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氯农药

有机氯农药
有机氯农药

摘要

有机氯农药是一类由人工合成的杀虫广谱、毒性较低、残效期长的化学杀虫剂。主要分为以环戊二烯为原料和以苯为原料的两大类。以苯为原料的包括HCHs、DDTs和六氯苯等;以环戊二烯为原料的包括七氯、艾氏剂、狄氏剂和异狄氏剂等。有机氯农药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在环境中不易降解而长期存在。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生产和使用了大量的HCHs和DDTs等农药。尽管我国从1983年以来禁止或限制生产这些农药,但由于这些污染物的环境持久性,导致其在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等环境介质中广泛存在。近年来,由于林丹和三氯杀螨醇的使用,导致环境中存在新的输入源。此外由于土壤中残留农药的二次释放,可能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HCHs,DDTs ,长江中下游

第一章有机氯农药简述

1.1 有机氯农药的历史

有机氯农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8 年,瑞士科学家Muller 发现了DDT 的杀虫作用,并把它成功运用到杀灭马铃薯甲虫上,从那时起,有机氯农药开始被使用。在那个年代,DDT 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农药,发明者Muller 还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而随着DDT 的发明和使用的成功,也掀起了研制有机合成农药的热潮。到了1942年,英法等国又发明了另一种有机氯杀虫剂-六六六(HCH)。1945 年氯丹被发明,1948年七氯,艾氏剂,狄氏剂和毒杀芬等有机氯农药也相继被发明出来,1950 年发明了异狄氏剂和硫丹。1969 年甲氧滴滴涕也被广泛的应用。

由于有机氯农药具有高效、低毒、低成本、杀虫谱广、使用方便等特点,在有机氯农药被相继发明的几十年里,有机氯农药被大范围的运用。但随之而来,有机氯农药的负面影响和作用也逐渐的显现出来,由于有机氯农药非常难于降解,在土壤中可以残留10 年甚至更长时间之久,且容易溶解在脂肪中。而且由于有机氯农药具有一系列的危害性,对人类会造成一定的危害。有机氯农药在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及生命质量带来了不良影响。认识到了有机氯农药的危害以后,西方国家开始有限制的生产和使用有机氯农药,到1970 年,瑞典、美国等国就已经先后停止生产和使用DDT,之后的几年里,其他发达国家也陆续停止了生产[1]。但作为亚洲的农业大国,中国和印度直到1983年和1989 年才禁止DDT 在农田中使用。从有机氯农药在农田中使用直到被禁用的

几十年中,全世界大约生产了150 万吨DDT,970 万吨六六六[2]。

1.2 我国有机氯农药的生产使用情况

有机氯农药在我国的使用是自20 世纪50 年代开始的。自20 世纪60 年代至80年代初,有机氯农药的生产和使用量一直占我国农药总产量的50%以上。20 世纪70年代,有机氯农药的使用量达到高峰,而到了80 年代初,有机氯农药的使用量仍占总农药用量的78%。在我国曾经大量生产和使用过的有机氯农药主要有DDTs、HCHs、六氯苯、氯丹和硫丹等。

我国使用的有机氯农药主要是HCHs 和DDTs,20 世纪70 年代,两种农药的总产量约占当时全部农药产量的一半以上。其中HCHs(混合异构体,包括4 种主要成分,α-、β-、γ-、和δ-HCH),在我国的产量和使用量都居世界首位。到1983 年止,累计产量达到了490 万吨。1983 年禁止HCHs 在农业上使用后,现在HCHs 作为农药中间体仍然在国内生产,主要用于防治小麦吸浆虫、飞蝗、荒滩竹蝗等。而DDTs在我国的历史累计产量也达到了40 多万吨。且目前还有DDTs 农药的生产,其主要用于三氯杀螨醇的中间体[3]。

氯丹也是我国生产过的主要有机氯农药之一,它是一种杀虫剂,主要被用于白蚁预防药,它被广泛的用于预防房屋建筑危害、土质堤坝和电线电缆的白蚁,近年来又将其用于绿地和草坪防治白蚁。人们将其撒在庄稼地、建筑物、林场和苗圃里,以控制白蚁和蚂蚁。1997 年人们就停止生产氯丹,但现在不排除有些人可能还在使用储备的氯丹。另一种仍在生产和使用的有机氯杀虫剂是硫丹。硫丹是一种高效广谱杀虫杀螨剂,对果树、蔬菜、茶树、棉花、大豆、花生等多种作物害虫害螨有良好防效。2002年,硫丹的年产量达到2400 吨。艾氏剂、狄氏剂和异狄氏剂 3 种杀虫剂POPs 或因未达工业生产规模,或因仅处于研制生产阶段,没有工业化生产[4]。表1-1 显示了我国有机氯农药生产,使用和污染的基本情况。

表1-1 我国有机氯农药生产,使用和污染情况

物质名称使用和生产量生态污染情况

DDT 历年累计产量约40多万吨,占国际用量的20%,目前仍有少量生产,

主要用于生产三氯杀螨醇和出口在大多数农田土壤,水体,底泥,粮食作物,蔬菜,动物体内,人体组织均能检出。粮食中超标最高的为新疆,贵州,山东,四川,陕西。范围在0.7%-2.1%。

艾氏剂狄试剂异狄氏剂从未被商业化生产,未有工业使用

或销售;艾氏剂和异狄氏剂只是试

验规模

环境污染普遍存在,农田土壤,

水体,底泥,粮食,蔬菜,动

物体内,人体组织均能检出

灭蚁灵未工业化生产

氯丹1977-1978年累计生产约3000t原粉,1979年停产

毒杀芬1960-1984年累计产量不到2.4万吨,1980年停产

七氯1967-1969年累计生产17t 原粉,用于灭白蚁和地下害虫,以后停产

1.3 有机氯农药的物理化学性质

有机氯农药是一类由人工合成的杀虫广谱、毒性较低、残效期长的化学杀虫剂。主要分为以环戊二烯为原料和以苯为原料的两大类。以苯为原料的包括HCHs、DDTs和六氯苯等;以环戊二烯为原料的包括七氯、艾氏剂、狄氏剂和异狄氏剂等。有机氯农药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在环境中不易降解而长期存在。

(1)六六六(HCHs)

分子式为C6H6C16,又可以写作666,是苯添加六个氯原子形成的饱和化合物。对昆虫有熏杀、触杀和胃毒作用,其中又以γ-异构体杀虫效力最高,a-异构体次之,δ-异构体又次之,β-异构体效率极低。而在工业上则是由苯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合成。其用途过去主要用于防治蝗虫、稻螟虫、小麦吸浆虫和蚊、蝇、臭虫等。由于六六六对人、畜都有一定毒性,所以在20 世纪60 年代末就已经停止生产或禁止使用。六六六主要蓄积在人体脂肪内,存留最久的是β-六六六,它的蓄积作用最强。六六六和其它有机氯农药一样,进入环境以后,在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的作用下,最终逐渐导致消失。而农药在环境中的最终消失是通过扩散、分解和生物富集途径进行的。人和大多数其它生物体具有中等强度的急性毒性。它能经皮肤吸收,是接触中毒的典型代表,由于其在常压时即使在12℃以下,也有一定的蒸发,所以吸入DDTs 蒸气亦能引起中毒。对人不论是故意的或是过失造成大量服用时,即能引起中毒。环境中

的DDTs 或经受一系列较为复杂的生物学和环境的降解变化,主要反应是脱去氯化氢生成DDE。DDE对昆虫和高等动物的毒性较低,几乎不为生物和环境所降解因而DDE是贮存在组织中的主要残留物。DDTs 在环境中的转化途径包括光解转化、生物转化、土壤转化等。

(2)DDTs 及其类似物

分子式为Cl4H9Cl5。DDTs 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不分解。对酸稳定,强

碱及含铁溶液易促进其分解。可用作农用杀虫剂。DDTs 一般毒性与六六六相同,属神经及实质脏器毒物,对人和大多数其它生物体具有中等强度的急性毒性。它能经皮肤吸收,是接触中毒的典型代表,由于其在常压时即使在12℃以下,也有一定的蒸发,所以吸入DDTs 蒸气亦能引起中毒。对人不论是故意的或是过失造成大量服用时,即能引起中毒。环境中的DDTs 或经受一系列较为复杂的生物学和环境的降解变化,主要反应是脱去氯化氢生成DDE。DDE对昆虫和高等动物的毒性较低,几乎不为生物和环境所降解因而DDE是贮存在组织中的主要残留物。DDTs 在环境中的转化途径包括光解转化、生物转化、土壤转化等。

(3)六氯苯(HCB)

分子式为C6Cl6。六氯苯不溶于水,溶于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可用作防治麦类黑穗病, 种子和土壤消毒。人体或动物接触后可引起眼刺激、烧灼感、口鼻发干、疲乏、头痛、恶心等。中毒时可影响肝脏、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可致皮肤溃疡。目前全球每年仍有高达12000-92000kg 的HCB 释放到环境中去[5],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六氯苯为可燃性物质,为可疑致癌物,具刺激性。且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4)氯丹(chlordane)

分子式为C10H6Cl8氯丹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工业品为有杉木气味的琥珀色液体,主要成分有α-氯丹和β-氯丹。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都能造成污染。一般不会燃烧, 但如果长时间暴露在明火及高温下会燃烧。氯丹可用作残留性杀虫剂。对人体健康可以造成危害,其中毒症状发生较快,几小时内即可能死亡。主要症状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症状,如激动、震颤、全身抽搐;摄入中毒的症状出现更快,有恶心、呕吐、全身抽搐。严重中毒在抽搐剧烈和反复发作后陷于木僵、昏迷和呼吸衰竭。慢性中毒:主要症状为神经系统的功能性紊乱,肝、肾退行性改变。有头痛、眼球痛、全身乏力、失眠、恶梦、头晕、心前区不适、四肢麻木和酸痛等。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5)硫丹(endosulfane)

分子式为C9H6C16O3S:硫丹是一种有机氯杀虫剂,有 2 种同分异构体:α-endosulfane、β-endosulfane。纯品为白色晶体。粗制品为棕色无定形粉末。熔点是70℃到100℃。它是两种异构体的混合物,熔点分别是108℃到110℃和208℃到210℃。硫丹不溶于水,但溶于氯仿、丙酮、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在碱性溶液中易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硫。遇湿气逐渐分解进而失效。用白鼠进行试验,LD50是40~60mg/kg。可加工为可湿性粉剂、乳油和粉剂。主要用来防治玉米穗虫、马铃薯甲虫、棉铃虫以及蔬菜和烟草害虫等。对鱼的毒性较大,故使用时应避免流入到河流中。产品可由六氯环戊二烯与1,4-丁烯二醇先生成硫丹醇,再

与亚硫酰二氯作用而制得[6]。

(6)艾氏剂(aldrin)、狄氏剂(Dieldrin)、异狄氏剂(Endrin)

分子式分别为C12H8Cl6O、C12H8Cl6O 和C12H8Cl6O。用作土壤杀虫剂的艾氏剂是环境中狄氏剂(高达97%)的主要来源。艾氏剂和反应产生的狄氏剂很快被土壤吸收,特别当土壤含有丰富有机质时,因而几乎不会渗透到土壤中而发生沾污。两种化合物的迁移主要经由土壤侵蚀和沉积迁移,而不是通过溶渗。艾氏剂和狄氏剂在农业上的使用,会在产生了土壤中产生残留物,其持续期以年计。估计半衰期在4 到7 年。在热带条件下其比温带条件下的存留期要短。由于处理土地,或由于杀虫剂的施用,艾氏剂和狄氏剂会通过挥发从而进入到空气中。狄氏剂又会随雨水和干尘而返回到土壤和水表面。因而这些化合物可在气相中测得或吸附在尘颗粒或降水中。

(7)七氯(Heptachlor)

分子式为C10H5C l7七氯在土壤中是持久的和相对稳定的。然而它可通过以下途径从土壤中减少,即,缓慢地蒸发、氧化成为七氯环氧化物(一种具有类似毒性,更持久的难降解产物)、被光合作用转换成光-七氯或者被土壤菌转换成低毒性的代谢物。七氯通过这些不同的途径,其减少的速度取决于气候、土壤类型及管理工作(在未开发的土壤中保持时间最长)。大多数七氯残留物存在于表层土壤中,且很容易连同漂尘颗粒随风扩散。尽管还没有由于七氯而引起水体大面积污染的报告,但在各种水体的鱼类中已发现了七氯的残留物。七氯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小。

1.4 有机氯农药的特征

有机氯农药作为一种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如下特征:

(1)持久性/长期残留性

有机氯农药具有长期持久性/长期残留性,在大气、土壤和水中都难以降解,其中在水中的半衰期可以达到几十天到20 年之久,个别甚至可以达到100 年;在土壤中半衰期大多在 1 年到12 年,个别甚至可以达到600 年。这主要是由于有机氯农药对于自然条件下的生物代谢、光降解、化学分解等具有很强的抵抗能力。所以一旦排放到环境中,它们很难被分解,因此可以在水体、土壤和底泥等环境介质中存留数年甚至数十年或更长时间[7]。

(2)生物蓄积性

有机氯农药是亲脂憎水性化合物,具有低水溶性、高脂溶性的特征,因而能够在脂肪组织中发生生物蓄积[8]。在水和土壤系统中,有机氯农药会转移到固相或有机组织的脂质,代谢缓慢而在食物链中蓄积并逐级放大,最终影响到人类健

康。

(3)半挥发性和长距离迁移性

在环境温度下,有机氯农药能够从水体或土壤中以蒸汽形式进入大气环境或者吸附在大气颗粒物上,并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界面交换,在大气环境中长距离迁移后重新沉降到地面上[9][10]。例如,温度高的低纬度地区,产生的有机氯农药的蒸汽压高,低温的极地等高纬度地区,有机氯农药的蒸汽压低,从而从蒸汽中分离而沉积到极地等地球表面。而且这种过程可以反复多次的发生,表现出所谓的―全球蒸馏效应‖和―蚱蜢跳效应‖,导致全球范围的污染传播。研究表明,即使在人烟罕至的南极地区生活的动物,在其体内也已经检测到部分有机氯农药[11]。有机氯农药可以从热带和亚热带挥发,通过大气传输到低温地区,这是阶段性的迁移过程,通过一系列冷凝和再挥发,因挥发性差异引起有机氯农药的分级沉降。挥发性高的(如HCHs)在高纬度地区有较高的浓度,而低挥发性的(如:DDT、狄氏剂和硫丹)不容易迁移到高纬度地区[12]。298K 时气态α-HCH,γ-HCH 与OH 自由基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10-13cm3×s-1)1.4、1.9,表明它们能在大气中长时间存在,容易进行远距离迁移[13]。

(4)高毒性

有机氯农药大多是对人类和动物有较高毒性的物质。近年来的实验室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都表明,有机氯农药能导致生物体的内分泌紊乱、生殖及免疫机能失调、神经行为和发育紊乱以及癌症等严重疾病[14] [15]

1.5 有机氯农药的污染途径

正常情况下,施用的有机氯农药大约有10%-20%停留在农作物体上,其余80%-90%可直接进入土壤、空气和水中。土壤最先被农业中施用的有机氯农药污染,是农药在环境中的―贮藏库‖,又是农药在环境中的―集散地‖。土壤被有机氯农药污染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①为防治地下害虫从土壤侵入的病菌,有机氯农药直接施入土壤,或以拌种、浸种和毒谷等形式旋入土壤;②在对土壤上部喷洒时,有机氯农药直接落到地面上或由喷雾飘移、附着在作物上,经风吹雨淋落入土壤中;③存在于大气悬浮中的有机氯农药颗粒或以气态形式存在的有机氯农药通过干湿沉降降落到土壤中;④动植物残体或使用受有机氯农药污染的水源灌溉,将农药带入土壤。

水体受有机氯农药的污染主要通过下面几种方式:近水道对有机氯农药的喷洒,通过下水道排水;施用有机氯农药地面的径流;对有机氯农药容器处理的不规范;在农田对渗水坑中废农药处理不规范;洗涤使用有机氯农药的工具和贮存有机氯农药的工具或者受到有机氯农药污染的设备;农药污染的土壤淋溶;在大

气中残留的污染物干湿沉降等。水体中的有机氯农药主要被胶体和固体颗粒物吸附,部分随颗粒物和胶体的沉降进入底泥中。在环境改变时,水中悬浮物和底泥中吸附的有机氯农药发生解析重新进入到水体重。

第二章有机氯农药环境质量标准

2.1水相中有机氯农药环境质量标准

我国关于水体中有机氯是农药的环境基准和环境标准还很缺乏,我国《地表水质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了中林丹和总DDT的浓度分别为<1000ng/l 和<2000ng/l。美国国家环保局2002年颁布的国家推荐水质标准(USEPA,2002)中规定了γ-HCH 的短期效应浓度950ng/l,我国一般水体中HCHs的浓度低于此标准。欧盟规定了地表水中DDTs的标准为25ng/l,地表水中HCHs为20ng/l。

2.2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环境质量标准

我国还没有规定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的环境质量标准,目前也尚无国通用的沉积物系统系统生态评价标准。一些研究者和政府机构已对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生物效应浓度限度开展了调研。水体沉积物中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具有潜在性和持久性,其残留量水平决定了对水生生物的危害程度但污染标准的确定和风险评价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标准。Long等通过对北美海岸河口沉积物中污染物的研究,确定了风险评价值,用风险评价低值ERL(Effects Range Low,生物效应几率<10 )和风险评价中值ERM (Effects Range Median,生物效应几率>50 ) 来评估沉积物中污染物的生态风险小于ERL值则指示不会对水生生物产生负面影响;大于ERM值指示可能会对水生生物造成毒性影响;介于两者之间,则可能对水生生物产生负面影响。表(2-1)总结了北美地区及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广泛使用的沉积物质量在基准。

2-1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基准值

单位:ng/g dw

物质TECs PECs

TEL LEL ERL CB-TE

C PEL SEL ERM CB-PE

C

DDD DDE 3.54

1.42

8

5

2

2

4.88

3.16

8.51

6.75

60

190

20

15

28.0

31.3

DDT 总DDT γ-HCH α-HCH 氯丹

异狄氏剂七氯

7

0.94

4.5

2.67

0.6

8

7

3

6

7

3

5

1

3

0.5

0.02

4.16

5.28

2.37

3.24

2.22

2.47

4450

1.38

8.9

62.4

2.74

710

120

10

60

1300

50

7

350

60

1300

50

62.9

572

4.99

17.6

207

16

注:TEL:效应临界浓度;ERL:效应临界低值;LEL:最低效应浓度;CB-TEC:沉淀物质量共识基准;PEL:可能影响浓度;SEL:严重影响浓度;ERM效应临界浓度中值;CB-PEC:基于共识-可能影响浓度。

2.3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环境质量标准

我国现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对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浓度限值进行了规定。对于一级,二级,三级土壤,HCHs四种异构体总量分别为0.05mg/kg,0.50mg/kg,1.0mg/kg。我国《使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 332-2006)中也规定了HCHs和DDTs为0.10mg/kg。

第三章长江中下游有机氯农药污染现状

长江中下游流域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脉,同时也是南水北调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水源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全局性地位。2011年9月,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等联合批复实施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2011-2015年) ,为长江中下游的水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宏观布局,为流域污染防治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等提供了导向与指引。虽然目前长江中下游流域水质状况总体相对较好,但流域水环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外秦淮河黄浦江赣江等河流污染情况突出,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问题凸显,鄱阳湖洞庭湖生态安全水平下降,流域沿江各地市主要饮用水源地与各类危重污染源生产储运集中区交替配置,饮用水安全隐患较多。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生产和使用了大量的HCHs和DDTs等农药。尽管我国从1983年以来禁止或限制生产这些农药,但由于这些污染物的环境持久性,导致其在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等环境介质中广泛存在。近年来,由于林丹和三氯杀螨醇的使用,导致环境中存在新的输入源。此外由于土壤中残留农药的二次释放,可能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3.1长江流域下游水体污染现状

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沙量丰富,同时携带的污染物也是巨量的"尤其是近几十年来,长江沿岸地区的工农业迅猛发展,排放出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其中许多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这些物质通过地表径流。排污工程,大气干湿沉降等途径进入长江水体,并随水体和泥沙顺流而下,最终迁移至长江口,使得长江口成为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汇集区,对长江口水域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

目前国内外对于长江流域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研究已经很广泛。但多为不分段河流、河口和长江流域邻海区域,对整个流域方面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杨嘉漠等人[16]对长江武汉段的有机氯农药残留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悬浮物和表层沉积物中均存在HCHs和DDTs类有机氯农药,HCHs在悬浮物中的含量为0.231 ng/g,在沉积物中为0.30-1.94ng/g,而DDTs 的含量则分别为0.18-4.67ng/g 和0.34-4.35ng/g。Jiang 等人[17]对长江(南京段)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水体中HCHs 的总含量最高,占有机氯农药总含量的65%,DDTs 和HCHs 的溶解态含量比颗粒态含量略高。2010年,臧文超,黄启飞等对长江下游有机氯农药污染做了研究,检测得总HCH为0.71-4.54ng/l,平均为2.52ng/l;p,p,-DDT 在水样中检出率较高,而DDTs降解产物的检出率较低。与国内外其他水体比较,长江下游水体中有机氯农药污染处于较低水平(表3-1)。总HCH低于珠江,淮河,和钱塘江等河流污染水平。长江下游水体中DDTs含量也较低,远远低于国内外大的河流中DDTs的含量。地表水中规定的总DDTs和林丹浓度分别为<1000ng/l 和<2000ng/l,他们所测定的所有水样中均没有发现超标现象。长江中下游水体中有机氯农药含量基本处于安全范围内。

在长江中下游水体中,HCHs和DDTs是有机氯农药的主要污染物。我国历史上广泛使用有机氯农药,导致环境中存在大量残留。1983年后逐渐禁止了有机氯农药的生产和使用,但是由于其难于降解等因素使得环境中仍存在较高量的有机氯农药残留。在工业纯HCH中,包含了α- HCH(65%~70%)β- HCH(7%~10%) γ- HCH(14%~15%) δ- HCH(10%)以及其他异构体工业纯HCH被禁止生产和使

用后,林丹(γ- HCH占99%以上)作为HCH的替代品。在农业上大量应用HCH 四种异构体在环境中的生物降解速率依次为α- HCH>γ- HCH>δ- HCH>>β-HCH,γ- HCH能够被完全降解,或是经生物过程被转变成其他异构体[21]。一般认为若样品中α/γ-HCH的比值在3-7之间,则源于工业品;若比值接近1,则说明环境中有林丹的使用;若样品中α/γ-HCH的比值增大,则说明HCHs更可能是来自于长距离传输。长江下游水体中总体上以α-HCH为主要组成部分,其次为β-HCH,δ- HCH,γ-HCH。干流表层水样中α/γ-HCH的比值多数在3-7之间,说明主要来源于历史上工业品HCHs的使用。DDE和DDD都是DDT的代谢产物,

DDT在厌氧条件下降解转化为DDD,在喜氧条件下转化为DDE。DDD/DDE比值可说明沉积物中DDT的降解途径。DDD+DDE/DDTs>0.5说明沉积物内的DDT 已经经过了长期的降解。长江流域p,p,-DDT为主要检出污染物,其余检出率均较低,表明该水系表层水中DDTs有新的输入来源。

表3-1 不同水体中有机氯农药含量的比较

区域调查时间总

HCHs/(ng/l)

DDTs/(ng/l)

参考文献

长江下游北京官厅水库珠江干流北京通惠河

淮河

苏州河

钱塘江

巢湖

长江水系武汉

2010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2-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8年

2005年

0.71~4.54

9.10

5.80~99.70

70.12~993

1.10~7.50

17.00~90.00

0.74~203

1.19~64.10

0.55~28.07

0.28~4.85

3.10

0.52~9.53

18.79~663

4.45~78.87

17.00~99.00

0.40~97.54

1.93~53.46

N.D~16.71

本研究

Wang et al.,2003

杨清书等,2004

Zhang et al.,2004

郁亚娟等,2004

胡雄星等,2005

Zhou et al.,2006

张明等,2010

Tang et al.,2008

3.2沉积相中有机氯农药污染

有机氯农药脂溶性高、疏水性强,进入水环境中的有机氯农药易吸附在悬浮颗粒物上,最终残留于沉积物的有机质和生物体中,沉积物被认为是有机氯农药的主要环境归宿之一。有机氯农药在沉积物中降解缓慢,可通过底栖生物的摄取进入食物链,并在生物富集放大作用下影响到人类的健康。O C P s 还可通过沉积物的解吸和再悬浮作用重新进入水体,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

2005年3- 4 月史双昕, 周丽等在长江下游安庆段至南通段共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28 个,使用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 质谱法测定了样品中的有机氯农药( OCPs),包括六氯苯( HC B)、氯丹、滴滴涕( DDTs )、艾氏剂、狄氏剂、异狄

氏剂、七氯和灭蚁灵等14 种目标化合物. 结果表明: 长江下游表层沉积物中的HCB和DDT s的检出率都为100% ,DDTs是样品中O CP s的主要组分, 其残留以降解代谢产物DDD和DDE为主。w( HCB ) 平均值为3.1240ug/kg(0.1048–30.1300ug/kg),w(DDT)平均值为8.1000ug/kg(0.1336 -32.1830ug/kg) 。在长江下游不同采样点的OCP s 含量差异很大, 部分支流入江口和城市排污口附近样品的w( DDTs) 或w( HCBs) 出现高值[18]。2010年,臧文超,黄启飞等对长江下游有机氯农药污染做了研究,总HCH浓度为0.12-3.31ng/g dw,平均为1.58ng/g dw;总DDT含量为0.16-46.35ng/g dw,平均为8.97ng/g dw。与国内珠江,海河,钱塘江,汉江等河流相比属于较低水平。(Mai et al.,2002;Zhou et al.,2006;胡雄星等,2005;Zhang et al.,2004;安琼等,2006),研究还显示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在各点的含量差异较大,其残留呈现不均衡分布的特征。但整体上,多数地方的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处于同一水平上。这主要是因为长江流域水体流量大,流速快,入江悬浮物中有机氯农药会稀释混匀然后沉降。另一方面,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还会因为解吸和再悬浮作用而重新进入水体,得以进一步混合均匀。在各地方中,总HCH的差异性较小,而总DDTs的含量差异性较大。杨毅等研究了长江潮滩表层沉积物中的PCBs和OCPs,发现PCBs和OCPs的含量具有明显的地域性,BHCs为主要的有机氯农药污染物[19];刘华林等对长江口南岸水体悬浮颗粒物及表层沉积物中OCPS的赋存水平和形态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悬浮物中污染物浓度高于表层沉积物,DDTs含量高于HCHs,个别区域DDT污染水平超过沉积物质量标准生态影响中值,可能对生物产生不利影响[20]。

3.3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污染

李倦生等(2009)报道了长江中游土壤有机氯农药污染现状。2005年采集了洞庭湖流域45个土壤样品,测定结果表明,六氯苯,滴滴涕的检出率为100%,氯丹和灭蚁灵的检出率很低,艾氏剂,狄试剂,异狄氏剂和七氯未检出。洞庭湖流域土壤样品中与近年来国内外部分地区土壤中DDTs残留量相比表明,洞庭湖流域水稻田,菜地,果园中DDTs残留量处于较低水平,但棉田DDTs含量较高[21],胡春华等利用GC-ECD对环鄱阳湖区11个县市蔬菜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测定的数据,研究蔬菜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状况,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蔬菜地土壤中HCHsDDTs氯丹和六氯苯均有检出,且DDTsHCHs的残留量较高,总有机氯农药含量范围为2.39~47.28 g kg-1 从整体上分析,处于工业分布区域的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含量高于其他区域有机氯农药组成特征研究表明,该地区土壤中除个别采样点有机氯农药主要来自于早期残留外,大部分地区有新的

污染源输入与国内其他地区蔬菜地土壤相比,环鄱阳湖区蔬菜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含量较低生态风险分析显示,环鄱阳湖区蔬菜地土壤中HCHs残留对于土壤生物的风

险较低,而DDTs可能对鸟类和土壤生物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22]。王兴琴等(2011)于2010年10月采集了安徽省19个县的农田表层土壤,分析了HCHs 和DDTs在土壤中的分布和组成特征。结果表明,p-p,DDT,y-HCH为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为13.83ng/zg和13.49ng/g。与1990年调查结果相比,有机氯农药含量水平平均值呈明显下降趋势[23]。Zhang等(2009)系统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土壤中杀虫剂类农药的含量。结果表明,尽管土壤中杀虫剂类农药含量明显下降,但长江三角洲土壤中杀虫剂类农药含量仍然比较高。在棉田中DDTs的最高浓度可达484.2ng/gdw,稻田中HCHs的最高含量为17.93ng/g dw 。据估计,仍有大约580t 的DDTs存在于100cm以上的土壤中,HCHs的土壤残留氯约为DDTs的一半。综上所述,长江下游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大部分低于国家标准(表3-2),但部分地方有机氯农药的含量接近国家标准。虽然其禁用已经超过20年,但DDTs 和HCHs类农药的检出率依然很高。土壤中六六六含量不高,但滴滴涕的含量较高,尤其是农田特别是棉田等土壤DDTs含量应引起重视。

表3-2 长江流域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含量的比较

区域采样时间总

HCHs/(ng/l)

DDTs/(ng/l)

参考文献

苏南农田

崇明岛农田上海市区土南京郊区菜地长江三角洲土洞庭湖流域稻田洞庭湖流域棉田2003年

2008年

2010年

2005年

2003年

2005年

2005年

5.6~22.7

1.14~2

2.43

N.D~38.58

2.48~17.80

0.28~17.93

17~1115

0.14~77.89

1.81~79.61

6.18~84.72

0.46~484

8.19~42.5

724~2421

安琼等,2004

吕金刚,2011

蒋煜峰,2011

张海秀等,2007

Zhang et al.,2009

李倦生等,2009

李倦生等,2009

长江中下游及长江口有机氯农药污染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最为严重,并在70年代达到顶峰。虽然1983年我国禁止生产和使用有机氯农药,但由于在土壤中的悬浮,沉降物的再悬浮,生物扰动及食物链的积累传递,长江流域的有机氯农药污染至今还存在,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一定危害。因此长江流域环境介质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的防治任务艰巨。首先应加强环境介质中有机氯农药监测体系,开展全流域环境介质中有机氯农药监测,掌握环境

介质中有机氯农药的浓度及变化趋势。建立和完善环境介质中有机氯农药环境质量标准体系,构建污染预警和管理综合决策系统。同时,要积极宣传教育,动员全民参与保护长江的行动中。

参考文献

[1] V oldner E. C., Li Y.-F. Global usage of selected persistent organochlorines. Science ofThe Total Environment, 1995, 160-161:201.

[2] Li Y.-F. Global technical hexachlorocyclohexane usage and its contamination consequences in the environment: from 1948 to 1997.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1999, 232(3):121.

[3] Sahxuvar L., Helm P. A., Jantunen L. M., et al. Henry’s law constants for [alpha]-, [beta]-, and [gamma]-hexachlorocyclohexanes (HCHs)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and revised estimates of gas exchange in Arctic regions.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3,37(7):983

[4] https://www.360docs.net/doc/4912592955.html,/chinese/picch3.htm

[5] 吴荣芳,谢青杰,黄卫红,等. 六氯苯的环境危害及其污染控制,化学与生物工程,2006,23(8):7-10.

[6] Capkin E., Altionk l., Karahan S. Water quality and fish size affect toxicity of endosulfan, an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 to rainbow trout. Chemosphere,

2006,64:1793-1800.

[7] Tao, S., Xu, F. L., Wang, X. J., et al.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in agricultural soil and vegetables from Tianjin, China. Environ. Sci. Technol., 2005,39:2494-2499. [8] Li Y. F., Macdonald R.W.. Sources and Pathways of selected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to the Aretic and the effect of Pathway divergence on HCH trends

in biota: :a review. The Se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05,342:87-106.

[9] Gioia R., Offenberga J. H., Gigliotti C.L., et al. 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s and

deposition of organochrine pesticides in the US Mid-Atlantic regio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5,39:2309-2322.

[10] Bideman T F, Leone A D. Soil-air exchange of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in the southern United States. Environmetal Pollution, 2004,128:49-57.

[11] Roland K.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as environmental risk factors in remote high- altitude ecosystems.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2006,63:100-107.

[12] Alegria H A.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in ambient air of Beline,Central Ameriea.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0,34:1953-958.

[13] Brubaker W W. OH reaction kinetics of gas-Phase α - and β - hexachlorocyclohexane and hexachlorobenzene.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ehnology,1998,32:766 -770.

[14] Tanabe S.. Contamination and toxic effects of persistent endocrine disrupters in marine mammals and birds.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2002, 45:69-77.

[15] Covaci A., Tutudaki M., Tsatsakis A. M., et al., Hair analysis: another approach for the assessment of humane exposure to selected persistent organochlorine pollutants.Chemosphere,2002, 46:413-418.

[16] 杨嘉谟,苏青青. 有机氯农药在长江武汉段的残留状况调查[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4,26(1):38-41.

[17] 蒋新,许士奋,Martens D,等.长江南京段水、悬浮物及沉积物中多氯有毒有机污染物[J].中国环境科学,2000,20(3):193-l97.

[18]史双昕,周丽,邵丁丁等.长江下游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状况及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研究,2010,(1):7-13.

[19J杨毅,刘敏,许世远,等.长江口潮滩表层沉积物中PCBs和OCPs的分布.中国环境科学,2003,23(2):215一219.

[20]刘华林,刘敏,程书波,等.长江口南岸水体SPM和表层沉积物中OCPs的赋存.中国环境科学,2005,25(2):622一626.

[21]李倦生[1],陈一清[2],吴小平[2]等.洞庭湖流域土壤中有机氯杀虫剂的残留规律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08,24(3):74-78.

[22]胡春华[1,2],周文斌[1,2],易纯[1,2]等.环鄱阳湖区蔬菜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3):487-491.

[23]王兴琴.安徽农田土壤和粮谷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分布及风险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1.DOI:10.7666/d.d185887.

有机氯农药污染

有机氯农药及其对长江中下游的污染 摘要:1948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授予发明剧毒有机氯杀虫剂DDT的瑞士化学家米勒。此后有机氯农药因其高效,应用十分广泛。直到上世纪70年代人们才意识到它的危害。但因历史上的滥用,有机氯农药至今仍然威胁着我们。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上个世纪也大量使用过有机氯农药,这些有机氯农药残留现状如何?本文以长江中下游为例,探讨有机氯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危害富集污染 引言:环境污染是人类当今面临的一大问题。发达国家近代人口急剧增长,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起步,大量人口离开土地,不再参与粮食的生产,这就要求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以满足这些人口的需要。此时,化学农药随着工业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其中有机氯农药就是曾经广泛使用的一种。这种农药效果好,制备成本低,且以当时的观点来看,有机氯农药对环境和人类的毒害小。因此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曾大规模地采用有机氯农药。但有机氯农药的滥用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这种危害至今没有消除。接下来我们具体认识一下有机氯农药,并以长江中下游为例看看有机氯农药对环境的威胁。 有机氯农药的概念 有机氯农药是指在农业上用作杀虫剂、杀螨剂和杀菌剂的各种有机氯化合物的总称。属于高效广谱农药,包括脂肪族、芳香族氯代烃[2],主要分为以苯为原料和以环戊二烯为原料的两大类。前者包括杀虫剂DDT和六六六,以及杀螨剂三氯杀螨砜、三氯杀螨醇等,杀菌剂五氯硝基苯、百菌清、稻丰宁等;后者如作为杀虫剂的氯丹、七氯、艾氏剂等[1]。 有机氯农药是第一代农药,以DDT和六六六的使用历史最为悠久[2]。DDT的化学名称为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因有分子中有两个氯苯基和三个氯又称为二二三。六六六的化学名称是1,2,3,4,5,6-六氯环己烷,因分子中有六个氯、六个碳和六个氢,所以俗称六六六。 DDT的结构式六六六的结构式 有机氯农药的性质 物理性质方面,常用的有机氯农药蒸气压低,挥发性小,停用后自然环境要经25~110年才能复原[6]。因此有机氯农药可以缓慢杀死很多害虫。同时,有机氯农药脂溶性强,水中溶解度大多低于1ppm,因此在使用六六六等农药时先将其溶解在煤油中,然后将煤油溶液在水中制成乳浊液。另外,有些有机氯农药,如DDT能悬浮于水面,可随水分子一起蒸发[2]。 化学性质方面,氯苯结构稳定,不易为体内酶降解,在生物体内消失缓慢。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的产物也像亲体一样存在着残留毒性,如DDT经还原生成DDD,经脱氯化氢后生成DDE,这两种也是后面研究中重点监测的产物。另一个重要性质是环境中的有机氯农药可以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作用,随着食物链的向上扩展而富集,如虾在含0.005ppm滴滴涕的水中养七十二小时, 体内含量达0.14ppm。在美国密执安湖水中含有少量滴滴涕, 但通过食物链的富集, 滴滴涕在海鸥体内的含量为水内含量五千万倍等等[5]。 有机氯农药的应用历史 有机氯农药对虫类都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如当昆虫爬行或停息在 DDT或六六六喷洒处,药物即可被昆虫表皮吸收,然后渗透到昆虫体内而将其毒死。20世纪40年代,因DDT和六

食用有机磷污染的水果引起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食用有机磷污染的水果引起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李林富  湖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    1 基本情况  2003年5月24日下午5时30分湖北省枣阳市七方镇赵岗村二组王健等8名儿童先后出现胃部不适呕吐头昏抽搐等急性中毒症状该镇的秦庄二组的村民白朝海及其三个小孩也出现了相似的症状除赵岗村六组的儿童王松因抢救无效死亡外    2 调查救治及处理情况  2.1 报告情况  枣阳市七方镇卫生院在得到食物中毒信息后立即向市卫生局报告 该次食物中毒死亡一人 但当地未在6h内及时上报省卫生厅及国家卫生部   2.2临床症状及救治情况  中毒人员中发热5人呕吐头晕 皮肤青紫1人昏迷七方镇卫生院及枣阳市第一医院对中毒患者给予洗胃支持治疗 解磷定有机磷中毒特效解毒药其他中毒病人经救治全愈出院 七方镇赵岗村六组 的王建 王建14岁 然后由8名儿童分吃 头晕7时30min左右被陆续送往七方镇卫生院救治秦庄村二组白朝海 岁于24日中午也摘了陈全军家桃园里的桃子数个与其儿子及另两个孩子一起吃了被一起送往镇卫生院治疗秦庄两村中毒人员共计12人 最小3岁女5人

经现场调查   2.4 实验室检验  从中毒儿童呕吐物中检测出有机磷农药   2.5 结果与分析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且陈全军承认5月22日对其桃园喷洒了甲胺磷农药 呕吐头晕昏迷等有机磷中毒症状临床治疗给予阿托品实验室从病人的呕吐物 因此因食用了被有机磷农药污染的桃子而引起的急性食物中毒事故 当地的有关部门采取以下的措施 防止人畜随意进入其果园   3.2 枣阳市组织专班对全市的果园使用农药的情况进行检查 严防类似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公安调查处理费 0.07万元 合计经济损失 0.46万元    5 农村农药使用管理及卫生监督情况  农药使用的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农业部门负责 负责对全市农村农药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6 行政处罚及行政管理责任追究  该县的公安部门已对造成这次食物中毒的果园主人陈全军拘捕 按照的原则

有机氯农药微生物降解技术研究进展 (完整版)

海南大学本科生 课程论文 题目:有机氯农药微生物降解技术研究进展作者:张晓琳 所在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专业年级:07环境科学 学号:B0713059 指导教师:苏增建 职称:讲师 2010年1月

有机氯农药微生物降解技术研究进展 张晓琳 (海南大学儋州校区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07环境科学2班 海南儋州 571737) 摘要:有机氯农药的大量使用已造成严重的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目前微生物降解有机氯农药技术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综述了有机氯农药在环境中的危害,微生物对有机氯农药降解的方式和途径,指出了有机氯农药微生物降解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微生物降解存在问题展望 1.有机氯农药简介 有机氯农药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在2001年签署的《斯德哥尔摩宣言》中,首批控制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种有9种是有机氯农药。氯代有机化合物是一类污染面广、毒性较大、不易降解的化合物, 在美国EPA所列129种优先污染物中占25种之多[1]。有机氯农药主要包括六六六(六氯环己烷) 、滴滴涕、氯丹、六氯代苯、狄氏剂、异狄氏剂、毒杀芬、艾氏剂、七氯、环氧七氯、α - 硫丹、β - 硫丹等. 而六六六和滴滴涕则是有机氯农药的典型代表,二者使用早,使用时间长,用量大,土壤环境中的残留量高,容易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有机氯农药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易导致生物体内分泌紊乱、生殖及免疫功能失调、发育紊乱等严重疾病[2]。 2.有机氯农药在环境中的危害 有机氯农药是高残留农药,虽经长时间的降解,环境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仍十分可观,并且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 2.1 有机氯农药对大气环境的危害 大气中有机氯农药的主要来自于:有机氯农药施用过程中的挥发飘移、施用

废水中33种污染物的来源及处理方法

废水中33种污染物的来源及处理方法 1废水氯中有机和氨氮的来源有哪些 有机氮主要以蛋白质形式存在,还有尿素、胞壁酸、脂肪胺、尿酸和有机碱等含氨基和不含氨基的化合物,有些有机氮如果胶、甲壳质和季胺化合物等很难生物降解。生产这些有机氮或以这些有机氮为原料的工业排放的废水中会含有这些有机氮。钢铁、炼油、化肥、无机化工、铁合金、玻璃制造、肉类加工和饲料生产等行业排放含有氨氮的工业废水,皮革、动物排泻物等新鲜废水中氨氮初始含量并不高,但由于废水中有氮的脱氨基反应在废水贮存或在排水管道中驻留一段时间后氨氮的浓度会迅速增加。 对有机氮工业废水可采用生物法处理,在微生物去除有机碳的同时,高级氧化通过生物同化及生物矿化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氮转化为氨氮。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有汽提、空气吹脱、离子交换、活性炭吸附、生物硝化和反硝化等. 2废水中氟化物的来源有哪些 含氟产品的制造、焦炭生产、电子元件生产、电镀、玻璃和硅酸盐生产、钢铁和铝的制造、金属加工、木材防腐及农药化肥生产等过程中都会排放含有氟化物的工业废水。 含氟化物废水的处理方法可分为沉淀法和吸附法两大类。沉淀法适于处理氟化物含量较高的工业废水但沉淀法处理不彻底往往需要二级处理处理所需的化学药剂有石灰、明矾、白云石等。吸附法适于处理氟化物含量较低的工业废水或经沉淀处理处理后氟化物浓度仍旧不能符合有关规定的废水。 3 废水中硫化物的来源有哪些 炼油、纺织、印染、焦炭、煤气、纸浆、制革及多种化工原料的生产过程中都会排含有硫化物的工业废水,含有硫酸盐的废水在厌氧条件下也可以还原产生硫化物成为含有硫化物的废水。含硫化物废水的处理方法有将硫化物转化为硫化盐进行絮凝沉淀和将硫化物转化为硫化氢汽提两类。

各种类型废水中的常见污染因子

序号 1建设项目类别 城市生活污水及生活 污水处理场 生产区及娱乐设施 黑色金属矿山(包括 磷铁矿、赤铁矿、锰 矿等)污染因子 PH、BOD 5、COD、悬浮物、总磷、氨氮、表面活性剂、磷酸盐、水温、细菌总数、大肠杆菌、动植物油、色度、溶解氧 PH、BOD 5、COD、悬浮物、氨氮、磷酸盐、表面活性剂、动植物油、水温、溶解氧 PH、COD、悬浮物、硫化物、铜、铅、锌、镉、镍、铬、锰、砷、汞、六价铬 2 3 4黑色冶金(包括选矿、PH、COD、悬浮物、硫化物、氟化物、挥发酚、石油类、烧结、炼焦、炼钢、铜、铅、锌、镉、镍、铬、锰、砷、汞、六价铬轧钢等) 选矿药剂 有色金属矿山及冶炼

(包括选矿、烧结、 电解、精炼等) 火力发电(热电) 煤矿(包括洗煤) 焦化及煤气制气PH、COD、悬浮物、硫化物、铜、铅、锌、镉、镍、铬、锰砷、汞、六价铬 PH、COD、悬浮物、氰化物、硫化物、铜、铅、锌、镉、镍、铬、锰、砷、汞、六价铬、铍 PH、COD、悬浮物、硫化物、石油类、水温、氟化物等PH、COD、悬浮物、硫化物、石油类、砷 PH、COD、BOD 5、悬浮物、硫化物、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氨氮、苯系物、多环芳烃、砷、苯并[a]芘、溶解氧 PH、COD、悬浮物、石油类、硫化物、挥发酚、总铬PH、COD、悬浮物、石油类、硫化物、挥发酚、氰化物、苯系物、多环芳烃、苯并[a]芘 硫铁矿 磷矿 萤石矿 汞矿 雄黄矿PH、COD、悬浮物、硫化物、铜、铅、锌、镉、砷、汞、六价铬 PH、COD、悬浮物、氟化物、硫化物、铅、砷、汞、磷PH、COD、悬浮物、氟化物 PH、COD、悬浮物、硫化物、铅、砷、汞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措施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措施 1.清除毒物,防止继续吸收首先使病儿脱离中毒现场,尽快除去被毒物污染的衣、被、鞋、袜,用肥皂水、碱水或 2%?5%碳酸氢钠溶液彻底清洗皮肤(敌百虫中毒时,用清水或 1%食盐水清洗),特别要注意头发、指甲等处附藏的毒物。眼睛如受污染,用 1%碳酸氢钠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以后滴入 1%阿托品溶液 1 滴。对口服中毒者若神志尚清,立即引吐,酌情选用1 %碳酸氢钠溶液或1 : 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在抢救现场中,如无以上液体,亦可暂以淡食盐水(约 0.85%)或清水洗胃。敌百虫中毒时,忌用碳酸氢钠等碱性溶液洗胃,因可使之变成比它毒性大 10 倍的敌敌畏。对硫磷、内吸磷、甲拌磷、马拉硫磷、乐果、杀螟松、亚胺硫磷、倍硫磷、稻瘟净等硫代磷酸酯类忌用高锰酸钾溶液等氧化剂洗胃,因硫代磷酸酯被氧化后可增加毒性。洗胃后用硫酸钠导泻,禁用油脂性泻剂。食入时间较久者,可作高位洗肠。应用活性碳血液灌流(HPA可以清除血中有机磷毒物,对抢救小儿重度有机磷中毒有良好效果 2.积极采取对症治疗 保持病儿呼吸道通畅,消除口腔分泌物,必要时给氧。发生痉挛时,立即以针灸治疗,或用短效的镇静剂,忌用吗啡和其他呼吸抑制剂以及茶碱、氨茶碱、琥珀酰胆碱、利血平、新斯的明、毒扁豆碱和 吩噻嗪类安定剂。呼吸衰竭者除注射呼吸兴奋剂和人工呼吸外,必要时作气管插管正压给氧。及时处理脑水肿和肺水肿,注意保护肝、肾功能。心脏骤停时速作体外心脏按压,并用1: 10000肾上腺素

0.1ml/kg 静脉注射,必要时可在心腔内注射阿托品。在静滴解毒剂同时适量输液,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但须注意输液的量、速度和成分。在有肺水肿和脑水肿的征兆时,输液更应谨慎。严重病例并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抢救过程中还须注意营养、保暖、排尿、预防感染等问题,必要时适量输入新鲜血液或用换血疗法。 3.解毒药物的应用 在清除毒物及对症治疗同时,必须应用解毒药物。常用特效解毒药物有两类: ①胆碱能神经抑制剂 如阿托品及山莨菪碱等,能拮抗乙酰胆碱的毒蕈碱样作用,提高机体对乙酰胆碱的耐受性,故可解除平滑肌痉挛,减少腺体分泌,促使瞳孔散大,制止血压升高和心律失常,对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也有显著疗效,且为呼吸中枢抑制的有力对抗剂;但对烟碱样作用无效,也无复活胆碱酯酶的作用,故不能制止肌肉震颤、痉挛和解除麻痹等。应用阿托品抢救有机磷中毒,必须强调早期、足量、反复给药,中、重度中毒患者均须静脉给予。在用阿托品过程中,注意达到“化量” 指标,即当病儿瞳孔散大、不再缩小,面色转红,皮肤干燥,心率增快,肺水肿好转,意识开始恢复时,始可逐渐减少阿托品用量,并延长注射间隔时间,待主要症状消失,病情基本恢复时停药。停药后仍需继续观察,如有复发征象,立即恢复用药。 654-2 的药理作用与阿托品基本相同,毒性较小,治疗量和中毒量之间距离较大,其" 化量" 指标亦和阿托品相同,轻度有机磷中毒单用阿托品或 654-2 即可治

有机氯农药

摘要 有机氯农药是一类由人工合成的杀虫广谱、毒性较低、残效期长的化学杀虫剂。主要分为以环戊二烯为原料和以苯为原料的两大类。以苯为原料的包括HCHs、DDTs和六氯苯等;以环戊二烯为原料的包括七氯、艾氏剂、狄氏剂和异狄氏剂等。有机氯农药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在环境中不易降解而长期存在。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生产和使用了大量的HCHs和DDTs等农药。尽管我国从1983年以来禁止或限制生产这些农药,但由于这些污染物的环境持久性,导致其在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等环境介质中广泛存在。近年来,由于林丹和三氯杀螨醇的使用,导致环境中存在新的输入源。此外由于土壤中残留农药的二次释放,可能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HCHs,DDTs ,长江中下游 第一章有机氯农药简述 1.1 有机氯农药的历史 有机氯农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8 年,瑞士科学家Muller 发现了DDT 的杀虫作用,并把它成功运用到杀灭马铃薯甲虫上,从那时起,有机氯农药开始被使用。在那个年代,DDT 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农药,发明者Muller 还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而随着DDT 的发明和使用的成功,也掀起了研制有机合成农药的热潮。到了1942年,英法等国又发明了另一种有机氯杀虫剂-六六六(HCH)。1945 年氯丹被发明,1948年七氯,艾氏剂,狄氏剂和毒杀芬等有机氯农药也相继被发明出来,1950 年发明了异狄氏剂和硫丹。1969 年甲氧滴滴涕也被广泛的应用。 由于有机氯农药具有高效、低毒、低成本、杀虫谱广、使用方便等特点,在有机氯农药被相继发明的几十年里,有机氯农药被大范围的运用。但随之而来,有机氯农药的负面影响和作用也逐渐的显现出来,由于有机氯农药非常难于降解,在土壤中可以残留10 年甚至更长时间之久,且容易溶解在脂肪中。而且由于有机氯农药具有一系列的危害性,对人类会造成一定的危害。有机氯农药在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及生命质量带来了不良影响。认识到了有机氯农药的危害以后,西方国家开始有限制的生产和使用有机氯农药,到1970 年,瑞典、美国等国就已经先后停止生产和使用DDT,之后的几年里,其他发达国家也陆续停止了生产[1]。但作为亚洲的农业大国,中国和印度直到1983年和1989 年才禁止DDT 在农田中使用。从有机氯农药在农田中使用直到被禁用的

有机氯农药一览表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有机氯农药一览表 表A.1 有机氯农药一览表 化合物名称英文名称化学登记号分子式分子量六氯苯Hexachlorobenzene 118-74-1 C6Cl6284.78 α-六六六alpha-BHC 319-84-6 C6H6Cl6290.83 γ-六六六gamma-BHC (Lindane) 58-89-9 C6H6Cl6290.83 β-六六六beta-BHC 319-85-7 C6H6Cl6290.83 δ-六六六delta-BHC 319-86-8 C6H6Cl6290.83 七氯Heptachlor 76-44-8 C10H5Cl7373.32 艾氏剂Aldrin 309-00-2 C12H8Cl6364.91 氧化氯丹Oxychlordane 27304-13-8 C10H4Cl8O 423.76 顺式-环氧七氯cis-Heptachlor Epoxide 1024-57-3 C10H5Cl7O 389.32 反式-环氧七氯trans-Heptachlor Epoxide 28044-83-9 C10H5Cl7O 389.32 反式-氯丹trans-Chlordane (gamma) 5103-74-2 C10H6Cl8409.78 2,4'-DDE 2,4'-DDE 3424-82-6 C14H8Cl4318.03 反式-九氯trans-Nonachlor 39765-80-5 C10H5Cl9444.22 顺式-氯丹cis-Chlordane (alpha) 5103-71-9 C10H6Cl8409.78 硫丹-ⅠEndosulfan-I 959-98-8 C9H6Cl6O3S 406.93 4,4'-DDE 4,4'-DDE 72-55-9 C14H8Cl4318.03 狄氏剂Dieldrin 60-57-1 C12H8Cl6O 380.91 2,4'-DDD 2,4'-DDD 53-19-0 C14H10Cl4320.04 异狄氏剂Endrin 72-20-8 C12H8Cl6O 380.91 2,4'-DDT 2,4'-DDT 789-02-6 C14H9Cl5354.49 顺式-九氯cis-Nonachlor 5103-73-1 C10H5Cl9444.22 4,4'-DDD 4,4'-DDD 72-54-8 C14H10Cl4320.04 硫丹-ⅡEndosulfan-Ⅱ33213-65-9 C9H6Cl6O3S 406.93 4,4'-DDT 4,4'-DDT 50-29-3 C14H9Cl5354.49 灭蚁灵Mirex 2385-85-5 C10Cl12545.54 12

有机磷农药残留风险评估

有机磷农药残留风险评估 1 有机磷农药化学特性 有机磷是磷酸的酯,由磷酸与三种醇连续反应生成。它们被用作溶剂、杀虫剂、阻燃剂和增塑剂。有机磷农药(OPs)主要是磷、磷硫或磷硫酸的酯类、酰胺类或硫醇类衍生物,广泛应用于农业、商业建筑或家庭和花园中防治昆虫病害[1]。大部分OPs属于有机硫代磷酸亚基,其官能团为硫代磷酸P=S键。敌畏和草甘磷主要是P=O键。许多有机硫代磷酸酯(OTPs)由硫转化为毒性较高的氧。这种转化发生在人体内的肝酶和环境下的氧气和光的影响。氧和硫都被水解成毒性较低的烷基磷酸盐,并在排泄前进一步身体代谢。OPs包括超过100种化合物,根据IPCS INCHEM(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和美国EPA(美国环保署),他们被归类为“剧毒”(HT)(老鼠口服LD50值小于50毫克/公斤)“适度有毒”(MT) (LD50值超过50毫克/公斤,低于500毫克/公斤)[2]。 2 接触有机磷农药的途径 一般人口通过家庭使用杀虫剂产品和消费受污染的饮料和食品而在环境上接触OPs。职业性暴露人群包括农药行业工作者从事的生产活性成分或制备配方和农业工人可能从事混合物的制备和应用作为不同的活动的一部分,包括重返以前治疗领域和专业涂抹器。接触杀虫剂也影响从事公共卫生应用的工人。每个人群的主要接触途径各不相同。一般人群以摄入为主,职业性暴露组以吸入和皮肤吸收为主[3]。室内工作人员主要通过吸入接触,较少通过皮肤吸收接触;室外工作人员主要通过皮肤接触和吸入接触(小于10%)。皮肤的吸收量因药剂的不同而不同,通过眼睛暴露也可能是通过蒸气、粉尘或气溶胶,这甚至可能导致全身中毒。OPs的毒性几乎完全是由于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抑制,这是一种神经末端的酶,导致乙酰胆碱的积累,引起人体呼吸、心肌和神经肌肉传导损伤[2]。 当OPs进入人体后,通过两步代谢途径代谢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代谢产物。非特异性代谢物为二烷基磷酸(DAPs),可分为二甲基磷酸(DMPs)和二乙基磷酸(DEPs)。DMP包括二甲基磷酸(DMP)、二甲基硫代磷酸(DMTP)和二甲基二硫代磷酸(DMDTP),DEP包括二乙基磷酸(DEP)、二乙基硫代磷酸(DETP)和二乙基二硫代磷酸(DEDTP)[4]。 3 有机磷农药在食物中的残留 有研究表明,某些特定的食物是人类接触OPs的来源。即使这些食物中的化合物含量很低,也可能会对人类健康造成风险,因为它们的食用寿

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及治理措施

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及治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9-06-18T16:29:50.957Z 来源:《科技研究》2019年4期作者:潘嘉雯 [导读] 本文概述了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源及污染现状,并提出了若干综合治理措施,为更全面地了解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的情况,开展土壤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广州市华测品标检测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概述了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源及污染现状,并提出了若干综合治理措施,为更全面地了解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的情况,开展土壤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有机氯;农药;污染;治理措施 前言: 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是主要以苯和环戊二烯为原料经人工合成的用于防止植物病、虫害的含氯农药,曾因其高效、杀虫谱广、成本低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其难降解并具有脂溶性,易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并可在不同介质中迁移转化。经研究证实,有机氯农药对人体具有“三致”作用,包括破坏神经系统、增加癌症发病率及引起出生缺陷等。虽然我国自1983年开始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部分有机氯农药,但至今仍能在环境中检出。 鉴于此,本文主要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与治理措施进行综述分析,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 主要来源 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主要来源有以下几种:一是为了防治病虫害直接施用于土壤;二是喷洒作物时落入土壤;三是经动植物残体进入土壤或经各类废水废渣进入土壤。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是造成污染及生物危害的根源,土壤中残留的有机氯农药还可经挥发、扩散等转移至水体及大气,并通过食物链和生物富集危害人体健康。 2 污染现状 我国曾广泛使用有机氯农药以控制疾病传播,提高农作物产量。但其降解速度相对较慢,在土壤中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虽被禁用多年,但部分地区仍有检出。据相关调查数据表明,2002年太湖流域的耕地土壤当中滴滴涕、六六六等有机氯化合物农药实际检出率高达100 %;2004年,环渤海的西部区域土壤当中也均检测出有机氯农药。多数地区检出率在80%以下,部分地区约为20%-50%,其中滴滴涕、六六六为主要的污染物。2008-2009年,珠江三角地区土壤有机氯农药实际检出率为97.85%,最高残留量值为649.33 μg/kg,平均值20.67 μg/kg。2011年,青木关地下河流域土壤的有机氯农药含量范围是13.74-290.67 ng/g,其上中下游均有检出。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2005-2013)表明,六六六和滴滴涕的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 %和1.9 %,有机氯农药是土壤有机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2013年,环鄱阳湖的水稻田土壤检出了氯丹、六氯苯、七氯、滴滴涕、六六六等。2015年,内蒙古农牧业区的农业区土壤的总有机氯农药残留量范围为0.64-102 ng? g-1,平均值为26.3 ng?g-1,而牧业区土壤的总有机氯农药残留量范围为0.18-23.8 ng?g-1,平均值为5.81 ng?g-1,有机氯农药污染处于较低水平。 综上所述,我国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非常普遍,并以六六六和滴滴涕为主,且多为历史残留。不同类型的土壤有机氯残留差异大,个别地区有超标现象。 3 治理措施 3.1 强化污染土壤的管理及监测能力 各级地方政府与相关单位,应注重建设综合监管机制,明确各项监管职责及任务;开展相关的农药知识专业培训,全面提升监管者整体素质及能力;注重建设土壤农药分析及测试平台,构建并完善各项标准测试方法及提升实验室整体分析测试的能力,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化土壤农药污染环境监测网络,逐步强化污染土壤的管理及监测能力。 3.2 注重调查污染现状 全面开展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污染调查工作,根据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扩大监督范围、强化监测的力度,增加监测的频次,摸清国内土壤当中有机氯的农药实际污染面积、来源、强度与分布等状况;编制好农业土壤当中关于有机氯的农药实际使用清单、残留与排放清单等,构建起污染信息数据库及信息综合监管系统,掌握农业的土壤实际污染变化情况,为改善综合治理的措施提供依据。 3.3 严控及消除土壤污染源 重视有机氯农药的淘汰专项工作,停止使用以滴滴涕为中间体的三氯杀螨醇,逐步研发并推广高效安全替代物;强化农业的生态化管理,禁止生产销售或者使用含有有机氯的农药产品,避免新的有机氯等污染物逐渐进入到现有土壤环境当中,对农业的土壤污染问题予以严格管控。 3.4 强化土壤自净力 有机氯农药在耕地土壤中会通过光化学式分解、水解及微生物的分解等各种作用实现降解。故可借助各项农业措施,改善土壤pH、结构、微生物的种类数量、有机质的含量、黏粒含量等,不断增加土壤对于农药降解的综合能力。利用翻土处理,促使滴滴涕、六六六等相关有机氯的农药充分暴露于阳光之下,对其光化学的降解可起到极佳的促进作用。 3.5 实行综合治理 针对污染程度较轻的一些农业土壤,可通过采取种植业的结构调整及修复污染各项综合治理措施予以有效处理,保证土壤环境的安全,避免污染进入农产品;针对污染程度较重的一些农业土壤,可通过农产品的禁产区域划定相关手段,配合相应生物修复、化学及物理各项技术,如土壤林洗、化学氧化还原、微生物修复等,实现对土壤当中有机氯的农药实施综合治理及控制。 3.6 逐步完善质控标准体系 针对于目前国内农药生产及使用期间各项问题现象,需先构建起现行农药监管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加紧定制并出台关于农药污染的防治及农药环境的安全监管各项条例,要在法律法规基础之上,逐步强化检测及执法各项工作,便于彻底消除掉农药的危害;善于吸取国内外相关成功经验,构建起适合本国国情的质控标准体系,并结合实际情况予以逐步完善、优化,以能够切实地加强土壤有机氯农药的综合

农药残留对人体安全的危害

浅析食物中的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与预防 姓名:陈军钊学号:084772202 班级:体教102班 [摘要]农药是怎样进入人体的,在人体中怎样的形式存在,后来是怎样排出体外的?食物中的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表现的三种形式,并进行介绍急性慢性中毒和“三致”危害。蔬菜从农田到餐桌主要经过2个大的环节与做好从市场到餐桌这个环节的工作意义。 [关键词]农药残留人体健康危害 前言 首先,我们来关注下农药是怎样进入人体的,在人体中怎样的形式存在,然后又是怎样排出体外的。其次,了解食物中的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急性中毒、慢性危害和“三致”危害。再次,认知蔬菜从农田到餐桌主要经过2个大的环节与做好从市场到餐桌这个环节的工作意义。最后进行总结本次浅析食物中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危害与预防的各项意义。 一、进入人体途径 通过皮肤吸附 当我们分装,稀释和喷洒农药时,会不小心将农药沾在手上,脸上和其它暴露在衣服外面的皮肤部位。皮肤沾染了农药之后,随即农药被吸附,继而渗透到体内,形成急性暴露。不同农药对皮肤的渗透能力不同。有的农药是液体,且含有某种有机溶剂,比固相农药和水相农药更易于和更快于渗透到皮肤内部。如果皮肤沾染了许多农药,在一定情况下,可在几分钟内就产生不利于健康的后果。一但农药进入真皮,到达皮肤的毛细血管,就会很快地进入血液中。农药,既使仅停留在皮肤部位还可引起皮炎,包括刺激性皮炎和过敏性皮炎 通过呼吸吸入 人的呼吸道有很大的面积,可以非常有效地吸附农药,既能吸附蒸汽,也能吸附细小液滴,还能吸附超细颗粒物。蒸汽为自由分子大小,烟由许多细小的,其半径小于1微米的颗粒组成,在空气中呈悬浮状态,由于颗粒质量太轻受重力影响不大,随风飘去,像风筝一样,停留在高空之中。液滴,一般大于200微米时,受重力作用迅速落到地面,诸如细细秋雨。而在1微米到200微米范围的液滴,属于雾滴。呼吸系统,如鼻毛,可以有效地过滤气溶胶和大于30微米大小的颗粒。近7微米大小的颗粒将影响支气管;仅只小于7微米大小的颗粒才能到达肺气泡。 人的肺有许多细小的肺泡,表面积大。空气中的氧气通过它们进入血液中,使人得以吐故纳新,同时杂在空气中的农药蒸汽和细小液滴也通过它们进入血液。肠道长有许多绒毛,和像手指样的隆起物,伸到肠腔内,增加了表面积,食物和饮用水及杂在食物与水中的农药通过它们也能进入血液中,血液循环到全身。皮肤

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机理研究进展

第10卷第6期现代农药Vol.10 No.6 专论与综述 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机理研究进展 董洪梅,万大娟*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长沙 410081) 摘要:受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是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对其修复机理的探讨有助于深入研究修复技术与应用推广。综合分析植物修复受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机理,主要体现在:植物直接吸收和转运有机氯农药;植物释放分泌物去除有机氯农药;植物微生物联合体系对有机氯农药的转化。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吸收;分泌物;联合修复 中图分类号:TQ 45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284.2011.06.002 Mechanism on Phyto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with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DONG Hong-mei, WAN Da-juan*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China) Abstract: Phyto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with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is a technology which has wide foreground. The study on mechanism of phytoremediation will help us to promote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deeply. The results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phyto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with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were as follows: plant absorbed and transported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directly; plant released exudates to remove organ chlorine pesticides; the systems of plant and microorganism transformed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Key words: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 absorb; exudate; combined remediation 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的生长吸收、转化、转移等功能来净化土壤中污染物的一种修复技术,是一项公认的具有潜力的、优美的、自然的生物修复方式。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作为当前环境污染控制研究的热点,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 国外对植物修复的研究较多,有的已展开原位修复并达到商业化水平[1]。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就广泛进行植物修复研究,而我国则起步较晚,工作多偏重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有关农药污染土壤修复的报道较少。安凤春等人的研究显示,在DDT污染浓度为0.125 mg/kg的土壤中种植10个品种的草本植物,发现不同品种的草对同种农药吸收与富集能力不同,同一品种的草对不同农药吸收与富集能力也有差异[2]。 植物修复受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机理往往是寻找能够超累积或超耐受该有害重金属的植物,将金属污染物以离子的形式从土壤中转移至超累积或超耐受植物的特定部位,再将富集了重金属的植物进行处理。而植物修复受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机理要复杂得多,在修复中经历的过程可能包括吸附、吸收、转移、降解、挥发等,是一种原位处理污染土壤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应用成本低、生态风险小、对环境的改变少等特点。植物在其生长周期中,对周围发生的化学、物理和生物过程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在吸收营养物质、生长发育、衰老死亡以及完全腐解等过程中,植物都能不断地改变着周围环境。综合分析植物修复受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机理,主要有3种:植物直接吸收有机氯农药后转移或分解;植物释放分泌物和特定酶降解土壤环境中的有机氯农药;植物促进根际微生物对土 收稿日期:2011–06–07;修回日期:2011–07–02 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09JJ6025);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10C0933) 作者简介:董洪梅 (1985—),女,山东省滕州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环境污染控制。通讯作者:万大娟。E–mail:dajuanwan@https://www.360docs.net/doc/4912592955.html,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常规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 常规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常规1.迅速清除毒物 (1)减少毒物吸收:脱去污染衣服,用肥皂水或清水(忌用热水)清洗污染的皮肤、毛发和指甲。 (2)选择适当的洗胃液立即进行洗胃,洗胃原则:尽早、彻底、反复、间断。 (3)促进毒物排泄快速补充液体,使用利尿剂、导泻剂。 2.病情观察 (1)应用阿托品的观察。明确阿托品化的指征:瞳孔较前散大(不超过5 mm )不再缩小、颜面潮红、皮肤干燥、腺体分泌减少、口干、肺部湿罗音减少或消失、轻度躁动不安、心率加快(100~120次/分)。区分阿托品化和在阿托品中毒。停药时应逐渐减量。 (2)观察是否出现“反跳”。如体温突然降低,表现为多汗、流涎、瞳孔缩小、肌束颤动、肺水肿、胸闷、言语不清、吞咽困难等,应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立即静脉补充阿托品,再次迅速达阿托品化的状态。 (3)警惕“中间型综合征”的发生。一般在急性中毒后24~96小时突然发生以呼吸肌麻痹为主的症状群。称“中间型综合征”。因此,应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变化,出现颈、上肢和呼吸肌麻痹,如眼睑下垂、眼外展障碍、面瘫等,应及时通知医生,维持有效通气功能。 3. 一般护理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口唇干裂者涂石蜡油或甘油。留置尿管期间,保持引流通畅,防受压、逆流,每周更换引流袋两次,常规会阴

护理每日2次。做好安全防护,加强看护,予床栏,必要时可适当约束,用安定等镇静剂。 4.心理护理仔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情绪、引起中毒的具体原因,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予以心理指导。如为自杀所致,护理人员端正自己的态度,以诚恳的态度为病人提供情感上的帮助,认真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以协助护理人员共同打消患者自杀的念头。 5.健康教育 (1)普及预防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有关知识。 (2)出院时告知患者应在家休息2~3周,按时服药不可单独外出,以防发生 迟发性神经损害,急性中毒除个别出现迟发性神经损害外,一般无后遗症。 (3)因自杀中毒者出院时,患者要学会应对应激源的方法,争取社会支持十 分重要。

有机氯农药的微生物降解

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 课程名称:现代地理学理论前沿开课时间:2013 -2014 第二学期 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学科专业地理环境与污染控制学号2013210585 姓名邹艳艳 学位类别全日制硕士 任课教师丁林贤 交稿日期2014 年6月28日 成绩 评阅日期 评阅教师 签名

有机氯农药的微生物降解 摘要:本文综述了有机氯农药的来源,危害,降解解功能微生物的种类以及典型有机氯农药的降解途径以及影响微生物降解效果因素等,在各种能够降解有机氯农药菌的微生物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ruas)是最活跃、农药适应能力最强的菌株,与有机氯农药微生物降解过程的酶:主要要有脱氯化氢酶、水解酶和脱氢酶三种,它们通过共代谢,中间协同代谢或矿化等作用完成降解过程。由于有机氯农药的持久性和广泛污染性,研究出新的能够降解有机氯农药的微生物及菌酶以及降解机理及中问产物的类型是未来农药降解的主要研究重点。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微生物降解;酶;机理 前言:农药是重要的农用物资,在世界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防治病、虫、草、鼠害、保证农业高产稳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Pesticides,OCPs),也被称为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由于其突出的持久性、生物积累性和生物毒性等特征而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1[[2]是20世纪80年代前应用的最主要和最有效的农药品种之一,由于其具有价格低廉,高效广谱等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通过食物链富集,逐级上去,最终在哺乳动物,特别是人体脂肪组织中蓄积,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所以,自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范围内就陆续禁止生产和使用高残尉毒的有孰氯农药[4-5]。研究发现.北京地区总OCPs类物质平均含量高达77.7ug/kg超出了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GBl5618-1995)50ug/kg。浙江省平均值为34.41ug/kg,其中最高值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500ug/kg[6]。此外,甚至南极地区也发现了0.12-2.8ug/kg的DDT残留,常年不化的冰层也检出了0.04ng/kg的DDT。 降解有机氯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法。其中物理法和化学法,如焚烧、电化学法等都普遍存在着处理成本高,易造成二次污染,去除效果差等缺点,而生物法则主要利用微生物对OCPs的特异性降解机理进行降解,该法处理效果明显,在降解残留农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目前治理残留农药污染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有机氯农药的化学结构

有机磷农药中毒65148

有机磷农药中毒 有机磷农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杀虫剂。我国生产和使用的有机磷农药大多数属于高毒性及中等毒性。有很多种,如对硫磷(1605)、甲拌磷(3911)、内吸磷(1059)、敌敌畏、乐果、敌百虫等。 中毒机理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机理,一般认为是抑制了胆碱酯酶的活性,造成组织中乙酰胆碱的积聚,其结果引起胆碱能受体活性紊乱,而使有胆碱能受体的器官功能发生障碍。凡由脏器平滑肌、腺体、汗腺等兴奋而引起的症状,与毒蕈中毒所引起的症状相似,则称为毒蕈样症状;凡由交感神经节和横纹肌活动异常所引起的症状,与烟碱中毒所引起的症状相似,故称烟碱样症状。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途径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在喷洒过程的气雾可由呼吸道吸入;误服者由消化道吸收。其潜伏期也因中毒途径不同而有所差异。经口服者约5~20分钟早期出现恶心、呕吐,以后进入昏迷状态;经呼吸道者,潜伏期约30分钟,吸入后产生呼吸道刺激症状。呼吸困难,视力模糊,而后出现全身症状;经皮肤吸收者潜伏期最长约2~6小时,吸收后有头晕、烦躁、出汗、肌张力减低及共济失调等症状。 (3)吸入途径:儿童在刚喷洒过农药的田里玩耍;在农药仓库中停留均可中毒。

发病机制 有机磷农药从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进入机体,经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各器官和组织产生毒性作用,主要是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 人体的胆碱能神经包括运动神经、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和部分节后纤维以及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这些神经受刺激后,在其末梢与细胞连接处释放乙酰胆碱支配器官的运动。在生理情况下释放出的乙酰胆碱在胆碱酯酶的作用下迅速被水解而失去活力,当有机磷进入机体后与胆碱酯酶结合使其失去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造成体内大量乙酰胆碱蓄积,从而引起生理功能紊乱,主要作用是: 1.兴奋胆碱能神经全部节后纤维使平滑肌收缩增加腺体分泌瞳孔缩小、心律减慢、血压下降。 2.运动神经兴奋可引起肌震颤、痉挛,重时可肌力减弱以至麻痹。交感神经节和节前纤维兴奋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晚期可致循环衰竭。 3.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表现先兴奋后抑制,晚期出现呼吸中枢麻痹。 临床症状 大量一次食入或吸入浓的毒物后,短的3min以内发病,一般在30min~12h以内发作。根据不同的类型神经受损,临床表现可以分3类: 1.副交感神经和分布于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胆碱能受体兴奋,表现腺体分泌增加,可见大汗、流涎和支气管分泌物增多。虹膜括约肌收缩使瞳孔缩小,胃肠平滑肌兴奋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心血管系统受抑制而致心跳缓慢,血压下降,此与毒蕈中毒症状相似故称毒蕈碱样. 2.运动神经肌肉连接点胆碱能受体兴奋,表现肌肉纤维颤动或抽搐,晚期则见肌无力或麻痹。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和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胆碱能受体兴奋可见血压上升、心率加快、体温升高等症状,这与烟碱中毒的症状相似,称烟碱样作用。 3.中枢神经细胞触突间胆碱能受体兴奋,则产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中毒早期有头晕、头痛以后出现言语障碍、神志不清和阵发性抽搐等,有机磷中毒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 并发症: 神志不清和阵发性抽搐,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 疾病诊断 主要症状。 皮肤接触农药吸收致中毒者起病稍缓慢,症状多不典型,须仔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有无皮肤红斑水疱,密切观察临床演变协助诊断。 部分病例容易被忽略,特别是早期出现中枢神经抑制,循环、呼吸及中枢神经衰

有机磷农药中毒

有机磷农药中毒 有机磷类药物大都呈油状或结晶状,色泽由淡黄至棕色,稍有挥发性,且有蒜味。除敌百虫外,一般难溶于水,不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在酸性环境下稳定,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失效。常用的剂型有乳剂、油剂和粉剂等。根据致死毒性(半数致死量)的不同,又可分为: (1)剧毒类(LD50<10mg/kg):对硫磷(parathion1605)、内吸磷(1059)、甲拌磷(thimet)。 (2)高毒类(LD50<10-100mg/kg):甲基对硫磷、敌敌畏(dichlorphos)、氧乐果、敌敌畏;(3)中度毒性(LD50<100-1000mg/kg):乙硫磷、敌百虫、乐果等。(4)低毒类 (LD50<1000-5000mg/kg):马拉硫磷、氯硫磷、杀螟松。 1.中毒原因 1、生产中毒:在生产过程中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在药物制造加工过程中保护措施不严密,导致化学物直接接触皮肤或经呼吸道吸入引起。 2、使用中毒:在使用过程中,施药人员喷洒时,药物沾染皮肤或经衣物间接沾染皮肤,吸入空气中杀虫药物等所致,配药浓度过高或手直接接触药物原液也可引起中毒。 3、生活性中毒:在日常生活中,急性中毒主要由于误服、故意吞服或不慎饮用药物污染的水源及食物。也有滥用有机磷类药物治疗皮肤病引起中毒[1]。 2.中毒机制 人体大部分传出的胆碱能神经的传导,靠其末梢在与细胞连接处释放的乙酰胆碱以支配效应器官的活动;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部位如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特别是皮质深部的锥体细胞、尾核、丘脑等神经细胞间冲动的传递,也有乙酰胆碱参与。胆碱能神经传递必须与胆碱能受体结合产生效应。胆碱能受体分为毒蕈碱型及烟碱型;前者分布于胆碱能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心肌、平滑肌、腺体等效应器官,后者分布于植物神经节及骨骼肌的运动终板内。在正常情况下,释放的乙酰胆碱于完成其生理功能后,迅速被存在组织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而失去作用。 当有机磷进入人体后,以其磷酰基与酶的活性部分紧密结合,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而丧失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以致体内乙酰胆碱大量蓄积,并抑制仅有的乙酰胆碱酯酶活力,使中枢神经系统及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最后转入抑制和衰竭,表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①某些副交感神经和某些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胆碱能毒蕈碱受体兴奋,则出现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瞳孔收缩、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毒草碱样症状。 ②运动神经和肌肉连接点胆碱能烟碱型受体兴奋,则发生肌肉纤维震颤或抽搐;重度中毒或中毒晚期,转为肌力减弱或肌麻痹等烟碱样症状。 ③中枢神经系统细胞触突间胆碱能受体兴奋,引起功能失调,开始有头痛、头晕、烦躁不安、谵语等兴奋症状,严重时出现言语障碍、昏迷和呼吸中枢麻痹。 ④在循环系统方面,既可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毒蕈碱样症状,又可有血压上升和心率加快等烟碱样症状[2]。 3.病理生理 有机磷类的农药绝大多数是由于乙酰胆碱酯酶功能受到抑制。乙酰胆碱是生物神经传导的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