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学原理部分知识

现代管理学原理部分知识
现代管理学原理部分知识

现代管理学原理部分知识

第一章绪论

1 管理定义注意:主体,客体,载体等(名词解释

定义:管理是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主体:扮演管理者角色的组织或作为个体的管理者

客体:指管理所指向的对象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

目的: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实质是协调

载体:组织资源(也可称为是保障基本要素是人、目标、分工、协作

2 管理职能的有关论述例:法约尔、戴维斯、孔茨等

最早提出 1916年法约尔管理的五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0世纪 30年代戴维斯三职能:计划、组织、控制

50年代孔茨五职能说: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领导、控制

70年代概括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3 管理者的定义

指那些从事管理过程的实现,而且对组织内的员工进行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其实施的人员

4 管理者的基本技能有哪些?对不同的管理层次有什么不同的要求?

基本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观察力、决策力、应变力、组织力、前瞻力、谋划力、规划力、分析力等

对高层管理者:概念技能最重要,人际技能次之,技术技能再次之

对中层管理者:人际技能最重要,概念技能次之,技术技能再次之

对基层管理者:技术技能最重要,人际技能次之,概念技能在次之

5 明茨伯格提出的管理者角色理论中各种角色的识别

(1 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履行组织与外界交往

领导者:与下属沟通和建立关系,激励和培训员工

联络者:保持同外界的接触和联系网络

(2 信息传递角色:监察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

(3 决策制定类角色:发起者角色(或企业家角色麻烦处理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

注意: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要扮演这么多角色是由管理者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第二章管理理论

1 泰勒的称号、著作、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评价

称号:“ 科学管理之父”

著作:《计件工资制》 (1895 、《车间管理》 (1903 、《科学管理原理》 (1911

内容:工作定额、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标准化(工人在工作时采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机器、材料等都应该标准化、差别计件付酬制、计划和执行相分离、精神革命(劳资双

方为提高效率而合作、例外原则

评价:贡献(1在于泰勒所提倡的在管理中运用科学方法和他本人的科学实践精神; (2泰勒和他的同事创造和发展了一系列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和方法,如时间与动作研究技术和差别计件工资制等

弊端(1泰勒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2只重视技术的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3 泰勒制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

2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企业活动类别的划分,管理职能的提出,评价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称号:“ 管理过程之父”

企业活动类别: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管理活动处于核心地位

管理职能即“五要素”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评价:贡献(1系统性和理论性更强(2强调管理的一般性,使得他的理论适用于许多领域(3法约尔提出的管理原则,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总的来说仍然是正确的

局限性(1忽视对“人性”的研究,仍将人视为“经济人” 、“机器人”

(2过分强调企业内部的管理,忽视外界环境对管理的影响

3 霍桑实验的几个阶段及其结论,人际关系学说内容

(1 工场照明试验 1924-1927

结论:照明情况与生产效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2 继电器装备室试验 1927.8-1928.4

结论:无论物质好坏,对生产率很少或没有多大影响

改变监督和控制方式能够改善人际关系,从而改进工人的工作态度

(3 大规模的访问和调查阶段 1928-1931

结论:监督工作、士气和生产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任何一位员工的绩效都受到其他人的影响

(4 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1931-1932

发现:大部分成员自行限制产量;工人对不同级别上司有不同态度;成员中存在小派系

人际关系学说内容:1工人是“社会人” ,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有自然形成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具有双重作用

3新型的领导在于通过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士气”来提高效率

4 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西蒙的满意原则为什么成立?

赫伯特·西蒙《管理决策的新科学》 1960年

主要观点:管理就是决策;决策类型分为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有限理性”的抉择;满意的决策准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决策过程与组织的集权和分权有关系

符合最优化的条件即成立原因:1在决策之前全面寻找备选行为

2考察每一可能抉择所导致的全部复杂后果

3具备一套价值体系,作为从全部备选行为中选定其一的选择准则

5 巴纳德的主要观点、组织存在的三个条件

主要观点:1组织是一个合作系统

2组织存在要有三个基本条件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信息的联系3组织的管理者是系统有效运行的关键

4权威来自接受

6 管理过程学派、科学学派代表人物

管理过程学派:亨利·法约尔,哈罗德·孔茨

管理科学学派. 伯法

7 现代管理理论的新突破(与传统行为学派相比较

现代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

(1在对人的看法上: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

(2在管理的范围和涉及的组织要素上:

计划和控制,技术。组织结构和信息

人际关系,人、组织机构和信息

组织的整个投入与产出过程、组织所有要素

(3在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上

自然科学方法,准确衡量的手段

社会科学方法,影响、激励、协调手段

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手段

(4在管理目的上:生产率满意率两者并重

8 现代管理理论的贡献(或“管理学丛林”学派的主要贡献

(1强调系统化管理(2重视定量分析(3重视人的因素(4重视非正式组织

(5重视信息和沟通工作(6管理的权变观点(7管理的技术系统的观点

9 当代管理学派的几个代表人物

战略管理理论:迈克尔·波特“ 竞争战略之父”

波特三部曲《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

企业再造:迈克尔·哈默 1990年提出, 1993年哈默与詹姆斯·钱皮正式建立“企业再造” 理论《再造企业管理革命宣言书》

企业再造:在强调以顾客为导向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并加以彻底性的改造, 以期在产品成本、质量、服务以及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上获得较大的改善 (强调重组和顾客导向,强调核心竞争力,公司规模缩小,外包业务

学习型组织 (高柔性、扁平化——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企业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源于对手学的更快更好的能力: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10“经济人” 、“社会人” 、“复杂人”定义

经济人:人的行为动机根源于经济诱因,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就是为了取得最大的经济报酬。

社会人:工人不是单独追求金钱收入,还追求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等社会和心理的需求的满足。

复杂人:人的需要是不同的,随着人自身的发展和外界因素的干扰,都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表

现和取向。

第三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1 计划定义、性质

定义: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性质: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率性、创新性

2 计划类型有哪些?战略、规划、政策的定义和特点

类型:宗旨、目标、战略、政策、规则、程序、规划、预算

战略是组织为实现自己的长远目标而选择的发展方向、所确定的行动方针以及资源分配的一种总体规划。直接关系到组织目标能否实现以及组织的生死存亡

规划是一种最简单的计划,而且是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实施步骤、资源分配等计划要素的综合体现。有大有小,粗线条的纲要性的,有长期和短期之分。

政策是组织为实现组织目标。规范组织成员行为为所规定的行动准则。具有引导、规范、控制等功能,要尽可能明确,保证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

4 目标管理的提出者、著作,目标管理的定义、基本思想、过程、评价、目标的性质【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学之父” 】

1954年,德鲁克在他所著的《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 定义:目标管理是由组织的管理者与组织成员共同决定具体的绩效目标,组织成员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 ,管理者定期检查完成目标的进展情况,并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来确定对组织成员的奖励

基本思想:以目标为中心;强调系统管理(总目标和分目标之间以及分目标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重视人的因素

过程:建立目标体系,明确责任,组织实施,考核与反馈

评价:优点: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有利于调动积极性;有利于进行有效的控制缺点:没有得到普及和宣传;适当的目标不易确定;目标一般是短期的;不灵活;重视结果忽视过程

目标的性质:层次性、目标的网络性、可考核性、可接受性、挑战性

1 决策定义、特点

定义:决策是只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力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特点:目标性、选择性、过程性、动态性、主观性、满意性

2 决策类型。分类。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程序性决策与非程序性决策,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

程序性决策是指对重复出现的、常规的和例行的问题,组织可以制定出一套处理问题的固定程序,以便有章可循。称为结构良好的决策

非程序性决策是指对偶然发生的、性质不明的、结构不良的问题进行的决策

3 决策的过程

发现问题,明确决策目标,拟定方案,评估方案,选择方案

4 头脑风暴法的定义

创始人:英国的心理学家奥斯本

定义:将对解决某一问题有兴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在完全不收约束的条件下,敞开思路,畅所欲言

原则:对别人的建议不做任何评价,建议越多越好,鼓励独立思考,可以不重合完善已有的建议

5 德尔菲技术定义、原则

定义: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及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通过多轮次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意见。

原则:匿名、巡回、反馈控制、统计学意义的小组反馈、专家达成一致的意见

第四章组织

1 组织定义:

组织是由结构、人与信息构成的互相联系的工作系统

N . 组织是人们威力实现某一特定的目标而形成的系统组合, 它有一个特定的目标, 有一群人所组成,有一个系统化的结构

V. 通过组织的建立、运行、变革去配置资源,完成组织任务和达成组织目标

2 组织设计的过程、原则、表述

过程:收集有关资料,并加以分析;进行工作划分;管理层次及部门结构的确定;确定分权和集权的程序;确定组织结构及人事配备;组织的运用;检查组织的运行结果并控制

原则:目标原则、统一指挥原则、以工作为中心的原则、劳动专业化原则(及劳动分工的原则,就是将每一个人的工作分成简单的、例行的、常规的、有明确规定的作业,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并通过写作与合作,来实现组织目标、控制跨度原则、权责对等原则、才职相称原则(强调人的实际工作才能与职务应相适应

3 管理幅度定义,影响因素分析

定义:指一名管理者直接而有效地指挥下属的人数

影响因素:人员能力情况:能力强,管理幅度高

工作内容性质:1多且复杂,管理幅度低 2相似性大,管理幅度高 3计划的完善程度高,管理幅度高

信息化手段:信息传播发达,管理幅度高

组织变革速度:组织变革速度快,管理幅度低

空间分布:分散,管理幅度低

4 扁平型和锥形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扁平型优点是由于管理层次少而管理成本低,信息沟通快,成员有较大的自主性且满意度加大;缺点是不能严密监督下级的工作,上下级协调较差

锥形或高耸型优点是管理严密,分工明确,上下级容易协调;缺点是管理层次较多,沟通时间长,成本高,并且由于管理严密,容易影响下属人员的满意度和创造感

5 直线、职能、直线职能制的特点,优缺点以及他们之间的比较

直线制:组织职位按照垂直系统直线排列,各级主管对自己的下级拥有直接的一切职权,基本都由管理者自己执行

类型形式简单,命令统一,指挥及时,责任与权限分明,管理费用低。缺点是要求管理者任务繁多,人才缺乏

职能制:上级职能机构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有权向下级下达命令和指示,下级必须服从只能部门有指挥权。优点是可以减少管理者的领导和指挥工作,符合专业化原则;缺点是对下级来说易形成多头领导,忽视组织整体性,互相协调较为困难

直线职能制: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是以直线制为基础,在各级行政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即在直线制组织统一指挥的原则下,增加了参谋机构。

优点是:既保证了集中统一的指挥,又能发挥各种专家业务管理的作用;

缺点 1各职能单位自成体系,不重视信息的横向沟通,工作易重复,造成效率不高。

2若授权职能部门权力过大,容易干扰直线指挥命令系统。

3职能部门缺乏弹性,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迟钝。

4可能增加管理费用。

比较 :

6 事业部制的定义、优缺点

定义:根据企业生产的产品、地区、市场的不同成立各个事业部

三大要素:分权化的单位(独立权力单位、利益责任单位(有自己的利益、产品责任单位责任(市场责任单位

优:1既保持了公司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又发挥了事业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可以使总公司和最高管理层从繁重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从事重大问题

3各事业部可以开展竞争,利于克服组织僵化和官僚化

缺:1本位主义 2管理部门重叠设置 3对事业部一级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高 4集权和分权的关系敏感

7 授权的定义、原因、特点、原则

所谓授权就是指上级给予下级一定的权力和责任,使下属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拥有相当的自主权而行动。授权者对于被授权者有指挥和监督之权,被授权者对授权者负有报告即完成任务的责任

特点:是通过组织职位进行的组织行为, 不是管理者的个人行为; 不等于授责; 形式多样化; 不等于放弃或让渡权力;目的是为调动下属的积极性

原则:1明确授权的目的; 2职、权、责、利相当; 3授权的前提是有效的监控; 4保持命令的统一性:全局性的问题应由高层直接决策;不能越职授权;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管理学原理》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管理及管理学 * 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用权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五项;管理层次为:上中下三层。 * 管理学的内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

的,其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及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来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 管理及其性质 1、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它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伙为一个活动过程,期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 3)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没有管理实践则无所谓管理艺术。 * 管理理论的形成及发展 管理学形成及发展大致可分为: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过程管理理论。马克斯?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

论:30-50年代;梅奥霍桑试验 3)管理理论丛林:管理过程学派;社会合作学派(巴纳德);经验或案例学派;人际关系行为学派(马斯洛);群体行为学派(梅奥,克里斯);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塔维斯托克研究所);决策理论学派(西蒙);沟通中心学派(纽曼);数学或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卢桑斯) 4)学习型组织理论:卓越绩效模式理论;六西格玛理论;标杆超越法理论 * 法约尔的过程管理理论的十四原则: 分工;职权及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报酬;集中化;等级链;秩序;公正;作用期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 霍桑试验内容包括: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及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 霍桑试验的结论: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存在着霍桑效应。 *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观点是:1)管理是一个过程;

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1)电子教案

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一)管理与管理学 1. 识记: (1)管理的概念:(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管理的基本职能:(P6)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2. 领会: (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蔡P5)管理学的一般规律。 (2)管理二重性:(蔡P15)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社会属性。 (3)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蔡P3) 科学性:A、管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B、管理要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 艺术性:在管理实践中,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经验和技巧都很重要。 统一性:在管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 (4)管理者的角色:(P7) A、人际角色:a代表人 b 领导者c联络者; B、信息角色:b传播者a监督人c发言人; C、决策角色:a企业家b冲突管理者c资源分配者d谈判者 (5)管理者的技能:(P8)a 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 (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 识记: (1)霍桑试(实)验:(P18)是指梅奥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领导了1924——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 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并于1933年出版。梅奥开创了人际关系学说,并为后续的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2)学习型组织:(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彼得圣吉认为,判断一个组织是否是学习型的组织,具有以下四条基本标准:1、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2、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3、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4、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 (3)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4)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2. 领会 (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P13)a、工作定额b、标准化c、能力与工作相适应d、差别计件工资制e、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2)亨利?法约尔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要点:(P15) 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六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14条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报酬合理8:集权与分权9:等级链与跳板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集体精神。

现代管理学原理期末复习题资料讲解

现代管理学原理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 1、由于管理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及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对管理所下定义也各异。法约尔认为,()。 A、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B、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C、管理就是决策 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 A、《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科学管理理论》 3、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创立了()。 A、行为科学学说 B、人文关系学说 C、人际关系学说 4、“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 A、泰罗 B、法约尔 C、西蒙 D、韦伯 5、传统的目标设定过程是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完成的,现代管理学提倡(),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目标的设立。 A、参与制目标设定法 B、专家目标设定法 C、员工目标设定法 6、科学管理理论是古典管理理论之一,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提高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C、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 7、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 A、科学管理理论 B、行为科学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有效统一 8、用德尔菲法进行预测与决策,对专家人数的确定要视所预测或决策问题的复杂性而定。人数太少会限制学科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人数太多则难以组织。一般以()人为宜。 A、5~10 B、10~50 C、50~100 9、行为科学个别差异原则告诉我们,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人只有处在最能发挥其才能的岗位上,才能干得最好。因此,要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而安排合适的岗位。这就是人员配备的()原则。 A、因人设职 B、量才使用 C、因才施教 10、法约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个,即(),这五种职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A、计划、决策、组织、人员配备和控制 B、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 C、计划、组织、人员配备、协调和控制 D、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11、马克思认为,管理活动的性质是二重的,就是() A、技术属性和人文属性 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C、科学属性和社会属性 12、在管理思想史中,()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

最全管理学原理自考大纲(整理版本)完整版.doc

管理学原理大纲 1、识记:就是只需要掌握知识点的名字就可以了,一般只会出选择题或者填写题; 2、领会:领会的层次更深,要能进行一些阐述,一般可能出简答题; 3、运用:就是最高层次,一般出题比较活,像论述题之类的。 其实自考出题时老师并没有严格遵循这样的原则,识记的内容一样可能出简答或者论述题,而很多要求运用的知识点,考试的时候根本不会考。 其实自考的重点很好把握,你把过去几次的真题找来做做,自考的范围一般就是那上面的,考点的重复率很高,很多题都是换一种说法重新考,甚至有的题几乎一模一样。 第一篇绪论 一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识记P4):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领会P5): (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3、管理的任务(领会p6): 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P7(领会) 5、管理的两重性(识记p8): 管理的两重性反映出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所谓必要性,就是说管理是生产过程固有的属性,是有效地组织劳动所必须的;所谓目标性,就是说管理直接或间接地同生产资料所有制有关,反映生产资料占有者组织劳动的目的。 6、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领会):p9 (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7、管理学(识记p11):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8、管理学的特点(领会p11): (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 9、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领会):p13 (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应用):p14 (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管理学原理的整理

第一章绪论 思考题: 1. 如何理解管理和管理者这二个概念?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管理主体综合运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对组织的有限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动态创造性活动过程。管理的本质是一种协 调作用,通过管理职能的发挥,从而使个人的目标和组织的目标一致。 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运动的发动者,在管理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执行管理的各项职能,按照目标的需要对管理对象施加影响,或者在组织中指挥和控制他人。现代 的管理者并不是一个单个的人,是一个专业化的管理群体。 管理是管理主体的能动活动。 2. 如何理解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科学性:反映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管理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管理要 遵循客观规律) 当然,管理科学有着其鲜明的特点,管理面对的不是一次又一次可以设定完全 相同条件的实验环境,而是分分秒秒都在变化着的内外环境,因而不存在可以 一次又一次重复验证的规律。 艺术性:即创造性。是指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管理理论知识的技巧,必须将管理理论 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具体实践灵活运用)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科学,它必须遵循管理的基本规律;作为艺术,它离不开管理者的个人修养与才智。 3. 管理学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有何启示? 1. 管理学理论的萌芽 (18、19世纪,工厂制度早期) 2. 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1).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2).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3).韦伯的组织管理理论。 3. 行为科学理论阶段(30年代后) 4. 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二战后1945 -1960年) 出现了“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行为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和“管理过程学派”等管理理论。 5. 管理理论发展的新探索(60,70年代)

《管理学原理》答案

管理学原理—课程机考习题 一、单选题 1. (2 分) 领导权变理论的研究重点是()。 A. 领导行为 B. 领导环境 C. 领导者品质 D. 领导绩效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考试题 答案 B 解析 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2. (2 分) 统计分析表明,“关键的事总是少数,一般的事常是多数”,这意味着控制工作最应重视() A. 突出重点,强调例外 B. 灵活、及时和适度 C. 客观、精确和具体 D. 协调计划和组织工作。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考试题 答案 A 解析 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3. (2 分) 如果你是公司的总经理,你将授予哪种人以决策和行动的权利?() A. 参谋人员 B. 直线人员 C. 咨询人员 D. 一线员工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考试题 答案 B 解析 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4. (2 分) 某顾客准备在银行办理一期固定存款业务,在可供选择的三家银行中,一年期利率分别是 3.15%,2.98%,3.21%。该顾客面临的决策就是选择哪家银行。这种决策属于什么类型的决策?如果这三家银行都存在倒闭 的可能,但不知道倒闭的概率,则这种决策又属于何种类型的决策?()

A. 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 B. 非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C. 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D. 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考试题 答案 A 解析 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5. (2 分) ()不属于机械式组织设计选择。 A. 直线型结构 B. 直线职能型结构 C. 委员会结构 D. 职能型结构 得分: 2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考试题 答案 C 解析 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6. (2 分) 创新与维持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维持是创新基础上的发展 B. 创新是维持的逻辑延续 C. 创新是为了实现维持的成果 D. 创新是为更高层次的维持提供依托和框架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考试题 答案 D 解析 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7. (2 分) 领导方式可以分成专制、民主、放任三种,其中民主型领导方式的主要优点() A. 纪律严格,管理规范赏罚分明 B. 组织成员具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性 C. 按规章管理,领导者不运用权力 D. 员工关系融洽,工作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考试题 答案 D 解析 考查要点:

管理学原理和方法期末复习重点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 总论 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目的性有效性协调性过程性)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1:决策:所有管理者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的总体战略目标。(制定目标、行动) 2:组织:设计岗位,授权分工,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设计、授权) 3: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互相理解,统一思想和行动,激励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指导、沟通、激励) 4: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衡量、纠偏) 5:创新:与其他职能结合中表现。 管理二重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2、管理的社会属性 --反映社会关系 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者三种技能:卡次 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 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 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 西方早期思想产生的三个人物:亚当斯密巴贝奇罗伯特欧文 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 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提出的以下管理制度: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 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 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 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 评价:1:它冲破了传统地落后地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创立了一套具体地科学管理方法 2:科学地管理方法和科学地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地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地发展。 3:由于管理职能于执行职能地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 4:泰罗把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示、命令执行劳动,在体力

娄成武《现代管理学原理》复习笔记和课(章)后习题详细分析与解答(第一章 绪 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绪论 1.1 复习笔记 一、管理概述 1.管理的发端 人类社会需要管理者,这是人类社会的自身的要求。 (1)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人以群体为单位共同战胜自然灾害和抵御野兽的袭击以达到生存的目的。这个时期的人类经历了原始人群、血缘家族、氏族公社三个阶段,并逐渐出现简单的管理现象和氏族首领,即如今的管理者角色。 (2)军事民主制时期 军事民主制时期以掠夺邻人的财富和供其使用的奴隶为目的发动战争,部落间组成联盟,选举首领,成立联盟议事会,负责处理联盟重大事情。选拔军事酋长指挥战争。 (3)封建社会 “天下为公”转为“天下为私”,国家由此诞生,并伴随有了君主、军队、行政司法机构、法律、官僚机构和官职,管理变得复杂和重要。不过,这时的管理由人们生存的需要变成对社会成员的强制。 (4)资本主义社会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人们对管理的需要日益迫切,客观上推动了管理思想和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对管理的研究与探索。为应对日益复杂的组织活动,科学管理逐渐产生。 2.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的过程。该定义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1)管理的主体是扮演管理者角色的组织或作为个体的管理者。 (2)管理的客体是管理所指向的对象,即在组织管理与社会管理当中发生的大量的组织现象、社会现象和文化教育现象。 (3)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管理的目标是组织目标的体现,目标是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管理的目标应是效益与效率的统一,顾客满意与员工满意的统一。 (4)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既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外部环境,也包括组织内部系统等内部环境和条件。 (5)管理的保障是组织资源。 (6)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7)管理是一个过程。 3.管理的性质 管理的性质为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①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所具有的发展生产力、指挥生产的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管理所维护的政治和社会阶级不同。 ③管理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在人类社会中,管理不仅具有合理组织生产力即监督和指挥生产的自然属性,而且还具有维护生产关系运行,即维护社会统治秩序的社会属性,这便是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1

一管理概述与重要性 管理的特性:科学性、经济性、创造性、艺术性、灵活性 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活动,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以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一表述包括: 1、管理是一项有目标的活动。管理是一项有意识、有目的(实现组织的目标)进行的活动过程 2、管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系列互相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这些活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他们是管理的基本职能。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的各种资源,管理者必须把提高效益作为管理目标。 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5、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管理须将所服务的组织看成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断与外部环境产生互相影响和作用。 管理的职能: 1.计划职能。计划是对未来活动的预先筹划。 2.组织职能。组织职能是指管理者根据计划对组织活动中各种要素和人们的互相关系进行 合理的安排 3.领导职能。指导和协调组织中的人 4.控制职能。为了确保组织目标能实现以及保证措施能够有效实施,管理者要对组织的各 项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 5.创新职能 6.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它们是互相联系、交叉渗透的。 二古典管理理论 三个代表及其代表作: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实践性思想:科学管理。管理核心:①科学论、标准化、劳资双方利益一致②精神革命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现代经营管理之父”思想重点在于分析一般管理原则和高层管理效率。 他指出任何企业都存在六种基本活动(经营活动):①技术活动②商业活动③财务活动④安全活动⑤会计活动⑥管理活动(最重要的一项:①计划②组织③指挥④协调⑤控制) 十四项管理原则:①分工②权力与责任(权力应该同责任相等)③纪律④统一指挥(针对下属)⑤统一领导(针对任务活动)⑥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⑦报酬(对工作成绩优良的人进行奖励,奖励应该有一个限度)⑧集权与分权⑨等级链与跳板原则(表明权力等级的顺序和传递信息的途径)⑩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马克斯?韦伯的组织理论《经济史》《新教伦理的资本主义精神》《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他的贡献是提出了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从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突破性思想) 1、权力(权力是统治社会或管理组织的基础)的类型:①统型权力②个人魅力型权力③理 性一合法型权力 2、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科层制)特征:①正式的规章②明确的分工③权力分层④非个人 的人员关系⑤正规化的人员任用⑥执业管理人员 三人际关系理论和行为科学 行为管理理论产生的标志是著名的霍桑试验以及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霍桑实验(突破性思想)“人际关系”学派的产生是霍桑实验的直接结果。 背景:①泰罗制,流水线生产,使工人紧张单调,士气低落②一战后,国际工人运动兴起,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概念与性质 1.管理的定义 (1)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对管理下的定义: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对管理下的定义:确切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对管理学下的定义:管理即制定决策。“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5项要素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 现代管理大师哈罗德·孔茨对管理下的定义:管理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他认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5个职能,管理的目标就是创造盈余 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管理就是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加有效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4个职能。 综合以上各种管理的定义,可给出如下定义: 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运用和整合组织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来协调组织中的群体行为,达成组织既定目标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2.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联系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能协调一致,有序进行,以提高生产的效率的客观要求。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它要代表一定社会制度中的一定阶级的意志,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要求。因此从管理学的社会属性来看,社会主义的管理和资本主义的管理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 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人们通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已经抽象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反映管理过程中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人们一方面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身的管理实践,解决新的管理问题,另一方面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行之有效,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丰富和发展。因此,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 管理不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而且还是一门正在发展的科学。管理科学没有,也不可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他只是探索管理的一般规律,指导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管理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又是一门艺术,即利用系统化的知识——科学,并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创造性的艺术。 二、管理的要素、职能、任务和作用 1.管理的要素:

管理学原理 重点难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重点难点整理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名词解释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问答 1.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务只能与层次(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2.管理的两重性及其意义:管理的两重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的两重性反应出 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意义:(1)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时间上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注意制度的优越性。(2)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3)要结合实际,随机制宜地学习与运用。 3.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 4.系统的特征和观点:系统的特征---(1)整体性(2)目的性(3)开放性(4)交换性 (5)相互依存性(6)控制性 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

(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 (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 5.为什么要学习研究院理学? (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名词解释: 1.霍桑实验: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3)大规模的访问 者和普查(4)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由于试验是在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称之为霍桑试验。 2.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 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3.战略管理:是指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 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问答: 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身产率(2)为了提高 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3)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工作环境标准化(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工人有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7)实行职能工长制(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现场管理)现代管理学原理作业一

《现代管理学原理》作业一 得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影响组织管理的()有: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自然环境。 2、管理具有()和()的双重性质。 3、管理学的性质有()和()。 4、随着市场流通的活跃,西周已有金属货币流通,并随之产生()。 5、孔子的管理思想是一种主张按照()进行管理的思想。 6、()是贯穿商鞅整个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7、沈括的货币管理思想是其管理思想中最富光彩的议论。他提出用()的办法来解决钱币不足的问题,是一个卓越的观点。 8、龚自珍从()的角度,提出了以改善君臣上下级关系为重点的行政管理改革建议。 9、()是最早主张在中国建立近代新式机器工业的人。 10、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对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进行深入的改革。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A、法约尔 B、泰罗 C、梅西 D、韦伯 2、西周把国家政务分为六个方面:()。 A、治教礼政刑事 B、天地春夏秋冬 C、吏户礼兵刑工 D、甲乙丙丁戊己 3、《管子》中提到的商贸管理方案主要是()。 A、经济调节 B、政治调节 C、行政调节 D、组织调节 4、孔子的管理思想是一种主张按照()进行管理的思想。 A、道德原则 B、仁义原则 C、伦理原则 D、法制原则 5、()规劝统治者倡行“仁政”,为统治者提出了一系列管理国家的方法。并且这种思想是其整个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影响很大。 A、管子 B、孟子 C、孔子 D、墨子 6、把贤人比作千里马,把出色的管理者比作伯乐的是()。 A、沈括 B、龚自珍 C、魏源 D、韩愈 7、墨子主张的()就是把天下人的思想统一起来。 A、尚贤 B、尚银 C、尚武 D、尚同 8、龚自珍针对官僚体制的腐朽、废弛,提出了吏治改革主张,反映了他的()。 A、行政管理思想 B、经济管理思想 C、科技管理思想 D、人才管理思想 9、我国系统工程思想的萌芽是沈括通过()总结出来的。 A、秦修建长城 B、宋朝丁谓在废墟上重建被毁宫殿的事例 C、修建敦皇莫高窟 D、开辟丝绸之路

00054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2014版

第一篇基础篇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识记: (1)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2)管理的特征:①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不同于作业活动;②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以人为本;③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3)管理的职能(更改):四职能:计划、组织(将人员配备涵盖在内)、领导、控制。 (4)管理者: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5)管理者的分类:高层、中层、基层 (6)管理者的角色(新增):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亨利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对此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所要担当的角色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他认为实际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在扮演十种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可概括为决策制定、信息传递和人际关系三个方面的角色。 1)决策制定方面 ①企业家角色,管理者积极利用外部机会,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开拓新市场时; ②混乱驾驭者角色,当管理者处理冲突或问题、调解各种争端时; ③资源分配者角色,管理者合理分配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资源时; ④谈判者角色,当管理者为了组织的利益和其他组织或个人进行讨价还价、商定成交条件时。 2)信息传递方面 ①监听者角色。管理者通过各种媒介寻求和获取信息以便更好的了解组织和环境时。 ②传播者角色。管理者将获得的信息传递给其他组织成员时。 ③发言人角色。管理者向外界,如股东、消费者、公众、政府发布组织的有关信息时。 3)人际关系方面 ①挂名首脑角色:管理者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业务时,如参加社会活动、宴请重要客户、带领有关领导参观 企业。 ②领导者角色。管理者激励、指导员工时。 ③联络人角色。管理者与内部人员进行沟通、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关系时。 (7)管理者的技能(新增): ①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熟练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如工程、计算机科学、财务、营销等。技术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梳 理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1、管理: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 ⑴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只要存在两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并具有一致认可的目标,就需要协作,需要管理。管理具有普遍性,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⑵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其责任是: ①管理一个组织,即确定组织的使命、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目标; ②管理管理者,即管理者要培训下属,并运用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进行管理; ③管理工作和员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⑶管理具有特定的任务、职能和层次。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其中共同工作的人们能够以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目标;任何管理者都要承担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与控制五项基本职能;管理具有层次性,组织中的管理者大致可以分为上、中、下三个管理层次,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拥有的权力大小不同,关注与处理问题的类型、方式不同。 ⑷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使组织成员的行为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5-7 3、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 ⑴管理是一门科学,目前管理知识已经成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包括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 ⑵管理也是一门艺术。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即管理活动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制宜,具有灵活性; ⑶最富有成效的管理艺术建立在对管理理论的理解之上。靠经验、凭直觉、碰运气,难以取得有效成果; ⑷靠背诵管理原理和原则,忽视实际情况,缺乏创造性,其管理活动也会是无效的。 因此,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有效的管理活动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7-8 第二节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性质管理具有的两重性,即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电大管理学基础现代管理原理导学-判断及答案

第一章复习题 管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原始社会是不存在管理的。(×)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复杂性。(×) 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协作过程。(√) 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就是预测,它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从本教材给“管理”所下的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的各种资源。(×) 组织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即目标、结构和关系。(×) 处于不同层次上的管理者,其履行的管理职能也是不同的。(×) 对于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内涵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管理者扮演干扰应对者角色就是要协调好组织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关系。(×) 人际关系技能是指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掌握这项能力对各层次的管理者具有同等重要性。(√)一般来说,组织规模越大,管理者必须应对的环境因素的数量越多。(√) 第二章复习题 泰罗的科学管理既重视技术因素,也重视人的社会因素。(×) 正式组织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企业成员之间个人感情关系的一种结构,它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权变理论认为,组织的管理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也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理论。采用哪种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要视阻止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而定。(√) 权变理论亦称随机制宜理论,强调领导无固定模式,领导效果因领导者、被领导者的工作环境的不同而不同。(√)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和美国都相继有人提出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比如,在美国表现为泰罗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法国表现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 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他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被誉为“一般管理理论之父”。(×) 古典管理理论把人当成“经济人”,行为科学家提出了“社会人”的观点。(√) 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联系,产生感情,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这就形成了正式组织。(×) 彼得·圣吉教授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原因是他们的智力水平不同。(×) 彼得·圣吉教授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原因是他们的行为模式不同。(×)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在于:“非正式组织”中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 管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原始社会是不存在管理的。(×) 韦伯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其代表作是《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信仰及理想等。它体现在企业经营哲学、宗旨、方针、目标等方面。(√) 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并传授管理学问题,被称为经验教学。(×) 第三章复习题 现实中,中小型组织大量采用的是非正式计划。(√) 只有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才有资格编制计划。(×) 以效率为出发点制定计划,就是为了追求较高的经济利益。(×) 一般来说,战略计划相比作业计划要承担较高的风险。(√) 目标是指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具体成果。(√) 确定目标是计划工作的起点。(×) 组织的目标就是想方设法创造更多的利润。(×) 任何一个组织的目标就是想方设法创造更多利润。(×) 计划的前提条件可以分为外部前提条件和内部前提条件。其中,外部前提条件多为组织不可控制的因素。(√) 一般而言,预测时间越短,影响预测结果的因素变化越小,预测误差也越小;反之亦然。(√) 无论是定性预测还是定量预测都需要建立数字模型。(×)

管理学原理考点整理

管理 管理与非管理的区别 管理者:通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活动以达到组织目标。 高层管理者:对组织负全责,主要侧重于沟通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和决定组织的大政方针,注重良好环境的创造和重大决策的正确性。 中层管理者:承上启下,主要职责是正确领会高层的指示精神,创造性地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工作,有效指挥各基层管理者开展工作,注重日常事务管理。 基层管理者: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具体任务的完成 组织:指一种由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方式、低资源浪费)效果:所从事的工作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结果、高目标达成)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确定目标,制定战略,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组织:明确要完成的任务,任务分类组合,谁去完成任务,信息与决策过程等; 领导:指导和激励参与者,进行沟通,解决冲突等。 控制:对活动进行监控以保证其按计划完成等。 管理职能的表现形式 决策与计划:产生方案、制定计划 组织:设计组织结构和人员配备

领导:确定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控制:识别和纠正偏差 明兹伯格的管理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者 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危机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技能 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处理不同小组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概念技能:把观点(子)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附加模块 古典方法 1.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代表人物: 泰罗(假定工人都是“经济人”) 实验:搬运铁块实验、铁砂和煤炭的铲掘实验 内容: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配合(人事管理原则)、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密切配合以达“双赢”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管理概述 管理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协调各类资源,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载体是组织;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本质是协调;对象是人,财,物,信息等各类资源;目的是实现共同目标。 管理的核心:决策管理的基本职能(四个):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者的技能:①技术性技能②人际关系技能③概念性技能(构想技能) 管理的性质:①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②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3普遍性 管理者分类:按层次分:高层中层基层(中层管理者比基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按内容分:战略战术执行 按综合程度分:综合专业 管理者素质:①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②知识能力素质③身体素质 亨利.明茨伯格[加]—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谈判者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 科学管理理论:泰勒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 泰罗(勒)[美],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原理内容:1工作定额原理2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标准化原理4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6职能工长制7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8例外原则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组织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切斯特.巴纳德 亨利.法约尔[法],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之父【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一、区别经营和管理:六大活动:商业,安全,技术,财务,会计,管理 二、管理的职能: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三、管理的十四项原则:14条基本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等级制度与跳板,适当的集权与分权,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 四、管理教育的重要性。管理是一种独立的适用于所有类型事业的活动;随着管理层级的不断上升,管理能力越重要;管理是能够传授的。 五、管理的普遍性。 马克思.韦伯[德],《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行政管理理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特点如下: 权威来源:①合理合法式权威②传统式权威③个人崇拜式权威 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 梅奥[美]—霍桑实验 1车间照明实验 2继电器装配试验(福利试验)-工作环境和物质条件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大规模访谈计划-社会归属和人际关系 4接线板绕线组的工作室试验-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霍桑实验结论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正式组织以效率逻辑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以感情逻辑为主要标准 行为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个体行为研究#动机与激励理论#群体行为研究#组织行为

现代管理学原理部分知识

现代管理学原理部分知识 第一章绪论 1 管理定义注意:主体,客体,载体等(名词解释) 定义:管理是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主体:扮演管理者角色的组织或作为个体的管理者客体:指管理所指向的对象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目的: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实质是协调载体:组织资源(也可称为是保障)基本要素是人、目标、分工、协作 2 管理职能的有关论述例:法约尔、戴维斯、孔茨等 最早提出 1916年法约尔 --- 管理的五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0世纪 30年代戴维斯---- 三职能:计划、组织、控制 50 年代孔茨--- 五职能说: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领导、控制 70 年代概括为--- 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3 管理者的定义 指那些从事管理过程的实现,而且对组织内的员工进行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其实施的人员 4 管理者的基本技能有哪些?对不同的管理层次有什么不同的要求?基本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观察力、决策力、应变力、组织力、前瞻力、谋划力、规划力、分析力等)对高层管理者:概念技能最重要,人际技能次之,技术技能再次之对中层管理者:人际技能最重要,概念技能次之,技术技能再次之对基层管理者:技术技能最重要,人际技能次之,概念技能在次之 5 明茨伯格提出的管理者角色理论中各种角色的识别 (1)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履行组织与外界交往领导者:与下属沟通和建立关系,激励和培训员工联络者:保持同外界的接触和联系网络 (2)信息传递角色:监察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 (3)决策制定类角色:发起者角色(或企业家角色)麻烦处理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 注意: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要扮演这么多角色是由管理者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第二章管理理论 1 泰勒的称号、著作、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评价 称号:“科学管理之父”著作:《计件工资制》(1895)、《车间管理》(1903)、《科学管理原理》(1911)内容:工作定额、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标准化(工人在工作时采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机器、材料等都应该标准化)、差别计件付酬制、计划和执行相分离、精神革命(劳资双方为提高效率而合作)、例外原则 评价:贡献( 1)在于泰勒所提倡的在管理中运用科学方法和他本人的科学实践精神;(2)泰勒和他的同事创造和发展了一系列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和方法,如时间与动作研究技术和差别计件工资制等 弊端( 1)泰勒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 2)只重视技术的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 3)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