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稿华盛顿欧文的哥特创作手法

中文稿华盛顿欧文的哥特创作手法
中文稿华盛顿欧文的哥特创作手法

华盛顿欧文的哥特创作手法

以《睡谷传说》为例

1、Introduction

华盛顿欧文是对美国文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作家,被称为美国小说之父,其作品

大都幽默风趣,语言优美富有诗意,但也有作品体现了哥特文学的风格,最典型的就是《睡谷传说》。

华盛顿?欧文(1783 —1859)是一位享誉国际的文学家,十九世纪最伟大的美国散文家之

一。他一七八三年生于纽约,幼年时体弱多病,十六岁辍学学习法律,但他喜爱的是文学,并且读了不少文学作品。一八零四年至一八零六年间他因病赴欧洲修养,回国后取得律师资

格。一八零七年,他和哥哥威廉等人共同创办一种不定期刊物《杂拌》,开始了他的文学创

作活动,显露出他的幽默、风趣和含蓄的讽刺才能。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纽约外史》

(1809 )。一八一八年后他留居英国,以写作为生,陆续发表许多散文、随笔和故事,共三十二篇,于一八二零年结集为《见闻札记》出版,引起欧洲和美国文学界的重视。这部作品奠定了欧文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其中的散文《威斯敏斯特教堂》、短篇小说《瑞普?凡?温

克尔》和《睡谷的传说》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继《见闻札记》后,欧文写了体裁相似的《布雷斯布里奇田庄》

(1822)和故事集《旅客谈》(1824)。一八二六年,欧文在马德里

任美国驻西班牙大使馆馆员。一八二八年,他发表《哥伦布的生平和航行》;一八二九年发

表《攻克格拉纳达》,同年又出版游记、随笔集和故事集《阿尔罕伯拉》(1832)。他的晚年

是在他曾经描写过的睡谷附近度过的,并写了三部传记:《哥尔德斯密斯传》(1840)、《穆罕

默德及其继承者》(1849—— 1850)和五卷本《华盛顿传》(1855—— 1859)。欧文的文笔优

雅自然,充满浪漫气息,他的散文和短篇小说具有经久不衰的风采和魅力。

《睡谷传说》讲述了教书匠Crane追求漂亮姑娘却被情敌恶整的故事。

作品中出现了很多对环境及情节的描写,环境多是阴森恐怖,情节也是曲折离奇,整个

故事鬼气森森,弥漫着浓厚的哥特色彩,带给读者极大的感官刺激。

“哥特”(Goth) —词原指居住在北欧、属于条顿民族(即日耳曼民族)的哥特部落。从公元3世纪起,条顿人不断涌向南欧,骠悍的哥特人是同罗马人作战的主力。经过长达数百年的冲突与征战,条顿民族最终摧毁了强大的西罗马帝国,而哥特人也在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南部以及北非建立了许多王国。然而哥特人被罗马的先进文明迅速同化,很快失去其民族性,哥特人作为一个民族在历史上消失了

但哥特人的野蛮善战在南欧人特别是意大利人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烙痕。西罗马帝国灭亡一千多年后,意大利人法萨里(Vasari , 151l 一1574)在历史的尘埃中又找出

哥特一词来指称一种为文艺复兴思想家们所不喜欢的中世纪建筑风格。这种建筑风格在12正好是那取代了古罗马辉煌文明的所谓“黑暗时代”(the Dark Ages)的绝妙象征。用

正好是那取代了古罗马辉煌文明的所谓“黑暗时代” (the Dark Ages)的绝妙象征。用

世纪至16世纪期间盛行于欧洲,主要体现于教堂和城堡,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高耸的尖 厚重的石壁,狭窄的窗户,染色的玻璃,幽暗的内部,阴森的地道甚至还有地下藏尸所 ,在那些崇尚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文艺复兴思想家眼里, 这种建筑代表着落后、 野蛮和黑

顶等

词逐渐被赋予了野蛮、恐怖、落后、神秘、黑暗时代、中世纪等多种含义。

到18世纪中后期,哥特一词又成为一种新的小说体裁的名称。这种小说之所以被称为哥特小说,因其开山之作、贺拉斯?瓦尔普(Horace Walpole ,1717—1797)的《奥特龙

多堡》(The Castle of Otranto , 1764)的副标题为"一个哥特故事” (A Gothic Story)。

这部作品成了哥特小说的奠基之作。故事发生在中世纪,地点是意大利南部一座古城堡。小说主要写曼弗雷德家族的败落。小说的气氛阴森恐怖,情节扣人心弦,并且还有神秘超自然

现象。《奥特龙多堡》为早期古典哥特小说确立了基本模式。《奥特龙多堡》的巨大成功使

许多作家竞相效法。哥特小说作为一种小说体裁在英国逐渐定型,在18世纪60年代以来的

英国、美国文坛上,哥特小说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形式,他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特殊

流派,被评论家们称为“黑色浪漫主义”。渲染自然或社会的暴力与恐怖,揭示社会、政治、

教会和道德上的邪恶,揭示人性中最阴暗的一面。哥特小说原创性强,其最主要的特点即恐怖性。而且还影响了其它一些国家特别是德国和美国的文学创作。

Since the 60s of the 18th century, gothic novel gradually became a spectacular iterature form on the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ry world. It is a special genre of romantic literature and was called "dark romanticism".

Gothic novels which originated in Britain in the late eighteenth Century, Horace Walpole is the pioneer of gothic novel, the Castle of Otranto , created the early

Gothic novel mode, and gothic novel reached prosperity in the Vitoria times. Many gothic novels are included in the horror and fantasy novel ranks, to the death, reasoning, murder, ghosts of its contents, which has a strong color of literature have a natural pursuit for the

dark depression, death aesthetics, religious complex and aestheticism, which always present a spirit of alienation and gloomy.

精神气质。早期哥特式写作手法表现为:

1)小说的背景

故事一般发生在荒僻地带,背景建筑往往是带有地下室、底下通道、阁楼、迷宫般的长1

廊和旋转的楼梯的城堡或庄园;故事的转折常伴随极端天气、月光或摇曳的烛光

2)故事情节

哥特小说着力描写的就是各种恐怖与怪诞的场景与情节。故事情节会充满悬念,恐怖刺

激,有时涉及衰败和死亡,有时甚至会有暴力或性,充斥着凶杀、暴力、复仇、强奸、乱伦等。这些场景与情节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怪诞与恐怖是哥特小说的一种特质。在哥特小说中,恐怖是其主色调,贯穿于小说始终。通过对暴力、凶杀、非常环境的描写,以及夜晚

非常时间的选择,哥特小说对恐怖的制造是由始至终的。

3)主题

哥特小说具有因果报应、爱情及复仇三大主题。在因果报应这一主题上,其创作与宗教

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因果报应的描写目的在于对惩恶扬善这一思想精神的体现。爱情主题的哥特小说通常为美丽善良的女主角在追求者之间举棋不定。而复仇主题故事内容常涉及家族

秘密。

4)人物形象

在哥特小说中,存在着四种人物形象:英雄、教徒、不幸女子、鬼怪等超自然现象。人物形象既有正、邪人物,又有亦正亦邪的形象,人物形象较为丰富,。

在英雄形象的塑造上,用专横残暴、冷酷无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来塑造这一形象。哥特小说独创了“恶棍英雄”这一形象。恶棍英雄“既引诱别人又自遭苦难,既迷人又邪恶”,具有两面性。

在教徒形象的塑造上,哥特小说与宗教密不可分。哥特小说中的教徒形象承载着“反教功能,寓意着恶”。

出身富裕,性情柔顺,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或因争夺财产继承权而成为受害者

在鬼怪形象塑造上,鬼怪与人处于对立状态,界限分明。鬼怪常常被哥特小说用来揭示人性的丑陋与邪恶,但其并不是哥特小说的主要描写对象。其功能是为了有力地表现惩恶扬

善的思想精神与因果报应观念,这一形象的塑造都反映了社会与人生,对人所面临的生存

困境进行揭示,因而“具有审美价值上的共通性”。

总而言之这类题材文学或是影视作品常会给人阴暗和恐惧的感觉。用充满悬念的情节

和神秘恐怖的环境营造出戏剧化的艺术效果,刺激人们的感官,带给人快感。故事真相往往都隐藏在那些看似充满浪漫色彩的故事情节里或神秘而恐怖的气氛中。

3、《睡谷传说》哥特风格的体现

华盛顿欧文在《睡谷传说》中突出的运用了哥特手法,描绘了一个偏僻幽静的小山村。

小说情节曲折,气氛阴森恐怖,超自然事件神秘难测,这使得该作品具有浓厚的“哥特式”风格。

爱情复仇主题

哥特小说具有因果报应、爱情及复仇三大主题。《睡谷的传说》表面上首先是一的爱情

故事,伊卡包德和情敌布鲁姆为了得到他们心中女神卡特林娜的青睐而争风吃醋的故事。但其中又包含了布鲁姆对情敌伊卡包德的报复,又有对伊卡包德贪婪、迷信的因果报应。因此可以说,哥特小说的三大主题在《睡谷传说》中皆有体现表面上看,伊卡包德爱上了美丽天真的乡村少女卡特琳娜。然而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与其说伊卡包德看上的是卡特林娜,不如说他是看上了她将继承的财

富。当他去卡特林娜家做客,吸引他目光的不是她本人,而是她家优越的物质条

件,房间、壁炉以及粮食等,甚至活生生的家禽在他眼中竟变成了热气腾腾的美

食。或许应该这样评价伊卡包德的爱情:他爱上了卡特林娜家的财富,继而想象

自己爱上了这些财富的继承人。

但伊卡琳娜是山村所有年轻小伙子的命中情人,追求者众多。当伊卡包德展开自己的爱情攻势时,他们心怀不满。在他们看来,卡特琳娜怎么能嫁给伊卡包德这个相貌滑稽,封建迷信,爱财如命,又总是繁文缛节的外乡人。年青一代中的佼佼者,布鲁姆,就是卡特琳娜的追求者之一。他是伊卡包德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在眼看伊卡包德的追求策略奏效的时候,心急的布鲁姆假扮无头鬼吓跑了伊

卡包德。

伊卡包德与其说被布鲁姆假扮的无头鬼吓走,不如说让自己心中过的鬼怪吓

走了。伊卡包德生性胆小,却又爱听鬼故事。对鬼怪之说深信不疑,一阵风吹过便以为听到了鬼怪的叫声,看到地上树枝的影子便以为看到了鬼魂的身影。布鲁姆正是利用他迷信的弱点将他吓走。

1、环境的神秘

神秘通常是哥特式小说所表现出的主要特征。《睡谷传说》在环境描写上采用了

典型的哥特手法。哥特故事一般发生在荒野、城堡、破宅、寺院中,场景阴森、恐怖。欧文用一种带诗意的笔调描绘了一个地处偏僻被人遗忘的山村:” ...Not far from this village, perhaps about two miles, there is a little valley or rather lap of land amonghigh hills, which is one of the quietest places in the whole world. A small brook glides through it, with just murmur eno ugh to lull one to repose; and the occasi onal whistle of a quail or

tapping of a woodpecker is almost the only sound that ever breaks in upon the un iform tranq uillity …”

这个村落不仅偏僻被人遗忘,似乎还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使在那里呆过的人都染

上一种迷离的状态“… A drowsy, dreamy in flue nee seems to hang over the land, and to pervade the very atmosphere?…Certain it is, the place still continues un der the sway of some witchi ng power, that holds a spell over the minds of the good people, causing them to walk in a continual reverie. They are given to all kinds of marvelous beliefs; are subject to trances

and visions, and frequently see strange sights, and hear music and voices in the

air …”

小说的开端就确定了这样一种神秘幽僻的基调,一种神秘气氛始终笼罩着整部小

说。

2、情节的恐怖

哥特小说常把时间设置在夜晚,在浓重的夜幕下,表现风吹过树梢的凄厉声,清幽的月

光透过树枝的投影和隐藏在夜幕之后的阴谋。欧文在《睡谷传说》中突出地运用了这一手法,

在小说的神秘的基调上,又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两次伊卡包德走夜路的情节。迷信的乡村教

师伊卡包德胆小如鼠,偏偏又爱听鬼故事,最喜欢在在河边读鬼故事到天黑,独居的他在独

自回家的路上,便心生幻想,把读过的听过的鬼故事和眼前的事物结合在一起,想象出各种

恐怖的东西吓唬自己

"… and there con over old Mather ' s direful tales,until the gathering dusk

of eve ning made the prin ted page a mere mist before his eyes. Then, …every sound

of nature, at that witching hour, fluttered his excited imagination, — the moan of

the whip-poor-will from the hillside, the bodi ng cry of the tree toad, that harb in ger of storm, the dreary hooting of the screech owl, to the sudden rustling in the thicket

of birds frightened from their roost. The fireflies, too, which sparkled most vividly in the darkest places, now and the n startled him, as one of un com mon bright ness would stream across his path; and if, by chanee, a huge blockhead of a beetle came winging his blundering flight against him, the poor varlet was ready to give up the ghost, with the idea that he was struck with a witch ' s

token …"

这一段描述很容易使读者联想起自己走夜路时的经历,心里的惴惴不安同伊卡包德是一

样的。将伊卡包德的经历和自己的经历结合在一起,深深引起人们的共鸣。这段描述又为后

文做了铺垫。埋下伏笔。为了报复伊卡包德,赢得卡特琳娜的爱情,布鲁姆扮成无头鬼骑士,在伊卡包德赴宴回家的路上,紧紧跟着伊卡包德,把不知情的伊卡包德吓个半死。虽然同样

是描写伊卡包德走夜路,但却并不雷同,布鲁姆扮的假鬼和伊卡包德心里的鬼相碰撞,使两次夜路相映成趣,既紧张刺激又引人联想。令读者有不同的感受体验,,

All the stories of ghosts and gobli ns that he had heard in the after noon now

came crowdi ng upon his recollecti on. The ni ght grew darker and darker; the stars

seemed to sink deeper in the sky, and drivi ng clouds occasi on ally hid them from his sight. He had n ever felt so Ion ely and dismal. He was, moreover, approach ing the

very place where many of the scenes of the ghost stories had been laid. In the centre

of the road stood an enormous tulip- tree,…It was connected with the tragical story

of the unfortun ate An dre, who had bee n take n pris oner hard by; and was uni versally known by the name of Major Andre ' s tree …Suddenly he heard a groan —his teeth chattered, and his kn ees smote aga inst the saddle: it was but the rubb ing of one

huge bough upon ano ther, asthey were swayed about by the breeze …

伊卡包德自己吓自己的情节令读者对这个迷信的乡村教师的经历和表现感到又好气又

好笑,又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充满猜想,急欲知道伊卡包德又会遇到怎样骇人的场景。稍作铺

垫后,将恐怖更进一步,搬出了山村流传最广的无头骑士,即布鲁姆为陷害伊卡包德而刻意

装扮的假鬼,将伊卡包德吓得心胆俱碎。]

…He beheld something huge, misshapen and towering. It stirred not, but seemed

gathered up in the gloom, like some gigantic monster ready to spring upon the

traveller. The hair of the affrighted pedagogue rose upon his headwith terror

文稿_华盛顿欧文的哥特创作手法

华盛顿欧文的哥特创作手法 ——以《睡谷传说》为例 1、Introduction 华盛顿欧文是对美国文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作家,被称为美国小说之父,其作品大都幽默风趣,语言优美富有诗意,但也有作品体现了哥特文学的风格,最典型的就是《睡谷传说》。 华盛顿·欧文(1783—1859)是一位享誉国际的文学家,十九世纪最伟大的美国散文家之一。他一七八三年生于纽约,幼年时体弱多病,十六岁辍学学习法律,但他喜爱的是文学,并且读了不少文学作品。一八零四年至一八零六年间他因病赴欧洲修养,回国后取得律师资格。一八零七年,他和哥哥威廉等人共同创办一种不定期刊物《杂拌》,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活动,显露出他的幽默、风趣和含蓄的讽刺才能。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纽约外史》(1809)。一八一八年后他留居英国,以写作为生,陆续发表许多散文、随笔和故事,共三十二篇,于一八二零年结集为《见闻札记》出版,引起欧洲和美国文学界的重视。这部作品奠定了欧文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其中的散文《威斯敏斯特教堂》、短篇小说《瑞普·凡·温克尔》和《睡谷的传说》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继《见闻札记》后,欧文写了体裁相似的《布雷斯布里奇田庄》(1822)和故事集《旅客谈》(1824)。一八二六年,欧文在马德里任美国驻西班牙大使馆馆员。一八二八年,他发表《哥伦布的生平和航行》;一八二九年发表《攻克格拉纳达》,同年又出版游记、随笔集和故事集《阿尔罕伯拉》(1832)。他的晚年是在他曾经描写过的睡谷附近度过的,并写了三部传记:《哥尔德斯密斯传》(1840)、《穆罕默德及其继承者》(1849——1850)和五卷本《华盛顿传》(1855——1859)。欧文的文笔优雅自然,充满浪漫气息,他的散文和短篇小说具有经久不衰的风采和魅力。 《睡谷传说》讲述了教书匠Crane追求漂亮姑娘却被情敌恶整的故事。 作品中出现了很多对环境及情节的描写,环境多是阴森恐怖,情节也是曲折离奇,整个故事鬼气森森,弥漫着浓厚的哥特色彩,带给读者极大的感官刺激。 2、哥特式小说的由来及其风格特征 2.1 “哥特”一词的演变 “哥特”(Goth)一词原指居住在北欧、属于条顿民族(即日耳曼民族)的哥特部落。从公元3世纪起,条顿人不断涌向南欧,骠悍的哥特人是同罗马人作战的主力。经过长达数百年的冲突与征战,条顿民族最终摧毁了强大的西罗马帝国,而哥特人也在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南部以及北非建立了许多王国。然而哥特人被罗马的先进文明迅速同化,很快失去其民族性,哥特人作为一个民族在历史上消失了 但哥特人的野蛮善战在南欧人特别是意大利人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烙痕。西罗马帝国灭亡一千多年后,意大利人法萨里(Vasari,151l一1574)在历史的尘埃中又找出哥特一词来指称一种为文艺复兴思想家们所不喜欢的中世纪建筑风格。这种建筑风格在12世纪至16世纪期间盛行于欧洲,主要体现于教堂和城堡,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高耸的尖顶,厚重的石壁,狭窄的窗户,染色的玻璃,幽暗的内部,阴森的地道甚至还有地下藏尸所等等,在那些崇尚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文艺复兴思想家眼里,这种建筑代表着落后、野蛮和黑暗,正好是那取代了古罗马辉煌文明的所谓“黑暗时代”(the Dark Ages)的绝妙象征。用哥特式来指称这

华盛顿 美国艺术馆 美国历史简介(下).

G-979-2 (下) 作者:仰望星空

? 《圣女的升天》(The Assumption of the Virgin )作者Nicolas Poussin ( 1594-1665)。 ? 圣女的升天,圣母蒙召升天或者圣母升天之类 都是一个有关圣母玛利亚的神学概念:耶稣的母亲玛利亚结束了今世的生活之后,灵魂和肉身一同被提升到天堂。 ? 这个说法,新教否认,只有天主教和东正教承 认,并创作了很多圣母升天的艺术作品。 1600–1699年的作品

? 《弹琵琶的人》( Lutenist ),作者 Orazio Gentileschi (1563-1639)。 ? 这幅作品作于1626 年,中国明朝的末年。 ? 关于这幅作品的中文翻译,需要说明一下(见后)。

首先,这里翻译为弹“琵琶”,只是为了适合中国 习惯说法。在英文中,这种乐器叫作lute(鲁特琴) ,鲁特琴定义为:任何带有拨弦,配有曲颈或者直颈, 以及一个共鸣音箱盒的弹拨乐器,都叫作lute:从古代 的埃及,直到现在,从欧洲的lute,到中国的琵琶,均 属于这种乐器。 右图就是古埃及人弹奏lute 的情景:不清楚埃及人怎么称呼这种乐器。 所以,这幅作品的正确名称应该是:《弹鲁特琴的人》。 世界上各个民族,几乎都发明了不同类型的鲁特琴:有拨弦和共鸣音箱。 中国的鲁特琴,来自西域,并非中国发明,当时翻译为“琵琶”。琵琶,二胡等最主要的“民族乐器”并不是中华民族发明的:一个文明是否发明了什么并不重要,只有善于学习借鉴的文明,才是伟大的文明。 同理,中国“四大发明”只是中国人“独立发明”的意思,既不是最早发明(埃及发明造纸比中国早了2500年),也不是唯一发明(罗马人运用“希腊火”一千多年后,宋朝才独立发明火药),也不是真正付诸实用最好的发明(德国的印刷术是成套技术,包括字模铸造到高速滚筒印刷机等)。但是,这些是中国人“独自”发明的。不述。

美国文学

绪论 美国文学:世界文学中的奇迹 美国文学的独特气质:多元化、平民化、充满对于生命的热爱、活力四射、充满阳刚之气。 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到19世纪前期,北美殖民地的发展建设十分迅速,但文学的发展却十分缓慢。这是因为移民到新大陆的欧洲人在无边无际的美洲大陆上豪情万丈、开疆扩土,现实生活上的需要太强烈,机会太多,使人无暇舞弄文字。不过,从更深层次上看,正是这种社会生活为萌芽中的美国文学奠定了精神基础,即:一望无前的开拓精神,一起皆有可能的乐观,无拘无束的野性,开放和包容的魄力。这种精神特质,一直贯穿在美国文学的历史中,或隐或现。 19世纪浪漫主义 背景:美国独立战争后,全新的民主共和国使人们满怀信心。因而,最初的美国文学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家泉涌而出。 最早的代表作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杰斐逊 特点:他们是《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文风具有强烈的实用性,而文学性偏弱。富兰克林的创作以散文为主,文笔清新幽默集中探讨科学文化、民主精神、自力更生等,其中关于自学、修身、创业的言论,对于美国人的人生观、事业观、道德观产生了深远影响。杰斐逊曾担任美国第三位总统,其创作更具政治色彩,行文朴实无华,却字字击中要害。 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1783--1859) 美国第一部具有民族色彩的文学作品是欧文1809年发表的《纽约外史》。它御用美国本土题材,文风诙谐幽默。已经出版,就使欧文成为美国文坛的风雨人物。欧文的代表作是《见闻札记》,包括小说、散文、杂感等32篇。行文优雅,清新精致,以幽默风趣的笔调和富于幻想的浪漫色彩,描写了美国和英国的古老风俗习惯,刻画了淳朴善良的人物群像。(《见》中影响最大的是小说《瑞普·凡·温克尔》)这部作品奠定了欧文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见》最早的中文译本是20世纪林纾翻译的,译名为《拊掌录》,林纾在译序中写到“欧文气量宏广,而思致深邃而敏捷,行文跳踊变化,匪夷所思。”,评价甚高。 美国的孔子:爱默生(1803--1882) 爱默生,美国思想家、散文家、诗人,是确立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被林肯尊为“美国的孔子”、“美国文明之父”。1937年的演讲词《美国学者》宣告美国文学已经脱离英国文学而独立,并告诫美国学者拜托学究气,不要盲目追随欧洲传统。这篇演讲被誉为美国文化领域的“独立宣言”。 爱默生是当时美国最受尊崇的演说家之一。他常谈论政治----比如强烈主张废除黑奴制,但他对政治的关心,更多是从思想文化出发,个人主义是他分析很多问题的切入点。他拒绝加入任何政治运动和团体,他希望超越小团体的局限站在普遍人性的角度独立思考。 爱默生的思想,保留在他的《论说文集》里。他的散文,注重思想内容,不讲究辞藻的华丽,说理深入浅出,说服力极强。行文简练,犹如格言,以至于有评论家说“爱默生似乎只写警句”。爱默生的散文综合了多种倾向,既斩钉截铁、不容置疑,又宽容大度,具有民主精神;既有贵族式的高雅,又有平民式的质朴;既简单明了,又隐含神秘主义气息。 侦探推理小说的鼻祖:爱伦·坡(1809--1849) 爱伦·坡,公认的侦探推理小说鼻祖、科幻小说先驱、恐怖小说大师、短篇哥特小说巅峰、象征主义先驱。他的创作风格庞杂,总的来说,色彩瑰丽,非常奇特,带有一种阴暗而

美国独立战争简介

美国独立战争 日期: 1775年4月19日 - 1783年9月3日 地点: 北美洲东部、直布罗陀、巴利阿里群岛、中美洲、法荷英属印度次大陆、非洲等其他地区; 欧洲水域,加勒比海,大西洋,印度洋 结果: 订立巴黎和约,美国独立 美国 法国(1778-83) 西班牙(1779-83) 荷兰共和国(1780-83) 其他盟军 迈索尔王国( 1779–1784) 佛蒙特共和国(1777-83) 欧尼达(易洛魁联盟) 图斯卡罗拉(易洛魁联盟) 英国 德国雇佣军 其他盟军 易洛魁联盟的其它部落 乔治·华盛顿 纳撒尼尔·格林 理查德·蒙哥马利 (阵亡) 约翰·保罗·琼斯 拉法叶侯爵 罗尚博伯爵 德格拉斯伯爵 贝纳多·德·加尔维斯 乔治三世 威廉·豪 克林顿 康瓦利斯 (※俘虏) 44500名民兵 35000名大陆军 15,000名法国士兵 8,000名西班牙士兵 30,000名英国士兵 50,000名外籍雇用兵 大约40,000名德国士兵 大约5,000名印第安人 大约25,000人死于战争或疾病 25,000人受伤 大约24,000人死于战争或疾病 20,000人受伤

美国独立战争 (英语:American War of Independence或American Revolution,1775年—1783年),或称美国革命战争(英语: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是大英帝国和其北美十三州殖民地,以及几个欧洲强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主要是始于为了对抗英国的经济政策,但后来却因为法国、西班牙及荷兰加入战争对抗英国,而使战争的范围远远超过了英属北美洲之外。同时,许多印地安人为双方打仗。 在战争中,英国能够利用他们在海军上的优势以占领殖民地的临海城市,但如何控制乡村地区却使他们困惑。随着法国海军在乞沙比克城的胜利导致英国军队在1781年的约克镇围城战役中投降。1783年订定的巴黎条约承认了美国的独立,因为许多殖民地的居民逃离那十三个殖民地并在北方安顿下来,这场战争同时也为了日后加拿大的建立做准备。 背景 自哥伦布发现美洲以来,北美洲逐渐成为了欧洲的殖民地。1763年,随着法国-印第安人战争的结束,英国成为了北美洲的霸主。[1] 没有了战争威胁的北美洲殖民地与英国的关系开始异化,他们似乎已经不再需要英国的保护。然而英国为了维护本土的垄断利益,颁布了

华盛顿特区及华盛顿州简介

华盛顿 华盛顿 WASHINGTON 面积:176,616平方公里;在五十州内, 列第二十位. 人口:3,658,000人;在五十州内, 列第二十二位. 州府:奥林匹亚 Olympia 主要城市:西雅图 Seattle ;斯波肯 Spodane 州花:山杜鹃花 州鸟:美国金梅花雀 华盛顿州的名称为纪念华盛顿总统而得名. 一八一一年开始殖民. 一八八九年十一月十一日成为美国第四十二州. 以山杜鹃花 Rhododendron 为州花. 本州别名叫做"常绿之州" Evergreen State. 本州箴言:"未来" By and By. 州府是奥林匹亚 Olympia, 位于本州西中部, 普吉海峡西南岸, 人口两万多. 大都市兼大商港西雅图 Seatle 在普吉海峡东岸, 人口五十三万(大市区一四二万). 他科马 Tacona, 人口一十五万, 本州第三大都市, 位于普吉海峡南岸. 斯波肯Spokane 位于本州东境中部, 本州第二大都市. 一九七四年五月, 在斯波肯河中两小岛上举行世界博览会. 这次大会展览的主题是"清新环 境". 本州大专学院有四十多所, 其中最著名的是华盛顿大学, 创于一八六 一年, 其校址设在西雅图, 学生三万多. 本州特徵有二: 第一, 本州是美国通往阿拉斯加州必经之地. 第二, 美 国超音速巨型航机制造之州(波音飞机制造公司在西雅图). 本州位于美国大陆西北角, 北接加拿大, 西濒太平洋, 东界爱达荷州, 南邻俄勒冈州. 本州物产很丰富, 海岸山脉东西两麓为伐木区. 普吉海峡沿岸平原为 蔬菜、养鸡及乳牛区. 喀斯开山脉之东坡, 较西坡微干, 为大果园区, 盛产 苹果, 其产量之多为各州之冠. 哥伦比亚高原为小麦区. 自从大深谷水坝 Grand Coulee Dam 完工之后, 可以大量灌溉, 且可大量发电, 农业发达, 工业进步. 本州飞机制造业享誉全世界. 此外, 造船业及造纸业, 也很发达.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 肖明翰 内容提要 英美文学中存在着一个影响广泛 、持续发展的哥特传统。自18世纪中叶哥特小说在英国出现之后,不仅通俗作家热衷于它的创作,许多第一流的作家也对它充满兴趣,他们或者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哥特式作品,或者将哥特文学的手法大量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本文首先对英美文学中哥特传统的起源及其发展进行了综述,进而概括了哥特小说创作的一般性特征,即通常以古堡、废墟或荒野为背景,故事情节恐怖刺激,充斥着凶杀、暴力、复仇、强奸、乱伦等内容,常有鬼怪神灵或其它超自然现象出现。这些作品中常常笼罩着神秘、阴森、恐怖的气氛,充满悬念,具有独特的艺术震撼力。本文进一步指出,哥特小说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传统,被称为 “黑色浪漫主义”,其美学基础是审美上的“壮美”,而其心理基础则是人内心中的恐惧感。哥特小说中的许多优秀之作致力于揭示社会罪恶和人性深处的黑暗面,并进行深刻的道德探索。哥特小说的产生及其整个发展同英美二百多年来的社会、宗教、文化背景及文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关键词 哥特小说 黑色浪漫主义 壮美 恐惧感 道德探索 尽管各民族的文学中都有许多惊险、恐 怖的故事,但似乎没有哪一种文学像英美文学那样不仅创作出数量众多、质量优秀的恐怖文学作品,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G othic tradition )。哥特文学现在已经成为英美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哥特文学的认真研究开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70年代以后,由于新的学术思潮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该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而且日趋高涨的热潮。据笔者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搜索,到2000年9 月为止,英美等国的学者除发表了大量关于哥特文学的论文外,还至少出版专著达184部,其中1970年以后为126部,仅90年代就达59部,几乎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当然,近年来哥特文学研究的状况不仅在于研究成果迅速增加,更重要的是它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大为拓展,并且把哥特传统同英美乃至欧洲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文学的总体发展结合起来。 “哥特”(G oth )一词原指居住在北欧、属于条顿民族的哥特部落。从公元3世纪 ? 09?

华盛顿欧文

华盛顿·欧文(1783-1859)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作家。曾任美国驻伦敦使馆秘书和美国驻西班牙公使。1783年4月3日出生在纽约一个富商家庭。欧文从少年时代起就喜爱阅读英国作家司各特、拜仑和彭斯等人的作品。欧文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纽约外史》,1820年,欧文的《见闻札记》出版,引起欧洲和美国文学界的重视,这部作品奠定了欧文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之后,欧文又创作了多部作品,如:《阿尔罕伯拉》、《攻克格拉纳达》、《哥伦布传》等等。欧文是散文大师,是美国文学奠基人之一。他的文笔优雅自然,清新精致,时常流露出温和的幽默。1859年11月28日,欧文与世长辞,美国人民为了怀念这位在文学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作家,在纽约下半旗致哀,而欧文的许多优秀作品则被人们传诵至今,成为珍贵的文学遗产。他本人更被尊为“美国文学之父”。1783年,欧文出生在纽约的一个富人家庭,他从小喜欢看《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这种历险故事,还常常钻到剧院里去看戏。欧文后来最知名的作品是《见闻札记》,写的就是在外游历的故事,不能不说是幼时受到了读书的影响。 早期翻译名家林纾将《见闻札记》译成中文,取名《拊掌录》,这是欧文作品的第一个中译本。林纾在序中说:“欧文气量宏广,而思致深邃而便敏,行文跳踊变化,匪夷所思。其雅趣高情……又博古,广哀遗典,叩以所有,无不立应。”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 1809年,他的第一部作品《纽约外史》以“迪德里希·尼克博克”的笔名出版。这是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诙谐之作,充分显露出欧文的幽默才能。《纽约外史》出版后,欧文便成为纽约文坛风靡一时的人物。在这之前,美国虽然获得独立已有三十余年,但在文学方面却始终未能摆脱英国的束缚,创作出足以代表这个新兴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作品来。欧文运用本国题材写出的《纽约外史》这部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对于促进美国民族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815年,欧文再度赴英。他游遍英国的名胜古迹,怀着对英国古老文明的仰慕和对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向往,写出了著名的《见闻札记》和风格类似的《布雷斯勃列奇田庄》。《见闻札记》是欧文的代表作,包括小说、散文、杂感等32篇(睡谷传说和瑞普·凡·温克尔都在其中),以幽默风趣的笔调和富于幻想的浪漫色彩,描写了英国和美国古老的风俗习惯以及善良淳朴的旧式人物。这部作品在

哥特小说特点

哥特之魂——哥特传统在美国小说中的嬗变 王晓姝 【摘要】:美国小说是以“哥特式”开始的,美国小说的萌芽期正值欧洲哥特小说的鼎盛期。1 798-1799年间,美国第一位小说家查尔斯·布鲁克登·布朗承袭了英、德小说中的哥特传统,在两年内写出了四部美国哥特式小说,由此奠定了美国小说中的“哥特传统”。200多年来,哥 特传统一直陪伴着美国小说成长的每个阶段,并在美国文学发展的不同时期经历着不同的变化;虽有起有落,有高潮有低谷,其整体发展态势是螺旋式上升的,美国小说中的哥特传统在21世纪的今天依旧绽放着奇光异彩。本论文试从对哥特传统的追踪溯源开始,以纵、横双向展开研究;纵向以时间为坐标并将研究分成四个不同的时期(美国建国初期、黑色浪漫主义时期、南方文艺复兴时期以及二战后的美国当代),分别描述哥特传统形成、上升、繁荣、鼎盛等发展和演变的轨迹;横向以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家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在不同的文学视野 下是如何继承、发展并丰富了美国小说中的这一传统的,这些作家包括美国哥特小说之父查尔斯·布鲁克登·布朗,美国黑色浪漫主义大师艾德加·爱伦·坡、纳撒尼尔·霍桑,南方哥特代言人威廉·福克纳、弗兰纳里·奥康纳,美国当代恐怖大师史蒂芬·金、安妮·赖斯等;纵横双向并行,由点及面地铺开,立体地绘制了哥特传统自1798年至今两个多世纪以来在美国小说中嬗 变的轨迹。 2.3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othic novel Gothic fiction originally arose in England in the late 18th and early 19th century. It soon spread to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especially the United States, where it influenced the writing of many authors such as Nathaniel Hawthorne and Edgar Allan Poe. It falls in the realm of Romantic literature, although it often explores darker and more tragic themes than other Romantic works of the period. It is distinguished by a number of very specific qualities. 2.3.1 Setting背景 Gothic literature often is set in old, rundown structures: especially castles or great country manors. The building usually features hidden passages, trap doors, dungeons or secret rooms, and has suffered a decline from its former greatness.The environment around the setting reflects a bleak or foreboding atmosphere: dark forests, imposing mountains, stormy weather or areas far away from civilisation. 2.3.3 Atmosphere and emotions气氛环境 Gothic literature stresses an atmosphere of mystery, horror and dread. The plot involves hidden secrets which threaten the protagonist.Emotions run high in Gothic literature. Characters are often passionate and strong-willed, defying others or even their own common sense in pursuit of their goals. Women are often curious and have a tendency to swoon, while men storm and rage in reflection of unseen inner torments. 2.3.4 Protagonists主角 The protagonists of Gothic literature are isolated or alone. That isolation could be physical (trapped in a house far from civilisation) or emotional (cut off from the people around her), and may either be self-imposed or a result of circumstances

爱伦坡哥特式风格在小说《黑猫》中的体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98726139.html, 爱伦坡哥特式风格在小说《黑猫》中的体现作者:杨婷婷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32期 摘 ;要:美国埃德加艾伦坡堪称文坛上一朵奇葩,对美国文学史有着深厚的影响。特别是哥特式小说,离奇的故事情节,荒诞的人物构造,独特的写作手法等等。每个细节处理得恰到好处,都能使人神经紧绷,惊恐过后不禁又会陷入深深的思考,这正是其特有的魅力所在。《黑猫》堪称其中的经典之作。本文主要从主人公的人格,场景设置和超自然现象等方面展现爱伦坡对哥特风格的继承与创新。 关键词:爱伦坡;哥特式;超自然;《黑猫》 指导教师:张艳玲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2-0-01 一、爱伦坡及其创作风格 爱伦坡是美国小说家,诗人以及文学评论家。尤其恐怖小说和短篇是里程碑式的,后人无法企及更难以超越的。爱伦坡在其短篇小说批判地继承了哥特式小说的要素,在承袭的基础上,把一直以来人们利用氛围制造恐怖而内化为人心理的扭曲,让人从内而外的感到恐惧。瑰丽的场景,精确的逻辑,阴郁的气氛,缥缈的想象,摄人心魄的死亡气息,充满张力的惊悚构成了独一无二的爱伦坡的作品。爱伦坡的绝大多数小说迎合了哥特式小说在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鼎盛发展的潮流。加之他的小说又有别于其他的哥特式小说,树立了自己的一套风格,不仅当时广受追捧,在后辈作家的作品中,也能读出他的味道。 二、哥特式小说 哥特,大致可以可以追溯到以下几个时期:罗马时期的哥特蛮族文化,中世纪的宗教艺术,十八世纪的文学和思想风潮以及现代以哥特为核心的哥特次文化。“哥特”起初在艺术形式上表现为建筑风格,而后在17世纪英国人将其运用到文学上,从而催生哥特式小说。贺拉斯·华尔普是哥特小说的鼻祖,他的小说《奥特兰多城堡》开辟了哥特小说这条道路。至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欧洲,哥特小说依然小众,但是乘着文学思潮的东风,以及出现了几位名家,还是有了飞跃性的发展。19世纪20年代,在美国这片沃土上开枝散叶,在美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通过人类最原始的恐惧勾勒出诡异的氛围,扣上主题,这是哥特小说最初的形态。荒无人烟的古老建筑,无法告人的秘密,难以捉摸的人性,面目狰狞的鬼魅等这些元素所构成的神

中文稿华盛顿欧文的哥特创作手法

华盛顿欧文的哥特创作手法 以《睡谷传说》为例 1、Introduction 华盛顿欧文是对美国文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作家,被称为美国小说之父,其作品 大都幽默风趣,语言优美富有诗意,但也有作品体现了哥特文学的风格,最典型的就是《睡谷传说》。 华盛顿?欧文(1783 —1859)是一位享誉国际的文学家,十九世纪最伟大的美国散文家之 一。他一七八三年生于纽约,幼年时体弱多病,十六岁辍学学习法律,但他喜爱的是文学,并且读了不少文学作品。一八零四年至一八零六年间他因病赴欧洲修养,回国后取得律师资 格。一八零七年,他和哥哥威廉等人共同创办一种不定期刊物《杂拌》,开始了他的文学创 作活动,显露出他的幽默、风趣和含蓄的讽刺才能。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纽约外史》 (1809 )。一八一八年后他留居英国,以写作为生,陆续发表许多散文、随笔和故事,共三十二篇,于一八二零年结集为《见闻札记》出版,引起欧洲和美国文学界的重视。这部作品奠定了欧文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其中的散文《威斯敏斯特教堂》、短篇小说《瑞普?凡?温 克尔》和《睡谷的传说》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继《见闻札记》后,欧文写了体裁相似的《布雷斯布里奇田庄》 (1822)和故事集《旅客谈》(1824)。一八二六年,欧文在马德里 任美国驻西班牙大使馆馆员。一八二八年,他发表《哥伦布的生平和航行》;一八二九年发 表《攻克格拉纳达》,同年又出版游记、随笔集和故事集《阿尔罕伯拉》(1832)。他的晚年 是在他曾经描写过的睡谷附近度过的,并写了三部传记:《哥尔德斯密斯传》(1840)、《穆罕 默德及其继承者》(1849—— 1850)和五卷本《华盛顿传》(1855—— 1859)。欧文的文笔优 雅自然,充满浪漫气息,他的散文和短篇小说具有经久不衰的风采和魅力。 《睡谷传说》讲述了教书匠Crane追求漂亮姑娘却被情敌恶整的故事。 作品中出现了很多对环境及情节的描写,环境多是阴森恐怖,情节也是曲折离奇,整个 故事鬼气森森,弥漫着浓厚的哥特色彩,带给读者极大的感官刺激。 “哥特”(Goth) —词原指居住在北欧、属于条顿民族(即日耳曼民族)的哥特部落。从公元3世纪起,条顿人不断涌向南欧,骠悍的哥特人是同罗马人作战的主力。经过长达数百年的冲突与征战,条顿民族最终摧毁了强大的西罗马帝国,而哥特人也在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南部以及北非建立了许多王国。然而哥特人被罗马的先进文明迅速同化,很快失去其民族性,哥特人作为一个民族在历史上消失了 但哥特人的野蛮善战在南欧人特别是意大利人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烙痕。西罗马帝国灭亡一千多年后,意大利人法萨里(Vasari , 151l 一1574)在历史的尘埃中又找出 哥特一词来指称一种为文艺复兴思想家们所不喜欢的中世纪建筑风格。这种建筑风格在12正好是那取代了古罗马辉煌文明的所谓“黑暗时代”(the Dark Ages)的绝妙象征。用

乔治华盛顿英语简介

乔治华盛顿英语简介 乔治·华盛顿,美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美国开国元勋、国父、首任总统。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乔治华盛顿英语简介,希望对你有用! 乔治·华盛顿简介George Washington (February 22, 1732 - December 14, 1799), the United States outstanding bourgeois politicians, military strategists, revolutionaries,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father, the first president. 1775 to 1783 American War of Independence when the Continental Army (Continental Army) commander in chief, 1787 presided over the Constituent Assembly. The meeting developed the current US Constitution. In 1789, he became the first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became the first president of the world to be the "president"), and in the successive elections, Have won all the electoral groups without objection support, has served as president until 1797. He has set up many policies and traditions that have continued into today's term. At the end of his two terms, he voluntarily waived his power to no longer seek to succeed. Washington, as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the American War

哥特文学的发展

“哥特”小说诞生于18世纪中叶的英国。由于“哥特”小说的手法具有特殊的震撼力,并大量用于创作以安排情节,深化主题,增强作品的效果,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影响和吸引了后来的一大批作家。于是,英美文学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 “哥特” (Goth)自于条顿民族中哥特部落的名称。原本居住在北欧的条顿民族,在长达几个世纪的迁徙浪潮中,终于在公元5世纪摧毁了强大的西罗马帝国。其中,彪悍的哥特人是同罗马人作战的主力。在同历史上许多被先进文明征服的民族一样,哥特人也被迅速的同化了,很快失去了他的民族性。大约在公元7世纪以后,哥特人作为一个民族,在历史上就消失了。但是,英勇善战的哥特人在南欧人,特别是意大利人的心目中始终留下无比的伤痛,其创伤和那种既怕又恨的复杂心情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是无法随之消失的。 帝国灭亡一千多年以后,意大利法萨里(Vasari,1511-1574)在历史的尘封中找出了“哥特”一词,用来指称一种为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所不喜欢的中世纪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12——16世纪期间盛行于欧洲,主要用于建造教堂和城堡。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和英国的圣保罗大教堂堪称代表性建筑。这种建筑的特点是高耸的尖顶,厚重的石壁,狭窄的窗户,染色的玻璃,幽暗的内部,阴森的地道甚至还有恐怖的地下藏尸所等。在那些崇尚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文艺复兴思想家眼里,这种建筑代表着落后、野蛮和黑暗,正好是那取代了古罗马辉煌文明的所谓“黑暗时代”(The Dark Ages)的绝妙象征。因此,用那个毁灭了古罗马的“野蛮”、“凶狠”、“嗜杀成性”的部落的名字来指称这种建筑风格自然是再适合不过了。这样,在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的影响下,“哥特”一词逐渐被赋予了野蛮、恐怖、落后、神秘、黑暗时代、中世纪等多种含义。 18世纪后期哥特一词成了一种小说体裁的名称。这种小说通常以古堡、废墟或者荒野为背景,故事往往是过去时的,特别是中世纪;故事情节恐怖刺激充斥着凶杀、暴力、复仇、强奸、乱伦,甚至常有鬼怪精灵或其他超自然现象;小说气氛阴森、神秘、恐怖,充满悬念。 作为一种小说体裁,哥特小说产生于1764年。霍拉斯?瓦尔浦尔(Horace Walpole)出版了著名的小说《奥特朗托城堡》(The Castle Of Otranto),小说出人意料的成功,瓦尔浦尔为书名加上了副标题“一个哥特的故事”(A Gothic Story)。后来这种小说就被命名为哥特小说。 《奥特朗托城堡》的巨大成功使许多作家竞相效法。到18世纪90年代,随着安?拉德克里夫(Ann Radcliffe)的《乌多夫堡之谜》、《意大利人》、马修?刘易斯(Matthew Lewis)的《修道士》以及其他许多引起轰动的作品相继问世,哥特小说不仅作为一种小说题材在英国无可争辩的确定了自己的地位,而且还深刻的影响了其他一些国家,特别是德国和美国文学的创作。 两百多年以来,在英美,不仅通俗作家热衷于哥特作品的创作,而且许多第一流的作家和诗人,比如英国的司各特、科勒律治、拜伦、雪莱、济慈、狄更斯、勃朗蒂姐妹、康拉德、福斯特、戈尔丁和美国的布朗、华盛顿?欧文、爱伦坡、霍桑、马克吐温、亨利?詹姆斯、福克纳、奥康纳、莫里森等人都要么直接创作过脍炙人口的哥特故事,要么把哥特小说的手法大量运用与创作之中,使哥特小说从通俗小说这一文学领域的“边缘地位”得以进入文学的中心以及文学发展的主流,从而在英美文学中逐渐形成了十分突出的哥特传统。 亨利?詹姆斯曾过,需要大量的社会和文化沃土才能抚育出一支文学之花。哥特小说能产

华盛顿欧文简介

方案一:浅析华盛顿欧文作品奇幻色彩的渲染 浅析欧文作品中的哥特风 一、华盛顿生平 1,家庭生活的影响 2,早期学习经历的影响(喜爱的作家对其的影响、文学的影响) 二、其写作风格、特点(独特的哥特风写作风格) 哥特风里夹杂着讽刺幽默元素,不至于使这种哥特风格单一凝重。 一、华盛顿欧文简介 1、生平及作品 欧文幼年体弱多病,16岁辍学,先后在几个律师事务所学法律,但对法律并没有兴趣,从小喜爱文学,爱看《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这种历险故事,还常常钻到剧院里去看戏。 欧文年轻时曾在《早晨纪事报》上发表了几篇书信体散文,崭露头角。 21岁时因病赴欧洲休养,到过法国、意大利和英国,作了大量旅途笔记,为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一度想成为画家。 二、主要作品 两年后回国,在弗吉尼亚州任律师,后帮助他的两个哥哥经营进口生意。他对法律和经商之道都不甚精通。 1807年,他和哥哥威廉等人共同创办一种不定期刊物《杂拌》,沿袭18世纪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亨利·菲尔丁以及约瑟夫·艾迪生和理查德·斯梯尔的《旁观者》的传统,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活动,显露出他的幽默、风趣和含蓄的讽刺才能。 Salmagundi was a moderate success, spreading Irving's name and reputation beyond New York. In its seventeenth issue, dated November 11, 1807, Irving affixed the nickname "Gotham"—an Anglo-Saxon word meaning "Goat's Town"—to New York City.[18] In late 1809, while mourning the death of his seventeen-year-old fiancée Matilda Hoffman, Irving completed work on his first major book, A History of New-York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World to the End of the Dutch Dynasty, by Diedrich Knickerbocker (1809), a satire on self-important local history and contemporary politics. Prior to its publication, Irving started a hoax akin to today's viral marketing campaigns; he placed a series of missing person adverts in New York newspapers seeking information on Diedrich Knickerbocker, a crusty Dutch historian who had allegedly gone missing from his hotel in New York City. As part of the ruse, Irving placed a notice—allegedly from the hotel's

论小说简爱的哥特风

论《简·爱》小说的哥特风 《简·爱》这部小说想必大家都知道,它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简·爱》中的简·爱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反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这本小说的主题是通过对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反映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的呼号和责难,一个小写的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的渴望。而小说中源源不断出现的哥特元素也在很大程度上给读者制造出了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 说到哥特式,它作为一种小说体裁,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的英国文学里。二百多年来,在英美不仅通俗作家热衷哥特作品的创作,许多第一流的诗人和作家如:狄更斯、勃朗特姐妹等人都要么直接创作过脍炙人口的哥特故事,要么把哥特小说的手法大量运用于创作之中,使哥特小说从通俗小说这一文学领域的“边缘地位”得以进入文学的中心和文学发展的主流,从而英美文学中逐渐形成了十分突出的哥特传统。而哥特式小说其实隶属于浪漫小说的范围,它的产生和发展与浪漫主义同步,有些批评家甚至把它看作是“黑色浪漫主义”。虽然它的美学基础是审美上的“崇高”,但是其心理基础则是人类普遍生而有之的“恐惧感”。哥特小说最显著的特征是对神秘而恐怖的气氛的渲染和设计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情节,如在《简·爱》小说里出

现的孤独矗立的阴气森森的古堡庄园;由于惊慌失措而在漆黑夜晚狂奔的女子等等,这些典型的哥特小说元素在《简·爱》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展示,对小说情节的发展推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简·爱》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死白色的地域、孤寂的墓地、头上长角的黑色怪物、红房子、鬼哭狼嚎的吼叫、大火、噩梦等等一系列的哥特元素。作者还突出运用了哥特手法,刻画了一位出身贫苦,相貌平平,却敢爱敢恨,具有反抗精神的简·爱及同样具有叛逆精神的罗切斯特,描写了简在残酷、险恶的环境里成长和追求平等爱情的故事。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情节波澜起伏,气氛阴森恐怖,主人公忧伤痛苦,超自然事件神秘难测,这使得该作品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哥特式”特征。小说《简·爱》几乎涵盖了所有促成小说发展的“刺激”成分: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声、阁楼里的疯女人;不可告人的隐私,图谋杀人的暴力,未果的重婚阴谋。整部作品都弥漫着恐怖、神秘、暴力和性意识。其实,作品在体现哥特风格为主题服务的作用方面采用了生动的语言,奇异的想象,丰富的象征,鲜明的意向和震撼人心的气势等等手法。 除了写作风格,在人物的塑造上也颇具哥特式风格,《简·爱》中的罗切斯特就是这样的一个哥特式“恶棍英雄”。他“中等身材,胸膛宽阔。他的脸黑黑的,五官严厉,露出愁容……眼睛和皱着的眉毛看上去好像愠怒……”,“粗粗的浓眉,方方的额头,乌黑的头发……坚毅的鼻子……”身体健的他行为多变古怪,心情阴郁易怒。罗切斯特行为性格符合典型的“恶棍英雄”。而且他意志坚强,身残失明后

共济会资料: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的共济会简历

共济会资料: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的共济会简历 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的共济会简历华盛顿身穿共济会石匠围裙为美国首都主持奠基礼 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于1752年11月4日在弗吉尼亚州弗雷德里克斯堡加入共济会,成为入门学徒(Entered Apprentice)。 1753年3月3日升级为石匠副手(Fellow Craft)。 同年8月4日升级为石匠大师(Master Mason),每一次晋升都是在星期六。 1777年弗吉尼亚州共济总会任命华盛顿为该州石匠领袖(grand master)。 1780年宾夕法尼亚共济总会提议建立北美共济总会,并选举华盛顿出任会长,华盛顿时任美国大陆军总司令,故未就职。 1788年5月29日华盛顿当选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大市共济会的第一位石匠大师。 1805年该会所命名为华盛顿亚历山大会所Washington Alexandria Lodge 以纪念华盛顿。 1797年华盛顿给马萨诸塞州共济总会的信中写道:“我对兄弟会社团的依赖促使我一直尽最大的努力为它带来荣誉和

繁荣。” "My attachment to the Society of which we are members will dispose me always to contribute my best endeavors to promote the honor and prosperity of the Craft."美国共济会为华盛顿建立的圣殿:位于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大市的乔治.华盛顿共济会纪念堂,华盛顿青铜头像上方可见到巨大的共济会标志。【华盛顿简历】 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32年2月22日-1799年12月14日),1775年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时大陆军(Continental Army)的总司令,1787年他主持了制宪会议,制定了现在的美国宪法。 1789年华盛顿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其同时也成为全世界第一位以“总统”为称号的国家元首),在接连两次选举中都获得了全体选举团无异议支持。华盛顿一直担任总统直到1797年。 华盛顿早年在法国印第安人战争(French and Indian War)中曾担任大英帝国一方的殖民军军官。之后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率领法国支持的大陆军团赢得美国独立。晚年他拒绝共济会怂恿他领导军事政权的提议,而回到了维农山(Mount Vernon)的庄园恢复平民生活。 华盛顿的一生就是美国开国史的缩影。华盛顿身后被排名为

美国文学考试重点

1.The literature of colonial America William Bradford威廉·布拉德福德(1590年-1657年),五月花号公约签署人之一,于1620年参与创立了普利茅斯殖民地,并在长达30余年的时间里担任普利茅斯总督。他所撰写的《普利茅斯垦殖记》是关于欧洲新世界殖民史的早期著作之一。 Anne Bradstreet美国女诗人布莱德斯特律1612英格兰比安普敦~1672.9.16,马萨诸塞湾殖民地安多弗美国最早写出真正有价值的英文诗歌的一位女诗人。她的宗教组诗《沉思集》(Contemplations)受到20世纪文学批评界的重视,被认为是一部不朽之作。《凡人的虚荣》(Of the vanity of all worldly creatures)、《灵与肉》(The Flesh and the Spirit)、《献给我亲爱的丈夫》(To My Dear and Loving Husband)、《人世正凋萎,万物有终极》(All things within this fading world hath end)、《心痛手颤写诗句》(With troubled heart and trembling hand I write)、《大卫对扫罗和约拿单的哀悼》(David's Lamentation for Sauland Jonathan) Puritan Thoughts美国清教主义从一开始就是一种精神运动,它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而且还是一种极端民主与共和的理论。清教徒在自己的祖国遭受迫害,对英国严酷的社会现实不满而移民到美国。他们希冀按自己的意欲信仰上帝。于是,他们致力于建立一个乌托邦式的重视伦理和精神生活的社会模式。他们崇尚真正的自由——这种真正的自由涵盖了广泛的道德的含义。他们把一切破坏和蔑视这种自由信念的行为一概斥责为对权威的亵渎。因此,他们认为自己是一群称之为美国人的新人,命定要建立一个新的世界,为人类建造一座“山上的光辉的城市”。 Benjamin Franklin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资本主义精神最完美的代表,十八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文学家和航海家以及美国独立战争的伟大领袖。代表作《穷理查年鉴》,英文为《Poor Richard’s Almanack》,又叫《穷理查历书》。《富兰克林自传》 Philip Freneau“Poet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 “Father of American Poetry”. He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poet of 18th century America.作品:a)《美洲光辉的兴起》b) 《夜之屋》c)《英国囚船》d)《纪念美国勇士》e)The Wild Honey Suckle f)《印第安人埋葬之地》g)《奄奄一息的印第安人:托姆?柴吉》 早期印第安文学美国文学始于印第安人的口传神话、传说、故事和诗歌(全部是歌谣)。在第一批欧洲人到达北美前,北美的500多种印第安人语言和部落文化中没有书面文学。因此,美国原住民的口头文学相当多样化。印第安人的故事表现出对自然界作为精神和肉体的母亲的崇拜。大自然被视作具有生命力和精神力量;故事的主要人物可能是动物或植物,它们往往是与某个部落、团体或个人有关的图腾。在后来的美国文学中与印第安人的自然崇拜观念最接近的是拉尔夫·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提出的无所不在的“超灵”(Over-Soul)。 The Wild Honey-Suckle 野金银花 By Philip Freneau Fair flower, that dost so comely grow, 美丽的金银花, Hid in this silent, dull retreat, 你粲然绽放于幽静一角。 Untouched thy honied blossoms blow, 芳菲满枝,无人垂顾, Unseen thy little branches greet; 迎风起舞,无人注目。 ...No roving foot shall crush thee here, 游子从不践踏你的玉体, ...No busy hand provoke a tear. 过客从不催落你的泪滴。 By Nature's self in white arrayed, 造化令你素裹银妆, She bade thee shun the vulgar eye, 你得以远离庸人的目光。 And planted here the guardian shade, 她赐予你一片绿阴葱葱, And sent soft waters murmuring by; 她带给你一泓流水淙淙。 ...Thus quietly thy summer goes, 恬静的夏日倏然流淌, ...Thy days declining to repose. 你终于红衰翠减,玉陨香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