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二节重力导学案

第十三章第二节重力导学案
第十三章第二节重力导学案

第十三章第二节《重力》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3. 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

学习难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学案

【温故知新】

1、什么叫力?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2、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力时,通常用________把力的________都表示出来,具体作法是:沿力的________,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________,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力的________,用线段的________或________表示________。

3、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它用符号________表示。

【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由于地球的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通常把重力的叫重量。

3、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写成数学表达式为。

4、重力的方向总是的。

5、重力在物体上的叫物体的重心。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

我的疑问:

课内探究学案

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

(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汇总。)

二、合作探究

任务一:重力的由来

1.重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

2.重力的产生是来源于___________,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

3.动手作6.3-1的小实验,亲身感受引力。(同桌合作)

4.利用身边的物品,演示三个和重力有关的小实验。

5.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或应用与重力有关?请举二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重力的大小

1.不同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相同吗?________。比如:_______________。

2.猜想:物体所受重力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我猜想的依据是。

3.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1)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如何确定砝码的重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收集的实验数据:

①计算出每次实验中G与m的比值,大约是_________

②用描点法作出图6.3-5的图像,并在组内交流。

(5)通过计算和作图,我们可以得到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6)将你的实验结果和课本结论对照,是否有较大偏差?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如何改进?(组内交流)

(7)除了质量外,重力还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并和他人交流。

任务三:重力的方向

1.演示重垂线实验

通过实验可以知道,重力的方向是_________,并列举生活实例加以证明。_____________

2.观察图6.3-7用语言描述如何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_________。亲自动手试一试,你能成功的!

任务四:重心

1. 重心是指。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物体的中心即是物体的重心。2.均匀正方体的重心在,均匀球体的重心在,粗细均匀的木棒的重心在。(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三、全班交流、精讲点拨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使物体受到的力,而不是地球的吸引力。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向下。

●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一般在其几何中心,而不规则的物体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交流探索实验探究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总结反思

五、达标测试、反馈提升:

1、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互相吸引的力,这个力就是,月亮能绕地球运动而不跑掉就是受到作用的结果。

2、苹果从树上下落,是因为受力的作用,它的运动方向就是力的方向,我们把这个方向叫。

3、通过把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叫,它与物体的有关系,这个关系用公式表示为,用文字叙述为。

4、下面关于重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重力的作用

B、重力作用不需要地球与物体相互接触

C、玩具“不倒翁”不倒就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D、走钢丝的运动员,手中都握有一根长杆是表演的需要

5、月球对它表面的物体也有引力,并且这个引力是地球的1/6,一个在地球上能搬动600N重的物体的人,在月球上能搬动( )

A、大于600N重的物体

B、小于600N重的物体

C、等于600N重的物体

D、无法确定

6、一个质量是50kg的同学,他重多少?如果要把他抱起来,你所用的力至少是多少牛?(g=10N/Kg)

7、当你紧靠墙站立时,向前抬起一只脚,你会。做做看,把前面的空填上,然后把你分析的原因写在下面原因:。能力提高

8、小红在家设计制作了一个仪器,竖直的木板与底板相互垂直,在竖直木板的上部O点钉一钉子,在钉子上系一根细绳,绳子的下端吊一小石子。

回答:这个仪器的可能用处是什么?为了方便使用,请你帮她作必要的修改和完善。(画草图,并作必要的文字叙述。)

9.请同学们以“假如重力突然消失”为题写一篇小文章。

课后延伸学案:

1.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B.只有跟地面接触的物体才受到重力作用

C.只有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才受到重力作用

D.只有竖直悬挂着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2.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向上抛出的篮球,在上升过程中没有受到重力的作用

B.汽车在坡路上下行,受到的重力是垂直于坡面的

C.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D.地面附近的物体在没有受到支持的时候,要向地面降落,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

3.一个中学生的体重最接近( )

A.5N B.50N C.500N D.5000N

4.下列关于“g=9.8N/kg”所表示的物理意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kg物体的质量是9.8N

B.1kg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C.重lkg物体的质量是9.8N

D.9.8kg的物体重1N

5.掉在地上的乒乓球会向上弹起,在乒乓球向上弹起的过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乒乓球( )

A.不受力 B.只受重力

C.受到重力和弹力 D.只受弹力

6.在空中飞行的子弹沿曲线很快落回地面,则子弹在此过程中受到的重力方向是( )

A.子弹的飞行方向 B.始终竖直向下

C.始终垂直于地面向下 D.以上都不对

7.足球前锋队员面对已封住角度的守门员,轻轻地将球一挑,足球在空中划过一条弧线进入球门,若不计空气阻力,足球离开脚面后,使其在空中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施力物体是( )

A.前锋队员 B.守门员 C.地球 D.足球

8.若先后在地球上和月球上分别用天平和弹簧秤称同一物体,会发现( ) A.天平示数变大,弹簧秤示数不变

B.天平示数变小,弹簧秤示数不变

C.天平示数不变,弹簧秤示数变大

D.天平示数不变,弹簧秤示数变小

9.月球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重600牛顿的人到了月球上重牛顿,此人的质量是千克。(g=10N/kg)

10.重3牛顿的均匀小球从斜面上滚下,画出这个小球受到重力的图示。11.用弹簧秤称出某物体重1.5牛顿,能否用最大量程是200克的天平称它的质量?

【相关链接】有关失重

在生活中,超重、失重现象很常见,比如人在电梯中,当电梯加速上升时,感到电梯底板对人的脚底压力加大,这便是超重现象,乘坐汽车时,当汽车在一段坡路上加速向下行驶时,人的内脏器官因失重而“上浮”,使人不舒服这便是失重现象。

失重并不是失去重量了,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拿起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将杯口朝下,水却不流出来;突然一松手,杯子并没有往下掉,而是稳稳的停在半空中……

影片《卧虎藏龙》中大侠们“腾云驾雾,飞檐走壁”的绝技在太空飞行中可是易如反掌,你只要轻轻一点脚,人就会腾空而起,在空中自由的飞来飞去,本领之大,超过人们的想象。

以上种种的现象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失重。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复习重点

第二章重力勘探重点 第一节重力勘探方法的理论基础 1、重力场、重力场强度与重力加速度关系 2、重力的单位 SI制和CGS制换算 3、地球的正常重力场正常重力场随纬度和高度变化规律 4、重力异常的实质 5、产生重力异常的条件 第二~五节岩矿石密度、重力仪、野外工作与资料整理 1、岩矿石的密度特征、影响岩矿石密度的因素 2、重力仪的平衡方程、角灵敏度 3、影响重力仪精度的因素与消除措施 4、确定重力测量精度和比例尺、布置测网的原则 5、野外重力观测资料整理 6、布格重力异常 第六~七节正反演 1、重力勘探正演、反演与反问题的多解性 2、球体重力异常的平面特征与剖面特征 3、水平圆柱体重力异常的平面特征与剖面特征,并与球体重力异常作比较 4、台阶重力异常的平面特征和剖面特征 5、计算几何参数与物性参数的特征点法 6、密度界面反演方法 第八节转换处理,应用 1、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说明它们的相对性 2、划分区域与局部重力场的方法与原理 3、重力异常的解析延拓,向上与向下延拓的作用 4、重力高次导数法,重力高次导数作用 第三章磁法勘探重点 1.地磁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图示之。 2.地磁场的构成。 3.解释名词:正常地磁场,磁异常。 4.世界地磁图分析:(1)垂直强度(2)水平强度(3)等倾线(4)等偏线等的特征。 5.解释名词:偶极子磁场、非偶极子磁场 6.解释名词:地磁场的“西向漂移” 7.太阳静日变化特征,它对磁法勘探作用 8.解释名词:磁暴和地磁脉动 9.总磁场强度异常ΔT,ΔT的物理意义及ΔT与Za、Xa、Ya三个分量的关系。 10.解释名词:感应磁化强度、剩余磁化强度、总磁化强度,它们之间的关系。 11.岩矿石磁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2.解释名词:热剩磁,它在磁法勘探中有什么意义 13.质子磁力仪的工作原理。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

重力

二量的关系” 分别测出质量不同的 钩码分别受到的重力, 指导学生讨论,填写表 格据,讨论理解重力 与质量的关系 其比值是9.8 牛/千克;提 高学生动手 能力 环节三重力的方向教学实先做演示实验: 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 来,让学生观察;指导 一位学生利用重垂线 进行操作,其他同学分 析其工作原理;指导学 生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观察重垂线 实验;让一位学生 利用重垂线进行 操作,其他同学分 析其工作原理。在 引导下,归纳得出 重力的方向。 明白重力的 方向是垂直 向下的,能运 用重垂线解 决生活中的 问题 环节四重心给出重心概念;利用圆 形薄板、直尺等规则物 体给学生演示实验,指 出重心所在;让学生明 白重心的平衡特点。 观察教师试验,讨 论交流。 理解重心的 概念,并能找 出物体的重 心。 教学反思1、本节课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去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初步掌握研究常见力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引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由于八年级学生刚接触到力,对利用力的知识来研究常见力,所以本节课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完成教学。 3.通过实验探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提高了综合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一、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也叫物重 二、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三、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其中g=9.8N/kg 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7.1 《力》 【教材分析】 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力

第七章第三节《重力》导学案

第3节重力 姓名 ________ 班级 ________ 学号 ________ 自评 _________ 师评 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 能通过生活及实验现象得出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 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 的关系,会根据G-m 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 的关系式G=mg,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 确认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能应用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能 找出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课前导入】 1、观察如图1所示方法甩球,小球为什么不会飞走呢? 2、如图2,月亮在绕地球做类似的运动,为何不会飞走? 在地球和月球之间一定也有一个类似绳子拉着月亮的 看不见的相互作用,那就是 _______________ 。 最先由英国科学家 _______ 提出来。 4、 我们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重力。 符号是 _________ 。 5、 力的三要素是: 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 。同样重力也有三要素 图1 苹果落地 撒开的渔网落入河中 水往低处流 图3中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什么原因呢?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重力的大小 1、 在桌上分别拿起大小不同的两个物体(如橡皮泥和笔袋),有什么感觉?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写出你的猜想)重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补充)实验记录表格: 物理量 实验次数 1 2 3 4 5 重力 G/N (1)在实验过程中,应该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2)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3)根据数据在图3中画出重力与相关量的图像 公式表示: (粗略计算时(4)分析表中数据(结合图像)得出 关系式为: 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1]:中学生的平均质量是 50kg ,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 [练习2]:某同学受到的重力是 550N ,他的质量是多少? 图3

九年级物理 第二节 重力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节重力 知识点1 重力的由来 (1)万有引力:牛顿精心研究了历史上许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找到有个真理“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力,这个力就是万有引力。” (2)重力:地球对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有吸引作用,物理学中把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物体。 (3)重力的三个特点: ①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不管质量大还是小,也无论有无生命,凡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物体,皆受重力作用。 ②重力只是由于地球的产生的,但重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只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其中一个垂直水平方向的力,重力一般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③重力是非接触力,抛出去的在空中运动的物体与静止时所受重力是不变的。例1 有关重力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接触到地球,才会被地球吸引 B、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大于物体吸引地球的力 C、地球吸引地面附近的物体,物体也吸引地球 D、地球吸引物体,物体不吸引地球 例2投掷出去的篮球在空中能够继续飞行,这是因为篮球;篮球在飞行中运动方向不断变化,这是因为篮球受到(不计空气阻力)。知识点2 重力的大小 (1)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G=mg g=9.8N/kg (有时候g也取10N/kg)(2)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称测量。 例3 质量为1.5kg的物体,所受重力为 N,重为29.4N的物体,其质量为 kg。 知识点3 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总是,可由重垂线确定。或者可以说重力的方向与当地的水平面,但不可以说成垂直向下。重力的方向不受其他作用力的影响,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 知识点4 重心 (1)重心: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等小地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的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就叫做物体的。 (2)质点: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的物体时,为了方便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作用于重心的一个等效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一个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替代,这个有质量的点就叫质点。 (3)重心的几点认识: ①重心是一个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的等效作用点 ②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比如: ③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与物体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所以说重心的位置和两个因素有关;质量分布是否均匀,形状是否规则。 ④物体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比如: ⑤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在的位置几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都无关。 经典例题剖析 例1 下列有关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方向总是垂直物体的支持面 B、重力不随物体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C、粉笔在使用时,质量变小,重力变小 D、空中上升的气球没有受到重力作用 例2 月球对其表面附近物体的引力约是地球对其附近物体引力的1/6,质量是72kg的宇航员登上月球后,他的质量是 kg,所受月球的吸引力是N。 例3 请用天平测出重为1.96N的物体。(取g=9.8N/kg)

重力勘探

重力勘探 重力勘探:观测地球表面的重力场的变化,借以查明地质体构造和矿产分布的物探方法。 重力异常:在重力勘探中,将由于地下岩石,矿物密度分布不均匀所引起的重力变化,或地质体与围岩密度差异引起的重力变化,成为重力异常。 引力位重力位关系:重力位等于引力位及离心力位之和,重力位处处连续而有限。 引起重力异常的原因 地壳厚度的变化; 结晶基岩内部成分、构造和基底顶面的起伏; 沉积岩的成分和构造; 金属矿及其它矿产的赋存; 剩余密度:地质体密度与围岩密度的差称为地质体的剩余密度,即?σ=σ?σ0,该地质体相对于围岩的剩余质量为?σ?V 第三章重力测量仪器 绝对重力测定 测量地球上某点的绝对重力值,绝对重力测量测的是重力的全值。原理:动力法,观测物体的运动状态(时间与路径),用以测量重力的全值。 相对重力测定 测定地球上两点间的重力差值(即各点相对于某一基准点的重力差)。原理:静力法,观测物体的平衡状态,用以确定两点间的重力差值。 零点位置:选取平衡体的某一平衡位置作为测量重力变化的起始位置。 影响重力仪精度因素: 温度、气压、电磁力、安置状态不一致 零点漂移: 弹力重力仪中的弹性元件,在一个力(如重力)的长期作用下将会产生蠕变和弹性滞后(弹性疲劳)等现象,致使弹性元件随时间推移而产生极其微小的永久形变而导致仪器读数的零点值随时间而不断变化。。 怎样克服零漂:制造仪器时,应选择适当材料和经过时效处理,尽量使零点漂移小并努力做到使它成为时间的线性函数。 零点读数法含义及意义(优点):p37 第四章重力测量 重力测量分类(按空间位置):地面重力测量、地下重力测量、海洋重力测量、航空重力测量、卫星重力测量 重力测量分类(按地质任务):区域重力调查、能源重力勘探、矿产重力勘探、水文及工程重力测量、天然地震重力测量等。各自解决的地质问题见p53-p54. 比例尺的确定: 重力概查:1:100万,1:50万,用于区域构造和壳慢深部构造 重力普查:1:20万,1:10万,用于能源普查和成矿远景区 重力详查:1:5万,1:2.5万,盆地内或成矿区,基底构造,局部构造,岩体,小断裂等 重力细测:1:1万以上,浅部小构造,小局部地质体

初中物理《重力》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第二节 重力

第十三章第二节重力 教学目标: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 3、通过探究,知道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4、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 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学难点: 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重难点的突破: 引导学生做好实验,是弄清重力跟质量的关系的关键。对于重力的方向,通过重垂线来掌握。至于重心可通过小演示实验来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两幅画面:壮美的瀑布、下落的苹果。 问:由这两幅图大家想到了什么呢? 学生很容易想到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苹果砸到牛顿的故事。 问:瀑布为什么往下流呢?苹果为什么往下落呢?(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1的达成情况。) 学生可以想到:是由于地球的吸引。 接下来师生一起认识万有引力、重力的概念,并让学生举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4的达成情况。) 至此板书今天的课题(13、2重力)。 二、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 问:重力是一种力,根据已有知识,我们应从几方面来学习它呢? 学生会回答:大小、方向、作用点。 给出两袋沙土,让学生掂一下,看哪一袋重。(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3的达成情况。) 问:为什么看上去多的那一袋重呢? 引出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 问:重力与质量有什么关系呢? 引出本节课的重点:探究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对于探究我们这样组织: 1、让学生观察准备的弹簧测力计的构造、量程、分度值。 2、与学生分析在物体静止时,重力与拉力相等。 3、学生探究,并记录每次物体的质量及相应的重力。

4、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5、板书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式,指明物理量的符号及其单位。说明g 的取值情况。 探究结束后,及时跟踪练习,以便掌握学生的应用情况。 三、 重力的方向、重心 问:根据大家的经验,重力的方向如何?(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 学生会回答:向下。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们可做这样的展示:取一重垂线,当其静止时,指明此时重垂线的方向即为重力的方向,这个方向应是“竖直向下”。 通过组织学生检查黑板是否竖直、 桌面是否水平,认识重力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 接下来做一小练习:作出斜面上静止物体的重力的示意图。(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 在讲解该题的基础上,指出: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对于整个物体而言,重力就好像作用在物体的一个点上,这个点就叫重力。如果在物体的重心下方有个支点,它就可以支起整个物体。 让学生用手指支起自己的笔、刻度尺等,加深对重心的认识。 问: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 通过作自行车轮胎的重力的示意图,指出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四、 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互做补充。 五、 当堂检测 1、如果没有了重力,下列哪种现象在伦敦奥运会上不会出现( ) A.举重运动员可以轻而易举的举起重物 B. 足球踢起来以后不会回到地面 C.跳高运动员跳起来就不能下来了 D. 拳击比赛打到身上也不会痛了 2、重600 N 的物体可能是( ) A.一头牛 B. 一个成年人 C. 一本书 D. 一只鸡 3、如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 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 ) B C D

第2节重力

※教学目标※ 【知识耳技能】 1 ?训辽心」足如匸严二「I 2?讪辽朮力为方向以总朮虫渋的h ;汕:. 3…「钠至;门勺人八頤m 壮的关系一 4 ?罰尼怦賞訓力「的怛用川:二 5 ?学会漲尤妙妙」一般用二 【过程与方法】 1 ?逆过洸小实齡及龙丿出和际尤丿」仃引力怕苻£:? 2 ?遽过译牛.探究锁般冯已影旧吐力也川索. 3 ?通过“物理模型” “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返过球允实烬观看瓷匸诧却f ?潇发心半柑柠丫」求爲紅及探求皆讪UM 兴扛 2 .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及团队协作精神 ^ 【觅点难点】 重点:巫力的概念、巫力与质星的关系、奎力的方向. 难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淮各】 惮簧测力计、钩码、细线、小石块、不倒翁等.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你还记得牛顿吗?就是那个看到成熟的苹果落向地面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的人 ?他说,宇宙 中的任何物体,大到太阳,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 同学不禁要问,既然有万有引力,为什么我没有被别的同学吸引走, 也没有同学被我吸引过 来?让我们走进今天的物理课堂来学习一种新的力一一 -luj. 二、合作探究 1 ?卫丿川曲金 【教师演示】(1)如右图所示,用细线拴住一支粉笔,用手抡起来 第3节重力 并把它叫做万有引力.有

(2) 用一根细线拴住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思考:橡皮为什么不公風掉? 【学生思考讨论】⑴M虫古件么会绕飞球转门Lin不会岂杜? (2) 二讪籾邓墩沐|!火幺戈甫时,为七証,落训他「II卜.? (3) 为订-A出打寸丄牡林得迄紧?节木佥! l

第二章 地球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地球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帮助学生建立地球空间概念; 【教学要求】: 一、要求学生掌握构重力异常、地磁异常、地热异常; 二、要求学生认识地球基本特征; 三、要求学生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之间的关系; 四、要求学生掌握理解地质作用及其能量来源 【课程重点、难点】: 一、课程重点包括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磁的物理性质 3.地球的圈层结构 二、课程难点 布格异常、地磁、地幔、地核 【课时分配】:2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示法 第一节地球概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对地球形状、大小的认识 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反复曲折的过程。第一级近似:圆球形 第二级近似:旋转椭球体 第三级近似:大地水准体 大地水准面:是指由平均海面所封闭的球体形状。

(二)地球大小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一)地球的密度和重力 地球的质量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来的,用地球的质量除以地球的体积,便可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是 5.517g/cm3,而地壳上部的岩石平均密度是2.65g/cm3 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理想的扁球体(旋转椭球体),并且内部密度无横向变化,所计算出的重力值,称理论重力值。但由于各地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石密度不同,以致所测出的实际重力值不同于理论值,称为重力异常。比理论值大的称正异常,比理论值小的称负异常。存在一些密度较大物质的地区,如铁、铜、铅、锌等金属矿区,就常表现为正异常;而存在一些密度较小物质的地区,如石油、煤、盐类以及大量地下水等,就常表现为负异常。异常的大小取决于矿石与周围岩石的密度差、矿体的大小以及矿体的埋藏深度。根据这个道理可以进行找矿和地质调查,这称为重力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 (二)地磁 地磁具有以下特点: (1)地磁南北极和地理南北极的位置不一致,并且磁极的位置逐年都有变化 (2)地面上每一点都可从理论上计算出它的磁偏角和磁倾角。如磁偏角和磁倾角与理论值不符时,叫做地磁异常。局部的地磁异常主要是由地下岩石磁性差异引起。属于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的磁法勘探就是据此寻找地磁异常区,从而发现隐伏地下的高磁性矿床。此外通过研究在亿、万年前所形成的岩石中保存下来的剩余磁性的方向和强度,来判断地球磁场方向的变化,称古地磁学。它可以配合其它方法探索地球岩石圈构造发展的历史。 (三)地热 地球内部储存着巨大的热能,这就是常说的地热。地壳表层的温度常随外界温度而有日变化和年受化,但从地表向下到达一定深度,具温度不随外界温度而变化,这一深度叫常温层。它的深度因地而异,在我国北方,温度具有年变化的

重力教学设计(人教版)

人教版2015-2016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 7.3 重力 ★整体设计说明★ 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采用引导发现、直观演示和讲解法,使学生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等知识。设计从生活中的现象走向物理课堂,用生活中的物品来探究物理知识,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让学生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法建议★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 ★学情分析★ 这个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较强的观察能力,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悉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并且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等有关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学法引导★ 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归纳总结物理知识并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来学习,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自然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 (2)知道重力的方向和重心的概念及重垂线的应用。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并能用公式G=mg 计算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究重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 (3)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猜想。 (4)体会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重力的存在及其应用有浓厚的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 (2)通过对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己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

§3.1重力_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课前预习导读】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力的概念,能够分清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掌握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表示力。 (4)掌握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及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 (5)初步了解四种相互作用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通过实例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3)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用“悬挂法”找薄板的重心。 (4)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替代”的物理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质疑,勇于修正。 (3)认识到科学探索的艰难历程及科学研究工作的意义和其趣味性。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 三、自主学习、主动落实学案 一、力和力的图示 1.物体的运动状态及状态变化 (1)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物体的. (2)运动状态的变化:只要物体运动的.改变了,不管是其还是其改变了,都说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 2.力的概念:物体与物体之间的. 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 4.力的矢标性: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大小可以用测量.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6.力的图示:用一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和,线段是按一定的比例(标度)画出的,它的表示力的大小. 7.力的示意图:用一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和,只表明物体在这个上受到了力,不严格表示力的大小. 思考讨论 1.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就是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共有几种可能情况?

初中物理《重力》教学设计--最新版

初中物理《重力》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第二节 重力

第十三章第二节重力 教学目标: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 3、通过探究,知道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4、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 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学难点: 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重难点的突破: 引导学生做好实验,是弄清重力跟质量的关系的关键。对于重力的方向,通过重垂线来掌握。至于重心可通过小演示实验来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两幅画面:壮美的瀑布、下落的苹果。 问:由这两幅图大家想到了什么呢? 学生很容易想到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苹果砸到牛顿的故事。 问:瀑布为什么往下流呢?苹果为什么往下落呢?(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1的达成情况。) 学生可以想到:是由于地球的吸引。 接下来师生一起认识万有引力、重力的概念,并让学生举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4的达成情况。) 至此板书今天的课题(13、2重力)。 二、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 问:重力是一种力,根据已有知识,我们应从几方面来学习它呢? 学生会回答:大小、方向、作用点。 给出两袋沙土,让学生掂一下,看哪一袋重。(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3的达成情况。) 问:为什么看上去多的那一袋重呢? 引出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 问:重力与质量有什么关系呢? 引出本节课的重点:探究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对于探究我们这样组织: 1、让学生观察准备的弹簧测力计的构造、量程、分度值。 2、与学生分析在物体静止时,重力与拉力相等。

3、学生探究,并记录每次物体的质量及相应的重力。 4、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5、板书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式,指明物理量的符号及其单位。说明g 的取值情况。 探究结束后,及时跟踪练习,以便掌握学生的应用情况。 三、 重力的方向、重心 问:根据大家的经验,重力的方向如何?(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 学生会回答:向下。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们可做这样的展示:取一重垂线,当其静止时,指明此时重垂线的方向即为重力的方向,这个方向应是“竖直向下”。 通过组织学生检查黑板是否竖直、 桌面是否水平,认识重力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 接下来做一小练习:作出斜面上静止物体的重力的示意图。(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 在讲解该题的基础上,指出: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对于整个物体而言,重力就好像作用在物体的一个点上,这个点就叫重力。如果在物体的重心下方有个支点,它就可以支起整个物体。 让学生用手指支起自己的笔、刻度尺等,加深对重心的认识。 问: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 通过作自行车轮胎的重力的示意图,指出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四、 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互做补充。 五、 当堂检测 1、如果没有了重力,下列哪种现象在伦敦奥运会上不会出现( ) A.举重运动员可以轻而易举的举起重物 B. 足球踢起来以后不会回到地面 C.跳高运动员跳起来就不能下来了 D. 拳击比赛打到身上也不会痛了 2、重600 N 的物体可能是( ) A.一头牛 B. 一个成年人 C. 一本书 D. 一只鸡 3、如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 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重力勘探思考题

2011重力勘探复习资料思考题及作业题 这次考试给人的感觉就是自由发挥题体较多,像举例说明重力勘探的前提,综合题(举例说明重力勘探的应用领域10分,重力大作业也考到了20分:分析数据处理过程及步骤与理由,对异常原因进行解释)具体分值是:名词解释10个,共三十分,局部重力高、大地水准面、重力梯级带、剩余质量、密度界面、布格重力异常、零点漂移。剩下的三个,可能是因为太简单了,没记住。问答题五个40分:重力与重力位的关系、三重小循环的观测方式与特点、举例说明重力勘探的前提、异常空间延拓的原理及上、下延拓的作用,如何理解异常区分产生的“虚假异常”?在资料解释中应如何注意。最后综合题两道,30分。 第二章很重要,但考得较少,可能因为在固体地球物理中已考了吧。 这次复习中,名词解释和问答题都还差不多,当然每年的题都不一样,希望能对大家有所作用,这份资料中有些地方欠妥,希望大家能辨别,要想考的好成绩,还得平时努力,最后衷心希望每个人都能考的好成绩。 1、地球重力全球分布总体特征以及与这些有关的因素。 答:两极扁平的球体的引力,在同一个水准面上的两极处数值最大,赤道处最小;而惯性离心力则距旋转轴越远数值越大,显然在地球表面赤道处最大,两极处为零;总体上,地球重力的数值随纬度变化,并且在两极处最大,赤道处最小。 影响因素: ⑴地球的形状——扁椭球体引力随纬度变化,在大地水准面上,两处最大,赤道处最小,两者相差约1800mGal ; ⑵地球自转——惯性离心力随纬度变化,在大地水准面上,两极等于零,赤道最大,最大变化达3400mGal ; ⑷地球内部物质密度分布不均匀; ⑸太阳与月球的引力,最大变化达0.2mGa 2、重力等位面及其的性质。(和重力的关系)问答题 答: 可见,上式为一簇曲面方程,任意一个方程为一个重力等位面,在重力场空间有无数个重力等位面。 1)重力位是一个标量函数,重力位沿任意方向的偏导数就等于重力在该方向的分量或投影; 2)重力等位面是空间曲面,在重力场空间内有无穷多个重力等位面,该空间中任何一点都处于某个重力等位面上; 3)重力场空间内任意一点的重力值等于重力位在沿等位面内法线方向偏导数,重力的方向为该点内法线方向——重力位变化梯度最大方向; 4)重力等位面上重力位处处相等,但重力的方向和大小均不一定相等。 任何两个重力等位面互不相交,也不一定平行。 3、水准面、大地水准面的物理含义。(名词解释) 答:在测绘技术中称重力等位面为水准面同一个水准面上的高度或高程是相等的,而且它与用一根悬吊静止重物时的铅垂线垂直,这个铅垂线实际上代表了重力方向。由于地球表面70%以上为海水覆盖,若海水面是一个平静,大地水准面是由静止海水面并向大陆延伸所形成的不规则的封闭曲面,但海水面永远不会平静,一般是将平均的海平面作为大地水准面 1.4 如何利用地球重力模型数据研究地球内部问题。 全球重力场模型是卫星大地测量精密定轨的基础,通过地球重力场模型及对地球外部重力为任意常数) ((C C z y x W ),,

八年级物理《重力》导学案

学习目标: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②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③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 学习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学习难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导学过程 课前检测案(限时3分钟) 1、什么叫力?____________________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有关. 2、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力时,通常用___________把力的________都表示出来,具体作法是:沿力的________,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________,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力的________,用线段的________或________表示________。 3、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它用符号________表示。 自主学习 一、课前预习、教材导读你准备好了吗?阅读教材p9—p12的内容, 二、新课引入,激发情趣 媒体展示:什么力使得瀑布飞流直下?空降兵为什么会落向地面?是什么力使蹦极的人急速下坠? 三、探究新知: 板块一:1、重力的大小(阅读教材p9第二段完成下列填空) (1)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做。 (2)用字母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 (3)重力的产生是来源于___________,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由于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一切物体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 学生分析:重力的施力物是,受力物是。例如,苹果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苹果。(4)注意:A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B:重力是非接触力C: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 学生讨论:列举生活中物体受到重力的实例,并说明其作用。假如重力突然消失,我们这个世界会怎么样?

13.2重力

13.2重力 课时1 重力 课前预习归纳 1.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_________;由于地球的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________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而受力物体是地球表面附近一切物体。 2.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_____比,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大约是____N/Kg,重力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 3.重力的方向________;重心是指重力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____,其中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________。 课后分层练习 基础落实 1.抛出去的东西总是落向地面,这是由于物体受_____的缘故,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2.下列物体的重力最接近于20N的是________:①一只鸡②一只羊③一个苹果④一个鸡蛋. 3.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朋友玩的气球,不小心一松手,升到了天空,可见它不受重力 B.停在斜坡上的汽车,一刹车,汽车沿斜坡下滑,可见重力方向有时是沿斜坡向下的C.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D.重力跟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的物体重力越大 4.下列关于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B.物体的重心处才受到重力作用 C.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内部D.球体的重心总在球心 5.如图,支杆OB固定在板BC上,小球A用细绳悬在杆端O处,用此 装置可研究重力的方向.现从图示位置将板缓慢放平,在此过程中绳与虚 线(虚线与BC垂直)之间的夹角α将() A.变小B.变大 C.不变D.无法确定 6.我国“嫦娥工程”预计在2012年实施落月探测。已知月球上无大气、无磁场,物体在月球上所受重力只相当于地球上的1/6。在月球上,你认为下列情况可能的是( ) A.利用降落伞降落,以确保安全落月B.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C.听到月球车行驶发出的声音D.轻易地将60kg的物体举起 7.如图所示,一架重型运输直升机在执行救灾任务时,通过钢缆将一质量为9×103Kg的货物悬吊着往下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直升机所吊货物的重量是9×103N B.直升机所吊货物的重量是9×104N C.货物受到的重力方向是不断变化的 D.货物受到的重力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能力训练 8.飞船在圆轨道上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在飞船中进行( ) A.用弹簧握力计测握力B.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 C.用弹簧测力计测摩擦力D.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

第二节重力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009-10-13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第 2 课 重力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能用 G=mg 计算有关的问题。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 及应用。 4、 知道重力的的作用点。 课前回顾: 二、课前回顾: 力的三要素: 1、力的三要素: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课堂学习 、自主学习 (一)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什么是万有引力: 1、什么是万有引力: 什么叫重力: 什么叫重力: 萍果受到了重力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想想:你知道重力能为我们做什么事吗? 假如重力突然消失,会出现什么现象?
。 。表示符号: ,受力物体是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重力的大小: 2、重力的大小: 我们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做 或 测量工具: 注意问题: 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 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 (1)猜想:重力大小跟 理由: (2)进行实验:
G/N 质量 m/kg 重力 G/N
有关, 。
m/kg
结论:物体所受的的重力跟 重力大小公式:
1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009-10-13
g 的物理意义:
(三)自主学习 重力的的方向: 3、重力的的方向: 应用:1、 。

2、 思考: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中的“下”是指的什么方向?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的作用点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 (1)质 地 均匀 、 形状 规则 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如方形物体的重心 质 均匀、 形状规则 ,球的重心在 ,粗细均匀棒的重心在 在 思考: (1)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
(2)外形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哪里? (3)不倒翁为什么不倒?
、课内练习: (四) 课内练习: 练习 1. 小明的质量可达 50kg,则它的体重为___________N.一个萍果的质量为 100g, 则重力 。 2.重垂线是根据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瓦工常用它来检查墙壁 ______________,木工常用它来检查工作台______________. 3.如图是一个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同一物体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约为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的 1/6 ,在地球上 质量为 60 千克的人,到月球上他受到的重力为______牛顿,质量是______千克。 5. 下列物体的质量和重力估计正确的是 ( ) A.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 50N B.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 0.15kg C.一只母鸡的重力大约是 1.5N D.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 0.5kg 6.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 B.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C.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D.重力的单位是 kg 7.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河水不再流动,再也看不见瀑布 B.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球,再也回不来
2

物探复习整理

第二章 物探:以地壳表层不同岩土介质的物性差异为基础,利用天然存在或人工建立的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类探测方法 重力勘探:重力勘探是以岩、矿石密度差异为物质基础,由于密度差异会使地球的正常重力场发生局部变化(即产生重力异常),观测和研究重力异常,就能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目的。 异常图解: 重力勘探的应用:了解上地幔的密度变化;研究地壳深部构造及地壳活动性;?划分大地构造单元(如地台与地槽的界线);圈定具有油气远景的沉积岩内部构造、盐丘及煤田盆地;寻找金属矿、钾盐;天然地震预报。 重力:地面上一切物体都要受到两种力的作用,其一是地球的全部质量对物体的引力,其二是物体在自转的地球上受到的惯性离心力,重力就是它们的矢量和。 重力场强度:单位质量的物体在重力场中所受的力,称为重力场强度。 正常重力场: 重力随时间的变化:a.长期变化。原因:地壳内部的物质运动,如岩浆活动、构造运动、板块运动有关。特点:变化十分缓慢、幅度小,在短时间内变化很弱,故在重力勘探中不予考虑。b.短期变化(日变化)。原因:地球与太阳、月亮之间的相互位置变化引起(即天体运动有关)。特点:周期短(24小时)、变化幅度较大,可以达2~3g.u。 重力异常:在重力勘探中,由地下岩(矿)石密度分布不均匀所引起的重力变化称为重力异常。 重力异常具体条件: 1、探测对象与围岩要有一定的密度差。 2、岩层密度必须在横向上有变化,即岩层内有密度不同的地质体存在,或岩层有一定的构造形态。 3、剩余质量不能太小(即探测对象要有一定的规模)。 4、探测对象不能埋深过深(例如:△m=50万吨的球形矿体,当中心埋深为100米,可产生355μGal的异常;当中心埋深为1000米,则只能产生3.4μGal的异常,该强度的异常仪器不能观测到)。 5、干扰场不能太强或具有明显的特征。 岩(矿)石密度的一般规律:火成(岩浆)岩密度>变质岩密度>沉积岩密度。 决定岩(矿石)密度的主要因素为:1、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的多少。2、岩石中孔隙度大小及孔隙中的充填物成分。3、岩石所承受的压力等。 重力勘探工作方法:A.工作任务。重力预查:在重力测量的“空白区”中进行的大范围、小比例尺的重力测量。目的:大地构造的基本轮廓(如断裂带、岩体的分布等)的资料。重力普查:在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地区开展的重力测量。目的:划分区域地质构造、圈定岩体及储油构造,比较确切地指示成矿远景区。重力详查:在成矿远景区(或成矿有利地段)进行重力测量。目的:详细地研究工区重力异常的规律和特点,寻找局部构造或岩、矿体。重力细测:在已发现的储油、气构造、煤盆地,以及成矿有利的岩、矿体上进行的重力测量。目的:构造、岩体、矿体的形态及产状。B. 工作比例尺、测网及测量精度。工作比例尺:①工作比例尺反映了重力测量工作的详细程度;比例尺取决于相邻测线间的距离。②比例尺愈大,单位面积内的测点数愈多,对重力异常的研究也就愈详细。③比例尺应与工作任务相适应。测网:测网一般是由相互平行的等间距的测线和在测线上分布的等间距的测点所组成。测量精度:①测量精度是衡量野外观测质量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决定技术措施、工作效率和成本的重要指标。②精度是指测量值与真值的接近成度。③精度应根据地质任务和工作比例尺确定。④例如:金属矿普查,取探测对象产生的最大异常的1/3~1/4作为测量精度。C. 重力野外观测。重力基点的建立,重力基点的作用:工区内重力异常的起算点;检查仪器的零点漂移,确定零点漂移校正系数。野外观测。资料整理。 地形校正-δg地:校正原因:地形起伏往往使得测点周围的物质不能处于同一水准面内,对实测重力异常造成干扰,必须通过地形校正予以消除,又称为地改。校正办法:除去测点所在水准面以上的多余物质,并将水准面以下空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