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大全

历史高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大全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那么你知道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有哪些吗?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历史高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内容,欢迎使用学习!

历史高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内容: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内容:①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③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2)意义: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内容:①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

②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意义: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内容:①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②物质的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③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④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意义:启示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历史必修三知识重点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智者学派

1、产生背景

(1)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探索主题:人和人类社会。关注对象:关注人们之间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3、思想主张

(1)强调人的价值,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3)在社会道德方面,主张个人应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

二、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1、苏格拉底

(1)主张

①关注人的伦理道德,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重建道德价值观。

②重视教育,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2)地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柏拉图

(1)思想主张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②在《理想国》里根据智慧品德把人分为几等,各尽其责。

(2)地位: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亚里士多德

(1)思想主张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②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2)地位: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历史高中必修三重难点

(1)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他提出“仁”“礼”学说,推行“德治”,以六经(后为五经)为基本文献;战国时孟子提出四种道德规范,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强调

“天有行常”和“知天命而用之”,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秦汉时期:秦代“焚书坑儒”,儒学受到压制;西汉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广采诸子百家之长,建立起新儒学,宣扬“大一统”。汉武帝时,儒学成为正统。

(3)宋明理学:北宋五子开创了理学,南宋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陆王心学推动了理学的新发展

(4)明末清初:李贽等人挑战传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驱,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但没有超出儒家思想的范畴

(5)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1)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

①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②儒家大一统观念和仁政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基本准则,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③儒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注重气节、品德,凸显了人性的尊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2)儒家思想的消极作用:

①侧重于探究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关系,影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既促进又阻碍)

②儒家思想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对近代中国接受工业文明和现代化进程有不适应一面;

③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对学术自由和思想解放有一定的束缚作用。

历史高中必修三易错易混名词

1.士阶层、士族、市民阶层

士阶层:先秦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也是古代四民(士、农、工、商)之一。春秋时,士大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有的以俸禄为生,有的有食田。战国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是脱离生产劳动的读书人。

士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门阀等。门

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门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其实际影响造成朝廷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氏族所垄断,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

市民阶层:北宋时期正式形成的一种社会群体。由于商品经济的作用,以商人、百工、城市平民为主体的市民阶层逐步兴起,壮大为新的政治力量。

2.王道、霸道

王道:指以仁义统治天下的政策,主张要克己复礼、推行仁政等以实现统治的长治久安。

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强调君主的权威至高无上,民众要绝对服从。与“王道”相对。

3.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是中国古代哲学术语,是中国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唯心主义学说。古人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汉儒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策问中作了具体阐述。

天人合一:“天”代表“道”、“真理”、“法则”,“天人合一”就是与先天本性相合,回归大道,归根复命。这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

4. 格物致知、发明本心、致良知

格物致知:源于《礼记‧大学》,北宋二程提出这个方法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南宋朱熹更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

发明本心:南宋陆九渊提出的认识修养方法。实际上是一种道德的自我反省、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修养过程。

致良知:明代王阳明的心学主旨。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

5. 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

6.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他的《海国图志》中提出来的。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寻求御侮强国之道,后来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抵制西方——以彼之道,还之彼身。

7.中体西用

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初由冯桂芬提出,后由张之洞在《劝学篇》中系统阐述。

8.托古改制

托古改制:托古改制是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为了实现他的改良主张而提出的一个办法。他为了否定封建经典,否定封建正统思想,宣传自己改制立法的变法主张,把孔子打扮成“托古改制”和“改制变法”的祖师爷,目的是借“古圣”来论证变法维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历史上,王莽也曾托古改制。

9.节制资本

节制资本:孙中山所主张的限制私人资本于一定范围以内的方针,民生主义的纲领之一。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防止私人资本主义操纵国计民生。这一主张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发展国民经济的意义,反映了中国社会不能再走西方资本主义老路的客观历史要求。

10.人文主义、理性主义

人文主义:源于古希腊,后来成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潮。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类的人性尊严,提倡宽容的世俗文化,反对暴力与歧视,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

理性主义:理性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潮。

11. 因行称义、因信称义

因行称义:就是要按照教会规定的行为,按教皇的命令去做才能得救,本质上是要维护教皇的权威。

因信称义:源自《圣经》,神称信耶稣的人为义,因信基督称义,不因信律法称义。马丁·路德引申出信徒可以由于信仰而直接成为义人,可以免去中世纪的繁文缛节,意在否定教会和教皇的神权,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发展中冲破罗马教权束缚的要求。

12. 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主权

天赋人权:指人具有天生的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认为在国家形成之前的自然状态下,人是自由和平等的,生命、自由追求幸福与财产是人的固有品质,也是人固有的权利。这种权利受到自然法(人类理性)的指导与规定。其理论观点也被载入到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和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中去。

主权在民(人民主权):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最高权力。在卢梭看来,主权是公意的具体表现,人民的公意表现为最高权力;人民是国家最高权力的来源,国家是自由的人民根据契约协议的产物,而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授予的。因此,国家的主人不是君主,而是人民,治理者只是受人民委托,因而主权只能属于人民。

13. 社会契约

社会契约:人们订立一种契约以建立足以保障自然权利的国家和政府,人类由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以契约建立的国家,任务是遵守自然法,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和自由;如果统治者违背契约,人民有权推翻政府,由此得出主权在民的结论。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的历史学习不像初中的那么简单,高中历史注重思维的严谨,所以要学好历史就不能马马虎虎、得过且过,要踏踏实实,理解好每个知识点。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 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第二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甘肃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文化发展、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火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总之,使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二、中国古代的汉字与书画成就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2、中国书画 (1)书法家: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擅长楷书)等。 (2)中国画的分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

历史高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大全

历史高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大全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那么你知道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有哪些吗?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历史高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内容,欢迎使用学习! 历史高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内容: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内容:①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③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2)意义: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内容:①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 ②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意义: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内容:①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②物质的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③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④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意义:启示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历史必修三知识重点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智者学派 1、产生背景

(1)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探索主题:人和人类社会。关注对象:关注人们之间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3、思想主张 (1)强调人的价值,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3)在社会道德方面,主张个人应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 二、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1、苏格拉底 (1)主张 ①关注人的伦理道德,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重建道德价值观。 ②重视教育,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2)地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柏拉图 (1)思想主张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②在《理想国》里根据智慧品德把人分为几等,各尽其责。 (2)地位: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亚里士多德 (1)思想主张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②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2)地位: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历史高中必修三重难点 (1)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他提出“仁”“礼”学说,推行“德治”,以六经(后为五经)为基本文献;战国时孟子提出四种道德规范,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强调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历史这门学科需要背的内容很多,要想记得牢,就要对知识点进行梳理,下面是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赶快收藏吧!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 道家:老子(春秋)、庄子; 儒家:孔子(春秋)、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子 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 孔子: ①孔子的主要成就:春秋晚期鲁国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首创私人讲学,晚年编订古代文化典籍。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称为“六经”。 ②孔子的主要观点: a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c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d主张“有教无类”。 孟子: a主张实行“仁政”。b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c主张“性善论”。 荀子: a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b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 c提出“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经过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的总结和改造,战国末期,儒家思想发展成为百家争鸣的大集团。 2、汉代儒学 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提出:汉武帝时,儒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他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目的是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著有《春秋繁露》一书。 ②实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精心整理)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基础解读】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基础解读】 一、从“无为”到“有为”(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3)措施: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4)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5)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内: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割据局面正在形成。外: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6)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其人: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

高一历史大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精选3篇)

高一历史大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精选3 篇) 高一历史大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篇1】 一、(18世纪)批判现实主义 1、特点: ①真实地反映和再现现实生活 ②暴露社会黑暗,批判现实罪恶 ③追求人道主义理想 ④重视环境对塑造人物的决定作用 ⑤热衷于塑造与赞扬英雄和正面人物 2、背景: ①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社会财富迅速增加 ②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赤贫化,资本主义带来的社会罪恶现象惊人增加 ③文学上人们不满足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激情,要求描写现实生活 3、代表作: ①法国巴尔扎克(法国社会的“书记员“)《人间喜剧》(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②俄国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③法国司汤达:《红与黑》

④英国狄更斯:《双城记》 4、影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他们的作品提供了认识社会人生的镜子,在文学占有重要地位。 二、(19世纪中叶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背景:19世纪中叶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建立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美好社会的要求转化为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直接行动。 2、俄罗斯高尔基:《母亲》(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高一历史大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篇2】 儒家文化精神内涵 一是人本主义精神。儒家文化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更多关注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强调如何做人,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通过个人的道德自我完善,实现人生的价值,从而形成了儒家文化注重人文、注重道德、注重感性的特点,并逐渐培养起一种道德的精神。 二是内圣外王精神。内圣就是要重视对自我的关怀,追求自我道德的完善,也就要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把自己修炼成圣人,至少是按照圣人的标准去修炼。 三是积极入世精神。中国人很早就在对内在生命力量和外在环境变化的体验中,深刻领悟到了作为人的尊严、价值和意义。因此,更注重追求现实世界的幸福生活,这同古希腊伊壁鸠鲁学派的哲学思想有某种相似之处。儒家文化作为一种实践哲学、世俗哲学和人的哲学,主张积极入世,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四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精神品格之一。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合一、人性与天理的合一。特别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将这一思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总结

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①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1.儒家:(1)孔子(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A.政治:a.“仁”与“礼”的学说; b.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B.教育:a.开创私学; b.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c.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C.整理古籍: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2)孟子(亚圣):A.道德规范:仁、义、礼、智; B.仁政:“政在得民”,反对苛政; C.民本思想:“君轻民贵”;(3)荀子(儒家思想集大成者):A.唯物主义思想; B.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道家:(1)老子:A.政治:“无为而治”,建立“小国寡民”社会; B.哲学:a.“道”是世界的根本(唯心论); b.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庄子:政治:齐物; 3.墨家:墨子:(1)主旨:“兼相爱,交相利”;(2)非攻、尚同、非乐、非命; 4.法家:韩非子:(1)政治:A.集法家思想之大成,“法”、“势”、“术”三者糅合为一; B.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2)哲学:“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遵循客观规律办事); ②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1.孔子:开创儒家学派; 2.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 3.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二)汉代儒学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1)历史原因:汉代主流文化对“焚书坑儒”批判,为儒学复兴提供机遇;(2)社会背景: A.时代特征: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成型; B.文化: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3)政策:汉武帝初年,起用儒学之士担任职务,向儒者咨询治国的方略; 2.董仲舒新儒学(观点):(1)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核心)——加强君权的需要;(3)“仁政”:限民名田,薄赋敛,省徭役——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4)“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稳定政治统治秩序的需要; 3.特点:(1)以儒家思想为主;(2)外儒内法,兼有道家、阴阳家等思想(继承和改造了先秦儒学),糅合百家;(3)神化皇权; ②太学的创建 1.创办太学:(1)时间:汉武帝时期;(2)教学内容:五经;(3)学校规定:太学生由儒家五经博士教授;(4)学生来源:多为贵族子弟,也有极少数出身社会中下层的;(5)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令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在民间处于独尊地位; 3.影响:(1)对教育: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2)对社会风气: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3)对统治基础:使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得到改变,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4)对儒学: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5)对政坛:太学生的议政运动,迫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6)对后世: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关键作用; (三)宋明理学 ①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1.创立: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1)目的:a.继承发展圣人学说; b.创立人世间的伦理规范,行为标准; c.达到国家昌盛,人民幸福,社会安定;(2)观点:A.周敦颐、邵雍:运用《周易》,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二为一,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B.张载:开创“气学”一派(唯物主义),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C.程颢、程颐:a.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b.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 2.成熟:朱熹(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客观唯心主义)(1)观点:A.“理气论”:世界由理气构成,先理后气(补短:世界本源); B.修养论:“存天理,灭人欲”,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简化:修养方法); C.道统论:“三纲五常”是“天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是高中历史教育的重点之一,内容涉及到中国古代史、现代史以及世界史的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点包括三大王朝、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时期。其中,三大王朝是指夏、商、周三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最重要的三个历史时期。 对于这三大王朝,必须掌握它们的开创者、时代背景及其贡献等方面的知识。夏、商、周三个王朝的开创者分别是禹、汤、周武王,他们都是在当时的混乱局面下,通过努力创造了自己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体系,使得中国古代文明得以延续。 此外,还要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时间段,出现了诸如孔子、墨子、老子等许多思想家和哲学家。这个时期,各国之间并不断固定,许多城市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另外,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时期也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例如秦朝的统一、汉朝的王莽之乱、唐朝的开元盛世等,每个时期的高潮和低谷都深深影响了中国的历史文化。

二、现代中国史 现代中国史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着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等,每个事件都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 对于这些事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它们的背景和发展过程,进一步了解相应的历史背景。例如辛亥革命是在中国晚清时期的一次政治变革,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五四运动则是在十九世纪初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中的一次重要事件,对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现代中国史上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经历着非常艰难的时期,但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最终战胜了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则是中共对民主革命的继续,同时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篇章。 三、世界史 高中历史必修三涉及的最后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世界史。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将学习许多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例如,罗马帝国、中世纪、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世界大战等等。每个事件都是世界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世界整体历史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对于这些事件,我们需要学习它们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过程。例如,罗马帝国作为西方文明的起点,对世界历史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工业革命则是在18世纪中期开始的,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历史的学习讲究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我们学生在学习必修三的历史知识时,要不断积累和整理知识。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内容: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内容:①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③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2)意义: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内容:①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 ②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意义: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内容:①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②物质的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③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④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意义:启示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历史必修三知识重点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智者学派

1、产生背景 (1)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探索主题:人和人类社会。关注对象:关注人们之间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3、思想主张 (1)强调人的价值,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3)在社会道德方面,主张个人应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 二、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1、苏格拉底 (1)主张 ①关注人的伦理道德,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重建道德价值观。 ②重视教育,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2)地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柏拉图 (1)思想主张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②在《理想国》里根据智慧品德把人分为几等,各尽其责。 (2)地位: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亚里士多德 (1)思想主张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②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2)地位: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历史必修三知识 一、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1)重视社会人文问题,忽视对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 (2)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高中必修三具体的历史知识点总结2022

高中必修三具体的历史知识点总结2022 学习历史对我们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了解社会发展史,能够认识民族和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从而有利于对我们人生坐标的定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1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官教限制)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当时为受到重视,所倡导的儒家思想体系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保守的一面:主张按照周礼的制度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承认等级制度也阶级压迫。 4、反映了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 5、孔子的政治主张对现在有何现实意义:对今天的政治文明的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礼”的观念,德治)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无事取天下”。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时局动荡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2、(文化思想)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各学派之间和同一学派的个流派之间的相互斗争。 3、(政治)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竞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4、(经济)井田制瓦解。 5、(阶级关系)士阶级与新兴地主阶级活跃。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他们的学说根本上是为了维护君主统治)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核心:民本主义 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性恶论;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A.被视作儒家异端;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精选五篇总结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精选五篇总结 高二变化的大背景,便是文理分科(或七选三)。在对各个学科都有了初步了解后,学生们需要对自己未来的发展科目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这可谓是学生们第一次完全自己把握、风险的主动选择。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西传 1)造纸术 (1)西汉时期发明造纸术。 (2)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原料易得、造价低廉。 (3)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影响最为久远,有利于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

2)印刷术 (1)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是868年我国印制的《 ___》。 (2)北_毕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 (3)活字印刷术经波斯传到西方,“成为新教的工具”,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有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3)指南针 (1)战国时期发明“司南”(《韩非子》) (2)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 (3)南宋时指南针传到阿拉伯,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1.英荷战争——17世纪英荷争夺殖民地的战争。

2.七年战争——1756~1763年英法争夺欧洲霸权和殖民地的战争。 3.拿破仑对外战争--主要对手是英、俄、普、奥等,前期以革命性为主;后期以侵略性为主。 4.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英法与俄国为争夺土耳其殖民地而爆发的战争。 5.普法战争——1870年普鲁士为统一德国对法进行的战争。 6.美西战争——1898年美国与西班牙为争夺菲律宾而爆发的 ___战争。 7.日俄战争——1904~1905年日俄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爆发的___战争。 8.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作战双方、性质、主要战场、重大战役、战场重心的转移、结果和影响。 9.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爆发、扩大、转折、重大战役、重要会议、性质、结果和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5篇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5篇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1】 1. 文艺复兴的背景和特点 - 背景:黑死病的流行、城市经济的繁荣、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再次被发掘。 - 特点:重视个人才能和能力、追求自由、倡导人文主义、强调理性思维。 2.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影响因素和主要阶段 - 影响因素: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殖民经济的危机。 - 主要阶段:1808年至1825年,包括准备、开端、高潮、巩固和扩展等五个阶段。 3. 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 - 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中国社会的落后和腐败。 - 历程: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内容:政治制度改革、文化教育改革、经济开发和改革、社会生活和思想觉醒等。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2】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影响 - 原因:军备竞赛、民族主义、帝国主义、同盟制度和外交政策等。

- 影响: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开 启了二十世纪的历史时代。 2. 苏联的建立和发展 - 建立:1917年俄国革命后,列宁领导的共产党推翻了沙皇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发展:斯大林的崛起和执政,五年计划、红军长征、反法西 斯战争、冷战等历史事件的发生。 3. 二战和全球的反法西斯斗争 - 原因:日本和德国的扩张和侵略、意大利的入侵、东南亚和 太平洋地区的战争等。 - 过程:盟军和轴心国的对抗,包括欧洲战场、太平洋战争和 非洲战场等。 - 结果:纳粹德国被击败,二战结束,全世界都付出了巨大的 代价,大量的人员和物资遭到破坏。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 1. 印度独立运动 - 背景:英国殖民统治、印度民族主义的兴起、印度国大党的 领导。 - 过程:基督教神职人员和民间领袖的抵制运动、盖世太保的 组织、苏活达运动和印度国大党的领导、辛格和尼赫鲁的领导、巴基斯坦的分离等。 - 结果:印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之一。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总结(3篇)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总结 一、欧洲共同体 1、原因: ①根本原因:20世纪____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得到了较快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②主要原因:欧洲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和发展。 ③直接原因:为了摆脱美国控制。 2、成立:____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3、性质: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 4、合作内容:关税、农业、货币,加强科技合作(其中关税同盟和共同农业政策是欧共体的两大支柱) 5、影响①促进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增强。 ②美国霸权地位严重消弱,不得不改变对欧政策。 ③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多极化的发展。 二、日本 1、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基本前提:日本推行民主化改革,铲除了残余的封建因素。 ②美国大力扶植日本。 2、影响 ①日本经济逐渐达到和超过战前水平,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②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

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④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加速了多极化进程。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总结(二)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区别影响 显著特点: 第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第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其中有不少出现于德国、美国,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除一些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或将要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外,有些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日本则尚未完成或刚刚起步,因此,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这些国家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其发展速度比较迅速。 影响: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迅速产生垄断和垄断组织。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部分,主要涉及的时间跨度为公元三国到隋唐时期,其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三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这门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历史的整体性、连续性和发展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下面,笔者将总结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 一、三国时期 1. 三国时期的背景: 汉朝灭亡后,三国鼎立时期是一个极为动荡的时期。这场战争的原因可以追溯到政权内部的斗争和外来民族的入侵,也可以追溯到中国社会的分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 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 刘备、曹操、孙权分别在中国东南部、中部和西南部控制了各自的政权。在政治上,三国时期的政治形式较为复杂,既有君主制,也有共和制;在军事上,三国时期主要以阵地战和持久战为主。 3. 魏晋时期文化的特点: 魏晋时期是三国时期后的阶段,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黄金时期之一。这个时期,思想意识逐渐解放,文化和艺术得到了大力发展。

二、南北朝时期 1. 南北朝时期的背景: 南北朝时期是从东晋时期到隋朝时期,大约延续了四百多年的时间。这个时期,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极为动荡的时期。 2.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军事: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形势更加复杂,各地的政权更加分裂。在军事上,南北朝时期是战争时期,南北两个民族进行了激烈的战争。 3. 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点: 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点主要是多元性和异质性。南北朝时期是一段文化多元并存的时期,各地的文化形式各异,但都有一些共性的特点。 三、隋唐时期 1. 隋唐时期的背景: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中国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并创造了唐朝的基石。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灿烂的时期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之一。 2. 隋唐时期的政治和军事: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唐朝的领土辽阔,政治制度也相对完善。在军事上,唐朝的边疆守卫成为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 3. 隋唐时期文化的特点: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中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中国民族特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 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认识是相对封闭和狭隘的,这主要是因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原因所致。 1.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它 源自于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认识,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有机联系的整体,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人们在对待自然和社会问题时必须保持一种谦虚、尊重和和谐的态度,以便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2.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部分,涉及到人类 对自然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阴阳五行以阴阳之道为基础,五行之说为主要内容,强调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提出了诸如“物极必反”、“有所不为”等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命运观 中国古代的命运观认为,人的一生受到命运的支配,表 现为“生有命,死有时”,人类生存与命运密不可分。古人认为,人的命运由天、地、神、人以及前世今生等多方面因素决定,因此必须求助于神仙、佛菩萨等超自然的力量来化解人生难题,摆脱命运的羁绊。

二、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变革和社会制度的发展始终受到宗族、氏族等传统关系的影响,交替出现的封建、中央集权和分权等政治体制也反映了不同时代政治制度的差异。 1.封建制度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基于宗法制度,以宗族和氏族为基础,实行分封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封建王朝是中央政府和地方诸侯的共同组成部分,汉朝的王莽时期和北魏的孝文帝时期等是封建制度发展的顶峰。 2.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政治体制之一,它在唐朝和宋朝等时期得到了完善和发挥。中央集权制度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评定了科举制度,注重法律制度和官员选拔,达到了统治国家和士族的目的。 3.分权制度 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表现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格局上。在分权制度下,诸侯互相对立,独立行政,但又不能脱离中央政府的掌控和统一。 三、中国古代的外交和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的外交和文化交流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中外关系的发展路径和变迁。中国古代的外交和文化交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外贸易 中外贸易是中国古代外交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印度和西域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交织纵横,货物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总结

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①b.“仁”与“礼”的学说;a.政治:A.)孔子(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1儒家:(1.注重政治与人六艺(礼、乐、 c.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开创私学;a.教育: B.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易》、《乐》、《礼》、《书》、《诗》、整理古籍:六经:C.射、御、书、数),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春秋》;仁政:“政在得民”,反对苛 B.道德规范:仁、义、礼、智;A.)孟子(亚圣):2(学习的B.唯物主义思想;A.)荀子(儒家思想集大成者):3(民本思想:“君轻民贵”; C.政;政治:“无为而治”,建立“小国寡民”社会;A.)老子:1道家:(2.最高目标是把握“礼”;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b.;(唯心论)是世界的根本“道”a.哲学:B. 3.齐物;政治:庄子:)2(法家:4.)非攻、尚同、非乐、非命;2()主旨:“兼相爱,交相利”;1墨家:墨子:(1韩非子:(加强君主集权, B.集法家思想之大成,“法”、“势”、“术”三者糅合为一;A.)政治:;(遵循客观规律办事)“事异则备变”,不法常可”“不期修古,哲学:)2(奖励耕战;厉行赏罚,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②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 3.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 2.孔子:开创儒家学派; 1. 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二)汉代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①)社会背景:2()历史原因:汉代主流文化对“焚书坑儒”批判,为儒学复兴提供机遇;1背景:(1.文化: B.时代特征: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成型;A.)政策:汉武帝初年,起用儒学之士担任职务,向儒者3(以汉民族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梳理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的含义: 从起源上讲,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从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3、国家的性质,又是由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 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1) 广泛性:民主主体广泛;民主权利广泛。 (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7、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8、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民主:“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这是国体意义上的民主)“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政体意义上的民主)“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2)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3)人民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统治阶级的民主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1、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宪法。(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2、人民民主专政新的时代内容: (1)突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 (2)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了; (3)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 (4)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第二框题: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一、政治权利与自由 1、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 2、权利和自由的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3、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

高三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三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 【导语】每一门科目的复习,我们都要投入一些精力和方法,历史更是需要大量的时间。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三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 有所帮助! 1.高三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一 天文学: ①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书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申在世界上最早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 ②唐代僧一行主持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次 ③元代郭守敬制成的观测天体坐标的工具“简仪”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他编定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数学 ①春秋战国——出现筹算计算法 ②东汉——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古代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计算工具、以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制记数系统来计算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③西汉——《周髀算经》在世界上最先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的特例

④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提出割圆术,圆周率为3.1416;南朝祖冲之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世界1000年。 2.高三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二 宋词和元曲 1、宋词出现的原因: (1)宋代商业的发展。 (2)城市的繁荣。 (3)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 2、流派: (1)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柳永州《雨霖铃》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都是流传极为广泛的佳句。 (2)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等。 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元曲: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 3.高三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三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的发展历程: a夏商西周:官府垄断; b春秋战国:继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