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学期末复习资料

人因工程学期末复习资料
人因工程学期末复习资料

人因工程学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总论

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美国人因工程学专家.伍德.:设备设计必须适合人的各方面因素,以便在操作上付出最小的何人而求得最高效率.

国际人类工效学会以:人因工程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英国是世界上开展人因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但是该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美国完成的

人因工程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经验人因工程学

(2)科学人因工程学

(3)现代人因工程学(不同于传统人因工程学研究中着眼于筢和训练特

定的人,使之适应工作要求,现代人因工程着眼于机械装备的

设计,使机器的操作不超出人类能力界限之处;密切与实际应用相

结合,通过严密计划设定的广泛实验性研究,尽可能掌握的基本原

理,进行具体的机械装备设计;力求使实验心理学,生理学,功能解剖

学等学科的专家与物理学,数学,工程学方面的研究人员共同努力,

密切合作)

人因工程学研究的内容:人因工程学科的根本研究方向是通过提示人,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干规律,以达到确保人-机-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的最优化.就工业工程师来说,从事该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体特性的研究

(2)人体系统的总体设计

(3)工作场所和信息传递装置的设计

(4)环境控制与安全保护设计

人因工程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测法

(3)实验法

(4)模拟和模型试验法

(5)分析法

(6)分析研究法

(7)调查研究法

人因工程学的体系(图)

人因工程学学科的作用

(1)为工业工程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度参数

(2)为工业工程中物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

(3)为工业工程中考虑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

(4)为进行人-机-环境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章人体劳动形态特征

1.机械系统与人本尺度目的就是提高设计对象的宜人性,让使用者能够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从而有等于减少人体疲劳和提高人机系统的效率.

2.人体的形态测量

人体测量的基本术语在符合下列要求的前提下,测量数据才是有效的:

(1)被测者姿势

(2)测量基准面

(3)测量方向

(4)支承面和衣着

(5)基本测点及测量项目(在车票GB3975-83中,规定了人因工程学使用的有关人

体测量参数的测点及测量项目,其中包括:头部测点16个和测量项目12项,躯

干和四肢部位的测点22个,测量项目共69项,其中分为立姿40项,坐姿22项

手和足部6项以及体重1项…..总共84个测量项目)

人体测量的主要统计函数(略)

3.常用的人体测量数据有:

(1) 人体主要尺寸

(2) 立姿人体尺寸

(3). 坐姿人体尺寸

(4) 人体水平尺寸

4人体测量数据的利用—利用人体尺寸的方法

(1)确定所设计产品的类型

(2)选择人体尺寸百分位数

(3)确定功能修正量

(4)确定心理修正量

(5)产品功能尺寸的设定(产品功能尺寸有最小功能尺寸和最佳功能尺寸两种

最小功能尺寸=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功能修正量

最佳功能尺寸=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功能修正量+心理修正量) 第三章人体劳动生理特征

1.人体活动的能量供应

人体活动的能量供应来自三个供能系统:ATP-P系统,乳酸能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这三种能量是互相联系的)

ATP-P系统:ATP ADP+P+能量

CP(磷酸肌酸)+ADP ATP+C(肌酸) 这两个反应是可逆的

乳酸能系统:也称为无氧酵解系统,是指体内人能源特技糖或米诺糖元在无氧或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进行不完全分解,释放出能量以合成ATP并产生休庭中间产物---乳酸

有氧氧化系统:糖,糖元或脂肪在有氧气参与的前提下,经过有氧氧化完成分解,并释放大量的能量

能量代谢:基础代谢,安静代谢和活动代谢

活动代谢=实际休庭率--安静休庭率

相对能量代谢率:

RMB=活动代谢率/基础代谢率=(作业时实际代谢率-安静代谢率)/基础代谢率

2.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直\接测卡法和间接测卡法(一般采用第二个)

能量代谢计算原理(略)

3.劳动中的机体调节

氧需的调节(略)

心率是单位时间内以及搏动的次数(正常人在安静时的心率为75次每分)

最大心率=220—年龄

心率输出:每分钟由左心室射出的血量称为心输出量,(正常人在安静下为50~70ml) 4劳动的强度与标准:以人体的能耗量,氧耗量,心率,直肠温度,排汗率或相对代谢等作为指标分组的.

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公式:I=3T+7M

最佳能耗界限:一个工作日(8h)的总能量消耗应在1400~1600kcal之间,最多不超过2000kcal若在不良劳动环境中进行作业,上述能量还应降低20%.根据我国工人目前食物摄入水平,这一能耗是比较合理的.

对于重强度劳动和极重强度劳动,只有增加工间休息时间即通过劳动时间率来调整工作日中的总能耗,使8h的能耗量不超过最佳能耗界限.

对于在一个工作日中,劳动时间与休息时间各为多少,以及两者如何合理配置,米勒认为:一般人连续劳动480min而中间不休息的最大能量消耗界限为4kcal/min,这一能量消耗水平也被称为耐力水平.如果作业时的能耗超过这一界限,劳动必须使用体内的能量贮备,为了补

充体内的能量贮备,就必须在作业过程中,插入必要的休息时间,米勒假定为24kcal,要避免疲劳积累,则工作时间加上休息时间的平均能量消耗不能超过4kcal(工式略)

5.产生疲劳机制的三种理论

(1) 中枢学说

(2) 代谢物积累学说

()3能源耗尽学说

疲劳的测定

(1)主观感觉

(2)生理变化

(3)闪光融合频率

(4)反应时测定

(5)皮肤敏感距离法

(6)膝跳反射阈限法

第四章人的劳动心理特征

1. 感觉阈限: I/I=K

人对外界的感觉具有下述特征

(1)适宜刺激

(2)感觉阈限

(3)适应

(4)相互作用

(5)对比

(6)余觉

知觉过程主要特性:

(1)整体性(接近,相似,封闭,连续,美的形态)

(2)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3)错觉

记忆的种类

(1)有意记忆与无意记忆

(2)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

(3)瞬时记忆,适时记忆与长时记忆

(4)形象记忆,听觉记忆与动作记忆

思维:是人脉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认识过程,通过这种认识,可以把握事物的一般属性,本质属性和规律性

思维特征:

(1)思维的间接性

(2)思维的概括性

(3)思维与语言具有不可分性

思维的种类:

(1)具体思维(动作思维,形象思维)

(2)抽象思维

其次按思维的指向不同时,思维可以区分为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

2.人的情绪动态过程

情绪的功能:

(1)适应生存

(2)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

(3)情绪对人体的其他心理活动有组织作用

研究证明,情绪能影响认知操作的效果,其影响应取决于情绪的性质与强度情绪是人类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交织

情绪的激活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构成情绪的不可控性

情绪适应不良的规律:人的负担和经受能力超负荷,引起身体疾病,人在经受能力上超负荷,导致严重的不适应,以致影响社会适应行为导演,从而可能导致心理疾病.

3.人的个性倾向性

个性:一个人在初中活动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综合体

个性倾向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人的需要:1需求层次论,2.权力,社交,成就需求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1)自我实现

(2)自尊,地位,尊敬

(3)社会和归属

(4)安全,保障

(5)生理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建立的在以下三个基础上:

(1)人是有人物的生物,人的需求可以影响其行为,只有求被满足的需求才可能激发行

为,已满足的需求不再是动因

(2)人的是按重要性,也就是按层次,从基本需求到复杂需要的顺序排列的

(3)人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起码的满足时,才会向更高一层次前进,即由基本需

求向复杂需求迈进

马斯洛按他们对个体的重要程序排序如下:

(1)生理的需求

(2)安全的需要

(3)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社会,社交,成就需求论.麦克利兰.把高层次需求划分为权力,归属或社交及成就的需求.

4人的动机

动机的分类:1驱动力.2诱惑力因素

动机有三种功能:1.始动,2.选择和导向.3.强化功能

工作动机(与工作有关的具体动机有以下几种)

(1)胜任和好奇

(2)成就

(3)交往

(4)公平

动机因素(图)

5人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行为的心理基础.价值观即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又处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价值观的作用:不仅影响个人行为,还影响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行为,并进而影响组织的绩效,在同一个事物中,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

价值观按其表现形态可分为七个等级:反应型,宗法式忠诚型,自我中心型,顺从型,权术型,社交中心型,存在主义型

6 人的修改心理特征

修改心理特征是修改结构中是较稳定的成分,它主要包括一个人在才能,气质和性格方面的特性

能力的划分: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优势能力和非优势能力

能力的差异:体现在能力的发展差异和能力的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能力的类型形差异:表现在:知觉差异,记忆差异和思维差异

7 人的气质和性格

气质是与行为模式相联系的一个模仿

气质类型分为

多血质---敏感性低,反应性,主动性强,兴奋与抵制过程的平衡较好,情绪兴奋性高,可塑性高,外倾

胆汁质---敏感性低,反应性弱,选择迟缓,行为刻板,情绪好冲动,抵制力差,外倾

粘液质----敏感性低,反应性弱,选择迟缓,行为刻板,兴奋性弱,情绪平和,内倾

抑郁质---敏感性高,反应性,主动性弱,行动迟缓,行为刻板,情绪抑郁,内倾

人的性格分为:

(1)分裂型性格,也稀烂为内闭型性格

(2)躁郁型性格,也称为开放型性格,同步型性格

(3)过敏型性格,也称神经质性格,劳苦型性格

(4)显示型性格,也叫歇斯底里性格

(5)粘着型性格

8群体行为心理特征

任何一个群体中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的三个组成要素:活动,相互作用和思想情绪

群体的作用:由于群体是介于组织和个体之间的人群合体,因而具有重要的沟通与桥梁作用

群体的功能

(1)完成组织赋予的任务

(2)提高成员思想,知识和技能水平,形成新的合力

(3)满足成员的心理需求

(4)协调人际关系

群体是组织分工协作,承担责任的基本单位,通过群体可以完成以下功能:

(1)是承担和完成内容复杂,需要分工且互相信赖的任务的基本单位,

(2)是学习和交流新,新知识,产生力的人群结合体

(3)能推动复杂决策的完成,解决关键性难题

心理学家认为,群体可以满足其成员下列的需要:

(1)满足成员尊重,友谊,交往和情感交流的需求,

(2)满足成员归属感和支持力量的需求

(3)浪花兄弟成员成长和自我实现需求

9群体影响下的个体行为

(1)社会助长作用

(2)社会标准化倾向

(3)社会顾虑倾向

(4)社会从众行为(1表面从众,内心也接纳,2.表面从众,内心不接纳.3表面不从众,内心去

接受4.表面内心都不接受)

影响人体从众的因素有两类:情景因素,个体的价格特征

第五章人的系统功能特征

1.人的信息传递理论

人的感觉品管,中枢神经系统,运动器官等人体子系统控制着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程就是信息在体内的循环过程

信息处理的过程和情况,影响或支配着人的行为或动作

对于信息或信息处理过程,还是能够概括出一些规律性认识的,其要点如下:

(1)人的行为或动作老师信息处理的结果

(2)人的信息处理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3)信息处理往往包含许多阶段

(4)分时输入和处理可能会降低信息接受和处理的速率与精度

(5)一旦做出某种决定,神经冲动就会被传递到肌肉去执行预定的动作,而由肌肉反

馈回来的神经冲动则有助于对动作的控制

(6)在信息流中,人的大脑皮层所能处理的信息只是感觉器所接受到的信息量的很小

一部分

(7)有许多方法和措施可以加强或扩展人的信息处理能力,

(8)人体响应可视为信息处理过程的终结,它本身也是在传递信息

2.视觉信息接受系统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光

视野:人和头部和眼球回写不去的情况下,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常以角度来表示

中央视觉:在视网膜上分布着视维的中央部分,其感色力强,同时能清晰地分辨物体,用这个部分视物的称为中央视觉

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当用单眼视物时,只能看到物体的平面,即只能看到物体的高度和宽度,若用双眼,则能分辨物体深浅,远近,即立体视觉

色觉和色视野:视网膜除了能分辨光的明暗外,还能分辨色能力,可以分辨出180多种颜色

暗适应和明适应:当光的亮度不同时,视觉器官的感觉性也不同,亮度有较大变化时,感觉性也随之变化,视觉器官的感觉性对光刺激的变化的相顺应被称为适应,人眼的适应性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视觉特征如下:

(1)眼睛沿水平方向运动比沿垂直方向运动已有而且不易疲劳

(2)视线的变化习惯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和顺时针的方向运动

(3)人眼水平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比对垂直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要准确得多,

(4)两眼的运动问题协调的,同步的,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一只眼睛转动而另外一只眼

睛不动

(5)人眼对直线轮廓比曲线轮廓更易于接受

(6)颜色对比与人眼分辨能力有一定的关系

人因工程学的视觉原则(图)

3.听觉信息接受系统

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其适宜的刺激是声音

一个声音被另一个声音所掩盖的现象,称为掩蔽

听觉可用以下特性描述

(1)频率响应

(2)动态范围(可听声除了取决于声音的频率外,还取决于声音的强度)

(3)方向敏感度

(4)掩蔽效应

4.人的信息处理系统

在人和机器发生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最本质的联系是信息交换人的信息处理系统(图)

中枢信息处理中记忆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1)感觉信息贮存

(2)适时记忆

(3)长时记忆

5.人的信息输出系统

反应时间(RT)又称为反应潜伏期,它是指刺激和反应的时间间距

RT=Tz+Td

根据对刺激—反应要求的差异,通常分为简单反应时间和选择反应时间

反应时间的长短不仅与反应类型有关,还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1)不同的感觉器

(2)刺激信号的强度

(3)刺激的清晰度和可辨性(因此,在设计灯光信号时,要考虑信号与背景的亮度比,设计

标志信号时,要考虑信号与背景的颜色比,设计声音信号时,要考虑信号与背景的信

噪比及频率的不同等)

人的主体因素:习俗,个体差异,疲劳

6.运动速度

运动速度可用完成运动的时间表示,而人的运动时间与动作特点,目标距离,运动方向,动作轨迹特征和负荷重量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运球操作的动作速度,还取决于动作方向和动作轨迹等特征

动作轨迹特征:

(1)连续改变和突然改变的曲线式动作,前者速度快,后者速度慢

(2)水平动作比垂直动作的速度快

(3)一直向前的动作速度,比旋转时的动作速度快1.5~2倍左右

(4)圆形轨迹的动作比直线轨迹动作灵活

(5)喱动作比逆时针动作灵活

7.肢体的出力范围

肢体的力量来自骨肉收缩,骨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力称为肌力,肌力的大小取决以下几点:

(1)单个肌纤维的收缩力

(2)肌肉中肌纤维的数量与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

(3)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

(4)肌肉对骨骼发生作用的机械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肢体所有力量的大小,都与持续时间有关

8运动的准确性

(1)运动速度与准确性

运动速度与准确性两者间存在着互相补偿的关系

速度---准确性特性曲线(图)

(2)盲目定位运动的准确性

(3)运动方向与准确性

(4)操作方式与准确性

由于手的解剖学特点和手的不同部分随意控制能力的不同,使手的某些运动比另一

些运动理灵活,更准确

第六章人机的信息界面设计

1.人机信息界面的形成

人机系统是指系统中的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俄区域.通常人机界面有信息性界面,工具性界面和环境性界面等,就人机系统交通而言,以信息性界面最为重要

在人机间信息,特技及能量的交换中,一般是以人为主动的一方.

人机信息交换方式:机器传递给人的信息显示装置,它们共同的特征是能够把机器设备的判令处以人能接收的形式显示给人(视觉显示,听觉显示,触觉显示)

2.视觉信息显示设计

仪表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视觉显示装置,其种类很多多,按其功能可分为:读数用仪表,检查用仪表,追踪用仪表,调节用仪表;按其结构分为:指针运动式仪表,指针回写式仪表和数字式仪表仪表的参数可参考下列原则进行设计

(1)最小刻度不票数,最大刻度必须标数

(2)指针运动式仪表票数的数码应当垂直,表面运动的仪表数码应当按圆形排列

(3)若仪表表面空间足够大,则数码应标在刻度记号外侧,以避免它被指针挡住

(4)开窗式仪表窗口的大小至少应能显示被指示数字及其上下两侧的两个数

(5)对于表面魂小开窗仪表,其数码应按顺时针排列

(6)对于圆形仪表,不论表面运动式或指针运动式,均应使数码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增

(7)不做多圈使用的圆形仪表,最好在刻度全程的头和尾之间断开,

仪表色彩:色彩是否合适,对认读速度和误读率都有影响.(墨绿色和淡黄色仪表表面分配上白色和黑色的刻度线时其误读率最小,而黑色和灰黄色仪表面配上白色刻度线时,其误读率最大)

仪表面板形式及其布置:

仪表的面板大多为鼓腹击壤矩形

仪表面板上的仪表位置应按以下原则进行设计

(1)按仪表的重要程度排列

(2)按使用顺序排列

(3)按功能进行组合排列

(4)按最佳零点方位排列

(5)按视觉特性排列

(6)按仪表与操纵器的相合性排列

3.信号显示设计(信号灯设计,荧光屏设计,图形符号设计)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种信号只用来指示一种状态或情况

其中信号灯设计所依据的主要原则:

(1)信号灯的视距设计

(2)信号灯的形状,标记设计

(3)信号灯的颜色选择

(4)信号灯的布置

(5)重要信号灯的设计

闪光灯信号的作用是:

(1)引起观察者的注意

(2)指示操作者立即采取行动

(3)反映不符合指令的信息

(4)用闪光的快慢指示机器或部件运动速度的快慢

(5)用以指示警觉或危险信号

不同背景下人对信号灯的的辨认

信号灯背景灯光认读效果

闪光稳光最佳

稳光稳光好

稳光闪光好

闪光闪光差

荧光屏设计

(1)荧江屏的显示特征

(2)目标的亮度,呈现时间

(3)目标的运动速度

(4)目标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5)目标与背景的关系(目标的视见度受制于目标与背景的亮度对比值:亮度对比度=(目

标亮度—背景亮度)/背景亮度)

(6)屏面

4图形符号设计:在实际应用种类图形符号时,不得采用人们不能接受的的或过分抽象的图形和符号,只能使用有利于人的知觉的图形,符号,以便于减少知觉时间,加强对符号的记忆和提高操作反应速度,图形,符号设置的位置应与所指示的操纵机构相对应

5听觉信息传示设计(听觉信息传示具有反应快,传示装置可配置在任一方向上,用语言通话时应答性良好等优点,)

听觉信息会买示装置设计必须考虑人的听觉特性,以及装置的使用目的和使用条件:

(1)为提高听觉信号传递效率,在有噪声的工作场所,须选用声频与噪声频率相关

无的声音作为听觉信号

(2)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听觉信号时,信号之间就有明显的差异

(3)应使用间断或变化信号,避免使用连续稳态信号,

(4)要求远传或绕过障碍物的信号,应选用大功率低频信号

(5)对危险信号,至少应在两个声学参数上与其他声音信号或噪声相区别,而且

危险信号的持续时间应与危险存在时间一致.

6.言语传示装置:用言语作为信息载体,其优点是可使传递和显示的信息含意准确接收迅速,信息量大,缺点是容易受噪声的干扰在设计言语传示装置应注意:

(1) 言语的清晰度

(2) 言语的强度

(3) 噪声环境中的言语通信

7听觉传示装置的选择

音响传示装置在设计和选择音响,报警装置时,应注意:

(1)在有噪声时,要把音响显示装置和报警装置的频率选择在噪声掩蔽效应

最小的范围内

(2)对于引起人们注意的音响显示装置,最好使用断续的声音信号,而对报警

装置最好采用变频的方法

(3)要求音响信号传播距离很远和穿越障碍时,应加大声波的强度较低频率

(4)在小范围内使用音响信号,应注意音响信号装置的多少

言语传示装置的选择应注意:

(1)当显示的内容较多时,用一个言语传示装置可代替多个音响装置,且表

达言语传示装置所显示的广州语信息表达力强,较一般的视觉信号更有

等于指导检修和故障处理工作

(2)在藉此追踪操作中,言语效率并不比视觉信号差

(3)在一些非职业性的领域中,如广播,采用言语传示装置比音响更符合人

们的习惯

8操纵装置的设计

操纵装置是将人的信息输送给机器,用以调整,改变机器状态的,操纵装置将操作者输出的信号转换成机器输入的信号

手控操纵器的设计

(1)触觉功能与触觉特性

(2)操纵手把的设计

(3)适宜的操作范围

(4)操纵器的适宜尺寸

触觉与视觉,听觉相比:具有琐碎敏感,适应迅速,有立体感等特征

设计合理的操纵手把,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手把形状应与手的生理特点相适应

(2)手把形状应便于触觉对它进行识别

(3)尺寸应符合人手尺寸度的需要

9肢控操纵器的设计(主要用于需要大操纵力)

(1)适宜的操纵力

(2)脚控操纵器的尺寸

(3)脚踏板结构形式的选择

10操纵装置编码与选择

操纵装置编码(形状编码,位置编码,尺寸编码,颜色编码符号编码,)

操纵装置的选择(考虑两个因素,人的操纵能力,操纵装置本身)

11操纵与显示相合性

操纵—显示比:就是操纵器和显示器移动量之比,即C/D,移动量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旋转,灵敏度低的操纵器是指它的操纵位移量很大,但显示器的移动量小,灵敏度高则相反.C/D反映了界面的灵敏度高低,其比高则说明灵敏度低,反之则相反

在操纵显示界面中,人们对于操纵器的调节有两种形式:粗调和精调.在粗调的时候,要求C/D比低一些,精调则相反

国外有人经过实验得出,旋转钮的最佳比为0.2~0.8,对于操纵杆或手柄则是在2.5~4之间12操纵与显示的相合性原则

(1)操纵器右移或右旋时,水平式代表的指针应右移,垂直式代表的指针应朝上移动

(2)操纵器朝上或朝前移动时,显示器指针必须朝上或向右移动

(3)操纵器右移或顺时针转动时,表示被控制增加,显示应显示出增加

(4)如果采用指针固定式显示器,则操纵器右移时,表盘应左移,而显示刻度应从左到

右表示数值增加,

(5)操纵器朝上,朝前移动时,显示器应显示计数增加,或者形状进入开的位置.

13操纵---显示的编码和编排相合性:其目的主要是减少信息加工的复杂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应使操纵器编码尽可能与显示器编码相一致.

第七章作业岗位与空间设计

1.三种作业岗位的特征

坐姿作业岗位

(1)在操作范围内,短时作业周期中需要的工具,材料,配件都容易拿取

(2)不需要用手搬移物品的平均高度超过工作面以上15cm的作业

(3)不需要作业者施用较大力量,

(4)在上班的绝大多数时间内从事精密装配或书写作业

立交作业岗位

(1)当其作业空间不具备坐姿岗位操作所需的容膝空间时

(2)在作业过程中,学搬移重量超过4.5kg物料时

(3)经常需要在其前方的高,低或延伸的可及范围内进行操作

(4)需要操作位置是分开的,并需要作业不同的作业岗位之间经常走动

(5)需要作业者完成向下方施力的作业

坐,立交替作业岗位

(1)经常需要完成前伸41cm或高于工作面15cm的操作

(2)对于复合作业,有的最好取坐姿操作,有的则适宜立姿操作

2.作业岗位的设计要求

(1) 应保证作业者在上肢活动所能达到的区域内完成各项操作

(2)应考虑操作动作的频繁程度

(3)应考试作业者的群体

作业岗位的设计原则

(1)设计作业岗位时,要考虑作业者的习惯,同时性,对称性等生理特点

(2)各组成部分应符合工作特点及人因工程学要求

(3)不允许有与作业岗位结构组成无关的存在

(4)应符号相关的标准,和劳动安全规程的要求

3手工岗位设计(立姿手工,坐姿手工,坐,立姿交替手工作业岗位)

4视觉信息作业岗位设计(人-椅界面,眼-视屏界面,手-键盘界面,脚-地板界面)

5作业空间的人体尺度

近身作业空间:指作业得在某一位置时,考虑身体的静态和动态尺寸,在坐姿或立姿状态下,所能完成作业的空间范围

近身作业空间

1.坐姿近身作业空间,

2.立姿近身作业空间.

3.脚作业空间.

4.受限作业空间

6作业面设计

在进行作业场所设计时,作业高度是必须抉择的一个要素,其应注意:

(1)若作业面高度可调节,则必须将高度调到适合的尺寸

(2)应使臂算多,处于合适的放松状态

(3)不应使脊椎过度弯曲

(4)若在同一作业面内完成不同的作业,则作业面高度应可调节

7作业空间的布置

个体作业场所布置总则:任务元件都可有最佳的布置位置,

(1)重要性原则

(2)使用频率原则

(3)功能原则

(4)使用顺序原则

8个体作业场所布置顺序

(1)主显示器

(2)与主显示器相关的主控制器

(3)控制与显示的关联

(4)按顺序使用的元件

(5)使用频繁的元件应处于方便观,操作的位置

(6)与本系统或其他系统的而已一致

第八章作业冷热与动作设计

1.作业姿势和人体机能的关系

(1) 作业姿势同视觉的关系

(2)同循环的关系

(3) 同手,上肢,下肢,上半身乖的运动关系

(4) 同身体重心的关系

2.人的肢体活动范围

通过是以人体躯干不活动为原则的

3人体不同姿势的势力

人体所处的姿势是影响施力的重要因素,作业姿势设计时,要考虑这一要素

4作业姿势的设计原则(确定作业姿势的因素,立姿作业与坐姿作业分析)

5动作经济与效率法则(由吉尔而雷斯提出)

(1)利用人体的原则

(2)布置工作地点的原则

(3)设计工具和设备的原则

6动作重构的原则

(1)取消

(2)合并

(3)重排

(4)简化

动作经济原则是发掘问题的重要方法,在初中中运用注意以下主要原则

(1)双手的动作应同时而对称

(2)人体的动作应以尽量应用最低级而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3)尽可能利用物体的运通,曲线运动较方向突变的直线运动为佳

(4)工具,物料应置于固定处所及工作反前面近处,并依最佳的工作顺序排列

(5)零件,物料应尽可能利用其重量坠送至工作者前面

(6)应有适当的照明,工作台和座椅式样及高度应使工作者保持良好的姿势

(7)尽量解除手的工作,而以夹具或脚踏工具代替

(8)有可能时,应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工具合并为一个

(9)用手指分别工具时,各种按其本能给以分配

(10)工具及物料尽可能事前定位

7.作业动作的类型

通常把有意识动作分成如下

(1)定位动作

(2)逐次动作

(3)重复动作

(4)连续动作

(5)调整动作

8避免静态肌肉施力应注意要点

(1)避免弯腰或其他不自然的身体姿势

(2)避免长时间地抬手作业,

(3)坐着工作比立着工作省力

(4)双手同时操作时,手的运动方向应相反或者对称运动,单手作业本身就造成北部肌肉

静态施力

(5)作业位置高度应按工作者的眼睛和观察时所需要的距离来设计

(6)常用工具应按其使用的频率放在人的附近

(7)当手不得不较高位置时,应使用支承物来托住手

(8)利用重力作用

9避免弯腰提起重物:

脊柱承受的重量负荷由上至下逐渐增加,第5块腰椎处负荷最大.

附加作业

● 1.从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和理论的形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其间称为

经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阶段,在人-机关系上是以选择和培训操作者为主,使人适应于机器。

● 2.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50年代末,人因工程学科的发展进入了科

学人因工程学阶段,其特点是:重视“人的因素”,力求使机器适应于人。

● 3.人体的左右上肢可分为上臂、前臂、手三部分。

● 4. 静态尺寸是被测对象处于静止和标准姿势下测量的尺寸,

动态尺寸是被测对象处于动作状态下测量的尺寸

● 5.生理学将人处于清醒、静卧、空腹、室温在20℃左右的条件定为基础条件,人体

在基础条件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 6. 活动代谢包括基础代谢量、维持体位所增加的代谢量和作业时所增

加的代谢量三部分。

●7.各种食物氧化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的氧的容积之比为呼吸商。●8.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9.光谱上的光波波长小于380nm的一段称为紫外线,波长大于780nm

的一段称为红外线。

●10.颜色对眼的刺激能引起感觉的范围称为色视野。

●11.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

波。

●12.仪表的两种常见类型是:模拟式显示(刻度指针式)仪表和数字显

示仪表。

●13. 坐姿作业岗位是为从事轻作业、中作业且不要求作业者在作业过程中走

动的工作而组织的。

●14. 水平作业面是指人坐在工作台前,在水平面上方便的移动

手臂所形成的轨迹。

● 1.由“人体主要尺寸表”中查得,中国成年男子身高的95百分位数是P95=1775mm,

这就表示 A 。

A.中国成年男子中有95%的人身高等于和小于1775mm,有5%的人大于此

B.中国成年男子中有5%的人身高等于和小于1775mm,有95%的人大于此

C.中国成年男子中有95%的人身高等于1775mm

D.中国成年男子中有5%的人身高等于1775mm

● 2. D 可以表示为安静代谢量与作业时增加的代谢量之和。

A.基础代谢量

B.安静代谢量

C.能量代谢量

D.活动代谢量

● 3.人对着一个充满氧气并安置有二氧化碳吸收剂的密闭的装置作呼吸,通过分析气

体变化量进而计算能量消耗的方法属于 B 。

A.直接法

B.闭合式测定法

C.开放式测定法

D.估算法

● 4.通过检查作业者的血、尿、汗及唾液等体液成分的变化判断疲劳的方法属于 A 。

A.生化法

B.工作效绩测定法

C.生理心理测试法

D.疲劳症状调查法

● 5.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 B 。

A.绝对感觉阈上限

B.绝对感觉阈下限

C.绝对感受性

D.差别感觉阈限

●6. A 是表现在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动机

●7.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A.视力=1/临界视角

B.临界视力=1/视力

C.视角=1/临界视角

D.临界视角=1/视角

●8.根据某一目的把身体的某一部位移到一个特定的位置的动作称为 A 。

A.定位动作

B.逐次动作

C.重复动作

D.连续动作

●9.要使坐姿能形成几乎正常的腰曲弧线, D 之间必须有大于90°的角度,且在

腰部有所支承。

A.上臂与前臂

B.大腿与小腿

C.头部与躯干

D.躯干与大腿

● 1.以下关于产品功能尺寸的描述中正确的有ACD 。

A.最小功能尺寸=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功能修正量

B.最小功能尺寸=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心理修正量

C.最佳功能尺寸=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功能修正量

+心理修正量

D.最佳功能尺寸=最小功能尺寸+心理修正量

● 2.以下哪些属于有意记忆的特点?ABCD

A.有明确目的

B.有意志参与

C.有计划性

D.记忆内容专一

● 3.以下哪些属于意义记忆的特点?ACD

A.理解内容的记忆

B.对不熟悉事物

C.方式较复杂

D.记忆较牢固

● 4.以下哪些是关于视杆细胞的正确描述?AD

A.在低水平照明时起作用

B.能区别颜色

C.对光谱黄色部分最敏感

D.在视网膜远离中心处最多

● 5.双耳效应形成的原因有:AC

A.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

B.声音到达两耳的强度差

C.由于头部对声音阻挡而使声音频谱改变

D.主体声被掩蔽声所掩盖

● 6.刻度指针式仪表按其功能可分为:ABCD

A.读数用仪表

B.检查用仪表

C.追踪用仪表

D.调节用仪表

●7.下列哪些属于坐姿作业的缺点?BCD

A.不易进行精确而细致的工作

B.作业过程中不易改变体位

C.施力受到限制

D.工作范围有局限性

●8.坐姿下臀部、大腿体压的适宜等压线分布应为:AC

A.坐骨骨尖下承压较大

B.在臀部外围承压较大

C.在臀部外围和大腿前部只有微小压力

D.大腿前部承压较大

一、简答题

1.简述国际人类工效学学会(IEA)对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人因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

2.简述个体作业场所布置原则?

答:重要性原则(首先考虑操作上的重要性,最优先考虑的是实现系统作业的目标或达到其他性能最为重要的元件。)、使用频率原则(显示与控制

器应按使用的频率优先排列。)、功能原则(在系统作业中,应按功能性的相关关系对显示器、控制器以至于机器进行适当的编组排列。)、使用顺序原则(在设备操作中,为完成某动作或达到某一目标,常按顺序使用显示器与控制器,这时,元件则应按使用顺序排列布置,以使作业方便、高效。)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主要包括哪几个需要层次?

答:主要包括自我实现(就是促使个人的潜能得到实现的向往,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自尊、地位和尊敬(希望有实力、有成就、能胜任和有信心等)、社会和归属、安全和保障(这时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失业和丧失财产等威胁的需要)、生理(这是人类维护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一般相当于人本能的原始需要,包括食物、水等)5个需要层次。

4.下图中的驾驶姿势哪种正确?为什么?试画出椎间盘受力图并分析?

答:a 图中的驾驶姿势正确,当坐姿腰曲弧线正常时,椎间盘上所受的压力均匀而轻微,几乎无推力作用于韧带,韧带不拉伸,腰部无不舒适感;

但当人体处于前弯坐姿时,椎骨之间的间距发生改变,相邻两椎骨前端间隙缩小,后端间隙增大,椎间盘在间隙缩小的前端受挤压和摩擦,迫使它向韧带作用一个推力,从而引起腰部不适感,长期累积作用,可造成椎间盘病变。

5.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答:观察法、实测法、实验法、模拟和模型试验法、计算机数值仿真法。

6.如何提高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

答:1、提高视觉的敏感度。 2、简化中枢神经的反射活动。

3、使各攻防器官肌肉处于一定有准备状态。

4、反应速度还决定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

7.显示器及控制器布置原则?

答:空间一致性、运动一致性、概念一致性、通用定型性。

二、计算题

1.计算某百分数人体尺寸和数据所属百分率?

已知某项人体测量尺寸的均值,标准差S D,求任意百分数的人体测量尺寸X,公式:X= ±(S D×K);K为变化系数,当求1%~50%之间的数

x

据时,取负号,当求50%~99%之间的数据时,取正号。

当已知某项人体测量尺寸为X I,均值和标准差S D,需要求出尺寸所处的

x

百分率P时,可以先按照Z=(X I- )/S D,计算出Z值,再按照正态分布概率数值表查出对应的概率数值p,则百分率P=0.5+p。

2.能量代谢和能量代谢率?

能量代谢分为三种:基础代谢、安静代谢和活动代谢。基础代谢量=基础代谢率(B)×人体表面积(S)×时间(t)=1BSt;人体表面积S=0.006×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安静代谢量=安静代谢率(R)×人体表面积(S)×时间(t)=1.2BSt。活动代谢率=实际代谢率-安静代谢率。相对能量代谢率(RMR)=活动代谢率/基础代谢率=(作业时实际代谢率-安静代谢率)/基础代谢率=(M-R)/B;得作业时实际代谢率M=(RMR+1.2)B。

能量代谢量MSt=(RMR+1.2)BSt。

3.最佳能耗界线等求解?

设作业时增加能耗量为M、作业总工时T,其中实际劳动时间T劳、休息时间为T休,则T=T劳+T休;休息率T r=T休/T劳(%);劳动时间率T w=T 劳/T(%)。由于实际劳动时间为24kcal能量储备被耗尽的时间,所以T劳=24/M-4。由于要求总的能量消耗满足平均能量消耗不超过4kcal/min,所以T劳M=(T劳+T休)×4;T休=(M/4-1)T劳;休息率T r=M/4-1;

劳动时间率T W=1/1+T r 。

4.与作业有关的作业岗位尺寸?

作业面高度C:通常依据作业对象工作面相关配置件尺寸确定;对较大的或形状复杂的加工对象,则以加工对象方位处于满足最佳加工条件状态下确定。

工作台面厚度K,在设计时应满足下式:K=A-S5%-Z5%(或者K=A-S95%-Z95%);

其中S5%,,S95%—第5和第95百分数人体座位面高度;Z5%,Z95%指第5和95百分数人体大腿空间高度。

坐姿岗位相对高度H1和立姿岗位工作高度H2的确定:可以根据作业中使用视力和臂力情况分为三类:I类为以视力为主的手工精细作业;II类为使用臂力为主,对视力有一般要求的作业;III类为兼顾视力和臂力的作业。

工作平面高度A的最小极限,对于坐姿:可以用如下式子确定:A≧H1+S-C;

或者A≧H1+U+F-C。对于立姿:A≧H2-C.

座位面高度S的调整范围计算式如下:S95%- S5%=H1(5%)-H1(95%)

脚支撑高度Z和小腿高度U的最小限值,通过表可得。

5.与性别有关的作业岗位尺寸?

人因工程学总复习题

考试题型: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二、计算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 总复习题 一、人因工程学概述 (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和研究目的 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研究各种工作环境中人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的工作、生活中怎 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美国的人因工程学 命名多采用人因工程学。 人因工程学研究目的是: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学科。特别突出系统设计中以人为主体的设计原则。人因工程学在实现工业工程的效率、质量、 成本、安全和健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人因工程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人因工程的发展过程基本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 萌芽阶段:19世纪,主要是泰勒等人创立的科学管理时期,主要以提高 生产效率、人员选拔培训作为主要研究容,人机关系中,主要是强调人适应机器。 2) 初始阶段(一战与二战期间):这一期间主要围绕如何提高效率。研究的容 包括人的疲劳研究,人员培训,选拔研究,心理学的研究等。对组织影响生产力 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3) 成长阶段(二战-60年代):研究人机界面如何有效匹配,对人机系统的研 究由人适应机器到机器设备如何适应人。 4) 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人因工程研究三大趋向:①研究领域 不断扩大,向人机环境系统优化方向发展;②应用围越来越广;③在高技术领域 的特殊作用。 (3)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容 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研究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整体设计; 研究人机界面设计; 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 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 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 研究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4)人因工程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调查法:包括访谈法、考察法和问卷法。 观测法:研究者通过观察、测定和记录自然情境下发生的现象,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方法。 实验法:在人力控制条件下系统改变一定变量因素,以引起研究对象相应变

动画概论总复习题目(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第一部万氏兄弟的动画片是( ) A.《铁扇公主》 B.《白蛇传》 C.《纸人捣乱记》 D.《大闲天官》 2.动画与真人合成的影片是( ) A.《狮子王》 B.《埃及王子》 C.《谁陷害了兔子罗杰》 D. 《泰山》 3.动画的创始人被叫做“动画之母”的人是( ) A.埃米尔·雷诺 B.保罗·罗盖 C.华特·迪斯尼 D.约瑟夫·高原 4.世界上第一部音画同步的有声动画《蒸汽船威利》创作于( ) 年年年年 5.“动画不是会动的画的艺术,而是创造运动的艺术”,说这句话的人是( ) A.沃尔特·迪士尼 B.埃米尔.雷诺 C.诺曼·麦克拉伦 D.汉纳巴贝拉 6.国际动画电影协会的英文缩写是( ) 7.造型艺术的首要功能是() A.抽象 B.审美 C.意境 D.造型 8.世界上最早放映动画片的人是( ) A.约翰拉斯特 B.彼得罗杰 C.埃米尔·雷诺 D.沃尔特迪斯尼 9.最早提出人眼有“视觉暂留”特点的人是( ) A.彼得·罗杰 B.诺曼麦克拉伦 C.约翰拉斯特 D.奥诺雷杜米埃 10.布莱克顿利用逐格技术拍摄的动画片是( ) A.《闹鬼的旅馆》 B.《恐龙葛蒂》 C.《墨水瓶人》 D.《幻影集》 11.画面分镜头剧本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 A.文字与声音 B.动作描述 C.画面与文字 D.镜头转换 12.动画的部分属性是() A.电视剧 B.电影 C.舞台剧 D.木偶剧 13.表达悲剧故事主题的影片是( ) A.《白雪公主》 B.《一只娶了母鹅的猫头鹰》 C.《幻想曲》 D.《种树的人》 14.下面属于立体动面影像的动画片是( ) A.《柯尔基斯战役》 B.《圣诞夜惊魂》 C.《花木兰》 D.《牧笛》 15.最具有代表性的小说式叙事形式的动画作品是( ) A.《埃及王子》 B.《泰山》 C.《梦幻街少女》 D.《萤火虫之墓》 16.动画的产品形式分为动画片、动画与真人合成和( ) A.产业动画 B.动画特技效果制作 C.广告动画. D.实验动画 17.动画作品的声音构成是声效、音乐和( ) A.对白 B.特效 C.影像 D.配乐 18.《星期一闭馆》是属于哪一种动画片的形式( ) A.产业动画 B.广告动画 C.科教动画 D.实验动画 年发明转描机的人是( ) A.温瑟·麦凯 B.埃米尔·雷诺 C.马克斯·佛莱雪D,布菜克顿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 题目:人因工程在交通信号灯中的设计与应用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14工业工程二班 姓名:汪长鑫王浩 学号: 1401040210 1401040222 时间: 14-15周 指导教师:吴海

摘要 现在交通安全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重要,交通信号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交通信号灯的出现,使得交通得以有效管制,对于疏导交通流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有明显效用。但是交通信号灯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本次课程设计研究旨在发现设计及安装不合理的状况 1.传统红绿灯(全屏灯)每个方向一组,共四组。这种红绿灯控制简 便但是缺点是只适合小型城市,由于没有各灯的停留时间,极易造成驾驶员误判从而导致交通拥堵。 2.箭头型红绿灯每个方向三组,共十二组。这种红绿灯应用广泛, 该模式下各方向车辆行人只需要按照相应指示箭头通行,缺点是绿灯时间较短,等待时间长,驾驶者容易心理焦躁。 3.红绿灯倒计时显示器与信号灯颜色不一致。容易出现闯红灯 4.部分红绿灯是单灯,通过变换颜色来控制交通,这种单一刺激的 情况下(即只有颜色)感知觉系统所需要的时间会较长 针对发现的问题及缺陷,运用人因工程学方面的知识进行重新考察和设计,提出部分建议,对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横道信号灯及信号灯灯架中存在的缺陷进行重新设计,力求重新设计的道路交通信号灯在交通安全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道路交通信号灯,不合理设计,误判,心理焦躁,闯红灯

Abstract Now the traffic safety of our daily lif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raffic lights in touch with our daily life more and more closely. The emergence of the traffic lights, make traffic is effectively controlled, for facilitating traffic flow, improve road traffic capacity to reduce traffic accidents have obvious effect. But there are also several problems with traffic lights, the course design of study aims to find the status of the design and installation is unreasonable 1. The traditional traffic light lamp (full screen) each direction a group, a total of four groups. The traffic light control is simple but the downside is only suitable for small city, because there is no residence time of each lamp driver misjudgment caused by extremely easily lead to traffic jams. 2. The arrow lights three groups in each direction, twelve groups. Under this model is widely used at the traffic lights, the direction of traffic just need to follow the instructions of the corresponding arrow, the disadvantage is that green time is shorter, waiting time is long, the driver easy psychological anxiety. 3. The traffic lights countdown display and light color is not consistent. It's easy to have a red light 4. Part of the traffic light is light, through the change color to control

人因工程学期末考试简答题复习题目及答案

人因工程学期末考试简答题复习题目及答案 1. 造成人为失误的原因可分成哪大类?而降低人为失误的方法有那三大项? 2. 如何从管理控制上减少工作时骨骼肌肉之伤害? 3. 什么是反应时间?如何控制刺激信号以缩短反应时间? 4. 生活中常见的水表显示装置的形式如下图所示。试分析其是否符合显示装置 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原则。 5. 某小型零件装配在线坐姿工作的工作台为一类似于办公桌的矩形工作台,工 作台的一侧为输送待装件的输送带。工作台上有多种零件及工具沿工作台长度方 向一字摆开。试分析此工作场地布置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6. 人在操作计算机时易产生眼睛干涩、身体疲劳等现象,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为 了舒适而高效的工作,请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你的一些建议。 7. 人因工程学主要研究的是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简述这三者的含义。 8. 人因工程学研究的目标有哪些? 9. 一般情况下,人耳对多少Hz频率范围内的声音较敏感? 10. 如何进行工作房间的色彩调节? 11. 眩光的危害及控制措施?12. 作业位置与视距的关系? 13. 建立人机系统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14. 开环人机系统的特征是什么?15. 什么叫系统评价?16. 人机系统设计的步骤? 17. 简述工作场所通风的重要性及换气的方法? 18. 描述你所熟悉的一个车间或办公场所的色彩环境,说明其特点和不足之处。 19. 请提出如何才能克服体力劳动中单调感的方法,并举出具体的应用例子。 20. 试比较感觉与知觉。 21. 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22. 确定作业姿势的因素有哪些? 23. 哪些情况下适合采用立位操作? 24. 立位工作有哪些缺点? 25. 哪些情况下适合采用坐姿操作? 26. 坐姿操作有哪些缺点? 27. 简述噪声的控制方法。 28. 照明条件与作业效率有何关系?是否照度值越高﹐作业效率越高? 29. 照度与事故有何关系? 30. 简述系统的功能。 31. 功能分配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32. 信号显示有何特点? 33. 信号装置有什么作用? 34. 使用荧光屏显示信息有何优点? 35. 简述目标的视见度与呈现时间之间的关系。 36. 控制器为何要进行编码?常见的控制器编码方式有哪些? 37. 何谓控制–显示相合性? 38. 简述事故的特性。 39. 事故控制的主要方法和基本对策是什么? 40. 何谓系统安全分析? 41. 简述系统安全分析的基本内容。 42.对人体有影响的振动因素有哪些? 43.请简述噪声控制方法 44.简述控制与显示系统的设计原则。 45.简述提高机器设备可靠性的方法。 46简述适应域与百分位的关系

2013媒介经营与管理期末复习题

2013媒介经营与管理期末复习题 考试要求: 1、有字(不要开天窗) 2、接近(答案要和题目相关) 3、如能有自己的观点,且有独道的看法,分数更高) 4、闭卷 一、问题: 1、媒介市场细分的常规方法: ●细分方法:(不同变量作为市场划分的依据) 1、地理区域细分---按受众所处地理位置划分。 2、行业细分---按受众所在行业划分。 3、人口统计细分---按年龄、性别、婚否、收入、教育程度、信仰等。 4、时间细分---按时间因素划分,如老人节目的设置。 5、受众兴趣细分—或称利益细分。 6、受众的受传行为----如报纸购买和阅读习惯、频率。 7、生活方式细分---与其它变量结合分析,能更深刻地解释消费者的行为。 2、媒介消费者的特点 (1)碎片化的受众 碎片化的受众导致了消费需求的碎片化,而小众媒介又在传播上强化了这种需求,使得受众的需求进一步固化和异化,从而造就了多变的、差异化的受众。受众碎片化是在大众市场基础上,由不同分众市场板块不断撞击而形成的,这种碎片化的影响体现在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品牌选择、媒介接触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展现出的是一个个立体、生动、高度同质化的消费者集合体。 (2) 病毒性受众 在新媒介语境下,每一个个体的受众都是自媒体,我们都可以将其看做是一个病毒传播者,而新媒介就是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 受众的个性和自主性的加强使得受众的病毒特征更为突出。在信息极大丰富的今天,通过交互性媒介的口耳相传成为人们传播病毒的主要方式。

2008年5月18日晚,加多宝集团在央视的赈灾募捐晚会上宣布捐款1亿元,顿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大论坛、贴吧纷纷发帖询问,一些社区网站、门户网站纷纷发布相关新闻。王老吉用一个正话反说的方法,炒作“封杀”王老吉,在各大论坛上炒作这样一个名为《封杀王老吉》的帖子:“王老吉,你够狠!捐1个亿,胆敢是王石的200倍!为了整治这个嚣张的企业,买光超市的王老吉!上一罐买一罐!不买的就不要顶这个帖子啦!”接下来不断出现王老吉在一些地方断销的新闻。⑤ 这是典型的由病毒性受众发起的病毒攻势被企业成功利用的病毒营销案例。受众的病毒性特征来源于对信息的刺激反应,这种刺激反应足以让受众进行主动传播,并使信息的爆炸和影响呈几何级数增长,从而达到信息快速复制、传播的目的。(3) 分享的受众 分享是人的本性,特别是在新媒介匿名环境下,受众更乐于 与他人分享。分享是一种体验,也是一种沟通,因为体验能够创造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沟通是受众个性化、主体性增强的重要表达渠道。当受众分享完某个事件后,无论结果如何,都会开始一种新的活动,或者通过另外一种方式进行沟通和传递信息,以使分享能够进一步进行。(4) 游戏型受众 新媒体具有游戏特质,如博客、视频网站等,它们与受众的游戏特质能够产生共鸣并发生聚变反应。一方面,受众的游戏特质使媒体进一步向游戏型转变,或者加强内容的游戏比例;另一方面,媒介的游戏诱惑又进一步激发受众的游戏意识,使受众沉湎于游戏而不能自拔。这种互涉性一方面使受众和媒介相互促进,一方面又彼此掣肘,制约着彼此的进一步发展。 (5)批判型受众 新媒介的数字化传播速度为受众的批判提供了快速传播通道。一些博主、版主等为了提高点击率、影响力及关注度,对社会的各种现象进行批判,观点鲜明、言辞激烈,甚至夸大其词或不择手段。这样,一方面吸引人们的注意,另一方面又引起新的批判,从而使“事件”扩大化以影响现实世界。 批判性受众是对媒介及社会的一种监督,但批判性受众需要培养、教育与引导:培养他们的批判和质疑精神,这样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媒体的完善;教育他们要以科学的精神严肃对待,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的,正确使用新媒介;引导他们批判什么、如何批判,等等。批判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时代赋予受众的一种权利。 3、媒介集团化的特点 (1)媒介管理战略的全局性和综合性; (2)媒介组织机构的多元化和多层次;

人因工程学试卷

人因工程学试卷 一、填空题(10分) 1、美国的人因工程学命名多采用()。 2、静态作业的特征是(),却很容易疲劳。 3、一般认为,短时间大强度体力劳动所引起的局部肌肉疲劳是()所致。 4、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着大量的()和环境因素等。 5、视觉疲劳可以通过()、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6、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提出来的。 7、彩色系列可以根据色调、饱和度和()来辨别。 8、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采用()浓度表示法。 9、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能出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10、视觉的明暗适应特征,要求工作场所的照度(),避免频繁的适应。 二、判断题(10分) 1、工效学研究应注意测试方法的有效性,有效性是指测试结果能一致的反映所评价的内容。() 2、个体或小组测试法是一种借助器械进行实际测量的方法。()

3、劳动强度不同,单位时间内人体所消耗的能量也不同。因此作业均可用能量消耗划分劳动强度。() 4、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将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量。() 5、视力不仅受注视物体亮度的影响,还与周围亮度有关,当周围亮度与中心亮度相同时,由于缺少良好的对比度,视力最差。() 6、某一瞬间亮度的主观感觉不如正常值的主观亮度感觉强,所以指示灯光常用短暂的强光刺激达到醒目的目的()。 7、不用视觉的情况下,对垂直布置的控制器的操作准确性优于水平布置的。() 8、意识层次模型将大脑意识水平分为5个层次,第0层次表明无意识或神智丧失,注意力为零;第1层次为意识水平低下,注意迟钝。因此,层次越高,意识水平越高,注意范围越广泛()。 9、大强度作业时,氧需超过氧上限,这种作业不能持久。但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仍可迅速降到安静状态的耗氧水平。() 10、一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三、名词解释(10分) 1.作业能力 2.微气候 3.人机界面 4.作业空间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报告书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学生宿舍公共洗漱室的 人机学研究与设计小组: 成员姓名: 班级学号: 完成时间: 成绩: (学校) (系别)

目录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1) 课程设计说明书 (2) 前言 (3) 一、选题的目的 (3) 二、选题的意义 (3) 三、设计程序 (3) 第一部分评析准备 (4) 一、实地调研考察 (4) 1.1、洗漱室实际情况及调查表 (4) 1.2、问卷结果整理 (8) 1.3、问卷结果分析 (16) 第二部分人机评价及改进准备 (17) 一、洗漱室的整体布局评价 (17) 2.1.1、门的宽度 (18) 2.1.2、门的位置 (18) 2.1.3.人均使用面积 (19) 二、水龙头的使用及其与水管材料评价 (19) 2.2.1 水龙头的清洁及损坏 (20)

2.2.2 水龙头的使用空间 (20) 三、水龙头的水流的评价 (20) 四、洗漱室水槽的评价 (21) 2.4.1、水池太浅 (22) 2.4.2、水槽的高度 (23) 五、晾衣绳的高度评价 (24) 六、洗漱室的灯光评价 (25) 七、地板湿滑积水评价 (28) 2.7.1 地板湿滑 (28) 2.7.2、地面积水 (28) 第三部分改进设计 (32) 一、洗漱室的空间布局的设计改进 (32) 二、洗漱室水槽的设计改进 (33) 三、洗漱室的排水系统 (35) 第四部分设计评价 (38) 总结 (39) 参考文献 (40) 附录 (41)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学生宿舍公共洗漱室的人机学研究与设计》 二、设计任务 通过调研考察,分析现有学生宿舍洗漱室的人机关系是否合理,并结合所学《人因工程学》原理,对其进行调整设计,使得公共洗漱室能够得到更好地使用。

人因工程学课后郭伏习题及解答

人因工程学 课后习题集解答 第一章 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著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 ,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

融媒体期中考试重点知识总结

一 1.数字媒体的概念:以二进制数的形式存储、处理、传播、获取的信息媒体,这些媒 体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及其编码和存储、传输、分发、显示的物理媒体。 .新媒体、多媒体、超媒体、全媒体、融媒体…… 2. 数字媒体系统 从数字媒体的策划、制作、传播到用户消费的全过程来看,数字媒体系统是由媒体机构、媒体产品、媒体技术、媒体内容、媒体网络和媒体终端6个方面构成的一个数字媒体系统。【数字媒体机构:负责监管媒体产业的政府部门以及从事数字媒体信息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如政府、企业等。 2.数字媒体产品:又称数字媒体服务,向用户提供文化、艺术、商业等各领域的服务产品。如视频节目、网络游戏、手机报等。 3.数字媒体技术:指数字媒体信息获取、处理、存储、生成、输出等技术,使抽象的信息变成可感知、可管理和交互的技术,主要包括存储技术、数字音频处理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数字影视剪辑技术等。 4.数字媒体内容:又称数字媒体艺术,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为基础,将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和现代网络技术为基础,将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新的艺术形式。 5.数字媒体网络:服务于数字媒体产品的传播。按照依托网络的不同,主要包数字广播电视网、Internet、移动互联网等网络。 6.数字媒体终端:数字媒体产品的承载设备,是用户享受数字媒体产品,感受数字媒体内容的有形载体。如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机、手机等。】 3. 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的关系 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的核心区别在于媒体传播的渠道是否具有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特征,而不是媒体存在的形式。数字媒体时代 “渠道为王”“内容为后”“商务飞妃”传媒产业科技新热点 大传媒时代的传媒产业之“变”大传媒产业的出现移动互联上的大传媒平台 网络与受众环境的变化多屏融环境合、三网融合与产业融合传媒企业成长与资本运营 6. 三网融合 2015年8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三网融合推广方案》 2015年8月2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无线宽带网络建设的实施意见》 7. 、传媒产业科技新热点 NGB(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以有线数字电视网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网络为基础,以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核心技术为支撑,将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实现全程全网的广播电视网络。 /NGB要求全程全网、互联互通、可管可控 OTT TV 专网OTT TV、公网OTT TV Apple TV、Google TV

人因工程学单元检测2

《人因工程学》单元检测二 一.选择题 1、物体具有一定的亮度,才能在视网膜上成像,引起视觉感觉。这种视觉感觉的清楚程度称为()。 A.照度 B.光强 C.视度 D.亮度 2、( )是指不考虑特殊的局部需要,为照亮整个被照面积而设置的照明。 A.一般照明 B.局部照明 C.综合照明 D.特殊照明 3、下面不是控制和防止眩光的措施是()。 A.限制光源亮度 B.合理分布光源 C.光线转为射线 D.适当提高亮度,增大亮度对比 4、下列哪个条件要求照度标准值分级提高一级()。 A.进行很短时间的作业时 B.视觉能力低于正常能力时 C.作业精度或速度无关紧要时 D.建筑等级和功能要求较低时 、照度均匀的标志是:场最大,最小照度分别与均匀照度之差小于等于平均照度的()。 A.1/2 B.1/3 C.1/4 D.1/ 1、不属于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的是() A硫氧化物 B氢气 C氮氧化物 D卤化物和有机物质气体 7、悬浮颗粒物又称飘尘,是漂浮在空气中粒径在()以下 A1 B 11 C17 D18 8、以下不属于车空气污染主要来源的是() A新车装饰材料 B 汽车发动机产生的 C 外界污染 D人体自身的污染 9、当儿童体铅含量超过()时,儿童脑发育就会受不良影响,称为铅中毒 A0ug/L B80ug/L C100ug/L D120ug/L 10、以下不属于从建筑物中的天然材料里释放出来的放射性物质是() A镭 B苯 C钍 D钾 1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嗅觉异常、刺激、过敏和肝功能异常及免疫功能异常等 A甲醛 B苯 C丙酮 D氟化氢 12、体能量的产生、转移和消耗称为() A 能量代 B基础代 C 安静代 D 机能代 13()是人在绝对安静下维持生命所必须消耗的能量 A 基础代量 B 安静代量 C能量代量 D 代量 14、基础代量的符号() A R BBCSDM 1、安静代量与基础代量的关系() AR=1.2BBR=BCR=0.8BDR与B无关 11常用()指标衡量劳动强度 A安静代量B能量代量C基础代量D相对代量 17单位时间所需的氧量叫做() A 养需 B养债 C 养耗量 D养耗 18动强度是指作业者在生产过程中()及紧程度。 A、体力消耗 B、脑力消耗 C、体力活动 D、脑力活动 19、依作业时的相对代率(RMR)指标评价劳动强度标准。RMR的值为()时可以持续作用。 A、小于4 B、4 C、4到7 D、大于7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

课题:我校二楼食堂全触屏多功能售票机人因工程课程设计学院:长春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工业工程 班级:100110班 姓名:常幸福(20100357)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 一、设计题目及其说明 (3) 二、调研与分析 (3) 三、方案构思、多方案的对比与抉择 (4) 四、设计说明 (5) ㈠、整体外形图(具体尺寸图参见附录) (6) ㈡、人机界面设计流程图 (6) 1、购票功能 (6) 2、充值功能 (8) 3、缴费功能 (9) 4、建行ATM取款机功能 (10) ㈢、设计说明 (10) 1、对多动能售票机整体外形的设计说明 (10) 2、人机显示界面的设计 (11) ⑴、字符形状和大小设计 (11) ⑵、显示屏亮度 (12) ⑶、文字信息 (12) ⑷、色彩功能分析 (13) 五、设计小结 (14) 六、参考文献 (15) 七、为下一届学弟学妹留的作业 (15)

一、设计题目及其说明 食堂全触屏多功能售票机 针对我校饮食中心二楼的人因工程分析与改善,根据我们的调研分析发现食堂存在诸多问题,二楼饮食中心每天前去吃饭的人相对其它楼层较多,尤其在开学初和每周一的时候总是有大量的学生在排队等候饭卡充值或者打印小票,看到此景会联想到科研楼取款机前也具有类似的情形,根据此种状况我们设计了食堂全触屏多功能售票机。它集合了打印小票、饭卡充值、电话缴费和ATM取款机的功能。 二、调研与分析 我校饮食中心二楼进过假期的维修改善后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经过一学期的使用和调试,仍然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通过我们的实地考察,发现二楼食堂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善。诸如: 1、餐桌的高度设计就不是很合理,有的人必须的大幅度弯腰才能 吃到放在餐桌上饭; 2、餐桌的大小也不太合理,如果俩人互相坐对面只能放下餐盘, 其他的饮料或者碗碟就没有地方可放; 3、有的座椅也不符合人的臀部体型,有时坐着还容易向下倾斜滑 下; 4、餐桌椅的颜色太单一,没有给人留下美感,从而影响到食欲; 5、餐窗口的设计没有考虑到由于冬天天气冷会产生雾气,导致学 生看不清窗口里面摆放的是什么饭菜;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 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萌芽时期(20世纪初期) 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1910 —1940年)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1940 — 1960年)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1960年以后)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著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 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 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 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 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 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 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 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 要是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装备。 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首先在军事领域开始了与设计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与应用,使人适应机器转入到使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本学科的研究与应用逐渐从军事领域向工业等领域发展。并逐步应用军事领域的研究成果来解决工业与工程设计中的问题。 此外,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先后成立了学会。为了加强国际间交流,1960年正式成立了国际人类工效学会(IEA),标志着该学科已经发展成熟,该组织为推动各国的人因工程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考试试题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教育技术中的“技术”是指( A )。 A、用于教育中的物化形态和智能形态两个方面的技术 B、在教育中所能看到的实体形态的技术 C、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形态的技术 D、在教育研究中归纳出来的知识形态的技术 2、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资源的( C )的理论与实践。 A、设计、开发、应用、组织、管理 B、开发、设计、建构、管理、评价 C、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 D、应用、实践、设计、管理、评价 3、( A )被认为是教育技术的四个基础学习理论。 A、视听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与系统科学理论 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系统理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经验之塔理论 4、教育技术的范畴涉及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 )。 A、协同作用的 B、线性的 C、顺序排列的 D、互为倒置的 5、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课程即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本质上看是( A )。 A、以课程目标为核心 B、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 C、课程目标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构成双核心 D、以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6、多媒体计算机属于哪种教学媒体( D )。 A、视觉媒体 B、听觉媒体 C、视听媒体 D、交互式媒体 7、教学设计的四个基础理论是( A )。 A、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 B、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与媒体理论 C、控制理论、信息理论、学习理论与媒体理论 D、系统理论、控制理论、信息理论与学习理论 8、按评价内容的焦点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 C ) A、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 B、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

重庆理工大学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公交车扶手分析、改善、评价专业:工业工程班级111040802 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时间:2014616 —62014620 课程设计任务书 班级111040802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一、课程设计的题目 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公交车扶手分析、改善、评价 二、课程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 (1)公交车扶手高度的问题分析以及改善_______________ (2)公交车扶手紧缺的问题分析以及改善_______________ (3)公交车扶手抓握不舒适的问题分析以及改善_________ 三、课程设计相关附件(如:表格、图纸、软件等) (1)公交车扶手的问题分析以及改善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公交车扶手的问题的调查问卷________________ (3)应用软件:auto CAD2007、WPS、VISIO _____________ 四、课程设计主要参考资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焱,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城市公交车设计方法研究

(3)______________ 五、任务发出日期:2014616完成日期:2014620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对课程设计的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目录 1.引言 (3) 2. 研究背景 (3) 3. 公交车扶手的问题 (4) 3.1问题一:扶手高高在上,乘客无可奈何 (4) 3.2问题二:无地儿可扶,扶手紧缺 (5) 3.3问题三:扶手设计不合理,抓握不舒适 (6) 4.分析与改善 (7) 4.1针对扶手高度问题 (9) 4.1.1扶手高度数据分析 (9) 4.1.2改善方案 (11) 4.2针对无地儿可扶,扶手紧缺问题 (12) 4.3针对扶手设计不合理,抓握不舒适问题 (13) 5. 改进方案的综合评价分析 (16) 6. ........................................................................ 设计体会16 参考文献 (17) 公交车扶手改善的设计

《人因工程》试题及答案

工程学院《人因工程》课程期中考试试卷2013—2014 学年第2学期 考试时间:100分钟任课教师: 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面不属于人因工程学主要研究方法的是( D )。P17 A 调查法 B 实验法 C 测量法 D 工作分析 2、人眼对水平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比对垂直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要( A )。P46 A.准确 B不准确 C 一样 3、误读率最小的仪表表面和刻度的配色哪对最佳( C )。 A 黑和白 B 白和黑 C 墨绿和白 D 深蓝和白 4、选择下列哪种形式的仪表误读率最低( D )。P204 A 圆形 B 水平直线形 C 竖直弧形 D 开窗式 5、人体长期处于低温条件下,会产生以下生理反应( D )。 A 神经兴奋性提高 B 人体机能增强 C 代谢率提高 D 神经传导能力减弱 6、以下哪种表盘的设计最合理( B ) A B C D 7、模拟显示大都是靠指针指示。指针设计的人机学问题,主要从下列几方面考虑,但其中( A )不属于重点考虑范围。

A.材质 B.宽度 C.长度 D.形状 8、作业人员观测仪表盘是,当眼睛偏离视中心时,在偏移距离相等的情况下,人眼观察效果优劣依次为( A ) A 左上限右上限左下限右下限 B 右上限左上限右下限左下限 C 左下限右下限左上限右上限 D 左上限左下限右上限右下限 9、人体测量的主要统计指标( C )。 A.平均值、标准差、百分比 B.平均值、标准差、百分比变换系数 C.平均值、标准差、百分位数 D.样本值、公差、百分位数 10、必须适应或允许身体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像通道、出入口、防触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等),应以第( D )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 A.5 B.50 C.80 D.99 11、常用的控制器分布在较远区域、需要手足有较大运动幅度的作业,宜采用( A )作业。 A 立姿 B 坐-立姿 C 坐姿 D 卧姿 12、站姿作业工作台高度应以( B )尺寸为依据设计。 A 站姿眼高 B 站姿肘高 C 站姿肩高 D 站姿腰高 13、在作业环境中的光源,( C )是最理想的。 A.白炽灯 B.荧光灯 C.自然光 D.霓虹灯 14、如果呈现的刺激只有一个,被试只在刺激出现时做出特定的反应,这时获得的反应时间称为( C )。 A.复杂反应时 B.选择反应时 C.简单反应时 D.刺激反应时 15、长排放置的多人座椅,中间不加分隔,即使落座者旁边有空位人们通常也不愿意坐上去,如果加上扶手,就可以提高座椅利用率。这体现了作业空间设计中的( A )理论。 A.个人心理空间 B.捷径反应 C.躲避行为 D.立姿作业 16、计算机操作人员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遭受更多的( C )损伤。 A.背部 B.手部 C.颈部和腕部 D.肩部 17、刻度盘指针式显示属于( C )。 A.屏幕式显示 B.直接显示 C.模拟显示 D.数字显示 18、操纵控制器的类型很多,按操纵控制器的身体部位不同划分,可分为( D ) P212 A. 手动控制器和声动控制器 B.调整控制器和转换控制器 C.开关控制器和转换控制器 D.手动控制器和脚动控制器 19、下列( B )不符合人机功能合理分配的原则。 A.笨重的、快速的、持久的由机器来做 B.快速的、持久的、可靠性高的由人来做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期末复习指导答案

三、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教材第12页) 2、人力资源开发:(17页) 3、人力资源管理:(19页)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页) 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67页) 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外部生态环境:(67页) 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内部生态环境:(69页) 8、人力资本运营:(96页第二自然段) 9、公共部门人力资本:(101页倒数第一自然段段首) 10、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103页第一自然段段首) 1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114页第一自然段段首) 1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需求:(122页倒数第一段第二句) 1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123页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14、人力资源流动:(134页倒数第一段) 1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135页第一行至第三行) 16、调任:(140页倒数第四行至第三行) 17、转任:(141页倒数第五段) 18、挂职锻炼:(142页倒数第四段) 19、人力资源市场:(143页倒数第三段一二行) 20、公共部门的工作分析:(153页倒数第二段第二句话开始至第四行) 21、品位分类:(169页倒数第三段第二、三行) 22、职位分类:(170页倒数第三段) 23、人才测评:(179页倒数第二段段首起) 24、评价中心:(200页) 25、无领导小组讨论:(200页倒数第二行) 26、文件筐作业:(201页倒数第三段) 27、管理游戏:(202页倒数第二段) 28、角色扮演:(203页) 29、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获取:(208页倒数第一行) 30、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232页第二段) 31、部内培训:(238页) 32、交流培训:(239页) 33、工作培训:(239页) 34、选择培训:(240页) 35、选任制:(268页) 36、委任制:(268页) 37、降职:(272页) 38、人力激励:(281页第二段) 39、绩效:(309页第一段) 40、绩效评估:(309页倒数第一段) 41、360度绩效评估:(316页第二段)42、薪酬:(331页) 4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福利:(340页) 4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监控机制:(355页第一段第二行至第四行) 4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约束:(354页第二段第一行至第四行) 46、约束机制:(357页) 47、合同监控约束:(360页) 48、制度监控约束:(360页) 49、外部监控与约束:(360页) 50、品秩:(60页) 四、简答题 1、简述公共行政人事环境对公共人事行政价值、制度的作用。(教材4-5页)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哪些功能 3、什么是人力资源如何理解人力资源的含义(12) 4、人力资源具有哪些特征(16-17) 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与人事行政管理具有哪些不同(20-21) 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独特性是什么(22) 7、产生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损耗的原因是什么(24-25) 8、发达国家公共部门人事制度具有哪些特点(52-53) 9、发展中国家的公共人事制度存在哪些问题(53) 10、欠发展国家人事制度具有哪些特征(53-54) 11、各国公共人事制度共同的发展趋向是什么(54-58) 12、简述我国的《国家公务员法》对《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超越与发展。(64-65) 13、影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外部生态环境有哪些(68-69) 14、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有哪些(75-77) 15、如何理解人力资本的含义(94) 16、人力资本具有哪些特点(95) 17、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95-99) 18、如何评价人力资本理论(100-101) 19、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与一般人力资本有哪些不同(102) 20、如何理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114) 2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是什么(116-117) 2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是什么(119-120) 2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是什么(120-122) 24、在运用德尔菲法进行预测时应遵循哪些原则(124) 2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原因是什么(136-137) 2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意义是什么(138-139) 2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需要遵循哪些原则(139-140) 28、调入的条件有哪些(1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