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分类汇总

初中化学  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分类汇总
初中化学  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分类汇总

原子团概念

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SO42-CO32-NO3-OH-MnO4-MnO42-ClO3-

PO43-HCO3-NH4+

碳酸氢根(HCO3-)硫酸氢根(HSO4-)磷酸氢根(HPO42-)磷酸二氢根(H2PO4-)

注意: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

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

原子的构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定义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分子与原子的异同点

分子原子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它原子相似点

(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3)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4)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中考化学选择题专题分类汇总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014年中考化学选择题训练 图像(选择题) 1、根据右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t 1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C .t 2 ℃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 .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 方法提纯甲 2、下列 4 个坐标图分别表示 4 个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溶解度 (g/100 水) 蔗糖的质量/g A B C D A .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B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C .加热氯酸钾固体至质量不再减轻 D .20℃时向蔗糖的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蔗糖固体 3、在一定质量的甲溶液中逐渐加入乙至过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的 关系,能用右下图曲线表示的是 序号 甲 乙 ① ② ③ ④ ⑤ HCl 溶液 HCl 溶液 BaCl 2 溶液 CuSO 4 溶液 H 2SO 4 溶液 NaOH 溶液 大理石 Na 2CO 3 溶液 铁 粉 锌 粒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⑤ D .②⑤ 4、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 Na 2SO 4、Na 2CO 3、BaCl 2、NaOH 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溶 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沉淀中滴加稀盐酸,沉淀的量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 如右图所示。由此推断白色固体中…………………………………………………( ) A .可能存在 Na 2SO 4 B .可能存在 NaOH C .肯定不存在 BaCl 2 沉淀(g)

【中考聚焦】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 化学与能源

化学与能源 18.(8分)(2014?南京)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 A.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B.该天然气中不含硫元素 C.煤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 D.煤和天然气的燃烧都有温室气体产生 (3)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其他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氢能等. (4)2014年南京青奥会火炬使用的燃料为A物质,纯净物A在B物质中充分燃烧,发生反 应:A+5B3C+4D(部分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在上述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为氧气(或O2). ②A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9:2 . 解:(1)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 故答案为:石油; (2)根据图示可知,天然气和煤燃烧后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等质量的天然气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比等质量的煤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少很多,因此燃煤更容易导致酸雨,对环境影响比较大;二者燃烧都会产生导致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气体;因为天然气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说明天然气中含有硫元素; 故答案为:AD; (3)正在使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氢能、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等; 故答案为:风能;氢能(答案合理即可); (4)由微观示意图可知,B是氧气,C是二氧化碳,D是水,因为:A+5O23CO2+4H2O, 根据反应过程可知,氧气具有氧化性,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改变可推出A物质的化学式为:C3H8.其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9: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原子的构成(初)

原子的构成 教学目标:了解原子的构成。能根据原子组成符号A Z X判断原子的构成。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教学重点: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掌握质量数和A Z X的含义。 教学难点: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关于原子的构成,我们在初中就已很熟悉。请同学们说出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是如何构成原子的? 【学生活动】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其中,质子和中子构成了原子的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电子在核外做高速运动。 【教师活动】板书:一、原子的构成 核内质子 原子核 原子核内中子 核外电子 【教师活动】质子、中子、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这三种粒子的质量大小带电荷情况等方面有什么差异?请同学们运用教材表1—7中的数据进行比较。 学生活动:可能有多数同学会提出什么是相对质量的问题?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注释,理解C—12原子的构成以及质子、中子、电子的相对质量的含义。(一个C—12原子的质量是1.9932×10-26Kg,可让学生计算质子、中子、电子的相对质量并与表中的数据比较是否一致。)通过以上数据的比较同学们能得出哪些结论? 【学生活动】三种微粒的质量都很小,中子和质子的质量基本相等,电子的质量最小;中子不带电荷,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质子和电子的带电量相等…… 【教师活动】追问: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还是原子核外?为什么?相对于整个原子来说,原子核外某个电子的质量能否忽略不计?据报道,国外某研究所已发现了114号元素的原子,这种原子的核外共有114个电子,你认为在计算该原子的质量时能否把114个电子都忽略不计? 【学生活动】通过计算得出能忽略不计的结论。 【教师活动】请学生总结有关原子的质量与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基本相等。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质子、中子、电子带电荷的情况,能得出什么结论?氢、钠、氯、氩等原子都是显电中性,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原子显电中性,说明每种原子中核内的质子数与原子核外的电子数相等。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研究,大家已获得一些共同的认识。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的质量大小由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由于原子显电中性,所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核外的电子数相等。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完成教材第30页的“问题解决”。结束后请学生代表发言,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活动】学生可能会提出问题:什么是质量数?“A Z X”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在“A Z X”中不直接标出中子数和电子数?等等。

全国中考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的综合中考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 1.某混合溶液含有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钡,为逐一分离其中的金属元素,所加试剂均过量,且理论上氢氧化钠的消耗量最少。所加试剂1-3顺序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B.氯化钠、氢氧化钠、硫酸钠 C.氯化钠、稀硫酸、氢氧化钠D.硫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先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会和硝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和硝酸钠,但同时也会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氢氧化银后迅速分解成氧化银,无法将金属元素逐一分离,故A错误; B、先加入氯化钠,氯化钠只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硝酸钠,不与其他物质反应,将沉淀过滤出来即可分离出银元素,再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只和硝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的沉淀和硝酸钠,将沉淀过滤出来即可分离出铜元素,再加入硫酸钠,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将沉淀过滤出来即可分离出钡元素,所加试剂顺序正确,故B正确; C、第二个所加试剂为稀硫酸的话,又因试剂均过量,那么在第三种加入氢氧化钠试剂时氢氧化钠要和过量的稀硫酸反应,氢氧化钠的消耗量就比B选项中的多了,故C错误。 D、硫酸银是微溶物,溶液中多了也会沉淀下来,所以第一步试剂加入硫酸钠的话,无法将硫酸钡和硫酸银给逐一分离,故D错误。 故选B。 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操作方法 A FeCl3CuCl2过量铁粉、过滤 B碳粉氧化铜通入足量的一氧化碳加热 C CaCl2溶液稀盐酸过量CaCO3、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氯化铜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除去杂质氯化铜后会引入新杂质氯化亚铁,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 B、在加热的条件下,不但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碳粉也能与氧化铜反应,该方法会将欲保留的物质反应掉,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 C、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将杂质转化为欲保留的物质,且碳酸钙不溶于水,反应后过滤掉过量的碳酸钙,滤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钙,符合除杂原则,选项正确; D、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将杂质转化为欲保留的物质,但蒸发时过量的盐酸挥发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 除杂的原则: 1、不能引入新杂质; 2、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发生反应; 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 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2019中考化学推断题分类汇编

2018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一一推断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苏州)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2. (黄冈)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丙为沉淀,则甲、乙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碱 B. 若丙为气体,则甲、乙中一定有单质 C. 若丁为水,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 若甲、丁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3. (荆门)小明同学在总结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时发现,选用适当物质可实现 右图中所示的所有反应。若中间的物质为硫酸钡,那么对酸、碱、甲盐、乙盐四种物质的推断中,合理的是() A.HCl NaOH BaCl Na2SC4 2 B.HCl Ba(QH) 2 Na2SQ BaCl 2 C.H2SQ Ba(QH) 2 Na2SQ BaCl 2 D.HSQ NaOH BaCl2Na2SQ 4. (武汉)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其中“一”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T”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B. 反应②是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C. 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Q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 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

5. (武汉)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 Fe 、FeO CuO C 中一种或 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小明 同学按照下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 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 若溶液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Fe ; ② 若步骤n 中无明显现象,则固体乙中最多只能有四种物质; ③ 若步骤n 中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乙一定是 C ; ④ 若步骤n 中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固体乙中一定无 CuO ⑤ 固体乙呈红色,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 Fe 和CuO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6. (孝感)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相互反应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连的物质间 物质间不能 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转化的是 C 能发生反应)下列符合对应反应关系的选项是 A 7.(乐山) 8.(乐山)是初中化学常见的 质之间 物质,各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构成》教案设计

4.1 原子的构成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含两部分内容,即“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但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质量有多大?等等问题,学生并不知道。为此,教材编排简洁扼要,内容浅显,而且较多地穿插了图、表等资料,既增加了直观性,一目了然,又便于进行类比、分析,启发学生的想象。 二、学生分析 通过对教材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很大的基础。但是学生对很多的问题还存在很大的疑问。如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质量有多大?等等。本节课主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欲望, 三、教学策略 对于“原子的构成”这部分,由于在现阶段的教学条件下,原子这种微观粒子既

看不见也摸不到,只能靠分析宏观现象去诱发想象,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困 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使用模型、多媒体动画片等辅助手段,以增强教学的直 观性。这样既能诱发想象,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把抽象变为生动,增强学习这部 分知识的兴趣。教材中穿插了多张图表,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讨论与交 流,既可以初步培养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 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像、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2)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五、教学重难点、难点 重点:原子的内部结构、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 六、教学方法 以创设情境活动为核心,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相结合的活动元教学 七、教学过程 什么是分子

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基础知识归纳》

45.【性质与变化的区别】:描述性质时常常要加上“能”“易”“会”“可以”等修饰语 46.【物质的化学性质由构成它的微粒保持】: 例如:(1)水由水分子构成,其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 (2)铜由铜原子构成,其化学性质由铜原子保持; (3)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其化学性质由钠离子和氯离子保持 原子的构成基础知识归纳 47.【原子结构的发现史】: a.道尔顿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b.汤姆森的发现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原子是可分的; C.卢瑟福认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8.【卢瑟福的实验现象及结论】: (1)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有很大的空间) (2)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说明原子核带正电) (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很大) 49.【原子的构成】: 50.【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由于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51.【原子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并非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4)原子的体积是由电子决定的 (5)原子的质量是由原子核决定的,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6)原子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52.【原子的性质】: (1)原子的体积和质量均很小;(2)原子之间有间隔; (3)原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4)原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53.【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如铜、铁)非金属固体(如金刚石、石墨都由碳原子构成) 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氩气等) 54.【相对原子质量】 定义: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C12)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计算式: 注意:①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②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

2020-2021全国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中考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党的十九大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我省是“三农大省,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 (1)科学保护和使用土地当前,土壤酸化是引起土地生产潜力减退的重要原因,施用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①在种植农作物之前,首先要检测土壤的酸碱度,请写出用pH试纸检测土壤酸碱度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化肥 某化肥可能含有KNO3、NH4Cl、(NH4)2CO3、(NH4)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份,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已知:AgCl、BaSO4均是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实验探究) (实验评价)在步骤②中不能用氯化钡溶液代替硝酸钡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反思)铵态氮肥不能和熟石灰混合使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____________(只写1个)。 (3)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联合收割机等许多农用设备的工作部件主要由钢铁组成。试计算如果冶炼2000t含杂质2%的生铁,需要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的质量是 _______? 【答案】向土壤中加入蒸馏水,振荡、静置,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上层清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熟石灰显碱性,可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有氨味产生 (NH4)2CO3 AgNO3溶液加入BaCl2溶液会有NH4Cl生成,干扰NH4Cl的检验。 2NH4Cl+ Ca(OH)2 = CaCl2 + 2NH3↑+ 2H2O 3500 t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常见化肥的检验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初中化学中考题分类专项

初中化学中考题分类专项 一、按物质的组成、构成、性质、用途、变化等角度分类 1.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标准可以是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等。请根据所学知识,按照物质的性质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填物质的化学式): 小苏打、一氧化碳、尿素、硝酸钾、甲烷、酒精 分类标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物质:(2)______________(不少于三种) 2.分类就是按照组成、用途或性质等不同标准来归类。下列三种物质中有一种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组成或物质类 3.在初中化学阶段,我们学习过许多物质的应用,如图: 你认为C应当归入(1)组,理由是(2)。 4.归纳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根据所学知识,从变化的角度将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分类: ①洗涤剂除餐具油污;②用水冲洗试管壁上的高锰酸钾;③盐酸除铁锈;④汽油除油污;⑤食醋除水垢;⑥炉具清洁剂除油污。 (1)属于一类的有(填序号);(2)分类的依据是。 5.比较、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是甲、乙两个同学对KN03、Cu0、NaCl、K2S04、H20、NH4Cl六种物质的分类情况,请回答问题: 你同意__________ __ (“甲”或“乙”)同学的分组,理由是_____ ____。 6.归纳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根据物质的构成从N2、C、CO2、He、KClO3、KCl六种物质中选出部分物质归为一类,回答下列问题: (1)选出一组物质的化学式有;(2)这样分类的理由是 。 二、实验分类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面是我们在初中化学课中经历过的实验。

若按实验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进行分类,应将待分类组实验归为(1) 组(填字母),你的分类依据是(2) 。 2.化学实验培养了我们科学的思维方法,也增强了我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可以把化学实验从“实验装置、物质的性质、探究的方法”等角度进行分类。现有如下实验: 若请你将实验C 归类,你会选择(1) 组(填“A”或“B”),理由是(2) 。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课上做过许多实验,例如: 若按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分类,应将实验C 归为(1) 组(填“A”或“B”),理由是(2) 三、按化学式或化学用语的意义进行分类 1.归纳、分类是学习化学重要方法。请根据化学式的意义从“N 2、CO 2、H 2S 、SO 2、Cu 、He ”六种物质中选出部分物质归为一类,回答下列问题:(1)选出的一组物质的化学式 ;(2)分类的依据是 。 2.归纳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根据化学用语的意义,对下列符号N 2、2He 、O 2、H 2O 2、Pt 、H 2、2Ag 、Ne 进行分类。回答下列问题: (1)选出的一组符号为 ;(2)分类的依据是 。 四、自拟分类标准 1.归纳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将我们学过的粒子: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分类标准: ,包括粒子 。 2.比较、归纳、总结是我们学习研究应当具备的一种能力。请根据下图,结合所学知识自拟分类标准,对下图进行分类。(填序号 ) 3.下面是同学对盐酸,一氧化碳、水、氧气四种物质分类的几种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你赞同的分类方案是 ;本方案的分类依据是:

人教版优质课竞赛 九年级化学 原子的构成说课讲稿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万全县第一初级中学张娟娟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原子的构成》。本课题,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六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处于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第一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然后又形象的介绍了原子的大小,以及原子中各部分的大小和运动情况。第二部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由于原子的质量太小,书写和使用都很不方便,于是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教材还通过介绍张青莲教授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为了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②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③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②在分析原子结构时,鼓励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②结合张青莲教授的卓越贡献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题的内容和地位,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难点是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和相对原子量概念的形成。

初中化学 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分类汇总

原子团概念 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SO42-CO32-NO3-OH-MnO4-MnO42-ClO3- PO43-HCO3-NH4+ 碳酸氢根(HCO3-)硫酸氢根(HSO4-)磷酸氢根(HPO42-)磷酸二氢根(H2PO4-) 注意: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 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 原子的构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定义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分子与原子的异同点 分子原子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它原子相似点 (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3)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4)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中考化学分类汇编流程图专题

中考化学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流程图专题 1.(无锡)现有含杂质的硝酸钠溶液,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无色溶液B的溶质是硝酸钙 B.原溶液中的杂质一定是氯化钙 C.原溶液中的杂质可能由三种物质组成 D.该实验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不止一种 2.(株洲)晶体硅在电子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工业上生产高纯硅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硅与焦炭反应的另一种产物是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蒸馏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完成由下列纯SiHCl3制取高纯硅的化学方程式: 3.(永州)氯化钠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某氯化钠样品中除含氯化钠外,还含有少量的CaCl2和MgCl2以及不溶性杂质.以下是提纯该样品的操作流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X的名称是. (2)Y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3)上述操作流程中共发生个复分解反应. 4.(淮安)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除去固体氯化钠中混有少量可溶性氯化镁和难溶性泥沙,设计题17图所示实验方案,请参与实验并回答问题。

(1)步骤①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步骤②、③中,操作X的名称是________。 (3)步骤③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淀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4)有同学认为原实验方案不完善,做出这种评价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连云港)我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的发展. (1)从海水中提取出的粗盐中除了NaCl外,还含有泥沙等杂质.请完善下列实验室中除去泥沙等杂质的实验步骤,并回答相关问题:(如图1)其中操作1的名称是;在过滤操作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填仪器名称);在加热蒸发过程中,当蒸发皿中时,停止加热 (2)上述除去泥沙后的澄清滤液中,还含有Ca2+、Mg2+等阳离子.要想知道该滤液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进行检验. (3)海水提取出粗盐后的母液中,还含有较多的氯化镁,用氯化镁可制得金属镁.工业上从母液中提取氯化镁的过程如图2:反应1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物质X是(填名称). (4)工业上可用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制得烧碱、氯气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苏州)某化工厂用石灰石和废铜屑等设计生产石青、波尔多液的工艺流程如下: (1)X的化学式为。(2)反应②中空气的作用是。 (3)石青的化学式为2CuCO3·Cu(OH)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4)若反应④中硫酸铜、生石灰和水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1,则其化学方程式为 .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和所属的类别都正确的是( ) A.甲烷、CH4、有机物 B.锰、MN、金属单质 C.氯酸钾、KCl03、金属氧化物 D.氧化汞、HgO、非金属氧化物 2.目前,科学家打算合成一种“二重构造”的球形分子,方法是把足球型的C60分子融进足球型的Si60分子中,使外面的Si原子与里面的C原子结合。下列与这种物质有关的一些说法中,错误的是()。 A.是由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B.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400 D.Si60分子的体积比C60分子大 3.现有①液态氧;②铁锈,③食盐水;④小苏打;⑤氢氧化钾;⑥石油。对上述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 A.盐——③④ B.纯净物——④⑤⑥ C.碱——①⑤ D.混合物——②③⑥ 4.许多物质的名称中含有“水”。“水”通常有三种含义:①表示水这种物质;②表示物质处于液态;③表示水溶液。下列物质名称中的“水”不属于以上三种含义的是 ( ) A. 重水 B. 氨水 C. 水银 D. 水晶 5.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粗盐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的速度 B.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时停止加热 C.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 D.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6.右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碱之间的包含、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⑤所属物质 类别的是( ) A.①单质、③化合物 B.②碱、⑤氧化物 C.④碱、⑤含氧化合物 D.④含氧化合物、③氧化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 课题2原子的构成》同步练习及答案(一)

---人教版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构成》同步练习及答案(一)5 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原子是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是指在____________中不可再分,不等于原子不可再分。通常原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粒子构成的。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概念和基本组成。 答案:化学变化化学反应质子中子电子 2.构成原子的粒子及性质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组成和各种粒子的带电性质 答案:(1)负电一个单位负电荷正电一个单位正电荷不带电 (2)1/1 836 1 1 3.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 836,所以在科学上计算原子的质量时只计算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电子质量忽略不计,下表是部分原子的构成指数: 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还能总结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观察比较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一个规律。本题可通过观

察比较横行数据和纵列数据找出原子构成的一些规律。观察比较每一横行数据不难发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观察比较纵列数据可发现: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答案: (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 (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 (5)由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任填四个即可) 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近似相对质量为289,则其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是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中子数,故中子数为289-114=175,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175-114=61。 答案:61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A.原子 B.分子 C.质子 D.中子 思路解析:化学变化的宏观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而其微观本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答案:A 3.已知1个C-12原子的质量为akg,则实际质量为b kg的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12b/a kg B.12b/a C.12a/b D.12a/b kg 思路解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此题中相对原子质量标准为a kg×1/12,则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 kg/(a kg×1/12)=12b/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 答案:B 4.2N表示( ) A.两个氮元素 B.两个氮原子

初中化学 原子的构成练习题1

原子的构成练习题1 一、选择题 1、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森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 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线条中,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 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A.a b c d B.a b c C.b c d D.a d 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③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④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⑤原子不显电性⑥原子之间有间隔 A.①和② B.②③和④ C.③和⑤ D.③和⑥ 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A.核外电子数 B.中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质子数 4、下图是钠与氯气(Cl 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中钠原子转移一个电子给氯原子 B. 反应中氯气分子分成氯原子 C.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D.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5、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成了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格钟”,成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 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38 B.50 C.88 D.126 6、如下左图,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 B.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学反应中通常失去2个电子 C.④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7、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上右图,有关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它的核内有12个质子B.它属于非金属元素C.它有3个电子层D.它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8、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 ) 9、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x的数值可能是()A.9 B.10 C.12 D.17 10、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 B.②表示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常失去两个电子 C.①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2020-2021全国备战中考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备战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含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 1.只含一种杂质的硫酸溶液M,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后,再加足量的稀盐酸,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M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B.图中ab间(不含a、b两点)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 C.bc 段表示沉淀部分消失,有气泡产生 D.d点溶液中的溶质为两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钡不溶于稀盐酸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根据题意,只含一种杂质的硫酸溶液M,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后,再加足量的稀盐酸,开始沉淀增加,然后沉淀不变,最后沉淀减少一部分,然后保持不变。 【详解】 A、M中一定不含有碳酸钠,因为是硫酸和碳酸钠二者反应生硫酸钠和水、二氧化碳,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 B、ab过程中沉淀不变,说明加入的盐酸与过量的氢氧化钡反应,氢氧化钡显碱性,故图中ab间(不含a、b两点)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符合题意; C、bc段表示沉淀部分消失,因为溶液中不可能存在碳酸根,故沉淀中没有碳酸盐沉淀,故无气泡产生,不符合题意; D、d点溶液中有溶于盐酸的沉淀与盐酸反应生成的盐,有盐酸与剩余的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的氯化钡,还可能有剩余的盐酸,故溶质不少于两种,不符合题意。故选B。 2.下列所示的图象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 A.向pH=12的Ca(OH)2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向碳酸氢钠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C.在40℃,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 D.将足量的金属镁片和锌片分别和等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pH=12的Ca(OH)2中不断加水,稀释Ca(OH)2,使碱性减弱,PH不断减小,但不可能会小于7,故A错误, B、向碳酸氢钠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故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生的气体质量不断增大,故B正确, C、在40℃,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由于温度不变,故同温下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 D、将足量的金属镁片和锌片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产生氢气的氢元素全部来自酸,故当消耗的稀硫酸质量相等时,产生的氢气也相等,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解答图像类的题目抓住“三点一走势”,即首先看清楚横、纵坐标各表示的量,然后从起始点、转折点、终点还有量的变化趋势来进行分析解答。 3.将含有酚酞的Ba( 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电导率越大,说明溶液导电性越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中考化学专题分类:创新题

中考化学专题分类:创新题 1.(吉林)请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答案】(1)< (1分);(2)纯净物(1分);(3)C(1分);(4)P2O5(1分) 【解析】(1)白醋是酸,pH<7;(2)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3)金刚石含有C元素;(4)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 2.(安徽)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为() 【答案】 A 【解析】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地壳中元素含量:氧>硅>铝>铁;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不能生成盐。故选A。 3.(重庆B)小明笔记中有处错误你认为是图中的哪一处()

A.a处 B.b处 C.e 处 D.d处 【答案】B 【解析】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用一氧化碳在高温下与氧化铁,利用了一氧化碳还原性把铁从氧化铁中还原出来,一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氧化铁发生了还原反应;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B。 4.(南京)如图为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对应浓度的盐酸反应的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所用盐酸浓度越大,V时所得溶液的pH越大 B.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C.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相同 D.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溶液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 解析:A、由图可以看出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a、b、c 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即pH=7时,需要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相等,因此所用盐酸浓度越大,需要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也越大,V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所得溶液的pH越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B、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由于反应物浓度不同,反应速率不相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随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多少,溶液分别显酸性、显中性、显碱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5.(成都)如图物质经一步反应转化的两种途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为SO2 B.X只能是硫酸 C.②可能有沉淀生成D.①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原子的构成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是有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三、教学流程设计 (一)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原子的构成及各粒子的电性。 2、知道质子数、中子数及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3、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及其近似计算。 (二)指导自学 阅读课本70-71页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构成原子的各粒子电性如何? 2、阅读本70页表4-2,你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3、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 4、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

(三)师生互动完成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教材P69图4-2 [体验]原子和乒乓球的体积比就像乒乓球跟地球的体积比。 [设问]原子这么小,还能不能再分? (二)复习回顾,课前热身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其特征表现为小,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2.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粒子构成。 (三)合作交流,解读操究 一、原子的构成 活动1: [展示]原子结构的放大模型 [课件演示]原子内部的运动 [提示]从位置、电性、数量、所占体积等不同角度描述原子的结构。 [归纳]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绕核作高速运动的电子构成。 [点拨]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比喻]原子和原子核的体积划、关系就像—个庞大的体育场和一只蚂蚁的大小关系。

[注意]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活动2: [投影]教材P68表4-1和表4-2。 [讨论]1.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的电性、质量如何?整个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哪里? 2.原子中有带电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 3.是否是所有原子中都含有中子? 4.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有何关系? 5.不同种类的原子内部结构有何不同? [小结]1.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2.质子和中子质量近似相等,电子质量较质子和中子小得多。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原子中有:质子数=电子数,故原子不显电性。而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5.不同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同。 6.氢原子核内不含中子。 二、相对原子质量 活动3: [投影]氢、氧、碳、铁四种原子的质量 [体验]原子质量非常小,书写和使用很不方便,所以我们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考点复习题及答案

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考点复习题及答案原子的构成 自主学习 1.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的粒子是( ) A.水分子 B.氧原子 C.碳原子的原子核 D.电子 答案:A 2.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形卡( ) A.中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D.原子相对质量 答案:B 3.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答案:B 4.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一定有(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质子和中子 答案:AC 5.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核 答案:D 6.通常原子核是( ) A.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B.不能再分的粒子 C.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D.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答案:D

基础巩固 7.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B.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 C.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答案:D 8.已知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2.65710-26kg,碳12原子的质量的为1.66310-27kg,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16 kg B.16 C.2.65710-26 kg D.1.66310-27kg 答案:B 9.已知某原子核电荷数为a,该原子中核内有b个质子和c个中子,核外有d个电子.则( ) A.a=b=c B.b=c=d C.a=c=d D.a=b=d 答案:D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因为中子不带电. 10.在电解水的反应中,始终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A.水分子B.氧气分子 C.氢、氧原子 D.氢分子 答案:C 11.铀-235是制造原子弹的一种原料,这种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5,核电荷数为92,其核内中子数为 _______________,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答案:143 92原子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核外 电子数=质子数.一般类似这样的题只要弄清这两个知识点,就可以解决. 能力提高 12.下列有关原子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微粒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