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概论论文5900字_建筑工程概论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建筑工程概论论文5900字_建筑工程概论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建筑工程概论论文5900字(一):“建筑工程概论”专业基础课中的思政教育探索论文

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改革的一种创新理念,具有重要的教

育意义。文中对高校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以建筑工程概

论课程为例,对课程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后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探索。

建筑工程概论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内容,意旨在于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全面发

展的人才。

关键词:思政教育;专业教师;建筑工程概论

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是一个衡量整个国家发展和发展潜能的重要指标。与此

同时,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高校能够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如何

培养以及为谁而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事

业发展的中心环节,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使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始终。对人

才的培育方式应该是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努力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向立德树人

方向发展。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的一种创新型理念,既不能

单纯把它认为是思想政治课程,也不能把它理解为新增设的通识课程,而是运用

教学这个主渠道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协同效应,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一、课程思想政治融入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意义

课程思想政治融入专业课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高等教育与国家发展要求相结合,使高校更好地肩负起培养德才兼备的我国发展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专业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因事而化地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的独特历史、独特文化、独特国情,帮助学生建立理想信念与自信心,激励学生勤奋学习、脚踏实地、肩负起历史使命。这样,无论是对我国未来发展还是学生的成长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专业课程中加入课程思政内容能够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我国高校把思想教育工作贯穿到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就是为了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课堂上讲授专业课程的同时,也为学生讲授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我国当下的国情,使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起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奋斗、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而服务的远大理想。

二是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提升道德修养、思想水平和人格魅力。大学期间是学生人生成长的关键时刻,不仅需要知识的灌输,更需要提升自身的道德修、思想水平养和人格修养的教育,使之在今后能够更容易适应社会。学生期间的教育正是学生形成良好人格、提升修养

的重要阶段,学生人格是否健全、修养是否够高将直接影响这个学生与人的交往、工作能力高低甚至今后未来的发展状况。因此,将思想政治融入专业课程中,能够帮助学生能提升修养、健全人格,无论是在今后的工作上还是在为人处事方面都能够很好地适应。

三是创新了思想教育教学方法,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教育途径,破解了思政课程的“孤岛化”、育智与育德“两张皮”的现象,把思政教育从理论化转化成具体化,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长期以来,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育智是专业教师的责任,育德是思政教师和辅导员教师的责任,“各行其是”缺乏沟通与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缺乏兴趣,导致思政教育的效果较差。专业教育过于专业化,不能满足我国教育的目标的实现也不能满足社会对学生“有德有才破格重用”的需求。因此,在专业课程教育中因事而入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堂中,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教育的途径,把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化转为现实化、具体化,解决了育智与育德“两张皮”的现象。

二、高校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现存问题与原因分析

课程思政是近几年来高校对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以往教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一直处于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的状态,“两张皮”现象十分严重,二者很难找到契合点,实现同频共振。

目前在高等学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孤岛化”的现象,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处于分离状态的原因很多。一教师德育意识不够,主要表现在:教师在教育教学观念上存在一定偏差,不能在思想上将育人与育德同等重视。部分专业课程教师仍存在仅以专业知识教授为核心,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属于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导致课堂上重智育而轻德育。因此,教师队伍应提升自身的德育意识;二是教师德育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各科教师对于本专业课程中所潜在的思想政治资源没有进行深度挖掘,不能将专业课程中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学术科研和实践活动等各个方面,不能真正做到立德与树人的协同推进。因此,教师队伍应提高自身的德育能力;三是各科教师缺乏沟通配合,高等教育不是某个教师或者某些教师单枪匹马就能够完成的工作,它需要多部门、专业教师、通识教师、辅导员教师等相互配合才能实现。因此,加强教师和教师、教师和辅导员、教师和其他政工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势在必行;四是部分高校对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考核机制不完善,对德育教育要求不具体,对专业教师思政教育工作缺乏一定的奖惩措施。目前,虽然部分高校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中已经增加了课程思政教育要求,也有一些高校设置新时代思政课程,例如大国方略、治国理政、闻道中国等思政课程,但是课堂中的思政教育定性不定量,对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没有核量标准,对学生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没有有效考核。因此,高校对教师课程思政的考核方式仍需继续改进。

总之,课程思政教育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崭新的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教育发展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所有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存在一定难度,今后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道路任重而道远。由于传统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存

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一问题的形成具有特定的历史性原因。为加快推进我国思政教育发展,需要所有高校教师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建立德育意识,在思想上将育人和育德同等重视,积极努力提高自身的育德能力,主动挖掘课程中所蕴涵的思想政治内容,把课程中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学术科研及实践活动等诸多方面,做到立德与树人的协同推进,师生之间、教师之间、部门之间、学院之间多加强协调配合、相互交流、联动协作。此外,我国高校也需要加强顶层建设,完善教师教学要求、细化课程思政的考核标准和实施方案、深化学生思政教育效果的考核评价办法。课程思政教育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一起转变教育理念、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育实施方法、共同努力配合。

三、建筑工程概论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探索

建筑工程概论,是土木工程相关专业中的重要基础课程,是一门具有引言性质的专业课程,其涵盖面比较广泛但深度较浅。其课程中主要包含了建筑概述、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和建筑施工五部分内容。笔者分析了该课程教学中的部分理论知识,并且就这些理论知识挖掘了一些相应的思政内容。在建筑工程概论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中,主要针对《建筑工程概论》课程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使《建筑工程概论》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能够有依可施。

(一)《建筑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思政教学目标的探索

通过分析新时代下建筑工程概论课程中的思政教育目标,将其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学目标将传统的教学目标和新时代思政教育的育德目标相结合,实现新时代对育智教育目标与育德教育目标协同并进。

传统的课程教育目标主要包括:一是让学生了解建筑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一些专业术语。二是让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常见性能,能够尽可能正确识别建筑材料。三是让学生熟悉建筑物的受力要求,能够对建筑结构做出简单受力分析。四是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建筑结构特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建筑结构形式。五是让学生了解建筑施工中的主要流程及工艺;新时代课程思政教育目标:一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国发展形势、爱国爱党、坚定“四个自信”。二是激励学生脚踏实地、勤奋学习、刻苦努力。三是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信为本、严谨求实的职业道德和严谨作风。四是引导学生传承大国工匠精神,鼓励学生勇于走在时代前列、肩负起历史使命。

(二)建筑工程概论课程中思政教学内容的探索

1.建筑概述里融入思政教育

笔者在分析建筑概述章节里的主要授课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本章节里所涵盖的思政教育内容,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将思政教育融入建筑概述后,教学内容调整为:在讲授建筑物、构筑物等概念的同时可以融入一些让国人骄傲的建筑实例。通过介绍我国的伟大工程,既能完成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目标,又能适时地融入课程中潜在的思政资源,培养学生爱国爱党、坚定“四个自信”、迎难而上、

奋发进取的精神。例如:世界上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北京故宫,有着世界第一宫殿的美誉,它以三大宫殿为中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全球规模最大水电站——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拥有“对上可蓄水、对下可补偿”的重要功能,年发电量达到846.8亿度,可供应华中、华东、华南、重庆等地区用电,此外还在保护生态、净化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效益,展现出了中国人的智慧与勤劳,中国共产党一心向民的伟大情怀。港珠澳大桥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跨海大桥,其中的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全球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全球独一无二的深埋沉管隧道,它的构件生产和安装技术具有一系列创新技术,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经验。

2.建筑工程材料融入思政教育

在分析建筑工程材料主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笔者在教学内容内把常见的建筑材料和绿色建材的知识相结合,意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例如:机制砂可以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目前我国有相当多的尾矿没有合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占用土地同时也造成环境污染,但是如果将尾矿经过筛选和加工后可制成机制砂,能够破解建筑用砂产量不足和环境治理难题,变废为宝,使自然资源有效利用率明显提高;脱硫石膏,是指电厂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经过脱硫处理后可以制成建筑石膏,让废物变身成宝,减少了环境污染,增加了经济效益;矿物废料回收再利用,指将燃烧工业原料产生的废弃物作为矿物掺合料加入到水泥中,从而减少水泥的使用量,增加水泥活性,减少水泥水化热,进而减少混凝土收缩裂缝等诸多

优点。通过介绍这些绿色建材,让学生理解废物也是宝物,树立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的理念。

3.建筑力学融入思政教育

建筑力学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主要是讲授一些常见的建筑力学基本公理、计算方法,但是建筑力学的知识内容较为理论化,相对而言比较枯燥无味。笔者在课堂上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通过软件进行建模,在学和练中掌握建筑力学的基本公理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转变传统的建筑力学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教师仅做为指导。此外,教学内容里还会引入一些工程案案例,这些工程案例包括:受力简单、传力合理的典型优秀建筑案例和建筑某一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的建筑结构破坏的案例。通过正反两类案例,告诫学生:建筑受力事关到建筑物的受力、传力以及建筑物的寿命、甚至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意旨在培养学生脚踏实地、作风严谨、严格细致的职业精神。在学生开始进行专业学习时,就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在学生进入行业时,就要让学生产生职业敬畏,要有严谨、细心、负责的职业品质;在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时,就要一直追求“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满足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4.建筑结构融入思政教育

目前,我国针对于小微企业的增值税起征点为每月3万元,虽已有所提高但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受通货膨胀率提高等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大部分小微企

业经营成本高导致利润微薄,3万元的起征点目前对于小微企业来说仍然有着不小的压力。除此之外,我国针对于小规模纳税人统一征收3%的增值税,没有结合经济高速发展中社会的具体情况来加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更没有针对于专项的税收优惠政策了。在融资扶持上,国家对于小微企业提出税收优惠政策为减免其印花税。这项税收优惠对于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5.建筑施工融入思政教育

在建筑施工章节里,笔者在讲授施工技术的同时引入生产过程中由于施工不当造成的工程事故案例,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建筑施工的重要性。近年来由于施工造成的工程事故大小案例不计其数,工程事故案例给伤者以及家属带来无法弥补的伤痛,也给工程承包方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工程中,一时疏忽可能造成终身遗憾、偷工减料最终害人害己。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一定注意安全意识、杜绝偷工减料、严把质量关,入行伊始就要敬畏职业。同时,课程中将介绍一些先进的施工工艺,提高施工质量同时降低了成本、甚至还可以缩短工期,培养学生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勇于创新。

四、结束语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专业知识更需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中不仅丰富了思政教育的途径、破解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孤岛化”的困境而且满足学生健康发展的需求以及国家未来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专业知识学习在学生学习中占了很大部

分,因此,专业教师利用好课堂这个主渠道,真正的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仍现存一些问题,需要专业课程的教师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增强自身的育德能力,需要学校加强课程思想教育的顶层建设。本文以《建筑工程概论》课程为例,简要探索了融入课程思政后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挖掘《建筑工程概论》课程中隐含的思政教育素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国发展形势、爱国爱党、坚定“四个自信”,激励学生脚踏实地、勤奋学习、刻苦努力,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信为本、严谨求实的职业道德和严谨作风,指引学生传承大国工匠精神,鼓励学生勇于走在时代前列、肩负起历史使命。但在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思政教育有待深化的问题,需要把每堂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进一步细化、具体化,课程中蕴含的其他方面的思政教育仍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研究。虽然课程思政还是处于刚刚起步,但是各大高校对课程思政的探索热情十分高涨,相信广大教师未来能够结合新媒体、新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深度挖掘专业知识中的思政资源,积极推进思政教育始终贯穿在高校教育教学中,一定能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建筑工程概论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建筑工程概论”课程多专业调查分析及多维度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建筑工程概论》作为工程特色引导性课程,在我校会计、工商、国贸、文管、公管等多个专业开设,保持了良好的学习态势,也面临了很多难题需要解答。本文在多专业横向调研的基础上,从课程目的和意义、教材、教学安

排、考核、改进等多维度分析调查结果,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模式改革方案。以期为同类课程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概论;调查分析;教学模式改革

一、引言

《建筑工程概论》是一门重要的跨学院、跨专业工程特色引导性课程,主要为非工程类专业学生提供建筑工程相关知识的培训,是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工程相关服务人员的重要载体。它通过对建筑工程概论课程中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施工技术等基本知识的学习,使非工程类专业学生了解相关的基本理论,具有必要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基本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建筑类相关工作提供必要的工程理论基础,从而提高非工程专业学生的业务能力。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其存在四个方面的难点问题需要解决:(1)选课人数参差不齐,上课对象复杂,应如何有效统筹安排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相关课程?(2)课程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多,应如何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需求,重点突出地安排教学内容?(3)各专业在学习本课程前的知识结构体系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应如何在不同的工程基础知识背景下,实现各专业的不同目标?(4)本课程实践性强,与开设该课程的各专业的理论背景差距较大,应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基础知识匮乏的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工程的相关知识和基本原理?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通过对本校会计、工商、国贸、文管、公管等五个专业

开设本课程的学生进行横向调研,深入分析课程本身的特点和教学安排的感知效果,从而从多个维度制定出可行有效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和回收

设计《建筑工程概论》课程调查问卷时,透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诉求,包括自身知识诉求和将来就业的关联诉求等。另一方面,将《建筑工程概论》细分成工程识图、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施工等各个知识基,以期能够更精确地掌握学生的兴趣点。

分别面向会计、工商、国贸、文管、公管等五个专业的2014级和2015级选课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154份,回收154份,有效问卷135份。从课程的目的和意义、课程本身的总体认知、课程教材的认知、课程安排的认知、课程教学的认知、课程考核的认知、课程改进的认知等7个方面设计24个客观题和主观题进行调查。

三、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1.课程目的和意义认知

各专业大部分学生选修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建筑工程相关知识和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理论基础。但整体情况随专业又略有差异。会计和工商专业的学生表现出更积极的目的,而文管专业的学生选修本课程也存在相当一部分为了学分或因他人选修而从众的情况。各专业学生对开设本课程的必要性的认知分歧

较大。会计和工商专业学生总体上认为开设该课程是有必要的,公管和国贸专业的学生认为有一定的必要性,文管专业有近一半学生认为开设该课程的必要性有限,甚至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各专业学生对开设本课程的实用性的认知与必要性趋势相似。会计专业学生大多认为开设该课程是实用的;工商专业学生对该课程的实用性存在分歧,60%的学生认为实用,40%的学生认为实用性有限;公管、国贸和文管专业的学生认为实用性有限甚至不实用的达到了一半以上,特别是文管专业大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的实用性一般或不实用。

综上所述,大部分学生选修本课程目的明确,但对该课程必要性和实用性上各专业差异较大。对会计和工商专业的学生,因未来就业主要在建筑企业和房地产企业,所以普遍认为开设该课程有必要;但对公管、国贸、文管专业学生,未来就业方向较分散,只有一部分将去往建筑企业和房地产企业,但可能未来也有买房装修等生活需要,对课程的必要性基本上持积极态度,但对其将来在工作中实用性持消极看法。

2.课程总体认知

各专业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尽相同。会计和工商专业的学生总体上对课程感兴趣,而公管、国贸专业学生学习兴趣一般,文管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没什么兴趣。学生对本课程各部分的喜欢程度依专业分歧较大。会计和工商专业学生更喜欢工程识图和建筑构造,公管、国贸、文管专业的学生更喜欢建筑材料;对建筑结构,各专业的好恶程度相似;对建筑施工,各专业都不喜欢,与各专业的连接都较弱。

各专业学生普遍认为本课程学习总体存在难度。只是对课程难易程度的认知略有不同,难度程度从低到高依次是:会计、工商、公管、国贸、文管。

各专业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评价差异较大。会计、工商专业学生普遍认为课程总体内容过多、系统性差;公管、国贸、文管专业学生除了感觉内容多外,大部分学生感觉课程内容抽象难懂,自己之前没有学过相关知识。

综上所述,大部分学生对本课程总体感觉有兴趣但有难度。对会计和工商专业的学生,因已经学习过《工程制图》和《房屋建筑学》等先期课程,所以从课程兴趣、内容喜好、学习难易、内容评价等方面都有更积极的反馈;而公管、国贸、文管专业学生没有先期课程铺垫,课程本身又与未来就业的关联性不强,导致该专业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比较喜好的内容往往是简单直观并与日常生活有关联的建筑材料部分,对课程的学习也有相当的难度。

3.课程教材认知

各专业学生对本课程教材的满意度和版本选择的倾向比较类似。现阶段,本课程的教材选择的是李钰撰写的《建筑工程概论(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年版)。大部分学生对本教材的满意度高;但也希望选择更前沿、更经典的版本,也有部分学生出于购买二手书的目的,希望沿用上一届学生使用的版本。

4.课程安排认知

各专业学生大都希望把本课程安排在大二下学期或者大三上学期。同时,希望在本课程之前学习《工程管理概论》和《工程制图》等基础课程,也有部分学生觉得先修《房屋建筑学》也有一定的必要性。大部分同学认为本课程与其他课程重复率较低,是一门有特别内容和系统的课程。

5.课程教学认知

各专业大部分学生认为本课程讲授方法是有效性的,PPT能很好地呈现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构造等的形态。但对案例小组方式学习本课程的意愿较弱,更喜欢传统教学方式,反映了学生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迎接新挑战,也源于对工程知识的匮乏导致缺乏信心完成小组案例分析。

6.课程考核认知

各专业学生对本课程考核方式和对大作业形式考核的态度较一致。即在考核方式上,绝大部分学生希望能开卷考试,也有小部分学生能够接受适度增加其他形式的混合式考核;对于采用大作业形式考核,普遍表现出排斥状态,但也表示如果强制采用,最好以分组协作的方式进行,并加强过程监督以示公平。

7.课程改进认知

各专业学生对本课程改进的认知,大部分学生填的“无”,也有小部分学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现总结如下。

(1)对教师的改进建议:①希望教师语速放缓;②希望教师多一些形象的图片和视频来解释建筑相关知识;③希望教师加强互动,活跃课题气氛等。

(2)对课程的改进建议:①希望增加《工程管理概论》《工程制图》等课程作为本课程的基础;②希望降低本课程的难度;③希望增加学时或减少内容等。

四、《建筑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通过对本课程调查问卷调研结果的分析,制定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方案。从学生导向的教学内容的“重排”、实例导向的教学过程的“重构”、多维立体的教学手段的“重配”、因地制宜的实践教学的“重提”四个方面实现本目标。

1.学生导向的教学内容的“重排”

根据本课程调查问卷“课程安排的认知”部分,各专业学生大都希望把本课程安排在大二下学期或者大三上学期。同时,希望在本课程之前学习《工程管理概论》和《工程制图》等基础课程,也有部分学生觉得先修《房屋建筑学》也有一定的必要性。大部分同学认为本课程与其他课程重复率较低,是一门有特别内容和系统的课程。而且,各专业同学对章节安排的满意度也较高,但仍然认为课程的安排存在知识点分散、连贯性差等不足。这与本课程的内容是多个门类知识集成的特点有关。据此,考虑到现阶段五个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学期安排,以及各专业学生主观诉求的差异,分别制定《建筑工程概论》各专业的教学日历;同时,从现有的调研结果看,会计和工商专业学生的诉求相近,而国贸、公管、文管专

业学生的诉求相近,故统筹多专业联合上课。建议会计和工商两个专业将本课程都安排在“第四学期”统一授课,且可考虑增加其课时量,删减《房屋建筑学》课程,因为其是《建筑工程概论》的“建筑构造”这一模块的内容。

2.实例导向的教学过程的“重构”

根据本课程调查问卷“课程总体的认知”部分,大部分学生对本课程总体感觉有兴趣但也有难度。对会计和工商专业的学生,因已经学习过《工程制图》和《房屋建筑学》等先期课程,所以从课程兴趣、内容喜好、学习难易、内容评价等方面都有更积极的反馈;而公管、国贸、文管专业学生没有先期课程铺垫,课程本身又与未来就业的关联性不强,导致该专业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比较喜好的内容往往是简单直观并与日常生活有关联的建筑材料部分,对课程的学习也有相当的难度;同时,各个专业对施工技术都不愿意学习,主要是本知识与五个专业学生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关系不紧密,可以考虑删减掉该部分。为了尽量适应各专业学生的基础并满足他们的知识需求,把本课程解构为五大知识模块:基础知识模块、工程识图模块、建筑材料模块、建筑结构模块、建筑构造模块等。根据各专业的先期课程和后续课程情况,安排各个模块的学时,删减不必要的模块(建筑施工)。在模块学习之后,以一个工程实例为基础,从识图开始,到结构→构造→材料层层推进,像一根线一样把各章节有机地穿在一起,提高知识结构的系统性。

3.多维立体的教学手段的“重配”

根据本课程调查问卷“课程教学的认知”部分以及“课程改进的认知”部分,各专业大部分学生认为本课程讲授方法是有效性的,PPT能很好地呈现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构造等的形态。但在听课过程中,关注度不尽相同:五个专业学生都非常关注教师的教学态度;但会计和工商专业学生也很关注课堂气氛;而公管、国贸、文管专业学生也偏爱知识传递的方式和效果以及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等。部分学生希望教师多一些形象的图片和视频来解释建筑相关知识并加强互动,活跃课题气氛。鉴于此,针对各专业大部分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薄弱的现状,通过图片、视频、所在地实物介绍等教学手段的相互配合,使学生更好地认知工程图,了解工程实况,掌握工程知识。

4.因地制宜的实践教学的“重提”

根据本课程调查问卷各部分的结果来看,本课程存在的一个难题是课程实践性和教学理论性的矛盾。因为选修这门课程的同学大都没去过施工现场,也没有工程专业学生的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但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非常需要有工程实践的基本体验。但是,作为一门选修课,在培养计划中没有该课程实践环节的设置。也考虑到大部分学生选修本课程存在着心理矛盾,即在感性认知层面觉得其有必要开设,又从将来就业判断用处不大,有迷茫感和从众心理,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兼顾激发兴趣和实践教学两个层面,可以通过设计大作业的形式,以学生来源地分成若干小组(以县或市区分,若多人来自于同一个城市可再细分或协商不重复的建筑),在各来源地(家乡)范围内选一个标准性建筑,对其从结构到构造再到各部分的材料等进行介绍和描述,过程中结合本门课程的内

容并查阅相关工程资料,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本门课程的广度,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是跨专业特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的研究成果,主要完成了提出问题、设计调查问卷、收集结果并分析问题、提出教改方案等四个部分的工作。通过横向调研和定性、定量分析,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和步骤。本项目的系统研究,将进一步优化“建筑工程概论”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极大地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