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杠机械制造课程设计

丝杠机械制造课程设计
丝杠机械制造课程设计

目录

1 丝杠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

1.1 丝杠的用途 (1)

1.2 丝杠的技术要求 (1)

1.3 审核丝杠的工艺性 (1)

1.4 确定丝杠的生产类型 (1)

2 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 (2)

2.1 选择毛坯 (2)

2.2 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2)

2.3、绘制毛坯简图 (2)

3 拟定丝杠工艺路线 (2)

3.1 定位基准的选择 (2)

3.1.1 粗基准的选择 (3)

3.1.2 精基准的选择 (3)

3.2 各表面加工方案的确定 (3)

3.3 加工阶段的划分 (3)

3.4 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3)

3.5 工序顺序的安排 (4)

3.5.1 机械加工工序 (4)

3.5.2 热处理工序 (4)

3.5.3 辅助工序 (4)

3.6 机床设备及工艺设备的选用 (4)

3.6.1 机床设备的选用 (4)

3.6.2 工艺装备的选用 (4)

3.7 确定工艺路线 (4)

4 确定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 (5)

4.1 工序-粗车外圆端面及台阶 (5)

4.2 工序—车梯形螺纹 (5)

4.2.1 工序加工过程 (5)

4.2.2 确定工序尺寸 (5)

4.3工序—粗铣 (6)

4.4 工序—半精车精车外圆 (7)

4.4.1工序精车外圆 (7)

4.4.2工序半精加工外圆 (7)

5 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 (7)

5.1工序-粗车外圆端面及台阶 (7)

5.1.1 确定切削用量 (7)

5.1.2 时间定额的计算 (7)

5.2 工序—车梯形螺纹 (8)

5.2.1 确定切削用量 (8)

5.2.2 时间定额的计算 (9)

5.3 工序—铣削 (10)

5.4 工序—半精车精车外圆 (11)

5.4.1 确定切削用量 (11)

5.4.2 时间定额的计算 (12)

6 总结 (14)

参考文献 (14)

附: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工序卡片

零件图纸

1 丝杠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1 丝杠的用途

丝杠是将旋转运动变成直线运动的传动副零件,它被用来完成机床的进给运动。机床丝杠不仅要能传递准确的运动,而且还要能传递一定的动力。所以它在精度、强度以及耐磨性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

其功用为支承传动零件(齿轮、皮带轮等)、传动扭矩、承受载荷,以及保证装在主轴上的工件或刀具具有一定的回转精度。表面特点:外圆、内孔、螺纹、花键。

1.2 丝杠的技术要求

将该零件的全部技术要求列于表1—1中。该零件的材料为45钢,硬度为28—32HRC ,选用的热处理方式为调质处理,可以提高零件硬度及韧性。

表1—1丝杠零件技术要求表

1.3 审查丝杠的工艺性

分析零件图可知,该零件由外圆柱面,螺纹表面,键槽表面组成。加工时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紧。以零件中心轴线为基准,加工顺序由粗到精,由近到远,两次装夹尽可能加工出较多的工作表面。

该零件的大部分表面加工精度较低,通过粗车,再半精车就可以达到加工要求。

1.4 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

生产纲领的大小对生产组织和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各工序所需专业化和自动化的程度,决定了所应选用的工艺方法和工艺设备。 生产纲领计算:N=Qn (1+ a %)(1+ b %) 式中: N —零件的年产量(件/年); Q —产品的年产量(台/年);

加工表面 尺寸偏差/㎜ 公差及精度

表面粗糙度Ra/ 形位公差/㎜

?20mm 外圆面 20

?+0.0180

IT7 1.6

?18mm 外圆面

18?+0.030

IT8 3.2 — 端面 — IT13 12.5 — 槽宽/深 — IT9/IT11 12.5 — 退刀槽 —

IT7 12.5 — Tr36×6—7e

36?

IT7

12.5

n—每台产品中该零件的数量(件/台);

a%—该零件的备品率(备品百分率);

b%—该零件的废品率(废品百分率)。

根据生产要求可以确定生产类型为单件小批量生产。

2 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

2.1 选择毛坯

题目给定的零件是丝杠,轴类零件可根据使用要求、生产类型、设备条件及结构,选用棒料、锻件等毛坯形式。对于外圆直径相差不大的轴,一般以棒料为主;而对于外圆直径相差大的阶梯轴或重要的轴,常选用锻件,这样既节约材料又减少机械加工的工作量,还可改善机械性能。一般只有某些大型的,结构复杂的轴才采用铸件,因而结合题目,选用棒料。

2.2 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2.2.1 公差等级

由丝杠的功用和技术要求,确定该零件的公差等级为普通级。

2.2.2 棒料形状复杂系数

由丝杠零件图分析计算,可大致确定棒料的端面半径,及总长,即r=25mm , L=850mm 。

2.2.3 零件表面粗糙度

由丝杠零件图可知,该丝杠各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均大于等于1.6μm。即Ra≥1.6μm。2.3 绘制丝杠锻造毛坯简图

3 拟定丝杠工艺路线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定位基准有粗基准和精基准之分,通常先确定精基准,然后确定粗基准。

3.1.1精基准的选择

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和装配要求,选择设计基准为丝杠的左端面和丝杠中心轴线作为精基准,符合“基准重合”原则。同时,零件上的很多表面都可以采用该组表面作为精基准。又遵循了“基准统一”原则,丝杠中心轴线是设计基准。有利于避免被加工零件由于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误差,另外,为了避免在机械加工中产生夹紧变形,选用丝杠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夹紧稳定可靠。

3.1.2粗基准的选择

作为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没有飞边,毛刺或其他表面缺欠。本零件选用丝杠的右端面作为粗基准,采用丝杠的右端面做粗基准加工左端面,接着以左端面为基准加工右端面,可以为后续的工序准备好基准。

3.2 各表面加工方案的确定

根据毛坯零件图上各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查表1—9和表1—11,确定各表面加工方案。

表3—1丝杠零件各表面加工方案

加工表面经济精度粗糙度加工方法

φ20mm外圆面IT7 1.6μm粗车—半精车—精车φ18mm外圆面IT8 3.2μm粗车—半精车

端面IT13 12.5μm粗车

槽宽/深IT9/IT11 12.5μm粗铣

退刀槽—12.5μm粗车

Tr36×6—7e —12.5μm粗车—半精车

3.3 加工方案的划分

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总是先粗加工后精加工,该丝杠加工质量要求较高,可将加工阶段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三个阶段。

在粗加工阶段,首先将精基准左端面准备好,使后续工序都可以采用精基准定位加工,保证其他加工表面的精度要求。另外,需要粗车,粗铣,切槽的面的加工,可放在粗加工阶段进行。在半精加工阶段。完成键槽以及切槽的加工,在精加工阶段。进行丝杠其他端面需精车的部分。

3.4 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工序的集中与分散是确定工序内容多与少的依据,它直接影响整个工艺路线的工序数目及设备,工装的选用等。本零件中生产类型为批量生产,确定选用工序集中地原则组织工序内容。一方面采用通用机床配以专用夹具加工,以提高生产率,一方面可以减少工件的装夹次

数。有利于保证各加工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并可以缩短辅助时间。

3.5 工序顺序的安排

3.5.1 机械加工工序

1)遵循“先基准,后其他”原则,首先加工精基准—丝杠左端面和工件找正。

2)遵循“先粗后精”原则,对各加工表面都是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其次是半精加工工序。最后是精加工工序。

3)遵循“先主后次”原则,先加工主要表面,零件左端面及右边几个端面,后加工次要表面—键槽,退刀槽

3.5.2 热处理工序

粗加工和热处理之后,安排校直工序;再半精加工,安排去毛刺,中检工序:精加工之后,安排去毛刺,清洗和终检工序。

综上所述。该零件工序安排顺序为:基准加工—主要表面粗加工及一些余量大的表面粗加工—主要表面和必要表面加工—热处理—主要表面精加工,其间穿插一些辅助工序。

3.6 机床设备及工艺设备的选用

3.6.1机床设备的选用

在单件小批量生产条件下。查表4—1和表4—15可以选用CA6140车床和X51铣床。

3.6.2 工艺装备的选用

工艺装备主要包括刀具,夹具,量检具和辅具等,其中夹具应选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和V 形块。

3.7 确定工艺路线

综上所述,制订了丝杠的工艺路线。详见表3—2

表 3—2 丝杠工艺路线

工序号工序名称机床

10 车端面打中心孔CA6140

20 车外圆CA6140

30 调质处理—

40 半精车外圆CA6140

50 精车外圆CA6140

60 粗车梯形螺纹槽—

70 半精车梯形螺纹—

80 铣键槽X51

90 切槽CA6140

100 终检—

4 确定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

4.1 工序-粗车外圆端面及台阶

(1)粗加工?36.5mm外圆及台阶?20mm和台阶?18mm及台阶?15mm与端面

工序加工过程为

粗车?36.5mm外圆及台阶?20mm和台阶?18mm及台阶?15mm(以?36.5外圆定位),保证P1=?36.5mm,P2=?20mm,P3=100mm,P4=?18mm,P5=55mm,P6=?15mm,P7=9mm

查表2—11知:外圆粗车余量为3.0mm 端面粗车余量为1.8mm

(2)粗加工?36.5mm外圆及?20mm端面及外圆

工序加工过程为

粗车?36.5mm外圆(以?36.5外圆定位),保证工序尺寸P1=?36.5mm

粗车?20mm外圆及端面(以?36.5外圆定位),保证P2=?20,P3=45mm

查表2—11知:外圆粗车余量为3.0mm 端面粗车余量为1.8mm

4.2 工序—车梯形螺纹

4.2.1 工序加工过程

1)粗车保证工序尺寸P

1

2)半精车保证工序尺寸P

2

4.2.2 确定工序尺寸

1)确定工序尺寸P

2

由图知P

2=d

2

=29mm 。

2)确定工序尺寸P

1

由图知P

1=Z

2

+P

2

,其中Z为半精车余量,查表2-25 ,确定Z

2

=2.2mm 。故

P 1=31.2mm,由于工序尺寸P

2

是在粗车加工中保证的,故查表粗车工序的经济加工精度为

IT-12 —IT-14,因此确定该工序尺寸公差为IT12,其公差值为0.25mm,工序尺寸按入体

原则标准,由此可初步确定工序尺寸P

1=31.25

-0.25

.

3)加工余量的校核,如图所示尺寸链中,Z

2

是封闭环。

故 Z max =P 1max

-P 2min

=31.2+0-29=2.2 Z min =P 1

min -P 2

max

=31.2-0.25-29=1.95

校核结果表明,余量Z 2的工序尺寸公差是合理的。

经上述分析计算,可确定各工序尺寸分别是 P 2=29mm , P 1=31.250-0.25

d

d p

p

4.3 工序—粗铣

查工艺手册知粗铣余量为5mm ,精铣余量为1mm ,各工序按加工经济精度,查参考文献可知粗铣精度为IT9,精铣为IT8

,查机械制图可知各工步的公差值粗铣为0.03mm ,精铣为0.03mm ,综上所叙,该工序各工步的工序尺寸,粗铣工序尺寸d 1 =5+0.03 0 ,精铣工序尺寸d 2 =1+0.03 0

4.4 工序—半精车精车外圆

4.4.1工序精车外圆

查表2-11可知对于Φ20精车余量Z 3=1mm

半精车余量Z 2 =1mm 粗车余量 Z 1=3mm

各工序的经济精度由表1-8可知分别为 IT7 IT11 IT13 因此可确定精车工序尺寸P 3= 20+0.018 0mm 半精车工序尺寸P 2 =20+0.21 o

mm

粗车工序尺寸P 1=220.33 0

mm 4.4.2工序半精加工外圆

查表2-11可知对于Φ18半精车余量Z 1=2mm 精车余量Z 2=2.4mm 各工序的经济精度由表1-8可知分别为IT8 IT13 因此可知半精车工序尺寸P 1=18o.03 0mm 粗车工序尺寸P 2=200.33 0

mm

5 确定切削用量和时间定额

5.1 工序-粗车外圆端面及台阶

5.1.1确定切削用量

(1)工序-粗车?36.5外圆端面及台阶

以?50mm 外圆毛坯面定位粗车?50mm 端面,粗车外圆至?36.5mm,再车台阶?20mm,台阶?8mm,及台阶?15mm。分为五工步,由于俩个五步在一台机床上经三抓卡盘装夹一次走刀完成,所以五个工步所用切削速度V 进给量f 均相同

1)确定背吃刀量 则ap1=5mm ap2=7mm ap3=8mm ap4=1mm ap5=1.5mm 2)确定进给量 查表5—2知 f=1mm/r 3)确定车削速度 查表5—2知 V=60m/min

(2)工序40—粗车?20mm 左端与?36.5mm 外圆及台阶?20mm

以?36.5mm 外圆定位粗车?20mm 端面,粗车外圆至?36.5mm,再车台阶?20mm。分为三工步,由于三个五步在一台机床上经三抓卡盘装夹一次走刀完成,所以三个工步所用切削速度V 进给量f 均相同

1)确定背吃刀量 则ap1=5mm ap2=7mm ap3=8mm 2)确定进给量 查表5—2知 f=1mm/r 3)确定车削速度 查表5—2知 V=60m/min

5.1.2 时间定额的计算

(1)车床基本时间tm 的计算

转速n=v/(πd)×1000

=60/(π×50)×1000

=382

查车床转速表故选n=380r/min

基本时间计算公式

tj=(L1+L2+L3+L4+L5)/f m

故式中

L1=50/2=25mm

L2=630mm L3=140mm L4=95mm L5=9mm

fm=f×n=1×380=380mm/min

tj=(25+630+140+95+9)/380=2.365min=141.94s

(2)辅助时间tf的计算

根据第五章第二节所述,辅助时间tf与今本时间tj之间的关系为tf=(.015~0.2)tj,此处去tf=0.2tj则工序30的辅助时间为tf=0.2×141.94=28.388s

(3)其他时间的计算

除了作业时间(基本时间与辅助时间之和)以外,每道工序的单件时间还包括布置工作的、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和准备与终结时间。由于矩形齿花键套生产类型为单件小批量生产,需考虑各工序的准备与终结时间,tz/m为作业是按的3%~25%;而布置工作的时间tb为作业时间的2%~7%,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tx可不考虑,前两项均取3%,则各工序的其他时间[(tz/m)+tb]应按关系式(3%+3%)×(tj+tf)计算,则工序30其他时间为6%×(141.94+28.388)=102.196s

则工序30所需时间

t60=tj+tf+[(tz/m)+tb]=50+10+3.6=63.6s

5.2 工序-车螺纹

5.2.1 确定切削用量

粗车螺纹:

1)确定背吃刀量a

p1

=2.2

查表2-25得a

p1

2)确定进给量。

由表5-1 ,选取该工序进给量取为f=0.8mm/z

3)计算车削速度速度

由表5-2 ,选取车削速度v=60m/min

由式5-1 n=1000v/(πd) ,可求得该工序车刀转速n=1000x60/(36π)≈585.4r/min

查表5-2,CA6140车床的主轴转速系列,取转速n=560r/min,再将此转速代入公式5-1 ,可求出该工序的实际车削速度 v=nπd/1000=63.3m/min

半精车螺纹:

1)确定背吃刀量a p =z 2=2.2

2)确定进给量。

查表5-1 选取该工序进给量为f=0.4mm/z 3)计算车削速度

查表5-2,选取车削速度v=80m/min 由式 5-1 n=1000v/(πd) 可求得该工序车刀转速 n=1000x80/(3.14x31.2)≈824.6r/min 查表4-2 CA6140车床的主轴转速系列,取车刀转速n=710r/min ,再将此转速代入公式5-1,可求出该工序的实际车削速度 v=n πd/1000=69.5m/min

5.2.2 时间定额的计算 1)基本时间t m 的计算

工序1-粗车螺纹

根据表5-43 中车外圆基本时间计算公式i fn

l l l L i fn L t j 21+++== 。 其中l 1=

ap

tan kr

+(2~3)=4.2 ,t j =(710+700+4.2+0)/(0.8×560×3.16)=0.998min=59.9s 。 工序2-半精车螺纹

根据表5-43 中车外圆基本时间计算公式i fn

l l l L i fn L t j 21+++== 。 其中l 1=

ap

tan kr

+(2~3)=5.2 , t j =(710+700+5.2+0)/(0.4×710×3.16)=1.577min=94.6s 。 2)辅助时间t f 的计算

根据第五章第二节所述,辅助时间t f 与基本时间t j 之间的关系为t f =(0.15~0.2)t j ,本零件取t f =0.15t j ,则各工序的辅助时间分别为: 工序1的辅助时间:t f =0.15×59.9=8.99s 工序2的辅助时间:t f =0.15×94.6=14.19s

3)其他时间的计算

除了作业时间(基本时间与辅助时间之和)以为。每道工序的单件时间还包括布置工作的时间、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和准备与终结时间。本零件丝杠的生产类型为单件小批量生产,需要考虑各工序的准备与终结时间,t z /m 为作业时间的3%~5% ;而布置工作的时间t b 是作业时的2%~7% ;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t x 是作业时间的2%~4%,本零件中均取为3%,则各工序的其他时间(t b +t x +(t z /m ))应按关系式(3%+3%+3%)×(t j +t f )计算,它

们分别为:

工序1的其他时间:t

b +t

x

+(t

z

/m)=9%×(59.9+8.99)=6.2s

工序2的其他时间:t

b +t

x

+(t

z

/m)=9%×(94.6+14.19)=9.79s

4)单件时间定额t

dj

的计算

根据公式,单件时间t

dj =t

j

+t

f

+t

b

+t

x

+(t

z

/m),则各工序的单件时间计算分别为:

工序1的单件计算时间:t

dj

=59.9+8.99+6.2=75.09s

工序2的单件计算时间:t

dj

=94.6+14.19+9.79=118.58s

5.3 工序-铣削

粗铣键槽6+0.015

-0.015

mm

①确定背吃刀量a p =2.5mm

一次走刀a p =2.5mm

②确定进给量f

查参考文献粗铣时每转进给量f af ={0.06~0.08}×18=1.25mm/r

③确定切削速度V

查参考文献得Vc ={20~40}m/min =30m/min

④确定主轴转速

n =1000v c∕∏d =95.5r∕min

查参考文献查得相近较小的机床转速为n=95.5r∕min,

所以实际切削速度Vc=29.8m∕min

⑤计算机动时间T j

查参考文献得f mz =75m m∕min

h=1.8mm l1 =2mm l=30mm d=6mm

T j =h+L1 ∕ f mz +l-d∕f mz =1.8+2∕75+30-6∕75=0.37min

粗铣键槽6+0.015

-0.015

①确定背吃刀量a p

一次走刀量a p=0.5mm

②确定进给量f

查参考文献得f={0.5~1.0}mm ∕r =0.5mm ∕r

③确定切削速度V c

查参考文献V c={20-40}m∕min=30m∕ min

④确定主轴转轴n

n=1000V c∕∏d=1000×30∕∏×100 =95.5r∕min

查参考文献查得相近较小的机床转速为n=95r∕min ,所以实际的切削速度为

V c =29.8

⑤ 计算机动时间T j 查参考文献的f mz =75mm ∕min h=1.8mm h=2mm L=30mm d=mm

T j =h + L 1∕f mz +L -d ∕f mz =0.37min

5.4 工序-半精车精车外圆 5.4.1确定切削用量

工步:半精车Φ20

确定背吃刀量:ap=Z 2/2=0.5mm

确定进给量:查表4-1,5-2按机床功率2~5kw 及工件材料,刀具材料选择该 工序进给量f=0.4mm/r

计算切削速度:查表5-2确定其车削速度V=6om/min ,代入式

d

V

n 1000=

得n ==d V 100020

1000

60?? =954.9r/min 根据表4-2,可取n=900r/min 代入得

min /5.561000

900201000m d n V =??==

工步:精车Φ20

确定背吃刀量:ap= Z 1/2=0.5mm

确定进给量:查表5-2取f=0.2mm/r

计算切削速度:查表5-2:确定其车削速度V=75r/min 代入式

d

V

n 1000=

得min /6.119320

75

10001000r d v n =??==

根据表4-2可取n=1120r/min 代入得

==

1000d n V min /3.701000

20

1120m =?? 工步:半精车Φ18

确定背吃刀量:ap=Z 1/2=1mm

确定进给量:查表5-2取f=0.5mm

计算切削速度:查表5-2确定其切削速度V=60m/min 代入式

d

v

n 1000=

得min /10611860

10001000r d v n =??== 根据表4-2可取n=900r/min 代入得

min /8.501000

18

9001000m d n V =??==

5.4.2时间定额的计算

1)基本时间t m 的计算

工步:半精车Φ20

由表5-43可知车外圆的基本时间计算公式为

i fn

l l l L i fn L t j 21+++==

其中l=45mm l 1=3mm l 2=0 则s t j 53.02900

4.03

4548=??++=

工步:半精车Φ18

由表5-43可知车外圆的基本时间计算公式为

i fn

l l l L i fn L t j 21+++==

其中l=50mm l 1=3mm l 2=0 则s t j 47.02900

5.03

5053=??++=

工步:精车Φ20

由表5-43可知车外圆的基本时间公式为

i fn

l l l L i fn L t j 21+++==

其中l=50mm l 1=3mm l 2=0 则s t j 6.821120

2.03

4548=??++=

2)辅助时间f t 计算

根据第五章第二节所述,辅助时间f t 与基本时间j t 之间的()j f t t 2.015.0-=本例取0.15则各个工序的的辅助时间分别为:

精车Φ20辅助时间:s t f 11.053.015.0=?= 半精车Φ20辅助时间:s t f 72.16.815.0=?= 半精车Φ18辅助时间:s t f 10.047.015.0=?=

3)其他时间的计算 除了作业时间(基本事件与辅助时间之和)之外,每道工序的单件时间还包括布置工

作地时间,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和准备与终结时间。由于本例滑移齿轮的生产型为大批生产,需要考虑各个工序的准备与终结时间m t z /为作业时间的3%~5%。而布置工作地时间是作业时间的2%~7%,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x t 是作业时间的2%~4%。本例则均取3%。则各工序的其他时间()()m t t t z x b /++应该按公式计算:()()

f j t t +?++%3%3%3 它们分别为:

精车Φ20的其它时间:()()m t t t z x b /++()s 06.011.053.0%9+== 半精车Φ20的其他时间:()()m t t t z x b /++=()s 93.072.16.8%9=+ 半半精Φ18车的其他时间:()()m t t t z x b /++()s 05.010.047.0%9=+=

4)单件时间额定dj t 的计算

根据公式单件时间定额()m t t t ?t t z x f j dj /+++=,则各个工序的单件时间分别为:

精车Φ20的单件计算时间:()s s t dj 7.006.011.053.0=++=

半精车Φ20的单件计算时间:()s s t dj 25.1193.072.16.8=++= 半精车Φ18的单件计算时间:()s s t dj 62.005.010.047.0=++=

将上述各项内容填入工艺卡片中,得到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6 总结

本次机械课程设计是我们在学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对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机械零件结构设计进一步了解的一个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环节。

我们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将能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进行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训练,并逐步掌握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零件制造工艺设计和工艺装备选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加工方法、加工装备等基本知识,确定各工序的工装与设备等方面的综合知识。

在开始做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前,我们认真阅读了机械零件加工工艺指导书,对零件图进行仔细的分析,从而在设计前有一个清晰的思路。首先我们对零件进行了工艺分析,如毛坯尺寸大小的确定和材料的确定,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案法,拟定加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夹具、刀具与切削用量的确定等。在工艺分析上,让我们巩固了在大一大二时学的机械制造、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CAD绘图等专业课程,是我们更好把各专业课相结合起来去完成课程设计。随着丝杠零件加工工艺设计做完,也将意味我们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即将结束,但在这段时间里面我们觉得自己是努力并快乐的。在繁忙的的日子里面,曾经为解决技术上的问题,而去翻我们所学专业的书籍。经过这段时间我们真正体会了很多,也感到了很多。

在此感谢我们的老师.,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们工作、学习中的榜样;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们无尽的启迪;这次课程设计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老师您的细心指导。而您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们能够很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

总之,这次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课程给我们的帮助是巨大的,通过这次学习,我们更加深入的理解并掌握了大学的专业知识,加强了专业技能的锻炼。

参考文献

【1】姜全新机械制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11

【2】王茂元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2

【3】张至丰机械工程材料成型工艺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3

【4】毛平淮互换性与测量性技术基础(2)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10

【5】李集仁、翟建军模具设计与制造(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2

【6】邹青、呼咏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2)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6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工序号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荆楚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终检 切槽

铣键槽

半精车长700的大径Φ36的梯形螺纹

粗车长700的大径Φ36梯形螺纹 精车左右两边长45的Φ20外圆 半精车左右两边长45的Φ20和长50的Φ18外圆 热处理,调质处理 36的外圆,以及右端长50的Φ18的外圆 粗车外圆左右两边长45的Φ20外圆,长700的Φ

车端面打中心孔 工 序 名 称 与 内 容

生产类型 零件编号 零件名称

CA6140 X51 CA6140 CA6140 CA6140 CA6140 — CA6140

CA6140 机 床 单件批量

丝杠

— V 形块 分度头

V 形块

V 形块 V 形块 V 形块 — V 形块

V 形块 夹 具 毛坯重量 毛坯种类 材料牌号

切槽刀 键槽铣刀 螺纹刀 螺纹刀 45弯头车刀 45弯头车刀 — 90外圆车刀

中心钻 刀 具

棒料

45钢

游标卡尺 游标卡尺 专用量具 螺纹环规 螺纹环规 游标卡尺 游标卡尺 — 游标卡尺 千分尺 游标卡尺 量具 审核 指导 编制

塞规 千分尺 千分尺 千分尺 千分尺 千分尺 — 千分尺 千分尺 辅助工具

0.71

1.58

0.998

0.7

0.81

3.098

时间定额(分)

(日期)

共 1 张

第 1 张

5 4 3 2 1 工步号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荆楚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车台阶?15mm 车台阶?18mm 车台阶?20mm 粗车?36.5mm 外圆 平端面 工步内容

9 95 140 630 25 走刀长度(mm ) 设备型号

设备名称

工序名称

工序编号 生产类型

零件编号

零件名称

1 1 1 1 1 走刀次数 CA6140

车床

车端面

小批量

丝杠

380 380 380 380 380 主轴转速(r/min) 冷却液

工序工时

夹具名称

夹具编号

毛坯重量

毛坯种类

材料牌号

60 60 60 60 60 切削速度(m/s)

2.363

三爪卡盘

棒料

45钢

1 1 1 1 1 进给量(mm/r) 审核

指导

编制

同时加工件数 1.5 1 8 7 5 背吃刀量(mm)

0.023

0.25

0.368

1.657

0.065

工时定额

(min )

(日期)

(日期)

(日期)

共 7 张

第 1 张

3 2 1 工步号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荆楚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车台阶?20mm 车?36.5mm 外圆 平端面 工步内容

45 210 25 走刀长度(mm ) 设备型号

设备名称

工序名称

工序编号 生产类型

零件编号

零件名称

1 1 1 走刀次数 CA6140

车床

粗车外圆

小批量

丝杠

380 380 380 主轴转速(r/min) 冷却液

工序工时

夹具名称

夹具编号

毛坯重量

毛坯种类

材料牌号

60 60 60 切削速度(m/s)

0.735

三爪卡盘

棒料

45钢

1 1 1 进给量(mm/r) 审核

指导

编制

同时加工件数 8 7 5 背吃刀量(mm)

0.118

0.552

0.065

工时定额

(min )

(日期)

(日期)

(日期)

共 7 张

第 2 张

1 工步号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荆楚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粗车长

700

工步内容

的大径

Φ

36

梯形螺纹

700 走刀长度(mm)设备型号设备名称工序名称工序编号生产类型零件编号零件名称1 走刀次数CA6140 车床粗车螺纹单件批量丝杠560 主轴转速(r/min) 冷却液工序工时夹具名称夹具编号毛坯重量毛坯种类材料牌号1.055 切削速度(m/s) 0.998 棒料45钢0.8 进给量(mm/r) 审核指导编制同时加工件数2.2 背吃刀量(mm)

0.998 工时定额(min)(日期)(日期)(日期)共7 张第3 张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车床主轴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车床主轴的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内容: 1、车床主轴的零件图 1 张 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2 张 3、机械加工工序卡25 张 4、课程设计说明书 1 份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毕业设计是我们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使我们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本课程,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去解决专业范围内的工程技术问题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 我们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正确使用技术资料,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这次综合能力运用的机会! 其主要目的是: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的一般工程问题的独立能力,拓宽和深化所学的知识。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设计思维,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规范和方法。 3.培养学生正确的使用技术知识,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和技巧。 4. 培养学生进行调整研究,面向实际,面向生产,向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的基本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第一章课题介绍 1.1、课题 车床主轴是车床的主要零件,它的头端装有夹具、工件或刀具,工作时要承受扭曲和弯矩,所以要求 有足够的刚性、耐磨性和抗振性,并要求很高的回转精度。所以主轴的加工质量对机床的工作精度和使用 寿命有很大的影响。 其原始资料如下: 零件材料: 45钢 技术要求:

1、莫氏锥度及1:12锥面用涂色法检查,接触率为大于等于70% 。 2、莫氏6号锥孔对主轴端面的位移为+2 。 3、用环规紧贴C面,环规端面与D端面的间隙为0.05~0.1 。 4、花键不等分积累误差和键对定心直径中心的偏移为0.02 。 生产批量:中等批量 零件数据:(见零件图) 图1 车床主轴零件图 1.2、设计要求 要求编制一个车床主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按照老师的设计,并编写设计说明书。具体内容如下: 1、选择毛胚的制造方法,指定毛胚的技术要求。 2、拟定车床主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系别机电工程系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方向机电一体化 课程名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学号 06080729 姓名张森 指导教师 题目名称 CA6140车床拨叉 设计时间 2011年3-6月 2011 年 5 月日

目录 一、序言 (1)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2) 三、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4) 四、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8) 五、工序设计 (10) 六、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 (12) 七、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15) 八、设计心得 (17) 九、参考文献 (18) 十、附图 (19)

序言 一、序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基础和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次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次课程程设计是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机械制造工艺问题,设计了机床专用夹具这一典型的工艺装备,提高了结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经验不足,设计中还有血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教。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零件的作用 本次设计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变速齿轮拨叉,用于双联变换齿轮的啮合,输出不同的转速,已达到变速的目的。该拨叉应用在CA6140车船的变速箱变速机构中机构中。拨 孔与变速叉轴联结,拨叉脚则夹在双叉头以φ22mm孔套在变速叉轴上,并用销钉经8mm 联变换齿轮的槽中。当需要变速时,操纵变速杆,变速操纵机构就通过拨叉头部的操纵槽带动拨叉与变速叉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动,拨叉脚拨动双联变换齿轮在花键轴上滑动以改换转速,从而改变车床的主轴转度。 该拨叉在改换转速时要承受弯曲应力和冲击载荷的作用,因此该零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韧性,以适应拨叉的工作条件。该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为拨叉脚两端面、叉轴孔mm(H7)和锁销孔φ8mm,在设计工艺规程时应重点予以保证。 图1-1 拨叉零件图 2.零件的技术要求 CA6140车床拨叉技术要求表1-1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实例

~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拨叉(二)(CA6140)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工装设计(年产量:4,000件) 设计内容: 1.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填写工艺文献1套,绘 制零件毛坯图1张 2.设计夹具1套,绘制夹具装配图和主要结构零 件 图各1张 " 3.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设计时间: [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完成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通过机床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汇总所学专业知识如一体(如《机械零件设计》、《金属切削机熟悉与理解,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床》、《机械制造工艺》等)。让我们对所学的专业课得以巩固、复习及实用,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机结合;使我们对各科的作用更加深刻的 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夹具设计原理课程,经过生产实习取得感性知识后进行的一项教学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学会综合运用以前所学过的全部课程,并且独立完成的一项工程基本训练。同时,也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 1、能熟练的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夹具设计原理的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合理制订工艺规程等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零件某道工序的夹具设计,学会工艺装备设计的一般方法。通过学生亲手设计夹具的训练,提高结构设计的能力。

3、课程设计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并学会使用手册、查询相关资料等,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定的拨叉(CA6140)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挡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工作过程:拨叉零件是在传动系统中拨动滑移齿轮,以实现系统调速。转向。其花键孔?25与轴的配合来传递凸轮曲线槽传来的运动。零件的2个交叉头补位与滑移齿轮相配合。 —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拨叉(二)共有两个加工表面,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

ca6140车床套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工序卡片【6张】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生产类型大批生产工序号 2 零件名称车床套零件号 零件重量同时加工零件 数 1 材料毛坯 牌号硬度型式重量 45 HB190~ 210 圆钢 设备夹具和辅助工具名称型号 三爪卡盘 车床CA6140 工序工 步 工步说明 刀 具 量 具 走刀 长度 (mm) 走刀 次数 切削 深度 (mm) 进给量 (mm/z) 主轴 转速 (r/ min) 切削 速度 (mm/s ) 基本工 时min 2 1 2 3 夹φ75外圆,粗车一端面,车 外圆φ42.4,长43,外圆φ45.4, 长41,外圆φ70,长5 钻内孔φ23 扩孔φ24.8 掉头装夹,粗车相同参数 切断 45°硬质合金 车刀 Φ23麻花钻 Φ24.8扩孔钻 切断刀 游标卡尺43 45 5 90 90 35 6 4 2 1 1 1 3 3 2 0.6 0.6 0.6 0.20 0.56 500 500 560 200 250 117.8 117.8 122.1 14.45 17.85 1.92 1.60 0.06 2.65 0.714 10.1

卧式铣床X62W 工序工 步 工步说明 刀 具 量 具 走刀 长度 (mm) 走刀 次数 切削 深度 (mm) 进给量 (mm/r) 主轴转 速 (r/mi n) 切削 速度 (m/mi n) 基本工 时min 5 1 铣开挡5H9,保证尺寸2 6 φ63三面 刃铣刀游标 卡尺 9 1 4 0.06 750 148 0.04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生产类型大批生产工序号 6 零件名称车床套零件号

零件重量同时加工零件数 1 材料毛坯 牌号硬度型式重量 45 HB190~ 210 圆钢 设备夹具和辅助工具名称型号 专用钻床夹具摇臂钻床Z35 工序工 步 工步说明 刀 具 量 具 走刀 长度 (mm) 走刀 次数 切削 深度 (mm) 进给量 (mm/r) 主轴转 速 (r/mi n) 切削 速度 (mm/r ) 基本工 时min 6 1 钻孔φ7,钻锥孔φ13 φ7麻花 钻 φ13x90 度锪钻游标 卡尺 4.5 2 1 1 4.5 2 0.20 0.20 530 530 11.65 11.65 0.108 0.047 0.155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生产类型大批生产工序号7 零件名称车床套零件号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原始资料 1.齿轮的零件图样 2.生产类型:成批生产 3.生产纲领和生产条件 二:课程设计任务书 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工艺方案。 2.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完成某一表面工序设计(如孔、外圆表面 或平面),确定其切削用量及工序尺寸。 3.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工艺过程卡片和工序卡片)l套。 4.设计夹具一套到二套,绘制夹具装配图2张。 5.撰写设计说明书1份。 三:参考文献 1.熊良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刘长青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指导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目录 说明 (4) 第一章零件的分析 (6) 1.1零件的工作状态及工作条件 (6) 1.2零件的技术条件分析 (6) 1.3零件的其他技术要求 (7) 1.4零件的材料及其加工性 (8) 1.5零件尺寸标注分析 (9) 1.6检验说明 (9) 1.7零件工艺分析 (10) 第二章齿轮毛坯的设计 (11) 2.1毛坯种类的确定 (11) 2.2毛坯的工艺要求 (11) 第三章工艺规程设计 (13) 3.1工艺路线的制定 (13) 3.2机床、夹具、量具的选择 (16) 第四章齿轮加工机床夹具设计 (17) 4.1专用机床夹具设计目的 (17) 4.2机床夹具的作用与组成 (17) 4.3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 (18) 4.4机床夹具设计的一般步骤 (18) 4.5专用齿轮加工夹具的设计 (20) 心得体会 (21)

说明 齿轮是机械传动中应用极为广泛的零件之一。汽车同步器变速器齿轮起着改变输出转速、传递扭矩的作用,所以在齿轮加工过程中要求较为严格。变速器齿轮应具有经济精度等级高、耐磨等特点,以提高齿轮的使用寿命和传动效率。齿轮在工作时,要求传动平稳且噪声低,啮合时冲击应小。 齿轮本身的制造精度,对整个机器的工作性能、承载能力及使用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根据其使用条件,齿轮传动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传递运动准确性 要求齿轮较准确地传递运动,传动比恒定。即要求齿轮在一转中的转角误 差不超过一定范围。 (二)传递运动平稳性 要求齿轮传递运动平稳,以减小冲击、振动和噪声。即要求限制齿轮转动时瞬时速比的变化。 (三)载荷分布均匀性 要求齿轮工作时,齿面接触要均匀,以使齿轮在传递动力时不致因载荷分布不匀而使接触应力过大,引起齿面过早磨损。接触精度除了包括齿面接触均匀性以外,还包括接触面积和接触位置。 (四)传动侧隙的合理性 要求齿轮工作时,非工作齿面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以贮存润滑油,补偿因温度、弹性变形所引起的尺寸变化和加工、装配时的一些误差。 齿轮的制造精度和齿侧间隙主要根据齿轮的用途和工作条件而定。对于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心得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为期一学期的课程设计接近了尾声,对于我来说,每一次的课设我都能得到不一样的收获。此次的机械制造课设与以往的有很大的不同,这是我们第一次自己规划方案,自己设计图纸,自己按照图纸亲手加工。整个过程都得亲自参与。所以在最后实物到我们手中时,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成就感。 我们的方案换了两次,之前的方案因为不适合加工要求,不得不换了第二个方案。从此中我认识到一个设计不止要考虑到美观,实用等方面,还要考虑到能够有良好的加工性,也就是说就像制造课程中所说的要具有零件的相似性,保持原材料尽量相等,比如说我们第一个方案中零件的结构都比较复杂,且单种零件的数量也小,好多也需要二次加工。但是在第二个方案中大多数为杆件,原材料均只用钢板即可。此次加工中我们基本上使用的加工方法为线切割。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线切割时首先要正确的加紧定位钢板,其次是要合理规划零件加工的排版问题。之后还有对切割后的杆件进行打孔,首先对杆件涂抹蓝墨水,然后划线定孔中心的位置,最后使用钻床手动钻孔。 此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主要负责画图纸和编写说明书。因为此次的图纸要作为之后加工的基础,所以再也不能马虎对待,图纸的制作过程中,我错过了好多细节,幸好在之后同学的检查中得到了修改。 此次的机械爪课程设计,首先使我对机械爪的分类,能实现要求的几种典型分类有了一定了解,其次通过这段时间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宽所学的知识;通过设计实践,树立了正确的设计思想,增强创新意思和竞争意识,熟悉掌握了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也培养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也加强了我与他人的合作沟通能力,怎样在一次任务当中合理分配,合理调节,使大家的长处得到最大的优化。每一项都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的能力。 总体来说,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受益匪浅。培养了我的设计思维,增加了实际操作能力,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让我体会到了搞设计艰辛的同时,更让我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最后,衷心的感谢王刚老师能够在此次课程过程中给予我们适当的指导。也希望学校在之后能够多开设这种锻炼我们实践动手能力的课程。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实例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拨叉(二)(CA6140)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工装设计(年产量:4,000件) 设计内容: 1、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填写工艺文献1套,绘制零件毛坯图1张 2、设计夹具1套,绘制夹具装配图与主要结构零 件 图各1张 3、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设计时间: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就是在我们完成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通过机床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汇总所学专业知识如一体(如《机械零件设计》、《金属切削机熟悉与理解,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床》、《机械制造工艺》等)。让我们对所学的专业课得以巩固、复习及实用,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机结合;使我们对各科的作用更加深刻的 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就是在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夹具设计原理课程,经过生产实习取得感性知识后进行的一项教学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学会综合运用以前所学过的全部课程,并且独立完成的一项工程基本训练。同时,也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1、能熟练的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与夹具设计原理的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合理制订工艺规程等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零件某道工序的夹具设计,学会工艺装备设计的一般方法。通过学生亲手设计夹具的训练,提高结构设计的能力。 3、课程设计过程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并学会使用手册、查询相关资料等,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定的拨叉(CA6140)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挡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工作过程:拨叉零件就是在传动系统中拨动滑移齿轮,以实现系统调速。转向。其花键孔?25与轴的配合来传递凸轮曲线槽传来的运动。零件的2个交叉头补位与滑移齿轮相配合。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拨叉(二)共有两个加工表面,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 1、一花键孔的中心线为基准的加工面 这一组面包括?25H7的六齿方花键孔、?22H2的花键低空及两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夹具设计工艺设计要点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制订轴承端盖工艺及直径为10mm孔夹具设计 班级: 学生: 指导教师:

目录 设计任务书 一、零件的分析……………………………………… 二、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二)、基面的选择……………………………… (三)、制订工艺路线……………………………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 才的确定……………………………………………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三、夹具设计………………………………………… 四、参考文献………………………………………… 订做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工艺及夹具设计- 1 -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 轴承端盖具有密封,定位的作用,因此结合面要有比较高的表面质量,孔系加工也要求有比较高位置精度和形状精度,这个零件从零件图上可以看出,所有加工表面是以?16mm为中心的,包括:?32H7mm及倒角,尺寸为?11mm,?7mm的沉头孔及螺纹孔,M5螺纹底孔,?11mm,?10mm进油孔,以及?56mm圆柱面,?16mm孔与?56mm柱面同心度为0.025; 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于这些加工表面而言,我们首先加工出?56mm外圆柱面,并以此为粗基准加工出关键部分孔?16mm,并以此为基准加工其它表面,并且保证其它表面与孔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 二、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到该零件在车床中的受力并保证零件的工作可靠性,零件为中批生产,而且零件的尺寸不大,因此,毛坯可采用金属模砂型铸造。 (二)基面的选择 1 基准选择原则 ①粗基准的选择 选择粗基准时,主要要求保证各加工面有足够的余量,使加工面与不加工面间的位置符合图样要求,并特别注意要尽快获得精基面。具体选择时应考虑下列原则: 1) 选择重要表面为粗基准 2) 选择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为粗基准 3) 选择较为平整光洁、加工面积较大的表面为粗基准以便工件定位可靠、夹紧方便。 4) 粗基准在同一尺寸方向上只能使用一次因为粗基准本身都是未经机械加工的毛坯面,其表面粗糙且精度低,若重复使用将产生较大的误差。 订做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工艺及夹具设计- 2 -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 杠杆(二) 带图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设计 题目:杠杆(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Φ20H7孔的 夹具设计 班级:机械09-1班 姓名:杨再煜 学号:0907100126 指导教师:刘宏梅 完成日期:2012.06.20

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杠杆(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Φ20H7孔的夹具设计 二、原始资料 (1) 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图 1张 (2) 生产类型:(中批或大批大量生产) 三、上交材料 1.所加工的零件图 1张 2.毛坯图 1张 3.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套 4.编制所设计夹具对应的那道工序的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1套 5.绘制夹具装配图(A0或A1) 1张 6.绘制夹具中1个零件图(A1或A2。装配图出来后,由指导教师为学生指定需绘制的零件图,一般为夹具体)。 1张 7.课程设计说明书,包括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和机床夹具设计全部内容。(约5000-8000字) 1份 四、进度安排 本课程设计要求在3周内完成。 1.第l~2天查资料,绘制零件图。 2.第3~7天,完成零件的工艺性分析,确定毛坯的类型、制造方法,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所加工工序的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3.第8~10天,完成夹具总体方案设计(画出草图,与指导教师沟通,在其同意的前提下,进行课程设计的下一步)。 4.第11~13天,完成夹具装配图的绘制。 5.第14~15天,零件图的绘制。 6.第16~18天,整理并完成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7.第19天,完成图纸和说明书的输出打印。

8.第20~21天,答辩 五、指导教师评语 该生设计的过程中表现,设计内容反映的基本概念及计算,设计方案,图纸表达,说明书撰写。 综合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 日期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报告

夹具设计课程 ————论文报告 题目:单级圆锥齿轮减速器 镗轴承孔夹具设计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第一章产品概述 (3) 1.1 减速器的应用范围 (3) 1.2 箱体的作用 (3) 1.3 箱体的结构 (4) 1.4 箱体的加工部位及相关技术要求 (5) 第二章工艺分析 (6) 第三章生产纲领及生产类型 (7) 第四章毛坯材料、铸造方法及毛坯余量 (7) 4.1 材料选择 (7) 4.2 铸造方法及模具设计 (8) 4.2.1 铸造方法 (8) 4.2.2 箱盖的铸造工艺 (12) 4.2.3 箱座的铸造工艺 (12) 4.3 毛坯热处理 (13) 第五章大致工艺过程和定位基面的选择及分析 (13) 5.1 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 (13) 5.1.1 箱盖的机加工工艺过程 (14) 5.1.2 箱座的机加工工艺过程 (16) 5.1.3 合箱的机加工工艺过程 (19) 5.2 重要工序的工艺 (20) 第六章镗轴承孔夹具设计 (23) 6.1 夹具设计原则与要求 (23) 6.2 机床的选择 (23) 6.3 刀具的选择 (24) 6.4 量具的选择 (25) 6.5 切削用量以及切削力 (26) 6.6 机动时间及单位时间定额 (26) 6.7 夹具装置的设计 (27)

6.7.1 夹紧机构的设计 (27) 6.7.2 夹紧力 (29) 6.7.3 夹紧气缸的选择 (30) 6.7.4 伸缩销联动气缸 (31) 6.7.5 气压控制回路设计 (32) 6.7.6 定位的选择 (33) 6.7.7 伸缩式一面两销结构 (33) 实习总结 (34) 参考文献 (35) 加工工序卡片 (35) 第一章产品概述 本组的工艺和夹具的设计对象是一款单机的圆锥齿轮减速箱的箱体。 1.1 减速器的应用范围 该产品用于对输入轴降低转速,增大转矩,同时还具有将输入轴的传动方向旋转90度的作用。由于其只有单级减速,减速比小,功能单一,多用于与转速不高的输入轴或者转速要求较高的输出轴相连接。比如,用于传送带减速。 1.2 箱体的作用 箱体的主要作用可以概括为: 1)传动机构的载体; 2)润滑机构的载体; 3)冷却机构的载体; 4)密封原件的载体; 箱体一般对于各种运动部件起支撑作用,并且在机器工作的过程中具有保证各个运动副处于正确的相对位置,同时又吸收冲击、缓和振动的作用。对于在内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的、内容与要求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与准备。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与机床夹具的设计。其目的就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及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与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会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图表、规范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与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技能。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毕业后走向社会从事相关技术工作 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2、1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设计题目通常定为: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相关工序的专用夹具。零件图样、生产纲领与生产条件就是设计的主要原始资料,由指导教师提供给学生。零件复杂程度以中等为宜,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设计题目,分组进行设计,按照所给零件编写出相应的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出其中由教师指定的一道重要工序(如:工艺规程中所要求的车、铣、钻夹具中的一种)的专用夹具,并撰写说明书。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考设计指导书,认真地、有计划地、独立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工艺方案,绘制零件工作图1张。 2. 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绘制毛坯图1张。 3. 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某一代表工序的切削用量及工序尺寸。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工艺过程卡片与工序卡片)1套。 4.设计重要工序中的一种专用夹具,绘制夹具装配总图与大件零件图(通常为夹具体)各1张。 5.撰写设计说明书1份。 2、2课程设计中对学生的要求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实例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课程设计(论文)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名称拨叉加工工艺规程及钻¢8mm孔夹具设计 学生学部(系)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 年月日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名称拨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钻¢8mm锁销孔工序夹具设计学生学部(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一、课程设计(论文)的内容 本次设计是汽车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钻¢8mm锁销孔工序夹具设计。具体内容如下: 1 确定生产类型,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 2 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绘制毛坯图(零件毛坯图); 3 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具); 4 确定工序尺寸及公差,各工序切削用量,画出工序简图 5 填写工艺文件,包括工艺过程卡、工序卡(可只填写部分主要工序的工序卡片); 6 设计某一工序的夹具,绘制夹具装配图和主要零件图3~5张; 7 撰写设计说明书。 二、课程设计(论文)的要求与数据 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的知识与内容及其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机床夹具设计以及正确选用加工机床,与刀具、量具的正确运用。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题目制订如下: 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序专用夹具 生产类型:中批或大批生产 三、课程设计(论文)应完成的工作 1 零件图:1张 2 毛坯图:1张; 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套; 4 机械加工工序片:3~4张; 5 机床夹具装配图:1张; 6 夹具主要零件图(包括夹具体):3~5张; 7 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四、课程设计(论文)进程安排 序号设计(论文)各阶段内容地点起止日期 1 明确任务,分析零件图1-501 10月28日~10月29日 2 零件的工艺,制订工艺路线,绘制毛坯图和工艺过程卡 片 图书馆 11月1日~11 月8日 3 余量、切削用量、工序尺寸等计算,填写工序卡片图书馆11月9日~11月12日 4 抒写夹具方案、绘制夹具装配草图图书馆11月10日~11月14日 5 绘制夹具总图及零件图图书馆11月16日~11月25日 6 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图书馆12月2日~12月11日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篇一:机械制造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与小结(600字左右) 总结: 两周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刚开始的两天还没有进入状态,感觉仍没有从暑假的休闲心情中转换过来。可以说课程设计的前两天是一段磨合进入设计状态的过程,刚开始的任务并不重,只是初步了解一下各自小组的题目、设计任务等等,接着就是借绘图板、各种参考手册,这次设计采用的是分小组兼队长负责制。以小组为单位,说明接下来的工作会很重。 果不其然,待画完零件图之后各种问题便一一出现,而时间的紧迫又不允许我们把太多的时间放在一个点上,为了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应的任务,我们决定放弃一些有歧义的问题,把一个大概的轮廓样本给弄出来,之后的空余时间就用来解决那些没有搞懂的问题上,例如,对毛坯某些尺寸的加工余量的不懂确定,而解决这些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去找老师指导了。

课程设计的前一周的主要任务是手绘零件、毛坯图,填写工艺、工序卡;后一周的任务是在机房完成对零件夹具的设计还有编写设计说明书。不知不觉中,课程设计已渐步入尾声,总而言之,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锻炼了自己学以致用的能力,深刻体会到了个人在小组中发挥的作用的重要性以及团结的力量是何其强大,大家各司其职,相互帮忙,互相学习;令我想起高中生涯与同学们一起探讨攻克难题的那种乐趣;正所谓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最后在此感谢我们的辅导老师,没有老师的细心指导,我们根本完成不了任务更谈不上学到了什么知识;还要感谢同学们的帮助与支持,让我们在学习中增进了友谊。谢谢! 篇二: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机械工艺课程设计心得 机械加工工艺课程设计心得 11机械师2班叶凡川20XX095144111 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终于圆满结束了。其中的艰辛和满足只有亲自经历了才能体验到,从刚拿到题目的迷茫,到设计过程中一点点的明了,再到迷茫,再到最终的结果,确实让自己学到了许多东西,不光是对专业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设计过程中让自己学会了面对困难时不 要退缩的精神,要迎难而上。培养了我们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书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题目名称:设计“阶梯轴”的机械加工工艺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

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 1 备料锻造 2 车 1 三爪卡盘夹持工件,车端面见平,钻中心孔。 用尾顶尖顶住,粗车三个台阶,直径、长度均 留2mm余量. 2调头,三爪卡盘夹持工件另一端,车端面, 保证总长259mm,钻中心孔。用尾顶尖顶住, 粗车另外四个台阶,长度、直径均留2mm余 量 3 热处理调质处理硬度24~28HRC 4 钳修研中心孔 5 粗车 1 双顶尖装夹半精车三个台阶,长度达到尺 寸要求,螺纹大径车到 mm,其余两个台阶直径上留 0.5mm余量,切槽三个,倒角三个 2调头,双顶尖装夹半精车余下的五个台阶。 mm及mm 台阶车到图样规

定的尺寸。螺纹大径车到mm, 其余两个台阶直径上留0.5mm余量,切槽三 个,倒角四个 6 修中心孔用金刚石或硬质合金顶尖加压修研 7 精车双顶尖装夹,车一端螺纹M24×1.6-6g 调头,车另一端M24×1.6-6g 8 划线划出键槽及?5位置 9 铣铣两个键槽及一个止动垫圈槽,键槽深度比图 样规定尺寸大0.25mm,作为外圆磨削的余量 10 磨磨外圆Q、M并用砂轮端面靠磨台肩H、I 调头,磨外圆N、P,靠磨台肩G 11 检验按图纸检验 工序说明: 1、该零件先以外圆作为粗基准,车端面和钻中心孔,再以中心孔为定位基准粗车外又以粗车外圆为定位基准加工孔,此即为互为基准原则,使加工有一次比一次精度更高的定位基准面。

2、螺纹因淬火后,在车床上无法加工,如先车好螺纹后再淬火,会使螺纹产生变形。因此,螺纹一般不允许淬硬,所以在工件的螺纹部分的直径和长度上必须留去碳层。 3、为保证中心孔精度,工件中心孔也不允许淬硬。 4、为保证工件外圆的磨削精度,热处理后需安排研磨中心孔的工序,并要求达到较细的表面粗糙度。 5、为消除磨削应力,磨后安排低温时效工序。

现代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手册

现代机械制造课程 设计手册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指南 目录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2) 2 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2) 2.1课程设计的内容 (2) 2.2课程设计的要求 (3) 3 课程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3) 3.1零件的分析与毛坯的选择 (4) 3.2工艺路线的拟定 (4) 3.3工序设计及工艺文件的填写 (6) 3.4夹具设计 (7) 3.5模具设计 (9)

3.6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13) 4 课程设计应交的作业及成绩评定 (14) 4.1应交作业 (14) 4.2成绩评定细则 (14) 5 课程设计中所使用的主要参考文献 (15)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是在学完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后,经过生产实习取得感性知识后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经过本课程设计,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课程知识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经过此次课程设计,希望达到以下目的: 1)经过机械设计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及其它有关先修课程,如机械制图、测量与公差配合、金属材料等相关知识的能力。 2)经过对某一特定机构的分析、设计,以及正确解决其工艺流程等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和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最终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课程设计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学会使用手册、查询相关材料,对运用设计资料(如手册、图册、技术标准、规范等)以及进行经验估算等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技能进行一次综合训练,提高技能水平。

2 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2.1课程设计的内容 学生根据设计任务分组进行设计,按照所给机构进行分析,确定各零部件设计方案、设计出其中的重要工序的专用夹具或模具,并绘制相应机械设计图。具体内容如下: 1)对机构进行结构分析,确定由哪些零件组成,并对各零件进行测绘; 2)明确零件在整个机构上的作用、零件的材质、要求,分析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完成总装配图及各零件的设计图。 3)拟定工艺方案,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 4)拟定零件的模具加工或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重要工序中的一种专用夹具或模具,绘制装配图或大件零件图。 5)撰写设计说明书1份。一份完整的说明书一般包括以下一些项目: (1)目录。 (2)绪论或前言。 (3)对机构的整体分析,各零部件分析说明 (4)对零件的工艺分析,如关键表面的技术要求分析等。 (5)工艺设计,如毛坯选择与说明,工艺路线的确定,工序顺序的安排,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的选择等; (6)模具或夹具设计,如设计思想,夹具操作动作说明等。

2018年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

2018年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 一、题目及来源 该设计选用了《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ISBN 978-7-5640-3140-8 2010年5月第一版2016年1月第12次印刷),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题目选编。图3-1支座(刘武昌1616160005—柴冠鹏1606170014)、图3-2吊耳(刘亚伦1606170016—林开源1606170027)、图3-3拨叉(卫笑天1606170028—李渊博1606170039)、图3-4法兰盘(吴光辉1606170040—黎启洋1606170055)、图3-8托架(裴晨1606170056—王广1626090055)。 第一组图3-1支座(刘武昌1616160005—柴冠鹏1606170014)

第二组图3-2吊耳(刘亚伦1606170016—林开源1606170027) 第三组图3-3拨叉(卫笑天1606170028—李渊博1606170039)

第四组图3-4法兰盘(吴光辉1606170040—黎启洋1606170055)

第五组图3-8托架(裴晨1606170056—王广1626090055) 二、设计计算书内容 撰写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字数不少于8000字),说明书内容包括:零件图分析;确定毛坯种类、制造方法、加工余量;拟定该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包括定位基准的选择、表面加工方案的确定、加工阶段的划分、热处理和辅助工序的安排、工序顺序的确定、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具)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工序切削用量选择;工序时间定额计算。 1. 本设计选取了为该设计的核心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一阶梯状轴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一阶梯状轴

1序言------------------------------------------(1) 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步骤---------------------(2-7) 2.1 生产类型及零件分析-------------------------------------- (2) 2.2确定毛坯及各表面加工方法--------------------------------(2-3) 2.3确定定位基准及划分加工阶段------------------------------(3-4) 2.4热处理及工艺路线----------------------------------------(4-5) 2.5工序设计及加工余量选择----------------------------------(6) 3工艺说明----------------------—-------------(7-17) 3.1 工序一 --------------------------------------------(7) 3.2 工序二 --------------------------------------------(7) 3.3 工序三 --------------------------------------------(7-17) 塞规 -------------------------------------------(7-14)深浅样板 -------------------------------------------(15-16)成型车刀 -------------------------------------------(16-17) 3.4 工序四 -------------------------------------------(17) 4课设总结-------------------------------------(18)

清华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清华大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车床主轴的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内容: 1、车床主轴的零件图 1 张 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2 张 3、机械加工工序卡25 张 4、课程设计说明书 1 份 班级:060316 班 姓名:吴微萍 指导教师:姚坤弟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毕业设计是我们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使我们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本课程,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去解决专业范围内的工程技术问题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 我们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正确使用技术资料,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这次综合能力运用的机会! 其主要目的是: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的一般工程问题的独立能力,拓宽和深化所学的知识。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设计思维,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规范和方法。 3.培养学生正确的使用技术知识,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和技巧。 4. 培养学生进行调整研究,面向实际,面向生产,向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的基本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第一章课题介绍 1.1、课题 车床主轴是车床的主要零件,它的头端装有夹具、工件或刀具,工作时要承受扭曲和弯矩,所以要求有足够的刚性、耐磨性和抗振性,并要求很高的回转精度。所以主轴的加工质量对机床的工作精度和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影响。 其原始资料如下: 零件材料: 45钢 技术要求: 1、莫氏锥度及1:12锥面用涂色法检查,接触率为大于等于70% 。 2、莫氏6号锥孔对主轴端面的位移为+2 。 3、用环规紧贴C面,环规端面与D端面的间隙为0.05~0.1 。 4、花键不等分积累误差和键对定心直径中心的偏移为0.02 。 生产批量:中等批量 零件数据:(见零件图)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设计拔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指导老师: 学生: 学号:200706040000 成都理工大学 2010.12.20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 设计”CA6140车床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则及工艺装备 拨叉零件831008生产纲领30000件/年。 内容: 1.零件图1张 2.毛坯图1张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1张 4.结构设计装配图1张 5.结构设计零件图1张 6.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 作用。零件上方的φ20 021 .0 孔与操纵机构相连,二下方的Φ54半孔则是用 于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通过上方的力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两件零件铸为一体,加工时分开。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零件的材料为HT200,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但塑性较差、脆性高,不适合磨削,为此以下是拨叉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 ⒈小头孔Φ20以及与此孔相通的8 Φ的锥孔、M6螺纹孔 ⒉以φ54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54 0.46 + 的孔,以及其上下两个端面。这两组表面 有一定的位置度要求,即φ54 0.46 + 的孔上下两个端面与φ20 021 .0 + 的孔有垂直度 要求。 ⒊由上面分析可知,可以粗加工拨叉底面,然后以此作为粗基准采用专用夹具进行加工,并且保证位置精度要求。再根据各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机床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并且此拨叉零件没有复杂的加工曲面,所以根据上述技术要求采用常规的加工工艺均可保证。 二确定生产类型 已知此拨叉零件的生产纲领为30000件/年,零件的质量是1.0Kg/个,查《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设计指导手册》321页表15-2,可确定该拨叉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所以初步确定工艺安排为:加工过程划分阶段;工序适当集中;加工设备以通用设备为主,大量采用专用工装。 三确定毛坯 1 确定毛坯种类: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故选择铸件毛坯。查《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设计指导手册》324页表15-5选用铸件尺寸公差等级CT9级。 2 确定铸件加工余量及形状: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设计指导手册》325页表15-7,选用加工余量为MA-G 级,并查表15-8确定各个加工面的铸件机械加工余量,铸件的分型面的选者

三峡大学张明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铣夹具工艺分析及夹具设> 姓名: 学号: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成绩:

2017年12 月13 日 目录 一、概述 (1) 二、课程设计目的 (1) 三、课程设计容 (1) 四、零件分析 (1) 4.1零件工艺分析 (1) 4.2零件加工工艺所遵循的原则 (2) 4.3生产纲领,生产类型的确定 (3) 五、工艺规程设计 (3) 5.1热处理工序安排 (3) 5.2制定工艺路线 (3) 5.3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4) 六、夹具的设计 (6) 6.1夹具的发展状况 (6)

6.2加工零件的夹具选择 (7) 6.3定位误差分析 (9) 七、加工过程卡与工序卡 (10) 八、工艺卡片 (15) 九、设计总结 (16) 十、参考文献 (16)

一、概述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以切削理论为基础、制造工艺为主线、兼顾工艺装备知识的机械制造技术基本能力的培养;是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及相关知识的一次全面训练。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以机械制造工艺及工艺装备为容进行的设计。即以所选择的一个中等复杂程度的中小型机械零件为对象,编制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并对其中某一工序进行机床专用夹具设计。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作为未来从事机械制造技术工作的一次基本训练。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分析工艺问题的能力,以及设计机床夹具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应熟悉有关标准和设计资料,学会使用有关手册和数据库。 1、能熟练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践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2、提高结构设计能力。学生通过夹具设计的训练,应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经济合理而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的能力。 3、学会使用手册、图表及数据库资料。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出处,能够做到熟练运用。 三、课程设计容 零件设计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