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学知识

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

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

一、什么是测量

1.测量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该定义包括三个要素,即事物、数字和法则。

2.数字具有区分性、序列性、等距性和可加性。

二、则量要素

〔一〕参照点

1.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计算的起点,这个起点叫做参照点。

2.参照点有两种:一是绝对零点。二是人为确定的参照点,即相对零点。

3.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零点,但在心理测量中很难找到绝对零点,多采用人为标定的测量零点。

〔二〕单位:具备两个条件

1.有确定的意义。

2.有相同的价值。

三、测量量表

根据量表的精确程度,斯蒂文斯将测量从低级到高级分成四种水平:

〔一〕命名量表

1.命名量表是测量水平最低的一种量表形式,只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把事物归类。

2.这种量表分为两种:

〔1〕代号——用数字来代表个别事物。

〔2〕类别——用数字来代表具有某一属性的事物的全体。

3.在命名量表中,数字只用来作标记和分类,而不能作数量化分析,既不能比大小,也不能做加、减、乘、除运算。

〔二〕顺序量表

1.顺序量表比命名量表水平高,其中的数字不仅指明类别,同时也指明类别的大小或含有某种属性的程度。

2.数字包含有数量关系,代表符号是“>”,如A>B>C等,主要用于分等或排出顺序。

3.顺序量表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数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或绝对值。〔三〕等距量表

1.有大小关系,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其数值可做加、减运算,但因为没有绝对零点,所以不能做乘、除运算。

2.等距量表的数值加上或减去一个常数,或者用一个常数去乘或除,不会破坏原来数据之间的等距关系。〔四〕等比量表

1.等比量表是最高水平的量表,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

2.长度、重量、时间等都是等比量表,其数值可以做加、减、乘、除运算。

心理测量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利用某种统计方法,可以把顺序量表得到的数据换算为等距数据来进行统计。

第二单元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一、心理测量的定义: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二、心理测量的性质

〔一〕间接性

〔二〕相对性

〔三〕客观性

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

〔一〕智力测验:智力测验的功能是测量人的一般智力水平。

〔二〕特殊能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偏重测量个人的特殊潜在能力。

〔三〕人格测验:主要用于测量性格、气质、兴趣、态度、情绪、动机、信念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亦即个性中除能力以外的部分。

二、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

〔一〕文字测验

〔二〕操作测验:又称非文字测验。

三、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

〔一〕客观测验:绝大多数心理测验都属这类测验。

〔二〕投射测验:代表性有罗夏测验、主题统觉测验、自由联想测验和句子完成测验。

四、按测验的方式分类

〔一〕个别测验

〔二〕团体测验:团体测验材料,也可以个别方式实施,但个别测验材料不能以团体方式进行。

五、按测验的要求分类

〔一〕最高行为测验

〔二〕典型行为测验:各种人格测验均属典型行为测验。

第四单元纠正错误的测验观

一、错误的测验观

〔一〕测验万能论

〔二〕测验无用论

〔三〕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

二、正确的测验观

〔一〕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

〔二〕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

第五单元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一、智力测验

二、人格测验

三、心理评定量表

第六单元心理测量的发展史

一、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与发展

1.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的学者是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顿。

2.高尔顿提出人的不同气质特点和智能是按身体特点的不同而遗传的。为了研究差异的遗传性,便设计了测量差异的方法。

3.高尔顿为心理测验奠定了统计学基础,第一个提出了相关的概念。

4.皮尔逊创立积差相关法,这使判定心理测验的信度、效度和进行因素分析成为可能。

“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心理测验如果有一个普遍的标准,则其科学的与实用的价值都可以增加。

用一种测验的方法去区分和发现智力落后的儿童,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

〔一〕操作测验的发展

〔二〕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

〔三〕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

二、现代心理测验在我国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心理学家正在致力于心理测验的本土化,编制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智力测验、适应行为量表等,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第二节测验的常模

第一单元常模团体

一、常模团体的性质

1.掌柜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2.在确定常模团体时,先确定一般总体,再确定目村总体,最后确定样本。

二、常模团体的条件

〔一〕群体的构成必须明确界定

〔二〕常模团体群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

〔三〕样本的大小要适当

1.取样误差与样本大小成反比。

2.应从经济的或实用的可能性和减少误差这两方面来综合考虑样本的大小。

3.如果总体数目小,只有几十个人,则需要100%的样本;如果总体数目大,一般最低不小于30或100个;全国性常模,一般应有2000~3000人为宜。

4.样本大小适当的关键是样本要有代表性。

〔四〕标准化样组是一定时空的产物

三、取样的方法

取样即是从目标人群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

〔一〕简单随机抽样

〔二〕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要求目标总体无等级结构存在,无内部循环规律存在。

〔三〕分组抽样:可以先将群体进行分组,再在组内进行随机取样。

〔四〕分层抽样:分为两种方法:即分层比例抽样和分层非比例抽样。

四、常模与常模分数

〔一〕常模:

1.常模是一种供比较的标准量数,由标准化样本测试结果计算而来,它是心理测验时用于比较和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分数标准。

2.按照样本的大小和来源,通常有全国常模、区域常模和特殊常模。

3.根据具体应用标准和分数特征,则有百分位常模和标准分常模等。

〔二〕常模分数

1.常模分数就是施测常模样本后,将受测者的原始分数按一定规则转换出来的导出分数。

等单位、带参照点的有意义的导出分数。

第二单元常模的类型

一、发展常模

个人的成绩与各种发展水平的人的平均表现相比较。根据这种平均表现所制成的量表就是发展常模,亦称年龄量表。在此量表中,个人的分数指出他的行为在按正常途径发展方面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一〕发展顺序量表

1.最直观的发展常模是发展顺序量表,说明儿童发育情况:发育正常、发育超前和发育滞后。

2.葛塞尔发展程序表,按月份显示儿童在运动水平、适应性、语言、社会性四个方面的大致发展水平。

眼睛;16周头;28周手;40周躯干、坐、爬;52周腿脚、站、行走。

4.皮亚杰最著名的工作就是对守恒概念的研究。儿童5岁时理解质量守恒,6岁掌握重量守恒,7岁有容量

〔二〕智力年龄

——西蒙量表中首先使用智力年龄的概念。

2.一个儿童在年龄量表上所得的分数,就是最能代表他的智力水平的年龄。这种分数叫做智力年龄,简称智龄。

3.年级当量:常模样本中6年级的算术平均分为35,某儿童在算术测验中也得35分,那么,就有“该儿童的算术能力是6年级水平”的表述。

二、百分位常模

〔一〕百分等级:应用最广的表示测验分数的方法。

〔二〕百分点:也称百分位数

1.在分数量表上,相对于某一百分等级的分数点就叫百分点或百分位数。

2.由原始分数计算百分等级,又可以由百分等级确定原始分数。通过这样的双向方式编制的原始分数与百分等级对照表,就是百分位常模。

〔三〕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

1.百分位数是将量表分成100份,而四分位数是将量表分成四等份,相当于百分等级的25%、50%、75%对应的三个百分点分成的四段。

2.十分位数也可以依此类推,1%~10%为第一段,91%~100%为第十段。

三、标准分常模

标准分常模是将原始分数与平均数的距离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出来的量表。基本单位是标准差,所以叫标准分数。

〔一〕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Z分数为最典型的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

原始分数转换成标准分数:

X为任一原始分数,X为样本平均数,SD为样本标准差。

转换形式为:Z=A+B Z为转换后的标准分数,A、B为根据需要指定的常数。加上一个常数是为了去掉负值,乘以一个常数是为了使单位变小从而去掉小数点。

T分数是以50为平均数,以10为标准差来表示的。标准九分是以5为平均数、以2为标准差的一个分数量表。标准十分是以5.5为平均数,以1.5为标准差。标准二十分是以10为平均数,以3为标准差。离差智商是以100为平均数,一般是以15为标准差。

〔二〕非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当原始分数不是常态分布时,也可以通过非线性转换使之常态化。常态化过程主要是将原始分数转化为百分等级,再将百分等级转化为常态分布上相应的标准分数。

四、智商及其意义

假设心理年龄高于其生理年龄,则智力较一般儿童高,假设心理年龄低于其生理年龄,则智力较一般儿童低。但在使用中发现,单纯用心理年龄来表示智力高低的方法缺乏不同年龄儿童间的可比性,提出用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来表示智力的高低。

〔一〕比率智商:心理年龄MA与实足年龄CA之比。

由于个体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并不同步增长,所以比率智商并不适合于年龄较大的受测者。

〔二〕离差智商:韦克斯勒将离差智商的平均数定为100,标准差定为15.离差智商建立在统计学的基础之上,它表示的是个体智力在年龄组中所处的位置,因而是表示智力高低的一种理想的指标。

从不同测验获得的离差智商只有当标准差相同或相近时才可以比较,标准差不同,其分数的意义便不同。

第三单元常模分数的表示方法

1.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示常模的方法就是转换表,也叫常模表。

——百分位数、标准分数、T分数或者其他任何分数。

3.测验的使用者利用转换表可将原始分数转换为与其对应的导出分数,从而对测验的分数作出有意义的解释。

二、剖面图法:是将测验分数的转换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从剖面图上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受测者在各个分测验上的表现及其相对的位置。

第三节测验的信度

第一单元信度的概念

一、信度的定义

1.信度是指同一受测者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2.信度只受随机误差的影响,随机误差越大,信度越低。

二、信度的指标

〔一〕信度系数与信度指数

1.信度是以信度系数为指标,它是一种相关系数。常常是同一受测者样本所得的两组资料的相关。

2.信度指数也可作信度的指标。信度指数的平方就是信度系数。

〔二〕测量标准误

测量的标准误与信度之间有互为消长的关系:信度越高,标准误越小;信度越低,标准误越大。

第二单元信度评估的方法

不同的信度反映测验误差的不同来源。

一、重测信度

1.重测信度又称稳定性系数。它的计算方法是采用重测法,即使用同一测验,在同样条件下对同一组受测者前后施测两次,求两次得分间的相关系数。

2.重测估计信度的优点:能提供有关测验是否随时间而变化的资料,可作为受测者将来行为表现的依据。其缺点是易受练习和记忆的影响。最适宜的时距一般是两周到四周较宜,间隔时间最好不超过六个月。

二、复本信度

1.复本信度又称等值性系数。复本信度反映的是测验在内容上的等值性,故又称等值性系数。

2.两个复本的施测相隔一段时间,则称重测复本信度或稳定与等值系数。

3.复本信度的优点是能够防止重测信度的一些问题,局限性:其一,如果测量的行为易受练习的影响,则复本信度只能减少而不能完全消除这种影响;其二,由于第二个测验只改变了题目的内容,已经掌握的解题原则,可以很容易地迁移到同类问题上去;其三,对于许多测验来说,建立复本是十分困难的。

三、内部一致性信度

重测信度和复本信度主要考察了测验跨时间的一致性〔稳定性〕和跨形式的一致性〔等值性〕。

〔一〕分半信度:指采用分半法估计所得的信度系数。通常是在测验实施后将测验按项目编号的奇数、偶数分为等值的两半,并分别计算每位受测者在两半测验上的得分,求出这两半分数的相关系数。这个相关系数就代表了两半测验内容取样的一致程度。

〔二〕同质性信度

1.同质性主要代表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

2.所有题目看起来好似测量同一特质,但相关很低或为负相关时,其测验为异质。

四、评分者信度

为了衡量评分者之间的信度高低,可随机抽取假设干份测验卷,由两位评分者按评分标准分别给分,然后再根据每份测验卷的两个分数计算相关,即得评分者信度。一般要求在成对的受过训练的评分者之间平均一致性达0.9以上,才认为评分是客观的。

第三单元信度与测验分数的解释

一、解释真实分数与实得分数的相关

当r xx=0.9时,说明实得分数中有90%的变异是真分数造成的,仅10%是来自测验的误差。r xx=1.00,则表示完全没有测量误差,r xx=0,反映的是测量误差。信度系数的分布是从0.00到1.00的正数范围,代表了从缺乏信度到完全可信的所有状况。

二、确定信度可以接受的水平

一般的能力测验和成就测验的信度系数都在0.90以上,有的可以达0.95;而人格测验、兴趣、态度、价值观等测验的信度一般在0.80~0.85或更高些。一般原则是:当r x x≤r xx<0.85时,可用于团体比较;当r x x≥0.85时,才能用来鉴别或预测个人成绩或作为。另一个原则是:新编的测验信度应高于原有的同类测验或相似测验。

三、解释个人分数的意义

1.主要表达在两个方面:一是估计真实分数的范围;二是为了解实得分数再测时可能的变化情形。

人们一般采用95%的概率水平,其置信区间:X-1.96SE<X T≤

四、比较不同测验分数的差异

第四单元影响信度的因素

一、样本特征

〔一〕样本团体异质性的影响

一般而言,假设获得信度的取样团体较为异质的话,往往会高估测验的信度,相反则会低估测验的信度。

〔二〕样本团体平均能力水平的影响

二、测验长度

1.测验长度,亦即测题的数量。一般来说,在一个测验中增加同质的题目,可以使信度提高。

第一,测验越长,测验的测题取样或内容取样就越有代表性。

第二,测验越长,受测者的猜测因素影响就越小。

增加测验长度的效果应遵循报酬递减率原则,测验过长是得不偿失的,有时反而会引起受测者的疲劳和反感而降低可靠性。

三、测验难度

难度对信度的影响,只存在于某些测验中,如智力测验、成就测验、能力倾向测验等,对于人格测验、兴趣测验、态度量表等不存在难度问题,因为这些测验的题目的答案没有正确或错误之分。

四、时间间隔

以再测法或复本法求信度,两次测验相隔进间越短,其信度系数越大;间隔时间越久,其他变因介入的可能性越大,受外界的影响也越大,信度系数便越低。

第四节测验的效度

第一单元效度的概念

一、效度的定义

1.在心理测验中,效度是指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的符合程度,或者简单地说是指一个心理测验的准确性。

2.测量的效度除受随机误差影响外,还受系统误差的影响。可信的测验未必有效,而有效的测验必定可信。

二、效度的性质

〔一〕相对性:必须考虑其目的与功能

〔二〕连续性

一、内容效度

〔一〕内容效度:指的是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铜佛取样的适用性,即该测验是否是所欲测量的行为领域的代表性取样。

〔二〕内容效度的评估方法

1.专家判断法:请有关专家对测验题目与原定内容的符合性做出判断,看测验的题目是否代表规定的内容。如果专家认为测验题目恰当地代表了所测内容,则测验具有内容效度,内容效度有时又称“逻辑效度”。

2.内容效度确定的三个步骤:

〔1〕定义好测验内容的总体范围,描述有关的知识与技能及所用材料的来源;

〔2〕编制双向细目表。

〔3〕制定评定量表来测量测验的整个效度。

2.统计分析法:除了描述性语言外,内容效度确实定也可采用一些统计分析方法,如计算两个评分者之间评定的一致性,复本相关,再测法。

〔三〕内容效度的特性

1.外表效度是由外行对测验作外表上的检查确定的,它不反映测验实际测量的东西,只是指测验外表上看来好似是测量所要测的东西。

2.内容效度是由够资格的判断者〔专家〕祥尽地、系统地对测验作评价而建立的。

3.最高行为测验要求有较高的外表效度,典型行为测验却要求较低的外表效度。

二、设想效度

〔一〕什么是设想效度〔或结构效度〕:涉及的是心理学的理论概念问题,是指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上的设想或特质的程度,即测验的结果是否能证实或解释某一理论的假设、术语或设想,解释的程度如何。〔二〕设想效度的估计方法

1.对测验本身的分析:是通过研究测验内部结构来界定理论要想,从而为设想效度提供证据。如测验的内容效度,测验的内部一致性指标,分析受测者对题目的反应特点。

2.测验间的相互比较:计算两种测验之间得分的相关,其中一个测验是待研究效度,另一个是已有效度证据的成熟的测验,但两者测量的是同一种心理特质。假设相关高,说明新测验能所测量的特质确实是老测验所反映的特质或行为。两种测验之间的相关系数称为相容效度,相容效度是设想效度的证据之一。如区分效度,因素分析法。

〔1〕根据效标选取不同的受测者形成相对照的两组,再比较两组受测者的测验成绩,假设测验分数能很好地将两组分开,则说明设想效度不错。

〔2〕另一种证实设想效度的方法是分析心理持质的发展变化。

三、效标效度

〔一〕什么是效标效度

1.效标效度反映的是测验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境下行为表现的有效性程度。这种效度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所以又称实证效度。

2.根据效标资料是否与测验分数同时获得,又可以分为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两类。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意义上的差异,主要不是来源于时间,而是来自测验的目的,前者与用来诊断现状的测验有关,后者与预测将来结果的测验有关。

3.一个好的效标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1〕效标必须能最有效地反映测验的目标,即效标测量本身必须有效。

〔2〕效标必须具有较高的信度,稳定可靠,不随时间等因素而变化。

〔3〕效标可以客观地加以测量,可用数据或等级来表示。

1.相关法:是评估效标效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求测验分数与效标资料间的相关,这一相关系数称为效度系数。计算效度系数最常用积差相关法。当测验成绩是连续变量,而效标资料是二分变量时,计算效度系数可用点二列相关公式或二列相关公式。点二列相关与二列相关的区别是前者其中一个是真正的二分称名变量,而后者两个变量原来都是连续变量,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被人为地分为两个类别,变成了二分称名变量。当测验分数为连续变量,效标资料为等级评定时,用贾斯朋多系列相关公式计算。

2.区分法:是检验测验分数能否有效地区分由效标所定义的团体的一种方法。

〔1〕预测成功而且实际也成功;预测成功但实际失败;预测失败而事实上成功;预测失败且实际上也失败。我们称正确的预测〔决定〕为命中,不正确的预测〔决定〕为失误。

〔2〕正命中率高低常随划分测验分数成功与失败的临界分数的高低而变化,临界分数越高,正命中率越高;临界分数越低,则正命中率也越低。

第三单元效度的功能

一、预测误差:效度系数的实际意义常常以决定性系数来表示,决定性系数是效度系数的平方,它表示测验正确预测或解释的效标的方差占总方差的比例。

二、预测效标分数

是预测的效标分数

三、预测效率指数

第四单元影响效度的因素

凡能产生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因素都会降低测验的效度。

一、测验本身的因素

要保证测验具有较高效度,要做好如下几点:

第一,测验材料必须对整个内容具有代表性。

第二,测题设计时应尽量防止容易引起误差的题型。

第三,测题难度要适中,具有较高的区分度。

第四,测验长度要恰当,要有一定的测题量。

第五,测题的排列按先易后难的顺序排列。

二、测验实施中的干扰因素

〔一〕主测者的影响因素

〔二〕受测者的影响因素

三、样本团体的性质

〔一〕样本团体的异质性:与信度系数一样,如果其他条件相同,样本团体越同质,分数分布范围越小,测验效度就越低;样本团体越异质,分数分布范围越大,测验效度就越高。

〔二〕干预变量

1.对于不同性质的团体,同一测验的效度会有很大的不同。这些性质包括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智力、动机、兴趣、职业和任何其他有关的特征。由于这些特征的影响,使得测验对于不同的团体具有不同的预测能力,故测量学上称这些特征为干预变量。

2.确定干预变量引用美国心理学家吉赛利提出的一套方法:

第一,用回归方程求得每个人的预测效标分数,将该分数与实际效标分数相比较,获得差异分数D。如果D的绝对值很大,说明测验中可能存在干预变量。

第二,根据样本团体的组成分析,找出对照组,分别计算效度。

第三,对于欲测团体,根据某些易见的干预变量将其区分为预测性高和预测性低的两个亚团体。

四、效标的性质:效标测量本身的可靠性即效标测量的信度,就是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

第五节项目分析

测验的项目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定性分析包括考虑内容效度、题目编写的恰当性和有效性等;定量分析主要是指对题目难度和区分度等进行分析。

第一单元项目的难度

一、定义

1.难度是指项目的难易程度。在能力测验中通常需要一个反映难度水平的指标,在非能力测验中,类似的指标是“通俗性”。

2.公式:

3.以通过率表示难度时,通过人数越多,难度越低;通过人数越小,难度越高。

二、计算方法

〔一〕二分法记分的项目:通过记1分,错误记0分。

其中P H和P L分别代表高分组和低分组通过率。

〔二〕非二分记分的项目

其中X max为该题的总分值。

三、难度水平确实定

〔一〕项目的难度

1.进行难度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筛选项目,项目难度的大小,取决于测验的目的、性质以及项目的形式。

2.P值一般应大于概率水平。对于是非题而言,其难度值应该为0.75最为合适;而对于四选一的题目,其难度值约为0.63最为合适。

〔二〕测验的难度

1.受测者样本具有代表性,对于中等难度的测验,其测验总分应该接近常态分布。

0±0.20之间,平均难度接近0.50.

第二单元项目的区分度

一、定义:也叫鉴别力,是指测验项目对受测者的心理特性的区分能力。实际水平高的受测者能顺利通过,百实际水平低的受测者不能通过,我们就可以认为该项目有较高的区分度。

二、计算方法

〔一〕鉴别指数:步骤

第一,按测验总分的高低排列答卷。

第二,确定高分组与低分组,每一组取答卷总数的27%。

第三,分别计算高分组与低分组在该项目上的通过率或得分率。

第四,按以下公式估计出项目的鉴别指数:

高分组假设在该测验上的得分率高于低分组,则D>0,D越大,说明该项目区分两种不同水平的程度越高。假设D<0,则反映高水平组在该项目上的得分率低于低水平组,说明项目有问题。

鉴别指数0.40以上,很好;鉴别指数0.19以下,差,必须淘汰。

〔二〕相关法:常用的计算方法有点二列相关、二列相关和相关法等。相关越高,说明项目越具有区分的功能。区分度取值范围介于-1至+1之间,假设呈正相关,则区分度为正值;相关系数越大,区分度越高。

三、区分度与难度的关系

1.较难的项目对高水平的受测者来说区分度高,较易的项目对低水平的受测者来说区分度高,中等难度的项目对中等水平的受测者区分度高。

对受测者具有较高的区分能力。

第六节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

第一单元测验的目标分析

一、测验的对象:在编制测验前,首先要明确测量的对象,也就是该测验编成后要用于哪些团体。只有对受测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社会经济状况以及阅读水平等做到心中有数,编制测验时才能有的放矢。

二、测验的用途

〔一〕显示性测验:是指测验题目和所要测量的心理特征相似的测验。古德纳夫分为样本测验和标记测验。〔二〕预测性测验:是指预测一些没被测量的行为的测验。

三、测验的目标:是指编制的测验是测什么的,即用来测量什么样的心理变量或行为特征。

〔一〕工作分析:步骤

第一,确定哪些心理特征和行为可以使要预测的活动到达成功。

第二,建立衡量受测者是否成功的标准,这个标准我们称之为效标。

〔二〕对特定概念下定义

〔三〕确定测验的具体内容

第二单元测题的编写

编制测验题目是心理测验编制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一、搜集资料:题目的来源分三方面

〔一〕已出版的标准测验: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是从已经出版的各种标准测验中选择合适的题目。〔二〕理论和专家的经验

〔三〕临床观察和记录

二、命题原则

〔一〕内容方面:要求题目的内容符合测验的目的,防止贪多而乱出题目;内容取样要有代表性,题目之间的内容要相互独立。

〔二〕文字方面:使用准确的当代语言,语句要简明扼要,既排除与答案无关的因素,最好是一句话说明一个概念。

〔三〕理解方面:题目应有确切的答案,题目的内容不要超出受测团体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题目不可令人费解,更不能有歧义。

〔四〕社会敏感性方面

涉及这类社会敏感性问题鼓励受测者做出真实答复采取三条策略:

第一,命题时假定受测者具有某种行为。

第二,命题时假定标准不一致。

第三,指出该行为虽然是违规的,但是却是常见的。

三、编制要领

〔一〕选择题:分题干和选项。注意六点:

第一,题干所提的问题必须明确。

第二,选项切忌冗长,要简明扼要。

第三.每道题只给一个正确答案,其他属诱答。

第四,各选项长度应相等,尽量不要有长有短。

第五,防止题干用词与选项用词一致,否则成了选择答案的线索。

第六,选项最好用同一形式。

〔二〕是非题,又叫正误题,注意五点:

第一,内容应以有意义的概念、事实或基本原则为基础。

第三,尽量防止否认的表达,尤其是要防止用双重否认的表达。

第四,假设是表达意见的题目,最好说明意见的来源和根据。

第五,是非题的数目应有适当比例,基本相等,且要随机排列。

〔三〕简答题:三条原则

第一,最好采用问句形式。

第二,如果是填充形式,空格不宜太多。

第三,每道题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而且答案要简短而具体。

〔四〕操作题:四条原则

第一,明确所要测量的目标,并将其操作化。

第二,尽量选择逼真度较高的项目。

第三,指导语要简明扼要。

第四,制订评分标准,确定记分方法。

第三单元测验的编排和组织

一、合成测验

〔一〕选择与审定试题

1.选择试题形式:关键是如何选择“最优”形式。考虑三点

〔1〕测验的目的和材料的性质。

〔2〕接受测验的团体的特点。

〔3〕各种实际因素。

2.审定题目:四个问题

〔1〕题目的范围应与测验计划所列的内容技能双向细目表相一致。

〔2〕题目的数量要比最后所需的数目多一倍至几倍,以备筛选或编制复本。

〔3〕题目的难度必须符合测验的目的。

〔4〕题目的说明必须清楚明白。

〔二〕测题的编排:

1.原则

第一,测题的难度排列宜逐步上升。

第二,尽可能将同类型的测题组合在一起。

第三,注意各种类型测题本身的特点。

2.两种常见的测题排列方式:

第一,并列直进式。

第二,混合螺旋式。

二、测验的预试

〔一〕预测:注意四个问题

第一,预测对象应取自将来正式测验准备应用的群体。

第二,预测的实施过程与情境应力求与将来正式测验时的情况相近似。

第三,预测的时限可稍宽一些,最好使每个受测者都能将题目做完,以搜集较充分的反应资料,使统计分析的结果更为可靠。

第四,在预测过程中,应对受测者的反应情形随时加以记录。

〔二〕项目分析:包括质的分析和量的分析两个方面。

三、信度和效度考察

四、常模制订

五、编写指导手册:内容

第一,测验的目的和功用。

第二,测验编制的理论背景以及测验中的材料是根据什么原则、应用什么方法选择出来的。

第三,如何实施测验的说明。

第四,测验的标准答案或记分标准。

第五,常模资料。

第六,测验的基本特征。

第七节心理测验的使用

第一单元主测者的资格

主测者的资格包括技术和道德两方面的要求。

一、知识结构:是指开展心理测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二、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一〕专业理论知识:包括要求主测者对心理测验的特点和性质、作用和局限性有清楚的认识;了解测验的基本特征;熟悉心理测验标准化的必要性。

〔二〕专业技能:主测者必须具有实际操作心理测验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接受严格、系统的心理测验专业训练,熟悉有关测验的内容、适用范围、测验程序和记分方法等。

三、职业道德

〔一〕测验的保密和控制使用

〔二〕测验中个人隐私的保护

第二单元测验的选择

一、所选测验必须适合测量的目的

二、所选测验必须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第三单元测验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一、测验前的准备工作

〔一〕预告测验

〔二〕准备测验材料

〔三〕熟悉测验指导语

〔四〕熟悉测验的具体程序

二、测验中主测者的职责

第一,应按照指导语的要求实施测验,不带任何暗示。

第二,测验前不讲太多无关的话。

第三,对于受测者的反应,主测者不应做出点头、皱眉、摇头等暗示性动作,会影响对受测者以后的施测,主测者应时刻保持和蔼、微笑的态度。

第四,对特殊问题要有心理准备。

三、建立协调关系:是主测者和受测者之间一种友好的、合作的、能促使受测者最大限度地做好测验的一种关系。

第四单元测验实施的程序及要素

一、指导语

〔一〕对受测者的指导语:一般由以下内容构成:

第一,如何选择反应形式。

第二,如何记录这些反应。

第三,时间限制。

第四,如果不能确定正确反应时该如何操作。

第五,例题。

第六,有时告知受测者测验目的。

〔二〕对主测者的指导语

二、时限:大多数典型行为测验是不受时间限制的。

三、测验的环境条件:对于测验的环境条件,不仅必须完全遵从测验手册的要求,而且还要记录任何意外的测验环境因素,并且在解释测验结果时也必须考虑这一因素。

第五单元受测者误差及控制方法

一、应试技巧与练习效应

〔一〕应试技巧:“测验油子”能觉察出正确答案与错误答案的细小差异,懂得合理分配测验时间,而且常常是各种题型都见过。

〔二〕练习效应:测验成绩较高的表现有以下几种

第一,教育背景较差、经验较少或智力较高者。

第二,着重速度的测验,练习效应较为明显。

第三,重复实施相同的测验。

第四,两次测验之间的时距越大,练习效应越小,相距三个月以上的练习效应可忽略不计。

第五,一般的平均练习效应约在1/5个标准差以下。

二、动机与焦虑因素

〔一〕应试动机:测量成就、智力和能力倾向等变量时,受测者的动机强烈。

〔二〕测验焦虑:适度的焦虑提高智力测验、成就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的成绩。

测验焦虑受五个因素影响:

第一,能力高的人,测验焦虑一般较低,而对自己能力没有把握的人,测验焦虑较高。

第二,抱负水平过高,求胜心切的人,测验焦虑较高。

第三,具有某种人格特点。

第四,测验成绩与受测者的关系重大,或受测者受到的压力过大,容易使其产生测验焦虑。

第五,经常接受测验的人焦虑较低,而对测验程序不熟悉,尤其是测验中采取了新的题目形式或实施程序,会增加测验焦虑。

三、反应定势:也称反应风格,是指独立于测验内容的反应倾向,即由于每个人答复以下问题的习惯不同,而使能力相同的受测者得到不同的测验分数。

几种常见的反应定势对测验的影响如下:

〔一〕求“快”与求“精确”的反应定势。如果测验有时间限制,或测验本身属于速度测验,求“精确”的反应定势就可能降低测验成绩;如果纯粹是难度测验,则求“快”的反应定势就可能降低测验成绩。除非“反应速度”本身即为重要的研究目标,否则应让受测者有充分的时间反应,以减少求“快”与求“精确”定势的影响。

〔二〕喜好正面表达的反应定势。在编制是非题时,“是”、“否”题大致相等或答“否”题略多,是控制肯定定势的有效方法。

〔三〕喜好特殊位置的反应定势,正确答案的位置在整个测验中出现在各位置的概率相等,就可以控制这种位置定势。

〔四〕喜好较长选项的反应定势,在编制测验时,只要我们尽量使选项的长度一致,就不难防止这类问题。〔五〕猜测的反应定势

第六单元测验的评分

一、原始分数的获得

1.对于自由反应的题目,评分者之间很难取得完全一致,而选择题、是非题的评分较为客观,因此有人将由此类题目组成的测验称做客观性测验。

2.为了使评分尽可能的客观,有如下要求:

第一,及时而清楚地记录反应情况。

第二,要有记分键。

第三,将受测者的反应和记分键比较,对反应进行分类。

二、原始分数的转换

第七单元测验结果的报告

一、测验分数的综合分析

第一,应根据心理测验的特点进行分析。韦氏智力测验中,通常是用测得的IQ值加减5〔85%-90%的可信限水平〕的方法判断IQ值的波动范围。

第二,不能把分数绝对化,更不能仅仅根据一次测验的结果轻易下结论。

第三,为了对测验分数做出确切的解释,只有常模资料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测验的信度和效度资料。要依据从最相近的团体、最匹配的情境中获得的资料。

第四,对于来自不同测验的分数不能直接加以比较。

人们常用等值百分位法将两种分数等值化,另一种方法是不用相同的百分等级作为中介,而用相同的标准分数作等值的基础,此种方法叫线性等值。

二、报告分数的具体建议

在报告分数时要注意如下七个问题:

第一,应告知对于测验分数的解释,并非仅仅报告测验分数。

第二,要防止使用专业术语。

第三,要保证当事人知道这个测验测量或预测什么。

第四,要使当事人知道他是和什么团体在进行比较。

第五,要使当事人知道如何运用他的分数。

第六,要考虑测验分数将给当事人带来的心理影响。

第七,要让当事人积极参与测验分数的解释。

心理测量学重点知识整理

1、著名美国学者波林指出;在测验领域中.“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10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10年,20世纪头10年则是比奈的10年。 2、比奈与其助手西蒙发表《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在这篇文章中介绍的就是第一个智力量表——比西量表。 3、心理测量的性质:(1)心理测量的间接性(2)心理测量的相对性(3)心理测量的客观性 4、心理测验的种类:(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1.能力测验 2.学绩测验 3.人格测验 (二)按测验的对象分类 1.个别测验 2.团体测验 (三)按测验材料分类 1.文字测验 2.非文字测验 (四),按测验的目的分类 1.描述性测验 2.诊断性测验 3.预示性测验(五)按测验的难度和时限分类1.速度测验2.难度测验(六)按测验的要求分类 1.最高作为测验2.典型作为测验 (七)按测验的性质分类 1.构造性测 2.投射性测验(八)按测验的应用分类1.教育测验 2.职业测验 3.临床测验 5、下面是两种常见的排列方式: 1.并列直进式 2.混合螺旋式 6、对测验项目的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 7、误差的种类:一种是随机误差,又叫可变误差,这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而又不易控制的误差,它使多次测量产生了不一致的结果。此种误差的方向和大小的变化完全是随机的,无规律可循。另一种是系统误差,又叫常定误差,这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引起的一种恒定而有规律的效应,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中,此时测值虽然一致,但不正确。8、经典测量理论的基本思想:把任何一个测验成绩都看做是真分数和测量误差的和,即:X=T+E (这里X为实得分数或观测分数,T是假设的真分数,E是测量误差) 9、估计信度的方法:①再测信度②复本信度③分半信度④同质性信度⑤评分者信度 10、信度系数有两个实际用处:一是用来评价测验,二是用来对分数作解释。 11、效度分为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校标效度。 12、测验间法:①相容效度②区分效度③因素效度 13、分数的合成类型:①项目的组合②分测验或量表的组合③测验或预测源的组合 14、根据测量对象的性质和特点,不同形式的测量可分为:物理测量、胜利测量、社会测量(对社会现象的测量)、心理测量。 15、测量的参照点:a) 绝对参照点: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b) 相对参照点: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为测量的起点 16、Stevens将量表从低到高分为4个等级:a)命名量表: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b)顺序量表:给个体赋值,使数值的大小次序与个体在所测量的心理特性上的多少、大小、高低等的次序相符合c)等距量表:给个体赋值,使数值间的差不仅能够反映出对应个体在所测量心理特性上的排序,而且能够反映出对应个体在该特性上的差异程度d)比率量表:给个体赋值,使数值间的比率能够反映对应个体在测量心理特性上比率 17、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1918年,桑代克曾提出:“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具有其数量”。1939年,麦柯尔进一步指出:“凡是有其数量的事物都可以测量。” 1、心理测验: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一种科学手段 2、难度:测验项目的难易程度 3、区分度:指测验项目对被试的心理特性的区分能力 4、误差:是在测量中与目的无关的变因所产生的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效应。 5、真分数:就是在测量没有误差时所得到的真值。 6、信度:人们通常把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称之为信度。 7、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质准确测量的程度。 8、内容效度:是指项目对欲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当程度。

心理测量学知识点

心理测量学知识点 什么是测量 (一)简单的说,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二)测量定义的三个主要元素: 1) 法则——测量依据的规则和方法 2) 数字——某一事物或事务某一属性的量化 3) 事物——测量的对象 (三)测量的“数字”具有自然数的特点,具有: 1) 区分性; 2) 序列型或等级性; 3) 等距性; 4) 可加性。 数的这种逻辑性,是运算的基础。 测量的两个要素 任何测量都应该具备的两个要素是: 1) 参照点; 2) 单位。 (一)参照点: 1)参照点就是确定事物的量时,计算的起点;参照点不同,测量的结果便无法相互比较。 2)参照点有两种:

绝对零点——意义是“无”,表示什么都测不到,是理想的参照点。 相对零点——人为定的参照点。 3)参照绝对零点可加减乘除,参照相对零点只能加减(心理测量参照相对零点)。(二)单位: 1)好的单位是测量的基本要求,没有单位就无法进行测量。 2)好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确定的意义; 相同的价值——相邻两个单位点之间的差别总是相等的。 3)一般来说,心里测量的单位不够完善,既无统一的单位,也不符合等距的要求。 测量量表 测量的本质是在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上把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这个连续体称为量表。 根据量表的精确程度,斯蒂文斯(S.S.Stevens)将测量从低级到高级分成4种水平: 1) 命名量表; 2) 顺序量表; 3) 等距量表; 4) 等比量表。 (一)命名量表:是测量水平最低的量表形式,只是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把事务归类。用1代表男,用2代表女等等,这样的量表通常叫命名量表。 (二)顺序量表:比命名量表水平高,数字不仅指明类别,同时指明类别的大小或属性程度。我们通常将学生的考试结果按名次排队,这些名次属于顺序变量 (三)等距量表:比顺序量表进一步,有相等的单位,其数值可以相互做加减运算;

心理测量基本知识

心理测量学辅导 第一节概述 心理测量基本理论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测验的常模 第三节测验的信度 第四节测验的效度 第五节项目分析 第六节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 第七节心理测验的使用 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 第二单元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 第三单元心理测验的分类 第四单元纠正错误的测验观 第五单元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第六单元心理测验的发展史 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 一、什么是测量 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该定义包括三个元素: 1.事物:指的是我们要测量的事物的属性或特征。 2.数字:代表某一事物或事物某一属性的量。 3.法则:代表的是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 二、测量要素 两个要素:参照点、单位。 (一)参照点 绝对参照点相对参照点 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参照点,心理测量中很难找到绝对零点 (二)单位 好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有确定的意义,二是有相同的价值 三、测量量表 量表是在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上把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 斯蒂文斯(S.Stevens)根据量表的精确程度将测量由低级到高级划分为四种水平:(一)命名量表——最低水平 (二)顺序量表——次低水平 (三)等距量表——较高水平 (四)等比量表——最高水平 (一)命名量表——最低水平

代号类别 命名量表中,数字只用来标记和分类,不能做数量化分析,不能做运算。 (二)顺序量表——次低水平 顺序量表中,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 数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或绝对值。 (三)等距量表——较高水平 有大小关系,相等的单位,没有绝对零点,数值可以加减,不能乗除,可以进行常数转换。 (四)等比量表——最高水平 有相等单位还有绝对零点。可加减乘除运算。 心理测量是顺序量表上进行的。 第二单元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一、心理测量的定义 所谓心理测量,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心理测量的基本要素: 1.测量的对象是人的行为 2.选取的是行为样本 3.测量要标准化 4.测量要有常模 二、心理测量的性质 (一)间接性 (二)相对性 (三)客观性 第三单元心理测验的分类 一、按测验功能分类 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人格测验(问卷法、投射法) 问卷法举例: 下面有四个例题,请试作回答,把答案填在答案纸左上方“例题”处的后面方格中。 例题: 1.我喜欢看球赛: A.是的 B.偶然的 C.不是的 2.我所喜欢的人大都是: A.拘谨缄默的 B.介于A、C之间的 C.善于交际的 投射法举例:罗夏墨迹实验

心理测量学知识重点

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 一、什么是测量 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该定义包含三个要素:事物、数字、法则。 数字具有区分性、序列性、等距性和可加性。 二、测量要素 (一)参照点 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计算的起点。 (二)单位 好的单位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确定的意义;二是有相同的价值。 三、测量量表 (一)命名量表 如用1代表男,用2代表女 (二)顺序量表 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数字仅表示等级。 (三)等距量表 其数值可做加减运算,但不能做乘除运算。例如:温度的零点是人定的,0摄 氏度不意味着没有温度。 (四)等比量表 数值可做加减乘除运算

一般来说,心理测量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 第二单元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一、心理测量的定义 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二、心理测量的性质 (一)间接性 (二)相对性 (三)客观性:其实就是测验化的标准问题。量具必须标准化,这是对一切测量的共同要求。心理测量标准化包括如下内容:测验的刺激是客观的、对反应的量化是客观的、对结果的推论是客观的。 第三单元心理测验的分类 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 (一)智力测验; (二)特殊能力分类 (三)人格测验 二、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 (一)文字测验 (二)操作测验

三、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 (一)客观测验 (二)投射测验 四、按测验的方式分类 (一)个别测验 (二)团体测验 五、按测验的要求分类 (一)最高行为测验 要求受测者尽可能做出最好的回答,这主要与认知过程有关,有正确答案。智力测验、成就测验均属最高行为测验。 (二)典型行为测验 要求受测者按通常的习惯方式做出反应,没有正确答案。一般来说,各种人格测验均属典型行为测验。 第四单元纠正错误的测验观 一、错误的测验观 (一)测验万能论 (二)测验无用论 (三)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 二、正确的测验观 (一)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二)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

心理测量学重点

第一章心理测量概述 第一节心理测验的历史量的性质 2、测验标准化条件: (1)测验内容的标准化 (2)施测条件的标准化 包括:①相同的测验情境。②相同的指导语。③相同的测验时限。 (3)评分规则的标准化 (4)测验常模的标准化 二、心理测量 (一)心理测量的定义(一级定义) 所谓心理测量,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第三节心理测验的种类与功能及其正确使用 (五)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来分类 1、常模参照测验(一级定义) 是根据被试对量表中所规定的题目答对多少来评分的,被试成绩的优劣,是根据所得分数在常模中所处的地位来确定的,不是以是否达到某个标准来决定。 2、目标参照测验(一级定义) 是将被试水平与一绝对标准相比较,以便评价被试有无达到该标准为目的测验,也称标准参照测验。 3、潜力参照测验 是将被试水平与自身潜力相比较,以评价被试有无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为目的的测验。 三、心理测验使用的注意事项 (1)慎重选择测验量表 (2)与被测验者建立协调关系 (3)控制实施测验的误差 (4)正确解释测验结果 (5)遵守测验的道德 (6)注意测验的保密 第二章心理测验的编制与应用 第一节心理测验的编制 ①确定测验目的与对象②拟定编制计划③设计测试项目④项目的预测和分析 ⑤合成测验⑥测验使用的标准化⑦搜集信度、效度资料⑧编写测验手册 一、确定测验目的与对象 (一)测量对象 测验编成后要用于何种团体。如被试的年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以及阅读水平等。 (二)确定并分析测量的目标 一般可分三种情况: 一是编制带有预测功能的心理测验。(工作分析) 二是编制针对某种心理特质的测验。(下操作定义) 三是编制标准参照测验。(双向细目表) (三)测验用途(测量目的) 二、拟定编制计划 双向细目表 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全面而具代表性的测验内容。

心理测量学

一、名词解释 1.测量: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 的过程。 2.量表:能够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的连续体叫做量表。 3.测量误差:是指的是在测量过程中由那些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化因素 所产生的一种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测量效应。 4.平行测验:如果两个题目不同的测验测的同一特质,并且题目形式、 数量、难度区分度以及测查等值团体后所得分数的分部都是一致的。 5.信度:指的是测量结果的稳定程度。 6.评分者信度:指的是多个评分者给同一批人的答卷进行评分的一致性 程度。 7.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的心理特质的程度, 即测验的有效程度。 8.构念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的所要测量的理论结构和特质的程 度,或者说它是指测验分数能够说明心理学理论的某种结构或特质的 程度,通常用某种操作来定义,并用测验来测量。 9.校标:就是衡量一个测验是否有效的外在标准,它是独立于测验并可 以从实践中直接获得的所感兴趣的行为。 10、校标污染:即指个人的校标因评定者知道个体的测验分数而受到影响。 10.原始分数:被试在接受测验后,根据测验的记分标准,对照被试 的反应所计算出的测验分数称作原始分数。 11.导出分数:是在原始分数转换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经过 统计处理后获得的具有一定参考点和单位,且可以相互比较的分数。 12.Z分数:是以一批分数的平均数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等 距量表。 13.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是 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14.常模:是根据标准化样本的测验分数经过统计处理而严厉起来的 具有参照点和单位的测验量表。 二、选择题

心理测量学

四种测量水平和测量量表 类别量表:简单进行分类。次数统计:百分比,X2检验。 等级量表:顺序量表,分等级,除次数统计外,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肯德尔和谐系数、秩次变差分析。 等距量表:单位等值,但没有绝对零点,可进行加减运算。T检验、F检验、积距相关、均数、变差等。 等比量表:最高水平的测量,以上统计方法、几何平均数、相对差异量。(理解) 第二节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性质 心理测量是顺序量表 原因: 1.使用的参照点:心理测量领域的参照点均为相对参照点。(对勾) 2.使用的单位:意义不太明确;单位常常不等值 ★心理测验的基本条件 (对勾) 心理测验实质是对行为样本客观化标准化的测量。 测验的类型与功能 1.按测量的对象分类(理解) (1)认知测验(又称能力测验) 智力测验,例: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瑞文智力测验 能力倾向测验(又称性向测验) 一般能力倾向测验:测量个体多方面的潜能。 特殊能力倾向测验:测量特殊能力上的潜能。 教育测验(又称成就测验) 学科成就测验、综合成就测验 (2)人格测验 测量个人在兴趣、态度、动机、气质、性格等方面的特征。

人格自陈量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16PF,EPQ 投射测验——罗夏墨迹测验(画圈)、主题统觉测验、画人画树测验 2.按测量的方式分类 个别测验 优点:可仔细观察被试的言语情绪, 缺点:时间不经济 例:韦克斯勒智力量表,投射测验。 团体测验 优点:时间经济,主试不必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即可担任。 缺点: 团体测验可个别施测,但个体测验不能以团体方式实施。(对勾) 简述真分数理论(CTT模型)的基本假设(对勾) 答:经典测量理论假设,观察分数与真分数之间是一种线性关系,由此得出真分数理论模型:X=T+E。根据这一模型可以引申出3个相关联的假设公理: ①若一个人的某种心理特质可以用平行的测验反复测量足够多次,则其观察分数的平均值会接近于真分数。即E(X)=T或E(E)=0 ②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即ρ(T,E)=0 ③各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之间相关为零。即ρ(E,E)=0 第四章测量信度 信度的定义 信度是对测量一致性程度的估计。(画圈) 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某人的同一种心理特质,多次测量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就叫信度,也叫可靠性。 信度的作用 1.信度是测量过程中存在的随机误差大小的反映。(画圈) 2.信度可以用来解释个人测验分数的意义.(预测真分数) 测量的标准误差:就是测量误差分布的标准差。可以用一个群体中个人两次分数差异所形成的误差分数的分布来获得,并可以以此估计个人的真分数。 S X表示实测分数的标准差,r XX表示信度系数,S E表示标准误差。 例题 已知高考数学试卷的总信度rXX =0.965,数学考生总分的标准差为53.42,那么,数学考试成

心理测量学知识点

心理测量学知识点 1、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2、测量的三要素:事物、数字、法则。 3、测量的两个要素:参照点、单位 参照点是确定事物的量时计算的起点,参照点有两种,绝对零点和相对零点。“0°C”属于相对零点,并不意味着没有温度。 好的单位要有确定的意义(即对同一单位),还要有相同的价值。 4、量表: 在一个有定量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上把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这个连续体称为量表。 根据单位的理想/不理想,量表分为四类: 命名量表:只能按照事物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分类或分组。是最粗略,层次最低的计量尺度。如性别(男、女)、学历、企业性质、职业、地区等。由于定类尺度只能区分事物是同类或不同类,因此它具有“=和–”的数学特性。通常计算每一类别中各元素或个体出现的“频数或频率”来进行分析。 顺序量表:是对事物之间等级差别或顺序差别的一种测度。它不仅可以将事物分成不同的类别,而且还可以确定这些类别的优劣或顺序。如: 考试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教育水平: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除运算。 该尺度具有“>和<”、“=和≠”的数学特性,但不能进行加、减、乘、 等距量表:也叫等距尺度或间隔尺度,不仅能将事物分为不同类型并进行排序,而且还可以准确地指出类别之间的差距是多少,表现为数值。如考试成绩百分制;温度等。等距量表具有类别量表和顺序量表的数学特性外,其结果还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比率量表:它具有上述三种尺度的全部特性外,还可以计算两个测度值之间的比值。有一个绝对“零点”。如长度米、重量千克、收入元等。等距量表中没有绝对“零点”。“0”表示一个数值,即“0”水平,而不表示“没有”或“不存在”。如“0”度表示一种温度水平,并不是没有温度。比率量表中“0”表示“没有”或“不存在”。

心理测量学知识点

心理测量学知识点 心理测量学是研究测量心理现象的科学,它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评估和量化 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在心理学领域中,心理测量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提供了许多用于研究和评估的工具和方法。本文将介绍心理测量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信度(Reliability) 信度是指测量工具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在心理测量中,我们希望测量结果能够 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保持一致。常用的信度检验方法包括重测法、分割半法和信度相关法。重测法是指在不同时间对同一群体进行两次测量,通过计算两次测量结果的相关性来评估信度。分割半法是将测量工具分成两部分,通过比较两部分测量结果的相关性来评估信度。信度相关法则是通过比较测量结果与其他已知信度的测量工具结果的相关性来评估信度。 二、效度(Validity) 效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够准确测量所要测量的心理现象的程度。常用的效度检验 方法包括内容效度、构效度和判别效度。内容效度是指测量工具的内容是否涵盖了所要测量的心理现象的全部内容。构效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否准确反映出所要测量的心理现象的结构和关系。判别效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否与其他已知测量工具进行区分,即能否准确判断不同的心理现象。 三、常见的测量方法 1.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通过向被试者提供一系列问题 并要求其回答,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问卷调查可以通过纸质问卷或在线问卷的形式进行。 2.观察法:观察法是指观察和记录被试者的行为和反应,以了解其心理特征和 行为。观察法可以通过实地观察或视频观察的方式进行。

3.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在控制条件下对被试者进行干预,以观察其反应和行为。实验法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因果关系,并探索心理现象的机制。 四、常见的测量工具 1.智力测验:智力测验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用于评估个体的智力水平。常 见的智力测验包括韦氏智力量表和斯坦福-比内特智力量表。 2.人格测验:人格测验用于评估个体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状态。常见的人格测验 包括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和大五人格问卷。 3.心理健康测量工具:心理健康测量工具用于评估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 问题。常见的心理健康测量工具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斯坦福-比内特焦虑量表。 五、伦理问题 在进行心理测量研究时,研究者需要遵守伦理原则,保护被试者的权益和隐私。研究者应该保证被试者的知情同意,并确保研究过程中的保密性和匿名性。此外,研究者还应该遵守专业道德准则,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六、应用领域 心理测量学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教育、临床、组织和社会等。在 教育领域,心理测量学可以帮助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在临床领域,心理测量学可以用于评估和诊断心理疾病,制定治疗计划。在组织和社会领域,心理测量学可以帮助企业招聘和选拔员工,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和满意度。 总结: 心理测量学是研究测量心理现象的科学,信度和效度是心理测量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测量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观察法和实验法,常见的测量工具包括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和心理健康测量工具。在进行心理测量研究时,研究者需要遵守伦理原则。

心理测量学知识点

心理测量学理论知识点 第一节概述 一、测量与量表 1.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该定义包括三个主要元素:事物;数字;法则。 2.测量要素:参照点(绝对零点和相对零点)和单位(好的单位要:有确定的意义,有相同的价值)。 3.量表是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 4.根据量表的精确程度,可把量表从低级到高级分成四种水平: 命名量表(数字只用来做标记和分类); 顺序量表(无相等单位、无绝对零点,仅表示等级); 等距量表(可做加减,不能做乘除); 等比量表(可做加减乘除运算)。 心理测量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 二、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一)心理测量的定义 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理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心理测量与心理测验 测量是手段,测验是工具。 (二)心理测验的性质: 1.间接性; 2.相对性; 3.客观性。 三、心理测验的分类 1.按测验的功能分: ⑴智力测验 ⑵特殊能力测验 ⑶人格测验。 2.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 ⑴文字测验

⑵操作测验。 3.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 ⑴客观测验 ⑵投射测验。 4.按测验的方式分: ⑴个别测验 ⑵团体测验。 5.按测验的要求分: ⑴最高作为测验 ⑵典型行为测验。 四、测验观 1.错误的测验观: ⑴测验万能论 ⑵测验无用论 ⑶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 2.正确的测验观: ⑴心理测验昌重要的心理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 ⑵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 五、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心理门诊中运用较多的大致有这样三类心理测验: 智力测验:中国比内、WAIS-RC(C-WISC, C-WYCSI, WISC-CR)、CRT 人格测验:EPQ、16PF、MMPI 心理评定量表:精神病评定量表,躁狂状态、抑郁量表、焦虑量表、恐怖量表 六、心理测验的发展史 1.记住三个人的名字: ⑴首先倡导心理测验的学者是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顿。 ⑵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上。 ⑶比内主张用一种测验的方法去辨别和发现智力落后的儿童,与助手西蒙发表量表。 2.心理测验主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⑴操作测验的发展 ⑵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 ⑶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

心理测量学基本概念和常考公式及其计算汇总

心理测量学基本概念和常考公式及其计算汇总 一、基本概念 1.测量:当我们要研究人的心理特征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比如问卷调查、观察法等。测量是将心理现象转化为数值的过程。 2.可信度:指在不同测量中所获得的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重测法、半分方法、等价测法等。 3.效度:指测量工具是否测量到了我们想要测量的心理特征。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内容效度、构念效度、准则效度等。 4.正态分布:当我们将大量样本的分数通过频率分布图进行展示时,其形状呈现出钟形。其中,均值、中位数和众数重合,且数据点在平均值周围对称分布。 5. 均值与标准差:均值(mean)是指所有数据点的总和除以样本个数,用来表示数据集的集中趋势;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是测量数据集中个体分数与均值之间的平均偏差,用来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二、常考公式及其计算 1.Z分数 Z分数是指将原始分数转化为标准分数的过程,用来描述个体分数与平均分的偏离情况。Z分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Z=(X-μ)/σ 其中,X是原始分数,μ是平均数,σ是标准差。 2.标准分数

标准分数是指将原始分数转化为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分数的过程,用来比较不同测量工具的得分。标准分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Standard Score = (X-μ)/σ 其中,X是原始分数,μ是平均数,σ是标准差。 3.百分等级 百分等级是将百分数转化为等级的过程,用来描述个体相对于整体得 分的分布情况。百分等级的计算公式如下: Percentile Rank = (个体分数/样本总数) × 100% 4.总分数与标准分数之间的转换 在一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将总分数转换为标准分数,或者将标准分数 转换为总分数。转换公式如下: 总分数=(标准分数×标准差)+均值 标准分数=(总分数-均值)/标准差 5.相关系数计算 相关系数是用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关系强度的统计指标。常用的相关 系数有皮尔逊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皮尔逊相关系数的计算 公式如下: r=Σ[(X-μx)(Y-μy)]/(√[Σ(X-μx)^2]×√[Σ(Y-μy)^2]) 其中,X和Y分别是两个变量的分数,μx和μy分别是两个变量的 平均数。

心理测量学知识——概述

心理测量学知识——概述 心理测量学(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是指通过测量来了解和评估个体心理状态、特性和能力的科学方法和技术。它是研究心理现象的量化研究方法的基础,并且在心理学研究、临床评估、教育评估、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心理测量学的目标是准确测量个体的心理特征,以便能够进行科学的判断和决策。在心理学研究中,心理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是确保研究中所使用的量表、测试工具能够有效地衡量心理特征,并且具备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信度指的是测量工具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即同一被试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场合下所得到的测量结果应该是一致的;效度则是指测量工具所测量的特征与所要衡量的心理特征之间的关联程度。 心理测量学中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量表和测试。量表是通过在被试身上执行其中一种操作或评定其中一种特征而获得的数字分数,例如人格量表、情绪量表等。测试是用于评估个体特定能力或技能水平的测量工具,例如智力测验、能力测试等。 在心理测量学中,还有一些常用的测量原理和方法,包括: 1.标准化:通过在大样本上进行试验和验证,并根据特定的测量原则和标准来制定测量工具,确保测量结果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2.因子分析:通过统计方法将多个变量归纳为少数几个综合因素,以减少变量的数目和提取主要成分,进而简化测量工具。 3.信度检验:通过重复测量同一样本,并计算不同测量结果的相关性来评估测量工具的信度。

4.效度检验:通过与其他相关测量工具进行比较,或与已知理论相关联来评估测量工具的效度。 5.临床评估:通过采用各种心理测量工具,如症状评定量表、生活质量量表等,对个体进行心理评估,以辅助诊断和治疗决策。 6.多样的评估方法: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如自评、被评、观察、访谈等。 心理测量学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重要性。首先,它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方法,使研究者能够科学地观察和测量个体的心理特征。其次,在临床评估中,心理测量学可以为医生提供决策支持,评估个体的心理状况和问题,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此外,在教育领域,心理测量学可以帮助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水平,为教育教学提供科学依据。还有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理测量学可以帮助企业招募和选拔人才,评估员工的工作能力和适应性。 总之,心理测量学是理解和评估个体心理特征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合理的测量设计和科学的测量原则,心理测量学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心理测量工具,为心理学研究、临床评估和教育评估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人类心理特征的研究和发展。

心理测量学

心理测量学 心理测量: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品质进行定量描述的活动。 心理测量的基本性质:1、普遍性2、可测性3、间接性4、相对性5、客观性 测量量表的两个要素:参照点和测量单位。 参照点是测量的起点,也称零点。测量的零点有绝对零点和相对零点之分,相对零点也称人为零点。绝对零点的“零”是可以绝对理解的零,如果测量的测值为零,即指所测品质“一点都没有”比如长度为零、重量为零都是这个意思。相对零点的零是一个人为指定的零点,是不可以绝对理解的,如果测量的测值为零,只能说所测品质处于“零点”这个状态。比如摄氏度为零就不能说一点也没有。 测量单位应具备的两个性质:一是有统一的意义,二是有恒定的价值。 测量误差:是指测量所得值与欲测品质实际值之间的差异值。 测量误差的类型:一种的随机误差,另一种是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是指测量所得值与欲测品质实际值之间的大小和方向都会随机变化的差异值。系统误差是指测量所得值与欲测品质实际值之间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差异值。 测验分类: 按所测心理品质分类;一、能力测验;1、智力测验,智力测验是用来测量人的一般认识能力,即通常所说的“智力”的水平高低的测验。2、能力倾向测验分为一般能力倾向测验和特殊能力倾向测验。一般能力倾向测验是测量个体在多种能力上的潜在优势的测验,特殊能力倾向测验是测量个体在音乐、绘画等特殊能力上的潜在优势的测验。 3、成就测验,成就测验主要是在特定领域为检测应试者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而设计的测验,是测量人在接受教育以后的学业成就的测验 二、人格测验;人格测验是用来测量个体人格的独特性和倾向性

特征的测验。 按对被试评价时所用的参照标准分类;一、常模参照测验,常模参照测验以被试团体为参照背景,是以个体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来评价个体发展水平的测验。 二、标准参照测验,又称目标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以测验内容领域为参照背景对个体作评价,是以个体水平是否达到该领域某一固定标准来评价个体发展水平的测验。 测验的编制: 1、确定测验目的 2、设计测验编制方案、制定测验编制计划 3、题目编写 4、测试分析 5、组卷6信、效度调查7、编制测验分数系统8编写测验使用手册9、编制测验备份了解高尔顿,卡特尔,比勒以及心理测验在中国的发展。P23\P25 信度:指的是相同被试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场合下重复同一测量工具或等价工具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下程度。 信度公式:P30 信度的作用:1、信度反应了不同测量情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大小。 2、信度可以用来评价个体分数的稳定性程度 测量信度的种类: 一、重测信度。 重测信度指的是同一个测量工具在两个不同时间对同一组被试施测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重测信度的大小可以通过计算测量工具的重测系数或叫稳定性系数来确定,具体来说,就是求取同一组被试在两个不同时间施测同一个测量工具所得结果分数的相关系数。重测的时间间隔越短,各种施测情境的变化就越小,重测信度系数就会越大。 重测信度反映了测量工具受时间间隔因素影响的大小。 为了使估计出来的重测重测信度系数具有意义,应满足的条件:

心理测量学复习资料

心理测量学复习资料 心理测量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心理测量概论 1.心理测量与物理测量有何区别与相似点? 心理测量是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能力、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心理特性和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区别: 心理测量是以人的行为和心理属性(如智力或个性)为对象的测量,测量的工具就是心理测验(如智力测验或个性测验),而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值的过程就是心理测试(智力测试或个性测试)。物理测量一般是对事物的属性进行测量,大多直接进行,即直接测量。心理测量则大不相同,它是一种间接的测量。 相似点: 物理测量和心理测量都有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情况,在测量时都需要工具 2.智力测验与、能力倾向测验、成就测验之间有何区别? 就测验的对象而言,三者本质上有重叠之处,无法加以截然区分。成就测验和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的测量对象都是认知性特质。这三种测验都是测量个体从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经验中发展出来的能力。能力倾向、智力测验测量的也可以看做一种“成就”。 不过,如果从测验的目的、性质及所涵盖的经验范围来看,这三种测验仍有某些不同之处,不能相互取代。大多学者认为成就测验测量的是一些特定的、限定于某一范围的能力和知识,而令两者所测验的则为一般的、较为广泛的能力。 从功能上看,成就测验是评估被试在接受一些教育或训练程序后所获得的学习成果,是对个体过去学习经验的总结;智力测验的主要目的是预测一个人在未来的教育、训练或工作经验中可能的表现,但它所做出的预测比较笼统,针对性较弱。能力倾向测验则是对个体在

不同能力因素上潜在的优劣倾向的测量,它的预测的目的性更强,试图说明个体在多种能力上的潜在优势。 在测验的技术品质上,成就测验注重内容效度,而能力倾向、智力测验则必须有较高的预测效度,否则就失去其基本价值。 3.常模参照测验与标准参照测验有何异同? 常模参照测验是将被试与常模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为目的。 标准参照测验是将被试与以绝对标准相比较,以评价被试有无达到该标准为目的。 常模是根据标准化样本的测验分数经过统计处理而建立起来的具有参照点和单位的测验量表。 第二章测量信度与随机误差 1.什么是信度? 信度指的是相同被试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场合下重复用同一测量工具或等价工具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2.什么是稳定性信度? 3.什么是复本信度?A与B是复本的条件是什么? 复本信度指的是两个平行的测验(复本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A与B是复本的条件是A与B测量的是同一个心理品质,其心理概念、题目难度、长度等均一致。 4.什么叫内部一致性信度? 内部一致性信度又称内部一致性系数,是指用来测量同一个概念的多个计量指标的一致性程度。 5.如何计算分半信度? 分半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方法是把一个量表按题目番号分为两半,一半是奇数题,另一半数偶数题。求出每个人的奇数题的总得分和偶数题的总得分,然后求出奇数题总得分和偶数题总得分的相关系数,最后对相关系数进行校正。为什么要进行校正呢?因为,分半以后,我们实际上计算的是测验的一般题目的信度,而非整个测验的信度,也就是说我们把一个完整的测验分成了两个等值的复本,所计算的只

心理测量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心理测量学导论 1.1 心理测量学概述 在学习本内容时,请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心理测量? 2、心理测量有哪些特性? 3、心理测量面临哪些困难? 4、心理测验有哪些类型? 5、心理测验有什么功能? 6、心理测量者应具备哪些素质要求和道德准则? 小结:在第一单元的第一部分,我们讨论了心理是否可测,学习了测量、心理测量、心理测量学、测验、心理测验、量表的概念,研究了心理测量面临的问题,辨析了心理测量、测验、评估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心理测验的种类和功能,知晓了心理测量者应具备的素质要求和道德准则。 重点应掌握心理测量、心理测验的概念,量表的概念、要素与种类;了解心理测验的种类和功能。 1.2 心理测量学的历史 在学习本内容时,请思考以下问题: 1、心理测量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 2、西方心理测量的先驱有哪些? 3、西方心理测量什么时候产生? 4、西方心理测量发展的历史如何? 5、中国心理测量的历史与现状怎样? 小结:在第二部分,我们介绍了心理测量兴起是历史背景,了解了西方心理测量的诞生与发展,关注了中国心理测量的历史和现状。 重点应理解心理测量兴起的历史背景,知晓心理测量的诞生与发展。 2.1 经典测验理论 在学习本内容时,请思考以下问题: 1、经典测验理论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3、如何评价经典测验理论? 小结:在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测量误差的概念和来源,讨论了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分析的经典测验理论的优缺点。 重点是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3.1 心理测量的基本流程 在学习本内容时,请思考以下问题: 1、心理测量的基本流程是什么? 2、如何实施心理测验? 3、样对心理测验进行计分和解释? 4.1 项目分析概述 在学习本单元时,请思考以下问题:

心理测量学

心理测量学 四种测量水平和测量量表 类别量表:简单进行分类。次数统计:百分比,X2检验。 等级量表:顺序量表,分等级,除次数统计外,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肯德尔和谐系数、秩次变差分析。 等距量表:单位等值,但没有绝对零点,可进行加减运算。T检验、F检验、积距相关、均数、变差等。 等比量表:最高水平的测量,以上统计方法、几何平均数、相对差异量。(理解) 第二节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性质 心理测量是顺序量表 原因: 1.使用的参照点:心理测量领域的参照点均为相对参照点。(对勾) 2.使用的单位:意义不太明确;单位常常不等值 ★心理测验的基本条件 (对勾) 心理测验实质是对行为样本客观化标准化的测量。 测验的类型与功能

1.按测量的对象分类(理解) (1)认知测验(又称能力测验) 智力测验,例: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瑞文智力测验 能力倾向测验(又称性向测验) 一般能力倾向测验:测量个体多方面的潜能。 特殊能力倾向测验:测量特殊能力上的潜能。 教育测验(又称成就测验) 学科成就测验、综合成就测验 (2)人格测验 测量个人在兴趣、态度、动机、气质、性格等方面的特征。 人格自陈量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16PF,EPQ 投射测验——罗夏墨迹测验(画圈)、主题统觉测验、画人画树测验 2.按测量的方式分类 个别测验 优点:可仔细观察被试的言语情绪, 缺点:时间不经济 例:韦克斯勒智力量表,投射测验。 团体测验 优点:时间经济,主试不必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即可担任。 缺点: 团体测验可个别施测,但个体测验不能以团体方式实施。(对勾)简述真分数理论(CTT模型)的基本假设(对勾) 答:经典测量理论假设,观察分数与真分数之间是一种线性关系,由此得出真分数理论模型:X=T+E。根据这一模型可以引申出3个相关联的假设公理: ①若一个人的某种心理特质可以用平行的测验反复测量足够多次,则其观察分数的平均值会接近于真分数。即E(X)=T或E(E)=0 ②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即ρ(T,E)=0

(2021年整理)心理测量学重点

心理测量学重点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心理测量学重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心理测量学重点的全部内容。

心理测量学 第一章概论 一、测量:根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尺对事物的属性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二、测量的精确度决定于测量对象本身的性质(确定型、随机型、模糊型)和测量工具的精密性。 三、测量的基本要素 :1。参照点(1)绝对参照点(有绝对的零点,可进行乘除运算)(2)相对参照点(以人确定的零点,只可加减) 2。单位:条件:要有确切的意义和相等的价值 四、测量的量表 : 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可进行加减运算)、比率量表(可进行加减乘除) 五、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定义: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法则给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指派数字,或者根据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在测验上对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六、编制一个测验应当具备下列四个基本条件:(1)行为样本. (2)标准化: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量分数解释的程序的一致性。 标准化条件:测验内容、施测条件、评分规则和测验常模的标准化。 (3)难度或应答率。(4)信度和效度。 七、1918年,桑代克提出“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数量”。1939年,麦柯尔进一步提出“凡有其数量的事物都可以测量" 作业补充题:1、为什么说心理与教育测验的分数本质上是顺序量表上的分数? 答:从本质上讲,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表属于顺序量表。 (1)从使用的参照点来说,教育测量和心理测量领域的参照点均为相对零点; (2)从使用的单位来说,教育与心理测量的单位远没有其他测量的单位成熟完善. 第二章简史 一、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起源:(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2)高尔顿把统计方法应用到对个别差异资料的分析之中.学生皮尔逊创立了积差相关公式。

(完整版)心理测量学的知识

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 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 一、什么是测量 1。测量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该定义包括三个要素,即事物、数字和法则。 2。数字具有区分性、序列性、等距性和可加性。 二、则量要素 (一)参照点 1.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计算的起点,这个起点叫做参照点。 2.参照点有两种:一是绝对零点。二是人为确定的参照点,即相对零点。 3。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零点,但在心理测量中很难找到绝对零点,多采用人为标定的测量零点。 (二)单位:具备两个条件 1.有确定的意义。 2。有相同的价值。 三、测量量表 根据量表的精确程度,斯蒂文斯将测量从低级到高级分成四种水平: (一)命名量表 1。命名量表是测量水平最低的一种量表形式,只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把事物归类. 2.这种量表分为两种: (1)代号-—用数字来代表个别事物. (2)类别-—用数字来代表具有某一属性的事物的全体。 3.在命名量表中,数字只用来作标记和分类,而不能作数量化分析,既不能比大小,也不能做加、减、乘、除运算. (二)顺序量表 1。顺序量表比命名量表水平高,其中的数字不仅指明类别,同时也指明类别的大小或含有某种属性的程度。 2.数字包含有数量关系,代表符号是“>”,如A>B>C等,主要用于分等或排出顺序。 3。顺序量表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数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或绝对值。(三)等距量表 1.有大小关系,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其数值可做加、减运算,但因为没有绝对零点,所以不能做乘、除运算。 2.等距量表的数值加上或减去一个常数,或者用一个常数去乘或除,不会破坏原来数据之间的等距关系.(四)等比量表 1。等比量表是最高水平的量表,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 2.长度、重量、时间等都是等比量表,其数值可以做加、减、乘、除运算。 心理测量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利用某种统计方法,可以把顺序量表得到的数据换算为等距数据来进行统计。 第二单元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一、心理测量的定义: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二、心理测量的性质 (一)间接性 (二)相对性 (三)客观性 第三单元心理测验的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