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多位数》单元知识

《认识多位数》单元知识
《认识多位数》单元知识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

一、知识点:

1. 数位顺序表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 10个十亿是一百亿, 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注意:数位顺序表要非常熟练,它是读写数、说数的组成、计数单位之间进率关系的基础。

哪一位在哪里,计数单位是什么要熟记于心。

比如:从右边起,第三位是百位,计数单位是百;第五位是万位,计数单位是万;第九位是亿位,计数单位是亿……

比如:七位数的最高位是百万位,十位数的最高位是十亿位,十二位数的最高位是千亿位……

比如:亿位的左边是十亿位,右边是千万位……

2. 多位数的读写法:(不管是读数还是写数,都要先分级再读写)

读法:(1)读数要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个级。

(2)亿级数、万级数和个级数的读法相同,读完亿级后加个一个亿字,读完万级加个万字。

(3)每级中间的“0”要读出来,连续的“0”只读一个,每级末尾“0”都不读。

例如: 1258,1258,1258 200,3004,0800

读作:一千二百五十八亿一千二百五十八万一千二百五十八二百亿三

千零四万零八百

写法:(1)写数要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写,先写亿级再写万级、个级。

(2)亿级数、万级数和个级数的写法相同。

(3)如果哪一位上没有数,就要用“0”占位。

例如: 五百零四亿零二百五十万零三

写作: 504,0250,0003

3. 多位数的组成:(有二种表述方法)

例如 120,8500

,0500

4. 多位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要比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

位数相同就比最高位,最高位大的数就大,

最高位相同就比第二位,第二位相同就比第三位,一位一位比下去……

六位数 七位数 七位数 七位数 例如 99,0852( < )100,0000 58.5,2000( > )57.9,9990

5. 多位数的改写:

把整万数改写成“万”做单位的数:只要把个级的4个“0”改写成万字。

例如:15,0000=15万 15,0800,0000=15,0800万

把整亿数改写成“亿”做单位的数:只要把万级个级的8个“0”改写成亿字。

例如:15,0000,0000=15亿 1508,0000,0000=1508亿

6. 求多位数的近似数

(1)求近似数的方法是四舍五入法。

(2)要审清要求:是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尾数是什么是四舍还是五入要用什么做单位 例如:(1)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近似数。

按每一个数位来讲:是由1个百亿,2个十亿,8个千万,5个百万,

按每一级来讲:是由120个亿,8500个万和500个一 组成的。

(2)四舍五入到“亿”位。

(3)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写出近似数。

注意:多位数的改写时,数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所以用等号连接。

求多位数的近似数时,数的大小发生变化,所以用约等号连接。

高考物理邢台力学知识点之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汇编含解析

高考物理邢台力学知识点之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汇编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某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用水平力F推一购物车沿直线前进,已知推力大小是 80N,购物车的质量是20kg,购物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购物车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是40N B.购物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是40N C.购物车沿地面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D.购物车将做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物块以初速度v0冲上足够长的固定斜面,斜面倾角为θ,物块与该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规定沿斜面向上方向为速度v和摩擦力f的正方向)则图中表示该物块的速度v和摩擦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A.B. C.D. 3.如图A、B、C为三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当水平力F作用于B上,三物体可一起匀速运动,撤去力F后,三物体仍可一起向前运动,设此时A、B间作用力为f1,B、C间作用力为f2,则f1和f2的大小为()

A .f 1=f 2=0 B .f 1=0,f 2=F C .13 F f ,f 2=2 3F D .f 1=F ,f 2=0 4.甲、乙两球质量分别为1m 、2m ,从同一地点(足够高)同时静止释放.两球下落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f 仅与球的速率v 成正比,与球的质量无关,即f=kv(k 为正的常量),两球的v?t 图象如图所示,落地前,经过时间0t 两球的速度都已达到各自的稳定值1v 、2v ,则下落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球质量大于乙球 B .m 1/m 2=v 2/v 1 C .释放瞬间甲球的加速度较大 D .t 0时间内,两球下落的高度相等 5.如图所示,质量为10kg 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向左运动,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与此同时,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 =20N 的作用,则物体的加速度为( ) A .0 B .2m/s 2,水平向右 C .4m/s 2,水平向右 D .2m/s 2,水平向左 6.如图甲所示,在升降机的顶部安装了一个能够显示拉力大小的传感器,传感器下方挂上一轻质弹簧,弹簧下端挂一质量为m 的小球,若升降机在匀速运行过程中突然停止, 并以此时为零时刻,在后面一段时间内传 感器显示弹簧弹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 如图乙所示,g 为重力加速度,则( )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1、(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2、观察大树可以用的方法有:(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用耳朵听、测量、用放大镜等。 3、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 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4、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木质的干,一般是多年生的。 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同,叶片不一样。 5、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6、狗尾草是(一年生)杂草。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木本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等 草本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等 7、大树和小草的比较 大树的特点:高大、木质茎、寿命长;小草的特点:矮小、草质茎、寿命短 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①有根、茎、叶,②有生命,③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等,④会繁殖,⑤会死亡。 8、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9、叶子的结构分两部分:(叶片和叶柄),其中叶片上长有(叶脉)。 10、新鲜的叶和落叶比较 新鲜的叶的特点:有生命,软,有弹性。落叶的特点:无生命,没有弹性,易碎 11、在观察叶的变化的时候,我们可以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12、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3、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4、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 15、植物按生存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常见的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莲等) 常见的陆生植物有:(狗尾草、车前草、三叶草、桃树、梨树等) 1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①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②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③都会 生长发育,④都会繁殖后代,⑤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7、.植物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提纲总结【精排】

2.1生物与非生物 一、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主要有七个基本特征:严整的结构能进行新陈代谢都有生长应激性生物都能生殖和发育有遗传和变异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二、观察蜗牛,学会描述其形态和生活习性 外形有贝壳,身体柔软,有触角,移动时身下会有粘液。它有视觉,有触觉,有嗅觉,没有听觉。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2.2细胞 一、细胞发现史 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虽然发现的是(),但的确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细胞,为向微观领域进军打开了大门。随后,又观察叶片表皮和树枝横切面,发现活的植物也是有细胞构成。 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和()提出了“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的内容: 1. 2. 3. 二、认识细胞 1、细胞的形状 有圆的、立方形的、柱形的、菱形的、多边形的等多种形状。 2、细胞的大小 细胞一般很小,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三、细胞的结构 写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并写出各结构的作用

四、显微镜的结构 写出显微镜的各个结构,并能记住各个结构的作用 五、显微镜的使用 1、准备

将显微镜平稳地放在身前的实验桌上,略偏左,使镜臂对着身体,镜筒向前 2、对光①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转动粗调节器,使低倍镜前端距 载物台约1-2厘米的距离。(如右图) 2、对光② 转动遮光器,将光圈放大; 让左眼朝目镜里注视,同时用手将反光镜转向光源; 调节反光镜,直至从目镜里看到一个白色明亮的圆形视野 3、低倍镜观察① 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待检查部分位于通光孔中心, 用弹簧夹片压住载玻片两端。 低倍镜观察② 两眼从侧面注视,将物镜降至距标本约0.5厘米时停止。 低倍镜观察③ 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调节器,缓慢上升镜筒,直到视野中出现物象,再用细调节器调节。 4、高倍镜观察① 先将低倍镜下找到所需观察的物象,把要进一步放大的部位移到视野正中央。 高倍镜观察② 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到位。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光照明亮,再微微调节细调节器,直到物象清晰。 5、显微镜复原 用擦镜纸揩净目镜和物镜,用清洁纱布揩净镜体。再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下降,然后将显微镜平稳地放入镜箱内保存。 2.3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细胞分裂: 概念: 特点: 1.子细胞体积是母细胞的1/2; 2.子细胞数目是原来的2倍; 意义: 1.单细胞生物的个体增多; 2.多细胞生物个体内细胞数目增多; 细胞生长: 概念: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大小一般只有母细胞的一般,他们能吸收营养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这个过程就是细胞生长。 意义: 细胞分化 载物 台 通 光 孔 低倍物镜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维恩图

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在观察活动中,我们能做到:(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2)保持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护它们的生存 环境。(3)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3、蜗牛的身体分为(头)、(腹)、(尾)三部分。头上有(两对触角)。长触角的顶端是(眼睛),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 4、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 5、蜗牛(不能)在水中生活,“睡觉”的蜗牛可以(将它放入水中将它叫醒)。 6、蜗牛喜欢吃(新鲜的菜叶)等绿色植物,嘴里有25600颗牙齿,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 7、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它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8、蚯蚓喜欢吃(腐烂的落叶),(不能)在水中生活。: 9、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六只(脚)。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10、蚂蚁没有眼睛,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出一种“信息素”会指引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11、金鱼是人工培育的,品种很多,是常见的家养动物。 12、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第七课: 1、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等。 2、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他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汇编附答案(3)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汇编附答案(3) 一、选择题 1.跳水运动员从10m 高的跳台上腾空跃起,先向上运动一段距离达到最高点后,再自由下落进入水池,不计空气阻力,关于运动员在空中的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 .上升过程处于超重状态,下落过程处于失重状态 B .上升过程处于失重状态,下落过程处于超重状态 C .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均处于超重状态 D .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2.在匀速行驶的火车车厢内,有一人从B 点正上方相对车厢静止释放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 A .可能落在A 处 B .一定落在B 处 C .可能落在C 处 D .以上都有可能 3.如图所示,质量为2 kg 的物体A 静止在竖直的轻弹簧上面。质量为3 kg 的物体B 用轻质细线悬挂,A 、B 接触但无挤压。某时刻将细线剪断,则细线剪断瞬间,B 对A 的压力大小为(g =10 m/s 2) A .12 N B .22 N C .25 N D .30N 4.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外壳质量为0m ,弹簧及挂钩的质量忽略不计,挂钩吊着一质量为m 的重物,现用一竖直向上的拉力F 拉着弹簧测力计,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0F ,则拉力F 大小为( ) A . 0m m mg m + B . 00m m F m +

C . m m mg m + D . 000 m m F m + 5.质量为2kg 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 ,其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取g =10m/s 2,则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水平推力F 的大小分别为( ) A .0.2,6N B .0.1,6N C .0.2,8N D .0.1,8N 6.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用水平轻质弹簧系住,并用倾角θ=37°的木板托住,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则( ) A .小球受木板的摩擦力一定沿斜面向上 B .弹簧弹力不可能为 3 4 mg C .小球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D .木板对小球的作用力有可能小于小球的重力mg 7.如图,物块a 、b 和c 的质量相同,a 和b 、b 和c 之间用完全相同的轻弹簧S 1和S 2相连,通过系在a 上的细线悬挂于固定点O ;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将细绳剪断,将物块a 的加速度记为a 1,S 1和S 2相对原长的伸长分别为?x 1和?x 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在剪断瞬间( ) A .a 1=g B .a 1=3g C .?x 1=3?x 2 D . ?x 1=?x 2 8.如图甲所示,在升降机的顶部安装了一个能够显示拉力大小的传感器,传感器下方挂上一轻质弹簧,弹簧下端挂一质量为m 的小球,若升降机在匀速运行过程中突然停止, 并以此时为零时刻,在后面一段时间内传 感器显示弹簧弹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 如图乙所示,g 为重力加速度,则( )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单元知识要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单元知识要点 一、认识温度计和酒精灯。 1、正确使用温度计。 (1)在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时,待温度计的液柱静置后读出的温度会更准确。 (2)读温度计的方法:视线与温度计的液柱液面保持平视。 2、认识酒精灯。 (1)酒精灯的基本构造。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最外面一层叫外焰,中间一层叫内焰,最里面一层叫焰心。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的温度最低。 (3)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 ①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②熄火时要用灯帽盖灭;③不能用嘴吹灭火焰。 二、水的三态变化。 1、水的蒸发。 (1)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蒸发时液体温度会下降。 (2)影呵蒸发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速等。蒸发在任何温度都会进行,只是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反之越慢。 (3)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当温度变低吋可以变成液态水,所以水蒸气是水的一种状态。 2、水的沸胯。 (1)沸騰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2)在1个示准大气圧下,水是在100℃沸騰的。沸騰后,水的温度不変,同吋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漸变大,一直上升到液面破裂,釋放出水蒸气。 3、水的凝固与融化 (1)当坏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吋,水开始結冰,从液体状戊変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結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3)水結冰后的变化:冰的温度为0℃或以下,低于水的温度。水結冰后有固定形状,体积变大,可浮在水面上。 (4)冰和水是同种物质,冰是固态的水。 火焰 灯帽 瓶塞 玻璃瓶 酒精 灯芯

七年级科学[新教材]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 一、生物与非生物 1、根本区别:有无生命;有生命的是生物,无生命的是非生物. 2、生物的七大特征: 1.能新陈代谢(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最基本的特征); 2. 对刺激有反应(应激性); 3. 具有严整的生物结构(除病毒外由细胞结构); 4.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5.会遗传和变异; 6.能够生长(使生物能长大); 7.可以繁殖后代(使生物不会灭绝) 3、动物与植物: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两者最大的区别是:营养方式不同。 动物:由于细胞中无叶绿体,自身不能制造养料,要摄取食物来获得营养。 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能利用阳光、水、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二、观察蜗牛 1.蜗牛的外形特征 (1)体外有一个螺旋形的外壳,它具有保护的作用。 (2)头部触角:有两对,前一对较长,后一对较短,具有触觉的作用。 眼:着生在长的一对触角的顶部,具有视觉的功能。 口:着生在触角的下方,具有味觉的作用。 (3)腹部是肥大的足,是运动的器官,足内有足腺,能分泌黏液,所以蜗牛在爬行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粘液的作用:可以减小地面摩擦和传递信息 2.蜗牛的生活习性 陆生,有冬眠和夏眠的习性,常栖息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喜欢夜间活动,主要食物是一些植物的叶和嫩的叶芽,对农作物有一定的危害,是一种农业害虫,因此农民不太喜欢它。 3.蜗牛的生理特征:具有触觉,嗅觉,视觉,味觉;但没有听觉。 第2节细胞 一、细胞学说创立的历史 (1)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首先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木栓的细胞壁结构,提出了“细胞”这个名词。 (2)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的细胞核。 (3)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在总结前有经验基础上,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 (4)20年后,德国科学家魏尔啸进一步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 细胞学说的内容: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二、细胞的结构 (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同结构: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细胞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细胞内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繁殖后代有关) (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细胞壁(具保护和支持作用,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第二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课寻访小动物 1.秋天,我们可以在(田野)、(草丛)、(树上)、(大树周围)等 地方,观察到许多小动物。 2.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 长着(不同)的动物。我们观察动物,要注意观察动物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在寻访小动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调查记录)。 4.在观察活动中,我们要做到:①爱护小动物,不伤害他们;②保持动 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③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5.几种动物及它们生活的地方: 知了———树上蟋蟀———草丛蝴蝶———花丛 蝌蚪———池塘蚂蚁———地面上的小窝 第二课、第三课蜗牛(一)、(二) 1.蜗牛身体柔软,身体分为(头、腹、壳)三部分,头上有两对(触 角),前对短后对长,长触角上有(眼睛),有牙齿。和蜗牛相似的软体动物有:(田螺、扇贝)等。蜗牛的壳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2.蜗牛的壳顺时针旋转的叫右旋,逆时针旋转的叫左旋。 3.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用小棒或铅笔轻轻触碰蜗牛 的身体,蜗牛会(缩进壳里)。 4.蜗牛的足叫(腹足),它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 (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5.在观察蜗牛时,我们的观察顺序是(从整体到局部),并使用(放大 镜)做了更细致的观察。 6.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在饲养蜗牛时,每天(傍晚) 最好用(菜叶)、(青瓜)等给蜗牛喂食。 7.蜗牛休眠后要唤醒它,可以把它放入(水中)。 8.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蜗牛用(气孔)呼吸,从(肛门)中 排出粪便。 9.蜗牛通过(产卵)繁殖后代。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检测(4)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检测(4)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辆小车,小车内底面水平且光滑,侧面竖直且光滑。球A 用轻绳悬挂于右侧面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小车左下角放置球B,并与左侧面接触。小车在沿水平面向右运动过程中,A与右侧面的弹力恰好为零。设小车的质量为M,两球的质量均为m,则() A.球A和球B受到的合力不相等 B.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6m/s2 C.地面对小车的支持力大小为(M+m)g D.小车对球B的作用力大小为1.25mg 2.如图所示,质量为2 kg的物体A静止在竖直的轻弹簧上面。质量为3 kg的物体B用轻质细线悬挂,A、B接触但无挤压。某时刻将细线剪断,则细线剪断瞬间,B对A的压力大小为(g=10 m/s2) A.12 N B.22 N C.25 N D.30N 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物块以初速度v0冲上足够长的固定斜面,斜面倾角为θ,物块与该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规定沿斜面向上方向为速度v和摩擦力f的正方向)则图中表示该物块的速度v和摩擦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A.B.

C . D . 4.如图A 、B 、C 为三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当水平力F 作用于B 上,三物体可一起匀速运动,撤去力F 后,三物体仍可一起向前运动,设此时A 、B 间作用力为f 1,B 、C 间作用力为f 2,则f 1和f 2的大小为( ) A .f 1=f 2=0 B .f 1=0,f 2=F C .13 F f = ,f 2=2 3F D .f 1=F ,f 2=0 5.下列单位中,不能.. 表示磁感应强度单位符号的是( ) A .T B . N A m ? C . 2 kg A s ? D . 2 N s C m ?? 6.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小车车厢底部有一质量为m 1的木块,木块和车厢通过一根轻质弹簧相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在车厢的顶部用一根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 2的小球.某段时间内发现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在这段时间内木块与车厢保持相对静止,如图所示.不计木块与车厢底部的摩擦力,则在这段时间内弹簧的形变为( ) A .伸长量为 1tan m g k θ B .压缩量为1tan m g k θ C .伸长量为 1m g k tan θ D .压缩量为 1m g k tan θ 7.如图所示,质量为10kg 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向左运动,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与此同时,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 =20N 的作用,则物体的加速度为( ) A .0 B .2m/s 2,水平向右 C .4m/s 2,水平向右 D .2m/s 2,水平向左 8.下列对教材中的四幅图分析正确的是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一、运动和位置 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需要先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2、参照物选择不同,运动状态也不同,因此,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注意:宇宙中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例如:相对于路面,汽车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汽车是运动的。 3、两人静止不动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判断方向需要用到方向盘,测量距离需要用到软尺。 4、步骤:先选定参照物,再明确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接着明确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最后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例如:我在公园东南方向米处。 二、各种各样的运动 1、物体的运动(也叫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不同可以分成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照运动形式不同又可以分成平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等,各种运动形式之间互相联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2、为了更加直观清晰地观察物体运动,我们在物体上贴上一个圆点。 3、常见运动方式及举例 三、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 1、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2、曲线运动:运动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3、复合运动:含有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叫做复合运动。例如:上升的直升机。 4、运动轨迹

运动轨迹 四、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物体在斜面上有滑动和滚动两种基本运动方式。(注意:当重力等于摩擦力时,物体会静止在斜面上) 2、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会受到斜面坡度、光滑程度和放置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3、经过多次试验,接近立方体或长方体的物体容易产生滑动;接近球体或圆柱体的物体容易产生滚动。(注意:有些物体可能同时有滑动和滚动,例如:六棱柱) 五、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来比较运动的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 2、常见动物的运动快慢 3、世界短跑记录:博尔特9秒58 4、物体的运动快慢与距离和时间同时有关,因此,采用对比实验来设计实验。 5、实验设计 实验材料:直线轨道,黄色小球,红色小球,秒表,记录单 实验步骤:(1)分组实验,每组各有1名操作员,计时员,发令员和记录员 (2)操作员从轨道一端将红色小球放入轨道,发令员发出口令,计时员记录小球到达轨道终点所用时间 (3)将另一个小球放入轨道,重复以上步骤 (4)每个小球至少测量3次,每次都要记录 (5)记录分析数据,整理实验材料 (6)讨论两个小球运动快慢,说出判断依据,得出结论 6、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要进行多次实验,采用计算平均数的方法来处理数据。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供参考)

第二单元溶解 一、填空题。 1.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1.水能溶解很多物质。由于水溶解了自然界中的许多矿物质,生物得到了营养;由于水溶解了空气中的氧气,水中的动物和植物能够生存。 2.过滤实验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 滤纸,铁架台。 3.过滤实验中,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让漏斗颈的底部紧贴烧杯的内壁。过滤时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2.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1.为了清晰的观察到物质的溶解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代替食盐做溶解实验。 2.高锰酸钾紫红色,呈颗粒状。人们常用高锰酸钾来消毒和防腐。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锰酸钾,需要用小匙来取。 1.溶解就是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变成的颗粒大小看 不见,不会沉淀,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3.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1.某些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能够形成均匀、透明、稳定的溶液。 2.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3.许多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比如高锰酸钾、食盐、酒精等,但也有许多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比如石头、面粉、油等。 4.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2.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了解某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帮助。 3.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 4.拉注射器活塞,压力减小,气体析出;推注射器活塞,压力增大,气体溶解。气体既能溶解在水中,又能从水中析出。 2.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的溶解氧气、 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6.水能溶解一些固体、液体、气体。 5. 溶解的快与慢 1.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 2.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搅拌、加热、切碎。 3.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是:液体是否被搅拌、水的温度、物质颗粒大小。 6.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1.一杯水不断加进食盐,直到再也不能溶解为止,这种食盐溶液,叫做食盐的饱和溶液。 2.在20摄氏度的环境下,100毫升水能溶解 36克食盐。 3.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4.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3.实验时,我们可以用量筒量水,用天平称盐。实验完,应 把盐水收集起来,做下一个实验。 7.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1.蒸发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蒸发皿、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食盐水。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的温度最低。 3.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人们就是利用盐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知识清单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 一.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1.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叫孵化。 2.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2.蚕卵是扁圆形的,中间凹下去,大小和芝麻差不多。 4.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的,要孵化时变成紫黑色。刚孵化出的小蚕是黑色的,很小,样子有点像蚂蚁,叫蚁蚕。 5.蚕卵的颜色变化:淡黄色——玫瑰红色——紫黑色——白色。快要孵化出蚕宝宝的蚕卵颜色是紫黑色的,孵化后蚕卵的颜色变成白色。 6.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放蚕卵的盒子上要扎上小孔,因为蚕卵需要呼吸。 7.养蚕小窍门: (1)小蚕爱吃桑叶。它一出卵就要及时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2)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 (3)经常清除查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 (3)把小蚕放在通风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里喷酒杀虫剂。 二、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1.动物的卵里孕育着新的生命。条件合适的时候,它会发育成为一个新的生命。 2.像青蛙、鸡这样靠卵来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 3.常见的卵生动物有鲫鱼、乌龟、蚂蚁、蚕等。 4.动物的卵可以根据卵外是否有硬壳分成两类:蛇卵、鸡蛋(卵)等是有硬壳的,蛙卵、鱼卵等是没有硬壳的。 5.纵向切开一颗熟鸡蛋,观察鸡蛋的内部构造有气室、卵白、卵黄、卵壳。

6.鸡蛋蛋黄上的小白点是胚,它是鸡宝宝生命的开端。 7.孵出小鸡大约需要3个星期。 三、蚕长大了 1.蚕卵可以孵化出蚕宝宝,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 2.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3.蚕的一生共蜕6次皮,其中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前蜕皮4次,蛹期蜕皮2次。 4.蚕蜕皮前头高高仰起,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这是蚕宝宝要蜕皮的征兆。 5.蚕身体呈长圆筒形,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上有环节,两侧的小黑点叫气门。 6.用放大镜可以观察蚕的幼虫和它的食物。 7.我们可以用画图记录看到蚕的幼虫的样子和它的食物。 8.可以在蚕房中搭建一些小架子,或用纸做一些小格子为蚕宝宝结茧做好准备。 四、蚕变了新模样 1.蚕吐丝了,蚕房中的许多蚕宝宝都被蚕丝包裹起来,形成了蚕茧。 2.蚕吐丝结茧后变成蛹,蛹呈纺锤形,分头、胸、腹三部分,黄褐色。 3.蚕茧呈椭圆形,起到保护蛹的作用,由一根蚕丝组成,长度一般为900~1500米。 4.蚕在吐丝的时候,头部的典型动作是呈8字形。 5.养蚕抽丝织成丝绸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之一,远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养蚕,织布。 6.蝴蝶、蜻蜓等动物的一生也会经历蛹的阶段。 五、茧中钻出了蚕蛾

主题单元设计——牛顿运动定律

主题单元设计——牛顿运动定律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 所需时间4课时(每周 2 课时,共 4 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章是在前面对运动和力分别研究的基础上的延伸——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建立起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是力学中也是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规律。 本章在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中采用的理想实验法;牛顿第二定律中的控制变量法;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问题时常用的整体法与隔离法,以及单位的规定方法,单位制的创建等。对这些方法要认真体会、理解,以提高认知的境界。 为了更扎实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本章第二节安排了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并提供了参考案例,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控制变量法在此得到了实践。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的研究引入了传感器――计算机的组合,现代气息浓厚,实验效果很好。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的改变,速度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的改变 2、理解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理解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4、通过演示实验认识加速度与质量和和合外力的定量关系 5、会用准确的文字叙述牛顿第二定律并掌握其数学表达式 6、通过加速度与质量和和合外力的定量关系,深刻理解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这一规律 7、认识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间的矢量关系,认识加速度与和外力间的瞬时对应关系 8、能初步运用运动学和牛顿第二定律的知识解决有关动力学问题 9、会用准确的文字叙述牛顿第三定律 10、能区分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11、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力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 2、通过演示实验及数据处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处理,培养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利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表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把物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2、培养认真的科学态度,严谨、有序的思维习惯 3、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习兴趣 4、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019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水 1、我们把水变成水蒸气(水 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水跑到了空气中) 水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粒组成的,这些微粒在水中不断的运动。 2、水蒸气微粒遇冷抱在一起就变成了“水”。水蒸气遇冷(0℃以下)变成水,这种现象叫凝结。 3、水的三个状态:固态、液态、气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时刻)蒸发 水 水蒸气 (液体) (遇冷)凝结 ( 气体) 4、水在正常压强下是100℃沸腾,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见杯底有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并且不断变大,到水面时气泡破裂,水面看见热气产生。 5、水变成水蒸气,它的体积变大。 6、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7、由水的液态变成固态(结冰)称为凝固,冰水混合物(一半水一半冰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 8、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结成霜。 提问: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 好处:可以看到美丽的冰雕,吃到冰淇淋。 不便:路滑给人们行走带来了不便。 9、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 10、在冰里加入一些盐会使得冰的温度会下降。 无色; 无味; 透明; 能流动; 没有固定形状。 液体; 摸得着; 看得见; 较重; 有固定的体积。 气体; 摸不着; 看不见; 较轻; 没有固定的体积。 水 水蒸气

测量水温的方法: (1).手拿温度计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漫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 (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2).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3).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2-3次),不能用嘴吹。 (4)、加热后的烧杯、三角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仍是很烫的,勿用手摸,谨防烫伤 10、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体积变小。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增加,可以加快冰块的融化速度。 加快冰融化的方法? 温度计:测量温度 烧杯:装水 石棉网:均匀受热 三脚架:支撑 酒精灯:加热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1、改变材料的(形状)、(宽度)、(厚度)、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2、拱形承载的秘密: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3、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4、生物体中的拱形:人的头骨、肋骨、足拱的构造以及贝壳、龟壳、鸡蛋等。 5、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 6、框架铁塔不容易倾倒的原因:框架铁塔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空气阻力小使它不容易倒。 7、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减少了桥墩的负担。 8、桥的结构一般分为三种:拱形结构桥、条形结构桥和框架结构桥。 9、大跨度的钢索桥主要由(钢缆)、(桥塔)、(桥面)组成,大跨度的钢索桥一般有两种形式:斜拉桥和悬索桥。江阴大桥跨度达(1385米),属于(悬索桥)。 10、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一下吧。 猜测: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 实验器材:宽度是2、4、8厘米的卡纸各一张;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垫圈,两摞相同高度的科学书。 相同条件:纸梁厚度;架空高度;架空的距离;放垫圈的位置 不同条件:纸梁的宽度 实验过程:分别用2、4、8厘米宽的卡纸和两摞相同高度的科学书搭一座纸桥,再分别在纸桥相同的地方放垫圈,看纸梁承受垫圈的数量。 实验现象:2厘米宽的纸梁承受的垫圈最少,4厘米较多,8厘米宽的纸梁承受的垫圈最多。 实验结论: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纸梁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 11、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一下吧。 猜测: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 实验器材:1倍、2倍、4倍厚的卡纸各一张;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垫圈,两摞相同高度的科学书。 相同条件:纸梁宽度;架空高度;架空的距离;放垫圈的位置 不同条件:纸梁的厚度 实验过程:分别用1倍、2倍、4倍厚的卡纸和两摞相同高度的科学书搭一座纸桥,再分别在纸桥相同的地方放垫圈,看纸梁承受垫圈的数量。 实验现象:1倍厚的纸梁承受的垫圈最少,2倍厚较多,4倍厚的纸梁承受的垫圈最多。 实验结论: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纸梁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大大的增加。

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1、在观察活动中,我们要做到:(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2)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 貌,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3)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2、观察蚂蚁,可以把馒头留给蚂蚁吃吗?不行,这样会干扰蚂蚁的生活。 3、蜗牛是褐色的。蜗牛的身体包括:头、腹、尾、壳、触角、眼睛、嘴等组成。 4、蜗牛没有脚,蜗牛的足叫腹足。蜗主要靠腹足爬行。 5、蜗牛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活。蜗牛休眠后要唤醒它,可以把它放入(水中)。 6、蜗牛没有牙齿,蜗牛口中有(齿舌)。蜗牛用(气孔)呼吸,从(肛门)中排出粪便。 7、蚯蚓由(口、环带、肛门)组成。蚯蚓的身体摸起来总是(湿湿的)。 7、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但是蚯蚓怕水,所以别把蚯蚓长时间放在水里。 8、比较蜗牛与蚯蚓的相同与不同。 9 蚂蚁由(头、胸、腹)头上长有(一对)触角,3对(或6只) 10、蚂蚁是怎样进行信息交流的?(或为什么不要随便干扰蚂蚁?) 蚂蚁在行进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线路。如果我们用手划过蚂蚁的行进队伍,干扰了蚂蚁的信息素,蚂蚁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 11、金鱼身上长着(鳞片)和(鱼鳍)。用(鳍)帮助游泳。金鱼用(鳃)呼吸。 12、动物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13、比较蚂蚁与金鱼的相同与不同。 14、(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有

15、生活在海洋中的(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世界上最小的动物叫(蜂鸟)。 (非洲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龟)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动物。 16、池塘中生活着很多小动物,数量最多的是(鱼类)。金鱼是人工培育的,是常见的(家养动物)。 17、从运动、受到刺激时的反应、食物、繁殖四方面研究动物的共同特点,填入下表。 18、观察蚂蚁的过程中,那一总是乱跑,怎样解决观察难的问题?说出你的方法。 (1)把蚂蚁放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瓶里。 (2)在一个前盆子里装入一点水,水中央放一个瓶盖,让蚂蚁在瓶盖上爬。 (3)把蚂蚁放在昆虫盒里观察。 19、如何知道金鱼是用鳃呼吸的?设计一个试验。 材料:金鱼、红食用色素水、吸管、水。 过程和方法:观察水中的金鱼时,用吸管吸一些红色食用色素水,悄悄的伸入水中,在金鱼的嘴前挤出红水,发现红水从金鱼的嘴部进入,从腮部流了出来。原来金鱼没 有喝水而是在呼吸。 结论:金鱼用鳃呼吸。 20、饲养蜗牛的过程中,为蜗牛创造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答:在饲养箱或广口瓶内,先铺上一层粗沙,然后铺上一层潮湿的土壤,再放入几条树枝和几片落叶,就可以饲养蜗牛了。 21、在观察小动物过程中,同学们要爱护小动物,不(伤害)他们并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同时还要注意不要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检测(7)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检测(7) 一、选择题 1.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处静止释放后竖直下落,在某时刻受到的空气阻力为f,加速度为 a=1 3 g,则f的大小是() A.f=1 3 mg B.f= 2 3 mg C.f=mg D.f=4 3 mg 2.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取g=10m/s2,则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水平推力F 的大小分别为() A.0.2,6N B.0.1,6N C.0.2,8N D.0.1,8N 3.下列关于超重和失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其重力增加了 B.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其重力为零 C.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其惯性比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增加或减小了 D.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其质量及受到的重力都没有变化 4.如图,倾斜固定直杆与水平方向成60角,直杆上套有一个圆环,圆环通过一根细线与一只小球相连接 .当圆环沿直杆下滑时,小球与圆环保持相对静止,细线伸直,且与竖直方向成30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圆环不一定加速下滑 B.圆环可能匀速下滑 C.圆环与杆之间一定没有摩擦 D.圆环与杆之间一定存在摩擦

5.如图A 、B 、C 为三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当水平力F 作用于B 上,三物体可一起匀速运动,撤去力F 后,三物体仍可一起向前运动,设此时A 、B 间作用力为f 1,B 、C 间作用力为f 2,则f 1和f 2的大小为( ) A .f 1=f 2=0 B .f 1=0,f 2=F C .13 F f = ,f 2=2 3F D .f 1=F ,f 2=0 6.如图是塔式吊车在把建筑部件从地面竖直吊起的a t -图,则在上升过程中( ) A .3s t =时,部件属于失重状态 B .4s t =至 4.5s t =时,部件的速度在减小 C .5s t =至11s t =时,部件的机械能守恒 D .13s t =时,部件所受拉力小于重力 7.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小车车厢底部有一质量为m 1的木块,木块和车厢通过一根轻质弹簧相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在车厢的顶部用一根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 2的小球.某段时间内发现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在这段时间内木块与车厢保持相对静止,如图所示.不计木块与车厢底部的摩擦力,则在这段时间内弹簧的形变为( ) A .伸长量为 1tan m g k θ B .压缩量为1tan m g k θ C .伸长量为 1m g k tan θ D .压缩量为 1m g k tan θ 8.下列对教材中的四幅图分析正确的是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要点

科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植物》复习要点 一、《我看到了什么》 1、科学课中的观察是有目的的,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大树 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2、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3、在观察中,我们可以采用的方法有眼看、耳听、鼻闻、手摸等。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 语记录下来。 4、在一棵大树前,我们可以看到树干、树叶、果实、树杈及鸟巢、树下的草丛及落叶、树身上的 小昆虫、树上的其他植物。 5、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1)带着目的去观察;(2)观察要有顺序;(3)要充分运用多 种感官;(4)还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观察和测量工具。 二、《校园的树木》 1、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六个部分。 2、大树是有生命的,它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等来描述。 4、描述树的形状可以用画简图的方法。 5、观察一棵大树,常用的方法有哪些?(1)画简图;(2)测量树干粗细;(3)闻叶的气味;(4) 看果实;(5)拓印树皮;(6)捡拾果实和树叶;(7)对比法 6、怎样拓印树皮的图案?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 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7、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树的相同之处:长在土壤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都有树冠、 树干、树根。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哟粗细、树皮有光滑有粗糙、结的果实不一样、叶片不一样。 三、《大树和小草》 1、常见的小草有狗尾草、黄花酢浆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含羞草等等。 2、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3、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像樟树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4、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5、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长在土壤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 有种子。不同点:大树植株高大,茎粗,很硬,很粗糙,寿命长,是木本植物;小草植株矮小,茎细,较软,较光滑,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6、草本植物的共同特征:(1)都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2)它们的茎为草 质茎,较细、较软、较光滑,多汁;(3)分布极广,繁殖力强、生命力强;(4)生命周期短,有一年生、两年生、多年生等。 7、用维恩图记录大树和小草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四、《水生植物》 1、常见的水生植物有:金鱼藻、水葫芦、浮萍、水花生、荷花等。 2、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3、水生植物分三类,植株全部沉没于水中,叫沉水植物,如金鱼藻。叶片漂浮于水面叫浮水植物, 如水葫芦、浮萍。植株的一部分挺出水面,称为挺水植物,如水花生。4、水葫芦能浮在水面的秘密是:叶柄部位有膨大如葫芦状的海绵体气囊。 5、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相同点:(1)生长在水里,有适应水环境的结构;(2)都需要水分、 阳光、空气;(3)有根、茎、叶;(4)有生命,会繁殖后代,会死亡。不同点:水葫芦是浮水植物,金鱼藻是沉水植物,水葫芦叶柄部位有膨大如葫芦状的海绵体气囊,等等。 6、用维恩图记录:(1)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五、《植物的叶》 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树叶的特征表现在颜色、形状、大小、气味等方面。判断同一种叶的依据:形状是否相同。 3、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的叶脉是传递水分和营养的通道。 4、新鲜叶与落叶的本质区别在于:生命活力不同。新鲜叶是活的,落叶已经完成生命历程,是死 的。 5、春天是树发芽长叶子的季节,落叶的季节在秋天。 6、常见的叶的形状有心形、卵形、针形、披针形、扇形、掌形等。请画出它们的简图: 7、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叶芽→小叶→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落叶 六、《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1、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2、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3、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离开了它们植物就不能生存。 4、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5、我们可以用测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6、从一棵树的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这相当于一片叶的生长过程。 7、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知道了树叶在老化死亡。树叶会生长、衰老、死亡。 8、常见的树有落叶树和常绿树两种。 9、植物在秋冬季节有哪些变化:(1)一年生的植株会枯萎死亡;(2)落叶树的叶子渐渐变黄、 变红,并掉落下来,常绿树几乎不变;(3)一些植物在秋季有开始生长、开花;(4)一些植物的果实在秋季成熟、种子开始传播。 七、《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1、植物按生存环境的不同,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两种。 2、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三个阶段。 3、向日葵的一生经历了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几个阶段。 4、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5、植物的共同特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 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6、从植物的一生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1)植物都有生命周期;(2)植物的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 也是自然规律。 资料袋—知识点:会捕虫的植物是(猪笼草),会结面包的树是(面包树),世界上最大的花是(大王花)。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