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六年级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六年级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六年级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仙吕】醉中天·咏大胡蝶

[元]王和卿

弹破庄周梦,两翅架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难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轻轻的飞动,把卖花人扇过桥东。

【语意】

它冲出了庄周的梦境,双翅拍击着春风。三百座名园的鲜花,让它一采一个空。这难道是天生就风流多情?可吓坏了采花酿蜜的蜜蜂。它轻轻飞动,就把卖花的人扇过桥东。

【想一想】

细读全曲,你认为作者对“大蝴蝶”持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双调】沉醉东风

[元]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语意】

眼前人即将分得地北天南,本是花好月圆,霎时间变得月缺花残。手持着饯行的酒杯,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刚说出一声“千万保重”,教人痛心分离无限留恋。祝你一路顺风,前程无限!

【想一想】

古人为什么对离别这样看重?

【中吕】阳春曲·春景

[元]胡祗遹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语意】

残花酿造了蜂儿蜜,细雨调和了燕子筑巢的泥。一觉春睡睡未醒,是谁把我唤起?原来是清晨的黄莺在窗外鸣叫声急。

【想一想】

试比较本曲与孟浩然《春晓》诗在写法和表现感情方面的异同。

【越调】凭栏人·寄征衣

[元]姚燧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语意】

想给你寄去衣服,怕你有了衣穿不回还;不给你寄吧,又担心你衣单受寒。寄还是不寄?真让人左右为难。

【想一想】

本曲抓住思妇寄衣时寄与不寄的矛盾心理进行描写,对刻画思妇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元]卢挚

恰离了绿水青山那答①,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野花路畔开,村酒槽头榨,直吃的欠欠答

答②。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

【语意】

刚离了那边的绿水青山,又来到竹篱茅舍的庭院。野花在路边开放,农家酿酒香飘散,直喝得腿软语乱。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乱插黄花任自然。

【想一想】

曲中的主人公是个农民吗?为什么?

注释:①那里,那地方。②欠欠答答:酒醉的样子,如说话不清,行路不稳。

卢挚(1242—1314或稍后),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嵩翁,祖籍涿郡(今河北涿州),家居颍川。历任各地按察使、廉访使等,又拜集贤学士、翰林学士,迁承旨。晚年客居宣城。卢挚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诗文词曲兼擅,曲名最盛。他的散曲题材广泛,结构严谨整齐,语言文雅。他以诗笔写曲,开创了散曲典雅纯正一派;也不乏风趣活泼的作品。有《卢疏斋集》,已佚,李修生辑有《卢疏斋集辑存》。散曲今存小令120首。

【双调】蟾宫曲·劝世

[元]卢挚

想人生七十犹稀,百岁光阴,先过了三十。七十年间,十岁顽童,十载尪羸,五十岁除分昼黑,刚分得一半儿白日。风雨相催,兔走乌飞,子细沉吟,都不如快活了便宜。

【语意】

想来能活到七十岁的人已经不多,人生用百年光阴计算,就已经去掉了三十年。剩下的这七十年时间,十岁是顽童不懂事,十岁是年老体弱。余下的五十岁分开白天黑夜,才分得一半儿白天,那一半儿被黑夜吞没。这一半儿白天又常受风雨的催促,日月如梭。仔细想来,还不如活得快活好。

【想一想】

曲中所表现的思想,与儒家思想有何不同?怎样评价这种思想?

【双调】蟾宫曲·田家

[元]卢挚

沙三伴哥来嗏①,两腿青泥,只为捞虾。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小二哥昔涎剌塔②,碌轴上淹着个琵琶。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

【语意】

“沙三伴哥快快来呀!”他两腿青泥,只因为到水里捞虾。太公庄上,绿柳阴里,敲开了西瓜。小二哥直吃得满脸瓜水,坐在碌碡上,像个大肚子琵琶。看荞麦开花,看绿豆生芽,远离是非,庄稼人快活得乐开了花。

【想一想】

联系前一曲,你认为卢挚所追求的“快活”生活是什么?

注释:①来嗏:来呀。嗏,语气词。②昔涎剌塔:形容吃西瓜时满脸瓜水的样子。刺塔,即邋遢,不干净,不整洁。

【越调】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语意】

挂满枯藤的老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岸畔有庄户人家;古老的道路行人稀少,秋风里奔波着疲惫的瘦马。夕阳西下,他乡游子,思亲断肠天涯。

【想一想】

对比白朴的《天净沙·秋》,体会同样写“秋”,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是一样?为什么?

马致远是散曲创作的大家,他的散曲成就不在戏剧创作成就之下,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具有独特的魅力。今存小令115首、套数18套和一些残套数。

【双调】寿阳曲·江天暮雪

[元]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语意】

天将暮,雪乱舞,这雪呵,又像梅花又像柳絮。傍晚的江景美丽如画,一个渔翁身批蓑衣归去。

【想一想】

比较此曲与柳宗元《江雪》诗的意境,不同在哪里?

【双调】寿阳曲

[元]马致远

云笼月,风弄铁,两般儿助人凄切。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把灯吹灭。

【语意】

云儿遮住了月亮,风儿拨弄着房檐的铃铛。这两样儿都增添了人的凄凉悲伤。我挑亮灯儿刚要书写衷肠,一声长叹又吹灭了灯光。

【想一想】

最后一句写得非常精彩,为什么?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元]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杖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语意】云雾缭绕山景更佳,云开雾散山景如画。云来山色昏,云去山色明,云随山起伏,山云同高下。拄杖立云海,回头望山峦。野鹿山草中眠卧,山猿野花里戏耍。游山看景,山披云霞,我爱这无价山景,山也爱咱淡泊名利野趣清雅。

【想一想】本曲景物与作者是什么样的关系?

张养浩(127-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曾官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职。张养浩为官刚正,曾因批评时政被罢官。他痛恶官场黑暗,曾十年隐居,六次拒绝征召。但又忧国忧民,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民不聊生,朝廷第七次征召他为陕西行台中丞,前去赈灾救民。到任四个月,忙于公务,没在家里住过,积劳成疾而卒。百姓痛哭,如失父母。张养浩散曲作品内容充实,揭露弊政、寄情山水、同情民生疾苦等。文笔老到纯熟,不加修饰而意味深厚。今存散曲小令161首、套数2套。

【中吕】朱履曲·警世

[元]张养浩

那的是为官荣贵?止不过多吃些筵席。更不呵安插些旧相知,家庭中添些盖作,囊箧里攒些东西。教好人每看做甚的?

【语意】

哪里是什么当官荣华富贵?止不过多吃些筵席。再不然安排些老相识,家里头多添一些房

产,箱子里攒些东西。这让好人们看成是什么意思?

【想一想】

本曲题为“警世”,作者想要告诫世人些什么?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语意】

群山齐来向这里集聚,波涛狂奔如怒,外有群山、内有黄河,潼关形势何等险要牢固!行走在潼关路上眺望长安旧都,不由得心潮起伏:行经秦汉旧地一派伤心惨目,千万间宫殿都化做了土。王朝兴盛,百姓受苦;王朝败亡,百姓受苦。

【想一想】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深刻意义是什么?与前一首联系起来进行思考。

【中吕】喜春来过普天乐

[元]赵岩

琉璃殿暖香浮细,翡翠帘深卷燕迟。夕阳芳草小亭西,间纳履,见十二个粉蝶儿飞。一个恋花心.一个搀春意,一个翩翻粉翅,一个乱点罗衣,一个掠草飞,一个穿帘戏,一个赶过杨花西园里睡,一个与游人步步相随,一个拍散晚烟,一个贪欢嫩蕊,那一个与祝英台梦里为期。

【语意】

高堂华屋里有淡淡的香气飘浮,珠帘迟迟未卷,使燕子不能归巢。小亭西畔,夕阳照耀着春草。我偶尔漫步闲游,见十二只蝴蝶飞舞逍遥。一个往花心里钻,一个飞得欢腾兴致高,一个扇动着粉翅,一个往人的衣服上轻惹轻招,一个贴着草面飞,一个在帘子间穿梭戏闹,一个飞过柳絮到花园里消停睡觉,一个紧跟着游人步步不离,一个把傍晚的雾气拍散了,一个在嫩蕊上贪欢,那一个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约在梦中共度春朝。

【想一想】

本曲所写的是晚春景象,有没有表现作者的伤春、惜春之情?为什么?

【仙吕】后庭花

[元]吕止庵

西风黄叶疏,一年音信无。要见除非梦,梦回总是虚。梦虽虚,犹兀自暂时节相聚,近新来和梦无。

【语意】

秋风起,树上枯黄的叶子稀稀疏疏,一年来他的音信全无。要见他除非是梦里相逢,可梦醒后总是虚无。梦中相逢虽不是真的团圆,也还可以有暂时的团聚,近来连梦也无!【想一想】

本曲通过梦境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双调】折桂令·丙子游越怀古

[元]乔吉

蓬莱老树苍云,禾黍高低,狐兔纷纭。半折残碑,空馀故址,总是黄尘。东晋亡也再难寻个右军①,西施去也绝不见甚佳人。海气长昏,啼鴂声干,天地无春。

【语意】

蓬莱阁老树枯枝,阴沉沉的乌云。周围的庄稼高高低低,狐狸野兔出没乱乱纷纷。半截残碑横卧在地,一片黄土沙尘。东晋灭亡,再难找到王羲之那样的才俊;西施死后,从没见过一个佳人。海雾昏昏沉沉,杜鹃声嘶力竭,天地一派萧条,春意无存。

为什么说通过描写环境可以流露出对现实的态度?

注释:①右军: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是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乔吉(1280—1345),一作乔吉甫,字梦符(或作孟符),号笙鹤翁、惺惺道人。太原(今属山西)人,寓居杭州。仪表容貌俊美,有文才,但为人威严,人们都敬畏他。一生潦倒,无意做官,以“江湖状元”自居,过着饮酒赋诗、倚红偎翠的生活,是隐士,也是浪子。博学多能,散曲创作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散曲奇特流畅、雅俗交融。作杂剧11种,今存3种;散曲今存小令二百馀首、套数11套。

【双调】折桂令·荆溪即事

[元]乔吉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寺无僧狐狸弄瓦,官无事乌鼠当衙。白水黄沙,倚遍阑干,数尽啼鸦。

【语意】

请问荆溪溪上的人家:为什么这里的人家不种梅花?用枯树枝支门,荒野的蒲草长满溪岸,以苦竹围成篱笆。寺庙里没有僧人,狐狸在搬弄屋瓦;官衙空闲无事,乌鸦老鼠就当了家。白水黄沙,倚遍栏杆,看尽了啼叫的乌鸦。

【想一想】

“老树支门”以下的描写,与“不种梅花”的关系是什么?

【双调】水仙子·咏雪

[元]乔吉

冷无香柳絮扑将来,冻成片梨花拂不开,大灰泥漫了三千界,银稜了东大海。探梅的心噤难捱①。面瓮儿里袁安舍②,盐罐儿里党尉宅③,粉缸儿里舞榭歌台。

【语意】

冰冷无香的柳絮迎面扑来,冻成片儿的梅花纷纷飘撒拂也拂不开。白石灰覆盖了整个世界,把东洋大海冻成了银冰凌一片。寻梅的孟浩然冻得哆哆嗦嗦难以忍耐,袁安舍盛在了面瓮里,党尉宅在盐罐子里安排,要听歌看舞就到粉缸里去找舞榭歌台。

【想一想】

你最喜欢哪一句?请说说理由。

注释:①探梅:寻梅。指唐诗人孟浩然踏雪寻梅故事。心噤难捱:冻得哆嗦难以忍受。噤,冻得哆嗦。②袁安舍:东汉袁安家贫,一次大雪丈馀,袁安在家僵卧,不出门乞食。洛阳县令以为他冻死了。问他,他说:“这样的大雪人人都饿,不宜于求人。”是有名的贤人,后举孝廉,官至司空、司徒。③党太尉即党进,宋初将领,不识字。大雪

天只知吃羊羔美酒,浅斟低唱,无赏雪雅趣。

【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

[元]张可久

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尖。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比人心山未险。

【语意】

天台山顶峰如宝剑般挺立,寒光闪闪;悬崖上瀑布飞泻,晶莹如挂了一道冰制门帘;树上的猿猴哀鸣,高耸入云端。杜鹃花血红一片,山洞中狂风怒吼,震撼山岩——比起人心来,这山不算险。

本曲在构思上有哪些奇特之处?试把本曲与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作比较,有何异同?

张可久(1280一1349以后),名久可,字可久,号小山。庆元(今浙江宁波)人。一生很不得意,40岁以前曾为功名而奔波,但未能如愿;一生只做过吏,没做过官。曾为绍兴路吏、衢州首领官。张可久是元代作散曲最多的作家,雅正典丽是其风格特色。有吕薇芬、杨镰校注本《张可久集校注》。

【越调】凭栏人·湖上

[元]张可久

远水晴天明落霞,古岸渔村横钓槎。翠帘沽酒家,画桥吹柳花。

【语意】

伸向远方的水、晴朗的天,辉映着傍晚的彩霞,湖岸边、渔村旁钓船横斜。酒旗招展卖酒家,春风吹,柳絮飘,彩桥如画。

【想一想】

本曲描绘了恬静、明丽的渔村小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中吕】卖花声·怀古

[元]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①。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语意】

项羽帐下的美人虞姬,自刎在乌江岸边;孙刘联合破曹的战火,曾燃烧在赤壁山前;东汉的名将班超,青春消逝盼入玉门关。回首历史,令人伤心惨淡,读书人一声长叹。

【想一想】

“读书人一声长叹”的深沉含义是什么?

注释:①“将军”句:班超字仲升,在西域活动三十馀年,平定五十馀国,维护了汉中央政权对西域的有效统治。年老思归,上书汉和帝:“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空老,白白地老去。玉门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正宫】醉太平

[元]张可久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丸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胡芦提①倒稳。

【语意】

人人都嫌自己命运不好,谁见了钱不捞?即使你清白得像水晶球,一沾上钱就如同掉进面糊盆,想干净也干净不了。写文章是为了换钞票,家里头安排好害人圈套,“清廉”二字谁还要?还是糊涂过日子,不问世事安稳牢靠。

【想一想】

在现实生活中,你认为怎样才算摆正了金钱与道德的关系?

注释:①胡芦提:也写作葫芦蹄,糊里糊涂的意思。

【双调】清江引·咏梅

[元]贯云石

芳心对人娇欲说,不忍轻轻折。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包藏几多春意也。

她有满腹心事,在人前欲说还休;面对她的娇羞,谁还忍心将枝条攀折、嫩蕊轻揉?溪桥雾霭淡淡如烟,茅舍月色澄澈似水,无限春意包藏在枝头。

【想一想】

本曲从几个方面刻画了梅花的形象?

【双调】清江引·惜别

[元]贯云石

若还与他相见时,道个真传示:不是不修书,不是无才思——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

【语意】

如果你还能与他相见,就向他传达我的真实情况:不是我不给他写信,不是我没有才气和不对他思念怀想,只因为呀,跑遍了所有地方,买不到能书写我情思的像天一样大的纸张。【想一想】

本曲幽默俏皮的情趣表现在哪里?

【双调】蟾宫曲·春情

[元]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馀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语意】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子软弱坐立不安有如浮云,心思恍惚神不守舍像飘荡的柳絮,茶饭无心四肢懒散气若游丝。深闺中只剩她一人在此,盼望着不知身在何方的公子归期。相思病症发作在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想一想】

作者对相思少女持什么样的态度?

【双调】水仙子·夜雨

[元]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语意】

夜雨滴在梧桐上,一声声报道着已是万木萧索的深秋;夜雨洒在芭蕉上,一点一滴都在给人添恨加愁。夜半梦回故里,又美梦难成惊醒在三更时候。无人来访,独敲棋子震落灯花尚未收。可叹我一生坎坷,他乡久滞留。辗转难眠,往事历历,江南的父母平安否?桩桩件件都到心头。

【想一想】

搜集古诗词中雨打芭蕉、秋雨梧桐的例子,说说对这两个常见意象的理解。

【双调】蟾宫曲·怀古

[元]查德卿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风。

【语意】

试问自古以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农夫诸葛亮隐居在南阳,渔翁姜太公居住在东海,他们都一举成功。八阵图成就了诸葛亮的功名,六韬书使姜太公成了英雄。而今周与蜀的霸业成空,尽留下遗憾无穷。蜀地笼罩寒云,渭水阵阵秋风。

【想一想】

姜太公、诸葛亮都功勋卓著,曲家为什么用“六韬书”、“八阵图”来代表?

【越调】天净沙

[元]无名氏

上官有似花开,下官浑似花衰。花谢花开小哉,常存根在,明年依旧春来。

【语意】

上任当官儿真有味儿,好像鲜花开得正带劲儿;卸任去职好没趣儿,真如花蔫得没活气儿。得官儿丢官儿何足道哉,留得花根儿在,明春花开还算回子事儿。

【想一想】

以花为喻的妙处何在?

【双调】山丹花

[元]无名氏

昨朝满树花正开,蝴蝶来,蝴蝶来。今朝花落委苍苔,不见蝴蝶来,蝴蝶来。

【语意】

昨天满树花正开,有蝴蝶飞来,蝴蝶飞来。今天花落丢弃满青苔,不见蝴蝶飞来,蝴蝶飞来。

【想一想】

平平常常的生活现象,为什么说它充满诗意?

【商调】梧叶儿·嘲慌人

[元]无名氏

东村里鸡生凤,南庄上马变牛,六月里裹皮裘。瓦垄上宜栽树,阳沟里好驾舟。瓮来大肉馒头,俺家的茄子大如斗。

【语意】

东村里的鸡生出了凤凰,南庄儿上的马变成了牛,盛夏时光有人穿着皮衣到处走。房顶的瓦背上最适合栽树,地上的排水小沟正好驾船游。我见过瓮一样大的肉包子,让人吃都不知道从哪儿下口,我们家的茄子大得像斗。

【想一想】

本曲运用白描手法有何作用?

六年级经典诵读

六年级经典诵读篇目 (特别注明:上册唐诗宋词各1~6首+文言文1~4篇。剩余为下册。)唐诗: 1《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无题》 作者: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4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7、《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小学校本课程经典诵读教材

主编 刘爱国 王维华 金字小学

目录 《终南望余雪》 (1) 《送灵澈》 (2) 《月夜》 (3) 《大林寺桃花》 (4) 《题金陵渡》 (5) 《杂诗》 (6) 《渡汉江》 (7) 《送崔九》 (8) 《泊秦淮》 (9) 《逢入京使》 (10) 《寄扬州韩绰判官》 (11) 《夜雨寄北》 (12) 《八阵图》 (13) 《赤壁》 (14) 《石头城》 (15) 《登幽州台歌》 (16) 《江南》 (17) 《敕勒歌》 (18) 《静夜思》 (19) 《乌衣巷》 (20)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1)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2) 《望岳》 (23) 《夏日绝句》 (24) 《相见欢》 (25) 《小池》 (26)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7) 《五柳先生》 (28)

终南①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②明霁色③, 城中增暮寒。 【作者介绍】 祖咏(669—746?),洛阳人。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他的诗以描写山水为主,辞意清新,文字洗炼。 【注释】 ①、终南:山名,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面。 ②、林表:树林外层与近空处均称林表。 ③、霁色:雨雪止歇。 【语译】 终南山的北岭啊分外地秀,峰顶的积雪啊在云端里浮。山林的上空啊天色已放明,长安城里的人家啊饮食感觉晚来天变寒。 【赏析】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五首六韵(十二句),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尽。” 此诗写的是作者从长安遥望终南馀雪的情景。诗人描写了终南山的余雪,远望积雪,长安城也增添了寒意。这诗精练含蓄,别有新意。 清朝诗人王士稹在《渔洋诗话》卷里,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作。 【链接】 积累描写雪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高适

六年级上册经典诵读资料

经典诵读 一、古诗 1.《示儿》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4.《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5、《乞巧》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7.《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8、《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0、《.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1、《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 能不忆江南? 12、《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3.《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8、《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9、《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0、《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六年级经典诵读诗歌集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赠刘景文 作者: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夜书所见》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yì)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案例 一、问题的提出 事件:节目《齐鲁青未了》获奖一事,具体阐述。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中国经典古诗文文语言精炼优雅,意蕴深刻,境界动人,不仅蕴涵在崇高的人文关怀和深刻的理性之美,更沉积着中华民族不灭的精魂。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不朽教材,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瑰宝,也是是孩子们从小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接受优秀文化熏陶的途径。当今社会,文化快餐盛行,社会普遍阅读力下降,网络文化充斥。很多家庭也忽视了对孩子优秀品质的教育;很多学校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更见复杂、紊乱,甚至负面的、恶劣的影响越来越多。 近年来,传统文化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教育者都感受到了普及传统经典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传统经典魅力无穷,能够在向上、向正、向深等方面影响人的心灵和思想,而且这种影响不但是良性的,而且是深刻的,是久远的,是根本性的。台湾国学经典大师王财贵教授也曾说道:“四书五经也好,老子庄子也好,古文诗词也好,常讽咏、朗读,可以怡悦性情,涵养气质,增进语文能力。有什么比这种教育更有价值? “童子以记诵为能,少壮以学识为本,老成以德业为重。”据研究,十三岁以前的儿童是记忆力黄金时期,此时期作诵读训练,无论对加强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健康的道德

精神和积极的人生信念、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格,还是开发记忆力,打好语言文字基础,扩展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为孩子的日后成长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战略主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也指出了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并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1~6年级仅推荐75篇,其余的篇(段)可以由校本教材开发者和任课教师补充推荐。 二、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针对上述情况,我校认识到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首先,开发校本教材。为了保证经典诵读的质量,让学生领略最优秀的文化,体现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原则,我校专门组织一部分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放的教育心态的骨干教师,开发了一套经典诵读的电子教材,每学期上下两册,六个年级共12册,每册平均50首(篇)。内容包括中国古典诗词,现当代经典诗歌,《诗经》《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等适合儿童诵读的国学经典。形式上以幻灯片的方式演示,配以与诗文内容相关的图片、作者简介、诗文注释或者诗文的音频、视频资源,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情境性强,非常实用。

小学三年级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精品

第1课《论语》(节选)《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书。《论语》一书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产生过巨大影响。其中所反映的伦理道德、社会政治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当中,成为中华民族的美德,具有极大的继承价值。 (一) 【关于仁道的道德修养问题】 1.子曰:“里仁为美⑴,择不处仁⑵,焉得知⑶?”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⑷,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⑸,知者利仁。” 3.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4.子贡曰:“如有博施⑹于民而能济众⑺,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⑻其犹病诸⑼。夫⑽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⑾,可谓仁之方也已。” 阅读广角 释义:

⑴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⑵处:居住。 ⑶知:音zhì,同智。 ⑷约:穷困、困窘。 ⑸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⑹施:旧读shì,动词。 ⑺众:指众人。 ⑻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两位帝王,也是孔子心目中的榜样。儒家认为是“圣人”。 ⑼病诸:病,担忧。诸,“之于”的合音。 ⑽夫:句首发语词。 ⑾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译文: 1.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2.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3.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4.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评析: 1.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都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反之,就不大可能养成仁的情操。 2.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3.只要养成了仁德,那就不会去做坏事,即不会犯上作乱、为非作恶,也不会骄奢淫逸、随心所欲。而是可以做有益于国家、有利于百姓的善事了。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在后面的章节里,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些都说明了孔子关于“仁”的

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内容

六年级上学期(21首) 一、唐诗7首 1.《观猎》(风劲角弓鸣)王维 2.《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李白 3.《前出塞》(挽弓当挽强)杜甫 4.《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 5.《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 6.《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 7.《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杜甫 二、宋词12首 8.《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范仲淹 9.《生查子》(去年元月时)欧阳修 10.《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 11.《清平乐·村居》(茅堰低小,溪上青青草)辛弃疾1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1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辛弃疾1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辛弃疾15.《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陆游16.《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声)苏轼17.《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秦观18.《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 纳兰性德

19.《渔家傲》(塞外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元曲1首 20.《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 近代1篇 21.《少年中国说》(节选:故今日之责任--与国无疆!)梁启超 4、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8、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9、生查子

六年级经典诵读篇目

六年级上册经典诵读——词20首 目录 1.浣溪沙(宋·晏殊) 2.虞美人(李煜) 3.如梦令(宋·李清照) 4.如梦令(宋·李清照) 5.醉花阴(宋·李清照) 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7.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8.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9.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李商隐) 10.鹊桥仙(宋·秦观) 11.声声慢(宋·李清照) 12.满江红·怒发冲冠(宋·岳飞) 13. 西江月(宋·辛弃疾) 14.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 15.长相思·山一程(清·纳兰性德) 16.菩萨蛮·大柏地(毛泽东 1933年夏) 17.忆江南·江南好(唐·白居易) 18. 忆江南·江南忆(唐·白居易) 19. 忆江南·江南忆(唐·白居易) 20.诉衷情(宋·陆游)

1.浣溪沙(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如梦令(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4.如梦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5.醉花阴(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 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瘦。 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7.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8.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9.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0.鹊桥仙(宋·秦观)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精心整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八里中心小学 一、课程目标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它不仅为当代中国人所 以“厚德健体、崇文明理”为校训,经典的古诗词的诵读与积累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崇尚文明礼仪、行为文明雅致,明白事理,勤于探究,善于思考的西新人。 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决定在全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其目的在于宏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塑造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及现代意

识为一体的跨世纪人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在诵读中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陶冶情操,为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与良好的性情修养形成奠基。基于这种目的,我们确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目标如下: 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国古代的优秀诗文。 2、在读古文、背古诗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3、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 4 5 古诗作为一种文学载体,一直以来被语文教材选作范例。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上已明确规定了各年级要求背诵的篇目。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将唐诗宋词作为诵读的首选,并确定了具体目标: (二)古代蒙学教学

在所有的蒙学书中,最流行的便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经》《弟子规》,读《三字经》以习见闻,三字一句,合辙押韵,便于低年段学生诵读,所以《三字经》被列为低年段学生诵读内容之列。 (三)成语故事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而成语故事的学习不仅能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会在成语故事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成为新一代青少年学习 1 的开发就是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需要,以学生素质发展、个性和人格得到更充分,自由发展和健全为目的的,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学生需求为本。 2、趣味性原则。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沙井镇先锋教学点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一、校本课程开发依据: 1、践行课改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不仅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书”的建议,而且对阅读做出了量化要求,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还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可见经典诵读对基础教育,对儿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有助于丰富和优化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高品质学习。通过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凸显教材民族化,现代化的课程理念、丰富课程设计和实施,合理配置学校课程资源,优化完善课程结构。拓宽阅读教学途径,搭建课外沟通的桥梁,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底蕴,实现学生的高品质学习。 3、学校办学思想与校园文化的体现。我校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倡导“·快乐·成长”的核心价值观,更致力于涵发展,把“·书香”定为我校校园文化的主题。开展经典诵读必将促进“·书香”校园文化建设。 4、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拓展型课程的实践中体验并实践多元化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对基础型课程教学方式的丰富和完善具有积极意义。我校的经典诵读集积累、背诵、

书写与一体,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5、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也是学生智力、思维发展的源泉。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理解能力和注意力,也有助于形成学生知识、智能、审美。 二、课程介绍: 1、课程名称:《经典诵读》 2、课程类型:语言文字类 3、开发背景:(1)、经典文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待继承与发扬: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文学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 《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容。”这一重要精神,明确地指出了今天我们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不能离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传统文化。

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二年级)

序 言 同学们,你诵读经典吗?可记得牙牙学语时,妈妈教你吟唱《咏鹅》?可记得幼儿园时诵读《静夜思》?经典诗文那优美的语言,明快的节奏,动人的音韵,是否深深地刻在了你心里呢? 爱上经典诗文吧,你会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你会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恩比山高,比海深;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你会懂得时间是多么的宝贵,你定不会虚度年华。 爱上经典诗文吧,你可以随时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领略秀美的自然风光。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你能感受到庐山瀑布的雄奇壮丽;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你能欣赏到杭州西湖的如诗如画…… 爱上经典诗文吧,你会看到唐诗宋词中老杜的沉郁,太白的飘逸,东坡的豪放;你会被短小精悍的《三字经》,朗朗上口的《千字文》,广为流传的《弟子规》,辞约义富、微言大义的《论语》《道德经》深深吸引,乐而忘返…… 浸润书香,感悟人文;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相信我们会在享 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在优秀诗文的熏陶中,学长补短,丰厚“至善”学养,提升“至善”品质。让我们在源远流长,美不胜收的诗文佳作中感悟真、善、美,传承祖国文化与精神的命脉! 目 录 一、古诗词 1.《静夜思》 2.《登鹳雀楼》 3.《山行》

4.《青松》 5.《长歌行》 6.《赠汪伦》 7.《夜宿山寺》 8.《所见》 9.《凉州词》 10.《惠崇春江晓景》11.《游子吟》 12.《春夜喜雨》 13.《赋得古原草送别》14.《忆江南》 15.《咏柳》 16.《绝句》 17.《江上渔者》 18.《春日》 19.《宿新市徐公店》20.《咏华山》 二、《弟子规》 三、海安县小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一、前言 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因人不同会存在有不同的解释,但“理想”的解释或许可以表述如下:“教师和学生一起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他们自己学校的学程或教学单元。”它是在中小学多年来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意思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家庭、社会和教育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国学进入课堂势在必行,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杨“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这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中华民族悠远的传统文化中,传承着崇高的精神和优良美德。对于少儿道德信念、精神价值、人格熏陶、习惯养成、文化基础的培养都可以起到不可估量作用。这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道德教育、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长期缺乏有效途径和方法。以古诗文诵读,走进中华经典文化为载体,以丰富活泼的主题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的渗透为阵地,让少年儿童快乐地学习、科学地传承、健康地成长,将在潜移默化中、身体力行中,实现道德素养、全面素质的提升,从而为教育改革找到突破口。这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我校决定开设《经典诵读》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经典诵读》组织学生诵读熟背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让孩子们在一生学习、生活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让他们拥有熔铸在经典中的中华文化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情操,成为富有中华文化底蕴的新一代建设者。所以《经典诵读》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程目标 1、优化儿童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让参与经典诵读的孩子长期在圣贤之道中受到熏陶,使之自然提升儿童的品味与内涵,达到人格教化的目的。 2、提高儿童的专注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参与活动的孩子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经典诵读,并欣赏一些经典音乐,儿童能平心静气地学习,提高其专注力。 3、强化儿童的记忆力。6-13岁是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小学阶段大量诵读,将大大增强儿童的记忆力。 4、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儿童背诵优美的文化经典,自然提高语文表达能力,不管是在书面,还是在口语交际中都将有大的收益。 5、增强阅读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要让儿童大量阅读,在阅读中增请兴趣,提高理解,感悟鉴赏、评价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一、前言 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因人不同会存在有不同的解释,但“理想”的解释或许可以表述如下:“教师和学生一起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他们自己学校的学程或教学单元。”它是在中小学多年来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意思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家庭、社会和教育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国学进入课堂势在必行,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杨“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这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中华民族悠远的传统文化中,传承着崇高的精神和优良美德。对于少儿道德信念、精神价值、人格熏陶、习惯养成、文化基础的培养都可以起到不可估量作用。这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道德教育、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长期缺乏有效途径和方法。以古诗文诵读,走进中华经典文化为载体,以丰富活泼的主题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的渗透为阵地,让少年儿童快乐地学习、科学地传承、健康地成长,将在潜移默化中、身体力行中,实现道德素养、全面素质的提升,从而为教育改革找到突破口。这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我校决定开设《经典诵读》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经典诵读》组织学生诵读熟背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让孩子们在一生学习、生活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让他们拥有熔铸在经典中的中华文化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情操,成为富有中华文化底蕴的新一代建设者。所以《经典诵读》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程目标 ( 1、优化儿童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让参与经典诵读的孩子长期在圣贤之道中受到熏陶,使之自然提升儿童的品味与内涵,达到人格教化的目的。 2、提高儿童的专注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参与活动的孩子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经典诵读,并欣赏一些经典音乐,儿童能平心静气地学习,提高其专注力。 3、强化儿童的记忆力。6-13岁是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小学阶段大量诵读,将大大增强儿童的记忆力。 4、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儿童背诵优美的文化经典,自然提高语文表达能力,不管是在书面,还是在口语交际中都将有大的收益。 5、增强阅读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要让儿童大量阅读,在阅读中增请兴趣,提高理解,感悟鉴赏、评价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六年级上册古诗文经典诵读

六年级上册古诗文经典诵读 目录 1、山居秋暝--------------------------------------唐·王维 2、逢入京使--------------------------------------唐·岑参 3、马诗-----------------------------------------唐·李贺 4、赠花卿----------------------------------------唐·杜甫 5、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6、浪淘沙--------------------------------------唐·刘禹锡 7、乌衣巷--------------------------------------唐·刘禹锡 8、秋夕-----------------------------------------唐·杜牧 9、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 10、村居即事 ------------------------------宋·范成大 11、江村晚眺-----------------------------------宋·戴复古 12、浣溪沙---------------------------------------宋·晏殊 13、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14、水调歌头中秋--------------------------------宋·苏轼 1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宋·辛弃疾 16、龟虽寿------------------------------------东汉·曹操

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教案66754

备课笔记(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坡坝小学 年级:六年级 科目:经典诵读 教师:沈东轩 2016年9月1日

六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六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以学校指导计划为基础,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 二、诵读目标: 1、通过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一些做人的思想和行为指导。 2、开设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3、开启少年儿童的潜能,特别是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慧,使识字、阅读、记忆、观察、思维、判断、想象、决策、创造、灵感等多方面潜力得到更为科学的开发和培育。 4、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 三、保证诵读时间: 利用每天的第一节课前、大课间活动和每周的经典诵读课。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充分利用每周诵读课进行指导,让学生熟读成诵,帮助学生理解体会部分重点词句的意思,培养诵读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与热情。 2、定期在班内开展诵读大赛活动,并予以奖励。 3、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 4、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形成评价体系,使经典诵读持久、有效地进行。 5、参加学校的经典诵读比赛,精心准备,力争取得好成绩。 6、采取积极的评价方式。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水调歌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熟练地朗诵词的内容。 2、能大致理解词的意思,通过有感情有节奏的诵读呈现词的意境。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理解词和作者能富有感情地朗诵。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水调歌头》 2、制作范文朗诵的视频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 1、看月亮夜色图,吟诵与月亮有关的诗词? 2、读句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说说意思,简介苏轼。 3、齐读课题《水调歌头》。 二、明确诵读要求: 学生讨论诵读名作的要求,师概括三点:1、字正腔圆2、有顿、有韵 3、读透文义 三、按要求分步练习诵读: 1、练习读得字正腔圆,指名读,齐读。 2、听视频范读,领悟“有顿、有韵”的诵读技巧。 3、古人云:诗中有画。读词中的句子让你仿佛看到什么? 生描述句子中的画面。 四.吟唱《水调歌头》 1.听王菲的《明月几时有》 2.跟唱。

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读本高年级段

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读本高年段 目录 《诗经》 (1) 节选(一)凯风 (1) 节选(二)采葛 (2) 节选(三)月出 (2) 节选(四)采薇 (3) 节选(五)小旻 (4) 节选(六)小弁 (4) 节选(七)鼓钟 (5) 节选(八)车辖 (6) 节选(九)抑 (6) 节选(十)载芟 (7) 《道德经》 (8) 节选(一)三十八章(砭时) (8) 节选(二)四十章(论道) (9) 节选(三)四十二章(论道) (9) 节选(四)四十三章(治国) (10) 节选(五)四十五章(修身) (10) 节选(六)四十七章(修身) (11) 节选(七)四十九章(治国) (11) 节选(八)五十七章(治国) (12) 节选(九)五十九章(修身) (12) 节选(十)六十二章(修身) (13) 节选(十一)六十四章(治国) (14) 节选(十二)六十六章(治国) (14) 节选(十三)六十八章(议兵) (15) 节选(十四)七十三章(治国) (16) 节选(十五)七十八章(修身) (16) 节选(十六)八十一章(修身) (17) 《孟子》 (18) 节选 (一) 老吾老 (18) 节选(二)乐民之乐者 (18) 节选(三)以力服人者 (19) 节选(四)天时不如地利 (19) 节选(五)得道者多助 (20) 节选(六)或劳心,或劳力 (20) 节选(七)仁,人心也 (21) 节选(八)故天将大任于斯人也 (22) 节选(九)人恒过 (22) 节选(十)行之而不著焉 (23) 节选(十一)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23) 节选(十二)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24) 节选(十三)有为者辟若掘井 (25) 节选(十四)食而弗爱 (25)

小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通城各小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一、课程名称:书香满校园、经典伴童年 二、课程类型:校本选修课程 三、课程设置指导思想: (一)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充分发挥学校及社区教育资源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努力创建学校的教育特色。 (二)校本课程通常是由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来决策,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实施“问题解决”即“自下而上”的政策,以满足各种社区、学校、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因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旨在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以学校为基地,并与外部力量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开发出对学生、家长、学校乃至社区都都有积极促进作用的课程,校本课程集中体现“以学校为本”的理念,主要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强调交流与合作,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四)切实贯彻中央关于“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精神,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手段,是传承中华文明的传统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同时他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全面实行素质教育、提高我国文科教学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课程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在儿童记忆力发展迅速的阶段,通过背诵古典文化经典,开发起记忆潜能、陶冶其性情、健全其人格,培养聪明健康,知书明理,有着较高人文素养的下一代。 (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进下一代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发扬诚信、仁爱、正直宽容的中华民族精神,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

六年级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六年级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仙吕】醉中天·咏大胡蝶 [元]王和卿 弹破庄周梦,两翅架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难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轻轻的飞动,把卖花人扇过桥东。 【语意】 它冲出了庄周的梦境,双翅拍击着春风。三百座名园的鲜花,让它一采一个空。这难道是天生就风流多情?可吓坏了采花酿蜜的蜜蜂。它轻轻飞动,就把卖花的人扇过桥东。 【想一想】 细读全曲,你认为作者对“大蝴蝶”持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双调】沉醉东风 [元]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语意】 眼前人即将分得地北天南,本是花好月圆,霎时间变得月缺花残。手持着饯行的酒杯,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刚说出一声“千万保重”,教人痛心分离无限留恋。祝你一路顺风,前程无限! 【想一想】 古人为什么对离别这样看重? 【中吕】阳春曲·春景 [元]胡祗遹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语意】 残花酿造了蜂儿蜜,细雨调和了燕子筑巢的泥。一觉春睡睡未醒,是谁把我唤起?原来是清晨的黄莺在窗外鸣叫声急。 【想一想】 试比较本曲与孟浩然《春晓》诗在写法和表现感情方面的异同。 【越调】凭栏人·寄征衣 [元]姚燧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语意】 想给你寄去衣服,怕你有了衣穿不回还;不给你寄吧,又担心你衣单受寒。寄还是不寄?真让人左右为难。 【想一想】 本曲抓住思妇寄衣时寄与不寄的矛盾心理进行描写,对刻画思妇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元]卢挚 恰离了绿水青山那答①,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野花路畔开,村酒槽头榨,直吃的欠欠答

六年级经典诵读内容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碓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末,散开 ……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劝学(节选)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赠别 舒婷 人的一生应当有 许多停靠站 我但愿每一个站台 都有一盏雾中的灯 虽然再没有人用肩膀 挡住呼啸的风

以冻僵的手指 为我掖好白色的围巾但愿灯象今夜一样亮着吧即使冰雪封住了 每一条道路 仍有向远方出发的人 我们注定还要失落 无数白天和黑夜 我只请求留给我 一个宁静的早晨 皱巴巴的手帕 铺在潮湿的长凳 你翻开蓝色的笔记 芒果树下有隔夜的雨声写下两行诗你就走吧 我记住了 写在湖边的小路上 你的足印和身影 要是没有离别和重逢要是不敢承担欢愉与悲痛

校本课程经典诵读教材(中年级段)

目录 《终南望余雪》 (1) 《送灵澈》 (2) 《月夜》 (3) 《大林寺桃花》 (4) 《题金陵渡》 (5) 《杂诗》 (6) 《渡汉江》 (7) 《送崔九》 (8) 《泊秦淮》 (9) 《逢入京使》 (10) 《寄扬州韩绰判官》 (11) 《夜雨寄北》 (12) 《八阵图》 (13) 《赤壁》 (14) 《石头城》 (15) 《登幽州台歌》 (16) 《江南》 (17) 《敕勒歌》 (18) 《静夜思》 (19) 《乌衣巷》 (20)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1)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2) 《望岳》 (23) 《夏日绝句》 (24) 《相见欢》 (25) 《小池》 (26)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7) 《五柳先生》 (28)

终南①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②明霁色③, 城中增暮寒。 【作者介绍】 祖咏(669—746?),洛阳人。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他的诗以描写山水为主,辞意清新,文字洗炼。 【注释】 ①、终南:山名,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面。 ②、林表:树林外层与近空处均称林表。 ③、霁色:雨雪止歇。 【语译】 终南山的北岭啊分外地秀,峰顶的积雪啊在云端里浮。山林的上空啊天色已放明,长安城里的人家啊饮食感觉晚来天变寒。 【赏析】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五首六韵(十二句),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尽。” 此诗写的是作者从长安遥望终南馀雪的情景。诗人描写了终南山的余雪,远望积雪,长安城也增添了寒意。这诗精练含蓄,别有新意。 清朝诗人王士稹在《渔洋诗话》卷里,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作。 【链接】 积累描写雪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高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