学(1) 3 3 考试 3选1 选1门,详见2选1,大学 2选1,一元微

清华大学电子系考研状元经验谈

2016年清华大学电子系考研参考书目经验 作为一名电子系的工程硕士,我的经验只能让学弟学妹略做参考。另外本帖参考我一个师兄的原作,由于我俩经历较为相似,我自己也很认同师兄的说法,故而借鉴了他的经验,当然也有一些我自己的补充。在此,我还要感谢这一路走来陪伴在我身边的研友们,谢谢你们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也要感谢新祥旭辅导班的老师们,没有你们的帮助,我想我也不会在这条路上披荆斩棘,最后到达梦想的彼岸考电子系,成功的人各有方法。而失败的原因往往就那么几个,关于这些,我想我还是可以说一下的。假设你是可以从头到尾坚持下来的,那么,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你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一、不要在《信号与系统》这门课上花太多的时间考研总分500分,公共课占分350,信号占150,但是很多人在信号这门课上花掉了一半甚至更多的时间,最后还很难得到一个理想的分数,得不偿失。清华的信号是一门挺恐怖的考试,不论复习得多么好,都不能保证完全答对。你只要保证自己能打个相对较好的分数,比如110分左右,所以去上个辅导班,考个中等分数,然后把省下来的时间用在公共课上,总体分数会得到不少的提高。当然,如果你是那种精力无限的大牛,可以不考虑我说的。 二、在维持做题数量的同时,要注意培养解题速度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除了政治课,其他三门课的考试时间总是紧巴巴的。尤其是信号与系统,近几年题量都很大,写字速度慢了也不行。如果速度实在跟不上,请安排好做题的顺序,先做比较容易,分值又比较大的题目。比如英语先写作文,数学解答题先做线性代数和概率论部分(这一点我比较有体会,13年的数学选择填空有一两题比较复古吧,还有证明题也像脑筋急转弯一样,过于纠结就不太乐观了)。 三、政治请把注意力放在选择题尤其是多选题上(多选题答得好就很有希望70+)。论述题有时候说白了真的就是看人品,但是选择题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而且状态不好的时候,多选题非常容易连着错好几个,那样你就只有哭的份了。 四、关于参考书: 教材,郑君里《信号与系统》(上、下册),足矣,现在有第三版,尽量用新版本。很多人推荐奥本海姆的《离散时间信号分析与处理》这本书,并且推荐把上面的习题做一遍,理由是几乎每年都会有上面的一个原题。如果你不是那种无法用常理推论的大牛,如果你没有拿135+的野心,那就没必要为了这么一个原题来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而且就算你做了一遍也有可能记不住。理由同注意事项一。(有时间数字信号处理看一下,毕竟初试离散考的挺多的,而且复试有可能被问到。信号很考验理解力,理解不深的话建议早一点复习) 五、关于报班: 我报了新祥旭考研的信号与系统的专业课辅导班和新祥旭的政治强化班。这个东西,个人有个人的见解。我觉得如果你对政治英语实在提不起兴趣,那就报班吧,让他们给你安排复习进度;如果不是很反感的话,自己看书吧,多做点习题。进度自己安排,详情参考大牛们的杰作。自己在那看半天,不知道个深浅,还不如花点银子节约一些时间给其他课程,很划得来的一笔账。当然对信号理解深刻的人就没必要了,或者你可以找点真题试练一下再做决定,但这个决定最好不要等到11月了再决定,早一点好安排。 补充:对我自己来说很重要的一些点:劳逸结合,多做习题,不要光看,后期要模拟,否则手生;另外复试也是很重要的,初试预估分还可以的请提早准备,否则可能被刷。

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课程

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 00260011 晶体管的发明和信息时代的诞生 1学分 16学时 The Invention of Transistors and the Birth of Information Age 晶体管的发明,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科技进步。晶体管及以晶体管核心的集成电路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对社会的进步起着无以伦比的作用。晶体管的发明,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电子学以及相关技术科学的迅速成熟。晶体管的发明造就了一大批物理学家、工程师。晶体管的发明,也随之产生了许多著名的研究机构与重要的公司,如贝尔实验室、仙童公司、Intel等都与晶体管的发明密切相关。“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晶体管发明作为现代科技史上的重大事件发生过鲜为人知的重要经验和教训,涉及科研管理、人才和科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可以从成功和失败两个方面为后人提供十分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本课程试图从晶体管的发明到信息社会的诞生,探讨技术革命和创新的方向,为大学低年级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建立正确的思想观。所讨论的课题包括,科学预见和准确选题的重要性、科学研究的方法、放手研究的政策、知人善任和合理配备专业人才等。 00260051 固体量子计算器件简介 1学分 16学时 Introduction to solid-state quantum computing devices 作为量子力学和信息学的交叉,量子信息学是最近二十多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量子信息处理技术能够完成许多经典信息技术无法实现的任务。比如,一旦基于量子信息学的量子计算机得以实现,其在几分钟内就可解决数字计算机几千年才能解决的问题,那么用它就可及时地破解基于某些数学问题复杂性假定之上的传统保密通信的密钥,从而对建立于经典保密系统行业的信息安全构成根本性的威胁。这种新兴技术的实现可以直接地应用于国防,政治,经济和日常生活。本课程在此大的学术背景下展开,主要介绍最有希望成为量子比特的固体量子相干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目前的研究状况,以及如何用这些器件实现量子计算。 00260061 量子信息处理的超导实现 1学分 16学时 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 and its implemention with superconducting devices 基于半导体集成电路的经典信息处理技术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处理器件,例如个人电脑和手机,为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但是经典信息处理技术的继续发展面临着技术上的瓶颈,其性能很难在现有技术路线上继续提高。一种新型的完全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量子信息处理技术,有望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并解决一些经典信息处理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量子信息处理技术的成功实施,将为我们提供绝对保密的量子通信技术和高效的量子计算机。本课程将学习量子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超导材料的基本特性以及利用超导器件实现量子信息处理的原理与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利用超导器件实现量子信息处理的最新进展和面临的挑战,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00260071 智能传感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1学分 16学时 Smart Sensing in Social Activities 智能传感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组织方式和行为方式。本课程采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方式,以活泼生动地方式,向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深入浅出地讲述智能传感器及其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文化与智能传感器章节中,结合大家熟知的电影形象《指环王》中的“咕噜”,介绍智能运动传感器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结合《机械战警》中的形象,介绍脑机接口传感器在脑神经科学研究及帕金森症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在传感器与智能交通章节中,介绍汽车中种类繁多的传感器对未来无人驾驶汽车的作用。在传感器与智能家居章节中,介绍iphone手机中集成的多种传感器,及其功能扩展。在传感器与现代国防章节中,结合南斯拉夫亚炸馆事件,介绍控制炸弹穿透多层建筑后再爆炸的

2018年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考研复试经验分享【盛世清北】

2018年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考研复试经验分享【盛世清北】摘要:距离2019年考研结束时间仅有月余,如果能在初试中成功,便意味着你有机会实现人生目标。但这仅仅本阶段的一个成功,想要完成人生中的质的飞跃,还需要在考研复试中脱颖而出,在此,盛世清北为大家准备了考研复试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复试英语 英语复试的考查形式是什么样的? 英语考查分为笔试、听力、口试三种考查方式。一般院校是三种方式都存在,个别院校是笔试、口试考查,也有的院校是完全的口试考查,难度最高。具体复试怎么考,还需看学校官网发布的复试通知。 复试的英语有笔试与听力,还有口试,难度如何?该如何去准备呢? 难易程度是根据童鞋们自己的基础相对而言的,所以基础不好的童鞋,还需多下功夫复习准备。我们可以咨询下学长学姐,确认下有无听力,考不考即兴话题,要不要翻译专业文章等这些内容。 怎么提高口试成绩? (1)多听英语,四六级的听力也可以重新听以提高英语语感; (2)多收集你所报考专业的英语词汇,储备词汇; (3)准备常考话题,用英语回为什么会选择我们学校?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等; (4)多读英语报纸比如《十一世纪》《疯狂英语》《空中英语教室》。 复试的时候英语听力是不是必考的呢? 这个因学校而定,要及时关注你报考的院校出台的考试复试细则,里面会有复试时的各项安排。个别高校会考查听力,面试阶段通常以口语的形式考查。 怎么准备笔试? 参考目标院校指定的复试参考书,未指定的话咨询下学长学姐,实在不知道可以按照初试参考书复习,一般不会考到太难的题目。 怎么更好地完成听力测试? (1)拿到题目后,先对答案进行猜测,做上标记,以减少听材料时阅读选项的时间,有更多时间用于分析和思考; (2)在听不懂的情况下,要根据经验和技巧,用余下的时间进行猜测。

面向大数据时代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面向大数据时代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 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及其对专业人才的特殊需求分析 重点分析大数据时代特点、大数据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对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特殊需求。尤其是从大数据理念、技术和方法在农业领域的实践,分析农业大数据应用研究。了解涉及到水、土、光、热、气候资源,作物育种、种植、施肥、植保、过程管理、收获、加工、存储、机械化等各环节的农业大数据特征,探索多类型复杂数据采集、挖掘、处理、分析与应用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了解大数据时代对专业人才的特殊需求。 2. 面向大数据需求的我院本科专业设置优化 系统地分析我院本科专业设置及其缺位问题,结合当前我国学科体系及本科专业设置,提出我院面向大数据需求的本科专业调整与优化方案。 (1)我院本科专业设置及其缺位分析:近年来,我院学科建设及本科专业建设取得来显著地发展。学院现在涵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工程与计算机两大学科群,拥有7个本科专业、1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一个“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国家级重点学科,成为实力雄厚、基础扎实的电气、电子与信息工程学科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教育基地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但是,由于受到当前我国学科体系及本科专业设置的限制,面对大数据时代的特殊人才需求我院本科专业设置表现得特别滞后,本科专业设置与建设存在明显的缺位问题。 (2)当前我国学科体系及本科专业设置分析:专业设置是高等教育部门根据科学分工和产业结构的需要所设置的学科门类。它是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标志。在教育部的学科划分中,学科门是最高级别的学科,共有13个: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比学科门低一级的学科称为学科类,学科类(不含军事学)共有71个;比学科类再低一级的学科称为专业;专业就是高考生填报的志愿,本科专业(不含军事学)共有258个。本科专业设置上由于受到我国学科体系及本科专业设置规范与管理,需要严格遵照相关的要求与规范。但是,国家层面的学科体系及本科专业设置存在滞后问题,因此需要本科专业设置上可以遵循就近的原则。分析当前我国学科体系及本科专业设置,探索面向大数据需求的相近专业及其设置是本部分研究的重要内容。 (3)面向大数据需求的我院本科专业优化:由于农业大数据是由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构成,对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的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与传统信息学科人才教

大数据分析(A)教学大纲

清华大学大数据方向硕士学位 公共必修课课程 数据分析学(I) Data Analytics (I) 开课单位:数据分析学(I)课程组 授课教师: 黎波、张楠、郑路、庞珣、苏毓淞、罗昊、王程韡(暂定) 教学目的: 本课是针对社会科学和管理类研究学开设的数据分析基本课程。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大)数据分析的价值、意义和基本原理建立清晰和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有关数据发掘、处理、建模和解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和熟悉数据分析在社会科学研究、商业分析和公共管理等领域的实际案例。 Data Analytics (I) is a graduate level course mainly designed for students with socialsciences and management background. The objective of the course to give students a broad overview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data analytics. Students will also be familiar with the various aspects of data analytics such as exploring, managing, modeling and interpreting data. Students’ learning will also be enhanced by their exposure to real life applications of data analytics in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business analysis and public management. 主要教材: by Johannes Ledolter, 2013, Wiley by Gareth James et al, 2013, Springer by Stephen Borgatti et al, 2013, SAGE by Sophia Rabe-Hesketh and Anders Skrondal, 2008, Stata 教学软件:R, Stata, UCINET 教学内容: 一、统计分析 1.数据分析简介 2.概率论基础 3.数理统计基础 4.R软件简介,使用R进行探索性数据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