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调查表

西南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调查表

西南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调查表

石油大学论文格式

中图分类号:G643.0 题 目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范 题目续行,不续行请删除此行 学科专业 高等教育学 研究方向 研究生教育 硕士生 李国平 指导教师 赵洋教授 二○一一年五月 单位代码:11414 学 号:S0******* 按照实际情况填写,仿宋_GB2312三号粗体,左对齐

硕士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郑重声明:本硕士学位论文是作者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和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石油大学或者其它单位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者和导师完全意识到本声明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作者和导师相应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 导师签名:日期: 硕士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及指导教师完全了解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位论文版权使用的有关规定,使用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学校有权保留并向有关部门和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范围,保密期限 0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如需公开出版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必须征得导师书面同意。 作者签名:日期: 导师签名:日期:

摘 要 摘 要 本文给出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规范和排版格式要求。文中格式可作为编排硕士学位论文的格式模板,供硕士研究生参考使用。 摘要、Abstract 、目录等前置部分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页码,宋体,五号,居中。从正文开始,页码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引言首页作为第1页。封一、封二和封底不编排页码。页码必须标注在每页页脚位置,Arial 字体,五号,居中。 正文段落首行缩进2字;除章节次标题、中文图名、中文表名等有特殊说明之外,正文的中文汉字为宋体,英文字符和阿拉伯数字为Times New Roman ,字体小四。行距:多倍行距 1.25,间距:段前、段后均为0行,选择网格对齐选项。 摘要部分说明: “摘要”是摘要部分的标题,不可省略。 标题“摘要”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1”,居中;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中,字号:小三,1.5倍行距,段前为0,段后11磅。 论文摘要是学位论文的缩影,文字要简练、明确。内容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单位制一律换算成国际标准计量单位制,除特别情况外,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码。文中不允许出现插图。重要的表格可以写入。 摘要正文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正文”,每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或者手动设置成每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字体:中文宋体,英文和阿拉伯数字Times New Roman ,字号:小四,行距:多倍行距 1.25,间距:段前、段后均为0行,选择网格对齐选项。 摘要正文后,列出3-5个关键词。“关键词:”是关键词部分的引导,不可省略。关键词请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关键词与摘要之间空一行。关键词词间用分号间隔,末尾不加标点,3-5个,黑体,小四,加粗。 中、英文摘要一般为300~500字。 关键词:写作规范;排版格式;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页眉,黑体,五号,居中 空一行 黑体,小四,加粗,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 一级标题,黑体,小三,居中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考研《油层物理CAI课件》练习检测题目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考研《油层物理CAI课件》练习检测题 目 9年第号 1。2.3.4.5.6.7. 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 天然气有哪些分类?它是如何分类的?代表天然气成分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压缩因子z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如何确定多组分物质的表观临界压力和表观临界温度?天然气的体积系数是多少?天然气的可压缩性是多少?什么是泡点和露点?地层油的饱和压力是多少?如何定义 地层油的溶解油气比?试分析它与天然气在原油中溶解度的区别和联系。 8。一个带刻度的活塞气缸配有45000cm3(在10325帕,00摄氏度时)。当温度和压力从 03 变化到地层条件(17.8兆帕,71C)时,测量体积为265厘米。气体压缩系数是多少?9.当天然气的相对密度为0.743,局部地层压力为13.6兆帕,地层温度为93.30℃时,计算天然气的压缩系数。 10。天然气成分分析结果见表1-4。地层压力为8.3兆帕,地层温度为320℃表1-4由CH4 C2H6 C3H8 IC4H10Mol组成,分为0.902 0.045 0.031 0.021 (1),并得到天然气的压缩系数。(2)计算天然气的体积系数;(3)尝试将地下10000m3天然气所占的体积转换;

11。画出油层的烃相状态,在图上标出纯油层、饱和油层、凝析气藏和气藏的位置,注意压力和温度的范围 12。什么是一次脱气和多次脱气?一次脱气和多次脱气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13.第一油层温度为750℃,饱和压力Pb=18MPa,饱和压力下溶解汽油比Rob=120 m3/m3当压力降至15兆帕时,气体已经分离,气体的相对密度为0.7,r为115。m3/m3,Pb=1.25,两相的体积系数是多少?40.地层水的分析结果如下。试着计算它的水类型。1-10钠+镁+钙+氯-硫酸-HCO 3-4952 838 620 10402 961 187 14。定性绘制天然气的体积系数Bg、压缩系数Cg和粘度系数Pg如下图所示,以及温度的变化规律 15。试画出原油体积系数B0、两相体积系数U、压缩系数Co和粘度μ0随压力和温度的定性变化规律如下(如果有饱和压力,应该注意) 16。定性图显示了不同温度下天然气在原油中溶解度随压力的变化规律。17.利用物质平衡原理,推导出以下条件下的储层储量计算公式。 油藏的原始状态是溶解气驱油藏,没有气顶和边水。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发,地层压力降至饱和压力以下,形成二次气顶,但储层的孔隙体积不变,如图7所示。 图7开发前后储层流体状态变化示意图 集:原始储油量为Ni (S?M3) 累积石油产量为Np (S?M3)溶解气油比?M3/米)累计平均生产气

西南石油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

西南石油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 西南石大教【2015】115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以下称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全面检验。做好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全面衡量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规范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培养其优良的思想品质和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提高其综合素质。其培养和训练过程应包括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文献资料应用能力、设计(实验)能力、计算能力、外文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技术经济与社会文化分析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内容,并根据专业性质有所侧重。 第三条学生用于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包括评阅和答辩时间)不得少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周数。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主要环节包括:申报题目——选题——开题——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审阅——评阅——答辩——成绩评定——总结归档。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 第四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在学校校长的统一领导下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学校校长和学院院长是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与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负责领导全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教务处代表学校进行统一管理与协调,学院具体组织,专业教研室负责实施。 1.学校成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全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指导、协调与宏观管理。指导委员会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教务处处长及分管副处长,以及学生工作部(处)、规划与评估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财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图书馆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2.学院成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领导本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学院教学办公室主任、教研室主任、学生工作辅导员组成。各学院院长对本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负责,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负责具体组织领导。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模板(2017)

本 科 毕 业 设 计(论文) 题 ——副标题 学生姓名:张 三 学 号:1301013101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3-5班 指导教师:李 四 2017年 6月15日

——副标题 要 数据结构算法设计和演示(C++)树和查找是在面向对象思想和技术的指导下,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C++)和面向对象的编程工具(Borland C++ Builder 6.0)开发出来的小型应用程序。它的功能主要是将数据结构中链表、栈、队列、树、查找、图和排序部分的典型算法和数据结构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封装成类,并通过类的对外接口和对象之间的消息传递来实现这些算法,同时利用C++ Builder 6.0中丰富的控件资源和系统 解、辅助教学和自我学习的作用。 关键词: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linear form ——副标题 Abstract 外文摘要要求用英文书写,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对应。使用第三人称。 “Abstract” 字体:Times New Roman,居中,三号,加粗,1.5倍行距,段前、段后0.5行间距,勾选网格对齐选项。 “Abstract”上方是论文的英文题目,字体:Times New Roman,居中,小二,加粗,1.5倍行距,间距:段前、段后0.5行间距,勾选网格对齐选项。 Abstract正文选用设置成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字体:Times New Roman,字号:小四,1.5倍行距,间距:间距:段前后0.5行间距,勾选网格对齐选项。 Keywords与Abstract之间空一行,首行缩进2字符。Keywords与中文“关键词”一致,加粗。词间用分号间隔,末尾不加标点,3-5个,Times New Roman,小四。如需换行,则新行与第一个关键词首字母对齐。 Keywords:Write Criterion;Typeset Format;Graduation Project (Thesis)

西南石油大学毕业论文要求

西南石油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学习科学研究或工程设计基本方法,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为规范我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国家标准GB7713-87)的规定,制定“西南石油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一、毕业设计(论文)结构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应包括: 1.论文题目 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通过题目,能大致了解论文内容、专业特点和学科范畴。字数要适当,中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0字,英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2.中英文摘要与关键词 中英文摘要:摘要应概括反映出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中文摘要一般500字左右,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为了便于文献检索,应在摘要下方另起一行注明论文的关键词。 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设计(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3.目录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例如:1……、1.1……、1.1.1……),标题应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 4.正文 正文是毕业设计(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一般应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绪论 绪论一般是毕业设计(论文)主体的开端篇。包括:毕业设计(论文)的背景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成果;设计和研究方法;设计过程及研究内容等。

中国石油大学学历硕士学位论文书写指南及论文封面模板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硕士生学位论文写作指南 学位办公室 2002年9月

目录 编者按 (1) 学位论文应体现的三个规范 (1) 学位论文和摘要篇幅要求 (2) 学位论文封面书写要求 (2) 学位论文摘要书写注意事项 (3) 学位论文详细摘要书写注意事项 (4) 学位论文目录书写格式注意事项 (5) 学位论文前言书写注意事项 (6) 学位论文正文书写注意事项 (7) 参考文献书写注意事项 (8) 学位论文格式及印刷要求 (10) 格式样本: 1.中文封面格式样本 (11) 2.目录编排格式样本 (13) 3.正文(书眉)格式样本 (14) 隐名硕士学位论文制作格式 (15)

中国石油大学硕士生学位论文写作指南 编者按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读期间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的总结,是研究生申请学位的书面材料。根据我校对学位论文的写作要求和参照一些作者对撰写学位论文的体会或认识,编写了这本小册子。希望能帮助研究生对我校学位论文的形式与格式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在撰写学位论文时将自己的学位论文工作,整理成一篇符合学位论文规范要求的满意之作。 学位论文应体现的三个规范 学位论文的形式与格式虽然不能直接反映论文的学术水平,但可体现出论文作者的学术修养和文化修养。合格的学位论文在形式与格式上体现如下三方面规范: 1.国家学位条例和学校对学位论文管理的各项具体规范; 2.学术著述的一般规范; 3.所有正式出版物共同遵循的文字印刷规范。 这些规范,不仅是一些通行的习惯做法,而且许多形式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规定的,代表着整个中国文化在当代最正式的表达形式。因此,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和读者会很自然地把学位论文的形式与格式看作评价学位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接受学位教育的研究生应当在自己的论文中自觉地遵守这些规范,向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和读者展现自己的学术修养和文化修养。 学位论文和摘要篇幅要求 1.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为~3万字。 2.中文、英文摘要一般为400—800字。 3.论文详细摘要一般不超过3000字。 学位论文封面顺序与书写要求 1.论文封面(样本附后)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试行)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试行) 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术水平以及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它集中表明了作者在研究工作中获得的新的发明、理论或见解,是研究生申请博士或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和重要文献资料,学位论文撰写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必须按照确定的规范认真执行。指导教师应加强指导,严格把关。 根据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汉语语法规范。对原研究生学位论文编写要求进行了重新修订。硕士、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除在字数、理论研究的深度及创造性成果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外,对其撰写规范的要求一致。 一、内容要求 1、题目 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学位论文的中文题目应不超过25字,可根据需要设副标题。 2、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作者仔细核实授权书后签名。 3、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作者仔细阅读后签名。 4、摘要与关键词 4.1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应包括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4.2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5 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5.1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一章。绪论应包括: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5.2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学位论文的主要部分,应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论文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各方面: 本研究内容的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论证; 本研究内容各部分(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设计计算; 本研究内容试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试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本研究内容的理论分析。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应着重

重磅信息!!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复试试习题!!

1-1 何谓采油指数的物理意义?如何获取?影响单相渗流和油气两相渗流采油指数的主要因 素有何异同? 1-2 已知A井位于面积4.5×104m2的正方形泄流区域中心,井眼半径r w =0.1m,根据高压物性资料 B O =1.15,μ O 为4mPa.s;由压力恢复试井资料获得S=3。试根据下表中测试资料绘制IPR曲线, 并求采油指数J O 及油层参数Kh。 1-3 0, 1-4 1-5 , 1-6 v )。 1-7 80m3/d,1-8 1-10 p =6.4mm, 、20 1-15 、0.65和℃/100m。 4-1 %;产液指数 0.6;油相对密度0.86;气体偏差系数0.86。设计和选择完整的潜油电泵系统。 4-2 设计潜油电泵时为什么要进行粘度校正? 4-3 潜油电泵井中,为什么井液必须通过电机? 4-4 潜油电泵井中,为什么采用高效率的井下分离器更加优越? 4-5 设计和选择螺杆泵系统,已知条件与习题1相同。 4-6 试述螺杆泵的采油装置、采油原理和特点。 4-7 设计和选择完整的水力射流泵系统,已知条件与习题1相同。

下列计算题已知基本数据如下: 油井数据:垂直井,井距300m×300m,井深2000m;油管内、外径分别为Ф62mm和Ф73mm,套管内、外径分别为Ф121.36mm和Ф139.7mm;射孔密度16孔/m,孔眼直径10mm。 地层数据:上覆层岩石平均密度2300kg/m3,地层压力系数1.0,岩石弹性模量20000MPa、泊松比0.20,岩石抗张强度2.5MPa,地层温度70°C,孔隙弹性常数取1.0;产层有效 厚度15m,储层渗透率2×10-3μm2,孔隙度12%;原油饱和度60%,压缩系数1.7×10-2压裂液性能:牛顿流体密度1020kg/m3,粘度80mPa.s,减阻率60%;初滤失系数5×10-4m3/m2, 压力校正后造壁性滤失系数8×10-4m/m in。 支撑剂性能:φ0.45~0.9mm宜兴陶粒,颗粒密度2800 kg/m3,砂堆孔隙度35%。 生产限制条件:生产时井底流动压力10MPa,最大排量3.0m3/min,最大砂浓度720 kg/m3。6-1 根据低渗透储层中水力压裂泵压变化典型示意曲线说明地层破裂、裂缝延伸和闭合特征。 6-2 6-3 6-10 6-11 6-12 6-15 取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习题答案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 24、下图1-1为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请画出与之对应的粒度组成分布曲线,标明坐标并对曲线加以定性分析。 ∑Log d i W Wi 图1-1 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 答:粒度组成分布曲线表示了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数,可用它来确定任一粒级在岩石中的含量。曲线尖峰越高,说明该岩石以某一粒径颗粒为主,即岩石粒度组成越均匀;曲线尖峰越靠右,说明岩石颗粒越粗。一般储油砂岩颗粒的大小均在1~0.01mm 之间。 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也能较直观地表示出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程度。上升段直线越陡,则说明岩石越均匀。该曲线最大的用处是可以根据曲线上的一些特征点来求得不同粒度属性的粒度参数,进而可定量描述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性。 曲线A 基本成直线型,说明每种直径的颗粒相互持平,岩石颗粒分布不均匀;曲线B 上升段直线叫陡,则可看出曲线B 所代表的岩石颗粒分布较均匀。 30、度的一般变化范围是多少,Φa 、Φe 、Φf 的关系怎样?常用测定孔隙度的方 法有哪些?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1)根据我国各油气田的统计资料,实际储油气层储集岩的孔隙度范围大致为:致密砂岩孔隙度自<1%~10%;致密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5%;中等砂岩孔隙度自10%~20%;中等碳酸盐岩孔隙度自5%~10%;好的砂岩孔隙度自20%~35%;好的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0%~20%。 2)由绝对孔隙度a φ、有效孔隙度e φ及流动孔隙度ff φ的定义可知: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a φ>e φ>ff φ。 3)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有实验室内直接测定法和以各种测井方法为基础的间接测定法两类。间接测定法影响因素多,误差较大。实验室内通过常规岩心

中国石油大学毕业设计要求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专科毕业大作业 写作管理规定 毕业大作业环节是实现各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估指标。 一、组织管理 专科学生要求做毕业大作业,毕业大作业的组织管理以各学习中心、函授站为主,其要求及使用到的表格可参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相关文件。 各学习中心(函授站)由各站负责人、教学管理人员、有关专家等组成专门的毕业大作业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是:制定保证毕业大作业质量的措施;审查学生毕业大作业资格;选聘指导教师;协助指导教师做好指导工作;协助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组织评审工作。各站根据各专业的教学培养计划,提前一个月做好毕业大作业的准备工作。 (一)选聘指导教师 各学习中心(函授站)根据学生的专业、毕业大作业题目的研究方向选聘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聘任采取校内聘任与校外聘任相结合的方式,应选择学术水平高、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或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所聘指导教师必须具备中级以上(含中级)职称、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 指导教师的聘任必须经过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审核备案。各学习中心(函授站)把选聘的指导教师情况汇总后上报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进行资格审查,审查通过后确定指导教师。各学习中心(函授站)确定指导教师后立即通知学生与指导教师联系。 (二)组织评审 论文的评审工作主要由各学习中心(函授站)组织。学习中心(函授站)应根据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的要求选聘教师成立评审小组,并上报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审批。所聘的评审小组成员必须具有毕业大作业指导教师的任职资格,每个评审小组至少由三人组成。论文评审结束后,评审小组填写毕业大作业评审记录表。 (三)上报成绩 学习中心(函授站)根据评审记录表整理成绩单并上报,由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组织教师对成绩进行复审。 二、毕业大作业细则 (一)选题原则与要求 1.选题必须符合专业的培养目标,满足教学基本要求,体现专业基本内容、有利于巩固、深化和扩充学生所学知识,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2.选题应结合本职工作任务,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增强课题的应用价值、实用价值。文科类的选题要突出现实性,着重分析研究本企业改革和现存的热点、难点问题;理工类的选题重点在于结合本职工作、结合工程实际,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油层物理期末复习2017

油层物理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7个,21分, 二、按题意完成:5个,42分, 三、计算题:3个,37分,4-5分8-9分20几分(多步完成,按步给分) 第一章 1.粒度组成概念,主要分析方法,粒度曲线的用途 2.比面概念,物理意义 3.空隙分类(大小,连通性,有效性;毛细管空隙,超毛细管空隙,微毛细管空隙), 孔隙度概念(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流动孔隙度,连通孔隙度的概念与区别), 孔隙度的测定(给定参数会计算,不要求测定的具体步骤) 4.岩石压缩系数及其含义,地层综合弹性压缩系数,弹性驱油量的计算 5.流体饱和度的概念(落实到具体的物质,油、水、气;初始含油、水、气饱和度,残余流体饱和度的概念,束缚水饱和度) 饱和度测定(各种饱和度,会根据给定参数计算) 7.达西定律,及达西公式的物理意义,岩石绝对渗透率感念,液测、气测渗透率的计算方法,液测气测渗透率与岩石绝对渗透率的关系,根据达西定律测定岩石渗透率要满足的三个测定条件,气体滑脱效应对气测渗透率的影响,及影响滑脱效应的因素。 8.胶结概念与类型,

粘土矿物:水敏,酸敏,速敏等,会判断具体的矿物如蒙脱石,高岭石,绿泥石 第二章 1.烃类体系P-T相图,划分相区,临界点,临界凝析温度,临界凝析压力,露点线,泡点线,等液量线,等温反凝析区等术语,露点,泡点,露点压力和泡点压力概念,等温反凝析概念,反凝析作用,对凝析气藏开发的影响,用相图判断油气藏类型。 (露点概念:气相体系生出第一滴液滴时的温度压力点;露点压力:气相体系生出第一滴液滴时的压力) 2.油气分离的两种方式,特点及其结果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天然气分子量概念,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规律 3.油气高压物性参数的概念,高压物性参数随压力的变化关系,(肯定会考曲线;不考随温度的变化) 4.平衡常数概念(哪两个之间的平衡关系,) 相平衡中的一些平衡关系(物质平衡,相平衡) 第三章 1.界面张力的概念,界面吸附的两种类型 2.润湿接触角概念,润湿程度判定参数、方法(常用接触角),润湿滞后概念,前进角,后退角概念,润湿滞后对水驱油得影响。 3.油藏润湿性类型,油藏润湿性的影响因素 4毛细管压力概念,毛细管中液体上升高度计算,毛细管滞后,吸入和驱替过程等概念(毛管力是动力,阻力),毛细管压力曲线的测定方法(3种),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复习资料 (2)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复习资料1.txt我的优点是:我很帅;但是我的缺点是:我帅的不明显。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令堂可是令尊表姐?我是胖人,不是粗人。本文由梓悟青柠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一章油层岩石的物理特性 1. 什么是油藏?油藏的沉积特点及其与岩石特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 沉积岩有几大类?各自有些什么特点? 3. 油藏物性参数有些什么特点?通常的测定方法是什么? 4. 什么是粒度组成? 5. 粒度的分析方法有哪些?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6. 粒度分析的结果是如何表示的?各自有些什么特点? 7. 如何计算岩石颗粒的直径,粒度组成,不均匀系数和分选系数? 8. 岩石中一般有哪些胶结物?它们各自有些什么特点?对油田开发过程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克服或降低其影响程度? 9. 通常的岩类学分析方法有哪些? 10.如何评价储层的敏感性(具体化,包括评价地层伤害的程度)? 11.如何划分胶结类型,其依据是什么?它与岩石物性的关系怎样? 12.什么是岩石的比面?通常的测试方法有哪些?其原理是什么? 13.推导岩石的比面与粒度组成之间的关系? 14.粒度及比面有何用途? 15.什么是岩石的孔隙度,其一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16.按孔隙体积的大小可把孔隙度分为几类?各自有些什么特点及用途? 17.孔隙度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 18.孔隙度有些什么影响因素,如何影响的? 19.岩石的压缩系数反映了岩石的什么性质?是如何定义的? 20.综合弹性系数的意义是什么?其计算式为: C * = C f + C Lφ 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是什么? 21.当油藏中同时含有油,气、水三相时,试推导: C= C f + φ (S o C o + S w C w + S f C f ) 22.试推导分别以岩石体积,岩石骨架体积和岩石孔隙体积为基准的比面之间的关系 S = S s (1 ? ? ) = φ ? S p S―以岩石体积为基准的比面, S p ―以岩石空隙体积为基准的比面, S s ―以岩石骨架体积为基准的比面。 23.什么是岩石的渗透性?什么是渗透率?岩石渗透率的“1 达西”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4.什么是岩石的绝对渗透率?测定岩石绝对渗透率的限制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些条件? 25.达西定律及其适用范围是什么? 26.试从理论及实验两方面证明渗透率的物理意义。 27.渗透率可分为几大类,其依据是什么? 28.水测,油测及气测渗透率在哪些方面表现出它们之间的差别? 29.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说明在什么条件下滑脱效应对渗透率无影响,这一结论在理论和实验工作中有什么用途? 30.影响渗透率的因素有哪些?是如何影响的? 31.什么是束缚水饱和度,原始含油饱和度及残余油饱和度,在地层中它们以什么方式存在? 32.流体饱和度是如何定义的? 33.对低渗岩芯,能用常压下的气测渗透率方法来测其绝对渗透率吗? 34.测定饱和度的方法有哪些?它们各自有何优劣点? 35.什么是等效渗流阻力原理?利用等效渗流阻力原理推导出岩石的渗透率,孔隙度及孔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36.推导引入迂回度后,孔隙度,渗透率,比面及孔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37.推导泊稷叶方程。 38.在测定岩石的比面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39.矿场上是怎样用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指标划分储油气岩层好坏的? 40.有人说:“岩石的孔隙度越大,其渗透率越大”。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41.试述实验室测定岩石孔隙度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并画出实验仪器的流程示意图。 42.试述实验室测定岩石渗透率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并画出实验仪器的流程示意图。 43.试述实验室测定岩石比面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并画出实验仪器的流程示意图。

西南石油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光固化石墨烯/聚吡咯复合膜 对电极的制备 学生姓名学号 教学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年级化学工程与工艺2009级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辅导教师职称 单位 完成日期2013 年 6 月12 日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Graduation Thesis Uv-curable graphene/polypyrrole Composite film electrode preparation Grade: 2009 Name: Yang Yin Long Specialty: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Instructor: Ke Qiang

摘要 对电极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改进对电极是提高其能量转换效率及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利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石墨烯/聚吡咯复合电极材料,用SEM,FT-IR,EIS等分析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最后在环氧丙烯酸酯的包裹下制备了光固化复合膜作为对电极。结果表明石墨烯和聚吡咯均匀的聚合在一起,光固化后的复合材料在EIS测试中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这可能得益于良好分散的石墨烯片层增大了电极材料的比表面积所致。 关键词:石墨烯;聚吡咯;光固化;乳液聚合。

Abstract counter electrod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s, the improvement of electrode is to improve the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one of the effective means to reduce costs, the paper was prepared by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method of graphene/polypyrrole composite electrode materials, SEM, FT - IR, the EIS analysis means such as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posites were characterized, the last under the parcel of epoxy acrylate light curing composite membrane was prepared as the counter electrode. Results showed that graphene and polypyrrole together evenly and light cured composite materials with good electric conductivity in the EIS tests, this may benefit from the good dispersion of graphene layers caused by increasing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the electrode materials. Key words: graphene; Polypyrrole; Light curing;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II

论文格式模板-石油钻采工艺

页岩气藏产量递减预测模型(小二号黑体) 李彦尊1李相方1*徐敏1武文涛2张晓舟1(四号仿宋)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2.辽河油田塔里木项目管理部(小5号楷体) 引用格式(小五号,黑体):李彦尊,李相方,徐敏,武文涛,张晓舟.页岩气藏产量递减预测模型[J].石油钻采工艺,2018,40(1):74-77.(小五号,楷体) 摘要(小五号,黑体):(目的)页岩气藏普遍采用水平井体积压裂方式开发,压裂体积是影响气井产气特征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开发中,由于储层非均质性等影响,各压裂段压裂体积各不相同。为研究压裂体非均匀展布对产能递减规律的影响,(方法及内容)根据页岩气渗流特征,在水平井渗流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压裂体大小及分布等表征参数,建立了页岩气藏非均匀压裂水平井渗流模型,并绘制了产能递减曲线。同时根据典型产量递减曲线划分了流动阶段,分析评价了不同压裂体展布类型下产量递减曲线特征。(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压裂体的展布特征主要影响产气量及线性流阶段曲线特征;非均匀压裂造成水平井产气量较少、早期线性流持续时间较长。结合压裂数据,提出了气井产量预测方法并进行了实例计算。(小五号,楷体)关键词:页岩气;压裂水平井;产量递减;渗流模型;产能预测(小五号,黑体) 中图分类号:TE21 文献标识码:A(小五号,黑体) Production decline prediction modelling and application in shale gas reservoir (四号,加粗) LI Yanzun1, LI Xiangfang1, XU Min1, WU Wentao2, ZHANG Xiaozhou1(小四号,姓大写) 1.Oil and Natural Gas Engineering College,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102249,China; 2.Liaohe Oilfield Tarim Project Management Department,Panjin 124010,China(六号斜体,官方名称) Citation(小五号加粗): LI Yanzun, LI Xiangfang, XU Min,WU Wentao, ZHANG Xiaozhou.Production decline prediction modelling and application in shale gas reservoir [J].Oil Drilling &Production Technology,2018,40(1):74-77. Abstract(小五号加粗):Shale gas reservoir is developed by multi-fractured horizontal well, and 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 dominates the gas rate as the main factor. For the heterogeneity of formation, both size and distribution of each fracturing area are not uniform. To investigate effect of heterogeneous fracturing on rate decline of multiple fractured horizontal well in shale gas reservoir, by introducing the parameters of different stimulated area's size and location in equations, a mathematical model based on horizontal well flow equations is established. Analytical solution and rate decline curve for model are presented then. The flow regimes are divided in gas rate decline curve, the characters of different un-uniform fracturing type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heterogeneity of fracturing affects production rate and linear flow stage. With more heterogenous of fracturing, the gas rate becomes fewer and duration of linear flow period is longer. Exampl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model can be used for production prediction of multiple fractured horizontal wells. This approa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on production flow decline prediction. Keywords(小五号加粗):shale gas reservoir,multi-fracture horizontal well,production decline,flow model,production prediction 基金项目(六号,黑体):国家自然基金“页岩油气高效开发基础研究”项目(编号:51490654)。(六号,楷体) 第一作者(六号,黑体):李彦尊(1982-),2006年毕业于长江大学石油工程专业,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专业博士研究生,从事非常规油气渗流及产能评价研究。通讯地址:(102249)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XXX楼XXX室。电 话:xxx-xxxxxxxx。E-mail:XXXXX(六号,楷体) 通讯作者(六号,黑体):李相方(1955-),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天然气藏开发、油藏工程、井控安全方向研究和教学。通讯地址:(102249)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油大厦北楼XXX房间。电话:xxx-xxxxxxxx。E-mail:XXXXXX(六号, 楷体)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描述其研究成果、代表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授予相应学位的基本依据。学位论文撰写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必须按照确定的规范认真执行。指导教师应加强指导,严格把关。 论文撰写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硕士、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除在字数、理论研究的深度及创造性成果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外,对其撰写规范的要求一致。 一、内容要求 1、题目 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学位论文的中文题目应不超过25字,可根据需要设副标题。 2、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作者仔细核实授权书后签名,格式见附3。 3、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作者仔细阅读后签名。格式见附3。 4、摘要与关键词 4.1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应包括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4.2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5 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5.1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一章。绪论应包括: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5.2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学位论文的主要部分,应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论文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各方面: 本研究内容的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论证; 本研究内容各部分(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设计计算; 本研究内容试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试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本研究内容的理论分析。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应着重指出本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复习资料1

第一章油层岩石的物理特性 1.什么是油藏?油藏的沉积特点及其与岩石特性之间的关系是什 么? 2.沉积岩有几大类?各自有些什么特点? 3.油藏物性参数有些什么特点?通常的测定方法是什么? 4.什么是粒度组成? 5.粒度的分析方法有哪些?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6.粒度分析的结果是如何表示的?各自有些什么特点? 7.如何计算岩石颗粒的直径,粒度组成,不均匀系数和分选系数? 8.岩石中一般有哪些胶结物?它们各自有些什么特点?对油田开发 过程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克服或降低其影响程度? 9.通常的岩类学分析方法有哪些? 10.如何评价储层的敏感性(具体化,包括评价地层伤害的程度)? 11.如何划分胶结类型,其依据是什么?它与岩石物性的关系怎样? 12.什么是岩石的比面?通常的测试方法有哪些?其原理是什么? 13.推导岩石的比面与粒度组成之间的关系? 14.粒度及比面有何用途? 15.什么是岩石的孔隙度,其一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16.按孔隙体积的大小可把孔隙度分为几类?各自有些什么特点及用 途? 17.孔隙度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 18.孔隙度有些什么影响因素,如何影响的?

19. 岩石的压缩系数反映了岩石的什么性质?是如何定义的? 20. 综合弹性系数的意义是什么?其计算式为: φL f C C C +=* 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是什么? 21. 当油藏中同时含有油,气、水三相时,试推导: C= )(C S C S C S C f f w w o o f +++φ 22. 试推导分别以岩石体积,岩石骨架体积和岩石孔隙体积为基准的比面之间的关系 S S p s S ?=-=φ?)1( S ―以岩石体积为基准的比面,S p ―以岩石空隙体积为基准的比面,S s ―以岩石骨架体积为基准的比面。 23. 什么是岩石的渗透性?什么是渗透率?岩石渗透率的“1达西”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4. 什么是岩石的绝对渗透率?测定岩石绝对渗透率的限制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些条件? 25. 达西定律及其适用范围是什么? 26. 试从理论及实验两方面证明渗透率的物理意义。 27. 渗透率可分为几大类,其依据是什么? 28. 水测,油测及气测渗透率在哪些方面表现出它们之间的差别? 29. 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说明在什么条件下滑脱效应对渗透率无影响,这一结论在理论和实验工作中有什么用途? 30. 影响渗透率的因素有哪些?是如何影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