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带曲线整正方法

附带曲线整正方法
附带曲线整正方法

岔后附带曲线正矢整正指导书

根据《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当岔后的两股道是平行的、并且线间距不大 于5.2米时,这样的连接曲线称为道岔附带曲线。由于我段在更换P60轨道岔后没 有进行过岔后附带曲线的重新定桩和正矢的重新计算,各站同一型号道岔岔后的附 带曲线正矢较为混乱,甚至存在有的工区简易的将现场测量的正矢直接标注为计划 正矢的现象,使目前我段岔后附带曲线普遍存在正矢超限、鹅头等病害。为消除病 害,确保行车安全,我段技术科根据现场调研,结合有关资料,编制了一套简明易 懂、操作性较强的岔后附带曲线整正方法。现将此套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确定连接曲线半径和起终点

1.1

首先将岔后连接曲线(以下称连接曲线)两端鹅头消除拨直,再将连接曲线目 测拨顺,然后在连接曲线内用10m 弦量出不少于5个点的正矢值,计算出平均正矢 f 均作为计算本条曲线半径的依据。f 均=(f

1

+f 2+…+f n )/n

1.2

计算连接曲线半径

R=12500/f 均

1.3 确定起点(ZY )。

如图1所示,道岔中心至附带曲线交点的距离为L ,附带曲线切线长为T ,道 岔后长为b ,辙叉角为a ,岔

尾至附带曲线起点(ZY )的距离为I ,线间距为D 。

YZ

2、R 不小于道岔导曲线半径且不大于

1.5倍道岔导曲线半径

2、附带曲线分段与分桩

2.1

分段和确定桩点数量。 通常在测量道岔附带曲线时使用的弦长

L 弦为10m 桩点间距t 为5m,

则曲线分段数量n 为:

n 为L 圆/t ,为便于测量曲线头尾两个桩号,需在曲线头尾向外各增 n+3个,分别为 f 0、f 1、f 2、 、 f n+1、f 0。

②当L 圆不是5的整倍数时:门为(L 圆/t ) +1取整,则其桩点数量为 n+3个,分别为f 。、「、 f 2、 .. 、 f n+1、f 0。

2.2 分桩。岔后附带曲线分桩与正线上相同,只是桩点间距为

5m,分桩从曲线中点开始,依次

①当L 圆为5的整倍数时: 设1个0号桩,故桩点数量为

(1)

2 2

向两边分桩。

① 当曲线分段数n 为单数时,从曲线中点向两边各量出 2.5m ,定为中间的两个桩点, 然后分别 从这两个桩点依次向两边进行分桩。

② 当曲线分段数n 为双数时,将曲线中点定为中间的桩点,然后从这个桩点依次向两边进行分 桩。

3、起终点两侧的桩点计划正矢的计算

2R

y

由相似三角形比例关系得

2 4R

l

因I 弦=2t ,由f c =

8R

t 得R=

2 f

1

=

2t 2

1

当ZY 点在桩点上时,则有 c=0, d=t ,此时「= — f 求桩点2的正矢f 2

由圆曲线方程(y 2— R)2=R — X 22及三角关系 X 22=(d+t) 2— y 22

2 2

(d+t)

(d+t)

圆曲线上各点正矢相等均为 f c ,但其始终点处因两侧曲率不同,测量弦一端在直线上,另一端 在圆曲线上,因而相应的正矢与圆曲线中的各点不同。以起点为例,如图 桩点上,设其与直线上的桩点

1距离为 设桩点1的正矢为f 1,桩点2的正矢为 t 为桩点间距,则测量弦长即为 2t , 3.1 求桩点1的正矢f

C , 2, 与曲线上的桩点 2距离为 X 1、X 2为2、3点的横坐标, 2所示,若ZY 点不在整 d 。将坐标原点置于 ZY 点上, y i 、y 2为2、3点的切线支距, 1

由圆曲线方程

(y — R)2=R"及三角关系 得(y 1 — R)2=R — d 2+y 12 d 2

/. y 1= -------

2 .2 2

x 1 =d — y 1

3.2

得y2=——

2R

(1)

2

2

由于曲线半径很大,可近似地认为 f 2在 y 1 的延长线上,由相似三角形比例关系得:

■/ d=t — c

后附带曲线时,首先要测量并算出圆曲线部分的平均正矢 f 均,根据f 均计算出圆曲线半径 R ,再测 量出两线间距 D,将其代入表1中,即可计算出圆曲线起点与岔尾的距离 I 和圆曲线长度L 圆,并 依此来确定圆曲线的起终点位置。然后从圆曲线中点分别向两边进行分桩,再用公式( 1)和公式 (2)分别计算出ZY 点两侧和YZ 点两侧桩点的正矢。此法因为将繁杂的理论计算过程简化成了简 便易行的表 1 和便于现场计算用的公式( 1)、公式( 2)而颇受一线班组的欢迎,为整正岔后附带 曲线,保持设备良好状态又提供了一套值得参考的方法。

1= y 2

(d+t)

d 2 f c t

22

2

+2dt — d 2

—— y 2 2t

1=

t 2

2t

2

= f c

2t

此时 f 2= f c

c 2 f c

c 1— 2t

2

)f c 2)

当 ZY 点在桩点上时,则有 c=0, 4 、实际应用

以上所述方法适用于目前我国铁路常用的各型单开道岔岔后附带曲线的整正计算。在整正岔

曲线正矢计算公式的理论局限

第二章 曲线正矢计算公式的理论局限 由图中可知:AD =f ,即曲线正矢;BD =L/2,即弦长的一半。 正矢计算公式为:f =(L/2)2/(2R -f )=L2/4(2R -f )。 在(2R -f )中,由于f 与2R 相比甚小,可忽略不计, 则公式可近似写成为:f =L 2/8R 弦长L 现场一般取为20m ,当L =20m 时,有f =50000/R 而精确的的正矢数值应当为:f =R (1-cos(α/2)) 假定有一曲线,半径R =500米,用近似公式求得的正矢为: f =50000/R =50000/500=100mm 精确的正矢值为: f =R (1-cos(α/2))=500×(1-cos(10/500))=99.99666mm 二者相差不到0.1mm ,所以利用简便公式不影响计算结果,该公式完全可以在日常生产中使用。 但以简便公式为基础推导出的公式是否也适用便值得商榷了,以一个近似的 A f 2 L B C D R α 图一 O

公式推导出的公式可能会使误差扩大,以致于影响到计算结果的正确,下面就我们常用的两个推导公式进行试算,以观察其结果的差异。 第一个推导公式是计算道岔导曲线支距的公式 以50kg/m 型9号道岔为例: 自导曲线起点至终点全长15.793米,K =2115mm ,尖轨长6.25米,导曲线半径R =180717.5mm 。 如图二示,由尖轨跟端(导曲线起点)处作两条辅助线,一线与基本轨平行,一线为尖轨的延长线。显然,各点支距都被截为三段,y0、A 、B。用化简法将各点的y0、A 、B计算相加,即是其各点的支距。 计算公式为:Y i=y0+ A i+ B i A i=u×2000÷l尖×i B i=(2×支距点横距)2/(8R)=(2×2000×i)2/(8R)=20002/(2R 外)×i2 导曲线起点y0=u 导曲线终点y终=S -Ksin α≈S -K/ N S ———轨距 N ———道岔号数 K 2m 2m Y 终 Y 0 Y 0 A 1 A 2 B 1 B 2 Y 0 B i A i R R 起点 1 2 L 尖 i 终点 α S 图二:导曲线支距计算示意图

附带曲线整正方法

岔后附带曲线正矢整正指导书 根据《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当岔后的两股道是平行的、并且线间距不大 于5.2米时,这样的连接曲线称为道岔附带曲线。由于我段在更换P60轨道岔后没 有进行过岔后附带曲线的重新定桩和正矢的重新计算,各站同一型号道岔岔后的附 带曲线正矢较为混乱,甚至存在有的工区简易的将现场测量的正矢直接标注为计划 正矢的现象,使目前我段岔后附带曲线普遍存在正矢超限、鹅头等病害。为消除病 害,确保行车安全,我段技术科根据现场调研,结合有关资料,编制了一套简明易 懂、操作性较强的岔后附带曲线整正方法。现将此套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确定连接曲线半径和起终点 1.1 首先将岔后连接曲线(以下称连接曲线)两端鹅头消除拨直,再将连接曲线目 测拨顺,然后在连接曲线内用10m 弦量出不少于5个点的正矢值,计算出平均正矢 f 均作为计算本条曲线半径的依据。f 均=(f 1 +f 2+…+f n )/n 1.2 计算连接曲线半径 R=12500/f 均 1.3 确定起点(ZY )。 如图1所示,道岔中心至附带曲线交点的距离为L ,附带曲线切线长为T ,道 岔后长为b ,辙叉角为a ,岔 尾至附带曲线起点(ZY )的距离为I ,线间距为D 。 YZ 2、R 不小于道岔导曲线半径且不大于 1.5倍道岔导曲线半径 2、附带曲线分段与分桩 2.1 分段和确定桩点数量。 通常在测量道岔附带曲线时使用的弦长 L 弦为10m 桩点间距t 为5m, 则曲线分段数量n 为: n 为L 圆/t ,为便于测量曲线头尾两个桩号,需在曲线头尾向外各增 n+3个,分别为 f 0、f 1、f 2、 、 f n+1、f 0。 ②当L 圆不是5的整倍数时:门为(L 圆/t ) +1取整,则其桩点数量为 n+3个,分别为f 。、「、 f 2、 .. 、 f n+1、f 0。 2.2 分桩。岔后附带曲线分桩与正线上相同,只是桩点间距为 5m,分桩从曲线中点开始,依次 ①当L 圆为5的整倍数时: 设1个0号桩,故桩点数量为

附带曲线的整正

道岔附带曲线的整正 一、前言 (一)《铁路线路维修规则》规定:验收道岔时,同时检测两线间距小于5.2m 的附带曲线转向,用10m 弦量正矢,其连线正矢差:到发线不超过3mm ,其他站线不超过4mm ,附带曲线半径一般要求为50m 的整倍数,而曲线长往往不是5m 的整倍数。目前附带曲线整正的方法有直股支距法和10m 弦绳正法、一弦法(长弦法),主要采用直股支距法和10m 弦绳正法两种,当曲线头尾不明或曲线状态不良时,可用支距法,当曲线状态良好,标志齐全时可用绳正法。 (二)本人在维修工队从事维修工作四年,其中维修道岔107组,后又调入新线工区(上联线茶亭工区)整治了5组新铺道岔。在现场实际运用中采用了直股支距法和绳正法整正道岔附带曲线,均取得了不错成绩,优良率达100%。 二、确定附带曲线始、终点位置 (一)确定曲线三要素 附带曲线的整正要做好现场调查工作,首先在现场量得道岔号数N ,平均线间距D 及附带曲线半径R 。1、道岔号数N :道岔号数一般为已知或用步量法测定。2、线间距D :先拨直直股方向,然后用钢尺在附带曲线后两平行地段分别量取不少于三处,取平均值。3、曲线半径R :在附带曲线内,用10m 弦,量正矢三处,取平均数f 平,反求该曲线的半径:R=12500 f 平 。 (二)确定附带曲线头、尾位置 1图中 N ――道岔号码 D ――线间距(m ) T ――附带曲线切线长 b ――道岔后长 a ――辙叉角 R ――附带曲线半径 S ――标准轨距(1.435m ) ZY ――曲线头 YZ ――曲线尾 R 为外轨曲线半径 R 外=R +s 2 =R+0.7175m 1)曲线头和曲线尾的横距X T =R.tan a 2 X=T(1+cosa) 2)直内股辙叉距轴线中心至曲线头的横距f f= D tana +T-X-b=DN+T-X-b 〔根据曲线头、尾在直股上的投影点,用方尺或支距尺在所标记的投影点影出方向(注意垂直于直股),在直内股定出一条直线,方到附带曲线侧外股定出ZY 、XZ 点〕 根据f 确定ZY 点 根据X 确定YZ 点

最新版曲线整正软件及说明

最新版曲线整正软件及说明 一、说明书 1. 软件简介 本程序是一款专用于铁路工务、工程部门的行业软件,设有《绳正法》、《坐标法》、《道岔附带曲线整正支距法》三项内容。绳正法整正依据的是中央点法;坐标法整正依据的是整体优化算法;支距法整正依据的平面几何关系。当前Ver5.0版在前期基础上做了较大调整,主要特点如下: 1、改进优化计算数学模式,一是提高了计算速度,二是通过正反验证,证明各计算方法完全正确,特别是复心曲线和坐标法计算所采用的数学模型。 2、绳正法的修正计算实现真正的智能化,会自动在最恰当的位置设置出合理的修正数组,优化程度高,接近最优化解。 3、延续前期版本严格计算条件设计,算前须通过实测正矢校验,算后拨后正矢须满足5项要求。 4、曲率图显示增加查询功能,通过拖动图内标尺,可以查看任一点位置曲率。 5、输出在原有Word文档基础上,增加EXCEL文件导出功能,方便使用。 6、程序界面清晰大方、简捷,误操作提示明了,数据录入更加方便,可直接在窗口内输入,也可以从外部Excel文件中导进,现努力打造的是专业的品质和 细腻的技术。 7、本程序经过大量数据检验、补充完善及多年铁路工务同仁使用,已非常成熟,完全可以信赖。 运行要求: 操作系统:Windows 7、Windows Vista、Windows XP均支持本软件,系统装有Office 2003及以上版本的Word、Excel、Access。 系统界面如图1

1.JPG

2. 外业测量 1、应用绳正法整正、按“曲线分中布置法”布设测点、当用20米弦测量时,以曲中QZ点为中心向两侧均分布置测点,即QZ点向两端各量5m,为起点,每 10米为一测点,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计划正矢在缓和曲线两端都是一样的,便于检查。 图2.JPG 如图2,能够准确布置好的关键在于找到曲中点QZ。曲中点可从铺设线路时在线路中心留下的桩位找到,如果找不到可按现在的测点布置情况计算出QZ,或以附近固定建筑物桥涵中心里程为准,按台帐数据为准,找到QZ布点,没有原始资料时,可从一端直线起任意布置,测出现场正矢,计算出QZ。若从0点 起编号,最后一点必为奇数。 2、按“一头整桩一头零桩”布置测点时,往往是在圆缓桩附近设一“套点”,就是俗话说的“倒一弦”,形成均是整桩情形,这样做的好处时,现场检查及口算方 便、实用。 如图3:HZ桩在第28~29测点之间,Hz桩距29点是4米,即HZ=28,60,由于是零桩,第28点和29点的正矢计算很麻烦,在现场的做法是:既然28点和29点的正矢不好算,我就不量你!从第29点退回4米,找到HZ点(命名为29’ 下同),从HZ点向直线方向量10米,找到第30’点,之后再从HZ点向曲中方向每10米做出标记,直到YH点+1结束。如测量图中的29’点正矢,就变成整桩的情形,计划正矢应该是六分之一的递增量,可以很快算出,以此类推,第28’点的正矢就是1个递增量,27’的正矢就是2个递增量……,因为缓和曲线都是10米的整倍数,到YH桩的时候也是整桩,而且这点的正矢是圆曲 线正矢再减去曲线头的正矢,这样,曲线两头全部是整桩!

附带曲线整正作业程序

附带曲线整正作业程序 一、 调查道岔号(N)、线间距(D)、附带曲线平均正矢(F 平): 1、确认现场标记是否正确并重新计算。 2、 确认道岔号(N)、转向角( α)、道岔后长(b)、曲线全长(L 曲)、半径(R)、正矢(f)、超高(h)、ZY 、QZ 、YZ 点。 3、线间距:量取线间距(最少3处)取平均值。 4、附带曲线平均正矢:在附带曲线内用10m 弦连续量取最少3处正矢,计算平均值。 二、计算: 1、附带曲线半径、确定曲线始终点位置的有关数据: ①、半径R = 12500平均正矢 ②、切线长T =半径×( 道岔号2 +1-道岔号) 或tan α 2 ╳R ③、斜边长L =线间距× 道岔号2 +1 或D sin α ④、夹直线长L 夹=斜边长-道岔后长-切线长 或D/sin α-T(切线长)-b (道岔后长) ⑤、曲线长L 曲=半径× 道岔转向角(度) 180 × π 或R απ 180 三、确定ZY 、QZ 、YZ 点位置并按照支距拨正控制点的位置: 1、从岔后接头轨缝中心起,沿曲线上股量取夹直线长度④,即直圆点(ZY )位置,从直圆点量量曲线长的1/2定点,即曲线中央点(QZ )位置,在量曲线长的1/2定点,即圆直点(YZ )位置。 2、3个控制点的支距,

①、始点支距=线间距- 曲线长 2 2×半径 ②、中央点支距=线间距-曲线长 2 8×半径 ③、终点支距=线间距 四、 直股支距法: 已知60kg/12#道岔,R=400、转向角=4°45′49〞道岔后长=21.208米。 1. 线间距=(3.476+3.480+3.465)/ 3=3.474m 3.474+1435+(73*2)=5.055m 2. 斜边长= D/sin α=5.055/sin 4°45′49〞=5.055/0.083=60.9m 3. 切线长T= ╳R=tan 4°45′49〞 2 ╳400 =16.6377m 4. 夹直线长L= D/sin α?T ?b =60.9-16.6377-21.208=23.0543m

附带曲线校核方法

附带曲线校核方法 一、现场判别附带曲线 1、由于附带曲线紧附于道岔之后,它的位置、长度等是受一定条件限制的,尤其是方向圆顺与否将直接影响列车通过道岔和曲线的平衡与安全,因此对股道内紧接道岔后面的曲线要判别是否是附带曲线。 2、如果在曲线尾两股轨道有一段平行段,则在曲线尾向股道内方,连续量n个点(不少于3个点)的线间距,取其平均值做为线间距D(注:线间距D取值精确到0.001m)。如果线间距不超过5.2m,则为附带曲线;否则按一般曲线对待。 二、附带曲线的技术要求: 1、半径:既不可小于导曲线半径,也不宜大于导曲线半径的1.5倍,并应取为50m 的整数倍。 2、夹直线:即道岔终端至至附带曲线起点间的距离。一般条件下,不短于12m,困难条件下,不应短于6m。 3、轨距:按一般曲线轨距标准进行加宽。加宽递减,一般条件下,不大于1‰,困难条件下,向道岔方向的递减率不得大于3‰。 4、水平:可设适当超高,但最大不应超过15mm。一般情况下,9号道岔可设10mm超高,12号道岔可设15mm超高。超高顺坡最大不得超过2.5‰,且顺坡终点不应进入长岔枕。 5、方向:附带曲线采用圆曲线,不设缓和曲线。方向应保持圆顺,用10m 弦量正矢,其连续差,到发线上不超过3mm,站线上不超过4mm。 三、附带曲线校核步骤: 1、量取现场附带曲线所有正矢点的正矢(共n个正矢点),求其总和∑f;计算圆曲线部分正矢总和∑f y,求其圆曲线平均正矢f y平,反算现场附带曲线半径R 现(R现=12500/ f y平),根据道岔导曲线半径R导、∑f 、R现和正矢点数量n从附 带曲线要素表(附表1) 中选取合适的曲线半径R作为该附带曲线的曲线半径R。 2、根据道岔类型、附带曲线半径R和线间距D从常用道岔附带曲线始点位置表中(附表2-1~2-6)查取附带曲线头至道岔终端的距离。当线间距D值不等于表中提供的线间距值时,应采用内差法计算附带曲线头至道岔终端的距离。 3、12#、9#道岔常用附带曲线正矢布置如下:

SC--330道岔维修养护细则

SC—330道岔养护维修细则 SC--330道岔是一种新型提速道岔,其各部强度、框架刚度、整体稳定性比前铺道岔具有巨大优势,实践证明该设备铺设能明显减少劳动强度和缩短养护维修周期。同时,新设备对养护维修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铁路局“精检细修”的要求,结合我段及其他兄弟单位在道岔养护维修方面存在的经验教训,特制定SC--330道岔的维修养护程序和办法。 一、SC—330道岔养护维修程序 SC—330道岔新铺上道或综合维修作业时,应按本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作业,确保道岔整修后各部设备质量尽快达到标准。 基本作业程序:拔道----起道----捣固----细拔细改----回填石碴----整正零部件----加强锁定。 1、首先把道岔的大方向拔好,使道岔处于正确的位置上,与前后线路衔接顺直,没有甩弯和折角。具体为先拔正直股,然后定好支距,最后通过轨距定好其他股。 2、对道岔全起全捣,起道量控制在40MM左右,辙叉心和未焊接的接头适当多起一点,辙叉、护轨部位的捣固要均匀,消灭暗坑吊板,达到基础坚实均匀。 3、采用道岔捣固车(机)或捣固棒对抬道量较大的部位加强捣固,特别是接头、辙叉心、导曲线中部两股水平大的的部位必须进行强化捣固。 4、对小方向、碎弯和轨距变化率不良处所,通过细拔细改矫正钢轨硬弯,达到方向良好。改正轨距以调整轨距块为主,结合串枕、调整垫板“T”

型螺栓间隙。目前我段铺设的SC---330道岔采用Ⅱ型弹条,轨距块型号(根据厚薄边定)有7---17、9---15、11---13,合理使用,可以调整轨距范围+8-12。 5、回填道床并保持道床丰满,碴肩宽度不小于40CM,碴肩堆高至枕面以上10CM。 6、整正联结零件,做到扣件齐全,配套使用,无缺少、损坏,位置正确,无偏斜,轨距块和支距挡板与轨底上部、侧面均保持密贴。紧固各部螺栓,并在列车碾压后再复紧1-----2遍,然后按以下规定上好防松螺母。 7、加强道岔前后100米的强化锁定,预防道岔爬行和横向移动。 8、标记各部尺寸,要求正确清晰,方便检查。 二、SC—330道岔日常维修养护方法 在日常养护维修中,要求严格按以下办法进行作业,确保设备达到精检细修。 1、SC—330道岔在维修保养时要严格处理好前后50米直线的顺接(要求前后50米范围直线几何尺寸达到道岔维修保养标准,扣件紧固),确保列车不将前后地段引起的摆动带入道岔。 2、道岔作业时要求用30米弦长检查定好直股(标准股),在此范围内直股方向误差超过1MM的每根轨枕均要进行调整。方向整好后,进行下一弦长方向的整正,起点为上一弦长的中心。要求拔道、改道相结合,大的方向要拔正(拔道),小的方向和碎弯要改正(调整轨距块)。直股定好后,通过支距、轨距定好其他股。

附带曲线整治

附带曲线整治 一、附带曲线的技术要求 附带曲线是指两平行线线间距不大于5.2m的岔后连接曲线。 当线间距大于5.2m时,岔后曲线可按一般曲线对待。连接曲线的主要尺寸需依道岔号数和两线间距的大小而定。 附带曲线的方向和导曲线方向相反,附带曲线的方向、位置正确与否,直接影响道岔的质量,因此必须将附带曲线和道岔视为一个整体,注意养护,经常保持圆顺,维修应和道岔同时进行。 附带曲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道岔与其连接曲线之间的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7.5m,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6m; 2、根据半径大小,按一般曲线加宽标准进行轨距加宽。轨距加宽递减率不应大于2‰,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3‰; 3、附带曲线半径不得小于该道岔导曲线半径; 4、附带曲线可以设置超高,但不得大于15mm,顺坡不得大于2‰。一般9号道岔为lOmm,12号道岔为15mm; 5、附带曲线不设缓和曲线; 6、附带曲线应经常保持圆顺,方向良好,用10m弦测量其正矢连续差,维修管理值为2mm,保养管理值为4mm。

二、确定附带曲线始、终点位置 (一)确定曲线三要素 整正附带曲线的方法很多:当曲线较长、状态较好时,可采用绳正法(一般用l0m 弦);当曲线较短或头尾位置不准时可采用直股支距法。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一般都须做好现场调查工作,包括测定道岔号数N 、平均线间距D 及附带曲线半径R 。 1、道岔号数N :道岔号数一般为已知; 2、线间距D :先拨直直股方向,然后在附带曲线后,两平行地段分别量取不少于三处(每处间距离不少于20m ),取其平均值; 3、曲线半径R :用l 0m 弦在曲线中部连续测量三点正矢,求其平均值f 平,则附带曲线半径R 为: R= 平 f 12500 (二)确定附带曲线头、尾位置 1、附带曲线头、尾在直内股上的投影位置,如图2-46所示。 1)曲线头至曲线尾的横距x T =R·tan 2 α x=T (1+cos α) 2)直内股辙叉跟轨缝中心至 曲线头的横距f f = α tan D +T -x -b =D ·N+T -x -b 式中:R —附带曲线半径 α—辙叉角 T —附带曲线切线长

关于搞好工务设备集中修大机捣工作的探讨

关于搞好工务设备集中修大机捣工作的探讨 怀化职工培训基地潘飞 摘要:利用“垂直天窗”进行一年一度的工务设备集中修大机捣工作,将是工务系统今后线路设备养护维修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重点整治线路设备病害、全面提高线路设备质量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充分准备、精细安排、严格把关、协调配合”是搞好大机捣工作的四大关键。 关键词:关于集中修大机捣探讨 利用施工天窗,对线路设备进行集中修,以全面提高线路设备质量,将是各工务段今后线路维修养护工作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何充分利用大机捣机遇,进行全面整治车间线路设备病害,确保行车安全,这是每个车间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在此,我就根据本人参加过焦柳线2009年的线路大机捣和2010年的道岔大机捣施工经验,来谈谈关于如何搞好集中修大机捣工作的几点看法,以起抛砖引玉之用。 一、充分做好大机捣前期准备工作,是搞好大机捣的关键 集中修“大机捣”是指在施工垂直天窗时间内,几个车间、班组在同一运营线上同时利用大型养路机械,对正线线路和道岔进行全面清筛、捣固、拨道、曲线整正和钢轨打磨等作业。因此,要想搞好大机捣工作,就必须先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

1.必须做好工区的“取捣”工作。“取捣”就是将线路上原有的为了整治高低、水平、三角坑等病害,而在轨底下垫上的竹片和大胶垫,在大机捣之前必须全部取下,并起好道、捣好固,把线路纵断面基本整平,为大机捣全面整治线路不平顺打好基础。工区的“取捣”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大机捣捣固质量的好坏。因为,如果工区的竹片和胶垫没有取下或取完,那么,大机捣工作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如果工区的竹片和胶垫取完了,但没有起道捣固,或者是起道捣固质量不佳,那么,大机捣过后线路的“水平、高低”就不会达标。因此,在大机捣进行之前,各工区必须做好各自管内的“取捣”工作。 2.必须做好工区管内线路纵断面不平顺起道量的详细调查和标注工作。由于大机捣的起道量,在开机到关机的整个操作过程中一直是一个固定值(一般为30~40mm)。假如线路的纵断面原来一直很好、很平顺的话,那么,大机捣过后线路的纵断面就会相当的平顺;如果线路的纵断面到处都是坑洼、凹凸不平,那么,大机捣过后线路的纵断面就会出现“波浪壮观”之态。因此,为了确保大机捣的捣固质量,确保大机捣过后线路纵断面平顺良好,工区就必须将管内线路纵断面不平顺之处的起道量按每10米1撬调查出来,并标注在道心的轨枕上,便于大机捣固车捣到该处时,即能将该处的起道量再加入到原来的平均起道量之中,从而确保整个大机捣过后线路的纵断面平顺良好。 3.必须做好工区的钢轨、轨枕扣件的“四紧”工作,特别是要做好道岔扣件的“四紧”达标工作。大机捣主要是利用机械夹住两根钢轨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