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栏、爬梯相关标准

护栏、爬梯相关标准
护栏、爬梯相关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1钢直梯:

1.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固定式钢直梯的设计、制造和安装方面的基本安全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工业企业内工作场所中使用的固定式钢直梯(另有标准规定的除外)。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4053.3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 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3术语和定义

1.3.1固定式钢直梯fixed steel ladder:永久性安装在建筑物或设备上,与水

平面成75°~90°倾角主要构件为钢材制造的直梯(见图1)。

1.3.2梯梁(梯框)stile(rail):用来安装踏棍或其它横向承载件的梯子侧边

构件。

1.3.3踏棍rung:供使用者上下梯时脚踩踏的梯子构件。

1.3.4护笼(安全护笼)cage(cage guard):安装在梯梁或固定结构上,封闭

梯子周围攀登空间防止人员坠落的框架结构。

1.3.5支撑support:用来将钢直梯固定在建筑物或设备上的构件。

1.3.6(直梯)扶手handrail:钢直梯顶端供攀登者手握的构件。

1.3.7内侧净宽度inside clear width :两梯梁内侧平行于踏棍测量的距离,

简称梯宽。

1.3.8梯段高度height of the ladder:梯子上端基准面至下端基准面间的垂直

距离,简称梯高。

1.4一般要求:

1.4.1材料:

1.4.1.1钢直梯采用钢材的力学性能应不低于Q235-B,并具有碳含量合格

保证。

1.4.1.2支撑宜采用角钢、钢板或钢板焊接成T型钢制作,埋没或焊接时必

须牢固可靠。

图 1 固定式钢直梯示意图

1.4.2钢直梯倾角:钢直梯应与其固定的结构表面平行并尽可能垂直水平面设

置。当受条件限制不能垂直水平面时,两梯梁中心线所在平面与水平面倾角应在75°~90°范围内。

1.4.3设计载荷:

1.4.3.1梯梁设计载荷按组装固定后其上端承受2kN 垂直集中活载荷计算

(高度按支撑间距选取,无中间支撑时按两端固定点距离选取)。在任

何方向上的挠曲变形应不大于2mm。

1.4.3.2踏棍设计载荷按在其中点承受 1kN 垂直集中活载荷计算。允许挠

度不大于踏棍长度的 1/250。

1.4.3.3每对梯子支撑及其连接件应能承受 3kN 的垂直载荷及0.5kN 的拉

出载荷。

1.4.4制造安装:

1.4.4.1钢直梯应采用焊接连接,焊接要求应符合 GB 50205 的规定。采用

其它方式连接时,连接强度应不低于焊接。安装后的梯子不应有歪斜、

扭曲、变形及其它缺陷。

1.4.4.2制造安装工艺应确保梯子及其所有部件的表面光滑、无锐边、尖角、

毛刺或其它可能对梯子使用者造成伤害或妨碍其通过的外部缺陷。

1.4.4.3安装在固定结构上的钢直梯,应下部固定,其上部的支撑与固定结

构牢固连接,在梯梁上开设长圆孔,采用螺栓连接。

1.4.4.4固定在设备上的钢直梯当温差较大时,相邻支撑中应一对支撑完全

固定,另一对支撑在梯梁上开设长圆孔,采用螺栓连接。

1.4.5防锈及防腐蚀:

1.4.5.1固定式钢直梯的设计应使其积留湿气最小,以减少梯子的锈蚀和腐

蚀。

1.4.5.2根据钢直梯使用场合及环境条件,应对梯子进行合适的防锈及防腐

涂装。

1.4.5.3在自然环境中使用的梯子,应对其至少涂一层底漆和一层(或多层)

面漆;或进行热浸镀锌,或采用等效的金属保护方法。

1.4.5.4在持续潮湿条件下使用的梯子,建议进行热浸镀锌,或采用特殊涂

层或采用耐腐蚀材料。

1.4.6接地:在室外安装的钢直梯和连接部分的雷电保护,连接和接地附件应符

合GB 50057 的要求。

1.5结构要求

1.5.1支撑间距:

1.5.1.1无基础的钢直梯,至少焊两对支撑,将梯梁固定在结构、建筑物或

设备上。相邻两对支撑的竖向间距,应根据梯梁截面尺寸、梯子内侧

净宽度及其在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的拉拔载荷特性确定。

1.5.1.2当梯梁采用 60mm ×10mm 的扁钢,梯子内侧净宽度为400mm 时,

相邻两对支撑的竖向间距应不大于 3000mm。

1.5.2梯子周围空间:

1.5.

2.1对未设护笼的梯子,由踏棍中心线到攀登面最近的连续性表面的垂

直距离应不小于 760mm。对于非连续性障碍物,垂直距离应不小于

600mm。

1.5.

2.2由踏棍中心线到梯子后侧建筑物、结构或设备的连续性表面垂直距

离应不小于180mm。对非连续性障碍物,垂直距离应不小于 150mm(见

图1)。

1.5.

2.3对未设护笼的梯子,梯子中心线到侧面最近的永久性物体的距离均

应不小于 380mm。

1.5.

2.4对前向进出式梯子,顶端踏棍上表面应与到达平台或屋面平齐,由

踏棍中心线到前面最近的结构、建筑物或设备边缘的距离应为

180mm~300mm,必要时应提供引导平台使通过距离减少至

180mm~300mm。

1.5.

2.5侧向进出式梯子中心线至平台或屋面距离应为 380mm~500mm。梯

梁外侧与平台或屋面之间距离应为 180 mm~300mm(见图2 )。

1.5.3梯段高度及保护要求:

1.5.3.1单段梯高宜不大于 10m,攀登高度大于 10m 时宜采用多段梯,梯

段水平交错布置,并设梯间平台,平台的垂直间距宜为 6 m。单段梯

及多段梯的梯高均应不大于15m。

1.5.3.2梯段高度大于3m时宜设置安全护笼。单梯段高度大于7m 时,应

设置安全护笼。当攀登高度小于7m,但梯子顶部在地面、地板或屋顶

之上高度大于7m 时,也应设置安全护笼。

1.5.3.3当护笼用于多段梯时,每个梯段应与相邻的梯段水平交错并有足够

的间距(见图2 ),设有适当空间的安全进、出引导平台,以保护使

用者的安全。

1.5.4内侧净宽度:

1.5.4.1梯梁间踏棍供踩踏表面的内侧净宽度应为400mm~600mm,在同一攀

登高度上该宽度应相同。由于工作面所限,攀登高度在5m 以下时,

梯子内侧净宽度可小于400mm,但应不小于300mm。

图 2 梯段交错设置示意图

1.5.5踏棍:

1.5.5.1梯子的整个攀登高度上所有的踏棍垂直间距应相等,相邻踏棍垂直

间距应为225mm~300mm,梯子下端的第一级踏棍距基准面距离应不大

于450mm(见图1)。

1.5.5.2圆形踏棍直径应不小于20mm,若采用其它截面形状的踏棍,其水

平方向深度应不小于20mm。踏棍截面直径或外接圆直径应不大于

35mm,以便于抓握。在同一攀登高度上踏棍的截面形状及尺寸应一致。

1.5.5.3在正常环境下使用的梯子,踏棍应采用直径不小于20mm 的圆钢,

或等效力学性能的正方形、长方形或其它形状的实心或空心型材。

1.5.5.4在非正常环境(如潮湿或腐蚀)下使用的梯子,踏棍应采用直径不

小于 25mm的圆钢,或等效力学性能的正方形、长方形或其它形状的

实心或空心型材。

1.5.5.5踏棍应相互平行且水平设置。

1.5.5.6在因环境条件有可预见的打滑风险时,应对踏棍采取附加的防滑措

施。

1.5.6梯梁:

1.5.6.1梯梁的表面形状应使其在整个攀登高度上能为使用者提供一致的

平滑手握表面,不应采用不便于手握紧的不规则形状截面(如大角钢、

工字钢梁等)的梯梁。在同一攀登高度上梯梁应保持相同形状。

1.5.6.2在正常环境下使用的梯子,梯梁应采用不小于 60mm ×10mm 的扁

钢,或具有等效强度的其它实心或空心型钢材。

1.5.6.3在非正常环境(如潮湿或腐蚀)下使用的梯子,梯梁应采用不小于

60mm ×12mm 的扁钢,或具有等效强度的其它实心或空心型钢材。

1.5.6.4在整个梯子的同一攀登长度上梯梁截面尺寸应保持一致。容许长细

比不宜大于200。

1.5.6.5梯梁所有接头应设计成保证梯梁整个结构的连续性。除非所用材料

型号有要求,不应在中间支撑处出现接头。

1.5.6.6如果要对梯梁因温度变化引起膨胀产生弯曲或应力增大采取针对

性技术措施,则应在接头处采取上述措施。

1.5.6.7前向或侧向进出式梯子的梯梁应延长至梯子顶部进、出平面或平台

顶面之上高度不小于GB4053.3 中规定的栏杆高度。

1.5.6.8前向进出式梯子的顶部踏棍不应省略。梯梁延长段宜为喇叭型扩

大,以使梯梁顶部内侧水平间距不小于 600mm,不大于760mm。

1.5.6.9对侧向进出式梯子,梯梁和踏棍在延长段应为连续的。

a) 圆形护笼中间笼箍

b) 圆形护笼顶部笼箍

A=400~600; B=650~800;C=650~800

图 3 护笼结构示意图

1.5.7护笼:

1.5.7.1护笼宜采用圆形结构,应包括一组水平笼箍和至少 5 根立杆(见

图 3)。其它等效结构也可采用。

1.5.7.2水平笼箍采用不小于50mm×6mm的扁钢,立杆采用不小于40mm×

5mm 的扁钢。水平笼箍应固定到梯梁上,立杆应在水平笼箍内侧并间

距相等,与其牢固连接。

1.5.7.3护笼应能支撑梯子预定的活载荷和恒载荷。

1.5.7.4护笼内侧深度由踏棍中心线起应不小于 650mm,不大于800mm,圆

形护笼的直径应为650mm~800mm,其它形式的护笼内侧宽度应不小于

650mm,不大于800mm。护笼内侧应无任何突出物(见图 3)。

1.5.7.5水平笼箍垂直间距应不大于 1500 mm。立杆间距应不大于300mm,

均匀分布。护笼各构件形成的最大空隙应不大于0.4m2。

1.5.7.6护笼底部距梯段下端基准面应不小于2100mm,不大于3000mm。护

笼的底部宜呈喇叭形,此时其底部水平笼箍和上一级笼箍间在圆周上

的距离不小于 100mm。

1.5.7.7护笼顶部在平台或梯子顶部进、出平面之上的高度应不小于GB

4053.3 中规定的栏杆高度,并有进、出平台的措施或进出口。

1.5.7.8未能固定到梯梁上的平台以上或进、出口以上的护笼部件应固定到

护栏上或直接固定到结构、建筑物或设备上。

2钢斜梯:

2.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固定式钢斜梯的设计、制造和安装方面的基本安全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工业企业内工作场所中使用的固定式钢斜梯(另有标准规定的除外)。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4053.3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 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3术语和定义:

2.3.1固定式钢斜梯 fixed steel inclined ladder:永久性安装在建筑物或

设备上,与水平面成30°~75°倾角的踏板钢梯(见图1)。

2.3.2梯梁(梯框) stile (rail):用来安装踏板或其它横向承载件的梯子

侧边构件。

2.3.3踏板 tread(step):供使用者上下梯时脚踩踏的梯子水平构件,其前后

深度不小于80mm。

2.3.4踏步高 rise:相邻两踏板间的垂直距离。

2.3.5踏步宽 going:相邻两踏板突缘间的水平距离。

2.3.6内侧净宽度 inside clear width:两梯梁内侧平行于踏板测量的距离,

简称梯宽。

2.3.7梯段高度 height of the ladder:梯梁上端基准面与下端基准面间的垂

直距离,简称梯高。

2.3.8扶手(系统) handrail(system):安装在斜梯外侧边缘保护人员安全

的阻挡型框架结构。当其作为斜梯扶手系统部件名称时,是由使用者手握作

为支撑并与梯段倾角线平行的扶手系统构件。

2.3.9倾角 angle of pitch :两梯梁中心线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图 1 固定式钢斜梯示意图

2.4一般要求:

2.4.1材料:钢斜梯采用钢材的力学性能应不低于Q235-B,并具有碳含量合格保

证。

2.4.2钢斜梯倾角:

2.4.2.1固定式钢斜梯与水平面的倾角应在30°~75°范围内,优选倾角

为30°~35°。偶尔性进入的最大倾角宜为42°。经常性双向通行的

最大倾角宜为38°。

2.4.2.2在同一梯段内,踏步高与踏步宽的组合应保持一致。踏步高与踏步

宽的组合应符合以下公式的要求:

550≤g +2 r≤700 (1)

式中:

g ——踏步宽,mm ;

r ——踏步高,mm。

2.4.2.3常用的钢斜梯倾角与对应的踏步高r、踏步宽g 组合(g +2

r=600)示例见表1,其它倾角可按线性插值法确定。

2.4.2.4常用钢斜梯倾角和高跨比(H:L)示例见表2。

表 1 踏步高r、踏步宽g尺寸常用组合(g +2 r=600)

2.4.3设计载荷:

2.4.

3.1固定式钢斜梯设计载荷应按实际使用要求确定,但应不小于本部分

规定的数值。

2.4.

3.2固定式钢斜梯应能承受5 倍预定活载荷标准值,并不应小于施加

在任何点的4.4kN集中载荷。钢斜梯水平投影面上的均布活载荷标准

值应不小于 3.5kN/m2。

2.4.

3.3踏板中点集中活载荷应不小于 1.5kN,在梯子内侧宽度上均布载荷

不小于2.2kN/m。

2.4.

3.4斜梯扶手应能承受在除了向上的任何方向施加的不小于 890N 集

中载荷,在相邻立柱间的最大挠曲变形应不大于跨度的 1/250。中间

栏杆应能承受在中点圆周上施加的不小于700N 水平集中载荷,最大

挠曲变形不大于75mm。端部或末端立柱应能承受在立柱顶部施加的任

何方向上890N 的集中载荷。以上载荷不进行叠加。

2.4.4制造安装:

2.4.4.1钢斜梯应采用焊接连接,焊接要求应符合GB50205的规定。采用其

它方式连接时,连接强度应不低于焊接。安装后的梯子不应有歪斜、

扭曲、变形及其它缺陷。

2.4.4.2制造安装工艺应确保梯子及其所有构件的表面光滑、无锐边、尖角、

毛刺或其它可能对梯子使用者造成伤害或妨碍其通过的外部缺陷。

2.4.4.3钢斜梯与附在设备上的平台梁相连接时,连接处宜采用开长圆孔的

螺栓连接。

2.4.5防锈及防腐蚀:

2.4.5.1固定式钢斜梯的设计应使其积留湿气最小,以减少梯子的锈蚀和腐

蚀。

2.4.5.2根据钢斜梯使用场合及环境条件,应对梯子进行合适的防锈及防腐

涂装。

2.4.5.3钢斜梯安装后,应对其至少涂一层底漆和一层(或多层)面漆或采

用等效的防锈防腐涂装。

2.4.6接地:在室外安装的钢斜梯和连接部分的防雷电保护,连接和接地附件应

符合GB 50057 的要求。

2.5结构要求:

2.5.1梯高:

2.5.1.1梯高宜不大于5m,大于5m时宜设梯间平台(休息平台),分段设

梯。

2.5.1.2单梯段的梯高应不大于6m,梯级数宜不大于16。

2.5.2内侧净宽度:

2.5.2.1斜梯内侧净宽度单向通行的净宽度宜为 600mm,经常性单向通行及

偶尔双向通行净宽度宜为800mm,经常性双向通行净宽度宜为 1000mm。

2.5.2.2斜梯内侧净宽度应不小于450mm,宜不大于1100mm。

2.5.3踏板:

2.5.

3.1踏板的前后深度应不小80mm,相邻两踏板的前后方向重叠应不小

于10mm,不大于35mm。

2.5.

3.2在同一梯段所有踏板间距应相同。踏板间距宜为225mm~255mm。

2.5.

3.3顶部踏板的上表面应与平台平面一致,踏板与平台间应无空隙。

2.5.

3.4踏板应采用防滑材料或至少有不小于25mm 宽的防滑突缘。应采用

厚度不小于4mm 的花纹钢板,或经防滑处理的普通钢板,或采用由

25mm ×4mm 扁钢和小角钢组焊成的格板或其它等效的结构。

2.5.4梯梁:梯梁应有足够的刚度以使结构横向挠曲变形最小,并由底部踏板的

突缘向前突出不小于50mm(见图1)。

2.5.5梯子通行空间:

2.5.5.1在斜梯使用者上方,由踏板突缘前端到上方障碍物沿梯梁中心线垂

直方向测量距离应不小于1200mm。

2.5.5.2在斜梯使用者上方,由踏板突缘前端到上方障碍物的垂直距离应不

小于2000mm。

2.5.6扶手:

2.5.6.1梯宽不大于 1100mm 两侧封闭的斜梯,应至少一侧有扶手,宜设在

下梯方向的右侧。

2.5.6.2梯宽不大于 1100mm 一侧敞开的斜梯,应至少在敞开一侧装有梯子

扶手。

2.5.6.3梯宽不大于 1100mm 两边敞开的斜梯,应在两侧均安装梯子扶手。

2.5.6.4梯宽大于 1100mm 但不大于2200mm 的斜梯,无论是否封闭,均应

在两侧安装扶手。

2.5.6.5梯宽大于2200mm 的斜梯,除在两侧安装扶手外,在梯子宽度的中

线处应设置中间栏杆。

2.5.6.6梯子扶手中心线应与梯子的倾角线平行。梯子封闭边扶手的高度由

踏板突缘上表面到扶手的上表面垂直测量应不小于 860 mm,不大于

960mm。

2.5.6.7斜梯敞开边的扶手高度应不低于 GB 405

3.3 中规定的栏杆高度。

2.5.6.8扶手应沿着其整个长度方向上连续可抓握。在扶手外表面与周围其

它物体间的距离应不小于60mm。

2.5.6.9扶手宜为外径 30mm~50mm,壁厚不小于2.5mm的圆形管材。对于非

圆形截面的扶手,其周长应为100mm~160mm。非圆形截面外接圆直径

应不大于 57mm,所有边缘应为圆弧形,圆角半径不小于3mm。

2.5.6.10支撑扶手的立柱宜采用截面不小于40 mm ×40 mm ×4 mm 角钢或

外径为30 mm~50mm 的管材。从第一级踏板开始设置,间距不宜大于

1000mm。中间栏杆采用直径不小于16mm 圆钢或30 mm × 4 mm 扁钢,

固定在立柱中部。

3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

3.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的设计、制造和安装方面的基本安全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工业企业内工作场所中使用的防护栏杆及钢平台(另有标准规定的除外)。

3.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3术语和定义:

3.3.1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 fixed industrial guardrail:永久性安装在梯子、

平台、通道、升降口及其它敞开边缘防止人员坠落的框架结构,简称护栏(见图1)。

3.3.2扶手(顶部栏杆) handrail(top-rail):可供手握作为支撑并有阻挡

功能的防护栏杆顶部构件。

3.3.3中间栏杆(横杆) intermediate rail(knee-rail) :安装在顶部栏杆和地

板之间的防护栏杆水平构件。

3.3.4立柱(支柱) post(stanchion) :与平台或其它固定结构连接,支撑防

护栏杆的垂直构件。

3.3.5踢脚板(档板) toe board(toe plate,kick plate) :沿平台、通道或

其它敞开边缘垂直设置,用来防止物体坠落(或人员滑出)的防护栏杆构件。

3.3.6平台 platform:在周围区域平面以上有可供人员工作或站立的平面结构。

3.3.7固定式工业钢平台 fixed industrial steel platform:永久性安装在建

筑物或设备上供人员工作、休息或通行的钢制平台。

3.3.8工作平台 work platform:装有要求的防护装置,供人员进行工作活动的

平台。

3.3.9梯间平台(中间平台,休息平台)landing (intermediate platform,rest

platform):相邻梯段间供人员休息或改变行进方向的平台。

3.3.10通行平台(通道) walking platform(walkway,runway):供人员由一

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行走的平台。

3.4一般要求:

3.4.1防护要求:

3.4.1.1距下方相邻地板或地面 1.2m 及以上的平台、通道或工作面的所有

敞开边缘应设置防护栏杆。

3.4.1.2在平台、通道或工作面上可能使用工具、机器部件或物品场合,应

在所有敞开边缘设置带踢脚板的防护栏杆。

3.4.1.3在酸洗或电镀、脱脂等危险设备上方或附近的平台、通道或工作面

的敞开边缘,均应设置带踢脚板的防护栏杆。

3.4.1.4当平台设有满足踢脚板功能及强度要求的其它结构边沿时,防护栏

杆可不设踢脚板。

3.4.2材料:防护栏杆及钢平台采用钢材的力学性能应不低于Q235-B,并具有碳

含量合格保证。

3.4.3防护栏杆设计载荷:

3.4.3.1防护栏杆安装后顶部栏杆应能承受水平方向和垂直向下方向不小

于890N集中载荷和不小于700N/m均布载荷。在相邻立柱间的最大挠

曲变形应不大于跨度的1/250。水平和垂直载荷以及集中和均布载荷

均不叠加。

3.4.3.2中间栏杆应能承受在中点圆周上施加的不小于700N水平集中载

荷,最大挠曲变形不大于75mm。

3.4.3.3端部或末端立柱应能承受在立柱顶部施加的任何方向上890N的集

中载荷。

3.4.4钢平台设计载荷:

3.4.4.1钢平台的设计载荷应按实际使用要求确定,并应不小于本部分规定

的值。

3.4.4.2整个平台区域内应能承受不小于3kN/m2均匀分布活载荷。

3.4.4.3在平台区域内中心距为 1000mm,边长300mm 正方形上应能承受不

小于 1 kN 集中载荷。

3.4.4.4平台地板在设计载荷下的挠曲变形应不大于10mm 或跨度的

1/200,两者取小值。

3.4.5制造安装

3.4.5.1防护栏杆及钢平台应采用焊接连接,焊接要求应符合GB 50205 的

规定。当不便焊接时,可用螺栓连接,但应保证设计的结构强度。

安装后的防护栏杆及钢平台不应有歪斜、扭曲、变形及其它缺陷。

3.4.5.2防护栏杆制造安装工艺应确保所有构件及其连接部分表面光滑,无

锐边、尖角、毛刺或其它可能对人员造成伤害或妨碍其通过的外部缺

陷。

3.4.5.3钢平台和通道不应仅靠自重安装固定。当采用仅靠拉力的固定件

时,其工作载荷系数应不小于 1.5。设计时应考虑腐蚀和疲劳应力对

固定件寿命的影响。

3.4.5.4安装后的平台钢梁应平直,铺板应平整,不应有歪斜、翘曲、变形

及其它缺陷。

3.4.6防锈及防腐蚀:

3.4.6.1防护栏杆及钢平台的设计应使其积存水和湿气最小,以减少锈蚀和

腐蚀。

3.4.6.2根据防护栏杆及钢平台使用场合及环境条件,应对其进行合适的防

锈及防腐涂装。

3.4.6.3防护栏杆及钢平台安装后,应对其至少涂一层底漆和一层(或多层)

面漆或采用等效的防锈防腐涂装。

3.5防护栏杆结构要求:

3.5.1结构形式:

3.5.1.1防护栏杆应采用包括扶手(顶部栏杆)、中间栏杆和立柱的结构形

式或采用其它等效的结构。

3.5.1.2防护栏杆各构件的布置应确保中间栏杆(横杆)与上下构件间形成

的空隙间距不大于500mm。构件设置方式应阻止攀爬。

3.5.2栏杆高度:

3.5.2.1当平台、通道及作业场所距基准面高度小于2m 时,防护栏杆高度

应不低于900 mm。

3.5.2.2在距基准面高度大于等于2m并小于20m的平台、通道及作业场所

的防护栏杆高度应不低于1050mm。

3.5.2.3在距基准面高度不小于20m 的平台、通道及作业场所的防护栏杆

高度应不低于1200mm。

3.5.3扶手:

3.5.3.1扶手的设计应允许手能连续滑动。扶手末端应以曲折端结束,可转

向支撑墙,或转向中间栏杆,或转向立柱,或布置成避免扶手末端突

出结构。

3.5.3.2扶手宜采用钢管,外径应不小于 30mm,不大于50mm。采用非圆形

截面的扶手,截面外接圆直径应不大于 57mm,圆角半径不小于3mm。

3.5.3.3扶手后应有不小于 75mm 的净空间,以便于手握。

3.5.4中间栏杆:

3.5.

4.1在扶手和踢脚板之间,应至少设置一道中间栏杆。

3.5.

4.2中间栏杆宜采用不小于25mm×4mm扁钢或直径16mm的圆钢。中间

栏杆与上、下方构件的空隙间距应不大于500mm。

3.5.5立柱:

3.5.5.1防护栏杆端部应设置立柱或确保与建筑物或其它固定结构牢固连

接,立柱间距应不大于1000mm。

3.5.5.2立柱不应在踢脚板上安装,除非踢脚板为承载的构件。

3.5.5.3立柱宜采用不小于50mm ×50mm ×4mm角钢或外径30mm~50mm钢

管。

3.5.6踢脚板:

3.5.6.1踢脚板顶部在平台地面之上高度应不小于100mm,其底部距地面应

不大于10mm。踢脚板宜采用不小于100mm×2mm的钢板制造。

3.5.6.2在室内的平台、通道或地面,如果没有排水或排除有害液体要求,

踢脚板下端可不留空隙。

3.6钢平台结构要求:

3.6.1平台尺寸:

3.6.1.1工作平台的尺寸应根据预定的使用要求及功能确定,但应不小于通

行平台和梯间平台(休息平台)的最小尺寸。

3.6.1.2通行平台的无障碍宽度应不小于 750mm,单人偶尔通行的平台宽度

可适当减小,但应不小于450mm。

3.6.1.3梯间平台(休息平台)的宽度应不小于梯子的宽度,且对直梯应不

小于 700mm,斜梯应不小于 760mm,两者取较大值。梯间平台(休息

平台)在行进方向的长度应不小于梯子的宽度,且对直梯应不小于

700mm,斜梯应不小于850mm,两者取较大值。

3.6.2上方空间:

3.6.2.1平台地面到上方障碍物的垂直距离应不小于2000mm。

3.6.2.2对于仅限单人偶尔使用的平台,上方障碍物的垂直距离可适当减

少,但应不小于 1900mm。

3.6.3支撑结构:平台应安装在牢固可靠的支撑结构上,并与其刚性连接;梯间

平台(休息平台)不应悬挂在梯段上。

3.6.4平台地板:

3.6.

4.1平台地板宜采用不小于4mm 厚的花纹钢板或经防滑处理的钢板铺

装,相邻钢板不应搭接。相邻钢板上表面的高度差应不大于4mm。

3.6.

4.2工作平台和梯间平台(休息平台)的地板应水平设置。通行平台地

板与水平面的倾角应不大于10°,倾斜的地板应采取防滑措施。

护栏、爬梯标准

护栏、爬梯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1 钢直梯 1.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固定式钢直梯的设计、制造和安装方面的基本安全要求。本部分适用于工业企业内工作场所中使用的固定式钢直梯另有标准规定的除外。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4053.3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 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3 术语和定义 1.3.1 固定式钢直梯fixed steel ladder永久性安装在建筑物或设备上与水平面成75?90?倾角主要构件为钢材制造的直梯见图1。 1.3.2 梯梁梯框stilerail用来安装踏棍或其它横向承载件的梯子侧边构件。 1.3.3 踏棍rung供使用者上下梯时脚踩踏的梯子构件。 1.3.4 护笼安全护笼cagecage guard安装在梯梁或固定结构上封闭梯子周围攀登空间防止人员坠落的框架结构。 1.3.5 支撑support用来将钢直梯固定在建筑物或设备上的构件。 1.3.6 直梯扶手handrail钢直梯顶端供攀登者手握的构件。 1.3.7 内侧净宽度inside clear width 两梯梁内侧平行于踏棍测量的距离简称梯宽。 1.3.8 梯段高度height of the ladder梯子上端基准面至下端基准面间的垂直距离简称梯高。 1.4 一般要求 1.4.1 材料 1.4.1.1 钢直梯采用钢材的力学性能应不低于Q235-B并具有碳含量合格保证。 1.4.1.2 支撑宜采用角钢、钢板或钢板焊接成T型钢制作埋没或焊接时必须牢固可靠。图 1 固定式钢直梯示意图 1.4.2 钢直梯倾角钢直梯应与其固定的结构表面平行并尽可能垂直水平面设置。当受条件限制不能垂直水平面时两梯梁中心线所在平面与水平面倾角应在75?90?范围内。

国标直爬梯标准

国标直爬梯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4053.1—93代替GB 4053.1—83 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fixed vertical ladders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定式钢直梯的设计、制造和安装的主要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中生产用钢直梯。 本标准不适用于船舶、消防、通讯塔、电线杆和烟囱上用的钢直梯。 2引用标准 GB 4053.3 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 GB 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3术语 3.1 固定式钢直梯:固定在建筑物或设备上,与水平面垂直安装的钢直梯(见图1)。 3.2梯梁:钢直梯两侧的边梁。 3.3踏棍:供上、下梯时脚踏的构件。 3.4 护笼:固定在梯梁上,用于保护攀登者安全的构件。 3.5支撑:固定连接钢直梯与建筑物或设备的构件。 3.6扶手:在钢直梯上端设置的安全把手。 3.7梯宽;两梯粱内侧的间距。 3.8梯段高:钢直梯上端基准面至下端基准面间的垂直距离。 4技术要求 4.1钢直梯应采用性能不低于Q235—A(F的钢材。

4.2 梯梁应采用不小于50×50×5角钢或60×8扁钢。 4.3踏棍宜采用不小于φ20 mm的圆钢,间距宜为300mm等距离分布。 4.4支撑应采用角钢、钢板或钢板组焊成T型钢制作,埋设或焊接时必须牢固可靠。 4.5无基础的钢直梯,至少焊两对支撑,支撑竖向间距,不宜大于3000mm,最下端的踏棍距基准面距离不宜大于450mm。 4.6钢直梯每级踏棍的中心线与建筑物或设备外表面之间的净距离不得小于150mm(见图1)。 图, 钢直梯示意图 4.7侧进式钢直梯中心线至平台或屋面的距离为380~500mm,梯梁与平台或屋面之 间的净距离为180~300mm(见图2)

栏杆标准

三、房屋建筑 (一)房屋建筑建筑专业 1一般规定 建筑总平面应与经城市建设规划管理部门审批的总平面及审批意见一致。 个体设计的项目名称、层数、建筑高度、建筑面积应与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一致。 建筑设计应以建筑通用规范和项目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规范为依据。规范、标准应为现行的有效版本。 建筑设计应贯彻建筑节能国策,按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设计标准要求,作好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新建、扩建和改建房屋应按各类建筑的无障碍实施范围进行无障碍设计。 2建筑施工图设计内容和深度 建筑施工图文件应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以下简称《深度规定》)和《建筑制图标准》的要求。 总平面图 总平面图应符合《深度规定》节规定,着重审查以下各点: 1)场地四界的测量坐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用地红线等的位置; 2)场地四邻原有及规划道路、绿化带等的位置,以及主要建筑物的位置、名称、层数; 3)建筑物、构筑物(人防工程、地下车库等隐蔽工程以虚线表示)的名称、编号、层数、定位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 4)广场、停车场、运动场、道路、无障碍设施、排水沟、挡土墙、护坡的定位坐标或相互尺寸。 竖向布置图应符合《深度规定》节规定,需标示以下关键标高:

1)场地四邻的道路、水面、地面的关键性标高; 2)建筑物室内外地面设计标高,地下建筑的顶板面标高及覆盖土高度限制; 3)道路的设计标高、纵坡度、纵坡距、关键性标高;广场、停车场、运动场地的设计标高,以及院落的控制性标高; 4)挡土墙、护坡或土坎顶部和底部主要标高及护坡坡度。 当工程设计内容简单时,竖向布置图可与总平面图合并。 建筑设计说明 说明应符合《深度规定》条规定。其主要内容包括设计依据、工程概况、设计标 高、主要工程做法及室内装修做法、门窗表及门窗性能要求、幕墙工程的性能及制作要求等,还应包括建筑防火、无障碍设计和建筑节能设计说明等内容。 审查中应重点核查以下几点: 1)设计依据性文件和主要规范、标准是否齐全、正确; 2)设计概况中建筑面积、建筑基底面积、建筑层数和高度是否与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建筑工程许可证附件一致;建筑防火分类和耐火等级人防工程类别和防护等级是否正确; 3)设计标高的确定是否与城市已确定的控制标高一致。审图时要特别注意±的绝 对标高是否已标注; 4)建筑墙体和室内外装修用材料,不得使用建设部和省建设厅公布的淘汰产品。采用 新 技术、新材料须经主管部门鉴定认证,有准用证书; 5)门窗框料材质、玻璃品种及规格要求须明确,整窗传热系数、气密性等级应符合规 定;

登高作业安全管理规定(铁塔、爬梯)教学教材

登高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初稿) 1 目的 为确保勘测外业登高作业生产活动中,操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仪器设备的工作安全,防止发生登高作业安全事故,特制定本规定。 2 范围 适用于勘测外业登山攀岩;高空操作等登高生产作业。 3 职责 3.1生产部门负责人,为登高作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登高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的有效执行。 3.2 项目生产现场负责人,应熟悉现场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对登高作业安全负直接责任。 3.3项目生产安全员,适时把握危险源并实施防范策划,督办日常登高作业安全工作。 4 管理内容与要求 4.1 总体要求 (1)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适时组织宣传教育,使员工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安全保护意识。 (2)针对项目野外生产情况,做好危险源初始识别、评价,并制定控制措施。 (3)从事登高作业的人员必须身体健康良好,患有有关禁忌症的人员,禁止从事相关登高作业。 (4)加强日常性的安生生产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对存在的重大安全问题及时上报。 (5)每年一次由部门管理者指定专人对登高作业的器具进行检查,并记录。 4.2 登山作业安全规定

4.2.1须脚穿橡胶底性质防滑鞋子,安全登山从脚下做起。 4.2.2山体坡度超过30°以上需登山作业时,须2人及其以上相伴登山,必要时携带安全绳索登山作业。雨雪天气,禁止攀爬30°以上的山体陡坡。 4.2.3在登山过程中,应选择安全区域行进,避免在有坠石危险的地方或陡崖边行走。 4.2.4向山区深部行进,应做好沿途各种固定的目标向导,必要时绘出路线图,以避免迷路。 4.2.5在夏季登山作业,要带足饮用水,以不断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避免发生虚脱、中暑。 4.2.6在山顶作业遇雷雨天气,应及时躲至相对低洼处或干燥掩体遮挡的地方,及时关掉无线通讯设备,严禁将有关杆、架、伞、锄头、铁锹等扛在肩上,以防雷击。 4.2.7登山作业必要时应随身携带急救药品,以便在发生摔伤、碰伤、扭伤时派上用场。 4.2.8在山林中作业时,切勿乱丢烟蒂,离去时须彻底消除燃火隐患。 4.3 高空作业安全规定 4.3.1高空作业分级 只要从事在坠落高空离基准面2米(含2米)以上或有坠落可能存在的工作,均称高空作业。高空作业分为三级: (1)一级高空作业:高空作业高度在2米―5 米。 (2)二级高空作业:高空作业高度在5米―15米。 (3)三级高空作业:高空作业高度在15米―30米。 (4)特级高空作业:高空作业高度在30米以上。 4.3.2高空作业场地要求 (1)确保有足够的工作场地和空间。 (2)操作平台上应显著地标明容许荷载值。操作平台上人员和物料的总重量,严禁超过设计的容许荷载。 (3)操作平台有开口部的,要安装扶栏或安全网; (4)确保作业区域充足的光亮度。 4.3.3高空作业人员防护要求

护栏、爬梯相关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1钢直梯: 1.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固定式钢直梯的设计、制造和安装方面的基本安全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工业企业内工作场所中使用的固定式钢直梯(另有标准规定的除外)。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4053.3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 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3术语和定义 1.3.1固定式钢直梯fixed steel ladder:永久性安装在建筑物或设备上,与水 平面成75°~90°倾角主要构件为钢材制造的直梯(见图1)。 1.3.2梯梁(梯框)stile(rail):用来安装踏棍或其它横向承载件的梯子侧边 构件。 1.3.3踏棍rung:供使用者上下梯时脚踩踏的梯子构件。 1.3.4护笼(安全护笼)cage(cage guard):安装在梯梁或固定结构上,封闭 梯子周围攀登空间防止人员坠落的框架结构。 1.3.5支撑support:用来将钢直梯固定在建筑物或设备上的构件。 1.3.6(直梯)扶手handrail:钢直梯顶端供攀登者手握的构件。 1.3.7内侧净宽度inside clear width :两梯梁内侧平行于踏棍测量的距离, 简称梯宽。 1.3.8梯段高度height of the ladder:梯子上端基准面至下端基准面间的垂直 距离,简称梯高。 1.4一般要求: 1.4.1材料:

平台最新版走梯、爬梯、护笼方案

工程规范、技术条件、图纸 1 总则 1.1 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赤峰热电厂平台、走梯、爬梯、护笼、栏杆、盖板改造的技术要求。 1.2 本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技术要求,虽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但投标人必须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书和工业(行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 如果投标人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投标人提供的产品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 1.4 本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人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应按本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执行。 1.5 本规范书作为合同的技术部分实施。 2 工程施工范围: 赤峰热电厂B厂平台、走梯、爬梯、护笼、栏杆、盖板制作安装及改造 3 工程质量标准 《火力发电厂钢制平台扶梯设计技术规定》DLGJ 158-2001 《钢梯标准设计图集》02J401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焊接篇)》DL5007-92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69-2004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DL-T5047-1995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2部分:锅炉机组》 DL/ T_5210.2-2009

以上规范、标准及规定如有关部门和机构颁布了新的版本,则应执行最新版的规定和要求。对同一问题,不同的规范或标准的规定或要求不一致时,应按较高的标准执行。 4 技术要求 4.1 扶梯、栏杆的设计,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造型美观、制造方便,并在材料使用上经济合理。根据实际需要和工程整体布置的情况,设置平台扶梯。应做到:安全方便地到达设备和管道部件的各个操作、检查地点,并满足运行、维护和检修的需要。 4.2设置平台扶梯的技术要求 4.2.1平台扶梯安装在平台上,与平台焊接,并必须有足够的稳定性,梯间平台不应悬挂在梯段上。对吊在土建结构下面的平台,设置10#槽钢支撑,避免晃动。 4.2.2除下述情况外,平台、扶梯均采用固定连接。 4.2.2.1连接有相对位移的设施之间的平台、扶梯,其中一端可采用椭圆形螺孔螺栓连接。 4.2.2.2检修时需拆卸的平台,应设计成可拆卸形式。 4.2.2.3平台、斜梯、直梯及栏杆、支架等所有构件表面应光滑。安装后不应有扭曲、歪斜、变形等缺陷。 4.2.3平台、扶梯和栏杆的材料,应按下述原则选择: 4.2.3.1冬季计算温度高于-20℃时,采用性能不低于Q235-A.F或Q235-A钢材; 4.2.3.2冬季计算温度等于和低于-20℃时,采用性能不低于Q235-D或低合金钢Q345钢材;

钢斜梯、钢直梯、防护栏杆—国家标准

梯子(摘自GB4053.1,4053.2-1993)及防护栏(摘自GB4053.3-1993)—标准 本标准规定的固定钢斜梯和固定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只适用于工业企业生产中,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只适用于工业企业中的平台、人行通道,升降口等有跌落危险的场所;钢斜梯、防护栏杆不适用于交通及其他移动设备上,钢直梯不适用于船舶、通信塔、电线杆和烟囱上。 一、固定式钢斜梯(摘自GB4053.2-1993)标准 1、零件尺寸及材质: ⑴踏板:δ≥4mm花纹钢板,或经防滑处理的普通钢板,或由25×4扁钢和小角钢组焊成 的格子板。 ⑵扶手:H=900mm或按GB4053.3-1993中规定的栏杆高度:采用外径为:Ф30~50mm, 壁厚不小于2.5mm的管材。 ⑶立柱:采用不小于40×40×4角钢,或外径为Ф30~50mm管材,从第一级踏板开始设置, 间距不宜大于1000mm。 ⑷横杆:采用直径不小于Ф16mm圆钢或30×4扁钢,固定在立柱中部。 ⑸梯梁:采用性能不低于Q235-A·F钢材,其截面尺寸应通过计算确定。 2、载荷规定: 钢斜梯活载荷应按实际要求采用,但不得小于下列数值: ①钢斜梯水平投影面上的活载荷标准值取3.5KN/m2。 ②踏板中点集中活载荷取1.5KN/m2。 ③扶手顶部水平集中活载荷取0.5KN/m2。 1、构件尺寸及设计有关规定 ⑴梯梁应采用不小于50×50×5角钢或60×8扁钢。 ⑵踏棍宜采用不小于Φ20mm的圆钢,间距宜为300mm等距离分布。 ⑶支撑应采用角钢、钢板或钢板组焊成T形钢制作,埋设或焊接时必须牢固可靠。 ⑷无基础的钢直梯,至少焊两对支撑,支撑竖向间距不宜大于3000mm,最下端的踏棍与基准 面距离不宜大于450mm。 ⑸钢直梯每级踏棍的中心线与建筑物或设备外表面之间的净距离不得小于150mm(见图)。 ⑹侧进式钢直梯中心线至平台或屋面的距离为380mm~500mm,梯梁与平台活屋面之间的净距 离为180~300mm。 ⑺梯段高度超过3000mm时应设护笼,护笼下端距基准面为2000~2400mm,护笼上端高出基 准面应与GB4053.3-1993中规定的栏杆高度一致。 ⑻护笼直径应为700mm,其圆心距踏棍中心线为350mm。水平圈采用不小于40×4扁钢,间 距为450~750mm,在水平圈内侧均布焊接5根不小于25×4扁钢垂直条。 ⑼钢直梯最佳宽度为500mm。由于工作面所限,攀登高度在5000mm以上时,梯宽可适当缩小, 但不得小于300mm。 ⑽钢直梯上端的踏棍应与平台或屋面平齐,其间隙不得小于300mm,并在直梯上端设置高度不低于1050mm的扶手。

护栏、爬梯相关实用标准.docx

标准实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1钢直梯: 1.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固定式钢直梯的设计、制造和安装方面的基本安全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工业企业内工作场所中使用的固定式钢直梯(另有标准规定的除 外)。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 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4053.3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 3 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 GB 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2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3 术语和定义 1.3.1固定式钢直梯 fixed steel ladder :永久性安装在建筑物或设备上,与水 平面成 75 °~90 °倾角主要构件为钢材制造的直梯(见图 1 )。 1.3.2梯梁(梯框) stile ( rail ):用来安装踏棍或其它横向承载件的梯子侧边构 件。 1.3.3踏棍 rung :供使用者上下梯时脚踩踏的梯子构件。 1.3.4护笼(安全护笼) cage (cage guard ):安装在梯梁或固定结构上,封闭 梯子周围攀登空间防止人员坠落的框架结构。 1.3.5支撑 support :用来将钢直梯固定在建筑物或设备上的构件。 1.3.6(直梯)扶手 handrail :钢直梯顶端供攀登者手握的构件。 1.3.7内侧净宽度 inside clear width:两梯梁内侧平行于踏棍测量的距离,简 称梯宽。 1.3.8梯段高度 height of the ladder:梯子上端基准面至下端基准面间的垂直 距离,简称梯高。 1.4一般要求:

厂房护栏及管道刷漆6S标准

选煤厂厂房6S基本规范一、标识刷涂规范 1、防撞线、防止碰头线、防绊线 图例:颜色线宽使用范围 黄黑相间 黄色条纹宽 100mm 黑色条纹宽 100mm 厂房所有立 柱、斜撑、 转弯处防 撞;上下楼 梯、通道处 防碰头、地 面障碍物防 绊跤。 说明:1、黄黑相间斑马线、条纹线宽为100mm,规划6个条纹,黑黄各3条,共计长600mm,要求方向一致,条纹垂直于最长边。 2、防撞线标注在立柱、斜撑等容易被碰撞区域,离地高度为1200mm。 3、防止碰头线标注在人行高度不足1800mm的障碍物上,每间隔2000mm 按第一条要求刷涂黑黄相间的条纹斑马线。 4、防止绊跤线标注在人行通道及地面敷设的管线、等其他容易造成人员跌绊的障碍物上。 5、使用棕刷涂刷。

2 、电动葫芦定位线 图例:颜色线宽使用范围 黄黑相间黄色条纹宽 100mm 黑色条纹宽 100mm 厂房内所有 电动葫芦 说明:1、电动葫芦定位线黑黄条纹线宽为100mm,规划12个条纹,黑黄各6条,共计长1200mm,要求方向一致,条纹垂直于最长边。 2、电动葫芦定位线外用箭头和文字标明,文字高200mm宽120mm,线宽30mm。 3、使用棕刷涂刷。

3、 防止踏空线、围栏、扶手、爬梯警示线 图例1:护栏、扶手 图例2:防踏空线 颜色线宽使用范围 黑黄相间 黄条纹300mm, 黑条纹300mm 厂房所有楼 梯边缘处、 楼梯扶手、 围栏、及外 围爬梯。 黄色宽150mm 说明:1、防止踏空线使用荧光油漆,标注在上下楼梯连接的边缘处,宽度为150mm,生产现场网格楼梯可根据需要加宽。 2、围栏最上圈按图例一涂刷,最上圈以下部位全黄涂刷。 3、楼梯扶手和护栏使用黄黑相间油漆涂刷,长度为300mm,从东南角开始涂刷。 4、围栏以东南角为起点涂刷黄色条纹为起点,扶手以最低点为起点涂刷黄色条纹为起点。 5、外围爬梯离地 1200mm处刷黄黑相间条纹,有护笼刷至护笼第二层下端。 6、使用棕刷涂刷。

固定式钢直爬梯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4053.1—93代替GB 4053.1—83 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fixed vertical ladders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定式钢直梯的设计、制造和安装的主要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中生产用钢直梯。 本标准不适用于船舶、消防、通讯塔、电线杆和烟囱上用的钢直梯。 2引用标准 GB 4053.3 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 GB 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3术语 3.1 固定式钢直梯:固定在建筑物或设备上,与水平面垂直安装的钢直梯(见图1)。 3.2梯梁:钢直梯两侧的边梁。 3.3踏棍:供上、下梯时脚踏的构件。 3.4 护笼:固定在梯梁上,用于保护攀登者安全的构件。 3.5支撑:固定连接钢直梯与建筑物或设备的构件。 3.6扶手:在钢直梯上端设置的安全把手。 3.7梯宽;两梯粱内侧的间距。 3.8梯段高:钢直梯上端基准面至下端基准面间的垂直距离。 4技术要求 4.1钢直梯应采用性能不低于Q235—A.F的钢材。 4.2 梯梁应采用不小于50×50×5角钢或60×8扁钢。 4.3踏棍宜采用不小于φ20 mm的圆钢,间距宜为300mm等距离分布。 4.4支撑应采用角钢、钢板或钢板组焊成T型钢制作,埋设或焊接时必须牢固可靠。 4.5无基础的钢直梯,至少焊两对支撑,支撑竖向间距,不宜大于3000mm,最下端的踏棍距基准面距离不宜大于450mm。 4.6钢直梯每级踏棍的中心线与建筑物或设备外表面之间的净距离不得小于150mm(见图1)。

图1钢直梯示意图 4.7侧进式钢直梯中心线至平台或屋面的距离为380~500mm,梯梁与平台或屋面之间的净距离为180~300mm(见图2)

楼梯栏杆的国家标准

防护栏杆国家强制性标准汇编 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住宅楼梯住宅楼梯住宅楼梯住宅楼梯栏杆、扶手本标准规定了住宅楼梯金属栏杆、金属、塑料或木制扶手的技术要求和检验规则等。引用标准 GBJ96 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JGJ37 建筑设计通则(试行) GB1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JGJ18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GBJ301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BGJ10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楼梯护栏的释义 a.楼梯由一个或若干连续的梯段和平台的组合,用以连接不同标高的建筑平面。 b.踏步(Step)踏步面和踏步踢板(或不带踢板)组成的梯级. c.扶手(Handrail)附在墙上或栏杆上的长条配件. d.栏杆(Balustrade)布置在楼梯和平台边缘有一定刚度和安全度的栏隔设施. e.楼梯井(Stair Well)四周为梯段和平台内侧面围绕的空间。 楼梯护栏的要求 按材料分金属、硬质木材和组合材料的栏杆、扶手。 楼梯护栏的技术要求 a.室内共用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中心线量起至扶手上皮不宜低于900㎜.水平扶手超过500㎜长时,其高度不宜低于1000㎜. b. 室外共用楼梯栏杆高度不宜低于1050㎜,中高层住宅不应低于1100㎜. c. 楼梯井宽度大于200㎜时,不宜选用儿童易于攀登的花格.栏杆垂直杆件之间净空不应大于110㎜. d.栏杆、扶手上下或平面转接时,宜保持衔接。

护栏材料的选择 a.原材料的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b.制做栏杆、扶手的原材料,应有出厂质量合格证或试验报告,进场时应按批号分批验收。没有出厂合格证明的材料,必须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作物理、化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结构性能 栏杆、扶手与梯段安装完毕后,其结构承载能力应能随受GBJ9规定的水平荷载0.5Kn/m,最大允许挠度值不应超过h/100(h为扶手高度). 护栏外观标准 a. 各栏杆、扶手连接处(焊接、螺丝连接)应牢固。金属栏杆与金属、塑料或硬质木材扶手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b. 产品表面应光洁,不应有毛刺、焊渣及明显锤痕等外观缺陷。 c. 栏杆的装饰件切割部位,必须锉平磨光,边角保持整齐,不得留下切割痕迹. d. 栏杆、扶手直线部位应调直,曲线部位应保持流畅光滑,花型一致. e. 金属栏杆、扶手在涂防锈漆前,应清除锈蚀、油污。木制扶手应油漆防腐。漆层应均匀、牢固,不应有明显的堆漆、漏漆等缺陷。 护栏尺寸标准 尺寸偏差应符合的规定. JG 3002.3—92 项次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 1 栏杆高度± 2 用尺量 2 栏杆横向弯曲 3 用2m靠尺量 3 扶手纵向弯曲 3 用2m靠尺量 4 装饰件±2 尺量 5 扶手断面±2 尺量 6 栏杆竖向杆件之间间距±5 尺量 7 栏杆水平杆件之间间距±5 尺量 检验护栏 栏杆、扶手的结构性能试验方法应按照GBJ10规定的悬臂构件的要求进行。

钢斜梯、钢直梯、防护栏杆—国家标准

梯子(摘自,)及防护栏(摘自)—标准 本标准规定的固定钢斜梯和固定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只适用于工业企业生产中,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只适用于工业企业中的平台、人行通道,升降口等有跌落危险的场所;钢斜梯、防护栏杆不适用于交通及其他移动设备上,钢直梯不适用于船舶、通信塔、电线杆和烟囱上。 一、固定式钢斜梯(摘自)标准 1、零件尺寸及材质: ⑴踏板:δ≥4mm花纹钢板,或经防滑处理的普通钢板,或由25×4扁钢和小角钢组焊成的格子板。 ⑵扶手:H=900mm或按中规定的栏杆高度:采用外径为:Ф30~50mm,壁厚不小于2.5mm的管材。 ⑶立柱:采用不小于40×40×4角钢,或外径为Ф30~50mm管材,从第一级踏板开始设置,间距不宜大于1000mm。 ⑷横杆:采用直径不小于Ф16mm圆钢或30×4扁钢,固定在立柱中部。 ⑸梯梁:采用性能不低于Q235-A·F钢材,其截面尺寸应通过计算确定。 载荷规定: 钢斜梯活载荷应按实际要求采用,但不得小于下列数值: 钢斜梯水平投影面上的活载荷标准值取m2。 踏板中点集中活载荷取m2。 扶手顶部水平集中活载荷取m2。 1、构件尺寸及设计有关规定 ⑴梯梁应采用不小于50×50×5角钢或60×8扁钢。 ⑵踏棍宜采用不小于Φ20mm的圆钢,间距宜为300mm等距离分布。 ⑶支撑应采用角钢、钢板或钢板组焊成T形钢制作,埋设或焊接时必须牢固可靠。 ⑷无基础的钢直梯,至少焊两对支撑,支撑竖向间距不宜大于3000mm,最下端的踏棍与基准面距离不宜大于450mm。 ⑸钢直梯每级踏棍的中心线与建筑物或设备外表面之间的净距离不得小于150mm(见图)。 ⑹侧进式钢直梯中心线至平台或屋面的距离为380mm~500mm,梯梁与平台活屋面之间的净距离为180~300mm。 ⑺梯段高度超过3000mm时应设护笼,护笼下端距基准面为2000~2400mm,护笼上端高出基准面应与中规定的栏杆高度一致。 ⑻护笼直径应为700mm,其圆心距踏棍中心线为350mm。水平圈采用不小于40×4扁钢,间距为450~750mm,在水平圈内侧均布焊接5根不小于25×4扁钢垂直条。 ⑼钢直梯最佳宽度为500mm。由于工作面所限,攀登高度在5000mm以上时,梯宽可适当缩小,但不得小于300mm。 ⑽钢直梯上端的踏棍应与平台或屋面平齐,其间隙不得小于300mm,并在直梯上端设置高度不低于1050mm的扶手。

安全爬梯操作规范

佛山市粤优创钢结构有限公司《承插型施工安全爬梯装拆工作指南》《施工爬梯安全施工方案》 编制:陈珑嘉 审核:邓启飞

目录 一、编制依据 二、承插型施工安全爬梯产品简介 三、承插型施工安全爬梯施工技术措施 四、承插型施工安全爬梯搭设安全管理措施 五、承插型施工安全爬梯拆除安全措施 六、高空作业安全措施

一、编制依据 (1)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 (2)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3)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DGJ08-905)(4)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2) (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6)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 (7)钢板冲压扣件(JC3061) (8)粤优创企业标准 (9)受力计算书 二、产品简介 承插型施工安全爬梯是由特制钢管脚手架搭设组成的脚手架组合体 该脚手架组合主要分为可调底托、立杆、横杆、横撑、斜杆、梯子、扶手、螺丝。 立杆是主要受力杆件,横撑、横杆是组成框架的横向连接杆件,横撑是放置梯子的结构件。斜杆是加强安全爬梯整体稳定性的结构件。梯子与扶手是供施工人员上下通行的结构件。长度、宽度尺寸为2500*1300mm,爬梯最低高度单元为3米(每3米可组合为一个标准节),Z字形爬梯垂直高度为1.5米,上下两个平台6个梯级,梯级长530mm,宽210mm,本方案将主要针对混凝土结构的盖梁、墩柱等采用承插型施

工安全爬梯支撑进行设计。单体爬梯搭设高度为70米,双体搭设高度为99米,超过99米需另行设计。 三、承插型施工安全爬梯技术措施 安装前首先了解安装区域的水文、土质结构、风压气象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安装与拆除条件。安装时先应在高墩地面安装爬梯的位置进行地基硬化处理,(长度不少于3500mm、宽度不少于2500mm、混凝土厚度不少于20mm) 安装步骤: (1)离开墩柱垂直面距离在300-600mm,将4根可调底托分别放在合适工作面上,长为2438mm,宽为1268mm。(2)调好水平一般在离地面高度150-350mm为适,后分别插入立杆。 (3)安装首层横撑,注意将横撑安放在立杆最低的销库,将横杆的插头装入立杆的销库内,调节好平衡后打紧插 销。 (4)此时应测量框架的对角尺寸,以及横杆的水平度与立杆的垂直度,如偏差超过5mm应轻敲松插片调整至合 适尺寸后再将插片打紧。立杆上每层销库均需安装横杆 或横撑,但首层预先保留进出门洞,首层横撑上面少装 3根横杆,以保证人员进出方便。 (5)梯子安放在横撑上,梯子内侧安装扶手。 (6)立杆四周的销库内安装斜杆,以加强整体的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