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与分析化学第4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配位化合物习题参考解答

1.试举例说明复盐与配合物,配位剂与螯合剂的区别。 解复盐(如KCl ·MgCl 2·6H 2O)在晶体或在溶液中均无配离子,

在溶液中各种离子均以自由离子存在;配合物K 2[HgI 4]在晶体与溶液中均存在[HgI 4]

2-

配离子,在溶液中主要以[HgI 4]2-存在,独立的自由Hg 2+

很少。

配位剂有单基配位剂与多基配位剂:单基配位剂只有一个配位 原子,如NH 3(配位原子是N);多基配位剂(如乙二胺H 2N -CH 2- CH 2-NH 2)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这种多基配位体能和中 心原子M 形成环状结构的化合物,故称螯合剂。

2.哪些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可以作为配合物的形成体?哪些分 子和离子常作为配位体?它们形成配合物时需具备什么条件? 解配合物的中心原子一般为带正电的阳离子,也有电中性的 原子甚至还有极少数的阴离子,以过渡金属离子最为常见,少数高 氧化态的非金属元素原子也能作中心离子,如Si(Ⅳ)、P(Ⅴ)等。

配位体可以是阴离子,如X

、OH -、SCN -、CN -、C 2O 4-

等;也可以是中性分子,如H 2O 、CO 、乙二胺、醚等。

它们形成配合物时需具备的条件是中心离子(或原子)的价层上 有空轨道,配体有可提供孤对电子的配位原子。

3.指出下列配合物中心离子的氧化数、配位数、配体数及配离 子电荷。

[CoCl 2(NH 3)(H 2O)(en)]ClNa 3[AlF 6]K 4[Fe(CN)6]Na 2[CaY][PtCl 4(NH 3)2]

配合物 [CoCl 2(NH 3)(H 2 O)(en)]Cl 氧配 化位 数数 Co( +3)6

配体数

5个,分别为Cl -

(2个)、

(2个)、

en 、NH 3、H 2O

配离子

电荷

Na 3[AlF 6]

A l(+

--3

3)66个F

K 4[Fe(CN)6]Fe(+

2) --4

66个CN

Na 2[CaY]

C a( +2)

61个Y

4--2 1

[PtCl4(NH3)2] P t(+

4)

66个,4个Cl -,2个NH

30

4.命名下列配合物,指出中心离子的氧化数和配位数。

K2[PtCl6][Ag(NH3)2]Cl[Cu(NH3)4]SO4

K2Na[Co(ONO)6]Ni(CO)4

[Co(NH2)(NO2)(NH3)(H2O)(en)]ClK2[ZnY]K3[Fe(CN)6]

氧配配合物命名化位

数数

K2[PtCl6]六氯合铂(Ⅳ)酸钾P t(+

4)

6

[Ag(NH3)2]Cl一氯化二氨合银(I) A g(

+1)

2

[Cu(NH3)4]SO4硫酸四氨合铜(II) C u(

+2)

4

K2Na[Co(ONO)6] 六亚硝酸根合钴(III)酸二

钾钠

Co(

+3)

6

Ni(CO)4四羰基合镍N i(0

)

4

[Co(NH2)(NO2)(NH3) (H2O)(en)]Cl

一氯化一胺基·一硝基·一

氨·一水·一乙二胺合钴(III)

C o(

+3)6

K2[ZnY] 乙二胺四乙酸根合锌(II)酸

Zn(

+2)

6

K3[Fe(CN)6]六氰合铁(III)酸钾F e( +3)6

5.根据下列配合物的名称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二硫代硫酸合银(I)酸钠四硫氰酸根二氨合铬(错

误!未找到引用源。)酸铵;

四氯合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酸六氨合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二氯一草酸根一乙二胺合铁(III)离子

硫酸一氯一氨二乙二胺合铬(III)

解Na3[Ag(S2O3)2]NH4[Cr(SCN)4(NH3)2][Pt(NH3)6][PtCl4]

[FeCl2(C2O4)(en)][CrCl(NH3)(en)2]SO4

2

6.下列配离子具有平面正方形或者八面体构型,试判断哪种配

2-为螯合剂?

离子中的CO3

+[Co(CO3)(NH3)4]+[Pt(CO3)(en)]

[Co(CO3)(NH3)5]

[Pt(CO3)(NH3)(en)]

+、[Pt(CO3)(en)]中CO32-为螯合剂。

解[Co(CO3)(NH3)4]

7.定性地解释以下现象:①铜粉和浓氨水的混合物可用来测定空气中的

含氧量。

②向Hg(NO3)2滴加KI,反过来向KI滴加Hg(NO3)2,滴入一滴时,都能见到很快消失的红色沉淀,分别写出反应式。

③金能溶于王水,也能溶于浓硝酸与氢溴酸的混酸。

解①在浓氨水存在下,铜粉可被空气中氧气氧化。

2++4OH-2Cu+8NH3+O2+2H2O=2[Cu(NH3)4]

②Hg2++2I-=HgI2↓HgI2+Hg2+=2HgI+HgI2+2I

-=HgI

2-

4

③在这些混合酸中,卤离子起配位作用,生成稳定的AuCl4

-或-,使反应得以进行。

AuBr4

Au+4HBr+HNO3=HAuBr4+NO↑+2H2O

2配离子为平面正方形,8.试解释下列事实:[Ni(CN)

4]

2+配离子为正四面体。[Zn(NH3)4]

解Ni2+为d8构型,在强场中以dsp2杂化成键,所以为平面正

方形。Zn2+为d10构型,只能以sp3杂化成键,故为正四面体。

9.AgNO3能从Pt(NH3)6Cl4溶液中将所有的氯沉淀为AgCl,但

在Pt(NH3)3Cl4中仅能沉淀出1/4的氯,试根据这些事实写出这两种

配合物的结构式。

解[Pt(NH3)6]Cl4;[PtCl3(NH3)3]Cl。

10.有两种钴(Ⅲ)的配合物组成均为Co(NH3)5Cl(SO4),但分别

只与AgNO3和BaCl2发生沉淀反应。写出两个配合物的化学结构

式。

解能与AgNO3反应生成AgCl沉淀者,Cl

-为外界,化学结构式为[CoSO

4(NH3)5]Cl,能与BaCl2反应生成BaSO4沉淀者外界为

2

-,化学结构式为[CoCl(NH3)5]SO4。SO4

11.举例说明何为内轨型配合物,何为外轨型配合物?

3+配位原子O的电负性很大,不易给出孤电子

解[Fe(H2O)6]

对,对中心离子影响较小,中心离子使用外层空轨道4s、4p、4d

3d2杂化轨道与配位体结合。进行杂化生成能量相同、数目相等的sp 这类配合物叫做外轨型配合物。

3

3

-配位原子C的电负性较小,较易给出孤电子对,对[Fe(CN)6]

中心离子影响较大使电子层结构发生变化,3d轨道上的成单电子被

强行配对,腾出内层能量较低的d轨道与4s、4p杂化,形成能量

相同、数目相等的d2sp3杂化轨道与配位体结合。这类配合物叫做

内轨型配合物。

12.一些铂的配合物可以作为活性抗癌药剂,如

cis-PtCl4(NH3)2、cis-PtCl2(NH3)2、cis-PtCl2(en)等。实验测得它们都

是反磁性物质,试用杂化轨道理论说明它们的成键情况,指出它们

是内轨型配合物还是外轨型配合物。

解(1)cis-PtCl4(NH3)2中心原子Pt的氧化态为IV,内层d轨

道有6个电子,已知配合物为反磁性物质,即无成单电子,故其一

定为内轨型配合物,杂化方式为d2sp3

(2)cis-PtCl2(NH3)2、cis-PtCl2(en)中心原子Pt的氧化态为II,内层d轨道有8个电子,同(1)所述,这两个配合物也是内轨型配合物,

2

杂化方式为dsp

13.已知下列配合物的磁矩,根据价键理论指出各中心离子的

价层电子排布、轨道杂化类型、配离子空间构型,并指出配合物属

内轨型还是外轨型。

(1)[Mn(CN)6]

3(μ=2.8B..M.);(2)[Co(H

2O)6]

2+(μ=3.88B..M.);

2+(μ=0);(4)(3)[Pt(CO)4]

[Cd(CN)4]

2(μ=0)。

2sp3,八面体,解(1)有2个未成对电子,d

内轨型。

(2)有3个未成对电子,sp

3d2,八面体,

外轨型。

轨型。

2,正方形,内(3)没有未成对电子,dsp

(4)没有未成对电子,sp

3,四面体,外轨型。

8.工业上为了防止锅炉结垢,常用多磷酸盐来加以处理,试说明原因。

解工业上常用多磷酸盐来处理锅炉用水,是由于多磷酸盐能与水中的Ca2+、Mg2+离子形成稳定的、可溶性的配离子,可防止

2+、Mg2+离子与SO42或CO32结合成难溶盐沉积在锅炉内壁。Ca

9.举例说明何为高自旋配合物,何为低自旋配合物?

4

3+配离子中,配体H 2O 为弱场配体,ΔO

电子成对能),电子成对需要能量高,故5个电子尽量分占轨道从

而使[Fe(H 2O)6]3+

配离子具有最多自旋平等的成单电子的状态,即为高自旋配合物。

3-配离子中,配体CN -

为强场配体,ΔO >P ,5个电子[Fe(CN)6] 排布时优先占据3个简并的d ε轨道,此时仅有一个为成单电子,

3-为低自旋配合物。[Fe(CN)6]

10.影响晶体场中中心离子d 轨道分裂能的因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解分裂能Δ的大小主要依赖于配合物的几何构型、中心离子 的电荷和d 轨道的主量子数n ,此外还同配位体的种类有很大关系。 (1)配合物的几何构型同分裂能的关系如下:平面正方形>八面 体>四面体。

(2)中心离子正电荷越高,分裂能越大。 2+离子水合物的ΔO 约在7500~14000 第四周期过渡元素的M

1之间,而M 3+离子的Δ-1

之间。

cm O 约在14000~21000cm

n+离子,在配位体相同时,绝大 (3)同族过渡金属相同电荷的M

多数的分裂能值增大的顺序为3d<4d<5d ,如:

CrCl 6

3-

(ΔO =13600cm

-1

)

3-1

)

(ΔO =19200cmRhCl 6

3-

(ΔO =20300cm

1)

)

(ΔO =24900cm

(4)当其它情况相同时,在八面体配合物ML 6中分裂能的大小, 随配位体的不同,有如下的“光谱化学序列”,这也是配位场从弱到 强,分裂能由小到大的顺序:


I

<联吡啶~邻二氮菲<-NO 2

~CO 。

17.已知下列配合物的磁矩,指出中心离子的未成对电子数, 给出中心d 轨道分裂后的能级图及电子排布情况,求算相应的晶体

场稳定化能。

(1)[CoF6]

3(μ=4.9B..M.);(2)[Co(NO

2)6]

4(μ=1.8B..M.);(3)[Mn(SCN)

6]

4(μ=6.1B..M.);(4)[Fe(CN)

6]

3(μ=2.3B..M.)解

未成对电d电子排布CFSE

5 e

g

t2g

子数

[CoF6] 34个-4D q

e g[Co(NO2

t

41个-18D q

2g )6]

e g

t2g [Mn(SC

45个0

N)6]

e g[Fe(CN)6

t

31个2g-20D q

]

3+是反磁性的,问:18.实验测得配离子[Co(NH3)6]

(1)它属于什么几何构型?根据价键理论判断中心离子采取什么杂化状态?

(2)根据晶体场理论说明中心离子轨道的分裂情况,计算配合物的晶体场稳定化能。

解(1)正八面体构型;因其为反磁性,故为内轨型配合物,杂

化方式为d2sp3

(2)该配离子为低自旋配合物,中心离子的6个电子全部填

充于dε轨道中,故μ=0:

CFSE=×6(-4D q)=-24D q

11.已知下列配离子的分裂能和中心离子的电子成对能。给出中心离子d电子在t2g和e g 轨道上的分布情况,并估算配合物的磁矩。

配离子分裂能(△/(kJm·ol

-1))

1))

电子成对能(P/(kJm·ol

2+124[Fe(H2O)6]

210

4395[Fe(CN)6]

6

210

[Co(NH3)6] 3+275

251

[Co(NH3)6] 2+121

269

3+208

[Cr(H2O)6]

2+166

[Cr(H2O)6]

281

解由Δ与P相对大小可判断配合物是高自旋和低自旋,进而给出d电子排布式并估算磁矩数值。

配离子d电子排

布单电子数

磁矩

μ/(B.M.)

[Fe(H2O)6]

2+

4 [Fe(CN)6]

-

[Co(NH3)6

3+

]

[Co(NH3)6

2+

]

[Cr(H2O)6]

3+ t2g4e g2

4e

g

2

t2g

t2g

t2g

t2g

t2g

6e

g

6e

g

5e

g

2

3e

g

3e

g

1

4

3

3

4

12.

12.

[Cr(H2O)6]

2+

20.为什么Zn(H2O)6] 2+、[Sc(H

2O)6]

3+等配离子几乎是无色的?

解根据晶体场理论:对于不同的中心离子,有时虽然配体相

同(例如都是水分子),但因t2g与e g能级差不同,dd跃迁时吸收不

同波长的可见光,因而呈现为不同颜色。如果中心离子d轨道全空

(d

0)或全满(d

10),则不可能发生上面所讨论的那种dd跃迁,故其

2+,[Sc(H3+等)。水合离子是无色的(如[Zn(H2O)6]2O)6]

21.试解释氯化铜溶液随Cl离子浓度的增大,颜色由浅蓝色变为绿色再变为土黄色的原因。

2+为蓝色,随着溶液浓度增大,Cl-浓度相应增

解[Cu(H2O)4]

大,可与Cu2+形成[CuCl2-配离子,而Cl-是比H

4]2O弱的场,因此

2-配离子吸收的可见光波长较大,显示出绿色等变

形成的[CuCl4]

7

化。

8

无机及分析化学作业2 第3章~第4 章试题及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作业2 第3章~第4 章 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根据酸碱质子理论,NH4+的共轭碱是NH3;HCO3-的共轭酸是H2CO3。 2.在HAc水溶液中加入少量NaAc固体,可使HAc的解离度__减小___,这种现象叫做___同离子效应____。若向相同的HAc水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可使HAc 的解离度增大,这种现象叫做______盐效应___。 3.选择酸碱指示剂的原则是使其变色点的pH处于滴定的PH突跃范围内,所以指示剂变色点尽量靠近__化学计量点___。 4.用0.10mol/LNaOH溶液滴定0.10mol/L酒石酸溶液时,在滴定曲线上出现___1_____个突跃范围。(酒石酸的p K a1﹦3.04,p K a1﹦4.37) 5.已知柠檬酸的pKa1~pKa3分别为3.13,4.76,6.40。则p K b2=__9.24____ p K b3=__10.87__。 6.六亚甲基四胺的p K b=8.85,用它配制缓冲溶液的pH缓冲范围是_4.15-6.15__,NH3的p K b=4.76,其pH缓冲范围是_8.24-10.24___。 7.PbSO4和K sp为1.6×10-8, 在纯水中其溶解度为___1.3×10-4___ mol/L;在浓度为1.0×10-2 mol/L的Na2SO4溶液中达到饱和时其溶解度为__2.68____ mol/L。 8.AgCl, AgBr, AgI在2.0 mol/L NH3·H2O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AgCl ? AgBr ?AgI__。 9.莫尔法分析Cl-时用_AgNO3为标准滴定溶液,用_K2CrO4_为指示剂。指示剂的加入量控制在__0.005~0.006mol/L___为宜,指示剂浓度过高时,分析结果偏__低___,浓度过低使结果偏__高___。 10.AgCl的Ksp=1.8×10-10,Ag2CrO4的Ksp=2.0×10-12,而两个银盐的溶解度S(单

无机与分析化学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p.96) 1.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1) 凡是盐都是强电解质; (2) BaSO 4, AgCl 难溶于水,水溶液导电不显著,故为弱电解质; (3) 氨水冲稀一倍,溶液中[OH -]就减为原来的一半; (4) 由公式c K a θ=α可推得,溶液越稀,α就越大,即解离出来的离子浓度就越大。 (5) 溶度积大的沉淀都容易转化为溶度积小的沉淀。 (6) 两种难溶盐比较,θsp K 较大者其溶解度也较大。 答:(1) 不正确。强电解质应在水溶液中能够百分之百的离解。但有些盐,如:HgCl 2在水 溶液中的离解度远达不到百分之百,所以不是强电解质。 (2) 不正确。溶解在水溶液中的BaSO 4, AgCl 可以百分之百地离解,所以它们是强电解 质。只是由于它们的溶解度非常小,所以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不显著。 (3) 不正确。氨水在水溶液中产生碱离解平衡: NH 3 + H 2O = NH 4+ + OH - 当氨水被稀释时,离解平衡将向氨离解度增加的方向移动,所以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的[OH -]将高于原平衡浓度的1/2。 (4) 不正确。溶液越稀,离解度α就越大,但溶液中相应离子的浓度是弱电解质的浓度c 和离解度α的乘积,所以离子的浓度还是会随着c 的降低而降低的。 (5) 不正确。对于不同类型的难溶盐而言,溶度积大的物质未必是溶解度大的物质,严 格的讲,应该是溶解度大的物质易于转化溶解度小的物质。 (6) 不正确。对于相同类型的难溶盐,θsp K 较大者其溶解度也较大。对于不同类型的难 溶盐,不能直接用溶度积的大小来比较它们的溶解度。 2. 指出下列碱的共轭酸:SO 42-, S 2-, H 2PO 4-, HSO 4-, NH 3;指出下列酸的共轭碱:NH 4+, HCl, HClO 4, HCN, H 2O 2。 答:SO 42-, S 2-, H 2PO 4-, HSO 4-, NH 3的共轭酸分别是:HSO 4-, HS -, H 3PO 4, H 2SO 4, NH 4+;NH 4+, HCl, HClO 4, HCN, H 2O 2的共轭碱分别是:NH 3, Cl -, ClO 4-, CN -, HO 2-。 3. 用质子理论判断下列物质哪些是酸?哪些是碱?哪些既是酸又是碱? [Al(H 2O)6]3+ HS - CO 32- H 2PO 42- NH 3 HSO 4- NO 3- Ac - OH - H 2O HCl 答:在水溶液中: 酸:HCl HSO 4- 碱:CO 32- NH 3 Ac - OH - 既是酸又是碱:[Al(H 2O)6]3+ HS - H 2PO 42- H 2O 4. 氨基酸是重要的生物化学物质,最简单的为甘氨酸NH 2CH 2COOH 。每个甘氨酸中有一个 弱酸基 –COOH 和一个弱碱基 –NH 2,且K a 和K b 几乎相等。试用酸碱质子理论判断在强酸性溶液中甘氨酸将变成哪种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它将变成什么离子?在纯水溶液中将存在怎样的两性离子? 答:在强酸性溶液中甘氨酸将变成H 3N +-CH 2COOH ;

无机及分析化学(董元彦)第四章选择题及答案

9.基态11Na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四个量子数应是(C ) A. 4,1,0,+1/2或-1/2 B. 4,1,1,+1/2或-1/2 C. 3,0,0 ,+1/2或-1/2 D. 4,0,0 ,+1/2或-1/2 9.基态19K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四个量子数应是(D) A. 4,1,0,+1/2或-1/2 B. 4,1,1,-1/2 C. 3,0,0 ,+1/2 D. 4,0,0 ,+1/2或-1/2 9.在多电子原子中,决定电子能量的量子数为(B) (A)n (B)n和l (C)n, l, m (D)l 14.在一个多电子原子中,具有下列各组量子数(n,l,m,m s)的电子,能量最大的电子具有的量子数是(A) A. 3,2,+1,+1/2 B. 2,1,+1,-1/2 C. 3,1,0,-1/2 D. 3,1,-1,+1/2 12.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合理的是:(A ) A. n=3,l =1,m=1 B. n=3,l =2,m=3 C. n=4,l =4,m=0 D. n=2,l =1,m=-2 16. 以波函数Ψ(n,l,m)表示原子轨道时,正确的表示是(A ) A. Ψ3 ,2,0B. Ψ3 ,1,1/2 C. Ψ3 ,3,2 D. Ψ4 ,0,-1 10.某元素基态原子,有量子数n=4,l=0,m=0的一个电子,有n=3,l=2的10个电子,此元素价电子层构型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B 。 A.3p63d44s1四周期ⅤB B. 3p63d104s1四周期ⅠB C.3p63d44s1四周期ⅠB D. 3p63d104s1三周期ⅠB 12.可以用来描述3d电子的一组量子数是A 。 A. 3,2,1,-1/2 B. 3,1,1,+1/2 C. 3,0,1,+1/2 D. 3,3,1,-1/2 7. 基态原子的第五层只有2个电子,则原子的第四电子层中的电子数(D) A. 肯定为8个 B. 肯定为18个 C. 肯定为8~32个 D. 肯定为8~18个 8. 某元素原子基态的电子构型为[Ar] 3d84s2 ,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呼世斌 答案

第1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 A. 蔗糖(C12H22O11)溶液 B. 葡萄糖(C6H12O6)溶液 C. 丙三醇(C 3H8O3)溶液 D. 尿素((NH2)2 CO)溶液 解:选D。在等压下,最先沸腾就是指溶液的蒸气压最低。根据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变化规律,溶液质量摩尔浓度增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这里,相同质量分数下,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质量摩尔浓度越大。选项D中非电解质尿素的摩尔质量最小,尿素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最大,蒸气压最低,在等压下最先沸腾。 2.0.1mol·kg-1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 A. NaCl溶液 B. C12H22O11溶液 C.HAc溶液 D. H2SO4溶液 解:选D。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虽然不能用拉乌尔定律进行统一的定量计算,但仍然可以参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定性描述。即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大,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增大。此题中,在相同质量摩尔浓度下,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估算出来是H2SO4溶液最多,所以其凝固点最低。 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 A.胶团 B.电位离子 C.反离子 D.胶粒 解:选D。根据胶团结构,胶核和吸附层的整体称为胶粒,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即胶粒带电,溶胶电性由胶粒决定。 4.溶胶具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经纯化后的Fe(OH)3溶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其原因是()A. 胶体的布朗运动 B. 胶体的丁铎尔效应 C. 胶团有溶剂化膜 D. 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 解:选D。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而聚结稳定性是溶胶稳定的根本原因,它包含两个方面,胶粒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当靠近时会产生静电排斥,阻止胶粒聚结合并;而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溶剂化膜,也会阻隔胶粒的聚结合并。由于纯化的Fe(OH)3溶胶具有这种聚结稳定性,从而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 5.有浓度同为0.01 mol·L-1的电解质①NaNO3②Na2SO4③Na3PO4④MgCl2,它们对Fe(OH)3溶胶的聚沉能力大小顺序为()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解:选D。根据哈迪-叔尔采规则:起聚沉作用的主要是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相反电荷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四章分散系与溶液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分散系与溶液 一、选择题 1.稀溶液的依数性的本质是(A)。 A.蒸气压下降 B.沸点升高 C.凝固点下降 D.渗透压 2.已知甲溶液为0.1 mol·mL-1NaOH ,乙溶液为0.1 mol·mL -1 CaCl 丙溶液为1 mol·mL-1葡萄糖,丁溶液为1 mol·mL-1 2 , NaCl ,他们凝固点降低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甲、丙、乙、丁 D.丁、乙、丙、甲 3.将浓度均为0.1 mol·mL-1的下列溶液同时加热,首先沸腾的是(A)。 A.葡萄糖B.氯化钠C.氯化钡D.氯化铝 4.将上述四种溶液同时冷却,最后结冰的是( D)。 A.葡萄糖B.氯化钠C.氯化钡D.氯化铝 5.在Fe(OH)3溶胶(正溶胶)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下列电解质溶液,使溶胶聚沉最快的是( D)。 A.KCl B.MgCl2 C.AlCl3 D.K4[Fe(CN)6] 二、判断题 1.因为NaCl和CaCl2都是强电解质,所以两者对As2O3溶胶(负溶胶)的聚沉能力相同。(错) 2.胶核优先吸附与自身有相同成分的离子。(对) 三、简答题

1.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摩尔浓度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稀溶液的依数性包括哪些? 3. 渗透现象产生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4.胶体的性质有哪些? 四、计算题 1.临床上使用的葡萄糖等渗液的凝固点降低值为0.543K。求葡萄糖等渗液的质量摩尔浓度和血浆的渗透压。(葡萄糖的摩尔质量为180g · mol-1,血浆的温度为310K。 1.752KPa 2.为防止水在仪器中结冰,可在水中加入甘油降低凝固点。如果将凝固点降至-20C,每100克水中应加入甘油多少克?(甘油的分子量为92 ,水的K f =1.86) 9.89g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四章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氢原子中,电子的能量只取决于主量子数n B. 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不仅与n有关,还与l有关 C. 波函数由四个量子数确定 D. ψ是薛定格方程的合理解,称为波函数 解:选C. 波函数是由三个量子数n,l,m确定的,与自旋量子数m s无关。 2.下列波函数符号错误的是() A. ψ1.0.0 B. ψ2.1.0 C. ψ1.1.0 D. ψ3.0.0 解:选C. n,l,m三个量子数的取值必须符合波函数的取值原则,即n>l ≥∣m∣,所以ψ1.1.0是错误的,应改为ψ1.0.0。 3.2p轨道的磁量子数取值正确的是() A. 1,2 B. 0,1,2 C. 1,2,3 D. 0,+1,-1 解:选D。只有D符合磁量子数的取值原则。因为m取值受角量子数l取值的限制,对于给定的l值,m=0,±1,±2,…,±l,共2l+1个值。2p轨道的角量子数l=1,所以磁量子数m=0,±1。 4.基态某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是() A. 3,2,+1,+1/2 B. 3,0,0,+1/2 C. 3,1,0,+1/2 D. 2,1,0,-1/2 解:选A。对于多电子的原子,其能量高低由n,l共同决定,二者数值较大且均符合四个量子数取值原则的就是能量最高的电子。 5.某元素原子激发态的电子结构式为[Ar]3d34s24p2,则该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 A. d区ⅦB族 B. p区ⅣA族 C. s区ⅡA族 D. p区ⅣB族解:选A。某元素原子激发态的电子结构式为[Ar]3d34s24p2,由此可知其基态原子的电子结构为[Ar]3d54s2,由分区及族的划分原则可知A是正确的。 6.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采用sp3不等性杂化的是() A. BeCl2 B. H2S C. CCl4 D. BF3 解:选B。可用排除法进行选择。BeCl2的中心原子采用sp等性杂化;CCl4的中心原子采用sp3等性杂化;BF3的中心原子采用sp2等性杂化。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答案 第一章溶液与胶体(P5) 一. 填空题 1 0.1 mol •kg -1 2 [(AgCl)m•nAg+• (n-x)NO3-] x+•xNO3- 3 下降 4 AlCl3> MgCl2 > Na2SO4 > NaNO3 5 181g•mol-1 6 [(AgI)m• n I-• (n-x)K+] x-•x K+阳极 7 0.87 mol •kg -1-1.62 ℃、100.44 ℃ 8 [(AgI)m• n I-• (n-x)K+] x-•x K+胶核、胶粒、胶团 9 阴极[(AgCl)m• nCl-• (n-x)K+] x-•xK+ 10 59.7 g•mol-1 11 正[(AgBr)m• nBr-• (n-x)K+] •xK+ 12 K4[Fe(CN)6] > Na3PO4 > Na2SO4 > NaCl 13 正、Na3[Fe(CN)6] > Na2SO4 >NaCl NaCl>Na2SO4>Na3[Fe(CN)6] Cl-、SO42-、[Fe(CN)6]3- 14 渗透压大小顺序为: Na2SO4> KCl > 甘油(C3H8O3)= 葡 萄糖(C12H22O11)蒸汽压高低顺序: 甘油(C3H8O3)= 葡萄糖(C12H22O11)>KCl > Na2SO4 沸点高低顺序为: Na2SO4> KCl > 甘油(C3H8O3)= 葡萄糖(C12H22O11)凝固点高低顺序: 甘油(C3H8O3)= 葡萄糖(C12H22O11)>KCl > Na2SO4 二. 选择题 1. D 2. D 3. D 4. D 5. B 6. B 7. C 三、简答题 1. 解:分两种情况 NaCl溶液浓度大于AgNO3溶液,NaCl过量,溶胶为负溶胶,电场中向正极移动。 则胶团结构为[(AgCl)m•nCl-•(n-x)Na+] x-•x Na+ AgNO3溶液浓度大于NaCl溶液,AgNO3过量,溶胶为正溶胶,电场中向负极移动。 则胶团结构为[(AgCl)m• n Ag+• (n-x) NO3-] x+•x NO3- 2. 解:溶胶稳定的因素主要是胶粒带电,其他有布朗运动和溶剂化膜等;促使聚沉的办法有加入电解质、加热和按比例混合正负溶胶等;用电解质聚沉溶胶时,表现为哈迪-叔尔采规律,即离子电荷数越高,则其聚沉能力越强。 (说明:胶体稳定性的原因主要有胶粒带电、布朗运动以及溶剂化膜等方面,但以胶粒带电贡献最大,所以一般回答胶粒带电即可。) 3. 解:依数性问题,故看溶液中的粒子数量多少,由于电离作用,NaCl溶液相当0.2mol•L-1,Na2SO4溶液相当0.3mol•L-1,甘油和葡萄糖溶液不发生电离,故粒子数量浓度为0.1mol•L-1。故四种溶液的依数性性大小顺序为:Na2SO4>NaCl>甘油(C3H8O3)= 葡萄糖(C12H22O11)。 4. 解:经判断,BaCl2过量,溶胶为正溶胶,胶团结构为 [(BaSO4)m• n Ba2+• (n-2x) Cl-] 2x+•2x Cl- 对于正溶胶的聚沉作用,电解质起作用的主要为阴离子,并且满足哈迪-叔尔采规律,故聚沉能力大小顺序为:K3[Fe(CN)6]>MgSO4>AlCl3

无机与-分析化学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内容

第四章(p.96) 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1)凡是盐都是强电解质; (2)BaSO4, AgCl难溶于水,水溶液导电不显著,故为弱电解质; (3)氨水冲稀一倍,溶液中[OH-]就减为原来的一半; (4)由公式c α可推得,溶液越稀,α就越大,即解离出来的离子浓度就越大。 = K aθ (5)溶度积大的沉淀都容易转化为溶度积小的沉淀。 (6)两种难溶盐比较,θ K较大者其溶解度也较大。 sp 答:(1) 不正确。强电解质应在水溶液中能够百分之百的离解。但有些盐,如:HgCl2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度远达不到百分之百,所以不是强电解质。 (2)不正确。溶解在水溶液中的BaSO4, AgCl可以百分之百地离解,所以它们是强电解 质。只是由于它们的溶解度非常小,所以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不显著。 (3)不正确。氨水在水溶液中产生碱离解平衡:NH3 + H2O = NH4+ + OH- 当氨水被稀释时,离解平衡将向氨离解度增加的方向移动,所以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的[OH-]将高于原平衡浓度的1/2。 (4) 不正确。溶液越稀,离解度α就越大,但溶液中相应离子的浓度是弱电解质的浓度c 和离解度α的乘积,所以离子的浓度还是会随着c的降低而降低的。 (5) 不正确。对于不同类型的难溶盐而言,溶度积大的物质未必是溶解度大的物质,严 格的讲,应该是溶解度大的物质易于转化溶解度小的物质。 (6) 不正确。对于相同类型的难溶盐,θ K较大者其溶解度也较大。对于不同类型的难 sp 溶盐,不能直接用溶度积的大小来比较它们的溶解度。 2. 指出下列碱的共轭酸:SO42-, S2-, H2PO4-, HSO4-, NH3;指出下列酸的共轭碱:NH4+, HCl, HClO4, HCN, H2O2。 答:SO42-, S2-, H2PO4-, HSO4-, NH3的共轭酸分别是:HSO4-, HS-, H3PO4, H2SO4, NH4+;NH4+, HCl, HClO4, HCN, H2O2的共轭碱分别是:NH3, Cl-, ClO4-, CN-, HO2-。 3. 用质子理论判断下列物质哪些是酸?哪些是碱?哪些既是酸又是碱? [Al(H2O)6]3+ HS- CO32- H2PO42- NH3HSO4- NO3- Ac- OH- H2O HCl 答:在水溶液中: 酸:HCl HSO4- 碱:CO32-NH3Ac- OH- 既是酸又是碱:[Al(H2O)6]3+ HS- H2PO42- H2O 4. 氨基酸是重要的生物化学物质,最简单的为甘氨酸NH2CH2COOH。每个甘氨酸中有一个 弱酸基–COOH和一个弱碱基–NH2,且K a和K b几乎相等。试用酸碱质子理论判断在强酸性溶液中甘氨酸将变成哪种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它将变成什么离子?在纯水溶液中将存在怎样的两性离子? 答:在强酸性溶液中甘氨酸将变成H3N+-CH2COOH;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4章 习题答案

第四章配位化合物习题参考解答 1. 试举例说明复盐与配合物,配位剂与螯合剂的区别。 解复盐(如KCl·MgCl2·6H2O)在晶体或在溶液中均无配离子,在溶液中各种离子均以自由离子存在;配合物K2[HgI4]在晶体与溶液中均存在[HgI4]2-配离子,在溶液中主要以[HgI4]2-存在,独立的自由Hg2+很少。 配位剂有单基配位剂与多基配位剂:单基配位剂只有一个配位原子,如NH3(配位原子是N);多基配位剂(如乙二胺H2N-CH2-CH2-NH2)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这种多基配位体能和中心原子M形成环状结构的化合物,故称螯合剂。 2. 哪些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可以作为配合物的形成体?哪些分子和离子常作为配位体?它们形成配合物时需具备什么条件? 解配合物的中心原子一般为带正电的阳离子,也有电中性的原子甚至还有极少数的阴离子,以过渡金属离子最为常见,少数高氧化态的非金属元素原子也能作中心离子,如Si(Ⅳ)、P(Ⅴ)等。 配位体可以是阴离子,如X-、OH-、SCN-、CN-、C2O4-等;也可以是中性分子,如H2O、CO、乙二胺、醚等。 它们形成配合物时需具备的条件是中心离子(或原子)的价层上有空轨道,配体有可提供孤对电子的配位原子。 3. 指出下列配合物中心离子的氧化数、配位数、配体数及配离子电荷。 [CoCl2(NH3)(H2O)(en)]Cl Na3[AlF6] K4[Fe(CN)6] Na2[CaY] [PtCl4(NH3)2] 解 配合物氧 化 数 配 位 数 配体数 配离子 电荷 [CoCl2(NH3)(H2 O)(en)]Cl Co( +3) 6 5个,分别为Cl-(2个)、 en、NH3、H2O +1 Na3[AlF6] Al(+ 3) 6 6个F--3 K4[Fe(CN)6] Fe(+ 2) 6 6个CN--4 Na2[CaY] Ca( +2) 6 1个Y4--2

《无机及分析化学》1 12章习题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1 12章习题答案《无机及分析化学》1-12章习题答案 幻灯片1 无机及分析化学题解 幻灯片2 第一章气体和溶液(15页) 4.已知:N2:T=273k,V1=2.00ml,V2=50.0ml,P1=98.0kpa,P2=?o2:t1=333k,t2=273k,v=50.0ml,p1=53.0kpa,p2=溶液250.0vp(N2)?11?? 3.92kpapv98。零二 1333tp(o2)?12??43.5kpapt53.0?273 P混合?3.92? 43.5? 47.4kpa 幻灯片3 第一章气体和溶液(第15页) 5.500ml时:p1=101.3-5.63=95.7kpa,250ml时: p2=(95.7×500)m250=191kpa7.p(h2)=100- 1.71=98.3kpa8.315?288rtn0.0493molpv98.3?1.20 M0.0493? 65.4? 3.22克 3.45100%?6.7%3.45?3.22 幻灯片4 第一章气体和溶液(15页) 8.n(nh3)=560m22。4=25.0molm(nh3) =25.0×17.0=425g=425m1425=0.298=29.8%v=1425m900=1.58lc=25.0m1。58=15.8摩尔-19.12.011.00816.00:?1:2:140.006.6053.33 tbmb0.05100.500m180gmol-1ba0.5129.00km 最简单的分子式:CH2O分子式:C6H12O6 幻灯片5 第一章气体和溶液(第15页)

kf1.86am9.9gfab?t?m?m2.00?92.1?0.100 十 11.凝固点由高到低排列顺序: C6H12O6CH3Coohnacl212。 kf1.86ma52.5gfab?t?m?m0.543?180?1.00 1052.5 100%? 4.99r。五 crt?brt 180? 1.00?? 752kpa52。5.8.315? 三百一十 幻灯片6 第一章气体和溶液(第15页) 13.b总=0.566+0.486+0.055+0.029+0.011+0.011+0.002=1.160moll- 1=brt=1.160×8.315×298=2870kpa=2.87mpa15.as2s3(h2s为稳定剂)的胶团结构: [(as2s3)mns2-(2n-x)h+]x-xh+幻灯片7 第一章气体和溶液(第15页)17沉降能力从大到小排列: a.100ml0.005moll-1ki和100ml0.01moll-1agno3制成的为正溶胶,所以排列顺序为: Alcl3k3[Fe(CN)6]MgSO4(从小到大的电荷)b.100ml0 005mol-1agno3和100ml0 01moll-1ki由负溶胶组成,因此顺序为: k3[fe(cn)6]alcl3mgso4(电荷同由大到小)幻灯片8 第一章气体和溶液(第15页)18解释现象 ⑴海鱼放在淡水中会死亡。(渗透压变化)⑵盐碱地上栽种植物难以生长。(水分外渗)⑶雪地里洒些盐,雪就熔化了。(凝固点降低)⑷江河入海处易形成三角洲。(聚沉) (5)首先加入明胶以避免沉淀。因为明胶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所以它有保护作用。幻灯片9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34页) 1.⑴u=q-w=100-540=-440j⑵u=q-w=(-100)-(-635)=535j5。⑴+⑵ × 2 - ⑶ 得 到总反应,所以(-393.5)+(-285.9)×2-(-890.0)=-75.3kjmol-16。⑴(-296.8)+(-215)×2-(-100)=-412kjmol-1⑵6×(-285.8)+4×90.4-4×(-46.11)=-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复习指导习题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复习指导习题答案 参考答案 第1章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选择题: 1、B 2、A 3、A 4、D 5、A 6、B 7、B 8、D 9、A10、A 二、填空题 1、0.7250.725 2、0.550% 3、不变 4、加快、向左移动 5、式平衡右移三、简答题: 1、答: (1)CH3COOH+CH3OH始:1100 平:1-X1-XXX =KC=4X=0.67 ?1=×100%=67% (2)y2/(1-y)(3-y)=Kc=4,y=0.9?2=90% ?2>?1,是由乙酸的浓度增大,使平衡右移导致甲醇的转化率升高 2、答:升高温度,可以加快正逆反响的反响速度,平衡将逆向移动.因升高温度使速度常数增大,反响速度那么加快.(或从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增多,微观角度说明).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给出反响,逆向吸热,正向放热,所以平衡将逆向移动. 3、答:影响化学反响速率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压力、浓度、催化剂等。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有:温度、压力、浓度。四、计算题 1.解 CH3COOCH3+H2O kc???80Kp?kc?(RT)???80?(8.314?1000)?1?9.62?10?3 K=Kp(p)-△ν=9.62?10?3×(101.325)1=0.975 2. (0.25)2?0.625 Kc== 0.1Kp=Kc(RT)2-1 ×523)1=26.8 (2) PCl5的分解百分率为:65% 3.Kp=2.25K=228.27 第2章定量化学根底习题 一、选择题 1、B 2、A 3、C 4、B 5、A 6、C 7、C 8、C 9、B10、C 二、填空题 1、实际能测得的数字,准确数字,估计。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 第四章沉淀的形成与沉淀平衡 一、选择题 1、AgCl在1mol?L-1氨水中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大。其原因是() A.盐效应; B.配位效应; C.酸效应; D.同离子效应 2、已知AgCl的p K sp=9.80。若0.010mol?L-1NaCl溶液与0.020mol?L-1AgNO3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混合后溶液中[Ag+](单位:mol?L-1)约为() A.0.020; B.0.010; C.0.030; D.0.0050 3、Sr3(PO4)2的s=1.0?10-8mol?L-1,则其K sp值为() A.1.0?10-30; B.5.0?10-30; C.1.1?10-38; D.1.0?10-12 4、用莫尔法测定Cl-对测定没有干扰的情况是() A.在H3PO4介质中测定NaCl; B.在氨缓冲溶液(pH=10)中测定NaCl; C.在中性溶液中测定CaCl2; D.在中性溶液中测定BaCl2 5、已知AgBr的p K sp=12.30,Ag(NH3)2+的lg K稳=7.40,则AgBr在1.001mol?L-1NH3溶液中的溶解度(单

位:mol?L-1)为() A.10-4.90 B.10-6.15 C.10-9.85 D.10-2.45 6、今有0.010mol?L-1MnCl2溶液,开始形成Mn(OH)2溶液(p K sp=12.35)时的pH值是() A.1.65; B.5.18; C.8.83; D.10.35 7、已知BaCO3和BaSO4的p K sp分别为8.10和9.96。如果将1molBaSO4放入1L1.0mol?L-1的Na2CO3溶液中,则下述结论错误的是() A.有将近10-1.86mol的BaSO4溶解; B.有将近10-4.05mol的BaCO3沉淀析出; C.该沉淀的转化反应平衡常数约为10-1.86; D.溶液中[SO 2-]=10-1.86 [CO32-] 4 8、晶形沉淀陈化的目的是() A.沉淀完全; B.去除混晶; C.小颗粒长大,使沉淀更纯净; D.形成更细小的晶体 9、某溶液中含有KCl,KBr和K2 CrO4 其浓度均为0.010 mol.dm-3 , 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dm-3 的AgNO3 溶液时,最先和最后沉淀的是( ) (已知: K sp AgCl=1.56×10-10 ,K sp AgBr=7.7×10-13 ,K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济南大学

第一章测试 1.在试管中米粒大小的NaCl固体与1.0 mL浓硫酸在不加热的条件下反应, 下列不属于该反应产物或现象的是()。 A:检测溢出气体的pH试纸变红 B:HCl C:NaHSO4 D:Na2SO4 答案:D 2.试管中固体加热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试管夹从试管底部下向上套入 B: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 C: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D: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 答案:B 3.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多少?()。 A:1/5 B:1/4 C:1/3 D:1/2 答案:C 4.离心操作时,操作要点为()。 A:等重 B:对称 C:离心操作结束时,用手强制停止 D:等重对称 答案:D 5.在试管中加入0.5 mL 0.1 mol/L NaAc溶液,测定溶液的pH,加1滴酚酞指 示剂,观察溶液在加热前后的颜色,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加热后溶液颜色加深 B:加热后溶液为无色 C:加热后溶液颜色变浅 D:加热后有沉淀产生 答案:A 第二章测试 1.递减称量法称的是()的质量? A:试剂 B:称量瓶 C:试剂与称量瓶

D:称量纸 答案:C 2.有关电子分析天平使用的操作,错误的是()。 A:天平门必须轻开轻关 B:差减法称量时必须戴手套或用纸条 C:样品放到天平盘后立即读数 D:称量前必须检查天平是否水平,必须调零 答案:C 3.从称量瓶中向锥形瓶中倾倒样品时,需用称量瓶盖子轻轻敲击称量瓶的 ()。 A:侧面 B:瓶口的上边缘 C:瓶口的下边缘 D:底部 答案:B 4.电子分析天平的称量方法不包括下面哪一种?()。 A:直接称量法 B:递减称量法 C:随机称量法 D:指定质量称量法 答案:C 5.在使用电子分析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A:无需关闭天平门即可读数 B: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托盘的中央 C:不用天平测量质量过大、超过天平测量范围的物体 D:用镊子夹取坩埚 答案:A 第四章测试 1.滴定操作时,下列正确操作是()。 A:左手控制滴定管, 右手持锥形瓶 B:读数时,滴定管可以放在滴定管架上 C:右手控制滴定管, 左手持锥形瓶 D:滴定管溶液可以成股流下 答案:A 2.滴定至滴定管的最后刻度仍未变色, 可以再装液继续滴定。() A:错 B:对 答案:A 3.在滴定分析中, 通常借助于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停止滴定, 这一点称为()。 A:滴定终点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第二版)第四章

第四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4-1.将300mL0.20 mol ⋅L -1HAc 溶液稀释到什么体积才能使解离度增加一倍。 解:设稀释到体积为V ,稀释后 V c mL 300L mol 20.01⨯⋅=- 由 αα-=12a c K 得: )21()2(30020.01 20.022αααα-⋅⨯⨯=-V 因为K a ⨯10-5 c a = 0.2 mol ⋅L -1 c a K a > 20K w c a /K a >500 故由 1-2α =1-α 得 V =[300⨯4/1]mL =1200mL 此时仍有 c a K a >20K w c a /K a >500 。 4-2.奶油腐败后的分解产物之一为丁酸(C 3H 7COOH),有恶臭。今有含0.20 mol ⋅L -1丁酸的溶液, pH 为2.50, 求丁酸的K a 。 解:pH=2.50 c (H +) =10- mol ⋅L -1 α =10-⨯10-2 K a =5 2222102.5106.11)106.1(20.01---⨯=⨯-⨯⨯=-ααc 4-3.⋅L -1 solution of ammonium acetate at 25℃? p K a of acetic acid at 25℃ is 4.76, p K a of the ammonium ion at 25℃ is 9.25, p K w is 14.00. 解: c (H +)=00.724.976.421101010---=⨯=a a K K pH= -log c (H +) = 7.00 4-4.已知下列各种弱酸的K a 值,求它们的共轭碱的K b 值,并比较各种碱的相对强弱。 (1)HCN K a =6.2×10-10; (2)HCOOH K a =1.8×10-4; (3)C 6H 5COOH(苯甲酸) K a =6.2×10-5; (4) C 6H 5OH (苯酚) K a =1.1×10-10; (5)HAsO 2 K a =6.0×10-10; (6) H 2C 2O 4 K a1⨯10-2;K a2⨯10-5; 解: (1)HCN K a ⨯10-10 K b =K w ⨯10-10 ⨯10-5 (2)HCOOH K a ⨯10-4 K b =K w ⨯10-4⨯10-11 (3)C 6H 5COOH K a ⨯10-5 K b =K w ⨯10-5 =1.61×10-10 (4)C 6H 5OH K a ⨯10-10 K b =K w ⨯10-10⨯10-5 (5)HAsO 2 K a ⨯10-10 K b =K w ⨯10-10⨯10-5 (6)H 2C 2O 4 K a1⨯10-2 K b2=K w ⨯10-2 ⨯10-13 K a2⨯10-5 K b1=K w ⨯10-5 ×10-10 碱性强弱:C 6H 5O - > AsO 2- > CN - > C 6H 5COO ->C 2O 42- > HCOO - > HC 2O 4- 4-5.用质子理论判断下列物质哪些是酸?并写出它的共轭碱。哪些是碱?也写出它的共轭酸。其中哪些既是酸又是碱? H 2PO 4-,CO 32-,NH 3,NO 3-,H 2O ,HSO 4-,HS -,HCl 解: 酸 共轭碱 碱 共轭酸 既是酸又是碱 H 2PO 4- HPO 42- H 2PO 4- H 3PO 4 H 2PO 4- NH 3 NH 2- NH 3 NH 4+ NH 3 H 2O OH - H 2O H 3O + H 2O HSO 4- SO 42- HSO 4- H 2SO 4 HSO 4- HS - S 2- HS - H 2S HS - HCl Cl - NO 3- HNO 3 CO 32- HCO 3- 4-6.写出下列化合物水溶液的PBE : (1) H 3PO 4 (2) Na 2HPO 4 (3) Na 2S (4)NH 4H 2PO 4 (5) Na 2C 2O 4 (6) NH 4Ac (7) HCl+HAc (8)NaOH+NH 3 解: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解答1

第一章 分散体系 1-1 3%Na 2CO 3溶液的密度为1.03g ·ml -1,配制此溶液200ml ,需用Na 2CO 3·10H 2O 多少g?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解:设所需Na 2CO 3m 克,则 m =ρ·V ·3%=1.03 g ·ml -1×200 ml ×3%=6.18g m(Na 2CO 3·10H 2O) = 6.18 ×286 / 106 = 16.7 (g) c(Na 2CO 3)=m/[M(Na 2CO 3)·V] =6.18÷(106×0.200) =0.292(mol ·L -1) 1-2 为了防止500ml 水在268K 结冰,需向水中加入甘油(C 3H 8O 3)多少克? 解:设需加入甘油x 克,根据题意ΔT f =273-268=5(K ) ΔT f =K f ·b (B ) 5K =1.86K ·kg ·mol -1×[x ÷M (C 3H 8O 3)÷0.5] x =(92g ·mol -1×5K ×0.50kg )÷1.86K ·kg ·mol -1 x =123g 1-3某水溶液,在200g 水中含有12.0g 蔗糖(M=342),其密度为1.022g ·ml -1,,试计算蔗糖的摩尔分数,质量摩尔浓度和物质的量浓度。 解:x(蔗糖)=n(蔗糖)/[n(蔗糖)+n(水)]=(12.0÷342)÷[(12.0÷342)+(200÷18.0)] =0.035÷[0.035+11.1]=0.035÷11.15=0.00314 b(蔗糖)= n(蔗糖)/m(水)=0.035÷(200×10-3)=0.175mol ·kg -1 c(蔗糖)= n(蔗糖)/V(溶液)=0.035÷[(200+12.0)/1.022]=0.169 mol ·L -1 1-4 101mg 胰岛素溶于10.0ml 水中,该溶液在298K 时的渗透压为4.34kPa ,求胰岛素的摩尔质量。 解:π=c 胰RT=n 胰RT/V n 胰=m 胰/M 胰 1115766010.034.429831.8101.0---⋅=⨯⨯⋅⋅⋅⨯⋅mol g L kPa K mol K L kPa g V RT m M ==胰胰π 1-5实验测定未知物水溶液在298K 时的渗透压为750kPa ,求溶液的沸点和凝固点。 解:溶液的浓度为: c= π/ RT =750kPa /(8.314kPa ·L ·K -1·mol -1×298K)=0.303mol ·L -1≈0.303mol ·kg -1 ΔT b =K b ·b 未≈0.512K ·kg ·mol -1×0.303 mol ·kg -1=0.155K T b = 373.15 + 0.155 = 373.31 (K) ΔT f =K f ·b 未≈1.86K ·kg ·mol -1×0.303 mol ·kg -1=0.564K T f = 273.15 – 0.564 = 272.59 (K) 1-6 某一学生测得CS 2(l)的沸点是319.1K ,1.00mol ·kg -1S 溶液的沸点是321.5K ,当1.5gS 溶解在12.5g CS 2中时,这溶液的沸点是320.2K ,试确定S 的分子式。 解:CS 2的K b 可由下式求出: K b =ΔT b /b(S)=(321.5K-319.1K)/1.00 mol ·kg -1=2.4K ·kg ·mol -1 18.2615 .12)1.3192.320(10005.140.210002-⋅=⨯-⨯⨯⋅∆⋅mol g m T m K M CS b S b S == M s =261.8÷32≈8 则硫的分子式为S 8 1-7 人体血浆的凝固点为272.5K ,求310K 时渗透压。

兰叶青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所有章节)

第二章 习题解答 2-10解:(1)×;(2)×;(3)√;(4)×;(5)×;(6)×; (7)×;(8)×;(9);(10)×;(11)× 2-11解:(1)敞开体系;(2)孤立体系;(3)敞开体系; 2-12解:(1) Q =100kJ W=-500 kJ △U = Q + W=-400 kJ (2)Q =-100kJ W=500 kJ △U = Q + W=400 k 2-13解:因为此过程为可逆相变过程,所以 Q p =△H= ·mol -1 W=-p 外△V ≈-n R T =-×=- kJ ·mol -1 △U = Q + W= +(-)= kJ ·mol -1 2-14解:(1) r m B f m B f m 2f m f m f m 231 B) 3CO g Fe,s 3CO,g Fe O ,s 3393.51203(110.52)(822.2)26.77kJ mol H H H H H H -∆=ν∆=∆∆-∆+∆=⨯-⨯-⨯---=-⋅∑((,)+2()()() ()+ΘΘ ΘΘ ΘΘ (2) r m B f m B f m 2f m 2f m f m 21 B) CO g H ,g CO,g H O,g 393.510(110.52)(241.82)41.17kJ mol H H H H H H -∆=ν∆=∆∆-∆+∆=-----=-⋅∑((,)+()()() ()+ΘΘ ΘΘ ΘΘ (3) r m B f m B f m 2f m f m 2f m 31 B) 6H O l NO,g 5O ,g 4NH ,g 6285.834(90.25)504(46.11)1169.54kJ mol H H H H H H -∆=ν∆=∆∆-∆+∆=⨯-⨯-⨯-⨯-=-⋅∑((,)+4()()() ()+ΘΘ ΘΘ ΘΘ 2-15解:乙醇的Θm f H ∆反应r m H ∆Θ 为: (4) 2C (s ,石墨)+3H 2(g )+1/2O 2(g )= C 2H 5OH (l ),所以: 反应(4)=反应(2)×2+反应(3)×3-反应(1) r m r m r m r m -1 (4)2(2)3(3)(1) 2(393.5)3(571.6)(1366.7)1135.1kJ mol H H H H ∆=∆+∆-∆=⨯-+⨯---=-⋅ΘΘΘΘ 对反应2C (s ,石墨)+ 2H 2(g )+ H 2O (l )= C 2H 5OH (l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