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高光谱技术反演作物叶绿素浓度

利用高光谱技术反演作物叶绿素浓度
利用高光谱技术反演作物叶绿素浓度

利用高光谱技术反演作物叶绿素浓度

摘要:高光谱技术作为一种新兴光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的无损检测中,植被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估测就是其中之一。利用可见-近红外成像光谱仪采集不同生育期玉米和大豆的冠层“图谱”数据,在逐步提取影像中光照土壤、阴影土壤、光照植被、阴影植被四种组分光谱的基础上,通过选取的敏感波段构建光谱植被指数和叶绿素密度进行波段自相关分析,探讨各个分量对作物叶绿素密度反演的影响。

关键词:高光谱技术;叶绿素;反演

0 引言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营养物质,在植物光合作用中,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 和叶绿素a+b)与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其中,叶绿素是植物光合作用中最重要的色素,其作为主要吸收光能的物质,直接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能利用率。叶片单位面积的叶绿素含量是植物总体生长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可以用来检测和研究植物突变、压力和营养状态,作物压力和萎黄病的检测对精细农业具有重要的潜在影响[1]。

随着光谱技术的发展,其被应用到各个领域。而高光谱技术作为光谱技术的一种,由于具有众多优点,在光谱检测方面应用十分广泛,备受人们的青睐。人类肉眼的视觉范围在380~780 nm 之间,而高光谱的波段非常宽,一些高光谱仪器的波段达350~2 500 nm。因此,通过高光谱技术可以对绿色植物进行叶绿素的检测和定量分析。本文对高光谱技术在植物,特别是在经济作物的叶绿素含量检测和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加以概述[2]。

1 成像系统简介及数据处理

1.1 高光谱成像技术简介

高光谱成像技术是在多光谱成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较宽的波段范围内,利用成像光谱仪对目标物体进行连续成像,从而获得每个像元的数十或数百条光谱信息。其成像特点是:光谱范围广(200~2 500nm)、超多波段(上百个波段)、高的高光谱分辨率(几个nm)、波段窄(≤10-2λ)和图谱合一等。由于所获得的图像信息不仅可以反映物体的大小、形状、缺陷等外部特征,而且不同物体因结构和成分的不同使光谱吸收也不同,从而可以用于物体内部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成分的检测。

高光谱成像检测装置主要由光源、光谱相机(成像光谱仪+CCD)、装有图像采集卡的计算机组成,如图1所示[3]

图1 高光谱成像装置简图

在扫描过程中,首先面阵CCD 探测器在光学焦面的垂直方向上完成横向扫描(X 方向),同时,在被测物前进的过程中,排列的探测器扫描出一条带状轨迹从而完成纵向扫描(Y 方向)。通过综合扫描信息就可以得到物体的三维高光谱图像数据,从而可以提取所需信息。

1.2 数据获取

当对玉米、大豆冠层进行成像时,先根据作物的高度决定探测器的观测高度。以玉

米为例,小喇叭口期玉米株高50cm,行距30cm,为了保证视场内至少有一株完整的玉

米,设定VNIS 观测高度距玉米冠层178 cm,距地面228cm,视场范围为60cm×60cm 的

正方形。在成像光谱数据采集时,同步用地物光谱仪ASD 采集参考白板的数字量化值,

实时记录当时的天气状况,为反射率转换进行原始数据获取。完成观测区的影像采集后,

取两株玉米(大豆)活体植株进行叶绿素密度相关参数测定。

1.3 影像处理

获取的遥感影像要转换成相对反射率才能用于作物的定量化反演研究。

2 基于图谱解析的作物叶绿素密度反演及评价

2.1 大豆叶绿素密度反演及评价

不同株型的大豆在不同生育期覆盖度有较大变化,背景土壤在观测视场内的面积比

例会对冠层反射率有较大影响。在大豆植被与土壤混合存在时,对叶绿素敏感的波段基

本上都位于红光与近红外波段区间。这和RVI、NDVI、DVI、SAVI、OSAVI 五种植被指数

构建原理相符,即都是基于红与近红外波段进行组合运算实现的。当植被光谱提纯后

(剔除土壤光谱),它与叶绿素密度的关系是:对叶绿素敏感的波段范围增大,尤其是

蓝、绿波段。五种植被指数都表现为相同的规律。由此说明,背景土壤对利用光学遥感

检测植被群体生化指标有较大影响,对阴影叶片的植被光谱信息也进行剔除,尝试分析

阴影部分对遥感定量监测的影响程度,植被阴影叶片光谱去除后,对叶绿素密度敏感的

波段范围表现为可见光波段增加,近红外波段减少,红边波段决定系数最高。五种植

被指数都有相同的规律。那么,可以说阴影叶片会影响植被叶绿素密度敏感波段的选择。

当构建新型植被指数时,要根据植被冠层叶片结构,尝试把阴影比例作为一个影响因子,在公式中加以体现,以便提高叶绿素密度定量化反演精度[4]。

2.2 玉米叶绿素密度反演及评价

上文重点分析了大豆冠层光谱提纯前后反演叶绿素密度的能力,初步结果是土壤光谱去除后,纯植被光谱与叶绿素密度的决定系数有所提高。但是,大豆作为低矮宽叶植被,叶片大而圆,在幼苗分枝期以后对地表都有较高的覆盖度,茎秆对冠层光谱的影响较小。为了更加突出背景土壤和茎秆对其冠层光谱的影响,选择玉米作为另一研究对象,主要考虑其有明显的叶片垂直分布,对地表的覆盖度较大豆低(二者的观测视场一致),且茎秆会影响玉米的冠层光谱。深入分析光谱提纯(土壤、阴影叶片光谱去除前后)对作物生化参数反演的重要意义。

在玉米与土壤混合存在时,对叶绿素密度敏感的波段基本上都在红与近红外波段区间,有些在蓝、红波段;总体的决定系数R2 较低,大部分在0.5 附近。当去除土壤光谱后,即只剩下纯植被光谱,对叶绿素密度敏感的波段主要集中在红光波段,有些在近红外与蓝光波段。决定系数R2 较前者有所提高,大部分大于0.51,最高到0.67。当阴影叶片光谱去除后,对叶绿素密度敏感的波段主要集中在蓝、红波段,五种高光谱指数结果差异较大,大部分决定系数降低到0.45 左右。由敏感波段及决定系数可判断,土壤与阴影叶片光谱去除前后,植被冠层光谱与叶绿素密度的相关性有较大变化,二者可以显著影响植被指数的应用效果。

2.3 作物叶绿素密度反演及评价

大量科学文献表明,冠层结构参数(如叶片内部结构参数、叶面积指数、叶倾角分布函数等)会显著影响植被指数反演作物生化参数的准确性。因此,基于植被指数建立单一预测模型的同时预测多种作物生化参数指标往往比较困难。将玉米与小麦数据进行混合,利用混合数据筛选最优诊断植株氮浓度的光谱指数,探讨了建立单一模型预测多种作物植株氮浓度的可行性。上文分别对光谱提纯前后的大豆、玉米冠层光谱与叶绿素密度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表明二者有相同的趋势,这为单一植被指数在卫星或航空层面对大尺度作物生化参数进行反演提供地面理论支持。光谱提纯前后对叶绿素密度敏感的波段有明显变动,纯植被光谱与叶绿素密度相关的区间增多,在可见光波段表现明显,主要集中在红光波段。对阴影叶片进行剔除后,与叶绿素密度敏感的波段组合主要是蓝-近红和红-红组合,这与大豆、玉米单独提取时的结果相同。但是对冠层结构差异明显的两种作物数据进行混合后,分析其与叶绿素密度的相关决定系数大小发现,植土混合时最大的决定系数高于纯植被的,这与单独研究时的结果不符。是否因选择的作物组合或试验样本的因素最终影响了混合数据的结果,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但是有一点肯定的是,随着土壤光谱的剔除,与叶绿素密度敏感的波段增多,且表现在叶绿素a 和b 及胡萝卜素强吸收的波段,因此从作物的反射光谱特征上看,文中选择的敏感波段区间是合理的。此外,因这里获得的决定系数较低,故并未进行模型构建及精度检验。

3 结论

在光谱提纯的基础上,对大豆、玉米及二者混合叶绿素密度进行反演,得出以下结论:

(1) 影像中土壤光谱去除前后,由RVI、NDVI、DVI、SAVI、OSAVI 五种光谱植被指数对叶绿素密度敏感的波段变化情况得出,背景土壤对利用光学遥感数据反演植被叶绿素密度有较大影响。在对阴影叶片的光谱信息进行剔除后,通过五种光谱植被指数选择波段的变化区间说明,阴影叶片会影响植被冠层叶绿素密度敏感波段的选择,当构建新型植被指数时,要根据植被冠层叶片结构尝试把阴影比例作为一个影响因子在公式中加以体现,以便提高叶绿素密度定量化反演的精度。

(2) 光谱提纯前后( 大豆、玉米及其混合数据),对叶绿素密度敏感的波段有明显变动,纯植被光谱与叶绿素密度相关的区间增多,在可见光波段表现明显,主要集中在红光波段。对阴影叶片进行剔除后,与叶绿素密度敏感的波段组合主要是蓝-近红波段和红-红波段组合。

(3) 对冠层结构差异明显的两种作物(大豆与玉米)数据进行混合后,分析其与叶绿素密度的相关决定系数大小发现,植土混合时最大的决定系数高于纯植被的,这与单独研究时的结果不符。是否因选择的作物组合或试验样本的因素最终影响了混合数据的结果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宁艳玲,张学文,韩启金,等. 基于改进的 PRI 方法对植被冠层叶绿素含量的反演[J].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4.

[2] 郭洋洋,张连蓬,王德高等. 小波分析在植物叶绿素高光谱遥感反演中的应用[J].2011.

[3] 刘燕德,孙祥,杨信廷,等. 高光谱技术在作物叶绿素含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2013.

[4] 张东彦,刘良云,黄文江,等. 利用图谱特征解析和反演作物叶绿素密度[J].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3.

叶绿素的光敏性质探究

叶绿素的光敏性质探究(与二氢卟吩e4对比) 研究背景 光敏剂的光漂白(photobleaching)是指在光的照射下,光敏剂所激发出来的荧光强度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减弱乃至消失的现象,这是光动力诊断临床应用中考虑光剂量和检测需用时间的一个重要因素。 长波红光在组织中具有较大的穿透深度,从而能保证足够的治疗深度:大的吸光度能保证充分利用光能量和尽可能减少药物剂量;光敏剂吸光度的大小是决定药物剂量的理论依据。过多的光敏剂分布于癌组织中势必会影响光的穿透深度,然而使用过少的光敏剂又不能产生应有的疗效。因此,光敏剂的使用剂量要依据其吸光度的大小和肿瘤组织的大小来权衡。 对于同一种光敏剂,它的漂白时间将随入射光的光能流率的增大而减小。再次,除了与光敏剂的类型有关外,还与初始浓度和入射光源的波长有关。初始浓度越大,光漂白时间越长。 实验意义:探究不同浓度的叶绿素在不同光源、不同时间的照射下,其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探测其光漂白特性,为更好地在临床应用上要保持光敏剂的有效杀伤浓度,且控制好光敏剂的激发时间,这样才能保证治疗的效果。 初步设想: 探究叶绿素在不同浓度,不同光源,不同光照时间对光的敏感性:(1)用紫外检测得到叶绿素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二氢卟吩e4的光谱图比较。(最好能同时测定荧光光谱) (2)在叶绿素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检测浓度为0.05 mg/ml ,0.1 mg/ml ,0.2 mg/ml ,0.3 mg/ml, 0.4mg/ml的叶绿素的吸光度,并制作曲线图,验证其是否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3)实验设置了不同的六组光源:白光、红外光、黄光、绿光、蓝光、紫外光,分别对0.4mg/ml的叶绿素待测样品进行垂直照射10min、20min、30min、40min、50min、60min、80min、100min,取照射后的各样品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检测,通过光谱的变化,探究光敏剂叶绿素明显的光漂白特性。

叶绿素吸收光谱

叶绿素光合作用吸收光谱简述 一光合作用叶绿素简介 叶绿素是广泛存在于绿色植物中的最主要色素,是光合作用的捕光物质,在光合作用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并 利用它把CO 2和H 2 0等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同时放出0 2 的过程,是“地球上最重 要的化学反应”。因此长期以来,叶绿素和光合作用的研究一直是人们极关心的课题。例如在蛋白质进入叶绿体内的过程中Tic联合体所起的作用,主要生态因子对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及在不同水域各因子所起的作用,利用高光谱数据对作物群体叶绿素密度的估算等等。 叶绿素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大分子,它含有一个极性的卟啉“头”和一条非极性的叶醇“尾”。叶绿素的基本结构为卟吩,镁卟啉是绿色的基本源。叶绿素是镁卟啉的羟酸衍生物,它与叶绿醇、甲醇酯化生成叶绿素。目前人们发现的叶绿素已有许多种,包括叶绿素a,b,c,d和细菌叶绿素a,b,c等。 叶绿素a的分子式为C 55H 72 O 5 N 4 Mg,分子质量约为89kD(1 D=1.65×10-24g),它 是一个在C-7和C-8位置上带有2个氢原子的二氢卟啉与镁离子的配合物。叶绿素 b的分子式为C 55H 70 O 6 N 4 Mg,分子质量约为90kD,它也是二氢卟啉,与叶绿素a的差 别在于C-3位置上的甲基被醛基所取代。叶绿素a,b都是脂类化合物,不溶于水,溶于己烷、石油醚、丙酮等有机溶剂。当用有机溶剂提取叶绿素时,二者同时被提取出来。叶绿素a呈蓝绿色,叶绿素b呈黄绿色。在可见光范围内,二者的吸收光谱相互重叠较大,其吸收峰位于可见光的红光与蓝紫光。 二叶绿素吸收光谱 叶绿素吸收光的能力很强,如果把叶绿素溶液放在光源和分光镜之间,就可以看到有些波长的光线被吸收了。在光谱中就出现了暗带,这种光谱叫吸收光谱。 叶绿素两个最强烈的吸收区,一个是波长为640~660nm的红光部分,另一个是430~450nm的蓝紫光部分。此外,在光谱的橙光,黄光和绿光部分只有不明显的吸收带,其中尤以对绿光的吸收最少,所以叶绿素的溶液呈绿色。叶绿素 a(chl a)和叶绿素b(chl b)的吸收光谱很相似,但略有不同。

利用高光谱技术反演作物叶绿素浓度

利用高光谱技术反演作物叶绿素浓度 摘要:高光谱技术作为一种新兴光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的无损检测中,植被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估测就是其中之一。利用可见-近红外成像光谱仪采集不同生育期玉米和大豆的冠层“图谱”数据,在逐步提取影像中光照土壤、阴影土壤、光照植被、阴影植被四种组分光谱的基础上,通过选取的敏感波段构建光谱植被指数和叶绿素密度进行波段自相关分析,探讨各个分量对作物叶绿素密度反演的影响。 关键词:高光谱技术;叶绿素;反演 0 引言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营养物质,在植物光合作用中,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 和叶绿素a+b)与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其中,叶绿素是植物光合作用中最重要的色素,其作为主要吸收光能的物质,直接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能利用率。叶片单位面积的叶绿素含量是植物总体生长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可以用来检测和研究植物突变、压力和营养状态,作物压力和萎黄病的检测对精细农业具有重要的潜在影响[1]。 随着光谱技术的发展,其被应用到各个领域。而高光谱技术作为光谱技术的一种,由于具有众多优点,在光谱检测方面应用十分广泛,备受人们的青睐。人类肉眼的视觉范围在380~780 nm 之间,而高光谱的波段非常宽,一些高光谱仪器的波段达350~2 500 nm。因此,通过高光谱技术可以对绿色植物进行叶绿素的检测和定量分析。本文对高光谱技术在植物,特别是在经济作物的叶绿素含量检测和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加以概述[2]。 1 成像系统简介及数据处理 1.1 高光谱成像技术简介 高光谱成像技术是在多光谱成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较宽的波段范围内,利用成像光谱仪对目标物体进行连续成像,从而获得每个像元的数十或数百条光谱信息。其成像特点是:光谱范围广(200~2 500nm)、超多波段(上百个波段)、高的高光谱分辨率(几个nm)、波段窄(≤10-2λ)和图谱合一等。由于所获得的图像信息不仅可以反映物体的大小、形状、缺陷等外部特征,而且不同物体因结构和成分的不同使光谱吸收也不同,从而可以用于物体内部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成分的检测。 高光谱成像检测装置主要由光源、光谱相机(成像光谱仪+CCD)、装有图像采集卡的计算机组成,如图1所示[3]

叶绿素理化性质及含量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植物生理学(乙)指导老师: 廖敏 成绩: 实验名称: 叶绿素理化性质和含量 实验类型: 定量探究型 同组学生姓名: 方昊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讨论、心得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植物中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和性质鉴定、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以青菜为材料,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并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和叶绿素含量 分析。原理如下: 1.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常用95%的乙醇或80%的丙酮提取; 2. 叶绿素是二羧酸酯,与强碱反应,形成绿色的可溶性叶绿素盐,就可与有机溶剂中的类胡萝卜素 分开; 3. 在酸性或加温条件下,叶绿素卟啉环中的Mg++可依次被H+和Cu++取代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和绿色的铜代叶绿素; 4. 叶绿素受光激发,可发出红色荧光,反射光下可见红色荧光; 5. 叶绿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红光区可用于定量分析,其中645和663用于定量叶绿素a 、b 及总量,而652可直接用于总量分析。 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姓名: 吴主光 学号: 3110100403 日期: 2013.10.17 地点: 生物实验中心 装 订 线

三、主要仪器设备 1. 天平(万分之一)、可扫描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研具、各种容(量)器、洒精灯等 四、操作方法、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现象 定性分析: 鲜叶5g+95%30ml(逐步加入),磨成匀浆 过滤入三角瓶中,观察荧光现象:透射光绿色,反射光红色。 皂化反应(3ml):加KOH数片剧烈摇均,加石油醚5ml和H2O1ml分层后观察:上层呈黄色,为类胡萝卜素,吸收蓝紫光;下层呈绿色,为叶绿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取代反应(1):加醋酸约2ml,变褐(去镁叶绿素);取1/2加醋酸铜粉加热,变鲜绿色,为铜代叶绿素。 取代反应(2):鲜叶2-3cm2,加Ac-AcCu 20ml加热,观察: 3 min变为褐绿色的去镁叶绿素, 5 min后,变为深绿色的铜代叶绿素。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测定: 皂化反应的上层黄色石油醚溶液(稀释470nm OD 0.5-1) 反复用石油醚粹取,直到无类胡萝卜素,离心得叶绿素(盐)(稀释663nm OD 0.5-1) 在400-700nm处扫描光谱,分别测定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吸收峰. 叶绿素定量分析:鲜叶0.1g,加1.9mlH2O,磨成匀浆,取0.2ml加80%丙酮4.8ml,摇匀,4000转离心3min,上清液在645,652,663测定OD,计算Chla,Chlb 和Chl总量的值。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植物叶绿素测定方法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一、原理 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αCL式中:α比例常数。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并根据叶绿素a、b 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在测定叶绿素a、b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新鲜(或烘干)的植物叶片。 (二)仪器设备:1)分光光度计;2)电子顶载天平(感量0.01g);3)研钵;4)棕色容量瓶; 5)小漏斗;6)定量滤纸;7)吸水纸; 8)擦境纸;9)滴管。 (三)试剂:1)95%乙醇(或80%丙酮)(v丙酮:v乙醇=2:1的95%水溶液);2)石英砂;3)碳酸钙粉。暗中2h,0.5g,25ml 三、实验步骤 1)取新鲜植物叶片(或其它绿色组织)或干材料,擦净组织表面污物,剪碎(去掉中脉),混匀。 2)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 0.2g ,共3份,分别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及2~3ml 95%乙醇,研成均浆,再加乙醇10ml,继续研磨至组织变白。静置3~5m 3)取滤纸1张,置漏斗中,用乙醇湿润,沿玻棒把提取液倒入漏斗中,过滤到25ml棕色容量瓶中,用少量乙醇冲洗研钵、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倒入漏斗中。 4)用滴管吸取乙醇,将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全部洗入容量瓶中。直至滤纸和残渣中无绿色为止。最后用乙醇定容至25ml,摇匀。 5)把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倒入光径1cm的比色杯内,以95%乙醇为空白,在波长663nm 和645nm下测定吸光度。在波长663nm、645nm下或652nm测定吸光度。 四、实验结果计算 叶绿素a的含量 = 12.7 ? OD 663 – 2.69 ? OD 645 叶绿素a的含量 = 22.9 ? OD 645 – 4.86 ? OD 663 叶绿素a、b的总含量 = 8.02 ? OD 663 + 20.20 ? OD 645

基于辐射传输模型的叶绿素含量定量反演(精)

生态学杂志ChineseJournalofEcology 2006,25(5):591~595 基于辐射传输模型的叶绿素含量定量反演*施润和1,2** 庄大方牛铮王汶 21343(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北京100101;4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利用基于叶片内部辐射传输机制的PROSPECT模型模拟大量不同生化含量和叶肉结构的叶片光谱,研究利用高光谱植被指数定量反演叶绿素含量的可行性和精度,并比较各指数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结果显示,各指数在对叶绿素的敏感性方面相差不大,除三角植被指数(TVI)外,其它指数均随叶绿素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叶片水分含量的差异对各指数的影响很小,干物质次之,叶肉结构影响最大。在抵抗干物质影响和叶肉结构影响方面,结构无关色素指数(SIPI)明显优于其它四种指数,吸收中心波深归一化后的面积指数(ABNC)次之。通过使用叶片光学模型的模拟光谱来研究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光谱响应及其影响因素和反演策略,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普适性。研究结果与实际观测相吻合,方法简单易行。 关键词辐射传输模型,叶绿素,高光谱,植被指数,反演 中图分类号 Q945 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06)05-0591-05 Quantitativeinversionofchlorophyllcontentbasedonradiativetransfermodel.SHIRunhe,Z HUANGDafang1,NIUZheng3,WANGWen4(1InstituteofGeographicalSciencesandNatu ralResourcesResearch,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101,China;2GraduateUni versityofChineseAcademyofSci ences,Beijing100049,China;3InstituteofRemoteSensingApplications,ChineseAcademyo fSciences,Bei jing100101,China;4SchoolofEnvironmentandNaturalResources,RenminUniversityofChi na,Beijing100872).ChineseJournalofEcology,2006,25(5):591~595. PROSPECTmodelisawell knownleafopticalmodelbasedontheradiativetransferprocesseswithinaleaf,whichwasusedi nthispapertosimulatetheleafreflectancespectraofchlorophyll,water,anddrymattercon tentsandmesophyllstructureparameters,aimedtoinvestigatethefeasibilityandprecisionofhy perspectralvegetationindices(VIs)inchlorophyllprediction,andtheirresistantperformances againstleafwater,drymatter,andmesophyllstructure.Atotalof5widely usedVIsforpredictingchlorophyllcontent,i.e.Chloro phyllAbsorptionRatioIndex(CARI),TriangularVegetationIndex(TVI),PhotochemicalRef lectanceIndex(PRI),Structured IndependentPigmentIndex(SIPI),andAreaofBandNormalizationtotheCenterofAb sorptionFeature(ABNC),wereconsidered.ThesimulationresultsshowedthatalltheVIsexce

(完整word版)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一、原理 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 与其中溶质浓度C 和液层厚度L 成正比,即A =αCL 式中:α比例常数。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 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 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 、b 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 ,并根据叶绿素a 、b 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在测定叶绿素a 、b 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已知叶绿素a 、叶绿素b 的80%丙酮溶液在红外区的最大吸收峰分别位于663、645nm 处。已知在波长663nm 下叶绿素a 、叶绿素b 在该溶液中的吸光系数的分别为82.04和9.27;在波长645nm 处的吸光系数分别为16.75和45.60。根据加和性原则列出以下关系式: A663=82.04Ca+9.27Cb (1) A645=16.76Ca+45.60Cb (2) 式(1) (2)A 663nm 和A645nm 为叶绿素溶液在663nm 和645nm 处的吸光度,C a C b 分别为叶绿素a 、叶绿素b 的浓度,以mg/L 为单位。 解方程(1) (2)组得 C a =12.72 A 663—2.59 A 645 (3) C b =22.88 A 645—4.67 A 663 (4) 将C a +C b 相加即得叶绿素总量C T C T = C a 十C b =20.29A 645—8.05 A 663 (5) 从公式(3)、(4)、(5)可以看出,,就可计算出提取液中的叶绿素a 、b 浓度另外,由于叶绿素a 叶绿素b 在652nm 的吸收峰相交,两者有相同的吸光系数(均为30.5),也可以在此波长下测定一次吸光度(A 652)而求出叶绿素a 、叶绿素 b 总量 所测定材料的单位面积或单位重量的叶绿素含量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C T = 5 .341000 652 A (6) 有叶绿素存在的条件下,用分光光度法可同时测出溶液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Licht-enthaler 等对Arnon 进行了修正,提出了 80%丙酮提取液中3种色素含量的计算公式: C a =12.21A 663—2.59 A 646 (7)

对于叶绿素荧光全方面的研究

对于叶绿素荧光全方面的研究 叶绿素荧光现象的发现 将暗适应的绿色植物突然暴露在可见光下后,植物绿色组织发出一种暗红色,强度不断变化的荧光。荧光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称为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最直观的表现是,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其本质是,叶绿素吸收光后,激发了捕光色素蛋白复合体,LHC将其能量传递到光系统2或光系统1,期间所吸收的光能有所损失,大约3%-9%的所吸收的光能被重新发射出来,其波长较长,即叶绿素荧光。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研究的特点 1、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性包含着光合作用过程的丰富信息 光能的吸收和转换 能量的传递与分配 反应中心的状态 过剩光能及其耗散 光合作用光抑制与光破坏 2、可以对光合器官进行“无损伤探查” 3、操作步骤简单快捷 光合作用的光抑制 光抑制是过剩光能造成光合功能下降的过程。过剩光能指植物所吸收的光能超出光化学反应所能利用的部分。过去人们把光抑制与光破坏等同起来,认为发生了光抑制就意味着光和机构遭到破坏。甚至把光抑制、光破坏、光氧化等,沦为一体。 光抑制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光合效率下降说明叶片吸收的光能不能有效地转化为化学能。光破坏:PSII 是光破坏的主要场所,破坏也可能发生在反应中心也可能发生在与次级电子受体结合的蛋白上。发生光破坏后的结果:电子传递受阻、光合效率下降。当过剩的光能,不能及时有效地排散时,会对光合机构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如光氧化、光漂白等等。一切影响二氧化碳同化的外界因素,如低温、高温、水分亏缺、矿质元素亏缺等都会减少对光能的利用,导致过剩光能增加,进而加重光破坏。 植物防御破坏的措施 1、减少对光能的吸收 增加叶片的绒毛、蜡质 减少叶片与主茎夹角 2、增强代谢能力 碳同化 光呼吸 氮代谢 3、增加热耗散 依赖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 状态转换 作用中心可逆失活 光合作用

叶绿素吸收光谱

叶绿素吸收光谱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叶绿素光合作用吸收光谱简述 一 光合作用叶绿素简介 叶绿素是广泛存在于绿色植物中的最主要色素,是光合作用的捕光物质,在光合作用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并利用它把CO 2和H 20等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同时放出02的过 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因此长期以来,叶绿素和光合作用的研究一直是人们极关心的课题。例如在蛋白质进入叶绿体内的过程中Tic 联合体所起的作用,主要生态因子对叶绿素a 含量的影响及在不同水域各因子所起的作用,利用高光谱数据对作物群体叶绿素密度的估算等等。 叶绿素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大分子,它含有一个极性的卟啉“头”和一条非极性的叶醇“尾”。叶绿素的基本结构为卟吩,镁卟啉是绿色的基本源。叶绿素是镁卟啉的羟酸衍生物,它与叶绿醇、甲醇酯化生成叶绿素。目前人们发现的叶绿素已有许多种,包括叶绿素a ,b ,c ,d 和细菌叶绿素a ,b ,c 等。 叶绿素a 的分子式为C 55H 72O 5N 4Mg ,分子质量约为89kD(1 D=×10-24g), 它是一个在C-7和C-8位置上带有2个氢原子的二氢卟啉与镁离子的配合物。叶绿素b 的分子式为C 55H 70O 6N 4Mg ,分子质量约为90kD ,它也是二氢卟 啉,与叶绿素a 的差别在于C-3位置上的甲基被醛基所取代。叶绿素a ,b 都是脂类化合物,不溶于水,溶于己烷、石油醚、丙酮等有机溶剂。当用有机溶剂提取叶绿素时,二者同时被提取出来。叶绿素a 呈蓝绿色,叶绿素b 呈黄绿色。在可见光范围内,二者的吸收光谱相互重叠较大,其吸收峰位于可见光的红光与蓝紫光。 二 叶绿素吸收光谱 叶绿素吸收光的能力很强,如果把叶绿素溶液放在光源和分光镜之间,就可以看到有些波长的光线被吸收了。在光谱中就出现了暗带,这种光谱叫吸收光谱。

叶绿素浓度反演

原理 1.SeaDAS大气校正公式 2.叶绿素浓度计算公式: IDL编程实现: proautumn ;443波段autumn file=filepath('lw443.2002autumn.flat',root_dir='E:',subdir='课件\定量遥感\实验二\20121212-10级学生上机') openr,lun,file,/get_lun data443au=fltarr(700,1100,1) readu,lun,data443au data443au1=1.2386*data443au+0.0008574 help,data443au1,/str free_lun,lun ;490 autumn file=filepath('lw490.2002autumn.flat',root_dir='E:',subdir='课件\定量遥感\实验二\20121212-10级学生上机') openr,lun,file,/get_lun data490au=fltarr(700,1100,1) readu,lun,data490au data490au1=0.92887*data490au+0.0015606 help,data490au1,/str free_lun,lun ;510 autumn file=filepath('lw510.2002autumn.flat',root_dir='E:',subdir='课件\定量遥感\实验二\20121212-10级学生上机') openr,lun,file,/get_lun data510au=fltarr(700,1100,1) readu,lun,data510au data510au1=1.0118*data510au+0.00039303 help,data510au1,/str free_lun,lun

基于季节分异的太湖叶绿素浓度反演模型研究

第11卷 第4期2007年7月 遥 感 学 报 J OURNAL OF REMOTE SENSI N G V o.l 11,N o .4 Ju l y ,2007 收稿日期:2006-05-31;修订日期:2006-11-2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湖泊水质高光谱遥感监测的机理模型研究 (编号:40571110)。 作者简介:乐成峰(1982 ),男,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质遥感研究。E -ma i :l lcf 320@126.co m 。 文章编号:1007-4619(2007)04-0473-08 基于季节分异的太湖叶绿素浓度反演模型研究 乐成峰,李云梅,孙德勇,王海君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97) 摘 要: 叶绿素浓度反演算法主要有经验方法、半经验/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其中半经验/分析方法应用最为广泛。但是反演的模型以及模型中的参数和反演精度都随着水体中叶绿素浓度的变化而改变。不同的季节水体中叶绿素浓度不同,水体反射光谱曲线特征和与叶绿素浓度相关性较高的敏感波段也不一致,使得各季节选用的反演模型和模型中的参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在对2005年1 10月份叶绿素a(Chla)浓度季节差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4 10月份同步测量的水体光谱数据分春、夏、秋三个季节进行分析,分季节建立叶绿素浓度反演模型,并对它们进行比较,旨在为各季节选择最佳的反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春季和秋季选用波段比值算法反演精度较高,其中对数模型,线性模型和一元二次模型都有较高的相关性;夏季选用微分算法较好,该算法所建立的三种模型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关键词: 季节分异;太湖;Ch l a 浓度;反演模型中图分类号: TP701 文献标识码: A R esearch on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R etrievalM odels of Tai hu L ake Based on Seasonal D ifference LE Cheng -feng ,L IY un -m e,i S UN D e -yong ,WANG H a-i jun (Jian g su P rovi n ci a lL ab .of Geog ra ph i c Infor m ati on Sci encesN anjin g N or m al University ,Jian g su N anji ng 210097,C hina ) Abstract : R etrieval chlorophyll conce ntrat i on models could be classified i nto t hree categories ,na me l y e m pirical appr oach ,se m -i e m pirical/analytical approac h and a nalyt ical appr oach .Am ong those a l gorithm s ,the se m -i e m pirical/analytical algorith m i s app lied w i del y .But as c h l orophyll c oncentration changes ,retrieval models asw ell as para m eter in mode ls a nd retrieval precision are c hanged accordi ngly .D ifferent season has d ifferent chl orophyll concentrati on in water body ,character of w ater reflect -spectr a l and sensiti v ity band whic h are better relate d to chl orophyll concentration also have difference ,resulting in the d ifference i n retrievalm odels and para m eters i n models f or each season .Th i 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seasonal d ifference of chl orophyll a (Chla)concentrati on data whic h w ere collected fro m Januar y to O ctober i n 2005,and the n analyzes reflect -spectral data whic h were collected sync hronous w ith w ater sa m ple fro m A pril to O ctober i n 2005.W e di v i ded the tm i e span i nto spring ,summer and autumn ,built differe nt models for the t hree seasons and co mpared the m,so as to buil d an optm i al model for each season .The research result i ndicates that :in spri ng and aut umn ,the band -ration algorith m has better retrieval precisi on ,a m ong differe nt m odels ,logarith m mode,l li nerm odel and quadratic equation model has h i gher relat i v ity ; i n summ er ,differential algorithm has better retrieval result , three models bu ilt dependent on the algorith m has h i gh relativity .K ey words : season d ifference ;T ai hu Lake ;Chla concentration ;retrieval m odels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20210225065216)

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及实验(甲)实验类型:课程 名称:实验名称: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 绿素含量的测定姓名:专业:学号:指导老师: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一、实验目的和要求装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三、主要仪器设备订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植物中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和性质鉴定、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1和b的方法及其计算。a2、熟悉在 未经分离的叶绿体色素溶液中测定叶绿素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以青菜为 材料,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并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和叶绿素含量分析。 原理如下:80%勺乙醇或95%十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1、常用的丙酮提取。、皂化反应。叶绿素是二羧酸酯,与强碱反应, 形成绿色的可溶性叶绿素2. 盐,就可与有机溶剂中的类胡萝卜素分幵。-COOCHCO O Mg + 2KOH C32H30ON4Mg + 2KOH +CH3OH

HONC o +C20H390H -COOCOOCH 绿素卟啉环中的Mg+取代反应。Mg2+, Cu2+取代Cu++取代形成褐色的去 镁叶绿素和绿色的铜代叶绿素。(H+和H+ ) 取代(Zn2+)绿色褐色 、叶绿素受光激发,可发出红色荧光,反射光下可见红色荧光。 4645其 中叶绿素吸收红光和兰紫光,红光区可用于定量分析,5、定量分析。652 可直接用于总量分析。663用于定量叶绿素a,b 及总量,而和C 最大吸收 光谱不同的两个组分的混合液,它们的浓度根据朗伯 -比尔定律, *k+C*kOD=Ca*k 与吸光值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OD 二Ca*k+C 2b1 b1a1a2b 时,比吸收系%丙酮溶液,当浓度为 ^/L 和b 的80查阅文献得, 叶绿素a 值如下。数k k 比吸收系数波长/nm b 叶绿素a 叶绿素 9.27 82.04 663 45.60 645 16.75 、3H+可依次被在酸性或加温条件下,叶 20

最新叶绿素吸收光谱

叶绿素光合作用吸收光谱简述 1 一光合作用叶绿素简介 2 叶绿素是广泛存在于绿色植物中的最主要色素,是光合作用的捕光物质,在3 光合作用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并利4 用它把CO 2和H 2 0等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同时放出0 2 的过程,是“地球上最重要 5 的化学反应”。因此长期以来,叶绿素和光合作用的研究一直是人们极关心的6 课题。例如在蛋白质进入叶绿体内的过程中Tic联合体所起的作用,主要生态因7 子对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及在不同水域各因子所起的作用,利用高光谱数据对作8 物群体叶绿素密度的估算等等。 9 叶绿素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大分子,它含有一个极性的卟啉“头”和一条非极10 性的叶醇“尾”。叶绿素的基本结构为卟吩,镁卟啉是绿色的基本源。叶绿素11 是镁卟啉的羟酸衍生物,它与叶绿醇、甲醇酯化生成叶绿素。目前人们发现的12 叶绿素已有许多种,包括叶绿素a,b,c,d和细菌叶绿素a,b,c等。 13 叶绿素a的分子式为C 55H 72 O 5 N 4 Mg,分子质量约为89kD(1 D=1.65×10-24g),它是 14 一个在C-7和C-8位置上带有2个氢原子的二氢卟啉与镁离子的配合物。叶绿素b 15 的分子式为C 55H 70 O 6 N 4 Mg,分子质量约为90kD,它也是二氢卟啉,与叶绿素a的差 16 别在于C-3位置上的甲基被醛基所取代。叶绿素a,b都是脂类化合物,不溶于水,17 溶于己烷、石油醚、丙酮等有机溶剂。当用有机溶剂提取叶绿素时,二者同时18 被提取出来。叶绿素a呈蓝绿色,叶绿素b呈黄绿色。在可见光范围内,二者的19 吸收光谱相互重叠较大,其吸收峰位于可见光的红光与蓝紫光。 20 二叶绿素吸收光谱 21 叶绿素吸收光的能力很强,如果把叶绿素溶液放在光源和分光镜之间,就可22 以看到有些波长的光线被吸收了。在光谱中就出现了暗带,这种光谱叫吸收光23 谱。 24

污染水体中蓝藻叶绿素的光谱特征分析_赵志敏

第30卷,第6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Vol 130,No 16,pp1596-1599 2010年6月 Spectro sco py and Spectr al Analysis June,2010 污染水体中蓝藻叶绿素的光谱特征分析 赵志敏1,2,洪小芹1,李 鹏1,金小东1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16 2.CSIRO M 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37Graham Road,H ighett,VIC 3190,Australia 摘 要 水体受污染富营养化导致蓝藻等浮游植物快速生长,给环境带来很大的危害,以蓝藻为例,采用纯 净水和蓝藻生长的湖水培养蓝藻,使用95%的乙醇等时间萃取其中的蓝藻叶绿素,测量分析了不同含量的蓝藻叶绿素吸收光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叶绿素吸收峰处于27915,43610,66415nm,其中27915nm 处的吸光度不能用于表征叶绿素的含量,而43610和66415nm 处吸光度与叶绿素含量均有较好的线性关系,采用两者吸光度差值表征叶绿素含量能够提高测量精度。并研究为检测水体中浮游植物叶绿素含量进而反映水体污染情况提供了实验手段和理论研究依据。 关键词 水污染;蓝藻;吸收光谱;叶绿素中图分类号:O 433;Q9491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3964/j 1issn 11000-0593(2010)06-1596-04 收稿日期:2009-08-10,修订日期:2009-11-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172043)和国际合作项目(BZ2008060)资助 作者简介:赵志敏,女,1955年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教授 e -mail:zhaozhimin @https://www.360docs.net/doc/412112856.html, 引 言 富营养化是中国湖泊普遍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对湖泊 藻类生长及蓝藻的爆发具有重要的影响,与之有关的研究已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测量水体中藻类叶绿素浓度以获得水体中藻类的浓度,是环保部门监测水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1-3]。本文以蓝藻为研究对象,研究受污染水体中蓝藻叶绿素的浓度从而确定受污染水体中蓝藻的浓度,为水质监测提供理论依据。蓝藻叶绿素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和荧光法[4-6],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即通过吸收光谱测量而测定叶绿素的浓度。分光光度法是光谱分析采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应用在有机物定性分析、单组分定量分析、混合物定量分析、平衡常数的测定、络合物结合比的测定,在无机物方面用于矿物、半导体、天然产物和化合物等方面研究。另外,在生物大分子测序研究、生物活性小分子分析、生物药物分析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目前,派生和出现了许多新的方法与技术,比如双波长光度法、导数光谱法、相干光谱法等,极大地提高了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的选择性、灵敏度和自动化程度,拓宽了应用领域,并已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7-20]。 本文研究采用纯净水和蓝藻生长的湖水培养蓝藻,使用95%的乙醇等时间萃取其中的蓝藻叶绿素,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试不同含量的蓝藻叶绿素吸收光谱。根据叶绿素吸收光谱特征分析吸光度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进而反 映水体中蓝藻的浓度,判断水体受污染状况。 1 理论分析 光的吸收是光波通过介质后光强衰减的现象。在一定波 长范围内,物质吸收不随波长而变,这种吸收称为一般吸收;反之,随波长而变的吸收称之为选择吸收。任一介质对光的吸收都是由这两种吸收组成的。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光谱实质是在电磁辐射的作用下,多原子的价电子发生跃迁而产生的分子吸收光谱,又称为电子光谱。显然,物质吸收电磁辐射的本领与物质分子的能级结构有关。对同一种物质,激发态能级与基态能级的能量差越大,则吸收越小。而吸收分光光度法正是基于不同分子结构的各种物质,对电磁辐射显示选择吸收这种特性建立起来的[21,22]。 光的吸收服从光吸收定律(Beer -Lambert 定律) I =I 010-E c c l (1) 式中,I 0为入射光强,I 为透射光强,E 为样品摩尔消光系数,l 为光通过样品的厚度,c c 为样品的摩尔浓度。可见,液体的吸收与液体的浓度有关。将(1)式中的c c 转换为质量浓度,则 I =I 010-A cl (2) 式中,A 为吸收系数,c 为样品的质量浓度。将上式取对数,得

叶绿素的类别概述(生物学通报)

叶绿素的类别概述 The different type of chlorophyll 吴志强(安徽省芜湖市第十二中学 241002) 发表在《生物学通报》2014年第9期

叶绿素d 红藻、蓝藻红光和蓝紫光,700-750nm 叶绿素f 藻青菌红外光波段,700-800nm 细菌叶绿素各种厌氧光合细菌红光和蓝紫光,715-1050nm 1 叶绿素a 叶绿素a(C55H72O5N4Mg)的分子结构由4个吡咯环通过4个甲烯基(=CH —)连接形成环状结构(即卟啉),卟啉环中央结合着1个镁原子。在酸性环境中,卟啉环中的镁可被H取代称为去镁叶绿素,呈褐色,当用铜或锌取代H,其颜色又变为绿色。此种色素稳定,在光下不退色,也不为酸所破坏,浸制植物标本的保存,就是利用此特性。在光合作用中,绝大部分叶绿素a的作用是吸收及传递光能,仅极少数叶绿素a分子起转换光能的作用。它们大都与类囊体膜上蛋白质结合在一起。虽然叶绿素a的吸收光谱主要集中在蓝紫光和红光,而最新的研究发现在某些藻类[2](Chromera velia)或突变的藻类[3](Synechocystis sp. PCC6803)中存在一些具有新特征的叶绿素a,其共同点都是最大吸收光谱的红移,即偏向红外光谱。在当今生态学研究中,普遍采用以叶绿素a浓度作为浮游藻类分布的指示剂及衡量水体初级生产力、富营养化和和污染程度的基本指标[4]。特别是作为富营养化的参数指标,被认为比总磷或总氮含量更具有参考意义。 2 叶绿素b 叶绿素b(C55H70O6N4Mg)的分子结构和叶绿素a 很相似,都含有1 个卟啉环的“头部”和1个叶绿醇的“尾巴”,且镁原子居于卟啉环的中央。两者细微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叶绿素b分子结构上有1个醛基,而叶绿素a相同位置上则是1个甲基,因此叶绿素b更易溶于极性溶剂。 植物的光合作用包括光系统I和光系统II,都是由两种复合体构成,即核心复合物和捕光天线复合体。其中捕光天线复合体能捕获光能并迅速传递至反应中心引起光化学反应。叶绿素b是构成捕光天线复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吸收和传递红光和蓝紫光的作用,而且在调控光合机构天线的大小、维持捕光天线复合体的稳定性及对各种环境的适应等过程中都起作用[5]。从叶绿素b缺失体[6]及过度表达叶绿素b[7]的转基因植株的实验表明,其影响类囊体膜色素蛋白或其他色素(如花青素)的表达、叶绿体超微结构、CO 2 的同化、及淀粉的累积从而最终影响光合作用效率。此外,科研人员意外发现叶绿素b可以减轻抗癌药物顺铂对人体的不利影响[8,9],这为抗癌研究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 3 叶绿素c 在绿色光合成细菌的绿色体中,如硅藻和褐藻,不存在叶绿素b,取而代之 的是叶绿素c(叶绿素c 1 :C35H30O5N4Mg,叶绿素c2:C35H28O5N4Mg),叶绿素c在这 些生物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吸收光的色素。叶绿素c还可细分为c 1、c 2 和c 3 三个 亚型,主要存在于低等藻类植物中。

叶绿素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实验报告Array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老师: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实验类型: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必填)四、实验器材与仪器(必填) 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八、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植物中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和性质鉴定。 2.掌握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以青菜为材料,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并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和叶绿素含量分析。原理如下: 1.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常用95%的乙醇或80%的丙酮提取。 2.皂化反应。叶绿素是二羧酸酯,与强碱反应,形成绿色的可溶性叶绿素盐,就可与有机溶剂中的类胡萝卜素分开。 3.取代反应。在酸性或加温条件下,叶绿素卟啉环中的Mg2+,可依次被H+和Cu2+取代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和绿色的铜代叶绿素。 4.叶绿素受光激发,可发出红色荧光,反射光下可见红色荧光。 5.定量分析。叶绿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红光区可用于定量分析,其中645和663用于定量叶绿素a,b及总量,而652可直接用于总量分析。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 材料:青菜叶 试剂:KOH固体、醋酸铜粉末、醋酸 四、主要仪器设备: 1.天平(万分之一)、可扫描分光光度计、离心机 2.研具、PE管、酒精灯等 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 1.定性分析: 荧光现象:鲜叶3-5g+95%乙醇15ml(逐步加入),磨成匀浆,过滤入三角瓶,观察荧光现象皂化反应:加KOH数片剧烈摇均,加石油醚1ml和H2O 1ml,分层后观察 取代反应:加醋酸约1ml,观察颜色,取1/2加醋酸铜粉,加热变亮绿色 2.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测定: 皂化反应的上层黄色石油醚溶液(稀释470nm OD 0.5-1),在400-700nm处扫描光谱,分别测定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峰 反复用石油醚粹取,直到无类胡萝卜素,离心得叶绿素(盐),(稀释663nm OD 0.5-1),分别测定叶绿素的吸收峰 3.叶绿素定量分析: 鲜叶0.1g,加1.9mlH2O,磨成匀浆,取2份0.2ml 加80%丙酮4.8ml,摇匀,4000转离心3min,上清液在645,652,663测定OD,计算Chla,Chlb 和Chl总量的值。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1.荧光现象:透射光绿色,反射光红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