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房经验总结

交房经验总结
交房经验总结

交房经验总结

在政府调控下,房地产形势有所变化,刚需客户逐渐增多,他们更加关注产品质量,维权意识更强,交房过程中拒绝收房,甚至引发群闹事件屡见不鲜。为了提高交付产品质量,规避交房风险,我们对集团已交付项目进行了调研,在各城市公司同事的支持下,对交房工作进行了总结,形成以下十项控制要点。

一.交房工作计划。

交房相关工作内容较多,基本涉及公司内部所有部门,协调工作量大,必须进行周密安排,统一部署。我们对交房相关工作进行了梳理、优化,形成《交房主要工作安排表》(详附件)。

各公司各部门列出各自交房相关工作内容及时间要求,由综合部负责汇总,根据项目总体进度,参考《交房主要工作安排表》,进行统筹完善细化,制定《项目交房工作计划》,对交房工作进行精细化控制。计划制定应注意以下几点:

1.工作应细分,内容应具体明确,不遗漏;

2.计划中各项工作责任部门、配合部门、各部门工作内容、时间节点、责任人均

须明确;

3.交房工作安排应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人力、资源,保证计划合理可行;

4.考虑项目不可确定因素较多,工作安排应尽量前置。

《项目交房工作计划》制定完成后,由分管领导主持,召开交房工作会议,对交房相关工作进行讨论、协调、落实。最终确定《项目交房工作计划》,由公司总经理审定后,印发各部门。

二.执行力

案例:某项目交房前进行细致的工作计划安排,但执行过程却因多项工作完成时间节点拖延,影响后续工作开展,在交房日期日益临近的情况下,只好采取抓大放小办法,留下些许遗憾。总结中感觉最大难点是计划执行过程中时间节点难以控制。通过分析,除了计划合理性原因外,公司执行力是引起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执行不到位,计划将形成一纸空文。

因此,为了提高执行力,除按第一点要求制定合理工作计划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落实各项细分工作责任人,对工作自始至终负责到底,明确配合工作交接时间

点及责任人;

2.工作完成情况若有可能延误或变化,责任人负责及时反馈综合部;

3.计划执行过程中,综合部须由专人进行计划跟踪,协调,及时进行计划纠偏调

整;

4.按时召开交房工作进度报告会议。

三.销售支持

案例1:由于图纸变更,但销售合同中相关指标未相应更改(或有偏差),引起索赔及群体事件。

案例2:户型图、总图等与合同附图不一致,导致客户拒绝收房。

案例3:项目交房标准界定不清,如弱电面板等,与客户产生分歧,交房中增加很大协调和解释工作,影响顺利交付。

案例4: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给客户介绍花园面积,实际花园面积达不到,引起客户投诉。

以上均可归结为销售承诺有误解或无法实现。集中体现在文本中产品描述有误、附图版本出错、交房标准不清及承诺无法兑现几方面。此类问题若未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引起恶性事件,影响公司声誉。因此各部门应在本专业内对销售进行技术支持,重点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1.设计部对销售人员进行产品诠释、培训;

2.工程、设计核对销售文件中产品描述、附图等(特别是产生变更后);

3.工程部负责整理交房标准,设计、销售核对;

4.销售整理出统一销售口径(销售承诺),工程、设计核对相应内容;

5.砌体完成后,销售、工程、设计共同对销售图纸进行现场核对。

通过以上工作消除此类交房风险,在保证销售承诺能够兑现的情况下,尽量向客户展示产品优点。

四.工程质量、进度控制

案例1:地下室施工人员投入不足,工作面未展开,工期延误较多,导致后期雨季赶工,工程交付后地下室产生渗漏,引起投诉。

案例2:总包协调能力不足,工序搭接安排不合理,导致工期延误,影响交房工作安排。

案例3:工程质量控制不到位,抹灰空鼓数量多,整改工作量大,交房中客户投诉多。

项目工程质量、进度控制是顺利交付的基础,因工程质量、进度问题影响工程交付效果的案例较多。

应加强全局观念,确保重要计划节点的刚性完成,并达到预定质量目标,以保证交房阶段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来完成交房任务。

五.交房(预)验收

通过严格的交房验收工作,将可能引起客户投诉的问题在交付前处理完毕,保证交房当日将高品质的产品交到客户手中,减少客户投诉,提高公司形象。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交房预验收前施工单位须自检并留下自检的标识痕迹,监理验收合格达到预验

收条件后开始。预验收工作必须尽早开始,以便留足整改时间。

2.预验收前成立交房验收小组,并对参加验收工作人员进行验房技巧培训。

3.严格验收程序,项目交付前应进行多次验收,一般要求如下:

1)由综合部组织,物业、销售、设计、工程、项目、监理、施工参加,进行交房预验收;

2)由项目部组织,物业、工程、监理、施工参加,进行复验;

3)由综合部组织物业进行交房验收;

4)物业接管。

4.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现场标记,并进行详细记录、分类汇总(为使查验信息

能准确传递,可制作各类典型户型图并在其上标注定位编号,查验问题依据定位编号进行记录),及时发至相关单位进行整改。工程部、物业公司负责对整改过程进行监督、跟进。

5.为尽量消除质量不符合要求被验收风险,验收用表可参考《交房验收要点清单》、

《交房验收情况明细表》、《交房验收问题汇总》(详附件),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进行扩充完善后使用。

六.封闭管理

项目现场场地、人员情况复杂,导致成品破坏、偷盗、污染等情况较严重,给项目后期管理带来很大困恼,应采取封闭管理来加以控制:

1.配套工程(如弱电)尽早完成以提供有利的封闭条件;

2.只要能达到封闭条件,尽早封闭管理,可按楼栋、梯、户进行封闭;

3.物业尽早介入,加强管理力量。现场加强出入工作牌管理。

七.交房风险预控

1.交房前约三个月,综合部负责组织工程、设计、销售、物业等部门,召开项目

交房风险预控会议,分管领导主持,重点讨论落实以下内容:

1)可能引起客户投诉的工程质量、规划设计、销售承诺、景观环境、物业管理等问题。会议内容会前由工程、设计、销售、物业分别梳理准备:

a工程部:介绍预交付的项目概况,包括本次交付数量、工程进展;根据销售对合同特殊条款的核对情况进行整改情况;

b销售部:提供预交付房屋预(销)售合同中特别添加条款清单及核对情况;与客户时常沟通中发现的可能产生交房风险的问题;

c物业公司:介绍预交付项目细部检查概况,包括细部检查过程中出现的普遍质量问题、未及时整改的质量问题以及公共景观、绿化等存在的安全性、功能性问题;介绍项目交付后,由于前期规划设计、配套等原因可能导致客户投诉物业管理的各类问题;有利于业主使用、规范物业日常管理及提高集团形象的合理化建议。

d设计部:对易引发投诉的设计问题和与设计有关的其它问题明确解决措施,并落实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2)形成项目风险问题汇总表,落实解决方案、时间节点及责任人。

2.形成交房对外统一口径,并对参与交房人员进行培训。

3.核对交房标准与交付样板是否一致(特别是精装房)。

4.成立交房应急小组,组长由分管领导担任。制定应急预案,落实应急处理场所。

5.销售人员对客户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据此进行交房客户的汇总分类(按可能

引起交房风险的概率),合理安排客户交房次序,如将易引起交房风险的少部分客户安排在最后一天交房。

6.通知交房注明标题(xx项目入住通知书字样)分户递送,并在媒体刊登交房公

告,确保公司利益;交付通知书发送10日后,到邮局查询退件情况;分时发送短信邀约,通知客户到场日期,具体通知到时点,以节省客户等待时间。

7.验房小组成员在客户验房过程中对客户问题不负责解释(统一口径内容除外),

交由现场咨询组或应急小组,难处理投诉不当日办理。并设定验房的内部时间控制标准(如一户验房30分钟内),尽量控制客户验房时间,以保证不节外生枝,确保交房工作按预定目标推进,确保交房顺畅。

8.由工程部负责整理出合理的工程整改时限表,统一整改承诺口径。并对相关单

位整改工作进行监督,杜绝整改不彻底引起二次投诉。如若整改力量不足,可引入第三方进行整改工作。

9.交房当日可以户口咨询的方式,安排警务人员在现场,对极端刁蛮客户可以起

到一定威慑作用。并加强交房日的保安工作。

10.交房当日进行交房小结会。

八.交房过程品质提升

此次调研中,参与交房同事认为,营造一个好的交房氛围,让每位客户感受到贵宾待遇,对顺利交房非常重要,且能提高公司形象,是一项性价比很高的工作。因此,应高度重视提升交房过程品质,注重细节控制,体现出联发品质。应注重以下工作的开展:

1.交房前约一个月,综合部组织召开交房准备会议,参与交房部门参加,重点讨

论以下内容:

1)落实交房各项准备工作;

2)综合部会前制定交房流程,根据流程细分各岗位职责、操作细则、人员安排、物料准备情况及责任人,准备交房平面布置图。会上进行确认、落实。

会议结束后,形成岗位职责表及人员安排表,经分管领导批准后在公司内部公示。

2.对参与交房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明确岗位职责、操作细则、注意事项及统一口

径。

3.在交房前两周及物料进场现场布置完成后,进行两次模拟交房,及时发现交房

中薄弱环节,提高交房品质。

4.根据交房量,组建足够数量的验房小组。

5.为了提升项目品质,对通知交房工作进行严格要求。对通知文件的内容、设计、

排版、形式等进行高标准要求,分户制作入住须知,费用清单等,方便客户提前准

备。

6.加强现场管理、流程管控。现场采取流水线式的办理流程,合理划分办理区域,

专人引导人群流向,确保现场有序快捷。

7.小区配套设施尽量完善,如景观小品、绿化植物、路灯照明、入口道闸、监控

智能化设施和消防设施的安装调试,便于业主在首次进入小区就有很强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8.小区内设置物业宣传展板(重点体现国家一级物业形象),提高客户归属感,也

可提升我司物业形象。

9.礼品、礼盒精心挑选,文件、展板等制作精美,交房现场(含小区内)精心布

置。可在现场区域布置和服务方面增设洗车、鲜花气球发放、礼品发放、儿童游乐所、茶歇休息等人性化服务,从而营造温馨有序的现场气氛。

10.通过现场包装、人员服务、专职引导等方式营造喜庆气氛,适当增加现场活动,

如现场抽奖,让业主在轻松又热烈的欢快气氛中完成交房工作。

九.成品保护、设计缺陷

成品保护不利主要集中在门、窗、玻璃、栏杆、石材、内外墙等的污染或损坏。

设计缺陷种类繁多,主要集中在采光、视线遮挡、隐私保护、安全隐患、车位停车不便、底层竖井位置不当、总平设施布置不当、构造做法不合理等。

成品保护、设计缺陷是房屋交付客户投诉重点,且常难以修复或代价高昂。解决这两项“顽疾”,须以防为主。在设计阶段及施工阶段就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1.成品保护:

1)加强成品保护教育,提高成品保护意识。

2)必须编制分项工程成品保护措施,责任到人、严格管理、认真落实。总包成立成品保护小组负责巡检,监理负责检查,采取相应奖惩措施。

3)采取成品保护责任制,谁施工谁负责保护,且分区、分片包干管理,做到每个成品都有人负责。

4)采取合理的施工工序,注意工序穿插,减少成品污染或损坏。各工种间互不损坏互不污染,加强工序现场交接,后施工的工种和工序,不得破坏上道工序和其它工种的成品。

5)成品保护措施撤除必须通过监理及甲方同意。

6)尽早封闭管理。

2.设计缺陷:

1)注重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的选择,加强图纸各专业间会签工作。

2)园林景观设计、装修设计或其它二次设计尽早进行或提供意见。

3)设计部负责设计缺陷案例的积累,形成案例库。

4)尽早进行项目设计缺陷会审,由设计部负责,工程、销售、物业参加。

5)交房前,由设计部负责,对易引发投诉的设计问题和与设计有关的其它问题明确解决措施,或形成统一解释口径。

十.涉及政府验收的配套工作

案例1:某项目交房前几天才通水,导致室内设备试水工作迟迟无法进行,最后连夜加班加点,留下隐患,且影响交房当日人员工作状态。

案例2:电梯施工安装质量控制不严,引起后期使用出现电梯“关人”事件,导致客户投诉,无法通过质监部门验收,后续投入大量协调工作。

案例3:因地方消防部门人员更换,现场又被提出新的问题,扰乱了工作安排。

以上是我们交房过程中的几个案例,提醒我们在涉及政府部门验收的配套工作,特别是水、电、消防等配套工作,应注意:

1.不可确定性较大,工作应尽量前置,尽早完成。

2.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应及早进行充分沟通,打通关节。

3.选择分包队伍应重点考察其与相关部门的关系及背景。

各个城市由于具体情况不同,对项目交房工作的要求有所差异,但交房风险概率提升的趋势是相同的,因此我们必须尽早做足准备,顺利交付后做好交房经验总结。以上交房十项控制要点,希望对集团项目的交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附件:1、《交房主要工作安排表》

2、《移交验收要点清单》

3、《移交验收情况明细表》

4、户型坐标示例

集团技术管理部(卢斌锋)

过柱子我的经验总结

过柱子经验总结 Swrl20041219据网络资源整理支持小木虫 1、选柱子: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 2、称量:1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 倍量的硅胶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 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 3、选洗脱剂:一般淋洗剂是采用TLC分析得到的展开剂的比例再稀释一倍后的溶剂。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系统;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要使所需点在Rf值在0.2-0.3左右的比较好。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石油醚<环己烷/己烷<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一般把两种溶剂混合时,采用高极性/低极性的体积比为1/3的混合溶剂。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乙酸乙酯/石油醚= 4:1可用TLC分开。乙酸乙酯和石油醚(60-90)。 4、搅成匀浆:先把硅胶泡在烧杯中,用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泡,用超声波超半个小时,中间看到气泡时用玻璃棒搅一下。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 5、装柱: A、用溶剂把柱子饱和一次,因为溶剂和硅胶饱和时放出的热量可能使产品分解。 B、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1/3体积石油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 C、装柱时一定要保证无气泡,同时敲打柱体使柱体更均匀、紧凑,装毕,用洗脱液冲三次。 6、压实:装柱完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柱床约被压缩至9/10体积。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 7、上样:干法湿法都可以。

合成过柱子经验谈

关于柱层析和TLC之我的体会 层析和TLC是有机化学工作者必须下苦功夫的两项实验技术。这两项技术掌握与否,对于提高实验的效率至关重要。常见的例子是:在柱层析时,由于层析柱中的硅胶填料装得不均匀(没有填严实),使得柱子在淋洗过程中就因为出现太多气泡变花,导致分离效果不好。更常见的例子是:层析柱虽然装得不错,但是由于淋洗剂选择不恰当,结果导致几十毫克产品,用了几百毫升淋洗剂都还没有完全分离。分离同样的东西,熟手可能只需要半个小时,而一个层析技术不过关的人可能半天都不能得到纯品。 由此可见,这两项技术掌握与否,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从而对身心健康和环境保护都有明显的作用。 柱层析关键在于柱子是否装好和淋洗剂是否选择恰当。而淋洗剂的选择则是通过TLC确定。这里要指出的一点是:TLC的作用除了跟踪反应进程,检测试剂和原料纯度外,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为柱层析选择适当的淋洗剂。 首先谈柱层析: 装柱子(添硅胶)时,有两种方法:即湿法装柱和干法装柱,二者各有优劣。不论干法还是湿法,硅胶(固定相)的上表面一定要平整,并且硅胶(固定相)的高度一般为15cm左右,太短了可能分离效果不好,太长了也会由于扩散或拖尾导致分离效果不好。 湿法装柱是先把硅胶用适当的溶剂拌匀后,再填入柱子中,然后再加压用淋洗剂“走柱子”,本法最大的优点是一般柱子装的比较结实,没有气泡。 干法装柱则是直接往柱子里填入硅胶,然后再轻轻敲打柱子两侧,至硅胶界面不再下降为止,然后再填入硅胶至合适高度,最后再用油泵直接抽,这样就会使得柱子装的很结实。接着是用淋洗剂“走柱子”,一般淋洗剂是采用TLC分析得到的展开剂的比例再稀释一倍后的溶剂。通常上面加压,下面再用油泵抽,这样可以加快速度。干法装柱较方便,但最大的缺陷在于“走柱子”时,由于溶剂和硅胶之间的吸附放热(可以用手摸柱子明显感觉到),容易产生气泡,这一点在使用低沸点的淋洗剂时如乙醚,二氯甲烷更为明显。虽然产生的气泡在加压的情况下不易察觉,但是,一旦撤去压力,如在上样、加溶剂等操作的时候,气泡就会释放出来,严重时,整个柱子变花,样品不可能平整地通过,当然也就谈不上

中考复习经验总结

资源共享有效复习 白花联进中学周丹凤 思想品德作为中考科目之一,虽然所占的分值跟其它科目相比偏少,但内容年年更新,与之密切联系的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变化多端。如何在复习量大,范围广,课时少,时间短的情况下进行有效复习,直接决定着中考的成败,这也是许多老师费尽心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我凭借多年的毕业班教学经验,从老师的备考和学生的复习两个角度得出有限的经验供各位同行参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位毕业班的老师,除了具备普通老师的基本技能之外,还应具备团结协作的能力,对社会现象有较强的感受和分析的能力,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备考过程中,各位老师都认真,努力,负责做好以下各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复习思路,制定复习计划,适时调整复习进度。 九年级第二学期开始用新的考试大纲进行中考复习,第一阶段(从开学到4月下旬),把握考点知识结构,考点分析。这一阶段时间长,复习的比较慢,注重基础的巩固和强化练习,安排两次模拟考试。第二阶段(5月份),热点专题复习,强化专题训练。以热点带知识点、突出学科内容、跨单元跨板块、跨年级的综合能力提高。安排一次综合模拟考试。第三阶段(6月份),要求学生回归考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再巩固,对重点知识、平时易错问题、模拟试题、老师在课堂上重点强调的问题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在不同的阶段,老师们都会利用每周的科组活动时间核对教学进度,探讨复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相互学习,改进复习方法,不断提高复习效率。 二、深入钻研考纲和教材,认真制做有效可行的复习课件 学校为每个九年级课室配备了多媒体平台,利用这一优势,各位老师分工协作制作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的复习课件,并和同科老师分享教学资源,使现代教学技术走进课堂,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复习过相应的内容,就把相关的课件挂班级Q群,让有需要的学生自行安排时间加强巩固。 三、做好试题分析,把握命题的思路,出好模拟题 每位老师都以书面形式写好近两年的试卷分析,利用科组活动期间相互传阅和学习。发现近两年的中考试题情境设置丰富多彩,试题设问方式灵活多变,命题更加注重能力立意和情感考查,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和材料的形式基本都出现了,能够突出对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察,考查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要细心,认真审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了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更加凸显了中考的选拔性功能。根椐这些特点,在复习时,重点抓好基础知识同时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复习效率,提高学生成绩具有较重要的作用,起到事伴功倍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要求每位九年级老师命制好5份中考模拟题,挑选部分进行模拟考试,精讲精练,避免题海战术,其余试题以练习形式下发或挂班级Q群。 四、把握热点,研究制作专题 近年来以时政热点为背景材料进行中考命题的趋向是益明显,问题设计越来越灵活,单纯照搬教材知识往往难以解答好。因此,重大时政热点往往既是复习的重点又是难点,必须高度重视,加强把握,在复习过程中,要抓住重大热点问

过柱子的经验总结

过柱子的经验总结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过柱子的经验总结 单一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为: 石油醚(小)→环己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苯→甲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酮→正丙醇→甲醇→吡啶→乙酸(大) 混合溶剂的极性顺序: 苯∶氯仿(1+1)→环己烷∶乙酸乙酯(8+2)→氯仿∶丙酮(95+5)→苯∶丙酮(9+1)→苯∶乙酸乙酯(8+2)→氯仿∶乙醚(9+1)→苯∶甲醇(95+5)→苯∶乙醚(6+4)→环己烷∶乙酸乙酯(1+1)→氯仿∶乙醚(8+2)→氯仿∶甲醇(99+1)→苯∶甲醇(9+1)→氯仿∶丙酮(85+15)→苯∶乙醚(4+6)→苯∶乙酸乙酯(1+1)→氯仿∶甲醇(95+5)→氯仿∶丙酮(7+3)→苯∶乙酸乙酯 (3+7)→苯∶乙醚(1+9)→乙醚∶甲醇(99+1)→乙酸乙酯∶甲醇(99+1)→苯∶丙酮(1+1)→氯仿∶甲醇(9+1) 过柱子经验总结 1, 选柱子: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 1:5-10. 2, 称量:100-300 目硅胶,称 30-70 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 100 倍量的硅胶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 30-40 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 Rf 在杂质相差以上) , 就可以少用硅胶.

3, 选洗脱剂:一般淋洗剂是采用 TLC 分析得到的展开剂的比例再稀释一倍后的 溶剂.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系统;极性大的 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要使所需点在 Rf 值在左右的比较好.常用溶剂 的极性顺序:石油醚<环己烷/己烷<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 <正丁醇<丙酮<乙醇<甲 醇<水. 一般把两种溶剂混合时, 采用高极性/低极性的体积比为 1/3 的混合溶剂. 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 乙酸乙酯/石油醚= 4:1 可用 TLC 分开.乙酸 乙酯和石油醚(60-90). 4, 搅成匀浆:先把硅胶泡在烧杯中,用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泡,用超声波超半个 小时,中间看到气泡时用玻璃棒搅一下.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 5, 装柱: A, 用溶剂把柱子饱和一次, 因为溶剂和硅胶饱和时放出的热量可能使 产品分解. B,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 1/3 体积石油醚(氯仿),装 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 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 C,装柱时一定要保证无气泡,同时敲打 柱体使柱体更均匀,紧凑,装毕,用洗脱液冲三次. 6, 压实:装柱完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 柱床 约被压缩至 9/10 体积.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 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 7, 上样:干法湿法都可以. A,在硅胶上层加少量无水硫酸钠(以免样品被洗脱剂冲散)取适量样溶液上样.上样后,加入一些洗脱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 B,用少量的溶剂溶 样品加样,加完后将下面的活塞打开,待溶剂层下降至石英砂面时,再加少量的低

衡水中学经验总结

衡水中学经验总结 衡水中学经验总结 衡水中学经验总结 一引言 衡水中学?恕我孤陋寡闻。如果没有看过有关衡水中学的专题报道的人,大凡是不知道何为衡水的。衡水是河北省南部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城市,据说市里的建筑物高过六层的都不多见,不要说全国,就是在河北省,衡水市也实在不在出众之列。至于衡水中学,招生范围仅限衡水市的桃城区,报道说是河北省所有示范性高中之中招生人口范围最小的学校之一,而且初中升高中录取分数线仅在450分左右。然而,从2000到2006年,衡水中学已连续七年高考在重点本科上线人数、600分以上高分段人数、考取清华北大人数等指标上均位居全省第一位!其中,2006年高考6名同学进入河北省文理科前10名,其中包括河北省理科状元、理科第二名、文科第三名;重点本科上线人数1108人,其中42人考入清华北大。 《中国教育报》2002年9月作了《一个教育函数式的解读——河北省衡水中学探秘》系列报道,开篇便是:衡中现象:一个教育的神话。此后,教育的神话又连续上演了四年。 为什么一个经济后发地区在教育上能够成为全国的领跑者?为什么一个学校可以在生源范围窄、生源素质低的情况下创造教育的奇迹?……一连串的问号,一系列的迷惑让来衡水中学参观学习的教育界人士趋之若鹜,仅2006学年开学初两个月时间里,已经有全国各地100多个单位的5000余人到衡水中学考察参观,近年来专程到衡水中学取经探秘的就有7万之众。 下面,我想通过网上收集、整理的一些资料,试从课堂教学、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和内部管理四个方面探寻衡水中学教育的神话。 二课堂教学 (一)基本理念 1、诱思探究教学论(陕西师大张熊飞教授)。变教为诱,变学为思,具体做法:概括起来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强化认知过程,注重知识运用。教师首先创设一种知识点存在于其中的教学情境,然后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客观信息,引导学生去发现已有的知识与要解决的问题所需的知识和方法所存在的不足,诱导学生去看书、分析、讨论,然后让多位学生代表进行归纳,相互补充和完善,最后由教师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从而完成相应知识点的教学。 2、衡水中学教学理念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幸福负责;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教学的过程是通过大量的基本事实,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诱导学生全身心参与,甚至让学生重新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教师(媒体)的作用是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教学的高度是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注:媒体—媒人之意,衡水中学李金池校长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就象教材、教法、环境等众多因素一样是媒体,是一种特殊的媒体,起着媒介作用。他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教师只是一位红娘,等张生和莺莺走到一起了,红娘就不要再在二者之间充当‘第三者’了。在教学过程中,他认为:教师迟早要从学生和知识之间淡出,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等学生已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索之中时,教师再去不厌其烦地讲解,那就是第三者) (二)主要做法 衡水中学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实行三年一盘棋规划,即高一要夯实基础,和谐发展;高二

过柱子经验

过柱经验 2008-09-17 20:59 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由于柱分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 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以前曾经大量的过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但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头了。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关于柱子的尺寸,应该是粗长的最好。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的说,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品,用2cm×20cm的柱子);如果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如用3cm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 关于无水无氧柱,适用于对氧,水敏感,易分解的产品。 可以湿柱,也可以干柱。不过在样品之前至少要用溶剂把柱子饱和一次,因为溶剂和硅胶饱和时放出的热量有可能是产品分解,毕竟要分离的是敏感的东东,小心不为过。也是因为分离的东西比较敏感,所以接收瓶一定要用可密封的,遵循schlenk操作。至于是加压、常压、减压,随需而定。因为是schlenk操作,所以点板是个问题,如果样品是显色的,恭喜了,不用点板,直接看柱子上的色带就行了。如果样品无色,只好准备几十个schlenk瓶,一瓶一瓶的点,不过几次之后就知道样品在哪,也就可以省些了。像我以前过一根无水无氧柱,需要六个schlenk,现在只一个就能把所要的全收集到。无水无氧柱中用的比较多的是用氧化铝作固定相。因为硅胶中有大量的羟基裸露在外,很容易是样品分解,特别是金属有机化合物和含磷化合物。而氧化铝可以做成碱性、中性和酸性的,选择余地比较大,但是比硅胶要贵些。听说有个方法,就是用石英做柱子,然后用HF254做固定相,这样在柱子外面用紫外灯一 照就知道产品在哪里了,没有验证过。哪位做过可以提出来大家参详参详。 关于湿法、干法上样。 湿法省事,一般用淋洗剂溶解样品,也可以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但溶剂越少越好,不然溶剂就成了淋洗剂了。很多样品在上柱前是粘乎乎的,一般没关系。可是有的上样后在硅胶上又会析出,这一般都是比较大量的样品才会出现,是因为硅胶对样品的吸附饱和,而样品本身又是比较好的固体才会发生,这就应该先重结晶,得到大部分的产品后再柱分,如果不能重结晶那就不管它了,直接过就是了,样品随着淋洗剂流动会溶解的。有些样品溶解性差,能溶解的溶剂又不能上柱(比如DMF,DMSO等,会随着溶剂一起走,显色是一个很长的脱尾),这时就必须用干法上柱了。样品和硅胶的量有一种说法是1:1,我觉得是越少越好,但是要保证在旋干后,不能看到明显的固体颗粒(那说明有的样品没有吸附在硅胶上)。 溶剂的选择。 当然是最便宜,最安全,最环保的了。所以大多选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文献中有写用正己烷的,

过柱子的知识总结

过柱子的知识总结 王宇 通常有机反应得到的产物中会混有一定量的副产物和杂质,所以需要对产物进行纯化以得到我们需要的目标产物。纯化的方法有多种,比如减压蒸馏、萃取、重结晶、色谱分离等等。它们有各自不同的适用范围,本文就总结一下柱层析分离(即过柱子)的基本知识。 由于柱层析分离是色谱分离技术中的一种,所以首先介绍色谱法的一些基本概况。 1.色谱法的基本概况 1.1 色谱法简介 色谱法是利用不同的物质在不同相态的选择性分配,以固定相对流动相中的混合物来进行洗脱,混合物中不同的物质会以不同的速度沿固定相移动,最终达到分离的效果。常用的色谱分离技术有柱色谱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气相色谱法等。 1.2 色谱法的分类 首先,按照“相”来分类,色谱法可分为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包括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液相色谱包括液-固色谱和液-液色谱。 按照固定相的形式来分类,色谱法可分为纸色谱、柱色谱和薄层色谱。 按照分离原理来分类,色谱法可分为吸附色谱法、分配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排阻色谱法和亲和色谱法等。 1.3 色谱法的简要发展历史 色谱法的发展起源于十九世纪末的俄国,最先由植物学家Tswett研究时发现,他提出了应用吸附原理分离植物色素的新方法,同时也被尊称为“色谱学之父”。 1941年Martin和Synge首先介绍了分配色谱法,并将蒸馏塔板理论应用于色谱分离中,使色谱方法在理论上向前推进了一步。他们二人也因为对柱层析应用的贡献而获得了195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52年Martin和Games开创了气—液色谱的新领域。20世纪60年代末,法国的G·Aubouin和美国的Scott等人同时各自创立了高压液相色谱法,它与分光光度、库仑、电导、荧光等方法联用,可使分离和检测实现自动化。 到目前为止,各种色谱还在不断发展,色谱设备日益完善、操作技术不断突破,色谱分析法已成为近代化学中最重要的分离分析手段之一。

《精选总结范文》如何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如何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为什么要及时改错改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通过分析比较,认真查出自己在理解问题和做作业中出观的错误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使错误得到及时改正,是使书本知识正确地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和实践技能的关键一环。 可是,不重视分析自己在学习上产生错误的原因,不改正作业中的错误的现象严重地存在于中学生的学习中。 许多中学生,对于老师改过的作业,眼也不看就往屉子中―一丢,或往书包中一塞就不管了。 学生做错作业的主要原因,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由于学生没有及时分析错误的原因和改正作业上的对旧知识的错误作法,错误理解和旧作业上的错误作法,就在学生的头脑中早留下来了;这就使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和做新的作业中出现了更大的错误。 ―次错误没有得到改正,又使下一次学习出现更大的错误。这种恶性循环,是不重视改正错误的中学生学不好功课的重要原因。 养成及时改错的习惯 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上经常会出现做错的地方,如何对待这些错误呢?学习中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要认真对待这些错误。其实,做对了的题目,一般是学生掌握比较好的。错误,恰恰暴露出学生学习的问题所在。考试中丢分的地方,就是这些问题的反映。平时错误多,考试自然就丢分多了。

首先,应该分析一下错误产生的原因,是上课没听讲,还是听了没听懂,是偶尔出现的,还是经常出现的。 然后,认真想一想应该怎样改正错误。一般容易出错的地方,老师都会反复强调。回想一下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如果是没听讲,提醒自己听讲是多么重要。如果没听懂,更要及时问,听讲要动脑筋想。实在不知道,向家长请教,一年级的语文作业应该不算难,字写错了,拼音写错了,组词写错了,家里请两位不说话的老师――字典、词典上一查,应该不是问题。勤动脑、勤动手,学习勤奋就体现在这里。标点忘打了,补上。句子不通顺,多读几遍。文章不会写,多看看多读读人家写的好文章,自然就会了。脑子越用越灵,不用就会生锈。用“办法总比问题多”激励自己,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能力也提高了,学习成绩也优秀了,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还可以针对自己的问题,出相似的题目多加训练,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牢牢掌握知识,任它千变万化,也是万变不离其宗。逃不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当你修炼到这一步,那个曾经的错误已经被你牢牢地锁定,它还会错吗? 改错如此重要,可是有些学生总是记不住,有的甚至把一个错留在自己身上好长时间还舍不得丢,还有的到今天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总在说考试时粗心大意,把该做对的做错了。那么这些被老师圈出的错怎么也不知道改呢?培养认真细致的习惯,从改错开始!要想考高分,先把这些错误甩掉!!! 今天在学校里用十分宝贵的课间十分钟,或者是上体育、音乐、品德课(影响其它课的学习)的时候把学生请到办公室改错,可惜办公室只有方寸之地,只

柱层析的一些心得

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由于柱分离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 1.吸附剂 常用的吸附剂有氧化铝、硅胶、氧化镁、碳酸钙和活性炭等:吸附剂一般要经过纯化和活性处理,颗粒大小应当均匀。对吸附剂来说粒子小、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就高,但是颗粒小时,溶剂的流速就太慢,因此应根据实际分离需要而定。供柱色谱使用的氧化铝有酸性、中性和碱性3种。酸性氧化铝是用1%盐酸浸泡后,用蒸馏水洗至氧化铝的悬浮液pH为4,用于分离酸性物质;中性氧化铝的pH约为7.5,用于分离中性物质;碱性氧化铝的pH约为10,用于胺或其它碱性化合物的分离。 因硅胶略带酸性,只能用于对酸不敏感的化合物的分离。常用300-400目的柱硅胶或H 硅胶。若化合物的R f值相差较大,则可考虑使用200-300目硅胶以加快层析速度。 另:因吸附剂的比表面较大,天气潮湿时或长期放置中吸附的水分会对分离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相当于大大增加了固定相的极性导致样品分不开),因此应将吸附剂放入90~100度烘箱内烘2小时后,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后再使用。使用的硅胶,不用时一定要密封,防止吸潮。TLC所用的硅胶板一定要保存在干燥器里面,或使用前在红外烘箱里干燥一段时间。 2.溶质的结构与吸附能力的关系 化合物的吸附性与它们的极性成正比,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极性较大的基团时,吸附性也较强,氧化铝对各种化合物的吸附性按以下次序递减: 酸和碱>醇、胺、硫醇>酯、醛、酮>芳香族化合物>卤代物、醚>烯>饱和烃 3.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是常用的手动加压的方法。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体会:过柱时是否加压要具体分析,通常情况下直径比较粗的柱子用常压即可,因其横截面积的缘故淋洗剂的流速已足够快。通常控制柱子下端液体流速大约在0.5~1滴每秒的范围比较合适。 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一般不推荐使用。 4.柱子的尺寸 从理论上讲应该是粗长的好。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

过柱子总结

过柱子总结 吸附剂与洗脱剂 (一)吸附剂与洗脱剂 根据待分离组分的结构和性质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和洗脱剂是分离成败的关键。 1.吸附剂的要求 ①对样品组分和洗脱剂都不会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在洗脱剂中也不会溶解。 ②对待分离组分能够进行可逆的吸附,同时具有足够的吸附力,使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能最快地达到平衡。 ③颗粒形状均匀,大小适当,以保证洗脱剂能够以一定的流速(一般为1.5mL·min-1)通过色谱柱。 ④材料易得,价格便宜而且是无色的,以便于观察。 2、常用吸附剂的种类:氧化铝、硅胶、聚酰胺、硅酸镁、滑石粉、氧化钙(镁)、淀粉、纤维素、蔗糖和活性炭等。 3、几种常见吸附剂的特性 (1)氧化铝:市售的层析用氧化铝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类型,粒度规格大多为100~150目。 碱性氧化铝(pH9—10):适用于碱性物质(如胺、生物碱)和对酸敏感的样品(如缩醛、糖苷等),也适用于烃类、甾体化合物等中性物质的分离。但这种吸附剂能引起被吸附的醛、酮的缩合。酯和内酯的水解、醇羟基的脱水、乙酰糖的去乙酰化、维生素A和K等的破坏等不良副反应。所以,这些化合物不宜用碱性氧化铝分离。 酸性氧化铝(pH3.5—4.5):适用于酸性物质如有机酸、氨基酸等以及色素和醛类化合物的分离。 中性氧化铝(pH7—7.5):适用于醛、酮、醌、苷和硝基化合物以及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的物质如酯、内酯等的分离,也可以用来分离弱的有机酸和碱等。 (2)硅胶:硅胶是硅酸的部分脱水后的产物,其成分是SiO2·xH2O,又叫缩水硅酸。柱色谱用硅胶一般不含粘合剂。 适用范围:非极性和极性化合物,适用于芳香油、萜类、甾体、生物碱、强心甙、蒽醌类、酸性、酚性化合物、磷脂类、脂肪酸、氨基酸,以及一系列合成产品如有机金属化合物等。(3)聚酰胺:色谱用聚酰胺主要又锦纶6(聚己内酰胺)和锦纶66(聚己二酰己二胺)两种,分子量一般在16000~20000,其亲水性和亲脂性均较好,因此既可分离水溶性成份,也可分离脂溶性成分。可溶于浓盐酸、甲酸及热的乙酸、甲酰胺和二甲基甲酰胺中;微溶于乙酸和苯酚等;不溶于醇、氯仿、丙酮、乙醚、苯等;对碱稳定,对强酸可水解。 聚酰胺色谱的原理:兼具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的功能。采用强极性洗脱剂时主要为吸附色谱——正相色谱;采用弱极性洗脱剂时主要为分配色谱——反相色谱。 分离对象:能与聚酰胺形成氢键的化合物,如酚类、酸类、醌类、硝基化合物及含羟基、氨基、亚氨基的化合物及腈和醛等类化合物。 聚酰胺在水中吸附能力的规律:

2016过柱子总结

柱层析知识总结 柱层析 利用层析柱将混合物各组分分离开来的操作过程称为柱层析。柱层析是层析技术中的一类,依据其作用原理又可分为吸附柱层析、分配柱层和离子交换柱层析等。其中以吸附柱层析应用最广。以下只介绍吸附柱层析的相关问题,其操作方法也可作为其他类型柱层析的参考。 1.吸附柱层析的器材 (1)层析柱 实验室中所用的玻璃层析柱有两种形式:一是下部带有活塞的玻璃管,活塞的芯最好是聚四氟乙烯制作的,这样可以不涂真空油脂,以免污染产品。如果使用普通的玻璃活塞,则真空油脂要小心地涂薄涂匀。另一种是将玻璃管下端拉细,套上一段弹性良好的管子。这段管子必须是不能被淋洗剂溶解的,普通橡皮管一般不可充作此用,因为橡皮易被氯仿、苯、THF等溶剂溶胀,而聚乙烯管子对大多数溶剂是惰性的,所以常常使用。用一只螺旋夹控制流速,此外,薄膜塑料柱因使用方便、节省淋洗剂、减少蒸发量等优点,应用日趋广泛。薄膜塑料柱总是以扁平成卷保存的,两侧常有很深的折痕。使用前需将裁取的一段薄膜管一端扎紧,另一端套在一段玻璃管上并用棉线扎紧。将这段玻璃管穿过一个单孔塞。然后将薄膜管放进一根又粗又长,下端拉细了的玻璃管内,使塞子塞紧大玻璃管的口。用水泵自大玻璃管下端抽气,薄膜柱即因内部压强大于外部而自行展圆。待装入吸附剂后在其下部扎几个小孔即可使用。 层析柱的尺寸根据被分离物的量来确定,其直径与高度之比则根据被分离混合物的分离难易而定,一般在1∶8到1∶50之间。柱身细长,分离效果好,但可分离的量小,且分离所需时间长;柱身短粗,分离效果较差,但一次可以分离较多的样品,且所需时间短。如果待分离物各组分较难分离,宜选用细长的柱子,如果要处理大量的较易分离的或对分离纯度要求较低的混合物,则可选用粗而短的柱子。最常使用的层析柱,直径与长度之比在1∶8 到1∶15 之间。 (2)吸附剂 柱层析中最常使用的吸附剂是氧化铝或硅胶。其用量为被分离样品的30~50倍,对于难以分离的混合物,吸附剂的用量可达100倍或更高。对于吸附剂应综合考虑其种类、酸碱性、粒度及活性等因素,最后用实验方法选择和确定。 市售氧化铝有酸性、碱性和中性之分。酸性氧化铝是用1%盐酸浸泡后,用蒸馏水洗到其浸出液的pH值为4,适用于分离酸性物质;碱性氧化铝浸出液的pH值为9~10,用以分离胺类、生物碱及其他有机碱性化合物。中性氧化铝的相应pH值为7.5,适合于醛、酮、醌、酯等类化合物的分离以及对酸、碱敏感的其他类型化合物的分离。硅胶没有酸碱性之分,可适用于各类有机物的分离。 柱层析所用氧化铝的粒度一般为100~150目,硅胶为60~100目,如果颗粒太小,淋洗剂在其中流动太慢,甚至流不出来。

中考复习总结各个专题汇总.doc

专题一原子结构 1、 分子是保持物质 ______ 的最小粒子。 2、 原子是 ________ 审的最小粒子。 3、 在化学亟花中,—可以再分,—不可以再分。 4、 在原子屮: 原子序数二 _____ = _____ = ________ o 相对原子质量? _____ + ________ o 如7号元素是_(写元素符号,后同上),12号元素是—,16号元素是8 号元素的原子容易 电子,13号元素容易—电子,两者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是 ; 11号元素的原子容 易 ____ 电子,17号元素容易—电子,两者结合形 成"勺花合物是 ,俗名 o 5、 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钠失去电子形成—,氯得到电子形成—,构成 氯化钠的微粒是 _______ o 6、 同种元素箱晟甬物质既可以是 _____ ,也可以是 ______ o 比如, _________ o 7、 氧是—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排布是 ______ ,实验室制取该元索对应的单 质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装置的特点是 ___________ ) o 8、 氯元素原子有—个电子层,是第—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是第 —族元素,周期数二 ____________ ,族序数二 ___________ o 练习题 1、下图中的①、②分别是氯元素、钠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A 、B 、C 、D 是四 种 粒子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 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_________ ,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 示意图D 屮的x= ________ ? (3) A 、B 、C 、D 中屈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___________ (填序号). (4) 已知人和8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和似,请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2、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利用该元素组成的单质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 验装置如图2所示。 (1) 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______ ,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易 __________ 电子 ; ① ②

工作经验总结

工作经验总结 工作经验总结 一转眼,我竟然也工作满五年了,真是不可思议我得说,工作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尤其是最近两年的经验于是恬着脸总结一下技术不是最重要的,产品为王从刚开始工作,就有人告诉我技术不是最重要的,不过很显然那时候的我并不能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在一家以产品为自己目标的公司,往往对产品的良好包装能带来更大的效益,当然这并不是在藐视技术,技术是根本,只不过很多技术起家的公司往往会忽略了技术以外的东西多关注其他人在做什么,勇于担当在一个公司或者一个团队,仅仅做好自己手头的事是不够的,多关注其他人在做什么,关注自己参与的项目中整个项目是怎么工作的,对团队对自己都才能更有好处。我认识不少的人,有的除了自己做的东西以外一问三不知,有的照猫画虎做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不去思考为什么应该这么做。不知道一些事情很正常,不知道还不愿意去了解,甚至还排斥就不好了。对于刚进入公司或团队的新人,往往会面临没人搭理或者无事可干的情况,这一点就尤其重要对别人宽容一些,沟通很重要很多所谓技术人员都有这种鄙视别人的臭毛病,比如我也是。在找人做事的时候自己感觉一清二楚的事情,为什么讲了好几遍别人还不明白,或者很简单的事情做了很多天还漏洞百出?这时候就需要好好想想了,我自己的理解是,给别人描述的时候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对方的知识面和专业领域,通俗点说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很多人都会有这种经验,一个问题交给别人做,结果给人讲解的时间自己都能做完了,还不如自己做了呢。如果什么都自己做,只会把自己

搞得越来越累,而且让其他人感觉不到信任感,其实每个人都各有各的长处,沟通的成本本身也不可避免,只要沟通方式合理,大部分的事情都是可以做好的2.x年x月x日我来到x公司,今天是2xx-xx年3月9日,在三个月的出纳工作中,对出纳的岗位认识、工作性质、业务技能以及思想提高都是对我的职业生涯的填充和必不可少的弥补。回顾三个月来的出纳工作,先是失误、还是失误,最后才有了小的成绩和经验。 一、失误、缺点和经验简谈以前在公司是做会计工作的,出纳的业务没具体操作和实践过,总认为是“调虫小技”,不以为然,可就是抱着这种心态刚开始干出纳工作出现不少的失误,第一失误就是开具支票上的错误。制度要求: 开具支票必须字迹工整、无连笔、不能修改等。而我的正楷书法功底实在是太弱了,笔画不连,字就不会写;终于把支票抬头单位名称写工整了,盖银行预留印鉴时也是一门技巧,印鉴重压、重影、现象都会被银行退票,耽误工作。基于上述业务需求,根据自己在软件公司的软件实施经验和电脑知识,为自己的岗位需求开发了EXCEL系统的交行票据套打系统,解决了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缺点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由此可见,虚心的、积极的心态是干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学习和实践相互融合才能产出成果。在大学里,学习的知识不能用在具体解决问题上,空洞无味,就是因为没有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成果都是面对一个一个具体问题而存在的。 二、取得的成绩在这期间,在财务和内勤上我作了如下具体工作。

过柱子经验教学内容

过柱子经验

过柱经验 2008-09-17 20:59 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由于柱分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 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以前曾经大量的过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但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头了。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关于柱子的尺寸,应该是粗长的最好。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的说,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品,用 2cm×20cm的柱子);如果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如用3cm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 关于无水无氧柱,适用于对氧,水敏感,易分解的产品。 可以湿柱,也可以干柱。不过在样品之前至少要用溶剂把柱子饱和一次,因为溶剂和硅胶饱和时放出的热量有可能是产品分解,毕竟要分离的是敏感的东东,小心不为过。也是因为分离的东西比较敏感,所以接收瓶一定要用可密封的,遵循schlenk操作。至于是加压、常压、减压,随需而定。因为是schlenk操作,所以点板是个问题,如果样品是显色的,恭喜了,不用点板,直接看柱子上的色带就行了。如果样品无色,只好准备几十个schlenk瓶,一瓶一瓶的点,不过几次之后就知道样品在哪,也就可以省些了。像我以前过一根无水无氧柱,需要六个schlenk,现在只一个就能把所要的全收集到。无水无氧柱中用的比较多的是用氧化铝作固定相。因为硅胶中有大量的羟基裸露在外,很容易是样品分解,特别是金属有机化合物和含磷化合物。而氧化铝可以做成碱性、中性和酸性的,选择余地比较大,但是比硅胶要贵些。听说有个方

柱层析方法经验归纳汇总

1、选柱子:有玻璃柱和不锈钢柱两种,实验室常用玻璃柱。径高比一般在1:5-10。 根据吸附剂用量(体积)确定柱子大小,一般吸附剂应填充到柱子体积的1/4~1/5。 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 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 加压柱是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是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小气泵。特别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柱子的尺寸为粗长的最好。柱子越长,相应的塔板数就越高。柱子越,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越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 无水无氧柱适用于对氧、水敏感,易分解的产品。可以湿柱,也可以干柱。不过在样品之前至少要用溶剂把柱子饱和一次,因为溶剂和硅胶饱

和时放出的热量有可能是产品分解,毕竟要分离的是敏感的物质,小心不为过。因为分离的物质比较敏感,所以接收瓶一定要用可密封的,遵循schlenk操作。至于是加压、常压、减压,随需而定。因为是schlenk操作,所以点板是个问题,如果样品是显色的,恭喜了,不用点板,直接看柱子上的色带就行了。如果样品无色,只好准备几十个schlenk瓶,一瓶一瓶的点,不过几次之后就知道样品在哪,也就可以省些了。 无水无氧柱中用的比较多的是用氧化铝作固定相。因为硅胶中有大量的羟基裸露在外,很容易是样品分解,特别是金属有机化合物和含磷化合物。而氧化铝有碱性、中性和酸性的,选择余地比较大,但比硅胶要贵些。听说有个方法,就是用石英做柱子,然后用HF254做固定相,这样在柱子外面用紫外灯一照就知道产品在哪里了,没有验证过。 2、选择吸附剂:2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的硅胶。干硅胶的视密度在左右,所以要称40 g硅胶,用烧杯量100 ml也可以。 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杂质相差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 用硅胶作固定相过柱子的原理是一个吸附与解吸的平衡。所以如果样品与硅胶的吸附比较强的话,就不容易流出。这样就会发生,后面的点先出,而前面的点后出。这时可以采用氧化铝作固定相。 常用吸附剂的种类:氧化铝、硅胶、聚酰胺、硅酸镁、滑石粉、氧化钙(镁)、淀粉、纤维素、蔗糖和活性炭等。

专题性工作总结

专题性工作总结 专题性工作总结是对某一个单位、地区、系统内某一方面的工作所做的总结,相对其他方面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 总结具有如下特点: (1)实践性。总结是对前一段时间活动的回顾,所选用的材料必须是自身实践活动中真实、具体的材料,总结中的观点必须是从自身实践中抽象出来的规律性认识,没有实践,总结就无从下手,实践性是总结的根本属性。 (2)理论性。总结在对实践活动回顾的过程中,要运用分析、归纳、综合等抽象的逻辑思维方法,把对较零散的、肤浅的实践活动的感性认识上升为带有规律性的理论认识,以指导未来的实践工作,从而体现出总结较强的理论性。 (3)自我性。总结中回顾的实践活动是本单位、本部门已经完成的工作,因而通常用“我”或“我们”等第一人称对过去的事实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 总结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基本情况概述、主文和落款四个部分。 1、标题 工作总结的标题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公文式标题。 由单位名称、适用时限、内容概要和文种四要素组成,例如《××总公司团委2009年度工作总结》、《××学员2009年度行政工作总结》等。在写作实践中,有时可省略单位名称,如《2009年度工作总结》;也可省略适用时限,如《××省计划生育工作总结》;还可将单位名称和适用时限同时省略,如《“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总结》。

(2)新闻式标题。 此种标题有单行和双行两种形式。单行标题可用能够概括或揭示总结主旨的一个判断性语句作为标题,例如《强化服务理念是搞好高校后勤工作的关键》、《科学兴厂是扭亏增盈的头等大事》;也可用一个概括总结内容的设问句作为标题,如《我们是怎样培养学生干部的》;双行标题由正副标题组成,其中正标题点明总结的主旨或中心,副标题则具体标示出总结的单位、适用时限、内容及文种。如《加强劳务管理促进经济发展——××市2003年劳务输出管理工作总结》、《从落实责任之入手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企业落实责任制工作经验总结》。 2、基本情况概述 这是总结的开头部分。它一般要概述工作的基本情况、背景、环境、指导思想以及工作的基本成效和总体评价。一般用一个自然段,简明扼要的使阅者对总结的内容有一个整体认识,为主体部分的行文做好铺垫。 3、主文 主文是总结的核心部分,包括基本做法、成绩与经验、问题与教训、今后打算与努力方向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基本做法。主要通过对工作情况的回顾,具体写明做了哪些工作,是怎样做的。 成绩与经验。这方面内容重在对工作成绩进行分析研究,并将其上升到理性高度,从中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认识。 问题与教训。这方面内容是在基本做法、成绩与经验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利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