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功能测试分析思路

我的功能测试分析思路

我的功能测试分析路

个人工作方法,借机总结,持不同意见者comments。(单纯从测试角度考虑,不要多想项目过程的流程把控)

早阶段过程:PRD熟悉分析àUC分析à测试设计和用例编写,单纯从功能出发à测试执行。

现阶段过程:PRD熟悉分析àUC分析,系统设计分析à测试设计和用例编写,不仅从功能出发,更重要的是从系统框架上考虑à测试执行

对比这两个阶段,测试过程中多关注了系统设计和系统框架。在经历了这么多项目功能测试后,感觉从系统角度考虑功能测试意义重大,能够更大程度更细致的发现问题,并且节约很多测试时间,提高测试的效率—前提,需求本身贯穿始终。

目前淘宝系统拆分,C/M分离,还有非常多独立的应用平台,原来一个Denali应用现在不知道拆成了几个C/M。这种情况下,对一个涉及多应用平台的项目来说,大多数开发关注的仅仅是某个CorM的功能,或者与其他平台的接口交互,至于接口返回内容,常常认为是对方开发范围内,并不属于自己的管辖。但对于我们测试人员来说,我们是站在整体功能角度上,不能够仅仅是某个CorM功能正确,更应该保证系统性的功能交互正确。因此,在功能测试时光了解功能是远远不够的,从系统角度把握才能够真正了解功能实现的内在。

以大家知道的发布宝贝过程为例,从类目选择到发布完成,可能涉及Catserver,Forest,IM,IC,SC等众多应用。若不了解这些应用之间的交互,对测试人员来说功能测试就太过于表面化,并且不能够自己排查定位问题,从而提高问题跟踪解决效率。自己排查定位问题的最直接利益表现:不需要询问开发人员bug的原因,而是直接告诉开发人员这个bug可能是由于什么判断or调用引起,让他直接查改就行。Look,多屌!我们还可以摆脱单方面被开发忽悠的窘状,提高测试人员在实践面前的地位。

注重系统设计和框架,并不表示要若化其他因素,这也仅是我在工作中的模式,因人而异。每个人需要做的是找个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好好工作,享受生活!

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复习整理

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林川)复习整理 对一台具有三层功能的防火墙进行测试,可以参考哪些和测试相关的RFC文档? RFC3511、RFC3222、RFC2889、RFC2544 IP包头的最大长度为多少?为什么? 答:60字节,固定部分20字节,可变部分40字节 在数据传输层面,用以衡量路由器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答:(1)吞吐量;(2)延迟;(3)丢包率;(4)背对背;(5)时延抖动;(6)背板能力;(7)系统恢复;(8)系统恢复。 什么是吞吐量?简述吞吐量测试的要点? 答:吞吐量是描述路由器性能优劣的最基本参数,路由设备说明书和性能测试文档中都包含该参数。是指在没有丢包的情况下,路由设备能够转发的最大速率。要点:零丢包率。什么是延迟?为什么RFC2544规定延迟测试发包速率要小于吞吐量? 答:延迟是指包的第一个比特进入路由器到最后一个比特离开路由器的时间间隔,又叫时延。 丢包率测试的目的是什么?简述丢包率与吞吐量之间的关系? 答:丢包率测试的目的是确定DUT在不同的负载和帧长度条件下的丢包率。 什么是背对背?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背对背测试? 答:背对背指的是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以合法的最小帧间隙在传输介质上连续发送固定长度的包而不引起丢包时的包数量,IEEE规定的以太网帧间的最小帧间隙为96比特。该指标用于测试路由器缓存能力。 大量的路由更新消息、频繁的文件传送和数据备份等操作都会导致数据在一段时间内急剧增加,甚至达到该物理介质的理论速率。为了描述此时路由器的表现,就要进行背对背突发的测试。 吞吐量:是指在没有丢包的情况下,路由设备能够转发的最大速率。对网络、设备、端口、虚电路或其他设施,单位时间内成功地传送数据的数量(以比特、字节、分组等测量)。 延迟:是指包的第一个比特进入路由器到最后一个比特离开路由器的时间间隔,又叫时延。丢包率:是指路由器在稳定负载状态下,由于缺乏资源而不能被网络设备转发的包占所有应该被转发的包的百分比。丢包率的衡量单位是以字节为计数单位,计算被落下的包字节数占所有应该被转发的包字节数的百分比。 背对背:是指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以合法的最小帧间隙在传输介质上连续发送固定长度的包而不引起丢包时的包数量,IEEE规定的以太网帧间的最小帧间隙为96比特。 转发率:通过标定交换机每秒能够处理的数据量来定义交换机的处理能力。交换机产品线按转发速率来进行分类。若转发速率较低,则无法支持在其所有端口之间实现全线速通信。包转发速率是指交换机每秒可以转发多少百万个数据包(Mpps),即交换机能同时转发的数据包的数量。包转发率以数据包为单位体现了交换机的交换能力。路由器的包转发率,也称端口吞吐量,是指路由器在某端口进行的数据包转发能力,单位通常使用pps(包每秒)来衡量。 。 网络测试定义: 以科学的方法,通过测量手段/工具,取得网络产品或正在运行网络的性能参数和服务质量参数。这些参数包括可用性、差错率、吞吐量、时延、丢包率、连接建立时间、故障检测和

EC网络分析仪测试方法

"E5071C网络分析仪测试方法一.面板上常使用按键功能大概介绍如下: Meas打开后显示有:S11S21S12S22(S11S22为反射,S21S12为传输)注意:驻波比和回波损耗在反射功能测试,也就是说在 S11或者S22里面测试。 Format打开后显示有:LogMa -------- SW—----- 里面有很多测试功能,如上这两种是我们 常用到的,LogMag为回波损耗测试,SW为驻波比测试。 Display 打开后显示有 :NumofTraces(此功能可以打开多条测试线进行同时测试多项指标,每一条测试线可以跟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对应的指标,也就是说一个产品我们可以同时测试驻波比和插入损耗或者更多的指标) AllocateTraces(打开此功能里面有窗口显示选择,我们可以跟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两个窗口以上的显示方式) Cal 此功能为仪器校准功能:我们常用到的是打开后在显示选择: Calibrate (校准端口选择,我们可以选择单端口校准,也可以选择双端口校准) TracePrev 此功能为测试线的更换设置 Scale 此功能为测试放大的功能,打开后常用到的有: Scale/Div 10DB/Div为每格测试10DB我们可以跟据自己的产品更改每格测量的大小,方便我们看测试结果 ReferenceValue 这项功能可以改变测试线的高低,也是方便我们测试时能清楚的看到产品测试出来的波型。 Save/Recall 此功能为保存功能,我们可以把产品设置好的测试结果保存在这个里面进去以后按下此菜单 SaveState 我们可以保存到自己想保存的地方,如:保存在仪器里面请按 Recallstate 里面会有相对应的01到08,我们也可以按 SaveTraceData保存在外接的U盘里面,方便的把我们产品的测试结果给客户看。 二.仪器测试的设置方法 1.频率设置:在仪器面板按键打开 Start 为开始频率, Stop 为终止频率。如我们要测量 2.4G 到5.8G,我们先按Start设置为2.4G,再按Stop设置为5.8G 2.传输与反射测试功能设置:在仪器面板按键打开Meas 打开后显示菜单里面会有 S11S21S12S2(S11S22为反射,S21S12为传输)注意:驻波比和回波损耗在反射功能测试,也就是说在S11或者S22里面测试,S11和S21为第一个测试端口测试,S22和S12为第二个端口测试。 3.驻波比和插入损耗测试设置:面板选择按键 Format 打开后显示屏菜单里面有好多个测试 产品的指标,我们可以跟据自己产品所需要的测试指标选择,如比较常用的SWR驻波比),Logmag(插入损耗) 4.多窗口和多条测试线设置:面板选择按键 Display 打开后显示屏菜单里面会有很多功能,我们用到的是NumofTraces设置为2,此时显示屏里面会出现两条测试线,一条为黄色,另一条为蓝色,但是现在两条测试线都在一个测试窗口,我们也可以把两条测试线分开在两个测试窗口进行测试;我们可以在 Allocate 里面进行选择窗口的显示方式。 Traces 5.改变两条测试设置:在面板上用 Trace 键来切换黄线与蓝线的设置。 Prev 如:看显示屏 Tr1S11 黄线设置,在面板上选择, Format 里面选择 SW(R 驻波比测试)此时黄线就是测试驻波比,我们按一下 Trace 键来设置蓝线测试 Tr2S21Prev 按下 Format 选择 Logmag插入损耗测试)此时我们现在就可以同时测量出我们产品的驻波比和插入损耗啦。 6.仪器校准方法:面板按键选择 Cal 显示屏里面选择; Calibrate 下一步按 2-PortCal (双 端口校准);下一步按Reflection 进去后接上相对应的校准件,如 Open (开路)Short(短路)Load (负载)注意PORT一口和PORT2T 口要确认校完,如果校完显示会有打勾;下一步按再按显示屏菜单 Return下一步按 Transmission 下一步接上测试线把 PORT1 一口和 PORT2X 口连接起来;下一步按 Thru ;下一步按Return :下一步按Isolation ;把PORT一口和

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复习资料

题型: 一. 名词解释(5个,每个4分,共20分 吞吐量:是指在没有丢包的情况下,路由设备能够转发的最大速率。对网络、设备、端口、虚电路或其他设施,单位时间内成功地传送数据的数量(以比特、字节、 分组等测量。 延迟:是指包的第一个比特进入路由器到最后一个比特离开路由器的时间间隔, 又叫时延。 丢包率:是指路由器在稳定负载状态下,由于缺乏资源而不能被网络设备转发的包占所有应该被转发的包的百分比。丢包率的衡量单位是以字节为计数单位,计算被落下的包字节数占所有应该被转发的包字节数的百分比。 背对背:是指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以合法的最小帧间隙在传输介质上连续发送固定长度的包而不引起丢包时的包数量,IEEE 规定的以太网帧间的最小帧间隙为96 比特。 转发率:通过标定交换机每秒能够处理的数据量来定义交换机的处理能力。交换机产品线按转发速率来进行分类。若转发速率较低,则无法支持在其所有端口之间实现全线速通信。包转发速率是指交换机每秒可以转发多少百万个数据包(Mpps, 即交换机能同时转发的数据包的数量。包转发率以数据包为单位体现了交换机的交换能力。路由器的包转发率,也称端口吞吐量,是指路由器在某端口进行的数据包转发能力,单位通常使用pps(包每秒来衡量。 二. 选择题(15个,2分一个,共30分 书上一到七章课后习题选择题 三. 解答题(4个,5分一个,共20分 1、IP包头的最大长度为多少?为什么?

答:IP包的大小由MTU决定(IP数据包长度就是MTU-28(包头长度。MTU值 越大,封包就越大,理论上可增加传送速率,但MTU 值又不能设得 太大,因为封包太大,传送时出现错误的机会大增。一般默认的设置, PPPoE连接的最高MTU值是1492,而以太网(Ethernet的最高MTU 值则是1500,而在In ternet上默认的MTU大小是576字节 2、在数据传输层面,用以衡量路由器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答:(1 吞吐量:是指在不丢包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数据包数量,也 就是指设备整机数据包转发的能力,是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路由器吞吐量表示的是路由器每秒能处理的数据量,是路由器性能的一个直观上的反映。 (2 线速转发能力:所谓线速转发能力,就是指在达到端口最大速率的时候,路由器传输的数据没有丢包。线速转发是路由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简单的说就是进来多大 的流量,就出去多大的流量,不会因为设备处理能力的问题而造成吞吐量下降。 3、什么是吞吐量?简述吞吐量的测试要点。答:吞吐量时衡量交换机在不丢帧的 情况下每秒转发帧的极限能力测试要点:被 测设备的整体转发能力,即整机吞吐量 被测设备对某种单一应用的支持程度,即端口吞吐量

测试分析报告

测试分析报告(GB8567——88) 1引言 编写目的 检验软件产品中是否存在明显的错误,验证该软件已正确地实现了用户的要求,确立用户对软件质量的信心。为了尽可能的找出软件的不足,提高软件的质量,促进软件的成功验收,专门制定了本大纲。其主要目的在于为所要进行的测试工作制定各种必要的准则和规范,以及在有关方面协议的基础上对测试工作进行合理组织与管理。根据测试计划报告,对软件进行测试,详细记录测试过程,以对软件的质量进行测评,为软件设计人员提供BUG依据,故做产生测试分析报告。 背景 1.项目名称:温州大学图书管理系统(Bookmanage) 2.项目提出者:王咏 3.项目开发者: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06计本第一小组 4.用户:温州大学全体学生、教职工。 5.运行中心:温州大学图书馆 6.测试环境及其影响:服务器端安装在计算机中心的一个机柜上,客户端运行在计算机中心的其他机柜上。由于服务器及客户端同时在计算机中心使得测试响应速度方面存在较大误差。 定义 B/S结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即客户端使用浏览器通过网络访问服务器,向服务器提交服务请求。 参考资料 要用到的参考资料: 1.《软件工程导论》张海藩清华大学出版社 2. 《图书管理系统总体设计说明书》 3.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2测试概要 差别:无 3测试结果及发现 测试1 单元1 输入用户名:Azao 密码:123 预测输出:用户名或密码错误,还有2次 输入用户名:Azao 密码:123456 预测输出:登录成功 测试2 单元2 3.2.1图书信息查询 输入书号、书名、出版社、作者其中一种信息预测输出:图书记录 3.2.2读者信息查询 输入借书证号、借阅者姓名的其中一种 预测输出:读者信息记录

功能测试报告

柳州外运综合物流信息系统软件功能测试报告 广西联信科技顾问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3月

目录 1.概述 (3) 2.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参考文献 (3) 4.定义 (3) 5.测试时间、地点及人员 (4) 6.测试环境 (6) 7.测试用例 (6) 7.1功能性 (6) 7.2易用性 (6) 8.缺陷统计 (7) 8.1测试缺陷等级比重图 (8) 8.2测试缺陷模块统计状态图 (9) 9.测试结论 (10) 9.1功能性 (10) 9.2易用性 (11) 9.3兼容性 (11) 9.4安全性 (11) 9.5总体评论 (12) 10.测试记录 (14) 10.1项目管理 (14) 10.2业务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3运输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4结算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5财务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6数据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7基本信息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8系统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9综合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10业务流程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矢量网络分析仪基础知识和S参数测量

矢量网络分析仪基础知识及S参数测量 §1 基本知识 1.1 射频网络 这里所指的网络是指一个盒子,不管大小如何,中间装的什么,我们并不一定知道,它只要是对外接有一个同轴连接器,我们就称其为单端口网络,它上面若装有两个同轴连接器则称为两端口网络。注意:这儿的网络与计算机网络并不是一回事,计算机网络是比较复杂的多端(口)网络,这儿主要是指各种各样简单的射频器件(射频网络),而不是互连成网的网络。 。因为只有一个口,总是接在最后又称 1.单端口网络习惯上又叫负载Z L 终端负载。最常见的有负载、短路器等,复杂一点的有滑动负载、滑动短路器等。 2单端口网络的电参数通常用阻抗或导纳表示,在射频范畴用反射系数Γ(回损、驻波比、S )更方便些。 11 2.两端口网络最常见、最简单的两端口网络就是一根两端装有连接器的射频电缆。 2匹配特性两端口网络一端接精密负载(标阻)后,在另一端测得的反射系数,可用来表征匹配特性。 2传输系数与插损对于一个两端口网络除匹配特性(反射系数)外, 还有一个传输特性,即经过网络与不经过网络的电压之比叫作传输系数T。 插损(IL)= 20Log│T│dB ,一般为负值,但有时也不记负号,Φ即相移。

2两端口的四个散射参量测量 两端口网络的电参数,一般用上述的插损与回 损已足,但对考究的场合会用到散射参量。两端口网络的散射参量有4个,即 S 11、S 21、S 12、S 22。这里仅简单的(但不严格)带上一笔。 S 11与网络输出端接上匹配负载后的输入反射系数Г相当。注意:它是网络 的失配,不是负载的失配。负载不好测出的Γ,要经过修正才能得到S 11 。 S 21与网络输出端匹配时的电压和输入端电压比值相当,对于无源网络即传 输系数T 或插损,对放大器即增益。 上述两项是最常用的。 S 12即网络输出端对输入端的影响,对不可逆器件常称隔离度。 S 22即由输出端向网络看的网络本身引入的反射系数。 中高档矢网可以交替或同时显示经过全端口校正的四个参数,普及型矢网不具备这种能 力,只有插头重新连接才能测得4个参数,而且没有作全端口校正。 1.2 传输线 传输射频信号的线缆泛称传输线。常用的有两种:双线与同轴线,频率更高则会用到 微带线与波导,虽然结构不同,用途各异,但其基本特性都可由传输线公式所表征。 2特性阻抗Z 0 它是一种由结构尺寸决定的电参数,对于同轴线: 式中εr 为相对介电系数,D 为同轴线外导体内径,d 为内导体外径。 2反射系数、返回损失、驻波比 这三个参数采用了不同术语来描述匹 配特性,人们希望传输线上只有入射电压, 没有反射电压, 这时线上各处电

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复习题

a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吞吐量:是指在没有丢包的情况下,路由设备能够转发的最大速率。对网络、设备、端口、虚电路或其他设施,单位时间内成功地传送数据的数量(以比特、字节、分组等测量)。 延迟:是指包的第一个比特进入路由器到最后一个比特离开路由器的时间间隔,又叫时延。 丢包率:是指路由器在稳定负载状态下,由于缺乏资源而不能被网络设备转发的包占所有应该被转发的包的百分比。丢包率的衡量单位是以字节为计数单位,计算被落下的包字节数占所有应该被转发的包字节数的百分比。 背对背:是指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以合法的最小帧间隙在传输介质上连续发送固定长度的包而不引起丢包时的包数量,IEEE规定的以太网帧间的最小帧间隙为96比特。 转发率:通过标定交换机每秒能够处理的数据量来定义交换机的处理能力。交换机产品线按转发速率来进行分类。若转发速率较低,则无法支持在其所有端口之间实现全线速通信。包转发速率是指交换机每秒可以转发多少百万个数据包(Mpps),即交换机能同时转发的数据包的数量。包转发率以数据包为单位体现了交换机的交换能力。路由器的包转发率,也称端口吞吐量,是指路由器在某端口进行的数据包转发能力,单位通常使用pps(包每秒)来衡量。 背压(Backpressure) :当外出或输出端口出现拥塞现象时,被交换机用来通知发送端降低帧发送速度,以阻止外部数据源继续向拥塞端口传输帧的那些方法。 背对背:指的是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以合法的最小帧间隙在传输媒介上连续发送固定长度的包不引起丢包时的包数量。 路由震荡:又叫路由波动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到某个目的网络的路由在短期内反复撤销和重现。路由震荡通常以每秒更新路由的数量来衡量,每秒更新路由的数量越大,说明路由震荡越严重。路由震荡是路由不稳定性的主要表现,对路由器转发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路由收敛:路由收敛是指同一个网络中所有路由器对网络拓扑的认识达到一致的过程。也被理解为路由变化通知到全网所用时间。收敛是评估路由协议的一个关键指标。路由协议的收敛速度越快,其运行性能就越好。 服务质量(QoS)定义为网络在传输数据流时要求满足的一系列服务请求,具体可量化为带宽,时延,吞吐量等性能指标 填空题: 1、一次完整的网页相应包括一个DNS请求报文,一个DNS回答报文,一个HTTP请求报文和一个HTTP响应报文。 2、标识符会被复制到对查询的回答报文中,以便让客户机用它来匹配发送的请求和接收到的回答。 3、问题区域包含着正在进行的查询信息。该区域包括:名字字段,用于指出正在被查询主机名字;类型字段,用于指出正被询问的问题类型。 4、权威区域包含了其他权威DNS服务器的记录。

最新软件测试报告模板分析

(OA号:OA号/无)XXX产品名称XX版本(提测日期:YYYY.MM.dd) 第XX轮 功能/性能/稳定性/兼容性测试报告

修订历史记录 A - 增加 M - 修订 D - 删除

1.概述 (4) 1.1 测试目的 (4) 1.2 测试背景 (4) 1.3 测试资源投入 (4) 1.4 测试功能 (5) 1.5 术语和缩略词 (5) 1.6 测试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测试环境 (6) 2.1 测试软件环境 (6) 2.2 测试硬件资源 (7) 2.3 测试组网图 (6) 3.测试用例执行情况 (7) 4.测试结果分析(大项目) (8) 4.1 Bug趋势图 (8) 4.2 Bug严重程度 (9) 4.3 Bug模块分布 (9) 4.4 Bug来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测试结果与建议 (10) 5.1 测试结果 (10) 5.2 建议 (11) 5.3 测试差异分析 (11) 6.测试缺陷分析 (11) 7.未实现需求列表 (11) 8.测试风险 (12) 9.缺陷列表 (12)

1.概述 1.1 测试目的 本报告编写目的,指出预期读者范围。 1.2 测试背景 对项目目标和目的进行简要说明,必要时包括该项目历史做一些简介。 1.3 测试资源投入 //针对本轮测试的一个分析 //测试项: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稳定性测试等

软件测试分析报告

软件测试分析报告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测试分析报告(GB8567——88) 1引言 编写目的 说明这份测试分析报告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阅读范围。 背景 说明: a.被测试软件系统的名称; b.该软件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及安装此软件的计算中心,指出测 试环境与实际运行环境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问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参考资料 列出要用到的参考资料,如: a.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b.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列出这些文件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2测试概要 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每一项测试的标识符及其测试内容,并指明实际进行的测试工作内容与测试计划中预先设计的内容之间的差别,说明作出这种改变的原因。

3测试结果及发现 测试1(标识符) 把本项测试中实际得到的动态输出(包括内部生成数据输出)结果同对于动态输出的要求进行比较,陈述其中的各项发现。 测试2(标识符) 用类似本报告条的方式给出第 2项及其后各项测试内容的测试结果和发现。 4对软件功能的结论 功能1(标识符) 能力 简述该项功能,说明为满足此项功能而设计的软件能力以及经过一项或多项测试已证实的能力。 限制 说明测试数据值的范围(包括动态数据和静态数据),列出就这项功能而言,测试期间在该软件中查出的缺陷、局限性。 功能2(标识符) 用类似本报告的方式给出第2项及其后各项功能的测试结论。 ......

网络分析仪校准及测试

仪器校准及产品测试规范 一、校准 1.1校准件的选用 (1)根据不同的产品接头形式,如N型、SMA型、DIN(7/16),我公司常用校准方式有2种,一种为SMA型校准,一种为N型校准,根据不同产品输入输出接头形式选用不同的校准件,我公司常见接头形式及配置具体如下: 1.2校准方法和步骤 1.2.1校准方法: (1)校准前先检查仪器通电、开机显示等是否正常 (2)将仪器按电缆配置,以及附件配置进行连接,并使电缆自然弯曲放置,确保完好连接并连接正确无误 (3)再根据不同产品,按《调试作业指导书》规定要求设置仪器,S参数、带宽、频点、功率、扫描点,驻波(回波)参考线设置等(4)确认各项设置符合要求后准备校准 1.2.2校准步骤:

1.2.2.1 N 型校准步骤 第一步:PORT1端口的校准 将仪器按键面板按 → →→ →将校准件 “OPEN ” 件与电缆Port 1 端口完好连接,按,待该软键上出现“√”时,将“OPEN ”取下, 再将“Short ”件与电缆Port 1端口完好连接,按 键,待该软键上 出现“√”时,将“ Short ”取下,再将“Load ”件与电缆 Port 1端口完好连 接,按键,待该软键上出现“√”时,将“Load ”取下,PORT1端口 校准完成,将各校准件PORT2端口如上操作。 第二步:PORT2端口的校准 将各校准件按如上方法接到PORT2端口,往下操作,校准PORT2端口,略。 第三步:直通校准 将仪器电缆PORT1和PORT2用“直通”对接,按键,待该软键上出现“√”时,按直通校准完成。 第四步:观察校准值 根据仪器所设置相关频点,观察S11、S22通道,如果设置为驻波,显示 值应接近1.00,回波值应大于55 dB 以上,S21通道损耗值应接近0.00dB, 方可认为校准正确。 第五步:校准、设置保存与调用 (1)保存:按硬件,再按软菜单→向下键→ Save as ”对话框,选择需要保存文件的路径,按对应产品型号将校 准设置文件命名,按保存校准设置。 (2)调用:按硬件,再按软菜单→向下键→ Open ”对话框,选择需要保存文件的路径,按对应产品型号将校准

网络连接性能的测试实验报告

网络连接性能的测试实验报到实验目的:(1)熟悉利用ping命令工具来进行测试 (2)熟悉利用Ipconfig工具来进行测试 (3)熟悉利用网络路由跟踪Tracert进行测试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器材:计算机(已安装Windows XP) 实验步骤: (1)利用Ping命令工具进行测试 a)检查本机的 TCP/IP 协议安装是否正确 方法:输入Ping 127.0.0.1 结果: 本机的TCP/IP 协议安装正确 b)测试本台计算机上TCP/IP的工作情况。 方法:输入Ping 192.168.1.1(本机的IP地址) 结果: 本机的TCP/IP工作正常 c)用Ping工具测试其他计算机上TCP/IP的工作情况

方法:输入Ping 219.136.19.170(其他计算机上IP地址)结果: 其他计算机上TCP/IP的工作正常 e) 用Ping工具测试和远程计算机的连接情况 方法:输入P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299277500.html, 结果: 本计算机和远程计算机的连接 (2)用Ipconfig工具来进行测试 运行Ipconfig命令 方法:输入Ipconfig/all 结果:

(3)利用网络路由跟踪Tracert进行测试

a)跟踪路由 方法;输入Tracert 192.168.1.1(本计算机网关地址) 结果: b)测试本计算机到所经过的路由数 方法:输入Tracert 结果: 3G 3G(英语 3rd-generation)是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3G是指将无线通信和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目前3G存在3种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 3G下行速度峰值理论可达3.6Mbit/s(一说2.8Mbit/s),上行速度峰值也可达384kbit/s。不可能像网上说的每秒2G,当然,下载一部电影也不可能瞬间完成。

我的功能测试分析思路

我的功能测试分析路 个人工作方法,借机总结,持不同意见者comments。(单纯从测试角度考虑,不要多想项目过程的流程把控) 早阶段过程:PRD熟悉分析àUC分析à测试设计和用例编写,单纯从功能出发à测试执行。 现阶段过程:PRD熟悉分析àUC分析,系统设计分析à测试设计和用例编写,不仅从功能出发,更重要的是从系统框架上考虑à测试执行 对比这两个阶段,测试过程中多关注了系统设计和系统框架。在经历了这么多项目功能测试后,感觉从系统角度考虑功能测试意义重大,能够更大程度更细致的发现问题,并且节约很多测试时间,提高测试的效率—前提,需求本身贯穿始终。 目前淘宝系统拆分,C/M分离,还有非常多独立的应用平台,原来一个Denali应用现在不知道拆成了几个C/M。这种情况下,对一个涉及多应用平台的项目来说,大多数开发关注的仅仅是某个CorM的功能,或者与其他平台的接口交互,至于接口返回内容,常常认为是对方开发范围内,并不属于自己的管辖。但对于我们测试人员来说,我们是站在整体功能角度上,不能够仅仅是某个CorM功能正确,更应该保证系统性的功能交互正确。因此,在功能测试时光了解功能是远远不够的,从系统角度把握才能够真正了解功能实现的内在。 以大家知道的发布宝贝过程为例,从类目选择到发布完成,可能涉及Catserver,Forest,IM,IC,SC等众多应用。若不了解这些应用之间的交互,对测试人员来说功能测试就太过于表面化,并且不能够自己排查定位问题,从而提高问题跟踪解决效率。自己排查定位问题的最直接利益表现:不需要询问开发人员bug的原因,而是直接告诉开发人员这个bug可能是由于什么判断or调用引起,让他直接查改就行。Look,多屌!我们还可以摆脱单方面被开发忽悠的窘状,提高测试人员在实践面前的地位。 注重系统设计和框架,并不表示要若化其他因素,这也仅是我在工作中的模式,因人而异。每个人需要做的是找个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好好工作,享受生活!

软件测试结果及分析报告

***系统测试结果及分析报告报 告

目录 1 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写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产品发布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测试情况概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环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功能测试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性能测试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用户界面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全性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测试结果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性能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用户界面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全性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能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缺陷和限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情况统计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用例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代码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测试资源消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发布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测试分析报告

〖YummyHouse餐饮管理系统〗 测试分析报告 项目承担部门:YummyHouse小组 撰写人(签名):梅景云 完成日期:2010/12/2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根据测试计划的安排对软件进行测试,详细记录测试过程,以对软件的质量进行测评,为软件设计人员提供BUG依据,产生测试分析报告。 1.2项目背景 Yummy house餐饮管理系统界面美观,操作便捷,灵活的后台管理,导航操作界面,简明的业务流程。随着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逐渐地进入信息化社会。“民以食为天”,美食在人们的生活中占着很大的一部分;人工化的管理已渐渐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趋势;同时人们对信息和数据的利用与处理也已进入自动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的阶段,因此,开发相关的餐饮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必要和必需了,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现代通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可以解决餐饮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对内来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对外来看,获得竞争优势。 随着餐饮业的不断发展,餐饮管理系统的内容对于餐饮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非常重要。本系统主要包括桌台显示、消费查询、人事档案及权限等几大部分,本系统具有良好的用户接口,使用方便。具有完善的查询,对维护系统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能及时、方便、灵活地进行查询、修改、删除等维护性操作。餐饮管理系统有足够的存储容量,满足每日营业的变动,另外,对于操作用户有一定的管理,并对用户的权限有一定的设置。 1.3定义 IDE:集成开发环境(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UML:统一建模语言(United Modeling Language)

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 林川 复习整理

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林川)复习整理对一台具有三层功能的防火墙进行测试,可以参考哪些和测试相关的RFC文档 RFC3511、RFC3222、RFC2889、RFC2544 包头的最大长度为多少为什么IP 字节4060答:字节,固定部分20字节,可变部分 在数据传输层面,用以衡量路由器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背(65)丢包率;(4)背对背;()时延抖动;)延迟;1 答:()吞吐量;(2(3)系统恢复。8)系统恢复;板能力;(7( 什么是吞吐量简述吞吐量测试的要点 路由设备说明书和性能测试文答:吞吐量是描述路由器性能优劣的最基本参数,档中都包含该参数。是指在没有丢包的情况下,路由设备能够转发的最大速率。要规定延迟测试发包速率要小于吞吐量什么是延迟为什么RFC2544点:零丢包率。 延迟是指包的第一个比特进入路由器到最后一个比特离开路由器的时间间隔,答: 又叫时延。 丢包率测试的目的是什么简述丢包率与吞吐量之间的关系 在不同的负载和帧长度条件下的丢包率。DUT 答:丢包率测试的目的是确定 什么是背对背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背对背测试 答:背对背指的是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以合法的最小帧间隙在传输

介质上连续发送固定长度的包而不引起丢包时的包数量,IEEE规定的以太网帧间的最小帧间隙为96比特。该指标用于测试路由器缓存能力。 大量的路由更新消息、频繁的文件传送和数据备份等操作都会导 致数据在一段时间内急剧增加,甚至达到该物理介质的理论速率。为了描述此时路由器的表现,就要进行背对背突发的测试。 吞吐量:是指在没有丢包的情况下,路由设备能够转发的最大速率。对网络、设备、端口、虚电路或其他设施,单位时间内成功地传送数据的数量(以比特、字节、分组等测量)。 延迟:是指包的第一个比特进入路由器到最后一个比特离开路由器的时间间隔,又叫时延。 丢包率:是指路由器在稳定负载状态下,由于缺乏资源而不能被网络设备转发的包占所有应该被转发的包的百分比。丢包率的衡量单位是以字节为计数单位,计算被落下的包字节数占所有应该被转发的包字节数的百分比。背对背:是指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以合法的最小帧间隙在传输介质上连续发送固定长度的包而不引起丢包时的包数量,IEEE规定的以太网帧间的最小帧间隙为96比特。 转发率:通过标定交换机每秒能够处理的数据量来定义交换机的处理能力。交换机产品线按转发速率来进行分类。若转发速率较低,则无法支持在其所有端口之间实,即)Mpps现全线速通信。包转发速率是指交换机每秒可以转发多少百万个数据包(. 交换机能同时转发的数据包的数量。包转发率以数据包为单位体现了交换机的交换能力。路由器的包转发率,也称端口吞吐量,是指路由器在某

测试分析报告

测试分析报告 1.引言 1.1 编写目的 对测试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测试结果总结测试的覆盖范围、程序的问题点。1.2 背景 使用即将安装到现场的测试设备(温湿度探头、单片机、控制设备、PC)等进行测试,测试环境与实际环境基本相符。 1.3 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问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 参考资料

2.测试概要

3.测试结果及发现 3.1程序启动 1.程序启动可以在配置文件正常时,读取出正常的温湿度探头和房间信息,以及系统 配置数据。 2.出现配置文件被打开时,也可以正常打开。 3.文件消失或者破损时,程序可以正常打开,但是无法读取数据。 以上测试结果属于正常。 3.2设备属性数值设定 1.设备属性对话框可以根据当前数据正确范围内的数值。 2.用户可以在设备属性对话框中设定规定范围内的数据。 3.用户在属性对话框中输入范围外的数据后,会进行提示。 以上测试结果属于正常。 3.3系统数据的设定(串口数据) 1.在规定范围内的数据可以设定并保存。 2.在规定范围外的数据提示用户重新输入,不做保存。 3.串口配置后,如果通讯不通会进行提示。 4.串口配置后,会立即按照设定完的串口属性进行通讯。 以上测试结果属于正常。 不足: 1.通讯过程中,突然拔出串口,程序没有明显提示用户串口通讯失败,但是可以通过 通讯查看发现没有接受数据。

3.4探头控件的布局 1.可以从配置文件中正确读取探头控件的位置,显示在房间控制中。 2.用户拖动控件后,退出程序时,能够将最终位置保存到文件中。 3.在房间范围内可以正常拖放探头控件。 4.拖动区域超出房间,将不移动探头控件。 以上测试结果属于正常。 不足: 1.在窗口大小发生变化时出现滚动条时,拖动控件出现位置偏置,需要修正。3.5探头控件的数据显示 1.通讯正常时,能够正常显示温湿度参数。 2.在通讯超时后,能够显示温湿度探头异常。 以上测试结果属于正常。 3.6房间控件的数据显示 1.通讯正常时,能够显示房间名称和平均温湿度。 2.在通讯超时探头异常后,能够显示异常的温湿度平均值【用—显示】。 以上测试结果属于正常。 3.7单片机通讯 1.温湿度在正常范围内不通知单片机 2.出现正常范围外的温湿度数值,将通知单片机进行工作 以上测试结果属于正常。 不足: 1.由于没有使用问答式的通讯方式,仅仅是软件发送控制命令给单片机,所以出现单 片机故障时,软件系统不从得知。

详细分析软件测试的14种类型word版本

详细分析:软件测试的14种类型 文章来源:中国IT实验室收集整理文章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07-09-03 字体: [大中小] 软件测试是指使用人工或者自动的手段来运行或测定某个软件产品系统的过程,其目的是在于检验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者弄清预期的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区别。本文主要描述软件测试的类型。 1. 数据和数据库完整性测试 数据与数据库完整测试是指测试关系型数据库完整性原则以及数据合理性测试。 数据库完整性原即: 主码完整性:主码不能为空; 外码完整性:外码必须等于对应的主码或者为空。 数据合理性指数据在数据库中的类型,长度,索引等是否建的比较合理。 在项目名称中,数据库和数据库进程应作为一个子系统来进行测试。在测试这些子系统时,不应将测试对象的用户界面用作数据的接口。对于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以确定可以支1持测试的工具和技术。 比如,有两张表:部门和员工。部门中有部门编号,部门名称,部门经理等字段,主码为部门编号;员工表中有员工编号,员工所属部门编号,员工名称,员工类型等字段,主码为员工编号,外码为员工所属部门编号,对应部门表。如果在某条部门记录中部门编号或员工记录员工编号为空,他就违反主码完整性原则。如果某个员工所属部门的编号为##,但是##在部门编号中确找不到,这就违反外码完整性原则。 员工类型如下定义:0:职工,1:职员,2:实习生。但数据类型为Int,我们都知道Int占有4个字节,如果定义成char(1).就比原来节约空间。 2. 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是基于代码的测试,测试人员通过阅读程序代码或者通过使用开发工具中的单步调试来判断软件的质量,一般黑盒测试由项目经理在程序员开发中来实现。 白盒测试分为动态白盒测试和静态白盒测试 2.1 静态白盒测试 利用眼睛,浏览代码,凭借经验,找出代码中的错误或者代码中不符合书写规范的地方。比如,代码规范中规定,函数必须为动宾结构。而黑盒测试发现一个函数定义如下: Function NameGet(){ …. } 这是属于不符合开发规范的错误。 有这样一段代码: if (i<0) & (i>="0) … 这段代码交集为整个数轴,IF语句没有必要 I="0; while(I>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