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的发展及现状

农药的发展及现状
农药的发展及现状

国内农药中杀虫剂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我国现有农药生产企业2600多家,能够生产600多种农药原药的农药,在世界农药发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药行业满足了农业生产防治病虫草害的需要,对于保证夏粮、秋粮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自2008年以来,农药工业大力调整结构,努力提高质量,积极拓展服务,在上半年取得了产销两旺、效益增长的好成绩,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杀虫剂是农药中使用最多的一类,是主要用于防治农业病虫害和城市卫生害虫的药品。但是杀虫剂的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的,不单单对环境有较大危害,甚至会危及动物及人类的生存。所以,农药中杀虫剂的现状及发展就有待研究了,本文就是针对农药中杀虫剂的危害和改进方法,以及未来我国农药中杀虫剂的发展研究进行讨论。

关键词:杀虫剂;危害;改进;发展

前言

在我国农药的使用十分广泛,农药中的杀虫剂更是屡见不鲜,相关资料表明自十年前起,农药中杀虫剂占70%,杀虫剂中高毒农药占70%,高毒农药中有机磷农药占70%,到目前为止高毒农药所占的比例不到3%,多年以来,我国生产的农药中,杀虫剂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在杀虫剂中又是以高毒有机磷杀虫剂为主,其中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氧化乐果5个品种的使用规模最大。但是杀虫剂带来的危害也是比比皆是,在这种情况下便给生物农药杀虫剂的兴起创造了一个发展的平台。

1.农药杀虫剂的分类

在二十世纪,农业的迅速发展,杀虫剂令农业产量大升。但是,几乎所有杀虫剂都会严重地改变生态系统,大部分对人体有害,其它的会被集中在食物链中。我们必须在农业发展与环境及健康中取得平衡。那么农药杀虫剂的分类有哪些呢?

按化学成分来源和发展过程分

无机杀虫剂和有机杀虫剂。无机杀虫剂,如砷酸钙、亚砷酸、氟化钠等。有机杀虫剂包括天然的有机杀虫剂、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和生物杀虫剂。1、天然的有机杀虫剂包括植物性杀虫剂(如鱼藤、除虫菊、烟草等)和矿物性杀虫剂(如机油、柴

油等)。2、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包括有机氯类杀虫剂,有机磷类杀虫剂等。3、生物杀虫剂包括微生物杀虫剂、生物代谢物杀虫剂和动物源杀虫剂,如苏云金杆菌(B.T.)等。

1.2 按杀虫剂的作用方式或效应分

(1)、胃毒剂指经昆虫取食进入体内引起中毒的杀虫剂,如乙酰甲胺磷等。

(2)、触杀剂指经昆虫体壁进入体内引起中毒的杀虫剂,如马拉硫磷等。

(3)、熏蒸剂指施用后,呈气态或气溶胶态的生物活性成分,经昆虫气门进入体内引起中毒的杀虫剂,如溴甲烷、磷化氢等。

(4)、内吸剂指由植物根、茎、叶等部位吸收、传导到植株各部位,或由种子吸收后传导到幼苗,并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一定时间而不妨碍植物生长,并且其被吸收传导到各部位的药量,足以使危害该部位的害虫中毒致死的药剂,如乐果等。

(5)、驱避剂能使昆虫忌避而远离药剂所在处,本身并无毒害作用的药剂,如香茅草(对吸果蛾有驱避作用)等。

(6)、不育剂此药剂被昆虫摄入后,能破坏其生殖功能,使害虫失去繁殖能力,如替派、噻替派、喜树碱等。

(7)、拒食剂能使昆虫产生拒食反应的药剂,如印楝素等。8、昆虫生长调节剂指通过扰乱昆虫正常生长发育,使昆虫个体生活能力降低、死亡或种群灭绝的杀虫剂,如印楝素、川楝素、早熟素、灭幼脲等。

1.3 按照毒理作用方式的不同可将杀虫剂分

(1)、物理性毒剂如矿物油等。

(2)、原生质毒剂如重金属、砷素剂、氟素剂等。

(3)、呼吸毒剂如磷化氢、硫化氢、鱼藤酮等。

(4)、神经毒剂如氯化烃类、芳香族类及烯族烃类、植物性杀虫剂(如烟碱、除虫菊等)、有机磷酸酯类、氨基甲酸酯类等。此外,作为杀虫剂应用的还有活体微生物农药,这一类主要是指能使害虫致病的真菌、细菌、病毒,经过人工培养,用来防治或消灭害虫。例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核型多菌体病毒等。

1.4农药杀虫剂按来源分

①无机和矿物杀虫剂。如砷酸铅、砷酸钙、氟硅酸钠和矿油乳剂等。这类杀虫剂一般药效较低,对作物易引起药害,而砷剂对人毒性大。因此自有机合成杀虫剂大量使用以后大部分已被淘汰。

②植物性杀虫剂。全世界约有1000多种植物对昆虫具有或多或少的毒力。广泛应用的有除虫菊、鱼藤和烟草等。此外有些植物里还含有类似保幼激素、早熟素、蜕皮激素活性物质。如从喜树的根皮、树皮或果实中分离的喜树碱对马尾松毛虫有很强的不育作用。

③有机合成杀虫剂。如有机氯类的DDT、六六六、硫丹、毒杀芬等,DDT,六六六曾是产量大、应用广的两个农药品种,但因易在生物体中蓄积,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在许多国家禁用或限用;有机磷类的对硫磷、敌百虫、乐果等约400个品种以上,产量居杀虫剂的第一位;氨基甲酸酯类的西维因、呋喃丹等;拟除虫菊酯类的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等;有机氮类的杀虫脒、杀虫双等。

④昆虫激素类杀虫剂。如多种保幼激素、性外激素类似物等(见昆虫激素类农药)。

2.农药杀虫剂对人体的危害

杀虫剂是农药中使用最多的一类,杀虫剂是主要用于防治农业病虫害和城市卫生害虫的药品。按照农药杀虫剂对人类危害不同主要分为:“三致”危害、急性中毒、慢性危害。

一、最为严重的危害:致癌、致畸、致突变

错误地选择使用杀虫剂可能会导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不可挽回的致命杀害。这是最为致命的农药杀虫剂危害。研究显示18种广泛使用的农药杀虫剂具有明显的致癌性,还有16种显示潜在的致癌危险性。在金钱利益面,不法分子生产销售被禁止的农药杀虫剂。其中二溴氯丙烷可引发男性不育,对动物有致癌、致突变作用。

二、杀虫剂急性中毒

当农药杀虫剂通过口鼻呼吸道大量进入人体内,吸入一定剂量的药剂在短时间内可能导致急性中毒。急性中毒是农药杀虫剂危害最为明显的,会导致神经麻痹甚至死亡。

三、杀虫剂慢性中毒

慢性中是最为隐蔽的农药杀虫剂危害。至危害是长期接触食用农药杀虫剂残留的食品造成药性在体内的累积,对人类健康是潜在的威胁。此慢性杀虫剂危害影响神经系统,

破坏肝脏功能,造成生理障碍,甚至有可能影响生殖系统,产生畸形怪胎,导致癌症。即便是慢性的危害也防范。

当然,杀虫剂都是有毒药成分的,大部分对人类都有害,只是危害的程度不一样而已,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合理用药,并再好通风,防范杀虫剂对健康的危害。

3.农药杀虫剂的发展趋势

杀虫剂不仅在我国市场上占据半壁江山,在国际市场也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人类在使用化学农药杀虫剂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化学农药带来的各种便利及好处,农药对于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来说更是不可缺少的。有资料显示每年生产的各种化学农药高达200多万吨,其销售额每年高达100亿美元。但是化学农药杀虫剂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也渐渐显示出来了:由于大量使用农药,水源、空气、土地等都受到了污染,毒素在作物中积累也造成人和动物的中毒等。在此情况下,无毒害无污染的生物农药杀虫剂便应运而生了。选择无公害、无污染、选择性高、低成本的生物农药便成为了一种趋势。

我国生物农药主要品种有Bt杀虫剂、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转基因植物、病毒类农药、真菌类农药、植物生长调节类农药,大宗产品仍以井岗霉素和Bt为主,从品种、剂型、质量和数量上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在2001年国家计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中,天然植物源杀虫剂菊酯、年产6000吨“武大绿洲”系列生物病毒杀虫剂、真菌生防制剂、复合微生物活菌制剂和年产5000

吨的寡聚糖生物农药5个生物农药项目获得批准。2002年又批准年产3000吨“安徽奥绿”系列生物病毒杀虫剂、年产1万吨宁南霉素、线虫生防制剂和年产3万吨固体发酵Bt 等生物农药项目。此外我国还研发了新型杀虫微生物制剂:以叶甲类鞘翅目害虫、甜菜夜蛾等鳞翅目害虫为主要防治对象,进行高效广谱Bt制剂的研制和应用研究。充分利用我国极其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分离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要应用价值的新的抗虫和抗病蛋白基因。通过杀虫蛋白基因组合,分子进化、不同结构域中氨基酸定点诱变、融合、互换等分子设计手段进一步提高杀虫毒力,扩大杀虫谱。

4.总结

尽管农药杀虫剂的危害不容小觑,但是它给人们带来的方便确实不容忽视,与此同时新型的无公害无污染的生物农药杀虫剂的发展前景更是十分广阔,也必将成为杀虫护农的主导产品。

参考文献

[1]杨石先国内外农药发展的趋势【期刊】农药技术报导1959-09-28

[2]殷向东我国农用杀虫剂阶段性发展的关键措施与技术【期刊】农药市场信息2007-12-01

[3]唐韵市场看好病毒杀虫剂和细菌杀虫剂【期刊】农药市场信息2003-05-16

[4]卢南异军突起的杀虫剂——灭幼脲Ⅲ号【期刊】云南林业1987-12-27

[5]郑冬梅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研究【博士】福建农林大学2006-04-01

[6]陈伟国;董瑞华;孙海燕水稻杀虫剂应用趋势及对蚕桑生产安全的影响【期刊】蚕桑通报

2013-05-15

我国生物农药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

植物激活蛋白_我国生物农药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 发布:蛋白农药网相关资料浏览/评论:381/0 日期:2010年8月9日 我国生物农药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 生物农药是指直接利用生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或生物活体作为农药,以及人工合成的与天然化合物结构相同的农药。生物农药具有生产原料来源广泛,对非靶标生物安全、毒副作用小、对环境兼容性好等特点,已成为全球农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并逐渐渗入到生物农药生产中,使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生物农药的优越特性(节能、环保、保护资源)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成为各国生物技术研究机构和公司的研究热点。目前科学家们已研制出一系列选择性强、效能高、无污染的生物农药。统计资料表明,美国生物杀虫剂销售额1990年为1 500万美元,而到2000年已达6亿美元左右。 l我国生物农药的现状分析 1.1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上生物农药使用量最多的国家有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占世界总量的44%。欧洲的生物农药使用量占全世界的20%,亚洲占13%,大洋洲占11%,拉美洲和加勒比湾占9%,非洲占3%。 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 ,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在国家主管部门的扶持下,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具有良好试验条件的科研院所、高校、国家及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其他具备一定工作条件的研究单位。在生物农药的资源筛选评价、遗传工程、发酵工程、产后加工和工程化示范验证方面已经自成体系,拥有大约400家生物农药生产企业。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步伐逐年加快,至2001年我国已注册登记的生物农药品种达80个,占已注册品种总数的13.7%;产品694个,占已注册产品的7.2%,年产量近10万t制剂。至2004年我国已注册登记的生物农药有效成分品种140个,占我国农药总有效成分品种的15%;产品411个,占已注册产品的8%;年产量12~13万t制剂,约占农药总产量的12%;年产值约3亿美元,占农药总产值的10%左右;使用面积约2600万hm2次,每年新研制成

微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微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摘要化学农药的使用能够控制病虫害,增加作物的产量,但在土壤、空气和粮食中的残留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和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微生物农药是指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由它加工而成的、具有杀虫、杀菌、除草、杀鼠或调节植物生长等活性的物质,包括活体微生物农药和农用抗生素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Bt制剂、病毒杀虫剂、真菌杀虫剂和真菌除草剂;后者主要指微生物所产生的一些有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化学修饰物。微生物农药由于其广谱、高效、安全、环境相容性好等特点,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微生物农药的种类、特点、应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微生物农药;应用现状;发展前景 1.传统化学农药和微生物农药的比较 1.1传统化学农药产生的危害 1.1.1对土壤的影响 传统化学农药施用以后,一部分残留在农作物表面,一部分直接进入土壤,被土壤颗粒吸附。大气中的残留农药和农作物上的农药经雨水淋洗进入土壤,直接或间接与土壤接触,杀灭土壤中的微生物,影响土壤的腐熟和透气性,破坏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1.1.2破坏生态平衡 在杀灭害虫的同时,也杀灭了害虫的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害虫种群急剧上升。有些次要的害虫,由于天敌数量急剧减少,很快发展为主要害虫。 1.1.3产生抗药性 针对一种害虫长期使用同种农药,往往会使其产生抗药性,从而导致农药浓度及用药频率增加,使农药残留更高。 1.1.4威胁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化学农药在蔬菜水果上的残留会对食品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农药通过饮食或食物链间接进入人体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致癌,危害人体健康。 1.2微生物农药的优点 与传统化学农药相比,微生物农药具有以下优点:(1)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良好。病原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农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农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2016年5月

目录 前言 (1) 一、农药产业现状 (1) (一)农药产业概况 (1) (二)农药工业发展成就 (2) (三)农药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4) 二、农药工业面临的形势 (5) (一)世界农药发展现状及趋势 (5) (二)国内农药发展环境 (7) (三)农药工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9)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0) (一)指导思想 (10) (二)基本原则 (10) 四、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11) (一)发展目标 (11) (二)主要任务 (13) 五、产业政策及保障措施 (14) (一)产业政策 (14) (二)保障措施 (16)

前言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防治有害生物,应对爆发性病虫草鼠害,保障农业增产以及粮食和食品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农药还用于林业、工业、交通等国民经济部门,对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相关产业的正常运行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90%的农药用于农业生产,非农业用途农药占10%左右。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管理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调整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使得我国农药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农药生产大国,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然而,我国农药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集中度不高、部分产品产能过剩、创新能力弱、产品同质化严重、“三废”处理技术滞后等问题依然突出。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提高农药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药工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编制《农药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是非常必要的,该规划是2016-2020年农药工业行业管理、优化生产力布局、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指南。 一、农药产业现状 (一)农药产业概况 我国农药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包括科研开发、原药生产和制剂加工、原材料及中间体配套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到2015年底,获得农药生产资质的企业有近2000家,其中原药生产企业500多家,全行业从业人员16万人。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

农药的发展及现状

国内农药中杀虫剂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我国现有农药生产企业2600多家,能够生产600多种农药原药的农药,在世界农药发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药行业满足了农业生产防治病虫草害的需要,对于保证夏粮、秋粮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自2008年以来,农药工业大力调整结构,努力提高质量,积极拓展服务,在上半年取得了产销两旺、效益增长的好成绩,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杀虫剂是农药中使用最多的一类,是主要用于防治农业病虫害和城市卫生害虫的药品。但是杀虫剂的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的,不单单对环境有较大危害,甚至会危及动物及人类的生存。所以,农药中杀虫剂的现状及发展就有待研究了,本文就是针对农药中杀虫剂的危害和改进方法,以及未来我国农药中杀虫剂的发展研究进行讨论。 关键词:杀虫剂;危害;改进;发展 前言 在我国农药的使用十分广泛,农药中的杀虫剂更是屡见不鲜,相关资料表明自十年前起,农药中杀虫剂占70%,杀虫剂中高毒农药占70%,高毒农药中有机磷农药占70%,到目前为止高毒农药所占的比例不到3%,多年以来,我国生产的农药中,杀虫剂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在杀虫剂中又是以高毒有机磷杀虫剂为主,其中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氧化乐果5个品种的使用规模最大。但是杀虫剂带来的危害也是比比皆是,在这种情况下便给生物农药杀虫剂的兴起创造了一个发展的平台。 1.农药杀虫剂的分类 在二十世纪,农业的迅速发展,杀虫剂令农业产量大升。但是,几乎所有杀虫剂都会严重地改变生态系统,大部分对人体有害,其它的会被集中在食物链中。我们必须在农业发展与环境及健康中取得平衡。那么农药杀虫剂的分类有哪些呢? 按化学成分来源和发展过程分 无机杀虫剂和有机杀虫剂。无机杀虫剂,如砷酸钙、亚砷酸、氟化钠等。有机杀虫剂包括天然的有机杀虫剂、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和生物杀虫剂。1、天然的有机杀虫剂包括植物性杀虫剂(如鱼藤、除虫菊、烟草等)和矿物性杀虫剂(如机油、柴

2017年中国农药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农药的定义及分类 (1)农药的定义 农药是确保农业稳产、丰收、保证全球粮食供应必不可少的重要生产资料。按照《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卷》的定义,农药(Pesticides)主要是指用于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国务院颁布的《农药管理条例》(2017 年修订)将农药定义为:用于预防、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鼠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2)农药的分类 农药可根据不同的分类角度和标准进行划分: 根据原料来源,可分为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化学农药,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制成,用于农林业病虫害等有害生物防治的化学合成物,目前被广泛地运用在农业生产之中,是农药工业的主体。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真菌、细菌、昆虫病毒、转基因生物、天敌等)或其代产物(信息素,生长素,萘乙酸钠, 2,4-D 等)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 根据防治对象,可分为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脱叶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目前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在全球农药市场中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 根据加工剂型,可分为水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乳油、悬浮剂、散粒剂、胶体剂、烟雾剂、油剂等。 2、农药行业概况 (1)全球农药行业概况 ①全球农药行业已进入成熟阶段 全球农药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进入比较成熟的发展阶段,从市场规模变动趋势看,受世界人口和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推动,对农药的刚性需求不变,全球农药市场销售额在过去的十几年整体呈上升趋势。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 2015 年修订》的数据及预测, 2015 年全球人口约为 73.49 亿人, 2030年和 2050 年,人口规模将分别上升至 85.01 亿人和 97.25 亿人。

农药剂型大全解读

农药剂型大全解读 中国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 原母药水分散粒剂 WG 原药 TC 笔剂 CA 母药 TK 可湿性粉剂 WP 可溶性片剂 WT 液体剂型 水剂 AS 用于种子处理的剂型微囊悬浮剂 CS 干拌种剂 DS 可分散液剂 DC 悬浮种衣剂FS 乳油 EC 种衣剂 SD 水乳剂 EW 湿拌种剂 WS 微乳剂 ME 其他剂型油剂 OL 气雾剂 AE 悬浮剂 SC 块剂 BF 可溶液剂 SL 缓释剂BR 超低容量剂UVL 电热蚊香液EL 滴加液 MA 电热蚊香片EM 电热蚊香浆ET 固体剂型烟剂 FU 干悬浮剂 DF 乳膏 GS 粉剂 DP 压缩气体制剂GA 细粒剂 FG 丸剂 PT 颗粒剂 GR 毒饵 RB 大粒剂 GG 喷射剂SF 微粒剂 MG 片剂 TA 可溶性粒剂SG 追踪粉 TP 可溶性粉剂SP 熏蒸剂VP 1 主要剂型 一、乳油EC 二、微乳剂ME 三、水乳剂EW 四、可湿性粉剂WP 五、可溶性粉剂SP 六、水分散粒剂WG 一、乳油 (一)、乳油的概念

乳油是农药基本剂型之一,它是由农药原药按规定比例溶解在有机溶剂(如苯、甲苯)中,再加入一定量的农药专用乳化剂而制成的均相透明油状液体,加水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优点:加工过程简单、设备成本低、配制技术容易掌握,有效成分含量高,储存稳定性好,使用方便,药效高。 缺点:使用大量的易燃、有毒有机溶剂,加工储运安全性差,使用时气味大,对环境相容性差。因此乳油的发展方向是高浓度乳油,部分代替有机溶剂的水基型制剂。 (二)、乳油的加工工艺 1、组分及要求:凡是液态或在常用有机溶剂中易溶解的农药原药一般均可加工成乳油;对水溶性较强的原药,加工成乳油较为困难,需使用助溶剂。原则上,乳油含量越高越经济。 溶剂对原药起稀释和溶解作用,要求对原药溶解度大,与原药相容性好,来源丰富成本低,闪点高,常用溶剂如: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类化合物。 乳化剂是乳油配方筛选的关键,常用复配乳化剂,多为非离子型与阴离子型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的混合乳化剂。 助剂能提高溶剂对原药的溶解能力,常用的如醇类、酮类、乙酸乙酯。 2、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 2

农药行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农药行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目录 CONTENTS 第二篇:2015年Q1我国化学农药原药销售量统计 ------------------------------------------------------- 2 第三篇:有机农药行业集中度提高产业投资进入增长期 ------------------------------------------------ 4 第四篇:化学农药行业供给情况分析 --------------------------------------------------------------------------- 5 第五篇:化学农药行业经营效益数据分析 -------------------------------------------------------------------- 5 第六篇:化学农药行业经营情况数据分析 -------------------------------------------------------------------- 6 第七篇:农药行业发展借力“互联网+”打击假冒伪劣-------------------------------------------------- 7 第八篇:污染日趋严重农药行业正经历环保考验 ---------------------------------------------------------- 8 第九篇:农药电商褒贬不一势不可挡 --------------------------------------------------------------------------- 9 第十篇:2015年我国农药市场需求预测 ----------------------------------------------------------------------10 第十一篇:高效低毒农药将成为农药发展方向-------------------------------------------------------------11 第十二篇:高效低毒农药将成为农药发展新方向 ---------------------------------------------------------11 第十三篇:2015年农药行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12 第十四篇:中国农药行业开启变革之路-----------------------------------------------------------------------13 第十五篇:中国农药行业发展趋势浅析-----------------------------------------

2015年农药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仪陇县2015年农药使用情况 调查报告 农药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料,使用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对于促进农业生产,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仪陇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今年来在大力发展无公害生产,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为落实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省到2020年农药减量控害行动方案》(川农业〔2015〕56号),按照省、市要求,我站于9月下旬对我县农村农药使用和销售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一、农药使用现状 1、杀虫剂占全年农药使用量的15%、杀菌剂占全年农药使用量的10%、除草剂占全年农药使用量的30%、植物生长调节剂占全年农药使用量的5%、杀鼠剂占全年农药使用量的5% 2、高毒农药所占农药使用量比例为5%、中毒农药所占农药使用量比例为5%、低毒农药所占农药使用量比例为20%和生物农药所占农药使用量比例为5%。经过我站调查现在用在农业生产上的高毒农药已大量减少,农民更加注重选择绿色环保、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用于作物病虫害的防治。 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防治决策依据来源。防治决策依据主要有两点。一是根据经验。多数老百姓对常见的病虫害,如稻瘟病、螟虫、蚜虫等病虫害有识别能力,能正确用药,但是在用药时间上有待改进;二是描述病虫害,请经销商配药。仅有少部分老百姓能描述

正确,并达到防治效果。多数老百姓不能正确描述作物病情,导致用药不对路,防治无效果。 4、现有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主要使用的农药剂型主要包括可湿性粉剂、粉剂、乳油和水剂等。仪陇县属于山区丘陵地带,因此,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使用的植保机械类主要是中小型器械,主要有手动喷雾器、机动喷雾器、担架式喷雾器,今年我县两个植保服务公司新采购5台无人机经行病虫防治。 5、大田作物农药亩用量在 7-15ML 兑水1000-2000倍液,亩用量就按4壶水打,总共就是60ML左右,成本在16-20元左右。经济作物农药亩用量在50ML左右,成本在10-15元左右及亩用药成本范围。 二、农药经销商销售的产品情况 1、农药经销商销售的产品中杀虫剂所占的比例为30%、杀菌剂所占的比例为20%、除草剂所占的比例为25%、植物生长调节剂所占的比例为15%、杀鼠剂所占的比例为10%。 2、农药销售中高毒农药所占的比例为5%、中毒农药所占的比例为10%、低毒毒农药所占的比例为80%和生物农药毒农药所占的比例为5%。目前,我县市场上销售的农药毒性正逐渐趋于中低毒化,低毒农药产品所占比例达54.55%,比例最高;中等毒性农药次之,占18.18%;高毒农药最低,仅有9.09%;还有18.18%的农药产品在标签上未标注毒性。 3、销售的产品中主要由可湿性粉剂、粉剂、乳油和水剂等剂型构成。

生物农药的发展与苏云金杆菌杀虫剂研究现状_刘保民

2011.01B 总第206期生物农药的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由于农业病虫害所造成的农产品损失每年达到15%~25%.大规模地使用化学农药是当前控制害虫的主要策略。这一措施虽然对于稳定农业产量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化学农药的杀虫谱广,田间残效期较长,容易诱发害虫对其产生抗药性,特别是化学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导致妇女流产、婴儿畸变以及诱发人类癌症等各种疾病。因此,使用生物农药防治害虫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生物农药发展概况 随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已成为当今农药的发展方向。生物农药是指非人工合成,具有杀虫、杀菌或抗病、除草能力的,并可以制成具有农药功效和商品价值的生物制剂,包括微生物源农药(细菌、病毒、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抗病虫草害的转基因植物等。相对于常规的化学农药而言,生物农药具有作用方式独特,防治对象专一,对天敌等有益生物安全,用量小,降解快,对人、畜、环境风险性低,适用于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特点。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曾明确指出,到2000年要在全球范围内控制化学农药的销售和使用,生物农药的用量达到60%,然而,目前生物农药在全球农药销售总量中仅占2%的市场份额,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因此,大力发展生物农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任务。我国有关部门提出到2015年,要求生物农药的使用占农药总量的30%~50%,按此比例计算,当前我国农药耗用量每年达120万t,年需生物农药量至少在60万t以上。至2002年底,包括转基因棉花,我国生物农药年产量仅占到农药总产量的10%左右,推广应用面积占到农药总应用面积的12%左右。可见发展生物农药已经成为我国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目前,我国正式注册的农药生产企业近2000家,品种约250种,年产量近40万t,总产量仅次于美国。其中,化学农药占农药总量的90%以上,生物农药所占比例不足10%,我国农药品种结构老化,高毒品种仍在继续使用,集中表现为“3个70%”,即杀虫剂约占农药总产量的70%,有机磷农药约占杀虫剂的70%,几个高毒老品种,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敌敌畏等约占有机磷农药的70%,这种现状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生物农药在我国发展有两个高潮,即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前一个高潮阶段由于当时生物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满足不了生物农药对工艺、贮藏和运输要求的条件,除井冈霉素外,未形成有影响的产品。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生物技术尤其是微生物技术的进步,为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了便利,形成了第二个高潮。据《农药登记公告》统计,我国已商品化的生物农药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类: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阿维菌素和农用抗生素等。 不同种类的生物农药各有特点,病毒类生物农药由于病毒无法离体培养,生产中需要大量养殖昆虫,从而使大规模生产受到限制;真菌类生物农药,由于大量培养抗逆孢子技术没有突破,致使产品的保存期和稳定性达不到农药登记的要求,造成规模化生产存在一定的难度;植物源农药由于需要种植大量植物,工业规模化生产受到土地、植被和生态保护等限制;动物源农药主要是被开发成仿生合成农药,直接开发成生物农药难度很大;转基因植物,由于安全性评价问题也影响其推广应用。以苏云金杆菌为代表的细菌类杀虫剂,由于 山西省芮城县生物农药厂刘保民 与 苏云金杆菌杀虫剂研究现状 27 AGRICULTURAL TECHNOLOGY&EQUIPMENT

农药制剂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最新】

农药制剂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据了解,农药的原药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必须加工配制成各种类型的制剂,才能使用。制剂的型态称剂型,商品农药都是以某种剂型的形式,销售到用户。我国使用最多的剂型是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粉剂、粒剂、水剂、毒饵、母液、母粉等十余种剂型。 农药制剂用药量怎么算 一般农药的用量需要严格根据其产品说明来使用,农药都需要稀释,根据农药重量乘以稀释倍数可得出加水量,再根据单位面积需用药液量算出农药用量,再兑上相应的水即可。 据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0-2025年中国农药制剂行业发展全景调研与投资趋势预测研究报告》统计分析显示: 当前,我国农药的折百生产率已经达到130万t,约占到全球农药折百使用的48%。而在农药制剂的生产方面,我国每年生产量已经超过500万t,出口量也超过了100万t,可以说我国已经成为了农药制剂的进出口大国。 但就我国农药制剂的生存模式而言,在刚进入到21世纪阶段,

仍然以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为主要模式,制剂的型号则主要是EC和WP。在2005年之后,流线型的制剂生产模式则成了各生产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各类新兴制剂也不断被研发出来,如SC和WG等,生产技能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在2010年后,我国农药制剂生产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很多数字化技术也开始逐渐被运用到制剂生产当中,但仍然没有比较突出的创新研究,和发达国家的制剂产业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 虽然我国农药制剂渗出液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也有了追逐上发达国家的趋势。但应认识到我国的制剂行业发展壮大,比那些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晚了几十年,即使这几年来有了一些发展成就,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远远不够。 对于我国当前的农药制剂企业而言,其发展主要面临三个主要压力,这也是其发展路途上的重要阻碍。一是在新时期,农药制剂的生产越来越重视绿色环保,那些对环境有较大污染或绿色元素不够多的制剂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排斥;二是制剂的生产安全性也受到了很多部门的监控;三是在当前的国际市场上,农药制剂的生产水平以及制剂的质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想在制剂市场上有一席之地,企业就必须要能在这些方面进行发展创新,将智能化技术融于到农药制剂产业当中。

生物农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生物农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摘要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开发对于满足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中病虫害防治的需要, 缓解农药残留带来的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已成为我国科技界、产业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阐述了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现状, 探讨了生物农药研究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技术和产业的角度展望了生物农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物农药)(现状)(发展趋势) 生物农药是具有农药特性的用来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活体及其产生的生理活性物质和转基因产物。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对人畜和非靶标生物安全,环境兼容性好,不易产生抗性,易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来源广泛等优点。因此,高效生物农药的开发应用对人类健康、环境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1我国生物农药的现状分析 1. 1 发展现状 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在国家主管部门的扶持下,已逐步形成了具有良好试验条件的科研院所、高校、国家及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其他具备一定工作条件的研究单位。在生物农药的资源筛选评价、遗传工程、发酵工程、产后加工和工程化示范验证方面已经自成体系,拥有大约400家生物农药生产企业[1]。近10年来,我国在生物农药研究的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方面已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苏云金杆菌杀虫剂、农用抗生素、棉铃虫NPV、杀虫真菌剂等技术产品已经达到或部分超过国外同类先进水平,不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变化,而且走出国门,进入亚洲和欧美市场。 1. 2 生物农药开发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生物农药的开发与应用取得了可喜的研究进展,新品种不断涌现,市场份额逐年增加,应用面积持续扩大。然而,在生物农药开发与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生物农药的健康发展,亟待解决。 我国生物农药发展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仿制国外产品多,原创性拳头产品少;研究开发与生产脱节,重学术水平,轻技术创新;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质量稳定性差;产品的产业化,市场化及应用推广难度大;缺乏有效的风险投资意识等 [ 2] 。由于目前我国生物农药品种有50余种,其发展历史长短各异,研究深度也不一致,各个产品面临的技术瓶颈也不尽相同。 2生物农药的发展趋势 2. 1 主要发展趋势

农药剂型及特点介绍

农药剂型及特点介绍 农药原料合成的液体产物为原油,固体产物为原粉,统称原药。绝大多数农药原药由于其理化性质和有效成分含量很高而不能直接使用,实践当中,需要加工成不同的剂型。目前,常用的农药剂型有以下几种:1.乳油(EC) 乳油主要是由农药原药、溶剂和乳化剂组成,在有些乳油中还加入少量的助溶剂和稳定剂等。溶剂的用途主要是溶解和稀释农药原药,帮助乳化分散、增加乳油流动性等。常用的有二甲苯、苯、甲苯等。 农药乳油要求外观清晰透明、无颗粒、无絮状物,在正常条件下贮藏不分层、不沉淀,并保持原有的乳化性能和药效。原油加到水中后应有较好的分散性,乳液呈淡蓝色透明或半透明溶液,并有足够的稳定性,即在一定时间内不产生沉淀,不析出油状物。稳定性好的乳液,油球直径一般在0.1~1微米之间。 目前乳油是使用的主要剂型,但由于乳油使用大量有机溶剂,施用后增加了环境负荷,所以有减少的趋势。 2.粉剂(DP) 粉剂是由农药原药和填料混合加工而成。有些粉剂还加入稳定剂。填料种类很多,常用的有粘土、高岭土、滑石、硅藻土等。 对粉剂的质量要求,包括粉粒细度、水分含量、pH值等。粉粒细度指标,一般95%~ 98%通过200号筛目,粉粒平均直径为30毫米;

通过300号筛目,粉粒平均直径为10~15微米。通过325号筛目(超筛目细度),粉粒平均直径为5~12微米。水分含量一般要求小于1%。PH 值6~8。 粉剂主要用于喷粉、撒粉、拌毒土等,不能加水喷雾。 3.可湿性粉剂(WP) 可湿性粉剂是由农药原药,填料和湿润剂混合加工而成的。可湿性粉剂对填料的要求及选择与粉剂相似,但对粉粒细度的要求更高。湿润剂采用纸浆废浆液、皂角、茶枯等,用量为制剂总量的8%~10%;如果采用有机合成湿润剂(例如阴离子型或非离子性)或者混合湿润剂,其用量一般为制剂的2%~3%。 对可湿性粉剂的质量要求应有好的润湿性和较高的悬浮率。悬浮率不良的可湿性粉剂,不但药效差,而且往往易引起作物要害。悬浮率的高低与粉粒细度、湿润剂种类及用量等因素有关。粉粒越细悬浮率越高。粉粒细度指标为98%通过200号筛目,粉粒平均直径为25微米,湿润时间小于15分钟,悬浮率一般在28%~40%范围内;粉粒细度指标为96%以上通过325号筛目,粉粒平均直径小于5微米,湿润时间小于5分钟,悬浮率一般大于50%。 可湿性粉剂经贮藏,悬浮率往往下降,尤其经高温悬浮率下降很快。若在低温下贮藏,悬浮率下降较缓慢。 可湿性粉剂加水稀释,用于喷雾。

关于农村农药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农药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系别: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指导老师:陈可涛 团队名称:新芽 队长:闫凯 队员:冯晓红、王珍珍、张迪

农药残留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日常食用的农产品水果很多都残留农药 农药残留一般在于农药的过量使用和不恰当的使用 方法

目录 前言………………………………………… 1.研究概述………………………………… 1.1调查目的……………………………………………………… 1.2调查原因…………………………………………………… 1.3调查意义…………………………………………………… 1.4调查内容…………………………………………………… 1.5调查方法…………………………………………………… 1.6调查样本…………………………………………………… 1.7调查问卷…………………………………………………… 1.8调查过程……………………………………………………

2.调查结果及分析………………………… 2.1农药残留污染的现状…………………………………………………2.2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2.3农药残留的主要原因…………………………………………………2.4各国针对农药残留问题的举措……………………………………… 2.5农药残留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3.总结………………………………………

前言 一、世界农药发展历史 世界农药发展历史农药的使用可追朔到公元前几百年。在古希腊,已有用硫磺熏蒸害虫及防病的记录,中国也在公元前就用莽草、蜃炭灰、牡鞠等灭杀害虫。而作为农药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天然药物及无机化合物农药为主的天然和无机药物时代,第二阶段是有机合成农药的时代,这使植物保护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天然药物时代 类常常把包括农牧业病虫草害的严重自然灾害视为天灾。以后,通过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物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后来陆续发现了一些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农用药物。他们把烟草、松脂、除虫菊、鱼藤等杀虫植物加工成制剂作为农药使用。法国用烟草及石灰粉防治蚜虫,这是世界上首次报导的杀虫剂。美国人发现高加索部族用除虫菊粉灭杀虱、蚤,将除虫菊花加工成防治卫生害虫的杀虫粉出售,并制造了鱼藤根粉。在此时期,除虫菊花的贸易维持了中亚一些地区的经济。这类药剂的普遍使用,是早期农药发展史的重大事件,并至今仍在使用。

农药剂型及特点介绍(实用版)

农药原料合成的液体产物为原油,固体产物为原粉,统称原药。绝大多数农药原药由于其理化性质和有效成分含量很高而不能直接使用,实践当中,需要加工成不同的剂型。目前,常用的农药剂型有以下几种: 乳油(EC) 乳油主要是由农药原药、溶剂和乳化剂组成,在有些乳油中还加入少量的助溶剂和稳定剂等。溶剂的用途主要是溶解和稀释农药原药,帮助乳化分散、增加乳油流动性等。常用的有二甲苯、苯、甲苯等。 农药乳油要求外观清晰透明、无颗粒、无絮状物,在正常条件下贮藏不分层、不沉淀,并保持原有的乳化性能和药效。原油加到水中后应有较好的分散性,乳液呈淡蓝色透明或半透明溶液,并有足够的稳定性,即在一定时间内不产生沉淀,不析出油状物。稳定性好的乳液,油球直径一般在0.1~1微米之间。

目前乳油是使用的主要剂型,但由于乳油使用大量有机溶剂,施用后增加了环境负荷,所以有减少的趋势。 粉剂(DP) 粉剂是由农药原药和填料混合加工而成。有些粉剂还加入稳定剂。填料种类很多,常用的有粘土、高岭土、滑石、硅藻土等。 对粉剂的质量要求,包括粉粒细度、水分含量、pH值等。粉粒细度指标,一般95%~ 98%通过200号筛目,粉粒平均直径为30毫米;通过300号筛目,粉粒平均直径为10~15微米。通过325号筛目(超筛目细度),粉粒平均直径为5~12微米。水分含量一般要求小于1%。PH值6~8。 粉剂主要用于喷粉、撒粉、拌毒土等,不能加水喷雾。 可湿性粉剂(WP) 可湿性粉剂是由农药原药,填料和湿润剂混合加工而成的。 可湿性粉剂对填料的要求及选择与粉剂相似,但对粉粒细度的要求更高。湿润剂采用纸浆废浆液、皂角、茶枯等,用量为制剂总量的8%~10%;如果采用有机合成湿润剂(例如阴离子型或非离子性)或者混合湿润剂,其用量一般为制剂的2%~3%。 对可湿性粉剂的质量要求应有好的润湿性和较高的悬浮率。悬浮率不良的可湿性粉剂,不但药效差,而且往往易引起作物要害。悬浮率的高低与粉粒细度、湿润剂种类及用量等因素有关。粉粒越细悬浮率越高。粉粒细度指标为98%通过200号筛目,粉粒平均直径为25微米,湿润时间小于15分钟,悬浮率一般在28%~40%范围内;粉粒细度指标为96%以上通过325号筛目,粉粒平均直径小于5微米,湿润时间小于5分钟,悬浮率一般大于50%。

我国农药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农药的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农药使用现状十分糟糕,对农村生态环境及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有害生物控制手段将越来越多,但未来可持续农业中仍将有农药的一席之地。为了我国农药的更好发展,应该加强农药管理、改善使用技术、开发更多的绿色农药制剂。 关键词:农药;使用现状;危害;原因;发展趋势 农药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投入物质,对农业发展和人类粮食供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资料表明, 世界范围内农药所避免和挽回的农业病、虫、草害损失占粮食产量的 1/3。在我国, 以占有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 其中农药的作用功不可没。我国有有 8 亿多人口生活在农村,农药使用现况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从而影响到我国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为改变这一现状,有必要积极探讨造成农药使用落后的原因,并探索出相应的对策。 1. 我国农药使用现状 1.1 生物农药有所使用,但高毒农药仍占很大比例 生物农药又称为生物源农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它具有对人畜毒性小、不污染环境以及病虫害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但在我国农林业中的使用比例不到10%,而剧毒和高毒农药的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氨这 5 种农药占到我国农药使用量的70%左右。不仅如此,这些剧毒高毒农药还经常用在瓜果蔬菜上,严重污染了这些产品。 1.2 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严重落后 目前,80%左右的国产植保机械仍处于发达国家 2O 世纪 50-60年代的水平,尤其是年产量高达 800~ 1 000 万台(社会保有量 1 亿台) 的各种手动喷雾器存在严重的“跑、冒、漏、滴”现象,故障率高,性能落后,远远达不到科学使用农药的要求。 施药技术非常落后,具体表现为:①使用时机不当,抓不住最佳防治期,不见病虫不打药,防治效果非常不理想;②滥用农药,农民追求农作物产量和“无虫蔬菜”,肆意加大使用浓度及使用次数; ③喷药质量差,药液不到位,农民在给受害农作物施药时基本上是“从头淋到脚”。这样做不仅浪费了农药,还污染了

农药新剂型研究进展

农药新剂型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类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国内外的农药剂型也趋于多元化,正朝着水基性、粒状、缓释、多功能及省力化等绿色方向发展。一些安全、有效、环保的剂型陆陆续续开发研究出来,这些将代替毒性高、用量大、污染大的传统农药剂型。而我国的农药剂型较为落后,纵观当今对农药剂型的研究,我们应从多方面入手,限制环境污染严重的农药剂型,推广对环境安全的农药剂型,开发多种具有应用前景的农药剂型。本文总结了不同类型的新型农药剂型,从而判断剂型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农药剂型;悬浮剂;水乳剂;悬乳剂;水分散粒剂;微乳剂;缓释剂 1、简述 近年来,农药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新农药品种不断开发,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满足了增加作物产量和品质的要求。从农药发展前景来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药不可取代[1、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对环境安全越加重视,因此,不宜大力发展乳油、可湿性粉剂等老剂型[3]。农药研究工作者们朝着高效、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的农药新剂型发展以减少农药污染,以水基性制剂和无粉尘的固体粒状制剂方向发展[4]。新剂型的开发给专利过期的老农药品种注入新的活力,使得目前农药市场得到了大力发展。 农药剂型一般以制剂的物理性状而定名的,如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悬浮剂和粒剂等。 通常对水溶的农药活性成分一般加工成水剂;对水不容的农药液体活性成分加工成乳油;对既在水中又在碳氢化合物油中有很低溶解度的农药活性成分,既可以加工成粉状制剂又可以加工成悬浮剂或水分散粒剂;另外,还有直接使用的颗粒剂和种子处理剂。 在日长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农药剂型是用水稀释后喷雾使用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产品混合和稀释,一般需要添加喷雾助剂,从而提高农药活性

我国农药的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农药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专业:农学0901 姓名:张月 学号:20093349

我国农药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农药;使用现状;危害;原因;对策 【摘要】 我国农药使用状况十分不堪,对农村生态环境及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文概述了我国农药的相关现状并简要介绍了农药的种类及其带来的影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了简单的展望。 【正文】 1.我国农药的相关现状 1.1 农药生产、供应情况 目前,包括70~80个销售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品种在内,世界现在有500~600个农药品种,其中中国能生产300多个品种。中国农药工业过去是依靠进口,中国自己只能生产70-80个品种,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但往前推20到30年,我国农药开始改变依赖进口的局面,逐渐自给自足。1994年,出口农药已经大于进口。1994年以后,农药出口量不断,进口量却逐年减少。近两年,农药进口量已经很小了,只相当于产量的2%~3%,出口量已是进口量的十几倍。 如今,中国农药工业每年起码是以两位数字在增长。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2008年的农药产量为190万吨,居全世界第一位。其中,杀虫剂占35%~40%,杀菌剂占15%~20%,除草剂约为35%左右。 1.2 农药的出口情况 中国农药行业的国际市场影响力正在日益增强。来自海关的进出口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农药进出口量为126.13万吨;进出口额达52.92亿美元,农药进出口顺差为13.5亿美元。其中,农药出口量为121.63万吨;出口额为48.48亿美元。农药出口量和出口额一改往年的状况实现同步增长。 我国农药出口遍布世界166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其中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农药市场,2010

肥料、农药使用现状及污染状况调查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由编辑删除! 精 品 文 档

肥料、农药使用现状及污染状况调查 一、迎霜茶在一年的生长期内需要使用肥料以及农药的情况 二、根据绿色食品肥料、农药使用原则,分析和判断是否符合标准?并选择合理的种类及用量。 迎霜茶肥料用量量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迎霜茶农药使用量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三、肥料、农药污染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制订预防措施 1、肥料、农药污染现状 2、肥料、农药污染产生的原因 肥料污染现状及产生的原因:随着化肥工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作物产量提高的要求,化肥的使用量日益增大,由此对环境带来了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①在肥料中混杂的有害成分,被茶树吸收而储存在茶叶中,通过饮用影响人的身体健康。②长期施用化肥,茶园有机质减少使地力下降,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变坏,而影响到茶叶的产量和质量。③肥料成分,特别是氮肥自土壤中渗人地下水或流人池塘、江河、湖海,造成水体污染。 化学肥料污染主要有重金属污染、氟污染和肥料的过量施用。据调查,使用的部分磷肥中含有多种重金属。如磷矿石中常含有100mg/kg的微量镉,大量施用富含镉的磷肥,则有可能发生镉的土壤污染。目前,在磷肥中镉超过20mg/kg的产品并不多,在短期内尚不致污染土壤或累积到危害程度。磷肥中的铅含量范围41.5~379.8mg/kg,尤其是以磷矿石为原料的磷肥,有的含铅量竞高达800mg/kg以上。有报道,各种有机肥中铅含量为10~37mg/kg。

汞在化肥中的含量一般在1 mg/kg以下,但使用富含汞的废硫酸为原料,生产的化肥中常含较多的汞。铬在磷肥中的含量一般是每千克几十毫克,但有的高达几百毫克。因此在进行无公害茶叶(尤其是绿色食品——有机茶)生产时,在施用肥料前应对其进行检测,防止重金属污染茶园土壤和茶叶。 各种类型的磷矿,含氟量基本上与全磷量成正比,即磷矿中含磷量高的,含氟量亦高,基本上在0.4%~3.68%范围内,平均2.2%左右,因此长期使用磷肥,会导致土壤中氟含量的增高。对某些原土壤中含氟较高的地区,更可能增加其氟污染的严重程度。长期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破坏土壤团粒结构,使土壤肥力和土壤酸度下降,并污染了空气和水质。据调查,我国低丘红壤茶园土壤pH在5.0以下的达70%以上,而且发现不少pH在3.0以下的茶园。茶园土壤酸化除自然酸化、大气污染及酸雨增多等因素外,长期大量偏施化学氮肥,引起土壤盐基元素的吸收和淋失也是茶园酸化的另一方面原因。 预防肥料污染的措施: 1、强化环保意识,加强土壤肥料的监测管理 目前,大多数人已经意识到化肥对土壤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危险。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加强教育,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使人们充分意识到化肥污染的严重性,调动广大公民参与到防治土壤化肥污染的行动中。 2、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是我国传统的农家肥,包括秸秆、动物粪便、绿肥等。施用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吸收容量,增加土壤胶体对重金属等有毒物质的吸附能力。 3、推广配方施肥技术 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可以确定施肥量、施肥种类、施肥时期,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平衡供应,减少化肥的浪费,避免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 4、加强土壤肥料监测和管理注重管理 严格化肥中污染物质的监测检查,防止化肥带入土壤过量的有害物质。制定有关有害物质的允许量标准,用法律法规来防治化肥污染。 5、施用化肥增效剂 施用化肥增效剂,提高化肥的肥效和减少土壤污染。 6、改进施肥方法 应根据化学肥料的性质确定施肥方法,如氮、钾肥应深施,磷肥宜集中施用或与有机肥掺混后施用 农药污染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农药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指化学农药。一般是指用于防治农、林、牧业病,虫、草、鼠害和其他有害生物(含卫生害虫)以及调节植物生长的药物及加工制剂。给茶叶带来农药残留原因一是喷药,二是其他间接途径造成。 农药喷施在茶树芽叶上后,其中一部分农药沉积在茶树芽叶表面,另一部分渐渐渗入茶树组织内部,如果农药被茶树的茎、叶等器官吸收,可以随植物液流输导到其他部位。这些农药在日光、雨露、温度等外界因素和茶树体内等因素作用下,逐渐分解和转变为其他无毒物质,使农药残留逐渐降低。在这些农药还没有完全降解时便采收下来,经加工后制成的成茶中便会含有农药残留。采摘日期距喷药日期愈远,茶叶中残留的农药数量也愈低。因此,为了控制和降低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选用降解速率快的农药品种,并严格按规定的安全间隔期(等待期)进行采摘,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控制农药残留的技术措施。 间接途径影响茶叶内的农药残留,主要有3个渠道:一是茶树从土壤中吸收农药。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