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栓的热处理设计论文

螺栓的热处理设计论文
螺栓的热处理设计论文

螺栓的热处理工艺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螺栓的定义、分类、服役条件、失效形式以及常用材料,针对一种用于汽车上的高强度螺栓,通过对其性能要求的分析,选择SCM435钢制造该螺栓。查阅热处理手册等设计出SCM435钢螺栓的热处理工艺,包括球化退火、淬火、高温回火。重点分析了螺栓的磷脆与氢脆现象,并给出了相应的检测手段与处理方法。简要介绍了螺栓的质量检测方法。

关键词:螺栓;热处理;SCM435钢;除磷;氢脆

一、概述

1.1.定义

螺栓,是由头部和螺杆(带有外螺纹的圆柱体)两部分组成的一类紧固件,需与螺母配合,用于紧固连接两个带有通孔的零件。这种连接形式称螺栓连接。如把螺母从螺栓上旋下,又可以使这两个零件分开,故螺栓连接是属于可拆卸连接。

螺栓的原理是利用物体的斜面圆形旋转和摩擦力的物理学和数学原理,循序渐进地紧固器物机件的工具。

螺栓在日常生活当中和工业生产制造当中,是少不了的,螺栓也被称为“工业之米”。可见螺栓的运用之广泛。螺栓的运用范围有:电子产品、机械产品、数码产品、电力设备、机电机械产品、船舶、车辆、水利工程、化学实验等。

1.2.螺栓的分类

1.2.1六角螺栓

六角螺栓是应用最广的一类螺栓。其A级和B级螺栓用于重要的、装配精度要求高,以及承受较大冲击、振动或交变载荷的场合。其C级螺栓用于表面比较粗糙、装配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螺栓上的螺纹,一般均为普通螺纹。普通螺纹螺栓自锁性较好,主要用于薄壁零件上或承受冲击、振动或交变载荷的场合。一般螺栓上都是制成部分螺纹,全螺纹螺栓主要用于公称长度较短的螺栓以及要求较长螺纹的场合。

1.2.2六角法兰螺栓

六角法兰面螺栓的头部由六角头和法兰面两部分组成,其“支撑面积与应力面积字比值”要大于普通六角头螺栓,故这种螺栓能承受更高的预紧力,防松性能也较好,因而被广泛用于汽车发动机、重型机械等产品上。

1.2.3六角头头部带孔、带槽螺栓

使用时,可通过机械方法将螺栓锁合,防松可靠。

1.2.4六角头螺杆带孔螺栓

螺杆上制出开口销孔过金属丝孔,采用机械放松,防松可靠。

1.2.5六角头铰制孔螺栓

带铰制孔螺栓能精确的固定被链接零件的相互位置,并能承受有横向里产生的剪切和挤压。

1.2.6十字槽凹突六角头螺栓

安装拧紧方便,主要用于受载较小的轻工、仪器仪表。

1.2.7方头螺栓

方头尺寸较大,受力表面也较大,便于扳手卡住其头部,或依靠其他零件起止转作用。也可用于带T型槽的零件中,以便调整螺栓位置。C级方头螺栓常用于比较粗糙的结构上。

1.2.8沉头螺栓

方颈或榫有止转作用,多用于被连接零件表面要求平坦或光滑的场合。

1.2.9 T型槽螺栓

T型槽螺栓适用于螺栓只能从被联接零件一边进行联接的场合。将螺栓从T型槽中插入后再转动90度,即可使螺栓不能脱出,也可用于结构要求紧凑的场合。

1.2.10地脚螺栓

专供预埋混泥土基础中,供固定机器、设备的底座用。

1.2.11活节螺栓

多用于需经常拆开联接的地方和工装上刚网架螺栓球节点用高强度螺栓,强度高,主要用于公路与铁路桥梁、工业与民用建筑、塔架、起重机。

1.3.螺栓性能等级

钢结构连接用螺栓性能等级分3.6、4.6、4.8、5.6、6.8、8.8、9.8、10.9、12.9等10余个等级,其中8.8级及以上螺栓材质为低碳合金钢或中碳钢并经热处理(淬火、回火),通称为高强度螺栓,其余通称为普通螺栓。

螺栓性能等级的含义是国际通用的标准,相同性能等级的螺栓,不管其材料和产地的区别,其性能是相同的,设计上只选用性能等级即可。一般的螺栓是用"X.Y"表示强度的,X*100 = 此螺栓的抗拉强度,X*100*(Y/10)= 此螺栓的屈服强度(因为按标识规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Y/10),如 4.8级,则此螺栓的抗拉强度为:400MPa,屈服强度为:400*8/10=320MPa。

二、服役条件与失效形式

2.1螺栓使用中的服役条件

2.1.1环境

螺栓一般在大气下使用,对在潮湿大气或腐蚀气氛或严寒地区的环境下工作的螺栓,还要求螺栓材料具有低的延迟断裂,敏感性和低的韧-脆转化温度。

2.1.2受力条件

螺纹上的载荷分布:螺栓联接是利用螺纹之间的摩擦力而构成的一种可拆联接,由于其结构简单,连接可靠,因而在工程中广泛应用。其缺点是螺纹零件有应力集中,在交变载荷的作用下易产生疲劳裂纹。由统计资料可知,其损坏部位为从螺母支撑面算起第一和第二圈螺纹处约占65%,光杆与螺纹部分交接处约占20%,螺栓头与杆接交处约占15%。上述部位均为截面剧烈变化、有应力集中之处,见图2.1。

图2.1 交变载荷受拉螺栓损坏之处

普通螺母柔性差,与螺栓联接处各圈螺纹上的载荷分布很不均匀,应力集中严重,见图2.2,由于图2.2(a)所示的受压螺母,载荷按双曲余弦的规律分布,容易导致最后几圈螺纹失效。

图2.2螺纹上的载荷分布

2.2螺栓的主要失效方式

高强度螺栓广泛的应用在各种重要设备的紧固连接中,所以常常影响到工程构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飞行器、桥梁和许多重要机械中,高强度螺栓的失效将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身伤亡事故,例如:核反应堆中连接件的破坏危害是巨大的;螺纹连接紧固件是发动机重要的破坏源,也是限制发动机功率与安全的关键之一。

2.2.1 疲劳失效

疲劳失效是高强度螺栓的主要失效形式之一。虽然高强度螺栓具有耐疲劳的特点,但这是相对普通螺栓和铆钉连接而言的。在实际工程中,高强度螺栓在很高的预紧力的基础上,还要承受外界各种反复的作用,如拉压应力、弯曲应力、剪切应力、冲击载荷、或者同时承受上述几种反复载荷。在复杂交变载荷的作用下,疲劳失效依然是高强度螺栓的主要失效形式。重要螺栓预警连接结构中,螺栓除收到轴向预警拉伸载荷的作用外,通常还会在工作过程中受到附加的轴向拉伸(交变)载荷、横向剪切(交变)载荷或由此复合而成的弯曲载荷的作用。通常情况下,附加的横向应变载荷会引起螺栓的松动,轴向交变载荷会引起螺栓的疲劳断裂。螺栓属于严重应力集中的多缺口零件,其疲劳性能将明显地受到螺栓的结构、尺寸、材料化学成分、热处理及制造工艺等多钟因素影响。螺栓的螺纹沟实际上是一个个小的尖锐缺口,例如对于常见的重要汽车螺栓,其螺纹沟疲劳缺口系数kf大多在4~9的范围内,除螺纹外,螺栓疲劳断裂的另一薄弱部位是螺栓头部与杆部的过渡圆角处,由于截面的突变,在该处也存在服役条件下(轴向螺栓载荷),其危险截面位于螺栓首部1~3牙处,这是因为在这个部位的螺栓受力最大,螺纹沟应力集中严重,所以螺栓的疲劳性能是一个关键考核指标。

2.2.2延迟断裂

由于高强度螺栓属于应力集中严重的多缺口零件,承受轴向预警拉伸应力和工作应力,此应力与螺栓中的氢(材料本身含有的氢、酸洗、电镀等螺栓制造过程中侵入钢中的氢(内氢)或长期暴露过程中发生腐蚀反应侵入钢中的氢(外氢))发生相互作用往往会引起延迟断裂。因此,高强度螺栓(特别是当螺栓的强度水平超过1200MPa时)除表面处理后必须进行去氢处理外,由于外氢的影响亦有可能发生延迟断裂。

2.2.3偏斜拉伸

在装配使用过程中,螺栓轴线与被连接的机件表面不垂直,或承受偏心载荷,此时在应力集中的螺纹部位造成了更硬的应力状态,即除了存在拉应力外,还有附加弯矩作用。

三、螺栓的材料

目前市场上的螺栓标准件材料主要有碳钢螺栓、不锈钢螺栓、铜螺栓三种材料。

3.1碳钢

我们以碳钢料中碳的含量区分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以及合金钢。

3.1低碳钢(C%≤0.25%)

国内通常称为A3钢。国外基本称为1008,1015,1018,1022等。主要用于4.8级螺栓及4级螺母、小螺丝等无硬度要求的产品。(注:钻尾钉主要用1022材料。)

3.2中碳钢(0.25%≤C%≤0.45%)

国内通常称为35号钢、45号钢,国外基本称为1035,CH38F,1039,40ACR等。主要用于8级螺母、8.8级螺栓及8.8级内六角产品。

3.3高碳钢(C%≥0.45%)

目前市场上基本没使用。

4.合金钢

在普碳钢中加入合金元素,增加钢材的一些特殊性能:如35、40铬钼、SCM435,10B38。芳生螺丝主要使用SCM435铬钼合金钢,主要成分有C、Si、Mn、P、S、Cr、Mo。

3.2不锈钢

性能等级:45,50,60,70,80。

主要分奥氏体(18%Cr、8%Ni)不锈钢、马氏体(13%Cr)不锈钢和铁素体(18%Cr)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耐热性好,耐腐蚀性好,可焊性好。马氏体不锈钢耐腐蚀性较差,强度高,耐磨性好。铁素体不锈钢镦锻性较好,耐腐蚀性强于马氏体。目前市场上进口材料主要是日本产品,按级别主要分SUS302、SUS304、SUS316。

3.3铜

常用材料为黄铜、锌铜合金。市场上主要用H62、H65、H68铜做标准件。

图3.1为常用螺栓的材料。

图3.1 常用螺栓材料

四.、产品和材料的选择

因高强度汽车紧固件的种类繁多,产品等级也不同,平均一辆轿车的紧固件约2000个,对全部紧固件进行分析研究是不现实也不科学的。为实现对高强度汽车紧固件的热处理技术研究,本文选一典型高强度汽车安全紧固件作为研究对象。

4.1产品的选择

选取汽车刹车系统上的卡钳上高强度紧固件。具体使用部位如图4.1所示,螺栓大致尺寸如图4.2所示。

制动钳体总成,是由一个具有活塞的钳体、密封防尘、机加工的支架、带有摩擦材料的刹车片和一个滑动悬挂系统。这系统使钳体在制动过程中浮动并根据磨损状况自我调整。在盘式制动器系统中,制动钳总成是用来为制动盘提供制动力的。在总泵被增压的制动液驱动钳体的活塞。这个活塞推动带有摩擦材料的刹车片,与紧固于车轮的制动盘接触。这样制动盘在摩擦力的作用下,逐渐减速,同时车速也减缓。制动力矩通过刹车片、制动钳支架以及转向节传送到悬挂系统。

图4.1 紧固件的使用部位图4.2 螺栓尺寸

4.2.材料的选择

4.2.1技术参数如下:

性能等级:10.9

抗拉强度:>1000Mpa

屈强比:0.9

硬度:HRC32~39

表面处理:无铬锌铝涂覆层

盐雾试验时间:最小480h出现红锈;颜色:银色;不含铬。

产品表面无白色的磷化集聚物。

淬火过程金相组织达到90%马氏体组织转变。

4.2.2备选材料:

备选材料力学性能:

钢号抗拉强度Mpa 屈服强度Mpa 退火硬度HB 冲击韧性J/cm2 ML20MnTiB ≥1128≥932≤187≥69

ML35CrMo ≥981≥834≤229≥78

ML40Cr ≥981≥981≤207≥59

SCM435 ≥985≥835≤229≥78

SCM440 ≥1080≥930≤217≥78通过上述分析和对比,考虑到性能等级要求和安全件的特殊要求并结合市场上釆购的资源,选择SCM435钢作为螺栓材料。

五、制造工艺流程

螺栓的制造工艺流程如下:热轧盘条——冷拔——球化退火(预备热处理)——机械除磷——酸洗——冷拔——冷锻成型——螺纹加工——上料——除磷——淬火——淬火冷却——清洗——高温回火——水冷——烘干一—喷油——表面处理——质量检查

5.1预备热处理

球化工艺:加热到760℃保温1.5h并随炉冷却到720℃保温5h并随炉冷却到550℃以下出炉空冷,如图5.1所示。

图5.1 球化退火工艺示意图

球状珠光体比片状珠光体的强度、硬度低,塑性好。亚共析钢为了改善冷镦及冷挤压性能往往采用球化退火处理使组织中珠光体球化。等温球化退火工艺原理是将片层状珠光体迅速加热到铁素体+奥氏体双相区,使片状渗碳体快速熔断,然后快速冷却到A1点以下保温,使熔断的渗碳体聚集呈球状。为了在奥氏体中保持一定程度的不均匀性,关键在于控制双相区球化退火温度及保温时间,这是因为未溶解的碳化物颗粒能够促进奥氏体向球化显微组织的转变。如果双相区退火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形成的碳化物就全部溶解于奥氏体,从而利于形成珠光体组织,而不是球化组织。相反,如果加热温度太低,则渗碳体溶解慢,甚至可能使珠光体中的部分片状渗碳体被保留下来,使线材退火后硬度偏高。另外,等温温度及等温时间也是影响球化效果的重要因素,等温温度偏高或等温时间偏长,渗碳体颗粒会长大,过度长大或过小的渗碳体颗粒均不利于冷镦变形。根据文献[2]中的研究选择如图5.1所示的球化退火工艺。

5.2除磷工艺

目的:表面磷化膜对紧固件的热处理是一大危害。如热处理前不将磷化膜去除,热处理时表层的磷化膜会烧结在表面,给后期表面处理带来困难,甚至磷会渗入钢表层组织中形成磷化聚集层。因白色磷化聚集层硬度极高,极容易产生微小的裂纹,简称“磷脆”。磷脆会严重影响到紧固件产品的疲劳寿命,故经磷化的钢材制的高强度紧固件在淬火前需除磷处理。

国家标准中规定:对12.9级螺栓表面不允许有金相能检测出的磷化物聚集层,去除磷化物聚集层应在热处理前进行。通用汽车标准规定:汽车髙强度螺栓表面不能有金相能检测出的磷化物聚集层。所以热处理前磷化层必须清除干净。

网带炉碱性除磷法方案:

该方案使用在热处理连续式网带上,可以达到较好的清除效果,该方法的主要成份为片碱和脱脂剂,利用片碱可以与磷化物反应的特点来达到除磷的效果。利用镀锌中的碱性清洗法并防止有片碱进入到淬火炉影响网带炉网带的使用寿命。

设计工艺如下:

除油——清洗一清洗防锈剂

除油:主要目的为清除紧固件表面的油脂物质。

清洗:片碱与紧固件表面的磷化膜反应来去除磷化膜。

清洗防锈剂:清洗紧固件表面的碱并加水性防锈剂,防止紧固件在进入淬火炉之前生锈。

各工序要求如图5.2:

图5.2 各工序要求

5.3淬火

5.3.1淬火加热

保护气氛的选择和控制及碳势的控制:

连续式网带炉在淬火过程中,其进料口为敞开式连续进料。所以在连续式网带炉的淬火过程中必须有适当的气氛保护并保持炉内为正压状态,以保证在淬火过程中因为气氛的影响而产生渗碳和脱碳。

采用吸热式保护气氛:1.甲苯+甲醇裂解气+空气的保护气氛

2.氮气(99.5%)+甲醇+丙烷(富化气)裂解+空气的保护气氛(俗称氮-甲醇保护气氛)

前者:甲苯和甲醇用量较大,成本高,有毒,故此处选用后者。

氮-甲醇气氛是将氮气和甲醇按一定比例(40%氮气+60%甲醇)并与氮气充分混合,最终分解后炉气的基本组分为40%/40%/20%(N2/H2/CO),以达到炉内保护气氛的目的。

通入保护气氛的目的主要是保持淬火炉内的气氛与紧固件的材料中的碳含量保持平衡状态,气氛过低会造成材料中的碳原子与氧气反应而产生脱碳,气氛过高会造成原子进入材料中产生渗碳。所以保护气氛的碳式主要是根据原材料中的含碳量来控制。SCM435材料的含碳量为0.33~0.38。根据上述标准要求其碳势控制在0.35~0.40。

5.3.2淬火介质的选择

热处理过程中常用的淬火介质有淬火油和水基淬火介质。淬火油主要分三大类:普通淬火油、快速淬火油、超速淬火油。水基淬火介质主要分四大类:水、无机物的水溶液(无机淬火剂)、有机聚合物淬火剂(有机淬火剂)、无机物加有机聚合物的水溶液。而在紧固件行业中常用的淬火介质有水、有机聚合物淬火剂、快速淬火油三种,这三种的冷却速度依次降低,有机聚合物淬火剂淬火性能处于水与快速淬火油之间。有机聚合物淬火剂主要是通过与水配比后的浓度来控制淬火性能,使用过程中成本较低但浓度的控制有较高的难度;快速淬火油直接使用不需配比操作简单、控制容易,所以选择快速淬火油。

5.3.3淬火温度和时间的选择

在淬火后回火前获得的马氏体组织不低于90%,根据上述标准中规定的含碳量与马

氏体最低淬火硬度的对照如图5.3:

图5.3 不同C含量淬火后的硬度

SCM435材质的含碳量在0.33~0.38因而我们在淬火后的芯部硬度应该在HRC47及以上。板条型马氏体组织是奥氏体化组织迅速冷却得到,所以在淬火加热过程中需得到完全奥氏体化组织,为得到理想的奥氏体组织需设定合理的淬火温度和淬火时间,温度过低和时间过短都会造成奥氏体组织转变不充分,温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造成奥氏体组织晶粒粗大化和零件的变形。所以需确定合理的淬火温度和时间。SCM435材料为亚共析钢,材料AC3值约800℃而理论奥氏体化温度为AC3+(30~50)℃。所以SCM435材料的奥氏体化温度最低温度为830℃。

根据淬火保温时间的经验公式:

τ= a*K*D

式中:τ为加热时间,min;

A为加热系数,min/mm;

K为装炉量修正系数;

D为工件有效厚度,mm。

查表得a=1.2~1.5,K由装炉量确定取3。D应该取工件在网带上的厚度而非单个工件的直径,该厚度在20mm,因而最小保温时间τmin为:

τmin=(1.2~1.5)×3*D=(1.2~1.5)×3×20=72~90 min。

根据要求和上述公式,淬火工艺设计如下:

淬火温度:830~850℃

淬火时间:70~90min

淬火硬度:≥HRC47

淬火工艺示意图见图5.4:

图5.4 淬火工艺示意图

5.4清洗:用油淬火的零件在进入回火炉前必须清洗,除去表面油污。淬火油通常被认为是缓和污物,可使用中性清洗剂来祛除(一种ph7左右的的水多元醇基混合物)。

5.5回火温度和时间的确定

回火温度的确定:

依据文献选择高温回火温度500~540℃。

回火时间的确定:

回火过程为材料马氏体组织转变为索氏体组织的过程,是决定着产品的最终机械性能的过程。根据经验公式:

τh=(1.2~1.5)*τmin(τmin取30分钟)

τh=(1.2~1.5)*30=36~45分钟

根据网带炉的保温时间T h与淬火加热均温时间T3的经验公式:

τh=1/2τ3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

τ3=2τh=72~90min

回火总时间:

τc=τ2+τmin=108~13min

回火工艺设计如下:

回火温度:500~540o C

回火时间:110~140 min

冷却方式:水冷

回火工艺示意图见图5.5

图5.5 回火工艺示意图

5.6表面处理:

无铬锌铝涂覆层:把铁工件浸入熔融的锌液,并在界面上形成锌与α铁(体心)固溶体,然后锌铁原子相互扩散形成核心,起到防锈目的。

5.7防氢脆处理:

氢脆:氢脆是溶于钢中的氢聚合为氢分子,造成应力集中,超过钢的强度极限,在钢内部形成细小的裂纹,又称白点。

处理措施方法:表面处理后两个小时内必须经过4小时的204.5℃±13.5℃的烘烤,防止氢脆。

原理:氢脆是由于在金属凝固的过程中,溶入其中的氢没能及时释放出来,向金属中缺陷附近扩散,到室温时原子氢在缺陷处结合成分子氢并不断聚集,从而产生巨大的内压力,使金属发生裂纹。将工件加热至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缓冷,使氢随溶解度逐渐变小,逐渐析出。

综上所述,总结整个制造工艺见图5.6。

图5.6 总体制造工艺示意图

六、检测

6.1磷含量检测

依照探矿中查看矿石中是否含磷的检测方法原理,釆用配制的钼酸铵+硝酸溶液来检测螺栓表面有没有磷,以确定除磷效果,如产品表面还有残留的磷和磷化物,通过滴定产品表面溶液会呈现出蓝色,产品表面无残留的磷和磷化物,通过滴定产品表面溶液会呈现出原液的颜色。检测方法如下:

①配制适当比例的销酸铵确酸溶液做为滴定溶液(微黄色)

②取待检测样品(从网带炉淬火进口出直接取样)

③在样品杆部和螺纹处滴定钼酸铵碑酸溶液,等待30秒钟,如产品表面药水呈蓝色,则表示产品表面还有磷化层,除磷不完全;如产品表面呈微黄色(原液颜色),则表示产品表面无磷化层,除磷完全。

6.2防锈性能检测

盐雾试验:根据螺栓的服役环境,选取中性盐雾试验

中性盐雾试验:采用5%的氯化钠盐水溶液,溶液PH值调在中性范围(6~7)作为喷雾用的溶液。试验温度均取35℃,要求盐雾的沉降率在1~2ml/80cm·h之间。

要求:最小480h出现红锈,颜色保持银色。

6.3常规检测

几何尺寸检测:用游标卡尺测量螺栓的公称长度,螺纹长度等是否符合设计标准。

螺纹检测:用螺纹千分尺,螺纹环规等工具直接测量大径,中径,小径,牙底圆弧,螺距等参数是否符合标准。

外观检测:粗糙度仪器测表面粗糙度,目测颜色,碰伤,缺陷。

6.4无损检测

超声波检测:用超声波检测原材料中材料的缺陷,如缩孔,松孔,夹杂等以及机械加工、淬火、回火等热处理后出现的拉痕,拉裂,磨削裂纹,折叠等。

6.5 氢脆性检测

采用延迟破坏试验检测螺栓氢脆性。

延迟破坏试验:将被试材料按相关标准制成缺

口拉伸试棒(如图6.1所示),在规定条件下将试棒

在持久试验机上施加未电镀试样抗拉强度75%的超

图6.1 缺口拉伸试棒

载荷。若在200h后未发生断裂,则证明氢脆性能合格。

延迟破坏试验灵敏度高,试用于测定高强度螺栓的氢脆性。

参考文献

[1]谢仔新.基于GM标准的高强度紧固件复合热处理生产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3.

[2]田新中,王利军,陈继林,翟进坡,冯忠贤,王宁涛.原始组织及退火工艺对SCM435盘条退火行为的影响[J].河北冶金,2015,(12).

[3]夏立芳.金属热处理工艺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4]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学会.热处理手册典型零件热处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航天精工有限公司.紧固件概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6]张先鸣.连续式网带炉的使用与维护[J].研究与应用,2004,(11).

[7]宋积文,杜敏.无铬锌铝涂覆层发展现状[J].腐蚀与防护,2007,28(8).

[8]孙小炎.合金钢螺栓的氢脆[J].航天标准化,2012,(1).

高强螺栓检测的相关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 1231—2006 1.本标准规定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及连接副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及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铁路和公路桥梁、锅炉钢结构、工业厂房、高层民用建筑、塔桅结构、起重机械及其他钢结构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 连接副扭矩系数试验 4.4.1 连接副的扭矩系数试验在轴力计上进行,每一连接副只能试验一次,不得重复使用。 扭矩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T K P d 式中: K一扭矩系数; T——施拧扭矩(峰值),单位为牛米(N·m); P——螺栓预拉力(峰值),单位为千牛(kN); d——螺栓的螺纹公称直径,单位为毫米(mm)。 4.4.2 施拧扭矩T是施加于螺母上的扭矩,其误差不得大于测试扭矩值的2%。使用的扭矩扳手准确度级别应不低于JJG 707—2003中规定的2级。 4.4.3 螺栓预拉力P用轴力计测定,其误差不得大于测定螺栓预拉力的2%。轴力计的最小示值应在1 kN以下。 4.4.4 进行连接副扭矩系数试验时,螺栓预拉力值P应控制在表8所规定的范围内,超出该范围者,所测得扭矩系数无效。 4.4.5 组装连接副时,螺母下的垫圈有倒角的一侧应朝向螺母支承面。试验时,垫圈不得发生转动,否则试验无效。

4.4.6 进行连接副扭矩系数试验时,应同时记录环境温度。试验所用的机具、仪表及连接副均应放置在该环境内至少2 h以上。 5 检验规则 出厂检验按批进行。同一性能等级、材料、炉号、螺纹规格、长度(当螺栓长度≤100 mm 时,长度相差≤15 mm;螺栓长度>100mm时,长度相差≤20 mm,可视为同一长度)、机械加工、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的螺栓为同批;同一性能等级、材料、炉号、螺纹规格、机械加工、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的螺母为同批;同一性能等级、材料、炉号、规格、机械加工、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的垫圈为同批。分别由同批螺栓、螺母、垫圈组成的连接副为同批连接副。 同批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最大数量为3 000套。 连接副扭矩系数的检验按批抽取8套,8套连接副的扭矩系数平均值及标准偏差均应符合3.3.1规定。 螺栓楔负载、螺母保证载荷、螺母硬度和垫圈硬度的检验按批抽取,样本大小n=8,合格判定数 Ac=0。 螺栓、螺母和垫圈的尺寸、外观及表面缺陷的检验抽样方案按GB/T 的规定。 用户对产品质量有异议时,在正常运输和保管条件下,应在产品出厂之日起6个月之内向供货方提出。如有争议,双方按本标准的要求进行复验裁决。 6 标志与包装 螺栓应在头部顶面制出性能等级和制造厂凸型标志(见图3),标志中“·”可以省略。标志中第一部分数字(“·”前)表示公称抗拉强度的1/100,第二部分数字(“·”后)表示公称屈服强度与公称抗拉强度比值的10倍,字母S表示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XX为制造厂标志。 螺母应在顶面上制出性能等级和制造厂标志(见图4)。标志中数字表示螺母性能等级,字母H表示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母,XX为制造厂标志。 ××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

绪论 引入: 材料金属材料 机械行业本课程得重要性 主要内容:金属材料得基本知识(晶格结构及变性) 金属得性能(力学及工艺性能) 金属学基础知识(铁碳相图、组织) 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学习方法:三个主线 重要概念 ①掌握 基本理论 ②成分 组织性能用途热处理 ③理论联系实际 引入:内部结构决定金属性能 内部结构? 第一章:金属得结构与结晶 §1-1金属得晶体结构 ★学习目得:了解金属得晶体结构 ★重点:有关金属结构得基本概念:晶面、晶向、晶体、晶格、单晶

体、晶体,金属晶格得三种常见类型. ★难点:金属得晶体缺陷及其对金属性能得影响. 一、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原子在空间呈规则排列得固体物质称为“晶体"。(晶体内得原子之所以在空间就是规则排列,主要就是由于各原子之间得相互吸引力与排斥力相平衡得结晶。) 规则几何形状 性能特点: 熔点一定 各向异性 2、非晶体:非晶体得原子则就是无规则、无次序得堆积在一起得(如普通玻璃、松香、树脂等)。 二、金属晶格得类型 1、晶格与晶胞 晶格:把点阵中得结点假象用一序列平行直线连接起来构成空间格子称为晶格. 晶胞:构成晶格得最基本单元 2、晶面与晶向 晶面:点阵中得结点所构成得平面。 晶向:点阵中得结点所组成得直线 由于晶体中原子排列得规律性,可以用晶胞来描述其排列特征。(阵点(结点):把原子(离子或分子)抽象为规则排列于空间得几何点,称为阵点或结点。点阵:阵点(或结点)在空间得排列方式称

晶体。) 晶胞晶面晶向 3、金属晶格得类型就是指金属中原子排列得规律。 7个晶系 14种类型 最常见: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 (1)、体心立方晶格:(体心立方晶格得晶胞就是由八个原子构成得立方体,并且在立方体得体中心还有一个原子)。 属于这种晶格得金属有:铬Cr、钒V、钨W、钼Mo、及α—铁α-Fe 所含原子数 1/8×8+1=2(个) (2)、面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得晶胞也就是由八个原子构成得立方体,但在立方体得每个面上还各有一个原子。 属于这种晶格得金属有:Al、Cu、Ni、Pb(γ-Fe)等 所含原子数1/8×8+6×1/2=4(个) (3)、密排六方晶格:由12个原子构成得简单六方晶体,且在上下两个六方面心还各有一个原子,而且简单六方体中心还有3个原子。 属于这种晶格得金属有铍(Be)、Mg、Zn、镉(Cd)等。 所含原子数 1/6×6×2+1/2×2+3=6(个) 三、单晶体与多晶体 金属就是由很多大小、外形与晶格排列方向均不相同得小晶体组成得,

汽车发动机连杆螺栓热处理工艺设计

金属材料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设计40Mn发动机连杆螺栓热处理工艺设计 专业班级:材料132601班 设计人:焦攀龙 设计题目:发动机连杆螺栓选材与加工工艺设计 指导教师:职称 专业: 班级: 完成时间:

摘要 综述了发动机连杆螺栓的工作环境,使用性能,失效形式,连杆螺栓材料的选择,热处理工艺等。主要就连杆螺栓的热处理工艺做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了连杆螺栓材料热处理后的金相组织图等资料。分别对球化退火、淬火、回火过程中组织、硬度的的变化做了分析。并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作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连杆螺栓热处理;等温退火;淬火;回火;问题分析

目录 摘要............................................................................................................................................. I 前言. (1) 1 连杆螺栓的使用性能 (1) 2 材料选择及技术要求 (1) 2.1.螺栓的热处理工艺规范 (2) 2.2材料的选择 (2) 3 热处理工艺及目的 (3) 3.1退火 (3) 3.2正火 (3) 3.3淬火 (4) 3.4回火 (4) 4 设计说明 (4) 4.1失效形式 (4) 4.2工作要求 (4) 4.3结构钢40M N的化学成分 (5) 4.3.1 主要特性 (5) 4.3.2 材料分析 (5) 4.3.3 力学性能要求 (6) 4.3.4 基于材料的零件设计 (6) 4.5热处理工艺说明 (7) 5 设计方案 (8) 5.1正火 (8) 5.2调质处理 (8) 5.3回火的制定 (9) 6 螺栓的热处理质量检测 (9) 6.1硬度计 (9) 6.2外观检测与金相组织检验 (9) 7 螺栓热处理回火缺陷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10) 参考文献 (11)

(完整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题库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期末复习题库 一、填空 1.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原子的排列是否规则。 2.常见金属的晶体结构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三种。 3.实际金属的晶体缺陷有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体缺陷。 4.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占据的位置不同,固溶体可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两种。 5.置换固溶体按照溶解度不同,又分为无限固溶体和有限固溶体。 6.合金相的种类繁多,根据相的晶体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两种。 7.同非金属相比,金属的主要特征是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良好的塑性,不透明,有光泽,正的电阻温度系数。 8.晶体与非晶体最根本的区别是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集团)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而非晶体则不是。 9.金属晶体中最主要的面缺陷是晶界和亚晶界。 10.位错两种基本类型是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多余半原子面是刃型位错所特有的。 11.点缺陷有空位、间隙原子和置换原子等三种;属于面缺陷的小角度晶界可以用位错来描述。 12.人类认识材料和使用材料的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钢铁时代四个历史阶段。 13.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研究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热处理与金属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课程。 14.金属是由单一元素构成的具有特殊光泽、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的物质。 15.合金是由一种金属元素与其他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通过熔炼或其他方法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16.金属材料是金属及其合金的总称。 17.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主要介绍金属的晶体结构及变形的相关知识。 18.金属的性能只要介绍金属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 19.热处理的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处理等。 20。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21.物质的存在状态有气态、液态和固态。 22. 物质的存在状态有气态、液态和固态,固态物质根据其结构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23自然界的绝大多数物质在固态下为晶体。所有金属都是晶体。 24、金属的晶格类型是指金属中原子排列的规律。 25、一个能反映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架格,成为晶格。 26、晶格是由许多形状、大小相同的小几何单元重复堆积而成的。 27、能够反映晶体晶格特称的最小几何单元成为晶胞。 28、绝大多数金属属于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三种简单晶格。 29、只由一个晶粒组成的晶体成为单晶体。 30、单晶体的晶格排列方位完全一致。单晶体必须人工制作。 31、多晶体是由很多大小、外形和晶格排列方向均不相同的小晶体组成的。 32、小晶体成为晶粒,晶粒间交界的地方称为晶界。 33、普通金属材料都是多晶体。 34、晶体的缺陷有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 35、金属的结晶必须在低于其理论结晶温度条件下才能进行。 36、理论结晶温度和实际结晶温度之间存在的温度差成为过冷度。 37、过冷度的大小与冷却速度有关。 38、纯金属的结晶是在恒温下进行的。 39、一种固态金属,在不同温度区间具有不同的晶格类型的性质,称为同素异构性。 40、在固态下,金属随温度的改变由一种晶格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的现象,称为金属的同素异构性。 41、纯铁是具有同素异构性的金属。

(完整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题库及答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金属的结构与结晶 一、判断题 1、非晶体具有各同性的特点。( √) 2、金属结晶时,过冷度越大,结晶后晶粒越粗。(×) 3、一般情况下,金属的晶粒越细,其力学性能越差。( ×) 4、多晶体中,各晶粒的位向是完全相同的。( ×) 5、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 6、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是在恒温下进行的。( √) 7、组成元素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各金属晶体,就是同素异构体。( √) 8、同素异构转变也遵循晶核形成与晶核长大的规律。( √) 10、非晶体具有各异性的特点。( ×) 11、晶体的原子是呈有序、有规则排列的物质。( √) 12、非晶体的原子是呈无序、无规则堆积的物质。( √) 13、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研究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热处理与金属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

14、金属是指单一元素构成的具有特殊的光泽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的物质。( √) 15、金银铜铁锌铝等都属于金属而不是合金。( √) 16、金属材料是金属及其合金的总称。( √) 17、材料的成分和热处理决定组织,组织决定其性能,性能又决定其用途。( √) 18、金是属于面心立方晶格。( √) 19、银是属于面心立方晶格。( √) 20、铜是属于面心立方晶格。( √) 21、单晶体是只有一个晶粒组成的晶体。( √) 22、晶粒间交接的地方称为晶界。( √) 23、晶界越多,金属材料的性能越好。( √) 24、结晶是指金属从高温液体状态冷却凝固为固体状态的过程。 ( √) 25、纯金属的结晶过程是在恒温下进行的。( √) 26、金属的结晶过程由晶核的产生和长大两个基本过程组成。( √) 27、只有一个晶粒组成的晶体成为单晶体。( √) 28、晶体缺陷有点、线、面缺陷。( √) 29、面缺陷分为晶界和亚晶界两种。( √) 30、纯铁是有许多不规则的晶粒组成。( √) 31、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图形。( √) 32、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图形。( √)

高强度螺栓的知识总结

高强度螺栓的知识 高强度螺栓在生产上全称叫高强度螺栓连接副,一般不简称为高强螺栓。 根据安装特点分为:大六角头螺栓和扭剪型螺栓。其中扭剪型只在10.9级中使用。 根据高强度螺栓的性能等级分为:8.8级和10.9级。其中8.8级仅有大六角型高强度螺栓,在标示方法上,小数点前数字表示热处理后的抗拉强度;小数点后的数字表示屈强比即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极限抗拉强度实测值之比。8.8级的意思就是螺栓杆的抗拉强度不小于800M Pa,屈强比为0.8;10.9级的意思就是螺栓杆的抗拉强度不小于1000MPa,屈强比为0.9。 结构设计中高强度螺栓直径一般有M16/M20/M22/M24/M27/M30,不过M22/M27为第二选择系列,正常情况下选用M16/M20 /M24/M30为主。 高强度螺栓在抗剪设计上根据设计要求分为:高强度度螺栓承压型和高强度螺栓摩擦型。摩擦型的承载能力取决于传力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和摩擦面数量,喷砂(丸)后生赤锈的摩擦系数最高,但从实际操作来看受施工水平影响很大,很多监理单位都提出能否降低标准来确保工程质量。承压型的承载能力取决于螺栓抗剪能力和栓杆承压能力能力的最小值。在只有一个连接面的情况下,M16摩擦型抗剪承载力为21.6~45.0kN,而M16承压型抗剪承载力为39.2~48.6 kN,性能要优于摩擦型。在安装上,承压型工艺要简单一些,连接面仅需清除油污及浮锈。 沿轴杆方向抗拉承载力,在钢结构规范中写的很有意思,摩擦型设计值等于0.8倍预拉力,承压型设计值等于螺杆有效面积乘以材料抗拉强度设计值,看起来似乎有很大区别,实际上两个值基本一致,我一直不太明白规范为什么要这么写,采用的都是同一种材料为何要用两种表达方式计算同一个数值? 在同时承受剪力和杆轴方向拉力时,摩擦型要求是螺栓承受的剪力与受剪承载力之比加上螺杆承受轴力与受拉承载力应力比之和小于1.0,承压型要求是螺栓承受的剪力与受剪承载力之比的平方加上螺杆承受轴力于受拉承载力应力比的平方之和小于1.0,也就是说在同种荷载组合情况下,相同直径的承压型高强度螺栓在设计上的安全储备要高于摩擦型高强度螺栓的。 考虑到在强震反复作用下,连接摩擦面可能会失效,这时候的抗剪承载力还是要取决于螺栓抗剪能力和板件承压能力,因此抗震规范规定了高强度螺栓极限受剪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尽管承压型在设计数值上占有优势,但由于其属于剪压破坏型式,螺栓孔为类似普通螺栓的孔隙型螺栓孔,在承受荷载作用时的变形远大于摩擦型,所以高强度螺栓承压型主要用于非抗震构件连接、非承受动荷载构件连接、非反复作用构件连接。 这两种型式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也是有区别的: 摩擦型连接是指在荷载基本组合作用下连接摩擦面发生相对滑移; 承压型连接是指在荷载标准组合作用下连接件之间发生相对滑移; 焊缝与螺栓知识 焊缝等级 1. 焊缝等级是施工验收等级,有三级。三级最低,只要求外观检查和尺寸检查。二级要求部分作超声波探伤检查。一级最高,要求全部做探伤检查。 2. 对焊缝等级来说,原则是受拉等级高于受压,受动力的高于受静力的。 3. 对接焊缝一般需要做无损探伤(或部分需要)。故一般对接焊缝的焊接等级为二级或一级,不小于二级。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含答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班级数控班姓名学号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满分30分。 1.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研究金属材料的、、热处理与金属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2.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金属材料的、金属的、金属学基础知识和热处理的基本知识。 3.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主要介绍金属的及的相关知识。 4.金属的性能主要介绍金属的和。 5.金属学基础知识讲述了铁碳合金的和。 6.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包括热处理的和。 7.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其存在状态可分为气态、、。 8.固态物质根据其结构特点不同可分为和。 9.常见的三种金属晶格类型有、、密排六方晶格。 10.常见的晶体缺陷有点缺陷、、。 11.常见的点缺陷有间隙原子、、。 12.常见的面缺陷有金属晶体中的、。 13.晶粒的大小与和有关。 14.机械零件在使用中常见的损坏形式有变形、及。 15.因摩擦而使零件尺寸、和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磨损。 二、判断题:每题1分,满分10分。 1.金属性能的差异是由其内部结构决定的。() 2.玻璃是晶体。() 3.石英是晶体。() 4.食盐是非晶体。() 5.晶体有一定的熔点,性能呈各向异性。() 6.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 7.一般取晶胞来研究金属的晶体结构。() 8.晶体缺陷在金属的塑性变形及热处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9.金属结晶时,过冷度的大小与冷却速度有关。() 10.冷却速度越快,过冷度就越小。() 三、选择题:每题2分,满分20分。 1.下列材料中不属于晶体的是() A.石英 B.食盐 C.玻璃 D.水晶 2.机械零件常见的损坏形式有() A.变形 B.断裂 C.磨损 D.以上答案都对 3.常见的载荷形式有() A.静载荷 B.冲击载荷 C.交变载荷 D.以上答案都对 4.拉伸试样的形状有() A.圆形 B.矩形 C.六方 D.以上答案都对 5.通常以()代表材料的强度指标。 A.抗拉强度 B.抗剪强度 C.抗扭强度 D.抗弯强度 6.拉伸试验时,试样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材料的()

高强度螺栓加工工艺

高强度螺栓加工工艺 螺栓类零件是一种重要标准件,用做连接紧固件,在各领域的应用相当广泛,根据其机械和物理性能的不同,分成10种类别,其中机械性能等级大于等于8.8级的螺栓,我们通常称其为高强度螺栓。 一、高强度螺栓主要结构及作用 高强度螺栓种类较多,形状也不尽相同,外部尺寸更是千变万化,但整体上其主要结构和整体外部形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根据这些相似性,我们将其分成三个主要部分:头部、杆部和螺纹部分。如下简图所示: 下面我们简要介绍一下各部分的作用极其重点要素: 1. 头部头部主要作用是在螺母与螺栓配合时施加一个反向力矩,保证螺母有足够拧紧力矩。形式种类较多,主要有方头、半圆头、六角头等形式。另外,一些非标准件高强度螺栓头部形式由设计者根据装配需要特别设计。 2. 杆部杆部主要起导向作用,特别是导径螺栓,装配后承受一定的径向剪切力,要求与孔小间隙配合,对杆部外圆精度和粗糙度要求严格。一些装配后只承受轴向拉伸力的螺栓对杆部要求不是很严格,外圆尺寸公差较大。对高强度螺栓来说,杆部与头部接触部位要求一定圆角,避免承受较大拉力时该部位断裂,同时避免热处理冷却时产生裂纹,是加工重点注意要素。 3. 螺纹部分螺纹部分是螺栓最主要部分,主要起连接紧固作用。可以分成有效螺纹部分,收尾部分(退刀部分)和螺纹末端三部分;螺纹三个主要要素:螺距、牙形半角和螺距,直接影响螺纹配合精度,也是加工重点注意要素。 二、高强度螺栓工艺分析 高强度螺栓机械加工一般不需要精度极高的专用机床,在普通设备上即可完成加工。根据其三个主要部分,我们将其加工工艺分成三部分:头部的加工、杆部加工和螺纹加工。每一部分的加工工艺又因其尺寸形状及技术要求的不同分成若干种类,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虽然我们将其分成了三部分,但三部分的加工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关联的,可能共存于同一工序,也可能共存于同一工步。 1. 头部的加工 ⑴毛坯 毛坯形式:螺栓头部形状直接决定产品毛坯形式。一般来说,方头螺栓毛坯可选用冷拉方钢,六角头螺栓毛坯可选用冷拉六角钢,半圆头螺栓毛坯应选用锻件毛坯;头

螺栓的热处理方法

螺栓的热处理方法 【慧聪表面处理网】 螺栓加工工艺为:热轧盘条-(冷拨)-球化(软化)退火-机械除鳞-酸洗-冷拨-冷锻成形-螺纹加工-热处理- 检验 一,钢材设计: 在紧固件制造中,正确选用紧固件材料是重要一环,因为紧固件的性能和其材料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材料选择不当或不正确,可能造成性能达不到要求,使用寿命缩短,甚至发生意外或加工困难,制造成本高等,因此紧固件材料的选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冷镦钢是采用冷镦成型工艺生产的互换性较高的紧固件用钢。由于它是常温下利用金属塑性加工成型,每个零件的变形量很大,承受的变形速度也高,因此,对冷镦钢原料的性能要求十分严格。在长期生产实践和用户使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 GB/T6478-2001《冷镦和冷挤压用钢技术条件》 GB/T699-1999《优质碳素结构钢》及日本 JISG3507-1991《冷镦钢用碳素钢盘条》的特点,以8.8级,9.8级螺栓螺钉的材料要求为例,各种化学元素的确定。C含量过高,冷成形性能将降低;太低则无法满足零件机械性能的要求,因此定为0.25%-0.55%。Mn能提高钢的渗透性,但添加过多则会强化基体组织而影响冷成形性能;在零件调质时有促进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故在国际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定为0.45%-0.80%。Si能强化铁素体,促使冷成形性能降低,材料延伸率下降定为Si小于等于0.30%。S.P.为杂质元素,它们的存在会沿晶界产生偏析,导致晶界脆化,损害钢材的机械性能,应尽可能降低,定为P小于等于0.030%,S小于等于0.035%。B.含硼量最大值均为0.005%,因为硼元素虽然具有显著提高钢材渗透性等作用,但同时会导致钢材脆性增加。含硼量过高,对螺栓,螺钉和螺柱这类需要良好综合机械性能的工件是十分不利的。 二,球化(软化)退火: 沉头螺钉,内六角圆柱头螺栓采用冷镦工艺生产时,钢材的原始组织会直接影响着冷镦加工时的成形能力。冷镦过程中局部区域的塑性变形可达60%-80%,为此要求钢材必须具有良好的塑性。当钢材的化学成分一定时,金相组织就是决定塑性优劣的关键性因素,通常认为粗大片状珠光体不利于冷镦成形,而细小的球状珠光体可显著地提高钢材塑性变形的能力。对高强度紧固件用量较多的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在冷镦前进行球化(软化)退火,以便获得均匀细致的球化珠光体,以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需要。对中碳钢盘条软化退火而言,其加热温度多选择在该钢材临界点上下保温,加热温度一般不能太高,否则会产生三次渗碳体沿晶界析出,造成冷镦开裂,而对于中碳合金钢的盘条采用等温球化退火,在AC1+(20-30%)加热后,炉冷到略低于Ar1,温度约700摄氏度等温一段时间,然后炉冷至500摄氏度左右出炉空冷。钢材的金相组织由粗变细,由片状变球状,冷镦开裂率将大大减少。35\45\ML35\SWRCH35K钢软化退火温度一般区域为715-735摄氏度。 三,剥壳除鳞: 冷镦钢盘条去除氧化铁板工序为剥亮,除鳞,有机械除鳞和化学酸洗两种方法。用机械除鳞取代盘条的化学酸洗工序,既提高了生产率,又减少了环境污染。此除鳞过程包括弯曲法(普遍使用带三角形凹槽的圆轮反覆弯曲盘条),喷九法等,除鳞效果较好,但不能使残余铁鳞去净(氧化铁皮清除率为97%),尤其是氧化铁皮粘附性很强时,因此,机械除鳞受铁皮厚度,结构和应力状态的影响,使用于低强度紧固件(小于等于6.8级)用的碳钢盘条。高强度紧固件(大于等于8.8级)用盘条在机械除鳞后,为除净所有的氧化铁皮,再经化学酸洗工序即复合除鳞。对低碳钢盘条而言,机械除鳞残留的铁皮容易造成粒拔模不均匀磨损。当粒拔模孔由于盘条钢丝摩擦外温时粘附上铁皮,使盘条钢丝表面产生纵向粒痕,盘条钢丝冷镦凸缘螺栓或圆柱头螺钉时,头部出现微裂纹的原因,95%以上是钢丝表面在拉拔过程中产生的划痕所引起。因此,机械除鳞法不宜用来高速拉拔。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题库完整.doc

一、填空(每空0.5 分,共 23 分) 1 、200HBW10/3000表示以毫米压头,加载牛顿的试验力,保持秒测得的 硬度值,其值为。 1、洛氏硬度 C 标尺所用压头为,所加总试验力为牛顿,主要用于测的硬度。 2 、金属常见的晶格类型有、、。α -Fe 是晶格,γ -Fe 是 晶格。 2 、与之差称为过冷度,过冷度与有关,越大,过冷度也越大,实际结晶温 度越。 3 、钢中常存元素有、、、,其中、是有益元素,、是有害 元素。 3、表示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指标有和,它除了可以检验材料的冶炼和热加工质 量外,还可以测材料的温度。 3 、拉伸试验可以测材料的和指标,标准试样分为种,它们的长度分别是和。 4 、疲劳强度是表示材料在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指标,用表示,对钢铁材料,它是试验循环数达时的应力值。 4 、填出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符号: 上屈服强度,下屈服强度,非比例延伸强度,抗拉强度,洛氏硬度 C 标尺,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冲击韧度,疲劳强度,断裂韧度。 5 、在金属结晶时,形核方式有和两种,长大方式有和两种。 5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方式有和两种,塑性较好的金属在应力的作用下,主要以方式进行变形。 5 、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有五种,它们分别是,,,,。 6、调质是和的热处理。 6 、强化金属的基本方法有、、三种。 6 、形变热处理是将与相结合的方法。 7、根据工艺不同,钢的热处理方法有、、、、。 9、镇静钢的主要缺陷有、、、、等。 10、大多数合金元素(除Co 外),在钢中均能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使 C 曲线的位置,提 高了钢的。 11、按化学成分,碳素钢分为、、,它们的含碳量围分别为、、 。 12、合金钢按用途主要分为、、三大类。 13、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而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 14、变质处理是在浇注前向金属液体中加入促进或抑制的物质。 15、冷塑性变形后的金属在加热过程中,结构和将发生变化,其变化过程分为、、三个 阶段。 10、在机械零件中,要求表面具有和性,而心部要求足够和时,应进行表面热处理。 16、经冷变形后的金属再结晶后可获得晶粒,使消除。 17、生产中以划分塑性变形的冷加工和。 18、亚共析钢随含碳量升高,其力学性能变化规律是:、升高,而、降低。 19、常用退火方法有、、、、等。 20、08 钢含碳量, Si 和 Mn 含量,良好,常轧成薄钢板或带钢供应。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大纲.doc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其主要内容包括:金属的性能、金属学基础知识、钢的热处理、常用金属材料及非金属材料的牌号等。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基本知识,为学习专业理 论,掌握专业技能打好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金属学的基本知识。 (2)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性能及用途。 (3)了解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4)了解热处理的一般原理及其工艺。 (5)了解热处理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在组织教学时,应根据所学工种,结合实际生产,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有“*”的为选学内容。 (3)加强实验和参观,增强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 (4)有条件的可辅以电化教学,是教学直观而生动。 二、教学要求、内容、建议及学时分配。(总学时80课时,开课时间为:高 一上期) 绪论总学时1 教学要求 1、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2、了解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

1、学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目的。 2、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基木内容。 3、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发展史。 4、金属材料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建议 1、结合实际生产授课,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2、展望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发展前景。 第一章金属的结构与结晶总学时2 教学要求 1、了解金属的晶体结构。 2、掌握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3、掌握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 教学内容 §1-1金属的晶体结构 一、晶体与非晶体 二、晶体结构的概念 三、金属晶格的类型 § 1-2纯金属的结晶 一、纯金属的冷却曲线及过冷度 二、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三、晶粒大小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 四、金属晶体缺陷 § 1-3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 教学建议 1、晶体结构较抽象,可使用模型配合讲课。 2、讲透同素异构转变与结晶过程之间的异同点。

浅谈高强度螺栓加工工艺

浅谈高强度螺栓加工工艺 刘伟底盘零件厂 摘要 本文所阐述高强度螺栓加工用设备均为普通机床,加工工艺主要指传统典型加工工艺。文章中着重介绍高强度螺栓机械加工工艺,对高强度螺栓的热处理工艺和表面处理工艺只做简要描述。又介绍了在高强度螺栓加工过程中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强度螺栓、机械加工工艺、未来工艺过程 Abstract The processing equipments of High-intensity Bolts in this article are general machine tools, technology mainly referring to typical traditional technology. Article highlights High-intensity Bolts machining, heat treatment technology and the surface treatment High-intensity Bolts crafts itself a brief description. Key words: High-intensity Bolts、machining、technology processes in the future

浅谈高强度螺栓加工工艺 螺栓类零件是一种重要标准件,用做连接紧固件,在各领域的应用相当广泛,根据其机械和物理性能的不同,分成10种类别,其中机械性能等级大于等于8.8级的螺栓,我们通常称其为高强度螺栓。 一、高强度螺栓主要结构及作用 高强度螺栓种类较多,形状也不尽相同,外部尺寸更是千变万化,但整体上其主要结构和整体外部形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根据这些相似性,我们将其分成三个主要部分:头部、杆部和螺纹部分。如下简图所示: 下面我们简要介绍一下各部分的作用极其重点要素: 1. 头部头部主要作用是在螺母与螺栓配合时施加一个反向力矩,保证螺母有足够拧紧力矩。形式种类较多,主要有方头、半圆头、六角头等形式。另外,一些非标准件高强度螺栓头部形式由设计者根据装配需要特别设计。 2. 杆部杆部主要起导向作用,特别是导径螺栓,装配后承受一定的径向剪切力,要求与孔小间隙配合,对杆部外圆精度和粗糙度要求严格。一些装配后只承受轴向拉伸力的螺栓对杆部要求不是很严格,外圆尺寸公差较大。对高强度螺栓来说,杆部与头部接触部位要求一定圆角,避免承受较大拉力时该部位断裂,同时避免热处理冷却时产生裂纹,是加工重点注意要素。 3. 螺纹部分螺纹部分是螺栓最主要部分,主要起连接紧固作用。可以分成有效螺纹部分,收尾部分(退刀部分)和螺纹末端三部分;螺纹三个主要要素:螺距、牙形半角和螺距,直接影响螺纹配合精度,也是加工重点注意要素。 二、高强度螺栓工艺分析 高强度螺栓机械加工一般不需要精度极高的专用机床,在普通设备上即可完成加工。根据其三个主要部分,我们将其加工工艺分成三部分:头部的加工、杆部加工和螺纹加工。每一部分的加工工艺又因其尺寸形状及技术要求的不同分成若干种类,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虽然我们将其分成了三部分,但三部分的加工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关联的,可能共存于同一工序,也可能共存于同一工步。 1. 头部的加工 ⑴毛坯 毛坯形式:螺栓头部形状直接决定产品毛坯形式。一般来说,方头螺栓毛坯可选用冷拉方钢,六角头螺栓毛坯可选用冷拉六角钢,半圆头螺栓毛坯应选用锻件毛坯;头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金属材料的性能(材料的性能一般分为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两大类,使用性能主要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选择题) 1.力学性能:强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塑性、弹性与刚度、硬度(布氏 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 2.物理性能:密度、熔点、热膨胀性、导热性、导电性、 3.化学性能:耐蚀性、抗氧化性 常见金属的晶格类型—— 1.体心立方晶体具有这种晶格的金属有钨(W),钼(M),铬(Cr),钒(V), α-铁(α-Fe)等 2.面心立方晶格具有这种晶格的金属有金(Au),银(Ag),铝(Al),铜(Cu),镍 (Ni),γ-铁(γ-Fe)等 3.密排六方晶格具有这种晶格的金属有镁(Mg),锌(Zn),铍(Be),α- 钛(α-Ti) 根据晶体缺陷的几何特点,可分为 1.点缺陷点缺陷是指在晶体中长,宽,高尺寸都很小的一种缺陷,常见的有 晶格空位和间隙原子 2.线缺陷线缺陷是指在晶体中呈线状分布(在一维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别 的方向则很小)原子排列不均衡的晶体缺陷,主要指各种类型的位错 3.面缺陷面缺陷是指在二维方向上吃醋很大,在第三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 呈面状分布的缺陷 位错:位错是指晶格中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某种有规律的错排现象。 铁素体:铁素体是碳溶于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为体心立方晶格,用符号F(或α)表示 简化后的Fe-Fe3C相图,画图啊亲,三个学期的铁碳相图啊有木有,都是泪啊有木有!!!书P9 共析钢由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包括以下四个阶段:奥氏体形核,奥氏体晶核长大,剩余渗碳体溶解和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 1.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加热温度愈高,保温时间愈长,奥氏体晶粒愈粗大

螺栓加工工艺及特点

高强度螺栓加工工艺为:热轧盘条-(冷拨)-球化(软化)退火-机械除鳞-酸洗-冷拨-冷锻成形-螺纹加工-热处理-检验 一.钢材设计 在紧固件制造中,正确选用紧固件材料是重要一环,因为紧固件的性能和其材料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材料选择不当或不正确,可能造成性能达不到要求,使用寿命缩短,甚至发生意外或加工困难,制造成本高等,因此紧固件材料的选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冷镦钢是采用冷镦成型工艺生产的互换性较高的紧固件用钢。由于它是常温下利用金属塑性加工成型,每个零件的变形量很大,承受的变形速度也高,因此,对冷镦钢原料的性能要求十分严格。在长期生产实践和用户使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GB/T6478-2001《冷镦和冷挤压用钢技术条件》GB/T699-1999《优质碳素结构钢》及目标JISG3507-1991《冷镦钢用碳素钢盘条》的特点,以8.8级,9.8级螺栓螺钉的材料要求为例,各种化学元素的确定。C含量过高,冷成形性能将降低;太低则无法满足零件机械性能的要求,因此定为0.25%-0.55%。Mn能提高钢的渗透性,但添加过多则会强化基体组织而影响冷成形性能;在零件调质时有促进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故在国际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定为0.45%-0.80%。Si能强化铁素体,促使冷成形性能降低,材料延伸率下降定为Si小于等于0.30%。S.P.为杂质元素,它们的存在会沿晶界产生偏析,导致晶界脆化,损害钢材的机械性能,应尽可能降低,定为P小于等于0.030%,S小于等于0.035%。B.含硼量最大值均为0.005%,因为硼元素虽然具有显著提高钢材渗透性等作用,但同时会导致钢材脆性增加。含硼量过高,对螺栓,螺钉和螺柱这类需要良好综合机械性能的工件是十分不利的。 二.球化(软化)退火 沉头螺钉,内六角圆柱头螺栓采用冷镦工艺生产时,钢材的原始组织会直接影响着冷镦加工时的成形能力。冷镦过程中局部区域的塑性变形可达60%-80%,为此要求钢材必须具有良好的塑性。当钢材的化学成分一定时,金相组织就是决定塑性优劣的要害性因素,通常认为粗大片状珠光体不利于冷镦成形,而细小的球状珠光体可显著地提高钢材塑性变形的能力。对高强度紧固件用量较多的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在冷镦前进行球化(软化)退火,以便获得均匀细致的球化珠光体,以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需要。对中碳钢盘条软化退火而言,其加热温度多选择在该钢材临界点上下保温,加热温度一般不能太高,否则会产生三次渗碳体沿晶界析出,造成冷镦开裂,而对于中碳合金钢的盘条采用等温球化退火,在AC1 (20-30)加热后,炉冷到略低于Ar1,温度约700摄氏度等温一段时间,然后炉冷至500摄氏度左右出炉空冷。钢材的金相组织由粗变细,由片状变球状,冷镦开裂率将大大减少。35\45\ML35\SWRCH35K钢软化退火温度一般区域为715-735摄氏度。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试题和答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试题及答案1 1、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和密排立方晶格。 2、金属的机械性能主要包括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疲劳强度等指标,其中衡量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下机械性能的指标有强度硬度塑性疲劳强度_。衡量金属材料在交变载和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指标有疲劳强度和冲击韧性_。 3、常用的回火方法有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 4、工程中常用的特殊性能钢有不锈钢、耐磨钢、耐热钢。 5、根据铝合金成分和工艺特点,可将铝合金分为变形吕合金和铸造铝合金两大类。 6、按冶炼浇注时脱氧剂与脱氧程度分,碳钢分为沸腾刚、镇静钢、连铸坯和半镇静钢。 7、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后,获得一定深度的淬透层的能力,称为钢的淬透性。淬透层通常以工件表面到半马氏体层的深度来表示。 8、冷塑性变形的内应力,按作用范围,可分为宏观(第一类)内应力、晶间(第二类)内应力晶格畸变(第三类)内应力。 9、铸铁中碳以石墨形式析出的过程称为石墨化,影响石墨化的主要因素有冷却速度和化学成分。 10、根据共析钢的“C”曲线,过冷奥氏体在A1温度以下等

温转变的组织产物可分为三大类,即珠光体型组织、贝氏体型组织和马氏体型组织等。 二、选择题(30分,每题2分) 1、拉伸试验时.试样拉断前能承受的最大标拉应力称为材料的(B)。 A 屈服点 B 抗拉强度 C 弹性极限 D 刚度 2、金属的(D )越好,其锻造性能就越好。 A 硬度 B 塑性 C 弹性 D 强度 3、根据金属铝的密度,它属于(C)。 A 贵金属 B 重金属 C 轻金属 D 稀有金属 4、位错是一种(A)。 A 线缺陷 B 点缺陷 C 面缺陷 D 不确定 5、晶体中原子一定规则排列的空间几何图形称(B)。 A 晶粒 B 晶格 C 晶界 D 晶相 6、实际生产中,金属冷却时(C)。 A 理论结晶温度总是低于实际结晶温度 B 理论结晶温度总是等于实际结晶温度 C 理论结晶温度总是大于实际结晶温度 D 实际结晶温度和理论结晶温度没有关系 7、零件渗碳后,一般需经过(A)才能达到表面硬度高而且耐磨的目的。 A 淬火+低温回火 B 正火 C 调质 D 淬火+高温回火

高强度螺栓的扭矩系数

查标准,我国的高强度螺栓的扭矩系数是一个从0.11~0.15的范围,标准同时规定,扭矩系数的标准差不得大于0.01。 查国外资料,发现扭矩系数与我国的规定很不一样,通常比我们大,这是为何?想来应该是与表面处理有关,如果我们的标准限制了新技术或者先进技术的应用吗? 提问者:老陈发布时间:2007-4-28 20:10:00 以下是回复内容: 第1页,共1页 扭矩系数与螺纹精度、表面粗糙度、尺寸精度、表面处理等方面都有关系,但是表面处理是影响扭矩系数的比较大的因素之一。国家标准大六角头螺栓、螺母连接副的表面处理主要是磷化。由于磷化的配方不同,扭矩系数也不同。扭矩系数的大小范围是考核内容,但是扭矩系数的标准差是关键。不能说国外的扭矩系数与我国规定的不同,就限制了新技术或者先进技术的应用。 答复者:张德利 发布时间:2007-4-29 21:56:00 本答案得分:5 扭矩系数0.11~0.15,标准偏差小于0.01,仅仅是钢结构连接副的要求,并不是其他的高强度有要求。注意'连接副"这一条件。它是指一个螺栓,螺母,两个垫圈配套使用,并且表面处理也有严格控制。一般的连接均没有垫圈,如果你用钢结构螺栓和螺母,用一般的垫圈或不用垫圈做扭矩系数试验,肯定不能达到0.11~0.15和0.01的要求。 扭矩系数主要与表面处理和被紧固件的表面状态有关。 答复者:吴明然 发布时间:2007-5-11 21:50:00 本答案得分:3 磷化有什么重大意义吗,能得到相对稳定的扭矩系数吗——要满足“螺栓副”这个条件不难,但要施工中完全满足保管条件等,困难就大些? 而且,扭矩系数0.11~0.15,这个范围太大,最好定在0.13~0.14之间,这样就可以大致定出螺栓的扭矩值来。

螺丝热处理方法

螺丝热处理方法 一、热处理方式:根据对象及目的不同可选用不同热处理方式。 调质钢:淬火后高温回火(500-650℃) 弹簧钢:淬火后中温回火(420-520℃) 渗碳钢:渗碳后淬火再低温回火(150-250℃) 低碳和中碳(合金)钢淬成马氏体后,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其一般规律是强度下降,而塑性、韧性上升。但由于低、中碳钢中含碳量不同,回火温度对其影响程度不同。所以为了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可分别采取以下途径: (1)、选取低碳(合金)钢,淬火后进行低温250℃以下回火,以获得低碳马氏体。为了提高这类钢的表面耐磨性,只有提高各面层的含碳量,即进行表面渗碳,一般称为渗碳结构钢。 (2)、采取含碳较高的中碳钢,淬火后进行高温(500-650℃)回火(即所谓调质处理),使其能在高塑性情况下,保持足够的强度,一般称这类钢为调质钢。如果希望获得高强度,而宁肯降低塑性及韧性,对含碳量较低的含金调质可采取低温回火,则得到所谓“超高强度钢”。 (3)、含碳量介于中碳和高碳之间的钢种(如60,70钢)以及一些高碳钢(如8 0,90钢),如果用于制造弹簧,为了保证高的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和疲劳极限,则采用淬火后中温回火。 二、作业流程: (一)、调质钢: 1、预热处理:正火->退火(珠光体型钢)->高温回火(马氏体型钢) (1)、正火目的是细化晶粒,减少组织中的带状程度,并调整好硬度,便于机械加工,正火后,钢材具有等轴状细晶粒。 2、淬火:将钢体加热到850℃左右进行淬火,淬火介质可根据钢件尺寸大小和该钢的淬透性加以选择,一般可选择水或油甚至空气淬火。处于淬火状态的钢,塑性低,内应力大。 3、回火: (1)、为使钢材具有高塑性、韧性和适当的强度,钢材在400-500℃左右进行高温回火,对回火脆性敏感性较大的钢,回火后必须迅速冷却,抑制回火脆性的发生。 (2)、若要求零件具有特别高的强度,则在200℃左右回火,得到中碳回火马氏体组织。 (二)、弹簧钢: 1、淬火:于830-870℃进行油淬火。 2、回火:于420-520℃左右进行回火,获得回火屈氏体组织。 (三)、渗碳钢:

高强度螺栓生产工艺

高強度螺栓製造工藝 高强度螺栓加工工艺为:热轧盘条-(冷拨)-球化(软化)退火-机械除鳞-酸洗-冷拨-冷锻成形-螺纹加工-热处理-检验 一,钢材设计 在紧固件制造中,正确选用紧固件材料是重要一环,因为紧固件的性能和其材料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材料选择不当或不正确,可能造成性能达不到要求,使用寿命缩短,甚至发生意外或加工困难,制造成本高等,因此紧固件材料的选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冷镦钢是采用冷镦成型工艺生产的互换性较高的紧固件用钢。由于它是常温下利用金属塑性加工成型,每个零件的变形量很大,承受的变形速度也高,因此,对冷镦钢原料的性能要求十分严格。在长期生产实践和用户使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GB/T6478-2001《冷镦和冷挤压用钢技术条件》GB/T699-1999《优质碳素结构钢》及目标JISG3507-1991《冷镦钢用碳素钢盘条》的特点,以8.8级,9.8级螺栓螺钉的材料要[下载自.管理资源吧]求为例,各种化学元素的确定。 C含量过高,冷成形性能将降低;太低则无法满足零件机械性能的要求,因此定为0.25%-0.55%。Mn 能提高钢的渗透性,但添加过多则会强化基体组织而影响冷成形性能;在零件调质时有促进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故在国际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定为0.45%-0.80%。Si能强化铁素体,促使冷成形性能降低,材料延伸率下降定为Si小于等于0.30%。S.P.为杂质元素,它们的存在会沿晶界产生偏析,导致晶界脆化,损害钢材的机械性能,应尽可能降低,定为P小于等于0.030%,S小于等于0.035%。 B.含硼量最大值均为0.005%,因为硼元素虽然具有显著提高钢材渗透性等作用,但同时会导致钢材脆性增加。含硼量过高,对螺栓,螺钉和螺柱这类需要良好综合机械性能的工件是十分不利的。 二,球化(软化)退火 沉头螺钉,内六角圆柱头螺栓采用冷镦工艺生产时,钢材的原始组织会直接影响着冷镦加工时的成形能力。冷镦过程中局部区域的塑性变形可达60%-80%,为此要求钢材必须具有良好的塑性。当钢材的化学成分一定时,金相组织就是决定塑性优劣的关键性因素,通常认为粗大片状珠光体不利于冷镦成形,而细小的球状珠光体可显著地提高钢材塑性变形的能力。对高强度紧固件用量较多的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在冷镦前进行球化(软化)退火,以便获得均匀细致的球化珠光体,以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需要。对中碳钢盘条软化退火而言,其加热温度多选择在该钢材临界点上下保温,加热温度一般不能太高,否则会产生三次渗碳体沿晶界析出,造成冷镦开裂,而对于中碳合金钢的盘条采用等温球化退火,在AC1+(20-30%)加热后,炉冷到略低于Ar1,温度约700摄氏度等温一段时间,然后炉冷至500摄氏度左右出炉空冷。钢材的金相组织由粗变细,由片状变球状,冷镦开裂率将大大减少。35\45\ML35\SWRCH35K 钢软化退火温度一般区域为715-735摄氏度;而SCM435\40Cr\SCR435钢球化退火加热温度一般区域为740-770摄氏度,等温温度680-700摄氏度。 三,剥壳除鳞 冷镦钢盘条去除氧化铁板工序为剥亮,除鳞,有机械除鳞和化学酸洗两种方法。用机械除鳞取代盘条的化学酸洗工序,既提高了生产率,又减少了环境污染。此除鳞过程包括弯曲法(普遍使用带三角形凹槽的圆轮反覆弯曲盘条),喷九法等,除鳞效果较好,但不能使残余铁鳞去净(氧化铁皮清除率为97%),尤其是氧化铁皮粘附性很强时,因此,机械除鳞受铁皮厚度,结构和应力状态的影响,使用于低强度紧固件(小于等于6.8级)用的碳钢盘条。高强度紧固件(大于等于8.8级)用盘条在机械除鳞后,为除净所有的氧化铁皮,再经化学酸洗工序即复合除鳞。对低碳钢盘条而言,机械除鳞残留的铁皮容易造成粒拔模不均匀磨损。当粒拔模孔由于盘条钢丝摩擦外温时粘附上铁皮,使盘条钢丝表面产生纵向粒痕,盘条钢丝冷镦凸缘螺栓或圆柱头螺钉时,头部出现微裂纹的原因,95%以上是钢丝表面在拉拔过程中产生的划痕所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