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空间问题的四面体单元解析

03-02 空间问题的四面体单元解析
03-02 空间问题的四面体单元解析

第三章 轴对称、三维和高次单元

§3-2 空间问题的四面体单元

空间问题的有限单元法,和平面问题及轴对称问题的有限单元法的原理和分析过程完全相同。由于空间问题应采用三维坐标系,因此单元的自由度、刚度矩阵的元素个数,方程组内方程个数等要较平面问题和轴对称问题多,所以空间问题的规模一般比轴对称问题和平面问题大得多。它要求计算机的内存大,且计算时间长,费用高。这些问题都给三维有限单元法的具体运用带来许多困难。 和平面问题一样,空间有限单元法采用单元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简单的是四节点四面体单元。采用四面体单元和线性位移模式来处理空

间问题,可以看作平面问题中三角形单元的推广。 在采用四面体单元离散化后的空间结构物中,一系列不相互重叠的四面体之间仅在节点处以空间铰相互连接。四节点四面体单元仅在四个顶点处取为节点,其编号为i,j,m,p 。每个单元的计算简图如图3-7所示。

在位移法中,取节点位移为基本未知量,四节点四面体单元共有十二个自由度(位移分量),其节点位移列阵为

{}[

]

T

p

p p m m m j j j i i i

p m j i e

w v u w v u w v u w v u =??????????????=δδδδδ

其子矩阵 {}[]i i

i

i w v u =δ (i,j,m)

相应的节点力列阵为

{}[]

T

p m

j i

e F F F F F -

图3-7 空间四面体单元

其子矩阵 {}[]T

i i i i W V U F =

一、单元法位移函数

结构中各点的位移是坐标x 、y 、z 的函数。当单元足够小时,单元内各点的位移可用简单的线性多项式来近似描述,即

??

?

??

+++=+++=+++=z y x w z y x v z y x u 121110087654321αααααααααααα (3-49) 式中1α,2α,…,12α是十二个待定系数,它们可由单元的节点位移和坐标确定。假定节点i,j,m,p 的坐标分别为(i x i y i z )、(j x j y j z )、(m x m y m z )、 (p x p y p z ),将它们代入(3-49)式的第一式可得各个节点在x 方向的位移

???

?

???

??????

?+++=+++=+++=+++=p p p p m m m m j j j j i i i i z y x u z y x u z y x u z y x u 4321432143214321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 (3-50)

解上述线性方程组,可得到1α,2α,3α,4α,再代入(3-50)式,得

]

)()()()[(61

p p p p p m m m m m j

j j j j i i i i i u z d y c x b a u z d y c x b a u z d y c x b a u z d y c x b a V

u +++-+++++++-+++=

(3-51) 其中V 为四面体ijmp 的体积,a i ,b i ,…,c p ,d p 为系数。

p

p

p

m m m j j j i i i z y x z y x z y x z y x V 1111=

(3-52)

p p p m m m

j

j j

i z y x z y x z y x a = 111j

j

i m m p p y z b y z y z = p

p

m m j j i z x z x z x c 111= 1

11p

p

m m j j i y x y x y x d = (i,j,m,p) (3-53)

为了使四面体的体积V 不致为负值,单元四个节点的标号i,j,m,p 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在右手坐标系中,要使得右手螺旋在按照i →j →m 的转向转动时,向p 的方向前进,象图3-1中单元那样。

用同样方法,可以得出其余二个位移分量:

]

)()()()[(61

p p p p p m m m m m j

j j j j i i i i i v z d y c x b a v z d y c x b a v z d y c x b a v z d y c x b a V

v +++-+++++++-+++=

(3-54) ])()()()[(61

p p p p p m m m m m j

j j j j i i i i i w z d y c x b a w z d y c x b a w z d y c x b a w z d y c x b a V

w +++-+++++++-+++=

(3-55) 综合表达式(3-51)、(3-54)及(3-55),可以将位移分量表示成为

{}[]{}

[

]

{}

e

p m

j i

e

T

IN IN IN IN N w v u

f δδ===][ (3-56)

其中I 是三阶的单位矩阵,[N]为形函数矩阵,而各个形函数为

?

??

+++-=+++=),(6/)(),(6/)(p j V

z d y c x b a N m i V z d y c x b a N i i i i j i i i i i (3-57) 和平面问题相似,(3-49)式中的系数1α,5α,6α代表刚性移动0u ,0v ,0w ;系数2α,7α,12α代表常量的正应变;其余6个系数反映了刚性转动x w ,y w ,z w 和常量剪应变。这就是说,12个系数充分反映了单元的刚体位移和常量应变。同时,可以证明:由于位移模式是线性的,两个相邻单元的共同边界在变形过程中 ,始终是相互贴合的,使

得离散的模型变形中保持为连续体。这样,选用的位移函数满足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保证了有限单元法解答收敛于精确解。

二、载荷移置

空间问题的单元载荷移置和平面问题一样,也是根据静力等效原则,将不作用在节点上的集中力、体力、面力移置成作用在节点上的等效节点载荷。其通用公式的形式和平面问题也是一样的,只不过多出一维空间分量。

1. 集中力

设单元上某点(x,y,z)作用有集中力{}T

x

y

z P P P P ??=??

则仍然得到等效节点载荷

{}{}P N R T ][= (3-58)

这里 {}T p p

p m m m j j j i i i

e

Z Y X Z Y X Z Y X Z Y X R ][=

2. 分布体力

单元上作用有分布体力{}T Z Y

X

P ][=,则

{}{}dV P N R T e ?=][ (3-59)

其中dV 是单元中的微分体积,对于直角坐标系上式为

{}{}dxdydz

p N R e

T e ???=][ (3-60)

3. 分布面力

单元的某一边界面 S 上作用有一分布面力{}[

]T

Z Y

X

P =

则 {}{}

dA P N R T

e

?

=][

其中dA 是边界面S 上的微分面积。

4. 常见载荷的移置

上列公式是空间问题载荷移置的通用公式。对于四节点四面体单元,由于其采用线性位移模式,采用直接计算虚功的方

法求出节点载荷比较简单。下面介绍常见的二种载荷的移置。

(1) 重力

四面体单元的自重为W ,作用在质心C 处(如图3-8)。为求得节点载荷X i ,Y i ,Z i ,可分别假想发生1*=i u ,1*=i v 或

1*=i w 的虚位移。

在1*=i u 或1*=i v 时,整个单元上各点的均没有z 方向上的虚位移,重力W 不做功,所以X i =Y i =0。

当1*=i w 时,jmp 面上各点的虚位移为零,即0*

=b w ,又因bi bc 4

1

=

,所以有 41*=

c w , 4

W

Z i -= 对于其余三个节点可得同样结论,于是有

{}

T

e

i W R ?????

?

-=400(i,j,m,p) (3-61)

即,对于四节点四面体单元承受的重力载荷,只需要把共

4

1

移置到每个节点上即可。 (2) 界面压力

设四面体的一个边界面ijm 上受有一线性分布的压力P ,共在三个节点上的强度分别为q i ,0,0。很容易看出,该力向p 点移置的等效节点力为零。由水力学知,总压力ijm q P i ?=

3

1

,作用于ijm 面上的d 点,d 点到ij 边和im 边的距离分别为m 到ij 及j 到im 边的距离的1/4。于是可得

{}

T

ijm i T

e

i q P P P R ??

?

????=??????=0212

1

161044

2

(3-62) 所得各节点载荷的方向和分布力的方向相同,要求各节点载荷分量还需乘上相应的方向余弦。

图3-8 重力移置

由上述面力移置结果,可求出任意线性分布面的等效节点载荷。如在ijm 面受有线性分布面力在各点强度分别为q i ,q j ,q m ,时,在i 节点的等效载荷为

ijm m j i i q q q P ?++=

)2

1

21(61 (i ,j ,m) (3-63)

三、应力应变矩阵

空间问题几何方程为

{}T

z y x z y x z u x w y

w z u x v y u z w y v

x u ??

??

????+????+????+????????=?????

??????

???????????=γγγεεεε 将四面体单元之位移表达式(3-52)、(3-54)和(3-55)代入几何方程,即得单元应变。用节

点位移可表示为

{}{}[]

{}e

p m

j i

e B B B B B δδε--==][ (3-64)

式中应变矩阵子矩阵为6×3矩阵:

??????

???

??????

?????=i i

i i i i

i i i i b d c d b c d c b V B 0

000

000061][ (i,j,m,p) (3-65) 由上式可以看出,每一个单元的应变矩阵是一个常量矩阵;因此,采用线性位移模式

的四面体单元是常应变单元。这与平面问题中的三角形单元是一样的。而与平面问题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应变矩阵的阶数不同。

将表达式(3-16)代入空间问题的物理方程,即可得出用单元节点位移表示的单元应力:

{}{}[]{}{}e e S B D D δδεσ][][][=== (3-66)

式中弹性矩阵[]D 为

???

???????????

????????

???????

?---------=)1(22100

0)1(2210000)1(221000111111][μμμμμμ

μμ

μμμμ称

对D 应力矩阵 [

]

p m j i

S S S S ][=S (3-67)

令 μμ

-=11A , )

1(2212μμ--=

A

???

???

???

??????

?????-+-=i i

i i i i b A d A c A d A b A V E S 22222i

2i i

1i 1i 1i i 1i 1i 1i 0

00c A d c A b A d A c b A d A c A b )21)(1(6)

1(][μμμ (i,j,m,p) (3-68) 显然,式(3-68)中各元素均为常量,应力矩阵[S]是常量矩阵,所以,四面体单元是

常应力单元。

四、单元刚度矩阵

空间问题的单元刚度由虚功方程导出。假设该单元发生某虚位移,相应节点虚位移为

{}*e

δ。此时相应的虚应变为

{}{}e

B **

][δε=

将上式及式(3-66)代入虚功方程,有

{}

{}{}

{}dxdydz B D B F e

T e

v

e

T e

δδδ]][[)]([)(**???=

通过与平面问题一样的处理,并注意到矩阵[B]中的元素为常量,可以得到

{}{}{}{}e

e e

T e

v

T e K V B D B dxdydz B D B F δδδ][]][[][]][[][===??? (3-69)

式中,e K ][为单元刚度矩阵:

???==e

T T e V B D B dxdydz B D B K ]][[][]][[][][ (3-70)

将式(3-64)和(3-68)式代入,可以得出

???

?

??

?????

???-------=pp pm

pj

pi

mp mm mj

mi jp jm jj ji

ip im ij ii e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 (3-71)

其中,e rs K ][为3×3阶方阵:

212121*********()

(1)[]()36(1)(1)()r s r s r s r s r s r s r s e rs r s r s r s r s r s r s r s r s r s r s r s r s r s r s b b A c c d d A b c A c c A b d A d b E K A c b A b c c c A b b d d A c d A d c V

A d b A b d A d c A c d d d A b b c c μμμ++++??-??=++++??+-??++++??

(r,s=i,j,m,p) (3-72)

有了单元节点力和节点位移之间的关系之后,通过分析每个节点的平衡条件可得到

{}{}∑∑∑==e

r

e p

m j i s s

e rs

R K ,,,][δ

这个矩阵形式的方程实际上代表了关于r 节点三个坐标轴方向的力平衡方程式。将关

于结构物所有节点的线性方程式集合起来,可以得到

{}{}R K =δ][

式中{}δ代表整个结构的节点的位移,是所求之基本未知量;{}R 代表整个结构的节点载荷;

][K 为整体刚度矩阵,其是由每个单元刚度矩阵升阶后组集得到,即

∑==NE

e e K K 1

][][

其为3NP 阶方阵。显然,对每一个子矩阵,应有

∑==NE

e e rs rs K K 1

][][

和平面问题一样,][K 是对称、带状、稀疏矩阵,在消除刚体位移之后,它是正定的。

由平衡方程组可以解出节点位移,随后即可求得所需节点和单元应力。

五、形成四面体的对角线划分方法

在实际计算中,用一系列的四面体来组合成一个空间物体,这个形象是很难想象的。但是如果先用一系列较为直观的六面体(图3-9)来划分弹性体,然后由计算机来将这些六面体及三棱柱划分为若干个四面体,则要方便得多。同时减少许多准备及输入工作,也为将来结果分析带来方便。

现在介绍一种适合计算机进行自动划分四面体的方法——对角线划分法。 1. 将六面体划分为四面体的方法

通过连接六面体上一些四边形的对角线,可以把一个六面体划分为五个或六个四面体。为叙述方便,先将六面体的八个角点进行局部编号,编号原则是先顶面后底面,对于顶面或底面的节点来说,则是先前后后,从左到右(见图3-9)排列。

图3-9 六面体和三棱柱

(1) 将一个六面体划分为五个四面体

这种方法是先过六面体的一些四边形的对角线,从六面体的四个角上切下四个四面体,最后剩下中心的一个四面体,共得五个六面体单元。选择被切下的角点不同,有二种不同的划分结果,如图3-10(a )和(b )所示。我们分别称之为A5型划分和B5型划分。A5型划分所得五个四面体为1246,1347,1467,1567,4678;而B5型划分则得到1235,2348,2358,2568,3578五个四面体。

以上二种划分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六面体二对面四边形的剖分对角线是交叉的。这就使得如果一个六面体按A5型划分,那么与之相邻的各个六面体必定要按B5型划分。

(a) (b)

图3-10 六面体划分为五个四面体

(a) A5型剖分; (b)B5型剖分

(2) 将一个六面体划分成六个四面体

将六面体划分成六个四面体有很多种划分方法。这里介绍两种,如图3-11所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六面体上两对面四边形的剖分对角线是“平行”的。所不同的是在A6型剖分中取大对角线36作为划分线,而在B6型中则是取大对角线45作为划分线。

为清楚起见,可将A6型划分理解为先将六面体沿2367分成两个三棱柱,再将每个三棱柱分成三个四面体,分别得到1235,2356,3567和2346,3467,4678六个四面体(见图3-12。当然,A6型划分也可看成先将六面体沿3456面剖分,得到两个不同于前的三棱柱,但最后得到的六个四面体是相同的(图3-13)。对于B6型划分,六面体先以折面2457为分界面拆分成两个三棱柱,如图3-14所示。于是可见,每一个“三棱柱”被划分为三个四面体,它们分别是1235,2345,3456和2456,4567,4678。同时,也不难证明,若以3456为分界面按B6型划分将六面体拆成的二个“三棱柱”虽与前面的不同,但是划分成的六个四面体和前面得到的完全相同。

(a) (b)

图3-11 六面体划分为六个四面体

(a) A6型剖分; (b)B6型剖分

图3-12 A6型划分,以折面2376为两个“三棱柱”的分界面

图3-13 A6型划分,以折面3456为两个“三棱柱”的分界面

图3-14 B6型划分拆成两个“三棱柱”

我们看到,A6型和B6型划分,由于其相对四边形的对角线“平行”,而剖分大对角线35和45并不在六面体表面上,其相邻的六面体可以全部采用A6型划分或B6型划分,两种划分也可以交替使用。一个六面体划分为六个四面体,各四面体的体积大小一般较为均匀;但是在相等的六面体数目下,A6型和B6型划分所产生的四面体单元的总数,要比A5型和B5型产生的多六分之一。

此外,在A6型与B6型划分中,如果离散体的节点整体编号是按本节开头所述,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连续进行的;同时每个六面体八个节点的整体编号的大小次序与其局部编号的大小次序相一致(由小到大)的话,那么在划分中,对底面上任一节点,与它构成四面体的三个节点中的最小号码,不会比其正上方那个节点的号码更小。这是由于在A6型及B6型划分中,注意到在连各个四边形对角线时,不使节点编号之差较大的三个节点出现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的结果。例如图3-11中,对于1357四边形,我们连接了35对角线而使1、7两节点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中。这样的划分能获得一个带宽较窄的刚度矩阵。

(3) 编号推算

如果将六面体的八个顶点的节点整个编号置于数组D[1:8]中,而将前述图中的局

部编号1~8理解为数组D[1:8]的下标时,于是上述问题就转化为:要在有八个元素的数组中按一定规律,每次取四个元素构成一个四面体单元的节点编号问题。对于A6型和A5型划分所得四面体顶点编号的规律性进行一些分析之后,可以导出下列公式,分别表示按预定规律划分成的四面体的各节点编号:

)

1,0;2,1,0;2,1()]4)(1(2/)3(5([)]2/)5(2)(1()()1(2([)]

2/)1(1)(1()13([)]

)(1()1(31([===++-+-++-++-+++-++++-+-++-+-+m J I J I m J J I m D J J I m J I J J I m D J J I m J I m D J I m J I m D (3-73) 通过直接代入数字检验,知道 m=0对应着A6型划分所得的六个四面体,m=1则对应着A5型划分所得的五个四面体,(此时I=J=2形成的四面体应舍去)。例如m=0的情况,当I=1,J=0,1,2时,得到D[1]D[2]D[3]D[5],D[2]D[3]D[5]D[6],D[3]D[5] D[6]D[7]三个四面体,而I=2,J= 0,1,2时,得到D[2]D[3]D[4]D[6],D[3]D[4]D[6]D[7],D[4]D[6]D[7]D[8]三个四面体,与前述结果一致。

对于B6型及B5型划分,同样可以导出一个相似的计算公式。但是也可以利用(3-73)式,只需将原来D 〔1:8〕中元素位置作一定更动。更动的办法是,对于B6型划分,将8、6、4、2位置的元素置于1、2、3、4位置上,将7、5、3、1位置的元素置于5,6,7,8位置;对于B5型划分,将5,6,7,8位置的元素分别和1,2,3,4位置的元素交换即可。以上讨论的是四面体八个顶点编号自动产生的情形,如果八个顶点的整体编号是外部输入的,则在输入前作位置的更换,不必增添更换位置的附加程序。

2. 三棱柱划分为四面体的方法

在弹性体的实际分割中,边角位置常出现六节点的三棱柱。由前述知道,任一三棱柱,可以看成是某个六面体的一半,并能划分成三个四面体。为直接使用公式(3-73),只需要把图3-9所示之三棱柱视情况添加两个节点,使之构成图3-11所示六面体,利用式(3-73)时,置数组D[1:8]中两个添加点对应元素为零,并规定,所得四面体的四个节点编号中若有一个号码是零,就表示为空单元,不进行单元编号,从而只留下三个四面体单元。具体地说,如图3-9所示的三棱柱,可以认为是图3-12中六面体以折面2376为分界面拆开的两个三棱柱中的一个——三棱柱234678。于是将数组D[1:8]中的第一个和第五个元素置零,其他元素则存入相应的节点整体编号。

实际计算中还可能遇到五节点的五面体,同样可以通过增添三个节点,使之构成一个六面体。此时应在D[1:8]的适当位置补上三个零,使用公式(3-73)后,便得两个非空的四面体单元节点号数组。

最后,应当指出,在我们的划分中,都没有要求六面体某个四边形是平面的,即没有要求四个顶点在同一个平面内。因为在划分中出现的四边形,都是用连对角线的办法一分为二的,因此,任一四边形都可以是由二个折面构成的,也就是说,八个角点的位置可以是空间任意安置的。这对于将弹性体划分为一系列六面体、三棱柱来说是便利的。

2020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学案(含解析)鲁教版必修2

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 课刑口主学习,基梅才能楼奇 1 ?形成 城市各项活动之间发生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而形成。 2 ?常见功能区 3. 特点 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界线,一个功能区往往以某种功能为主,也可能兼有其他功能。 [温馨提示] (1) 城市三大功能区中,住宅用地比重最大,商业用地比重最小。 (2) 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布局有两大趋向:一是向城市外缘迁移,二是沿交通线分布。 二、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1. 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因素 (1)历史因素: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城市原有的土地利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了城市功能分区的 现状。 (2)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分化影响显著。 ⑶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包括职业、收入水平、民族和宗教信仰等。 (4) 政治因素:政策对城市功能区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2?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预读敕材?

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和未来"田园城市 三、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 表现 影响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 2. 典型 吉首都:以国会大厦为轴心,划分为四个区 ⑴ 美国城市 其他大城市:市中心为摩天大厦,四周建 [筑物错落其间 (2)欧洲城市:市中心区很少建设现代化高楼大厦。 ?政治中心(北京):多以皇宫为中心, 摆放在城市的中轴线上 ""天人合一”思想影响,形成"山水 ■城市” [教材P47活动] 略。(提示:判读功能区布局是否合理的依据是各功能区的区位要求,符合区位要求的 功能区其布局是合理的,否则布局不合理。各功能区的区位要求:商业区的要求是交通便捷, 人口稠密,如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工业区的区位要求是交通便捷、土地租 金低、污染小,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所以工业区位置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且趋向于 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住宅区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则出现了分化, 在区位上出现了高级住宅区 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的特征, 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城市外缘,并与高地和文化区、风景名胜 区相联系;低级住宅区多建在市区,且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拥挤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城市行政区、文化区、风景区在一些小城市并不明显,大多混杂在其他功能区之间。 ) [教材P49活动] 赞同。上海是著名的国际都市, 由于历史原因,其合理的城市用地需求受到了不合理的 抑制,城市用地不合理,广场和绿地很少,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环境、 生产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对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 休闲成为 都市人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上海在市中心安排公共绿地是合理的, 更是合乎市民需要的, 可 以直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使城市更加适合人类居住。 课堂讲练瞇计.新厠一站突啟 知识点(一) | 城市功能区 情景导入先思考 (3)中国传统城市 (教材问题解答)

空间问题的四面体单元

第三章 轴对称、三维和高次单元 § 3-2空间问题的四面体单元 空间问题的有限单元法,和平面问题及轴对称问题的有限单元法的原理和分析过程完 全相同。由于空间问题应采用三维坐标系,因此单元的自由度、刚度矩阵的元素个数,方 程组内方程个数等要较平面问题和轴对称问题多,所以空间问题的规模一般比轴对称问题 和平面问题大得多。它要求计算机的内存大,且计算时间长,费用高。这些问题都给三维 有限单元法的具体运用带来许多困难。 和平面问题一样,空间有限单元法采用单元 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简单的是四节点四面体 单元。采用四面体单元和线性位移模式来处理空 间问题,可以看作平面问题中三角形单元的推广。 在采用四面体单元离散化后的空间结构物 中,一系列不相互重叠的四面体之间仅在节点处 以空间铰相互连接。四节点四面体单元仅在四个 顶点处取为节点,其编号为i,j,m,p 。每个单元的 计算简图如图3-7所示。 在位移法中,取节点位移为基本未知量,四 节点四面体单元共有十二个自由度 (位移分量), 其节点位移列阵为 U i V i W i (i,j,m) 相应的节点力列阵为 U i V i w i U j V j w j U m T W m U p V p W p 其子矩阵 图3-7空间四面体单元

F i F j F m F p

其子矩阵 F i U i V i w 一、单元法位移函数 结构中各点的位移是坐标 X 、 y 、z 的函数。 当单元足够小时, 单元内各点的位移可用 简单的线性多项式来近似描述, 即 u 1 2 X 3y 4Z v 5 6 X 7 y 8 Z (3-49) w 0 10X ny 12Z 曰 2,…, 12是 卜二个待定系数,它们可由单元的节点位移和坐标确定。假定节 点 i,j,m,p 的坐标分别为(x i y i Z i )、 、(x j y j z j ) 、(X m 将它们代入 (3-49)式的第一式可得各个节点在 X 方向的位移 U i 1 2X i 3Y i 4 Z u j 1 2X j 3Y j 4Z j U m 1 2 X m 3Y m 4 Z m U p 1 2 X p 3 Y p 4 Z p 解上述线性方程组,可得到 1 , 2 , 3 , 4 , 再代入 U 6V [(a i bX cy d i Z)U i (a j b j x (a m b m X C m y d m z)U m (a p b p X C (3-50) y d p Z )U p ] 1 X i Y i Z i 1 X j y j Z j 1 X m y m Z m 1 X P Y P Z P (3-52) (3-50)式,得 y m Z m )、(X p y p Z p ), 5y 3)5 (3-51) 式中1 , 其中V 为四面体ijmp 的体积,a,b i ,…,c p ,d P 为系数。

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电子科技大)课后习题答案第五单元

2 121112 1111222 5.13 41.(1)52-3 -4 :|-|5140 -5 -2 7,2 7,()0441 15 50 0[1,1] 7:[1,1],(0) 2,()0[4,5T T A I A A I A X x x A k k I A X λλλλλλλλλαλλλα??= ??? = =--===-=-=--???? → ? ?-???? ===≠=--==-习题解得的特征值为当时的系数矩阵为其基础解系为 对应于的全部特征向量为当时的基础解系为 22222 12111111222] 2:[4,5],(0).0 (2)0:||0 ,1)0,,()0:[1,]:[1,],(0),()0:[1,T T T T A k k a A a a I A a a ai ai a ai I A X i A ai k i k ai I A X λλ λλλ λλλλαλλλα=--≠??= ?-?? --==+===-≠=-===≠=--==对应于的全部特征向量为解由得其特征值为 当时时的基础解系为对应于的全部特征向量为当时的基础解系为22212112121212]:[1,],(0)(2)0,0,()0[1,0],[0,1] 0:[1,0][0,1],(,) T T T T T T i A ai k i k a I A X A k k k k λλλλααλλ-=-≠===-=====+对应于的全部特征向量为当时的基础解系为 对应于的全部特征向量为不能同时为零

123111*********(3)2 1333 61 23:||213 (1)(9)0 3 3 6 0,1,90,()0[1,1,1] 0:[1,1,1],(0)1,()0:[1,1,0] T T T A I A I A X A k k I A X A 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αλλλα?? ?= ? ?? ? ----= ---=+-=---==-==-==--=--≠=--==-解由得其特征值为当时的基础解系为 对应于的全部特征向量为当时的基础解系为2223333332 1231:[1,1,0],(0)119,()0:,,1229:11,,1,(0)22200(4)1 1011 12 00:||110 (1)(2)0 1 1 1 1,1,T T T k k I A X A k k A I A λλλαλλλλλλλλλλ=--≠?? =-==?? ??=?? ≠?????? ?= ? ?? ? --= --=--=---==对应于的全部特征向量为当时的基础解系为对应于的全部特征向量为解由得其特征值为1111113333332 1(),()0:[0,0,1]1:[0,0,1],(0)2,()0:[1,1,2] 2:[1,1,2],(0). T T T T I A X A k k I A X A k k λλαλλλαλ==-===≠=-===≠当二重时的基础解系为对应于的全部特征向量为当时的基础解系为对应于的全部特征向量为

二年级数学下册空间与图形等单元教材分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空间与图形”等单元教材分析 板二小王优凤 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是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1.借助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引出对分米、毫米的认识。 在引出分米时,出示了一个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的文具盒,告诉学生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这样引出新的单位分米,能让学生知道表示文具盒的长、宽各多少,除了用厘米作单位还能用分米作单位,同时还知道1分米比1厘米大(10厘米才是1分米)。在引出毫米时,用直尺量数学书的厚,发现不到1厘米。比1厘米小的长度怎样表示呢?需要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2.建立表象。 通过看直尺上的1分米和1毫米能让学生准确地感知它们的实际长度。在直尺上感知1分米和1毫米固然准确,但往往不牢固,离开了直尺或间隔了一段时间,首次感知的印象会淡忘。因此,让学生“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借助学生身边的、熟悉的、自己找到的物体帮助长时记忆1分米是多长,以后在回忆1分米有多长或判断其他物体的长是不是大约1分米时,可以把熟悉的物体的长作为参照。1毫米是很短的,让学生寻找长1毫米的物体比寻找1分米的物体难。先列举了一些实例,如1分硬币、银行卡或电话卡、10张纸叠在一起的厚度都大约1毫米,让学生知道1毫米的物体还是比较多的。然后改变问题的提

法,不是问学生“哪些物体的长或厚是1毫米”,而是问“哪些东西的长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凡是比较短的、薄的,不到1厘米的物体的长或厚,如米尺的厚度、蚂蚁的身长都可以用毫米作单位。用手势比画1分米和1毫米,是建立相关概念的活动。学生在用手势比画时,还可以经历“比画—在尺上验证—修正比画—再验证……”的过程,使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逐渐做到尽可能地准确。把新教学的长度单位和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联系起来,从小到大、从大到小依次排一排,想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有益于学生在熟悉的1米、1厘米的概念上建立1分米、1毫米的概念,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3、结合测量教学单位间的换算。 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可以应用于单位间的换算。本单元只进行比较简单的换算,只限于相邻的两个单位,而且都是单名数之间的换算。教材更新了换算教学的编写思路,结合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单位间的换算。 第27页第2题,因为问题是橡皮长多少毫米,这里不是教学单位的换算,更不是把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而是在图形直观中通过3厘米是30毫米孕伏单位的换算。教学时要给学生机会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感受教材的孕伏。 第29页上面的一道例题,用文字语言和直尺图画同时表示了笔芯长6厘米,要求把这个长度改写成用毫米作单位。第29页下面的一道例题把课桌的高80厘米改写成用分米作单位。教学这道例题,一方面要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在交流中总结出改写的方法。另一方面还要比较这两道例题,比出要求上的不同以及思考方法的不同,从而掌握换算的方法。

GTP模型中四面体的引入及其空间模型扩展

收稿日期:2003-07-25; 修订日期:2003-08-01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专项基金;香港研究资助局(32Z B40);香港理工大学(1.34.9709) 作者简介:王彦兵(1972-),男,博士生,从事3D G IS 与3D G MS 研究。 GTP 模型中四面体的引入及其空间模型扩展 王彦兵1,2,吴立新1,2,史文中2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3S 与沉陷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83;2.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与地理信息学系) 摘要:该文从空间拓扑概念出发,分析了基于广义三棱柱(G TP )模型建立空间实体间拓扑关系时的不足。针对G TP 进行平面剖切时存在的缺陷,讨论了在G TP 模型中加入新的几何元素———四面体作为辅助元素的必要性,并将空间实体的描述分为几何元素和实体元素两类。在此基础上,对原有G TP 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几何元素和实体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并有效地解决了空间实体的3D 平面剖切问题。关键词:G TP 模型;单纯形;四面体;拓扑关系;3D 地学模拟系统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04(2003)05-0016-04 0 引言 GIS 与其它信息系统相比,其最主要的特性是对 实体空间关系的表达[1-4]。GIS 中表达的空间关系主要包括:度量关系、顺序关系和拓扑关系。度量关系是纯粹的计算方法,是对空间实体在欧氏空间上方位 的一种数值对比关系,是基于距离函数的计算方法。顺序关系是建立在数学关系(如“<”(严格顺序),“≤”(部分顺序))上的一种操作。拓扑关系是不考虑实体之间的距离的一种空间邻近关系,它主要的特点是基于拓扑变换(如旋转、放缩和转换等)下的不变性。 拓扑关系作为GIS 中主要表达和分析的空间关系之一[5-7],其表达有利于空间数据组织、空间分析、空间查询、空间推理和空间一致性检验[8]。3D 空间实体的拓扑描述是在2D 拓扑基础上的扩展,增加了新的空间实体元素———体,其拓扑关系也是2D 拓扑关系在3D 上的扩充。近年,众多学者提出了多种3D 拓扑数据 模型,主要思想是将空间对象抽象为点、线、面和体四类元素进行建模。但迄今为止,所提出的3D 拓扑数据模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和需要改进之处。 在拓扑学中,单纯形和复形如同组合数学一样都是解决拓扑问题的工具,通常利用单纯形和复形来对几何实体进行拓扑描述和空间关系的表达[9]。四面体是作为3D 空间建模最基本的几何元素之一,是3D 的单纯形。陈军、郭薇提出了顾及维数的3D 空间实体间拓扑关系描述框架[10],描述了欧氏空间中任意k —单纯形之间的空间拓扑关系,定义了相邻、包含、相交、部分覆盖、相离、相等6种基本拓扑 关系类型。根据3D 空间实体的可剖分性,将空间实体抽象为0~3—单纯形,并利用空间实体各单纯形间拓扑关系的组合形式描述3D 空间实体的拓扑关系,四面体就是对应的3—单纯形。 广义三棱柱(G eneralized Tri —Prism ,G TP )模型[11,12]是类三棱柱(Analogical Tri —Prism ,ATP )模 型[13,14]的发展。该模型是针对地质钻孔尤其是深 钻偏斜特点而提出的一种可以不受三棱柱棱边平行 (即钻孔垂直)限制的真3D 地学空间构模方法。G TP 模型主要用于地质体3D 建模,尤其适用于层状矿体的描述。G TP 模型直接基于原始钻孔数据构模,使得所构建的模型更符合实际地质状况并确保模型精度。G TP 模型同时建立了6类元素的6组基本拓扑 关系[12],可进行地学空间拓扑分析、查询和动态更新。由于G TP 的棱边不一定平行,即任意一个侧面的两条棱边不一定共面,这在进行空间分析和剖切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空洞。本文根据四面体属性和G TP 性质以及拓扑学理论,提出在G TP 模型中加入一个新的几何元素———四面体的解决方案。 1 G TP 模型中引入四面体的必要性 1.1 G TP 模型 G TP 模型的主要特点在于它不受三棱柱棱边平 行的限制,并将TP 模型[15]称为其特例;而且,基于TI N 边退化和TI N 面退化,可以由G TP 导出Pyramid 模型和TE N 模型[11,12]。G TP 构模原理是:用G TP 上下底面的三角形集合所组成的TI N 面来表达不同的地层面,然后利用G TP 侧面的空间四边形面来描述 第19卷 第5期2003年9月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G eography and G eo -In formation Science V ol.19 N o.5 September 2003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复习课》名师教学设计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复习课》名师教学设计

单元复习观察物体(二) 一、复习内容 教材P13—P16 二、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形状,能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二维图形,摆出几何组合体。 2.通过观察、想象、猜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三、复习重、难点 重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难点: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二维图形,摆出几何组合体 四、配套资源 《观察物体复习课》名师教学课件、《观察物体复习课》随堂测评 五、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布置复习任务:回忆梳理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同学们,本单元学习结束了,请你认真阅读教材,回忆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试着整理出来。 (二)课堂设计 1.回顾学习内容,明确学习任务 课前同学们已经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梳理,谁来说一说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2.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共同梳理知识。 (1)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组合体。

典型题目1:填一填,找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 交流后得出结论: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2)从同一位置观察用正方体搭成的几个几何体的形状。 典型题目2:仔细观察,填一填。 (1)(2)(3) 小明通过观察上面的三个几何体看到了A、B两种形状,如下图: ①从正面看,是图(A)的有()。 ②从正面看,是图(B)的有()。 ③从左面看,是图(B)的有()。 ④从上面看,是图(B)的有()。 交流后得出结论: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

03-02 空间问题的四面体单元

第三章 轴对称、三维和高次单元 §3-2 空间问题的四面体单元 空间问题的有限单元法,和平面问题及轴对称问题的有限单元法的原理和分析过程完全相同。由于空间问题应采用三维坐标系,因此单元的自由度、刚度矩阵的元素个数,方程组内方程个数等要较平面问题和轴对称问题多,所以空间问题的规模一般比轴对称问题和平面问题大得多。它要求计算机的内存大,且计算时间长,费用高。这些问题都给三维有限单元法的具体运用带来许多困难。 和平面问题一样,空间有限单元法采用单元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简单的是四节点四面体单元。采用四面体单元和线性位移模式来处理空 间问题,可以看作平面问题中三角形单元的推广。 在采用四面体单元离散化后的空间结构物中,一系列不相互重叠的四面体之间仅在节点处以空间铰相互连接。四节点四面体单元仅在四个顶点处取为节点,其编号为i,j,m,p 。每个单元的计算简图如图3-7所示。 在位移法中,取节点位移为基本未知量,四节点四面体单元共有十二个自由度(位移分量),其节点位移列阵为 {}[ ] T p p p m m m j j j i i i p m j i e w v u w v u w v u w v u =??????????????=δδδδδ 其子矩阵 {}[]i i i i w v u =δ (i,j,m) 相应的节点力列阵为 {}[ ] T p m j i e F F F F F - 图3-7 空间四面体单元

其子矩阵 {}[]T i i i i W V U F = 一、单元法位移函数 结构中各点的位移是坐标x 、y 、z 的函数。当单元足够小时,单元内各点的位移可用简单的线性多项式来近似描述,即 ?? ? ??+++=+++=+++=z y x w z y x v z y x u 121110087654321αααααααααααα (3-49) 式中1α,2α,…,12α是十二个待定系数,它们可由单元的节点位移和坐标确定。假定节点i,j,m,p 的坐标分别为(i x i y i z )、(j x j y j z )、(m x m y m z )、 (p x p y p z ),将它们代入(3-49)式的第一式可得各个节点在x 方向的位移 ?? ? ? ? ?? ??? ?? ? ?+++=+++=+++=+++=p p p p m m m m j j j j i i i i z y x u z y x u z y x u z y x u 4321432143214321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 (3-50) 解上述线性方程组,可得到1α,2α,3α,4α,再代入(3-50)式,得 ] )()()()[(61p p p p p m m m m m j j j j j i i i i i u z d y c x b a u z d y c x b a u z d y c x b a u z d y c x b a V u +++-+++++++-+++= (3-51) 其中V 为四面体ijmp 的体积,a i ,b i ,…,c p ,d p 为系数。 p p p m m m j j j i i i z y x z y x z y x z y x V 1 111= (3-52)

四面体的性质

四面体的性质 不在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连成一个三角形,不共面的四点可以连成四个三角形,这四个三角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四面体(如图1).它有四个顶点,六条棱,四个面. 研究四面体的有关性质可以加深对四面体,空间四边形的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提高熟练运用知识的能力. 性质1:四面体中相对的棱所在的直线是异面直线.如图1中AB 和CD ,BC 和AD ,AC 和BD 都是异面直线. 性质2:四面体中,若一个顶点在对面内射影是这个三角形的垂心,则四面体的三组对棱分别互相垂直. 证明:如图2的四面体中,设顶点A 在面BCD 内的射影H 是BCD △的垂心.AH BCD ⊥平面.连结BH ,CH ,DH ,则BH CD ⊥,CH BD ⊥,DH BC ⊥.根据三垂线定理得AB CD ⊥,AC BD ⊥,AD BC ⊥. 性质3:四面体中,若有两组对棱互相垂直,则第三组对棱也互相垂直. 证明:设四面体ABCD 中,AB CD ⊥,AC BD ⊥,过A 作AH BCD ⊥平面,H 为垂足(如图2).连结BH ,CH ,则BH 为AB 在平面BCD 内的射影,根据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BH CD ⊥;同理CH BD ⊥,所以H 是BCD △的垂心.由性质2知AD BC ⊥. 根据性质2,3立即可以得到: 性质4:四面体中,若一个顶点在它对面内的射影是这个面的中心,则其余各顶点在其对面内的射影也分别是这些面的中心.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可以证明下面两条性质: 性质5:四面体中,若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相等,则这个顶点在对面内的射影是这个三角形的外心,且这三条棱和顶点所对面所成的角相等.反之也真. 特别地,若这个顶点所对的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则这顶点的射影是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 性质6:四面体中,若一个顶点在对面内的射影是这个三角形的内心,则顶点到对面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相等,且以这三角形三角形三条边为棱的三个二面角相等. 性质7:四面体中,若交于同一点的三条棱两两互相垂直,则这个顶点所对面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证明:如图3,设90APB BPC CPA ∠=∠=∠=o ,PA a =,PB b =,PC c =,不妨设a b c ≤≤,则222AB a b =+,222BC b c =+,222CA c a =+.显然BC 是ABC △的最大边,BAC ∠是ABC △中最大内角.根据余弦定理,有

家居空间类型讲解

家居空间类型讲解 一、单元式居住空间 单元式居住空间是现代社会的一种主要住宅建筑空间形式。它是指在多层、高层建筑中,通过公共交通空间(电梯、楼梯),为2到8户提供服务的住宅单元的组合形式。 二、公寓式居住空间 公寓式居住空间是相对于独户独院的西式别墅而言的。早期的公寓式居住空间主要建在大城市,多为高层建筑,主要供当地中等收入的高级职员及政府公务员居住,标准较高。每一层内有若干单户独用的套房,包括卧室、起居室、客厅、浴室、厨房、厕所等使用空间。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对居住空间的多元化需求,这类居住空间的多元化需求,这类居住空间形式也随之发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常将此类空间附设于酒店宾馆、商务大厦之内,供一些常往来的中外客商及其家眷经商、旅游中的中短期租客使用。 三、跃层式居住空间 跃层式居住空间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一种新颖的住宅建筑形式,我国早期在东南沿海城市建设较多。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在全国各地的城市住宅中也开始得到推广。这类住宅的主要形式是两层为一户,住宅上下两层完全分开,占有两个楼层,上下面积相同,两层之间通过户内独用的小楼梯连接,所以又被称之为“楼中楼”。这类住宅首层一般多设计为起居室、厨房、餐厅、卫生间等;二层多为卧室、书房、卫生间等。跃层式居住空间的主要特点为:户内使用面积较大,

室内通风较好,布置紧凑,功能明确,室内相互干扰较小,每户都有较大的采光面,即使房屋的朝向欠佳,也可以由二层或二层合一的墙面来增大采光面加以改善。 四、错层式居住空间 错层式居住空间是指一套房子中各功能空间(如房内的起居室、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阳台及其他空间)不处于同一平面上,而是处于错开的几个高度不同的平面上。一般来说,错层式的房内错开的高度不能高于1人,即人站在室内下一层面平视可见到室内第二层面。空间错开之处往往有几步楼梯来连接。错层式居住空间的特点是:利用室内不同的层高来明确区分室内的动静空间,但又不像跃层那样完全分为两层,而是错落有致,给人带来空间的丰富感。 五、别墅式居住空间 别墅这种居住空间形式古往今来,中方、西方均有。在中国最早把别墅叫“别业”。而别是第二的意思,指第二居住地,与西方将“house”作为第一居住地的“家”,而将别墅“villa”作为第二居住地的意义。现代意义上的别墅,更注重一种生活理想化、情感诗意化的体现,多作为旅游或度假住宅。一般根据其处的地理位置和功能区间的不同,分为花园别墅、山地别墅、临水别墅、庄园别墅等。由于别墅多为独院或二、三层的建筑,建筑密度低,内部装修豪华,功能设施完备,户外绿化等都具有较高的标准。所以一般多为高收入者拥有。目前,在我国房地产市场中销量的大部分别墅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villa,而更多是将其住宅来使用。

平面三角形与空间四面体之间的类比

平面三角形与空间四面体之间的类比 “类比是伟大的引路人,求解立体几何问题往往有赖于平面几何中的类比问题”(波利亚)。新教材中引入类比这一内容,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以往对数学的看法。虽然我以前也知道到类比,但却不敢把它作为一种数学方法理直气壮地在课堂上讲授,让学生使用。如今总算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应用了。 首先,平面三角形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基本图形,而四面体是立体几何中的一个基本图形。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它们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平面与空间的联系,一维空间与二维空间的联系,进一步可能有助于对多维空间的理解。 一、从概念上看:三角形是边数最少的多边形,四面体是面数最少的多面体。 二、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四面体任意三个面的面积之和大于第四个面的面积。 三、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即不共线三点确定一个圆,这个圆圆心称为三角形的外心,外心是各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距离相等。任意一个四面体都有一个外接球,即不共面四点确定一个球;这个球的球心在四面体各个面内的射影是各个面的外心,且它到四面体各顶点的距离也相等。 四、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一个内切圆,圆心称为三角形的内心,内心到各边距离相等,是三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且设三角形的周长为c,内切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的面积为。任意一个四面体都有一个内切球,球心到各个面的距离相等,是从六条棱出发的六个二面角的平分面的交点。且设四面体的表面积为S,内切球半径为R,则四面体的 体积为。 五、正三角形棱长为a时,周长为3a,面积为,高为,外接圆半径为,内切圆半径为。外接圆半径是内切圆半径的2倍。 正四面体棱长为a时,表面积为,高为,外接球半径为, 内切接球半径为。外接球半径是内切球半径的3倍。 六、任意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重心到顶点的距离是它到对边中点距离的2倍。(重心定理)如图1所示:G为的重心。且 任意四面体的顶点与对面重心的连线交于一点,正是四面体的物理重心,且四面体的重心到顶点的距离是它到对面重心距离的3倍。(重心定理的推广) 如图2所示:E,F分别为的重心,AE与BF相交于点G,则G为四面体A-BCD的重心。 七、三角形中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2017年江苏省高数复习资料第七单元 向量代数 空间解析几何

第七单元 向量代数 空间解析几何 一、 向量概念及其加、减法和数乘运算 1、两点A (x 1,y 1), B (x 2,y 2)之间的距离 212212)()(y y x x d -+-= 2、向量的定义: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记作: 或a 向量的模:︱ ︱ 0向量:模为0的向量。记作:0 单位向量:模为1的向量。记作:a 0 ,a = (= 3、两向量相等:方向相同,模相等。记作:a =b 4、加法运算:a +b =b +a (交换律) (a +b )+c = a +(b +c ) (结合律) 5、数与向量的积:记作λa (λ为常数) λa 的模:︱λa ︱=︱λ︱︱a ︱ λa 的方向:当λ>0时,与a 同向,当λ<0时,与a 反向。 6、向量的坐标表示法: 设向量的起点为M 1(x 1,y 1,z 1),终点为M 2(x 2,y 2,z 2),则 = (x 2-x 1)i +(y 2-y 1)j +(z 2-z 1)k ︱ ︱=2 12212212)()()(z z y y x x -+-+- 7、基本单位向量:三个坐标轴上正方向上的单位向量i ,j ,k 8、向量的加、减法与数乘运算 a = a x i + a y j + a z k , b = b x i + b y j + b z k a ±b =(a x ±b x )i +(a y ±b y )j +(a z ±b z )k λa = (λa x )i + (λa y )j + (λa z ) k 例1 设向量a =8i +9j -12k ,其始点坐标为A (2,-1,7) (1) 求其终点B 的坐标 (2) 如取向量a 方向且模为34的向量,求该向量的终点坐标(始点仍为A ) 解:(1)设终点坐标为B (x,y,z ),则有 =(x-2)i +(y+1)j +(z-7)k ,令 = a ,即 8i +9j -12k =(x-2)i +(y+1)j +(z-7)k ,所以有: x-2=8,y+1=9,z-7=-12,解得x=10,y=8,z=-5 故终点坐标为B (10,8,-5) (2)与a 同向的单位向量为: a 0 =a ∕∣a ∣= )1298(17 1 )12(9812982 22k j i k j i -+= -++-+ 与a 同向的模为34的向量为: b =34a 0 =16i +18j -24k 设其终点坐标为B (x,y,z ),仿(1)得x-2=16,y+1=18,z-7=-24,解得x=18,y=17,z=-17 AB AB M 1M 2 M 1M 2 AB AB

平面三角形与空间四面体之间的类比

平面三角形与空间四面体之间的类比 山西原平一中任所怀 “类比是伟大的引路人,求解立体几何问题往往有赖于平面几何中的类比问题”(波利亚)。新教材中引入类比这一内容,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以往对数学的看法。虽然我以前也知道到类比,但却不敢把它作为一种数学方法理直气壮地在课堂上讲授,让学生使用。如今总算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应用了。 在教学中,我进行了多种对象的类比。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也主动进行了研究。平面三角形与空间四面体是一组典型的类比对象。现把我和学生的一些研究总结如下,希望能与更多的同仁进行探究。 首先,平面三角形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基本图形,而四面体是立体几何中的一个基本图形。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它们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平面与空间的联系,一维空间与二维空间的联系,进一步可能有助于对多维空间的理解。 一、从概念上看:三角形是边数最少的多边形,四面体是面数最少的多面体。 二、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四面体任意三个面的面积之和大于第四个面的面积。 三、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即不共线三点确定一个圆,这个圆圆心称为三角形的外心,外心是各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距离相等。任意一个四面体都有一个外接球,即不共面四点确定一个球;这个球的球心在四面体各个面内的射影是各个面的外心,且它到四面体各顶点的距离也相等。 四、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一个内切圆,圆心称为三角形的内心,内心到各边距离相等,是三内角平分线的交点;且设三角形的周长为c,内切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的面积为

。任意一个四面体都有一个内切球,球心到各个面的距离相等,是从六条棱出发的六个二面角的平分面的交点。且设四面体的表面积为S,内切球半径为R,则四面体的体积为 。 五、正三角形棱长为a时,周长为3a,面积为 ,高为 ,外接圆半径为 ,内切圆半径为 。外接圆半径是内切圆半径的2倍。 正四面体棱长为a时,表面积为 ,高为 ,外接球半径为 , 内切接球半径为 。外接球半径是内切球半径的3倍。 六、任意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重心到顶点的距离是它到对边中点距离的2倍。(重心定理)如图1所示:G为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单元测试(B卷基础篇)(解析版)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单元测试(B卷提升篇)(浙江专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5分) 1.(山东省日照市一模)三棱柱的侧棱与底面垂直,且底面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其正(主)视图(如图所示)的面积为8,则侧(左)视图的面积为() A.8 B.4 C.43 D.3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该几何体是直三棱柱,直三棱柱的棱长为4,底面等边三角形的高为3,所以其左视图的 面积为43.故选C. 2.(浙北四校2019届高三12月模拟)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cm3)是( ) A.8 B.C.16 D.16 【答案】B 【解析】由三视图的图形可知,几何体是等边圆柱斜切一半, 所求几何体的体积为:=8π.

故选B. 3.(2019年高考浙江卷)祖暅是我国南北朝时代的伟大科学家,他提出的“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称为祖暅原理,利用该原理可以得到柱体的体积公式V柱体=Sh,其中S是柱体的底面积,h是柱体的高.若某柱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柱体的体积(单位:cm3)是 A.158 B.162 C.182 D.324 【答案】B 【解析】由三视图得该棱柱的高为6,底面可以看作是由两个直角梯形组合而成的,其中一个上底为4,下 底为6,高为3,另一个的上底为2,下底为6,高为3,则该棱柱的体积为 2646 336162 22 ++ ?? ?+??= ? ?? . 故选B. 4. (2018年浙江卷)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cm3)是()

第02讲单元空间解析

第二讲单元空间解析(一) Composition of Space Morphology

空间的解析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 三十根条幅集中在车毂的周围,车毂中间有了穿轴的 空洞(无),才有车的作用。揉抟粘土作器具,当器 具中有空虚的地方才有器具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 屋,当房屋中有空虚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 “有”只提供条件,“无”(空虚)才起到作用。本讲框架ESC 本讲首页 空间的解析

限定与导向 空间的两大特性

教学目标本讲框架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有关建筑空间的基本属性及建筑二元空间的形成规律,在设计时能灵活运用各种空间类型和设计手法,为空间 的组合打下基础。 ESC 本讲首页 单元 空 间 解 析基本形态要素 建筑空间形态构成常见的空间类型 空间限定 要素介绍 空间形态的属性 单一空间的形成基本使用空间设计

§1 基本形态要素 一、要素介绍 1.点 建筑中的一个点,表示空间的一个位置,在概念上没有长度、深度和方向。 点的构图作用:?积聚性?求心性 ?控制性?导向性?对空间的限制作用最弱 要素介绍要素的空间限定 基本形态要素返回本讲首页 ESC 返回本讲框架

2.线 分实存线和虚存线。实存线:有位置、方向和一定的宽度,但以 长度为主要特征; 虚存线:指由视觉——心理意识到的线。线要素介绍面 体 点 基本形态要素 返回本讲首页 ESC 返回本讲框架

2019.12.26 【判断】空间重构(四面体、八面体) 程永乐 (讲义+笔记)

【判断】空间重构(四面体、八面体) (讲义+笔记) 主讲教师:程永乐 授课时间:2019.12.26

【判断】空间重构(四面体、八面体)(讲义) 1.(2017江苏)左边给定的是纸盒外表面的展开图,右边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 2.(2019江苏)左边给定的是纸盒外表面的展开图,右边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 3.(2016山西)左边给定的是纸盒外表面的展开图,右边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 4.(2019广东)如图所示是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同一个正四面体的外表面,将该四面体展开,可能得到的图形是()。

5.(2019江苏)左边给定的是纸盒外表面的展开图,右边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 6.(2017江苏)右边四个图形中,只有一个是左侧图形的展开的展开图,请把它找出来。 7.(2019上海)下列选项中,不能由展开图折叠而成的是()。

8.(2018浙江)左边给定的是纸盒外表面的展开图,右边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 9.(2019江苏)左边给定的是纸盒外表面的展开图,右边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 10.(2019江苏)左边给定的是纸盒外表面的展开图,右边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 11.(2014江苏)左边给定的是纸盒外表面的展开图,右边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

12.(2014四川、河南)左边给定的是纸盒外表面的展开图,右边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 13.(2013江苏)左边给定的是纸盒外表面的展开图,右边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 14.(2010江苏)左边给定的是纸盒外表面的展开图,右边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

15.(2010江苏)左边给定的是纸盒外表面的展开图,右边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

2019届 人教版 :第二十二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

人口的空间变化 (2018·湖南十校联考)据我国学者考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的重要发源地。据统计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姓氏作为一种遗传印记,使我们可以追踪世系并了解中国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事件。据此回答1~2题。 1.李姓人在历史上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使河南成为中国李姓人口最多的省份。造成这一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因素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 2.近30多年来,我国不少省份人口姓氏越来越复杂,下列省份中最典型的是() A.甘肃省B.河南省 C.四川省D.江苏省 解析:第1题,历史上,李姓人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主要是因为历史上河南处于中原地带,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甘肃高,从而吸引了李姓人口迁移至此。第2题,一般情况下,一个省份人口迁入越多,不同姓氏的人口就越多。选项所列四个省份中,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水平最高,人口迁入最多,故选D。 答案:1.B 2.D (2018·泰安检测)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市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有关我国部分省区市2005-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江西净迁入人口数增加 ②天津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 ③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 ④贵州人口净减少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4.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 A.加剧了北京、上海、天津城市交通拥堵

B.引起江西、贵州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 C.主要增强了广东、浙江第一产业的活力 D.使北京、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 解析:第3题,江西人口净迁入率小于0,所以净迁入人口数减少;天津人口净迁入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大于0,人口增长率数值大,而四川人口净迁移率小于0,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增长率数值比天津小;广东自然增长率大于净迁入率,所以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贵州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之和大于0,所以人口净增加,C正确。第4题,由图中可知,北京、天津人口增长迅速,而且净迁入率很大,说明外来人口很多,加剧了北京、天津等城市的人地矛盾,导致交通、住宅等压力增大,外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降低了北京、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故A正确、D错误;人口合理容量大小与人口迁移无关,故B错误;广东、浙江迁入人口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对第一产业影响不大,故C错误。 答案:3.C 4.A (2018·山西四校一模)读我国某地农村劳动力不同年龄段的迁移率(迁移率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迁入迁出人口之差占该时期平均人口的百分比)柱状图,回答5~6题。 5.图中数据显示() A.农村劳动力的迁移日益低龄化 B.农村劳动力以15~19岁年龄段为主 C.农村的劳动力逐渐高龄化 D.50~59岁人口迁移率变化幅度最大 6.农村劳动力迁移率上升的主导因素是() A.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B.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C.交通条件改善 D.城乡经济收入差异较大 解析:第5题,图中显示年轻人口的迁移率比重最大,年轻人口大量迁移,必然使农村劳动力高龄化。第6题,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因,当前导致我国劳动力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城乡经济收入差异。 答案:5.C 6.D 7.(2018·黑吉两省八校联考)读京津冀部分地区示意图和河北省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完成

立体几何第二章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单元测试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第二章综合素能检测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直线l1∥l2,在l1上取3个点,在l2上取2个点,由这5个点能确定平面的个数为导学号92180597() A.5B.4 C.9D.1 [答案] D [解析]由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可知分别在两平行直线上的5个点只能确定一个平面. 2.教室内有一直尺,无论怎样放置,在地面总有这样的直线,使得它与直尺所在直线导学号92180598() A.平行B.垂直 C.相交D.异面 [答案] B [解析]当直尺垂直于地面时,A不对;当直尺平行于地面时,C不对;当直尺位于地面上时,D不对. 3.已知m、n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导学号92180599() A.若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则α与β平行 B.若m、n平行于同一平面,则m与n平行 C.若α、β不平行 ...与β平行的直线 ...,则在α内不存在 D.若m、n不平行 ...,则m与n不可能 ...垂直于同一平面 [答案] D [解析]A项,α、β可能相交,故错误; B项,直线m、n的位置关系不确定,可能相交、平行或异面,故错误; C项,若m?α,α∩β=n,m∥n,则m∥β,故错误; D项,假设m、n垂直于同一平面,则必有m∥n,所以原命题正确,故D项正确.4.已知α、β是两个平面,直线l?α,l?β,若以①l⊥α;②l∥β;③α⊥β中两个为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