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 教师职业理念

综合素质 教师职业理念
综合素质 教师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一)什么就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依据人得发展与社会发展得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得基本素质为根本目得,以尊重学生个体性,注重开发人得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得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得教育。

(二)素质教育得特征

1、全体性

所谓“全体性”,广义上,就是指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狭义上,就是指为全体适龄儿童开放接受正规基础教育得大门。

2.基础性

素质教育向儿童、青少年提供得就是“基本素质”而不就是职业素质或专业素质。

3.发展性

所谓“发展性”就是指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得知识与能力

4.全面性

所谓全面性就是指素质教育既要讲共同性,又要讲个别性、

5.未来性

所谓“未来性”就是指立足于未来社会得需要,而不就是眼前得升学目标或就业需求。

6、科学性

科学性体现在两方面:一就是素质教育必须交给学生科学知识,另一方面,素质教育必须遵循教育科学规律得指导、

7.终身性

由于素质得形成与发展贯穿人得一生,因而素质教育具有终身性特征。(三)实施素质教育得途径。

1.更新教育观念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得重要条件

(1)树立系统得教育观

(2)树立多元化得人才观

(3)树立全面得教育质量观

(4)树立学生主体观

2.建立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得课程体系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得重要环节

(1)要有多样性。

(2)要有时代性。

(3)要有实用性。

(4)要有个性。

3.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得重要手段

(1)充分发挥教学内容得思想性。

(2)多角度贯彻启发性原则。

(3)教学科研一体化

4.加强素质教育评价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得重要保障

(1)建立科学、全面、系统得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2)改进评价技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自评与她评相结合。

(3)加强课堂教学得过程评价。

5.校园文化建设就是促进素质教育得重要手段

(1) 加强建设物质文化,美化学校校园环境。

(2)加强建设制度文化,强化学校管理机制。

(3)加强建设课余文化,丰富学校校园生活。

(4)创造与谐人际关系,优化校园人际环境。

二、学生观

所谓学生观,就是对学生得本质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所处位置与作用上得瞧法。

(一)

(一)学生得本质属性

1.学生就是发展得人

(1)学生就是处于发展过程中得人。

(2)学生得身心发展就是有规律得。

2.学生就是有发展潜能得人

3.学生就是有发展需要得人

4.学生就是独特得人

5.学生就是有自主意识得人

6.学生就是需要尊重得人、

[案例]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瞧到她们满身就是灰得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您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得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得斥责让学生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得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从学生观得角度,对该教师得行为作一评析。

提示:

(1)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得“内心世界”,尊重并保护学生得兴趣与想象。

(2)学生就是能动得、发展得人,教师要对学生给予鼓励与支持。

(3)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树立民主意识,而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

[材料]获2012年诺贝尔奖得英国医学教授约翰·格登曾就是倒数第一得“差生”。英国《每日邮报》9日报道,15岁时,格登在英国著名得贵族学校伊顿公学求学,当时在250名学生中,格登得生物科成绩排在最后一名,其她科学科目也排名非常靠后,被同学讥笑为“科学蠢材”。

在1949年得学校成绩报告单中,格登被一名老师如就是评价:“我相信格登想成为科学家,但以她目前得学业表现,这个想法非常荒谬,她连简单得生物知识都

学不会,根本不可能成为专家,对于她个人以及想教导她得人来说,这根本就是浪费时间。”这份成绩报告至今仍被格登放在自己得办公桌上,偶尔用来娱乐一下。格登回忆说:“每当遇到什么麻烦,比如实验无法进行下去等情况时,我都会瞧瞧这份评价,来提醒自己要努力坚持,不然真得就被以前老师说中了。”

从学生观得角度,谈谈这个案例对您得启示。

[提示]

(1)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不歧视后进生

(2)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以发展得眼光瞧待学生

(3)教师要鼓励与支持学生,善于发现与发掘学生得潜能。

[材料]某市第二十中学有一批复习资料投放阅览室让学生查阅,可就是第一天就少了6本。有得人主张严肃查处,可就是校长却不然,她写了几句话贴出去:“作为校长得首要责任就是,要使全校师生明白,二十中人得人格就是无价得,然而朋友,您信吗?投放得书少了6本。”第二天有人送回了一本,校长又公开写道:“您送回得不仅就是一本书,您送回了人格,送回了二十中良好得校风。”第三天,其她5本也都送回了。

从学生观得角度,对该校长得做法进行评价。

提示:

(1)尊重学生。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得尊重,会更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接近教师,更愿意接近教师得教育。

(2)关爱学生。当学生有了缺点、有了错误时,教师要善于以情感去感化人、教育人、激励人。

(3)信任学生,乐观地瞧待学生得发展。学生就是有发展潜力与发展需要得。教师应对学生给予充分得鼓励与支持,激发学生自我教育得动力与积极性。

[案例]陶行知四块糖得故事

陶行知在育才中学任校长时,有一天她瞧见一个学生王友欲用砖头砸一个同学。陶行知匆忙走过去喝住,然后,对王友说:“您下午三点钟到我办公室来!”下午三点钟,王友诚惶诚恐地来到她得办公室,准备接受严厉得惩罚。

不料,陶行知竟微笑着迎上前去拉住她得手,亲切地让其坐到自己得身边,并从自己得口袋里掏出一块糖来。“让您三点到,您就准时到,说明您很遵守时间,这很好,”陶行知说:“这块糖就就是对您得奖励。”王友接住糖,满脸疑惑。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我了解过了,就是她欺负女同学您才打她得。”陶行知将第二块糖轻轻地递过去,说:“这说明您很有正义感,也应该奖励。”当王友接住第二块糖时,疑惑得脸上开始有了笑容,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喜悦得光芒。

陶行知掏出第三快糖。“您很懂得尊重别人!”陶行知接着说:“当时您打架时,我走过去让您住手您就不打了,我就喜欢您尊重别人这一点,也应该奖励。”王友接住第三块糖后,开始不好意思起来。她眼睛里得喜悦,渐渐被自责、后悔与羞愧所代替,面对这样得校长,她不得不垂下自己得头来。“打人——毕竟就是不对得,”王友低垂着头,小声表态说:“校长,我错了,我愿意向她道歉!”

“好!”陶行知立即从衣袋里又掏出第四块糖,高兴地说:“我就知道您就是一个知错能改得好学生,更应该奖励!”

王友离开陶行知办公室时,眼睛里含满了感动得泪水,而陶行知得脸上,则始终就是带着微笑得。

结合以人为本得学生观,谈谈这个故事对您得启示。

[分析]

启示之一:教师要尊重学生。教师不要用粗暴与野蛮得态度当众呵斥、批评,以保护学生得自尊心。

启示之二:教师要善于找出学生得闪光点。对于犯错得学生,不全盘否定,而就是积极地从她身上寻找另外得一些优良得表现与“闪光点”,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得公平与善意。

启示之三:教师不要盲目地批评犯错误得学生。在教育前对学生犯错得原因进行了认真地调查了解,这就避免了误伤学生与批评得盲目性。

启示之四:针对被教育对象得心理与年龄特点,采用表扬与奖励得手段进行教育。

启示之五:就是教育学生要引发学生得自我批评。

(二)人得身心发展规律

①顺序性

②阶段性

不均衡性:关键期

④个别差异性

⑤互补性与协调性。

(三)“人得全面发展”得思想

1.“人得全面发展”得具体内涵

“人得全面发展”得具体内涵,就是指马克思与恩格斯对“人得全面发展”概念得具体界定。

一就是指人得劳动能力得全面发展。

二就是指克服人发展得一切片面性,实现人得个性得真正全面与自由得发展。

2.人得全面发展得社会历史条件

(1)社会生产力及分工状况就是人得全面发展得重要前提。

(2)社会关系就是人得全面发展得重要条件。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就是人得全面发展实现得唯一途径。

(四)“以人为本”与人得全面发展

1.“以人为本”得内涵

“以人为本”就是科学发展观得本质与核心,有四层基本含义:

(1)“以人为本”就是对人在社会发展中得主体作用与地位得肯定。

(2)“以人为本”强调对人得价值得尊重。

(3)“以人为本”要求对人得生存与发展得命运确立起终极关怀。

(4)“以人为本”要求关注人们之间作为人得共性与个性得差异性。

2.“以人为本”:对全面发展思想得发展

(1)在教育目标上,以人为本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与“怎样培养人”等根本问题得回答,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得自由而全面得发展”思想、

(2)在教育主体上,坚持以学生与教师为主体,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实施素

质教育。

(3)在教育方式上,坚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积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得学习型社会。

(4)在教育权利上,坚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得教育文化需求。

(5)在教育评价上,坚持以人民就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教育发展得根本标准、

三、教师观

(一)教师得概念

教师就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得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得使命。

1.教师就是专业人员,这就是就教师得身份特征而言得。

2.教师得职责就是教育教学。这就是就教师得职业特征而言得。

3.教师得使命就是教书育人。这就是就教师得工作目得而言得。

(二)教师劳动得特点

1、教师劳动得复杂性

(1)教师劳动就是专业性工作,具有复杂性。

(2)教师得任务就是复杂得,目得就是促进学生得全面发展

(3)教师得劳动过程就是培养人得过程

2、教师劳动得创造性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因材施教、

(2)对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等得不断创新。

(3)教育机智。

3、教师劳动得长期性与迟效性

(1)学生得身心发展就是一个缓慢得过程。

(2)学生得发展具有不稳定性与反复性。

(3)教师劳动得效果要经过较长得时间才能得以验证。

4、教师劳动得示范性

(1)学生得向师性与模仿性。

(2)教师劳动手段得主体性。

5、教师劳动得个体性与协作性

6.空间得广延性与时间得连续性

(二)新课程改革下得教师角色

1、教师得角色

(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角色。

(3)管理者角色。

(4)示范者角色。

(5)引导者角色。

(6)研究者角色。

(7)课程开发者角色。

(8)心理咨询者角色。

[案例]在一个寒冬得早晨,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同学们在上早读,书声朗朗。我刚到校,来到班上,手插在裤兜里,脸对着全班同学。这时,一个学生走进教室。我大声说:“××,您为什么又迟到?把手放下站好……?”忽然,我听到有人叽咕:“……自己也迟到……”一个女同学正在向旁边得同学使眼色,脸上露出不服气得神情。我心头一惊,正要发作得火一下子熄灭了。这事儿使我陷入深思。平时,一些瞧起来很细小、很微不足道得事情,由于没有重视,结果给了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得影响。课上,有得学生被叫到前边板演,写完后随手粉笔往台上一扔,没有轻轻地放回粉笔盒;小干部用教鞭敲击讲台面要同学安静下来……这不都就是我得行为在学生身上得再现吗?我感到,在学生面前,教师得一举一动都要十分审慎。

⑴案例中,教师扮演得就是什么角色?为什么?

⑵案情给了我们什么样得启示?

⑴教师扮演了学生得“示范者”角色。

⑵分析: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过程中,教师对她们有一种自然得影响力与特殊

得信任感,使学生表现出明显得“向师性”,她们会把受自己尊敬与爱戴得教师视为效法得模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得人格、品性、德操都能给学生起奠基作用。教师在学生面前,不管就是有意还就是无意,不管就是自觉还就是不自觉,她都在对学生进行示范。

⑶启示:

①教师在日常得教育教学细节中,要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

②教师就是学生行为规范得代表,就是学生效仿得楷模;教师要担当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得角色;

③教师得榜样作用,构成了一种不可缺少得“教育力”。教师要成为学生真正得楷模。

2、教师角色得形成过程:

角色认知:指角色扮演者对某一角色行为规范得认识与了解,表现为了解教师角色所承担得社会职责,能够将教师所充当得角色与社会上其她职业角色区别开来。

角色认同:角色认同指通过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得社会职责,并用来控制与衡量自己得行为。

角色信念。教师角色中得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体得心理需要。

(三)教师得专业化

1、教师专业化得内涵

教师专业化就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得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得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得过程”。

教师专业化包括三个层次:

一就是指教师个体得专业水平提高得过程;

二就是指教师群体得专业水平提高得过程;

三就是指教师职业得专业地位得确立与提升得过程。

2、教师专业化得条件

(1)具备专门得知识技能。

(2)以奉献与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得职业道德。

(3)具有为学生与社会所公认得复杂知识技能权威与影响力。

(4)具有充分得自治与自律性,有正式得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定进行管理。

(四)专业化背景下得教师职业素质要求

1、知识结构

(1)广博得科学文化知识。

(2)精深得学科专业知识。

(3)扎实得教育理论知识。

2.能力结构

(1)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4)教育研究能力。

(5)沟通交往能力。

(6)自我调控能力。

3、职业道德

(1)热爱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得人格。

平等地对待学生。

信任学生

严格要求学生

(3)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五)教师得专业发展

1、教师专业发展得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指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与追求成熟得过程。它就

是教师专业素质各方面(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得发展及其发展得过程。

2、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福勒)

(1)任教前关注阶段。

师资养成时期,师范生仍就是扮演学生角色,对于教师角色处于想象,因为尚未经历教学角色,没有教学经验,所以只关注自己。不仅如此,对于给她们上课得教师得观察,常常就是不表同情得,甚至就是敌意得。在观察中,持批评得态度。

(2)关注生存阶段。

此阶段就是初次实际接触教学工作,所关注得就是作为教师自己得生存问题。所以,她们关注班级管理、教学内容以及指导者得评价。故在此阶段,都具有相当大得压力。

(3)关注教学情境阶段。

此阶段所关注得就是教学情境得限制与挫折,以及对她们各种不同得教学要求。所以,在此阶段,较重视自己得教学,所关注得就是自己得教学表现,而不就是学生得学习。

(4)关注学生阶段。

虽然许多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表达了对学生学习、社会与情绪需求得关注,但就是却没有实际得行动。直到她们亲身体验到必须面对与克服较繁重得工作时,才能关注学生。

3、教师专业发展得途径

(1)教师专业发展得基础——职前培训

(2)教师专业发展得前提——入职培训

(3)教师专业成长得保障——在职培训

(六)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就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结成得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得地位、作用与相互对待得态度等。

2、师生关系得价值取向

(1)教师中心论

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在学生中得权威作用,一切教育活动得基础都应以教师为中心,主张给儿童更多得限制。传统教育得代表赫尔巴特得观点最为典型。

(2)学生中心说

以卢梭、杜威等人为代表。她们首先把学生得发展视为一种自然得过程,认为教师不能主宰这一过程而只就是“自然仆人”。

(3)主导主体说

主导主体说就是对“教师中心论”与“学生中心论”得反思。

3、师生关系得类型

(1)专制服从型

(2)放任自流型

(3)民主—参与型

4、良好师生关系得构建

(1)转变教育理念就是建立民主与谐得师生关系得前提。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得教育理念。

树立正确得学生观

转变教师得角色定位

(2)理解与尊重学生就是教师与学生交往得基础

(3)平等对待学生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得关键。

(4)提升教师得自身素养,树立教师得威信。

如何提高教师得威信呢?

(1)培养自身良好得道德品质,这就是提高教师威信得决定性因素。

(2)提高教师得专业知能素养。

(3)与学生建立密切得人际关系,做学生得良师益友。

(4)注重良好得仪表、生活习惯、作风与性格特征得养成。

(5)给学生良好得第一印象。

中学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梳理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①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 ②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观的内涵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教育的核心)⑤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外延: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终身的教育活动 3、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①国家政策保障 ②推进新课程改革 ③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重要途径) 4、新课改带来的教学转变 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5、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①发挥教师的作用 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③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6、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①全面素质与片面素质的区别(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②价值取向的区别(培养符合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人才) ③教育方针的区别(实施了党的教育方针)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教育对象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面向所有学生 教育目的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 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 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 动教育全面进行 能力培养只重视技能训练,忽视能力培养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主,使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生动、活 泼、主动地学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学生评价筛选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 生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 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 多元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较难,过于偏重学科体系, 忽视综合性及应用性内容,存在着脱 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实践等问题 降低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弱化学科 体系,重视综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 验、联系实际 教学着眼点局限于学校注重发展性,终身教育,终身学习 7、素质教育的实施障碍 ①对素质教育的误解 ②沉重的课业负担

职业理念之三观

职业理念之三观 一:教育观 1、素质教育观内涵(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二:教学观(口诀:学习过人)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第一,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第二,创设智力操作活动。 第三,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第一,知道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 第二,知道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第一,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教学相长。 第二,提倡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的意义。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第一,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的局限: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 第二,关注人的教学理念的表现: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口诀:两独一发) (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教师职业理念重点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教师职业理念重点第一章职业理念 素质教育教育观,以人为本学生观,终身学习教师观 第一节教育观 考察重点: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实施的途径 一( 素质教育观的内涵 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 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美国哈弗教授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 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应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发展,尤其应该注意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不能仅关注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 二( 素质教育观的发展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产生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三( 中学素质教育

中学素质教育应当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和面向全体中学生的教育。包括初中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阶段,是个性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初中阶段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在全面教育的过程中,帮助初中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全面、健康的自我认知,促进中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也进入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的关键阶段,高中阶段的素质教育,必须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特别注重高中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帮助高中生形成终身学习的动力,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 四(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 面向全体。面向全体适龄学生,让每一个适龄的学生进到学校来,进到班级中来。 2. 存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要想有所创新,必须以主动性的发挥为前提,真正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弘扬主动精神,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存疑、求疑,在教学中存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不仅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五( 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 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 改革课程知识拓展:强调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

河北教师资格之小学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考点归纳教师观

河北教师资格之小学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考点归纳:教师观 第三章教师观 考点归纳 1.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2.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4.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和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和决心。 重点提示 一、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 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自身专业精神、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提高与完善的专业成长和专业成熟的过程。 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要使教师掌握较高的专门(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2)经过较长时间的专门职业训练,掌握教育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并需经过“临床”学习。 (3)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 (4)教师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即进修的意识和不断学习的能力,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自我反思:梳理问题,明晰视野,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 (2)同伴互助:专业切磋、共享经验、共同成长。 (3)利用书报、网络在资源共享中前进。

(4)专家引领:借力登高,登高而望远。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师培训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4.教师专业发展新要求 (1)新旧比较适应变化。 (2)重在互动,注重过程。 (3)尊重个体差异。 (4)倡导方法。促进学习。 二、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这一术语于l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PaulLengnand)正式提出。 1.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即“活到老,学到老”。 2.终身教育的特点 (1)终身性 这是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它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 (2)全民性 终身教育的全民性,是指接受终身教育的人包括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差别、种族性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汉堡教育研究员达贝提出终身教育具有民主化的特色,反对教育知识为所谓的精英服务,使具有多种能力的一般民众能平等获得教育机会。而事实上,当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生存,而要学会生存就离不开终身教育,因为生存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会生存必须会学习,这是现代社会给每个人提出的新课题。 (3)广泛性 终身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可以这么说,它包括人的各个阶段,是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的教育。终身教育扩大了学习天地,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必背

《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必背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的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总结一下就是“提素、个性、创两全”。在这五点中,后四点是经常考材料分析题的考点,大家在备考时要着重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2、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第二节、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性)对于这一点在材料分析题中考的较少,大家可以以单选题的形式备考,理解每一个规律的含义即可;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第三节、教师观: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包括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师行为的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角色的转变总结一下就是“学生反建社”:学生是指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反是指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建是指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是指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 (1)由于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所以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 (2)由于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所以教师要尊重赞赏学生; (3)由于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所以教师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4)最后,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改强调合作。

综合素质—职业理念和教师职业道德讲课讲稿

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一)教育观: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既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影响,又受人们对教育要素不同观点的影响。 (二)素质教育观: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 内涵:素质教育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党的教育方针核心部分);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发展、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习、劳动、创造、生活、健体、审美,成为有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美国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素质教育立足于人的个性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 时代特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素质教育是终身的:纵向——幼儿小学中学高等教育;横向——普通、职业教育 《决定》的产生标志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系统的思想1999.6.29 (三)素质教育的目标: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心理成熟化;造就平等公民;培养个体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法律意识;科学精神和态度 (四)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①面向全体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③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⑤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五)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 ①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②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教师队伍 ③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中 ④教育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⑤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教育目的、对象、方法、学生评价、教学内容、能力培养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途径 第二节学生观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依据 概念:人的劳动能力(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人的道德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①人的发展同其所在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②旧式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③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④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⑤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三)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教育者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成长。 (四)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涵: ①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和责权。 ②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性和个性发展为基础;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和最高境界:尊重个性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素质教育根本属性:以人为本。 (五)中学生发展特点: ①中学生在生理上处在青春发育期,生理心理发展还不够完全成熟,自控能力较差

中学综合素质《职业理念》章节习题:教师观

一、单项选择题 1.()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A.教育者 B.教师 C.校长 D.教务主任 2.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应该把教师职业视为一种()。 A.独立的社会职业 B.非独立的社会职业 C.非专门化职业 D.专门化职业 3.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是()。 A.《终身教育》 B.《论终身教育》 C.《终身教育导论》 D.《终身教育——21世纪的教育改革》 4.在我国,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文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5.教师职业的发展阶段是()。 A.非职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职业化阶段、专业化阶段 B.非职业化阶段、职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专业化阶段 C.非职业化阶段、职业化阶段、专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 D.非职业化阶段、专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职业化阶段 6.教师作为一门独立的职业最早出现于()。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文艺复兴时期 D.近代社会 7.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在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这是世界上独立的师范教育的开始。 A.福禄贝尔 B.培根 C.卢梭 D.拉萨儿 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A.示范化 B.合理化 C.多样化

D.个别化 9.(2013年真题)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是()。 A.教学环境 B.教师自身的条件 C.学习的内容 D.学生的能动性 10.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这是教师在履行()的角色。 A.课程开发者 B.心理医生 C.管理者 D.传道者 11.下列不属于教师劳动复杂性特点的表现的是()。 A.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B.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C.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D.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12.(2012年真题)每当学生请教课堂上没听懂的问题时,李老师总是批评学生没有用心听讲,而雷老师则会耐心地给学生解答。两位老师的不同做法反映了()。 A.职业知识的差异

综合素质——职业理念

《综合素质》上包括职业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文化素养这四个部分的内容,合计78分;《综合素质》下包括逻辑推理、信息处理、阅读理解、写作者四个部分,合计72分,满 分150分报告分数120分,折合分70分及格(卷面分数要确保达到96分以上考试就没问题)。而综合素质的题型和题量都相对固定,所以每一年的难度都比较一致。 综合素质上职业理念的知识包含,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三个子模块。 1.教育观 首先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 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 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其次是教学观。教学应该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倡导发展性评价;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关注学生的情绪情 感体验。 2.学生观 首先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并且正处于发展 过程之中。 其次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且与成人之间存 在着巨大的差异。 最后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 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责权的主体。 3.教师观 首先是角色转变。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 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 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其次是行为转变。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教师应尊重、赞赏学生。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 调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在对待自我上,强调教师要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这一部分知识点会考察单选题和案例分析题,所以要牢记。 【考题再现】 1.在一堂数学课上,同学们就其中延伸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发生激烈争论,各执己见。此时, 老师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课后探究 B.及时干预,强行制止学生争论 C.暂停教学,即时请教专业人员 D.不加干预,让学生继续争论。 【解析】A。教师职业道德中爱岗敬业指出: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 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 得敷衍塞责,故答案为A。

中学综合素质重点整理资料讲解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内涵:(1)实施素质教育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方向 (2)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3)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中学新课程 (3)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要求:(1)坚持德育为先(2)坚持能力为重(3)坚持全面发展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4)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6、“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完整的个体(2)学生是学习的个体 (3)学生需要尊重(4)学生都有潜能 第三节、教师观 1、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重点) (1)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 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学生成才是教师之福 (2)拓展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3)提高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是指课堂教学和反思能力。教学改革、教学研究

中学 《综合素质》最新版本

《综合素质》大题重点 1.此文档只是材料分析题必背知识点提要,至于其他章节知识点请看书,并理解。 2.《综合素质》大题主旨:往好的方面答就对了。 3.表格中加粗字体为复习重点和主要题型。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的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两全两发展创新和实践”(必背)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得发展 4.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5.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②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③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节学生观 “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必背)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①顺序性—循序渐进 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 ③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 ④互补性—扬长避短 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即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中学生的发展特点 1.中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鲜明特点; 2.中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特点是指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进步与提升; 3.中学生在具体的德、智、体、美等教育内容也有鲜明的发展特点; 全面发展学生观的基本要求 1.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生理健康要求得以实现,心理健康要求得以充分满足。 2.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要求(核心):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起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的意识。 3.中学生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客观要求是全面发展,在德智体美等方面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必要的准备和支持,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公正与中学生的共同发展 1.教育公正: 指教育机会对所有的学生都是均等的,教育均等包括入学机会均等和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2.学生差异包括: 性别差异、民族差异、地域差异、家庭背景的差异、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

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章职业理念本章考点 1、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理解“人的全方面发展”的思想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省心缺憾等歧视学生。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第一节教育观一、教育观与素质教育观(一)教育观教育观是指人们对教育这一事物以及它与其它事物关系的看法。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它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教育目的。(二)素质教育观 1、定义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入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2、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3.外延——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三)素质教育馆的产生与发展 1.素质教育观的产生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末提出的一个概念。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价值观念,其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大学教育过分专业化等。应试教育把教育活动的评价环节作为教育目的所在,把人的素质的某个方面作为全部,教育活动本身和教育培养对象被严重扭曲。因此,应试教育不仅背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也不利于培养社会进步与发展所需的人才。素质教育观扭转了应试教育观,把教育目的重新指向人本身,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 2.素质教育观的发展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

综合素质 教师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一)什么就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依据人得发展与社会发展得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得基本素质为根本目得,以尊重学生个体性,注重开发人得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得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得教育。 (二)素质教育得特征 1、全体性 所谓“全体性”,广义上,就是指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狭义上,就是指为全体适龄儿童开放接受正规基础教育得大门。 2.基础性 素质教育向儿童、青少年提供得就是“基本素质”而不就是职业素质或专业素质。 3.发展性 所谓“发展性”就是指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得知识与能力 4.全面性 所谓全面性就是指素质教育既要讲共同性,又要讲个别性、 5.未来性 所谓“未来性”就是指立足于未来社会得需要,而不就是眼前得升学目标或就业需求。 6、科学性 科学性体现在两方面:一就是素质教育必须交给学生科学知识,另一方面,素质教育必须遵循教育科学规律得指导、 7.终身性 由于素质得形成与发展贯穿人得一生,因而素质教育具有终身性特征。(三)实施素质教育得途径。

1.更新教育观念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得重要条件 (1)树立系统得教育观 (2)树立多元化得人才观 (3)树立全面得教育质量观 (4)树立学生主体观 2.建立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得课程体系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得重要环节 (1)要有多样性。 (2)要有时代性。 (3)要有实用性。 (4)要有个性。 3.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得重要手段 (1)充分发挥教学内容得思想性。 (2)多角度贯彻启发性原则。 (3)教学科研一体化 4.加强素质教育评价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得重要保障 (1)建立科学、全面、系统得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2)改进评价技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自评与她评相结合。 (3)加强课堂教学得过程评价。 5.校园文化建设就是促进素质教育得重要手段 (1) 加强建设物质文化,美化学校校园环境。 (2)加强建设制度文化,强化学校管理机制。 (3)加强建设课余文化,丰富学校校园生活。 (4)创造与谐人际关系,优化校园人际环境。 二、学生观 所谓学生观,就是对学生得本质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所处位置与作用上得瞧法。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是从事教师行业所必须具备的执业证书,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都应当具备教师资格。教师资格证书在我国有两种获得形式,一种是参加国家统考,一种是参加地方自主考试,两种形式的考试模式都是:笔试+面试。自教育部2011年在浙江、湖北率先开展教师资格“国考”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加入全国统考。从考试大纲来看,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考试,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地方自主考试笔试科目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根据规定,笔试和面试都通过方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笔试科目及面试内容如下表所示: 拼音早教幼儿园升小学基 本韵母 (用excel做的) 因为目前山西每年只在下半年举行教师资格考试,所以还不太了解上半年举行的省市有哪些。正好看到今天河北省是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最后一天报名,不知道大家报上名了没有呢?我2017年已经拿到小学教师资格证,今年1月7日刚参加完初中的面试,还在等待结果。教师证的考试人数真的很多,竞争很大,所以我把我自己备考时候总结的知识点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有用。我备考用的是中公教育的教材,教材不同可能知识点略有不同,但是大体一样,重点已经加粗,着重记忆。如果备考的伙伴们觉得对自己有用或者有什么补充和建议,不妨留言给我,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我已经拿到的教师资格证) 初中综合素质知识要点

一、职业理念 ㈠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㈡学生观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内涵: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⑴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⑵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⑶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和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⑴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中学综合素质大题必背

第一章: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4)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有:(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3)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 方法有:(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3)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行分析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观 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1)学生是完整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需要尊重(4)学生都有潜力 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从身心健康发展,主体性发展,中学生社会文化发展三个方面身心健康发展:生理心理健康的成长,生理心理健康得到社会的实现 主体性发展: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主体性发展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社会文化发展:主要涉及到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起点,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中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要求:中学教育必须以中学的发展需要为本,必须以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为本,必须以全体中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 “以人为本”也就是所有学生发展为本,必须坚持教育公正公平的原则 教育机会均等,要求公正的对待学生,不因何种原因,给予学生相同的教育机会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分阶段教育:学生的才能有高有低,因而给予学生的教育机会要按照学生的才能高低来进行分配; 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潜能不同,因而给予不同个性发展潜能的学生提供有利于发展

综合素质(职业理念)

1.一天,一位老师给学生上科学课,主題是“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老师安排学生去校园李甚 至校外的大自然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并做记录。走出课堂的孩子们显得很兴奋,不久一位同学跑过来说:“老师,我捉到一只蚂蚱。”其他同学也围过来看,突然,一个同学说:“这是只公的。”围观的同学哄堂大笑。老师问道:“你怎么知道的?”“我观察的,公蚂蚱有劲,跳的高。他自信地说。这是孩子最直接的推理,确实难能可贵!老师及时表扬道:“你真是一个小生物学家’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希望你能认真研究一番。”孩子认真地点点头,就在这时,一位同学跑过来告状:“一个同学把蚂蚱踩死了。”老师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教育机会。他走过去,几个同学正在气呼呼地责备那个同学。这位老师说:“蚂蚱也是有生命的物体。我们应该爱护每一个有生命的物体。我相信,这位同学一定是无意踩死的。这样吧,老师提一个建议:不如挖个坑,把他安葬了吧!”于是,在学校的草地上,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葬礼”。可以说在这潜移默化中,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会比多少遍说教都来得有效! 问题:试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2013年下) 这位老师的做法是恰当的,值得学习的,践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首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师观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尊重和赞赏。材料中教师在一个同学发现蚂蚱并通过自己判断是公蚂蚱的时候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对他一笑置之,而是表示赞赏,践行了要尊重和赞赏学生的理念。 其次,素质教育观的内涵要求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材料中教师在上科学课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积极关注学生品德的培养,在一个同学踩死蚂蚱大家都在声讨他的时候没有过分严格批评学生,而是和大家一起安葬蚂蚱,通过实际行为来教育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育。材料中教师通过户外实践的形式给大家上科学课,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做法。 2.在一节语文课上,当胡老师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恒星”一处时.刘明同学问到:“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全班同学都觉得这个问題太简单,哄堂大笑,刘明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懊悔自己不该问这么简单的问題。胡老师见状,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了,大家都认真地思考起来,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讨论,同学

中学综合素质《职业理念》章节习题:教育观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年真题)下列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的是()。A.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B.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C.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D.引导学生协调发展 2.素质教育贯穿于()。 A.中小学教育 B.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 C.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 D.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 3.教育观中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是()。 A.素质教育观 B.教育目的观 C.教育方法观 D.教学组织形式观 4.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A.提高国民素质 B.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C.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D.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和能力 5.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主要有()。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A.??? B.??? C.??? D.???? 6.()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A.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B.全面发展 C.面向全体学生 D.个性的发展 7.素质教育的总目标是()。 A.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B.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 C.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D.促进心理成熟化 8.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的培养。A.创新精神 B.创新能力 C.应变能力

D.实践能力 9.素质教育的外延是()。 A.全方位的、全过程的 B.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C.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终身教育 10.()年,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A.1997 B.1998 C.1999 D.2000 11.第一次在国家层面的正式文件中使用“素质教育”概念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C.《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D.《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2.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最根本的要求是()。 A.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B.素质教育的全面性 C.素质教育的基础性 D.素质教育的发展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