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战略资源配置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多元化战略资源配置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多元化战略资源配置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多元化战略资源配置对企业绩效的影响1

——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杨艳孙慧陈收a,2

a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长沙,410082,中国

摘要:鉴于多元化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结论的不一致性,本文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3-2009年的年报数据为样本,研究了多元化战略资源配置方式对企业竞争绩效、经营绩效以及股东权益收益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类型的资源配置方式将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同影响,而且资源配置

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就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而言,多元化资源配置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呈现一定的滞后性,其中专业化、相关多元化和一体化经营对市场扩张大的影响往往出现在资源配置后的两到三年,并最终均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

关键词:制造业;多元化战略;资源配置;企业绩效

Abstract:Concerning the disagreement among the argumen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and with financial data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rom the year 2003 to the year 2009 as sample,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the way of diversification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on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performance. The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different type of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presents different impacts on different dimension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 The effects appear with lags. As far as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is concerned,

1.引言

多元化作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战略形式,一直以来备受理论与实务界的关注。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同行业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企业纷纷采用横向多元化战略,涉足新的业务领域,以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或采用纵向多元化改变企业的边界,降低交易费用,增强销售能力。研究表明,我国75.78%的上市公司实施跨行业多元化战略,86.85%的上市公司实行跨地域多元化战略[1]。企业能否通过多元化战略实现业绩的提升?对于这一问题,众多理论和实证研究得出了不一致的结论。一方面,多元化经营能够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也可能引起企业资源分散,管理难度增加,造成效率下降[2]。引起多元化战略绩效表现差异性的关键因素是什么?Mahoney和Pandain 认为,公司能否获得超额收益,不是取决于其拥有的优势性资源,而是公司是否具备有效配置资源获得生产效率和财务产出最大化的能力[2]。从这种意义上而言,资源配置方式是决定多元化战略绩效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多元化战略的资源配置方式入手,分析多元化战略的绩效表现不一致的内在原因,以期为企业合理实施多元化战略提供有价值的经验信息。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该行业上市公司数量占深沪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最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部分子行业国有股份的退出与民营成分的进入,该行业的竞争日渐激烈,从产销一体的纵向多元化和多种业务领域到多产品多领域并行经营的横向多元化,这使得该行业的多元化战略资源配置特征突出,因此,本文选择制造业作为分析对象,以2003-2009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业务领域资源配置数据为样本,挖掘专业化、相关多元化、一体化等多种资源配置形式对企业各维度绩效的影响,以期为多元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决策提供参考,使其资源配置方式能较好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

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7103100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08JC630022);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20090161120006)。2作者简介:杨艳,女,湖南娄底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司理财与投资决策。Email:yangyan@https://www.360docs.net/doc/2419039295.html,

孙慧,女,湖南常德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公司财务理论与实践

陈收,男,广东龙川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投资决策与风险管理,公司战略

2.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动态

对于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但由于研究视角与方法的差异,至今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1]。对于该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多元化战略研究刚刚兴起之时,学者们普遍认为企业采用多元化战略能够有效地改善企业的经营水平,提升其经营业绩[2-4]。随着对学术界对经营风险认识的加深,研究开始转向了多元化战略风险,认为多元化经营由于提高了经营风险并不能提升企业绩效,甚至会降低企业效益。Berger和Ofek(1995)通过对美国年销售额在2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1986-1991年间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多元化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5];沈红波(2007)的实证研究表明,多元化程度与公司绩效整体呈负相关[6]。张纯,高吟(2010)对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经济后果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企业内部较严重的代理问题以及较薄弱的公司治理导致多元化损害其经营业绩[7]。与上述两种观点不同的是,Saple (2000)、Chu(2004)等学者的研究表明,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无关[8-9]。刘力(1997)、朱江(1999)、徐彦武(2009)的研究结果也发现多元化战略和公司经营业绩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10-12]。

就多元化战略的绩效表现研究结果的分歧产生的原因,学者们从战略协同理论视角进行了分析,认为多元化业务领域间的协同能力是多元化成功的关键。Michael E. Porter(1987)通过统计分析发现, 通过混合兼并的方式进行无关多元化的失败率很高,这说明了核心能力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基础作用[13]。Richard P. Rumelt(1982)研究表明,多元化业务相关同时企业具有相应的核心技术多元化战略效益最好,而非相关业务领域多元化和垂直相关一体化战略效益最差,其它类型多元化战略的绩效表现一般[14]。Claessens等(2003)通过研究亚洲9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市公司多元化绩效发现,多元化对公司业绩有负面影响,而对于大型集团公司而言,多元化对公司价值反而有正面激励作用,这一点在不发达地区体现得尤为明显[15]。

在近些年的研究中,学者们在研究中逐渐开始注重多元化对绩效影响差异性因素的分析,探索产生不同绩效结果的原因。Chakrabarti、Singh、Mahmood(2007)在对亚洲6个国家上市公司多元化研究中得出了与Claessens相同的结论,并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多元化战略与绩效的关系受到制度环境、经济稳定性等多种因素的制约[16]。Prithwiraj Nath等(2010)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对英国102家基础物流公司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关键在于是否采取了有效的资源配置决策[17]。Saptarshi 和Purkayastha等(2011)在其多元化与绩效关系研究文献综述中提出,对多元化与绩效的关系的探究应该分行业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促使多元化成功实施的组织模式;多元化与绩效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受到经济环境和社会局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应该综合各种因素加以分析[18]。

综合以上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多元化和绩效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上述文献为我们更好地研究多元化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在企业多元化程度方面,一般都是采取分析企业所涉行业数量及其比例作为判定因素,但由于行业划分标准的不断完善与更新,所涉行业数量这一指标并不能完整体现企业多元化程度,且掩饰了企业各业务领域之间的关系。对于多元化绩效表现的差异性解释,可以从业务领域资源配置特征、组织模式、制度背景等多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其中组织模式和制度背景均属于企业决策的约束变量,而资源配置特征是战略决策的结果,能够直接反映企业多元化战略类型,因此,本文从多元化战略资源配置特征入手,探讨不同资源配置方式下企业绩效表现的差异。

3.研究方法与模型

3.1研究方法

多元化战略的核心是公司业务领域选择以及各业务领域资源配置决策,各业务领域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业务领域资源配置结构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多元化战略。根据多元化战略类型的特征,本文从专业化、相关多元化、一体化三个维度来描述公司的多元化战略。考虑到公司绩效的多维度多层次性,本文分别从经营绩效、竞争绩效和股东价值创造三个维度来描述公司绩效。由于多元化战略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既存在个体间资源配置方式的差异,又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分析法,在分析战略资源配置方式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的同时也可以避免因宏观因素扰动效应。考虑到公司战略影响的长期性和持续性与财务绩效指标的短期性,本文将绩效度量指标滞后1-2年,分别分析多元化资源配置特征对不同维度绩效影响的方向和时序变化规律。

3.2 实证模型设计

由于多元化战略对绩效的影响往往具有一定的时滞性,本文对每个资源配置变量取3期的值,即当期、上期、上两期,构成3个变量,同时控制其他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指标,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信性。考虑

到资源配置差异和环境差异均能引起绩效的改变,本文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构建固定时间效应变量和固定个体效应变量。根据上述思虑,分别对不同的绩效指标构建了如下实证模型:

0it t it 01it t it 02it t it CON ++ (1)CON ++ (2)CON ++ (3)it i it it i it it i it ROA X ROA X ROA X a a b g a e a a b g a e a a b g a e --=+++=+++=+++ 0it t it 01it t it 02it t it +CON ++ (4)+CON ++ (5)+CON ++ (6) it i it it i it it i it ROE X ROE X ROE X a a b g a e a a b g a e a a b g a e --=++=++=++

0it t it 01it t it 02it t it +CON ++ (7)+CON ++ (8)+CON ++ (9)

it i it it i it it i it TZZYSRZ X TZZYSRZ X TZZYSRZ X a a b g a e a a b g a e a a b g a e --=++=++=++

其中,表示it ROA 为i 公司在第t 年的总资产收益率,it ROE 为i 公司在第t 年的净资产收益率,

it ZYYW 为i 公司在第t 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i a 表示固定个体效应,it X 表示i 公司在t 年的多元化资源配置向量,1it X -表示i 公司在t-1年的多元化资源配置向量,2it X -表示i 公司在t-2年的多元化资源配置向量,3it X -表示i 公司在t-3年的多元化资源配置向量,it CON 表示由控制变量组成的向量,t a 为时间固定效应,it e 为随机扰动项。

4.样本来源与变量说明

4.1 样本的选取

由于本文研究企业业务领域资源配置对公司绩效的影响,需要企业在各个业务领域的资金配置与收入状况,而该类数据的披露始于2003年,考虑到制造业价值链的完整性,本文选取了制造业上市公司2003-2009年的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为了消除因上市公司额度制度、亏损和企业资本重组等非经营性因素的影响,删除ST 和PT 板块上市公司,同时还剔除了数据不全和统计结果出现极端奇异值的样本,最终选择作为本项研究对象的上市公司共805家。本文的样本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并采用STATA 11.0进行面板数据进行分析。

4.2 指标选取

4.2.1 多元化资源配置描述指标

基于多元化战略的内涵,本文拟定了从资源配置视角三个维度来描述公司多元化战略:专业化程度、相关多元化程度和一体化程度,下面根据这三个维度的特征来探寻其度量指标。

(1)专业化程度。通过对制造业上市公司在业务领域资源配置数据的观察,发现部分上市公司的最大业务领域收入甚至大于其所在行业的行业内收入,本文认为这种类型的公司出现了业务领域重心的转移,因此本文选择了两个指标来描述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即行业内专业化收入比与最大业务领域收入比。并根据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的分类标准划分企业所处行业类型,根据企业所处行业确定行业内专业化收入比,比较其在各个业务领域的收入,取最大一项作为企业的最大业务领域收入。这两个指标分别反映了公司行业内和行业外的专业化经营程度。

(2)相关多元化程度。根据战略的资源基础理论和企业战略协同理论,企业战略定位取决于其核心资源能力,以及核心能力在业务领域间的协同和共享。当企业选择多元化经营时,企业的业务扩展到多个领域,这必将提高对企业资源与能力的要求,而多元化引起的资源与能力的边际增长幅度取决于多个业务领域之间的相关协同度。因此,本文选择相关性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来描述多元化业务领域之间的相关性程度,并根据企业各业务领域所要求的核心能力间的协同性来判断企业业务领域间的相关性,并将衍生于同一的核心能力的业务收入加总与总的业务收入进行比较。该指标的大小表示企业对与核心业务相关领域资源分配比重的大小。

(3)一体化收入率。根据科斯的企业边界理论,企业边界的选择取决于企业内部管理成本与市场交易成本之间的权衡。企业根据其外部交易成本与营销战略来确定企业的价值链边界,决定是否采取集原料制造、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为一体的经营模式,并形成了价值链一体化资源配置模式。本文依据供、产、销的纵向一体化的界定标准,将企业在价值链上各个业务环节收入加总并扣除各个环节因价值结转引起的

抵消后构成一体化收入,并与总的营业收入进行比较形成一体化收入比率。该指标的高低反映了企业多元化经营中一体化程度。

4.2.2 企业绩效描述指标

企业战略定位是为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系列决策,而获取竞争优势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获得市场竞争地位来赢得高额的超额收益,以创造更高的股东价值。从这种意义上而言,战略绩效可以从下列三个维度来进行描述,市场竞争地位的增长、持续的盈利能力、和股东价值的提升。基于上述三个角度,本文选取了行业均值调整后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三个指标来描述分别描述企业三个维度战略绩效。

(1)营业收入增长率(YRATE),是评价企业成长状况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衡量企业市场扩张能力的重要指标。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扩张速度越快,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越强,企业市场前景越好。考虑到企业竞争力的行业相对性,本文根据制造业上市公司所属的二级行业代码划分子行业,分年度计算出不同子行业在不同年度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均值,并以此为参照来调整企业不同年度的营业收入增长率。

(2)总资产收益率(ROA),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该指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公司经营效率和经营绩效。

(3)净资产收益率(ROE),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企业权益性资金的盈利能力。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

考虑到企业多元化战略绩效表现的时滞性,本文试图分析各种资源配置的产生绩效表现的滞后期及其持续性特征,因此,本文用到的三个绩效指标根据其年份分解为当期、滞后一期、滞后两期、滞后三期,即t=0,1,2。

4.2.3 控制变量

由于公司绩效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为提高本文分析的准确性和可信性,确保本文所选样本公司的可比性,本文控制了如下三个方面的影响:

(1)营运资本运营效率。营运资本是满足企业日常经营所需的流动性资金,营运资本的周转率越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越高,企业的营运效率越高,产生的销售收入越大。因此,本文选择营运资本周转率来度量公司的营运资本运用效率。

(2)公司规模。公司规模不同,其市场的竞争地位不同,规模大的公司往往能够通过掠夺性战略来保持或扩大市场份额,本文选用企业的总资产衡量其规模。因此,为了避免规模对绩效的影响,确保样本公司的可比性,本文选择总资产作为公司规模的度量指标,考虑到总资产的数值比较大,而且可能样本公司间的差距过大而影响扩大估计的误差,因此,本文选取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作为规模描述指标,具体形式为,规模=Ln(总资产)。

(3)资本结构。反映债权人与股东提供的资本的比例。产权比率一方面反映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稳定,同时根据资本结构的相关理论,该比例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治理效率,并最终影响到公司的绩效。本文以产权比率,即债务资本/权益资本,来度量公司的资本结构。

表1是对上面所选变量的汇总与说明。

5. 多元化战略资源配置对绩效影响的理论解析与研究假设

5.1 多元化战略资源配置对绩效影响的理论解析

对于业务领域资源配置特征,本文分别从专业化程度、业务间相关性程度、业务领域的一体化程度三个角度来分析业务领域资源配置对公司战略绩效的影响。

(1)专业化程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对于主营业务多元化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一方面有赖于对多元化业务单元所在行业的分析,根据业务单元所处行业的成长状况,以及公司该业务单元销售收入占整个行业的份额来分析公司在该业务领域的绩效表现。如果公司所涉足的行业相对其它行业而言成长能力很强,同时该公司在该行业所占的市场份额相对较高,那么该公司在该行业的业务经营是成功的,在该行业的业务比例越高,其公司的总体盈利能力越强;另一方面,主营业务多元化结构对公司战略绩效的影响也有赖于企业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条件,企业涉足某一行业并参与竞争的条件是不仅要具备行业准入的门槛条件,而且要具有在该行业的竞争的独特资源,以获得参与该行业竞争的核心能力。

(2)业务间相关性程度。业务单元之间相关性能够产生协同效应,能够扩大产品线的宽度,形成相互促进的营销网络,因此,从绩效表现上而言,企业的相关性多元化能够产生协同性的市场份额增加;而从公司的资源和能力而言,企业进行相关多元化经营,其所需的能力和资源相似,因此相关性多元化能够节约其研究和开发费用,而且各种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能够使得各业务单元产品销售相互促进,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相关性多元化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但是,业务领域的相关性只是资源基础,而公司总部只有把握、控制和管理好相关性业务,充分发挥其协同能力,使各项业务间的资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传递得以实现,其各项业务的收益才会累积。因此,相关性多元化的成功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业务领域实质上的相关性,二是公司总部对各业务领域的可管理程度,即公司总部对各业务领域的协同能力。

(3)业务领域的一体化程度。公司一体化经营是当公司面临上下游市场高额的交易成本时候做出的战略选择,这种战略对企业原有的核心能力和资源提出了挑战,将原本对一个市场竞争的核心能力要求延伸到了几个市场。那么这种经营模式是否能够提高企业的绩效,这还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一体化经营是否能够达到节约成本的作用,二是公司是否能够通过一体化经营获得上下游市场的竞争力。因此,一体化经营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也会因公司的能力不同而有所差异。

5.2 研究假设

根据5.1的理论分析,下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行业内专业化收入比率越高,对于盈利能力强的行业而言,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将增强,但对于盈利能力弱得行业,行业内专业收入比率越高,其盈利能力越弱。

H2:行业外最大收入业务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希望通过业务转型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其收入比率越高,其盈利能力越强,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

H3:相关多元化业务比率越高,核心能力的利用率越高,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会越高,由于多元化经营引起的前提固定资产与人力、物力投入的增加,其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呈一定的滞后性;

H4: 一体化收入比率越高, 企业的价值链管理能力越强,企业的经营绩效越好,并在长期内能够提高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

6.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表3、表4、表5为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将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

(1)表3的实证结果表明,行业内最大收入率与当期总资产收益率显著负相关,而与下期和下两期总资产收益率无显著关系;同样,非行业内最大专业化收入率与当期总资产收益率显著负相关,但这种关系在下一年发生了反转;相关收入比率和一体化收入比率在三年内均没有对总资产收益率产生显著影响。分析这一结果形成的原因,本文认为我国大部分制造业子行业均属于竞争性行业,多数行业内专业收入的增加是通过低价牺牲公司的利润来获得的,因此,行业内专业化收入越高,其总资产收益率反而越低。但是与此不同的是,非行业内专业化经营代表企业采取了转移业务领域,追逐新利润增长点的战略,由于前提对资源和能力要求的提高,因此在初期对经营绩效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其对绩效的正面激励效应在第二年凸显。对于相关多元化和一体化而言,多元化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以购置生产设备、原材料,增强企业生产能力、壮大企业生产规模,在发展初期难以给企业带来较高的利润回报,加之大多数制造业在投资初期多采用负债经营的方式,这些因素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总资产收益率的提高。

(2)表4的实证结果表明,行业外最大收入比与行业内最大收入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时滞性,这两个指标均对下下期净资产收益率产生了正面的激励效用,而相关性收入比率和一体化收入比率对净资产收益率均无显著影响。该结果形成的原因在于,制造业企业权益资本的运用于研发、固定资产等长期投资,这种类型的投资在能够刺激销售收入的增加,但同时增加的成本却使得净资产收益率的增加滞后于收入的增加;另外,资本的逐利性使得企业在做出多元化业务领域选择时会选择盈利能力很强的行业,这样能够推动资本整体盈利能力的提升,使得在投资后期净资产收益率显著提高。而相关性收入和一体化收入的增加,由于其业务领域的扩张,前期投资的增加难以在短期内消化,其协同效应的体现会有一定的时滞性,只有延长分析年限,才可能得出更为真实的结果。

(3)表5的实证结果表明,行业内专业化和非行业内专业化收入比率均对下期竞争绩效产生显著的正面激励效应,但非行业内专业化收入比率会延续这一作用关系。相关收入比率与下期和下下期调整后营业收入增长率显著正相关,同样,一体化收入比率的增加会带来一年后企业竞争绩效的增强,但这一效应没有延续。这与假设3和假设4的观点相符。这说明基于核心能力共享的相关多元化能够带来有效的市场份额的扩大,而且对于市场份额的影响会先于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

7. 结论

本文根据制造业上市公司2003-2009年的年报数据,对多元化战略导向下资源配置方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多元化战略资源配置方式对企业不同维度的绩效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强弱是公司进行多元化经营决策的一个关键因素,巩固主营业务的发展,发挥企业自身的专业优势,是多元化战略顺利实施的稳固保障。就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而言,基于主营业务的生产采取的产销一体化经营战略,可有效发挥企业在原材料采购、零部件生产、整合组装、技术工艺、财务、营销渠道等资源协同共用的效果,提升企业绩效。

由于受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披露程度的限制,本文只选取了制造业上市公司中披露了分行业数据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依据所涉及的行业而不是生产的产品来划分企业的资源配置方式,使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探索的多元化资源配置划分标准,从全面的角度观察上市公司资源配置方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Palich,L.E., Cardinal,L.B., Miller, C.C. Curvilinearity in the diversification–performance linkage: an

examination of over three decades of research[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21, 2000: 155–174. [2] Rhodes, S.A. (1973). The effect of diversification on industry profit performance in 241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1963[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55, pp. 146–155.

[3] Chatterjee, S.. Types of synergy and economic value: the impact of acquisitions on merging and rival firm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86,7: 119–139.

[4] Jose,M.L,, L.M.Nichols, J.L.Stevens(1986).Contribution of Diversification Promotion, and R&D to the value

of Multiproduct Firms: A Tobin’s q Approach[J]. Financial Management,1986,15(4): 33–42.

[5] Philip G. Berger, Eli Ofek.(1995);Diversification’s effects on firm valu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5, 37(1): 39-65.

[6] 沈红波.我国上市公司的多元化战略与公司绩效.上海管理科学.2007(2):7-11.

[7]张纯,高吟.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经营业绩-基于代理问题的分析.会计研究,2010(9):73-76

[8] Saple, V.. Diversification, merger and their effect on firm performance: a study of the Indian corporate sector.

Doctoral dissertation, Indira Gandhi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Research, 2000, Mumbai, India.

[9]Chu, W. (2004). Are group-affiliated firms really more profitable than nonaffiliated?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Vol. 22: 391–405

[10] 刘力.多元化经营及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J]. 经济科学, 第3期, 1997.68-74.

[11] 朱江.我国上市公司的多元化战略和经营业绩[J]. 经济研究, 第11期,1999. 54-61.

[12] 徐彦武.多元化投资与制造业上市公司绩效的相关分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5):51-55.

[13] Proter, M. From Competitive Strategy to Corporate Strategy[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87, 65(3).

[14] R P Rumelt. Strategy, Diversity and Profitability[J]. Managment Journal, No.3,1982:359-369.

[15] Claessens Stijn and Luc Laeven,(2003). Financial Development, Property Rights, and Growth[J]. Journal of

Finance, Vol. LVIII, no. 6, 2003

[16]C hakrabarti, A., Singh, K., & Mahmood, I. Diversification and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East Asian

Firm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7,28(2), 101?120.

[17] Prithwiraj Nath,Sub ramanian Nachiappan, Ramakrishnan Ramanathan. The impact of marketing capability,

operations capability and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on performance: A resource-based view[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Vol. 39, 2010.317–329

[16] Saptarshi Purkayastha, Tatiana S. Manolova and Linda F. Edelman. Diversification and Performance in

Developed and Emerging Market Context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 s, 2011.

[17] Saple, V. (2000). Diversification, merger and their effect on firm performance: a study of the Indian

corporate sector[D]. Doctoral dissertation, Indira Gandhi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Research, Mumbai, India. ,

市场结构行为绩效的内容及关系

SCP模式,即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它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产业经济学权威贝恩(Bain)、谢勒(Scherer)等人建立的三段论式的产业分析范式。 SCP具体内容包括: 1.市场结构理论 市场结构就是构成市场的卖者(企业)相互之间、买者相互之间以及卖者和买者集团之间等诸关系的因素及其特征;影响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市场集中度;新企业的进入壁垒;产品的差异度;市场需求的增长率和价格弹性;短期的固定费用和可变费用的比例;规模经济;生产的多样化等。 2.市场行为理论 市场行为就是企业在市场上为了赢得更大利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而采取的竞争性行动。市场行为主要内容包括:(1)企业的价格行为;(2)企业的非价格行为。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市场集中度越高,少数大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越高,大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也就越强。少数垄断企业可以通过控制产量使价格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从而获得高额利润。由于缺乏竞争者,大企业对提高产品质量、销售服务、技术、新产品开发的关心程度不如竞争型市场上的企业那么高。大企业之间往往形成某种形式的联合或协议,以共同控制市场。相反,市场集中度越低,由于市场上存在着足够多的竞争者,企业成为价格接受者,行业价格水平趋于下降并接近产品的边际成本,企业之间在产品品种、质量、技术、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企业的兼并、破产与大量新企业的出现并行。企业行为也对市场结构产生影响,如企业的合并、兼并行为会提高产业的集中度。 3.市场绩效理论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经济效益、技术绩效和市场外部性等方面所达到的现实状态,它反映的是产业运营的实际效果。它通常表现为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结果。技术绩效对经济效益和市场外部性等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在对自然垄断行业的市场绩效分析时也应对行业利润进行考察,因为垄断易产生高额利润,这种不是由高效率经营形成的结果会影响市场绩效对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有效传导。 SCP的关系是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而市场行为又决定市场绩效。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调整和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对市场成果的影响作用得出的结论是: 第一,适度竞争的寡头市场和带有某些原子市场的市场结构,可以实现按照竞争要求所期望的市场成果。 第二,要获得有效的市场成果,就必须消除市场进入的限制,其中主要是人为的限制。 第三,有效竞争所要求的并不是特别高的产品差异程度,而是要求适当的产品差异。市场行为对市场成果也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只是两者间的正向与负向作用关系较难区分。

浅论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浅论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摘要:企业文化通过影响企业氛围提高员工产出,统一的价值观降低企业内耗、共同的行为方式产生协同效应从而提高企业绩效。大力培育员工的使命感、不断改进丰富企业文化、重视员工参与性是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文化影响方式企业绩效 企业文化是一种具有强大效应和辐射作用的管理要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它通过对员工价值观的影响作用于员工的心理状态和工作行为,从而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益,最终决定企业未来的命运和长远前景,是一种成本低廉、潜力巨大、作用广泛的软性生产力。当前背景下深入探讨企业文化的作用,对于提高企业绩效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种,它是指某一企业内全体成员共同信奉和遵循的价值观,是促使企业全体员工拥有共同的工作态度和行为的基本信念、认知和一系列规则,是一个随内外部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从本质上来说,企业文化是发生并作用于企业范围内的由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的某种特定的社会意识,集中反映出某个特定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核心理念。企业绩效包括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两个部分,是企业在特定时期内完成预期目标的程度,包括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效率高低及盈亏情况等,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1)通过影响企业氛围提高员工产出 企业文化会对企业氛围产生影响,企业氛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恶性的企业氛围,一种是良性的企业氛围。在恶性的企业氛围里,员工会产生强烈的疲倦、孤独、愤怒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员工的精神、心理以及生理状态,一定程度上降低员工劳动生产的积极性。如果负面情绪过多,员工不但不能发挥个人的潜能,而且还会使得个体的产能水平降低到正常水平之下。而良性的企业氛围有益于在员工中营造出一种舒适、愉悦、积极的轻松氛围,让他们怀着一种兴奋的心态来工作。在这种轻松而简单的氛围内,企

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

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 一、引言 近年来,创新及创业的发展受到高度注重。从大学生创业“50万元以下的注册资本可分期到位”到国家及各省市级创业扶持政策层层推出,全民创业已成为必然趋势。对于企业的科技创新,国家发布了各种优 惠政策实行鼓励,如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减免,研发支出加计费用化等,都大力促动了科技创新的发展。技术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策略。不过如何确定能够带来符合期望产出的有效投入成为企业不 得不解决的难题。通过实行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能够更好地判断出 何为有效的投入、何为无效的浪费,从而更好地制定符合企业现状的 战略。在系统的技术创新绩效评价体系下,企业才能较为准确地评估 创新绩效,这极大地协助了企业提升创新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也有助 于企业选择合适的经营战略和有效的资源配置。现如今,企业技术创 新绩效评价在评价内容上已不再局限于财务指标,还引入了大量的非 财务指标,但因为非财务指标在定量化过程中掺杂了过多的主观性因素,可能导致技术创新绩效评价偏差、企业自我定位不准确等问题。 财务评价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基础的地位仍是不可撼动的。所 以基于财务视角来研究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对准确把握和客观 评价技术创新有着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财务视角对企业技术创新绩 效评价方法实行系统的综述。 二、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的内涵 (一)技术创新。创新一词来源于ShcumpeetrJ.A.的《经济发展理论》,此书在1934年译成英文时,首次使用了“创新”(Innovation)一词。之后Shcumpeetr提出创新概念是指在生产体系中将生产条件和 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从而获得潜在的利润。对于技术创新的 概念界定一直存有较多争议。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MueserR.在搜 集大量相关论文并实行较系统的整理分析后,得到了一个较为简洁准 确的表述:当一种新思想和非连续的技术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发

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与作用

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它对企业兴衰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保持公司基业常青的法宝来源于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特别是以追求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任何一家想成功的企业,都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和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拥有优秀绩效的企业文化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 一、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作用 企业文化是组织内外为多数成员所共同认知、拥有的、影响组织成员思想和行为的组织信念、价值观、行为特征、规范等。企业文化具有价值性、独特性、传承性和不可模仿性,能够为企业带来相对竞争优势。 1、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第一,企业文化会影响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顾客、供应商和其它利益相关者。企业的核心理念、愿景和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到员工,并通过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影响到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判断。员工是企业绩效实现的核心利益相关者;顾客是企业经济绩效的直接来源,企业的价值只有通过顾客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才能实现。德鲁克说:“企业目标只有从

企业外部的顾客角度才能得到评价”,因此顾客是企业绩效实现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其他利益相关者既参与价值创造活动,也会影响价值实现活动,他们受企业文化的影响最终会直接影响企业绩效,也会通过对顾客的影响间接影响企业绩效。 第二,企业文化会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价值传递,一个利益相关者的认同态度以及由此而来的行为会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 第三,企业利益相关者各方均对企业绩效做出了贡献。企业绩效由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组成,但经济绩效是最根本的,只有经济绩效实现了,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各方的需求,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绩效。企业经济绩效为社会绩效提供基础,而企业社会绩效又会促进企业经济绩效的增长。 综合以上,我们认为,企业文化对企业经济绩效影响的实现模式:企业文化——态度——行为——绩效。 2、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作用 企业文化学的奠基人劳伦斯?米勒说过,今后的500强企业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企业家已经不能沉迷于过去或现有的成功,扬弃过去,超越自我、展望未来,建立新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因此,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根本的是文化的竞争。世界500强企业出类拔萃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背后,优秀而独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沃土。

腾讯的多元化战略分析

腾讯为什么实施多元化战略 外部环境PEST 1、政治环境: 腾讯公司成立之初正值20世纪90年代,第三次信息革命时代到来,中国网络刚刚起步。稳定的政治局面; 有力宽松的政策环境; 政府的重视; 日益完善的互联网服务的法律制度 2、经济环境: 得益于中国GDP快速增长以及入世的推动,中国网络经济迅速发展 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需求从物质到精神转变 电脑价格下降,宽带的铺设接入使网络普及成为必然趋势 3、社会环境 网吧、宽带的普及,人们追求新鲜的娱乐方式; 人口基数大,年轻人(追随网络的主力军)多,潜在用户群庞大,有利于开拓市场; 4、技术因素 硬件上,网络传输及大型服务器进一步开发,提供了硬件支持; 单机游戏的技术积累,配合网络技术发展,导致了网络游戏的诞生 市场与行业环境分析 1、总需求分析:市场容量:市场容量大,极大的基数和用户在线时间的不断增长,都为我 国网络游戏的发展,提供了庞大的参与群体; (网民总人数为12300万人,截止到2005年6月30日,我国的在网用户总人数为10300万人。) 2、支付能力:支付能力也在快速增长,高速的产业成长和用户增长。 (平均每位网络游戏用户每年花费的金额也将从2003 年的257 元人民币,成长至2006 年的374元人民币,2003-2006 年平均复增长率率达13%,产业成长速度惊人。) 竞争环境分析 1、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竞争方式使那些经营风格相近的企业面对着更大的威胁,他们互相学习对方的在线服务模式,降低产品的价格,增加服务器容量,提高硬件技术水平,以求更高的市场份额。 2、电脑、网络的普及使得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这项娱乐性、互动性和竞争性更强的休闲活动,从20-30年龄段的消费群逐渐向两端扩大。但这仅仅是相互竞争中可以利用的一个机遇。 3、如何取得自己产品独特吸引力才是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方法,当产业中的产品具有各自不同的差异性时,产业的竞争强度就较低。 ●经营卡通风格游戏大话西游、梦幻西游的网易公司成为拥有国内最多玩家的网游公司; ●经营对立竞争风格游戏魔兽世界的九城公司在1年运营时间内获取了4.5亿的收入; ●以QQ为基础而开发的休闲类QQ游戏为广大游戏玩家所认可,使得腾讯公司销售增长 率每季度提高9%之多。 ●其他几家比较大的网络游戏公司盛大金山也有自己独具一个的差异性产品)

论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论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一.引述 在不确定环境下,企业要想在变革成功的同时保持已有优势,即同时具有探索与开发的双元能力,就必须不断创新,在维持现有能力的同时不断塑造新能力。探索性创新(exploratory innovation)和开发性创新(exploitative innovation)正是企业这种双元能力的重要体现,它们与企业的事前战略目标更密切相关,不但体现出企业对新知识和新机会的不断探索,还更多地体现出企业对现有知识和资源的驾驭以及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战略主动适应性,而不仅仅是事后对创新成果的感知。同时,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在基本的行为适应方式上体现了创新活动的特征及企业绩效的来源。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是两种性质不同、具有明显绩效差异的组织活动,它们对组织资源形成了竞争。如何协调和平衡这两种创新方式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二.企业绩效 企业绩效评价作为成熟市场经济中评价企业绩效的主要方法,在国内外经过十几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典范。研究内容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即绩效评价的目的是什么,形成了各种绩效评价的观点;二是对企业绩效的评价方法,基于不同观点形成了企业绩效的评价框架。企业绩效评价理论国外企业绩效的评价理论研究己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根据理论研究的内容不同,具体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成本评价理论阶段。该理论研究的是早期的一种简单将本求利思想,企业绩效以盈利为目的,主要为企业主服务。 二是财务评价理论阶段。这种理论始于20世纪初,通过建立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财务效益进行综合评价。最著名的是杜邦财务分析评价体系,它的建立进一步推动了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系统研究的深化,使财务绩效评价更加科学完善。在这一阶段,企业绩效评价主要为企业经营者服务。 三是价值评价理论阶段。这种理论由日本松下公司首先创立,20世纪初,日本松下公司提出了“剩余收益”绩效评价方法,使剩余收益取代投资收益率成为一种主要业绩评价指标。最终形成了经济增加值评价法(EV A),作为一种有效的企业绩效衡量指标方法,EV A为企业绩效评价提供了全新的理念。这一阶段的理论主要为上市公司的企业股东服务。 四是综合评价阶段。这种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初起源于韩国,该国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国有企业实施年度绩效评价。到90年代初,美国卡普兰和诺顿平衡计分卡的诞生丰富了综合评价的内涵,完善了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方法,使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一阶段的理论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 1.企业绩效的测量方法 Christopher(2001)等明确指出:“市场营销策略的最终目的的确是为了赢得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客户。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企业需要对构成整个经营环境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更加广泛地定义和关注。包括供应商、企业员工、对企业经营有影响的机构或个人、分销商,以及与企业有战略伙伴关系的其他企业在内的构成企业经营大环境的多重市场,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企业赢得和留住目标客户的能力。” 测量企业绩效的方法有很多,如V enkatramanandRamanujam(1986)通过归纳整理,将企业绩效的测量方法具体分为:财务绩效、事业绩效和组织效能。此外,在针对市场导向的研究中,

企业中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分析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企业中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分析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摘要:人是每个企业组织中最基本的因素,也是最不确定的因素,企业人际关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由于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组织制度、领导行为、企业文化和员工特质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员工的人际关系也呈现出不同的表征和趋势。从某种程度上讲,员工人际关系的展现频率与企业的绩效有很大的关系。可见, 这一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国企人际关系的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探究深层原因,对国企的改革及发展及其绩效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人际关系领导层之间关系中层领导与员工之间关系员工与员工之间关系企业绩效团队精神解决对策 一.人际关系 正如著名学者卡耐基所说:“一个人的成功,约有15%取决于知识和能力,85%取决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这句话足以给人深刻的启示。 20 世纪20 年代初,人群关系学派的兴起使西方管理者开始注意到组织内人际关系对绩效的影响。20 世纪50年代兴起的社会———技术理论,把组织中人际关系层面与企业的技术因素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所谓人际关系,就是人们依赖一定的媒介,通过个性交往而形成的思想、物质与情感交流关系,是人类社会关系具体与现实的反映。简单地讲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主要包括朋友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等等。人是社会的人,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因此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人际关系对个人的生存、发展乃至事业的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人际关系,是体现了“企业”这个“小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现状。企业人际关系是在企业的生产、工作流程中存在不同的分工与协作而产生的,因此可以说,一个和谐、良好的企业人际关系环境,将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为顺畅,员工的积极性和企业的归属性,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使员工创造最大限度的绩效。 一个人在企业中能否取得成功,人际关系是一项重要的决定因素。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络,可以为你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脉资源。 二.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现状及其成因 大中型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着一种盘根错节的关系,它使企业人迹关系复杂化,羁绊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阻碍这企业走向市场,其消极影响不可忽视。 (一)企业中领导层之间的关系 在企业中,领导因素历来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在管理和决策实践中,领导同样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领导层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营人际关系,领导们面对各种体制,面对现任的干部任用、考核的方式和标准,他们必然产生对上级的依附性、服从性和被动性,他们必须在“向上负责”

文化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文化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作者:黄浩城 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19年第05期 1绪论 长期以来,很多人将企业不良的经营绩效归因于企业资本结构的缺陷和市场低迷的行情走势等因素。例如在企业的融资结构中,债权资本的比重过高,公司管理机制不健全,没有做好相应的市场分析和调查。尽管将文化因素纳入经济学领域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献尚不多见,但是文化因素对企业经营绩效确有着重要的影响,值得我们去研究。霍夫斯蒂德是当今文化行为方面最权威的专家之一,他对人们在全球一体化的思维和文化含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 14 00种社会科学文献的索引里,霍夫斯蒂德被认为是引用最多的思想家。霍夫斯蒂德提出了帮助区分文化差异的四个维度:权力差距;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男子气概/女性气质,即男女差异;不确定性回避,即人们是接受风险还是反对风险。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不仅可以应用在国家、区域、民族文化的差异测量,而且可以应用在企业组织和职业层面。从管理角度讨论文化差异,并

给出操作对策,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是具有开创性和包容性的。 2理论基础及相关文献回顾 权力距离是指一个社会、一个组织或一个机构的成员在权力分配不平等这一事实上持有较少权力的事实的接受程度。组织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基于管理的便利性,而大多数是扁平化的管理机构。集体主义社会是相结合的社会组织,人们经常用“内、外组”来区分群体,他们希望在员工的关怀”集团,也是集团回报保持绝对的忠诚。美国是一个强调个人自由和个人成就的个人主义社会。例如,邱少云,一个殉道者,我们清楚地知道,在战争中抵抗美国侵略和援助韩国牺牲自己赢得这场战斗。男性倾向是指社会性别角色在性别差异上的明显性,男人应该自信、坚强、功利的成就,女人应该谦虚、温柔、关心生活质量;女性倾向是指性别角色在社会性别上的重叠,男女都谦虚、谦虚、注重生活质量。霍夫斯泰德的调查发现,在不同的文化之间的不确定性规避差异较大,不确定性高的民族生活在未知和不确定性为敌人,尽一切可能避免,但是人们避免不确定性较低的接受态度。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一个社会的决定是否受传统事件和过去事件的影响,或受当前或未来的影响。长期的取向强调节俭和毅力,为了达到

浅析企业多元化战略

浅析企业多元化战略 ——以巨人集团为案例 学号:I11514024 姓名:尹会琼专业:经济学年级:2015级 摘要 看了巨人集团的兴衰案例,本人对企业的多元化战略比较感兴趣。本论文通过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利弊分析,阐述了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前提条件,从而得出结论:企业进行多元化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战略目标,有稳定的业务基础,紧紧围绕核心竞争力展开,在选择行业时要注意与原行业的相关性;多元化企业的领导要具有驾驭多元化实施过程的能力,还要打造一支与新产业相关的人才团队。本人以巨人集团的案例详细阐述了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时应该注意的因素。 关键词:多元化战略;优势与风险;前提条件;巨人集团案例 引言 看了巨人集团的兴衰这个案例,感想颇多,但最令我感兴趣的是关于企业的多元化战略。巨人集团创始人史玉柱是个很有魄力、说干就干的领导者。他感兴趣的领域很多,在这样一个领导者的带领下,巨人集团涉猎许多新领域,有的甚至是完全陌生的领域。实施了多元化战略后,巨人成功了,后来又失败了。在这样的认识下,本文就企业的多元化战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企业多元化战略的相关解释 (一)定义 多元化战略又称多角化战略,是指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发展战略。 (二)来源 证券投资组合理论[1]是多元化经营的理论来源,多元化经营实际上是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应用。 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认为,金融资产投资组合可以由一种以上的金融证券构成。投资人可以通过持有多种不同证券的方式,将隐含在个别证券中的风险分散掉,但存在于证券与证券之间的共同风险则无法分散。通过多角化投资来分散的个别证券风险,称为可分散风险。至于那些无法用多角化投资分散的风险,称为不可分散风险。当这一原理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时,即为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活动。 (三)内容 内容包括产品的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投资区域的多元化和资本的多元化。 所谓产品的多元化,是指企业新生产的产品跨越了并不一定相关的多种行业,且生产多为系列化的产品;所谓市场的多元化,是指企业的产品在多个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区域市场,甚至是全球市场;所谓投资区域的多元化,是指企业的投资不仅集中在一个区域,而且分散在多个区域甚至世界各国;所谓资本的多元化,是指企业资本来源及构成的多种形式,包括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诸如

本国的环境中,公司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绩效

外文翻译 原文 Home Country En vir onments ‘Corporate Diversificati on Strategies and Firm Performa nee Material Sour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Author: William P. Wan、Robert E. Hoskiss on Research on corporate diversificati on has made sig nifica nt eon tributi on to the field of strategic man ageme nt in the past decades (Hoskiss on&Hitt,1990). With few exceptions,however, most prior studies have assumed away the country environmental differences in which the diversification strategies are adopted. In product diver- sificati on research, rece nt theories and empirical studies are mostly groun ded in the corporate refocus ing, or dow nscop ing, experie nces of the Un ited States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Hoskiss on&Hitt,1994). However, there is evide nee that even firms in the United States might have benefited from unrelated diversification in the 1960s whe n con glomerates enjo yed efficie nt in ternal capital markets in the abse nee of a m-atured exter nal capital market (Hubbard&Palia,1999).Such ben efits bega n to diminish in the 1970s along with econo mic and regulatory improveme nts in the1970s an d 1980s (Markides,1992). Con textual differe nces become eve n more salie nt whe n we attempt to apply extant theories and findings across countries. For example, diversified bus in ess con glomerates have domin ated many econo mies throughout the world (Khanna&Palepu,1997), whil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y have decreased as a sign ifica nt form. As such, our kno wledge about the product diversificati on strategies pursued by firms in other coun tries is limited. More recently, the topic of international diversification has also captured the atention of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researchers (e.g.,Hitt,Hoskisson,&Kim, 1997;Tallman&Li,1996).Despite its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his line of research likewise has its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focus predominantly centered on firms located in a few countries, mainly the United States or Japan, and seldom examined firms locate -d in other countries (Tallman&Shenkar,1990).Although extant research has gen erally supported a positive relati on ship betwee n intern ati onal diversificati on and performanee (e.g.,Geringer,Beamish,&daCosta,1989;Hitt et al.,1997), the applicability of such theoretical argume nts and findings across coun tries has yet to be adequately exam ined in the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本文从我国国情出发,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双创)的大背景下,探讨如何真正将国家自主创新战略转换为企业的创新战略和创新产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企业创新绩效的高低决定了国家创新战略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目前我国处于创新贫乏期,高资本投入、高能源消耗、低产出效率、低劳动力资本的传统工业化道路模式难以为继。在此背景下,研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绩效相互之间的影响,以及怎样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对推动我国企业创新能力发展、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相关性的背景与意义出发,对相关理论研究进行了文献的回顾,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结合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心理资本作为中介变量和组织支持感作为调节变量,通过实地调研,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本土化设计问卷,收集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9.0和Excel2013等工具进行数据样本的描述性统计、信度效度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以及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和组织支持感的调节效应检验等实证研究来分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总共包含六章内容:绪论、相关概念和理论、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假设与实证分析、结论以及对策建议。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但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四个维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显著性程度有差别。 (2)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心理资本能够在两者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组织支持感在两者中具有调节作用。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希望这些对策建议对企业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能起到一定的帮助和借鉴作用。

企业绩效与多元化经营

09级专业实习实践报告 ——关于公司绩效与多元化经营关系的文献综述 年级专业: 10级会计学 学生姓名: 孙 娜 娜 学生学号: 1013022025 班 级: 10会计(2)班 指导教师: 张 锴 时 间: 成 绩:

关于公司绩效与多元化经营关系的文献综述 一、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 多元化经营,就是企业尽量增大产品大类和品种,跨行业生产经营多种多样的产品或业务,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和市场范围,充分发挥企业特长,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提高经营效益,保证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最早研究多元化主题的是美国学者安索夫(H. I. Ansoff) 。他于1957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多元化战略》一文中强调多元化是“用新的产品去开发新的市场”。 (一)多元化导致企业折价 1、国外文献综述 Shleiefr和Vishny(1990)、Kaplan和Weisbach(1992)使用20世纪50年代的数据,发现行业多元化对公司有微弱的负影响。 Matsusaka(1993)发现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进行多元化购买的公司在宣告购买消息时会获得正的超常回报,而进行相关业务并购的公司却会得到负的超常回报。减少多元化程度可以增加公司价值,改善公司未来长期业绩的前景,增加公司的经营业绩。 Lang和Stulz(1994)对1978年一1990年的大样本进行研究,发现托宾的Q 值和行业多元化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他们通过对比跨行业公司和专业化公司的平均托宾的Q值,发现专业化公司的平均托宾的Q值要高出样本平均值的40%。他们在纠正了行业效应后,仍然得出类似的结论。 Begrer和Ofek(1995)对行业多元化价值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检验,其结论后来被广泛加以引用。他们使用COMPUSATT研究数据库中的标准工业(CIS)分类,对1986年一1991年的大样本进行了研究,发现行业多元化可以减少公司价值的13%一巧%,并指出这种价值损失是由于过度投资和跨行业经营子公司造成的。 Shin和Stulz(1998)发现多元化公司的某一部门的资本费用不仅依靠自身的现金流,而且还依靠其他部门的现金流。这种对其他部门现金流依靠的敏感性不依赖于该部门是否有良好的投资机会,这就容易导致过度投资,或采纳净现值为负的项目。 Rajan et al(2000)对部门投资、部门规模和行业托宾的Q值进行了检验,发现资源在无效率的部门间进行流动、公司价值与投资机会负相关。 MaksimoviC和Phiilp(2001)对企业成长和公司效率理论进行了检验,并在无代理问题的假设下,对联合大企业的部门间资源配置以及这些部门如何对行业冲击给予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这些联合大企业比单一部门的类似公司的

人力资源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人力资源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绩效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占据关键地位,是全员参与的目标管理。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对于防止人才流失发挥着重要作用。众多企业管理层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人力资源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把握好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管理的指导原则,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指导的最大作用,显得尤为关键。 关键词:人力资源;绩效;人本管理 新时期企业的发展,充分认清了人力资源对企业绩效的重大意义,特别是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高速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对绩效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公司、企业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所谓“绩”就是数量,所谓“效”就是贡献或增值程度,绩效就是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是一个经济学、管理学概念,有别于以前对工作成绩的考核单纯认为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当作工作成绩的观念。 一、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的正确观念 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以绩效考核为主,还包括计划、回顾、评估等几个步骤,通过绩效管理,企业可以引导员工行为,并以监督考核的方式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企业效益的增长和提高。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系统时需要秉承正确的绩

效管理观念。 首先,要认识绩效管理的深刻内涵。绩效管理体系与简单的绩效考核不同,强调的是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多种管理手段,综合使用帮助企业或部门、员工的绩效提高。认识到绩效管理体系的内涵,必须树立起正确的绩效管理观念,在许多企业中,绩效考核仅仅是薪酬奖励的一种评估形式,这就是对绩效管理的一大错误观念。绩效考核作为绩效管理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考核完成绩效改革和企业价值评价,所以要突出考核的过程性,并不足单纯地重视“员工薪酬”这一结果。 其次,在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要重视公平性。由于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企业收益增强,员工效率得到提高,所以在建立绩效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重视公平性,避免因不公正行为影响员工的积极性。这种公平公正的观念,不是体现在薪酬上,而是在物质奖励、精神奖励以及职位提升上,这与员工的利益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只要把握公平的观念,就将激发出员工无穷的激情和潜力。 最后,要建立人性化的绩效管理体系。虽然建立了一套制度,但是工作中的变化是突然性的,绩效管理的具体办法不能完全估计到这些可变因素,因此许多苛刻的条文制度将引起员工的不满,造成负面影响。只有在人性化的观念下,将“以人为本”贯彻到具体工作当中,使员工意识到其作为人力资源的优越性,有利于员工个人才能最大程度的得到发挥。

企业多元化战略分析(文献综述)

企业多元化战略分析 摘要:企业多元化战略发展从提出到现在,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已有着比较成熟的模式与理论。企业如何选择战略模式,如何进行多元化发展,又如何分析环境与自身条件,趋利避害,使多元化战略发展为企业带来可持续的效益是如今企业发展的一大课题。 关键词:多元化发展;战略类型;机遇;风险;实施条件 一、前言 21世纪企业发展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激烈竞争与考验,行业的兴衰,全球化的发展,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企业想在竞争中逆流而上,想持续发展,多元化战略发展成为企业扩大实力的一大重要途径。多元化早由20实际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海格安索夫在首先提出,实行多元化经营,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市场等资源优势,合理进行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另效率,开拓新的成长机会。企业可将资源分散到不同产品或行业经营中,分散并降低单一业务的经营风险,提高抗风险能力,减少风险损失。许多企业在多元化发展中扩大的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了企业地位,使企业拥有更强的规避风险的能力,但同时也有许多企业在运用多元化战略过程中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还使企业陷入困境。 通过对多篇文献进行研究,关于企业多元化发展的利弊,企业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应该考虑的内、外部因素,以及企业如何为涉足不同行业环境中德各项业务制定发展规划,包括进入何种领域、如何进入等问题有些初步认识与见解。 二、企业多元化战略模式 (一)企业多元化战略类型 多元化战略也称多样化或多角化战略,是指企业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长期稳定经营,通过开发有潜力的产品或同多吸收、合并其他行业的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发展模式,分为同心角多元战略、纵向一体化战略和复合多元化战略三种基本类型,其内容包括:产品多元化、市场多元化、投资多元化、区域多元化和资本多元化。 1.同心多角化战略,亦称集中多角化或同心多样化。指公司增加与企业现有产品或服务 相类似的新产品或服务。考虑实施集中多角化战略时,新增加的产品或服务必须位于企业现有的专门技能和技术经验、产品系列、分销渠道或顾客基础之内。当一个企业所处的行业正处于上升阶段时,集中多角化对于强化它自己具有的知识和经验的领域地位是十分有用而可行的。

浅析金融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浅析金融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徐彩 (贵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摘要: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企业是社会的主体,研究金融创新对微观企业的影响已经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并提出解决策略,为我国企业在金融创新背景下快速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关键字:金融创新;企业绩效;影响;策略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金融创新飞速发展,同时伴随产生的还有大量的金融工具,这些金融工具也得到了具体的运用。金融创新不仅能够调节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还能够拉动经济的增长;同时,不断发展的金融创新改变了企业所处的金融市场环境。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之一,成为支撑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金融创新不仅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也影响着企业的价值和效益,并为之带来新的改变。本文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分析金融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宏观机理和微观机制,探寻现代企业利用金融创新提高自身绩效的方法,以期我国企业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下去。 一、金融创新的内涵 国内外对金融创新的研究起源于熊彼得时代,但一直以来都没有统一的解释。从宏观层面上看,金融创新就是金融业的全部发展史。具有如下特点:第一,金融创新的历史悠久,不仅包括金融发展的每一件重要的事项,还包括货币的发展史;第二,金融创新的内容丰富,例如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制度创新等。从中观层面上看,金融中介功能的发展比如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等。这些创新包括将已有的产品、技术和制度直接应用过程中创新或者重新发明创造,改造的过程中降低这些金融机构的成本和风险。从微观层面上看,随着金融创新工具的产生标志着金融创新微观层面的出现。微观层面的金融创新有四种形式:第一,以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为代表的风险管理型创新;第二,增强流动型创新是将原来的金融工具的变现能力和转换性能都加强;第三,信用创新型创新是创新出以分散风险为目的的信用违约互换等;第四,股权创造型创新是将债权转换为股权的金融创新工具。 二、金融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一)金融创新给企业带来的新变化 (1)金融创新使企业的管理模式发生转变。金融创新改变企业生存的金融市场环境,企业为了适应环境变化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管理经营模式。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收益,要选择合适的金融创新产品组合,防范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 (2)金融创新工具的产生使企业财务政策发生新变化。一方面,企业利用金融创新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平衡企业的财务杠杆,增强企业的财务弹性,增加流动资产的比重;另一方面,使用金融创新产品进行风险管理代替企业通过减少股利发放等方式进行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的财务状况。 (二)金融创新给企业带来的新利益 (1)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资金问题。金融市场不仅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地方,还是企业进行融资筹资资金的主要场所。金融创新为企业带来新的金融创新工具例如可转换公司债券, 企业利用这些金融工具进行融资,并且通过一定时期把创新工具转化为其他形式比如说普通股之类来获得收益,降低融资成本。企业投资者可以通过转换金融工具,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调节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的比重。 (2)提高企业的投资水平。企业生存的目的就是获得收益最大化,所以企业选择投资 对象的时候考虑的主要问题是选择报酬高风险小的产品进行投资。一方面,金融创新可以保

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419039295.html, 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作者:蒋九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13期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产品之间的竞 争,而是上升到了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协调各个环节,使业务的绩效达到最佳。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企业绩效;影响 1.供应链管理概述 可以将供应链管理简单理解为厂商为了在最大限度实现下游用户各种需求与企业综合成本最小之间探求一种均衡状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企业内部、上下游企业以及各类第三方机构等资源整合起来,使得各类商品能够生产恰当的数量并在准确的时间送至准确的地点。从这个意义上看,供应链管理模式涵盖了所有参与到生产、经营以及消费等过程的主体。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所要实现的资源整合不仅体现在实物形态资源的整合上,也包括了无形资源诸,如上下游之间的运作流程、沟通渠道乃至各个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等,按照该模式进行改造后,企业能够在自身与上游供应商以及下游客户之间形成无障碍沟通,有效控制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以实现高效经营。 2.供应链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整合供应链信息管理,可以集中许多企业的生产力量,不但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增加客户忠诚度,提高销售量,更可以消除多余存货,节省仓储成本,同时降低市场风险和分散资产风险,增强合作伙伴的核心竞争力,增加供应链的竞争优势。无论是营利性企业还是非营利性企业都重视绩效,绩效体现了一个系统的效率,故评价供应链信息管理水平的标准是其给企业绩效带来的影响。 对于企业而言,供应链信息管理是一种创造价值的手段,目的是使整个供需体系产生最大价值。供应链价值与企业的盈利能力紧密相关,企业盈利越高,代表其供应链管理越成功,供应链中所有资金、商品等信息的流动都有成本,有效管理这些流动因素有助于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成功,其本质是通过管理各节点间信息流获得最大价值。 供应链信息管理与企业的业务紧密相关,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可以优化企业业务,创造价值。据调查,实施供应链信息管理可以使企业成本节约20%,中型企业交货准时率提高15%,生产率提高10%以上,对于一般企业,其订单提前期缩短25%-35%;对于中型企业而言,其库存降低3%;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其库存率降低15%,资产运营率提高15%-20%,现金流周转周期比一般企业少40-65天。

多元化战略资源配置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多元化战略资源配置对企业绩效的影响1 ——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杨艳孙慧陈收a,2 a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长沙,410082,中国 摘要:鉴于多元化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结论的不一致性,本文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3-2009年的年报数据为样本,研究了多元化战略资源配置方式对企业竞争绩效、经营绩效以及股东权益收益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类型的资源配置方式将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同影响,而且资源配置 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就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而言,多元化资源配置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呈现一定的滞后性,其中专业化、相关多元化和一体化经营对市场扩张大的影响往往出现在资源配置后的两到三年,并最终均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 关键词:制造业;多元化战略;资源配置;企业绩效 Abstract:Concerning the disagreement among the argumen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and with financial data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rom the year 2003 to the year 2009 as sample,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the way of diversification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on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performance. The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different type of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presents different impacts on different dimension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 The effects appear with lags. As far as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is concerned, 1.引言 多元化作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战略形式,一直以来备受理论与实务界的关注。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同行业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企业纷纷采用横向多元化战略,涉足新的业务领域,以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或采用纵向多元化改变企业的边界,降低交易费用,增强销售能力。研究表明,我国75.78%的上市公司实施跨行业多元化战略,86.85%的上市公司实行跨地域多元化战略[1]。企业能否通过多元化战略实现业绩的提升?对于这一问题,众多理论和实证研究得出了不一致的结论。一方面,多元化经营能够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也可能引起企业资源分散,管理难度增加,造成效率下降[2]。引起多元化战略绩效表现差异性的关键因素是什么?Mahoney和Pandain 认为,公司能否获得超额收益,不是取决于其拥有的优势性资源,而是公司是否具备有效配置资源获得生产效率和财务产出最大化的能力[2]。从这种意义上而言,资源配置方式是决定多元化战略绩效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多元化战略的资源配置方式入手,分析多元化战略的绩效表现不一致的内在原因,以期为企业合理实施多元化战略提供有价值的经验信息。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该行业上市公司数量占深沪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最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部分子行业国有股份的退出与民营成分的进入,该行业的竞争日渐激烈,从产销一体的纵向多元化和多种业务领域到多产品多领域并行经营的横向多元化,这使得该行业的多元化战略资源配置特征突出,因此,本文选择制造业作为分析对象,以2003-2009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业务领域资源配置数据为样本,挖掘专业化、相关多元化、一体化等多种资源配置形式对企业各维度绩效的影响,以期为多元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决策提供参考,使其资源配置方式能较好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 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7103100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08JC630022);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20090161120006)。2作者简介:杨艳,女,湖南娄底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司理财与投资决策。Email:yangyan@https://www.360docs.net/doc/2419039295.html, 孙慧,女,湖南常德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公司财务理论与实践 陈收,男,广东龙川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投资决策与风险管理,公司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