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高中化学守恒法

(完整)高中化学守恒法
(完整)高中化学守恒法

浅谈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

象,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

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守恒的实质:利用物质变化过程中某一特定的量固定不变而找出量

的关系,基于宏观统览全局而避开细枝末节,简化步骤,方便计算。通俗地说,就是抓住一

个在变化过程中始终不变的特征量来解决问题。目的是简化步骤,方便计算。下面我就结合

例题列举守恒法在化学计算中常见的应用。

一、质量守恒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结合,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

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或浓缩溶液(溶质难挥发)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利用质量守恒

关系解题的方法叫“质量守恒法”。

1 利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质量守恒关系解化学计算题

例1:将NO 2、O 2、NH 3的混合气体26.88 L 通过稀H 2SO 4后,溶液质量增加45.7 g ,

气体体积缩小为2.24 L 。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其中,木条不复燃。则原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

分子质量为(气体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A .40.625

B .42.15

C .38.225

D .42.625

[解析]将混合气体通过稀H 2SO 4后,NH 3被吸收。

NH 3+H 2O==NH 3·H 2O 2NH 3·H 2O+H 2SO 4==(NH 4)2SO 4+2H 2O

而NO 2和O 2与水接触发生如下反应:

3NO 2+H 2O==2HNO 3+NO 反应①

2NO+O 2==2NO 2 反应②

生成的NO 2再与水反应:3NO 2+H 2O==2HNO 3+NO 反应③

上述反应①、②属于循环反应,可将反应①×2+反应②,消去中间产物NO ,得出:

4NO 2+ O 2+2H 2O ==4HNO 3 反应④

如果反应④中O 2剩余,则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其中,木条复燃。而题中木条不复燃,

说明无O 2剩余。由反应③知,剩余气体为NO ,其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 ,其质量为

m (NO)。

m (NO)==n ·M== ×30 g/mol== ×30 g/mol ==3.0 g

由质量守恒定律,混合气体的质量m (总)为:m (总)==45.75 g+3.0 g== 48.75 g

而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n ,n== == ==1.2 mol

由摩尔质量M 计算公式:M== == ==40.625 g/mol

而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则答案为A 。

例2:铁有可变化合价,将14.4 g FeC 2O 4(草酸亚铁)隔绝空气加热使之分解,最终可得

到7.6 g 铁的氧化物,则该铁的氧化物组成可能为

A .FeO

B .Fe 3O 4

C .FeO ·Fe 3O 4

D .Fe 2O 3

[解析]已知Fe 、C 、O 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56、12、16,FeC 2O 4中含铁元素的质量:

m (Fe)== == 5.6 g 将FeC 2O 4隔绝空气加热,使之分解得铁的氧化物,设为Fe x O 4。在加热过程中,铁元素

没有损耗,铁元素的质量是不变的。由“质量守恒法”,在Fe x O 4中m (Fe)仍为5.6 g ,则m (O)==

7.6 g -5.6 g==2.0 g 。

据物质的量(n )与质量(m )、摩尔质量(M )之间公式 ,又据 (N 1、N 2代表微粒个数)

则 ,答案为C 。 mol L V /4.22mol L L /4.2224.2mol L V /4.22mol L L /4.2288.26mol g 2.175.48n m g

4.144162125656??+?+M m n =21

21N N n n =54/160.2/566.5)()()()()()(===mol g g mol g g

O M O m Fe M Fe m O n Fe n

2 利用浓缩溶液前后溶质的质量守恒关系解化学计算题

例3:KOH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加热蒸发掉100 g 水后变成溶质质量分数为

28%的KOH 溶液80 mL ,则后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是

A .6 mol/L

B .6.75 mol/L

C .6.25 mol/L

D .5.5 mol/L

[解析] KOH 为难挥发性物质,在加热蒸发KOH 溶液过程中,KOH 的质量不变。设原

溶液的质量为m (原),据质量守恒规律,列出加热蒸发前后KOH 质量不变的式子:

m (原)×14%==[ m (原)-100 g]×28%

解得m (原)==200 g

再由公式: , 求解。公式中c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n —溶质的物质的量,V —溶液的体积(已知V=80 mL=0.08 L ),m —质量,M —摩尔质量[M(KOH)=56 g/mol]

则: ,所以答案为C 。 3 利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守恒关系解化学计算题

例4:用98%(密度为1.84 g/cm 3)的浓H 2SO 4配制200 g 20%的稀H 2SO 4,需这种浓度

的浓H 2SO 4

A .40.8 g

B .40.8 mL

C .22.2 mL

D .20 mL

[解析] 在由浓溶液稀释而配制溶液的过程中,H 2SO 4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设浓H 2SO 4的体积为

V ,据ρ= 公式,由质量守恒定律列出H 2SO 4质量守恒的式子: V 1×1.84 g/cm 3×98%==200 g ×20%

解得V 1==22.18 mL ≈22.2 mL

需这种浓度的浓H 2SO 4:m =ρV=1.84 g/cm 3×22.18 mL=40.8 g

所以答案为C 。

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

的质量不变。

例1.反应A + 3B = 2C,若 7g A 和一定量 B 完全反应生成 8.5g C ,则A 、B 、C 的相对分

子质量之比为( )。

A 、14:3:17

B 、28:2:17

C 、1:3:2

D 、无法确定

答案:B

例2.A 、B 、C 三种物质各15 g ,发生如下反应:A +B +C ?→?

D 反应后生成D 的质量为30 g 。然后在残留物中加入10 g A ,反应又继续进行,待反应

再次停止,反应物中只剩余C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反应停止时,剩余B 9 g

B.第一次反应停止时,剩余C 6 g

C.反应中A 和C 的质量比是5∶3

D.第二次反应后,C 剩余5 g

答案:D

解析:第一次反应 A 不足,因为第一次反应后加入 A 又能进行第二次反应。第二次

反应后,只剩余 C ,说明 A 、B 恰好完全反应。则:

M m n =V n c =mol mol g g KOH M KOH m KOH n 5.0/56%14200)()()(=?==L mol L mol V KOH n KOH c /25.608.05.0)()(===V

m

光 光 光 m 反(A)∶m 反(B) = (15 g +10 g)∶15 g = 5∶3

第一次反应耗 B 的质量m B 为:15 g ∶m B =5∶3,m B =9 g

即第一次反应后剩余B 质量为:15 g -9 g=6 g 。

可见(A)选项不正确。

根据m A +m B +m C =m D ,可知生成30 g D 时消耗C 的质量。

m C =30 g -15 g -9 g=6 g

即第一次反应后剩余C 质量为:15 g -6g=9g 。

又见(B)选项不正确。

易见反应消耗A 、B 、C 质量之比为:m A ∶m B ∶m C =15 g ∶9 g ∶6g=5∶3∶2

(C)选项不正确。

二、原子守恒

1原子守恒法的依据

“原子守恒法”的依据是基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的守恒现象。“原子

守恒”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其物质的量、质量也不变。利用

这种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原子守恒法”。

2典型例题及解题策略

例1:将标准状况下a L H 2和Cl 2的混合气体,经光照反应后,将所有气体通入NaOH

溶液,恰好使b mol NaOH 完全转化成盐,则a 与b 的关系不可能是

A .b =a /22.4

B .b <a /22.4

C .b >a /22.4

D .b ≥a /11.2

解法一:常规方法。首先书写化学方程式,在列式计算。反应式如下:

H 2+Cl 2===2HCl 反应①

NaOH+HCl==NaCl+H 2O 反应②

讨论1:若Cl 2过量,还有:Cl 2+2NaOH==NaCl+NaClO+H 2O 反应③

计算时先以不足暑H 2计算。

设原混合气体中H 2 为x mol ,Cl 2为y mol

H 2 + Cl 2 ====

2HCl 1 1 2

x mol x mol 2x mol

NaOH + HCl == NaCl + H 2O

1 1

2x mol 2x mol

Cl 2 + 2NaOH == NaCl + NaClO + H 2O

1 2

(y -x)mol 2(y -x)mol

依题意得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x+y =a /22.4 ①

2x+2(y -x)=b ②

解上述二元一次方程组得:y=b /2。将y=b /2代入①式,解得x=a /22.4 - b /2

由于x >0,则a /22.4 - b /2>0,解得b <a /11.2

讨论2:若H 2过量,以不足者Cl 2计算。只有反应①和反应②。

设原混合气体中H 2 为x mol ,Cl 2为y mol

由方程式列式 H 2 + Cl 2 ==== 2HCl

1 2

y mol 2y mol

NaOH + HCl == NaCl + H 2O

点燃 1 1

2y mol 2y mol

由已知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2y=b

x+y= a /22.4

解上述方程组,得:x=a /22.4 - b /2

由于x >0,则a /22.4 - b /2>0,解得b <a /11.2

综上分析,即b 不可能等于a /11.2。本题答案为D 。

例2:在氧气中灼烧0.44 g 由硫、铁组成的化合物,使其中的硫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全

部转化为硫酸,用20 mL 0.5 mol/L 的烧碱溶液恰好能完全中和这些硫酸。则原化合物中硫

的质量分数约为

A .36.4%

B .46.2%

C .53.1%

D .22.8%

解法一:常规方法

先书写方程式,再列式计算。而本题Fe 、S 化合物的化学式不定,因此第一步Fe 、S

化合物燃烧方程式还需写不定的化学方程式,这给计算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即使不考虑铁,

只从S 元素考虑,也有如下四个反应:

S+O 2====SO 2 反应①

2SO 2+O 2 2SO 3 反应②

SO 3+H 2O==H 2SO 4 反应③

H 2SO 4+2NaOH==Na 2SO 4+2H 2O 反应④

根据已知NaOH 的量,逆推H 2SO 4,再由H 2SO 4推SO 3,再由SO 3推SO 2,再由SO 2

推S 元素。这里面所蕴含的关系式如下:

2NaOH ——H 2SO 4——SO 3——SO 2——S

2 mol 32 g

20×10-3 L ×0.5 mol/L m (S)

=0.01 mol

列比例式: 解得m (S)==0.16 g 则原化合物中S 元素的质量分数= 所以,答案为A 。

解法二:原子守恒法

依题意分析,S 元素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变成了H 2SO 4,H 2SO 4再与NaOH 发生中和

反应,根据S 、Na 的原子守恒关系:

S ——H 2SO 4——NaSO 4——2NaOH

得出: S ———— 2NaOH

32 g 2 mol

m (S) 20×10-3 L ×0.5 mol/L

=0.01 mol

列比例式求得:m (S)=0.16 g

则原化合物中S 的质量分数= 所以答案为A 。

例3:38.4 mg 铜跟适量的浓HNO 3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 mL (标准

状况)。反应消耗的HNO 3物质的量可能为

A .1.6×10-3 mol

B .2.0×10-3 mol

C .2.2×10-3 mol

D .2.4×10-3 mol

解法一:常规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然后列式计算。

设生成NO 2、NO 分别为x mol 、y mol 。已知Cu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

Cu + 4HNO 3(浓) == Cu(NO 3)2 + 2NO 2↑+2H 2O

1 4 2

0.5x mol 2x mol x mol

)(3201.02S m =%4.36%10044.016.0%100)()(≈?=?g g m S m 样品%4.36%10044.016.0%100)()(≈?=?g g m S m 样品

3Cu + 8HNO 3(稀) == 3Cu(NO 3)2 + 2NO ↑+4H 2O

3 8 2

1.5y mol 4y mol y mol

由已知条件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0.5x + 1.5y = x+y= 解得,x=0.9×10

-3 mol y=0.1×10-3 mol 反应中消耗的HNO 3:2x+4y=2×0.9×10-3 mol+4×0.1×10-3 mol=2.2×10-3 mol

所以,答案为C 。

解法二:原子守恒法

经分析Cu 与HNO 3反应生成了Cu(NO 3)2和NO x ,在反应中HNO 3所起的作用有2种,

一种是酸,另一种是氧化剂,由N 原子守恒列出:

Cu ——Cu(NO 3)2——2HNO 3(酸) NO x —— HNO 3(氧化剂)

1 1

2 1 1

mol 1.2×10-3 mol mol 1×10-3 mol

反应中共消耗HNO 3:1.2×10-3 mol+1×10-3 mol=2.2×10-3 mol 。所以答案为C 。

原子守恒即系列反应中某原子(或原子团)个数(或物质的量)不变。以此为基础可求出与

该原子(或原子团)相关连的某些物质的数量(如质量)。

例3.1L1mol/L 的NaOH 溶液中,通入0.8molCO 2,完全反应后,溶液中CO 32-和HCO 3-离子的

物质的量之比大约为( )

A 、2:1

B 、1:1

C 、1:2

D 、1:3

答案:D

例4.某露置的苛性钾经分析含水:7.62%(质量分数,下同)、K 2CO 3:2.38%、KOH :90.00%。

取此样品 1.00 g 放入 46.00 mL 1.00 mol ·L

-1 的 HCl(aq) 中,过量的 HCl 可用 1.070 mol/L KOH(aq)中和至中性,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_______克。 答案:3.43 g

提示:根据 Cl 原子守恒得:n(KCl) = n(HCl) = 1.00 mol ·L -1×0.04600 L = 4.60

×10

-2 mol ,m(KCl) 易求。

例5:有0.4g 铁的氧化物, 用足量的CO 在高温下将其还原,把生成的全部CO 2通入到足

量的澄清的石灰水中得到0.75g 固体沉淀物,这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A. FeO

B. Fe 2O 3

C. Fe 3O 4

D. Fe 4O 5

答案:B

解析 由题意得知,铁的氧化物中的氧原子最后转移到沉淀物CaCO 3中。且

n(O)=n(CaCO 3)=0.0075mol m(O)=0.0075mol ×16g/mol=0.12g 。m(Fe)=0.4g-0.12g=0.28g ,

n(Fe)=0.005mol 。n(Fe)∶n(O)=2:3,选B

64

104.383

-?4.22104.223-?64

104.383-?4.22104.223-?

例6 将几种铁的氧化物的混合物加入100mL 、7mol ?L ―1

的盐酸中。氧化物恰好完全溶解,

在所得的溶液中通入0.56L (标况)氯气时,恰好使溶液中的Fe 2+完全转化为Fe 3+,则该混

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

A. 72.4%

B. 71.4%

C. 79.0%

D. 63.6%

答案:B

解析 铁的氧化物中含Fe 和O 两种元素,由题意,反应后,HCl 中的H 全在水中,O 元素全部转化为水中的O ,由关系式:2HCl~H 2O~O ,得:n (O )=mol

mol HCl n 35.07.021)(21=?=?,m (O )=0.35mol ×16g ?mol ―1

=5.6 g ; 而铁最终全部转化为FeCl 3,n (Cl )=0.56L ÷22.4L/mol ×2+0.7mol=0.75mol ,n (Fe )=mol mol Cl n 25.075.031)(31=?=?,m(Fe)=0.25mol ×56g ?mol

―1=14 g ,则%4.71%1006.51414)(=?+=g g g Fe ω,选B 。

例7.现有19.7 g 由Fe 、FeO 、Al 、Al 2O 3组成的混合物,将它完全溶解在540 mL 2.00

mol ·L -1的H 2SO 4溶液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8.96 L 。已知混合物中,Fe 、FeO 、Al 、

Al 2O 3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284、0.183、0.274和0.259。欲使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完全转化

为氢氧化物沉淀,至少应加入2.70 mol ·L -1的NaOH(aq)体积是________。

答案:800 mL

提示:根据 Na 原子守恒和 SO -24守恒得如下关系:

2NaOH ~ Na 2SO 4~ H 2SO 4

则:n(NaOH) = 2n(H 2SO 4)

c(NaOH)·V [NaOH(aq)] = 2c(H 2SO 4)·V [H 2SO 4(aq)]

V [NaOH(aq)]可求。

三、电荷守恒

“电荷守恒法”,即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等于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

或者说正、负电荷的代数和等于0[1]。利用电荷守恒法的主要依据是电解质溶液的整体上

呈电中性。这种解题技巧的优点是基于宏观的统揽全局的方式列式,避开繁杂的运算,不

去追究细枝末节,因而能使复杂的计算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1 电荷守恒法解题的依据和基本公式

1.1 电荷守恒法解题的依据:电解质溶液中,不论存在多少种离子,溶液都是呈电中性

的,即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与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是相等的。

1.2 电荷守恒法解题时的计算公式:∑ m c (R m +) == ∑ n c (R n -),此公式中∑代表“和”

的意思,c (R m +)代表阳离子的浓度或物质的量或微粒个数,m 代表代表阳离子所带电荷数,

c (R n -) 代表阴离子的浓度或物质的量或微粒个数,n 代表代表阴离子所带电荷数。

以Na 2S 溶液为例:在Na 2S 溶液中,有如下三个平衡式:

S 2-+H 2O HS -+OH - (一级水解)

HS -+H 2O H 2S+OH -(二级水解)

H 2O H ++OH - (水的电离)

含有的微粒:Na +、H +、OH -、HS -、S 2-、H 2S (H 2O 分子除外),有下列的电荷守恒式:

c (Na +)+c (H +)=c (OH -)+c (HS -)+2c (S 2-)

2 电荷守恒法适用范围及解典型的化学计算题

2.1电荷守恒法解题范围:已知溶液中几个离子的量,求其他离子的量,可采用电荷守

恒法计算。

2.2 应用电荷守恒法计算的典型例题

2.2.1 利用电荷守恒法可巧解有关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题

【例题1】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pH =1,c (Al 3+)=0.4 mol/L ,

c (SO 42

-)=0.8 mol/L ,则c (K +)为( ) [2]

A. 0.15 mol/L

B. 0.2 mol/L

C. 0.3 mol/L

D. 0.4 mol/L

解析1:常规方法: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的化学式推理:硫酸钾(K 2SO 4)、硫酸铝

[Al 2(SO 4)3]、硫酸(H 2SO 4),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液中硫酸根的来源则由这三种物质提供。

可由pH =1,再由公式 pH==-lg c (H +)推知c (H +)==10-pH ,推知溶液中的c (H +)==10-1 mol·L

-1,根据H 2SO 4的电离方程式:

H 2SO 4==2H + +SO 42-,推知H 2SO 4所提供的SO 42-的浓度为H +的一半,即SO 42-的浓度为0.05 mol·L

-1;再由Al 2(SO 4)3的电离方程式:Al 2(SO 4)3==2Al 3++3SO 42-,推知SO 42-的浓度应为Al 3+的1.5

倍,由c (Al 3+)=0.4 mol ·L -1得知由Al 2(SO 4)3所提供的SO 42-的浓度为0.6 mol ·L -1;则由

K 2SO 4所提供的SO 42-浓度为:0.8 mol ·L -1 -0.05 mol·L -1—0.6 mol ·L -1 == 0.15 mol ·L

-1,而由 K 2SO 4的电离方程式:K 2SO 4==2K + + SO 42-得知,K 2SO 4中K +的浓度是SO 42-的2倍,则

原混合液中K +的浓度是0.3 mol·L -1,即答案为C 。

解析2:巧用电荷守恒式: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共存在5种离子,它们分别是:

H +、Al 3+、K +、SO 42-、OH -,电荷守恒式如下:c (K +) + c (H +) + 3c (Al 3+)==c (OH -) + 2c (SO 42-)

溶液的pH =1,再由公式 pH==-lg c (H +)推知c (H +)==10-pH ,推知溶液中c (H +)==10-1

mol·L -1,由水的离子积K w 的计算公式K w = c (H +)·c (OH -),在25℃(常温)时,K w == 1.0

×10-14 得知c (OH -) ==10-13

mol·L -1,由于OH -的浓度极小,计算时可忽略不计,将c (H +)==10-1 mol·L -1,c (Al 3+)=0.4 mol/L ,c (SO 42-)=0.8 mol ·L -1代入电荷守恒式:c (K +) + c (H +)

+ 3c (Al 3+)== c (OH -) + 2c (SO 42 )中,则不难得出 c (K +)为0.3 mol·L -1,即答案为C 。

根据上述两种解题方法的对比不难得出,第一种方法是基于物质的化学式利用繁杂的电

离方程式和运算来解题的,此方法步骤繁多,容易出错;而第二种解题方法是利用电荷的守

恒关系来解题的,这种方法在优点是基于宏观的统揽全局的方式列式,避开繁杂的运算,不

去追究细枝末节,没有用电离方程式,不用理会物质的化学式,只要知道溶液中有几种离子

及离子的符号就可以解题了,因而能使复杂的计算化繁为简,化难为易。[3]利用电荷守恒

法解化学计算习题是化学计算中一种很重要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这种技巧应用的好,可以起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使复杂的计算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2.2.2 利用电荷守恒法可巧解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习题

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知识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其中利用电荷守恒

法比较离子浓度大小,笔者认为也是在这些习题中使用较多的方法之一。

【例题2】常温下,将甲酸(HCOOH)与NaOH 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pH=7,则此溶液中

( )[4]

A. c (HCOO -)>c (Na +)

B. c (HCOO -)<c (Na +)

C. c (HCOO -)=c (Na +)

D. 无法确定c (HCOO -)和c (Na +)的大小关系

解析1:(常规方法)甲酸是弱酸,甲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恰好中和时生成的弱酸强

碱盐水解显碱性,所以甲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pH=7 时甲酸过量,甲酸过量的不

是很多,如果过量很多的话,溶液又呈酸性了,但c (HCOO -)和c (Na +)的大小关系还是比较

不出来。

解析2:用电荷守恒法进行分析,混合后溶液中所存在的离子共有HCOO -、Na +、H +、OH

- 四种,根据电荷守恒法可得出c (Na +)+c (H +)==c (HCOO -)+c (OH -) , 由于溶液的pH=7,溶

液呈中性,则有c (H +) == c (OH -),进而可推出c (Na +)==c (HCOO -)。答案为C 。

【例题3】常温下,将甲酸(HCOOH)与NaOH 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pH >7,则此溶液中( )

A. c (HCOO -)>c (Na +)

B. c (HCOO -)<c (Na +)

C. c (HCOO -)=c (Na +)

D. 无法确定c (HCOO -)和c (Na +)的大小关系

解析:分析同例题2利用电荷守恒式:c (Na +)+c (H +)=c (HCOO -)+c (OH -),由于溶液中的

pH >7 ,即c (H +)<c (OH -),进而可推出c (Na +)>c (HCOO -)。答案为B 。

【例题4】常温下,将甲酸(HCOOH)与NaOH 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pH <7,则此溶液中( )

A. c (HCOO -)>c (Na +)

B. c (HCOO -)<c (Na +)

C. c (HCOO -)=c (Na +)

D. 无法确定c (HCOO -)和c (Na +)的大小关系

分析同例题2利用电荷守恒式:c (Na +)+c (H +)==c (HCOO -)+c (OH -),由于溶液中的pH <7,

即c (H +)>c (OH -),进而可推出c (Na +)<c (HCOO -)。答案为A 。

以上三个例题若用常规方法分析,既得考虑酸碱中和反应中有关量的问题,还得考虑盐

类的水解问题,分析过程繁琐,浪费时间长,容易出错。

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胶体等,电荷的代数和为

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

[例题8]将 CaCl 2 和 CaBr 2 的混合物 13.400 g 溶于水配成 500.00 mL 溶液,再通

入过量的 Cl 2,完全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到干燥固体 11.175 g 。则原配溶液中,c(Ca 2+)∶

c(Cl -)∶c(Br -)为

A.3∶2∶1

B.1∶2∶3

C.1∶3∶2

D.2∶3∶1

答案:D

解题思路:1个 Ca 2+ 所带电荷数为2,则根据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

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知原溶液中:

2n(Ca 2+) = n (Cl -) + n (Br -)

将各备选项数值代入上式进行检验可知答案。

例9:(1)中学教材上图示了NaCl 晶体结构,它向三维空间延伸得到完美晶体。NiO(氧

化镍)晶体的结构与NaCl 相同,Ni 2+与最近O 2-的核间距离为a ×10-8cm ,计算NiO 晶体的密

度(已知NiO 摩尔质量为74.7 g ·mol -1)。

(2)天然的和绝大部分人工制备的晶体,都存在各

种缺陷,例如在某种NiO 晶体中就存在如图1—1所示

的缺陷:一个Ni 2+空缺,另有两个Ni 2+被两个Ni 3+所

取代。其结果晶体仍呈电中性,但化合物中Ni 和O 的

比值却发生了变化。某氧化镍样品组成为Ni 0.97O ,试

计算该晶体中Ni 3+与Ni 2+的离子数之比。 答案:(1)A N a 2)cm 10(mol g 7.74381???-- (2)6∶91

提示:由题得 NiO 晶体结构(如右图)。其体积为:

V = (a ×10-8cm)3

右图向三维空间延伸,它平均拥有的 Ni 2+、O 2-

数目为: N(Ni 2+) =N(O 2-

) =81×4 =21=N(NiO) 由密度公式得: ρ(NiO) =

A 3812)cm 10(a mol g 7.74)NiO ()NiO ()NiO ()NiO (N V M V m -m ???==-。 (2)(电荷守恒法)设 1 mol Ni 0.97O 中含Ni 3+物质的量为x ,则Ni 2+

的物质的量为(0.97

mol -x);根据电荷守恒得:

3x +2×(0.97 mol -x)=1 mol ×2 x=0.06 mol

N(Ni 3+)∶N(Ni 2+

)=0.06 mol ∶(0.97 mol -0.06 mol)=6∶91

例10 将8g Fe 2O 3投入150mL 某浓度的稀硫酸中,再投入7g 铁粉收集到1.68L H 2(标

准状况),同时,Fe 和Fe 2O 3均无剩余,为了中和过量的硫酸,且使溶液中铁元素完全沉淀,

共消耗4mol/L 的NaOH 溶液150mL 。则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1.5mol/L

B. 0.5mol/L

C. 2mol/L

D. 1.2mol/L

答案:C

解析 粗看题目,这是一利用关系式进行多步计算的题目,操作起来相当繁琐,但如能仔细阅读题目,挖掘出隐蔽条件,不难发现,反应后只有Na 2SO 4存于溶液中,且反应过程中

SO 42―并无损耗,根据电荷守恒原则:n (SO 42―)=21n (Na +

),则原硫酸的浓度为:2mol/L ,故选C 。

四:电子得失守恒法(或化合价升降守恒法)

电子得失守恒法即化学反应中(或系列化学反应中)氧化剂所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所

失电子总数,无论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原电池或电解池均如此

例11 一定条件下RO 3n-和I -

间反应:

RO 3n-+6I - +6H + == R -+3I2+3H 2O ,

则 RO 3n -中R 元素的化合价为:

答案:+5

例12 某稀硝酸溶液中,加入5.6g 铁粉充分反应后,铁粉全部溶解,生成NO ,溶液质

量增加3.2g ,所得溶液中Fe 2+和Fe 3+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 4∶1

B. 2∶1

C. 1∶1

D. 3∶2

答案:0.100 mol ·L -1 解析 设Fe 2+为xmol ,Fe 3+

为ymol ,则: x+y=566.5=0.1(Fe 元素守恒) 2x+3y=3

302.36.5?-(得失电子守恒)

得:x=0.06mol ,y=0.04mol 。则x ∶y=3∶2。故选D 。

例13.将 3.48 g Fe 3O 4 完全溶解在 100 mL 1.00 mol/L 的 H 2SO 4(aq) 中,然后加入

K 2Cr 2O 7(aq)25.00 mL ,恰好使 Fe 2+全部转化为 Fe 3+,且 Cr 2

O -27全部转化为 Cr 3+。则 K 2Cr 2O 7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提示:Fe 3O 4中 +2 价铁所失电子物质的量与 Cr 2

O -27 中+6 价铬所得电子物质的量相等。 1

mol g 232g

48.3-?×(3-2)= 0.02500 L ×c(Cr 2

O -27)×(6-3)×2。 例题14 将 CaCl 2 和 CaBr 2 的混合物 13.400 g 溶于水配成 500.00 mL 溶液,再通入过量的 Cl 2,完全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到干燥固体 11.175 g 。则原配溶液中,c(Ca 2+)∶

c(Cl -)∶c(Br -)为

A.3∶2∶1

B.1∶2∶3

C.1∶3∶2

D.2∶3∶1

答案:D

解题思路:1个 Ca 2+ 所带电荷数为2,则根据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

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知原溶液中:

2n(Ca 2+) = n (Cl -) + n (Br -)

将各备选项数值代入上式进行检验可知答案。

守恒法是高考中常考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恰当地运用守恒法,对提高解题速度和破解

高考难题都有很大的帮助,值得我们探究。本文只是粗略地列举了一些常见的例题,以期做

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守恒计算问题是指利用某种量的相等关系进行技巧计算的一类问题,它是矛盾对立面的

统一,是一种宏观稳定的湮灭计算;从微观来看是电子、原子的行为,从宏观来看是化合价

和质量的结果(电子 ??→?对应

化合价,原子 ??→?对应 质量)。它的一般解题方法是设一个未知数,解一元一次方程。守恒问题包括总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和总

价数相等关系,下面分别讨论之。

三.电子守恒法(得失电子数相等关系)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1、求化合价

1.用0.1 mol / L 的Na 2SO 3溶液30 mL ,恰好将2×10-3 mol 的XO 4-还原,则元素X 在

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MCE91)

( D )

A .+1

B .+2

C .+3

D .+4

解析:该反应中, SO 32-将被氧化SO 42-为,0.1×30×2=2×(7-x ),x =4

2.已知某强氧化剂RO(OH)2+ 中的R 元素被Na 2SO 3还原到较低价态。如果还原2.4×

10-3 mol RO(OH)2+ 至较低价态,需要60 mL 0.1 mol / L 的Na 2SO 3溶液。那么,R 元素被还

原成的价态是 ( B )

A .-1

B .0

C .+1

D .+2

解析:B 。由2.4×10-3×x =0.06×0.1×2,x =5,5-5=0。应选B 。

3.24 mL 浓度为0.05 mol / L 的Na 2SO 3溶液,恰好与20 mL 浓度为0.02 mol / L 的K 2Cr 2O 7

溶液完全反应,则元素Cr 在被还原的产物中的化合价是(MCE95) ( B )

A .+6

B .+3

C .+2

D .0

解析:0.02×0.02×2×(6-x )=0.024×0.05×(6-4),x =3,应选B 。

4.250 mL 2.4 mol / L 的Na 2SO 3溶液恰好把0.2 mol 的-272O X 还原,则X 在还原产物中

的化合价为多少?

解: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守恒,设X 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x ,则有

2.4 mol / L ×0.25 L ×2=0.2 mol ×(6-x )×2,x =3,

答:X 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3。

2、求物质的量

1.将m mol Cu 2S 和足量稀HNO 3反应,生成Cu(NO 3)2、H 2SO 4、NO 和H 2O 。则参加

反应的硝酸中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 C

)

A. 4m mol

B. 10m mol

C. 103m mol

D. 23

m mol 解析:m mol Cu 2S 共失去电子:2m mol +8m mol =10m mol ,Cu 2S 每失去3 mol 电子可

还原1 mol HNO 3,故被还原的HNO 3为103

m mol ,应选C 。 2,硫酸铵在强热条件下分解,生成NH 3、SO 2、N 2和H 2O ,反应中生成的氧化产物和

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MCE93) ( A )

A .1∶3

B .2∶3

C .1∶2

D .4∶3

解析: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N 2,还原产物是SO 2,设其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 、y mol ,

由电子守恒得:2x ×(3-0)=y ×(6-4),x ∶y = 1∶3,应选A 。

3.在P +CuSO 4+H 2O → Cu 3P +H 3PO 4+H 2SO 4(未配平)的反应中,7.5 mol CuSO 4可

氧化P 的物质的量为 ( A )

解析:该反应的氧化剂为P 、CuSO 4,还原剂为P ,本题只需CuSO 4氧化P 的物质的量,

设7.5 mol CuSO 4氧化P 的物质的量为x mol ,由电子守恒得:7.5×(2-1)=x ×(5-0),x =

1.5,应选A 。

4.在反应3BrF 3+5H 2O =HBrO 3+Br 2+9HF +O 2↑,若有5 mol H 2O 作为还原剂时,

被还原的BrF 3的物质的量为 ( D )

A. 3 mol

B. 2 mol

C. 43 mol

D. 103

mol 解析:该反应的氧化剂为BrF 3,还原剂为BrF 3、H 2O ,本题只要求H 2O 还原BrF 3的物质的量,设5 mol H 2O 能还原BrF 3 x mol ,由电子守恒得:x ×(3-0)=5×(2-0),x =

103,应选D 。

5.往100 mL 溴化亚铁溶液中缓慢通入2.24 L(标准状况)氯气,反应完成后溶液中有3

1的溴离子被氧化成溴单质。求原溴化亚铁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法一:电子守恒法。由提示知,还原性:Fe 2+>Br -,Br -已部分被氧化,故Fe 2+已全

部被氧化。

设原FeBr 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x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总数等于失电子总数,

(1分)可得:

(x +2x ×31 )×0.1 L ×1=2×1-mol

L 4.22L 24.2? x =1.2 mol ·L -1

解法二:电中性法。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离子有Fe 3+、Cl -和Br -(剩余23

)。 3x =23x ×2+2×1-mol L 4.22L 24.2?,x =1.2 mol ·L -1。 6.某温度下,将Cl 2通入KOH 溶液中,反应后得到KCl 、KClO 、KClO 3的混合液,经

测定ClO -和ClO 3-个数比为1∶2,则Cl 2与KOH 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与被氧化的氯的

物质的量之比为 ( D

)

解析:设ClO -为x 个,由题意知,ClO 3-为2x 个,它们共失去电子为11x 个,由电子得

失守恒知必有11x 个Cl -生成。所以被还原的氯与被氧化的氯的原子个数比为11x ∶(x +2x )

=11∶3,应选D 。

7.取铁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样品14.88 g ,加入125 mL 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当固体粉末完全溶解时,收集到3.36 L (标准状况下测定)气体,当向溶液中加KSCN 溶液时,溶液不显红色。再用5 mol / L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过量的硫酸,并继续加碱溶液至150 mL ,恰好把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全部沉淀下来。试求:

(1) 原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2) 上述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本题涉及的反应共有5个,关系错综复杂,所以用常规方法利用化学方程式求解,既繁琐费时又容易出错。若抓住Fe 失去电子总数等于Fe 2O 3和部分H 2SO 4得到电子总数这一关系,则解法就简单明了。

(1) 设Fe 2O 3的物质的量为x ,由电子得失守恒关系有:n (Fe )×2=n (Fe 2O 3)×2+n (H 2)×2

g/mol 56160g/mol -g 88.14?x =x +22.4L/mol L 36.3,得x =0.03 mol Fe 2O 3%=14.88g

160g/mol mol 03.0?×100%=32.26% (2) 设H 2SO 4的物质的量为y ,由题意知H 2SO 4最终全部变成Na 2SO 4,而Na +的来源只有NaOH ,由元素守恒可得如下关系式:

2NaOH ~ Na 2SO 4 ~ H 2SO 4

0.15 L ×5 mol / L =0.125 L ×2y

y =3 mol / L

3、配平

1.在x R 2++y H ++O 2=m R 3++n H 2O 的离子反应中,化学计量数x = __________。 解析:氧化剂O 2得电子总数为2×2e ,还原剂R 2+ 失电子总数为x ×(3-2)e ,由电子守恒得:2×2=x ×(3-2),x =4。

2.已知反应:AgF +Cl 2+H 2O → AgCl +AgClO 3+HF +O 2↑,配平后,AgClO 3系数为b ,O 2的化学计量数为c ,则AgCl 的化学计量数为_________。

解析:该反应的氧化剂为Cl 2,还原剂为Cl 2、H 2O ,设AgCl 系数为x ,由电子守恒得:x ×1=b ×5+2c ×2,x =5b +4c 。

4、求质量

1.在N x O y +NH 3 ????→?一定条件下N 2+H 2O (未配平)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和被

氧化的元素质量比是 ( A )

A . 3x ∶2y

B . x ∶3y

C . 5x ∶2y

D . 2x ∶3y

解析:2y =3b ,b =32y ,x ∶3

2y =3x ∶2y 。b 为氨的物质的量。 2.把一铜片投入盛有浓硝酸的烧瓶中,充分反应后,将产生的气体全部吸收到一容器中。反应完毕,把烧瓶中的溶液蒸干并加热使其完全分解,产生的气体也一并收集到前一容器中。最后,将盛气体的容器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待反应完全后,测得容器内还余下一氧化氮气体0.448 L(标准状况下体积)。若在收集气体过程中,无别的物质进入容器,则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为_________g 。

解析:本题涉及的反应有以下几个:

Cu +4HNO 3(浓) = Cu(NO 3)2+2NO 2↑+2H 2O

x 2x

2Cu(NO 3)2 = 2CuO +4NO 2↑+O 2↑

3NO 2+H 2O = 2HNO 3+NO

2x 230488224x =..L L /mol

=0.02 mol x =0.03 mol ,Cu 的质量为0.03 mol ×64 g / mol =1.92 g 。

如果按反应顺序,根据各物质在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进行比例计算,是比较繁的。而综观全过程,Cu(NO 3)2、NO 2和O 2只不过是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中间产物,从整个体系来看,发生了电子转移的物质仅是:

Cu -2e —→ Cu 2+

HNO 3+3e —→ NO

这样,根据HNO 3在反应中得电子总数应等于Cu 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总数,就很容易解出此题。

反应中硝酸还原成NO 后失电子:

0448224..L L /mol ×3=0.06 mol , 所以铜的物质的量为:2

mol 06.0=0.03 mol ,其质量为:0.03 mol ×64 g / mol =1.92 g 。 3.取0.04 mol KMnO 4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收集到a mol 单质气体,此时KMnO 4的分解率为x ,在反应后的残留固体中加入过量的浓盐酸并加热充分反应又收集到b mol 单质气体,设Mn 元素全部以Mn 2+存在于反应后的溶液中。

(1) a +b = (用x 表示);

(2) 当x = 时,(a +b )取最小值,且最小值为 ;

(3) 当a +b =0.09时,0.04 mol KMnO 4加热后所得残留固体各是何物质?其物质的量分别是多少?

3. (1) 2KMnO 4 K 2MnO 4 + MnO 2 + O 2↑

0.04x 0.02x 0.02x 0.02x =a

MnO 2 + 4HCl MnCl 2 + 2H 2O + Cl 2↑

0.02x 0.02x

K 2MnO 4 + 8HCl = MnCl 2 + 4H 2O + 2Cl 2↑ + 2KCl

0.02x 0.02x

2KMnO 4 + 16HCl = 2MnCl 2 + 8H 2O + 5Cl 2↑ + 2KCl

0.04(1-x ) 0.04(1-x )×2

5 b

b =0.02x +0.04x +0.1-0.1x =0.1-0.04x

a +

b =0.02x +0.1-0.04x =0.1-0.02x

另解:Mn 元素的降低总价=O 元素的升高总价+Cl 元素的升高总价

0.04×5=a ×4+b ×2,2a +b =0.1,b =0.1-2a ,a +b =0.1-0.02x

(2) x =1,a +b =0.1-0.02×1=0.08

(3) x =0.5,KMnO 4:0.04(1-0.5)=0.02 mol ,K 2MnO 4和MnO 2各为:0.02(1-0.5)=0.01 mol 。

5、电极反应

1.实验室用铅蓄电池作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已知铅蓄电池放电时发生如下反应:(MCE96.21)

负极:Pb +SO 42- = PbSO 4+2e

正极:PbO 2+4H ++SO 42-+2e = PbSO 4+2H 2O

今若制得Cl 2 0.050 mol ,这时电池内消耗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至少是 ( C )

A. 0.025 mol

B. 0.050 mol

C. 0.10 mol

D. 0.20 mol

解析:在电解池中,阳极上的电极反应:2Cl --2e =Cl 2↑,要制0.050 mol Cl 2,在电解池中得失电子为0.10 mol 。抓住铅蓄电池内H 2SO 4的消耗实质是H +的消耗这一特点,用正

极反应得到关系式:2e-~4H+~2H2SO4,故转移0.10 mol电子,要消耗0.10 mol H2S

高中化学守恒法计算

守恒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例1.取1.6 g钙线试样(主要成分为金属Fe和Ca,并含有质量分数为3.5% 的CaO),与水充分反应,生成224 mL H2(标准状况),在向溶液中通入适量的CO2,最多能得到CaCO3g。(相对原子质量Ca 40,O 16,C 12) (1)求例1中通入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不考虑CO2与水反应以及在水中的溶解)。 (2)若向例1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求所得Ca(HCO3)2溶液的浓度(假设溶液的体积为0.1L)。 练习1.将铁和三氧化二铁的混合物2.72 g,加入50 mL 1.6 mol/L的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滴入KSCN溶液后不显红色,若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则在所得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2 mol/L B.0.4 mol/L C.0.8 mol/L D.1.6 mol/L (相对原子质量Fe 56,O 16) 例2锌与很稀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硝酸铵和水。当生成1 mol硝酸锌时,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A.2mol B.1mol C.0.5 mol D.0.25 mol 练习2.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4 B.1:5 C. 2:3 D.2:5

例3把500mL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分,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A.0.1(b-2a)mol·L-1 B.10(2a-b) mol·L-1 C.10(b-a) mol·L-1 D.10(b-2a) mol·L-1 练习3在aLAl2(SO4)3和(NH4)2SO4的混合物溶液中加入b molBaCl2,恰好使溶液中的SO42-离子完全沉淀;如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 c molNH3气,则原溶液中的Al3+离子浓度(mol/L)为() A.B.C.D.

高一化学计算专题复习:差量法

高一化学化学计算专题复习一:差量法人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化学计算专题复习一:差量法 化学反应中任何两个量的差与其中任何一个量成正比关系;任何两个量的和与其中任何一个量成正比关系,应用以上关系解题的方法即差量法或和量法。 【典型例题】 [例1] 把氯气通入浓氨水中,发生下列反应2432683N Cl NH NH Cl +=+,把1.12L 氯氮混合气(90%氯气和10%氮气)通过浓氨水,实验测得逸出气体(除氨气和水蒸气)体积为0.672L (50%氯气和50%的氮气)问有多少克氨被氧化?(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 解析: 解:设反应中有x g 氨被氧化,根据方程式8 mol 氨有2 mol 被氧化, 解之:g x 34.0= [例2] 在500mL l mol/L 的硫酸铜溶液中,放入一块铁片反应一段时间后,将铁片取出洗净干燥后称量,铁片质量增加了g 75.0,问析出了多少克铜?反应后硫酸亚铁摩尔浓度是多少? 解析: 解:设有g x 铜析出,有y mol 硫酸亚铁生成,根据反应方程式有: 解之1.0,35.6==y g x mol ,硫酸亚铁的摩尔浓度= 2.05 .01 .0=mol/L 。 [例3] 把盛有等质量盐酸的两个等质量的烧杯,分别置于托盘天平两端,将一定量的铁粉和碳酸钙粉末都溶解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则加入的铁粉和碳酸钙粉末的质量比是多少? 解析: 解:设加入的铁粉和碳酸钙粉末的质量分别为g y g x 和。反应后两烧杯中净增加质量相等,设净增加质量都为g m ,则有:

解之)(56 100 g m y = 所以铁与碳酸钙质量比为:675 39256100:5456=m m 。 [例4] 把g 1含杂质(不可燃)的黄铁矿试样在氧气中燃烧后得残渣g 76.0。此黄铁矿的纯度为( ) A. 85% B. 80% C. 72% D. 16% 解析: 解:设试样中含二硫化铁g x ,根据反应方程式: ↑++2322 282114SO O Fe O FeS 高温 1204? : 理论质量差量166328?-? x : 实际质量差量76.01- 解之72.0=x 此黄铁矿的纯度= %,72%1001 72 .0=?选C 。 [例5] 向一定量的碘化钾溶液中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直到黄色沉淀不再产生为止,结果所生成的溶液和原碘化钾溶液的质量相等,由此可知,加入的硝酸银溶液的百分比浓度是多少? 解析: 解:设原溶液有x mol 碘化钾,则加入x mol 硝酸银和y mol 水,因此原溶液中减少的是- I 离子的质量,增加的是加入的- 3NO 离子和水的质量,减增两量相等有: y x x 1862127+=,解得1865x y = ,所以硝酸银的百分比浓度= =?+%10018170170y x x %3.72%10018 65 18170170=??+x x x [例6]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g 190,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称重质量为g 128。求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百分含量。 解析: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解题方法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 1、 电荷守恒、化合价守恒、能量守恒等等。 ①质量守恒——就是指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②元素守恒——就是指参加化学反应前后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 ③电子守恒——就是指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④电荷守恒——就是指在物理化学变化中,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 ⑤能量守恒——就是指在任何一个反应体系中,体系的能量一定是守恒的。 2、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 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法。 【例1】在1升2摩/升的稀硝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了13.2克,问:(1)加入的铜粉是多少克?(2)理论上可产生NO气体多少升?(标准状况)【例2】10毫升某气态烃在80毫升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来状况(1.01×105Pa , 270K)时,测得气体体积为70毫升,求此烃的分子式。 【例3】将一定质量的铁放入100g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的质量为105.4g,求加的铁的质量 3、就是直接写出化学方程式中相关的两种或多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及系数 (化学计量数)并用短线相连的方法。其实就是为了在解题过程中方便一点,少写一点,而且看的清楚一点。 例如:2NaOH + H2SO4= Na2SO4+ H2O 可以写为2NaOH~ H2SO4量上2:1的关系 4“极值法”就是对数据不足而感到无从下手的计算或混合物组成判断的题目,采用极端假设(即为某一成分或者为恰好完全反应)的方法以确定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名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这样使一些抽象的复杂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例 4】某碱金属单质与其普通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40g,与足量水完全反应后生成1.79g碱,此碱金属可能是() A. Na 钠 B. K 钾 C. Rb 铷 D. Li 锂 【例 5】两种金属混合物共15g,投入组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得11.2L H (标准状况下), 2 则原混合物组成中肯定不能为下列的() A.Mg Ag B.Zn Cu C. Al Zn D.Mg Al 【例 6】0.03mol Cu完全溶于硝酸,产生氮的氧化物(NO,N O2,N2O4)混合气体共0.05mol .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30 B. 46 C. 50 D. 66 【例 7】某混合物含有KCl,NaCl和Na2CO3,经分析含钠元素.5%,含氯元素.08%(以上均为质量分数),则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 A. 25% B. 50% C. 80% D. 无法确定

高中化学常见计算方法及练习:守恒法

守恒法 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含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能量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胶体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电子得失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无论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以后将要学习的原电池或电解池均如此。 a. 质量守恒 1 . 有0.4g铁的氧化物,用足量的CO 在高温下将其还原,把生成的全部CO2通入到足量的澄清的石灰水中得到0.75g固体沉淀物,这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 FeO B. Fe2O3 C. Fe3O4 D. Fe4O5 2.将几种铁的氧化物的混合物加入100mL、7mol?L―1的盐酸中。氧化物恰好完全溶解,在所得的溶液中通入0.56L(标况)氯气时,恰好使溶液中的Fe2+完全转化为Fe3+,则该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72.4% B. 71.4% C. 79.0% D. 63.6% b. 电荷守恒法 3.将8g Fe2O3投入150mL某浓度的稀硫酸中,再投入7g铁粉收集到1.68L H2(标准状况),同时,Fe和Fe2O3均无剩余,为了中和过量的硫酸,且使溶液中铁元素完全沉淀,共消耗4mol/L的NaOH溶液150mL。则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1.5mol/L B. 0.5mol/L C. 2mol/L D. 1.2mol/L 4.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将燃烧后的产物全部溶解在50mL 1.8

高中有机化学计算题方法总结

方程式通式 CXHY +(x+ 4y )O2 →xCO2+ 2y H2O CXHYOz +(x+2 4z y ) O2 →xCO2+2y H2O 注意 1、有机物的状态:一般地,常温C 1—C 4气态; C 5—C 8液态(新戊烷C 5常温气态, 标况液态); C 9以上固态(不严格) 1、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 【引例】完全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在相同条件下,需要O 2最多的是( B ) A. 乙酸乙酯 CH 3COOC 2H 5 B. 异丁烷 CH(CH 3)3 C. 乙醇 C 2H 5OH D. 葡萄糖 C 6H 12O 6 ①等物质的量的烃C X H Y 完全燃烧时,耗氧

量决定于的x+ 4y 值,此值越大,耗氧量 越多; ②等物质的量的烃的含氧衍生物C X H Y O Z 完全燃烧耗氧量决定于的x+2 4z y 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注】C X H Y 和C X H Y O Z 混搭比较——把衍生物C X H Y O Z 分子式写成残基·不耗氧的 CO 2 · H 2O 后,剩余残基再跟烃C X H Y 比较。如比较乙烯C 2H 4和乳酸C 3H 6O 3,后者就可写成 C 2H 41CO 21H 2O ,故等物质的量的二者耗氧量相同。 【练习】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各组物质,耗氧量不相同的是( B ) A .乙烷CH 3CH 3与丙酸C 2H 5COOH B .乙烯CH 2=CH 2与乙二醇CH 2OH CH 2OH C .乙炔HC ≡CH 与乙醛CH 3CHO D .乙炔HC ≡CH 与乙二醇CH 2OH CH 2OH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主要有:差量法、十字交叉法、平均法、守恒法、极值法、关系式法、方程式叠加法、等量代换法、摩尔电子质量法、讨论法、图象法(略)、对称法(略)。 一、差量法 在一定量溶剂的饱和溶液中,由于温度改变(升高或降低),使溶质的溶解度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溶质(或饱和溶液)质量的差量;每个物质均有固定的化学组成,任意两个物质的物理量之间均存在差量;同样,在一个封闭体系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尽管反应前后质量守恒,但物质的量、固液气各态物质质量、气体体积等会发生变化,形成差量。差量法就是根据这些差量值,列出比例式来求解的一种化学计算方法。该方法运用的数学知识为等比定律及其衍生式: a b c d a c b d == --或c a d b --。差量法是简化化学计算的一种主要手段,在中学阶段运用相当普遍。常见的类型有:溶解度差、组成差、质量差、体积差、物质的量差等。在运用时要注意物质的状态相相同,差量物质的物 理量单位要一致。 1.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 ,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 2.5g 。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实验室用冷却结晶法提纯KNO 3,先在100℃时将KNO 3配成饱和溶液,再冷却到30℃,析出KNO 3。现欲制备500g 较纯的KNO 3,问在100℃时应将多少克KNO 3溶解于多少克水中。(KNO 3的溶解度100℃时为246g ,30℃时为46g ) 3.某金属元素R 的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m ,相同价态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 ,则金属元素R 的化合价为多少? 4.将镁、铝、铁分别投入质量相等、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结束后所得各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投入的镁、铝、铁三种金属的质量大小关系为( ) (A )Al >Mg >Fe (B )Fe >Mg >Al (C )Mg >Al >Fe (D )Mg=Fe=Al 5.取Na 2CO 3和NaHCO 3混和物9.5g ,先加水配成稀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加9.6g 碱石灰(成分是CaO 和NaOH ),充分反应后,使Ca 2+、HCO 3-、CO 32-都转化为CaCO 3沉淀。再将反应容器内水分蒸干,可得20g 白色固体。试求: (1)原混和物中Na 2CO 3和NaHCO 3的质量; (2)碱石灰中CaO 和NaOH 的质量。 6.将12.8g 由CuSO 4和Fe 组成的固体,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滤出不溶物,干燥后称量得5.2g 。试求原混和物中CuSO 4和Fe 的质量。 二、十字交叉法 凡能列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来求解的命题,即二组分的平均值,均可用十字交叉法,此法把乘除运算转化为加减运算,给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 十字交叉法的表达式推导如下:设A 、B 表示十字交叉的两个分量,AB —— 表示两个分量合成的平均量,x A 、x B 分别表示A 和B 占平均量的百分数,且x A +x B =1,则有:

高中化学守恒法解题技巧

化学守恒法解题技巧 守恒法是一种中学化学典型的解题方法,它利用物质变化过程中某一特定的量固定不变来列式求解,可以免去一些复杂的数学计算,大大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它的优点是用宏观的统揽全局的方式列式,不去探求某些细微末节,直接抓住其中的特有守恒关系,快速建立计算式,巧妙地解答题目。物质在参加反应时,化合价升降的总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各物质中所含的每一种原子的总数,各种微粒所带的电荷总和等等,都必须守恒。所以守恒是解计算题时建立等量关系的依据,守恒法往往穿插在其它方法中同时使用,是各种解题方法的基础,利用守恒法可以很快建立等量关系,达到速算效果。

一、质量守恒 质量守恒是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的原理,进行计算或推断。主要包括: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守恒;反应中某元素的质量守恒;结晶过程中溶质总质量守恒;可逆反应中反应过程总质量守恒。 例1、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比为()(A)16:9 (B)23:9 (C)32:9 (D) 46:9 例2、1500C时,碳酸铵完全分解产生气态混合物,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 (A)96倍(B)48倍(C)12倍

(D)32倍 练习:1、将10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200克蒸发掉50克水后再冷却到0℃时,问能析出胆矾多少克?若在100℃硫酸铜饱和溶液200克里加入16克无水硫酸铜,应有多少克胆矾析出?(硫酸铜溶液度100℃时为75.4克。0℃时为14.3克)(130.48克4.34克) 2、在一定条件下,气体A可分解为气体B和气体 C ,其分解方程式为2A====B+3C 。若已知所得B 和C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42.5。求气体A的相对分子量。(17) 3、为了确定亚硫酸钠试剂部分氧化后的纯度,称取亚硫酸钠4g置于质量为30g的烧杯中,加入6mol/L

化学计算守恒法

中学生化学竞赛专题讲座:守恒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化学计算中一种十分常用的方法——守恒法。这种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不需要了解过多的中间过程,避免了繁杂的分析和多重化学反应,具有思路简单,关系明确,计算快捷的特点。 一、守恒法的基本题型和解题依据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其本质是: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改变。所以,在一切化学反应中都存在着质量守恒、原子个数守恒。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在反应中有电子转移。由于物质间得失电子数相等,所以,在有化合价升降的元素间存在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的守恒关系。因而有电量守恒(又称电子得失守恒)及化合价守恒。 3、由于物质是电中性的,因而在化合物和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相等,存在电荷守恒 二、例题应用指导 (一)质量守恒: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例1.在臭氧发生器中装入100mlO2,经反应3O2=2O3,最后气体体积变为95ml(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测定),则反应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为多少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容器中气体的质量不变,等于反应前100mlO2的质量。则反应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为: d=(·mol-1×32g·mol-1)/=L 例2、将足量的金属钠投入到100gt°C的水中,恰好得到t°C时NaOH饱和溶液111g,则t°C时NaOH的溶解度为____克。 [分析解答]:由于2Na+2H2O=NaOH+H2所以,反应前总质量为,反应后总质量为若设Na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 xmol.据质量守恒定律有:23x+100=111+x×2,得x= ∴=×40g/mol=20g (二)原子守恒: 在一些复杂多步的化学过程中,虽然发生的化学反应多,但某些元素的物质的量、浓度等始终没有发生变化,整个过程中元素守恒。 例3.有一在空气中暴露过的KOH固体,经分析知其内含水%,%,KOH90%,若将此样品1g加入到的1mol·L-1盐酸中,过量的酸再用·L-1KOH溶液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多少克

高中的化学计算公式.docx

高中化学公式 1.有关物质的量( mol )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 mol ) (2)物质的量( mol ) (3)气体物质的量(mol )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L) 2.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1) 基本公式①溶液密度(g/mL)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③物质的 量浓度( mol/L )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物质的量浓度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 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溶质的质量不变)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即c (浓)· V(浓)=c(稀)· V(稀)] (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 个溶液呈电中性) 3.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 (1)基本公式: ① ② (2)相同温度下,溶解度(S)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关系: (3)温度不变,蒸发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 (4)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 4.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 (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 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 用。 (2)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混):(混) 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于处于标准状况下(0℃,)的混合气体。 (3)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另一气体 A 的密度之比D(通常称作相对密度):则 5.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 (1)某物质X 的化学反应速率: (2)对于下列反应:

高中化学守恒法例题

高中化学守恒法例题 浅谈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守恒的实质:利用物质变化过程中某一特定的量固定不变而找出量的关系,基于宏观统览全局而避开细枝末节,简化步骤,方便计算。通俗地说,就是抓住一个在变化过程中始终不变的特征量来解决问题。目的是简化步骤,方便计算。下面我就结合例题列举守恒法在化学计算中常见的应用。 一、质量守恒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结合,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或浓缩溶液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利用质量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质量守恒法”。 1 利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质量守恒关系解化学计算题 例1:将NO 2、O 2、NH3的混合气体 L 通过稀H2SO4后,溶液质量增加 g ,气体体积缩小为 L 。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其中,木条不复燃。则原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A 、 B、 C、 D、 [解析]将混合气体通过稀H2SO4后,NH3被吸收。 NH3+H2O==NH3·H2O2NH3·H2O+H2SO4==2SO4+2H2O 而NO2和O2与水接触发生如下反应: 3NO2+H2O==2HNO3+NO 反应① 2NO+O2==2NO2 反应② 生成的NO2再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 反应③ 上述反应①、②属于循环反应,可将反应①×2+反应②,消去中间产物NO ,得出:4NO2+ O2+2H2O ==4HNO3 反应④如果反应④中O2剩余,则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其中,木条复燃。而题中木条不复燃,说明无O2剩余。由反应③知,剩余气体为NO ,其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 L,其质量为m。 m==n·M== V ×30 g/mol== ×30 g/mol == g 由质量守恒定律,混合气体的质量m 为:m== g+ g== g V ==26而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n ,n== 、88 L == mol //由摩尔质量M 计算公式:M== == g == g/mol //mol而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则答案为A 。

高中化学守恒法解计算题(1)

守恒法解题 守恒法是一种中学化学典型的解题方法,它利用物质变化过程中某一特定的量固定不变来列式求解,可以免去一些复杂的数学计算,大大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它的优点是用宏观的统揽全局的方式列式,不去探求某些细微末节,直接抓住其中的特有守恒关系,快速建立计算式,巧妙地解答题目。物质在参加反应时,化合价升降的总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各物质中所含的每一种原子的总数,各种微粒所带的电荷总和等等,都必须守恒。所以守恒是解计算题时建立等量关系的依据,守恒法往往穿插在其它方法中同时使用,是各种解题方法的基础,利用守恒法可以很快建立等量关系,达到速算效果。 质量守恒 质量守恒是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的原理,进行计算或推断。主要包括: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守恒;反应中某元素的质量守恒;结晶过程中溶质总质量守恒;可逆反应中反 应过程总质量守恒。 例1、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 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比为() (A)16:9 (B)23:9 (C)32:9 (D)46:9 例2、1500C时,碳酸铵完全分解产生气态混合物,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 (A)96倍(B)48倍(C)12倍(D)32倍 练习:1、将10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200克蒸发掉50克水后再冷却到0℃时,问能析出胆矾多少克?若在100℃硫酸铜饱和溶液200克里加入16克无水硫酸铜,应有多少克胆矾析出?(硫酸铜溶液度100℃时为75.4克。 0℃时为14.3克)(130.48克4.34克) 2、在一定条件下,气体A可分解为气体B和气体C ,其分解方程式为2A====B+3C 。若已知所得B和C混合 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42.5。求气体A的相对分子量。(17) 3、为了确定亚硫酸钠试剂部分氧化后的纯度,称取亚硫酸钠4g置于质量为30g的烧杯中,加入6mol/L盐酸18mL(密度为1.1 g/cm3),反应完毕后,再加2mL盐酸,无气体产生,此时烧杯及内盛物物质为54.4g,则该 亚硫酸钠试剂的纯度为百分之几? 4、向KI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直至完全反应,过滤后滤液的质量恰好与原溶液质量相等,则AgNO3溶液中溶 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物质的量守恒 物质的量守恒是根据反应前后某一物质的量不变的原理进行推导和计算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应用在多步反应中的计算。可简化计算过程,减少数学计算,一步得出结果。 例1、300mL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含有60g溶质,现欲配制1mol/LNaOH溶液,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 约为( ) (A)1∶4(B)1∶5(C)2∶1(D)2∶3 例2、有一在空气中放置了一段时间的KOH固体,经分析测知其含水2.8%、含K2CO337.3%,取1克该样品投入25毫升2摩/升的盐酸中后,多余的盐酸用1.0摩/升KOH溶液30.8毫升恰好完全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 可得到固体: (A)1克(B)3.725克(C)0.797克(D)2.836克 练习:1、用1L10mol/L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所得溶液中CO32-和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A)1∶3(B)2∶1(C)2∶3(D)3∶2 2、今有100mLCu(NO3)2与AgNO3的混合溶液,其中NO3-的浓度为4mol/L,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后,产生沉淀,经过滤、干燥后称量,沉淀物的质量为24.8g,将此沉淀物置于稀盐酸中,无气体逸出。向前述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先滴入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后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有沉淀物析出。滤出此沉淀物,并将其灼烧至 恒重,最后得4g灼烧物。求所加锌粉的质量。 三、元素守恒 元素守恒,即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不变,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变,其物质的量、质量也不变。元素守恒包括原子守恒和离子守恒: 原子守恒法是依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个数都不变的原理,进行推导或计算

高考化学计算方法与技巧

化学计算方法与技巧 化学计算主要包括以下类型:①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③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④有关溶液浓度(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⑤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⑥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⑦有关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⑧有关燃烧热的简单计算;⑨以上各种化学计算的综合应用。 常见题型为计算选择题,计算填空题、实验计算题、计算推断题和综合计算题,而计算推断题和综合计算题,力求拉开学生的层次。 一、化学计算的基本类型与解题策略 1.有关化学量与化学式的计算 有关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微粒数间的换算 推断 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考查热点分子式(化学式)、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中某元素的 确定 相对原子质量 有机物的分子式、结构式 有机物的通式 掌握基本概念,找出各化学量之间的关系 解题策略加强与原子结构、元素化合物性质、有机物结构性质等相关知识的横向联系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在常规解法和计算技巧中灵活选用 2.有关溶液的计算 有关溶质溶解度的计算 有关溶液浓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考查热点有关溶液pH的计算 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 有关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的计算,关键要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理清相互关系

一般可采用守恒法进行计算 有关溶液pH及离子浓度大小的计算,应在正确理解水的离子积、 解题策略 pH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解题时,首先明确溶液的酸(碱)性,明确c(H+)或c(OH-) 3.有关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计算 利用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进行计算 考查热点各物质反应速率间的换算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加强对速率概念、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 解题策略将等效平衡、等效转化法等分析推理方法与数学方法有机结合,在采用常规解法的同时,可采用极值法、估算法等解题技巧 4.有关氧化还原、电化学的计算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确定及量的计算 转移电子数、电荷数的计算 考查热点电极析出量及溶液中的变化量的计算 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其他典型计算 解题策略关键在于根据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列出守恒关系式求解 5.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运用计算技巧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考查热点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的计算 深刻理解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充分利用化学反应前后的有 解题策略关守恒关系 搞清各解题技巧的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读懂题目,正确选择 6.有关综合计算

高中化学计算题经典例题

[化学计算例题与练习] 一.化学计算的技巧 一般指的是各种基本计算技能的巧用。主要有①关系式法,②方程或方程组法,③守恒法,④差量法,⑤平均值法,⑥极值法,⑦讨论法,⑧十字交叉法等。 一、关系式法 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其解题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数量)关系。 【例题1】某种H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 再通入过量O2,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 A.g B.g C.g D.g 、 分析:此题宜根据以下关系式巧解: 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H2的质量。 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CO的质量。 所以,最后容器中国体质量增加了,应选A。 解析此题估算即可。解题关键是找出反应中量的关系。 【例题2】FeS2与硝酸反应产物有Fe3+和H2SO4,若反应中FeS2和HNO3物质的量之比是1∶8时,则HNO3的唯一还原产物是[] A.NO2B.NO C.N2O D.N2O3 分析:此题运用氧化还原关系式计算。反应中FeS2和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8,由于生成了Fe(NO3)3,则FeS2和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5。 ; 设N元素的变价为x,可列以下氧化还原关系式并解析:

该题关键是找出隐含的关系。 二、方程或方程组法 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 *【例题3】(MCE 1999—24)用惰性电极电解M(NO3)x的水溶液,当阴极上增重a g时,在阳极上同时产生bL氧气(标准状况),从而可知M的原子量为[] 分析:方程或方程组法是最常用最不易出错的化学计算方法。 阴阳两极的电极反应: } 阴极:4Mx++4xe=4M 阳极:4xOH--4xe=2xH2O+xO2↑ 设M的原子量为y 正确答案是C。 【例题4】有某碱金属M及其相应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0 g,跟足量水充分反应后,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14 g无水晶体。该碱金属M可能是[] A.锂B.钠C.钾D.铷 (锂、钠、钾、铷的原子量分别为:、23、39、) 分析:碱金属及其氧化物跟水反应的反应式关系分别是:2M+2H2O=2MOH+H2↑M2O+H2O=2MOH 此题有多种解法。 《

高中化学计算公式

高中化学公式 1. 有关物质的量(mol)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mol) (2)物质的量(mol) (3)气体物质的量(mol)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液体积(L) 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物质的量浓度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溶质的质量不变)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即c(浓)·V (浓)=c(稀)·V(稀)] (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 3.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

(1)基本公式: ① ② (2)相同温度下,溶解度(S)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关系: (3)温度不变,蒸发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 (4)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 4. 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 (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 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用。 (2)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混):(混) 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于处于标准状况下(0℃,)的混合气体。 (3)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另一气体A的密度之比D(通常称作相对密度): 则 5.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 (1)某物质X的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计算守恒法

中学生化学竞赛专题讲座:守恒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化学计算中一种十分常用的方法一一守恒法。这种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不需要了解过多的中间过程,避免了繁杂的分析和多重化学反应,具有思路简单,关系明确,计算快捷的特点。 一、守恒法的基本题型和解题依据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其本质是: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改变。所以,在一切化学反应中都存在着质量守恒、原子个数守恒。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在反应中有电子转移。由于物质间得失电子数相等,所以,在有化合价升降的元素间存在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的守恒关系。因而有电量守恒(又称电子得失守恒)及化合价守恒。 3、由于物质是电中性的,因而在化合物和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相等,存在电荷守恒 二、例题应用指导 (一)质量守恒: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例1.在臭氧发生器中装入100mlO 2,经反应302=2 03,最后气体体积变为95ml (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测定),则反应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为多少?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容器中气体的质量不变,等于反应前100ml 0 2的质量。则反应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为: d= (0.1 L /22.4 L mol:1為2g mo「1)/0.095 L =1.5 g/L 例2、将足量的金属钠投入到100gt °的水中,恰好得到t °时NaOH饱和溶液111g,则t ° 时NaOH的溶解度为 _____ 克。 [分析解答]:由于2Na+2H2O=NaOH+H 2 所以,反应前总质量为 反应后总质量为

(完整word)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1. 有关物质的量(mol )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mol )()=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 g g mol / 即n= M m ;M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2)物质的量(mol )= )(个微粒数(个)mol /1002.623 ? 即n=A N N N A 为常数6.02×1023,应谨记 (3)气体物质的量(mol )=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 .(/) L L mol 224 即n= m g V V 标, V m 为常数22.4L ·mol -1,应谨记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L )即n B =C B V aq (5)物质的量(mol )=)反应热的绝对值()量(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mol KJ KJ / 即n=H Q ? 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 溶液质量溶液体积()() g mL 即ρ = aq V m 液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g g ?+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 ) g g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 即w= 100%?液质m m =剂质质m m m +×100%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mol L 即C B=aq B V n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100%(g/mL) 1000(mL)(g/mol) 1(L)(mol/L)????= 溶液密度溶质的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 ②物质的量浓度=???1000(mL)(g /mL)(g /mol)1(L) 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摩尔质量 即C B = B M ρω 1000 ρ单位:g/ml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原则: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变! 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即浓m 稀稀浓ωωm =

(完整)高中化学守恒法

浅谈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 象,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 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守恒的实质:利用物质变化过程中某一特定的量固定不变而找出量 的关系,基于宏观统览全局而避开细枝末节,简化步骤,方便计算。通俗地说,就是抓住一 个在变化过程中始终不变的特征量来解决问题。目的是简化步骤,方便计算。下面我就结合 例题列举守恒法在化学计算中常见的应用。 一、质量守恒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结合,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 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或浓缩溶液(溶质难挥发)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利用质量守恒 关系解题的方法叫“质量守恒法”。 1 利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质量守恒关系解化学计算题 例1:将NO 2、O 2、NH 3的混合气体26.88 L 通过稀H 2SO 4后,溶液质量增加45.7 g , 气体体积缩小为2.24 L 。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其中,木条不复燃。则原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 分子质量为(气体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A .40.625 B .42.15 C .38.225 D .42.625 [解析]将混合气体通过稀H 2SO 4后,NH 3被吸收。 NH 3+H 2O==NH 3·H 2O 2NH 3·H 2O+H 2SO 4==(NH 4)2SO 4+2H 2O 而NO 2和O 2与水接触发生如下反应: 3NO 2+H 2O==2HNO 3+NO 反应① 2NO+O 2==2NO 2 反应② 生成的NO 2再与水反应:3NO 2+H 2O==2HNO 3+NO 反应③ 上述反应①、②属于循环反应,可将反应①×2+反应②,消去中间产物NO ,得出: 4NO 2+ O 2+2H 2O ==4HNO 3 反应④ 如果反应④中O 2剩余,则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其中,木条复燃。而题中木条不复燃, 说明无O 2剩余。由反应③知,剩余气体为NO ,其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 ,其质量为 m (NO)。 m (NO)==n ·M== ×30 g/mol== ×30 g/mol ==3.0 g 由质量守恒定律,混合气体的质量m (总)为:m (总)==45.75 g+3.0 g== 48.75 g 而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n ,n== == ==1.2 mol 由摩尔质量M 计算公式:M== == ==40.625 g/mol 而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则答案为A 。 例2:铁有可变化合价,将14.4 g FeC 2O 4(草酸亚铁)隔绝空气加热使之分解,最终可得 到7.6 g 铁的氧化物,则该铁的氧化物组成可能为 A .FeO B .Fe 3O 4 C .FeO ·Fe 3O 4 D .Fe 2O 3 [解析]已知Fe 、C 、O 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56、12、16,FeC 2O 4中含铁元素的质量: m (Fe)== == 5.6 g 将FeC 2O 4隔绝空气加热,使之分解得铁的氧化物,设为Fe x O 4。在加热过程中,铁元素 没有损耗,铁元素的质量是不变的。由“质量守恒法”,在Fe x O 4中m (Fe)仍为5.6 g ,则m (O)== 7.6 g -5.6 g==2.0 g 。 据物质的量(n )与质量(m )、摩尔质量(M )之间公式 ,又据 (N 1、N 2代表微粒个数) 则 ,答案为C 。 mol L V /4.22mol L L /4.2224.2mol L V /4.22mol L L /4.2288.26mol g 2.175.48n m g 4.144162125656??+?+M m n =21 21N N n n =54/160.2/566.5)()()()()()(===mol g g mol g g O M O m Fe M Fe m O n Fe n

中考备考化学计算题10种解题方法含质量守恒定律

2019中考备考化学计算题10种解题方法含质量守 恒定律 化学计算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包括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计算等。是从量的方面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通过有关混合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质量分数和物质溶解度的综合计算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分析和综合能力。化学计算题涉及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考查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又考查学生的数学推算能力。学生如果了解掌握了一些解题的技巧或巧解方法,既可以激发他们的解题兴趣,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刚接触化学,对化学计算存在畏惧心理的初中学生。现将化学竞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归纳如下,供参考。 一差量法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或体积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比例关系的一种解题方法。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根据比例式求解。 例: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解:设此铁的纯度为x Fe+H2SO4(稀)=FeSO4+H2↑ △m(溶液质量增加) 56 2 56-2=54 10x 55.4g-50g=5.4g 可求出x=56%答:此铁的纯度为56%。 【习题】 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 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 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 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A Fe B Al C Ba(OH)2 D Na2CO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