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与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

无机与分析化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0分,共25题)

1. 用KMnO4法测定草酸钠样品时,加入MnSO4的目的是:()

A. 除O2,防止诱导反应的发生

B. 防止指示剂的封闭

C. 使指示剂变色敏锐

D. 加快滴定反应速度

2.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突跃的大小与两电对的电极电势差值有关,对n1=n2=1的反应,用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时,Δφ'应大于:()

A. 0.09 V

B. 0.27 V C . 0.18 V D .0.40 V

3. Q检验法是用来检验:()

A. 分析方法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B. 两组测定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C. 可疑值

D. 平均值

4. 标准差比相对平均偏差更能说明测定结果的:()

A. 准确度

B. 精密度

C. 系统误差

D. 方法误差

5. 用0.01000 mol·L-1NAOH测定同浓度HCl溶液时,pH突跃范围是:()

A. 4.3~9.7

B. 5.3~9.7

C. 4.3~8.7

D. 5.3~8.7

6. pH玻璃电极在测定溶液pH时是:()

A. 指示电极

B. 参比电极

C. 金属电极

D. 氧化还原电极

7. 下列有效数字为4位的是:()

A. pH=2.87

B. 3.69

C. 2.9×10-6

D. 0.01000

8. 一待检离子有不同的鉴定反应,选择哪个鉴定反应是依据:()

A.只考虑鉴定反应的灵敏度

B.只考虑鉴定反应的选择性

C.在灵敏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选择选择性高的鉴定反应

D.只考虑鉴定反应外部特征

9. 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溶液浓度时,会造成系统误差的是()。

A. 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B. NAOH溶液吸收了空气只的CO2

C. 每份邻苯二甲酸氢钾质量不同

D. 每份加入的指示剂的量不同

10. 精密度以()为标准。

A. 平均值

B. 真实值

C. 中间值

11. EDTA法测定水中的CA2+、Mg2+离子总量时,溶液的酸度应保持在()。

A. pH>10.0

B. pH=10.0

C. pH<10.0

D. 中性

12. 某试样分析测定时,取样7.00 mL,则此分析属于:()

A. 常量分析

B.微量分析

C. 半微量分析

D.超微量分析

13. 滴定分析要求相对误差±0.1%,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绝对误差为±0.0001g,用减量法称量时则一般至少称取试样质量为()。

A. 0.1g

B. 0.2g

C. 0.3g

D. 0.4g

14. 以NAOH溶液滴定某酸样,滴定管的初读数是0.10±0.01 mL,终读数为25.10±0.01 mL,则用去HCl溶液的准确体积应为()mL。

A. 25.0

B. 25.00

C. 25.00±0.02

D. 32.00±0.01

15. 用H2S系统分析法分析阳离子混合液时,加入组试剂的顺序是()。

A. HCI、H2S、(NH4)2CO3、(NH4)2S

B. HCI、(NH4)2CO3、H2S、(NH4)2S

C. HCI、(NH4)2S、H2S、(NH4)2CO3

D. HCI、H2S、(NH4)2S、(NH4)2CO3

16. 吸光度A与透光度T的关系为()。

A. A=100-T

B. lg1/T =A

C. A=10-T

17. 影响金属指示剂颜色变化的因素为()。

A. 温度

B. 溶剂

C. 酸度

D. 浓度

18. 在KMnO4法滴定中,使用的强酸通常是()。

A. H2SO4

B. HCl

C. HNO3

D. HAC

19. 测定某溶液的pH=4.30,该数为()。

A. 三位有效数字

B. 两位有效数字

C. 不定位

20.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由()来决定。

A. 温度

B. 浓度

C. 催化剂

D. E池的正负

21. 从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可知,标准误差在±2δ之内的测定结果占全部分析结果的()。

A. 68.3%

B. 86.3%

C. 95.5%

D. 99.7%

22. 某一弱酸型指示剂,在pH=4.5的溶液中呈纯酸色。该指示剂的K HIn约为()。

A. 3.2×10-4

B. 3.2×10-5

C. 3.2×10-6

D. 3.2×10-7

23. 以HCl溶液滴定某碱样,滴定管的初读数是0.25±0.01 mL,终读数为32.25±0.01 mL,则用去HCl溶液的准确体积应为()mL。

A. 32

B. 32.0

C. 32.00

D. 32.00±0.01mL e. 32.00±0.02 mL

24. 0.1mol·L-1NH4Cl溶液[H+]的计算公式应选择()。

A.

c

Ka

H⋅

=

+

1

]

[

B.2

1

Ka

Ka⋅

C.

Kb

cKw

H/

]

[=

+

D. [H+]=K A·C A/C B

25. 在配位滴定法中,能被0.01mol·L-1EDTA溶液直接滴定的条件是()。

A. CK f≥106

B. C

'

f

K

≥106 C.

'

f

K

≥106 D. K f≥106

二、判断题(每题0分,共25题)

1. VolhArD法滴定时的指示剂是Fe3+。()

2. 在配位滴定中,滴定突跃范围与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

f

K

有关,

'

f

K

越大,滴定突跃范

围越大()。

3. 等量点就是指示剂颜色发生变化的那一点()。

4. 反应的灵敏性可用最低浓度(1:G)来表示,G越大,反应的灵敏性越大()。

5. 因为HCl不纯也不稳定,所以不能用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

6. KMnO4法必须在强酸条件下进行,但不能使用HNO3、HCl,只能用H2SO()。

7. HPO42-的共轭酸为H2PO4-()。

8. 在分析操作中,“过失”也像偶然误差一样是不可避免的()。

9. 系统误差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随机误差影响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10. F检验法是用来检验分析方法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11. 由于仪器分析法灵敏度、准确度高,所以大理石中CACO3测定应该用仪器分析法。()

12. 滴定分析法主要用来作常量分析,不适宜作微量分析。()

13. 用Fe2+作标准溶液直接滴定K2Cr2O7溶液时,可用二苯胺磺酸钠作指示剂。()

14. CuSO4溶液的吸光度随其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15. 酸碱滴定的突跃范围越大,测定的结果越准确。()

16. 基准物NA2C2O4既可标定KMnO4溶液又可标定KOH溶液。()

17. KMnO4法测定H2O2的含量是置换滴定方式。()

18. 定性分析里,做对照试验的目的就是检查试剂和蒸馏水中是否含有待检离子()。

19. 1×102=100()。

20. 在摩尔法测定中,试液里有NH3存在,不影响测定的准确度()。

21. pH值越小,酸效应系数越大()。

22. 精密度好,准确度一定高()。

23. KMnO4的摩尔质量应为分子量的五分之一()。

24. 滴定终点就是实验时停止滴定的那一点()。

25. 纯度达到99.9%以上的物质,均可作基准物质()。

三、简答题(每题0分,共4题)

1. 一学生用分析天平称量钙样0.400 g,用KMnO4法测定计算后,报告ω(CA)=39.44%,此结果是否合理?解释之。

2. K2Cr2O7法滴定Fe2+溶液时,用二苯胺磺磷酸钠作指示剂,通常在H2SO4-H3PO4混合酸介质中进行,加H3PO4的作用是什么?

3. 影响化学反应进行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4. 有人试图用酸碱滴定法来测定NAAC的含量,先加入一定量的标准HCl溶液,然后用NAOH 标准溶液返滴定过量的HCl。上述设计是否正确?试述其理由。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10题)

1. 某试样为等物质的量的纯CACO3和纯MgCO3混合物,处理后加(NH4)2C2O4得CAC2O4沉淀,经过滤,洗涤后,用H2SO4溶解,用40.00 mL KMnO4(1mL KMnO4相当于0.008378 g Fe2+)完成滴定,若将沉淀钙以后的溶液中的镁,沉淀为MgNH4PO4,再灼烧成Mg2P2O7,问可得Mg2P2O7多少克?[已知:M(Fe)=55.85 g·mol-1;M(Mg2P2O7)=22

2.6 g·mol-1]

2. 用Q检验法判断下面这组数据(%)只的60.27是否应舍弃?60.22,60.23,60.15,60.24,60.21,60.20,60.27,60.20,60.25,60.23(n=10,Q表=0.41,n=9,Q表=0.44)。

3. 称取混合碱2.4000g,溶解稀释至250mL,取两份25.00mL溶液,一份以酚酞为指示剂,耗去0.1000mol·L-1的HCl 30.00mL,另一份以甲基橙作指示剂,耗去HCl35.00mL。问混合碱的组成是什么?含量为多少?

[M(NA2CO3)=105.99 g·mol-1;M(NAHCO3)=84.00 g·mol-1;M(NAOH)=40.00 g·mol-1]

4. 用某试剂鉴定某离子时,将含有此离子的试液稀释到与水的质量比为1:4×106时,至少取此溶液0.04 mL才能观察到沉淀析出。求这个鉴定反应的灵敏度。(稀溶液可把毫升数看作是克数)。

5. 在1.0000 g碳酸钙试样中,加入0.5100 mol·L-1 HCl标准溶液50.00 mL溶解试样,过量的盐酸用0.4900 mol·L-1 NAOH标准溶液回滴,消耗25.00 mL,求试样中CACO3的质量分数。[已知:M(CACO3)=100.1 g·mol-1]

6. 仅含NABr和NAI混合物质的质量为0.2500 g,用0.1000 mol·L-1AgNO3标准溶液22.01 mL 滴定达终点。求样品中NABr和NAI的质量各是多少?

[已知:M(NABr)=102.9 g·mol-1;M(NAI)=149.1 g·mol-1]

7. 测定锆英石中ZrO2、Fe2O3的含量时,称取1.000g试样,熔成200mL试样溶液,移取50.00mL 试液,调节pH=0.8,加入盐酸羟胺还原Fe3+,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0.001000

0.2500mol·L-1EDTA滴定,用去10.00mL。加入浓HNO3,加热,使被Fe2+氧化成Fe3+,将溶液调至pH=1.5,用磺基水杨酸作指示剂,用EDTA滴定,用去20.00mL。计算试样中ZrO2和Fe2O3质量分数。(提示:pH=0.8时,滴定的是Zr4+,pH=1.5时,滴定的是Fe3+)

[M(ZrO2)=123.22 g·mol-1,M(Fe2O3)=159.60 g·mol-1]

8. 有一瓶试剂,瓶上标签损坏,只看到是KIO字样,为了确定KIO X中的x值,取此试剂0.5000g,将其还原为碘化物后,用摩尔法测定。已知用去了0.1000 mol·L-1 AgNO3溶液23.36 mL,求该化合物的分子式。

[M(I)=126.9g·mol-1,M(K)=39.00g·mol-1,M(O)=16.00g·mol-1]

9. 用NA2CO3标定HCl溶液时,共做4次,浓度分别为:0.1014,0.1012,0.1019和0.1016,试确定0.1019这一数值是否应舍弃?(n=3,Q表=0.94,n=4,Q表=0.76)

10. 某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为±0.0002g,如果称取试样重0.05000g,相对误差是多少?如果称取试样1.000g,相对误差又是多少?从二者的对比中说明什么?

无机与分析化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0分,共25题)

1. D

2. D

3. C

4. B

5. D

6. A

7. D

8. C

9. B

10. B

11. B

12. C

13. B

14. C

15. D

16. B

17. C

18. A

19. B

20. D

21. C

22. C

23. E

24. C

25. B

二、判断题(每题0分,共25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三、简答题(每题0分,共4题) 1. 不合理

原因:(1)分析天平可称至0.0001 g ,所以称量有错;

(2)前面称量是三位有效数字,结果不应该是四位有效数字。

2. 加入H 3PO 4的作用主要有二:一是生成Fe(HPO 4)2-,降低Fe 3+/Fe 2+

电对的电极电势,使滴定突跃增大,这样二苯胺磺磷酸钠变色点的电势落在滴定的电势突跃范围之内;二是生成无

色的Fe(HPO 4)2-,消除Fe 3+

的黄色,有利于观察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 3. 浓度,酸度,温度,溶剂,干扰。

4. 不正确。因为用NAOH 滴定剩余的HCl 时,HAC 也要被中和。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10题)

1. C (51

KMnO 4)=0.1500 mol ·L -1

设可得Mg 2P 2O 7的质量为x g

x =0.2957 g

2. 解:

28

.015

.6027.6025.6027.60=--=

计Q Q 计<Q 表(0.41) 保留

3. 解: V 总= V 1+V 2 = 35.00 V 1= 30.00 V 2 = V 总-V 1 = 5.00

∵V 1>V 2 ∴组成为NAOH + NA 2CO 3 ω(NA 2CO 3) = 22.08 % ω(NAOH) = 41.67 %

4. 检出限量:1:4×106

=m :0.04

m =1.0×10-8g =0.01μg

最低浓度:1:G =1:4×106

5. ω(CACO 3) =6

6.33%

6. 设m (NABr)=x g ,则m (NAI)=(0.2500-x )g 。

m (NABr)=0.1738 g , m (NAI)=0.0762 g 。 7. 解:

%

64.00.200/00.50000.11000

2/61.15900.20001000.00

.200/00.501000/)O F ()(%

49.00.200/00.50000.11000

/22.12300.10001000.00.200/00.501000/)O ()(32213222=⨯⨯⨯⨯=

⨯=

=⨯⨯⨯⨯=⨯=样样m e cVM O Fe m Zr cVM O Zr ωω

8. 解:设该化合物中有x 个氧原子

x=3

9. 解:

43

.01012

.01019.01016.01019.0=--=

计Q Q 计<Q 表(0.76) 保留

10. 解: 相对误差 %

4.0%10005000.00002

.0=⨯± %

02.0%100000.10002

.0=⨯±

称量试样越重,相对误差越小。

无机及分析化学章节试题及答案.docx

第一章补充习题 一、选择题 1. 与0.58% NaCl 溶液产生的渗透压较接近的是溶液( )。 (A) 0.1 mol/L 蔗糖溶液 (B) 0.2 mol/L 葡萄糖溶液 (C) 0.1 mol/L 葡萄糖溶液 (D) 0.1 mol/L BaCb 溶液 2. 25°C 时,总压为10 atm 时,下面几种气体的混合气体中分压最大的是:( )。 (A) O.lg H 2 (B) 1.0 g He (C) 1.0 g N 2 (D) 1.0 g CO 23. 气体与理想气体更接近的条件是( )。 6. 一定愠度下,等体积的甲醛(HCHO)溶液和葡萄糖(C6H12O6)溶液的渗透压相等,溶液中甲醛和葡萄糖的质量 比是( )。 (A) 6 : 1 (B) 1 :6 (C) 1:3 (D) 3:1 7. 下列相同浓度的稀溶液,蒸气压最高的是( )o (A) HAc 溶液 (B) CaCh 溶液 (C)蔗糖水溶液 (D) NaCl 水溶液 8. 取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融化路面的冰雪,效果最好的是( )。 (A)氯化钠 (B)氯化钙 (C)尿素[CO(NH 2)2] (D)蔗糖 9. 在一定的外压下,易挥发的纯溶剂A 中加入不挥发的溶质B 形成稀溶液。此稀溶液的沸点随着加的增加而 ( )。 (A) 升高 (B)降低 (C)不发生变化 (D) 无一定变化规律 10.室温25°C 时,0.1 mol/L 糖水溶液的渗透压为( )o (A) 25 kPa (B) 101.3 kPa (C) 248 kPa (D) 227 kPa 11. 盐碱地的农作物长势不良,甚至枯萎,其主要原因为( )。 (A)天气太热 (B)很少下雨 (C)肥料不足 (D)水分从植物向土壤倒流 12. 37°C,人体血液的渗透压为780kPa,与血液具有相同渗透压的葡萄糖静脉注射液浓度是( )。 (A) 85 g/L (B) 5.4 g/L (C) 54 g/L (D) 8.5 g/L 13. 有一半透膜,将水和某溶质水溶液隔开,其结果是( )。 (A) 水向溶液渗透,并建立渗透平衡 (B) 溶液向水渗透,建立渗透平衡 (C) 水向溶液渗透,不能建立渗透平衡 (D) 不能确定 14. 将0.45 g 非电解质溶于30 g 水中,使水的凝固点降低0.15摄氏度,已知H2O 的K b = 1.86 K- Kg - mol 1, 则该非电 解质的摩尔质量(g- mol 1)是( )。 (A) 100 (B) 83.2 (C) 186 (D) 204 15. 若氨水的质量摩尔浓度为m mol ・kg 二则其中NH3的摩尔分数为( )。 (A) 高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高压 (D)低温低压 4. 压力为200 kPa 的O 2 5.0 L 和 100 kPa 的 H 2 5.0L 同时混合在20L 的密闭容器中,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 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 )o (A) 120 kPa (B) 125 kPa 5.质量摩尔浓度的优点是( )(A)准确度高 (B)应用广泛 (C) 180 kPa (C)计算方便 (D) 75 kPa (D)其值不随温度而改变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 另附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 一、填空题:(除了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共20分) ? 1. 1.标准态下,对⊿fHΘm>0的反应,若⊿rSΘm _________,则其在温度_________时可自发进行。 2. 2.在298.15K,标准态下,1 g Fe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Fe2O3(s),放热7.36kJ,则298.15K时,Fe2O3(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等于_______________。(已知M(Fe)=56g?mol -1) 3. 3.已知HAc的pKa=4.74,则在pH=4时,HAc和Ac-的分布系数分别为和_________。 4. 4.室温下,BaSO4在纯水中的溶解度1.05×10-5 mol·L-1,BaSO4的溶度积常数为_______________。 5. 5.根据杂化轨道理论,BF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NF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6. 6.某一反应的活化能是105kJ· mol-1,该反应在400℃时的反应速率是80℃时的__________倍。 7. 7.原子R的最外电子层排布式为msmmpm,则R位于_____周期,_____族,其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8. 8.配合物[ CoCl (NH3)4(H2O) ]Cl2命名为,中心离子的配位体位________________,配位数为。该配合物的磁距为4.9玻尔磁子,按照价键理论,中心离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配离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已知Co的原子序数为27) 9. 9.已知EΘ′(Ag4+/ Ag)=0.799V,EΘ′(Fe3+/ Fe2+)=0.771V,则298.15K时,反应Ag++ Fe2+→Ag(s)+Fe3+的标准平衡常数KΘ为。 10. 10.浓度为5.00×10-4g·L-1的Cu2+溶液,用双环己酮草酰二腙分光光度法测定,在波长600nm,比色皿厚度为2cm时,测得A=0.300,则该有色物质的吸光系数a =,摩尔吸光系数?=。(已知Cu的摩尔质量为64.0 g·mol -1) 得分 ? 阅卷人 ? ? ?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对√;错× ? ? ()1.0.10 mol·L-1的HAc溶液稀释时,电离度增大,H+浓度也增大。 ()2.色散力存在于一切分子之间。() ()3.在重量分析中为了使沉淀完全,沉淀剂用量越多越好。 ()4.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在一定条件下其反应速率越快。 ()5.质量分数相同的蔗糖溶液和葡萄糖溶液中,葡萄糖溶液较易沸腾。 ()6.催化剂的加入不仅是为了提高反应速率,也可以提高原料的平衡转化率。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及答案

1. NO 是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源,有人设想以加热分解的方法来消除之 2NO → N 2 + O 2 试从热力学角度判断该方法能否实现? 解: 518022590..H m r -=⨯-=θ ∆k J · mol -1 62242762101420561191....S m r -=⨯-+=θ ∆ J · mol -1·K -1 该反应要实现必须 m r G ∆<0 所以高温不利 2. 设汽车内燃机内温度因燃料燃烧反应达到1573 K ,试计算此温度时下列反应 1/2 N 2(g )+ 1/2 O 2 (g ) → NO (g ) 的θ ∆r m G 和θK 解: mol kJ S H G m B m f B m r /77.7010)138.2052 161.19121761.210(157325.9015733=⨯⨯-⨯--=∆-∆=∆-∑∑θθθνν 3 31046.4ln 157310314.877.70ln --⨯=⨯⨯⨯-=-=∆θθθ θ K K K RT G m r 3. 蔗糖(C 12H 22O 11)在人体内的代谢反应为: C 12H 22O 11(s) + 12O 2(g) → 12CO 2(g) + 11H 2O(l) 假设其反应热有30%可转化为有用功,试计算体重为70kg 的人登上3000m 高的山(按有效功计算),若其能量完全由蔗糖转换,需消耗多少蔗糖? 解: A =70kg ⨯3000m = 2.1⨯105 kg ⋅m =2.1⨯105⨯9.8J =2.1⨯103kJ ∆r H =2.1⨯103kJ/30% =7.0⨯103kJ ∆ r H m =11⨯(-285.830 kJ ⋅mol -1)+12⨯(-393.509 kJ ⋅mol -1) -(-2222 kJ ⋅mol -1) = -5644kJ ⋅mol -1 ξ = ∆r H /∆ r H m =7.0⨯103kJ/5644kJ ⋅mol -1 =1.24mol

无机与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

无机与分析化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0分,共25题) 1. 用KMnO4法测定草酸钠样品时,加入MnSO4的目的是:() A. 除O2,防止诱导反应的发生 B. 防止指示剂的封闭 C. 使指示剂变色敏锐 D. 加快滴定反应速度 2.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突跃的大小与两电对的电极电势差值有关,对n1=n2=1的反应,用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时,Δφ'应大于:() A. 0.09 V B. 0.27 V C . 0.18 V D .0.40 V 3. Q检验法是用来检验:() A. 分析方法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B. 两组测定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C. 可疑值 D. 平均值 4. 标准差比相对平均偏差更能说明测定结果的:() A. 准确度 B. 精密度 C. 系统误差 D. 方法误差 5. 用0.01000 mol·L-1NAOH测定同浓度HCl溶液时,pH突跃范围是:() A. 4.3~9.7 B. 5.3~9.7 C. 4.3~8.7 D. 5.3~8.7 6. pH玻璃电极在测定溶液pH时是:() A. 指示电极 B. 参比电极 C. 金属电极 D. 氧化还原电极 7. 下列有效数字为4位的是:() A. pH=2.87 B. 3.69 C. 2.9×10-6 D. 0.01000 8. 一待检离子有不同的鉴定反应,选择哪个鉴定反应是依据:() A.只考虑鉴定反应的灵敏度 B.只考虑鉴定反应的选择性 C.在灵敏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选择选择性高的鉴定反应 D.只考虑鉴定反应外部特征 9. 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溶液浓度时,会造成系统误差的是()。 A. 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B. NAOH溶液吸收了空气只的CO2 C. 每份邻苯二甲酸氢钾质量不同 D. 每份加入的指示剂的量不同 10. 精密度以()为标准。 A. 平均值 B. 真实值 C. 中间值 11. EDTA法测定水中的CA2+、Mg2+离子总量时,溶液的酸度应保持在()。 A. pH>10.0 B. pH=10.0 C. pH<10.0 D. 中性 12. 某试样分析测定时,取样7.00 mL,则此分析属于:() A. 常量分析 B.微量分析 C. 半微量分析 D.超微量分析 13. 滴定分析要求相对误差±0.1%,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绝对误差为±0.0001g,用减量法称量时则一般至少称取试样质量为()。 A. 0.1g B. 0.2g C. 0.3g D. 0.4g 14. 以NAOH溶液滴定某酸样,滴定管的初读数是0.10±0.01 mL,终读数为25.10±0.01 mL,则用去HCl溶液的准确体积应为()mL。 A. 25.0 B. 25.00 C. 25.00±0.02 D. 32.00±0.01 15. 用H2S系统分析法分析阳离子混合液时,加入组试剂的顺序是()。 A. HCI、H2S、(NH4)2CO3、(NH4)2S B. HCI、(NH4)2CO3、H2S、(NH4)2S C. HCI、(NH4)2S、H2S、(NH4)2CO3 D. HCI、H2S、(NH4)2S、(NH4)2CO3 16. 吸光度A与透光度T的关系为()。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下列元素中,哪个不是稀土元素? A.镧 B.钕 C.钷 D.铀 2、下列哪个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A.铁生锈 B.燃烧 C.电解水 D.呼吸作用 3、下列哪个是极性分子? A. H2O

B. CO2 C. N2 D. C2H6 4、在下列酸中,哪个是强酸? A.盐酸HClO4 B. H2SO3 C. H3PO4 D. H2CO3 5、下列哪个物质有最外层电子排布式4s2? A. Fe B. Co C. Ni D. Ru 答案:1. D,2. C,3. A,4. A,5. A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请写出元素周期表中的前五个周期的元素数。 第一周期:个元素;第二周期:个元素;第三周期:个元素;第四周期:个元素;第五周期:个元素。 2、请写出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还原剂:。 3、请写出酸雨的主要成分。酸雨的主要成分是和。 4、请写出金属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请写出稀土元素的名称和英文缩写。 答案:1.第一周期:2个元素;第二周期:8个元素;第三周期:8 个元素;第四周期:18个元素;第五周期:18个元素。 2.请写出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得到电子的物质,还原剂:失去电子的物质。 3.请写出酸雨的主要成分。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 4.请写出金属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 + 4(g) ==== Fe3O4 + 4H2。

5.请写出稀土元素的名称和英文缩写。稀土元素的名称有镧、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英文缩写分别是La、Nd、Pm、Sm、Eu、Gd、Tb、Dy、Ho、Er、Tm、Yb、Lu。 A.氧化还原反应 B.中和反应 C.分解反应 D.取代反应 A.水 B.甲烷 C.二氧化碳 D.氯化钠 请填写下列元素的化学符号:氢__,碳__,氧__,钠__。 请填写下列化学式的电子数:H2O__,CO2__,NaCl__。 答案:H2O的电子数为10,CO2的电子数为22,NaCl的电子数为28。请填写下列化学反应的方程式:盐酸答案:请根据实际情况书写方程式。 例如:中和反应可以表示为HCl+NaOH→NaCl+H2O;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表示为4Fe+3O2→2Fe2O3等。 答案: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酸碱反应的原理是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同时生成对应的盐。酸碱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合成纤维、橡胶、涂料、粘合剂、纸张制造等方面。酸碱反应也可以用来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1

一单选题 1. 下列溶液中,pH最大的是(B )。(2 分) A. 0.10mol·L-1 NH4NO3 B. 0.10mol·L-1 Na3PO4 C. 0.10 mol·L-1 NH4Ac D. 0.10 mol·L-1 NaCl 2. 一定温度下,反应N2(g) + 3H2(g) 2NH3(g)达平衡后,增大N2的分压,平衡移动 的结果是(C)。(2 分) A. 增大H2的分压 B. 减小N2的分压 C. 增大NH3的分压 D. 减小平衡常数 3. 某酸碱指示剂的p K HIn =5,其理论变色范围的pH为(C)。(2 分) A. 2~8 B. 3~7 C. 4~6 D. 5~7 4. 对可逆反应 2NO(g) N2(g)+O2(g)+ Q ,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 (2 分) A. Kθ与温度有关 B. 增加NO的浓度,Kθ值增大 C. 温度升高时,平衡右移 D. 使用催化剂,Kθ值增大 5. 在0.1 mol·L-1NaF 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为(B)。(2 分) A. [H+]≈[HF] B. [HF]≈[OH] C. [H]≈[OH] D. [OH]≈[HF] 6. 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B)。(2 分) A. 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好 B. 准确度好,一定要有高的精密度 C. 精密度高,系统误差一定小 D. 测量时,过失误差不可避免 7. 下列物质可用直接法配制其标准溶液的有(D)。(2 分) A. H2SO4 B. KOH C. Na2S2O3 D. 邻苯二甲酸氢钾 8. 质子理论认为,下列物质中可以作为质子酸的是(B)。(2 分)

A. H 2S ,C 2O 42-,HCO 3 B. H 2CO 3,NH 4+,H 2O C. Cl -,BF 3,OH D. H 2S ,CO 32-,H 2O 二 判断题 (正确的填涂“A ”,错误的填涂“B ”。) 9. 误差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误差的大小说明分析结果精密度的高低。 (1 分) ( B ) 10. 外加少量的酸或碱溶液时,缓冲溶液本身的pH 保持不变。 (1 分)( A ) 11. 用强碱溶液滴定弱酸时,弱酸强度越大滴定突跃越大。 (1 分)( A ) 12. 二元弱酸,其酸根离子的浓度近似等于该酸的一级解离常数。 (1 分)( B ) 13. 在共轭酸碱对H 3PO 4-H 2PO 4-中,H 3PO 4为质子碱。 (1 分)(B ) 三 填空题 14.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CO 32-是___碱______性物质 ,其共轭___酸______是 ____3HCO -_____;H 2PO 4-是___两______性物质,它的共轭酸是__43PO H _______, 共轭碱是__24HPO -_______。 (6 分) 15. 用强碱滴定弱酸时,滴定曲线突跃范围的大小与_两者的浓度____和___弱酸的解离常 数__有关。 (2 分) 16. 决定HAc -NaAc 缓冲溶液pH 的因素是___HAc 和NaAc 的浓度比______和___HAc 的 a K ___。 (2 分) 17. 标定HCl 溶液的浓度时,可用Na 2CO 3或硼砂(Na 2B 4O 7·10H 2O )为基准物质。若两者 均保存妥当,则选_硼砂________作为基准物更好,原因为__HCI 与两者均按1:2计量比进行反应,硼砂的摩尔质量大,称量时相对误差小。若Na 2CO 3吸水了,则HCl 溶液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答案 第一章溶液与胶体(P5) 一. 填空题 1 0.1 mol •kg -1 2 [(AgCl)m•nAg+• (n-x)NO3-] x+•xNO3- 3 下降 4 AlCl3> MgCl2 > Na2SO4 > NaNO3 5 181g•mol-1 6 [(AgI)m• n I-• (n-x)K+] x-•x K+阳极 7 0.87 mol •kg -1-1.62 ℃、100.44 ℃ 8 [(AgI)m• n I-• (n-x)K+] x-•x K+胶核、胶粒、胶团 9 阴极[(AgCl)m• nCl-• (n-x)K+] x-•xK+ 10 59.7 g•mol-1 11 正[(AgBr)m• nBr-• (n-x)K+] •xK+ 12 K4[Fe(CN)6] > Na3PO4 > Na2SO4 > NaCl 13 正、Na3[Fe(CN)6] > Na2SO4 >NaCl NaCl>Na2SO4>Na3[Fe(CN)6] Cl-、SO42-、[Fe(CN)6]3- 14 渗透压大小顺序为: Na2SO4> KCl > 甘油(C3H8O3)= 葡 萄糖(C12H22O11)蒸汽压高低顺序: 甘油(C3H8O3)= 葡萄糖(C12H22O11)>KCl > Na2SO4 沸点高低顺序为: Na2SO4> KCl > 甘油(C3H8O3)= 葡萄糖(C12H22O11)凝固点高低顺序: 甘油(C3H8O3)= 葡萄糖(C12H22O11)>KCl > Na2SO4 二. 选择题 1. D 2. D 3. D 4. D 5. B 6. B 7. C 三、简答题 1. 解:分两种情况 NaCl溶液浓度大于AgNO3溶液,NaCl过量,溶胶为负溶胶,电场中向正极移动。 则胶团结构为[(AgCl)m•nCl-•(n-x)Na+] x-•x Na+ AgNO3溶液浓度大于NaCl溶液,AgNO3过量,溶胶为正溶胶,电场中向负极移动。 则胶团结构为[(AgCl)m• n Ag+• (n-x) NO3-] x+•x NO3- 2. 解:溶胶稳定的因素主要是胶粒带电,其他有布朗运动和溶剂化膜等;促使聚沉的办法有加入电解质、加热和按比例混合正负溶胶等;用电解质聚沉溶胶时,表现为哈迪-叔尔采规律,即离子电荷数越高,则其聚沉能力越强。 (说明:胶体稳定性的原因主要有胶粒带电、布朗运动以及溶剂化膜等方面,但以胶粒带电贡献最大,所以一般回答胶粒带电即可。) 3. 解:依数性问题,故看溶液中的粒子数量多少,由于电离作用,NaCl溶液相当0.2mol•L-1,Na2SO4溶液相当0.3mol•L-1,甘油和葡萄糖溶液不发生电离,故粒子数量浓度为0.1mol•L-1。故四种溶液的依数性性大小顺序为:Na2SO4>NaCl>甘油(C3H8O3)= 葡萄糖(C12H22O11)。 4. 解:经判断,BaCl2过量,溶胶为正溶胶,胶团结构为 [(BaSO4)m• n Ba2+• (n-2x) Cl-] 2x+•2x Cl- 对于正溶胶的聚沉作用,电解质起作用的主要为阴离子,并且满足哈迪-叔尔采规律,故聚沉能力大小顺序为:K3[Fe(CN)6]>MgSO4>AlCl3

《无机及分析化学》1 12章习题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1 12章习题答案《无机及分析化学》1-12章习题答案 幻灯片1 无机及分析化学题解 幻灯片2 第一章气体和溶液(15页) 4.已知:N2:T=273k,V1=2.00ml,V2=50.0ml,P1=98.0kpa,P2=?o2:t1=333k,t2=273k,v=50.0ml,p1=53.0kpa,p2=溶液250.0vp(N2)?11?? 3.92kpapv98。零二 1333tp(o2)?12??43.5kpapt53.0?273 P混合?3.92? 43.5? 47.4kpa 幻灯片3 第一章气体和溶液(第15页) 5.500ml时:p1=101.3-5.63=95.7kpa,250ml时: p2=(95.7×500)m250=191kpa7.p(h2)=100- 1.71=98.3kpa8.315?288rtn0.0493molpv98.3?1.20 M0.0493? 65.4? 3.22克 3.45100%?6.7%3.45?3.22 幻灯片4 第一章气体和溶液(15页) 8.n(nh3)=560m22。4=25.0molm(nh3) =25.0×17.0=425g=425m1425=0.298=29.8%v=1425m900=1.58lc=25.0m1。58=15.8摩尔-19.12.011.00816.00:?1:2:140.006.6053.33 tbmb0.05100.500m180gmol-1ba0.5129.00km 最简单的分子式:CH2O分子式:C6H12O6 幻灯片5 第一章气体和溶液(第15页)

kf1.86am9.9gfab?t?m?m2.00?92.1?0.100 十 11.凝固点由高到低排列顺序: C6H12O6CH3Coohnacl212。 kf1.86ma52.5gfab?t?m?m0.543?180?1.00 1052.5 100%? 4.99r。五 crt?brt 180? 1.00?? 752kpa52。5.8.315? 三百一十 幻灯片6 第一章气体和溶液(第15页) 13.b总=0.566+0.486+0.055+0.029+0.011+0.011+0.002=1.160moll- 1=brt=1.160×8.315×298=2870kpa=2.87mpa15.as2s3(h2s为稳定剂)的胶团结构: [(as2s3)mns2-(2n-x)h+]x-xh+幻灯片7 第一章气体和溶液(第15页)17沉降能力从大到小排列: a.100ml0.005moll-1ki和100ml0.01moll-1agno3制成的为正溶胶,所以排列顺序为: Alcl3k3[Fe(CN)6]MgSO4(从小到大的电荷)b.100ml0 005mol-1agno3和100ml0 01moll-1ki由负溶胶组成,因此顺序为: k3[fe(cn)6]alcl3mgso4(电荷同由大到小)幻灯片8 第一章气体和溶液(第15页)18解释现象 ⑴海鱼放在淡水中会死亡。(渗透压变化)⑵盐碱地上栽种植物难以生长。(水分外渗)⑶雪地里洒些盐,雪就熔化了。(凝固点降低)⑷江河入海处易形成三角洲。(聚沉) (5)首先加入明胶以避免沉淀。因为明胶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所以它有保护作用。幻灯片9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34页) 1.⑴u=q-w=100-540=-440j⑵u=q-w=(-100)-(-635)=535j5。⑴+⑵ × 2 - ⑶ 得 到总反应,所以(-393.5)+(-285.9)×2-(-890.0)=-75.3kjmol-16。⑴(-296.8)+(-215)×2-(-100)=-412kjmol-1⑵6×(-285.8)+4×90.4-4×(-46.11)=-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1. 填空题 1.一种元素的电子亲和能越大,它接受电子的倾向就越强。 2.氧、氮和氢原子中,氧原子具有最高的电子亲和能。 3.原子的核电荷数增大,相应的电离能也增大。 4.分子极性与分子中各个化学键之间电负性差异有关。 5.当分子尺寸增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 6.溶液的浓度增加,则溶液的折射率增大。 2. 选择题 1.下列有关氰化物化学性质的陈述最为准确的是: A. HC\#N和NH2C\#N是两种不同的氰化物 B. 氰化物通常呈强还原剂 C. 氢氰酸是一种很弱的酸性物质 D. 氰化物通常是有毒的 答案:D 2.碘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一种重要的共价键形式是: A. I2* B. I3^- C. I^-3 D. I+ 答案:B 3.下面哪个物质是无机共价化合物? A. 液氯 B. 氧气 C. 铁磁性材料 D. 氟气

答案:B 3. 计算题 1.一缓冲液体系的pH为7.5,其中乙酸和乙酸钠的初始摩尔浓度分别 为0.07mol/L和0.1mol/L。计算该缓冲液体系的缓冲能力。 答案:pKa = 4.76,缓冲能力为1.45 4. 简答题 1.何谓气相色谱法?简述其分离机理及应用环境。 答:气相色谱法是一种用气体作为稀相介质,在固定相床与流经其上的气体之间应用不同的物理化学交互作用来实现各种化合物之间的分离与定量分析的技术。其根据分离介质透明度和挥发性等物化特性进行各自的分离操作并依据计算目标来制定相应的方法装置制备。在本技术中,常用固定相为多孔稳定材料,液相色谱法则使用亲多性和亲疏水特性的柱子进行梯度色谱条件调节。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医药科学领域,其中重要性最为突出的领域是分析制备过程中的分离操作工序。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1)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7 一 、填空题:(每空 1分,共20 分) 1.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及其 关系的方程式。 2. 热与功是系统状态发生变化时与环境之间的两种 形式。系统向环境放热 Q 0;环境对系统做功W 0。 3. 根据反应类型的不同,滴定分析可分 为 、 、 和 四种滴定分析方法。 4. 17.593 + 0.00458 - 3.4856 + 1.68 = 5. 在弱酸溶液中加水,弱酸的解离度变 ,pH 变 ;在NH 4Cl 溶液中,加入HAc ,则此盐水解度变 ,pH 变 。 6. 用佛尔哈德法测Cl -时,若不采用加硝基苯等方法,分析结果将 。 7. 在H 2SO 4介质中,用KMnO 4法测定绿矾(FeSO 4 · 7 H 2O )中的铁含量,终点时的颜色变化是 。 8. 微观粒的重要特征是 ,具体体现在微观粒子能量的 和运动规律的统计性。 9. 向CuSO 4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可以生成Cu 2(OH)2SO 4沉淀;继续滴加氨水,则生成 。 10.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组成部分为光源、 、吸收池、 、显示器。 二、选择题:(每题 2分,共20 分) 1. 比较下列各水溶液的渗透压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 ① 0.1 mol·L -1 Na 2SO 4溶液;② 0.1 mol·L -1 CH 3COOH 溶液;③ 0.1 mol·L -1 C 6H 12O 6溶液;④ 0.1 mol·L -1 NaCl 溶液。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①﹥③﹥④﹥② D. ④﹥③﹥①﹥② 2. 下列有关功与热的论述正确的是:( ) A .热等于系统恒压时的焓值。 B .功等于系统的吉布斯函数值。 C .热等于系统恒容时的热力学能值。 D .功与热是系统发生状态变化时与环境的能量交换形式,与具体的变化途径有关。 3. 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作基准物质的是:( ) A .K 2Cr 2O 7 B. NaOH C. Na 2C 2O 4 D. ZnO 4. 在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可不必考虑的因素是:( ) A .pH 突跃范围 B.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标题: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在以下四种物质中,哪种物质的水合离子颜色最深? A. 氯化铜 B. 氯化亚铁 C. 氯化锰 D. 氯化钴答案:A. 氯化铜 2、以下哪种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A. 酸碱中和 B. 碳酸钙 与盐酸反应 C. 氧化铜与氢气反应 D.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答案: C. 氧化铜与氢气反应 3、以下哪种试剂可以用来鉴别氯化铁和硫酸铁? A. 氢氧化钠 B. 硫氰酸钾 C. 盐酸 D. 碳酸钠答案:B. 硫氰酸钾 二、填空题 1、请写出以下化学方程式:(1)三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2)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答案:(1)FeCl3 + 3NaOH → Fe(OH)3 ↓ + 3NaCl (2)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 2、请简述如何利用碘化钾试纸鉴别氯化钠和氯化钾。答案:将碘化钾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如果试纸变为蓝色,则说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因为氯化钠和氯化钾中的氯离子都会与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而碘单质可以使试纸变为蓝色。因此,蓝色越深,说明氯离子含量越

高。 三、计算题已知铜的原子量是63.55,铜的化合价为+2,请计算铜的摩尔质量。答案:铜的摩尔质量为133.85g/mol。根据原子量和化合价,可以得出铜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3.55×2=127.1,因此铜的摩尔质量为127.1g/mol。 四、实验题请设计一个实验,测定未知浓度的氯化钡溶液的浓度。答案:首先,需要准备已知浓度的硫酸钠溶液、待测氯化钡溶液、天平和容量瓶等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如下: 1、将一定量的硫酸钠溶液加入到容量瓶中。 2、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摇匀。 3、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颜色变化。 4、根据氢氧化钠溶液的用量和已知浓度的硫酸钠溶液,可以计算出氯化钡溶液的浓度。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可以得出未知浓度的氯化钡溶液的浓度。

大学_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 一、判断题 1、; 2、; 3、 ; 4、 ; 5、 ; 6、 ; 7、 ; 8、; 9、;10、 二、选择题 1、B; 2、B; 3、B; 4、D; 5、D; 6、C; 7、B; 8、A; 9、A 10、C ; 11、D ;12、B;13、C;14、B;15、C 三、填空题 1、硝酸二氯四氨合铬(III); Cr3+; N, Cl; 6; NH3, Cl- 2、减小; 同离子效应 3、sp3不等性; 三角锥形; sp2; 平面三角形 4、正; 负 5、Na2CO3; Na2B4O710H2O; H2C2O42H2O; KHC8H4O4 6、24Cr:1s22s22p63s23p63d54s1; 4; VIB; d区 7、泡利不相容原理; 能量最低原理; 洪特规则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答案

一、判断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 1、键和键在分子中均可单独存在。() 2、系统误差是不可测的。 () 3、极性分子间仅存在取向力,非极性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 4、等价轨道处于全充满、全空、半充满状态时原子能量较低。 () 5、施肥过多造成的“烧苗”现象,是由于植物细胞液的渗透压小于土壤溶 液的渗透压引起的。() 6、醋酸溶液经稀释后其解离度增大,因而可使其H+ 浓度增大。() 7、BF3和NH3都具有平面三角形的空间结构。() 8、CO2与CH4的偶极矩均为零。() 9、共价键和氢键均有饱和性与方向性。 () 10、在消除了系统误差之后,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越高,准确度也越高。 () 三、填空题 ( 共 25分 ) 1、命名[Cr(NH3)4Cl2]NO3为______________ ,中心离子为 ___________,配位原子为 ___________ ,配位数为___________,配体包括 ___________ 。 2、在含有AgCl(s)的饱和溶液中加入0、1 molL-1 的 AgNO3 , AgCl的 溶解度将_______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NH3分子中N的杂化方式为 ___________杂化,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 BCl3分子中B的杂化方式为 ______杂化,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 4、原电池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为______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为 ____极。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课程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A 课号:X01G10A 试卷编号:C 考试方式:闭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将压力为 0.67 kPa 的氮气 3.0 dm 3和压力为 0.54 kPa 的氢气 1.0 dm 3同时混合在 2.0 dm 3密闭容器中, 假定混合前后温度不变, 则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 ) (A) 0.61 kPa (B) 0.64 kPa (C) 1.2 kPa (D) 1.3 kPa 2.下列溶质质量相同,体积相同的溶液,凝固点降低最多的是( ) A 、C 6H 12O 6 B 、 C 12H 22O 11 C 、CO(NH 2)2 D 、C 2H 5OH 3. 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合理的一组是( ) A n=3 l =1 m= +1 m s =+1/2 B n=4 l =5 m=-1 m s =+1/2 C n=3 l =3 m=+1 m s =-1/2 D n=4 l =2 m=+3 m s =-1/2 4. 下列液体只需要克服色散力就能使之沸腾的物质是( ) A O 2 B SO 2 C HF D H 2O 5. 冰熔化时,在下列各性质中增大的是( ) A 、 (A) 蒸气压 (B) 熔化热 (C) 熵 (D) 吉 布斯自由能 6. 反应H 2(g)+I 2(g)=2HI(g)的质量作用定律的表达式为22I H c kc v ⋅=,则该反应一定为( )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不能确定 7. 合成氨反应3H 2(g) + N 2(g)2NH 3(g) 在恒压下进行时,当体系中引入氩气后,氨的产率是( ) (A) 减小 (B) 增加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习题

无机与分析化学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本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与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张凤、王耀勇、余德润主编的 无机与分析化学教材配套使用 无机与分析化学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与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有关的因素为.. A. 溶质的本性 B. 溶液中溶质的粒子数 C. 剂的体积 D. 溶液的体积 2. 高原地区水的沸点一般 .. A. 等于100℃ B. 高于100℃ C. 低于100℃ D. 无法确定 3. 在常压下;海水的沸点一般 .. A. 等于100℃ B. 高于100℃ C. 低于100℃ D. 无法确定 4. 在常压下;海水的凝固点一般 .. A. 等于0℃ B. 高于0℃ C. 低于0℃ D. 无法确定 5. 溶液的凝固点总是纯溶剂的凝固点.. A. 等于 B.高于 C.低于 D. 无法确定 6. 静脉注射时;注射液应与血液是 .. A. 等渗溶液 B.高渗溶液 C. 低渗溶液 D. 无法确定 7. 常量分析的称量一般在 .. A. 0.1g以上 B. 10g以上 C. 0.01~0.001g D. 1~10g 8. 确定样品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属于 .. A. 定性分析 B. 定量分析 C. 结构分析 D. 滴定分析 9.对微量成分进行分析一般采用 .. A. 滴定分析 B. 重量分析 C. 气体分析 D. 仪器分析 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 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 C. 系统误差具有重现性 D. 系统误差包括操作误差 11.下列种情况可引起系统误差.. A. 天平零点突然有变动 B. 看错滴定管读数 C. 加错试剂 D. 使用的蒸馏水不纯

无机与分析化学_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无机与分析化学_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1.如果发现114号元素,该元素应属第七周期IVA族。 答案: 正确 2.外围电子构型为4f75d16s2的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是第六周期 IIIB族。 答案: 正确 3.能量最低原理解决了电子在不同亚层中的排布顺序问题,而洪特规则解决了 电子在简并轨道中的排布问题。 答案: 正确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 5.已知反应I与反应II相加得到反应III,则反应III的标准平衡常数K(III)等 于: 答案: K(I) * K(II)

6.标准平衡常数K越大,表明在标准状态下该反应进行的越完全。 答案: 正确 7.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代数值越小,其平衡常数越大,反应速度 越快。 答案: 错误 8.通过初始速率法测得反应2A (aq) + B (aq) = G (aq)的速率方程为v = k[c(A)]2[c(B)],则该反应为: 答案: 三级反应 9.下列哪项因素不会影响影响速率方程中k的大小: 答案: 反应物浓度 10.分子荧光光谱属于 答案: 发射光谱 11.屏蔽效应及隧穿效应导致某些原子轨道能级交错。 答案: 正确

12.主量子数为n对应的亚层轨道能量一定大于主量子数为n-1的亚层轨道的 能量。 答案: 错误 13.p轨道的空间构型为哑铃形,哑铃的每一端代表一条原子轨道。 答案: 错误 14.s轨道的角度分布波函数Ys(θ,φ)与角度θ,φ有关。 答案: 错误 15.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图形与主量子数无关。 答案: 正确 16.电子云的黑点表示电子可能出现的位置,疏密程度表示电子出现在该范围的 概率大小。 答案: 正确 17.n=5,l=2的原子轨道可表示为5p轨道,它共有3种空间伸展方向,最多 可容纳6个电子。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8 一 、填空题:(除了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共20分) 1. 标准态下,对⊿f H Θm _________的反应,若⊿r S Θ m <0,则其在温度_________时可自 发进行。 2. 在298K ,标准态下,1 g Fe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Fe 2O 3(s ),放热7.36kJ ,则298K 时,Fe 2O 3(s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等于_______________。(已知M (Fe )=56g •mol -1 ) 3.随着溶液的pH 值增加,下列电对 Cr 2O 72-/Cr 3+、Cl 2/Cl -、MnO 4-/MnO 42-的E 值将分 别 、 、 。 4.健康人血液的pH 值为7.45。患某种疾病的人的血液pH 可暂时降到5.90,此时血 液中c(H +)为正常状态的 倍。 5. 表示θm r H ∆=θ m f H ∆(AgBr, s)的反应式为 。 6.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趋势是逐渐 , 因而其金属性依次 ;在同一周期中自左向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趋势是逐渐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 。 7.HF 的沸点比HI 高,主要是由于 。 8.沉淀滴定的莫尔法使用的指示剂和标准溶液分别是 , , 沉淀应在 介质中进行。 9.用电对MnO 4-/Mn 2+,Cl 2/Cl -组成的标准原电池,其正极反应 为 ,负极反应为 ,电池的电动势等于 ,电池符号 为 。(E θ(MnO 4-/Mn 2+)=1.51V ;E θ(Cl 2/Cl -)=1.36V )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对 √;错 × ( )1、缓冲溶液的pH 值主要决定于K a 或K b ,其次决定于浓度比 ( )2、在S 2O 82-和SO 42- 中,S 的的氧化数相等。 ( )3、螯合物比一般配合物更稳定,是因为其分子内存在环状结构。 ( )4、催化剂加快正反应速度,减小逆反应的速度。 ( )5、[Co (NH 3)2 Cl 2]Cl 的系统命名为三氯二氨合钴(Ⅲ)。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

1.根据下列酸碱的解离常数,选取适当的酸度是共轭碱来配 置PH=4.50和PH=10.00的缓冲溶液,其共轭酸,碱的浓度比应是多少? HAC,NH3·H2O,H2C2O4 ,NaHCO3 ,H3PO4,NaAC,NaHPO4,C6H5NH2,NH4cl 解:选择HAC和NaAC来配置PH=4.50的缓冲液,共轭酸碱的浓度比可由以下来计算 检表得:K aΘ(HAC)=1.8×10-5 Kbθ(AC-)=Kw/ K aΘ=10-14/(1.85×10-5)=5.6×10-10 由PH=14-Pk bθ+lg((C(AC-))/(C(HAC)))可得 4.50=14-lg(5.6×10-10)+lg((C(AC-))/(C(HAC))) 解得:(C(AC-))/(C(HAC))=4/7=1.74 选择NH3·H2O和NH4cl来配制PH=10.00的缓冲液,共轭酸碱的浓度比如下 K bθ(NH3·H2O)=1.8×10-5 PH=14- Kbθ(NH3·H2O)+lg(C(NH3·H2O)/C(NH4cl)) 10=14-lg(1.8×10-5)+ lg(C(NH3·H2O)/C(NH4cl)) 解得:C(NH3·H2O)/C(NH4cl)=5:1 2.欲配制250mlPH=5.00的缓冲液,问在125ml,1.0 mol·L-1NaAC溶液中应加入多少毫升6.0 mol·L-1溶液? 解:由题意得可设还应加入xml,6.0 mol·L-1的HAC

溶液 检表得KaΘ(HAC)=1.8×10-5 PH=Pk aθ(HAC)+lg((C(AC-))/(C(HAC))) 5=-lg(1.8×10-5)+ lg((C(AC-))/(C(HAC))) 解得:(C(AC-))/(C(HAC))=1.82 n(AC-)=0.125×1mol·L-1=0.125mol;n(HAC)=6x×10-3mol 0.125/(0.125+x×10-3)/(6x×10-3/(0.125+x×10-3))=0.125/(6x×10-3) 解得:x=11.6ml 3.计算下列各溶液的PH: (3)20.0ml 0.10 mol·L-1NaOH和20.0ml 0.20 mol·L-1 NH4cl溶液混合 解:由题意的 检表可得 Kb(NH3)θ= 1.8×10-5 ; K aθ(NH4+)=Kw/ Kb(NH3)θ=10-14/(1.8×10-5 )=5.56×10-10 n(OH-)=0.002mol n(NH4+)=0.004mol C(NH3·H2O)=0.002/(0.02+0.02)=0.05 mol·L-1 C(NH4+)=0.02/(0.02+0.02)=0.05 mol·L-1 PH=Pk aθ(NH4+)+lg(C(NH3·H2O)/C(NH4cl))=-lg(5.56×1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