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之华盛顿欧文

英美文学之华盛顿欧文
英美文学之华盛顿欧文

英美文学之华盛顿欧文

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 1783 年4 月3 日– 1859年11月28日)美国作家。出生于纽约。他的父亲是纽约富有的五金商人,长老会执事,政治上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他敬重华盛顿,因而给儿子取名为华盛顿。欧文幼年体弱多病,16岁辍学,先后在几个律师事务所学法律,但对法律并没有兴趣,喜爱文学,从小喜欢看《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这种历险故事,还常常钻到剧院里去看戏。欧文后来最知名的作品是《见闻札记》,写的就是在外游历的故事,不能不说是幼时受到了读书的影响。1802年,19岁的欧文在《早晨纪事报》上发表了几篇书信体散文,崭露头角。1804年因病赴欧洲休养,到过法国、意大利和英国,作了大量旅途笔记,为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一度想成为画家。1806年回国后在弗吉尼亚州任律师,后帮助他的两个哥哥经营进口生意。他对法律和经商之道都不甚精通。这时他与律师霍夫曼的女儿玛蒂尔达订婚,妻子早逝于1809年,后来他虽有过几次恋爱,却一直过着独身生活。1807年,他和哥哥威廉等人共同创办一种不定期刊物《杂拌》,沿袭18世纪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亨利·菲尔丁以及约瑟夫·艾迪生和理查德·斯梯尔的《旁观者》的传统,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活动,显露出他的幽默、风趣和含蓄的讽刺才能。

欧文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化名狄德里希·尼克尔包克尔所写《纽约外史》(A History of New York,1809年),作者自称它的主要目的在于―以逗趣的形式体现我们这个城市的传统;阐述本地人的脾性、风俗和特色;给本地的风光与场所以及熟悉的人物披上一层唤起想象力的怪念丛生的联想‖。书中讽刺了荷兰殖民者在纽约的统治,驳斥了殖民主义者为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所制造的荒谬的论据。这部作品受到欧美广大读者的欢迎,英国小说家沃尔特·司各特曾说,他从未读过

这样酷似斯威夫特的风格的作品。在这之前,美国虽然获得独立已有三十余年,但在文学方面却始终未能摆脱英国的束缚,创作出足以代表这个新兴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作品来。欧文运用本国题材写出的《纽约外史》这部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对于促进美国民族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纽约外史》虽风靡一时,而欧文并没有进一步发挥他的文学创作才能。此后10年,除1812年战争期间曾于1814年担任过短期军职之外,一直在帮助他的哥哥经商,1815年欧文去英国利物浦在他哥哥所开设的分行工作;1818年分行因经济萧条而倒闭,欧文留居英国,以写作为生。1820年,欧文将他游遍英国的名胜古迹,怀着对英国古老文明的仰慕和对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向往,陆续发表许多散文、随笔和故事,共32篇;结集为《见闻札记》(A Sketch Book)出版,以幽默风趣的笔调和富于幻想的浪漫色彩,描写了英国和美国古老的风俗习惯以及善良淳朴的旧式人物。引起欧洲和美国文学界的重视。欧文自己则说:―我只想在全国协奏曲里吹长笛伴奏,而让别人来演奏小提琴和法国号。‖这部作品奠定了欧文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其中的散文《威斯敏斯特教堂》、短篇小说《瑞普·凡·温克尔》和《睡谷的传说》等,都是脍炙人口至今不衰之作。欧文还在《英国作家论美国》一文中回答了一个英国作家以极为轻蔑的口吻提出来的问题:―有谁会读一本美国的书呢?‖欧文说:―……荣誉和声望并不单靠英国的意见,广大的世界才能给一个国家的名誉作出公断。‖有人认为欧文的这篇文章可以看成美国文学的独立宣言。之后,欧文写了体裁相似的《布雷斯布里奇田庄》(Bracebridge Hall,1822年)和故事集《旅客谈》(Tales of a Traveller,1824年),这两部作品都较《见闻札记》逊色。

1826年在马德里任美国驻西班牙大使馆馆员。搜集了许多有关哥伦布的珍贵资料,游历了格拉纳达的名胜,并在阿尔罕伯拉宫逗留了将近三个月。这一

切激起了他对研究西班牙历史的兴趣。1929年前后,他写了三部有关西班牙的著作:1828年发表《哥伦布的生平和航行》(The Life and V oyages of Christopher Columbus)。1829年发表《攻克格拉纳达》(The Chronicles of the Conquest of Granada);同年出版游记、随笔和故事集《阿尔罕伯拉》(Tales of the Alhambra,1832年)。欧文在《阿尔罕伯拉》中以优美的笔调描绘西班牙险峻而悲凉的荒山原野,具有南国情调的幽雅的园林,质朴豪爽的西班牙人民及其风俗人情,同时也生动地叙述了西班牙民间和历史上有关摩尔人的神话和传说。在《阿拉伯星占家的传说》里,欧文利用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揭露了侵略成性的统治者阿本·哈巴兹残忍荒淫的面目,以及道貌岸然、以哲人自居的星占家的卑鄙丑恶的灵魂。在《摩尔人遗产的传说》里,欧文塑造了朴实勤劳、见义勇为的卖水的贩子柏勒吉尔,与贪婪暴戾的法官和警察作对比。欧文曾任美国驻英公使馆秘书。牛津大学曾授予其名誉法学博士学位,英国皇家学会也向他颁发了勋章。1832年欧文回到美国,在纽约受到热烈欢迎。由于读者迫切需要他描写本国的生活,他曾到新开发的美国西部进行考察,写了《草原游记》。他还根据大皮货商约翰·雅各布·阿斯特提供的材料。为这个大财阀写了一部发家史:《阿斯托里亚》(1838年)。1842年再度赴马德里,出任美国驻西班牙公使。1846年回国,晚年是在他曾经描写过的睡谷附近度过。这一时期他的主要作品是3部传记:《哥尔德斯密斯传》(The Life of Oliver Goldsmith,1840年)、《穆罕默德及其继承者》(Mahomet and His Successors,1849-1850年)和5卷本《华盛顿传》(The Life of George Washington (5 volumes),1855-1859年)。其中以《哥尔德斯密斯传》写得较好。欧文于1859年11月28日逝世。美国人民为了怀念这位在文学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作家,在纽约下半旗致哀。

相关评价

欧文是散文大师,是美国文学奠基人之一。他的文笔优雅自然,清新精致,时常流露出温和的幽默。他能够在描写现实生活的细节中巧妙地体现他的幽默与幻想。他的浪漫气息给他的散文和短篇小说增添了不少风采和魅力。他厌恶资产阶级的浅薄与庸俗。他从资本主义前的传统观点出发,对殖民主义者的无耻欺诈和残酷剥削以及他们屠杀印第安人的罪行进行讽刺和揭露。他的讽刺往往都能击中要害而不失之于尖刻。他的一些优秀的散文和故事已成为典范。他的缺点在于书卷气较重,有时流露出感伤的情绪。但是,欧文是一位乐观的幽默家,他没有某些文人那种玩世不恭的态度。他对人类充满信心,即使在缅怀古人、凭吊陈迹的时候,也没有悲观失望的情调。欧文的作品是中国读者所熟悉和喜爱的。他的几部名著早已经林琴南介绍过,其中有《拊掌录》(即《见闻札记》),《旅人述异》(即《旅客谈》)和《大食故宫余载》(即《阿尔罕伯拉》)。解放后翻译的有《阿尔罕伯拉》、《欧文短篇小说选》和《见闻札记》。

作品风格

华盛顿·欧文向往田园生活和古代遗风,最爱写随笔和短篇小说,其主要作品的大部分题材都是欧洲的,极少描写美国的生活,作者尤其关注奇闻轶事和穷乡僻壤的风俗习惯。他的作品大部分以英国为背景,有充满浪漫色彩的传说,也有对英国风俗习惯的描写及旅行随笔。欧文的短篇小说,因为它们充满了奇幻色彩,大部分都取材于欧洲地区的古老传说,显得及其神秘离奇。他的《鬼门关》,那是一个关于鬼魂、冒险、寻宝的故事,虽然情节没有那么的错综复杂,却也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欧文叙述事情的口吻就像是一位慈祥的老者

坐在篝火旁略带睡意地讲故事一样,有一种非同一般的魔力-读者在看《睡谷的传说》时仿佛也受到那个被施咒语的小镇的影响,变得头脑昏沉,相信起灵魂和索命的怪物来。但读者看这些故事的时候并没有觉得害怕,只是感到十分好奇,想尽快往下读好一探究竟。每一个结局都是很富有神秘主义色彩和浪漫主义色彩的,如《鬼新郎》中的有情人终成眷属,黄金梦里家境衰败的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最终变得富有等等。欧文的短篇无疑也反映了人们善良美好的愿望,因此更显得真实动人。

主要作品

《纽约外史》(A History of New York,1809) 《柑掌录》(即《见闻札记》)[The Sketch Book of Geoffrey Crayon, Gent.1819-1820])——其中收录《睡谷的传说》(The legend of the Sleepy Hollow)和《瑞普.凡.温克尔》(Rip V an Winkle)等名篇(《见闻札记》开创了美国短篇小说的传统)《布雷斯布里奇田庄》(Bracebridge Hall,1822)《旅人述异》(即《旅客谈》[Tales of a Traveller,1824])《哥伦布的生平和航行》(即《哥伦布传》[The Life and V oyages of Christopher Columbus,1828])《哥伦布同伴航海及发现》(V oyages and Discoveries of the Companions of Columbus,1831)

《攻克格拉纳达》(The Chronicles of the Conquest of Granada,1829)《大食故宫余载》(即《阿尔罕伯拉》[Tales of the Alhambra,1832])《阿斯托里亚》(Astoria,1836)《哥尔德斯密斯传》(The Life of Oliver Goldsmith,1840 [revised 1849])《穆罕默德及其继承者》(Mahomet and His Successors,1850)《华盛顿传》(The Life of George Washington [5 volumes],1855-1859)

作品欣赏

《瑞普·凡·温克尔》

《瑞普·凡·温克尔》以殖民地时期哈德逊河畔一个山村为背景,描写了贫苦农民瑞普·凡·温克尔的奇特遭遇。瑞普是一个心底善良、和蔼可亲的人,他乐于帮助别人,但在自己家里却十分懒惰。为了逃避妻子的责骂,瑞普有一天带着猎狗躲进了森林。谁知,他来到的是一个被魔法控制的地方。在那里,瑞普喝了一种奇妙的饮料,倒头便睡,一觉就是20年。当他醒来回到家里时,发现家乡的一切都变了样,他记忆中的那个时代早已变成了历史。作者通过瑞普那看似荒唐的遭遇反映了独立革命前后北美大陆上乡村的社会状况。同时也巧妙地暗示了这场革命成功以后,广大民众并没有在生活上得到丝毫改善,从而对现实进行了讽刺。作品还开创了美国文学反抗专制思想的个人这样一种典型形象。

《睡谷的传说》

《睡谷的传说》的故事背景,与《瑞普·凡·温克尔》十分相似。―睡谷‖是哈德逊河畔一个幽僻的山间小村,那里清幽恬静、与世隔绝,村民们思想闭塞,对各种鬼怪深信不疑。穷教师伊卡鲍德·克莱恩看上了富家女儿卡特琳娜,还梦想有一天能成为富有的庄园主。他穿着寒酸的―礼服‖去参加卡特琳娜家里的舞会,回家的路上碰上一个没有脑袋的―骑士‖,这个―无头骑士‖紧跟他的后边,把这个最怕鬼的穷书生吓得魂不附体。最后,那个―鬼‖把抑在胸前的―头‖(一个大南瓜)高高举起,向他狠狠扔去,结束了这场―夜袭‖。原来这是卡特琳娜和与她热恋着的小伙子一起搞的恶作剧。伊卡鲍德弄清事实后,羞得无地自容,只好不辞而别,到外地教书去了。在这个故事中,欧文以极富诗意的语言描写了宁静乡村的理想生活和村民们淳朴、善良、幽默的性格。故事也含蓄地批评了社会现实:幽静的乡村反衬出喧嚣的城市;早期移民的单纯善良反衬出资产阶级的卑微和龌龊。

在中国影响

1877年,清朝官员张德彝出访英国时,见到了根据欧文的《瑞普·凡·温克尔》改编的戏剧。回国后,张德彝在出访记录中记述了对它的感受。30年后,早期翻译名家林纾将《见闻札记》译成中文,取名《拊掌录》,这是欧文作品的第一个中译本。在林译中,《瑞普·凡·温克尔》被译为《李伯大梦》。此外,林纾还翻译了《旅人述异》和《大食故宫余载》等书。林纾在序中说:―欧文气量宏广,而思致深邃而便敏,行文跳踊变化,匪夷所思。其雅趣高情……又博古,广哀遗典,叩以所有,无不立应。‖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欧文作品的中译本,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数量渐渐多了起来。1994年,百花洲出版社推出了王星贤等人翻译的《旅客奇谈》,讲述了很多荒诞奇怪的故事;2000年,湖南文艺出版推出了《欧文经典散文选》,其中包括了《乡村的骄傲》、《伦敦的星期天》等21篇散文;200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睡谷的传说》,收录了欧文的8篇小说。《见闻札记》则有两个新译本出版,一是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的版本,译者是刘荣跃,二是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的版本,书名为《见闻录》,译者是李长兰等人。[1]江苏文艺出版社也有一个译本,由潘艳梅、韦春红翻译,译为《英伦见闻录》。

文稿_华盛顿欧文的哥特创作手法

华盛顿欧文的哥特创作手法 ——以《睡谷传说》为例 1、Introduction 华盛顿欧文是对美国文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作家,被称为美国小说之父,其作品大都幽默风趣,语言优美富有诗意,但也有作品体现了哥特文学的风格,最典型的就是《睡谷传说》。 华盛顿·欧文(1783—1859)是一位享誉国际的文学家,十九世纪最伟大的美国散文家之一。他一七八三年生于纽约,幼年时体弱多病,十六岁辍学学习法律,但他喜爱的是文学,并且读了不少文学作品。一八零四年至一八零六年间他因病赴欧洲修养,回国后取得律师资格。一八零七年,他和哥哥威廉等人共同创办一种不定期刊物《杂拌》,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活动,显露出他的幽默、风趣和含蓄的讽刺才能。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纽约外史》(1809)。一八一八年后他留居英国,以写作为生,陆续发表许多散文、随笔和故事,共三十二篇,于一八二零年结集为《见闻札记》出版,引起欧洲和美国文学界的重视。这部作品奠定了欧文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其中的散文《威斯敏斯特教堂》、短篇小说《瑞普·凡·温克尔》和《睡谷的传说》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继《见闻札记》后,欧文写了体裁相似的《布雷斯布里奇田庄》(1822)和故事集《旅客谈》(1824)。一八二六年,欧文在马德里任美国驻西班牙大使馆馆员。一八二八年,他发表《哥伦布的生平和航行》;一八二九年发表《攻克格拉纳达》,同年又出版游记、随笔集和故事集《阿尔罕伯拉》(1832)。他的晚年是在他曾经描写过的睡谷附近度过的,并写了三部传记:《哥尔德斯密斯传》(1840)、《穆罕默德及其继承者》(1849——1850)和五卷本《华盛顿传》(1855——1859)。欧文的文笔优雅自然,充满浪漫气息,他的散文和短篇小说具有经久不衰的风采和魅力。 《睡谷传说》讲述了教书匠Crane追求漂亮姑娘却被情敌恶整的故事。 作品中出现了很多对环境及情节的描写,环境多是阴森恐怖,情节也是曲折离奇,整个故事鬼气森森,弥漫着浓厚的哥特色彩,带给读者极大的感官刺激。 2、哥特式小说的由来及其风格特征 2.1 “哥特”一词的演变 “哥特”(Goth)一词原指居住在北欧、属于条顿民族(即日耳曼民族)的哥特部落。从公元3世纪起,条顿人不断涌向南欧,骠悍的哥特人是同罗马人作战的主力。经过长达数百年的冲突与征战,条顿民族最终摧毁了强大的西罗马帝国,而哥特人也在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南部以及北非建立了许多王国。然而哥特人被罗马的先进文明迅速同化,很快失去其民族性,哥特人作为一个民族在历史上消失了 但哥特人的野蛮善战在南欧人特别是意大利人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烙痕。西罗马帝国灭亡一千多年后,意大利人法萨里(Vasari,151l一1574)在历史的尘埃中又找出哥特一词来指称一种为文艺复兴思想家们所不喜欢的中世纪建筑风格。这种建筑风格在12世纪至16世纪期间盛行于欧洲,主要体现于教堂和城堡,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高耸的尖顶,厚重的石壁,狭窄的窗户,染色的玻璃,幽暗的内部,阴森的地道甚至还有地下藏尸所等等,在那些崇尚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文艺复兴思想家眼里,这种建筑代表着落后、野蛮和黑暗,正好是那取代了古罗马辉煌文明的所谓“黑暗时代”(the Dark Ages)的绝妙象征。用哥特式来指称这

华盛顿欧文

华盛顿·欧文(1783-1859)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作家。曾任美国驻伦敦使馆秘书和美国驻西班牙公使。1783年4月3日出生在纽约一个富商家庭。欧文从少年时代起就喜爱阅读英国作家司各特、拜仑和彭斯等人的作品。欧文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纽约外史》,1820年,欧文的《见闻札记》出版,引起欧洲和美国文学界的重视,这部作品奠定了欧文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之后,欧文又创作了多部作品,如:《阿尔罕伯拉》、《攻克格拉纳达》、《哥伦布传》等等。欧文是散文大师,是美国文学奠基人之一。他的文笔优雅自然,清新精致,时常流露出温和的幽默。1859年11月28日,欧文与世长辞,美国人民为了怀念这位在文学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作家,在纽约下半旗致哀,而欧文的许多优秀作品则被人们传诵至今,成为珍贵的文学遗产。他本人更被尊为“美国文学之父”。1783年,欧文出生在纽约的一个富人家庭,他从小喜欢看《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这种历险故事,还常常钻到剧院里去看戏。欧文后来最知名的作品是《见闻札记》,写的就是在外游历的故事,不能不说是幼时受到了读书的影响。 早期翻译名家林纾将《见闻札记》译成中文,取名《拊掌录》,这是欧文作品的第一个中译本。林纾在序中说:“欧文气量宏广,而思致深邃而便敏,行文跳踊变化,匪夷所思。其雅趣高情……又博古,广哀遗典,叩以所有,无不立应。”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 1809年,他的第一部作品《纽约外史》以“迪德里希·尼克博克”的笔名出版。这是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诙谐之作,充分显露出欧文的幽默才能。《纽约外史》出版后,欧文便成为纽约文坛风靡一时的人物。在这之前,美国虽然获得独立已有三十余年,但在文学方面却始终未能摆脱英国的束缚,创作出足以代表这个新兴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作品来。欧文运用本国题材写出的《纽约外史》这部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对于促进美国民族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815年,欧文再度赴英。他游遍英国的名胜古迹,怀着对英国古老文明的仰慕和对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向往,写出了著名的《见闻札记》和风格类似的《布雷斯勃列奇田庄》。《见闻札记》是欧文的代表作,包括小说、散文、杂感等32篇(睡谷传说和瑞普·凡·温克尔都在其中),以幽默风趣的笔调和富于幻想的浪漫色彩,描写了英国和美国古老的风俗习惯以及善良淳朴的旧式人物。这部作品在

中文稿华盛顿欧文的哥特创作手法

华盛顿欧文的哥特创作手法 以《睡谷传说》为例 1、Introduction 华盛顿欧文是对美国文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作家,被称为美国小说之父,其作品 大都幽默风趣,语言优美富有诗意,但也有作品体现了哥特文学的风格,最典型的就是《睡谷传说》。 华盛顿?欧文(1783 —1859)是一位享誉国际的文学家,十九世纪最伟大的美国散文家之 一。他一七八三年生于纽约,幼年时体弱多病,十六岁辍学学习法律,但他喜爱的是文学,并且读了不少文学作品。一八零四年至一八零六年间他因病赴欧洲修养,回国后取得律师资 格。一八零七年,他和哥哥威廉等人共同创办一种不定期刊物《杂拌》,开始了他的文学创 作活动,显露出他的幽默、风趣和含蓄的讽刺才能。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纽约外史》 (1809 )。一八一八年后他留居英国,以写作为生,陆续发表许多散文、随笔和故事,共三十二篇,于一八二零年结集为《见闻札记》出版,引起欧洲和美国文学界的重视。这部作品奠定了欧文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其中的散文《威斯敏斯特教堂》、短篇小说《瑞普?凡?温 克尔》和《睡谷的传说》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继《见闻札记》后,欧文写了体裁相似的《布雷斯布里奇田庄》 (1822)和故事集《旅客谈》(1824)。一八二六年,欧文在马德里 任美国驻西班牙大使馆馆员。一八二八年,他发表《哥伦布的生平和航行》;一八二九年发 表《攻克格拉纳达》,同年又出版游记、随笔集和故事集《阿尔罕伯拉》(1832)。他的晚年 是在他曾经描写过的睡谷附近度过的,并写了三部传记:《哥尔德斯密斯传》(1840)、《穆罕 默德及其继承者》(1849—— 1850)和五卷本《华盛顿传》(1855—— 1859)。欧文的文笔优 雅自然,充满浪漫气息,他的散文和短篇小说具有经久不衰的风采和魅力。 《睡谷传说》讲述了教书匠Crane追求漂亮姑娘却被情敌恶整的故事。 作品中出现了很多对环境及情节的描写,环境多是阴森恐怖,情节也是曲折离奇,整个 故事鬼气森森,弥漫着浓厚的哥特色彩,带给读者极大的感官刺激。 “哥特”(Goth) —词原指居住在北欧、属于条顿民族(即日耳曼民族)的哥特部落。从公元3世纪起,条顿人不断涌向南欧,骠悍的哥特人是同罗马人作战的主力。经过长达数百年的冲突与征战,条顿民族最终摧毁了强大的西罗马帝国,而哥特人也在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南部以及北非建立了许多王国。然而哥特人被罗马的先进文明迅速同化,很快失去其民族性,哥特人作为一个民族在历史上消失了 但哥特人的野蛮善战在南欧人特别是意大利人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烙痕。西罗马帝国灭亡一千多年后,意大利人法萨里(Vasari , 151l 一1574)在历史的尘埃中又找出 哥特一词来指称一种为文艺复兴思想家们所不喜欢的中世纪建筑风格。这种建筑风格在12正好是那取代了古罗马辉煌文明的所谓“黑暗时代”(the Dark Ages)的绝妙象征。用

华盛顿欧文简介

方案一:浅析华盛顿欧文作品奇幻色彩的渲染 浅析欧文作品中的哥特风 一、华盛顿生平 1,家庭生活的影响 2,早期学习经历的影响(喜爱的作家对其的影响、文学的影响) 二、其写作风格、特点(独特的哥特风写作风格) 哥特风里夹杂着讽刺幽默元素,不至于使这种哥特风格单一凝重。 一、华盛顿欧文简介 1、生平及作品 欧文幼年体弱多病,16岁辍学,先后在几个律师事务所学法律,但对法律并没有兴趣,从小喜爱文学,爱看《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这种历险故事,还常常钻到剧院里去看戏。 欧文年轻时曾在《早晨纪事报》上发表了几篇书信体散文,崭露头角。 21岁时因病赴欧洲休养,到过法国、意大利和英国,作了大量旅途笔记,为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一度想成为画家。 二、主要作品 两年后回国,在弗吉尼亚州任律师,后帮助他的两个哥哥经营进口生意。他对法律和经商之道都不甚精通。 1807年,他和哥哥威廉等人共同创办一种不定期刊物《杂拌》,沿袭18世纪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亨利·菲尔丁以及约瑟夫·艾迪生和理查德·斯梯尔的《旁观者》的传统,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活动,显露出他的幽默、风趣和含蓄的讽刺才能。 Salmagundi was a moderate success, spreading Irving's name and reputation beyond New York. In its seventeenth issue, dated November 11, 1807, Irving affixed the nickname "Gotham"—an Anglo-Saxon word meaning "Goat's Town"—to New York City.[18] In late 1809, while mourning the death of his seventeen-year-old fiancée Matilda Hoffman, Irving completed work on his first major book, A History of New-York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World to the End of the Dutch Dynasty, by Diedrich Knickerbocker (1809), a satire on self-important local history and contemporary politics. Prior to its publication, Irving started a hoax akin to today's viral marketing campaigns; he placed a series of missing person adverts in New York newspapers seeking information on Diedrich Knickerbocker, a crusty Dutch historian who had allegedly gone missing from his hotel in New York City. As part of the ruse, Irving placed a notice—allegedly from the hotel's

关于华盛顿欧文纽约外史的论文摘要

Abstract As the father of American literature, Washington Irving’s works make sentiment into narration. He also establishes a good reputation in American literature. As a famous litterateur, he gives people not only mirth, but also soul-searching.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the work of Washington Irving, A History of New York.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writing style in A History of New York, readers will understand Washington Irving and his works. Some literary critics have criticized that Washington Irving is usually absorbed in the old period, and he ignores the realism, especially the society after The War of Independence. Most of his excellent works are rewritten from the traditional stories. Bu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literature, this is the function of real literature. Presently, people in China do not know much about Washington Irving, some scholars in China haven’t analyzed much about Washington Irving and his works. This paper emphatically discusses the writing style in A History of New York. The writer wants to make people know much about Washington Irving and his writing style. In the first part, this paper introduces Washington Irving and his work A History of New York. Through introducing Washington Irving’s life and the background of A History of New York, people have the chance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Washington Irving and the period of Washington Irving’s world. In the second part, the writer presents the writing style of Washington Irving. First of all,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humor in the work of A History of New York, and then exemplifies it in order to make readers have a general idea of Washington Irving’s writing style. Irony and sarcasm are included in this part, for which Washington Irving establishes his particular writing style. Then the writer introduces Irving’s humanitarianism in A History of New York, the narration of Indians and the representation of narration which dissociates the master line. Through these, a clear picture is exhibited in front of readers. Through the author’s presentation, readers will know much about how Washington Irving chooses his theme and materials. Final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osition of Washington Irving and his works in

华盛顿欧文自述第三段

何绮珊,梁美琪,林惠燕,梁雪霞,彭燕婷,莫海浪 P64 Further reading and thinking, though they brought this vague inclination into more reasonable bounds, only served to make it more decided. I visited various parts of my own country; and had I been merely a lover of fine scenery, I should have felt little desire to seek elsewhere for its gratification; for on no country have the charms of nature been more prodigally lavished. Her mighty lakes, like oceans of liquid silver; her mountains, with their bright aerial tints; her valleys, teeming with wild fertility; her tremendous cataracts, thundering in their solitudes ; her boundless plains, waving with spontaneous verdure; her broad deep rivers, rolling in solemn silence to the ocean; her trackless forests, where vegetation puts forth all its magnificence; her skies, kindling with the magic of summer clouds and glorious sunshine: -no , never need an American look beyond his own country for the sublime and beautiful of natural scenery. 深思熟虑之余,纵使他们将此番模糊的向往更趋合理,却只愈加弥坚。余已领略国之风骚,若只为那秀丽的风景驻足,则余本不应奢求远方之喜悦。只因国之壮丽已无它可与之媲美。 其大湖,如粼光之海面;其山峰,如泛一缕青烟;其谷地,孕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其瀑布,于孤寂处飞流直下;其平原,风吹草低见牛羊;其河流,如滚滚长江东逝水;其森林,晓天江树绿迢迢;其碧空,映日祥云添荣光。 望苍茫天地,唯吾国山河之壮丽无与伦比也。

华盛顿,欧文

华盛顿·欧文是19世纪美国最著名的作家,1783年4月3日出生在纽约一个富商家庭。欧文从少年时代起就喜爱阅读英国作家司各特、拜仑和彭斯等人的作品。欧文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纽约外史》。1820年,欧文的《见闻札记》出版,引起欧洲和美国文学界的重视,这部作品奠定了欧文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华盛顿·欧文,美国作家,1783年4月3日出生于纽约。幼年体弱多病,16岁辍学,先后在几个律师事务所学法律,但对法律并没有兴趣,喜爱文学,喜爱漫游。1804年因病赴欧洲休养,到过法国、意大利和英国,一度想成为画家。1806年回国后在弗吉尼亚州任律师,后帮助他的两个哥哥经营进口生意。这时他与律师霍夫曼的女儿玛蒂尔达订,妻子早逝于1809年,后来他虽有过几次恋爱,却一直过着独身生活。 1807年,他和哥哥威廉等人共同创办一种不定期刊物《杂拌》,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活动,显露出他的幽默、风趣和含蓄的讽刺才能。欧文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纽约外史》(1809年),此后10年,除英美战争期间曾于1814年担任过短期军职之外,一直在帮助他的哥哥经商,1815年欧文去英国利物浦在他哥哥所开设的分行工作;1818年分行因经济萧条而倒闭,欧文留居英国,以写作为生。1819年,欧文陆续发表许多散文、随笔和故事,共32篇;于1820年结集为《见闻札记》出版,引起欧洲和美国文学界的重视。这部作品奠定了欧文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之后,欧文写了体裁相似的《布雷斯布里奇田庄》(1822年)和故事集《旅客谈》(1824年),这两部作品都较《见闻札记》逊色。1826年在马德里任美国驻西班牙大使馆馆员。1828年发表《哥伦布的生平和航行》。1829年发表《攻克格拉纳达》;同年曾到格拉纳达的摩尔人故宫阿尔罕伯拉游览,后出版游记、随笔和故事集《阿尔罕伯拉》(1832年)。欧文曾任美国驻英公使馆秘书。牛津大学曾授予其名誉法学博士学位,英国皇家学会也向他颁发了勋章。1832年欧文回到美国,在纽约受到热烈欢迎。由於读者迫切需要他描写本国的生活,他曾到新开发的美国西部进行考察,写了《草原游记》。他还根据大皮货商约翰·雅各·阿斯托提供的材料。为这个大财阀写了一部发家史:《阿斯托里亚》(1838年)。1842年再度赴马德里,出任美国驻西班牙公使。1846年回国,晚年是在他曾经描写过的睡谷附近度过。这一时期他的主要作品是3部传记:《哥尔德斯密斯传》(1840年)、《穆罕默德及其继承者》(1849-1850年)和5卷本《华盛顿传》(1855-1859年)。欧文于1859年11月28日逝世。欧文是散文大师,是美国文学奠基人之一。[1]华盛顿·欧文- 创作生涯 1783年,欧文出生在纽约的一个富人家庭,他从小喜欢看《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这种历险故事,还常常钻到剧院里去看戏。欧文后来最知名的作品是《见闻札记》,写的就是在外游历的故事,不能不说是幼时受到了读书的影响。1802年,19岁的欧文在《早晨纪事报》上发表了几篇书信体散文,崭露头角。后来他因病赴欧洲休养,游历了法国、英国和意大利,作了大量旅途笔记,为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1809年,他的第一部作品《纽约外史》以“迪德里希·尼克博克”的笔名出版。这是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诙谐之作,充分显露出欧文的幽默才能。《纽约外史》出版后,欧文便成为纽约文坛风靡一时的人物。在这之前,美国虽然获得独立已有三十余年,但在文学方面却始终未能摆脱英国的束缚,创作出足以代表这个新兴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作品来。欧文运用本国题材写出的《纽约外史》这部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对于促进美国民族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1815年,欧文再度赴英。他游遍英国的名胜古迹,怀着对英国古老文明的仰慕和对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向往,写出了著名的《见闻札记》和风格类似的《布雷斯勃列奇田庄》。《见闻札记》是欧文的代表作,包括小说、散文、杂感等32篇,以幽默风趣的笔调和富于幻想的浪漫色彩,描写了英国和美国古老的风俗习惯以及善良淳朴的旧式人物。这部作品在英国出版后,受到欧美文学界的高度重视,奠定了欧文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826年,欧文到西班牙搜集了许多有关哥伦布的珍贵资料,游历了格拉纳达的名胜,并在阿尔罕伯拉宫逗留了将近三个月。这一切激起了他对研究西班牙历史的兴趣。1929年前后,他写了三部有关西班牙的著作:《哥伦布传》、《攻克格拉纳达》和《阿尔罕伯拉》。在这些作品中,欧文以讲故事的形式,揭露了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歌颂了摩尔人为追求自由幸福而进行的斗争。写了《阿尔罕伯拉》之后,欧文的创作热情便衰退了。1832年,他回到了阔别17年的祖国。

华盛顿_欧文irving

幻灯片1 A m e r i c a n L i t e r a t u r e R o m a n t i c i s t W a s h i n g t o n I r v i n g 史凌云120090713125 罗艳兰120090713121 李静120090713119 董曼120090713112 陈伟龙120090713129 幻灯片2

Washington Irving ●Introduction ●Life experience ●Major works ●Evaluation

幻灯片3

ntroduction Washington Irving(1783-1859 )American author, short story writer, essayist, poet, travel book writer, biographer, and columnist. He was regarded as an early romantic writer in the

American literary history. Irving has been called the father of the American short story. 幻灯片4 Life experience ●Washington Irving was born on April 3, 1783 into a wealthy merchant family in New York City, New York. ●Born with strong preference for literature, he read widely and wrote a lot of poems, essays, though he become a lawyer after schooling. ●By the time when he was 23 years old (1809),he had roamed England, Holland, France Italy and Hudson Valley. 幻灯片5

introduct Washington_Irving华盛顿_欧文

Washington Irving:Founder of American Literature 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 华盛顿·欧文生于1783年4月3日,死于1859年11月28日,他是美国最早的浪漫主义作家之一,他以笔记、小说和传记而闻名,是第一位获得国际声誉的美国作家。 欧文汲取欧洲文化和文学的精华,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文笔清新、自然、诙谐、富于乐感。欧文在短篇小说等诸多方面为独立的美国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是欧文激活了美国文学的创作潜力,为美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一名享有声誉的随笔作家、传记作者、历史学家、作家和政治家,华盛顿·欧文被誉为“美国文学之父”,同时他也是现代短篇散文、小说的发起人之一。 欧文以他的短篇故事“睡谷的传说”和“瑞普·凡·温克”而闻名,这两个故事都被收录在《见闻札记》一书中。《纽约外史》对美国喜剧文学有着首次并及其重要的贡献,一经面世就获得极大成功,对于促进美国民族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这部作品被认为美国浪漫主义的开端。这些给欧文带来相当大的声誉和经费报酬。他的历史作品包括《华盛顿传》、《哥尔德斯密斯传》和《穆罕默德及其继承者》,他的传记类作品也包括关于十五世纪西班牙主题的历史人物,例如哥伦布、摩尔人和阿尔罕伯拉。 总体来说,欧文的作品带给世代读者极大的享受。他因幽默风趣的轶事笔调,轻松的文体风格而闻名,文笔优雅自然、带有温和的怀旧色调。除了优雅的风格,他也因轻松、清新精致、和富于幻想的浪漫色彩吸引了国内外观众。他的文学成就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他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作者,也是美国第一个幽默作家。 2、他成就了美国文学短篇小说体裁。 3、他是第一个以娱乐消遣为目的写历史和传记的人。 4、他引进非小说的散文文学体裁。 5、他是第一个获得国际声誉的美国想象文学作家。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美国浪漫主义时期开始于十八世纪末,到内战爆发为止, 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时期。华盛顿·欧文出版的《见闻札记》标志着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 惠特曼的《草叶集》是浪漫主义时期文学的压卷之作。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是美国文学的繁荣时期,所以也称为"美国的文艺复兴。"这一时期大多数美国文学作品中,普遍强调文学的想象力和情感因素,注重生动的描写、异国情调的表达、感官的体会和对超自然力的描述。美国作家特别注意感情的自由表达和人物的心理描写。作品中的主人公富有敏感激动的特质。注重表现个人和普通人是这一时期作品的强烈倾向,几乎成了美国的信仰。 Washington Irving (April 3, 1783 –November 28, 1859) is one of the earliest romantic writers in American known for his sketches, short stories and biographies, Irving is the first U.S. author to achieve international renown. Absorbing the cream of European culture and literature, Irving created his unique style that is fresh, natural, humorous and musical. With his short stories and success in many other fields, Irving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t American literature. It is Irving who activated the potential of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laid solid foundations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 As a famed essayist, biographer, historian, writer and politician, Washington Irving is often considered as “The Father of American Literature” or “The Father of American Letters,”as well as one of the inventors of the modern short essay and fiction. He is best known for his short stories "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 and "Rip Van Winkle", both of which appear in his book The Sketch Book of Geoffrey Crayo n, Gent. A History of New York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as the first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American comic literature, and a

washington irving

刘荣跃: 刘荣跃:再度走进华盛顿欧文的世界
2011 年 06 月 11 日 16:13 来源:中国网 编辑:卫永利 [字体.大.中.小] [打印]
【中国网聚焦山西】综合编辑:华盛顿·欧文是著名的行旅文学作家,以其代表作 《见闻札记》蜚声中外,给世人留下了《瑞普·凡·温克尔》、《睡谷的传说》和《威斯敏 斯特教堂》等不朽的篇章。但正如笔者在相关文章中所说,对于这样一位文学大家而言仅仅 局限于阅读、研究其代表作是不够的,那样无法全面深入地了解欧文。其实欧文也是一位多 产的作家, 《见闻札记》 除 还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正是由于国内在译介欧文上的局限, 笔者才于近几年致力于此项工作。于是,除了拙译《见闻札记》先后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中国书籍出版社(2007)和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即《英伦见闻录》)以不同 形式出版外,笔者又翻译出版了欧文的《征服格拉纳达》(2010,国内首译本,上海文艺出 版社)。另外,由笔者主编的该作家的《西部 还没有牛仔》 (即《博纳维尔上尉探险记》) 曾于 2008 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并计划于 2011 年年底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再版。 另 一部笔者翻译的国内首译本《欧美见闻录》也将于年底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能在欧文的 译介上多做些工作,笔者感到十分欣慰。另外我们也高兴地看到,上海文艺出版社由于近几 年的努力, 在出版这位行旅文学名家的作品方面已经形成自己的品牌, 除上述提到的作品外 该社还出版了 《阿尔罕伯拉》 (2008, 万紫 雨宁 译) 《庄园见闻录》 和 (2008, 万紫 译) 。 此外就笔者所知,欧文的巨著《华盛顿传》也已在国内翻译出版。以上便是欧文的作品目前 在我国的基本翻译出版情况,由此可见是取得了一些成果的。 根据笔者掌握的材料, 目前仍有一些欧文的优秀之作尚未译介过来, 而眼前这本 《美 国见闻录》中的第二部便是其中之一。欧文曾先后旅居欧洲数年,并在那里创作出了一部部 享誉世界的作品。他 1832 年回国,致力于写作反映美国生活的作品,陆续出版了《大草原 之旅》(1832)、《阿斯托利亚》(1836)、《崇山峻岭》(1837)和《美国纪事及其他》 (1855,原名《沃尔夫特栖息屋及其他杂录》)等。本书即由《大草原之旅》和《美国纪事 及其他》 两部组成, 作品使读者得以“再度走近欧文”, 从而更多地了解、 欣赏到他的作品。 笔者承认《见闻札记》堪称是欧文的代表作,但同时认为他的创作风格、思想文采和幽默浪 漫等元素也充分体现在了其他众多作品中, 同样焕发出特有的光彩。 下面不妨对本书作一点 欣赏和解读。 2 人们通常是喜欢旅行探险的,它能给人带来新的刺激,新的经历,新的见识。美国 西部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它在华盛顿·欧文那个时候所具有的原始与野性的美, 即便今天的 美国人也看不到了!随着文明的发展那样的原始风光已不复存在。有幸的是,它在行旅散文 名家欧文的笔下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 让世世代代的人都能间接地欣赏、 领略到其特有的魅 力。这的确是欧文给世人留下一笔宝贵财富。 阅读这部作品,不难感受到其中包含的种种情趣。这也是欧文作品的一大特点,生 动,活泼,有趣,时时表现出幽默的意味。作品有了情趣自然也就具有了魅力。 我们随着欧文进入美国西部之后,扑面而来的便是它那特有的原始美,野性美。此 种美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已经越来越少了, 这是喜还是忧呢?不管怎样原始的东西还是应该 有所保留,如果完全灭绝根除将会是人类的一大悲哀。你看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那茂盛浓 密的森林,那蜿蜒曲折的河流溪水,那生活在这里的各种野生动物,多么纯朴自然。文明社 会的人进入这片世界,谁不感叹赞美?这不正是为那种原始的、野性的美所吸引倾倒吗? “在我们登上去的那段宽阔多沙的河岸, 各种鹿、 火鸡和水禽留下无数相互交叉的脚印。 熊、

Washington Irving

Washington Irving Questions from teacher: ?Q1. Why is Tom walker and the Devil a romantic story? General Features of Romanticism 1. Stressing emotion rather than reason, intuitive perception, subjectivity in form and meaning, Imagination 2. Stressing freedom and individuality; 3. Idealism rather than materialism 4. Writing about nature, medieval legends and with supernatural elements——The legend of Captain Kidd , the devil 5. The quest for pure beauty 6. Simplicity:turned to the humble people and the everyday life,adopted the everyday language ?Q2. Why he refuses the deal at the beginning? 1. Tom Walker thought these conditions very hard to accept and he need time to think about. 2. Tom Walker didn't believe the devil and what he said.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see, Tom said to the devil,

英美文学之华盛顿欧文

英美文学之华盛顿欧文 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 1783 年4 月3 日– 1859年11月28日)美国作家。出生于纽约。他的父亲是纽约富有的五金商人,长老会执事,政治上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他敬重华盛顿,因而给儿子取名为华盛顿。欧文幼年体弱多病,16岁辍学,先后在几个律师事务所学法律,但对法律并没有兴趣,喜爱文学,从小喜欢看《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这种历险故事,还常常钻到剧院里去看戏。欧文后来最知名的作品是《见闻札记》,写的就是在外游历的故事,不能不说是幼时受到了读书的影响。1802年,19岁的欧文在《早晨纪事报》上发表了几篇书信体散文,崭露头角。1804年因病赴欧洲休养,到过法国、意大利和英国,作了大量旅途笔记,为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一度想成为画家。1806年回国后在弗吉尼亚州任律师,后帮助他的两个哥哥经营进口生意。他对法律和经商之道都不甚精通。这时他与律师霍夫曼的女儿玛蒂尔达订婚,妻子早逝于1809年,后来他虽有过几次恋爱,却一直过着独身生活。1807年,他和哥哥威廉等人共同创办一种不定期刊物《杂拌》,沿袭18世纪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亨利·菲尔丁以及约瑟夫·艾迪生和理查德·斯梯尔的《旁观者》的传统,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活动,显露出他的幽默、风趣和含蓄的讽刺才能。 欧文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化名狄德里希·尼克尔包克尔所写《纽约外史》(A History of New York,1809年),作者自称它的主要目的在于―以逗趣的形式体现我们这个城市的传统;阐述本地人的脾性、风俗和特色;给本地的风光与场所以及熟悉的人物披上一层唤起想象力的怪念丛生的联想‖。书中讽刺了荷兰殖民者在纽约的统治,驳斥了殖民主义者为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所制造的荒谬的论据。这部作品受到欧美广大读者的欢迎,英国小说家沃尔特·司各特曾说,他从未读过

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Irving

Lecture 6—Washington Irving Lecturer Zhu Hua 幻灯片2 幻灯片3 Biography (1783-1859) ● 1. a wealthy merchant family, New York ● 2. Law practice for a few years ● 3. 1815, to England for his family business ● 4. 1819-1820, The Sketch Book of Geoffrey Crayon, Gent ● 5. 1826, to Spain as an American diplomatic attaché

Continued ● 6. The History of the Life and Voyages of Christopher Columbus (1828), A Chronicle of the Conquest of Granada (1829) and The Alhambra (1832) ●7. 1833, returned to America, bought his famous home “Sunnyside” ●8. Life of Goldsmith and a five-volume Life of Washington 幻灯片5 ●Sunnyside 幻灯片6 Appreciation of 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 ● 1. What is the so-called “legend”of the Sleepy Hollow? ● 2. What is the story of the headless horseman of the Sleepy Hollow? What is his name? ● 3. How does Irving blend the Dutch culture into his story? 幻灯片7 continued ● 4. How does Irving describe Ichabod Crane? What’s your comment on such description? ● 5. How does Irving describe Brom Van Brunt (Brom Bones)?

英美文学-华盛顿。欧文英文版的全部资料

Washington Irving Washington Irving was an American author, essayist, biographer and historian of the early 19th century. He was best known for his short stories "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 and "Rip Van Winkle", both of which appear in his book The Sketch Book of Geoffrey Crayon, Gent. His historical works include biographies of George Washington, Oliver Goldsmith and Muhammad, and several histories of 15th-century Spain dealing with subjects such as Christopher Columbus, the Moors, and the Alhambra. Irving also served as the U.S. minister to Spain from 1842 to 1846. ---------------------------- Washington irving(1783-1859)was one of the frist American writers to earn an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and regarded as an early Romantic writer in the American literary history and Father of the American short stories. Washington irving was born in New York City ,theyoungest of eleven children of a weathly merchert . Froma very early age he begin to read widely juvenile poems ,essays ,and plays .In 1798 ,he concluded hi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