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上册全册精华知识点整理(2022新版)

二年级科学上册

精华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手我们门的地球家园》

第一课《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1.地球家园中有(空气、土壤、岩石、水、动物、植物、人)等。

2.非生物和生物资源对地球家园缺一不可。

3.地球是(生命)共同的家园,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

第二课《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1.土壤上生长着许多(植物),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动物

2.我们要保护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

3.(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

第三课《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1.太阳的(光和热)对植物的生长、动物和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影响。

2.太阳为我们的地球家园带来(光和热),它在天空中的(位置)会不断变化。

3.不要用眼睛(直接观察)太阳,以免伤害眼睛。

第四课《观察月相》

1.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2.月相是(变化)的,不同的夜晚月相不相同。

3.月相是(逐渐)发生变化的,有时月相亮面逐渐(变大),有时逐渐(变小)。

第五课《各种各样的天气》

1.常见的天气现象有(阴、晴、雨、雪、风)等。

2.天气会(影响和改变)我们的家园。

3.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第六课《不同的季节》

1.一年中季节变化的典型现象(各不相同)。

2.季节变化对(植物生长、动物迁徙和人类衣着)会产生影响。

3.梧桐树春天(长叶),夏天(茂盛),秋天(结果),冬天(落叶

第七课《做大自然的孩子》

1.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动植物提供的资源。

2.野外植物的果实(不能)轻易食用。

3.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给小鸟(喂食),比如天气严寒或雪天,不能让小鸟产生依赖。

第二单元《才料》

第一课《我们生活的世界》

1.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物品是由(材料)制成的,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

3.物品按材料可分为(金属类、塑料类、陶瓷类、木头类、玻璃类)等。

第二课《不同材料的餐具》

1.不同的物品往往由不同的(材料)做成的。

2.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

3.不同材料的餐具各有特点,有的(坚硬),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会(反光),有的(有花纹)。

第三课《书的历史》

1.(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2.现在一般用(芦苇、木材)等材料造纸。

3.用纸制作书,具有(书写方便、装订便捷、容易携带)等优点。

第四课《神奇的纸》

1.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2.(瓦楞状)的纸比普通的纸能支撑更重的物体。

3.在普通的白纸上刷上油能够(防水)。

第五课《椅子不简单》

1.有的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也有许多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2.椅子的基本结构包括(靠背、椅面、椅脚)等。

3.常见的椅子制作材料有(木头、金属、塑料、皮)等,具备(坚固、柔软、透气、弹性)等特性。

第六课《做一个帽子》

1.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同种物品,它们的(功能和用途)是不一样的。

2.一些(废弃)的材料可以用来制作新的物品。

3.帽子一般由(帽顶)和(帽沿)两部分组成。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小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上册由“我们的地球家园”和“材料”两个单元组成。两个单元总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都有“科学阅读”内容,可以穿插在每课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在单元复习时集中在一课时落实。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共7课,分别是《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4.观察月相》、《5.各种各样的天气》、《6.不同的季节》、《7.做大自然的孩子》。这7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整体认识(第1课)→具体认识(第2—6课)→讨论升华(第7课)。具体介绍如下:第1课从整体上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家园中和地球家园周围有什么;第2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索地球家园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土壤;第3、4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究天空中的太阳和月球变化现象,使学生能够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和描述月相变化现象;第5、6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索地球家园的天气和四季变化,认识这些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第7课引导学生在学习了前面6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要做大自然的孩子,感谢大自然的恩赐,保护动植物,爱护大自然。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统整“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三个主要概念组织教学内容,从整体的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到局部的寻访土

壤居民,从遥远的太阳、月球与生活的联系到触手可及的天气、季节与生命的联结,整个单元以“关爱家园、关注生命”为线索,串联起一系列活动,并将整个活动落脚到“做大自然的孩子”,在落实单元教学内容的同时,对教学目标进行升华。简单地说,本单元以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概念为基础,将关注点聚焦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话题上来,将发展点落脚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中来,将兴趣点迁移到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的活动里来。本单元教学内容集科学探究教育、生态环境教育、自然体验教育于一体,并体现了博物学的重要特征——与自然的直接交往。 “材料”单元共6课,分别是《1.我们生活的世界》、《2.不同材料的餐具》、《3.书的历史》、《4.神奇的纸》、《5.椅子不简单》、《6.做一顶帽子》。以下是这几课教学内容的简要分析:第1课《我们生活的世界》,旨在让学生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概念,引出材料的视角;第2课《不同材料的餐具》,利用学生熟悉的餐具探讨常见材料的性能,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材料的方法;第3课《书的历史》,以书为具体研究对象,结合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运用教育重演论,让学生纵向考察某种物品所用材料的发展和演变;第4课《神奇的纸》,以纸为具体例子,让学生横向考察对一种材料的改造而导致其性能的变化,体会材料经过加工和改造,可以表现出原本没有的性能;第5课《椅子不简单》,以生活中常见的椅子为例,让学生从材料的角度整体而系统地研究一个真实的物品,认识到很多物品都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第6课《做一顶帽子》为单元总结课,目的

小学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上册全册精华知识点整理(2022新版)

二年级科学上册 精华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手我们门的地球家园》 第一课《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1.地球家园中有(空气、土壤、岩石、水、动物、植物、人)等。 2.非生物和生物资源对地球家园缺一不可。 3.地球是(生命)共同的家园,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 第二课《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1.土壤上生长着许多(植物),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动物 2.我们要保护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 3.(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 第三课《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1.太阳的(光和热)对植物的生长、动物和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影响。 2.太阳为我们的地球家园带来(光和热),它在天空中的(位置)会不断变化。 3.不要用眼睛(直接观察)太阳,以免伤害眼睛。 第四课《观察月相》 1.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2.月相是(变化)的,不同的夜晚月相不相同。 3.月相是(逐渐)发生变化的,有时月相亮面逐渐(变大),有时逐渐(变小)。 第五课《各种各样的天气》 1.常见的天气现象有(阴、晴、雨、雪、风)等。 2.天气会(影响和改变)我们的家园。 3.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第六课《不同的季节》 1.一年中季节变化的典型现象(各不相同)。 2.季节变化对(植物生长、动物迁徙和人类衣着)会产生影响。 3.梧桐树春天(长叶),夏天(茂盛),秋天(结果),冬天(落叶 第七课《做大自然的孩子》 1.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动植物提供的资源。 2.野外植物的果实(不能)轻易食用。 3.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给小鸟(喂食),比如天气严寒或雪天,不能让小鸟产生依赖。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备课本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教科版科学小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上册由“我们的地球家园”和“材料”两个单元组成。两个单元总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都有“科学阅读”内容,可以穿插在每课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在单元复习时集中在一课时落实。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共7课,分别是《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4.观察月相》、《5.各种各样的天气》、《6.不同的季节》、《7.做大自然的孩子》。这7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整体认识(第1课)→具体认识(第2—6课)→讨论升华(第7课)。具体介绍如下:第1课从整体上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家园中和地球家园周围有什么;第2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索地球家园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土壤;第3、4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究天空中的太阳和月球的变化现象,使学生能够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和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第5、6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索地球家园的天气和四季变化,认识这些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第7课引导学生在学习了前面6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要做大自然的孩子,感谢大自然的恩赐,保护动植物,爱护大自然。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统整“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三个主要概念组织教学内容,从整体的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到局部的寻访土壤居民,从遥远的太阳、月球与生活的联系到触手可及的天气、季节

与生命的联结,整个单元以“关爱家园、关注生命”为线索,串联起一系列活动,并将整个活动落脚到“做大自然的孩子”,在落实单元教学内容的同时,对教学目标进行升华。简单地说,本单元以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概念为基础,将关注点聚焦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话题上来,将发展点落脚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中来,将兴趣点迁移到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的活动里来。本单元教学内容集科学探究教育、生态环境教育、自然体验教育于一体,并体现了博物学的重要特征——与自然的直接交往。 “材料”单元共6课,分别是《1.我们生活的世界》、《2.不同材料的餐具》、《3.书的历史》、《4.神奇的纸》、《5.椅子不简单》、《6.做一顶帽子》。以下是这几课教学内容的简要分析:第1课《我们生活的世界》,旨在让学生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概念,引出材料的视角;第2课《不同材料的餐具》,利用学生熟悉的餐具探讨常见材料的性能,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材料的方法;第3课《书的历史》,以书为具体研究对象,结合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运用教育重演论,让学生纵向考察某种物品所用材料的发展和演变;第4课《神奇的纸》,以纸为具体例子,让学生横向考察对一种材料的改造而导致其性能的变化,体会材料经过加工和改造,可以表现出原本没有的性能;第5课《椅子不简单》,以生活中常见的椅子为例,让学生从材料的角度整体而系统地研究一个真实的物品,认识到很多物品都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第6课《做一顶帽子》为单元总结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做一顶帽子,经历对本单元所学内容的综合运用过程。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缺2课 (新教材) 目录: 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 一、视频或图片导入:(预设3分钟) 播放一些地球在宇宙中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什么(预设10分钟)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是其中的一颗行星,大家谁可以说一说你知道的地球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地球呢? 播放地球简介的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的图片。 观看后再提问学生“地球上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三、动手画一画。(预设20分钟) 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要画什么?同学们知道么?

学生回答可以画什么? 小组交流 老师:你们想不想画一张属于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每位同学拿出自己的彩笔,将本组的地球家园图描绘出你心中的样子吧! 组长领取绘画材料。 各组开始绘制自己的地球家园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总结(预设5分钟) 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什么? 那我们的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小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要珍惜和爱护她,不能让他缺少任何一部分,努力保护地球的完整。 最后大家将我们的班级记录表填写完整。 五、拓展(2分钟) 大家可以走出去看一看,观察一下我们的树林、田野、绿地、山坡上,看看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里还能找到什么? 【板书设计】: 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陆地:山川动植物人类 地球水:海洋河流

(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一、常见的自然现象 - 雨水的形成:水蒸气在空气中上升,遇冷凝结成水滴,形成 雨水。 - 太阳的作用:太阳是地球的能源之一,提供光和热,使植物 生长,也使地球变暖。 - 四季的变化: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不同地方的阳光照射程 度不同,导致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二、物体的性质 - 固体、液体和气体:物体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它们的 形状、体积和分子排列方式不同。 - 可溶性和不可溶性:某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称为可溶性;有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称为不可溶性。 - 导电性:金属物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传导电流;非金 属物质通常不具备导电性。 三、植物的特点

- 植物的吸水和呼吸:植物通过根吸水,通过叶子进行呼吸,同时进行光合作用。 - 植物的生长:植物从种子开始生长,经历萌芽、生长、开花和结果等阶段。 - 植物的繁殖:植物可以通过种子、茎、叶和根等方式进行繁殖。 四、动物的特点 - 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可以通过爬行、飞行、游泳和奔跑等方式进行运动。 - 动物的食物链:动物之间存在食物链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络。 - 动物的保护:人们应当保护动物,不捕杀野生动物,维护动物的生存环境。 五、物体的使用 - 工具的用途:不同的工具适合不同的使用场合,可以帮助人们完成各种任务。 - 建筑物的功能:建筑物可以用于居住、工作、研究和储存等功能,为人们提供生活便利。

- 交通工具的种类:交通工具有汽车、火车、飞机、船和自行车等,便于人们的出行和物资运输。 以上便是二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的一些主要内容,帮助孩子们了解自然界、物体、植物、动物和物体的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内容完整)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最全教学设计 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教学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预设3分钟) 播放一些地球在宇宙中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什么(预设10分钟)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是其中的一颗行星,大家谁可以说一说你知道的地球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地球呢? 播放地球简介的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的图片。 观看后再提问学生“地球上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三、动手画一画。(预设20分钟) 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要画什么?同学们知道么? 学生回答可以画什么? 小组交流 老师:你们想不想画一张属于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每位同学拿出自己的彩笔,将本组的地球家园图描绘出你心中的样子吧! 组长领取绘画材料。 各组开始绘制自己的地球家园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总结(预设5分钟) 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什么? 那我们的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小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要珍惜和爱护她,不能让他缺少任何一部分,努力保护地球的完整。

小学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下册全册精华知识汇总(2022新版)

二年级科学下册 精华知识汇总 第一单元《兹失》 第一课《磁铁能吸引什么》 1.磁铁的形状多种多样,有(条形、蹄形、环形)等。 2.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3.磁铁不仅能吸引(铁),还能吸引(磁铁),以及(钴)和(镍)。 4.许多金属都不能被磁铁吸引,比如(铜、铝、银)等。 5.生活中有新的物体运用了磁铁,比如(门吸、小磁贴、扬声器)等。 第二课《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1.磁铁可以隔着(一定距离)和(一定物体)对铁产生吸引作用。 2.(拉力)和(推力)是一种常见的力。 3.不直接接触小车,可以用磁铁的(磁力)让小车运动起来。 4.“蝴蝶飞”实验的原理是(磁铁可以隔着一定距离吸引铁做的物体)。 第三课《磁铁的两极》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条形磁铁的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 。 3.我们可以利用(钢珠、铁粉、回形针)等材料来寻找磁铁的磁极。 4.把钢珠放在条形磁铁上,一般情况下,它会滚向(磁铁的两端)。 第四课《磁极与方向》 1.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 2.磁铁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 3.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的特点制成的。 4指南针由(磁针)和(刻度盘)组成。 5.我们可以用(悬挂法)或(支撑法)来测试条形、蹄形磁铁的指向性。 第五课《做一个指南针》 1.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示方向)的仪器,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2.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后可以变为(磁针)。 3.水浮式指南针当中的吹塑纸的作用是(让小磁针漂浮)。 4.测试自制指南针时要重复多次,目的是为了(让指示方向准确)。 第六课《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1.磁铁的相同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磁极相互(吸引)。 2.磁极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3.磁铁的S极靠近另一块磁铁的(N极)会相互吸引。 4.干扰下的磁铁(无法)指示南北方向。 5.两个箭头往内表示(相互吸引),两个箭头往外表示(相互排斥)。 第七课《磁铁和我们的生活》 1.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比如(门吸、防蚊门帘、冰箱贴、电动机、扬声器)等。

2021-2022小学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复习重点

2021-2022小学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知识 点归纳,复习重点 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 第1课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1、地球家园包括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其中自然世界有山川、河海、动植物等, 人工世界指人类用材料加工而成的各种物体;地球家园还包括地球外部全程的空气和云等。 2、站在地球家园往外看,更远处还有日月星辰等天体,这些虽然不属于地球家园的范围,但是会对地球家园产生影响。 第2课土壤一一动植物的乐园 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必需的营养和水分,而且也是土壤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场所。 2、土壤中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我们可以通过放大镜等工具从表层向深层的观察校园内的土壤,我们能够看到蚯蚓等生物。 士国--动值物的乐园 第3课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1、太阳给我们的地球家园带来光和热,它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我们可以利用太阳的运动规律来辨认方向。 2、太阳的光和热对植物的生长、动物和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影响。 3、早晨面对太阳时,我们的前方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中午我们面对太阳时,前面是南;傍晚我们面对太阳时,前面是西。 第4课观察月相 1、月相是变化的,不同的夜晚月相可能不相同。 2、月相是逐渐发生变化的,有时月相亮面逐渐变大,有时逐渐变小。 第5课各种各样的天气 1、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杰及其变化的总称。 2、天气现象有阴、晴、雨、雪、风等。 3、降水、光照、风等天气要素会影响动植物,也会影响农业灌溉、风力发电等在内的人们的生产生活。

第6课不同的季节 1、我们的地球家园有四季,四季指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春季、夏季、 秋季和冬季。 2、季节变化对植物生长、动物迁徙和人类衣着会产生影响。 第7课做大自然的孩子 1、人类的生活与动植物有着千丝万缕的练习,有些联系是直接的,有些联系是 间接的。 2、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动植物提供的资源。 二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材料 一、我们生活的世界 1、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物品是由材料制成的,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类。 二、不同材料的餐具 1、每种材料都有各自的特点,同种物品可以由不同材料组成。 2、金属、陶瓷、塑料、木都可以制成餐具,不停材料的餐具能满足不同的功能需要,适合不同的人群使用,各有优缺点。 三、书的历史 1、书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根据需要,不断选择、优化材料。 四、神奇的纸 1、普通的纸经过加工、改造、优化,能够制作出具有一定功能的物品。 2、折叠后的瓦楞纸大大加强了普通纸的承载力和隔热能力。 五、椅子不简单 1、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椅子的不同部位所用材料不同。 2、椅子由靠背、扶手、做点、支架、椅脚等部分构成,组成他们的材料可能有 所不同。 六、做一顶帽子 1、我们在制作帽子测量头尾的时候,可以先用软尺测量出头围后在纸上画圈, 也可以用扭扭棒测量头尾,还可以直接将测量了头尾的扭扭棒在帽子里固定 形状。 2、某些材料可以反复使用,一些废弃的物品可以用来制造新的产品。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要珍 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 解地球。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教学 过程】一、图片导入:(预设3分钟) 播放一些地球在宇宙中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什么(预设10分钟)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是其中的一颗行星,大家谁 可以说一说你知道的地球都有什么呀?学生回答。 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地球呢? 播放地球简介的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的图片。观看后再提 问学生“地球上都有什么呀?”学生回答。 三、动手画一画。(预设20分钟) 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要画什么?同学们 知道么?学生回答可以画什么?小组交流 老师:你们想不想画一张属于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每位同学拿出 自己的彩笔,将本组的地球家园图描绘出你心中的样子吧!组长领取绘画 材料。 各组开始绘制自己的地球家园图,教师巡视指导。四、交流和总结 (预设5分钟) 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 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什么? 那我们的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一下。学生交流发 言 教师小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要珍惜和爱护她,不能 让他缺少任何一部分,努力保护地球的完整。最后大家将我们的班级记录 表填写完整。五、拓展(2分钟) 大家可以走出去看一看,观察一下我们的树林、田野、绿地、山坡上,看看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里还能找到什么?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13课)(2022秋)

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 教 学 设 计

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 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学主要指向“地球系统”、“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和“人类活动与环境”等学科核心概念,有助于学生形成“物质与能量”、“系统与模型”、“结构与功能”、“稳定与变化”等跨学科概念。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首页展示一幅在浩渺宇宙中的地球图片,隐含着本单元的学习研究我们的地球,也要研究与地球息息相关的其他天体,包括太阳和月球等。 书本第2页聚焦“我们的地球家园都有什么?”,通过展示了草地、森林、山脉、岩石、沙漠、水、动物等图片启发学生回忆并交流自己对地球家园的认识。第3页探索部分一是引导学生将自己所知道的地球上所含有的东西以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二是引导学生补充与地球家园密切相关、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地球之外的现象。两个活动分别从“地球之上”和“地球之外”的视角观察描述。第4页研讨部分一是引导整理探索部分的信息并进行适当分类,可结合班级记录表进行。二是引导认识地球家园各事物之间的关系。拓展部分活动鼓励学生到室外继续观察,扩充对地球家园的认识。 【学情分析】 新二年级学生学习科学兴趣浓,他们对于地球家园的事物是很熟悉的,能够说出很多身边的事物及自己的所见所闻过的事物,也很善于用图画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他们喜欢表达,控制力稍差,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交流和展示引导学生认真倾听,不打断汇报,控制交流时间,不重复交流,并且在交流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类,提升科学思维,并通过交流意识到地球上各类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研讨画图活动,知道地球家园中有空气、土壤、岩石、水、动物、植物、人等;认识到地球是生命共同的家园,人类生活离不开阳光、空气、水、植物、动物等资源。 [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能对地球家园里的物体初步分类;以研讨的方式,能建立对地球家园各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 [探究实践]在交流探索中,能用画图的方式地球家园图上标注自己认识的物体,尝试推测地球家园各事物之间的联系。 [态度责任]在研讨交流中,尊重同学观点,乐于合作分享,增进对地球家园事物的关注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并整理地球家园中的各种具体物体。 [难点]初步建立对地球家园各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1.教学课件;2.班级记录单、板贴等。 [学生]1.铅笔、橡皮、水彩笔等画图工具;2.活动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引发关注、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等。 1.提问:(出示一幅在浩渺宇宙中的地球图片)这是什么? 2.提问:关于地球我们知道些什么? 3.小结:是呀!这就是我们的地球家园。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板书课题: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地球全貌,简要了解学生对于地球的认识,揭示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聚焦问题,引发研讨。 二、探索研讨、引导发现(预设30分钟)

小学科学大象版二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分单元编排)(2022秋)

二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准备单元这是谁的脚 观察时要按顺序,可以用放大镜观察,边观察边记录。 观察记录单 第一单元变幻的天气 1.变幻的天气 认识天气符号 把下面的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连起来 根据天气预报准备出出游物品

其它天气现象 (龙卷凤) (沙尘暴)(霜)(冰雹) 2.天气的影响 谚语中的天气 燕子低飞,天将雨。一场秋雨,一场寒。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镘头睡)。 3.天气大转盘 雨燕子躲在屋檐下行人打伞 风树叶摇晃利用风力发电 阴燕子低飞戴墨镜 晴小狗在烈日下吐舌头适合晒被子 雪鹰看不见猎物容易滑倒 雾蛇冬眠了开车不安全

第二单元小小游乐园 1.小小游乐园 滑梯制作选择材料和工具 光滑的卡纸胶水 粗糙的卡纸透明胶带 牙膏盒安全剪刀 纸杯美工刀 2.跷跷板 制作跷跷板所需材料有:纸板、塑料尺、纸杯、牙签、别针、透明胶、安全剪刀。 制作步骤: 1.用纸杯制作底座,用透明胶固定别针。 2.制作跷板。把牙签放在尺子正中间,用透明胶固定牙签。 3.组装。把跷板组装在底座上。 第三单元磁针与南北 1.磁铁有两极 条形磁铁的两端吸的曲别针最多,磁性最强,叫(磁极) 磁铁有两极(南极)和(北极)南极用S表示,北极用N表示。磁铁总是存在着两个(磁极)。

2.两极指南北 可指南针找教室的东、南、西、北。指南针是用磁铁做成的,条形磁铁也能指南北 两个磁极指的方向 水浮静止后一端指(N),另一端指(S) 旋转静止后一端指(N),另一端指(S) 悬挂静止后一端指(N),另一端指(S) 3.两极相遇了 两极和北极相遇时,能吸在一起。南极和南极、北极和北极总是不能吸在一起。 两极相遇记录表 相接近的磁极现象 S----N 相吸 N----S 相吸 N----N 相斥 S----S 相斥 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 第四单元动物的生活 1.参观动物园 动物的共同特征是:都会运动,都需要吃食物。 2.动物觅食 动物可以用不同的感观发现食物,如:猫可以用眼睛看到食物,可以用鼻子闻到食物,还可以用耳朵听到老鼠的声音。 3.动物小侦探 制作应聘简历

2020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2020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 案(全册)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精品教学设计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 【教学准备】1.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预设3分钟)播放一些地

球在宇宙中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什么(预设10分钟)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是其中的一颗行星,大家谁可以说一说你知道的地球都有什么呀?学生回答。 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地球呢?播放地球简介的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的图片。 观看后再提问学生“地球上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三、动手画一画。(预设20分钟)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要画什么?同学们知道么?学生回答可以画什么?小组交流老师:你们想不想画一张属于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每位同学拿出自己的彩笔,将本组的地球家园图描绘出你心中的样子吧!组长领取绘画材料。 各组开始绘制自己的地球家园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总结(预设5分钟)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什么?那我们的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发言教师小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要珍惜和爱护她,不能让他缺少任何一部分,努力保护地球的完整。 最后大家将我们的班级记录表填写完整。

小学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共13课)(2022)

二年级科学上册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 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单元起始课,主要在于激发学生了解地球家园的兴趣,让学生对地球家园有整体的认识,以及对于地球家园上的居民之间的联系有所了解,也能区分太阳、月亮和星星是地球家园外的,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把课堂积极引向课外。 本节课主要活动是: 画一画:地球家园上有什么。 二、教学反思 1.课前展示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拍摄的地球的图片,抓住学生的兴趣,学生会说地球上有海洋、陆地等,还有学生看到地球板贴卡上的白色想到了冰川,于是我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图片上的颜色,后续学生在绘画时也给地球分块上色。 2.我把卡片交给组长,组长负责把卡片撕下来,这个过程有点花费时间,二年级的孩子动手能力还不够强,容易丢。有些小组把卡片叠成一沓看,有些小组按顺序铺在桌子上看,铺在桌子上的小组组内讨论并给八张卡片分类,还指出⑤号卡片是人造的公园,我觉得很意外。下次上课时可以在小组讨论环节进行设计,会有更多的收获。 3.开始绘画时,有同学询问我可以画火星吗?可以画奥特曼吗?我笑着问他这个是不是地球家园中的,他摇了摇头。当学生们绘画时,他们很高兴,老师要让学生明确任务。 4.请学生上台汇报时,还是有部分同学沉浸在绘画中,需要时间整理画笔和课堂纪律。有的学生进度快,画的物品都已经上色了,还有些同学速度慢,我让他们下课后在完善。在汇报时,有同学画了太阳,马上就有学生说太阳不是地球家园的,我又询问还有什么不是地球家园里的?同学们回答还有月亮、星星是地球家园外的。 5.对于土壤,没有同学提及,我就简单讲解了一下,为第二课做铺垫。同学们认为地球家园中的任何物体都不能缺少,但是由于时间不够,自由表达的机会较少,后续可以增加讨论时间。 6.拓展部分就完全没有时间了,只能给学生布置一个观察记录单,让学生课后去观察。 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1.本节课学生将走向校园,比较兴奋,老师要提前确定好观察的任务和要求,我采取的是组长带领组员模式,出发前请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和工作。 2.学生本身就对校园中的动植物有一定了解,在探索环节,讲述的种类比较多,老师可以简单的进行板书,加深学生的印象,方便学生后续的记录。 3.观察活动时间我控制在15分钟以内,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学生回到教室还会对自己的记录进行完善。 4.学生对他们所熟知的狗尾巴草、三叶草、蚂蚁群特别激动。但我校总体动植物较少,学生观察时虽很有兴趣但热情度不高,比较遗憾。 5.学生会遇到不认识的动植物,老师要提前告知可以用绘画等形式进行记录;还会遇到很多数量的动植物,老师要提前告知计数的方法,可以用很多、数不清等词汇记录。 6.介绍几种土壤时,部分同学对黑土有简单的了解,知道黑土最肥沃。 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本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利用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辨别方向,同时明白地球的生命离不开太阳的光和热。课上用到了以下活动材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解读二年级上册由“我们的地球家园”和“材料”两个单元组成。两个单元总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都有“科学阅读”内容,可以穿插在每课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在单元复习时集中在一课时落实。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共7课,分别是《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4.观察月相》、《5.各种各样的天气》、《6.不同的季节》、《7.做大自然的孩子》。这7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整体认识(第1课)→具体认识(第2—6课)→讨论升华(第7课)。具体介绍如下:第1课从整体上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家园中和地球家园周围有什么;第2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索地球家园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土壤;第3、4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究天空中的太阳和月球的变化现象,使学生能够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和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第5、6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索地球家园的天气和四季变化,认识这些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第7课引导学生在学习了前面6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要做大自然的孩子,感谢大自然的恩赐,保护动植物,爱护大自然。 “材料”单元共6课,分别是《1.我们生活的世界》、《2.不同材料的餐具》、《3.书的历史》、《4.神奇的纸》、《5.椅子不简单》、《6.做一顶帽子》。以下是这几课教学内容的简要分析:第1课《我们生活的世界》,旨在让学生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概念,引出材料的视角;第2课《不同材料的餐具》,利用学生熟悉的餐具探讨常见材料的性能,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材料的方法;第3课《书的历史》,以书为具体研究对象,结合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运用教育重演论,让学生

小学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上册全册课课练(含答案)(2023秋)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 课 课 练

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 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一、选择题 1.我们能在田野中找到( ) A.仙鹤 B.老虎 C.土壤 D.狮子 2地球家园中可以没有动物吗?( ) A.可以 B.不可以 C.不确定 D.只需要人类就可以了 3地球家园中有( ) A.蜗牛 B.太阳 C.月亮 D.火星 4生活在草原上的动物是( ) A.狮子 B.老虎 C.骆驼 D.熊猫 5不属于地球家的是( ) A沙漠和高山 B.雾云雨雪 C.星星 D.海洋和陆地 二、判断题 1.星星和月亮离我们地球家园很远很远。 2.人、动物和植物都离不开地球家园。 3.蓝的大海环抱着地球家园。 4.地球家园中的物体可以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类。 5.地球家园中有岩石。 [参考答案] 1.C 2.B 3.A 4.A 5.C 1.√ 2.√ 3.√ 4.√ 5.√ 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一、选择题 1.如果土壤里的植物长时间离开土壤,会 ( ) A.枯萎 B.生长茂盛 C.开花结果 D.绿树成荫

2.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身体都比较 ( ) A.小 B.大 C.适中 D.不确定 3.蚯蚓喜欢生活在 ( )的土壤 A.干燥 B.潮湿 C.不干燥也不潮湿 D.不确定 4.土壤能给大树的生长提供( ) A.阳光 B.水分和养料 C.食物 D.动物 5.( ) 给大树的生长提供了水分。 A.风 B.土壤 C.人类 D.动物 二、判断题 1.土壤是人类的重要资源,人们可以任意开发利用。 2.土壤里有空气,所以动物可以生活在土壤里。 3.蒲公英一般在清晨开花,夜晚闭合。 4.土壤中生长着许多植物,土壤表面和土壤里面生活着许多动物。 5.土壤是动植物的乐园。 [参考答案] 1.A 2.A 3.B 4.B 5.B 1.× 2.√ 3.√ 4.√ 5.√ 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一、选择题 1.两次月圆的时间相隔大约 ( )。 A.24 小时 B.30天 C.360天 D.2年 2.关于月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有阴晴圆缺”,是由于周围气候在变化才产生月相变化。 B.月相的变化与月球、地球运动无关。 C.月相是地球上能看到的月球亮面的不同形状。 D.月相有三种类型,主要为新月,上弦,和满月。 3.月球上的黑夜和白天分别长达半个月,这种现象说明( )。 A.月球不会自转,月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是由月球公转形成的。 B.月球在不停地自转,它自转一圈的时问大约需要一个月。 C.月球偶尔会自转,但绝大部分时间是不自转的。 D.月亮发光的部分自东向西变化。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共有两个单元:“我们的 地球家园”和“材料”,总共13课。每个单元都有“科学阅读”内容,可以穿插在每课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在单元复时集中在一课时落实。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共7课,编排逻辑为整体认识(第 1课)→具体认识(第2-6课)→讨论升华(第7课)。第1 课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家园中和地球家园周围有什么;第2课引导学生探索土壤;第3、4课引导学生探究太阳和月球的变化 现象,使学生能够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和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第5、6课引导学生探索地球家园的 天气和四季变化,认识这些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第7课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要做大自然的孩子,感谢大自然的恩赐,保护动植物,爱护大自然。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以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概念为基础,将关注点聚焦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话题上来,将发展点落脚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中来,将兴趣点迁移

到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的活动里来。本单元教学内容集科学探究教育、生态环境教育、自然体验教育于一体,并体现了博物学的重要特征——与自然的直接交往。 The "Materials" unit consists of six lessons: "1.The World We Live In"。"XXX"。"3.The History of Books"。"4.The Magic of Paper"。"5.Chairs are Not Simple"。and "6.Making a Hat"。XXX: Lesson 1."The World We Live In"。aims to establish the concepts of "natural world" and "artificial world" and XXX 2."Different Materials for Utensils"。XXX materials and help students grasp the methods of XXX 3."The History of Books"。focuses on books as a specific research object。combines the history of human n。and XXX materials used for a certain object。Lesson 4."The Magic of Paper"。uses paper as a specific example to enable students to XXX of a material can lead to XXX 5."Chairs are Not Simple"。uses chairs as a common item in daily life to enable students to XXX study a real obje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terials and recognize that many items are made of XXX 6."Making a Hat"。is a summary lesson of the unit。aiming to enable students to apply the content learned in this unit through making a hat.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材料》教案(共6课)(2022新版)

第二单元材料 1.我们生活的世界 【教材简析】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起始课。本课旨在让学生从材料的视角出发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常见的物品,辨认这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做的,能指认常见材料并把物品按材料类别进行分类。通过这些活动了解学生在材料方面的已有概念,引导学生从材料的角度出发观察物品,激发研究材料的兴趣,明确研究材料的意义。 为了获取学生对材料的初始概念,启发学生聚焦观察材料的特征,激发学生研究材料的兴趣,本课设计了材料分类活动。在把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的过程中,孩子要依据材料类别对材料做出初步的辨别,这能促进他们在分类思维上的发展。当然,孩子在辨认、交流各种材料并对其分类时,也会遇到问题和分歧,这将成为驱动他们不断观察、交流和探索的动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材料有许多较感性的认识,他们能说出许多材料的名称,也知道许多材料的特点。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主要来自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无意识地观察与了解,因此认识比较模糊和零散。他们往往分不清“物品”和“材料”,有时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学生对材料的这种模糊概念或错误认识都将成为本课教学的起点。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周围常见物品,初步了解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区别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能将物品按材料分类。 [探究实践]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身边常见的材料,简单描述材料的特点,并能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态度责任]在观察周围常见物品过程中,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人工世界的重要性,并倡导节能环保。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 [教师]1.教学课件;2.衣服、橡胶手套、烧杯、瓷杯、瓷碗、塑料杯、可乐瓶、玻璃瓶、气球、金属勺、小木块、木筷、回形针、毛巾 [学生]观察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 1.课件出示小科同学在暑假旅游过程中拍摄的图片。 提问: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景物呀? 2.课件定格其中一张照片。 提问: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有些是大自然中的景物,有些是城市里人们建造的景物,哪位同学能给结合小科的这张照片,将这些不同的景物分成两大类呢?说说你的理由。(请2-3名同学说一说) (预设:房子、汽车、桥等为一类,山、湖、树林等为一类。) 3.小结:像山、树林、湖泊这些自然存在的就是自然世界,而像汽车、桥、房子这些人造的景物就构成了人工世界,这两个世界一起构成了我们生活的世界。(板书:我们生活的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旅途中的照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世界。让学生初步了解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并能尝试用这个标准对周围的景物进行分类。 二、常见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预设25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