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第5章固定资产练习题答案

【精品】第5章固定资产练习题答案
【精品】第5章固定资产练习题答案

第5章固定资产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发生的所有成本之和,即50000+8500+1500+1000+170+2000=63170(元)

2D:甲设备分摊的成本+甲设备安装成本,即[(7800000+1326000+42000)×2926000/(2926000+3594800+1839200)]+[30000×(1+17%)+40000]=3283900(元)

3A4B

5B:第一年100×2/5=40万;第二年(100-40)×2/5=24万;第三年(100-40-24)×2/5=14。4(万元)

6B:上半年折旧率为5/15,下半年折旧率为4/15,即[(740-20)×5/15]/2+[(740-20)×4/15]/2=216(万元)

7C:2008年1~3月份的折旧+2008年9~12月份的折旧,即[3600/(5×12)]×3+{[3600—(3600/5)×3+96]/(4×12)}×4=308(万元)

8D:帐面原价-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减值损失=[80000-(80000-5000)×(5/15+4/15+3/15)]×(1—10%)=18000(元)

9 A10B:损失总额-保险赔偿=120-(30+10)=80(万元)

二、多项选择题

1ABC2BD3ABC4ACD(2006年的新准则规定折旧方法的改变属于会计估计变

更)5ABC6ABC(见p116)7BC8BD9ABCD10ABCD(处置有些固定资产要交增值税)

三、计算及账务处理题

1。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各年支付款项的复利现值之和

=1000÷(1+6%)+600÷(1+6%)2+400÷(1+6%)3

=1000×0。9464+6000×0。89+400×0。8396 =1813。24(万元)

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2000万元

未确认融资费用=2000-1813。24=186。76(万元)

借:固定资产1813.24

未确认融资费用186。76

贷:长期应付款2000

2007年12月31日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确认融资费用)=1813.24×6%=108.79(万元)

借:财务费用108.79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108。79

借:长期应付款1000

贷:银行存款1000

2008年12月31日

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未支付本金×实际利率

=[尚未支付的款项-尚未摊消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实际利率

=[(2000-1000)-(186。76-108.79)]×6%=55.32(万元)

或=未支付本金×实际利率

=(期初本金余额-已付本金)×实际利率

=[本金-(已付款项-已确认的融资费用)]×实际利率

=[1813。24-(1000—108。79)]×6%=55.32(万元)

借:财务费用55。32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55.32

借:长期应付款600

贷:银行存款600

2009年12月31日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186。76-108。79-55.32=22.65(万元)(最后一年的倒挤)

借:财务费用22。65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22.65

借:长期应付款400

贷:银行存款400

2。(1)借:固定资产411(350+59。5+1。5)

贷:银行存款411

(2)2009年度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411-15)/10=39.6(万元)

(3)2009年12月31日该设备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可收回金额-帐面价值

=(411-39。6)-321=50.4(万元)

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50。4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0。4

(4)2010年度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321-15)/9(尚可使用年限)=34

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

页眉 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2. 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3. 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4. 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5. 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 6. 一般情况下,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利用隔离、分离和(或)转化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利用各类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试根据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第一节常用物理量 1.什么是换算因数?英尺和米的换算因素是多少? 2.什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单位和量纲的区别是什么? 3.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区别和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并阐述与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和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页

页眉 少? 第二节质量衡算 1.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2.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3.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是什么? 4.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 5.对存在一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 第三节能量衡算 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 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 第三章流体流动 第一节管流系统的衡算方程 1.用圆管道输送水,流量增加1倍,若流速不变或管径不变,则管径或流速如何变化?

第五章 固定资产习题及其答案

第五章固定资产习题及其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项目会引起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发生变化的是( )。 A.经营租入固定资产 B.固定资产日常修理 C.特殊行业的弃置费用 D.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金 【正确答案】C 【知识点】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固定资产的确认 【答案解析】经营租入固定资产不属于企业的资产;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特殊行业的弃置费用,应按其现值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金,不会引起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发生变化。 2.甲企业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设备,取得的增值税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买价为2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3400元,支付的运输费为500元,设备安装时领用工程用材料价值600元(不含税),购进该批工程用材料的增值税为102元,设备安装时支付有关人员工资1000元。该固定资产的成本为( )元。 A.25602 B.22100 C.40000 D.23502 【正确答案】B 【知识点】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答案解析】 该固定资产的成本=20000+500+600+1000=22100(元) 3.甲公司购入设备安装某生产线,该设备购买价格为50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850万元,支付保险、装卸费用50万元。该生产线安装期间,领用生产用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为200万元,发生安装工人工资等费用60万元。该原材料的增值税负担率为17%。假定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其入账价值为( ) 万元。 A.6160 B.5960 C.5310 D.6194 【正确答案】C 【知识点】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答案解析】入账价值=5000+50+200+60=5310(万元)。 4.甲公司属于核电站发电企业,2009年1月1日正式建造完成并交付使用一座核电站核设施,全部成本为20000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0年。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应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2009年1月1日预计50年后该核电站核设施在弃置时,将发生弃置费用20000万元,且金额较大。在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相关期间通货膨胀等因素后确定的折现率为5%。(另:50年期折现率为5%的复利现值系数为0.0872)则该固定资产入账的金额为()万元 A.220000 B.180000 C.201744 D.429357.80 【正确答案】C 【知识点】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答案解析】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企业应按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相关固定资产的成本。所以,固定资产入账的金额=200000 + 20000/(1+5%)50 =201744(万元) 5.关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和折旧方法 B.预计净残值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和折旧方法 C.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 D.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正确答案】D 【知识点】固定资产折旧 【答案解析】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最新《环工原理》部分课后作业及答案

第一篇 第二章 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2.1 某室内空气中O 3的浓度是0.08×10-6 (体积分数),求: (1)在1.013×105 Pa 、25℃下,用μg/m 3 表示该浓度; (2)在大气压力为0.83×105 Pa 和15℃下,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解:(1)理想气体的体积分数与摩尔分数值相等 由题,在所给条件下,1mol 空气混合物的体积为 V 1=V 0·P 0T 1/ P 1T 0 =22.4L ×298K/273K =24.45L 所以O 3浓度可以表示为 0.08×10-6 mol ×48g/mol ×(24.45L )-1 =157.05μg/m 3 (2)由题,在所给条件下,1mol 空气的体积为 V 1=V 0·P 0T 1/ P 1T 0 =22.4L ×1.013×105 Pa ×288K/(0.83×105 Pa ×273K )=28.82L 所以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08×10-6 mol/28.82L =2.78×10-9mol/L 2.2 假设在25℃和1.013×105 Pa 的条件下,SO 2的平均测量浓度为400μg/m 3 ,若允许值0.14×10-6 ,问是否符合要求? 解:由题,在所给条件下,将测量的SO 2质量浓度换算成体积分数,即 3396 5 108.31429810400100.15101.0131064 A A RT pM ρ--???=??=??? 大于允许浓度,故不符合要求 2.6 某一段河流上游流量为36000m 3 /d ,河水中污染物的浓度为3.0mg/L 。有一支流流量为10000m 3 /d ,其中污染物浓度 为30mg/L 。假设完全混合。求: (1)求下游的污染物浓度; (2)求每天有多少kg 污染物质通过下游某一监测点。 解:(1)根据质量衡算方程,下游污染物浓度为 1122 12 3.0360003010000 /8.87/3600010000 V V m V V q q mg L mg L q q ρρρ+?+?= = =++ (2)每天通过下游测量点的污染物的质量为 312()8.87(3600010000)10/408.02/m V V q q kg d kg d ρ-?+=?+?= 2.7 某一湖泊容积10×106m 3 ,上游有一未被污染的河流流入该湖泊,流量为50m 3 /s 。一工厂以5 m 3 /s 的流量向湖泊排

第五章固定资产

第五章固定资产 一、教学重点 固定资产计价、固定资产购建的核算、处置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方法、融资租赁的核算方法。 教学难点 自营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借款利息费用的处理、快速折旧法、 二.名词解释 1.原始价值 2.重置价值 3.折余价值 三.简答题 1.固定资产价值周转的特点? 2.固定资产折旧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3.加速折旧法与平均折旧法相比有何优点? 四.单项选择题 1.企业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不论采用何种安装方式,固定资产的全部安装成本(包括固定资产买价以及包装运杂费和安装费)均应通过()账户进行核算。 A.固定资产 B.在建工程 C.工程物资 D.长期投资 2.某企业购入机器一台,实际支付价款85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14450元,支付运杂费1500元,安装费1000元,则该企业设备入账的原值为()元。 A.87500 B.101950 C.101845 D.99450 3.一项固定资产以20000元价格转让出售,该固定资产已提折旧25000元,出售时获得净收益4000元,发生清理费用1000元,则该项固定资产的原值为()元。 A.40000 B.41000 C.39000 D.35000 4.某项固定资产的原值为1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1000元,在年数总和法下第二年的折旧额为()。 A.2000 B.2400 C.1800 D.1600 5.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可以先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方法是()。 A.年限平均法 B.工作量法 C.双倍余额递减法 D.年数总和法 6.固定资产清理结束后,应将净损失转入()账户。 A.管理费用 B.制造费用 C.营业外支出 D.营业外收入 7.采用年限平均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四个因素中,可直接使用实际发生数而不需采用预计数的是()。 A.固定资产原值 B.固定资产使用年限 C.固定资产残值收入 D.固定资产清理费用 8.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根据()作暂估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待竣工决算后再作调整。 A.市场价格 B.计划成本 C.实际成本 D.工程预算 9.企业的下列固定资产中,不计提折旧的是()。 A.闲置的房屋 B.融资租入的设备 C.临时出租的设备 D.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设备 10.与年限平均法相比,采用年数总和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将使()。 A.计提折旧的初期,企业利润减少,固定资产净值减少 B.计提折旧的初期,企业利润减少,固定资产原值减少

最新环工原理思考题!答案

十一章 第一节 (1) 快速去除污染物的关键是什么? (2) 反应器的一般特性主要指哪几个方面? 指反应器内物料的流动状态、混合状态以及质量和能量传递性能等,它们取决于反应器的结构形式、操作方式等。 (3) 反应器研究开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 什么是间歇操作、连续操作和半连续操作?它们一般各有哪些主要特点? 1.间歇操作:将反应原料一次加入反应器,反应一段时间或达到一定的反应程度后一 次取出全部的反应物料,然后进入下一轮操作。 间歇操作的主要特点: (1)操作特点:反应过程中既没有物料的输入,也没有物料的输出,不存在 物料的进与出。 (2)基本特征:间歇反应过程是一个非稳态的过程,反应器内组成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3)主要优点:操作灵活,设备费低,适用于小批量生产或小规模废水的处理。 (4)主要缺点:设备利用率低,劳动强度大,每批的操作条件不易相同,不便自动控制。 2.连续操作:连续地将原料输入反应器,反应产物也连续地流出反应器。 特点: (1)操作特点∶物料连续输入,产物连续输出,时刻伴随着物料的流动。 (2)基本特征∶连续反应过程是一个稳态过程,反应器内各处的组成不随时间变化。(反应组分、浓度可能随位置变化而变化。) (3)主要优点∶便于自动化,劳动生产率高,反应程度与产品质量较稳定。 规模大或要求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的场合,多采用连续操作。 (4)主要缺点∶灵活性小,设备投资高。 3.半连续操作:原料与产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为连续输入或输出,而其它成分分批 加入或取出的操作。 特点:半间歇操作具有间歇操作和连续操作的某些特点。反应器内的组成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5)什么是空间时间和空间速度?它们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分别是什么? 空间时间:反应器有效体积(V)与物料体积流量(q v)之比值. 空间速度:单位反应器有效体积所能处理的物料的体积流量. (6) 一般情况下,反应器内的流体流动状态会对反应结果产生影响,为什么? (7) 根据反应物料的流动与混合状态,反应器可分为哪些类型。 理想流反应器和非理想流反应器;完全混合流(全混流)反应器和推流反应器。 (8) 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它通常用到哪几类基本方程? 基本内容: 选择合适的反应器型式;确定最佳的操作条件;计算达到规定的目标所需要

第5章-固定资产习题及答案讲解学习

第5章固定资产(单选1-14题) 1.某大型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进行联合试车发生的费用,应计入的会计科目是()。 A.管理费用 B.营业外支出 C.在建工程 D.长期待摊费用 2.某企业因自营建造一栋办公楼,需要领用本单位生产的电机一台,生产成本为50 000元(其中耗用材料40 000元)。电机对外销售价格55 000元,企业生产的电机及其耗用的材料适用增值税率均为17%,企业应作的会计处理为()。 A. 借:在建工程——自营工程50 000 贷:库存商品50 000 B.借:在建工程——自营工程56 800 贷:库存商品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6 800 C.借:在建工程——自营工程58 500 贷:库存商品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8 500 D.借:在建工程——自营工程59 350 贷:库存商品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9 350 3.采用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时,对于按合同规定预付的工程价款,应借记的会计科目是()。 A.预付账款 B.工程物资 C.在建工程 D.固定资产 4.甲公司将自产的一批应税消费品(非金银首饰)用于在建工程。该批消费品成本为300万元,计税价格为500万元。该批消费品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消费税税率为10%。据此计算,应计入在建工程成本的金额为()万元。 A.350 B.385 C.435 D.635 5.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当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情况下,应该按照()作为入账价值。 A. 接受投资时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 B.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

环境工程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

第I 篇 习题解答 第一章 绪论 简要概述环境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学科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突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酝酿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从零星的环境保护的研究工作与实践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环境学科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和内涵不断扩展,所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而且各个学科间又互相交叉和渗透,因此目前有关环境学科的分支学科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划分方法。图1-1是环境学科的分科体系。 图1-1 环境学科体系 简要阐述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工程学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以及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是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图1-2 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环境工程学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及原理 生态修复与构建技术及原理 清洁生产理论及技术原理 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 环境工程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 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土壤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 废物资源化技术 环境学科体系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学 环境生态学 环境规划与管理

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主要有: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砂滤等)、过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重力沉降作用、离心沉降作用、浮力作用、物理阻截作用、物理阻截作用、渗透压、物理截留等、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有哪些可能的技术,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燃烧法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界面吸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生物降解作用、燃烧反应。 简述土壤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 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雨水淋溶作用,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地表水体的污染;②污染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物等形式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或动物所吸入;③通过植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上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等。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的主要作用原理是什么解:从技术原理上看,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隔离技术”、“分离技术”和“转化技术”三大类。隔离技术是将污染物或者污染介质隔离从而切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扩散,防止污染近一步扩大。分离技术是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它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或回收利用的目的。转化技术是利用化学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污染介质得到净化与处理。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任务是什么

第五章固定资产练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固定资产 一、单项选择题 1、2010年6月1日,黄河公司对经营租入的某管理用固定资产进行改良。2010年10月3 1日,改良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在改良过程中共发生资本化支出120万元;假设不考虑其他事项,发生的支出在两年内平均摊销,2010年末,黄河公司因该事项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为(A)万元。 A.10 B.20 C.0 D.30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的核算。2010年,黄河公司应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120/2)×2/12=10(万元)。 2、正保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该公司董事会决定于2010年6月30日对某生产用固定资产进行技术改造。2010年6月30日,该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为3 000万元,已计提折旧为1 20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300万元;在改造过程中发生支出合计800万元,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被更换的部件原值为300万元,则该固定资产更换部件后的入账价值为(C)万元。 A.2 300 B.2 200 C.2 150 D.2 000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处理,应减除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3 000-1 200-300)+800-(300-1 200×300/3 000-300×300/3 000)= 2 150(万元)。 3、甲企业对某一项生产设备进行改良,该生产设备原价为1 000万元,已提折旧500万元,改良中发生各项支出共计100万元。改良时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为20万元。则该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C)万元。 A.1 000 B.1 100 C.580 D.600 【答案解析】:按现行规定,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如有被替换的部分,应扣除其账面价值;所以改良后的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1 000-500+100-20=580(万元)。 4、下列关于固定资产的有关核算,表述不正确的是(C)。 A.生产车间的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用应当计入管理费用 B.固定资产定期检查发生的大修理费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C.盘亏固定资产,应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 D.盘盈固定资产,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答案解析】:选项C,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选项D,应作为前期会计差错,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提示】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固定资产毁损,通过“固定资产清理”核算。 5、甲公司的管理部门于20×7年12月底增加设备一项,该项设备原值21 000元,预计净残值率为5%,预计可使用5年,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至20×9年末,在对该项设备进行检查后,估计其可收回金额为7 200元,则该项固定资产对甲公司20×9年度税前利润的影响数为(B)元。 A.1 830 B.7 150 C.6 100 D.780

20XX环工原理思考题!答案

十^一早 第一节 (1) 快速去除污染物的关键是什么? (2) 反应器的一般特性主要指哪几个方面? 指反应器内物料的流动状态、混合状态以及质量和能量传递性能等,它们取决于反应器的结构形式、操作方式等。 (3) 反应器研究开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 什么是间歇操作、连续操作和半连续操作?它们一般各有哪些主 要特点? 间歇操作:将反应原料一次加入反应器,反应一段时间或达到一定的 反应程度后一次取出全部的反应物料,然后进入下一轮操作。 间歇操作的主要特点: (1)操作特点:反应过程中既没有物料的输入,也没有物料的输出,不存在物料的进与出。 基本特征:间歇反应过程是一个非稳态的过程,反应器内组成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主要优点:操作灵活,设备费低,适用于小批量生产或小规模废水的 处理。 主要缺点:设备利用率低,劳动强度大,每批的操作条件不易相同, 不便自动控制。

连续操作:连续地将原料输入反应器,反应产物也连续地流出反应器 特点: (1)操作特点:物料连续输入,产物连续输出,时刻伴随着物料的流动。 1 / 12 基本特征:连续反应过程是一个稳态过程,反应器内各处的组成不随时间变化。(反应组分、浓度可能随位置变化而变化。) 主要优点:便于自动化,劳动生产率高,反应程度与产品质量较稳定。规模大或要求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的场合,多采用连续操作。 主要缺点:灵活性小,设备投资高。 半连续操作:原料与产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为连续输入或输出,而其它成分分批加入或取出的操作。 特点:半间歇操作具有间歇操作和连续操作的某些特点。反应器内的组成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什么是空间时间和空间速度?它们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分别是什么?空间时间:反应器有效体积(V与物料体积流量(qv)之比值. 空间速度:单位反应器有效体积所能处理的物料的体积流量. (6)一般情况下,反应器内的流体流动状态会对反应结果产生影响,为什么? (7)根据反应物料的流动与混合状态,反应器可分为哪些类型。

第五章固定资产答案

第六章固定资产 一、填空题 1.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有形资产 2.固定资产定义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3.在用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 4.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出租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土地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5.原始价值计价重置成本计价净值计价 6.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 7.经营租赁融资租赁 8.资本化后续支出费用化后续支出长期待摊费用 9.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登记簿 10.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项目 二、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B 5.A 6.D 7.B 8.D 9.D 10. C 11.A 12.B 13.A 14.A 15.D 16.C 17.D 18.A 19.D 20.B 21.A 22.C 23.B 24.B 25.A 三、多项选择题 1.ABD 2.ABD 3.ABCD 4.AB 5.AD 6.BCD 7.AC 8.BCD 9.BC 10.ABD 11.BCD 12.BC 13.ABCD 14.BCD 15.ABC 16.ABD 17.CD 18.BD 19.ABC 20.ABC 四、判断题 1.√ 2.√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14.× 15.√ 16.×17.√ 18.× 19.× 20.×

21.× 22.√ 23.√24.× 25.× 26.√ 五、名词解释 1.固定资产指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年的有形资产。 2.原始价值是指企业购置、建造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 3.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 4.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 5.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 6.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收入)扣除预计处置费用(清理费用)后的余额。 六、简答题 1.答:固定资产特点:(1)持有的目的,是生产经营活动使用的需要。(2)是有形资产。(3)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2.答: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主要有:(1)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基数(即原价);(2)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3)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4)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3.答:企业在确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时,主要应当考虑下列因素:(1)该资产的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2)该资产预计的有形损耗,如设备使用中发生磨损,房屋建筑物受到自然侵蚀等;(3)该资产预计的无形损耗,如因新技术的出现而使现有的生产技术水平相对陈旧、市场需求变化使产品过时等;(4)有关资产使用的法律或者类似规定的限制。 4.答:企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从项目范围看是除下列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外,其余固定资产均应计提折旧:(1)已提足折旧仍然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2)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3)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4)提前报废固定资产,不再补提折旧;从时间范围看,是当月增加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当月减少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即月初数额法。所以,企业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是“月初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5.答: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应当在提供劳务交易完成且收到款项或取得收款权利时,确认提供劳务收入。提供劳务收入的金额为从接受劳务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 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会计年度的,应当按照完工进度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年度资产负债表日,按照提供劳务收入总额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会计年度累计已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后的金额,确认本年度的提供劳务收入;同时,按照估计的提供劳务成本总额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会计年度累计已确认营业成本后的金额,结转本年度营业成本。

环工原理思考题

4热量传递 1)什么是热传导? (2)什么是对流传热?分别举出一个强制对流传热和自然对流传热的实例。 (3)简述辐射传热的过程及其特点。 (4)试分析在居室内人体所发生的传热过程,设室内空气处于流动状态。 (5)若冬季和夏季的室温均为18℃,人对冷暖的感觉是否相同?在哪种情况下觉得更暖和?为什么? (1)简述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 (2)简述对流传热的机理、传热阻力的分布及强化传热的措施。 (3)为什么流体层流流动时其传热过程较静止时增强? (4) 传热边界层的范围如何确定?试分析传热边界层与流动边界层的关系。 (5)试分析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 (6) 分析圆直管内湍流流动的对流传热系数与流量和管径的关系,若要提高对流传热系数,采取哪种措施最有效? (7)流体由直管流入短管和弯管,其对流传热系数将如何变化?为什么? (8)什么情况下保温层厚度增加反而会使热损失加大?保温层的临界直径由什么决定? (9)间壁传热热阻包括哪几部分?若冷热流体分别为气体和液体,要强化换热过程,需在哪一侧采取措施? (10)什么是传热效率和传热单元数? 1)分析热辐射对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作用特点。 (2)比较黑体和灰体的特性及其辐射能力的差异。 (3) 温度对热辐射和辐射传热的影响。 (4)分析物体辐射能力和吸收能力的关系。 (5)简述气体发射和吸收辐射能的特征,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机理。 1)简述换热器的类型。 (2)什么是间壁式换热器,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 (3)列管式换热器式最常用的换热器,说明什么是管程、壳程,并分析当气体和液体换热时,气体宜通入哪一侧? (4)简述增加传热面积的方法。 (5)试分析提高间壁式换热器传热系数的途径。 5质量传递 (1)什么是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 (2)简述费克定律的物理意义和适用条件。 (3)简述温度、压力对气体和液体分子扩散系数的影响。 (4)对于双组分气体物系,当总压和温度提高1倍时,分子扩散系数将如何变化? (5)分析湍流流动中组分的传质机理。 (1)什么是总体流动?分析总体流动和分子扩散的关系。 (2)在双组分混合气体的单向分子扩散中,组分A的宏观运动速度和扩散速度的关系? (3)单向扩散中扩散组分总扩散通量的构成及表达式。

【精品】第5章固定资产练习题答案

第5章固定资产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发生的所有成本之和,即50000+8500+1500+1000+170+2000=63170(元) 2D:甲设备分摊的成本+甲设备安装成本,即[(7800000+1326000+42000)×2926000/(2926000+3594800+1839200)]+[30000×(1+17%)+40000]=3283900(元) 3A4B 5B:第一年100×2/5=40万;第二年(100-40)×2/5=24万;第三年(100-40-24)×2/5=14。4(万元) 6B:上半年折旧率为5/15,下半年折旧率为4/15,即[(740-20)×5/15]/2+[(740-20)×4/15]/2=216(万元) 7C:2008年1~3月份的折旧+2008年9~12月份的折旧,即[3600/(5×12)]×3+{[3600—(3600/5)×3+96]/(4×12)}×4=308(万元) 8D:帐面原价-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减值损失=[80000-(80000-5000)×(5/15+4/15+3/15)]×(1—10%)=18000(元) 9 A10B:损失总额-保险赔偿=120-(30+10)=80(万元) 二、多项选择题 1ABC2BD3ABC4ACD(2006年的新准则规定折旧方法的改变属于会计估计变

更)5ABC6ABC(见p116)7BC8BD9ABCD10ABCD(处置有些固定资产要交增值税) 三、计算及账务处理题 1。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各年支付款项的复利现值之和 =1000÷(1+6%)+600÷(1+6%)2+400÷(1+6%)3 =1000×0。9464+6000×0。89+400×0。8396 =1813。24(万元) 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2000万元 未确认融资费用=2000-1813。24=186。76(万元) 借:固定资产1813.24 未确认融资费用186。76 贷:长期应付款2000 2007年12月31日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确认融资费用)=1813.24×6%=108.79(万元) 借:财务费用108.79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108。79

第五章固定资产详解

第五章固定资产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阐述了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记录问题。分数4分左右,属于比较重要的章节。 本章近年主要考点: (1)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及折旧额的计算; (2)在建工程成本的构成; (3)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等。 本章应关注的主要问题: (1)增值税转型后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计算; (2)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概念; (3)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业务的会计处理; (4)固定资产实际成本与原来的暂估价值不一致的会计处理; (5)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会计处理; (6)固定资产折旧额的计算; (7)本章可以和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减值、会计差错更正和合并财务报表等内容结合出题。 2014年教材主要变化 本章内容没有变化。 主要内容 第一节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第三节固定资产的处置 第一节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 (一)固定资产的定义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二)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应注意的是: (1)环保设备和安全设备也应确认为固定资产。虽然环保设备和安全设备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有助于企业从相关资产获得经济利益,或者将减少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

流出。 (2)工业企业所持有的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等资产通常确认为存货,但某些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需要与相关固定资产组合发挥效用,例如民用航空运输企业的高价周转件,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 (3)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的成本,是指企业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这些支出包括直接发生的价款、运杂费、包装费和安装成本等,也包括间接发生的,如应承担的借款利息、外币借款折算差额以及应分摊的其他间接费用。 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确定其初始入账成本时还应考虑弃置费用。 【提示】2009年1月1日增值税转型改革后,企业购建(包括购进、接受捐赠、实务投资、自制、改扩建等)生产用固定资产发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不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一)外购固定资产 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不含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外购固定资产分为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和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两类。 【提示】员工培训费不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1.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相关支出直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生产用动产) 贷:银行存款等 2.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生产用动产) 贷: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教材例5-1】20×9年2月1日,甲公司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生产用机器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5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85 000元,支付的运输费为2 500元,款项已通过银行支付;安装设备时,领用本公司原材料一批,价值3万元,购进该批原材料时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5 100元;支付安装工人的工资为4 900元。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甲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1)支付设备价款、增值税、运输费合计为587 500元 借:在建工程 502 32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 175 (85 000+2 500×7%) 贷:银行存款 587 500

20XX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

.. 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2. 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3. 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4. 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5. 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 6. 一般情况下,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利用隔离、分离和(或)转化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利用各类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试根据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第一节常用物理量 1.什么是换算因数?英尺和米的换算因素是多少? 2.什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单位和量纲的区别是什么? 3.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区别和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并阐述与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和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专

业资料 .. 少? 第二节质量衡算 1.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2.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3.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是什么? 4.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 5.对存在一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 第三节能量衡算 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 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 第三章流体流动 第一节管流系统的衡算方程 1.用圆管道输送水,流量增加1倍,若流速不变或管径不变,则管径或流速如何变化?

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课后答案

1.2简要阐述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工程学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以及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是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1.3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主要有: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砂滤等)、过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重力沉降作用、离心沉降作用、浮力作用、物理阻截作用、物理阻截作用、渗透压、物理截留等、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1.4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有哪些可能的技术,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燃烧法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界面吸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生物降解作用、燃烧反应。 1.5简述土壤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 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雨水淋溶作用,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地表水体的污染;②污染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物等形式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或动物所吸入;③通过植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上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等。 1.6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的主要作用原理是什么? 解:从技术原理上看,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隔离技术”、“分离技术”和“转化技术”三大类。隔离技术是将污染物或者污染介质隔离从而切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扩散,防止污染近一步扩大。分离技术是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它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或回收利用的目的。转化技术是利用化学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污染介质得到净化与处理。 1.7《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任务是什么? 解: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系统、深入地阐述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即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包括室内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管理和资源化工程、物理性污染(热污染、辐射污染、噪声、振动)控制工程、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工程、生态修复与构建工程以及其它污染控制工程中涉及到的具有共性的工程学基础、基本过程和现象以及污染控制装置的基本原理,为相关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2.1某室内空气中O3的浓度是0.08×10-6(体积分数),求: (1)在1.013×105Pa、25℃下,用μg/m3表示该浓度; (2)在大气压力为0.83×105Pa和15℃下,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解:理想气体的体积分数与摩尔分数值相等 由题,在所给条件下,1mol空气混合物的体积为V1=V0·P0T1/P1T0=22.4L×298K/273K=24.45L

[工学]环境工程原理第二版全部课后答案

第I篇习题解答 第一章绪论 1.1简要概述环境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学科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突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酝酿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从零星的环境保护的研究工作与实践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环境学科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和内涵不断扩展,所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而且各个学科间又互相交叉和渗透,因此目前有关环境学科的分支学科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划分方法。图1-1是环境学科的分科体系。 图1-1 环境学科体系 1.2 简要阐述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工程学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以及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是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环境工程学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及原理 生态修复与构建技术及原理 清洁生产理论及技术原理 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 环境工程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 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土壤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 废物资源化技术 环境学科体系 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学 环境生态学 环境规划与管理

图1-2 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1.3 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主要有: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砂滤等)、过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重力沉降作用、离心沉降作用、浮力作用、物理阻截作用、物理阻截作用、渗透压、物理截留等、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1.4 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有哪些可能的技术,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燃烧法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界面吸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生物降解作用、燃烧反应。 1.5 简述土壤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 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雨水淋溶作用,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地表水体的污染;②污染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物等形式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或动物所吸入;③通过植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上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等。 1.6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的主要作用原理是什么? 解:从技术原理上看,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隔离技术”、“分离技术”和“转化技术”三大类。隔离技术是将污染物或者污染介质隔离从而切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扩散,防止污染近一步扩大。分离技术是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它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或回收利用的目的。转化技术是利用化学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污染介质得到净化与处理。

环工原理思考题1

十一章 第一节 (2) 反应器的一般特性主要指哪几个方面? 反应器内反应物的流动状态、混合状态、浓度与温度分布、质量和能量传递性能等 (4) 什么是间歇操作、连续操作和半连续操作?它们一般各有哪些主要特点? 间歇操作:将反应原料一次加入反应器,反应一段时间或达到一定的反应程度后一次取出全部的反应物料,然后进入下一轮操作。操作特点:反应过程中既没有物料的输入,也没有物料的输出,不存在物料的进与出。 连续操作:连续地将原料输入反应器,反应产物也连续地流出反应器。操作特点∶物料连续输入,产物连续输出,时刻伴随着物料的流动。 半间歇操作/半连续操作:原料与产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为连续输入或输出,而其它成分分批加入或取出的操作称为半间歇操作或半连续操作。主要特点:半间歇操作具有间歇操作和连续操作的某些特点。反应器内的组成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5) 什么是空间时间和空间速度?它们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分别是什么? 空间时间:反应器有效体积(V )与物料体积流量(q v)之比值。 空间时间 τ=30s 表示了什么?每30s 处理与反应器有效体积相等的流体 空间速度(空速):单位反应器有效体积所能处理的物料的体积流量。 空间速度 表示单位时间内能处理几倍于反应器体积的物料,反映了一个反应器的强度。(SV =2 h-1表示1h 处理2倍于反应器体积的流体。) (7) 根据反应物料的流动与混合状态,反应器可分为哪些类型。 理想流反应器和非理想流反应器。完全混合流(全混流)反应器和推流反应器。 (8) 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它通常用到哪几类基本方程? 1、选择合适的反应器型式; 2、确定最佳的操作条件; 3、计算达到规定的目标所需要的反应体积,确定反应器的主要尺寸。 反应器设计用到的基本方程: 反应动力学方程、物料/能量/动量衡算式。 第二节 (1) 什么是膨胀因子?膨胀因子为1的反应体系,反应后系统的物质的量将如何变化?若是膨胀因子为0.5的反应体系,则如何变化? 膨胀因子:每消耗1mol 的某反应物所引起的反应系统总物质的量的变化量(δ)称为该反应物的膨胀因子。 膨胀因子为1时,系统增加1mol ;膨胀因子为0.5时系统增加0.5mol 。(膨胀因子可正可负) (2) 什么是简单反应和复杂反应?可逆反应属于哪一类反应?为什么? ? 简单反应(单一反应) 包括:可逆反应 ,因为可逆反应可以写出正反应和 负反应的两个计量方程,但两者并不独立,用其中一个计量方程即可表达反 应组分间的定量关系,因此亦可视为一种简单反应。 ? 复杂反应(复合反应)包括:平行反应,串联反应, 平行-串联反应 (4) 对于连续反应器,某一关键组分的转化率的一般定义是什么? x A=(q nA0-q nA)/q nA0=1-q nA/q nA0 式中q nA0和q nA 分别为流入和排出反应器的A 组分的量。 第三节 V /V q τ=V SV /q V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