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实验室自动化流水 线的应用

临床检验实验室自动化流水    线的应用
临床检验实验室自动化流水    线的应用

临床检验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的应用

全实验室自动化是将临床实验室中各种独立的自动化仪器以特殊的物流传送设备串联起来,在信息流的主导控制下,构成流水线作业的组合,形成大规模的全实验室常规检验过程的自动化,国内也有称自动化临床实验室流水线。

一、生化免疫流水线引进的效益

首先,流水线的引进推进了数字化医院的建没。配合流水线的需求,实现了标本管理的条码化及检验申请的无纸化,实现了资源整合,流程的优化。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其次,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现状是对分析前和分析后处理过程中的生物安全缺少有效的控制手段,而流水线的引进改善了生化、免疫检验T作的生物安全状况,实现了检验分析全过程的生物安全控制,减少了职业暴露。

最后,流水线的引进促进了检验科检测设备的自动化、品牌化和集约化,减少了人为差错,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增加了检验人员的自信心,增强了临床和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改进了实验定工作流程,免去了生化、免疫检验工作中的人工离心,分杯,样本装载、卸载和复检等环节,减少了人工环节出错的可能,

二、拓展流水线模式的应用,优化与再造门诊检验流程

1.标本管理条码化:构建门诊条码生成系统,增加患者登记和标本签收环节,增设检验助理岗位,整合门诊抽血站工作。门诊条码生成系统的应用,优化了门诊检验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标本窗口签收,检测后台操作,减轻了员工压力,降低了医疗隐患;解决了窗口及取单处排队拥挤状况,改善了就诊环境,对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有较大作用。

2.检验分析模块化:临床实验室自动化管理系统也称模块化,临床实验室检验流水线化,每个步骤进行模块化,形成一个完整系统。通过改进工作流程,重新调整实验室布局,使检验工作人员明确自己所处的流水线位置,检验技术人员只从事标本的检验工作,实现了临床实验室设备及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

3.标本传输自动化:设计开发了标本运输机械轨道和标本点对点识别系统,使标本能够分门别类的自动、及时、准确传送,各类标本在轨道上运行后分别进入不同的分析领域,避免交叉感染,使整个工作流

变得快速和稳定。标本传输自动化使患者就诊环境与检验工作环境得到了有序分隔。

4.数据管理网络化:实验室信息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涉及各个分析仪工作站、采样工作站、流水线控制工作站甚至医生临床工作站与实验室信息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的通讯和管理,改造实验室信息系统,应用条形码技术,让分析仪与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双向对话,使患者样品登记、实验数据存取、报告审核、打印分发、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等繁杂的操作过程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和规范化;通过设计报告发放系统,增设终端显示屏和语音呼叫系统,将门诊报告的发放工作整合到发单处。

三、流水线引进后的管理

1.检验质量管理:重点是尽量控制误差和使检测工作具备可追溯性。充分发挥条形码技术及实验室信息系统的优势,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可同时在自动化流水线上任何一台电脑对流水线工作进行控制,随时对流水线里的标本发出工作指令,实现了检验标本自动处理和分析.集中管理,实现了全而网络化管理,减少了临床样品准备和处理产生的误差。

2.检验医学技术人员的管理: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应用后所节省的人员进行了人力资源重组和利用,增设专职的管理人员,加强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科研;加强了血、尿、便、体液、骨髓、微生物等形态学检验诊断;加强了检验科与临床的沟通与交流,真正发挥临床检验在疾病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价、预后判断、治疗监测中的作用,并可参与健康体检或疾病监测以及更多地从事科研活动等。

全实验室自动化使不同亚学科进行互相交叉与融合,对每一个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综合素质要求。实验室自动化系统的引入不仅是设备的换代和更新,更重要的是工作理念和管理理念的更新。而对自动化流水线拓展式的应用更推动了检验流程的再造,工作环境的改善,检验等待时间的缩短及服务质量的提升,将给患者带来更多便利。

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自动化报告 学院: 核技术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2011060505班 学号: 3201106050504 姓名: ~~~~~~ 指导老师: 顾民 完成时间: 2014年4月30日

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报告 实验一发电机组的启动与运转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微机调速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掌握其操作方法。 2.熟悉发电机组中原动机(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特性。 3.掌握发电机组起励建压,并网,解列和停机的操作。 二、原理说明: 在本实验平台中,原动机采用直流电动机模拟工业现场的汽轮机或水轮机,调速系统用于调整原动机的转速和输出的有功功率,励磁系统用于调整发电机电压和输出的无功功率。 THLZD-2型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台输电线路的具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调速系统的原理结构图:

励磁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三、 实验内容与步骤: 1.发电机组起励建压

接着依次打开控制柜的“总电源”、“三相电源”和“单相电源”的电源开关;再打开实验台的“三相电源”和“单相电源”开关。 ⑵将控制柜上的“原动机电源”开关旋到“开”的位置,此时,实验台上的“原动机启动”光字牌点亮,同时,原动机的风机开始运转,发出“呼呼”的声音。 ⑶按下THLWT-3 型微机调速装置面板上的“自动/手动”键,选定“自动”方式,开机默认方式为“自动方式”。 ⑷按下THLWT-3 型微机调速装置面板上的“启动”键,此时,装置上的增速灯闪烁,表示发电机组正在启动。当发电机组转速上升到1500rpm 时,THLWT-3 型微机调速装置面板上的增速灯熄灭,启动完成。 ⑸当发电机转速接近或略超过1500rpm 时,可手动调整使转速为1500rpm,即:按下THLWT-3 型微机调速装置面板上的“自动/手动”键,选定“手动”方式,此时“手动”指示灯会被点亮。按下THLWT-3 型微机调速装置面板上的“+”键或“-”键即可调整发电机转速。 ⑹发电机起励建压有三种方式,可根据实验要求选定。一是手动起励建压;一是常规起励建压;一是微机励磁。发电机建压后的值可由用户设置,此处设定为发电机额定电压400V,具体操作如下: ①手动起励建压 1) 选定“励磁调节方式”和“励磁电源”。将实验台上的“励磁调节方式”旋钮旋到“手动 调压”,“励磁电源”旋钮旋到“他励”。 2) 打开励磁电源。将控制柜上的“励磁电源”打到“开”。 3) 建压。调节实验台上的“手动调压”旋钮,逐渐增大,直到发电机电压(线电压)达到设定的发电机电压。

临床实验室安全制度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1.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按照国家颁布的法令、法规,保障工作人员、病人和进入临床实验室人员的安全,保证仪器设备、有毒和易燃、易爆试剂的安全使用,使工作人员在安全的环境和条件下完成日常工作。 2.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3. 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4.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5 .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6. 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按医疗垃圾处理。7 .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8 .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消毒处理,防止扩散。9.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10.对剧毒化学药品,压力设备和贵重仪器责任到人。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督查。 11.保证实验室电、水使用的安全,防止超负荷用电。使用电炉时一定要有人看守。使用电高压消毒锅时,一定要遵守操作程

序,以防爆炸。下班前一定要检查水、电开关,关好门窗,注 意防盗。 12.使用强酸、强碱、腐蚀、有害、易燃、易爆品时,应在适当 的环境中正确操作,防止腐蚀、灼伤、中毒、水灾和爆炸等事 件的发生。 13.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以外事故,如发生医疗暴露等事件,要 严格按照医院制订的应急处理方法处理,不得延误。 14.保护好防火设施,保持走廊通道畅通,便于火警时人员安全撤离。

临床检验仪器第二十三章实验室自动化系统习题

第二十三章实验室自动化系统 一、名词解释 1.实验室自动化系统:为了实现对临床实验室内某一个或某几个检测系统的系 统化整合,而将相同或不相同的分析仪器与实验室分析前和分析后的分析系统,通过自动化流水线和信息网络进行连接的系统,构成全自动化的流水线 作业环境,覆盖整个检验过程,形成大规模的全检验过程的自动化。 2.标本管理器:是一个机械装置,它可以在分析前储存样品,在分析后对样品进行缓存。 3.工作单元:由一个标本管理器和一台(或多台)仪器组成。一个工作单元可实现分析前的样品存储、分析时标本向分析仪的传送和分析后存储在输出缓存区。 4.模块工作单元:由二台或二台以上具有相同分析原理的自动分析仪和一台控制 器所组成。 5.标本前处理系统:即标本预处理系统,其功能包括样本分类和条码识别,自动装载和样本离心,样本质地识别、提示,样本管去盖,样本再分注及标记。 6.全实验室自动化:是将众多模块分析系统整合成一个实现对标本处理、传送、分析、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全自动化过程。标本在T LA 可完成临床化学、免疫学、血液学等亚专业的任一项目检测。 7.智能自动机械臂:即编程控制的可移动机械手。安装在固定底座上的机械手,其活动范围仅限于一个往返区间或以机座为圆心的半圆区域内,以安装在移动机座上机械手为中心,可为多台分析仪器提供标本。 8.分析测试过程控制系统:分析测试过程控制系统依靠LIS,实时完成从HIS下载患者资料、检验请求信息、上传标本在个模块的状态、标本架号位置、分析结果、数据通讯情况等任务。 二、选择题 【A型题】 1.将众多模块分析系统整合,实现对标本处理、传送、分析、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的全自动化称为(B) A.实验室模块自动化 B.全实验室自动化 C.模块工作单元 D.模块群 E.整合的工作单元 2.下述有关智能化成熟技术的特点中,不正确的是(D) A.技术稳定 B.价格低 C.速度快 D.能适应实验室布局的改变 E.不能处理多种规格的样品容器 3.在全自动样本前处理系统中通常作为独立可选单元存在的是(C) A.样品投入 B.自动装载

医学实验室安全

CNAS-GL14 医学实验室安全应用指南Guidance on the Application of Safety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Laboratory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医学实验室安全应用指南 本文件是基于GB19781:2005(idtISO15190:2003)《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和GB19489: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中适用于医学实验室的安全要求而制定的通用指南。医学实验室根据其活动范围,可能仅需满足本指南的部分内容。国家对医学实验室安全的要求和标准主要包括相关法规、GB19781:2005(idtISO15190:2003)和GB19489:2004。本指南的目的在于帮助申请质量和能力认可的医学实验室准备和符合与其工作范围相关的安全要求;评审员也可依据此文件理解医学实验室应满足的安全要求。本文件并不代替GB19781:2005(idt ISO15190:2003)和GB19489:2004。 1风险程度分级 根据生物因子对个体和群体的风险程度将其分为4级。 1.1风险等级I(低个体风险,低群体风险) 不会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子。 1.2风险等级Ⅱ(中等个体风险,有限群体风险) 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体。实验室感染不导致严重疾病,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风险有限。 1.3风险等级III(高个体风险,低群体风险)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使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病原体。 1.4风险等级Ⅳ(高个体风险,高群体风险)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一般不能治愈,容易直接或间接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或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病原体。 以上所列的生物因子风险程度分级仅考虑了生物因子对个体风险和群体风险的特性,与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发布的病原微生物危害管理分类不同;为控制特定的生物危害,国家、地区可提高对特定生物因子的防护等级。 2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分级 2.1根据对所操作生物因子采取的防护措施,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一 自动准同期并网实验

实验一自动准同期并网实验 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加深理解同步发电机准同期并列原理,掌握准同期并列条件。 2)掌握自动准同期装置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3)熟悉同步发电机准同期并列过程。 2.实践内容或原理 自动准同期并列装置设置与半自动准同期并列装置相比,增加了频差调节和压差调节功能,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 微机准同期装置的均频调节功能,主要实现滑差方向的检测以及调整脉冲展宽,向发电机组的调速机构发出准确的调速信号,使发电机组与系统间尽快满足允许并列的要求。 微机准同期装置的均压调节功能,主要实现压差方向的检测以及调整脉冲展宽,向发电机的励磁系统发出准确的调压信号,使发电机组与系统间尽快满足允许并列的要求。此过程中要考虑励磁系统的时间常数,电压升降平稳后,再进行一次均压控制,以使压差达到较小的数值,更有利于平稳地进行并列。 图1 自动准同期并列装置的原理框图 3.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 THLZD-2型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平台 4.实践步骤或环节 选定实验台上面板的旋钮开关的位置:将“励磁方式”旋钮开关打到“微机励磁”位置;将“励磁电源”旋钮开关打到“他励”位置;将“同期方式”旋钮开关打到“自动”位置。微机励磁装置设置为“恒U g”控制方式;“自动”方式。 1)发电机组起励建压,使n=1480rpm;U g=400V。(操作步骤见第一章) 2)查看微机准同期各整定项是否为附录八中表1的设置(出厂设置)。如果不符,则进行相关修改。然后,修改准同期装置中的整定项: “自动调频”:投入;“自动调压”:投入。

“自动合闸”:投入。 3)在自动准同期方式下,发电机组的并列运行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要满足并列条件,需要微机准同期装置自动控制微机调速装置和微机励磁装置,调节发电机电压、频率,直至电压差、频差在允许范围内,相角差在零度前某一合适位置时,微机准同期装置控制合闸按钮进行合闸。 ⑴微机准同期装置的其他整定项(导前时间整定、允许频差、允许压差)分别按表1,2,3修改。 注:QF0合闸时间整定继电器设置为t d-(40~60ms)。t d为微机准同期装置的导前时间设置。微机准同期装置各整定项的设置方法可参考附录四(微机准同期装置使用说明)、实验三(压差、频差和相差闭锁与整定)等实验内容。 ⑵操作微机励磁装置上的增、减速键和微机励磁装置升、降压键,U g=410V,n=1515 rpm,待电机稳定后,按下微机准同期装置投入键。 观察微机准同期装置当“升速”或“降速”命令指示灯亮时,微机调速装置上有什么反应;当“升压”或“降压”命令指示灯亮时,微机励磁调节装置上有什么反应。 微机准同期装置“升压”、“降压”、“增速”、“减速”命令指示灯亮时,观察本记录旋转灯光整步表灯光的旋转方向、旋转速度,以及发出命令时对应的灯光的位置。 微机准同期装置压差、频差、相差闭锁与“升压”、“降压”、“增速”、“减速”灯的对应点亮关系,以及与旋转灯光整步表灯光的位置。 注:当一次合闸过程完毕,微机准同期装置会自动解除合闸命令,避免二次合闸。此时若要再进行微机准同期并网,须按下“复位”按钮。 4)发电机组的解列和停机。 5.教学方式 老师先进行实验原理及步骤的讲解,演示操作过程,并且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的注意事项。同时,根据每个实验的不同,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考核要求

浅析高校医学实验室安全问题

浅析高校医学实验室安全问题 摘要实验室作为医学院校教学及科学研究开展的重要场所,在提高教学质量、 科研产出及促进医学发展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其正常运作避不开实验室安全 问题。实验室安全是一个常被提及却又极易忽视的问题。初进实验室的学生或研 究人员在各种警告之下会格外小心,久而久之却“习惯成自然”,对此类问题置若 罔闻或敷衍了事。近年来,集中地暴露出一系列实验室安全事故,开展实验室安 全教育刻不容缓。 关键词医学实验室实验室安全 一、医学实验室安全现状及隐患 医学实验室内普遍存在易燃易爆物品种类多、仪器设备多、实验内容及实验 项目多、实验人员流动大、危险品量少易忽视、安全制度难落实等现象,医学实 验室中潜在的危险主要为: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触电、腐蚀、中毒、感染、辐射等。如:在使用乙醚等有可能产生过氧化物的试剂时,产生的过氧化物导致 发生爆炸;玻璃仪器高压灭菌时操作不当导致温度骤变发生玻璃炸裂;实验操作 时出现人员病原菌感染;病毒泄露造成工作人员感染,甚至发生利用有毒试剂投 毒等[1]。这些事故不仅仅是实验室内部的问题,同样涉及到环境安全(如有害物、气体等的泄漏、排放)、社会安全(如危险品的逸出、丢失等)及生态平衡(如 外来物种的逃逸等)。因此,医学实验室的安全性不可忽视,如果防范不力,轻 则对实验室人员造成伤害,重则因传染性微生物外泄等原因殃及社会,造成传染 病流行,甚至可能发生生物灾难[2]。 二、实验室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分析 1. 实验室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国多数实验室是靠高年级的研究生兼做实验 室管理,但人员流动大,当经验积累得差不多了,他们也该毕业了,新进学生又 要从头学起。多数实验室里是科研人员、研究生兼任管理工作,没有专门的实验 室管理人员。他们既不具备管理的时间,也没有安全管理的专业知识,其后果往 往是管理工作一片混乱。国内实验室安全事故层出不穷便不排除管理体制缺陷的 原因。 2.科研人员实验室安全意识淡漠科研单位的一线科研人员主要由硕士、 博士、博士后和技术员等组成,他们是各种科学实验的主要完成者,受过专业、 系统的科研专业知识培训,对技术环节比较精通,但他们的安全防护知识却很有限,甚至局限于来自实验室前辈或同学相互间的简单传授和自身操作实践。他们 往往对实验室的规范管理和应该承担的安全责任意识较为淡漠, 甚至有部分人员 抱着“事故不会发生在我头上”、“安全是安全员的事,与我无关”等观念。 3.实验室安全教育缺失实验室安全意识是专业医学科研知识之外,研究人 员所应具备的科学素质。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科研人员可能因为多种原因,没有 受到正规、标准化的安全教育。这种情况是极其危险的,实验者容易在完全不自 知的情况下陷于安全事故中[3]。安全教育的缺失是管理者的失职,也是造成科研 人员安全意识淡漠的缘由。 4.实验室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实验室管理制度”或“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这些文字制度几乎可见于所有实验室的墙壁,但多流于形式。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 安排上也折射出我国某些实验室管理水平不高。另一种现象也可见到:中国典型 特征“人治”,实验室管理的宗旨是自觉,看的是成员品行。如:学生自觉,老师 就省事儿,学生不自觉,老师觉着不顺眼就抓一抓,但是每个实验室梯队肯定好

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一自动准同期并网实验

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 )加深理解同步发电机准同期并列原理,掌握准同期并列条件。 2)掌握自动准同期装置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3)熟悉同步发电机准同期并列过程。 2.实践内容或原理 自动准同期并列装置设置与半自动准同期并列装置相比,增加了频差调节和压差调节功能,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 微机准同期装置的均频调节功能,主要实现滑差方向的检测以及调整脉冲展宽,向发电机组的调速机构发出准确的调速信号,使发电机组与系统间尽快满足允许并列的要求。 微机准同期装置的均压调节功能,主要实现压差方向的检测以及调整脉冲展宽,向发电机的励磁系统发出准确的调压信号,使发电机组与系统间尽快满足允许并列的要求。此过程中要考虑励磁系统的时间常数,电压升降平稳后,再进行一次均压控制,以使压差达到较小 的数值,更有利于平稳地进行并列。 3.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 THLZD-2型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平台 4.实践步骤或环节 选定实验台上面板的旋钮开关的位置:将“励磁方式”旋钮开关打到“微机励磁”位置; 将“励磁电源”旋钮开关打到“他励”位置;将“同期方式”旋钮开关打到“自动”位置。 微机励磁装置设置为“恒U g”控制方式;“自动”方式。 1)发电机组起励建压,使n=1480rpm ;U g=400V。(操作步骤见第一章) 2 )查看微机准同期各整定项是否为附录八中表1的设置(出厂设置)。如果不符,则 进行相关修改。然后,修改准同期装置中的整定项: “自动调频”:投入;“自动调压”:投入。 实验自动准同期并网实验 图1自动准同期并列装置的原理框图

“自动合闸”:投入。 3)在自动准同期方式下,发电机组的并列运行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要满足并列条件,需要微机准同期装置自动控制微机调速装置和微机励磁装置,调节发电机电压、频率,直至电压差、频差在允许范围内,相角差在零度前某一合适位置时,微机准同期装置控制合闸按钮进行合闸。 ⑴微机准同期装置的其他整定项(导前时间整定、允许频差、允许压差)分别按表1,2,3修改。 注:QFO合闸时间整定继电器设置为t d- (40?60ms )。t d为微机准同期装置的导前时 间设置。微机准同期装置各整定项的设置方法可参考附录四(微机准同期装置使用说明) 、实验三(压差、频差和相差闭锁与整定)等实验内容。 ⑵ 操作微机励磁装置上的增、减速键和微机励磁装置升、降压键,U g=410V , n=1515 rpm,待电机稳定后,按下微机准同期装置投入键。 观察微机准同期装置当“升速”或“降速”命令指示灯亮时,微机调速装置上有什么反应;当“升压”或“降压”命令指示灯亮时,微机励磁调节装置上有什么反应。 微机准同期装置“升压”、“降压”、“增速”、“减速”命令指示灯亮时,观察本记录旋转 灯光整步表灯光的旋转方向、旋转速度,以及发出命令时对应的灯光的位置。 微机准同期装置压差、频差、相差闭锁与“升压”、“降压”、“增速”、“减速”灯的对应 点亮关系,以及与旋转灯光整步表灯光的位置。 注:当一次合闸过程完毕,微机准同期装置会自动解除合闸命令,避免二次合闸。此时若要再进行微机准同期并网,须按下“复位”按钮。 5.教学方式 老师先进行实验原理及步骤的讲解,演示操作过程,并且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的注 意事项。同时,根据每个实验的不同,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考核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和步骤完成实验任务,按照实验报告的要求和格式按成实验报

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生物安全SICOLAB

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生物安全SICOLAB 1 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危害来源 1.1 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在采集标本时操作不当,病人身上所带病原体可能传播给标本采集人员造成感染;标本在运送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所致标本外溢、喷洒、容器破裂等,不仅会使标本运送人员感染,也有可能污染环境,形成潜在的污染源。 1.2 标本的实验室检测标本的实验室检测是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最重要环节,除了已知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如结核分枝杆菌)外,许多微生物在实验室中通过实验操作产生的气溶胶而发生传播。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标本,还可通过某些实验室操作,如针刺、刀片、破试管、玻璃割伤等途径发生接触感染。1984年美国报道了首例由针刺引起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医务人员,随后不断有报道。据统计,在所有因实验室事故引起的获得性感染中,针刺伤占25%,切割伤占16%。另外,由于一次性手套的破裂,与破损的皮肤黏膜接触也可能发生感染。 1.3 实验后标本的处理实验完成后,废弃的标本、试验器材、培养基等各种物品,如不及时正确处理,可造成二次污染。 2 医院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2.1 掌握生物安全知识,树立生物安全意识由于我们医学教育的缺陷和教育理念的落后,大多数医学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未接受过系统的生物安全教育。对某职高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该校医学检验专业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概念、生物安全柜的使用范圍、哪些操作可以产生气溶胶、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等这些知识的认知率极低,有的甚至完全不了解。因此,为了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所有进实验室工作、实习或进修人员都要认真学习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知识,以及本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生物安全教育,让广大实验室工作人员、技术人员成为既懂检验,又懂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专业人才及为重要。 2.2 规范实验室建设,配备生物安全防护设备 2004年,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分别发布了《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这两个规范性文件对实验室建筑、设施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

全实验室自动化

全实验室自动化在三甲医院检验科的应用与评价 引言 在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推动下,临床实验室也迎来了现代化管理的时代,在建设现代化的国际水准的中国特色的大型医院的进程中,检验科的建设直接关系着医院的临床科室的服务质量。如何能够高质量的、高速度地完成每日的临床标本检验,逐渐成为医院检验科必须面对的问题。许多大型综合性医院如三基甲等医院正在逐步的实现全面实验室自动化管理系统。本文就三甲医院实验室应用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所必备的条件、工作流程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1 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所必备的条件 1.1实验室的场地与环境 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预先的规划非常重要。首先是对场地的要求非常高,要充分考虑到实验室的占地面积及空间结构的问题,还有度水、电、气的要求。纯水处理系统是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应用中非常关键的部分,除了要保证水质供应满足实验要求外,还要考虑水路对实验室的安全及环境的影响。电路系统要求有专用供电线路和不间断电源且要保证安全。气路部分要考虑到气泵运行时的噪音对环境及实验仪器的影响。此外还涉及到网线的合理铺设、废水的预处理、实验室内部环境的监测等方面也都应该符合要求【1】。一般来说,全封闭的实验室环境最有利于整体结构的设计。 1.2全自动机械化操作平台 全自动化的标本运行流水线要靠机械化的操作平台来实现,要建立自动化轨道和机械传导装置,机械手可以代替传统的人工完成简单重复的工作,这其中包括配备离心机、自动化的分血系统、试管的去盖系统、样本的加载和卸载等环节都应设计合理,符合各个实验项目的不同要求,达到运行流畅,操作精确。 1.3全自动检测仪器 当前生产实验室全自动检测仪器的公司很多,主要有日立、奥林巴斯、贝克曼、雅培、Sysmex 和Bayer等,品牌多样,机型繁多。检测全血样本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清(血浆)的生化分析仪和免疫分析仪,检测尿标本的尿干化学和尿沉渣分析仪等等。实现自动化的流水线,在选择全自动检测仪器方面要考虑到机型和运行速度,还要保证各个仪器联网接口的开放性、软件的升级和兼容性。各个实验室要根据医院规模和标本量来选择适合自己实验室的的全自动检测仪器,并落实各个仪器的连接和整合。 1.4全实验室LIS系统和联网平台 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是全实验室自动化的信息流入口,LIS系统与全实验室自动化的匹配程度是整个自动化流程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2】。在医院信息系统(HIS)与实验室的分析处理装置之间建立一个庞大的联网平台,实现有效的数据交互和信息整合【3】,以达到检验全过程中检验信息的自动化管理。只有有了完善的LIS系统,才能使得全实验室自动化成为一个高效、智能化的系统。 1.5人员队伍的建立 建立了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临床检验的工作流程发生根本的改变,实验室组织结构的转变既带来管理模式的改变,同时也要求实验室工作者进行全新的角色转换。要建立一支适应全实验室自动化标准的人员队伍,就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掌握电子、计算机以及管理学方面的知识,掌握全面的检验操作技术和现代化仪器的维护维修技能。 2 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工作流程 2.1 检验标本的生成 临床医师在医生工作站开具检验医嘱,由医师工作站管理系统根据医嘱生成条形码并上传

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继电保护综合实验

一、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和电压继电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DL型电流继电器和DY型电压继电器的实际结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掌握动作电流值、动作电压值及其相关参数的整定方法。 二、预习与思考 1、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为什么恒小于1 ? 2、动作电流(压)、返回电流(压)和返回系数的定义是什么? 3、实验结果如返回系数不符合要求,你能正确地进行调整吗? 4、返回系数在设计继电保护装置中有何重要用途? 三、原理说明 DL-20c系列电流继电器用于反映发电机、变压器及输电线路短路和过负荷的继电保护装置中。 DY-20c系列电压继电器用于反映发电机、变压器及输电线路的电压升高(过电压保护)或电压降低(低电压起动)的继电保护装置中。 D L-20c、D Y-20c系列继电器的内部接线图见图l-l。 上述继电器是瞬时动作的电磁式继电器,当电磁铁线圈中通过的电流达到或超过整定值时,衔铁克服反作用力矩而动作,且保持在动作状态。 过电流(压)继电器:当电流(压)升高至整定值(或大于整定值)时,继电器立即动作,其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 低电压继电器:当电压降低至整定电压时,继电器立即动作,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 继电器的铭牌刻度值是按电流继电器两线圈串联,电压继电器两线圈并联时标注的指示值等于整定值:若上述二继电器两线圈分别作并联和串联时,则整定值为指示值的2倍。 转动刻度盘上指针,以改变游丝的作用力矩,从而改变继电器动作值。

图1-3过电压继电器实验接线图 四、实验设备 序号设备名称使用仪器名称数量l ZBll DL-24C/6电流继电器l 2 ZBl5 DY-28C/160电压继电器 1 3 ZB35 交流电流表 1 4 ZB36 交流电压表l 5 DZB0l-l 单相自耦调压器l 交流器 1 触点通断指示灯 1 单相交流电源l 可调电阻Rl 6.3 Ω/10A l 6 1000伏兆欧表l l、绝缘测试 单个继电器在新安装投入使用前或经过解体检修后,必须进行绝缘测试,对于额定电压为100伏及以上者,应用1000伏兆欧表测定绝缘电阻:对于额定电压为100伏以下者,则应用500伏兆欧表测定绝缘电阻。测定绝缘电阻时,应根据继电器的具体接线情况,注意把不能承受高压的元

医学实验室安全使用指南

CNAS-GL10 医学实验室安全应用指南 Guidance on the Application of Safety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Laboratory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二〇〇七年月

医学实验室安全应用指南 本文件是基于GB19781:2005(idtISO15190:2003)《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和GB19489:2004《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中适用于医学实验室的安全要求而制定的通用指南。医学实验室根据其活动范围,可能仅需满足本指南的部分内容。国家对医学实验室安全的要求和标准主要包括相关法规、GB19781:2005(idtISO15190:2003)和GB19489:2004。本指南的目的在于帮助申请质量和能力认可的医学实验室准备和符合与其工作范围相关的安全要求;评审员也可依据此文件理解医学实验室应满足的安全要求。本文件并不代替GB19781:2005(idt ISO15190:2003)和GB19489:2004。 1风险程度分级 根据生物因子对个体和群体的风险程度将其分为4级。 1.1风险等级I (低个体风险,低群体风险) 不会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子。 1.2风险等级Ⅱ (中等个体风险,有限群体风险) 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体。实验室感染不导致严重疾病,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风险有限。 1.3风险等级 III (高个体风险,低群体风险)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使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病原体。 1.4风险等级Ⅳ (高个体风险,高群体风险)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一般不能治愈,容易直接或间接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或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病原体。 以上所列的生物因子风险程度分级仅考虑了生物因子对个体风险和群体风险的特性,与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发布的病原微生物危害管理分类不同;为控制特定的生物危害,国家、地区可提高对特定生物因子的防护等级。 2 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分级 2.1根据对所操作生物因子采取的防护措施,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iosafety level,BSL)分为4级,1级防护水平最低,4级防护水平最高。。

临床检验实验室自动化流水 线的应用

临床检验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的应用 全实验室自动化是将临床实验室中各种独立的自动化仪器以特殊的物流传送设备串联起来,在信息流的主导控制下,构成流水线作业的组合,形成大规模的全实验室常规检验过程的自动化,国内也有称自动化临床实验室流水线。 一、生化免疫流水线引进的效益 首先,流水线的引进推进了数字化医院的建没。配合流水线的需求,实现了标本管理的条码化及检验申请的无纸化,实现了资源整合,流程的优化。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其次,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现状是对分析前和分析后处理过程中的生物安全缺少有效的控制手段,而流水线的引进改善了生化、免疫检验T作的生物安全状况,实现了检验分析全过程的生物安全控制,减少了职业暴露。 最后,流水线的引进促进了检验科检测设备的自动化、品牌化和集约化,减少了人为差错,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增加了检验人员的自信心,增强了临床和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改进了实验定工作流程,免去了生化、免疫检验工作中的人工离心,分杯,样本装载、卸载和复检等环节,减少了人工环节出错的可能, 二、拓展流水线模式的应用,优化与再造门诊检验流程 1.标本管理条码化:构建门诊条码生成系统,增加患者登记和标本签收环节,增设检验助理岗位,整合门诊抽血站工作。门诊条码生成系统的应用,优化了门诊检验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标本窗口签收,检测后台操作,减轻了员工压力,降低了医疗隐患;解决了窗口及取单处排队拥挤状况,改善了就诊环境,对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有较大作用。 2.检验分析模块化:临床实验室自动化管理系统也称模块化,临床实验室检验流水线化,每个步骤进行模块化,形成一个完整系统。通过改进工作流程,重新调整实验室布局,使检验工作人员明确自己所处的流水线位置,检验技术人员只从事标本的检验工作,实现了临床实验室设备及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 3.标本传输自动化:设计开发了标本运输机械轨道和标本点对点识别系统,使标本能够分门别类的自动、及时、准确传送,各类标本在轨道上运行后分别进入不同的分析领域,避免交叉感染,使整个工作流

( OA自动化)TDZII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培训系统实验指导书

(OA自动化)TDZII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培训系统实验 指导书

C HANG S HA T ONG Q ING E LECTRICALAN D I NFORMATION C O.LTD TQXDZ-II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培训系统 实验指导书 长沙同庆电气信息有限公司

目录 1.3.1发电机组及控制屏 (1) 1.3.2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培训系统 (8) 1.3.3组态接线屏 (13) 2.1.3.1机组启动和建压 (17) 2.1.3.1.3恒定越前时间测试 (18) 2.1.3.2手动准同期并列实验 (19) A.按准同期条件手动合闸 (19) B.偏离准同期并列条件合闸 (20) 2.1.3.5半自动准同期并列 (21) 2.1.3.6全自动准同期并列 (21) 2.1.3.7不同准同期条件对比实验 (22)

2.2.3.1不同Α角对应的励磁电压测试 (25) 2.2.3.2同步发电机起励 (26) A.恒机端电压方式起励 (26) B.恒励磁电流方式起励 (26) 2.2.3.3伏/赫限制实验 (27) 2.2.3.4调差特性实验 (28) 2.2.3.5强励实验 (30) 2.2.3.6欠励限制实验 (31) 2.2.3.7过励限制实验 (32) 3.1.3.1负荷调节实验 (35) 3.1.3.2单回路与双回路稳态对称运行比较实验 (35) A.单回路稳态对称运行实验 (35) B.双回路对称运行与单回路对称运行比较实验 (36) 3.2.3.1原动机转速自动方式(自动调节)下负荷容量对发电机的电压,频率的影响.37 3.2.3.2原动机转速手动方式(无调节)下负荷容量对发电机的电压,频率的影响 (38)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 一、目的:规范临床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二、适用范围:检验科实验室和工作人员安全的一般要求,防火、用电、化学危险物品、微生物的安全要求,以保证检验科实验室的安全运作,将事故控制在最低限度。 三、安全管理流程: 1 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安全的一般要求 1.1 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 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香烟、雪茄或烟斗都是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的途径。 1.2 食物应放置在允许进食、喝水的休息区内 实验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 1.3 实验工作区内禁止使用化妆品或进行化妆,但建议经常洗手的实验人员使用护手霜。 1.4 眼睛和面部的防护 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使用安全镜或其它保护眼睛和面部的防护用品。使用、处理能够通过粘膜和皮肤感染的试剂,或有可能发生试剂溅溢的情况时,必须佩带护目镜、面罩或面具式呼吸器。 1.5 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

除要求符合实验室工作需要的着装外,工作服应干净、整洁。所有人员在各自实验区内必须穿着长身的工作服(白大褂)并佩 戴其它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披肩或面罩等。个人防护服 装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遇被危险物品严重污染,则应立即更换。 1.6 鞋 在各工作区内,应穿舒适、防滑、软底并能保护整个脚面的鞋。在有可能发生液体溅溢的工作岗位,可加套一次性防渗漏鞋套。 1.7 洗手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脱下手套后、离开实验室前、接触患者前后、以及在进食或吸烟前都应该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或其它污 染物时,应立即洗手。 1.8 眼睛冲洗 眼睛若被血液或其它体液溅到,立即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 1.9 移液 所有实验室操作禁止用口移液具,应使用助吸器。 1.10 锐利物品 谨慎处理针头和碎玻璃等锐利物品。使用后的针具不要折断、弯曲、破损、重复使用或用手重装在针管上的。一次性注射器上 的针头用后不要取下,锐利物品应立即放置在不易刺破的容器内,在完全装满之前就应及时丢弃。 1.11 工作环境 1.11.1 “清洁”区和“非清洁”区

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2018

实验1手动准同期并网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同步发电机准同期并列运行原理,掌握准同期并列条件。 2.掌握手动准同期的概念及并网操作方法,准同期并列装置的分类和功能。 3.熟悉同步发电机手动准同期并列过程 二、原理说明 在满足并列条件的情况下,只要控制得当,采用准同期并列方法可使冲击电流很小且对电网扰动甚微,故准同期并列方式是电力系统运行中的主要并列方式。准同期并列要求在合闸前通过调整待并发电机组的电压和转速,当满足电压幅值和频率条件后,根据“恒定越前时间原理”,由运行操作人员手动或由准同期控制器自动选择合适时机发出合闸命令,这种并列操作的合闸冲击电流一般很小,并且机组投入电力系统后能被迅速拉入同步。 依并列操作的自动化程度,又可分为手动准同期、半自动准同期和全自动准同期三种方式。 正弦整步电压是不同频率的两正弦电压之差,其幅值作周期性的正弦规律变化。它能反映发电机组与系统间的同步情况,如频率差、相角差以及电压幅值差。线性整步电压反映的是不同频率的两方波电压间相角差的变化规律,其波形为三角波。它能反映电机组与系统间的频率差和相角差,并且不受电压幅值差的影响,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手动准同期并列,应在正弦整步电压的最低点(相同点)时合闸,考虑到断路器的固有合闸时间,实际发出合闸命令的时刻应提前一个相应的时间或角度。 自动准同期并列,通常采用恒定越前时间原理工作,这个越前时间可按断路器的合闸时间整定。准同期控制装置根据给定的允许压差和允许频差,不断地检测准同期条件是否满足,在不满足要求时,闭锁合闸并且发出均压、均频控制脉冲。当所有条件均满足时,在整定的越前时间送出合闸脉冲。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选定实验台面板上的旋钮开关的位置:将“励磁方式”旋钮开关打到“微机励磁”位置;将“励磁电源”旋钮开关打到“他励”位置;将“同期方式”旋钮开关打到“手动”位置。微机励磁装置设置为“恒U g”控制方式。 1.发电机组起励建压,使n=1485 rpm;U g=390V。 将自耦调压器的旋钮逆时针旋至最小。按下QF7合闸按钮,观察实验台上系统电压表,顺时针旋转旋钮至显示线电压400V,然后按下QF1和QF3合闸按钮。 2.在手动准同期方式下,发电机组的并列运行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要满足并列条件,需要手动调节发电机电压、频率,直至电压差、频差在允许范围内,相角差在零度前某一合适位置时,手动操作合闸按钮进行合闸。 ⑴将实验台上的“同期表控制”旋钮打到“投入”状态。投入模拟同期表。观察模拟式同期表中,频差和压差指针的偏转方向和偏转角度,以及和相角差指针的旋转方向。 ⑵按下微机调速装置上的“+”键进行增频,同期表的频差指针接近于零;此时同期表的压差指针也应接近于零,否则,调节微机励磁装置。 ⑶观察整步表上指针位置,当相角差指针旋转至接近0度位置时(此时相差也满足条件),手动按下QF0合闸,合闸成功后,并网指示灯闪烁蜂鸣。观察并记录合闸时的冲击电流将并网前的初始条件调整为:发电机端电压为410V,n=1515 rpm,重复以上实验,注

临床实验室安全准则(WST251-2005)

临床实验室安全准则(WS/T251-2005) 目录 1. 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安全的一般要求 2. 防火安全准则 3. 实验室用电安全准则 4. 化学危险物品使用准则 5. 实验室微生物安全准则 6. 压缩气体的安全准则 前言 本标准适用于从事临床检验工作的实验室,部分内容适用于同位素实验室。本标准参照美国NCCLS同类标准GP17-A,并结合我国情况做适当修改提出。 本标准旨在规范临床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内容着重在实验室和工作人员安全的一般要求,防火、用电、化学危险物品、微生物的安全要求,以保证实验室的安全运作,将事故控制在最低限度。为各级临床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本标准是“临床实验室技术管理规范”的一部分。“临床实验室技术管理规范”分为6个部分,包括:(1)临床实验室安全;(2)体外诊断用品标识;(3)临床实验室废物管理;(4)尿分析及尿样的收集;(5)临床检验用血样的采集;(6)检验样品的处理,共10项。 本标准为第一次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健、莫培生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负责解释 临床实验室安全准则

1 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安全的一般要求 1.1 吸烟 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 *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 *香烟、雪茄或烟斗都是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的途径。 1.2 食物、饮料及其它 实验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及存在“手-口”接触可能的其它物质。 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专用存放食物的冰箱应放置在允许进食、喝水的休息区内。实验室应制定禁止在同一个冰箱内存放食物和标本的专项制度。 1.3 化妆品 实验工作区内禁止使用化妆品进行化妆,但允许并建议经常洗手的实验人员使用护手霜。 1.4 眼睛和面部的防护 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使用安全镜、面罩或其它保护眼睛和面部的防护用品。 工作人员在实验室的危险区内不要佩戴隐形眼镜,除非同时使用护目镜或面罩。 使用、处理能够通过粘膜和皮肤感染的试剂,或有可能发生试剂溅溢的情况时,必须佩带护目镜、面罩或面具式呼吸器。 1.5 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 除要求符合实验室工作需要的着装外,工作服应干净、整洁。所有人员在实验区内必须穿着遮盖前身的长袖隔离服或长袖长身的工作服。当工作中有危险物喷溅到身上的可能时,应使用一次性塑料围裙或防渗外罩。有时还需要佩戴其它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披肩或面罩等。 采血员和其他需要接触病员的工作人员,在接触病员时需穿实验服或工作服。 个人防护服装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遇被危险物品严重污染,则应立即更换。盛放被污染的实验服和工作服,应用合适的、有标识并能防渗的包装。清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放射性活度是样品在单位时间发生衰变的次数 B:Bq是指1克镭的放射性活度 C:半衰期是指一定数量的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数目减少到初始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D:Bq是指放射性核素在1秒发生1次核衰变 2、以下哪项不是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目的:D A:保护实验者不受实验对象侵染 B:确保实验室其他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 C: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 D:保证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 3、放射实验操作后应该?D A:将含有同位素的容器,废液等正确处理 B:清理实验桌,水槽,和其他涉及区域 C:辐射监测仪器监测个人及操作区域放射性,并记录,如果存在污染,及时报告辐射管理人员 D:以上均正确 4、被微生物等生物材料污染的金属器皿不可以采用以下哪种溶液进行消毒:D A:2%戊二醛 B:75%酒精溶液 C:75%酒精溶液 D:高浓度肥皂水 5、不属于常用辐射量的是:D A:当量剂量 B:吸收剂量 C:有效剂量 D:放射性活度 6、常规微生物操作规程中的安全操作要点,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C A: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 B:禁止在工作区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物 C: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不必进行灭菌 D:以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 7、高温实验装置使用注意事项,错误的是D A:注意防护高温对人体的辐射 B:熟悉高温装置的使用方法,并细心地进行操作 C:如不得已非将高温炉之类高温装置置于耐热性差的实验台上进行实验时,装置与台面之间要保留一厘米以上的间隙,并加垫隔热层,以防台面着火 D:使用高温装置的实验,要求在防火建筑或配备有防火设施的室进行,并要求密闭,减少热量损失 8、取用化学药品时,以下哪些事项操作是正确的?D A:取用腐蚀和刺激性药品时,尽可能带上橡皮手套和防护眼镜。 B:倾倒时,切勿直对容器口俯视;吸取时,应该使用橡皮球。 C:开启有毒气体容器时应带防毒用具。 D:以上都是 9、放射性衰变的规律是:B A:零级动力学 B:一级动力学(指数衰变)

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培训系统实验指导书(DOC 96页)

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培训系统实验指导书(DOC 96页)

C HANG S HA T ONG Q ING E LECTRICAL AN D I NFORMATION C O.LTD TQXDZ-II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培训系统 实验指导书 长沙同庆电气信息有限公司

目录 第1章概述 (1) 1.1 系统简介 (1) 1.2 系统特点 (1) 1.3 系统构成 (1) 1.3.1发电机组及控制 屏…………………………………………………. (1) 1.3.2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培训系 统 (8) 1.3.3组态接线 屏………………………………………………… (13) 第2章电力系统自动装置课程实验 (17) 2.1 同步发电机准同期并列实验 (17) 2.1. 3.1机组启动和建 压…………………………………………………. (17) 2.1. 3.1.3恒定越前时间测 试………………………………………………… (18)

2.1. 3.2手动准同期并列实 验……………………………………………….… (19) A.按准同期条件手动合 闸…………………………………………….… (19) B.偏离准同期并列条件合 闸………………………………………….…… (20) 2.1. 3.5半自动准同期并 列…………………………………………………. (21) 2.1. 3.6全自动准同期并 列……………………………………………….… (21) 2.1. 3.7不同准同期条件对比实 验……………………………………….………… (22) 2.2 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实验 (24) 2.2. 3.1不同Α角对应的励磁电压测 试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