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日本庭园的发展历史

谈日本庭园的发展历史
谈日本庭园的发展历史

谈日本庭园的发展历史

日本文化是日本本民族文化与传入日本的中国文化的一种融合,也是一种以非常独特的形式发展起来的文化。据538年的《上宫圣德法王帝主》及552年的《日本书记》中记载,当时佛教从中国传入,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追求华丽、富贵的建筑法或被日本所接受,日本人开始大规模兴建佛教建筑。其后,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传入,使得当初的日本庭园在很多方面受到中国的影响。

平安时代(784年-1185年),日本的造庭法式受佛教传入的影响形成了寝殿式庭院,随后在镰仓时代(1185年-1373年),由于中国禅宗思想的广泛传播,作为寺庙庭园的一种类型出现了枯山水园,另外还出现了书院庭园和回游式的山水庭园。室町时代(1373年-1573年),山水庭园最为兴旺。到了桃山时代(1573年-1603年),人们又开始追求豪华、气派的庭园,那个时候大约是在公元15-16世纪,相当于欧洲的文艺复兴时代。这一风尚流行了大约200年,建造了大量优秀的庭园,著名的桂离宫庭园就是这个时代的作品。京都的名园有很多是这个时代建造的。从17世纪的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开始,虽然营造了大量的庭园,但是真正被称为名园的作品并不多。更详尽一点说,日本传统庭园从奈良至江户时代可分为3个时期。

第1时期:奈良、平安时代(646年~1185年)

日本的传统庭园从很早以前就开始在庭园中挖湖、堆山,以湖表示大海的景色。在奈良时代(646年一784年),因为与中国有水上交通,船只在大海中行驶时,感受到很多陆地上无法欣赏到的景色,为了在自己花园中再现这种景色,多采用这种挖湖的方式来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到了平安时代(784年-1185年),作为一种住宅形式,发展成为寝殿式庭园。一般寝殿的南侧是大面积的花园。被称为“寝殿”的建筑一般多放在庭园的中央,坐南朝北。其左右或者是后方的附属建筑被称为"对屋"。寝殿是一家之主的寝室,对屋是供家族中其它成员使用的寝室。寝殿的南方是主要庭园,有用石子铺设的园路。再往南是人工挖的湖和用挖湖的土堆成的山。一般在湖中设置中之岛,并用小桥进行连接。另外,从对屋通过回廊可以到达南侧的湖岸,在那里有被称为“泉殿”或“钓殿”的庭园建筑,其建筑形式多为一半伸出水面,作为夏季纳凉或是钓鱼、欣赏庭园景色的场所。人们在湖中荡漾着小舟,有音乐的伴奏,吟诗作歌或举行酒宴等活动。不过这只是一种规范的描述,因地形的变化,湖的形状、建筑的配置等都随之自由地变化。

平安时代,几乎所有的建筑,不管是住宅还是寺庙等大都面向南而建造,背后有山作依靠,并被视为最理想的布局方式。正因为如此,庭园建筑都是面向正南而建造。在其北部或者东北部设有流水,水流从对屋间穿过流入南面的湖中。湖中的水一般是采用从东部流进、西部流出的手法。湖岸作成自然曲折的形状,并且点置着大小不一的庭石,其间种植着野生的花草和灌木,表现自然界的景色。在湖周围的山、岛上到处可看到自然式的石组和种植,还有叠水、小溪等,均是追求创造和再现一种自然景色的情趣。

作为佛教寺院庭园的“净士庭园”也是这个时期出现的。因为是直接把佛教净土曼陀罗中描写的庭园建造在佛寺的境内,所以从南门进入后,首先有一个很大的湖。湖的中央有岛并用桥与对岸相连,通过桥可以到达本堂。在湖中种植着莲花。净土曼陀罗主要是表现佛教的极乐净土,而莲花又是极乐净土的象征,所以在净土庭园中一定种植着莲花。

平安时代,作为宅院形式的寝殿式庭园和作为佛寺的净土庭园,其偶然的一个共同点是都有一个面积较大的水面。

第2时期:镰仓、室町时代(1185年-1573年)

这时的寝殿式庭园,建筑渐渐地与武士家的生活不相适应,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简单、素朴的武家或造庭的手法。发展到室町时代(1373年-1573年),又演变成书院式住宅样式。

这是日本近代住宅建筑的萌芽,其最终源于镰仓时代(1185年-1373年)的武家样式。庭园也是一样,在镰仓时代的初期,可以看到受寝殿式庭园的影响,多为较大面积的水面。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水面也渐渐地变小,出现了建筑之间的内庭,湖的形状也变得更加复杂,人们可以沿湖欣赏四周的景色,又可以从某个建筑中眺望远方的景色。与寝殿式庭园相比,镰仓时代的庭园在规模上要小一些,多是在狭小的内庭中创造一种变化丰富的庭园空间。

随后,禅宗思想从中国传入,武家很多是皈依于禅宗的,为此,禅宗寺院被十分广泛地建造。当时的禅僧追求一种高尚的教养境界,而在衣食方面却十分简朴,庭园中有与北宗画中相同的石组、白砂铺地等在以前很少见到的一种山水式庭园,其中立石表现着群山,石间有叠水和小溪,并流过山谷间汇入大海这样一种情景的描写。也有通过一片白砂来表现宽广的大海,其间散置着几处石组来反映海岛等象征的表现。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在于每位观赏到此景的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感想、体验和理解。京都的大仙院和龙安寺就是这种庭园的代表作品。

因为这些庭园中不用水来表现山水的状态,而被称为"枯山水"。枯山水从平安时代就已出现,但是室町时代的枯山水引人了北宗画的手法,以禅宗的自然观为基调,是一种象征性十分丰富的庭园形式。如果拿大仙院和龙安寺进行比较,前者非常具象,后者则十分抽象,同样被称之为"枯山水",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能说从大仙院到龙安寺是一种飞跃,但是龙安寺是采用当时从中国传入的盆石的手法,综合了北宗画的构想而完成的作品。

第3时期:桃山时代(1573年一1603年)

桃山时代,秀吉统一了全国,在伏见、桃山营建了城堡,这些城堡在京都十分豪华。为了与其相协调,庭园也都采用体量较大的庭石和有颜色的石组,作法十分豪放。这种倾向一直延续到江户时代的初期。京都的三宝院、桂离宫、二条城庭园等都是这个时期营建的代表性名园。

与此同时,茶道出现于室町时代的中期,到了桃山时代逐渐盛行。茶的精神是一种对自然的尊敬,轻视华丽,在自然宁静的环境中,宾主相和,以饮茶为极乐的一种茶文化社交活动。因为这种精神是由禅的教理而产生出来的,所以自然而然地出现了适合这种特殊环境的茶室,它们很多被独立建造在庭园中。茶庭非常注重自然的姿态,在茶道上配置了各种设施,除了普通的园路外,还有匕石、丁布,另外也设置了起照明作用的石灯笼,洗手用的蹲踞,种植上也避开花灌木而选择常绿树为主的植栽。

第4时期:江户时代(1603年一1867年)

到了江户时代,社会逐渐安定,再一次形成了作庭的高潮。由于当时十分盛行旅行,所以大部分的庭园都具备各地名胜的特点。那个时期的庭园面积一般都比较宽大,园中的水面也作成回游形式,堆山、叠水、小溪、流水及大面积的草坪,另外还开设花园、花菖蒲,造园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茶道的日益盛行,在庭园中开始出现茶室,营造茶庭已经变得十分普遍,有时还会出现在一个庭园中营造几个茶庭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利用绿篱和植栽进行分隔,人们不知不觉地从一个庭园进入下一个庭园。这个时代,此类样式的庭园被称为"大名庭"。

江户时代,社会不断安定和繁荣,有钱人多在郊外购地建花园。这些庭园没有大名庭那样宽阔,多是以筑山流水的处理手法营造庭园,在湖中设置蓬莱岛象征着长命百岁。庭石也是按七、五、三的形式进行配置,表示一种祝愿的寓意,而且还十分流行用佛名来命名庭石。江户时代中期以后的庭园,已经失去了室町时代的禅味,也没有桃山时代的豪华,有的是独创性和新鲜感。而这种倾向一直延续到明治时代。

第5时期:明治以后(1867年-1988年)

明治以后,营建了很多自然写景式的大庭园,写意式的小庭园,石庭和茶庭,其中出现了代表明治大正年代庭园特征的草庭。进人昭和时代,出现了一种以新的自然观为基础的景

趣个性化创造的自然风格庭园,被称为杂木庭。这种形式的庭园一改传统的修剪形式的造园手法,追求一种不加人工的修剪,庭内的植被、花灌木、乔木等植栽都是以其自然的生长状态进行展示的庭园。

可以肯定,今后随着时代的变化也许还会出现新的自然观,"日本庭园"也肯定会如前面所讲到的一样,会有更多种不同的形式,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一种自然式的庭园,也可以说是传统的,象征手法的,以修剪的植栽形式为中心的庭园。

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秦艳萍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日本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对中 国的启示 姓名秦艳萍 学号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教师娄钰 2006年4月10日

摘要 本文通过对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历程,产业特点,优势所在的分析,得出了日本动漫产业之所以取得当前蓬勃发展的局面,归根到底是由于其完整的产业链,使得产业链的各个部门都能获利,进而得到长足的发展。日本动漫从其发展伊始,就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其动漫产业链先从漫画的出版开始,到发行单行本,然后进行动画制作,接着是周边衍生品的开发。在这样一个产业链下,产业活动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能够循环往复的进行下去。再者,日本动漫将受众群体进行分类,这大大的扩张了产业市场。由此,我认为,对于振兴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应该从产业链的发展建设入手,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人才培养,扩大市场,兼顾成人动漫。为此,我们应该从政府政策,市场人才培训的角度予以支持。 关键词:日本动漫;产业链;创意人才;动漫分级制度 问题:1.模板不对,请紧扣模板 2.题目改为: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 的启示 一、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 二、日本动漫产业的成就及陈宫的原因 三、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 四、我国动漫产业存在的问题 五、启示 沿着这个思路写下去 参考文献格式一定要对 Abstract Inthisarticle,throughanalyzingthedevelopmentandthecharacteristicsofJapaneseanimationindust ry,,,publisherspublishedsingles,animation,目录这个目录不对吧? 引言 出于对日本动漫的喜爱,本人对日本动漫的精致精彩深有体会,进而对当前我国的动漫产业的发展状况有所质疑,因出此有了这篇研究论文。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于日本动漫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学习其产业的发展模式。第二部分主要是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改进意见。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对问题的认识不够到位,提出的想法会有所局限。 一、日本动漫产业 (一)日本动漫产业的成就 1.概念阐述 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

日本景观庭院——日式庭院的分类

日本景观庭院的设计特色——日式庭院的分类 从种类而言,日本庭园一般可分为枯山水、池泉园、筑山庭、茶庭、露地、回游式、观赏式、舟游式以及它们的组合等。日本禅宗重视心性,依靠内省的方式修行,"自解自悟"、"不着文字",因此主张直视事物的本质,排斥一切矫揉造作的修饰。禅宗美学也反对人工的雕饰和装饰,强调运用纯粹自然的、单纯的材料,通过极为简洁、洗练的手法来营造空间,表现自然的无限与秀美,反应内心的空灵与冥思。这种追求自然与纯净的写意手法,构成了禅宗最为独特的魅力。禅宗美学对于日本古典园林的影响非常深刻,几乎各种园林类型都有所体现。无论是舟游、回游的动观园林,还是枯山水、茶庭等坐观庭园,都或多或少的反映了禅宗美学枯与寂的意境,不过这些庭园形式当中将禅宗美学的各种理念发挥到极致的,还是当属枯山水。 枯山水庭

日本庭陆院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枯山水"。枯山水,也叫"假山水",是日本特有的造园手法,系日本园林的精华。枯山水庭也称石庭。 顾名思义,"山水"必有山有水,而"枯"则表示干枯,二者合在一起,看似予盾,殊不知,那是日本最具特色的一种造园形式。所谓枯山水,其本质意义就是无水之庭,就是没有真的山和水,它是以石块象征山峦,用砂石象征湖海,再点缀少量的灌木或苔草。因其植物覆盖的极少,也没有人造假山,故名为枯山水。 枯山水庭园是一种小尺度的盆景式的园林,但却在有限的面积中通过写意、象征的手法,造出千岩成壑的气势来。石块或单独或三五成组放置,以示崇山峻岭或者层峦叠嶂。用白砂平铺象征广阔的海面,砂面耙在平行的曲线,犹如万重波涛;沿石根把砂面耙成环形,象征惊涛拍岸。在几乎无一草一树的庭园内,经过深思熟虑的构思,通过石块巧妙组合、白砂的铺陈,加上苔藓的点缀,抽象化为海、岛、

日本园林发展史(三)近世园林

一、桃山时代园林(1573-1603年) 在室町时代的后期,日本经过长期的战乱,成就了另一批武将,他们是织田信长(1534-1582年)、丰臣秀吉(1536-1598年)和德川家康(1542-1616年)在军事上的霸业。织田信长在1573年破浅井长政、朝仓义景,流放室町末代将军足利义昭,宣告室町幕府的结束。虽然1593年他在支授部将丰臣秀吉的途中于京都被家臣明智光秀袭击而自杀,但他统一了京畿及周边地区,为丰臣氏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丰臣秀吉秉承他的遗志,在1592年消灭各地军阀,结束了百年战争,完成了日本的统一,其功绩相当于中国的秦始皇结束战国时代的功绩。他开创了桃山时代(1573-1603年,又称安土桃山时代或织丰时代),虽历时不长,只有三十年三代将军,而且一直处于战争之中,但在社会改革中措施得当有力,废除庄园制,确立一地一作人原则,推进兵农分离,收缴武器,废除商业座,实行东市乐座,促进商品经济发展,鼓励对外贸易,实行朱印制,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发动侵朝战争等。这一时期在中国相当于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明神宗万历31年(1603年)。在文化方面,茶道的发展,从精神落实到实践,那就是草庵风茶室和朴素简洁的茶庭,以园林意境的简约朴素、和寂清静及宾主真诚与大将军的壮观辉煌、绚丽多彩和飞扬跋扈相抗衡。 从建筑的发展期上看,日本建筑有四大转期。第一个转期是引进中国隋唐建筑的飞鸟时代,第二个转期是引进南宋建筑的镰仓时代,第三个是自身发展的桃山时代,第四个是引进西方文明的明治时代。桃山时代的建筑与前朝室町时代的"潇洒飘逸之风"相比,显出喜欢强烈刺激和豪放辉煌。它是以人为中心的时代,而不是以宗教为中心的时代。于是,人情味进入了建筑和园林。在建筑上完成了前代形成的书院造,在园林上进一步完善书院造园林。首先是武家园林表现得最强烈,然后影响到皇家园林。滥用夸张的巨石,显示主人搬运的力量。雄健的石桥和浓绿的苏铁,以及龟鹤形和蓬莱式岛屿综合地表达吉祥和繁荣。 京都的醍醐寺三宝院庭园是酷爱庭园的丰臣秀吉与寺院主持义演准后合作建造的庭园,园林为书院造庭园,即把池泉园林书院结合,大量布置景石的庭园。园中有一池三岛,有石桥、木桥和石桥,有泷口石组,置石达700余个,个个巨大无比,石名有守护石、藤户石等,池北为书院,书院前有观景平台,曲折进退,面对池边景石和桥梁。丰臣秀吉没等到工程完工就死于暴病,义演准后请当时造园名家贤庭继续营建,历时25年,终于江户时代的1623年完工。园中景石巨大,书院辉煌显出丰臣氏的武家气魄。 京都的西本愿寺滴翠园建于1583年,园中以沧浪池为中心,主体建筑飞云阁临水而建,高达三层,在一层可登舟而游,石组刚健有力,跨水建龟背桥,池边有醒泉(此字酉字旁)泉、艳雪林、啸月坡、踏花坞等十个景点。飞云阁临水手法显出与室町初期相承的关系,龟背桥显示了祈寿文化,沧浪池显出老庄文化,其余景点显出文人化倾向,表明桃山时代园林的从武家强健向世俗化、人情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在室町末产生的茶庭在这一时代得到发展,涌现了茶道六宗匠:村田珠光(1423-1502年)、武野绍鸥(1502-1555年)、千利休(1522-1591)、古田织部(1544-1615年)、小堀远州(1579-1647年)、片桐石州(1605-1673年)。千利休师从村田珠光和武野绍鸥的佗茶,成为桃山时代最伟大的茶道宗匠,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封之为茶头,他创立了草庵风茶室,应用于茶庭(茶庭也称露地)之中,提倡枯寂精神本位,用草庵茶室、飞石和圆形路线的茶庭布局。他的弟子古田织部,继承佗茶精神,提倡六分观景四分实用,用曲折路线增长游览路线,他的茶庭作品也大致形成于桃山末江户初。

日式庭院中最常见的植物配置

日式庭院常用植物配置 1、日式庭园常绿乔木 挺拔秀丽的乔木,成为庭园造景的中心。乔木的树种包括针叶树的红豆杉,榧树,日本花柏类,日本扁柏类,柏书树类;阔叶树则有宽叶山月桂、栎树类,光叶石楠、樟树、铁冬青、月桂、山茶、荚迷锥栗树、荷花玉兰、女贞、日本女贞、姬虎皮楠、桂花类、冬青、厚皮香、杨梅、虎皮楠等。 配置植物时,乔木可以种植在大门附近(松树类、柏树类、厚皮香、杨梅等)也可以作为主体树木,还可以沿着庭园的四周或边界栽种栎树类、荚迷锥栗树、山茶类、桂花类、和虎皮楠等红豆杉可构成一道绿篱,这种植物耐阴性强,颇耐修剪、作为绿篱使用,可修剪成圆柱形、球形等形式。 2、日式庭园常绿灌木 所有树种包括针叶树的刺柏、矮紫杉、铺地柏;阔叶树的日本桃叶珊瑚、马醉木、钝齿冬青、冬山茶、小叶黄杨、栀子、石楠杜鹃、厚叶香斑木、瑞香、华南十大功劳、圆柏、杜鹃类、海桐、阔叶十大功劳、光叶柃木、金丝桃、十大功劳、大叶黄杨、龟甲冬青、厚叶香斑木、朱砂根、八角金盘等。庭园配置时,可以种在乔木下面加固树根遮盖露土,或种在石净手旁作为衬托物,还可以群植,修剪成假山状。 3、落叶乔木 它在倾诉季节的推移,它是背景植物的首选。 树种包括阔叶树的梧桐、梅花、安息香、枫树类、连香树、木瓜、麻栎、光叶榉、短柄栎、日本辛夷、樱花类、紫薇、桦树类、白桦、婆罗花、朝鲜花楸、山茱萸、日本紫茎、木槿、玉兰类、四照花等,作为配置的树木,可以种在门旁的树池里、通道边。此外,还能以主庭的常绿树为背景栽种在前侧,或孤植,数棵从植在草坪上,另外,习惯上把落叶乔木作为掩饰石灯和瀑布的衬景树。 4、落叶灌木 树种包括阔叶树的八仙花、锯齿冬青、金雀儿,角八仙花、金丝梅、麻叶绣线菊、日本吊钟化、卫矛、胡枝子、垂丝海棠、紫荆、贴梗海棠、芙蓉、金缕梅、三叶杜鹃、紫株、棣棠、喷雪花、连翘等、落叶灌木可以配置在袷袢木树木下和树林的空地上,孤植或群植在石净手盆和石灯旁边。 5、庭院树木 在大多数日式庭园里,经常要修剪树木和灌木,使它们大小相宜,并留下足够的空地(在较大

日本汽车发展史 (2)

看日本汽车发展史 2007-11-0200:25 ??提起日本我是又恨又敬佩,恨是因为他们的侵略历史,永不能忘,敬是他们的民族精神值得每一个想富强的国家学习。关于汽车工业日本与中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想从日本汽车发展的成功历史找出我们发展应该吸取的经验和教训,使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少走弯路,快速发展。 让我们先来看看日系汽车的发展史。 现在作为日本第一大汽车生产厂家的丰田公司1933年底才成立,而且只是作为丰田自动纺织机械制造厂的一个部门。 1950 在 1961 30%以上, 以至 1、制 达30%后期日本汽车发展起来后被取消一直到现在日本对进口汽车是零关税。3、严格限制外资流入汽车企业。保证本国汽车的独立发展。在这一点上我们正好走了相反的道路,到处是合资企业。究竟哪种方法更好,现在国内也存在着很大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过多的合资企业(全球最强汽车公司基本都来了)已经严重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必须依靠他们的低价格切入市场,而外国汽车通过合资建厂使他们的成本与民族企业没有太大的差别了,而技术上保持绝对优势。这就不难看出民族企业面临多大的竞争压力了。没有合理的利润他们的研发费用必定不足,这就进一步加大了与国外的技术差距。虽然加入世贸我们的关税逐步降低,但进口汽车尤其是进口中级以下车对民族企业的压力并不大,合资车才是他们真正的竞争对手。虽然彩电、手机的合资企业并没有扼制民族企业的发展,反而使他们在技术上很快追了上来,并进而冲击世界市场,但汽车这一相对较高技术含量的产业是否也能达到这一效果,前景难测。但可以肯定的是过多的合资对民族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希望国家能够有效控制这一问题。此外,国家应

日本动漫的发展历程及启示完整版

日本动漫的发展历程及 启示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日本动漫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摘要:动漫作为一项文化产业,实际上已经成为象征日本国家的一个文化符号,其近邻中国、韩国等东亚国家受此影响较大。从简单模仿到立于世界之巅,发展过程可谓艰辛曲折,日本动漫取得今天辉煌的成就离不开对细节的追求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利用。本文归纳了日本动漫历史发展过程,并讨论了日本动漫的文化特点,以期为中国动漫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日本,动漫 目录 (一)、日本动漫的产生与发展脉络 (二)、日本动漫的流行原因 (三)、日本动漫的海外传播 (四)、日本动漫及其有效传播对我国的启示 (一)、日本动漫的产生与发展脉络 动漫,是动画与漫画合并的简称,并逐渐意指具备Et本风格的动画或漫画。日本动漫萌芽于上个世纪2O年代,以《力与世间女子》为代表的幽默路线作品成为日本动漫的标志。2O世纪40年代,日本动漫处于探索和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反战题材较多,剧情结构有所改善,受众群体得以扩大。随后日本动漫迎来成熟时期(70__90年代)和黄金发展时期(90年代一上世纪末),动画技术得到极大改进,题材逐渐扩充,涉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大家熟知的《灌篮高手》、《东京巴比伦》、《名侦探柯南》等作品便出自于这一时期。新世纪以来,日本动漫步人分化与创新时期,题材进一步拓展,画风开始突破传统模式,并与当代社会价值相契合。日本动漫凭借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和主流文化意识成为了Et本文化的代名词,以动漫为代表的文化产业,通过形象、叙事和文化张力起到了塑造日本文化形态、凝结文化价值的重要作用,成为了日本构建国家文化软实力,造就高强度文化影响力的传播载体。 (一)萌芽阶段 明治维新时期,动漫(卡通)由欧美传人日本,并受到民众的青睐与追捧。以美国卡通为中心的动漫浪潮对日本产生较大影响,一些模仿性的动漫作品开始出现,但是具有浓重的欧美色彩。而产生于2O世纪20年代,以《芋川栋三玄关》、《锅凹内名刁》为代表的日本本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日本动漫开始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随后的20年间,日本动漫的写作风格逐渐由追崇国外生活向反映社会现实的路线转变,并将幽默元素加入作品之中,此时的代表作为《力与世间女子》。这部作品由政冈宪三与其学生懒尾光世制作完成,是日本首部有声动画,对日本动漫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探索与发展阶段 经过2O多年的发展,独具本土特色的作品框架得以完善,动漫风格逐渐丰富化。20世纪40年代前后,日本动漫进入新的时期,此时的动漫作品多与国内社会发展相关联。二战期间,受国内军国主义思想宣传的需要,大量法西斯主义宣传性质的动画片被搬上荧幕,动漫这种艺术作品成为了日本宣扬政令的工具。战后,由于政府资金的暂停注入和迪士尼动画的冲击,日本动漫经历了短暂的低潮期。1947年,手家治虫发表了《新宝岛》,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动漫作品给动漫期刊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动漫初具产业雏形。1963年《铁臂阿童木》的上映更是迎合了民众的心理,消弭

日本汽车发展史

案例正文: 关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局限性的个案剖析 ——以日本汽车发展史为例 摘要:世界汽车工业诞生于德国,发展于美国,美国是世界最大最激烈的汽车市场儿日本汽车竟然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击败美国汽车。由于其注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不断进行产品技术创新,使在这个市场上站稳甚至曾创造世界第一的奇迹,可见日本的汽车工业发展的快速和强大实力。 关键词:技术创新生命周期局限性 引言 日本作为世界第一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在其发展史上也经历过坎坷。 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后,盟军司令部曾下令全面禁止汽车生产,使得日本汽车发展势头较弱。在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国、欧洲生产的汽车充斥日本汽车市场,大有泛滥之势。特别是欧洲生产的小型廉价汽车,对处在半毁灭状态的日本汽车工业构成了致命的威胁。随后,日本政府对进口汽车征收高达40%的关税(于1987年废止,其后至今日本对进口汽车全免关税),严格禁止外国资本渗透国产汽车工业。而中小汽车厂家为了生存,或引进技术或采取与国外厂家达成“事业合作”或“技术合作”以发展汽车产业。在引进技术以及“技术合作”的同时,日本企业通过不断改进汽车技术,使日本汽车产业得到迅速发展。1967年日本即超过德国而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随着日本汽车厂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他们研发出省油、轻巧的小型轿车。进入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让省油的日本小型轿车大行其道,出口量骤增,丰田、日产、富士重工、铃木等公司迅速成为世界级的汽车生产厂,丰田公司在1972—1976年四年间就生产了1000万辆车。1980年,日本汽车总产量达到1104万辆,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 1日本产品的生命周期 从技术创新的的角度讲,产品有一个发生、发展乃至衰落的生命周期,这种

日本园林发展脉络

日本园林发展脉络 【摘要】园林是一种实现人们接触自然愿望的场所,体现着经过艺术处理后,大自然美的缩影;同时也承载着非常鲜明的文化与地域特征。日本园林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形成和发展与时代密不可分,不仅从侧面反映了造园时期整体社会的价值观、世界观与审美倾向,同时也反映着当时人们的生活情趣及信仰。 【关键词】日本园林、造园史略、造园理念、造园手法 1.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的造园文化 日本文化曾一度以中国文化为蓝本,从中国古老的文明中汲取营养。日本传统的园林亦具有浓郁的哲学思想,究其理念与思想的原点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道教的阴阳五行说以及对于蓬莱仙境的向往。日本园林就是在这样的影响下发展起来,又无处不体现出日本特有的民族个性,逐步形成一种独特的造园文化。在理念与思想上,日本园林多以大自然为主,在追求与自然和谐的同时,试图营造出一种人间乐土的境界。 2.日本园林的造园史略 日本历史可分为古代、中世、近世和现代四个时代,每个时代又分成若干朝代。其造园史亦据此而分成四个阶段。 2.1古代园林——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 2.1.1大和时代(300年—592年) 大和时代正值中国的晋南北朝,大和国不断像中国派出使者,学习中国文化,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提到了皇家园林的情况,其特点是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苑更有池、泉、游、岛及各种动植物。园中有游船,表明日本园林一开始就和舟游结下了不解之缘。 日本园林一开始就很发达,并未经过像中国那样长久的苑囿阶段。大和时代的园林和中国最初供帝王权贵打猎游玩的“囿”有着同样的作用。 2.1.2飞鸟时代(552年—645年) 日本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在从中国传入佛教后,日本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建筑、雕刻、绘画、工艺也在日本兴盛起来。 我最先把佛教传入日本,受中国蓬莱仙境的影 响,在院子里挖地造岛,请仙人居住。《日本书纪》 推古三十四年(626年)六月条,关于我马子宅邸园 池有如下记载“家于飞鸟河之傍,乃庭中开小池。仍

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及趋势

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及 趋势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及趋势汽车是最重要的现代化交通工具。汽车也是数量最多、最普及、活动范围最广泛、运输量最大的交通工具。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哪种交通工具可与汽车的作用相媲美,因为汽车是在“面”上发挥作用,并且可以实现“门对门”的便利。正因为如此,汽车在过去数十年中已迅速发展成为最主要、最受青睐的交通工具。本文旨在通过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得出其发展趋势,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世界以及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一、世界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 从19世纪末卡尔·奔驰发明汽车至今,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按生产方式可分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1、手工生产方式。19世纪末,法国巴黎P&L机床公司开始制造汽车,当时是实行手工单件生产。其生产效率极低,制作成本高,质量保证全凭技术工人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 2、大批量生产方式。它是由美国企业,主要是福特汽车公司为代表的企业所创造的一种生产方式,它为世界汽车,不仅仅是汽车业,而且是为工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影响十分深刻和深远。到20世纪后半期这一生产组织方式的缺点越来越突出。主要原因来自于市场的变化。20世纪后半期时不仅在美国,不只在整个汽车市场,顾客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而且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状况给制造业提出的新课题是,一方面必须找出办法来使产品的开发设计周期和生产周期显着缩短,另一方面还必须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变化。这两方面的课题促使汽车制造企业改变原有的大规模的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探索新的模式。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就比较早地进行了探索和转变。

日本动漫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日本动漫的发展历程及 启示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日本动漫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摘要:动漫作为一项文化产业,实际上已经成为象征日本国家的一个文化符号,其近邻中国、韩国等东亚国家受此影响较大。从简单模仿到立于世界之巅,发展过程可谓艰辛曲折,日本动漫取得今天辉煌的成就离不开对细节的追求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利用。本文归纳了日本动漫历史发展过程,并讨论了日本动漫的文化特点,以期为中国动漫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日本,动漫 目录 (一)、日本动漫的产生与发展脉络 (二)、日本动漫的流行原因 (三)、日本动漫的海外传播 (四)、日本动漫及其有效传播对我国的启示 (一)、日本动漫的产生与发展脉络 动漫,是动画与漫画合并的简称,并逐渐意指具备Et本风格的动画或漫画。日本动漫萌芽于上个世纪2O年代,以《力与世间女子》为代表的幽默路线作品成为日本动漫的标志。2O世纪40年代,日本动漫处于探索和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反战题材较多,剧情结构有所改善,受众群体得以扩大。随后日本动漫迎来成熟时期(70__90年代)和黄金发展时期(90年代一上世纪末),动画技术得到极大改进,题材逐渐扩充,涉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大家熟知的《灌篮高手》、《东京巴比伦》、《名侦探柯南》等作品便出自于这一时期。新世纪以来,日本动漫步人分化与创新时期,题材进一步拓展,画风开始突破传统模式,并与当代社会价值相契合。日本动漫凭借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和主流文化意识成为了Et本文化的代名词,以动漫为代表的文化产业,通过形象、叙事和文化张力起到了塑造日本文化形态、凝结文化价值的重要作用,成为了日本构建国家文化软实力,造就高强度文化影响力的传播载体。 (一)萌芽阶段 明治维新时期,动漫(卡通)由欧美传人日本,并受到民众的青睐与追捧。以美国卡通为中心的动漫浪潮对日本产生较大影响,一些模仿性的动漫作品开始出现,但是具有浓重的欧美色彩。而产生于2O世纪20年代,以《芋川栋三玄关》、《锅凹内名刁》为代表的日本本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日本动漫开始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随后的20年间,日本动漫的写作风格逐渐由追崇国外生活向反映社会现实的路线转变,并将幽默元素加入作品之中,此时的代表作为《力与世间女子》。这部作品由政冈宪三与其学生懒尾光世制作完成,是日本首部有声动画,对日本动漫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二)探索与发展阶段 经过2O多年的发展,独具本土特色的作品框架得以完善,动漫风格逐渐丰富化。20世纪40年代前后,日本动漫进入新的时期,此时的动漫作品多与国内社会发展相关联。二战期间,受国内军国主义思想宣传的需要,大量法西斯主义宣传性质的动画片被搬上荧幕,动漫这种艺术作品成为了日本宣扬政令的工具。战后,由于政府资金的暂停注入和迪士尼动画的冲击,日本动漫经历了短暂的低潮期。1947年,手家治虫发表了《新宝岛》,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动漫作品给动漫期刊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动漫初具

谈日本庭园的发展历史

谈日本庭园的发展历史 日本文化是日本本民族文化与传入日本的中国文化的一种融合,也是一种以非常独特的形式发展起来的文化。据538年的《上宫圣德法王帝主》及552年的《日本书记》中记载,当时佛教从中国传入,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追求华丽、富贵的建筑法或被日本所接受,日本人开始大规模兴建佛教建筑。其后,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传入,使得当初的日本庭园在很多方面受到中国的影响。 平安时代(784年-1185年),日本的造庭法式受佛教传入的影响形成了寝殿式庭院,随后在镰仓时代(1185年-1373年),由于中国禅宗思想的广泛传播,作为寺庙庭园的一种类型出现了枯山水园,另外还出现了书院庭园和回游式的山水庭园。室町时代(1373年-1573年),山水庭园最为兴旺。到了桃山时代(1573年-1603年),人们又开始追求豪华、气派的庭园,那个时候大约是在公元15-16世纪,相当于欧洲的文艺复兴时代。这一风尚流行了大约200年,建造了大量优秀的庭园,著名的桂离宫庭园就是这个时代的作品。京都的名园有很多是这个时代建造的。从17世纪的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开始,虽然营造了大量的庭园,但是真正被称为名园的作品并不多。更详尽一点说,日本传统庭园从奈良至江户时代可分为3个时期。 第1时期:奈良、平安时代(646年~1185年) 日本的传统庭园从很早以前就开始在庭园中挖湖、堆山,以湖表示大海的景色。在奈良时代(646年一784年),因为与中国有水上交通,船只在大海中行驶时,感受到很多陆地上无法欣赏到的景色,为了在自己花园中再现这种景色,多采用这种挖湖的方式来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到了平安时代(784年-1185年),作为一种住宅形式,发展成为寝殿式庭园。一般寝殿的南侧是大面积的花园。被称为“寝殿”的建筑一般多放在庭园的中央,坐南朝北。其左右或者是后方的附属建筑被称为"对屋"。寝殿是一家之主的寝室,对屋是供家族中其它成员使用的寝室。寝殿的南方是主要庭园,有用石子铺设的园路。再往南是人工挖的湖和用挖湖的土堆成的山。一般在湖中设置中之岛,并用小桥进行连接。另外,从对屋通过回廊可以到达南侧的湖岸,在那里有被称为“泉殿”或“钓殿”的庭园建筑,其建筑形式多为一半伸出水面,作为夏季纳凉或是钓鱼、欣赏庭园景色的场所。人们在湖中荡漾着小舟,有音乐的伴奏,吟诗作歌或举行酒宴等活动。不过这只是一种规范的描述,因地形的变化,湖的形状、建筑的配置等都随之自由地变化。 平安时代,几乎所有的建筑,不管是住宅还是寺庙等大都面向南而建造,背后有山作依靠,并被视为最理想的布局方式。正因为如此,庭园建筑都是面向正南而建造。在其北部或者东北部设有流水,水流从对屋间穿过流入南面的湖中。湖中的水一般是采用从东部流进、西部流出的手法。湖岸作成自然曲折的形状,并且点置着大小不一的庭石,其间种植着野生的花草和灌木,表现自然界的景色。在湖周围的山、岛上到处可看到自然式的石组和种植,还有叠水、小溪等,均是追求创造和再现一种自然景色的情趣。 作为佛教寺院庭园的“净士庭园”也是这个时期出现的。因为是直接把佛教净土曼陀罗中描写的庭园建造在佛寺的境内,所以从南门进入后,首先有一个很大的湖。湖的中央有岛并用桥与对岸相连,通过桥可以到达本堂。在湖中种植着莲花。净土曼陀罗主要是表现佛教的极乐净土,而莲花又是极乐净土的象征,所以在净土庭园中一定种植着莲花。 平安时代,作为宅院形式的寝殿式庭园和作为佛寺的净土庭园,其偶然的一个共同点是都有一个面积较大的水面。 第2时期:镰仓、室町时代(1185年-1573年) 这时的寝殿式庭园,建筑渐渐地与武士家的生活不相适应,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简单、素朴的武家或造庭的手法。发展到室町时代(1373年-1573年),又演变成书院式住宅样式。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庭园之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庭园之构成意境的比较 谭岩 082102023 摘要:中华民族有着爱好自然、钟情园林的文化传统。在中国古代,人们普遍 喜爱山水林泉、树木花草等自然景色,因此修建园林是一种社会性较强、极为普遍的艺术活动。中华民族的园林文化历史悠长,多国争相借鉴效仿,日本庭园就是在这样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下发展起来。但是两者毕竟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 关键词:江南园林禅宗庭园书院式庭园园林意境 人类造园,其实是在造天堂。园林是人类眼中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是寄托精神的宁静家园,是自己心目中的天堂。身处园林,我们看到的不止是亭台楼阁山草花水,还有古人的所思、所想、所为。春光明朗之时,宾客雅集于“远香堂”,隐士品画,说古论今;秋风飒爽之夜,家人欢聚在“射鸭廊”,赏月听曲,同享天伦。在园林里,我们会看到情人月下相会,也会看到知己亭中对弈,更能体会到古人们诗情画意地生活在片片“城市山林”中。 我国的造园活动大约是从3000多年前的商殷时代(公元前1600~前1100年)开始的。最初的形式是“囿”。从汉朝到清朝的2000多年里,皇家园林的营造大都要仿照“蓬瀛三岛”的山水构架形制,因为那就是传说中神仙住的、长满了长生不老之药的地方。所以,在全世界,园林就是造在地上的人间天堂,是最理想的生活、工作与游憩场所。 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结构,主要通过以下八个方面的营造要素形成。(一)山水创作:山水是自然界中最富有艺术魅力的基本表现。在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理论里,“山水”是园林地形的简称。地形整理是创造园林景观地域特征的基本手段。山、水、平地的布局,奠定了园林景观环境的基本轮廓。被塑造的山水地形,是一种自然美与人工美相统一的艺术形象。例如苏州的环秀山庄、狮子林,扬州寄啸山庄里的假山石桥等等。 (二)建筑经营:人类创造园林,是基于想生活在一种能经常与自然要素相联系的理想生活境域的实用要求。游憩建筑是园林中解决遮阴避雨、满足游览休息以及各种游园实用功能的主要手段。为了能在园林中舒适的生活,建 筑便是不可缺少的造园因素。无论古今中外、皇家私家,莫不皆然。由于 建筑物在园林中山水花木等自然要素映衬下,显得轮廓分明,形象突出,容易成为观赏视线集中地焦点,因而常被作为园景构图中心和游赏主景。 如同颐和园“画中游”和拙政园“小飞虹”桥廊,全然由建筑和景物的配 合创造了两种不同的风格与意境。 (三)植物配置:在大自然环境里,植物是最富于变化的景观因素,成为风景资

80年代后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

80年代后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 概述: 日本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为世界汽车行业甚至整个工业领域的发展探索出一套集聚强大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创新理念、生产模式和管理制度。1960—1980年间,日本汽车年进口量最高不超过6万辆,最低的年份只有l万辆。日本凭借着汽车国内销售和出口量双高速增长的现实创造了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奇迹丰田、日产、富士重工、铃木等公司迅速成为世界级的汽车生产厂,丰田公司在1972年到1976年四年间就生产了1000万辆汽车。1980年,日本汽车总产量达到1104万辆,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日本终于成为美国和欧洲之后世界第三个汽车工业发展中心。 80年代至90年代: 贸易逆差—由于大量对美出口给美国带来了巨额贸易逆差,从1980年起年年都发生的日美汽车贸易摩擦成为影响日美关系的重要因素,而丰田、本田、日产等汽车厂商为了免受影响,纷纷把生产基地搬到美国本土。 资本输出—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国际化扩张阶段。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达到1104万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这一阶段,日本与美欧贸易摩擦增多,国内消费市场的日趋饱和。面对这样的状况,1981年日本对向欧美各国出口小轿车的数量进行限制,迫使日本各汽车厂家重新谋求全球战略,变商品输出为资本输出,直接向欧美以及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 国际化扩张—日本汽车国际化趋势愈演愈烈。 1982年,美国本田制造有限公司(本田独资)投产;1983年,美国日产汽车制造公司(日产独资)投产;1984年,新联合汽车制造公司(丰田与通用合资)投产;1987年,国际汽车联合公司(马自达与福特合资)投产;1988年,肯塔基丰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丰田独资)投产;同年9月,美国三菱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三菱独资)投产。 设计趋势——日企开始把汽车产品开发重点转向更加节能,节材,安全,舒适,环保和多功能。 以丰田公司为例: 而日本的汽车产业是以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为跳板,对其进行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不依赖于他国。如丰田,日产等公司都是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坚持自主创新,走技术独立的道路。因此,日本的“自主”则是控制资金,核心技术,真正的自主。 在开发“普锐斯”过程中,内山田要求专家团队研究30款已有的丰田车型,并要求全球四个丰田设计室参与车身方案投标竞争。尤为特别的是,在参与竞标的各个设计室分别独立开展车身造型设计的同时,车身工程部门的专家们从一开始就着

日本园林史复习

日本园林部分 一. 名词解释 1. 垣屏:园林中的土围墙. 2. 腰挂:茶庭中用于休息的坐凳. 3. 待合:茶庭中用于等待的建筑,往往与坐凳结合成为待合腰挂. 4. 洗手钵:是茶庭中的显著标志,用于茶道仪式的净手,通常为石制.茶道宗匠们皆有各自喜欢的样式. 5. 石灯笼:随佛教一起从中国传入日本的用于殿堂献灯的变体,应用于园林中,较古老的还有铜灯笼. 6. 蹲距:在茶室附近茶客洗手用的低矮洗手钵. 7. 蹲距组石:是以蹲距为中心的一组功能石,包括距石,手灯石,佛石,疏水石. 8. 寄附:在茶庭外门口处用于客人整理衣物的场所. 9. 雪隐:茶庭中的厕所.砂雪隐:即在内露地中供旅客用的铺砂厕所.装饰大于实用性. 10. 躏口:茶室的出入口,用于客人进出. 11. 贵人口:躏口的一种,在门口设有两道障,用于重要客人出入. 12. 步石:在庭院中用于步行的石块,分为铺石,飞石,汀石和阶石等. 13. 飞石:大部分埋入土中,只露出很浅的一部分供人踏步. 14. 阶石:用于茶室门口的几块功能步石,由高至低,踏脱石,滴水石,蹬脚石,挂刀石. 15. 亭主石:在茶庭中园主为迎接客人所站立的功能石,在中潜门附近. 16. 客石:位于中潜门边的置石,每当茶会时,亭主(园主)欢迎客人对客人所站的功能石. 17. 乘越石:茶庭中在亭主石和客人之间用于装饰的景石. 18. 控石:茶庭步石或中潜门附近,用于景点的功能石. 19. 寂:茶道和俳沟中远离人间喧嚣,追求苍古和凄凉的美学境界. 20.

广缘:宽广的走廊,常作观赏园景之用. 21. 月见台:用于观赏园林或月亮的木平台,常有顶棚. 22. 枯池:无水的水池.有池形,无池水!池底常铺以卵石. 23. 远山石:庭院中表示为远山的石组 24. 伽蓝石:把寺院的柱础石用于园林中,作为飞石或洗手钵,上面有孔,可当水穴。 25. 中岛:在池泉园的水池中设置的最大的岛屿成为园林中心,故名。 26. 须弥山:佛教认为,世界以妙高山为中心,上居住有释天大帝,半山腰有四大天王的居住场所,北面黄金,东面白银,南面琉璃,西面水晶,日月在某周环绕,于是造国家以此为依据造石景。 27. 泷:即瀑布,在池泉园中为真山水,在枯山水中用白砂代替。泷口即瀑布,其做法固定。 28. 神仙岛:蓬莱,方丈,瀛洲三岛 29. 遣水:平安时代引水溪流的做法,溪流常做成曲流形式。 30. 筑山:用土堆成假山。 二造园史 1.日本历史 古代: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 中世:镰仓时代南北朝时代室町时代 近世:桃山时代江户时代 近代:明治时代大正时代昭和时代平成时代 2.各时代园林特点 (1)大和时代(300-529年) 正值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故园林在带有中国殷商时代苑囿特点的同时,也带有该期的自然山水风格。属池泉山水园系列,园中有游船。 日本园林一开始要素就较齐全,活动也很丰富,表明日本园林源于中国的史实。 (2)飞鸟时代(593-700年) 池泉山水园系列:藤原宫内庭,飞鸟岛宫庭园,小垦宫庭园,苏我氏庭园 此时期造园盛于大和时期,技术上来源于中国,内容上依旧以池为中心,增设岛屿,文化上受中国神仙思想影响,类型上皇家私家园林均出现。 (3)奈良时代(711-794年) 深受文化影响,正值中国的盛唐时期,中国的唐代文化传入日本,奈良城周围,兴建了大量中国式园林,以水为中心,有水池泉,水中有岛,池泉式庭园。规模法则更加规范化,比飞鸟时代更进一步,水池一面有厅堂,其余三面绿化规模不大,不可泛舟。例子:三条二坊六坪宅园 (4)平安时期(794-1185年)

日本景观庭院的设计特色

世界各地庭院建筑各有特点,其中包括中国式假山、小桥流水的庭园,日本庭院的筑山式回游庭园、枯山水庭园、茶道庭园,东南亚自然和谐的热带庭院设计,还有欧美典雅的庭园设计,每一种都独具风格。其中日本庭园独特风格,自成一脉。 自省、含蓄、恬静、淡泊为美 日本庭院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以自省、含蓄、恬静、淡泊为美,注重在精神层次的塑造,追求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的领悟。哲学上追求一种清静无为、天人合一的境界,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反映出返璞归真的自然观。 枯山水重写意,欲在 方寸间引人暝思无穷。 景观元素搭配给人以 自然的原生态之感

造园手法取法于山水画的高度抽象性和象征性 日本园林的基本特征是在有限的范围里再现大自然之美,并用象征的方式来表现自然山水的无限意境。日本园林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工,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因此,日本的庭园艺术也就具有极高的抽象性和象征性。这就表现在日本庭园设计的主观意念强,比如它用庭石组成山岳或峡谷,用立石代表瀑布,用白砂代表流水,在平安前期还用巨石荒矶来表现海洋,如常荣寺在园内草坪上堆若干石组,称之为三山五岳,恰当地体现了日本造园手法取法于山水画的高度抽象性和象征性。 在表现自然时,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从而使日本庭院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含而不露的特色;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发观赏者对人生思索和领悟。 力求自然

讲究意境 掩映有致,景深意远 规划布局力求含蓄、意境深远 在空间上追求峰回路转,无穷无尽,以含蓄的"藏"的境界为上。因此平面构图常采用不对称式设计,道路、水岸、地形等以自然蜿蜒的曲线构图。 布局从整体感觉上讲,日本庭园很整洁,灌木修剪得很整齐,水面上露出几块踏脚石,园子里点缀着几盏石灯笼,地上耙有一层沙子或砾石,偶尔还别出心裁地堆砌一些岩石和石块。

动漫发展历程

动漫发展历程 动漫的起源:动漫跟踪动画起源动画起源於二十世纪初。日本最早的动画完成於1917年,算是较早起步的国家。日韩,欧美,都把中国当成动漫起源国。动漫创始人: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动漫创始人,所以动漫界的创始人谁也说不清。美洲动漫之父: Father of Animation film in the America 华特迪斯尼:一个动漫神话王国的谛造者,地球居民几乎都看过迪斯尼公司出品的动漫作品。 Walt Disney创始了迪斯尼公司, 制作了大批创意人物及动漫, 为世界动漫先锋. 日本动画之父: Father of Cartoon Movie in Japan 手冢治虫为日本画神. 他自漫画开始, 进入了漫画加电影. 再进入了电脑化的动漫, 与美国迪斯尼公司之动漫抗衡. 中国动画之父: Father of Cartoon Movie in China万籁鸣自幼喜欢绘画,1919年进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主要创作广告画,并为杂志绘插图和封面。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万籁鸣开始和他的三个弟弟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研究创作动画片。创作完成了中国也是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随时又从事了多次动画之设计与创作, 对动画之风潮迭起有其影响力. 日本动画之父、虫工厂创始人——手冢治虫就是从师于万先生最后取得巨大的成就的。中国动漫之父: Father of Animation Film in China 范光陵 Fan KuanLing在1960年代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生团合作, 创建了中美合作的第一部动漫‘和平与人生’ Peace and Life’.并在他创始的中国第一届电脑艺术会议发表, 引动了极大创意创新思潮. 他随即在世界各地传送电脑及动画新思想. 他同时被尊为中华电脑之父 Father of Electronic Computers, 新古诗之父. 诗意油画之父 Father of poetic oil painting. 中国动漫实务之父:Father of Practicing Animation Film in China 吴建荣2003年,以建筑起家的民营企业浙江中南集团进入动漫业。董事长吴建荣称,他们做好了花5年时间,不惜“烧掉”2亿元的准备。他们的第一个作品是500集卡通片《天眼》。中南还投资35亿元建造动漫城,希望整合杭州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动漫因素,树立一个龙头,形成一

日本传统园林艺术

第四章内心的庭园——日本传统园林艺术 一、发展简史 第一时期:古代(飞鸟、奈良、平安) 池泉庭:偏重于池泉为中心的园林构成。 作为住宅形式的寝殿式庭园 作为佛教寺院庭园的“净土庭园” 第二时期:中世时代(镰仓、南北朝、室町) 武家式造庭的手法,后又演变成书院式,规模上小些。禅宗的引入,山水式庭园、“枯山水”园、回游式山水庭园。 用立石表现群山,石间有叠水和小溪; 用白砂、整形树拟水拟波,伏石和整形树拟岛拟船,以苔藓喻大千世界,以原地静观参悟形式达到境界。 第三时期:近世(桃山、江户) 茶道——茶庭,为了进行茶道的礼仪而创造的一种园林形式,与茶室相配的庭园,是日本庭园艺术中很有民族特色的类型。 “佗”是茶庭的灵魂,意思是寂静、简素,在不足中体味完美,从欠缺中寻求至多。 日本的茶道有“三千家”之说,它们是指京都的表千家、里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 茶庭的构成有垣塀(土围墙)、露地门、腰挂(用于休息的坐凳)、待合(用于等待的建筑)、蹲踞(用于茶客洗手的低矮洗手钵)、雪隐(厕所)、步石、石灯笼、水井、尘穴(尘壶,用于盛垃圾的地方)、躏口(茶客的出入口)、门口役石(出入口用于踏步、装饰、防滑的功能石)。 园林气氛是以裸露的步石象征崎岖的山间路径,以地上的松叶暗示茂盛森林,以蹲踞式的洗手钵象征圣洁泉水,以寺社的围墙、石灯笼来模仿古刹神社的肃穆清静。这一切都是为茶道所讲究的“和、敬、清、寂”。 日本最小的庭园叫坪庭。坪在日本是一个面积的计量单位,一坪相当于3.3平方米。坪庭的意思就是很小的园林。 坪庭另有一名字叫“壶”,在日语的发音中与坪的发音一样。中国有“壶中天地”的说法,也就是说体量虽小,但要素齐全,功能完善,别有一番天地。 第四时期:近现代(明治、大正、昭和、平成) 手法多样化 枯山水、池泉庭、茶庭、西洋式庭园等 东京四大名园——桂离宫、仙洞御所、修学院离宫、京都御所 日本枯山水双壁——龙安寺石庭与大德寺大仙院方丈东庭 二、日本庭园的建造手法 1、筑山与野筋(山的坡度很小) 为了抬高主景石的位置;作为背景而不是主景 石组:指不加任何人工修饰、加工状态下的自然山石的组合。象征“山”;永恒不灭;精神寄托的象征。 须弥山石:单个景石。 坐禅石:两个一组的石组。主景石是上座石,巨大,表面平整,适于坐禅;配石称为副石,小巧,体态圆满,适于观望。 三尊石:立石(主人石、守护石)——释迦;伏石——左普贤、右文殊,象征佛陀与其两个弟子。阿弥山石、势至石、观音石。一高两低,一主两副,“品”字形的三石构图。 七五三石:十五个景石按三组形式配置。三组景石一般在苔地和沙地上,背后有树木背景。 龟石:一个龟头石、一个龟尾石、四个龟足石;鹤石:一个鹤头石、一个鹤尾石、两个鹤羽石。龟头石低于水中,鹤头石则高昂入空。在池泉园中,龟岛和鹤岛上还种有松柏等长寿的植物。 2、池、泷与遣水 3、中岛、出岛与岩岛 中岛、岩岛:全部浸于水中;出岛(半岛):一半入水的岛 蓬莱岛、龟岛、鹤岛 中岛、主人岛、客人岛 4、植物、亭、塔、园门、垣与塀 5、园路、步石、石灯笼、洗手钵石组和尘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