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带曲线整正方法

附带曲线整正方法
附带曲线整正方法

岔后附带曲线正矢整正指导书

根据《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当岔后的两股道是平行的、并且线间距不大于5.2米时,这样的连接曲线称为道岔附带曲线。由于我段在更换P60轨道岔后没有进行过岔后附带曲线的重新定桩和正矢的重新计算,各站同一型号道岔岔后的附带曲线正矢较为混乱,甚至存在有的工区简易的将现场测量的正矢直接标注为计划正矢的现象,使目前我段岔后附带曲线普遍存在正矢超限、鹅头等病害。为消除病害,确保行车安全,我段技术科根据现场调研,结合有关资料,编制了一套简明易懂、操作性较强的岔后附带曲线整正方法。现将此套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1、确定连接曲线半径和起终点

1.1 首先将岔后连接曲线(以下称连接曲线)两端鹅头消除拨直,再将连接曲线目测拨顺,然后在连接曲线内用10m弦量出不少于5个点的正矢值,计算出平均正矢f均作为计算本条曲线半径的依据。f均=(f1+f2+…+f n)/n

1.2 计算连接曲线半径

R=12500/f均

1.3 确定起点(ZY)。

如图1所示,道岔中心至附带曲线交点的距离为L,附带曲线切线长为T,道岔后长为b,辙叉角为α,岔尾至附带曲线起点(ZY)的距离为l,线间距为D。

图1

表1

注:1、l不小于7.5m(困难条件不小于6m)

2、R不小于道岔导曲线半径且不大于1.5 倍道岔导曲线半径

2、附带曲线分段与分桩

2.1 分段和确定桩点数量。通常在测量道岔附带曲线时使用的弦长L弦为10m,桩点间距t为5m,则曲线分段数量n为:

①当L圆为5的整倍数时:n为L圆/t,为便于测量曲线头尾两个桩号,需在曲线头尾向外各增设1个0号桩,故桩点数量为n+3个,分别为f0、f1、f2、……、f n+1、f0。

②当L圆不是5的整倍数时:n为(L圆/t)+1取整,则其桩点数量为n+3个,分别为f0、f1、f2、……、f n+1、f0。

2.2 分桩。岔后附带曲线分桩与正线上相同,只是桩点间距为5m,分桩从曲线中点开始,依次

向两边分桩。

①当曲线分段数n为单数时,从曲线中点向两边各量出2.5m,定为中间的两个桩点,然后分别从这两个桩点依次向两边进行分桩。

②当曲线分段数n为双数时,将曲线中点定为中间的桩点,然后从这个桩点依次向两边进行分桩。

3、起终点两侧的桩点计划正矢的计算

图2

圆曲线上各点正矢相等均为f c,但其始终点处因两侧曲率不同,测量弦一端在直线上,另一端在圆曲线上,因而相应的正矢与圆曲线中的各点不同。以起点为例,如图2所示,若ZY点不在整桩点上,设其与直线上的桩点1距离为c,与曲线上的桩点2距离为d。将坐标原点置于ZY点上,设桩点1的正矢为f1,桩点2的正矢为f2,x1、x2为2、3点的横坐标,y1、y2为2、3点的切线支距,t为桩点间距,则测量弦长即为2t,

3.1 求桩点1的正矢f1

由圆曲线方程x2+ (y-R)2=R2及三角关系 x12=d2-y12

得 (y1-R)2=R2-d2+y12

d2

∴y1= ——

2R

y1 d2

由相似三角形比例关系得f1= —— = ———

2 4R

l弦2

因l弦=2t,由f c= ——

8R

t2

得R= ——

2 f c

d2

∴f1= ——— f c(1)

2t2

1

当ZY点在桩点上时,则有c=0,d=t,此时f1= — f c

2

3.2 求桩点2的正矢f2

由圆曲线方程 (y2-R)2=R2-x22及三角关系 x22=(d+t)2-y22

(d+t)2 (d+t)2 f c

得y2= ———— = —————

2R t2

由于曲线半径很大,可近似地认为f2在y1的延长线上,由相似三角形比例关系得:

y2 (d+t)2 f c d2 f c t2+2dt-d2

f1= ——- y1= ————-———— = ————— f c

2 2t2 t2 2t2

∵d=t-c

c2 f c c2

∴f2= f c -—— =(1-——)f c(2)

2t2 2t2

当ZY点在桩点上时,则有c=0,此时 f2= f c

4 、实际应用

以上所述方法适用于目前我国铁路常用的各型单开道岔岔后附带曲线的整正计算。在整正岔后附带曲线时,首先要测量并算出圆曲线部分的平均正矢f均,根据f均计算出圆曲线半径R,再测量出两线间距D,将其代入表1中,即可计算出圆曲线起点与岔尾的距离l和圆曲线长度L圆,并依此来确定圆曲线的起终点位置。然后从圆曲线中点分别向两边进行分桩,再用公式(1)和公式(2)分别计算出ZY点两侧和YZ点两侧桩点的正矢。此法因为将繁杂的理论计算过程简化成了简便易行的表1和便于现场计算用的公式(1)、公式(2)而颇受一线班组的欢迎,为整正岔后附带曲线,保持设备良好状态又提供了一套值得参考的方法。

曲线正矢计算公式的理论局限

第二章 曲线正矢计算公式的理论局限 由图中可知:AD =f ,即曲线正矢;BD =L/2,即弦长的一半。 正矢计算公式为:f =(L/2)2/(2R -f )=L2/4(2R -f )。 在(2R -f )中,由于f 与2R 相比甚小,可忽略不计, 则公式可近似写成为:f =L 2/8R 弦长L 现场一般取为20m ,当L =20m 时,有f =50000/R 而精确的的正矢数值应当为:f =R (1-cos(α/2)) 假定有一曲线,半径R =500米,用近似公式求得的正矢为: f =50000/R =50000/500=100mm 精确的正矢值为: f =R (1-cos(α/2))=500×(1-cos(10/500))=99.99666mm 二者相差不到0.1mm ,所以利用简便公式不影响计算结果,该公式完全可以在日常生产中使用。 但以简便公式为基础推导出的公式是否也适用便值得商榷了,以一个近似的 A f 2 L B C D R α 图一 O

公式推导出的公式可能会使误差扩大,以致于影响到计算结果的正确,下面就我们常用的两个推导公式进行试算,以观察其结果的差异。 第一个推导公式是计算道岔导曲线支距的公式 以50kg/m 型9号道岔为例: 自导曲线起点至终点全长15.793米,K =2115mm ,尖轨长6.25米,导曲线半径R =180717.5mm 。 如图二示,由尖轨跟端(导曲线起点)处作两条辅助线,一线与基本轨平行,一线为尖轨的延长线。显然,各点支距都被截为三段,y0、A 、B。用化简法将各点的y0、A 、B计算相加,即是其各点的支距。 计算公式为:Y i=y0+ A i+ B i A i=u×2000÷l尖×i B i=(2×支距点横距)2/(8R)=(2×2000×i)2/(8R)=20002/(2R 外)×i2 导曲线起点y0=u 导曲线终点y终=S -Ksin α≈S -K/ N S ———轨距 N ———道岔号数 K 2m 2m Y 终 Y 0 Y 0 A 1 A 2 B 1 B 2 Y 0 B i A i R R 起点 1 2 L 尖 i 终点 α S 图二:导曲线支距计算示意图

附带曲线整正方法

岔后附带曲线正矢整正指导书 根据《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当岔后的两股道是平行的、并且线间距不大 于5.2米时,这样的连接曲线称为道岔附带曲线。由于我段在更换P60轨道岔后没 有进行过岔后附带曲线的重新定桩和正矢的重新计算,各站同一型号道岔岔后的附 带曲线正矢较为混乱,甚至存在有的工区简易的将现场测量的正矢直接标注为计划 正矢的现象,使目前我段岔后附带曲线普遍存在正矢超限、鹅头等病害。为消除病 害,确保行车安全,我段技术科根据现场调研,结合有关资料,编制了一套简明易 懂、操作性较强的岔后附带曲线整正方法。现将此套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确定连接曲线半径和起终点 1.1 首先将岔后连接曲线(以下称连接曲线)两端鹅头消除拨直,再将连接曲线目 测拨顺,然后在连接曲线内用10m 弦量出不少于5个点的正矢值,计算出平均正矢 f 均作为计算本条曲线半径的依据。f 均=(f 1 +f 2+…+f n )/n 1.2 计算连接曲线半径 R=12500/f 均 1.3 确定起点(ZY )。 如图1所示,道岔中心至附带曲线交点的距离为L ,附带曲线切线长为T ,道 岔后长为b ,辙叉角为a ,岔 尾至附带曲线起点(ZY )的距离为I ,线间距为D 。 YZ 2、R 不小于道岔导曲线半径且不大于 1.5倍道岔导曲线半径 2、附带曲线分段与分桩 2.1 分段和确定桩点数量。 通常在测量道岔附带曲线时使用的弦长 L 弦为10m 桩点间距t 为5m, 则曲线分段数量n 为: n 为L 圆/t ,为便于测量曲线头尾两个桩号,需在曲线头尾向外各增 n+3个,分别为 f 0、f 1、f 2、 、 f n+1、f 0。 ②当L 圆不是5的整倍数时:门为(L 圆/t ) +1取整,则其桩点数量为 n+3个,分别为f 。、「、 f 2、 .. 、 f n+1、f 0。 2.2 分桩。岔后附带曲线分桩与正线上相同,只是桩点间距为 5m,分桩从曲线中点开始,依次 ①当L 圆为5的整倍数时: 设1个0号桩,故桩点数量为

铁路轨道曲线整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2012 ~2013学年第二学期) 题目:渭南临渭区油库内部铁路 铁路轨道曲线整 专业: ********** 班级: *********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 起止日期: 2013.5.2-2013.6.7

目录 第一章 (3) 绪论 (3) 第二章铁路轨道曲线调查概况 (5) 第三章铁路轨道曲线调查内容 (6) 第一节确定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6) 第二节确定调查要点 (6) 一、轨道钢轨的伤损与状态检测 (6) 二、轨道水平的调查 (7) 三、轨道高低的调查 (7) 四、曲线要点的调查 (8) 第四章铁路轨道曲线病害分析 (9) 第一节铁路轨道曲线病害进行分析 (9) 第二节铁路轨道曲线爬行病害原因进行分析 (11) 一、轨道爬行病害原因分析 (11) 二、铁路曲线病害产生的原因分析 (12) 第五章铁路轨道曲整正方案研究与实践 (16) 第一节铁路轨道曲线整正方案研究 (16) 一、曲线轨距加宽 (16) 二、曲线轨距加宽的确定原则 (16) 三、根据车辆条件确定轨距加宽 (17) 四、根据机车条件检算轨距加宽 (17) 五、外轨超高的作用及其设置方法 (19) 第二节、铁路轨道曲线整正方案实践(曲线绳正法拨道) (20) 一、曲线绳正法概述 (20) 二、曲线整正的基本原理 (21) 三、曲线整正的测量: (23) 四、曲线计划正矢的计算 (24) 五.确定缓和曲线长度 (28) 六.确定曲线主要装点位置 (28) 第三节、曲线整正计算 (29) 一、计算曲线中央点的位置 (29) 二、确定设置缓和曲线前圆曲线长度 (29) 三、确定缓和曲线长度 (30) 四、计算主要桩点位置 (30) 五、确定各点的计划正矢 (30) 六、检查计划正矢是否满足曲线整正前后两端的直线方向不变的要求 (32) 七、计算拨量 (32) 八、拨量修正 (35) 第六章、曲线整正方案实践操作: (40) 第一节、曲线整正结果计算: (40) 第二节、轨道曲线整正实践方案结论 (41) 第七章毕业设计总结 (44)

标线课程设计报告

S233博临路齐化段改线交通工程标线工程施工案 S233博临路齐化段改线交通工程项目经理部 2009年10月29日

标线工程施工案 一、工程概况 博临路齐化段改线交通工程标线主要包括反光型路面标线和振荡标线两种类型,其中反光型路面标线15000 m2,振荡标线550m2。 二、编制依据 1、交通部颁《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 G H30-2004)有关规; 2、招标文件及施工图纸。 3、我部以往工作经验及现场实际情况。 三、工作准备情况 1、材料准备 现在标线所需涂料、玻璃珠已经进场,人员已到位,机械调试完成,同时标线标准板已经通过监理验收,具备开工的一切条件 2、技术准备 (1)路面放线已经完成 (2)标线标准板已完成。 3、人员配备 我部拟投入管理人员1名、技术人员1人,施工队长1名,劳力8人。 施工放样6 人 热熔釜加热投料1人

推车划线2 人 清扫2人 4、机械配备 热熔釜1台,划线车1台,手推车1台,放样车1台 四、施工案 1、施工放样 施工前首先在仔细研究图纸的基础上进行施工放样,特别注意好各类交叉路口和生产道口的标线放样。放样首先进行主线放样,最后进行路口放样。放样时直线段每200米为一个区间进行两头定点放线,曲线段进行加密处理,一般是首先用测绳放出大体线形,然后再进行个别调整,确保线形圆滑。放好基线后以基线为准放出车道线和边线。 2、路面清扫 封闭交通后首先清除路面泥土、尘埃等杂物;如含有水分,则应充分晾干处理,对于目前通车的交叉路口,拟采用清扫机清扫同时用吹风机清理。 3、底漆撒布 使用专用设备按热熔型标线涂料的规定用量均匀撒布。 4、涂料加热 向热熔釜中投入涂料(玻璃珠掺22±1%,树脂含量17±0.5%),在充分搅拌的条件下使之完全溶解。控制好涂料加热的温度,不能过

附带曲线的整正

道岔附带曲线的整正 一、前言 (一)《铁路线路维修规则》规定:验收道岔时,同时检测两线间距小于5.2m 的附带曲线转向,用10m 弦量正矢,其连线正矢差:到发线不超过3mm ,其他站线不超过4mm ,附带曲线半径一般要求为50m 的整倍数,而曲线长往往不是5m 的整倍数。目前附带曲线整正的方法有直股支距法和10m 弦绳正法、一弦法(长弦法),主要采用直股支距法和10m 弦绳正法两种,当曲线头尾不明或曲线状态不良时,可用支距法,当曲线状态良好,标志齐全时可用绳正法。 (二)本人在维修工队从事维修工作四年,其中维修道岔107组,后又调入新线工区(上联线茶亭工区)整治了5组新铺道岔。在现场实际运用中采用了直股支距法和绳正法整正道岔附带曲线,均取得了不错成绩,优良率达100%。 二、确定附带曲线始、终点位置 (一)确定曲线三要素 附带曲线的整正要做好现场调查工作,首先在现场量得道岔号数N ,平均线间距D 及附带曲线半径R 。1、道岔号数N :道岔号数一般为已知或用步量法测定。2、线间距D :先拨直直股方向,然后用钢尺在附带曲线后两平行地段分别量取不少于三处,取平均值。3、曲线半径R :在附带曲线内,用10m 弦,量正矢三处,取平均数f 平,反求该曲线的半径:R=12500 f 平 。 (二)确定附带曲线头、尾位置 1图中 N ――道岔号码 D ――线间距(m ) T ――附带曲线切线长 b ――道岔后长 a ――辙叉角 R ――附带曲线半径 S ――标准轨距(1.435m ) ZY ――曲线头 YZ ――曲线尾 R 为外轨曲线半径 R 外=R +s 2 =R+0.7175m 1)曲线头和曲线尾的横距X T =R.tan a 2 X=T(1+cosa) 2)直内股辙叉距轴线中心至曲线头的横距f f= D tana +T-X-b=DN+T-X-b 〔根据曲线头、尾在直股上的投影点,用方尺或支距尺在所标记的投影点影出方向(注意垂直于直股),在直内股定出一条直线,方到附带曲线侧外股定出ZY 、XZ 点〕 根据f 确定ZY 点 根据X 确定YZ 点

课程设计最终版

摘要 建模、控制与优化是控制理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这些问题中,广泛采用了现代数学方法,使得控制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模是控制理论中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控制理论中的建模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经验建模,二是根据物理规律建模。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动态模型,一般用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来描述。设计控制系统是控制理论的核心内容。在线性系统中,我们所用到的数学工具是拓扑、线性群。在非线性系统中,我们用到了微分几何。可以说微分几何是非线性控制理论的数学基础。优化是控制的一个基本目的,而最优控制则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庞特里亚金的极大值原理、贝尔曼的动态规划,都是关于优化和最优控制问题的。 本报告是对连续系统性能分析及闭环调节器设计,对系统的脉冲响应、能控性、能观测性、稳定性进行分析,然后通过状态反馈对系统进行极点配置,最后进行系统的仿真验证。复习、巩固和加深所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知识,综合运用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的知识,弄清楚其相互关系,使理论知识系统化、实用化;掌握基于状态空间分析法进行控制系统分析与综合的方法;训练利用计算机进行控制系统辅助分析与仿真的能力;掌握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影响的规律,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理论解决控制系统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学习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方法。最终达到增强我们的工程意识、联系实际问题设计、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关键词:建模控制理论控制系统性能分析状态反馈仿真

目录 1 课题分析 (1) 2 MATLAB应用与系统模型建立 (2) 2.1MATLAB应用 (2) 2.1.1MATLAB 环境及基本命令 (2) 2.1.2 M 文件的编写 (3) 2.1.3图形处理 (3) 2.2系统模型建立 (4) 3 系统定量、定性分析 (6) 3.1能控性、能观性分析 (6) 3.1.1能观性、能观测性概念 (6) 3.1.2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分析 (7) 3.2系统稳定性分析 (8) 3.2.1系统稳定性概念 (8) 3.2.2系统稳定性分析 (8) 4输出反馈分析 (10) 4.1 输出反馈 (10) 4.2通过u Fy 给予反馈分析 (11) 5状态反馈与极点配置 (13) 5.1状态反馈 (13) 5.2极点配置 (14) 5.3闭环系统的状态反馈设计与极点配置 (14) 5.4已知输出求给定 (18) 6设计总结 (20) 参考文献 (21)

线路标志

线路标志、钢轨编号、整道标志及基桩设置标准 一、线路标志及警冲标: 1、线路标志应设在线路计算里程(面向里程较大)方向的左侧。 2、线路标志应设在距钢轨头部外侧不小于2M处。高度不超过钢轨顶面的标志,可设在距钢轨头部外侧不小于1.35M处。 3、警冲标设在会合线路两线间为4m的起点处中间,有曲线时按限界加宽办法加宽;两线间距不足4m时,应设在两线最大间距的起点处中间。 4、各种标志的式样应符合标准图的规定,色泽应鲜明醒目,图像端正清晰,埋设牢固。 二、钢轨编号: 1、以左股钢轨为准编号。正线和两端有道岔的站线,按里程方向分左右股,只有一端有道岔的站特线按面向终端或车挡分左右股,由起点至终点的方向顺序编号。 2、正线以公里为计算单位。自本公里第一根钢轨开始至本公里最末一根钢轨为止。遇一根钢轨跨及两个计算里程时,如钢轨长度在前一计算里程内有1M及以上时,该轨编入前一计算里程内,否则应为一计算里程的第一号。 3、道岔内的钢轨不编号。 4、无缝线路及长钢轨,按焊接前的钢轨进行编号。 5、站线以每一线别为计算单位,遇道岔时不编号,自道岔后第一根钢轨起,面向终端顺序编号。

6、钢轨编号应写在左股钢轨始端l米处的腹部内侧。 7、钢轨编号采用红底白字。刷底用高×宽尺寸为70MM×l20MM,数字式样用10号字样,尺寸为高×宽为50MM×35MM涂写。做到字体端正,字迹清晰。 三、整道标志: (一)道岔整道标志: 1、按道岔设计图标出导曲线支距检查点及检查值。在道岔直股及导曲线外股钢股外侧采用红底白色“▲”标志标出检查点,在道岔直股内侧钢轨腹部,采用红油漆打底(长200MM、高70MM),白油漆填写(数字式样用8号字样,尺寸高×宽为40MM×30MM)该支距值。 2、按道岔铺设图在轨距变化处采用红油漆打底(长120MM、高70MM),白油漆填写(数字式样用8号字样,尺寸高×宽为40MM×30MM)该点轨距值。轨距用符号“S:”涂写。 3、在道岔辙叉心(检查点)侧面采用红底白字涂写查照间隔(1391)和护背距离(1348)。 4、在道岔护轨(平直部分)内侧腹部采用红底白字涂写轮缘槽标准宽度。 (二)曲线、道岔附带曲线整道标志: 1、曲线整道标志设置(破桩法): ①首先找出曲线中心桩(QZ点),在曲线外轨相对应处钢轨轨头外侧作出标记,并以此曲中点在曲线外轨向曲线两端进行设点。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设计内容一、确定工程等级由校核洪水位446.31 m查水库水位———容积曲线读出库容为1.58亿3m属于大2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中的主要建筑物为Ⅱ级次要建筑物和临时建筑物为3级。一、确定坝顶高程1超高值Δh 的计算Δh h1 hz hc Δh—防浪墙顶与设计洪水位或校核洪水位的高差m H1 —累计频率为1时的波浪高度m hz —波浪中心线至设计洪水位或校核洪水位的高差m hc —安全加高按表31 采表3-1 坝的安全加高hc 运用情况坝的级别1 2 3 设计情况基本情况0.7 0.5 0.4 校核情况特殊情况0.5 0.4 0.3 内陆峡谷水库宜按官厅水库公式计算适用于0V20m/s 及D20km 下面按官厅公式计算h1 hz。11312022000.0076ghgDvvv 113.752.15022000.331mgLgDvvv 22lzhHhcthLL 式中D——吹程km 按回水长度计。mL——波长m zh——壅高m V0 ——计算风速h——当2020250gDv 时为累积频率5的波高h5当202501000gDv 时为累积频率10的波高h10。规范规定应采用累计频率为1时的波高对应于5波高应由累积频率为P的波高hp 与平均波高的关系可按表B.6.3-1 进行换超高值Δh 的计算的基本数据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吹程Dm 524.19 965.34 风速0vm 27 18 安全加高chm 0.4 0.3 断面面积S2m 1890.57 19277.25 断面宽度Bm 311.80 314.44 正常蓄水位和设计洪水位时采用重现期为50 年的最大风速本次设计 027/vms校核洪水位时采用多年平均风速本次设计018/vms。a.设计洪水位时Δh 计算18902.5760.62311.80mSHmB设设波浪三要素计算如下波高21131229.819.81524.190.0076272727h h0.82m 波长

最新版曲线整正软件及说明

最新版曲线整正软件及说明 一、说明书 1. 软件简介 本程序是一款专用于铁路工务、工程部门的行业软件,设有《绳正法》、《坐标法》、《道岔附带曲线整正支距法》三项内容。绳正法整正依据的是中央点法;坐标法整正依据的是整体优化算法;支距法整正依据的平面几何关系。当前Ver5.0版在前期基础上做了较大调整,主要特点如下: 1、改进优化计算数学模式,一是提高了计算速度,二是通过正反验证,证明各计算方法完全正确,特别是复心曲线和坐标法计算所采用的数学模型。 2、绳正法的修正计算实现真正的智能化,会自动在最恰当的位置设置出合理的修正数组,优化程度高,接近最优化解。 3、延续前期版本严格计算条件设计,算前须通过实测正矢校验,算后拨后正矢须满足5项要求。 4、曲率图显示增加查询功能,通过拖动图内标尺,可以查看任一点位置曲率。 5、输出在原有Word文档基础上,增加EXCEL文件导出功能,方便使用。 6、程序界面清晰大方、简捷,误操作提示明了,数据录入更加方便,可直接在窗口内输入,也可以从外部Excel文件中导进,现努力打造的是专业的品质和 细腻的技术。 7、本程序经过大量数据检验、补充完善及多年铁路工务同仁使用,已非常成熟,完全可以信赖。 运行要求: 操作系统:Windows 7、Windows Vista、Windows XP均支持本软件,系统装有Office 2003及以上版本的Word、Excel、Access。 系统界面如图1

1.JPG

2. 外业测量 1、应用绳正法整正、按“曲线分中布置法”布设测点、当用20米弦测量时,以曲中QZ点为中心向两侧均分布置测点,即QZ点向两端各量5m,为起点,每 10米为一测点,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计划正矢在缓和曲线两端都是一样的,便于检查。 图2.JPG 如图2,能够准确布置好的关键在于找到曲中点QZ。曲中点可从铺设线路时在线路中心留下的桩位找到,如果找不到可按现在的测点布置情况计算出QZ,或以附近固定建筑物桥涵中心里程为准,按台帐数据为准,找到QZ布点,没有原始资料时,可从一端直线起任意布置,测出现场正矢,计算出QZ。若从0点 起编号,最后一点必为奇数。 2、按“一头整桩一头零桩”布置测点时,往往是在圆缓桩附近设一“套点”,就是俗话说的“倒一弦”,形成均是整桩情形,这样做的好处时,现场检查及口算方 便、实用。 如图3:HZ桩在第28~29测点之间,Hz桩距29点是4米,即HZ=28,60,由于是零桩,第28点和29点的正矢计算很麻烦,在现场的做法是:既然28点和29点的正矢不好算,我就不量你!从第29点退回4米,找到HZ点(命名为29’ 下同),从HZ点向直线方向量10米,找到第30’点,之后再从HZ点向曲中方向每10米做出标记,直到YH点+1结束。如测量图中的29’点正矢,就变成整桩的情形,计划正矢应该是六分之一的递增量,可以很快算出,以此类推,第28’点的正矢就是1个递增量,27’的正矢就是2个递增量……,因为缓和曲线都是10米的整倍数,到YH桩的时候也是整桩,而且这点的正矢是圆曲 线正矢再减去曲线头的正矢,这样,曲线两头全部是整桩!

飞机降落曲线课程设计

中北大学理学院 课 程 设 计 题目:飞机降落曲线绘制 课程:数值分析

成员:1408024133 邢栋 1408024129 肖锦柽 目录 一.飞机降落问题介绍 (3) 二、问题分析 (4) 三.实验方法: (5) 方法一(多项式求解) (5) I思路 (5) II程序 (5) III运行结果 (6) IV图像 (6) 方法二(Hermite差值法) (7) I思路 (7) II程序 (7) III运行结果 (7) IV图像 (8) 四.实际案例: (8) 五.设计总结: (9) 六.心得体会: (10)

二.问题分析: 在研究飞机的自动着陆系统时,技术人员需要分析飞机的降落曲线.根据经验,一架水平飞行的飞机,其降落曲线是一条三次抛物线,已知飞机的飞行高度为1000m,开始降落时距原点的横向距离为12000m飞机的着陆点为原点O,且在整个降落过程中,飞机的水平速度始终保持为常数540km/h. 飞机降落图像有:

由此,我们假定降落曲线方程为:且该曲线方程满足已知条件

三.实验方法: 1.方法一(多项式求解): I思路.运用多项式求解方程组(Gauss),即将四个已知条件代入一般三次曲线方程中,得出关于a,b,c,d的新的方程组: II程序.在MATLAB中编写M文件如下: A=[12000^3,12000^2,12000,1;3*12000^2,2*12000,1,0;0 0 1 0;0 0 0 1]; b=[1000;0;0;0]; x=inv(A)*b y=poly2sym(x') x=0:12000; y=vectorize(y) y=eval(y);

附带曲线整正作业程序

附带曲线整正作业程序 一、 调查道岔号(N)、线间距(D)、附带曲线平均正矢(F 平): 1、确认现场标记是否正确并重新计算。 2、 确认道岔号(N)、转向角( α)、道岔后长(b)、曲线全长(L 曲)、半径(R)、正矢(f)、超高(h)、ZY 、QZ 、YZ 点。 3、线间距:量取线间距(最少3处)取平均值。 4、附带曲线平均正矢:在附带曲线内用10m 弦连续量取最少3处正矢,计算平均值。 二、计算: 1、附带曲线半径、确定曲线始终点位置的有关数据: ①、半径R = 12500平均正矢 ②、切线长T =半径×( 道岔号2 +1-道岔号) 或tan α 2 ╳R ③、斜边长L =线间距× 道岔号2 +1 或D sin α ④、夹直线长L 夹=斜边长-道岔后长-切线长 或D/sin α-T(切线长)-b (道岔后长) ⑤、曲线长L 曲=半径× 道岔转向角(度) 180 × π 或R απ 180 三、确定ZY 、QZ 、YZ 点位置并按照支距拨正控制点的位置: 1、从岔后接头轨缝中心起,沿曲线上股量取夹直线长度④,即直圆点(ZY )位置,从直圆点量量曲线长的1/2定点,即曲线中央点(QZ )位置,在量曲线长的1/2定点,即圆直点(YZ )位置。 2、3个控制点的支距,

①、始点支距=线间距- 曲线长 2 2×半径 ②、中央点支距=线间距-曲线长 2 8×半径 ③、终点支距=线间距 四、 直股支距法: 已知60kg/12#道岔,R=400、转向角=4°45′49〞道岔后长=21.208米。 1. 线间距=(3.476+3.480+3.465)/ 3=3.474m 3.474+1435+(73*2)=5.055m 2. 斜边长= D/sin α=5.055/sin 4°45′49〞=5.055/0.083=60.9m 3. 切线长T= ╳R=tan 4°45′49〞 2 ╳400 =16.6377m 4. 夹直线长L= D/sin α?T ?b =60.9-16.6377-21.208=23.0543m

轨道课程设计

路基上无缝线路课程设计 ——中和轨温及预留轨缝设计 姓名:陈龙元 学号:08231062 班级:土木0803 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轨道结构课程设计 目录 1.任务书-------------------------------2 2.说明书-------------------------------7 3.计算书-------------------------------14 4.实验总结------------------------------20 5.源程序附录----------------------------21

轨道结构课程设计 路基上无缝线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中和轨温及预留轨缝设计 中和轨温(即无缝线路设计锁定轨温)是无缝线路设计的关键问题,涉及《铁路轨道》这门课的主要理论。该设计目的是通过实际设计,更深入地掌握《铁路轨道》的基本理论。 一、基本内容 1)收集资料,综合分析。 通过专业书籍及相关学术期刊的学习,了解无缝线路铺设的意义及国内外发展的现状。并对路基上无缝线路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步骤有较清楚的了解。 2)通过计算,确定路基上无缝线路的允许降温幅度。 3)通过计算,确定路基上无缝线路的允许升温幅度。 4)通过计算,确定中和轨温(即无缝线路设计锁定轨温)。 中和轨温确定是无缝线路设计的关键问题,涉及《铁路轨道》这门课的主要理论。该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实际设计,更深入地掌握《铁路轨道》的基本理论(尤其是强度计算和温度力计算理论)。 二、基本要求 对设计从全局上把握,思路清晰,将个人的独立见解在设计说明书中完整地表达出来; 有关计算建议上机完成,语言不限,但程序要具有通用性,即对各种参数条件都适用;并将源程序及计算结果附在课程设计书中。 独立完成,有自己的特色; 设计时间1周。 设计书内容主要包括:设计任务、设计目的和意义、设计理论依据、设计参数、计算过程、设计总结(设计方案的评述、收获及建议)、参考文献。 课程设计报告的文字部分要求详细完整、章节清晰、计算过程详尽、结论合理可靠。同时要求字迹工整、书面整洁。 答疑时间:另作通知。 三、设计思路 无缝线路中和轨温计算的主要思路如图:

黑线检测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测控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题目: 黑线检测系统设计 班级:测控0803班 学生姓名:杨创迹(03)李德荣(31)樊梦茹(35) 指导老师:韩贵金 实习时间:2010年11月22日至12月3日

目录 摘要 (1) 一、设计目的 (2) 二、设计功能要求 (2) 三、器件选择 (2) 四、主要器件简介 (2) 4.1 ST188反射式红外光电传感器 (2) 4.2 继电器HK4100F-DC3V-SHG (4) 4.3 BOCHEN 3296电位器 (5) 五、设计思路 (5) 5.1 方案选择 (5) 5.2 方案确定 (7) 5.3 黑线检测系统总电路 (8) 六、设计步骤 (9) 七、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9) 八、设计系统评价 (9) 8.1 设计系统的优点 (9) 8.2 设计系统的缺点 (9) 8.3 设计系统的改进方案 (10) 九、参考文献 (10) 十、心得体会 (11) 十一、附录 (12)

摘要: 本文以光电传感器ST188及3V继电器HK4100F-DC3V-SHG为核心,完成了黑线检测系统的设计,当光电传感器检测到黑线时,电机正转,其他情况电机不转,还实现调节黑线色度触发点等功能。设计过程中基于Proteus仿真软件的理论验证以及可靠的硬件设计,完成了题目的基本要求。 黑线检测电路分为两部分:红外检测电路及开关控制电路。其中红外检测电路主要由反射式光电传感ST188及BOCHEN 3296电位器构成,其中通过改变电位器的阻值来改变光电传感器的电压范围,进而调节黑线色度。开关控制电路主要由3V继电器HK4100F-DC3V-SHG、两个C9031 NPN三极管及电机构成,其中前一个三极管为电压跟随器,起到缓冲、隔离、提高带载能力的作用,后一个三极管代替电压比较器,将一个模拟量电压信号和一个参考固定电压相比较,在二者幅度相等的附近,输出电压将产生跃变,相应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通过电平不同来控制继电器开关。继电器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黑线检测电路采用反射式光电传感器,红外管代替普通可见光管,可以有效的降低环境光源的干扰,尺寸小、质量轻、灵敏度高,对辅助装置的要求最少,对人眼无伤害,采用不调制的反射式红外发射-接收器完全可以有效的降低干扰,而且方便可行,能够准确的实施检测。但是在黑线检测电路中黑线色度调节范围小,无法大范围的应用,且设计较为简易,是一种近似理想模型系统,忽略了很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另外检测程度有限,需黑线距离达到一定程度才可使用,这是由ST188管的参数决定的。 因此,根据黑线检测设计系统的不足,对设计系统进行方案改进,其中可以使用灵敏度更高的光电传感器代替ST188,以适应更大范围的黑线色度调节。使用比较器(如LM324)代替三极管构成的开关电路,性能可以得到大幅改善。因为LM324的输出与输入是严格的高低电平,不必考虑其零界值与连续电压的影响。另外还可以采用单片机代替控制电路实现黑线检测目的。单片机电路简单,且性能极佳,同时在系统改进时方便性优于纯硬件设计。 关键词:黑线检测光电传感器继电器电位器Proteus

线路工题库

6.什么叫附带曲线? 答:当道岔后的两股轨道平行,且两行股道的直线间距不大于5.2m时道岔后的连接曲线称为道岔的附带曲线. 7.附带曲线的养护维修有哪些规定? 答:1、道岔与附带曲线之间的直线长度一般不短于7.5m;困难条件下或道岔后的两线间距较小时,不得短于6m. 2、附带曲线可以设置超高,但不宜大于15mm,顺坡不得大于2%0 3、附带曲线半径不得小于该道岔导曲线半径,也不宜大于导曲线半径的1.5倍 4、附带曲线轨距加宽递减率一般不大于2%0,直线段较短时也不于3%0 5、附带曲线应圆顺,一般用不10m弦量正矢,其连接正矢差;到发线应不超过3m,其他站线不超过4mm。 9.道岔铺设位置和轨型有哪些规定? 答:1、道岔应铺设在直线上,避免铺在竖曲线上。 2、正线上道岔的轨型应与线路一致,否则应在道岔前后各铺一节异形引轨。 3、道岔的轨面应与连接的主要线路一致,与另一线路的轨面差可自岔后普枕起至警冲标顺坡。 4、铺设道岔时应严格保持设计位置。如有困难,可在不影响股道有效长度的条件下做少量串动。 5、新铺设道岔各部尺寸和各种零配件,应符合道岔标准图的规定和维修验收标准。 6、在道岔群铺设道岔时,还应注意保持两道岔间插入钢轨的长度符合设计标准。 7、在两对向单开道岔间插入钢轨的最小长度:正线为12.5m,到发线为6.25m,困难时正线到发线均为6.25m. 8、在其他站线和将要站线上,如一组道岔前后顺向并边两组9号或6号单式对称道岔时,其中至少一个岔路的前后两组道岔应插入不小于4.5m长钢轨. 10.成组更换和铺设道岔有哪几种方法?各适合在什么条件使用? 答:1、现场更换法:它适用于线路密集,地势狭窄,没有存放新道岔的道岔施工。 2、预铺移法:它适用于有空地的处所。 3、单吊车更换法:它适用于大站场咽喉区、道岔群、复式交分道岔的更换。以及有吊车条件的处所。 4、双吊车更换法:它适用于大号道岔、交分道岔的更换,当场地无条件预铺新道岔或许施工有困难时。 11.什么是导曲线的支距?怎样量取? 答:道岔导曲线支距是指直股钢轨工作边按垂直方向量到导曲线外股工作边的距离。量取支距的方法是以导曲线起点在基本工作边上的投影点开始,按每2m一个横距来排列,逐点量取导曲线外股工作边的垂直距离,即为该点的支距。 12.为什么护轨工作边到心国发工作边的距离应大于或等于1391MM? 答:为了使车轮对顺利通过辙叉和护轨 轮缘槽,防止行驶在辙叉上的车轮轮缘 进入异股或撞击辙叉心,护轨工作边与 心轨工作边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或等 于轮对最在内侧距及最大轮缘厚度之 和,即1356+33=1359mm。考虑到机 车车轴受力后的翘曲使内侧距再扩大 2mm,护轨工作边与心轨工作边距离 应大于或等于1391mm。 13.为什么翼轨工作边到护轨工作边的 距离必须小于1348MM? 答:为了保证车轮轮对能顺利通过辙叉 而不致发生被翼轨、护轨卡住,辙叉翼 轨工作边到护轨工作边距离必须小于 或等于车轮轮对的最小内侧距 1350mm。考虑到车轴受力翘曲后内侧 距减少2mm,翼轨工作边到护轨工作 边的距离必须小于1348mm。 17.什么是锁定轨温? 答:锁定轨温是指处于自由状态下被 锁定于轨枕时的轨温.也就是说在锁定 轨温下钢轨的温度应力为零. 19.线路养护维修作业中如何掌握运用 锁定轨温? 答:1.无缝线路的养护维修作业,必须严 格按作业轨温条件进行 2.作业轨温条件是以实际锁定轨温为 基数计算确定的 3.各项作业的允许范围,起道等的允许 量值,均以对锁定轨温的相对差来确定 的 如某段焊接长轨条长度为1000m,原锁 定轨温为20.5℃,试计算放散量为多 0.00000118*(26-20.5)*1000*1000=6 5mm放散时要放长65mm。 25.无缝线路作业应严格遵守的"一准, 二清,三测,四不超五不走"的内容是什 么?. 答:一准:掌握实际锁定轨温要准. 二清:维修和经常保养作业半日一清,临 时补修作业一撬一清. 三测: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测量轨温 四不超:作业不超温,扒碴不超长,起道 不超高,拔道不超量. 五不走:扒开道床未回填不走,作业后道 床未夯实不走,未组织回检不走,质量未 达到作业标准不走,发生异状未处理不 走. 26.无缝线路破底清筛道床应注意些什 么问题? 答:破底清筛道床将大量扰动线路,在作 业过程中,可能出现大量空吊板,三角坑, 道床阻力急剧下降.经试验,道床阻力 一般下降到作业前的确25%--35%,且 恢复缓慢.线路方向也有圈套变化,大大 降低线路的稳定性.故进行清筛工作必须封锁线路 或让列车减速通过.如温度较高,应先放散应力,待 作业完毕后,另行放散锁定.清筛完毕务必加强捣 固整修每天收工后应派人看守. 28.胀轨跑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线路爬行和轨缝挤瞎是发生胀轨的基本原因, 线路上有硬弯轨,方向不良及道碴不足是助长发 生胀轨的原因.在瞎缝地段,进行减弱或破坏线路 稳定的养路工作,更容易造成胀轨跑道. 34曲线轨距加宽递减有什么规定? 答:曲线轨距加宽递减:1.曲线轨距加宽应在整个缓 和曲线内递减..如无缓和曲线,则在直线上递减,递 减率一般不得大于1‰ 2.复曲线应在正矢递减范围内,从较大轨距向较小 轨距加宽均匀递减 3,两曲线轨距加宽按1‰递减,其终点间的直线长 度不短于10m,.不足10m时,如直线部分的两轨距 加宽相等,则直线部分相等的加宽,如不相等,则直 线部分从较大轨距向较小轨距加宽均匀递减. 在困难条件下,站线上的轨距加宽允许按2‰递减, 4特殊条件下的轨距加宽递减,铁路局可根据具体 情况规定,但不得大于25‰ 41.轨道加强设备的伤损标准是什么? 答:达到下列标准应予修理或更换: 1轨距杆折断或丝扣损坏,螺帽垫圈铁卡损坏或不 良. 2轨撑损坏变形或作用不良. 3 防爬器折损变形穿销打不紧或作用不良 4防爬支撑断面不小于110cm2损坏,腐朽或作用 不良. 41.轨道加强设备的伤损标准是什么? 答:达到下列标准应予修理或更换: 1轨距杆折断或丝扣损坏,螺帽垫圈铁卡损坏或不 良. 2轨撑损坏变形或作用不良. 3 防爬器折损变形穿销打不紧或作用不良 4防爬支撑断面不小于110cm2损坏,腐朽或作用 不良. 50.巡道作业的要求是什么?巡道小补修工作有哪 些?' 答:巡道工巡道时应认真按照巡回图巡查线桥设备, 以3km/h左右的速度,重点检查的项目是: 1钢轨道岔及主要联结零件有无伤损,已做出标记 的伤损有无变化. 2有无侵入限界胀轨跑道及其他线路故障 3未设路基桥隧巡守人员处路基沉陷塌方落石水 害雪害冻害及桥头护锥,两岸冲刷等情况. 4道口标志,护桩是否齐全. 按照巡回图的时间安排,进行以下项目和小补修工 作: 1打紧浮起道钉,拧紧松动的接头螺栓和扣件,整修 失效的防爬设备,清扫无人看守道口轮缘槽. 2疏通侧沟除草整平路肩整理道床边坡及其他零

控制系统串联校正课程设计

控制系统串联校正课程设计

河南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控制理论课程设计 题目控制系统串联校正设计 学院 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控制理论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 控制系统串联校正设计 一、设计目的 控制理论课程设计是综合性较强的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所学自控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分析、设计和校正的方法;掌握应用MATLAB 语言及SIMULINK 仿真软件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校正的方法;培养学生查阅图书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撰写设计报告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及要求 应用时域法、频域法或根轨迹法设计校正系统,根据控制要求,制定合理的设计校正方案,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编写相关MATLAB 程序或设计相应的SIMULINK 框图,绘制校正前、后系统相应图形分析系统稳定性,分析系统性能,求出校正前、后系统相关性能指标;比较校正前后系统的性能指标;编制设计说明书。 三、具体控制任务及设计要求 单位负反馈随动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25.0)(11.0()(0++=s s s K s G ,设计系 统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达到下列指标 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 v ≥4s -1;相位裕量γ≥40°;幅值裕量K g ≥12dB 。 四、设计时间安排 查找相关资料(1天);编写相关MATLAB 程序,设计、确定校正环节、校正(2天);编写设计报告(1天);答辩修改(1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梅晓榕.自动控制原理, 科学出版社. 2.胡寿松.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 科学出版社. 3.邹伯敏.自动控制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4.黄忠霖.自动控制原理的MATLAB 实现,国防工业出版社

时间序列分析课程设计(最终版)

《时间序列分析》 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评语: 分数 二○一二年十一月

目录 1.平稳序列分析(选用数据:国内工业同比增长率)-------------------------3 1.1 序列分析--------------------------------------------------------------3 1.2 附录(程序代码)------------------------------------------------------7 2.非平稳序列分析I(选用数据:国家财政预算支出)-------------------------8 2.1 使用ARIMA进行拟合-------------------------------------------------8 2.2 使用残差自回归进行拟合---------------------------------------------11 2.3 附录(程序代码)-----------------------------------------------------12 3.非平稳序列分析II(选用数据:美国月度进出口额)------------------------13 3.1序列分析--------------------------------------------------------------13 3.2附录(程序代码)------------------------------------------------------18

一、平稳序列分析(选用数据:国内工业同比增长率,2005年01月-2012年5月)绘制时序图 rate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01JAN0501JUL0501JAN0601JUL0601JAN0701JUL0701JAN0801JUL0801JAN0901JUL0901JAN1001JUL1001JAN1101JUL1101JAN1201JUL12 time 图1-1 国内工业月度同比增长率序列时序图 的趋势以及周期性,波动稳定,可以初步判定为平稳序列。下面进一步考察序列的自相关图。 图1-2 国内工业月度同比增长率序列的样本自相关图 认为该序列平稳。下面对序列进行白噪声检验。

串联超前校正课程设计..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设计题目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的设计所学专业名称自动化 班级自动化133 学号2013211269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华贵山 2015年12月26日

电气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设计 任 务 书 设计名称: 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的设计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华贵山 起止时间:自 2015 年 12 月 13 日起 至 2015 年 12 月 26 日止 一、课程设计目的 1、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掌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有关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解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对不同的系统选用不同的校正方式,以保证得到最佳的系统。 3、了解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 4、从总体上把握对系统进行校正的思路,能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 二、课程设计任务和基本要求 设计任务: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04.0(100)(+= s s K s G 要求校正后系统对单位斜坡输入信号的稳态误差01.0≤ss e ,相角裕度 o 45≥γ,试设计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基本要求: 1、对原系统进行分析,绘制原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2、绘制原系统的Bode图,确定原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 3、绘制原系统的Nyquist曲线。 4、绘制原系统的根轨迹。 5、设计校正装置,绘制校正装置的Bode图。 6、绘制校正后系统的Bode图、确定校正后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 7、绘制校正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8、绘制校正后系统的Nyquist曲线。 9、绘制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

附带曲线校核方法

附带曲线校核方法 一、现场判别附带曲线 1、由于附带曲线紧附于道岔之后,它的位置、长度等是受一定条件限制的,尤其是方向圆顺与否将直接影响列车通过道岔和曲线的平衡与安全,因此对股道内紧接道岔后面的曲线要判别是否是附带曲线。 2、如果在曲线尾两股轨道有一段平行段,则在曲线尾向股道内方,连续量n个点(不少于3个点)的线间距,取其平均值做为线间距D(注:线间距D取值精确到0.001m)。如果线间距不超过5.2m,则为附带曲线;否则按一般曲线对待。 二、附带曲线的技术要求: 1、半径:既不可小于导曲线半径,也不宜大于导曲线半径的1.5倍,并应取为50m 的整数倍。 2、夹直线:即道岔终端至至附带曲线起点间的距离。一般条件下,不短于12m,困难条件下,不应短于6m。 3、轨距:按一般曲线轨距标准进行加宽。加宽递减,一般条件下,不大于1‰,困难条件下,向道岔方向的递减率不得大于3‰。 4、水平:可设适当超高,但最大不应超过15mm。一般情况下,9号道岔可设10mm超高,12号道岔可设15mm超高。超高顺坡最大不得超过2.5‰,且顺坡终点不应进入长岔枕。 5、方向:附带曲线采用圆曲线,不设缓和曲线。方向应保持圆顺,用10m 弦量正矢,其连续差,到发线上不超过3mm,站线上不超过4mm。 三、附带曲线校核步骤: 1、量取现场附带曲线所有正矢点的正矢(共n个正矢点),求其总和∑f;计算圆曲线部分正矢总和∑f y,求其圆曲线平均正矢f y平,反算现场附带曲线半径R 现(R现=12500/ f y平),根据道岔导曲线半径R导、∑f 、R现和正矢点数量n从附 带曲线要素表(附表1) 中选取合适的曲线半径R作为该附带曲线的曲线半径R。 2、根据道岔类型、附带曲线半径R和线间距D从常用道岔附带曲线始点位置表中(附表2-1~2-6)查取附带曲线头至道岔终端的距离。当线间距D值不等于表中提供的线间距值时,应采用内差法计算附带曲线头至道岔终端的距离。 3、12#、9#道岔常用附带曲线正矢布置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